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

2024-05-31

生如夏花(共9篇)

生如夏花 篇1

(1)

洛可可回峪河镇的时候天空里满是耀眼的火烧云, 她一个人背着行李, 在狭窄陡峭的山路里穿梭。世界那么大, 她却如此小, 很多次摔倒在地, 膝盖破了皮, 有鲜血流出来, 可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创可贴, 强忍着剧痛依旧朝前走。洛可可一直在心里对自己说:“不要回头, 不要回头。”后来, 当她看到峪河镇就在不远的前方时, 眼睛里瞬间就噙满了泪水。

是因为这一路走来的艰辛而掉眼泪?是回到阔别已久的峪河镇激动落泪?都不是, 那些泪水全是为一个叫于振发的男人而流, 洛可可想念那个有着剑眉和高鼻梁的男人, 从分别的那一刻起, 想念就如同潮水一样愈发强烈。

洛可可还记得和于振发的第一次见面, 她在病房里紧握着母亲的手, 瘦骨嶙峋的母亲目瞪口呆地盯着天花板, 眼神里尽是绝望, 其实母亲已经无数次对洛可可说:放弃吧, 到最后依然是人财两空的事情, 为什么还要坚持。

可是洛可可一边哭一边说:“妈, 我就想多陪陪你, 我就想每天看着你, 妈……”

母亲又何尝不知道, 至死她心里惦记的人都是洛可可。

她说:“可可, 答应妈妈一定要幸福地活着, 妈妈不能看到你结婚了, 可可, 妈妈只能在天堂里祝福你了, 我最爱的女儿。”

后来, 母亲的手就彻底变得冰冷, 洛可可抱着母亲哭得声嘶力竭, 而于振发就在一旁站着, 一米八零的男人, 虽然不曾相识, 但眼睛也红了。

再后来, 他从皮包里拿出一万块钱:“真对不起, 我来晚了。”

但洛可可并不责怪他, 相反, 她心里一直很感激他, 母亲住院的日子里, 洛可可盼星星盼月亮的想见到他, 只因这个男人一次又一次慷慨的解囊, 算起来, 帮助洛可可至少也不下五万了吧, 非亲非故的, 能做到这些已经不错了。

母亲生前也说:“可可, 于振发对咱们家有恩, 如果有一天你能见到他, 一定记得当面说一声谢谢, 咱穷苦人家的儿女, 一定要记得感恩。”

(2)

母亲的葬礼很快举行, 自始至终都是于振发陪伴在洛可可身边。现在, 洛可可重新回到峪河镇, 她在想, 三年前, 母亲去世的时候于振发来过这里, 那时于振发坐在溪水边, 他将散发着烛光的纸船一只接一只放进溪水里, 那些纸船像是天上的星星一样为母亲带路。

洛可可则把头靠在于振发的肩膀上, 她不说话, 但是心却早已属于这个男人。

从这个男人平时的一个又一个电话, 到一笔又一笔钱打入洛可可的账户。日复一日, 洛可可对于振发早已没有陌生感, 她也不知道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他的, 是在他说宝贝, 要坚强, 还是他说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会陪在你身边。

母亲生病的日子, 素未谋面的于振发成了洛可可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所以当真的在现实里见到他的时候, 她的小宇宙全部爆发, 黑夜里她抱住他, 身子瑟瑟发抖, 她和于振发都不说话, 但内心里的情谊却心照不宣。

洛可可望着天空, 她似乎又看到了母亲。

她在心里说:“妈妈, 妈妈, 你看到了吗, 这就是一直帮助咱们的于振发, 妈妈, 我爱他, 我这一生一世都要与他在一起, 妈妈, 你一定要祝福我们!”

接着, 洛可可涌出的眼泪将于振发的肩膀都打湿了。

现在, 重新回到峪河镇, 洛可可看着这里的一切, 一草一木, 远方的山, 近处的水, 依稀都觉得这是和于振发有关的, 甚至洛可可仿佛都能看到他的影子。

“振发……”洛可可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呼唤着于振发的名字。

“对不起, 我必须回来, 因为这里是我的家。”洛可可将自己的决定告诉于振发。

于振发永远是好脾气, 永远宠着她, 他从不会说一个不字, 所以大学毕业后, 当洛可可提出要回到峪河镇上班的时候, 于振发说好, 还说, 等处理好公司里的事情, 他一定去峪河镇好好陪她。洛可可撒娇地问是多久, 于振发回答, 一生一世。

(3)

虽然明知道是甜言蜜语, 但洛可可却沉浸在其中, 无法自拔。

洛可可回到家中, 那是位于溪流边的一座砖瓦房, 躺在床上就能听到溪流的声音。

洛可可枕边放着母亲的照片, 黑夜里, 洛可可在床上辗转反侧, 久久无法入睡, 因为进了大山, 手机早就没有信号, 这里依旧保留着最原始的通讯方式, 信件。

镇里有专门的邮递员, 每个月有500元的工资, 负责专门跋山涉水, 将镇里的信件带出去, 把外面的信件带进来。洛可可睡不着, 她就爬起来, 借着微弱的灯光给于振发写信。

洛可可一直写到深夜, 写了很长, 第二天交给邮递员阿斗。

虽然洛可可回来并不想声张, 但巴掌大的一个镇子, 有什么事一下就传开了。当洛可可去卫生院报到的时候, 镇里的男女老少纷纷跑过来看洛可可。

卫生院里唯一的一个陈医生笑着对洛可可说:“大明星来了就是不同凡响, 你看自打你回来了, 门槛都快被挤破了。”

洛可可笑着和镇里的父老乡亲打招呼。

人群里有人问:“可可, 听说你是回来做护士, 回来了就不走了吧。”

洛可可点头。

于是大家又开始称赞:“我们都是看着可可长大的, 咱们镇里卫生院的条件差, 每年去学校里招人都招不到, 可可从大学校大城市过来, 真是镇上的福音啊。”

