3D渲染

2024-06-23

3D渲染(共3篇)

3D渲染 篇1

随着我国动画产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3D动画电影对画面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动画渲染技术已然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对渲染技术的优化与完善势在必行。在这种情况下,云渲染应运而生, 利用成熟的云计算技术和云渲染理论,有效解决了3D动画电影渲染工作量大、画面质量低等问题,同时也大幅度降低了3D动画的渲染成本,给3D动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云计算技术概述

所谓云计算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下新兴的一种商业计算模式,具有快速弹性、自助式服务、服务可计量、划分独立资源池以及无处不在的网络访问等特点。与传统计算机技术相比,云计算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云计算技术增强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效解决了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的问题;(2)云计算降低了用户端的设备要求,具有较高的便捷性,进一步扩大了该项技术的使用范围;(3)云计算技术可以顺利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资源共享; (4)云计算技术可以为用户使用网络提供多种可能。正因为具备诸多优势,从而使得云计算技术近几年得到了诸多网络用户的青睐。

2 3D动画渲染中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伴随着3D动画产业的飞速发展,云计算技术在动画渲染中的应用也逐渐被重视起来。渲染是3D动画创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主要是指在原有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加入阴影、材质以及灯光效果,从而使其变成真实可见的视觉效果的过程。渲染在3D动画创作中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对其给予高度重视。

2.1云渲染的关键技术

云渲染中采用的各项技术,其目的都是为了确保各项渲染工作顺利完成,最终实现预期的渲染效果,提高画面质量。云渲染中的关键技术有很多,归纳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种:(1)虚拟化技术。该技术模式下,同一物理机上可以允许多个不同系统的虚拟机并行运行,每台虚拟机都有与其相应的虚拟硬件,可以在这些硬件中加载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2)云存储。云存储系统主要是利用网络技术、 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不同的存储设备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同时将数据信息对外提供的一类系统;(3)云服务。云服务也是云渲染中的一项关键技术,云服务的功能主要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存储和读取等工作。目前,常用的云服务主要有三种类型,即Iaa S、Paa S和Saa S,与之相关的部署模型则主要包括公共云、私有云、社区云和混合云四种。

2.2渲染平台种类及其渲染流程

就目前应用于3D动画创作中的元渲染平台来看,大致包括三种类型,即Renderbus、Foxrenderform和渲云。其中,Renderbus渲染平台和Foxrenderform渲染平台是兄弟品牌,Renderbus渲染平台是国内第一家网络渲染平台,同时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网络渲染平台,两者的渲染流程相同,主要分为以下4个步骤:(1)将需要渲染的动画场景文件进行压缩后上传;(2)接受待渲染文件并对其进行在线解压缩;(3)根据场景文件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渲染参数,比如说长度、宽度以及输出文件格式等;(4)下载渲染结果。

渲云渲染平台在当前3D动画渲染工作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该平台打破了传统渲染平台的运行模式,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线上渲染服务模式,并降低了渲染成本。渲云渲染平台的渲染流程大致分为以下4个步骤:(1)以3ds Max2013为例,首先打开“文件”菜单,选择 “另存为”选项,执行Archive命令,然后选择保存路径将其保存并上传;(2)在渲云网站上下载所需的PC客户端,登陆后在上传的文件中找到所需渲染的场景文件进行下载,然后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渲染方式并提交渲染任务;(3)在“支付并下载”中提交下载任务并支付,渲染任务完成之后系统便会进行自动下载;(4)渲染任务下载之后,用户便可在“已下载任务”中查看任务。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云计算技术的不断进步,云渲染在3D动画创作中的优势也将得以充分发挥,不仅大幅度节省了动画渲染的时间,而且对动画画面质量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时间里,云计算技术势必会在3D动画领域得到广泛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国3D动画产业的长足发展。

摘要:渲染是3D动画创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快速、可靠的渲染不仅可以减少作品创作时间,而且还可以降低渲染成本。云计算技术是当前3D动画渲染中常用的技术之一,在3D动画创作方面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在未来的时间里,云计算技术势必会在3D动画领域得到广泛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国3D动画产业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3D,动画渲染,云计算技术

参考文献

[1]魏三强.云计算技术在3D动画渲染中的应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4).

[2]刘葵,葛志游.云计算技术在动漫渲染行业的应用拓展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

3D渲染 篇2

1、高清精华3D—MAX室内设计基础到高级视频教程

完全的精品,绝无其它无关要紧的垃圾视频,精准紧贴学习要点!

