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J”管

2024-05-12

双“J”管(共8篇)

双“J”管 篇1

双J管因使用方便,作用较多,已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狭窄等患者。但对于安放时间与并发症的关系目前缺乏大宗报道,本文对2006年2月至2008年10月安放双J管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研究对象

收集从2006年2月至2008年10月有手术适应证的输尿管结石伴不同程度肾积水患者325例,按患者住院先后进行随机分为两组,第Ⅰ组150例,第Ⅱ组175例。行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或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双J管置入术。Ⅰ组与Ⅱ组分别术后留管1和2个月。

1.1.2 患者一般情况

具有泌尿系结石病史,且检查体检,辅助检查发现输尿管结石伴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患者。Ⅰ组男72例,女78例,年龄15~71岁,Ⅱ组男82例,女93例,年龄15~74岁。

1.1.3 观察指标

主要的观察指标有:术后通过检查了解排石情况;拔管术后月通过超或检查,肾积水恢复程度,有无输尿管狭窄;肾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1.2 方法

1.2.1 围手术期处理

术前患者均禁食禁饮12h,术前用相同的抗生素,术中输液均为生理盐水,术中冲洗液压力相近,术中保持冲洗液进出平衡,密切观察冲洗液流出通畅情况,手术后为促进结石排除及降低留置双J管后输尿管反流引起患侧腰痛,留置双腔导尿管1~3d。

1.2.2 手术方法

1.2.2.1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双J管置入术

连续硬脊膜外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取截石位,常规安置视频系统置镜。液压灌注泵连续注水,电视系统监视下,将F8~9.8号硬性输尿管镜经尿道进入,先观察膀胱,找到输尿管口,直接入输尿管或输尿管导管引导下患侧输尿管达结石下方,自输尿管镜操作通道插入直径1.2mm的国产腔内气压弹道碎石探杆,将结石轻压于输尿管壁上,启动空气压缩泵,使用连续脉冲式碎结石,将较大结石块可用碎石钳取出膀胱或体外,细小碎石粒留待自行随尿流排出,常规向上探查输尿管结石以上段至肾盂,双J管由输尿管镜操作通道经斑马导丝引导下置入,助手捏住导丝尾段固定不动,将双管推入输尿管镜内,助手再将推进管套入导丝,固定导丝尾段,用推进管推进双J管,待双J管形成圈在肾孟后,在边推进边退输尿管镜,待输尿管镜推出输尿管开口约1.5cm处,抽出导丝,此时双J管尾段位于输尿管开口外,最后用输尿管抓钳调整双J管的位置及留置于膀胱内的圈数,术后为减少输尿管反流留置导尿管1~3d。

1.2.2.2 拔双J管术

取膀胱截石位,常规下腹部及会阴消毒,用舒泰注入尿道,使尿道充分麻醉及润滑,拔J管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膀胱1次,用膀胱镜来拔管,双J管在输尿管内上移者,在连续硬脊膜外麻下或局麻下用输尿管镜来拔J管。

2 结果

2.1 拔J管前通过询问调查方式了解两组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见表1。两组膀胱刺激症、下腹不适感(腰痛)、取管困难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且血尿、发热或寒战、双J管移位、尿液反流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术前与术后肾积水恢复程度分别作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按α=0.05水准,组内肾积水恢复在治疗后略有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之间肾积水恢复程度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2.3 肾功能恢复,两组之间仍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双J管具有良好的内引流及支架作用,但它也有潜在的并发症。置管术后可能与支架管对组织的轻微摩擦,出现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增生或萎缩、黏膜溃疡形成等病理变化。特别是肾功能不良的情况下,双J管近段在肾脏内保留时间过长,刺激肾脏,影响肾滤过率,从而影响肾功能[1]。Ringel等[2]报道,留置输尿管支架管≥3个月,10例(9.1%)肾积水无改善,6例(5.4%)甚至出现肾积水加重。

3.1 双J管的存在使输尿管开口的抗反流机制消失,引起肾盂压升高,膀胱压升高,出现膀胱逆流的发生,导致患侧腰部痛及膀胱内留滞的外源性细菌逆行感染[3]。

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后可引起肾盂压力反复升高,尤其在排尿期肾盂压力升高>40cm H2O,而当肾盂压力>40cm H2O时,可导致肾盂反流,造成肾盂内尿液直接进入肾使之的静脉和淋巴管内,并经肾窦流至肾窦和肾周围[4]。随着双J管留置时间的延长,尿中蛋白质、电解质以及其他有机物质黏附在双J管表面形成薄膜,往往是置管后数分钟内发生,薄膜形成引起管生物材料表面发生变化,具有防止细菌黏附或诱发细菌黏附的可能性,这时的细菌黏附是一种可逆性反应,但因细菌多聚糖的作用下细菌黏附更加牢固并增加厚度,发生不可逆性生物薄膜的形成[5]。