其实父老乡亲的感叹洛可可都能理解, 小小的一个峪河镇, 虽然不大, 但却是血吸虫的重灾区, 村里每年都会查出几个新发的肝硬化患者, 原因无一例外的是血吸虫肝硬化, 而且村与村之间的道路又险峻曲折, 有的村子更是没有路到, 不得不借用设备落后的缆车。

这么差的环境, 可想而知, 自然是招不到正规院校毕业的大学生。

以前卫生院里还有一个老医生, 虽说做了几十年的江湖郎中, 倒也能看些病, 后来病倒了, 就由他儿子陈世华接班。陈世华高中毕业后去县里的卫校学了三年, 回来后一直在卫生院给父亲帮忙, 现在父亲身体不行了, 他就一个人担负起全镇人的医疗。

洛可可没来之前, 一切都是陈世华一个人做, 既做医生又做护士, 看病, 打针, 吊水, 抓药样样能行。现在洛可可回来了, 陈世华终于长吁一口气, 这下能轻松一下了。

(4)

洛可可在到镇里的第三天就和陈世华一起去各个村子查看疫情, 陈世华说现在峪河镇的血吸虫疫情有失控趋势, 一方面血吸虫防治方面县里投入太小, 只能镇里自己想办法, 而峪河镇又是全省出了名的贫困镇, 镇里拨不出钱, 卫生院的责任自然更加重大了。另一方面, 村民对血吸虫的认识还不够重视, 这个要从娃娃抓起, 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这更需要医务人员耐心劝导。最后也是重中之重, 如何让血吸虫病人得到有效的治疗, 以及血吸虫肝硬化病人如何能得到更好的护理, 这都是工作当前面临的问题。

陈世华很耐心, 一边走一边和洛可可说。

洛可可当然记得, 母亲所得的病, 就是血吸虫肝硬化, 最后演变成肝癌, 这么多年, 峪河镇发生了太多类似悲剧, 洛可可看在眼里, 记在心里, 她又如何不心痛。

洛可可永远记得母亲临终前所说的话:“可可, 等我死后, 一定要把我埋回峪河镇, 我要看着那里的山, 我要看着那里的水。”

落叶归根。洛可可比谁都要明白, 所以回到峪河镇不仅仅是愿望, 更是一种责任, 这也是洛可可为什么要放弃大城市的优越条件回来的原因。

山间的路一如既往的难行, 半米宽的马路, 悬崖就在离脚下不远的地方。

大约行到更窄的一段路的时候, 洛可可必须要把身子紧贴着岩石, 她像只螃蟹一样横着往前走, 她不敢看脚下的路, 陈世华告诉她, 抬上头, 屏住呼吸, 咬着牙, 胆子就是这么练的。洛可可感到双腿发软, 可是走着走着裤袋里的手机忽然响了起来。

手机响了。这是洛可可万万没有想到的, 自从回到峪河镇, 信号一直接收不到。

好几天没有和于振发联系了, 对他的想念, 早已不能用语言来形容。

所以此刻, 忽如其来的来电, 却如同一根针一样瞬间刺痛了洛可可的神经, 她甚至不顾自己所处的危险之地, 她毅然停下来, 拿出手机, 看着屏幕上显示着于振发, 刹那间, 洛可可五味纷呈的心情可想而知, 脚下是悬崖, 头顶蓝天白云, 远方是山, 身旁是陈世华, 洛可可真想蹲下来好好哭一场, 她想大声说:“于振发, 你可知道我是多么地想你!”

洛可可决然不顾一切, 即便一不小心跌落悬崖, 她也要和于振发通话。

这突如其来的信号, 洛可可知道, 是上天赐予她与于振发的。

(5)

按下接听键后, 洛可可喊了两声:“于振发!”但是没有人回应。陈世华听到洛可可的声音, 偏过脑袋, 他想冲洛可可喊一句, 但是又打住没说。

洛可可很失望, 因为手机屏幕上再次显示为无服务, 她将手机上下左右移动了一下, 但依然没有任何收获, 最终, 她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 刚才的来电不过是天外飞电而已。

再过了一会, 当洛可可知道信号无望的时候, 她将手机放回口袋, 只是眼睛不自觉地往脚下看了一看, 悬崖边的一块石头被她踩落, 瞬间激起一阵粉尘。

洛可可惊呼了一声, 她真觉得自己会掉下去。

关键时刻, 是回到洛可可身边的陈世华一把拉住了她, 洛可可侧头望着陈世华, 感觉一瞬间, 他竟然幻化成了于振发, 是的, 他们的相貌都是如此俊朗, 他们的眼神都是如此温暖, 他们的手都是如此有力, 就这样, 陈世华拉着洛可可的手带她一步步走向了宽敞之地。

到荷塘村的时候, 陈世华问洛可可, 那么危险的环境怎么还接电话?

洛可可笑笑, 是我男人的电话, 当然要接。洛可可在说这话的时候显得格外自豪, 生怕全世界不晓得她洛可可是于振发的女人, 而于振发是她的男人一样。

再后来, 陈世华像个和尚一样打破砂锅问到底, 力图把洛可可和于振发的情史了解透彻。

两个人坐在村里的医务室里, 医务室虽然简单破陋, 但是一抬头就能望到一望无边的荷花, 那些荷花开得如此娇艳, 将这个盛夏装扮得如此美丽。

关于于振发, 洛可可都一五一十和陈世华说了。

后来陈世华站起来, 语重心长地对洛可可说了句:“既然喜欢, 既然放不下, 就回去吧。”

“他说过他会过来陪我的。”洛可可刚说完, 她又再次失落了。

那会是什么时候, 等待永远是遥无尽头的漫长。

陈世华又说:“你走了, 峪河镇还有我, 我可以又当医生又做护士。”

“我必须留下来, 因为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陈医生, 没有我你会很厉害, 但有了我你会更得心应手。”洛可可这么气势恢宏地说完, 她忽然瞥见了陈世华眼睛里一闪而过的亮光。

(6)

