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鸟》

2024-08-11

《荆棘鸟》(精选11篇)

《荆棘鸟》 篇1

《荆棘鸟》是一部描写家世的小说, 作者在文章中塑造了两个主要的男女主人公, 以他们的爱情为主线, 描写了整个家族三代人的故事, 通过权利和爱情之间的矛盾纠葛, 从而引发一连串感人的故事。

一、荆棘鸟中男性角色的主要介绍

(一) 神权至上的拉尔夫

拉尔夫是一个身材高挑、英俊潇洒的神父。他出生在爱尔兰的天主教家庭, 从小接受教士教育的培养, 遵守着家族的传统观念, 并且在神学院接受了系统的宗教理论教育, 所以被灌输了较多的宗教思想和理念。他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受到上帝的填充, 没有世俗的观念, 其自身最大的抱负是登上红衣主教的位置, 从而控制整个梵蒂冈。他具有聪明的头脑, 具有处理政治事务的灵敏性, 在外交上也有一定的发展优势。在遇到梅吉之前, 野心勃勃的拉尔夫从未对自己的信仰有任何怀疑, 但是梅吉的出现使得他平静的世界被打破, 也使得他对上帝服务的誓言遭受破坏, 甚至对上帝产生怀疑的态度。

(二) 金钱至上的卢克

卢克是小说中梅吉的丈夫, 他有着和拉尔夫一样俊俏的外表, 高高的个子, 湛蓝的眼睛和浓密的头发, 还有笔直的鼻子和完美的嘴型。由于卢克长相酷似拉尔夫, 他具有不让步的性格, 从而使得梅吉对他产生了好感。梅吉想要和其他人一样体验生活, 体验感情, 最终在似爱非爱的幻境中嫁给了卢克。

(三) 真爱至上的雷纳

荆棘鸟中唯一一对进入婚姻殿堂的恋人是雷纳和朱丝婷。雷纳具有健壮的体魄和富有魅力的长相。他具有宽广的胸怀, 能够包容朱丝婷的倔强和调皮。他将爱情和事业放在平等的位置上, 对感情的坚定和对朋友以及兄长的友好使得他全身充满爱的光环。他时刻尊重朱丝婷的感受, 不断的支持她的选择。在遇到事情时, 他总是以冷静的态度面对, 善于思考, 待人忠诚是他受到朱丝婷青睐的主要原因。

二、荆棘鸟中的男性角色与荆棘鸟特征的联系

(一) 权力至上的荆棘鸟—拉尔夫

作为一个男人, 拉尔夫希望和常人一样过上平凡的生活, 但是在权力和地位的诱惑下他最终屈服, 神权至上的价值观不仅让他出卖了梅吉, 也出卖了他的爱情。他以爱情作为代价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权利和荣耀, 实现了最终的理想。就拉尔夫的一生来看, 生命中充满了抉择。拉尔夫的首次选择是在权力和爱情中做选择, 神权至上的他选择了前者, 为了在神权的世界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拉尔夫选择了借助玛丽·卡森的遗嘱中遗留的一千三百万遗产爬上了权利的最高位置。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拉尔夫将自己和梅吉之间的爱情做了了断, 他最终选择转向权力的一边, 虽然这些选择并不是出自于他本身的意愿, 在选择的过程中受到重重的考验和内心的煎熬, 甚至在很多时候他自己都遇到较多的矛盾和问题, 但是这些困难丝毫没有动摇他对权利的追求和红衣宝座那个位置的渴望。尽管在和梅吉相处的那段时间, 梅吉填充了他的整个生活空间, 但是作为一位野心勃勃的教士, 爱情和家庭不能满足他的要求, 最终还是没有逃离金钱的诱惑。文章通过拉尔夫的角色描写塑造了一只追求权力的荆棘鸟。

(二) 为金钱而活的荆棘鸟—卢克

卢克与梅吉结婚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获得梅吉账户上的十万英镑资金, 他对金钱的热爱远远超越了对生活的热爱。他只希望在自己的存折上积累更多的数字, 而迎娶梅吉是他为了拥有更多存款的第一项措施。卢克在婚后表现出来的对金钱的热爱凸显出他是一个为钱财而活的荆棘鸟。新婚之夜, 卢克告诉梅吉女方的财产应该归男方所有, 从而使得梅吉的所有账款理所当然的归于他的名下。为了让梅吉将更多的钱积攒下来归他所有, 他以购买牧场的名义让梅吉将挣下的钱节省下来。此外, 卢克对金钱的热爱还表现在很多方面, 例如, 在购买火车票时, 他为了省钱购买二等车硬板坐票, 让梅吉一路大受其害 ;当梅吉到达邓洛伊镇时, 卢克就为她找了一份差事, 并将梅吉身上的钱全部拿走, 让梅吉忍受了酷热的煎熬。通过卢克这个人物的描写, 塑造了一只为金钱可以舍弃一切的荆棘鸟, 金钱让他失去了本真的人性, 他脑海中的念头永远都是如何通过各种手段挖掘更多的金钱。这种对金钱的追求将荆棘鸟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 为爱执着的荆棘鸟—雷纳

雷纳尽力去了解朱丝婷的痛苦和烦恼, 他甚至可以为爱朱丝婷付出他的一切, 他深爱朱丝婷, 不惜等待七年的时间陪她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经过十年的等待和陪伴最终让他们走向婚姻的殿堂。通过对他默默帮助和悉心呵护朱丝婷的描写塑造了一只痴情的荆棘鸟。

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不同的荆棘鸟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的描述, 表现出他们为梦想的追求和执着。同样的荆棘鸟, 不同的结局和人生, 从而得出只有在肯定人性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活出自我, 为更多的人创造价值。

摘要:人们在对荆棘鸟中坚强的女性角色进行欣赏和赞叹的同时也忽略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书中的男性同样不惜一切代价追求自己的荆棘树。通过男性为功名和地位放弃爱情的描述才塑造了追求爱情的女性荆棘鸟。本文主要对荆棘鸟中的男性角色进行分析, 进而突显荆棘鸟的特征。

关键词:荆棘鸟,男性角色,特征,联系

参考文献

[1]陈婧燕.另类的荆棘鸟——解读《荆棘鸟》中男性角色[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 (3)

[2]高彦萍.荆棘树上的荆棘鸟——从《荆棘鸟》中的男性形象看女性在爱情中的境遇[J].北方文学 (中旬刊) , 2012 (9)

[3]杨柳.《荆棘鸟》——爱与成长[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

[4]贺金茹.生存困境与归"家"之路——《荆棘鸟》中两性关系问题解读[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5)

《荆棘鸟》 篇2

因为“爱和命运”这个主题,《荆棘鸟》成为一部富有魅力的经典小说。作者考琳通过克利里家族沧桑的历史和纠结的感情历程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就像将身子扎进荆棘的那只鸟,以疼痛和生命为代价,才换来那短暂却永恒的天籁之声。

内容梗概

荆棘鸟的歌喉 篇3

我至今记得自己最初看到这则故事时心灵的颤动,我由衷地震撼于荆棘鸟那美丽的身躯里迸发出来的强大生命力,更感动于它的执著和不悔。奉献一颗最柔软的心脏和一腔最炽热的鲜血,为自己所爱的天空。