3.2 随着留置双J管时间延长,尿频症状加重,尿常规提示轻度尿路感染增多,但严重尿路感染Ⅰ组与Ⅱ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双组细菌黏附与尿常规关系结果。双J管细菌黏附时60%患者尿常规发现白细胞数>30/μL,而>30/μL患者的76%发现双J管内细菌黏附。通过这结果可知道留置双J管时通过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查双J管细菌黏附的敏感度各为60%、61%。但阳性预测率各为76%、100%,因此泌尿系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或患某种疾病长期留置双J管时通过尿培养发现细菌阳性或尿常规时,怀疑双J管内细菌黏附需要抗生素治疗,更换双J管或拔J管[6]。在本组研究里面严重尿路感染主要为女性患者,通过加强抗炎、保留导尿等治疗好转,考虑可能长期带细菌尿液反流所致。

3.3 随着双J管安放时间的延长,结石发生率有所增加,双J管伸展性减弱。

本组研究里面取管困难的患者主要为安放时间长于2个月者。6例患者出现取断双J管,术中见结石黏附于双J管,取出双J管检查双J管明显变性,伸展性减弱且较脆,所有病例都在输尿管镜下辅以弹道碎石取出J管,术后安放输尿管支架管3~5d或重新安放双J管2周,效果满意。

3.4 双J管的位置上移。

本组发生21例,与安放时间无相关性。与术后活动情况及术中安放位置相关。若术中安放时未形成圈,术后容易上移,一般可采用输尿管镜取出;发生2例完全上移至肾盂,询问病史得知术后活动较剧烈,给予经皮肾镜取出双J管。无论开放手术或膀胱镜置管,双J管的膀胱段都不能过短,经膀胱镜置管时如发现膀胱内双J管末端较短,应用异物钳将其向膀胱内拖入至少5cm以上[7]。

3.5 由于输尿管双J管为体内异物,常出现血尿、下腹不适,腰痛、膀胱刺激症等。

本组研究发现下腹不适、腰痛、膀胱刺激症与安放时间存在相关性,血尿与安放时间无明显相关性。上述症状一般予以休息、多饮水可得以好转,较重患者采取拔出双J管后得以好转。

两组拔J管2个月后通过超或复查是否输尿管狭窄时均未发现输尿管狭窄,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术前与术后肾积水恢复程度的比较,两组组内肾积水恢复在治疗后略有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之间肾积水恢复程度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生化指标检查肾功能恢复两组无统计学意义。

在单纯输尿管镜下行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术后留置双J管1个月较2个月出现膀胱刺激症、下腹不适感或腰痛,尿路感染发生率较低,而术后排石成功率相似,无输尿管损伤引起的狭窄,肾积水恢复程度没有明显影响。但是,本研究病例数仍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增大大样本研究,特别是术后各时间段各指标的追踪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双J管留置时间与并发症的关系及处理。方法将325例患者随机分成Ⅰ(保留双J管时间1个月)、Ⅱ(保留双J管时间2个月)组,回顾性分析应用双J管的时间与并发症。结果两组均出现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Ⅰ、Ⅱ组分别为:膀胱刺激症40%、85%;肉眼血尿60%、75%;下腹部不适及腰痛32%、83%;双J管上移5%、8%;尿液反流7%、8%;严重尿路感染伴发热1%、1.4%;取管困难0.8%、6%。结论双J管的应用对防止泌尿系手术后漏尿和狭窄、术后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应用并发症,与安放时间存在一定关系,较轻者有膀胱刺激症状、血尿、腰痛、管壁尿盐沉着,严重者有双J管移位、较重的尿路感染、取管困难等。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安放时间的选择及对并发症的处理。

关键词:双J管,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朱轶勇,邵怡,孙晓文,等.输尿管支架管对肾盂压力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8,29(7):466-469.

[2]Ringel A,Richter S,Shalev M,et al.Late complications of ureteral stents[J].Eur Urol,2000,38(1):41-44.

[3]马大华,梁蔚波.输尿管镜碎石术后留置双J管时间选择的应用研究[J].暨南大学学报2006,12(2):152-156.

[4]Jung HU,Frimodt-M0ller PC,Osther PJ,et al.Pharmacological effect on pyeloureteric dynamics with a clinical perspective: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Urol Res,2006,34(6):341-350.

[5]周练兴,陈强文,欧桂花,等.带双J管患者膀胱输尿管返流与扩张输尿管的关系[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24(10):714.

[6]吴锋,王风,曾少明,等.双J管应用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J].中国医师杂志,2006,13(S1):172-174.

[7]杜广辉,杨为民,庄乾元,等.双J管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及其并发症[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1,22(1):92-94.