到峪河镇一周后, 洛可可第一次收到了于振发的来信和礼物, 礼物是洛可可最爱吃的一些糖果, 她迫不及待地拆开信, 信里有于振发对她的昵称宝贝, 那工整的字体, 每一个字都流露出于振发对她的想念, 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噩梦, 以致他和洛可可的世界从此相隔。但说着说着又话题一转, 于振发说因为公司的事情, 他要去美国, 到美国后会把新的通讯地址告诉洛可可。只是看到这的时候, 洛可可的心一下子沉了下来。

像是被东西堵了一样, 以致她无法喘息。

洛可可有些生气, 每个女人都会有她的小脾气, 包括洛可可。她在心里嘀咕, 于振发, 你明明答应我会过来陪我, 一生一世, 可是现在, 你又要去美国。

手机没有信号, 写信没有可邮寄的地方, 洛可可感觉, 于振发离她的世界越来越远。

难道当初的选择真是错误?难道就不该回到峪河镇?可这是家乡啊, 当年自己离开峪河镇的时候, 是全镇的父老乡亲出钱供她读的大学, 这些被疾病困扰的洛可可的亲人们, 她又如何能够为了自己生活的安逸而置他们的生死于不顾。

血吸虫疫情不容乐观, 洛可可和陈世华每天都要各个村跑来跑去, 虽然回来的时间不长, 但洛可可却还是晒黑了。

她的手指变得粗糙, 完全没有了之前的光滑, 她不知道, 于振发还会不会喜欢。

她的胸部开始变小, 屁股也变得肌肉发达, 她不知道, 于振发还会不会喜欢。

洛可可的一切都逃不过陈世华的火眼真睛, 他笑着说:“知道你想你最爱的人了, 不如放你几天假, 去找他吧, 人呀, 可以错过爱情, 但决不能失去爱情。”

陈世华说完的时候, 洛可可目瞪口呆地望着他。说出这么有哲理的话, 难道他也曾有过刻骨铭心的爱情?只是洛可可一直未曾问及。

可是她又不敢问, 至少现在陈世华是单身, 即便曾经有过, 但那也是过去式, 她不想勾起他内心深处的伤疤, 而对他的好意, 她同样说了一个不字。

(7)

洛可可知道自己必须要留在这里, 因为这里有更重要的事情等待她去做。

她愿意牺牲和于振发相聚的时间去为一个血吸虫肝硬化的患者打吊针, 为一个望着父母病倒的孩子做血吸虫防治的宣教, 她更愿意和陈世华一起跋山涉水, 用生命谱写青春之歌。

决定后, 洛可可把所有的思念收起来, 只是无数个时刻, 无论经过哪里, 总会将口袋里的手机拿出来看一看, 洛可可期待着天外飞来的移动信号。

可是每一次又总是让她失望。

转眼间, 一个月的时光过去了, 洛可可已经彻底和于振发失联了, 于振发知道她在哪, 可是她不知道于振发在哪, 什么都没有, 洛可可第一次感觉和于振发陌生了。

她一个人躺在床上的时候会莫名其妙地乱想, 想着于振发和别的女人谈恋爱, 背叛的滋味让洛可可感觉痛彻心扉, 可是咬咬牙之后, 她又觉得于振发根本不可能是那样的人。如果是, 当年他就不会倾其所有来援助一对素不相识的母女, 那段时间其实是他公司履步维艰的时候;如果是, 在洛可可将初夜给他的时候, 他也就会不声不响地离开, 但都没有。

再想下去, 洛可可担心于振发是出事了。

洛可可一夜未眠, 第二天, 她挺着疲惫的身子去上班。陈世华看到她眼睛红红的, 关心的问她怎么了, 是不是没休息好。

洛可可站在陈世华面前, 她想说能不能请个假, 她想去趟省城。即便不能见到于振发, 可是那里有信号, 也可以打个电话给他。

可是话到嘴边, 卫生院外又响起了病人的呼唤:“医生!护士!”

是镇里一个肝硬化的病人, 因为发烧身子虚脱了。

陈世华和洛可可都没来得及说话, 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 肝硬化晚期的病人, 因为极度消瘦和色素沉着, 血管已经极度难打。

但洛可可每一次凭着过硬的本领都不会让病人再遭受第二次痛苦。

陈世华总是表扬她:“可可, 幸亏有你, 不然这样的血管我真没把握打进去。”

经过一系列抢救措施, 病人终于转危为安, 小小的卫生院, 因为洛可可的加入, 实力开始增强, 洛可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病人越来越离不开, 有去过省城大医院看病的病人也会对陈世华说:“可可打针的水平比大医院的护士都要厉害。”

洛可可成了守护生命的人, 她怎么能够离开, 她又如何舍得离开?

(8)

洛可可已经连续两个月和于振发失去联系了。她不知道他是死了还是活着, 除了想念, 洛可可满腹悲伤, 连陈世华都说, 她这段时间老得真快。

洛可可对着镜子看自己的模样, 她立刻害怕起来, 变成这样, 她不知道还有没有勇气去见于振发, 于振发是多么的高大帅气, 而现在的自己, 横空出世的乡巴佬。

又是陈世华看出了洛可可的心思。

他一针见血:“可可, 爱情是追来的, 不是等来的, 你们两个, 总要有一个人先主动, 你静下心来想想, 你准备回来工作的时候, 他是否阻止过你。”

“没有, 他一直很支持我, 只是我若能留在省城, 留在他身边更好。”

说完洛可可抬起头, 那么美丽的天空, 阳光下照出她悲伤的泪光。

“其实我觉得你真该去找找他, 不为别的, 只为曾经。”

就是陈世华的这句话, 一下子让洛可可原本动摇的心变得坚定起来。

无论如何, 洛可可知道, 自己都不该记恨于振发, 他对母亲和自己都有恩, 这样的前提在这里摆着, 所以这辈子只有洛可可欠他的, 没有他欠洛可可的。

借着去省城进药的机会, 两个月后, 洛可可离开了峪河镇。

当手机出现满格信号的时候, 她打电话给于振发, 却得到的是“你拨打的电话已停机”的语音提示。洛可可不得不去于振发的住处, 在那间三室两厅的复式楼里, 洛可可和于振发度过了生命里最快乐的半年时光, 直到洛可可毕业。

可是按下门铃, 来开门的却是一个陌生人, 问洛可可找谁。

洛可可说:“我找于振发!”

