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共12篇)
微课 篇1
微课是什么?笼统地概括定义微课, 就是指时间在十分钟以内,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内容短小精干, 为支持翻转化学习、混合化学习、 移动化学习以及碎片化学习等各种学习方式, 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的微型在线教学视频。因此, 微课不仅要时间“微”, 而且还要有完整逻辑, 语言简洁, 主题明了, 画面简洁上“微”, 倘若微课不“微”, 何以成微课呢?微课的制作不仅是一个技术开发过程, 更应该是一个在先进教育理念支持、精细创意的教学设计方法指导下进行的一项创造性T作, 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 “人”[1]。
当微课进入教育视野之时, 不少教师在进行微课的设计之时, 会误以为微课就等同于多媒体课件。自多媒体课件进入课堂教学以来, 它几乎已成为老师教学的必需品。目前, 国内的微课设计很多是以PPT、 Prezi等课件录屏式为主, 这也会使大家产生错觉, 那就是微课它就是自动播放多媒体的课件转化形成的微视频, 其实两者并不相同。多媒体课件只是辅助教学常用工具而已, 教师运用自己的创意, 对有用的文字、 声音、图形、图像、影像、动画等多种媒体素材进行加工整合, 把它们融为一体,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主动参与。然而, 本身多媒体课件并不具备教学的功效, 它只是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当然并不是说各类媒体素材不能在微课在使用, 而是应该恰到好处地应用到微课之中去。但微课始终是一段完整的教学过程, 即使是录屏式微课, 也并非只有课件, 还必须要有教师跟随着课件播放时进行同步讲解、分析演示、示范操作等教学活动[2]。
微课并不就是课例片段, 微课它有着一个非常完整的教学设计, 它的教学过程也是一个完整的。在刚刚兴起微课的时候, 很多老师把完整的一节课例录像, 按照指定的教学环节硬生生地切割成一个个五分钟左右的课例片断, 并给它加上合适的片头、片尾以及字幕。这很显然是行不通的。课例片断简短、微小, 然而并不是完整的, 知识点没有明确的划分, 只不过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个个五分钟切片而已, 通常只当作教学观摩使用。
微课并不就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主要面向的是全班学生, 因教师的关注度主要集中在了中等生的身上, 对于差生和好生这两极的关注则显不够。微课它呈现的一对一的教学情景, 其实跟教师课堂教学一对多的不同, 而它更类似于一对一的辅导教学活动。微课侧重影响学生的 “学”, 而并非教师的“教”。微课也并不就是微型教学视频, 它只是微课的表现形式或是载体而已, 但实际上一个教学视频本身并不能代表微课的全部。微课服务于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 其实它本质上仍然算是一种教学。
微课不“微”, 何以成微课?应从主题、逻辑、言语、画面、时长等做到“微”才能算作是一部好的微课。微课要有精炼的主题, 微课尤为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主题上的“微”, 一个微课通常是针对某个教学知识点。在教学课程体系中, 这种知识点就是最小单元。因为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内, 只有这些最小的知识点才能被透彻的讲解, 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点起巩固基础、加深理解作用。教师在选取主题不仅要抓住学习的重难疑点, 而且还要考虑教学学科特点以及面向对象学生的情况, 这更体现了教师在这个过程的教学智慧。
微课同课程教学类似, 同样具有完整的逻辑性, 微课虽“微”, 它同样是一节完整的“课程”。一是内在教学设计的完整性, 二是外在学习系统的完整性。微课有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 它不是单一的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也不是单一的课堂教学实录的视频切片, 也不是它其中之一的教学环节, 而是一个有导入、有讲解、有示例、有总结的教学过程。除了内在逻辑的完整性, 成功的微课还需顾及外在学习的系统性。 微课主要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若只有微视频, 则学生难以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检测。因而微课还需囊括一系列辅助资源, 包括有微学案, 微练习, 使学生拥有一个完整的学习系统。
微课它更应该做到言语上“微”, 即语言精准, 微课的时间限制使教师不能够像平时课堂上那样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也无法用过多的笔墨承上启下、起承转合。所以, 要想使学生在十分钟内学得会、听得懂, 教师的解说, 思路清晰与否, 言语精准与否都很重要, 倘若老师既能游刃有余又能诙谐幽默地把知识的来龙去脉非常清晰地呈现在微课中, 那就不失为一部好微课。
微课同时也要在视频画面中做到“微”, 即画面简洁。简洁, 是在知识循序渐进的过程中, 最明显的区别在于画面的简洁性, 图文、配色、字号及字体搭配等都会使学生接收到老师所要传递的信息更加清晰, 更专注内容所包涵的各种联系, 作为一种以视频形式来呈现的课堂形态, 微课的教学画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观感以及内容的表达效果。就视觉而言, 微课在视频时长上控制也应做到“微”, 即短小精悍, 时间上的“短”, 它也是微课较为突出的特征之一。英国教育家洛克说: “教育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 并保持他的注意”。微课的时间很短, 通常控制在十分钟以内。更确切的说, 以三分钟至八分钟为最佳。
在教育中, 我们追逐的是技术的应用。归根结底, 一切技术的应用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微课的应用绝非一成不变的, 只要能够吸引学生和老师的参与, 能够激发师生的教与学的活力, 任何应用途径都应当被开发。唯有如此, 才是物尽其用。对于微课, 只有做到了“微”, 才能成就它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胡铁生.推进中小学微课的健康发展[J].上海教育, 2014 (12) :5-5.
[2]赵国忠, 傅一岑.微课:课堂新革命[M].南京大学出版社.
微课 篇2
微课又称微课例或微课堂,主要以视频的方式记录课堂某学科知识点的教与学,此外还包括与其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素材、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专家同行点评等多种教学辅助资源。一个“微”字就可以说明微课的关键所在。“微”字意味着微课的上课时间短,而时间的短暂决定了课堂的学习内容少而精。
一般来说微课有四个基本特点:时间短、内容少、容量小、情景化。例如,微课的时间在5—8分钟为最佳;课堂只需要关注一个知识点的解决;视频容量只有几十兆,而且采用支持网上在线播放的常见格式(RM、WMV、FLV等),方便教师和学生播放、下载保存到手机或手提电脑实现移动学习。微课最具特色的是可以模拟真实课堂的教学环境,教师教学设计虽然紧扣学生的学习需要,但可以不需要学生在场学习,教师只要在录制视频时预设教学场景,把握知识点的演示或讲解就可以了。这样对缺乏名师指导或者交流不便、讯息落后地区的学生很有益处,他们可以通过观看网络微课视频,获得更多优秀教师的学习指导,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也可以通过网络留言反馈自己的学习效果和疑惑之处,因此扩大了教师和学生群体交流的数量和范围,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正因为微课是课堂教学与网络信息化结合的产物,带有科技产品易传播、高浓缩、易保存的特点,所以对 辅助传统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便教师观摩反思、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多有益处。
下面是一位参加过首届微课程大赛教师的参赛心得,仅供大家借鉴和揣摩。
她在获得对微课的感性和理论认识后,结合音乐学科的教学特点,设计一节音乐微课《认读四分休止符》制定了四点原则,力求借助微课的力量发挥出音乐教学的最大特色。其内容如下:
1.选择一个典型知识点,力求准确表述课题 微课的教学知识点通常要选择学生课堂学习的一个重点、难点或疑点,而且是大多数学生无法独立完成,需要教师引导解惑的问题。知识点在传统课堂的教学中一样重要,不同的是传统课堂除了完成知识点的教学,还安排了其他环节的活动游戏,而微课的内容则是一堂课教学内容精练、浓缩的精华。那么,如何将知识点表述到课题中呢?课题如果笼统模糊,就难以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获得更多的关注。例如,我的这节音乐微课的知识点是认读四分休止符,它是音乐识谱教学中的基础内容,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的难点之一。该课是以学唱歌曲《野兔饿了》为例,最初将课题拟订为《野兔饿了——认读四分休止符》,这样无疑是模棱两可的,让观看者迷惑不解:知识点是四分休止符吗?《野兔饿了》是什么?四分休止符和《野兔饿了》两者有何关系? 在经过仔细认真的思考后,我将课题改为《认读四分休止符》,下面留下副标题“以歌曲《野兔饿了》的学唱为例”,这样知识点一目了然,课题主次分明。