双“J”管 篇2

【关键词】双J输尿管支架;上尿路梗阻;泌尿系统

【中图分类号】R691.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0-0117-02

上尿路梗阻是指泌尿系统的各种疾病及邻近尿路的其他脏器病变导致输尿管、肾盂发生梗阻致肾积水,而保持泌尿系统管道的通畅才能维持泌尿系统正常功能,当管腔发生梗阻时会影响尿液的分泌与排泄,因此上尿路梗阻是临床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常见病因之一[1]。双J输尿管支架管是目前治疗上尿路梗阻的常用方式,但对于不同病种的上尿路梗阻其临床疗效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为观察双J输尿管支架治疗上尿路梗阻的临床疗效,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筛选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上尿路梗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CT、B超或静脉肾盂造影诊断为上尿路梗阻致肾积水,其中男41例,女79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5.3±4.6)岁,其中15次为双侧置管,105例为单侧置管,膀胱病变致输尿管开口狭窄12例,肾盂输尿管狭窄23例,输尿管结石72(双侧15例,其余为单侧结石),输尿管扭曲8例,肿瘤压迫5例,所有患者对本组实验完全知情,排除严重泌尿系感染、多囊肾、重度肾功能不全、输尿管畸形患者。

1.2方法以硬膜外阻滞或局部黏膜麻醉下进行手术,采用输尿管镜下逆行留置双J输尿管支架管治疗,管径5.0~7.5F,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支架管长度,约在26~32cm,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周、治疗后6周对留置支架管患者的肾积水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并评估所有患者平均集合系统分离指标。

1.3统计学处理采用IBM SPSS 19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应用(x±s)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平均集合系统分离指标改善情况统计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平均集合系统分离指标,结果显示治疗前平均集合系统分离为(27.1±4.8)mm,而3、6 周后平均集合系统分离分别为(23.3±5.5)mm、(22.2±7.5)mm,治疗后3周、6周均较治疗前平均集合系统分离指标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发生腰痛82例,血尿12例,膀胱刺激症状10例,采取饮水、服药治疗及注意休息后症状明显缓解。

2.2不同类型上尿路梗阻的肾积水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6周患者肾盂输尿管狭窄、输尿管结石、输尿管扭曲类型上尿路结石治疗后肾积水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3、6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肿瘤病因治疗后3周与6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不同类型上尿路梗阻治疗前后肾积水改善情况(x±s,mm)

治疗前后肾盂输尿管狭窄输尿管结石输尿管扭曲肿瘤压迫

治疗前27.3±2.123.5±1.724.6±2.234.3±3.0

治疗后3周22.7±1.5*18.9±1.0*19.5±1.6*27.5±1.9#

治疗后6周21.0±1.3*17.4±0.9*18.3±1.5*32.3±2.6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比较,#P<0.05。

3讨论

双J输尿管支架管逆行留置术是目前治疗上尿路梗阻致肾积水、肾功能衰竭的常用方式,但有报道称双J输尿管支架管对不同类型上尿路梗阻疗效存在差异性,并且肾积水改善效果不明显,而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对于肾盂输尿管狭窄、输尿管结石、输尿管扭曲治疗后可显著改善平均集合系统分离程度及肾积水病情,而对于肿瘤压迫输尿管病因,双J输尿管治疗后肾积水病情波动,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进行治疗,并加强监护严密程度,及时处理治疗[2]。

通过回顾分析可知,留置双J输尿管支架治疗后,不是通过改变患者生理性输尿管蠕动方式输送尿液,而是以非蠕动管腔开放形式通过管周输送尿液,同时患者膀胱内的尿液可通过输尿管逆流至集合系统并引起输尿管蠕动进而达成与支架管侧孔形成尿液循环的目的,能够明显增加输尿管蠕动频率及尿量,减轻患者肾积水症状[3]。对肿瘤压迫患者双J管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由于邻近器官的侵犯及自身结构性病变时,双J管侧管易被黏液、壞死组织、血块等阻塞,造成侧枝尿路循环再次阻塞,肾积水病情反复。因此对于上尿路梗阻行双J输尿管支架管患者治疗时应给予适当的利尿治疗,并加大饮水量,防止尿路循环的再次阻塞,或应用无侧孔的双J输尿管支架管[4]。

综上所述,采用逆行留置双J输尿管支架管治疗上尿路梗阻可有效改善患者肾积水病情,并且治疗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子忠,郭君其. 输尿管支架管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 2010,7(11):164-165.

[2]杨念龙,张涛,阿里木·太来提,等. 双J输尿管支架管在上尿路梗阻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3):142-143.

[3]张俊庆.朱国熙. 双J管置入术治疗上尿路狭窄38例临床疗效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5(14):1902-1903.

[4]马忠平. 输尿管支架管在泌尿系统中的研究及其并发症分析 [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10): 175-176.

双“J”管 篇3

1 出院指导形式

1.1 语言指导

语言是一种最直接、最简单的教育方法, 在医生开具出院医嘱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病人进行出院指导。向病人讲解院外留置双J管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急处理方法。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 建立咨询热线以满足病人的需求。

1.2 书面指导

将院外留置双J管的观察内容、注意事项、应急处理措施等整理成健康指南, 在对病人进行口头指导时发放给病人, 使病人自学, 对其不理解的内容进行讲解, 使病人易于接受。另外, 还可以在科室设置健康知识宣传栏。

2 出院指导内容

2.1 心理指导

由于治疗的需要, 告知病人体内留置双J管并不可怕, 不会影响日常生活, 以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