陌生人丢下一句话不认识, 接着扑通一声将门关上。

就这样, 洛可可找了于振发整整一天, 她开始变得绝望。

(9)

黑夜, 洛可可一个人走在灯红酒绿的城市里, 明天她就要赶回峪河镇了, 找不到于振发, 生活还要继续, 峪河镇还有很多人在等着洛可可。

洛可可耷拉着脑袋, 她用手扯着衣角, 心里念着于振发念了一天。

洛可可想, 于振发, 你究竟去了哪里, 活要见人, 死要见尸, 哪怕你移情别恋, 可给我个交代不好吗, 就这么凭空消失, 这不是一个男人应有的风度。

只是, 走着走着, 洛可可的泪水就滚落了下来。

再后来, 她一个人去了江边, 夜幕降临, 连湘江也如母亲怀抱中的婴儿, 平静安详。

洛可可双手交叉抱着肩膀, 她想曾经, 于振发是带她来过这里的。

她闭上眼睛, 祈求苍天能够让她和于振发再一次重逢。

只是身子被重重地碰了一下, 随即一个声音传来, 走路不长眼啊。

这人说话真难听, 明明是先撞了我, 却还要反咬一口, 洛可可回过头, 看到那是一家三口, 与此同时, 男人也回过头, 不是电影里的情形, 倒是有点措手不及, 缘分弄人, 你永远想不到在爱情的世界里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就像当年, 一个男人在快要破产的时候还要想着救济穷人, 很多事情本就让人无法想象。

是的, 洛可可看到了于振发, 当然, 于振发也看到了她。

但只是片刻的时间, 于振发又赶紧回头, 他不敢再看洛可可, 他一定非常害怕, 害怕洛可可会喊出他的名字, 但他错了, 洛可可自始至终都没有喊。

洛可可眼睁睁地望着于振发远远走开。

那个女人和那个孩子, 其实已经说明了一切。

再回想曾经和于振发在一起的时光, 洛可可感觉自己掉进了陷阱里, 难怪他陪她的时间一直有限制, 难怪他一直要外出谈生意, 难怪他晚上总要回去, 却以母亲一个人在家, 不回去母亲会挂念为由为借口。这些想想都可笑的应付, 洛可可却深信不疑。

现在, 洛可可终于明白, 爱一个人, 是爱他的全部, 信一个人, 是信他的全部。

(10)

第二天, 洛可可带着药品回到了峪河镇, 自此她和于振发的故事彻底结束了, 她知道, 她和于振发真的成了两个世界的人, 即便做了整整半年的小三, 但洛可可并不恨于振发, 她相信于振发是个好人, 至少他曾经让一对身陷绝境的母女重燃希望, 当初, 洛可可把自己的电话留给报社记者, 她向社会寻求帮助, 虽然有很多人帮助洛可可和她母亲, 但于振发是其中最给力的, 母亲常说:“于振发是好人, 是恩人, 一定要记得感恩。”

至于后来, 于振发的出现, 洛可可宁愿相信, 那是上天所赐的缘分。

现在, 缘来缘尽, 生活却还要继续。

下车的时候, 陈世华在大山口等她, 见到洛可可的时候, 陈世华显得很兴奋, 他一直嘘寒问暖, 然后接过洛可可所带的所有东西。

洛可可跟在陈世华身后, 在走山路的时候, 陈世华一直回过头对她说小心, 她想起曾经去荷塘村的时候, 在一段断崖峭壁, 陈世华一直紧紧地抓住她的手, 那样的情形, 那样的温暖, 洛可可怎么都不会忘掉。现在, 她那么执着地跟着他朝前走。

山连山, 大山的最深处, 依旧有很多人在等待着洛可可。

洛可可知道, 爱情只是青春里的驿站, 前方还有很多路等着她去走, 《生如夏花》, 那是她最爱听的一首歌, “我从远方赶来, 恰巧你们也在, 痴迷流连人间, 我为她而狂野, 我是这耀眼的瞬间, 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一路春光啊, 一路荆棘呀, 惊鸿一般短暂, 如夏花一样绚烂……”这耳熟能详的歌曲一直伴着洛可可坚持朝下走。

她和陈世华, 在这大山里, 他们的青春将如夏花一样绚烂。

生如夏花 篇2

——题记

灰蒙蒙的天空,飘洒着细柔柔的雨,叩醒了我心底那一抹寒意;尤加利,木麻黄皆缀上了晶莹的雨珠,祭掉了它的衰老。

我看看天,天望着我,已远没有了那种空灵回荡的意境。

人在天下看天,天在天上看人,俯瞰着天底下悲欢离合的戏剧表演,包容着大千世界的纷纭变幻。

书页中的风信子,早已没了往日的妖美;淡淡的百合香,融在这抑郁的气氛里透着一丝丝的忧伤;满天星散落在桌边,轻吟着曾经的辉煌;睡莲却依旧在原地彷徨;明日的勿忘我将会怎样。

亘古的风吹过,历史在继续。

人生谁无错,谁又有无错之人生?