痛苦中滋长的快乐,是我这么多年来一直确信不疑的。当爱情游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疼痛便一刻也不会放过爱情。痛苦中发芽的爱情,是经历了三十岁的女人才真正理解的快乐。

因为时间荡平了所有的疯狂和激情之后,剩下的就只有平静。平静之后的爱不会再痛,痛着的爱也不会像蚌含沙一样吐出晶莹的珍珠。

《荆棘鸟》 篇4

关键词:永恒,爱情观,剖析

1976年到1977年,当时还是一位神经生理学家的考琳 · 麦卡洛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创作了一部经典巨著《荆棘鸟》。在宏达的历史背景之下,上演了一曲令人唏嘘不已的爱情悲歌,被世人誉为澳大利亚的《飘》。该小说先后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成为80年代最畅销小说之一。时至今日, 《荆棘鸟》仍然散发着其独特的魅力,和当初出版的时候一样,极富感染力,让人爱不释手难以忘怀。

三十多年的畅销,这无疑证明了《荆棘鸟》的确是一部非常有魅力的经典小说。其原因就在于这部小说传承了一个重要的主题 ¬——爱情和命运。不论是在哪朝哪代,不论是在哪个国家和地区,人们都从未放弃对爱情和命运的追求。 这是一部家族史小说,克利里家族传奇的故事开始于20世纪初,半个多世纪以后才结束。整个克利里家族三代人,从帊迪 · 克利里听从他的姐姐,一位无儿无女的贵妇人的召唤, 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们从遥远的新西兰来到澳大利亚的一个牧场,到帊迪唯一幸存下来的,他的孙女朱丝婷,一位才华横溢的演员在异国他乡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条人生的道路,自己爱情的归宿,开始了新的生活。当然,林林总总的爱情中,恐怕最主要的还是梅吉与拉尔夫神父之间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了。考琳似乎将人生的方方面面都融进了这样一部杰出的小说,通过克利里家族所经历的故事,作者向读者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用人一生中最难以想象的代价,才能换取真正的爱,真正美好的东西。

人物描写是小说魅力凸显的另一个方面。这是一部家族历史小说,所描写的人物主要都是大家庭里的人物,人数不多,但都有自己的特色。作者用起自信的笔调,完全地把握住了故事里各式的人物,作品里各式各样的人物通过作者的描述,都活灵活现地站在了读者们的面前 :忠厚老实的帊迪, 自始至终都用他自己的方式来爱着这个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他的妻子菲奥娜 ;菲奥娜外表冷漠,内心从未摆脱年轻时被爱情背叛的阴霾 ;性格暴躁而内心备受煎熬的弗兰克, 把自己青春的梦想都葬送在了监狱里面 ;而克利里家里其他的儿子们,勤劳一生,把他们的热情,对生活的热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那片土地,德罗海达土地 ;温柔善良,性格内向而又倔强坚强的梅吉,梅吉爱上了拉尔夫神父,她带着自己的信仰,自己的爱情去探索者未知世界 ;想爱不敢爱,想放弃却又不愿放弃爱的拉尔夫神父,他在对梅吉的爱情和教会之间进行着痛苦而艰难的抉择 ;尖酸刻薄,自私而又张狂的玛丽 · 卡森夫人,温和善良的戴恩,精灵古怪的朱丝婷…… 每一个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在今天的读者们看来,作者使用了很多传统的写作技巧来描写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但作者的笔法流畅自然,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势。

《荆棘鸟》富有特色的叙事结构也是其魅力凸显的因素之一。该小说一共分为七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有一个中心人物,围绕这个中心人物展开描写。而主人公梅吉和拉尔夫神父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纠葛却成为了一条主线,将这七个部分完整地结合起来。一个凄婉的爱情悲歌便是整部小说的基调。如此美丽的爱情故事从那荆棘鸟凄婉的歌声开始,又在那凄婉的歌声中结束,与小说的标题相呼应。这种复线的叙事结构完全避免了单线叙事的单调和枯燥。贯穿整部小说的主线,以及故事的基调让小说整齐划一,七个部分相辅相成,首尾呼应,避免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松散和凌乱。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故事场景,几代人的爱情纠葛,情节跌宕起伏,高潮迭起,作者一气呵成,让整个故事显得真实可信, 亲切自然。

《荆棘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 景色描写是作者的长处之一,这一部分的描写对于人物的塑造起到了很多支撑的作用,无形之中增强了小说阅读的美感和吸引力,让读者不由地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虽然这只是一部小说,有很多虚构的成分,但是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融入了很多的人文和地理的相关知识,让读者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一定的人文地理知识,也可以说是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读《荆棘鸟》有感 篇5

开头一幕便是女主4岁时的生活情形,这设计实在巧妙,估计作者考虑到孩子4岁前的记忆大都是模糊的。但儿童时代总有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事,就像梅吉一直记得她的洋娃娃。书中梅吉对洋娃娃的执着可以让人一窥儿童的世界,那些事在旁人眼中也许不可理解,但在孩子的世界自有一套法则,那是举足轻重的

梅吉虽小,但向往美好的事物是人的本性。比如,她中意一套美丽的茶具,尽管这是与她的身份不符的。其实与其说她喜爱那套茶具,不如说,她向往的是那种与茶具相配的生活。自己的家庭也不错,但生命中总有更好的东西值得追求。孩子的童心需要呵护,她的哥哥弗兰克就是这样做的。虽然弗兰克因矮而自卑,希望获得那种父亲不了解的自尊,厌倦终日打铁的生活,身心痛苦,但渴望做出一番事业。有些鸟儿注定是不会待在笼子里的,它们的每一根羽毛都闪耀这自由的光芒。这个青年值得佩服,在逃去当兵被抓回后,有过失落绝望,但当机会再次来临时,义无反顾地冲了出去,真正做到了顺从我心。命运就是如此巧合,成就他的,也是毁了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梅吉有这样的哥哥真是幸运,有人陪伴,有人安慰,这才是真正的“慈父”。但是,即使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个父亲有时间和耐心去听四五岁孩子说他自己的想法呢。

小说最出彩的部分就是梅吉和拉尔夫的爱情,这种描写细腻动人,不落俗套,让人读起来身临其境,欲罢不能。梅吉9岁时遇到28岁的拉尔夫,她从来没有这样幸福过,也从来没有这样不幸过。梅吉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没有抱负,也没受过教育,她所期望的就是一个丈夫,孩子,自己的家和来自某个人的一点点爱。就连拉尔夫自己也说,哪怕他一生中将自己的感情仅仅表达一次也好。“所有的快乐我与你分享,所有的苦痛我比你先尝,有什么不好”,字字泣血,道不尽的无奈、伤感,不仅是年龄,更是身份让他们不能在一起。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件幸运的事,但是时间你可真残酷!