2.2 饮食指导

嘱病人多饮水, 每天饮2 000 mL~3 000 mL, 以稀释尿液, 减少双J管内尿盐沉积。结石形成与钙、草酸、尿酸等有关, 嘱病人出院后限制进食含钙、草酸高的食物, 避免高动物蛋白、高糖、高脂肪饮食, 如咖啡、菠菜、豆制品、动物内脏等;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禁食刺激性食物。

2.3 活动与休息指导

指导病人出院后注意休息, 避免大幅度运动, 不做四肢及腰部伸展运动, 不做突然下蹲动作。保持大便通畅, 如出现便秘、咳嗽时要及时处理, 避免因腹压增加致膀胱压力增高导致尿液反流。

2.4 并发症观察与指导

2.4.1 血尿

双J管与输尿管及膀胱壁摩擦引起血尿[1], 与活动有关, 如上下楼梯、跑步等。指导病人学会观察尿液的颜色, 活动后出现轻微血尿属正常现象, 不用紧张, 注意休息, 多饮水, 稀释尿液即可。但如果血尿严重, 应及时到医院复诊, 在医生指导下行止血治疗。

2.4.2 膀胱刺激征

由于双J管尾端在膀胱内刺激膀胱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可通过自行调节体位、分散注意力使症状缓解。症状明显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膀胱解痉药物, 必要时手术调整双J管的位置。

2.4.3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表现为突发性持续高热、腰痛等, 与双J管异物刺激、尿液反流、不良生活习惯、机体防御能力低下等因素有关。指导病人观察体温及尿液性状, 注意不要憋尿, 及时排空膀胱, 避免尿液反流;多饮水, 每日饮水3 000 mL以上, 以使尿液增加达到自然冲洗尿路的作用, 并遵医嘱使用抗感染药物。

2.4.4 双J管移位或脱出

双J管放置位置不好或者过多活动后双J管可能向下滑入膀胱或向上回缩到输尿管内[1]。置管期间限制活动, 定期复查腹部平片, 必要时提前拔管。

2.4.5 双J管壁结石形成

双J管留置时间过长可在导管壁有结晶附着形成结石。提醒病人及时回医院拔管, 通常是自手术日算起1个月~3个月, 需长期留置者应定期更换双J管。

2.5 排石观察

腔内结石手术较多是在术中将结石打碎, 碎小石会在病人出院后随尿液排出, 指导病人解小便时用盆子接住, 以观察结石的排出情况。

3 小结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 出院指导作为整体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越来越被护理人员重视。在工作中加强对双J管留置病人进行出院指导, 一方面可以加深护患交流, 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加强病人对疾病的了解, 学会自我护理, 有效预防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摘要:通过语言指导和书面指导对泌尿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病人进行心理、饮食、活动、休息、并发症等方面的指导, 以加强病人对疾病的了解, 学会自我护理, 从而有效预防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泌尿结石,双J管,出院指导

参考文献

[1]赵婧, 朴元子, 桑晶, 等.留置双J管病人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研究, 2006, 20 (1B) :161-162.

双“J”管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患者, 年龄23岁~34岁, 平均年龄26岁。发病时间在妊娠7周~35周, 中位时间妊娠23周。左侧6例, 右侧18例。症状具有典型肾绞痛特点:腰腹部或小腹部持续性疼痛, 阵发性加剧, 疼痛放射至下腹、膀胱区或大腿内侧。伴恶心、呕吐, 大汗淋漓。体格检查肾区叩击痛阳性。伴有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13例。B超显示左肾结石2例, 左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积液2例, 右肾结石1例, 右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积液2例,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UPJO) 1例, 16例为单纯性肾积液合并输尿管扩张。由于妊娠均未能做相关X线或CT检查。

1.2 治疗

诊断明确以后, 经过在产科监护下给予解痉 (硫酸镁静脉点滴、黄体酮肌肉注射等) 、止痛 (消炎痛肛塞) 以及应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 同时嘱大量饮水处理。4 h以后, 症状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患者不能忍受, 严重影响妊娠期生活甚至可能引起早产。我们给以患侧输尿管内双J管留置, 具体方法:患者取截石位, 经过严密消毒后, 局部黏膜以利多卡因凝胶浸润麻醉, 经尿道置入21F膀胱镜, 直视下放置5F双J管于患侧并保留。

1.3 结果

双J管留置术后患者症状能很快得到有效控制 (0.5 h~3.0 h, 平均1.5 h) 。术后嘱多饮水, 并且每月复查B超1次, 仅2例肾积液患者在双J管留置术后14周左右新生输尿管结石, 给以更换双J管, 其余未见积液增加。部分患者有尿频、阵发性血尿、腰酸、偶尔有轻度肾绞痛, 予解痉、大量饮水等处理, 症状能解除。于产后2周~4周内, 在膀胱镜下取出双J管。合并有结石者, 给予体外震波碎石治疗, 合并有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者, 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手术, 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生期。

2 讨论

由于妊娠早期雌、孕激素的分泌增加, 使输尿管肥厚、扩张而蠕动减弱;妊娠中期膀胱上移引起输尿管引流不畅以及孕期膨大的子宫压迫输尿管形成梗阻等原因, 均可导致肾积液合并输尿管扩张。而且因为子宫常向右侧旋转, 所以右侧肾、输尿管积液合并绞痛多见 (本组24例中18例) 。由妊娠合并肾/输尿管结石引起肾绞痛者较少见, 发病率约为1∶1 500~2 500[1]。