风中吹来刺鼻的香水,冲淡了香格里拉的茶香;曾几何时,夏威夷的海水不再清凉;我也早已不再对阿尔卑斯山上的雪充满向往。

无论何时,偶遇美景只有一次。

凄凄惨惨焉得不凄凄惨惨,以为靠一丝阳光,就可赶走阴霾。以为点一滴孤独,就能让整个记忆褪色,让悲伤更悲伤,让郁凉更郁凉。

在我身上,脚下,雨哗笑着,雨低泣着,雨喃喃地数落着:那些岁月,这些岁月。

历史交错纵横着,最终汇为一点,消失了。

有些故事还未讲完,那就算了吧,有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如今这里荒草丛生,没有了鲜花,好在曾经拥有你们的春秋和冬夏。

生如夏花之绚烂 篇3

有希望,有坚定的信念,那么意味着你的事业已成功了一半。正如著名作家丁玲所说,“只要有一种信念,什么环境都能适应,什么困难都能克服”。相反,若一个人没有希望,整日浑浑噩噩,碌碌无为,那么对他而言,任何一股风都不是顺风。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我们更应当呵护自己心中的希望——在艰难的处境中寻求出路,在生命凄苦的泥淖中开凿出一道畅通的运河;在幸福中寻求退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就像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一样屡败屡战,那么最终的成功和荣誉会青睐你。很喜欢文中这句话——“希望是土里的种子,是黑夜的光亮,是冬日的期盼,是沙漠里的绿洲。”让我们的希望攀援着意志的臂膀上升,直到登上人生的巅峰,迎接属于自己的光辉岁月。

有事做。一条很经典的生活法则。“一个人……只要是踏踏实实埋头苦干,这个人便不致无可救药。”不学无术只能把人推向深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辛勤学习、工作是非常愉快的。就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就确定了人生奋斗方向,辛勤耕耘在土地上;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他仍然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踏踏实实地工作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前沿。在现代社会,我们的确更应该踏踏实实地工作,这样才不致于使我们在多变的世界中迷失方向。想起一句英文格言,“Put one foot in front of the other”,很精辟,人活着就应当做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困境,走向辉煌。

能爱人。在现代社会里,这显得多么可贵。在竞争中,对手无疑是自己要打败的对象,但他同时又激起着你的竞争意识,从这个层面上说,你应当学会爱自己的对手。爱人的心是美的,它能让你广结善缘,为工作、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有利于自身发展,有利于共同进步。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那些给你爱的人,那些鼓励过、教育过你的人。这时,你会发现你已融入了社会大家庭,并且是十分幸福的。

最后,我想我们这些高中学子应该要有希望——考上理想中的大学,有事做——一天天不断学习,能爱人——爱自己的父母、老师和同学。在高考中拼出一条光明道路,金榜题名,喜笑颜开。

注:《幸福是朵三瓣花》原文刊登在本刊2005年第5期上。

邀请信:

亲爱的读者们,亲爱的同学们,现在,我们热情地邀请您参加到本刊的“邀您共赏”活动中来。只要是本刊刊登过的文章,你都可以拿来加以品评,长可以是几百字,短可以是一句话,您想说的,就是我们想听的。您的来信内容会刊发在“邀您共赏”栏目中,让大家共同分享,快快来信吧!

生如夏花 篇4

春日已尽,夏日缓步而至,原本春日的繁荣竟仿如在一夜间消失殆尽,余下的只有在炽热太阳照射下大树洒下的余荫和那直面太阳的太阳花。它并不美丽,并不高洁,但,它却是最坚韧的花,它的生命短暂到只能看到一日的夕阳与晚霞,并从此消逝,再见不到次日的朝阳。它的生命短暂到让它来不及领略世间的美好。它不曾抱怨,不曾哀伤,不曾伤怀,只努力让自己在有限的生命中开放得更加绚丽更加灿烂。到了傍晚,它逐渐枯萎,消融在夜色中,没有壮观的葬礼,没有亲友的送别,没有痛苦的哀嚎,有的,不过是寂静,寂静为它送别,为它短暂而绚丽的生命哀悼。

花朵用它的绚丽和芳香让人们记住了它。一个人的生命如果把它放在历史长河中,也犹如昙花一样。那么,生命怎样才能如夏花绚烂?

史上唯一女帝武则天,凭借其才情智慧坐上了千万人梦寐的宝座,为百姓创下了一个辉煌的时代,然其死后,亦不过一块无字之石碑,不歌颂自我,因为她深信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从小就立下这个远大目标,正是因为这个目标激励他奋进,使其一生创下丰功伟绩。死时,有的,亦不过一手把骨灰洒向祖国大地的每个角落。生之绚烂,犹如夏花,死之精美,犹如秋叶!

我看见生之绚烂,我看见死之静美,我也知道了生命绚烂之原由,那是因为有理想的牵引,理想的激励,理想的催促。

花儿为了展现生命的美丽,选择在明媚的春光里绽放;

苍松为了表明生命的坚强,选择在高峻的峭壁间挺立;

雄鹰为了提高生命的高度,选择在辽阔的蓝天中翱翔;

人类为了证实生命的价值,选择在人生的道路上奔走。

人生,生如夏花绚烂,创下辉煌;死如秋叶静美,随风而落。

评语

生如夏花散文 篇5

江南依旧

江苏梅村高级中学陈子仪

去了,去了,江南走远了。

那一朵曾无声绽放的墨荷,跟着江南走远了。黛瓦白墙,小桥流水,变成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那美丽而从未招摇的身影好似渐行,渐远,渐淡去。可我,仍执着于江南依旧,坚守着那份淡淡的荷香。

江南依旧否,我闻不见那花香。三月的柳絮不飞,污浊的流水从钢筋水泥桥下蜿蜒而过。沿岸垂柳枝头零落,那曾绿了江南岸的东风,此刻也只低低地叹息。却从未敢忘,记忆里氤氲在草长莺飞二月天里的那份花香。

旧江南里,低头便望见青石向晚,闭目便听闻船声荡荡,那远方悠悠的钟声响起,引我眺望藏蓝无垠的天空。流云不语,聚聚离离,绿墨色的檐角下,是归来的燕成双。江南,江南,这便是江南啊,那淡淡的花香,从未远离,将我浮动不安的心荡得清澈安宁。江南依旧,我心依旧。

江南依旧否,我寻不到那花苞。平坦的深黑大道上汽车飞驰,酒肆撤了酒旗,挂上了亮屏闪动的招牌,人声鼎沸,昼夜不息,喧嚣间江南被披上现代的外衣,抹上浓妆,造作一笑。时光好快,灵魂早已跟不上躯体的速度。