荆棘鸟一生只唱一次歌 篇6

爱情是前世修来的,所以,见到他的第一眼,她就相信了自己的感觉,他是她的。半年后,在部队大院里,他们开始了悄悄的约会。然而,部队领导很快发现了,找她谈话,要她立即断绝同他的来往。

爱虽然成了陌路,可爱情在心里疯狂燃烧,像山火,最后,成了活火山突然地喷发,让她眩晕。绝望的她要用一种惨烈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清白之身,她选择了跳楼自杀。

结果是,她命不该绝,下肢瘫痪,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在浙江金华那座城市的一间光线阴暗还有些潮湿的小屋里,她躺在床上,听着窗外梧桐树上的鸟鸣,眼眶里盈满着久远的期待,她在等一个人,那个让她魂牵梦绕的男人。

她希望他能来见她一面,她不会有一丝抱怨。他可以带着家人一起来,像兄长来看望妹妹一样,他不必在心灵上背上债务,只来看她一眼,在窗前留下一个背影,就够了。她已经搬了3次家。每一次搬家,她就感到錐心刺骨的痛楚。因为,每搬一次家,她就有连根拔起的感觉,因为在老房子里,留着她盼望和想念他的气息,那气息渗透到墙壁里去了。她怕他来时一旦没了那气息,就找不到路了。

海水没有枯,她望穿的双眼却开始枯了。20多年里,她口述了长达近40万字《爱的心路历程》,每一个字几乎都是从胸腔里抠出来的。后来,一家电视台的情感节目决定让她最后的心愿得到满足,电视台的导演说:“她的等待是荆棘鸟的等待,荆棘鸟一生只唱一次歌。”她坐着轮椅上了火车。那次出行,让她快要干涸了的心海,突然涨潮。

然而在节目现场,她并没有见到那个让她等待了20多年的男人。从录制节目现场下来,在轮椅上的她掩面而泣,伤心得像个没要来糖果的小女孩。情感的壁炉里,经历了20多年的熊熊燃烧后,剩下的是灰烬。

“不过,我心里草木茂盛,生命变得丰盈起来。”她说,“心里单纯的爱,是情感壁炉里的灰烬,滋养了心里的那棵树,那是我的生命之树。”

28年的告别,所有的储备和准备,都是根须在蔓延,支撑着这棵爱的生命之树,茁壮成长。

《荆棘鸟》的象征意义剖析 篇7

一、主要内容概述

梅吉一家从新西兰来到德罗海达准备继承姑母的遗产。拉尔夫神父对梅吉十分怜爱。梅吉渐渐长大, 她和拉尔夫的感情也逐渐加深。梅吉17岁时, 梅吉的姑母死去, 她在临死前交给拉尔夫神父一封信, 信中称她的全部财产达1300万英镑, 她本来立有遗嘱, 准备将财产留给梅吉一家。但现在她改变了主意, 把它献给天主教会, 并声称这是由于拉尔夫神父工作出色的缘故, 这笔财产将由拉尔夫管理支配。拉尔夫犹豫再三后还是屈服于自己的野心, 他公布了遗嘱, 也离开了德里海达, 离开了梅吉。

梅吉家有个名叫卢克的剪毛工, 相貌酷似拉尔夫神父。在卢克的追求下梅吉终于嫁给了他, 离开了德罗海达。卢克并不爱梅吉, 只因为梅吉很有钱。卢克为了挣钱, 不与梅吉见面。而此时拉尔夫却来到梅吉身边, 在麦特劳克岛渡过了他们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为了去罗马担任更重要的职务, 拉尔夫离开梅吉, 而梅吉已经怀上了他的孩子。梅吉因此决定离开卢克, 她生下拉尔夫的孩子, 取名戴恩。戴恩提出要当教士, 她把戴恩送到罗马的神学院, 让拉尔夫照顾他。拉尔夫和戴恩相处融洽, 梅吉沉浸于父子二人的亲情当中。但好景不长, 在一次游泳中, 戴恩因心脏病突然发作, 溺死在海里。

这一切使梅吉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 我谁都不怨恨, 我不能有片刻的追悔。”

二、人物分析

(一) 逆来顺受的代表———菲奥娜。

菲奥娜是《荆棘鸟》中最具个性冲突的人物。作为克利里家族的第一代女性, 菲奥娜出身名门, 是赫赫有名的贵族詹姆士·阿姆斯特朗的独生女。她漂亮端庄, 沉默寡言, 孤傲神秘, 谁也不知道她脑子里究竟在想什么。她在少女时期爱上了有妇之夫帕吉汉, 并为其生下了儿子弗兰克, 而帕吉汉却为了权力与地位抛弃了菲奥娜和弗兰克。这对阿姆斯特朗来说是一件有辱门楣的事情。为了维护家庭的名誉, 菲奥娜被迫嫁给了长工帕迪。在和帕迪结婚后, 菲奥娜便过着麻木不仁的生活, 哀莫大过心死, 她对丈夫帕迪及帕迪的孩子都是淡然、冷漠的。拉尔夫希望菲奥娜将她的视线转移到梅吉的身上, 菲奥娜却无动于衷, 因为她知道梅吉的命运将会是怎样的, 她既不羡慕她, 又不怜悯她。这也是梅吉宿命的伏笔。菲奥娜的痛苦来源于曾有过渴望主宰人生的念头却又无力改变命运,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使她长期生活在压抑之中, 冷漠地看待人世的生死沉浮, 叹息身为女人的不幸, 诅咒命运却无奈地屈从于命运。

(二) 反抗现实的代表———梅吉。

克利里家族的第二代女性梅吉是一个美丽单纯的姑娘, 颇有女性气质, 向往婚姻和孩子。梅吉十分清楚教士是不能结婚的, 但她还是以无比的勇气接受了命运的挑战———她要从上帝手中夺回属于她的拉尔夫, 然而梅吉最后没能与她深爱着的拉尔夫结婚, 拉尔夫为了他的上帝, 为了他的贪欲与野心放弃了梅吉。于是梅吉嫁给了卢克, 生下女儿朱丝婷之后, 心灰意冷、身体虚弱的梅吉被穆勒夫妇安排到人丁稀少的麦特劳克岛休养, 在那里她和闻讯赶来的拉尔夫再次相见。拉尔夫的理智屈从于情欲, 梅吉也终于从灵魂和肉体上完完全全占有了拉尔夫, 在这一刻, 梅吉战胜了拉尔夫的上帝。虽然胜利是短暂的, 但梅吉得到了她想要的东西———戴恩, 她与拉尔夫的儿子。她有着和母亲相似的不幸爱情:菲奥娜想从另一个女人的丈夫那里获得爱情, 而她执著追求的是侍奉上帝的教士, 这似乎同样可望而不可即。梅吉和母亲菲奥娜的命运看似很相似, 但实际上她比菲奥娜进步多了。梅吉明白阻碍自己幸福的根源所在, 在争取爱情方面, 梅吉比母亲更加勇敢和叛逆。这种叛逆精神在女儿朱丝婷的身上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因此相对于母亲菲奥娜来说, 梅吉的爱情之路更为坎坷, 抗争得更为感人, 所付出的代价也更为巨大。小说通过对她一生情感历程的描述揭示了她柔弱外表下坚忍的意志和美好的心灵, 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人格逐渐独立的女性形象。因此, 当她意识到对拉尔夫的爱时, 她义无反顾地与上帝抗争。

