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城域网的发展研究

2024-07-14

IP城域网的发展研究(共7篇)

IP城域网的发展研究 篇1

一、概述

目前, 国内宽带业务发展迅速, 互联网视频应用呈现爆炸式增长, 网络流量的增长已经成为IP城域网规模扩张的主要推手。各电信运营商也采用核心节点的集群升级、中继电路的扩容、业务控制节点硬件设备裂变和下沉等建设思路, 通过对路由器容量的增加和传输带宽的扩容来应对流量压力, IP城域网已经形成核心层、业务控制层和接入层三层架构模式。

未来十年, 网络流量将至少增加20倍, 伴随着流量快速增长的是不断下降的用户ARPU值, 高清视频和云计算的兴起将对IP城域网的网络质量和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IP城域网未来如何演进是网络建设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IP城域网现状分析

2.1总体架构

IP城域网主要承载普通互联网业务及含IPTV业务, 一般宽带运营商在各省均建设有一张IP城域网。以各省主导宽带运营商IP城域网为例, 典型的IP城域网分为三层架构:城域核心层、业务控制层和宽带接入层。各市IP城域网采用相同的网络架构, 以市IP城域网设置不同的自治域, 各市城域核心层与运营商的骨干网、省网以及其他专业承载网实现互通。

城域核心层设备一般采用各市双节点方式设置, BRAS与SR设备一般采用成对设置。

2.2城域核心的壮大

近几年, 城域核心层路由器中继带宽扩容是建设的重点, 中继带宽颗粒度由10G为主向40G迈进, 部分城域核心节点已开通100G电路, 单台路由器的槽位已不能满足需求, 路由器集群得到广泛应用, 城域核心单节点设备不断壮大, 用户规模较大的市城域核心路由器已采用集群设备, 如思科CRS集群和华为NE5000E集群。随着未来网络流量的增长, 城域核心的中继容量不断增加, 单节点规模也将不断壮大。

2.3业务控制层的扩张

业务控制层设备主要有BRAS和SR设备, 每节点设置有BRAS和SR设备。随着宽带用户数的增加, 考虑到业务的安全性, 单台BRAS设备的处理用户规模不宜太大, 单台设备用户容量超过3万时均考虑BRAS分裂来分散承载业务。

根据现有IP城域网规模来看, BRAS和SR设备对市区和县城覆盖已比较完善, 今后将逐步向郊区和重点乡镇进行覆盖。

在流量较大的节点, BRAS和SR设备大多采用10G电路上行, 其余BRAS和SR设备多采用多GE电路上行, 随着用户平均流量的增加, BRAS设备的万兆上行改造也是IP城域网扩容建设的重点。

2.4接入层的革新

自2011年以来, 各大电信运营商均大规模展开x PON接入网建设。由于BRAS设备价格的昂贵, 目前大部分OLT设备均采用二层交换机汇聚后接入BRAS设备, 单BRAS节点存在多台大型二层汇聚交换设备。以PON+LAN、PON+D、FTTx等接入网建设模式逐步对现有传统DSLAM网络进行改造, 其中FTTH和PON+LAN建设方式为主, 运营商已停止新建PON+D网络。

2.5 IP城域网发展的困惑

(1) 随着IP城域网出口中继电路扩容规模的增大, 核心节点路由器设备迈向集群模式, 高能耗、高承重和多机位的需求对城域核心节点宝贵的机房资源造成很大的压力。

(2) 城域核心路由器设备更新较快, 40G、100G平台的大型路由器已经广泛应用, 400G平台在未来两年也将入网, 由于平台和异厂家的兼容性问题, 部分40G平台机框和板卡大量退网, 一定程度上造成投资浪费。

(3) 核心路由器设备价格昂贵, IP城域网核心路由器投资占比达到50%以上, 而业务压力较大的业务控制层设备投资占比小。

(4)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张以及农村光改速度加快, 城市郊区和乡镇宽带业务也进入快速发展期, 业务流量增长较快, BRAS设备逐渐实施下沉覆盖, 近两年, BRAS设备大规模进行万兆电路上行改造也对城域核心路由器造成电路扩容压力;部分节点BRAS用户压力较大, 进行BRAS设备裂变建设, 部分节点已达到3-4台BRAS设备, 单节点BRAS设备整体的槽位和端口利用率较低, 且未实施热备机制, 多台设备配置也对机房配套造成较大压力。