可我心中那抹墨色又让我寻到了江南花苞的模样。我打荡口的古道走过,总庆幸这方晴空下的枕水人家依1日,桥下乌篷小船上那衣着碎花蓝布的船娘还哼着“烟波桨声里,何处是江南”的小调。淡黄的槐花轻轻落在游人的肩,又慢慢地,落到水面上荡起涟漪,河边洗衣的姑娘见了,便欢喜地用手捧着,小心翼翼放进随身的白色方巾,盼着回去的炊烟里再加一缕甜丝丝的幸福。巷弄里,卖头花的老妪挎着1日藤篮,磨剪子、钉碗的匠人挑着扁担偶尔路过,留下一声声吆喝。撑着油纸伞的旗袍女人与我擦肩而过,我回首望她幻化成了一朵墨荷,才恍然,江南未曾走远。江南依旧,船声依旧。

江南依旧否,我还在等花开。遥远的童谣在流行音乐间几乎无半点容身之地,那深巷里的悠长童谣被截断在灯红酒绿之外。

却可曾知否,江南播撒的种子已远远的流传开去,江南游子无论走多远,多久,总会在回望江南时勾起灵魂深处江南孕育的诗情。

所以,当我又一次眺望江南,伫立于微雨的湖边,伫立于猎猎的酒旗下,伫立于虚掩的木门后,伫立于江南依旧留存的淡淡荷香之处,我知晓的江南,依旧。只需那燕再啄新泥来叩江南的门,只需那船娘再轻唱来唤醒江南的梦,只需那花再盛开让江南莞尔一笑。

低矮的城墙后流水依旧潺潺,勾勒出未来的轮廓。

赏花的人爱说,一年四季哪刻花不在呢,只是种子、花苞、落花的区别罢了

我们的青春,生如夏花 篇6

这两天的太阳很明媚,很暖。阳光照得我的心情没有理由不明朗起来。仿佛看到了自己生命也正如太阳这般的万丈光芒,充满向上的张力和希望。

每天按部就班地学习、作息,好不容易偷来这两日放假的闲暇,可以不再六点十分起床,可以睡到日上三竿也毫不担心害怕。但起来后必须必须,要做功课。所谓的自由,也有着框架束缚。我已经渐渐地习惯我们这样清澈单纯的生活,因为我也感觉它是那样美好,正如现在窗外暖烘烘的太阳一样,抬头就感到光晕笼罩着你,顿时觉得若不珍惜这样的时刻是多么的愚蠢和浪费,于是再也不能窝在被子里,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这样的明净澄澈,以后再也不会有的了。“惊鸿一般短暂,像夏花一样绚烂。这是一个多美丽又多遗憾的世界,我们就这样抱着笑着还流着泪……一路春光啊,一路荆棘啊……”朴树的《生如夏花》此刻听起来多么动人又多么忧伤。在单纯得近乎残忍的年华,一边握紧一边失去,忽然想起那句凄美的句子:叶子的离开是风的多情还是树的不挽留?你我的离校是人生的催促还是青春的不停留?无解。

十六岁的博士生张炘炀说:“时间是最宝贵的,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学习上。现在很多高中生就是在进行无谓的学习。”我觉得,真精辟。在这场“一生一度”的青春里留下大段大段的苍白和空洞,方程式和英文字母构成这场青春的华章,这无疑是可悲的,是浪费了。学习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可我们全部的生活就是学习,这就是悖论吧!无论张狂荒唐还是沉寂乖戾,这场青春终会落幕。惊鸿一般短暂,像夏花一样绚烂。

扎西拉姆·多多有诗文“……那些沉重的流离的和虚妄的/都让我一个人去经历吧/而你/只需要穿着你的一身白衣/让阳光照进你/你要明媚地笑着/等我满身风尘地/回来认取”,诗题是——《少年》。

谷川俊太郎有诗文“活着/现在活着/是敢哭 敢笑 敢怒/自由……/活着/现在活着/是鸟儿的展翅/波涛汹涌/蜗牛爬行 人在相爱/是你的手温/是生命”。诗题是——《活着》。多么美,多么深刻!

无论外面的世界是怎么纷繁复杂,丑恶黑暗,这所学校的校门都将这黑色的世界阻隔在门外,我们每天上课下课吃饭睡觉,抬起头看到的只有阳光透过树叶照耀下的小美好,和少年脸上不悲不喜的表情。我们去寻找,去课外书上寻找外面的那个碎落成五颜六色的世界,然后憧憬,然后想象,然后笑容挂上眉梢——“我们的未来多么美好”。

是无知吗?是愚蠢天真吗?可谁让我们都活在当下,内心膨胀的十六七岁呢,我们只好做符合我们年龄的事,隔着厚重的纱布看世界。而一个人的一生中也只有那么几年时间用来懵懂,用来无知,用来幻想,我们一边在这里倾诉生活的琐事,一边又欣然地接受命运的安排,我所写的文字,都是没用的叹息,和内心的徘徊,只会在生命里徒增困惑罢了!不过呢,还是有那么多多愁善感的人用文字编织青春,多我一个又何妨!

这样的年纪,哪个少年的心里或多或少没有一丝淡淡的忧愁?适可而止就好,不会泛滥成灾,悲伤不会逆流成河,顶多成个湖泊。窗外阳光依旧普照,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满眼全是流淌着平静的眼波,心情毫无波澜了,气定神闲地读一首舒婷的《初春》,充满希望地看一眼窗外的金秋,心满意足地闭上双眼,给自己一个深度休眠。这样的午后,不知会有怎样的梦境,会不会梦到自己不久后的那另一个金秋在所有人诧异或惊羡的目光里告别高中的小美好,高飞远走……

[编辑:孟广丽]