(三) 独立、叛逆但内心脆弱的朱丝婷。

作为克利里家族第三代的朱丝婷, 是一个既区别于菲奥娜, 又区别于梅吉的独立叛逆、个性张扬的新女性。朱丝婷并没有像梅吉和菲奥娜那样用一生去追逐她们得不到的爱情, 而是走向另一个极端:根本不需要爱情。从外祖母、母亲身上, 她发现更多的是在爱情背后挥之不去的伤害。她是梅吉爱情的牺牲品, 是梅吉的影子, 是梅吉痛苦的见证。她否定宗教, 对择业有着独特的看法, 对于爱情和婚姻竭力躲避和抗拒。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西方女权主义运动掀起了第二次高潮, 女性在家庭、经济与政治上获得了更多的权力, 她们获得了和男性一样受教育的机会, 不再以家庭为中心, 可以有自己的事业, 较以往有了更多实现自我的空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长成大姑娘的朱丝婷对职业做出了出人意料的选择———当一名演员。她选择走出德罗海达这个古老而又单纯的大牧场, 来到悉尼这个充满刺激与挑战的都市。朱丝婷性格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大无畏的叛逆与独立。对传统与世俗的眼光她无所畏惧, 她将自己张扬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她言语直率, 衣着大胆, 对于婚姻持蔑视态度。朱丝婷把全部的热情与爱心都投注到弟弟戴恩身上, 戴恩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性, 在她眼中其他任何男性都黯然失色。这是她叛逆性格的一个重要表现, 她鄙视世俗的爱情, 戴恩就是她的一切。然而上帝无情地剥夺了朱丝婷对戴恩的爱, 把戴恩召回了他的身边。戴恩的死给了朱丝婷沉重的一击, 令她陷入了无限的痛苦与自责, 但也正是戴恩的死唤醒了朱丝婷本真的一面, 引导她走上了一条健康的情感道路。朱丝婷终于从戴恩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接受了她生命中另一个重要的男性———雷恩, 在痛苦的悬崖上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可以说朱丝婷的爱情观代表了女权主义运动时期部分激进女性的想法。朱丝婷圆满的爱情结局向读者揭示:新时代的女性必须保持经济和人格上的独立, 实现自我价值, 才能取得女性抗争的胜利, 才能获得平等受尊重的爱情地位。

(四) 拉尔夫。

拉尔夫是爱尔兰一个破落贵族的后裔, 是男性近乎完美形象的化身, 是“上帝的得意之作”。教土与男人是两个极端的对立, 拉尔夫神父就是这样两个极端的矛盾结合体:近乎完美的男人与抛弃所有欲念、渴望完美无瑕的教士。他立志成为完美无暇的教士, 为此抛弃了所有的欲念。这体现了父权制下典型的男性思维模式:面临两难抉择时, 其他的欲念则成为其抱负的牺牲品。根据家族传统, 他成为一名虔诚的神职人员。然而就在无限接近上帝的时候他遇到了美丽的梅吉。拉尔夫在教授梅吉知识的过程中, 从梅吉那里学会了一样他以前从来没有碰触过的东西, 那就是爱情。可是身为教士的拉尔夫明白, 作为世人与神的桥梁, 他必须保护自己与上帝之间纯洁而唯一的联系。这使得他和梅吉之间产生了一条不可跨越的鸿沟。拉尔夫的悲哀就在于他完全忽视了自己作为人的属性。拉尔夫悄无声息地游走于神性与人性的天平之间, 痛苦煎熬。然而上帝又一次给了拉尔夫另一个考验, 如果拉尔夫终生虔诚地献身教会事业, 他将得到1300万英镑的巨额遗产。面对巨大的财富和唾手可得的似锦前程, 拉尔夫踯躅不前。最后在庞大的金钱和权利的诱惑下, 拉尔夫终于违背了自己的内心, 放弃了梅吉。这也就意味着他再一次漠视了人性的存在。于是他与幸福擦肩而过, 这也注定了他悲剧的一生。在经历这一切的悲欢离合后, 拉尔夫终于明白, 他对梅吉的爱是那样的深, 早已经超越了自己的想象。在临死的那一刻他终于明白爱上帝和爱梅吉根本不相冲突。如果这份爱是真挚和诚恳的, 那么任何关于爱的行为和言语都是被允许的。然而这个寻觅的过程却并非一帆风顺。《荆棘鸟》以拉尔夫的死作为结束, 并不是要诋毁宗教的存在意义, 而恰恰实现了真实的宗教信仰的回归。

三、结语

作者通过讲述祖孙三代的情感经历, 把女性内在的本质展现在读者面前。菲奥娜、梅吉及朱丝婷都属于叛逆的女性, 大胆地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只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 她们的情感经历也有所不同。在《荆棘鸟》的男权制文化秩序中, 上帝、拉尔夫与梅吉分别代表着“上帝—男人 (教士) —女人”三元的对立与抗争, 且具有等级性。上帝位于权力最高层, 而梅吉位于底层, 故梅吉与上帝的抗争尤为艰难。作者通过对她们性格的刻画、生活经历的描述, 控诉了社会对女性的歧视, 指出正是男权专制迫使她们以牺牲爱情、青春等手段来获得自我实现。三个女性对爱情的自我认识、自我反省和自主的历程使我们看到了女性爱情意识被唤醒后的一种美, 一种无畏, 一种沉静, 是一种柔弱中却散发着无形而又不可抗拒的力量美, 她们以自己所经历的心路历程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这一种自尊, 并最终从爱情中找回了自我。《荆棘鸟》中的女人们正是带着这样一种信念, 不畏一切艰险, 勇敢地向万能的上帝挑战, 向不可抗拒的命运抗争, 带着又尖又长的荆棘吟唱着人性战胜神性的颂歌, 谱写着爱情战胜野心的乐章。

参考文献

[1]鲍晓兰.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价.[M].北京:三联书店, 1995.

[2]方晓梅.《荆棘鸟》中女性情感悲剧的启示[J].文艺评论, 2006, (11) .

[3]黄源深.澳大利亚文学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4]考林.麦卡洛著.曾胡译.荆棘鸟[M].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1.

[5]苏勇.澳大利亚文学主题选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6]王辽南, 金燕萍.苦难宿命与“家”的召唤——《荆棘鸟》寓意分析[J].当代外国文学, 2007, (2) .

[7]余嘉.追寻荆棘的女人——浅论《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1, (5) .

荆棘鸟:伪女性主义 篇8

波伏娃说过这样一句话:”On ne nait pas femme, on le devient.”意思大概可以理解成“一个人不是生而为女性的而是变成女性的”, 即强调了后天外部环境、社会等种种因素对于两性观念的影响。在这个父权的社会中, 我们一出生就被灌输了各种各样的两性观念:男孩子就是应该有所作为有所担当的, 没事业就是窝囊废;女孩子就是应该上得厅堂, 下得厨房, 注重自己的形象名誉…所以我们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上一辈告诉我们的一切, 并用这些“男性优越论”束缚着我们的思维还浑然不知。《荆棘鸟》中的三代女性乃至于文章作者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 对于她们来说, 所提倡的女性主义是不完整的。

一、菲奥娜:一生下来就错了

评论家徳玛曾经说过:“所有这些细节都强调了社会的父权本质, 显示出人物的假定:比起男性, 女性的存在微不足道。她们生来就是要承受痛苦, 要支持男性的奋斗。”在那个年代, 女性的第二性地位如此普遍, 她们是低下的, 受到压迫的。而这种压迫仅仅来源于她们是女性, 所以如果一定要怪什么, 只能说菲奥娜从一生下来就错了, 她生在了一个父权制的世界, 这个世界让她变成了低下的女性。