(5) 老型号BRAS和SR设备不支持IPV6和NAT444, BRAS设备和SR设备仍采用成对设置, 尚未实现BRAS和SR业务网关融合。

(6) 由于县乡光缆资源的不足, 均存在多级二层汇聚设备, 造成网络层级过多, 且大规模FTTH建设和10GPON的应用将导致二层汇聚网络大规模扩容, 二层汇聚网络过大将成为流量和业务的瓶颈。

(7) 公网IP地址资源已经耗尽, IP地址的短缺严重影响业务的发展, 各电信运营商已开始建设IPV6试商用网络, 但NAT444在短时间内将作为补充手段进行建设, IP城域网及周边系统需要进行调整建设。

三、IP城域网的演进

3.1 IP城域核心节点演进

(1) 扩容省内互联电路, 开通市间核心节点直达电路。以现在IP城域网架构, 城域出口流量均通过运营商国干节点转发, 随着城域网流量的快速增长, 骨干网络设备的容量必将成为发展的潜在瓶颈, 流量的多层次穿越也将造成网络的整体投资明显增加。随着网络流量急剧增加。城域间采用传输直达链路疏导流量成为必然的解决方案。通过逐步开通省内互访流量较大的市IP城域网核心之间直达电路, 以减轻骨干节点扩容压力。 (图1)

(2) 提升市核心节点平台容量, 合理安排设备利旧。大型IP城域网核心节点的扩容压力越来越大, 目前100G交换平台路由器已入网应用, 400G交换平台路由器预计2-3年内可入网应用, 大型IP城域核心节点逐步由100G交换平台向400G平台过度, 100G交换平台逐步利旧至中小型城域网, 大型城域核心节点上行中继采用100G中继电路, 中小型IP城域网逐步利旧40G中继电路。通过充分利旧设备板卡减轻投资压力。

3.2业务控制层发展演进

(1) 推进集成MSE发展。IPTV、互联网视频、云计算的流量将占到IP城域网全部流量的80%以上, 这部分业务提供现在集中在IDC内部, 而IDC一般集中设置在骨干网络和城域核心位置, 各运营商大部分采用省集中设置, 城域内穿越流量较大。将视频业务和云计算业务提供由骨干向边缘转移, 向用户侧转移, 能够有效降低网络的穿越流量。

未来IP城域网的建设将采取BRAS与SR合设向集成MSE (Multi Service Edge) 发展, MSE将具备视频推送能力、CDN能力、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网络连接能力、用户管理能力等。通过业务提供边缘化, 超过50%的流量将终结在MSE, 城域骨干和骨干网络的流量将大大减少, 流量分布的变化带来单位带宽的投资明显下降, 同时还具备了CDN、IPTV、互联网视频、手机视频、Iaa S云计算的业务提供能力, 带来收入的增长。

(2) 业务控制层云化发展。利用100G平台设备, 将业务控制网关设备进行池组化, 整个业务控制层设备虚拟成一个或多个业务提供池, 形成云网关, 为下层用户提供本网络层应提供的业务, 为上层网络提供集中、简化、汇聚后的业务数据。

云化的业务控制层体现了少局所大容量的建设思路, 增强了业务控制层的安全性、灵活性, 并大大提高设备端口利用率, 通过云池设备流量的高效收敛, 减少对IP城域网核心节点的电路扩容压力, 同时业务能力的边缘化也极大的提升了用户业务体验。

3.3接入层的发展趋势

(1) 推进10GPON应用, 优化接入网络结构。x PON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接入网的覆盖半径由2-3公里扩展到5-10公里, 融合及云化的业务控制层将催生10万用户级的MSE节点, 未来T级别的MSE设备将成为主流, 大容量, 少局所的建设模式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接入网络的架构向FTTH发展, 当OLT上行超过4G时, OLT直接上联BRAS的成本更低, 10GPON得到广泛应用。网络层次由现在的BRAS/SR—汇聚交换机—OLT---ONU--家庭网关5个层次, 演进到MSE—OLT—OUN/家庭网关三个层次, 接入网络逐步向扁平化方向发展。 (图3)