2.把握教学时间限制,教学策略直观可操作
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微课”的授课时长一般为5——8分钟,不超过10分钟为佳,因此教师教学要突出教学主题,教学设计为求精确到学习过程的每一分钟。因为微课主要是视频方式教学,所以采用的教学策略要直观、可操作,学生观看视频后才能较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点。这节音乐微课《认读四分休止符》授课时长9分52秒,根据低年段教学对象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学生通过寻找休止符、听读休止符节奏、模唱包含休止符的旋律、打拍子哼唱有休止符的歌曲等音乐游戏活动认读四分休止符,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层层递进,教学策略明确、具体、可操作。
3.教学环节完整精练,评价及时有针对性
一节传统的音乐课通常包括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导入、正课、总结、评价。完整的课堂环节将教学内容头尾前后衔接,学习过程和最终效果方能精彩纷呈,这个原则对于一节最多10分钟的微课一样重要,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尤其是教学的评价部分,教师需要用明确具体的评价手段和测试方法去反馈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而不能想当然认为学生跟着自己设计的流程就一定能学 会某个知识点或技能。例如在本节课中,我创设“找陷阱”的游戏场景导入;再以探索→模仿→实践→创造的思路讲解学生在节奏、旋律、歌曲、创编活动中怎样认读四分休止符,完成正课的学习;最后以新游戏“跳格子”作为课后练习巩固四分休止符的认读,学生可在此游戏中小结和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
4.教学课件简洁大方,视频清晰、音响优美
人们都喜欢画面清晰且音响优美的视频,这是一种普遍常用的审美心理。尤其是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堂,更应重视视频制作的色彩、光线、周围环境以及音效问题。考虑到大部分学校缺乏对教师、学生、课件多机位同时拍摄的录播系统,微课提倡教师独立录制自己的教学视频。
教师独立录制微课的常见方式有几种:(1)DV+白板;(2)手机+白纸;(3)录屏软件(把屏幕操作录制成视频的软件)+PPT;(4)手写板+录屏软件+PPT等。我的音乐微课选择了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来录制PPT课件,软件集中的“画中画”功能在屏幕上能同时显示显示演示者和PPT幻灯片,非常实用也很在特色。视频的整个录制、剪辑、生成过程基本可以独立完成,完成的视频画面清晰、音响和谐。
另外需要提到的是,微课之所以推荐使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理由是该软件无须特别安装,而且对外部图片、动画、声音、影片等众多文件都能够便利的调用,内置的丰 富动画和大量音效足以应对日常工作的使用,是很多老师教学演示时最为熟悉的“工作伙伴”,而Flash、Authorware等稍复杂的动画软件因其所需的电脑技术高、制作时间长等难度而甚少被人采用。当然,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和软件录制的微课视频,只要作品令人感觉赏心悦目,都是大家提倡和支持的。
微课的主要特点与微课资源的开发 篇3
关键词:微课;特点;开发;利用
一、“微课”的概念和组成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三、微课资源的开发
1.内容规划。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首先做好微课建设内容的整体规划,确定建设方案和进程,形成建设规范和体系。内容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要按照课程标准并结合教材,组织教研员和一线学科专家共同确定各学科的知识点谱系,在征求意见后统一发布。
2.平台建设。微课平台是微课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的基础。平台功能要在满足微课 资源日常“建设、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便于用户“应用、研究”的功能模块。形成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环境。
3.微课开发。微课内容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模式一般有“征集评审式”(面向教师个人)和“项目开发式”(面向学校和机构)。微课资源建设一般要经过宣传发动、技术培训、选题设计、课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报送、审核发布、评价反馈等环节,才能确保其质量。
4.交流应用。交流与应用是微课建设的最终目的。通过集中展播、专家点评和共享交流等方式,向广大师生推荐、展示优秀获奖微课作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 “微课库”的观摩、学习、评课、反思、研讨等活动,推进基于微课的校本研修和网上教研新模式形成。
微课是微型课的代名词,来源于现实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师授课的浓缩、搬迁与改版,本质上属于教师为中心模式。从教育技术视域考察,微课属于新一代教学课件范畴。微课程则是微型课程的代名词。其灵感来源于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实验,是将原有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老师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第4期《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一文中指出:“‘微视频(指微课——笔者注)需要与学习单、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等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仅仅是录制的一段教师上课讲授活动的内容,实质是一段视频记录的课堂教学实录,可以作为一段学习材料,没有形成‘微课程的系统”。如果从广义教育资源角度理解,微课程则是课程改革与信息化进程中的学习资源创新,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新型资源。广西师范大学郑小军老师把它归纳为“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
比较微课与微课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微课是教师授课的电子浓缩版或曰课件的改良版,与十多年课件教学的结局那样并不撼动传统教学方式与人力资源培养模式。微课程则体现课程改革要求,并且支持正在酝酿中的第三代课程改革。从学习模式上来看,微课程更接近于MOOC。MOOC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有参与,有反馈,有作业,有讨论和评价,有考试与证书。选修MOOC可以取得学分,可以充实生活与职业生涯,“教育成为了人们基本的权利”(Coursera创始人达芙妮?科勒语)。微课程是与教学方式融为一体的,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与未来的高等教育可能接轨得更加无缝一些。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微课程中的资源与微课的呈现方式有着天然的联系。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微课需要跳出技术与浓缩课的藩篱,走向微课程,在课程视野观照下,思考“微视频”的功能定位,使之与教学方式融为一体,为民族复兴与国家发展培养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曹殿波,薛苏秦.“微课”实践中亟待厘清的四个基本问题[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05).
[2]高尚德.“微课”:课堂翻转的支点[J].文化新技术,2013,(05).
[3]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4]桂耀荣.微课及微课的制作和意义[J].课堂教学研究,2013,(05).