3DMAX入门教程,学习3DMAX的基础界面,常用建模命令及方法,教程总时间长达20个小时,全程视频动画录像,普通话语音讲解!所有教程均附带模型材质等源文件,您可以边看教程边做练习!本套教程以室内效果图建模技术为主,兼顾基础材质与灯光的学习!从入门到

提高,从界面到高级建模,从一体化建模到无缝建模再到插件使用讲解,从小场景到复杂大场景制作

均做了非常详尽的讲解,通过渲染多个整套场景实例过程,无论是从CAD导入——建模思路——到材

质贴图——大灯光——后期调整处理等等。都让您更轻松易懂地去运用3D—MAX,毫无疑虑地去学习!

非常适合广大室内装饰设计人员,是室内从业人员快速掌握MAX的最佳工具!此教程为英文界面 中文讲解!一套即让您从一个对3D—MAX完全陌生的的门外汉到玩转3D—MAX的高手的大门锁匙,要成为高手还是要多加练习去钻研才可以成为高手的。只要按着这套视频教材的方向去练习就会成为高手!!============================

2、AutoCAD 2007基础教程

通过实例讲解的方式,系统地讲解了AutoCAD 2007在室内、室外等建筑制图中的使用,例子完整详实,让读者在学习本教程后能举一反三。

1、主要讲解Actocad软件的基础使用,以及绘制室内平面立面的构件、家居平面图等。内容讲解详细,让初学者能完整完成图形。

2、主要讲解绘制家居施工图,包括天花、立面、剖面的绘制,以及别墅施工平面、外观立面图纸的绘制过程。

3、主要讲解厂房总平面图的绘制、以及商品楼标准层平面图、立面图的绘制过程。=============================

3、VRAY1.5室内设计视频教程

采用最新片VRAY1.5RC2和RC3讲解,基中讲述了大量的室内设计实例,累计达到近20小时的高质量视频教学,专门针对室内设计,提供了非常完备的VR渲染室内设计场景的多种解决方案,从入门到提高,从基本到经验技巧,非常适合广大室内装饰设计人员,是室内从业人员的最佳学习教程。=================================

4、Photoshop视频教程从基础到高级

一、主要通过大量实例讲解PS CS的基础知识,包括新增功能、用户界面及设置个性操作环境,基本操作方法、颜色应用、图像编辑等基础知识。

二、通过大量实例,向用户讲解PS中图层、动作、图层样式、通道、滤镜、路径、文本应用、蒙版及ImageReady cs等使用方法,使用户掌握Photoshopcs中的大部分知识点。

三、遵循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精选了特效、工具、文字、包装、封面、网页元素、图片处理、实物绘制等到绘制方面的多个应用实例,通过大量的实例讲解不仅可以巩固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可以为平面设计者提供参考和设计灵感。

===

5、大师手绘视频教程+手绘精品作品选集

各大手绘名师,精彩手绘视频教程,让您和大师零距离接触…… 名师现场手绘、讲解,更精彩更形象地演绎手绘的精华!!

3D渲染 篇3

随着半导体工艺、功耗、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进步, 单个芯片上集成了越来越多的晶体管 (可达10亿) , 但受到CMOS制造工艺特征的限制, 单个芯片的主频已无过大的提升空间 (仅有少数芯片可达5GHz以上的时钟速率) 。换句话说, 除非芯片制造工艺有所突破, 否则单个芯片的主频不会再有提高。随着晶体管集成工艺进入瓶颈, 多核、众核并行计算逐渐成为计算性能提升的主要途径;在绿色高性能计算时代, CPU/GPU异构并行计算系统可兼顾性能、效能和通用性, 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并行计算类型。

G P U逻辑电路简单 ( 相对于通用CPU) , 不包含乱序执行、分支预测等耗费资源的复杂控制逻辑和多媒体处理指令, GPU通过增加晶体管资源来增强自身的并行计算能力。随着GPU编程界面及指令级功能的不断改进, 其已广泛应用于非图形领域的计算, 出现了一个全新领域GPGPU (General Purpose Computation on GPUs) 。就目前来看, GPU的处理器数量远远高于CPU的处理器数量, 如英伟达 (NVIDIA) 公司较早的GPU产品G80拥有128个流处理器, 而最新的基于Maxwell架构的GTX TITAN X包含了80亿个晶体管, 拥有3072个流处理器。GPU拥有的流处理器数量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计算能力, 随着相关产业各项技术的发展, 单GPU的流处理器数量必将不断增加, 其计算能力也必将不断增强。