菲因为未婚生子, 被视作家族的耻辱, 不得不嫁给一个比自己阶级低, 自己完全不爱的男人。在整个过程中, 菲没有选择权, 只能任凭族中男人摆布。人们不会去责怪那个不负责任的新西兰毛利人政治家, 因为女人是不洁之物。至少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是这么认为的。真是讽刺, 本着圣洁无私的爱为宗旨的宗教竟然对人类的一半这样的蔑视。事实上, 我们从《圣经﹒创世纪》也可以看出, 宗教很多时候不过是让父权制的很多现象合理化而已。因为女人偷吃了智慧之果, 犯了原罪, 上帝说道:“我必多多增加你怀胎的苦楚, 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恋慕你的丈夫, 你丈夫必管辖你。” (3:16) 李银河对此在《女性主义》中写道“让一个性别‘管辖’另一个性别, 这样的不公平, 既没有像样的理由, 也没有什么事实依据, 显得如此蛮横霸道。”

对, 的确非常蛮横, 但菲却理所当然地接受了这一切, 没有反抗, 没说抱怨。“她总是毫无非议, 毫无怨言地照着他说的去做”, 这个“他”指的是菲的丈夫, 帕德。“在帕德的统辖天地里, 适当分工是一条最严厉的法规。家务活是女人的事, 这是没二话说的。女人的活不许家里的男人插手。”似乎女性生来就应该是在家庭中做家务的, 而这种家务是卑微的低贱的, 男人不应该插手这样的事。但人从来都没有角色分配, 这些“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安排都是周围的环境, 那些鼓吹父权制的人告诉我们的。劳动也从来没有贵贱之分, 不管是做家务, 还是在外面工作挣钱同样是值得尊敬的。笔者认为, “家庭煮父”和在职场上指点江上的人一样成功, 只是每个人选择的生活方式不同而已。我们怎么能要求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一样呢?

晚年的非似乎找回了一点女性的尊严以及话语权。因为帕德对她静默的爱, 她开始管理牧场的账目。但这就像是一种赏赐, 如果没有他的爱, 她也只能继续逆来顺受下去, 没有尊严。帕德死后, 菲才认识到自己对他的爱, 可是已经晚了, 她的大半辈子都沉溺了在了那个使她未婚生子又抛弃她的男人和他的儿子--弗兰克身上, 就像一只苍蝇在糖浆里打滚一样。菲变得口齿锋利, 在面对记者时, 说了一番表面上赞扬拉尔夫实际上一语双关的话, 让读者拍手叫好。能够发出声音, 才能使人感受到生存的意义。

二、梅吉:女人是男人的财产

与母亲菲完全没有女性主义意识相比, 梅吉在幼年和中年的时候有着清醒的自我意识。前者大致是因为孩童时还没有完全受到父权思想的影响, 后者则是因为帮佣期间看了大量的书籍。在岛上独居的日子对梅吉来说也无疑是一种自我发现 (selfdiscovery) 的过程。在大自然中, 她全身赤裸, 思考着她是谁, 要到哪里去, 思考着她与拉尔夫之间的爱。最终她离开了丈夫卢克, 回到家乡。在儿子死后, 终于释放对女儿的爱, 并成为她坚守的后盾。这些全是梅吉身上闪闪发光的地方, 对于爱的执著, 纯真而炽烈。但对于婚姻中女性的地位却让读者很失望。

《圣经﹒创世纪》里这样写男人和女人:“上帝用男人身上取出的肋骨造了女人, 把她领到男人面前。亚当说, 你是我的骨中骨, 肉中肉;要把她叫做女人, 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仿佛从一开始, 女人便是男人的一部分, 是男人的财产。在梅吉离开家乡之前, 她对于性, 对于爱, 对于女性自我意识完全是无知的。她的梦想就是有个小孩, 所以她从卢克那里“偷”来了女儿朱丝婷, 因为卢克根本不想要孩子, 从拉尔夫那里“偷”来了儿子戴恩, 并隐瞒了拉尔夫26年。她以为她可以赢上帝, 可是她到底还是输了。儿子的早逝像是一张无情的宣判书, 告诉世人, 女性在父权世界中的挣扎, 只有暂时的曙光。

在卢克让梅吉把财产改到自己名下时, 作者这样写道“梅吉压根就没有想过她将守着这笔钱。她只是简简单单地设想, 一旦她结了婚, 这笔钱就是卢克的, 而不是她的了。除了受过高深的教育, 极有地位的女人外, 所有的澳大利亚女人都受过这样的熏陶, 认为她们多多少少是她们男人的一项财产。”这样的思想便是承认了两性之间, 女性处于一个被压制, 更低的地位。在父权社会中, 这也是所有没有受过教育, 没有权势的女人心中认定的真理。她们所希望的不过是一个丈夫, 自己的孩子, 一个家, 还有来自某个人的爱罢了。多么卑微的想法, 在未来的蓝图里却没有自己。梅吉曾说过, 卢克是她的丈夫, 也是她命运的主人。

年迈的梅吉在回忆起她与拉尔夫的感情时, 引用了荆棘鸟的意象:“鸟儿胸前带着棘刺, 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 被驱赶着, 唱着歌死去。在那荆棘刺进的一瞬间, 她没有意识到死之降临。她只是唱着, 唱着, 直到生命耗尽, 再也唱不出一个音符。但是, 当我们把荆棘扎进胸膛时, 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 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荆棘扎进胸膛。”梅吉的一生也像是荆棘鸟一样, 她明明知道拉尔夫不可能给予她她要的生活, 她还是义无反顾地爱了, 卑微地爱了。她是一颗种子, 被狠狠地踩进了泥土里, 却还是骄傲地开出了花。

三、朱丝婷:困惑的身体探索

朱丝婷从一出生就是一个不被需要的角色, 她的出生是母亲梅吉的一厢情愿, 可后来这个想要她的人在生她的时候也想放弃她了。朱丝婷似乎知道自己从出生就被父母亲先后抛弃了, 带着强烈的反叛性。很多读者也因此认为女性主义在朱丝婷身体体现得很好:15岁便说自己是无神论者, 面对拉尔夫时的轻视和讨厌, 嘲笑弟弟的虔诚。在那个教会占统治地位的年代, 一个女性这样的言论是超前的, “没规矩”的。和不同的男人发生性关系而觉得无所谓, 这样的大胆和放肆打破了群众对传统女性的看法。但是过分强调男女差别, 显得更加激进, 有一种“女尊男卑”的思想在里面。这无疑又走入了另外一个误区。女性主义绝不是“女尊男卑”, 而是一种男女平等。

朱丝婷在自我意识上其实是一种困惑的身体探索, 因为连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什么。在混乱的私生活中, 她是不是真的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在做什么?还是她只是用这种幼稚的做法让自己显得成熟?她还是不敢勇敢说出自己内心的声音。在告诉梅吉她想当演员的时候, 她说道:“哦, 除了舞台我还能在什么地方放声大笑、喊叫和大哭呢?在这里, 在学校, 或者在任何地方都不会允许我这样的!我喜欢大笑、大叫、大哭, 妈的。”朱丝婷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是进步的, 可是她还是不得不考虑现实, 她个性的张扬只能在虚幻的舞台上实现。这是一种自我实现但同时也是一种逃避, 是一个无可奈何的举动。

在后来朱丝婷扮演的角色中, 比如埃及艳后可里奥帕特拉, 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似乎有意在宣扬一种女性主义。但是最后, 朱丝婷还是回归到了家庭和两性生活中, 她和雷纳结婚了。或许这是一种自我思考后的智慧, 但比起拉尔夫, 戴恩一直以来的成功, 受到所有人赞赏, 以及雷纳的成熟, 精神高度, 这种智慧充其量也就是小智慧。女性还是处于劣势。这样承认男性权威的女性主义又怎么能算是真正的女性主义呢?