微课的制作——白板制作微课 篇4
多年前, 多媒体设备就走进我们的课堂辅助我们的日常教学, 交互式电子白板出现以后更优化了课堂结构, 它比普通的多媒体增加了更多实用的功能。如何利用这些实用功能辅助我们制作微课, 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子白板的功用是我们下面讨论的问题, 下面就具体如何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制作数学学科的微课来浅谈几点我的认识。
一、电子白板的数学工具与绘图功能
白板里面的数学学科工具对示范图形的画法发挥着其它媒体无法比拟的功效, 它克服了利用传统教学工具在黑板上做图的不精确性, 改变了单纯利用媒体播放课件的固定不自主性。
四年级《角的认识》这一单元, 如何利用白板的数学工具制作微课, 我们选取用量角器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这一环节的内容。先演示直观比较法, 在白板上把制作好的角组合成一个整体, 利用移动和旋转图形的功能把其中一个角摆放到与另一个角一条边重合的位置, 通过比较另一条边的位置从而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这是直观比较法。当不能随意移动角的位置的时候, 我们就需要借助量角器比较它们的大小。把两个角回归原位固定, 选择量角器工具, 首先介绍量角器, 然后讲授用量角器量角, 把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零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另一条边对应是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注意读准内外圈的刻度。这样在白板上一演示, 老师讲得精确, 学生观察得也清楚认真。再如《认识图形》做图形的高这一内容, 它对空间感较弱的小学生而言抽象难懂, 制作此内容的微课, 我们可以用白板的图形工具画出一个三角形, 然后拖出三角板工具, 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三角形的底重合, 保持三角板直角的方向与三角形的方向一致, 移动三角板使其另一条直角边与三角形底边对应的顶点重合, 然后用白板的铅笔工具连接顶点与底做出高。整个过程动态展示贴合小学生的特点, 易于调动小学生的直观经验, 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电子白板的注解编辑功能
制作微视频时, 对某些重点问题需要及时地讲解和注明。白板的注解编辑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及时注解批注, 强化重点知识, 理顺思考过程。
四年级《认识图形》一单元, 制作认识图形各部分名称的微课。我们可以先利用白板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三角形, 然后边讲解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边用白板笔点出相应的边、顶点、角做上标注。《多边形的面积》一单元, 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先利用白板的绘图功能画出梯形, 再利用复制功能复制一个完全一样的图形, 把复制的梯形进行旋转, 组合成平行四边形。当把新知求梯形的面积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面积时, 就需要研究两个图形之间的面积关系, 这是推导图形面积公式的难点。此时可以利用白板的注解编辑功能在图形的旁边写出转化后图形的面积, 边写边一步步推导出原图形的面积。白板的注解功能克服了单独播放课件不能及时做个性批注的难题。
三、电子白板的放大、探照灯、拉幕等辅助功能
白板有一些实用的辅助工具, 如放大镜、探照灯、拉幕等工具可以对具体的细节内容进行放大、聚光灯照射, 等等。这个工具的恰当运用能及时引起学生关注, 集中学生注意力, 贴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 丰富的教学活动, 能辅助学生积极主动去理解建构知识。
介绍学生认识量角器这种数学工具, 可以利用白板的放大镜。由于量角器上的标线密集, 教具量角器再大也不能让每个学生看得清晰, 利用白板的放大功能把要介绍的量角器上的内容放大再讲解。如:介绍内外圈刻度时学生最容易混淆, 所以放大量角器上的内外圈零刻度线, 重点介绍这上面对应的两个刻度到底应读哪一个;五年级《圆柱的表面积》分为上下底面的面积和侧面的面积, 可以利用隐藏功能或探照灯功能分开讲解;《轴对称图形》可以利用拉幕或遮盖功能盖住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先让学生想像然后再出示, 以激发学生兴趣;《平移和旋转》可以利用白板的移动功能直接在背景方格上拖曳, 直观地演示图形的平移过程, 用旋转功能直接旋转图形, 体会在旋转过程中图形的形状不发生改变, 改变的是图形的方向, 用动态的形式还原动态的过程, 学生更容易接受。
微课 篇5
培训工作的通知
各院(系、部):
为帮助广大教师熟悉微课制作过程,提高微课参赛作品制作水平,学校委托现代教育中心组织开展相应技术培训,现将培训有关事项具体通知如下:
一、培训人员
报名参加首届微课大赛的所有教师。
二、培训安排
1、时间:6月4日—8日。
2、地点: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电教馆二楼机房。
具体培训安排请见附件。
三、培训内容
具体内容包括Powerpoint制作标准、Photoshop图片处理及应用、Powerpoint版面设计与色彩处理、会声会影X2CN视频剪辑处理、COOL3D动画文字的应用等,具体内容见附件。
四、注意事项
1、请所有报名参赛的教师准时到指定地点参加培训,届时组织考勤。
2、培训有关事项请及时与现代教育中心电教馆联系、咨询,电话:82361423。
特此通知
附件:巢湖学院首届微课大赛微课作品制作培训安排表
教务处、工会、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二〇一四年六月三日
附件:
“微课” 篇6
一、积极倡导“微课”教学,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
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内容、时间虽短,但对教学过程的要求却很严格,尤其强调教学过程中完整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虽不同于传统教学形式中师生面对面的教学,但也不能因此而忽略隐性的受教育者。同时,微课教学不仅可以辅助教师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通过微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 微课教学可以辅助教师课堂教学。微课,内容虽微,但过程却要求完整。这就使得微课内容往往围绕某一知识点而展开,教师可以把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作为微课的课程内容。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微课可运用于学生课前的预习或者课后的复习。中小学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这些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在学生中深受喜爱。有的学生甚至将微课下载到手机、平板等数码产品上,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观看学习。青年教师可以运用微课辅助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或复习。同时,微课内容丰富多彩,即使同一微课内容,教学方式也会各异,教学的重难点也各有侧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微课进行重难点的强化或重要知识点的巩固。教师也可以直接把微课作为课堂小结、重难点分析等加以应用,既可以节省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师课堂的教学效率。
2. 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面向学生讲授知识,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同步进行的双向行为。而微课课堂,学生面对的是视频里的教师,教师面对的是电脑屏幕中里的学生,师生交流由直接转为间接。相比传统课堂中教师时时掌控学生的学习状态而言,微课中的学生就相对比较自由,亦不用因惧怕教师权威而被动学习知识。此时,微课教学的性质就由教师主动传授、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学习的决定权也由教师转为学生自己掌控。微课的课程内容大多为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或重难点,学生在校后学习中遇到疑惑,可以运用微课得以解决,从而提高自身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微课教程,也可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微课,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鼓励开展微课研究,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
微课,作为教育领域内教师发展的新平台,更有利于青年教师知识素养与能力素养的提升。
1. 知识素养。区别于传统封闭式的学校教学,微课的受教群体不仅仅是实际课堂中已经熟知的学生,更多的是互联网时代下千差万别的各类学生。因此,在微课研究时,如何针对各类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同一教学内容中,教师应如何选择区别于其他教师的教学手段来讲解、扩充知识。青年教师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文化,才能应对各类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应对自如。而不断更新的知识层次结构又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青年教师要在已由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不间断地接触新事物,学习新知识。通过丰富和拓展自己的知识素养来适应变幻莫测的知识社会。此外,还要有专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策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 能力素养。微课,作为一种聚焦式的教学形式,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同时,短短几分钟的教学时长要求包含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比较缺乏教育实践经验,是否能准确地把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教学过程中能否分清主次,教学时长能否由原来的45分钟浓缩为短短的几分钟,而且短时间里能否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此时,微课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微课研究中,青年教师要通过明确教学内容、掌握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技能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微课教学中,最首要的问题是确定教学内容,而相比传统教学内容,微课的教学内容缺少规范的教材、和统一的标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选择、规划上掌握自主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优秀的微课教师往往会把教学重点、难点作为微课的教学内容,而缺乏经验的教师就容易胡子眉毛一起抓,使教学重点不突出。