CPU/GPU异构并行系统充分利用CPU和GPU各自资源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不仅能节省资源和成本, 也可显著提高计算能力, 已成为高性能计算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因为GPU具有优异的图像处理能力, 其浮点并行计算能力尤为突出, 相对于CPU, GPU对浮点数据的计算可达百倍加速效果, 此外, GPU的理论带宽也要明显高于CPU。但不容忽略的是, CPU具有大容量缓存和复杂控制逻辑, 能应对各种不同情况, 尤其擅长复杂的逻辑运算, 因此使用CPU进行事务处理和复杂逻辑运算, GPU作为加速阵列负责逻辑分支简单、计算密度高的大规模数据并行任务, 可最大程度利用计算机的处理能力, 实现桌面上的超级计算。2015年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为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 (每秒33.86千万亿次浮点运算速度) , 其运算速度是美国能源部下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泰坦”超级计算机的两倍, “天河二号”[即采用了CPU和GPU异构并行计算方式, 实现了中国高性能计算的历史性突破。

2. CPU/GPU异构系统

半导体工艺的快速发展给GPU和通用CPU带来了长足发展, 但相对于CPU, GPU在性能上的发展更加迅速, 这与GPU体系结构的设计理念有关, GPU早期主要用于加速图形处理, 重点关注细粒度数据计算, 且采用的计算模型较为固定, 因此其控制逻辑简单, 没有通用CPU上耗费资源的分支预测等复杂逻辑, 能够通过集成更多的晶体资源提升峰值计算能力。而CPU更为关注标量和通用计算能力, 其指令集更加复杂, 且通过使用大量硬件逻辑单元来提升计算性能, 因此GPU和通用CPU分别被称为“容量型”和“能力型”处理器。

如图1所示, CPU与GPU主要区别在于结构上, CPU中的晶体管主要用作逻辑控制单元 (Control) 和高速缓存 (cache) , 仅有少量晶体管用于计算 (ALU) 。而GPU的晶体管主要用作计算单元, 少量晶体管用于逻辑控制单元和高速缓存, 这使得GPU更适合用于密集计算任务。

为更好说明GPU并行计算结构, 在此引入CUDA (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 统一计算设备架构) 概念, CUDA是由NVIDIA推出的一种将GPU作为并行计算设备的软硬件体系。CUDA体系中有两个单位概念: 线程 (thread) 和线程块 (block) , CUDA程序会根据实际情况调用具体的block和thread, 实现数据的并行处理。此外, CPU调用线程需耗费较多的时钟周期, 而CUDA程序调用线程几乎不消耗时间。

如图2 所示, CUDA的强大计算能力来自于SPA (ScalableStreaming Processor Array) 中的大量计算单元T PC ( Thread Processing Cluster) 。SPA包含多个TPC, 每个TPC又包含多个SM (Streaming Multiprocessor) , 这些SM共享存储器流水线, 每个SM内部资源相当于8个SIMD处理器, 执行线程的最小单位为warp, 其指令宽度为32。SM具有完整独立的前端, 包括译码、发射、取址和执行单元等, SM通过向量机技术增强了计算性能, 减少了控制开销。

GPU和CPU通过外部PCI-E总线互连 (如图3所示) , 各自拥有自己的片外存储器, 应用程序的GPU加速流程主要包括以下三步:

☆ 将待处理数据从CPU端存储器拷贝到GPU端存储器;

☆ 调用kernel函数执行;

☆ 将数据处理结果拷贝回CPU端存储器;

由于GPU依靠并行执行大量运算单元来获取高计算性能和高吞吐率, 因此, GPU计算程序常常将可并行执行、耗时较长的循环结构映射到GPU上执行。

3. CPU/GPU异构并行计算优化方法

并行计算性能优化的最终目的是以最短的时间, 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完成既定的计算任务。由于GPU和CPU架构不同, 二者的性能衡量方法和并行优化方法也不相同, GPU的并行优化侧重于计算的密度和吞吐量, 而不是单个数据的延迟。

1) 最大并行执行原则

在CUDA架构下, 如何将算法进行划分才能使算法合理分配到GPU和CPU上, 以获得最佳的并行执行效果, 是异构并行计算优化首要考虑的问题。

首先需考虑算法的选择, 算法选择应比较不同算法间的计算复杂度和效率。值得注意的是, 并行实现的算法不一定就会比串行算法快, 当目标问题规模较小时, 计算复杂度低的算法不一定比计算复杂度高的算法耗时更短, 因此, 需根据问题规模的大小, 选择合适的算法实现, 将任务中耗时多的大规模数据并行、高计算密度的计算放到GPU上。