3.4城域网向IPV6过渡演进

IPv4与IPv6将在很长时间内共存。如何实现共存期的应用互访和平滑演进, 是实现IPv4向IPv6成功过渡的基础。目前IPv4向IPv6过渡演进技术众多, 包括双栈、隧道、翻译等。建议现阶段建议采用方式有双栈或双栈+NAT444方案, 在演进后期采用DS-LITE方案。

(1) 在城域网各层设备开启双栈协议, 同时支持IPv4和IPv6流量的上下行转发。根据城域网设备情况, 升级或新建BRAS、CR等设备开启IPv4和IPv6双栈, 同时将AAA、DNS等相关支撑系统升级支持IPv6。由于BRAS设备数量较多, 在实际部署时, 可根据用户及业务发展需求, 逐步开启IPv4和IPv6双栈, 以验证开启双栈对设备的影响, 在保障网络稳定可靠运行的情况下实现对双栈的支持。 (图4)

(2) IP城域网NAT44部署选择。NAT44技术本身已较为成熟, NAT44在城域网中的部署可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方案。集中式是将CGN设备部署在IP城域网的核心CR节点, 分布式是在各分散的BRAS节点部署CGN板卡。NAT44部署方案选择应结合IP城域网规模大小进行合理选择。

在采取分布式部署方案时应注意如下原则:1、该节点并发用户量大于2万;2、该节点BRAS设备所带专线用户较少, 且专线用户地址段较集中;3、预计可替换IP地址数不少于1.2万;4、该节点高校等大客户比较集中。部署CGN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多的替换IP地址, 如采取粗放的建设方式将会增大投资, 且地址替换效果不明显。

四、结束语

IP城域网是未来IP业务发展的关键, 是云管道的基础。为了迎接超宽带、高体验、高可靠IP城域网时代的来临, 如何把握IP城域网的发展方向, 将有限的资金合理的投入到IP城域网建设, 是值得各电信运营商网络建设者思考的问题。建设一个灵活、高效的IP城域网是网络规划和设计的重点, 运营商应通过合适的技术构建超宽带、低成本、电信级、绿色环保等面向未来的全业务城域网, 充分满足未来业务发展的需求。

摘要:本文对近几年来IP城域网的核心节点、业务控制层和接入层的发展进行分析, 总结了IP城域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大交换容量路由器、多业务网关MSE、10GPON、IPv6过渡演进及NAT44部署等技术, 对今后IP城域网的发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IP城域网,业务控制层,多业务网关,NAT44,IPv6

参考文献

[1]http://news.cisco-club.com.cn/2011/0613/1308.shtml, 思科中文技术社区;

[2]http://www.enet.com.cn/article/2011/0429/A20110429853451_2.shtml硅谷动力;

[3]http://www.chanyezixun.com/news/itytx/hlw/2012/0504/2040.html中国产业咨询网;

[4]王宾.《IP城域网NAT444部署方案探讨》[J].互联网天地.2014。

IP城域网的发展研究 篇2

1.1 IP城域网典型结构

典型的IP城域网一般分为3层结构, 即核心层、汇聚层及接入层。核心层一般由两台高端的核心路由器组成, 负责本地网与省网 (或国家级骨干网) 路由器相连, 作为IP城域网的出口设备。汇聚层负责将接入层各种接入设备汇聚后送至核心层, 主要是因为核心层没有丰富的端口供大量的接入设备使用, 所以汇聚层有着拓展核心层端口, 实现大量接入设备在城域网内分布部署的作用。接入层主要负责向最终用户提供最后一公里的接入, 提供多种接入方式。比如通过D SLA M (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 设备向用户提供x D SL (铜线数字用户线系列) 的接入方式;通过三层交换机或大二层交换机向用户提供传统LA N (局域网) 的接入方式;目前还通过O LT (光纤线路终端) 向用户提供EPO N/G PO N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吉比特无源光网络) 接入方式。

1.2 业务接入控制层的作用

运营商利用IP城域网需要为不同用户提供丰富的业务类型, 比如分配固定IP地址的专线上网业务、V PN (虚拟专用网) 业务, 以及为公众用户提供多种时长、多种带宽选择的虚拟拨号业务[PPPoE (以太网上的点到点协议) ]。上述如此丰富的业务类型, 仅仅在一张纯粹的计算机网络上是难以实现的, 这就需要在IP城域网中部署业务接入控制层设备。那么业务接入控制层部署在IP城域网的哪个位置比较合适呢?