此外,一旦教学内容确定,教师就应考虑怎么教。作为开放式的网络课堂,教师应区别于传统的学校课堂,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区别于严肃的学校课堂教学,微课课堂中教师可植入新鲜元素,大胆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不一样的视听体验。教师可以通过观看自己录制好的视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亦可观看其他教师的微课,认真分析总结并吸取经验教训。不同于传统教学效果的延时性,网络课堂可及时得到学生们的反馈,教师也可及时根据学生们的反馈,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这样通过教师反思和学生反馈,进一步达到提高自己教学水平、提升自身能力素养的目的,更有益于青年教师总结教学经验,促进其自身的成长发展。
三、推进教育资源共享,提高青年教师道德素养
目前,处于起步阶段的微课研究面临着资源匮乏的现状。对于广大教师,尤其是刚刚入职,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的青年教师而言,参与微课制作,丰富微课内容,推进教育资源共享,是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的有效途径。与日常教学不同,微课是一种网络开放平台内的公益性教学。教师义务录制教学视频,通过剪辑上传至网络成为公共的教育资源,以供不同地区、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学习,基础扎实的学生可通过微课总结知识点、巩固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微课可以弥补学习中的不足,解决学习中的疑难点,这样不仅更好地方便学生学习,还进一步拓展学校的教学,优秀的微课还能提高教师和学校的知名度。同时,微课作为一种公开式的网络教学形式,所面对的受益群体包含不计其数、有着同样学习需求的学生,而并非局限于自己的学生。
教师通过不断录制微课,投入到微课研究中,将之无偿上传到网络,推进教育资源共享。而这些微课,通过互联网,使不同地区的学生受益,无形之中,使教师实现了“有教无类”。此外,一堂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可其制作从备课、设计、录制再到编辑则是一项繁琐而又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集体合力协作完成。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亦可在微课研究中得到自身职业道德素养的升华。
微课 篇7
一、“微课”的含义
“微课”指的是在10分钟以内, 教学目标明确, 内容精短, 能说明一个问题的小教学视频。微视频是“微课”的核心内容, 它同时还包括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内容。“微课”是在传统教学资源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 思想政治课课前预习。
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制作好微课, 然后让学生在课下先看此微课进行预习, 为新课做准备。
2. 思想政治课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的知识点设计出问题新颖, 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为思想政治课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的微课。教师在正式上课前应先让学生看这个微视频。
3. 思想政治课总结归纳和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重点难点及规律, 让学生将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并适当设计一些适应不同层次学生拓展延伸练习。本微视频在结束本课时让学生观看。
三、思想政治课使用微课的好处
1. 利用微课程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微课视频有图文并茂及声形俱全的特点, 能够把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变化过程形象直观地表现在学生的面前。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微课视频, 可以大大改善人脑获取知识信息的感官功能, 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单一的课堂学习发展为多方式、多途径的新形式。使用微课辅助教学, 可以增强课堂的容量、教学的条理性和形象性, 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学目标的完成。
2. 使用微课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 可有效节约课堂时间。微课视频是在课前准备的, 上课时直接根据课堂需要播放, 这样就可以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提高了课堂效率。思想政治课内容抽象, 知识相对灵活, 比较注重学生的活动, 教学中需要补充大量的素材。使用微课进行教学就能解决这些难题。另外, 微课程视频具有灵活的特点, 可以随意播放、返回, 并可长时间保存, 极大地方便了课堂教学。
四、思想政治课教师如何制作微课
1. 思想政治课微课的制作流程。
(1) 思想政治课微课选题。分析学生及思想政治科教材特点、重点、难点、易错点, 整理选题清单, 明确思想政治课教学主题。 (2) 思想政治课微课设计。激发创意, 确定思想政治课课程机构, 形成信息化教学设计。 (3) 思想政治课微课制作。准备思想政治课素材、制作课件、实施拍摄、后期制作、上传平台。
2. 微课制作的一般方法。
制作“微课”的方法有很多种, 如摄像工具录制、录屏软件录制、录播教室录制、专用软件录制、在线录屏网站录制等。在此, 我给大家介绍其中最常用的一种———录屏软件录制。这需要我们在计算机中安装录屏软件, 如Camtasia Studio, 通过录制PPT课件、word等形式呈现的教学过程。首先, 我们需要选择的工具及软件, 如电脑、话筒以及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和Office软件。其次, 录制方法是对PPT课件演示进行屏幕录制, 并可以辅以录音和字幕。再次, 录制简要过程: (1) 搜集所选定教学主题相关教学材料和媒体素材, 制作PPT课件。 (2) 打开电脑屏幕上的视频录像软件和教学PPT课件, 录制者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后, 单击“录制”按钮, 开始录制, 录制者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尽量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 做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 处理和美化录制完成后的教学微视频。
微课 篇8
一、问题聚焦
笔者通过一年多的培训, 发现大部分教师认为微课应用是大势所趋, 只有少部分教师能够真正熟练制作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纵观微课作品, 发现部分教师对微课仍然有一些误解和认识不足, 主要表现如下。
1.微课难微
大多数微课作品时间上是微了, 但没能有一说一, 一一击破。要么选题太大, 没有聚焦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等, 要么选取显性知识或教学活动的组织 (例如:小组讨论、教师点评) 来制作微课, 表面上很热闹, 实际上学生却学不到实质性的内容。笔者曾看到一节初中历史微课, 参赛教师以《人们的生活方式》为选题, 让学生在短短6 分钟内了解改革开放30 年的发展史, 难免会陷于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的困局。
2.构思难巧
开门难见山、切题不迅速, 过多的铺垫和渲染;教学设计过程平淡, 课堂搬家现象比较严重, 缺乏设计性;教学过程太过繁琐, 总结拖泥带水, 收尾不快捷。
3.脉络不清
受众对象不明确, 不少参赛作品以教师自我为中心, 没有对学习者的心理和学习特点进行优化设计, 教学节奏过快, 轻易跳过某些教学步骤, 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师的步伐, 导致学生在学习时缺乏连贯性, 对后续内容的理解产生偏差, 造成师生间情感的缺失, 影响了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效果。
4.情感代入难
大多数参赛的微课作品中, 教师照本宣科, 演变为“满堂音灌”, 语言死板生硬, 或直来直去咄咄逼人或软绵拖沓冗长乏味。不少在线教育机构都在打造3-5 分钟的微课, 采用幽默方式, 对学科知识进行阐述, 营造一对一的感觉, 有亲切感、亲和力。正如教育技术同行所说, “唯有当教师真正用心的时候, 微课才会具备穿透屏幕的可能”, “教师的声音饱含一种感情, 一种期盼给予学生帮助的迫切, 一种渴望将这个知识点讲得透彻的用心, 一种期待影响更多学生的强烈心情。如果具备这种录制微课的初心, 这样的微课才会有意义”。
5.效果不佳
技术层面:采用手机、DV拍摄, 画面不稳定;制作粗糙, 没有进行必要的裁剪;转场特技太花哨、切换太快, 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不足;音画不同步, 噪音大;音质差、气息不流畅、喷麦现象严重;讲授与背景音乐选材不当、不匹配等, 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PPT问题:文本搬家, 繁杂冗长 (或照本宣科读PPT, 不能有效引导思维) ;模板选择不当, 页面不清爽, 过于花哨 (无关教学内容的动画或图片干扰信息大) ;排版布局传统臃肿 (图片与文字相重叠、铺天盖地) 、版式设计 (字体字色、色彩搭配) 欠妥等, 挑战视觉美。
二、关于微课的再梳理
11.微微课课的主要特点
笔者从事微课研发与培训一年多, 归纳总结同行学者专家的意见, 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 总结出微课的一些特点:①教学时间精简。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 故“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 分钟左右。②教学内容精炼。微课聚集问题、由微见广, 放大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 主题突出, 指向明确, 力求提高课堂实效。③资源容量精微。“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 适合移动学习、泛在学习。④资源多样精妙。以教学视频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学科专家的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 构成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 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半结构化, 易于扩充的“微教学资源环境”。图1 是笔者在做培训时设计的PPT课件, 可以直观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微课的研发步骤
微课的开发步骤包括选题、设计、脚本编写、教学准备、录制视频、后期加工、反思修改和上传到平台。本文重点放在第二步骤“设计”上, 其包括教学设计、结构设计、界面设计。教学设计包含学习者特征分析 (制作的微课是给谁看的? 他们具备什么样的学习特征和喜好) 、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 (图形图像、动画、音视频等) 。结构设计包括片头、主视频、片尾3 个部分。片头就是微课的“脸面”, 包含教材版本、学科学段、章节、知识点与执教者等信息, 建议一般定格5-10 秒, 伴随舒缓的背景音乐, 开启微课的授课时段。片尾主要说明制作单位、人员、日期等。界面设计的3 个基本原则:一目了然要大气、引人入胜传鲜活、一脉相传显统一, 所有正文文字、标题文字、底板界面要力求一致。