根据肾绞痛症状特点结合尿常规和B超检查, 大多数患者均能明确诊断。虽然B超对泌尿系结石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仅67%和74%, 但可直接发现结石和肾盂输尿管积液[2], 本组B超确诊率为86%, 无1例采用X线检查。同时妊娠合并顽固性肾绞痛必须要与急性阑尾炎、先兆流产和急性肾盂肾炎等相鉴别。以防止延误病情, 耽误治疗。如果处理不当, 可危及母婴生命。

由于考虑到胎儿的安全, 妊娠期肾绞痛治疗面对的难点有: (1) 合并肾/输尿管结石者, 不能轻易给予体外震波碎石治疗; (2) 药物应用对胎儿会产生副作用, 部分患者应用山莨菪碱后出现心悸、口干、排尿无力, 我们予以Vit K3肌注、硫酸镁静脉滴注, 抗生素用青霉素类; (3) 长期反复的肾绞痛有诱发早产的可能。所以我们在处理这类患者时, 总的原则是解除梗阻、防治感染和确保母婴安全[3]。首先解除肾积液和肾绞痛, 等待度过围生期后再进一步治疗肾/输尿管结石。所以双J管留置在治疗妊娠合并顽固性肾绞痛有如下优点: (1) 创伤小, 仅需在局部黏膜浸润麻醉下进行, 膀胱镜操作是比较常用且熟练的技术, 无特殊不适感, 尤其是对胎儿几乎没有干扰, 所以大多数患者都能接受; (2) 目前双J管选用优良材质, 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和组织相容性, 表面光滑, 所以双J管留置术后刺激性小; (3) 避免过多应用抗生素和解痉、止痛药物, 从而减少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4) 双J管引流效果良好, 能及时有效地缓解肾积液。同时对于双J管留置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也比较容易, 双J管作为异物刺激输尿管和膀胱黏膜使之充血、水肿导致血尿、尿频、尿痛、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的发生, 经过卧床、多饮水, 大部分患者症状消失, 而无需特殊处理。双J管留置术后膀胱尿液反流引起腰酸、腰痛, 嘱患者多饮水, 增加排尿次数后症状逐渐减轻至消失[4]。双J管留置术后结石形成的患者 (2例) 嘱多饮水、注意尿路感染, 必要时定期 (12周~16周) 更换双J管, 都是预防结石形成的有效方法[5]。

总之, 置入双J管对于缓解常规解痉止痛治疗无效的孕妇肾绞痛、解除泌尿系梗阻、挽救受损的肾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6], 并且能被绝大多数患者和家属接受。虽然目前有些医院已开展输尿管镜下取石或碎石手术治疗这类患者, 但其是否对胎儿有破坏性, 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Mani M, Bhalchondra G, Parulkar MD, et al.Urinary lithiasis:etiology, diagnosis, and medical management.Campbell's urology.7th ed[M].Philadelphia:Saunders.2001, 2720

[2]Evans HJ, Wollin TA.The management of urinary calculi in pregnancy[J].Curr Opin Urol, 2001, 11 (4) :379~384

[3]Webb JAW.Ultrasonography and Doppler studies in the diagnosis of renal obstruction[J].BJU Int, 2000, 86 (Suppl1) :25~32

[4]农绍军, 李盛宽.双J管在输尿管结石术中的应用 (附167例报告) [J].医学文选, 2002, 21 (5) :582~584

[5]Denstedt J, Razvi h.Management of urinary calculi pregancy[J].J Urol, 1992, 148 (3Pt2) :1072~1074

双“J”管 篇5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307例, 女219例, 年龄18~74岁, 置管时间1~3个月, 其中行肾盂切开取石术36例,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193例,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258例。ESWL术后石街形成12例, 肾结核13例。输尿管狭窄14例。

1.2 置管方法

1.2.1 术中置管法

置管前常规用输尿管导管作输尿管插管。探查输尿管无狭窄, 并经预先留的导尿管向膀胱内灌注美蓝溶液200~300ml, 将双J管涂上石蜡油, 以导丝作支撑, 按估计长度将一端插入膀胱内, 拔出导丝后见有美蓝溶液反流溢出则证实双J管已进入膀胱, 另一端插入肾盂中。

1.2.2 经内窥镜逆行置管法

双J管用导丝支撑, 后面加推送管, 如同插输尿管导管法将双J管插入输尿管达估计的长度时, 即用推送管将双J管上推3~5cm, 固定推送管, 抽出导丝, 退出推送管, 看清双J管下端在膀胱内呈盘曲状, 拔出膀胱镜。对输尿管狭窄者, 在X线透视指导下将导丝经输尿管口置入肾盂内, 沿导丝依次用5~11F的输尿管扩张器扩展输尿管后, 沿导丝置入双J管。