2) 最大内存带宽原则

内存带宽一直是计算机性能的瓶颈之一, 目前内存访问速度要低于处理器的计算能力, 因此, 想要获得高性能的计算结果, 需要对内存访问进行优化, CUDA架构提供了多种类型的内存, 下面讨论如何利用各种内存特性, 实现最大的可用带宽。

☆ 全局内存访问优化

由于流处理器并没有对全局存储器做缓存, 因此全局存储器具有较大的延时 (约400~600个时钟周期) , 经常成为并行运算的性能瓶颈。若想获得最佳的内存访问, 应尽量遵循连续合并访问的原则, 即被访问的内存地址需连续, 而且开始必须是每个线程所存取大小的16倍。如每个线程读取32bits的数据, 那么第一个线程读取的地址必须是的倍数。

☆ 共享内存访问优化

共享内存位于GPU内部, 其速度与寄存器相当, 比全局内存和本地内存要快的多 (其延迟仅为全局内存和本地内存的百分之几) , 假设每个流处理器有16KB的共享内存, 每个共享内存分为16个内存模块, 如果同时每个线程存取不同的内存模块, 就不会产生任何问题。如果同时有多个线程同时存取同一内存模块的数据, 就会发生内存模块冲突, 这些线程就必须按顺序去存取, 而无法同时存取共享内存, 此时有效内存带宽会降低几倍, 因此, 共享内存访问优化的目的就是通过优化调度访问请求减少内存模块冲突。

☆ 其他类型内存访问优化

在CUDA架构里, 还有常数内存、寄存器、纹理内存、主机内存等几种常用内存, 下面分别介绍这几种内存的访问优化。

纹理内存能通过缓存利用数据的局部性, 提高效率, 其主要用途是用于查表和存放图像, 以下两种情况可以获得很好的访问性能: ( 1 ) 数据不能进行合并访问, 采用纹理内仍能获得较高带宽; (2) 随机访问数据时, 若数据量较少, 采用纹理内存效率也很高, 当同一线程束的各个线程读取地址相近的数据, 纹理内存可达到最高效率。

常数内存用于存放程序中待使用的常数, 其访问速度比共享内存要慢, 比纹理内存要快。

寄存器内存是GPU上的高速缓存, 其基本单位是寄存器, 执行单元可以以非常高的速度访问寄存器。

3) 最大指令吞吐量原则

在CUDA架构下, 每个线程束的大小为32, 一条指令有32个操作组成, 指令吞吐量如下式:

其中, Pn为处理器个数, It为指令吞吐量, T为一个周期下执行的操作数目。

满足最大指令吞吐量的前提是要有足够大的计算量, 如果计算量小, 则使用GPU进行并行计算并不划算, GPU延迟要大于CPU, 只有足够的计算量才能忽略GPU延迟。衡量计算量有两种方式:相对方式和绝对方式。

☆ 绝对方式

若待优化的程序使用频率较低, 且每次调用需要的时间也可以接受, 那么即使进行优化也不会提升程序性能。对于一些计算量非常小的程序而言, 使用CUDA构架进行计算时无法隐藏访问内存和数据传输的延迟, 会造成程序执行时间反而比CPU的长。虽然GPU对浮点数处理能力以及带宽都远远超过CPU, 由于目前GPU大多数是通过PCI-E总线与CPU连接, 因此其输入和输出的吞吐量受到了输入输出带宽的限制。当要程序的计算密度很低时, 执行的时间大多数花费在输入输出上, 远远大于计算本身的时间上, 则整个程序的瓶颈就会出现在PCI-E带宽上。

☆ 相对方式

CUDA程序是由串行部分和并行部分组成的。如果要优化的程序中并行部分所占的比例较小, 则针对GPU进行优化获得性能的提升也比较有限, 同时也应考虑是否需要采用GPU进行并行计算。整个性能提升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T为程序执行总时间, Tp为并行部分执行时间, Ts为串行部分执行时间;假设程序执行总时间T为1, 其中串行部分执行时间Ts为0.9, 并行部分执行时间Tp为0.1, 若将并行执行部分进行优化后得到10倍性能的提升, 使得Tp变为0.01, 则程序执行总时间变T为0.91, 其加速比仍然很小。