33.微微课课与与课课堂堂实实录录、课堂片断、说课的区别
微课与课堂实录的比较:就“信息的有用性”而言, 传统的课堂教学视频信息含量大, 师生行为、教室环境、多媒体辅助工具等都成为聚焦有用信息的干扰项;而微课屏蔽了教师形象、学生形象和教室环境等信息, 共同聚焦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易混淆点, 无需担心无关信息的干扰。微课是经过微型化、情境化、可视化处理过的精华内容, 微课的创作起点和设计构想都远远高于课堂实录。
微课与课堂片断的比较:就“完整性”而言, 微课知识点细小而相对独立完整, 使用灵活。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不是“瞎子摸象”, 而是“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微课与说课的区别:就“受众”而言, 说课面向教师同行, 要求“完备性”, 从教学目的、教学过程、设计意图、预期效果等教学设计的全过程进行阐述。而微课面向学生, 突出重点、难点、疑点。微言大义, 以微蕴博, 形式新颖独创、趣味性较强, 追求效果过目不忘, 艺术上意韵悠远。
三、设计对策
制作微课是技术, 设计微课却是艺术, 从选题、设计、表现等维度去挖掘学生值得学、想去学、能学会的内容。
1.选题的精准
一个微课即承载一个知识点, 有一说一, 以微蕴博。因此, 选题的内在价值和对提升学习的帮助都需要教师思考, 切记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 更不是大课剪成小课。其实形成选题的本身是一个研究的过程, 既需要丰富教学经验的积累, 也需要较强科学研究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要善于创意、善于挖掘, 从需要出发, 受众需要什么讲什么, 而不能单从讲授者的意愿出发, 有什么讲什么。
以获得首届江苏省微课大赛一等奖的作品《草木凋”还是“草未凋”——解《寄扬州韩绰判官》 (2014 江苏省中小学微课大赛活动平台http://wkevent.jse.edu.cn, 以下涉及到的作品评析均来自这个平台) 为例, 该微课的特色在于选题的精微, 小切口深探究。聚焦一个“木”、一个“未”字, 虽一字之别, 但“别”有洞天, 教师从诗歌特质角度言诗, 从诗意层面感悟, 通过设问, 步步逼近, 层层展开, “诗人的原意到底是‘草木凋’, 还是‘草未凋’呢?这样改动的依据是什么呢”?引发认知困惑, 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分析诗歌意境、锻字炼句能力与审美情趣。
获奖作品《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该微课最大的亮点在于选题的精准, 通过生活中可以得到的材料 (面包) , 进行科学的模拟实验演示, 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抽象知识可视化, 用最简单的操作和演示, 传达清晰的知识点, 巧妙引导、点拨提示, 在有限的时空内做到结构完整、环环相扣, 较好地渗透学科思想, 有效突破了地质构造成因、特征的难点, 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点的理解和知识体系的建构。
2.设计的精巧
要做到精巧设计, 我们经常采用的方式是从设置一个疑问、一个悬念情景入手,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或认知困惑引发共鸣。影视创作讲究钩子艺术, 钩就是咬, 吸引受众, 要有恰当的提问, 层层深入, 环环相扣, 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做出判断, 比对答案, 而不是使学习者停留在浏览、知晓肤浅层面。
微课获奖作品《商朝的甲骨文》, 就赢在设计的精巧上。在高密度的知识的讲授中, 如何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或认知困惑, 该微课处理得比较好, 将问题高挂, 设置“悬念”, 步步设疑, 环环相扣, 连抛五个问题:商朝甲骨文的由来?为什么说“一片甲骨惊天下”?然而沧海桑田, 当年的国度变成废墟, 称为殷墟, 厚厚的尘土掩盖了曾经的繁华, 甲骨文是如何被发现的?神秘的甲骨文里隐藏了哪些历史的奥秘呢?商朝甲骨文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呢?一路激发与引领学习者的探究, 以此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提炼信息、对比概括、论从史出、逻辑思维、知识迁移等能力, 正所谓的“5分钟学习300秒思考”。微课结束时, 设法在学生心理上留点“余味”, 使学习者在兴趣中学史实、在学史实中学会思考。
同理, 获奖的《蝴蝶效应》的亮点在于教师善于制难设碍, 巧设问题“悬念”, 使学习者产生错与对之间的交叉冲突, 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通过理解联系的特性及其指导意义, 做出判断比对答案。本节微课做到理性的质疑, 深层的思考, 最终“悬念”留尾, 微课结束时, 设法在学习者心理上留点“余味”, 余犹未尽, 有情感、有态度、有价值, 实属点睛之笔。确实, 在“互联网+”时代, “谁的知识更重要”不是问题, 关键是当下的微课研发应该培养怎样更具个性、多元发展的人。
3.过程要精炼
微课是微型化、情境化、可视化处理过的精华内容, 教学设计力求精确到学习过程的每一分钟。获奖的初中生物作品《我为什么是单眼皮》, 该微课脉络分明、过程清晰:创设情境抛问题、导入新知识点, 学习梳理重要概念;打基础, 明确几个基本知识点;举例子, 以单双眼皮这一性状为例;解疑惑, 回答开篇小骏的提问;释疑难, 解答小刚的提问;留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思考, “如果父母都是单眼皮, 能不能生出一个双眼皮的孩子?”激发学生了解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让学生具有信息获取、分析和评价的本领, 体会逻辑思维的快感, 学会用学科思维来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遗传现象, 而这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4.起名要精彩
标题 (名字) 很重要, 起名要贴地气。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曾推出系列微课, 其中有一微课, 主要讲授西方经济学中效用理论。这节微课就是起了一个很有故事性的名字《罗斯福总统的三个面包》, 来阐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很能吸引受众。再如笔者曾指导的初中生物的作品《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去参赛, 建议教师将课名改为《我为什么是单眼皮》, 就生动得多了。又如将参赛的小学科学的《空气对流》微课改名为《冷暖空气为什么会打架》, 贴近学生的认知, 提升了看点。
5.表达要精彩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 教学内容情景化是微课设计中的重要策略, 变“苦学”为“乐学”。获奖作品《Using English Sayings》在表达设计上, 如同创作微电影, 创设一个“A trip to London”的故事贯穿全课, 一个谚语就是一个微电影桥段, 既实用又有趣, 让学习者自然而然地掌握重点 (学习六个谚语) , 突破难点。
表达, 还要善用各种媒体要素形成直观有趣的观赏体验, 《Using English Sayings》中, 背景音乐选用The Beatles, 它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乐队之一, 至今中学生还十分喜爱, 而《Love Me Do》又是The Beatles第一首单曲, 穿越半个世纪, 依然经典流传, 音韵优美和谐, 节奏轻快鲜明, 可以焕发精神, 促成较强的学习内驱力。更为重要的是歌曲常常反映一个民族的心声, 不同风格本身就蕴含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 打上时代和文化的烙印, 更贴近该微课的教学内容。
表达, 更要投入情感, 获奖作品《玩转“微写作”, 书写趣生活》, 很注重表达, 且语言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极具个性, 富有激情感染力。“信息时代网络生活无处不在, 但许多学生使用的主要方式是直接转发、用图说话, 一些闲言碎语缺乏精彩的个性化表达”, 这样的富有感染力与贴地气的语言, 想必会“征服”不少学生。确实, 移动互联时代中每个开发者都在讨好用户, 因此, 情感与言语一定要投受众所好, 表达时要富有激情, 口齿清晰、声音响亮, 节奏感强。
6.制作要精细
微课提倡教师独立录制自己的教学视频, 教师独立录制微课的常见方式有几种:DV+白板;手机+白纸;录屏软件 (把屏幕操作录制成视频的软件) +PPT;手写板+录屏软件+PPT等。但无论怎样的组合, 一定要关注细节, 向前走一步就是精品, 是一种不将就的态度。
PPT课件制作:突出一个主题, 只显示讲授的要点、难点, 忌文本搬家;版式简洁清新, 图文并茂, 图文不宜过满, 忌顶天立地;颜色搭配要注意和谐, 一个PPT不宜超过三种基本色, 页面背景与文字的配色尽量是同一色系, 切忌“五颜六色”;字体不宜采用宋体、加粗的黑体、过炫的艺术体等;处理好字幕与背景画面颜色的关系, 字色不宜采用红色、黄色等, 否则容易引发视觉疲劳或者分散学习者的学习注意力, 阻碍有效学习的进行。关于PPT课件制作, 笔者在培训中通常会用30 分钟时间来专题对比分析介绍, 如何设计制作好PPT, 不再赘述。
录制清晰;不要出现群授课的语言, 如大家好等;录制现场安静, 尽量降低环境噪音;声音大小合理, 话筒 (耳麦) 保持一定距离, 注意不要出现“喷麦” (录音的时候有“噗噗噗噗”的声响, 非常影响听的效果) 现象。如何防“喷麦”?一是保持话筒的距离, 可以事先录制一段听一听效果, 声音是否清晰干净、高低是否合适悦耳;二是自己动手制作防止“喷麦”的设备, 不妨可以学习一下网上各类简便易学的介绍。
另外, 关键提示不可缺, 特别是各个教学环节, 要适时用线条、标注、字幕提示的方式显示教学的重难点;在进行模拟实验演示中, 一定要注意穿好实验室工作服, 使用解剖刀, 戴上专业手套这些细节, 注意学科的严谨与规范。
7.实效要精道
教育之美在于没有教育的痕迹, 生活即学习, 生活即教育, 教育从生活中来, 最终回到生活中去, 真正体现学以致用。一节好课, 只让学生获得知识, 提高技能是不够的, 要有情感有态度有立场, 这种教育不是脱离内容的生拉硬扯, 牵强附会, 而是紧密结合教学内容, 情绪的感染、思想的放飞, 有情感、有态度和价值观, 是不着痕迹的熏陶、如诗般的润物无声。获奖作品《色彩明度渐变的绘画方法》层次清晰, 特点鲜明, 利用虚拟操作、教师演示示范以及交互动画三大手段, 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色彩明度渐变的绘制方法;接着, 教师展示起伏的山峦、娇艳的荷花画面, 让学生找寻色彩之美, 在有感悟的基础上, 再推出一组包含沙发、女孩子形象的画面, 让学生为这些画面进行色彩明度渐变的装饰。从学习色彩之美, 到发现自然色彩之美, 再到创造生活之美, 让自然与生活有了深入互动, 让知识与技能有了内化提升, 让知识创造价值, 避免学生在电子的海洋里迷航。
微课热是暂时的, 微课是长期的。微课不能单以数量取胜, 不以单个完美而取胜。微到极致是质量, 质量是微课的生命。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设计模式和学习方式, 正以微视频为载体重塑教与学的形态, 促进教育更加公平均衡、优质高效。使微课能穿透屏幕, 彰显视频的魅力, 需要从选题的精准、设计的精巧、过程的精练、表达的精妙、起名的精彩、制作的精细、效果的精道上努力, 才能打造出优质的微课。
关键词:微课,选题,设计,表达
参考文献
[1]杨晓哲.什么样的微课能穿透屏幕?[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be4ff90101k8ex.html.