1.3 拔管时间术后1~3个月在局麻下经膀胱镜取出双J管。

2 效果观察

本组经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 输尿管水肿。损伤而置入双J管的病人, 术后均无肾绞痛情况;泌尿系结核、输尿管狭窄的病人置入双J管后, 肾积水及尿毒症症状明显改善;ESWL术后石街形成病人置入双J管后, 肾绞痛症状改善。开放手术的病人术后伤口无漏尿感染现象及输尿管狭窄情况发生;经皮肾盂镜取石术的病人置入双J管术后伤口无漏液。

3 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3.1 尿路刺激症状

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 与双J管末端刺激膀胱三角区所致, 也有的为膀胱炎症。护理中发现应嘱患者多饮水, 达到冲洗尿路;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指导其精神放松, 减少活动, 并讲明膀胱刺激症状发生的原因, 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遵医嘱给口服解痉剂, 如症状不缓解, 应通知医生提前拔管。

3.2 血尿

双J管置入后由于异物刺激, 导致输尿管膀胱充血水肿, 一般手术1~3天后血尿减轻, 指导患者多饮水, 卧床休息, 注意观察和记录尿液的颜色及量, 保证留置尿管通畅, 如血尿加重, 可根据医嘱给予止血药物及采取止血措施。

3.3 腰痛

为双J管置入后刺激输尿管或输尿管反流, 劝病人多饮水, 增加排尿次数, 减少活动;多与其交谈, 分散注意力, 进行心理疏导, 重者给解痉止疼药物。

3.4 输尿管反流

双J管放置后, 尿液不断引流, 肾盂输尿管圆锥失去充盈刺激, 致使输尿管蠕动明显减弱或消失, 当膀胱过渡充盈或下尿路梗阻存在时, 膀胱压力超过肾盂压力, 造成输尿管反流[1], 应留置导尿, 持续引流。留置尿管时间为7~10天, 注意引流通畅有效, 观察和记录引流量, 拔管后嘱病人多饮水, 及时排尽小便。

因为双J管堵塞和逆行感染所致, 应嘱病人多饮水, 注意休息。做好尿道口的护理, 留置尿管期间用1∶1000新洁尔灭液擦拭尿道口并用无菌纱布包裹, 保持会阴部清洁, 尿袋不可超过膀胱高度, 根据医嘱给有效的抗菌素控制感染。

3.6 拔管困难

拔管时双J管远端不在膀胱内有两种可能:一是术后双J管上移;二是置管时双J管远端未进入膀胱内。因此应选用材料较好的双J管, 置管后要确认双J管远端是否在膀胱内。出现双J管滞留应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 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和顾虑, 配合医生经尿道输尿管镜取出。

4 出院指导

指导病人手术后一月到医院拔管, 最长不超过3个月。本组一例患者因未及时拔管而导致双J管表面钙盐沉积而致拔管困难, 后沿双J管行ESWL术再行膀胱镜拔管。出院指导病人多饮水, 定时排空膀胱, 注意加强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 防止双J管滑脱移位。如出现发热腰痛、血尿等症状, 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双“J”管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6月于我院就诊需行双J管支架置入手术的输尿管狭窄患者20例, 所有患者均经B型超声, KUB+IVU片影像鉴定为输尿管狭窄, 且明确狭窄所在位置。男12例, 女8例;年龄9~66 (46.2±7.3) 岁;双侧狭窄5例, 左侧狭窄8例, 右侧狭窄7例, 所有患者狭窄侧均仅有一处狭窄。排除标准[3]:对严重不良反应, 患有其他影响研究结果疾病, 及中途退出或无严格按研究流程的所有患者给予研究对象剔除。

1.2 双J管支架置入方法

选用德国进口的双J管支架, 所有患者手术均在输尿管镜下进行[4]。进行硬膜外麻醉, 取膀胱截石位, 通过输尿管镜在直视下或借助电视监视系统确定输尿管狭窄段, 将软导丝放入肾盂, 退出输尿管镜。预选双J管由顶管沿导丝缓慢送入输尿管, 在支架准确到位后撤掉顶管和导丝。手术后抗生素使用3~5d。拔双J管方法:双J管置留一段时间后, 对尿道表面进行麻醉, 在膀胱镜直视下进行拔双J管术, 用异物钳夹住双J管的膀胱端, 双J管随膀胱镜的退出完整拔出。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完全消除, 经B型超声造影显示肾积水现象基本消失显著改善;好转:症状有显著减轻或基本消除, 经B型超声造影显示肾积水现象有所改善或经长时间观察无加重;无效:症状无显著减轻或稍微减轻后会复发, 经B型超声造影肾积水现象无减弱有增无减。总有效率= (痊愈+好转) /总例数×100%。

1.4 跟踪随访方法

治疗开始进行跟踪随访3个月, 采用B型超声造影, KUB+IVU片检测患者肾积水肾功能改善情况, 症状消失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肾积水

双J管支架内置入能显著改善输尿管狭窄患者的肾积水情况, 详见表1。

2.2 肾功能

治疗后患者尿素氮、肌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临床疗效

20例输尿管狭窄患者中, 痊愈7例 (35%) , 好转9例 (45%) , 无效4例 (20%) , 总有效率为80%。且有效患者支架拔出后3个月, 无狭窄复发症状, 无肾功能恶化情况。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3 讨论