整本书的最后是以朱丝婷和雷纳的结合以及荆棘鸟的意象结束的, 再次升华了全书的主题: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要付出难以相信的代价才可以得到的, 而这种为爱献身的精神是无性别之分的。不管是菲还是帕德, 梅吉还是拉尔夫, 朱丝婷还是雷纳, 他们都付出了代价。可是读者没有注意到, 男女主人公对于爱的理解以及付出都是不对等的。说到底, 还是不完整的女性主义。

结语:

站在女性的角度写女性, 可以说她心中已有了一个理想的两性关系, 然后在文章中通过每个人物体现了出来。但毕竟作者是一位生活在60, 70年代的美国的女性, 在女性运动第二次浪潮的推动下, 她必定会受到这带来的影响。对于女性主义的理解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观, 不随波逐流。作者认为每个人身上既有男性特征也有女性特征, 只是每个人的比例不一样而已。忽略掉性别本身带给我们的东西:男性代表着阳刚, 力量, 理性, 主动, 而女性代表着阴柔, 感性, 被动还常常与家庭联系在一起。忽略掉这些社会赋予性别的定义, 其实男性与女性除了身体构造不同没有什么不同。但笔者要强调的是, 如果只是关注这种雌雄同体的观念固然可以避免陷入性别理论的思维定式, 但是也可能因此走向承认男性权威的伪女性主义僵局。

摘要:很多人认为科林﹒麦卡洛的《荆棘鸟》体现了父权世界中女性的生存意识, 小说中女主人公敢爱敢恨, 彰显个人性格, 被亲情牵挂着, 为爱执著着, 像一只荆棘鸟, 所以《荆棘鸟》是一部女性主义著作。但是从整体来看, 文章充分展示了“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文化氛围。而从文章结局来看, 分明是在赞扬一种雌雄同体, 无性别的意识状态。笔者认为这是一种父权世界里的女性主义, 因而称之为伪女性主义。

关键词:伪女性主义,女性主义,父权

参考文献

[1]李银河《女性主义》[M]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

[2]科林﹒麦卡洛《荆棘鸟》 (曾胡译) [M]译林出版社, 2010

[3]王文明.圣经名言名典[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9.

《荆棘鸟》中典型女性角色剖析 篇9

一、逆来顺受的代表——菲奥娜

菲奥娜出身名门, 是有名的贵族詹姆士·阿姆斯特朗的独生女, 也是一个漂亮、干练、勤劳的家庭主妇。但是她爱上了有妇之夫帕吉汉, 并生下了儿子弗兰克, 而帕吉汉却为了权力与地位, 抛弃了菲奥娜和他的儿子弗兰克。这对阿姆斯特朗来说, 是一件有辱门楣的事情。为了维护家庭的名誉, 菲奥娜被迫嫁给了长工帕迪。从此, 菲奥娜跌落为剪羊毛工的妻子, 几乎完全沦为了生孩子、做家务的机器。但是上苍对菲奥娜还是仁慈的, 剥夺了她爱人的权利, 却给予了她被爱的权利。赐予了她一个一个不折不扣的好丈夫——帕迪, 在有生之年一直深深地爱着并不爱他的妻子。但是同时由于痛苦爱情的创伤, 菲奥娜漠然面对女性千年不变的命运, 埋葬了贵族小姐的高贵和娇柔。她一生中生了九个孩子, 机械地做着一个女人应该做的事情。菲奥娜是不幸的, 她既不能和她爱的人生活在一起, 又失去了爱她的人;然而她又是幸福的, 她曾经深深爱过一个人她也一度被人深深地爰着, 她的绝唱那样凄婉却又那样动听。

二、反抗现实的代表——梅吉

生长在贫穷的牧工家庭的梅吉, 因为是女孩子, 一出生就母亲被冷遇和忽视, 母亲对她唯一的期待就是长大后为自己分担一些家务。不同于菲奥娜的是, 梅吉从4岁起就明白“不为自己去争斗的人是得不到什么帮助和同情的, 女孩子们也概莫能外。”她渐渐懂得, 要想实现自己的心愿必须得付出巨大的代价。因此, 当她意识到对拉尔夫的爱时, 她义无反顾地与上帝抗争。和拉尔夫在麦特劳克岛上两天伊甸园般的生活, 使她有了拉尔夫的儿子, 从这个温柔、沉静的弱女子口中喊出:“我已经得到教会决不会从拉尔夫身上得到的那部分东西, 他的这一部分会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我将战胜上帝”。与拉尔夫分别后, 梅吉毅然离开了卢克, 回到了德罗海达。她这一果敢的行为充分体现了她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她不想再由男人掌握自己的生活, 不想再依附家庭、依附男人而生存。当她回顾一生的时候, 她说:“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 我谁都不怨恨, 我不能对此有片刻的追悔。”如果人生再重来一次的话, 相信梅吉还是会走相同的道路, 就像荆棘鸟那样, 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 也要唱出最美的歌声。

三、追求独立的个性代表——朱丝婷

朱丝婷是梅吉的女儿, 梅吉生朱丝婷时承受了巨大的痛苦, 却也注定了朱丝婷是一只另类的荆棘鸟。她并没有像她的外祖母或母亲一样用一生追求着一段得不到的爱情, 她甚至打算不结婚。她一生下来就受到梅吉的冷落, 所以她从小就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女孩的独立与冷傲。然而, 朱丝婷绝不是个禁欲主义者。朱丝婷不打算结婚并不意味着她打算过一种禁欲的生活。恰恰相反, 她的情欲甚至超过她的母亲和外祖母。她不打算结婚也并不意味着她放弃了爱情, 她的爱情道路也是一条荆棘丛生的路, 一条与其母亲, 外祖母所走过的完全不同的路。她的弟弟戴恩是她那根最长最尖的棘刺, 朱丝婷把全部的热情与爱心都投注到弟弟戴恩身上.表现出极强的占有欲与责任感, 即使是成年之后.她与戴恩之间也始终保持着这种亲密的关系。戴恩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性, 任何男性在她眼中都黯然失色。朱丝婷性格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她无谓的叛逆与独立。她不惧怕任何传统与世俗的眼光, 从蔑视婚姻到自愿步入婚姻的殿堂, 是她审视自己, 反省自己直到自我成熟的过程, 也是年轻一代女性独立自主, 超越自我的过程。

四、总结

从主题学的角度看, 菲奥娜、梅吉及朱丝婷的爱情属于都叛逆的女性大胆地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只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 她们的情感经历也有所不同。尽管具体道路并不相同, 但从整体上看, 在她们身上不约而同地体现出了西方女性不同于东方女性的爱情观。她们都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 重视自身的感情。她们不甘心从属于男性, 她们追求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 哪怕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在她们身上有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力量。