[2]什么是微课[EB/OL].中国微课期刊网.http://115.29.168.25/phpcms/html/2013/aboutus_1128/49.html.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10) .
[4]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4, (2) .
微课 篇9
听完后,当时的我毫无感觉 , 但随后又 陷入了沉 思。“微课,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新型产物,已慢慢的走进一线教师的视野。它的短小、精悍,可操作性强等特点,都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反观一线教师对于“微课”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鉴于此,才激发了笔者对“微课设计”的重新审视和探究。
一、直面对话:“微课设计”的重新审视
1. 微 课 设 计 ,是 重 “ 技术”,还是重“教学”?
微课,作为中国时下最为炙热的名词,在“热”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冷”的思考。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的确需要一定的技术来支撑,但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基于“教学”视角下来选择合理的现代技术,才会真正实现教学的艺术。而如果一味的考虑技术,抛弃教学的本质,就会使技术变得苍白,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就像上述对话中的“电脑高手”,他们首先想到的用“技术水平的高低”来衡量一节微课设计的好坏,的确有点本末倒置。因此,作为一线教师,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教学”,在此基础上,用“技术”来为其服务,以此达到教学的优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微课设计,是“减压”,还是“增负”?
微课短小精悍,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它不受年龄、时空的限制,应该具有普遍性、平民化等特点。它的出现是为了让更多的一线教师从繁重的、机械的、重复的教学劳动中解放出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进行网络交流,也可以把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典型例题通过视频展示出来,学生可以自由播放,实现资源共享与教学的优化。但微课毕竟是一个新鲜事物,对于上述对话中的“中老年”教师群体来说,技术无疑就是一个门槛,在他们眼中就是在“增负”,从而使他们产生恐惧心理,排斥微课。其实,微课设计不需要太大的信息技术,录制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师发展形式,虽然中老年教师的技术能力偏弱,但如果注重教学经验,形式也许简单,但同样对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因此笔者认为,微课设计是基于“教学”,依托于“技术”,帮助教师和学生“减轻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对于存在认识误区的一线教师应该加强微课培训,让微课设计真正的发挥其作用,真正的服务于教学。
二、课堂追踪:“微课设计”的策略探寻
1. 为学生“学需”设计微课内容。
微课,不是实际课堂教学的压缩版,也不是简单的删去原有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部分,提炼教师的问题、启发语和总结语。微课其实就是“课”,课就需要教师去教,需要真正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为需要而教。
(1) 立足学科本质,从“微”入手。心理学相关研究证明,小学生注意力驻留的最佳时间为5~8分钟,因此微课的制作,着力以“微”彰显学科魅力。因此,对于内容的选择,不宜面面俱到,要体现一个“微”字,从细微处入手,这些都是勿容置疑的。但如果只是一味的迁就“微”,而忽略了学科的本质,把本来有紧密联系的知识,硬生生的拆分开来进行设计,不但不会减轻教学负担,反而会“打断”学生的整体认知,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
例如,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一课,实际教学中有3个例题,主要包含三大块知识: (1) 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2) 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与一个数倍数的特点; (3) 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与一个数因数的特点,知识体系复杂。这三大块知识是什么关系呢? (如下图)
概念是基础,方法是概念的延伸,特点又是方法的内化与提升。如果我们要做一个形象比喻的话,概念是根,方法是叶,特点是花。而这所有的内容不一定都要在微课中体现,而应有所侧重,因此,我们要抓住“根”,有的教师认为只把“倍数和因数意义”的建构作为一节微课的重点,而笔者认为应该把“倍数和因数意义”的建构和“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当作一节微课设计的重点,这样安排主要突出了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知识技能的一脉相承。
例1: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图一)
其实用12个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实际上是考虑把12分解的过程,找一个数的因数不论是用乘法算式找还是除法算式找都是在分解一个数。但是找倍数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叠加的过程,与主题图中的活动不一致,基于这个原因,笔者认为,我们应把“倍数和因数意义”的建构和“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作为一节微课设计的内容。
(2) 尊重学生认知,舍“易”取“难”。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如果教师把本属于学生自己学习的时间占用了,学生会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而对于那些复杂、具有挑战性的知识,他们则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和点拨。
比如求一个数的倍数,相对学生而言较为轻松,完全可以放手自学,而求一个数的因数难度较大,需要“教”学,我们要着力处理。倍数、因数的概念教学易混淆的知识点比较多,“整除概念”隐性基础问题,“乘数与积”之间的因数倍数关系问题,“倍数、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排除0的问题”等等。在初步建构概念的过程中,同样也不能面面俱到,而应该抓主线,“从摆长方形”的操作到“乘法算式”的抽象,再到“倍数因数的概念”的建立,体现了由形到式,由式到数逐步提升,拾级而上的过程,这样完整性的展开教学,才有利于建立清晰的结构。
2. 为学生“发展”选择微课方式。
好的设计必须能够抓住学生的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设计如有不足,教师还可以依靠个人魅力、教学机智和良好的互动做出适当的弥补。而微课设计,由于教师的不在场,教师就更应该在设计上下功夫,设计在需要处,设计出现场感,做到以“生”为本,才能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实现教学的深入、高效,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1) 模拟互动场景,让学生“在场”。微课的优势在于一对一,可以暂停,可以快进,可以实现因材施教。但是不足之处在于,很容易造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互动的缺失。学生思维的提升离不开学伴之间的相互启发。比如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教学环节,笔者预设了学生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况:1两种正确的:一个用乘法算式寻找,一个用除法算式寻找。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按照顺序一对一对寻找的方法;
2两种不完善的:一种指向顺序性,一种指向成对寻找,用可能的错误来强化正确的方法。这样全面的多角度的预设,让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一种找因数的方法,更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2) 注重细节处理,微中悟“道”。微课设计不能仅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不能因为微小,而只停留在技术的层面,完全可以借助细节设计,在细微处彰显数学思想。
细节一:体现“有序思考”。比如上述例1,三种不同摆法的呈现按照1排、2排、3排的顺序依次呈现, (如图一) 例3的设计,从1开始,逐一列举,都渗透了有序思考的的作用。 (如图二)
微课 篇10
一、动态生成, 活化课堂助理解
片段1生: 结论1. 设抛物线y2= 2px ( p > 0) 的准线交x轴于点E, 过焦点F且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l交抛物线于P, Q两点, 则∠PEF = ∠QEF.
师: 这个结论下的很好! 这个结论的特殊之处在于直线l过焦点F, 若直线不过焦点, 结论成立吗? 如果不成立, 是否存在定点E', 使∠PE'F = ∠QE'F?