输尿管狭窄是常见的一类泌尿系统疾病, 分为良性狭窄和恶性狭窄2种。该病是一种慢性发展疾病, 早期发病无显著症状, 随着病情加重会引发肾积水, 表现为酸胀, 腰疼, 严重者可影响肾功能, 使尿素氮和肌酐水平显著上升, 甚至引发肾脏衰竭。因此, 早发现早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关键。传统上临床常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输尿管狭窄, 但会引发大量的并发症状, 具恢复慢, 流血量较多, 易复发等缺点。为解决此问题, 人们采用微创手术将支管内置入输尿管狭窄部位进行治疗, 研究表明, 此种治疗方法效果显著, 操作简便, 创口较小, 恢复时间短, 并发症状少, 复发率低等优点。本次选取的20例输尿管狭窄患者行双J管支架内置入治疗的效果显著。

本次试验中, 所有患者均采用统一的双J管支架, 在输尿管镜下行微创内置入手术, 经跟踪随访3个月后将支管撤离患者体内, 结果发现, 治疗后比治疗前的肾积水现象有显著改善, 全部患者达到无加重现象, 10例患者有显著减轻现象, 由此表明:双J管支架内置入对输尿管狭窄患者的肾积水改善作用明显;在肾功能的观察中, 患者治疗后的尿素氮和肌酐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由此表明, 双J管支架的内置入能显著提升患者的肾脏功能;从患者的治疗效果来看, 痊愈35%, 好转45%, 无效20%, 总的有效率达80%, 且均无并发症出现, 由此表明, 采用双J管支架内置入应用于输尿管狭窄治疗的疗效显著, 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 双J管支架内置入应用于输尿管狭窄治疗的安全性高, 并发症少, 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贾占奎, 陈瑞廷, 金志波, 等.电切加球囊扩张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疗效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2, 33 (5) :344-346.

[2] 张正龙, 张继来, 陈明, 等.球囊扩张与开放手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疗效比较[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12, 31 (4) :330-332.

[3] 郝强.经尿道不同腔镜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效果分析[J].西部医学, 2011, 23 (6) :1075-1076.

双“J”管 篇7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2例, 其中男42例, 女20例, 年龄15~52岁, 平均33.5岁, 术前常规静脉肾盂造影, 逆行插管造影, B超等检查确诊肾盂输尿管狭窄的部位、长度。术后留置F5进口双J管内支架引流时间5个月。

1.2 方法

行肾盂输尿管狭段切除吻合术的同时, 经手术切口置入双J管, 使其上端卷曲于肾盂内, 下端卷曲于膀胱内, 可吸收线缝合关闭切口。术野放置引流管1根, 留置导尿管, 5个月后所有患者均用膀胱镜拔除双J管。

2 护理

2.1 并发症的护理

2.1.1 血尿

肾盂输尿管狭窄切除吻合术后留置F5进口双J管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肉眼血尿。包括手术切口出血, 逆行插管时膀胱黏膜和输尿管黏膜引起血尿[1], 活动时由于双J管的上下移动血尿可稍加重, 一般3d后肉眼血尿消失。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引起血尿的原因, 使其明白。观察尿液的颜色, 有无血块并记录尿量。患者肛门排气后, 督促其多饮水, 防止形成血块堵塞双J管。

2.1.2 尿路刺激征

尿路刺激征是置双J管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原因可能是由于双J管膀胱内的一端过长, 刺激膀胱三角区或后尿道所致, 也可能是膀胱镜插管或留置尿管对后尿道和三角区黏膜损伤及三角区原有炎症刺激所致。术后留置导尿管能有效地减轻早期尿路刺激症状。对于轻度尿路刺激症状, 向患者解释原因, 缓解紧张心理, 自行调整;重度者吲哚美辛栓1粒纳肛或硬外镇痛泵按压, 追加一次用药。

2.1.3 尿液返流

双J管放置后输尿管膀胱开口的抗反流机制消失, 少量尿液通过双J管可反流至肾盂, 患者出现腰部酸痛不适, 排尿后症状可缓解。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1周, 防止尿液反流影响肾盂, 输尿管吻合口愈合。指导患者及早半卧位, 抬高腰部, 不憋尿, 及时排空膀胱, 防止尿液逆流。

2.2 出院指导

带管期间: (1) 不做腰部伸展和突然下蹲动作及重体力劳动, 防止双J管滑脱或上下移动。 (2) 观察尿色尿量变化, 如有腰痛、发热、严重血尿及时就诊。 (3) 多饮水, 防止尿盐沉淀阻塞双J管。 (4) 如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 嘱患者多饮水, 口服抗生素, 解痉药物以减轻或消除症状。 (5) 按时来院检查, 拔除双J管。

3 结果

62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B超或KUB片复查积水消除。

4 小结

肾盂输尿管狭窄切除吻合术内置双J管支架引流效果好, 能有效地预防逆行感染、输尿管术后尿漏和狭窄[2]。术后第1周留置导尿管能有效地防止尿液反流, 并减轻早期尿路刺激症。密切观察血尿、尿路刺激症、尿液反流等情况, 加强对患者的卫生指导, 出院后的生活起居, 饮食及活动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春敏, 邢福英.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腔内碎石后残石21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2) :446.