作者通过讲述祖孙三代的情感经历, 把女性内在的本质展现在读者面前。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对妇女为获得自己应有的权利的尊重;另一方面, 作者通过对她们性格的刻画、生活经历的描述, 控诉了社会对女性的歧视, 指出正是男权专制迫使她们以牺牲爱情、青春等手段来获得自我实现。三个女性对爱情的自我认识, 自我反省和自主的历程使我们看到了女性爱情意识被唤醒后的一种美, 一种无畏, 一种沉静, 是一种柔弱中却散发着无形而又不可抗拒的力量美, 她们以自己所经历的心路历程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这一种自尊, 并最终从爱情中找回了自我。《荆棘鸟》中的女人们正是带着这样一种信念, 不畏一切艰险, 勇敢的向万能的上帝挑战, 向不可抗拒的命运抗争, 带着又尖又长的荆棘吟唱着人性战胜神性的颂歌, 谱写着爱情战胜野心的乐章。

摘要:小说以牧场主克利里的女儿美丽善良的梅吉与一心向往罗马教廷权利的神父拉尔夫之间的爱情为主线, 描述了克利里家族三代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 也展示了克利里一家三代女性不同时代的爱情婚姻生活。

关键词:荆棘鸟,爱情,女性形象

参考文献

[1]考琳·麦卡洛:荆棘鸟, 曾胡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0

《荆棘鸟》 篇10

在《荆棘鸟》中, 拉尔夫神父是宗教界的精英, 同行中的佼佼者。他忠实地传播宗教思想与情绪, 是人们精神的慰藉, 有着极高的威信地位。“他理所当然地得到了所有牧民的拥戴, 不管是穷人, 还是富人。如果教区边沿的居民不能去看他, 他就去看他们。所有的人都喜欢他的仁慈和耐心, 不少人真诚地热爱他。”正因为如此, 他所受的宗教“教化”, 他的自我禁锢也就更严重。一方面, 他自感有责任改造这个粗俗冷漠的社会, 恢复基督教的善恶法则对人类生活的主宰。他把上帝作为使命而对自己进行严格的肉体约束, 自觉地将自己的一言一行处于上帝———基督精神的严格制约之下。另一方面, 他又不自觉地受到深深掩盖在潜意识王国里的“人性”的诱惑而陷入无以自拔的地步。这样, 为了保持自己灵魂的圣洁完美, 他不得不同自己进行着漫长的令人苦恼的斗争, 这使得他的灵魂永远不会处于宁静和谐的状态, 而对全知全能至高无上的上帝始终抱有的恐惧也使得他一旦犯戒, 所承受的惩罚便远远地超过一般教民。因此, 在拉尔夫的心灵世界里, 灵与肉的交锋尤为复杂, 激烈, 残酷。

神性与人性, 灵与肉的冲突, 这集中体现在对待异性即自我情欲的态度上。黑格尔说:“情欲是人的自然本性, 具有原始本能的特征。情欲是能动的, 躁动不安的, 本质上讲是不安于现状。”爱, 这是生命中最难泯灭的欲望。作为一个有血肉之躯的盛年男子, 他禁不住感情的诱惑, 深深地爱上了善良, 漂亮, 多情的梅吉。但是他不能忘怀他是一个教士, “教士与人不能同时存在, 是人就不是教士。”他也同样不能放弃成为“德·布里撒特红衣大主教的机会。”于是, 为了得到在教会行政管理的统治集团内部获得职位的机会, 他用一千三百万金镑埋葬了对梅吉的爱情。此时, 他的前途是一片光明, 可是, “他只觉得痛苦。不是玩弄她的痛苦, 他从来没有这种想法, 而是要离开她的痛苦。”他离开了梅吉, 但是他是那样地思念梅吉, 想见梅吉的念头是那样强烈, 他终于来到了恬静秀丽的特洛克岛。在人迹罕至的别墅里, 拉尔夫, 二十世纪的亚当偷吃了禁果。“他不可能再想别的事情, 他已经成为一个男人, ”拉尔夫终于明白了什么叫“人性”, 认识到“自己的一生是多么的虚伪, 是怎样的自傲, 怎样的放肆。”拉尔夫对梅吉的爱是胜过一切的, 但是, “就是为了她, 他也不愿让事情危及到他有朝一日掌握在手中的权力。”他最终还是回到了他的上帝身边。这次短暂的相会使得梅吉有了拉尔夫的儿子———戴恩。这是一个“拉尔夫的翻版”。可是上帝蒙住了拉尔夫的眼睛, 直到戴恩不幸溺水而死他才知道他竟然有过亲生儿子, 可是他永远地失去他了。“他到头来连一点东西都没抓到手”, “拉尔夫痛哭着, 那种痛哭声, 就象是走过地狱大门的灵魂发出的呼唤。”“他的身体向前探出, 流着眼泪, 让泪水滴落在深红色的地毯上, 使这块地方形成了一个象注满鲜血的深红色的水塘。”在为戴恩做安魂弥撒中, 拉尔夫痛苦地回顾一生, 他意识到他有过“那么多过错”, 他懊悔了, 在“哀痛的哭声, 哽咽的抽泣声”中, 在梅吉的怀抱里, 拉尔夫企求着宽恕, 他无法忍受心灵与世界的极度不和谐, 终于怅然死去。

拉尔夫的灵魂饱尝了苦痛, 最终摆脱不了以身殉教的悲剧命运。正是他的神职身份和宗教的禁欲主义给他埋下了不幸的种子, 使他在命运的可怕漩涡中, 陷入了无从选择的两难相悖的悲剧绝境之中。他“就象古老的凯特人传说中的那种胸膛中带着荆棘的鸟, 它唱着, 一直唱到心碎而死, 因为这是不可挽回的规律, 非这样做不可。”“我们在动手之前就能知道我们将做错什么事, 但是这种自我意识丝毫都不能改变或影响事情的结果, 每个人都唱着本人的歌, 坚信这是世界上从未听到过的最美妙的歌”, 因而, “我们给自己造成了荆棘, 而且从来不去计算一下它的代价, 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忍受由此造成的痛苦, 并且告诉自己, 忍受这种痛苦是值得的。”为什么一定是痛苦呢?因为有了上帝, 正像梅吉所说的那样, 上帝, “他就是痛苦的象征, 是他造就了痛苦。”

摘要:在西方宗教的禁欲主义压制下, 身为神职人员的教士处于“灵与肉”的激烈交锋之中。《荆棘鸟》中拉尔夫神父便是在这种灵魂的极度痛苦挣扎中走向了毁灭。

《荆棘鸟》 篇11

关键词:爱,荆棘,追寻

一、关于《荆棘鸟》

科林·麦卡洛创作的长篇小说《荆棘鸟》将人性、母爱、宗教、爱情、道德与时代等错综复杂的关系以艺术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描述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虽以梅吉和拉尔夫刻骨铭心的爱情为主线,但是文中祖孙三代四位女性的感情生活却各具内涵和特点。作者通过对四位女性人生经历和感情经历的描写,揭示了在特定时代中人们对爱情的追寻、对命运的抗争像传说中的荆棘鸟一样付出一生的努力。