该问题的抛出, 对学生思维是个大的挑战, 如何解决呢? 笔者现场展示了一段图形变化的视频, 通过直线l的平移, 使其不过焦点, 可以直观观察到结论不成立, 然后再根据图形的对称性特征, 作出辅助线, 找到了存在点使∠PE'F = ∠QE'F.
生: 结论2. 设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2= 2px ( p > 0 ) , 过点M ( t, 0) ( t > 0) 的任意直线与抛物线交于P, Q两点, 则在x轴上存在点E ( - t, 0) ( t > 0) , 使得∠PEF = ∠QEF.
感想: 在枯燥的理论教学中融入课堂的动态感, 让结论在动态中生成, 一方面, 帮助学生加深了对结论的理解, 另一方面, 在枯燥的课堂增加些新鲜事物, 让课堂活跃起来, 从而也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资源共享,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片段2师: 对于结论2, 其背景是抛物线, 那么将背景改为椭圆, 会怎样呢?
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C: (a>0, b>0) , 过点M (m, 0) (-a<m<a) 的任意直线与椭圆交于P, Q两点, 问:存在定点E使得∠PEF=∠QEF吗?
生: 肯定存在!
师: 感觉很好, 那定点在哪里呢?
该问题对学生来说并不突然, 运用类比推理是很容易得到定点是存在的, 但要想得到定点坐标, 就需要进行计算, 而前面老师已经就结论2在黑板上进行了详细的推导证明, 如果此时再来一次计算, 就显累赘, 但对于后进生来说, 没有推导是不行的,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笔者找到了组内其他老师对该问题的研究视频, 果断使用该视频, 在课堂直接放给学生看.
感想: 巧妙利用他人现有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 对现有资源整合, 提高教学质量, 这也是现代教育新课程所倡导的做法. 这样不仅可以让早已产生审美疲劳学生产生了新鲜感, 也可以让教师在繁重的教学中换口气, 提高备课效率.
三、自主选择, 提升课堂教学针对性
现代课堂的“讲+ 练”模式已经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 并且经常运用在日常教学中, 但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 学生很难保证学习的效率总保持在一个高水平上. 在 “练”这个环节上就难免产生了一些麻烦, 统一的训练往往顾头不顾尾, 有效的训练方式是分层, 教师设置难度等级不同的练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水平自主选择来完成, 然而麻烦的就是评讲怎么办? 这时, 微课就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看着电脑上清晰的过程, 带上耳机, 耳边回响的是教师的讲解和对重难点的突破, 学生感觉就如老师在专门为他一个人上课一样, 这就使得学生能够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自然也就能保持高效的学习效率.
例如, 笔者在当堂训练环节就设置了A, B两组难度不同的训练, 学生在选择性完成后, 再选择相应的微课来观看, 对自己的刚完成的解答作一个评价. 在课后的随机采访中, 几名同学均反映微课可以慢慢看, 关键地方还可以多次回放. 个性化的选择, 让教学针对性变得更强.
感想: 分层教学理论认为, 学生学习, 本就存在个体差异. 因此, 其综合最优化教育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 结合学生实际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同要求, 使他们在目标的导向下, 积极主动学习, 探究知识, 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渐提高, 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四、补偿教学, 使分层教学成为可能
课堂的最后8分钟, 笔者将时间留给学生, 订正昨天作业. 由于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因人而异, 所以笔者将每道题的分析与讲解事先录制好, 每题一个微课,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错误进行自主选择, 如果来不及, 课后继续观看, 教学针对性变得更强.
感想: 高中学生的数学素养个体差异较大, 有的学生领悟力很强, 只要教师一点拨, 马上就能自己完成作业的订正; 但有的学生悟性差, 同样的一道题往往要领会很久才能真正理解其数学本质和思想. 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导致在作业讲评环节中悟性高的学生早就懂了, 而有些学生仍然跟不上教师的节奏, 最后只能放弃学习. 所以作业讲评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教师. 微课的出现, 使得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同时, 学生在自主选择、自主学习时, 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上感想, 笔者自觉仍较为粗浅. 有幸承担市级课题 《微课在高中生数学思维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给了我巨大的鼓舞. 新技术走进教学是大势所趋, 最终改变教学的形态也是指日可待. 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 正应该积极学习新技术, 主动使用新技术, 让微课给教育带来春天!
参考文献
[1]蒋建兵.微课程对数学课型转变的目的与意义[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5.
微课的课魂 篇11
“风行微课,微课正香”,我曾探问不少教者,“何谓微课?”
——“微课”就是小于40分钟上完一节课;
——“微课”就是上一个华彩的教学乐章;
——“微课”就是打造一个教学场景,引爆一颗“原子弹”;
……
众说纷纭,言人人殊。
在我看来, 微课较“常”课更讲“时度”,更具“效度”,更有“质度”,更尚“向度”。
“四度合一”的微课,其课魂表征在于 “微妙”。
“微妙”之“微”意味着课要洞入精微;“微妙”之“妙”意味着课要妙趣横生。
微课的课魂怎样活在教学中?
首先,设计要匠心。
匠心,意味着工匠精神。它有两个衡量指标:第一是“恋爱”。譬如和教学设计恋爱,是初恋、热恋、婚恋,还是黄昏恋、生死恋?恋爱的季节不同,设计的“蜜”感也迥异;第二是“用心”。譬如在教学设计上花多少心思?是三心二意,还是一心一意?是虚情假意,还是真心实意?时间与身心投资,和设计的 “质”度一般呈正相关。
记得,留日教授毛丹青介绍:日本有位面包师,他每天抱着面粉睡觉。为什么呢?他说要用自己的体温去温暖这个面粉。这是在面包房里跟一个瑞士师傅学的。他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到做的产品当中去了。后来,这位面包师去世了,在他的葬礼上,让人震撼的是——一个很大的面粉袋放在他的佛坛前面,他遗言要带着面粉一起去那个彼岸。
抱着面粉睡觉,用自己的体温温暖面粉,与面粉“恋”得如胶似漆;带着面粉去彼岸,对面粉“爱”得死去活来。一生一世、全心全意倾情面粉,这就是一位面包师的匠心,这就是工匠精神。
如果说微课是产品,教学设计不就像“面粉”吗?如果说教学设计是产品,教学文本不就是“面粉”吗?
多年来,文本《穷人》已教过N遍了,微课设计的时候,我依然(N+1)(n+1)次地在脑海里“抱”它入眠,与它“热恋”,感谢它为我诞生一个匠心独运的设计“宝宝”——
【《穷人》微课设计】
一、导入:正写反读
(师正序板题:穷人。生反序读题:人穷)
师:(扣题激疑)读得好,会问问题更好!
生:穷在哪里?
师:答案在哪里?
生:与文本对话。
二、导读:反问反思
师:桑娜真的穷吗?
(一部分学生认为桑娜的确很穷,一部分学生认为桑娜不穷)
师:再与文本对话,找出依据,说服对方。
三、导向:反思反证
桑娜对自己——毫不利己;
桑娜对孩子——百般呵护;
桑娜对丈夫——牵肠挂肚;
桑娜对邻居——无微不至。
穷人——一个硬币的两面——一面写着穷人,另一面写着富人。
不想做教书匠的教书匠不是好的教书匠。老老实实做个教书匠,本本分分“匠”到底,抱着 “面粉”入睡,用自己的思想浸润“面粉”,“不信东风唤不回”那洞入精微、妙趣横生的设计,更不信那样设计的“面包”不养人。
其次,细节要走心。
细节,是洞入精微的代名词;走心,是妙趣横生的后花园。
不久前,应邀在山东省德州市教学习作微课《邀非老师到课堂来》,课始,初见学生,我让他们直呼姓名——
生:(大声疾呼)孙建锋!
师:初次见面,大庭广众之下,直呼我的姓名,感受是——
生:爽快!
(笑声)
师:第二次只呼我的名字吧!
生:(兴奋地)建锋!
师:又有什么不同感受?
生:感到很亲切!
师:你情商很高!(亲切地与学生握握手)有人说,拿什么文凭取决于智商,做多大的事取决于情商!
师:第三次只喊我姓名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情况下我是不允许别人喊的。现在开放了——
生:(喊得很疯)锋——
(爽朗的笑声)
师:什么感受?