生如夏花之绚烂 篇7

绚烂, 死如秋叶之静美。”我常常想: 什么是生如夏花之绚烂?那天, 我坐在妈妈的电

动车上, 忽然被一阵动听的歌声吸引住了。我循声转头望去, 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在熙 (xī) 熙攘攘的街上, 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跪在一辆小拉车上, 他的双脚没了, 车上放着一个音箱连接着话筒, 旁边还有一个小桶, 里面放着一些好心人给的钱。那个人一手用小木棍支撑着地面推动小拉车前进, 一手拿着话筒深情地歌唱。我分明看到他脸上挂着微笑, 那么灿烂, 那么阳光, 眼里没有一丝悲伤。我的心头猛然一震:他用自己动听的歌声来文明乞讨, 用微笑面对生活, 这不就是生如夏花之绚灿吗? 我忍不住下车投给了他5元钱。每天傍晚, 小区信箱旁

的石凳上都坐着几位年过六旬的老爷爷, 有的老爷爷还是从附近小区赶来的, 他们相聚在一起拉二胡。老爷爷面前都放着一本琴谱, 他们深情地拉着同一首曲子, 拉到高潮的时候, 还跟着节奏投入地唱了起来。那悠扬的琴声吸引了一些人驻足聆听。望着这几位老爷爷自得其乐的神情, 我内心不禁感叹: 这些老人的生活过得真幸福, 这也是生如夏花之绚烂啊!还记得那个用脚来弹钢

是善, 美欲的目的是美。真善美, 琴的刘伟吗? 残疾的肢体并没有阻挡住他对音乐的热爱, 他用脚苦练钢琴, 在钢琴上追求梦想。刘伟用这种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向厄运挑战, 最终在舞台上发挥得很出色, 赢得了评委的尊重和敬佩, 同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刘伟不怕困难, 勇于追求梦想, 不也是生如夏花之绚烂吗?是啊! 不管我们是否拥

健全的身体, 不管我们是老还是年少, 只要微笑地对生活, 只要每天过得幸, 只要勇于追求梦想, 就是如夏花之绚烂!点评:

作者有

生如夏花 篇8

一、口语训练来引路

苏教版第一册的口语交际内容鲜活多彩,充满童趣,形式力求出新:有互相交谈《自我介绍》,角色扮演《借铅笔》,生活小品《打电话》等。如何挖掘出教材中的趣味,并将此做足、做透,是每一节课课前准备的着力点。口语教学的突破点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能触及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积极投入其中,怎样为学生巧妙创设交际情境,丰富学生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呢?

案例:我在教学课件中设计制作了一段动画片,是两个卡通人物的自我介绍,并将书本插图和说话要求扫描进电脑。不过,真正令学生始料未及的还是一组照片。那是班里几个小朋友的,有满月纪念照、登上长城的留影、不同扮相的明星照……当这一组照片出现在大屏幕上时,教室里沸腾了。这时一一请出照片中的孩子,让他们由照片说开去,话自然多了,其他的学生也按捺不住了,一个个争着走上讲台。有的学生还带来自己在幼儿园时获奖的画、参加演出的剧照,大大方方地放在实物投影下,滔滔不绝地说起来,由名字说到了自己的兴趣、愿望,等等,训练内容在不知不觉中被丰富、被提升了。这是为学生创设的第二个口语交际情境,借助实物直观形象地展现学生的自我世界,让他们置身其中,从而诱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让他们想说,要说。在说的同时,又不失时机地为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鼓励他们去展示自己,推销自己,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并将之与同伴分享。

二、课堂练笔做阶梯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口语交际训练的主渠道也应当是课堂训练。

案例:如《蜗牛的奖杯》这篇课文,既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寓言故事,又是进行口语交际的好教材。“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些什么?”老师扮演蜗牛,学生畅所欲言,或鼓励,或批评,或启发。老师则随之或欣喜万分,或黯然神伤,或恍然大悟。在老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真令人振奋。在每一节语文课,如果都能合理挖掘,切实到位地把握好每一个口语交际训练点,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让他们不拘形式,自由表达,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口语交际不在练习里,而在每一节语文课里,在每一天的生活里,自然而然就会对口语交际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口语交际充满自信。如果把这些话写成文字,就可以发现许多表达形式上的错误,更别说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等一系列问题了。薛法根老师在他的语文教育感言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语文课光说不写似乎成了一种时髦,学生练就了一张巧嘴,却留下了一双笨手,要写,就显得非常痛苦,这是缺少锻炼的缘故。写顺了,写惯了,就不再觉得是一件苦事,反而有一种写后的酣畅淋漓的快感。……爱写,是习惯使然,一旦写成了一种习惯、一种思考的方式,那么,语文学习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语文就成了一种素质。”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该引领学生去逐步具备这种习惯和思考方式。

⒈灵活迁移,仿写练笔

喜欢模仿,善于模仿是孩子们的天性。凭借教材灵活迁移,拓展延伸,让学生从模仿开始,降低了写话训练的难度。从用课文中的好词练习造句开始,从写一句话慢慢过渡到写两三句话。让学生学得轻松,写得快乐。如第二册《小池塘》“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来了”,可让学生仿写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 就醒来了。“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草就醒来了,偷偷地从泥土里钻出了绿绿的小脑袋,真可爱;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桃花就醒来了,她羞答答地露出了红扑扑的小脸蛋;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青蛙就醒来了……”短短的一句话,却让多彩的春天流泻在孩子们的笔端。

⒉凭借教材,激发想象

在儿童想象活动的“敏感期”,最好的训练形式就是创造型的想象和童话体作文。所以我们要以口语起步,以仿写练笔,让孩子们轻松积累语言,愉快写话。

案例:记得在学习《蚂蚁和蝈蝈》时,在朗读第一自然段时,孩子们一个个把自己当做顶着炎炎烈日搬粮食的小蚂蚁,咬着牙,喘着气,擦着汗把“它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时,一个学生高举起小手说:“老师,我觉得课文里‘夏天真热’写得太简单了,可以写得再好一些。”呀,没想到我的学生居然向课文发起挑战了,“行,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对照插图,孩子们把对夏天的感受融入到大胆的扩写尝试中:“夏天真热,不知道谁惹太阳生气了,它大口大口地喷着心中的怒火,好像要把整个世界烤焦了才肯罢休。知了在树上‘吱吱吱’地叫个不停,好像在说:‘啊,真热呀,我都快热死啦!’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没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它们多想痛痛快快地洗个冷水澡呀!”