4. 3D渲染优化方法

由于GPU架构的特殊性, 在编写GPU并行程序时, 需要对内存的选择、线程快大小的划分、计算量等方面进行考虑, 否则无法获得高加速比。

1) 顶点处理

在顶点处理阶段 ( Vertex Process) , GPU在处理光照和顶点变化上, 可利用顶点缓存来提高效率, 如果目标顶点已处理过, 则再次处理时可直接从缓存中读取。

在渲染网格时, 程序常常将多个顶点缓存绑定在一起, 在对顶点进行操作前, 需要为顶点进行初始化, 即分配一块内存。在初始化期间, 每个顶点数据都是从显存对应的顶点流中被提取出来的, 这些值称为顶点属性。随着顶点数量的增加, 需要提取的属性信息也随之增多, 也就是说, 当在渲染时, 一次性要处理的顶点过多, 那么顶点初始化阶段则会成为整个渲染管线的瓶颈, 检测顶点处理初始化阶段是否存在瓶颈,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法:

☆ 增加顶点数据大小:保持算法不变, 增加顶点数据, 进行性能对比, 如果顶点数量增加导致新能急剧下降, 则应考虑如何减少顶点数据, 获得性能提升。

☆ 减少顶点数据大小:与之前的方法相反, 保持算法不变, 通过减少顶点数据来提高算法性能。减少顶点数据的方法是替换顶点所对应的属性信息。

2) 纹理贴图

纹理贴图 (Texture) 是三维渲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就是将材质图片或纹理经过坐标变换等计算后, 映射到对应三角形的像素上, 并通过纹理来表示物体表面丰富的光照细节和几何细节, 还可通过纹理形变来描述物体的几何形状, 这样做可以显著增强三维渲染的真实感和细节度。常见的纹理贴图有很多种方法, 其中多分辨率纹理贴图技术的性能最好。

在三维渲染时, 过大或尺寸不符的贴图会占用过多的纹理带宽, 导致GPU显存不足而频繁交换, 此时, 应该尽量减小或使用多分辨率纹理贴图技术。多分辨率贴图技术的核心就是纹理LOD, 其根据不同精度要求, 使用不同材质进行贴图, 如当观察视角靠近物体时, 程序会在物体表面贴上清晰度较高的材质图案, 反之, 程序会贴上清晰度较低的材质图案, 进而提升图形处理的整体效率。现在的硬件普遍支持多分辨率纹理贴图, 硬件会为纹理自动生成各分辨率下的纹理图形,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贴图, 使用多分辨率纹理贴图可以实现30%~40%的性能提升和节省33%的内存使用率。

3) 光栅化

光栅化是一种将基本图元转化为二维图像的过程, 转化后的二维图像像素点均包含深度和颜色等信息。由此可见, 光栅化主要包括两方面工作, 一是决定窗口坐标中哪些栅格区域被基本图元占用, 二是分配一个深度值和一个颜色值到各个区域。处理结果会被传递到下一个片元操作, 在那里利用消息更新帧缓存中的适当区域。

在进行光栅化的过程中 (如图4所示) , Ge Force系列显卡能在仅渲染模板值或深度值得情况下, 以双倍的速度进行渲染, 要实现这种渲染模式, 必须遵循下列规则:禁用颜色写入操作、多重采样、裁剪切面、色彩替换、阿尔法测试技术。由于实际操作过程中, 模板渲染和倍速Z-Only省去了纹理取样和光照等操作, 因此速度非常快, 同时该模式清除深度缓存非常快。

另一种光栅化性能优化技术称为Z轴精简, 其通过避免渲染被遮挡的表面来提高性能, 如果被遮挡面上应用了非常复杂的着色算法, 那么Z轴精简可以节省大量处理时间。点光栅化

利用上述两个特性提升渲染速度, 最好的办法是利用“深度优先”进行绘制, 首先用倍速深度渲染来绘制场景 (不着色) , 这样建立的表面距离视点最近;然后使用完全着色渲染场景, Z轴精简则会自动剔除无法看到的表面。

4) 反锯齿

反锯齿也称为抗锯齿, 是通过某种技术将图像边缘的“锯齿”缓和, 使图形边缘更加平滑, 虽然三维渲染技术不断提高, 画面中的环境和人物也越来越真实, 但由于画面是由上千万个像素构成, 即意味着物体轮廓处最终还是锯齿状。目前, 多数GPU硬件上都集成了反锯齿功能, 我们只需进行相应简单设置即可实现抗锯齿的功能。

5. 结束语

上一篇:标准要览下一篇:地铁电视监控系统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