生:是朋友,像亲人!
师:不虚此行啊!一下子拥有那么多朋友、亲人!
(热烈的掌声)
……
三个字、两个字、一个字,字越喊越少;“爽快”“亲切”“亲人”,人越喊越亲。
亲其师,信其道。
道可道,“是”常道——呈现的是一种细节走心的教学之道;彰显的是一种释放学生自由、教师自由的交际美学之道。
再者,艺术要会心。
洞入精微、妙趣横生的微课艺术有阴阳两极。阳为其标,阴为其本,生命就流动于两极之间。
微课艺术中所有的形式皆为表象,属于阳,是已知的,是确定的,是有限的,它显示着微课艺术的个性。微课艺术背后藏着的精神是其本性,属于阴,是未知的,是无限的,它显示着微课艺术的共性。微课的艺术有其个性,也有其共性;有其统一性,也有其多样性。它的表面是多样的,它的深层是统一的。
微课艺术不是简单的形式与内容的叠加与组合。一堆肉和一个生命在重量上可以相等,但它缺少的是精神。那么,在微课艺术中除去形式、内容、理念以及其他要素,所谓的精神到底是什么呢?
举个例子,苹果,大家司空见惯,它含有的元素,科学家早已分析得一清二楚,是不是把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就可以成为一个苹果呢?答案不言而喻。为什么?因为它缺少一样东西——鲜活的生命。鲜活的生命,是自然的、有机的,形与形相通相融,部分与部分有机吻合的整体。
微课艺术的形式只为“应目”,精神才可以“会心”。
我最新研发的微课“最浪漫的事”,文本主要叙述了澳大利亚一家养老院里85岁的弗兰克,精心照顾80岁已经失忆7年的患老年痴呆症的妻子凯瑟琳的故事。
2015年9月,应邀在河南公开教学,相机打造了这样一个教学场景:我请一对金童玉女(一男生一女生)上台扮演弗兰克与凯瑟琳举行大婚仪式,自己做“大主教”,我们共同“入戏”,重温弗兰克与凯瑟琳的“婚礼誓词” ——
“大主教”:你是否愿意以她为妻,与她在神圣的婚约中共同生活,无论是疾病或健康、贫穷或富裕,你也愿意爱她、安慰她、尊敬她、保护她,并愿意在有生之年对她忠心不变?
“弗兰克”:我愿意。
“大主教”:你是否愿意以他为夫,与他在神圣的婚约中共同生活,无论是疾病或健康、贫穷或富裕,你也愿意爱他、安慰他、尊敬他、保护他,并愿意在有生之年对他忠心不变?
“凯瑟琳”:我愿意。
“弗兰克”:(握着凯瑟琳右手,随大主教说)我,弗兰克,在神圣的婚约中以你,凯瑟琳,作为我的妻子,今后无论顺境或逆境,无论富有或贫穷,健康或疾病,都彼此相爱、珍惜,直到死亡才能把我们分开。我向你承诺。
“凯瑟琳”:(握着弗兰克右手,随大主教说)我,凯瑟琳,在神圣的婚约中以你,弗兰克,作为我的丈夫,今后无论顺境或逆境,无论富有或贫穷,健康或疾病,都彼此相爱、珍惜,直到死亡才能把我们分开。我向你承诺。
……
师:一诺千金到尽头。弗兰克身体力行,履约了“婚礼誓词”中的哪一句话?
生:今后无论顺境或逆境,无论富有或贫穷,健康或疾病,都彼此相爱、珍惜,直到死亡才能把我们分开。我向你承诺。
师: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爱是一种能力,如果能力不够,就需要努力修为!
我们应以超越的态度,看待这段会心的教学对话,它是一座桥,走过去,不要在上面盖房子。每个身在此岸的人应该肯定彼岸是今生一切婚姻缺憾的满全。我们应朝着“生命取向要高,生命体验要深,生命能量要强”笃行。君不见,转眼已是“人迹板桥霜”。
微课艺术的会心,不是“白板+课件+多媒体”的“电灌”,更不是“铺垫+彩排+对口型”的“作秀”,它是教师与学生生命共同体的倾心交会;它是以心印心、心心相印的相互震颤与流动;它是生命美激活生命美、生命美增长生命美、生命美提升生命美的精神盛宴;它是一种没有传教士而又能纯洁、真诚地慰藉心灵的虔诚“宗教”。
“宗教”提醒人类:人类灵魂的目标是去经验它的一切,以便它能够成为它的一切。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生命的取向要高,站在如此的制高点俯察,终将谙悉——洞入精微、妙趣横生的微课是在把精神注入形式,把未知注入已知,把无限注入有限,这就如同在整个海洋中注入一滴水。
滴水藏海,微课的课魂。
微课 篇12
1. 微课概述
微课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由教师根据某个知识点而进行实践设计开发而成的。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短是指时间短;小是指容量小;精是指内容精、设计精、活动精;悍是指应用面广,效果显著。微课在教学中用以辅助学习或拓展学生思维。
2. 微课教学意义
首先,微课教学是在“生本”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微课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在微课开展的过程中,变得富有“民主”气息,教师给学生带来的感觉也更加平易近人。其次,微课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课堂是一个富有生机和探究氛围的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与微课相结合,更能够实现信息技术应用实践上的便捷性。最后,微课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载体的,这就意味着视频片段不仅仅只局限在课堂上学习,还可以在课下自由选择时间回放复习巩固知识,而这同样是微课教学显著的教学优势之一。
二、微课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
1. 以微课为桥梁拓展教学知识层面
微课是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技术基础的,因此微课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能够使两者起到很好的互补双赢的教学效果。微课带给学生的知识点学习不仅仅是讲解和诠释式的,微课视频可以将课本中完整的知识脉络和结构,以精简的方式生动地呈现给学生。这种科学归类的知识结构具有完整性、系统性的特点和优势,体现了知识脉络上的智能化联系,较好地实现了所学信息技术知识上的延展性和互动性。
比如,在巩固学习基本的办公软件Word和Excel时,教师就可以将两个知识点的微课视频对比进行演示讲解,实现“一石二鸟”的教学效果。此外,利用微课视频,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互联互通的学习,扩展信息技术的学习层面。
2. 运用微课实践信息技术技能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更侧重于理论联系实践的知识应用,微课作为信息技术教学开展的良好模式,一方面使信息技术知识得到了有效的讲解和诠释;另一方面既能实践课件的演示和练习,更可以以制作微课视频为教学目标,来引导学生开展信息技术知识的实践学习,让学生参与到教师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同时也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
比如,微课视频制作需要的构成要素如图像画质、声音、字体及动画等,都是信息技术知识运用的实践练习。因此,信息技术与微课是相得益彰的教学存在。
3. 以微课创设教学场景增强理解力
微课教学的显著优势,便是微课视频能够将知识点生成富有生趣的动画视频来演示给学生学习,改变传统课堂单纯的以教师讲课为主的学习氛围。微课的课堂充满学习的乐趣,微课视频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听觉上的渗透,微课创设的学习情境,对学生来说更有视觉上的刺激和心神上的领悟,因此对学生来说,信息技术的学习更加的多元化,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更全面深入。
比如在学习图片合成制作时,教师可以先用视频播放有关近期的热点话题新闻图片,或者也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风格图片,并将原始图片和加工后的图片进行对比,视觉美感和图片内容上的差异性很容易引起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点的学习兴趣。教师由此“言归正传”,自然会更具有教学效率。
总之,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具有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信息技术课与微课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互利关系。因为有信息技术的存在,微课的发展才得以与时俱进,而也正是得益于微课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教学才更能够获得学生心理上的认可,教学与学习效率也同时双双提升优化。
摘要:微课教学模式已成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区域将更加宽广。笔者认为,微课对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来说,是一种相得益彰的教学思路与模式,因为微课的开展离不开信息技术,而基于微课教学思路的信息技术教学,将更能够使课堂焕发活力,使知识点的解读对学生来说更具有“微”慑力。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微课,应用
参考文献
[1]江柏荣.浅谈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应用的意义[J].中学教学参考,2015,(15).
【微课】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