二、《荆棘鸟》中四位女性对爱的追寻

爱情是人的本能,追求自由是人性的本质体现,每一个人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利和对自由的向往,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人们对爱情与自由的追寻之路注定不会平坦。《荆棘鸟》中四位女性对爱情的追求也是对自由的追寻,在宗教、伦理、家庭、社会等枷锁下变得异常艰难和坎坷,因其各自的态度和目标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结局,使得各自的爱情追寻之路的性质呈现不同特征。

1、玛丽·卡森的痛苦之爱

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两种本能的冲动:一为生存本能的冲动,即建设性的婚恋,一为死亡本能的冲动,即追求迷恋死亡,破坏毁灭他人以及破坏毁灭自己。梅吉的姑妈玛丽·卡森的爱情是痛苦的,她既毁灭了他人也毁灭了自己。

玛丽·卡森当年独自闯荡澳大利亚,凭借着自己的“一张脸, 一个身子和一个比人们认为女人应该有的更聪明的头脑”嫁给了年长数岁的新南威尔士最大庄园德罗海达的拥有者迈克·卡森。玛丽·卡森是不幸的,她在33岁就守了寡。她凭借着超强的努力和精明的头脑管理着牧场和迈克尔公司从而富甲一方。在65岁时,玛丽·卡森爱上了帅气、睿智的神父拉尔夫。但他深知拉尔夫接近她只是为了履行教会的职责,她因不能得到拉尔夫的爱而陷入了痛苦之中。玛丽·卡森凭借着女人的直觉察觉出拉尔夫和梅吉的亲密关系,嫉妒之火充斥着她的心,她要报复拉尔夫和梅吉。她修改了遗嘱,把财产全部捐给教会并指定由拉尔夫支配。她透彻了解拉尔夫的理想追求,面对1300万英镑带给的莫大机遇,她知道拉尔夫会选择教会而放弃梅吉。她得不到拉尔夫也不会让别人得到他,她得不到拉尔夫的爱也不会让拉尔夫去爱别人,在爱情上她是痛苦的但她也让别人痛苦。玛丽·卡森的圈套无疑是成功的,她成功的毁灭了别人。玛丽·卡森设计完圈套后选择了平静的离开人世,因为她知道她已没有了亲情和爱情,只有自私、嫉妒、孤独和痛苦。她对爱情的追求是对命运的抗争,她想冲破年龄的界限、宗教的枷锁、世俗的观念,她对男权社会提出了挑战。她没有得到自己的爱情最后自私而痛苦的选择了毁掉自己所爱的人,正如她在遗书中所说“拉尔夫,我爱你,因为你不想得到我,我多么想杀掉你啊;但除那样做以外,用这种办法进行报复要好得多。我不是那种高尚的人。我爱你,但是却希望你在痛苦中尖声呼喊。你知道,因为我清楚你将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我了解这一点,就像我身临其境,亲眼所见一样地有把握。你会痛苦叫喊的,拉尔夫,你会明白极度痛苦是怎么一回事的”。

2、菲奥娜的缄默之爱

菲奥娜出身于名门望族,性情温和而孤傲,端庄而倔强坚韧。年轻时,菲奥娜爱上了一位当时很有名望的政治家帕吉汉,虽然帕吉汉是有妇之夫,但菲奥娜仍深爱着他并为之生下了私生子弗兰克,为了家庭的荣誉和名声他被迫嫁给了羊毛工帕迪并远走他乡。菲奥娜用一生深爱着帕吉汉,帕吉汉就是她命运中最长最尖锐的荆棘,菲奥娜的爱情是痛苦、短暂的,然而她却为此付出了一生的代价。

菲奥娜对孩子们的态度是不同的,她对弗兰克充满了慈祥和温柔,她将对帕吉汉的爱默默的转移在弗兰克身上,对弗兰克的爱就是对帕吉汉的爱的延续,对待其他几个孩子则更多的是沉默。尽管帕迪非常爱菲奥娜,他维护了菲奥娜的名誉并给与了她婚姻和家庭,尽量的给菲奥娜提供好的生活条件,但是他始终没有得到菲奥娜的爱。虽然当奥菲娜得知帕迪葬身大火时显得非常着急和伤心,并说“他是最亲切最温柔最值得爱的人,可是直到失去他时我才明白这一点;我爱他,可是我却再也没有机会对他说了!我太不幸了……”,但这只是这个缄默的女人对帕迪深深的感激与歉意,这种爱应该是区别于对帕吉汉的爱,是一种亲情的爱。奥菲娜只爱帕吉汉一个人,她说:“我爱他爱得几乎发疯了,我知道我从此以后再也不会爱上别人了……”虽然这是一段没有婚姻的爱情但是她仍然沉醉其中,用自己的缄默表达着对爱情的态度。

3、梅吉的觉醒之爱

梅吉渴望得到神父拉尔夫的爱,但和她母亲一样是不幸的。拉尔夫为了大主教的地位和自己的职业理想抛弃了她。卢克只是因为相貌与拉尔夫相似就娶得了梅吉,而他并不爱梅吉,他爱的是梅吉的财富,他为了追求财富不仅骗取了梅吉的钱款而且逼着梅吉去做保姆,哪怕是梅吉生孩子时也不在她的身旁。所以从这点上来讲,梅吉的婚姻不如她的母亲,虽然都是一段没有爱情的婚姻,但至少梅吉的母亲还有一个挚爱着她并愿意为她付出一切的帕迪,而梅吉则没有。梅吉对拉尔夫的爱从来没有减少,她用一生去追寻一份纯真的爱情,拉尔夫是她的那根最长最尖锐的荆棘。与拉尔夫在马特洛克小岛上的日夜是梅吉一生之中最幸福的几天,虽然,拉尔夫又一次的背叛自己,但梅吉已经逐渐的觉醒。她已经意识到和卢克的婚姻并不是她要寻找的爱情归宿,她毅然结束了这段婚姻。梅吉意识到她的爱人已经被上帝夺走,她和拉尔夫的爱情受到了宗教枷锁的禁锢,她不仅消除了对上帝的恐惧而且开始质问上帝,正如她经常所说:“亲爱的上帝,为何你要把拉尔夫夺走。上帝和我,谁也不喜欢谁”。在与上帝的抗争中一定程度上梅吉获得了胜利,拉尔夫虽然成为了红衣大主教,表面上终身献给了宗教但是拉尔夫的爱情是属于梅吉的。

4、朱丝婷独立之爱

朱丝婷有着强烈的叛逆心理和反抗精神,她不屈服于世俗的观念,不压抑自己的情感。她不会为了婚姻而压抑自己并屈服于男权势力,正如她回答梅吉时所说,“根本不可能!哭天抹泪,像叫花子似地度过我的一生吗?向某个连我一半都不如,却自以为是的男人低眉俯首吗?哈,哈,我才不能呢!”朱丝婷个性特征明显,清高、孤傲,自我意识强烈,她深爱着弟弟戴恩,戴恩的意外去世给了她沉重的打击,但也使她清醒的认识到爱的另一层含义,真正的爱是带有普遍性的爱,是学会博爱,撕去爱的神圣的外衣,依然可以看到其既平凡又伟大的一面。朱丝婷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天赋成为了一名很有名气的演员,在这里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走出了一条与外祖母和母亲不同的幸福道路。

三、结语

上一篇:任务考核下一篇:举重训练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