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干

2024-06-21

阑干(精选1篇)

阑干 篇1

早在夏朝时, 我国就有了关于酿酒的记载, 可以说, 中国是酒的故乡, 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在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漫漫历史长河中, 酒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 而且日益成为一种文化象征, 一种精神象征。中国文学艺术, 特别是古诗文的动人篇章中, 始终浸染着浓浓酒香。古诗文与酒文化的相互渗透, 缔造着华夏文明的辉煌与灿烂。作为承载着引领学生认识与感受中国文化的中学语文学科, 更是随处可见酒助诗人逸兴, 诗催美酒芬芳的文化现象。下面笔者谨以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为例, 剖析美酒与古诗文和谐共生的动人情境。

一、一江愁绪酒中会

古代文人墨客在政治受挫、个人失意时总喜欢借酒消愁。李白《行路难》中写道:“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自称“酒中仙”的李白本是嗜酒如命, 平日面对如此美酒佳肴, 定会痛饮三百杯, 然而此时想到自己政治的失意, 又受权贵谗毁, 出仕时间不长便被赐金放还, 再联想到他在初出巴蜀时高吟“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的志存高远、意气风发, 李白内心是何等的苦闷不堪!

同样的愁绪也体现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赐金放还十年间, 他四处飘泊, 居无定所, 看似洒脱不羁, 实则痛苦不堪, 即使借酒浇愁也难以排遣。这两句用了新奇的比喻和叠字的方法, 将诗人内心郁郁不得志的愁闷宣泄无遗, 成为千百年来写愁的经典名句。

北宋著名词人范仲淹在《渔家傲》一词中有“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词人戍守边疆, 战事艰苦之余思念着万里之外的家乡, 但边境未定, 功业未建, 何以归乡?这深切的思乡爱国的愁绪都融在了手中的这一杯浊酒中。

北宋词人晏殊的《浣溪沙》中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词人本在衔觞赋诗, 何等潇洒闲适, 但是此情此景却又不经意间触发词人对去年所历类似情境的追忆, 从而勾起了他对物是人非、时光易逝的怅惘之情。杯中酒虽好, 内心难以消解的失落却也让清冽美酒难以入口了。

二、醉不成欢惨将别

因为古代的交通很不发达, 朋友一别不知何时再相见。因此, 古人的送别就特别的隆重, 设宴饯行也就成了离别时的必然, 而酒更是不可或缺的。

唐代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两句为我们描绘了送别时热烈隆重的场面。中军帐里摆开了宴席, 且歌且舞, 开怀畅饮, 一派欢乐热闹的景象。但欢乐的表象下也难掩“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的凄凉送别背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那送别时的凝望伫立也就成了永恒。唐代边塞诗人王翰《凉州词》中也有类似表述:“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看来, 宴饮虽欢, 也难饰将别离愁。

三、人生得意须尽欢

酒, 在人生悲苦时, 是解忧的良药;在人生欢娱时, 更是助兴的佳酿。李白在《将进酒》中就曾高呼:“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些“迁客骚人”面对春和景明的明媚风光,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 其喜洋洋者矣”。他们那种以物喜的境界虽不被范仲淹所推崇, 但也充分表明酒确实乃娱人之物。

欧阳修的散文《醉翁亭记》为我们描写了在年事已高的太守治理下, 滁州政通人和, 百姓富足、和乐。作者身处清新、美丽的滁州郊外, 目睹百姓闲适快活、安详和平的出游景象, 感到无限的快乐, 于是“饮少辄醉”, 结果“颓然乎其间”, 欲起而不能了。这种快乐充盈于欧阳修的内心, “得之心而寓之酒”, 不足为外人道也。我想, 这才是乐的最高境界吧!

四、醉后高歌且放狂

中国文化自古崇尚豪气, 豪气的人一般都喜欢喝酒。从曹操到李白再到苏轼, 无一不是喝酒畅快, 豪气冲天之辈。

豪放词的创始人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高唱:“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 又何妨!”痛痛快快一顿酒后, 襟怀更阔、胆气更壮, 哪怕两鬓斑白, 又有什么关系!从乌台诗案后, 苏轼一路贬谪, 仕途不尽如人意, 但在挫折面前, 他永远是一个愈挫愈奋的斗士, 一直展现着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酒后“狂”态毕露, 充满阳刚之美, 成为历久弥珍的千古绝唱。永远激励后来人在荆棘路上, 奋力前行, 永不言弃!

五、长风破浪会有时

虽然人生路上不免风风雨雨, 但只要心存希望, 就会有远方!这也是从酒中领悟到的人生真谛。

还是苏轼, 被贬谪到黄州, 又与弟弟苏辙远离后, 面对天上一轮明月, 吟出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传世名句。率真的发问中, 隐藏着内心对人生的痛惜和伤悲, 但似乎又蕴涵了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那心中的一轮明月永远不会因人生的失意而蒙尘,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彰显了他的阔大胸襟, 照彻了千年时空。

曾经痛呼:“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的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 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里写道:“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满怀家国之愁, 壮志未酬的词人借酒浇愁却愁更愁, 他拨亮油灯, 抽出宝剑, 醉眼朦胧中, 化身为一个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将军, 一时刀光剑影、马蹄翻飞, 全篇气势雄浑, 一个心怀家国梦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唐代的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回顾自己23年的贬谪生活, 一时兴致阑珊, 但转念及“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 固然感到惆怅, 却又相当之达观, 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诗的末尾, 笔锋一转, 又言“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又与白居易相互劝慰, 相互鼓励了。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 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 相反却是振奋。

概言之, 酒就像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 它能叫人忘却忧愁烦恼, 尽情翱翔;它能让人纵情欢乐, 豪放不羁;它能使人精神振作, 意气风发。“今日把酒邀明月, 一片诗情在汪洋。”酒与诗相伴共生、交相辉映, 共同演绎着中华文明的多姿情味, 成为中华文化最闪光的记忆!

上一篇:数学课堂上能力培养下一篇:西班牙语精读课程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