有些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可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延伸课文内容。如《狐狸和乌鸦》一文以《肉被骗走以后》续编故事,《青蛙看海》中“啊,大海就展现在他们眼前……”青蛙终于看到了向往已久的大海,它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梦想成真的它会对小松鼠说些什么呢?凭借教材进行扩写、续写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拓展了语言文字的训练面,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潜在的创造力,使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文本,而是主动地投入与文本的对话,并在对话中不断提升对文本的理解,这种对话才是真正智慧的、源于心灵深处的。

三、实践活动是源泉

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就是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从周围生活中取材,让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活动中,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从而以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写话教学中更应运用这种理念,广开写作之源,让孩子们在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感受,产生心理的共鸣,形成最佳的心理驱动,从而促进儿童潜能和灵性的充分发挥。

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我和孩子们一起去仙鹤湾风光带秋游。在瑰丽的大自然中孩子们感受到秋的气息,看到了秋的色彩。大自然的美丽场景被活化为丰富鲜明的语汇在孩子们心中流淌——“秋天的阳光给绿绿的竹林撒上 一层薄薄的金粉,还有淡淡的云,蓝蓝的天,一切都好漂亮啊!因为太舒服了,躺在草坪上时,我居然都快睡着了。”

多彩的游戏是孩子们快乐的源泉。丢沙包、踩影子、跳皮筋、踢毽子,等等,孩子们在游戏中欢笑,在游戏中分享,因为有了真切的情感体验,写起来也会格外得心应手。生活带给学生们具体真切的感受,使学生文思泉涌,语词的仓库被开启,真实的抒写跃然纸上。

叶静: 生如夏花 静如秋叶 篇9

或是张扬青春,或是钟灵毓秀,也或魅力逼人,总脱不出强烈的存在感,让人无法轻易忽视。

而这个男人,安静就是他的气场。无论上一秒剧情如何激烈,当摄影机停止运转,镁光灯停止闪烁,他垂下睫毛的那一刻,就剪辑掉了所有身为明星的繁华背景,沉浸入自己的世界里。

这个男人,名叫叶静。

光与影 世界的黑白两色

很多人必须长大成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道路是什么。而叶静却直接跳过了这个步骤,用很多导演的话来说,他天生就是要当演员的。

他是《梅花烙》里稚嫩的小皓祯、《青青河边草》中可爱的绍文,琼瑶剧不可或缺的御用童星。从尚未了解什么是演戏就开始面对镜头,到现在北京电影学院台词与表演课的讲师。叶静的人生在不同的剧情与舞台之间穿梭度过,镁光就是他世界里的太阳。如果要为“人生如戏”加一个注解,那他无疑是最佳的代言。电影和表演,从习惯过渡为惯性,就成为血液里无法消融的基因。

到过他家的人都会震惊于叶静家的那一面电影墙,数不清的电影光盘整齐的映满视线,带来极为震撼的视觉效果。从经典老片到最新的热门电影,不同导演、不同流派、不同年代的电影分类摆放,显出主人的细致和认真。在上课、拍戏之之余,叶静所有的时间几乎都是用来看电影,读电影,感悟电影。一杯浓香的咖啡,一室明亮温暖的阳光,一场与胶片之间的温柔约会。

好或更好 世界的双重准则

一个不喜欢泡吧、不懂得流行游戏、也不擅长交际应酬的男人会不会很闷?也许还会有一点点落伍?但是当他专注的看着一个镜头推敲揣摩演员的表情,当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下一根代表情绪变化的线条,当他从书架上拿起不知道是他买下的第几本专业书籍时,你的心也会跟着柔软。

他的闷,来自于他的安静;他的“落伍”,只因为他的专注。亦舒曾经写到道,专注于自己工作的男人所散发出来的气质,是任何其他都代替不了的神采飞扬。从小到大,被电影所带领进入这个世界,再到自己主动去探索这个世界,叶静完成了自己的华丽转身,开始主导这一场游戏中的角色扮演。

他严守着自己世界的标准:好,或者更好。对待自己的工作从未有半分懈怠,即使对着镜头已经如同每日吃饭喝水一般自然,也依旧兢兢业业;即使自己已经站上电影学院的讲台,也还是每天看电影研究电影作为备课。这个男人爱电影爱成了痴,不仅对每次工作都全心投入,在结束时也会对每一位工作人员认真道谢,全然不知他的加分好评已经逼近无限。

自己的style世界唯一限量版

没有满身的名牌logo,甚至有时候会分辨不出当季限量款,但是叶静仍然坚持着自己的穿衣经,那就是不断做减法。与其繁琐的为自己添加流行元素,不如保留最简单的舒服自在。T恤牛仔裤是他最经典的搭配,各种样式的休闲服饰挂满他的衣橱。无论是怀旧、质感的洗水,还是修身的立体剪裁,叶静总能将牛仔裤穿出百种花样,加上不同款式的休闲上衣,干净清爽中透出淡雅的情调。从不夸张打扮自己的他,即使出席节目或者参加采访的时候,也总会喜欢给自己配上一块精良的手表、或者潮味十足的裤链。以小配饰来取胜,就是叶静的时尚秘籍。

精心并不意味着一身五花大绑的“战衣”,而是从细微处彰显的个性。他谈及自己的心得,事实上在隆重的场合上,他也能将昂贵不菲的礼服穿得有型有款。但是“穿衣服不是衣服穿人,自己舒服最重要。”随和的他对自己的原则充满自信。

从电影到电影,从演员到演员,这个世界越是探索得深入就越是无穷尽。叶静就这样在电影的世界里发现着自己的生活乐趣,认真的享受这一场生命盛情之下的赠与。当问到他如果有一天,世界没有电影会如何。他也一如既往用他的叶静式认真语调回答,那他就会将这一生活成一部电影。

上一篇:钛基阳极下一篇:法律人职业生涯规划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