双“J”管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9月间收治的38例上尿路狭窄患者, 所有患者术前均经静脉肾盂造影或逆行造影确诊。其中男21例, 女17例, 年龄18~71岁, 平均年龄 (42.8±2.4) 岁。左侧狭窄21例, 右侧狭窄17例, 狭窄长度:0.4~1.7cm, 平均 (0.9±0.2) cm。狭窄原因:上尿路术后26例, 炎症6例, 结石4例, 先天性2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膀胱镜下逆行置入双J管, 术前经导管行输尿管造影明确狭窄部位及程度, 行尿道表面麻醉, 患者取截石位, 常规消毒、铺巾。使用0.035泰儿茂公司生产的黑泥鳅超滑导丝, 经导管送入输尿管内, 通过狭窄段至肾盂内, 拔除导管, 经导丝置入长28cm的国产双J管至末端剩余3~4cm, 固定推管, 双J管位置满意后拔除导丝。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 并给予常规使用抗炎药物, 积极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2结果

本组38例上尿路狭窄患者双J管置入术均一次置入成功, 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2例患者出现血尿, 1例患者出现膀胱刺激征,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9%。术后3~6个月复查B超提示患者腰部胀痛、尿路感染等临床症状消失或有所缓解, 无复发病例。

3讨论

上尿路狭窄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 以往临床主要采用开放手术治疗, 但手术创伤大, 且术后仍有再发生狭窄的可能, 因此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随着腔内技术的不断发展, 双J管内引流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显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 并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2]。双J管内引流有利于输尿管黏膜修复, 防止粘连, 可以解除输尿管炎症、水肿、瘢痕, 外部肿瘤及组织压迫所造成的暂时性梗阻。

本文采用双J管置入术治疗上尿路狭窄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缓解, 且无复发病例。临床研究认为[3]:放置双J管能够达到较好的引流效果, 双J管的置入能很快地缓解积水, 减少肾功能损害。双J管留置时间, 一般认为4~8周较适宜, 取管的同时可以再造影检查, 如仍有狭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 再置入导丝。最新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双J管留置时间可适当延长至3个月, 部分可达6个月, 以达到较好的扩张狭窄段输尿管, 减少狭窄复发率的目的。术后应嘱患者多饮水, 避免剧烈活动, 积极处理可能诱发腹压增高的慢性便秘, 定期来院复诊, 积极预防及处理留置双J管的并发症。

并发症是开展双J管置入术治疗上尿路狭窄普遍存的问题, 如何有效预防这些并发症, 也是提升手术质量的必要措施。临床研究报道:双J管置入术的主要并发症有腰腹痛、肉眼血尿、输尿管梗阻、膀胱刺激征、双J管移位等。本文发现术后2例患者出现血尿, 1例患者出现膀胱刺激征。由于手术创伤术后早期易出现肉眼血尿, 后期可能与双J管的异物性刺激致尿道黏膜水肿有关, 当患者过度活动或凝血功能降低时, 可出现肉眼血尿。术后膀胱刺激征多继发于感染、双J管梗阻、尿液引流不畅以及血液附着都是感染的主要因素。此外还有临床研究报道:双J管置入术还可能导致膀胱输尿管反流, 其机制可能为生理状态下肾脏产生的尿液与上尿路的输出保持平衡, 尿液小球是在肾盂输尿管交界处形成的。输尿管的环形和纵行肌由上而下的收缩是尿液小球运至膀胱的动力之一, 输尿管收缩能否使输尿管腔完全闭合是这种尿液输送能否顺利完成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 术后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 并对尿液做细菌培养, 一旦发生膀胱刺激征应及时调整双J管的位置, 并给予口服黄酮哌酯或高选择性M受体阻滞剂以缓解症状。虽然双J管置入术存在着并发症风险, 但只要选用合适的双J管,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加强对患者的定期随访, 积极控制感染和血尿可以有效预防或减少并发症, 提高临床疗效。对术后放置双J 管引流的患者, 应常规留置尿管3~5d, 对衰弱或老年患者估计难以自行排尿者, 可适当延长导尿时间, 降低返流或逆行感染的几率。

综上所述, 采用双J管置入术治疗上尿路狭窄临床疗效确切, 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且操作较为简便,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但需要全面考虑双J管置入术治疗上尿路狭窄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摸清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原因, 积极预防, 有效治疗, 以提升手术质量,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沈倚天, 辛军.在上尿路疾病中放置双J管移位的处理体会 (附3例报告) (J) .福建医药杂志, 2006, 28 (1) :58-59.

[2]陈兰瑛.尿路结石患者留置双J管234例并发症原因分析与护理 (J) .中国乡村医药, 2011, 18 (8) :70-71.

【双“J”管】推荐阅读:

上一篇: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下一篇:疗效试验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