典型的IP城域网就在汇聚层实现业务接入控制功能 (也有将汇聚层与业务接入控制层分开, 让业务控制层位于汇聚层之下, 接入层之上, 这样的IP城域网会就有4层结构, 不符合扁平化的要求) 。对于典型的IP城域网, 业务接入控制层就有了两个方面的作用:汇聚接入设备;实现IP网可运营可管理, 提供多种业务类型。

2 早期业务接入控制层的组成

2.1 注重以业务路由为主接入控制为辅

互联网早期业务量较小, 主要以单位用户为主, 小区公众宽带业务规模较小, 所以IP城域网在建设时注重以业务路由为主, 主要考虑为单位用户提供固定IP地址的Internet专线上网业务以及为重要用户提供V PN业务, 而少量的公众宽带业务, 则在IP城域网中部署少量的小容量的BR A S (宽带接入服务器) 来实现, 见图1。

业务路由设备成为IP城域网汇聚层主导设备, 业务接入控制层以业务提供为主 (Internet专线业务、V PN业务等) , 网络的可运营、可管理性较低。

2.2 接入层设备单归属B R A S采用旁挂

从图1可以看出, BR A S在业务接入控制层不是主导设备, 只是作为业务路由设备的辅助, 从结构上看, 旁挂在业务路由设备旁边, 这样的结构要求SR不仅具有三层路由功能, 还要有二层交换功能用以透传来自接入层的二层V LA N (虚拟局域网) , 实现用户的PPPoE虚拟拨号认证业务。

3 当前典型的业务接入控制层结构

3.1 S R与B R A S分设各自独立上行

近年来, 随着宽带小区的部署规模不断扩大, 以无源光网络技术为主的光缆接入方式迅速发展, 公众用户业务发展也十分迅速。公众用户业务主要提供不同带宽不同时长的业务, 这是BR A S能够提供的业务类型, 所以BR A S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早期小容量的BR A S的处理能力已不能满足这一发展需求, 功能强大、性能更强的大BR A S开始得到部署, 业务接入控制层开始出现SR与BR A S同等重要的局面。为了适应这一发展需求, SR与BR A S开始分设, 各自独立上行到核心路由器, 见图2。

BR A S不仅能够配合R A D IU S (远程用户拨号认证系统) 实现公众用户的带宽管理、时长管理及计费管理, 还能够处理组播业务, 处理能力也更为强大。

3.2 接入设备采用双归属到S R与B R A S

业务接入控制层出现上述的变化后, 接入设备的上行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即需要双归属到SR与BR A S, 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接入层为不同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业务类型。当然, 由于接入设备的上行端口不足或光纤传输资源不足, 双归属可能得不到全面实现, 部分接入设备还要单上行到SR, 这就要求SR仍具备三层交换的功能, 同时还要与BR A S横向联接, 用以透传来自接入层的PPPoE认证数据。

4 业务接入控制层发展趋势

4.1 以B R A S为主S R为辅

尽管IP城域网出现SR与BR A S同等部署的情况, 仍不能作为业务接入控制层的最终解决方案。当前, BR A S不仅能够提供传统的PPPoE认证、计费管理, 甚至还能够提供SR的功能, 比如终结用户三层地址 (即提供Internet专线上网业务) , 还能提供PE (运营商边缘设备) 功能 (为用户提供二层或三层V PN业务) 。这时, IP城域网中的SR逐步变得不再是主导, 甚至成为BR A S的辅助设备, 只为少量金牌用户提供专线接入, 公众用户以及一些普通的专线用户业务均由BR A S来实现。

4.2 S R与B R A S融合设备B S R

随着BR A S性能的不断提高, 兼容SR与BR A S功能的设备将为会成为IP城域网业务接入控制层的主流, 这样的设备称为BSR (宽带接入业务路由器) 。这样的IP城域网结构见图3。

IP城域网的问题及优化措施研究 篇3

1.1 网络性能不足

随着电信业务的发展, 为了全面支撑各业务的开展, IP城域网网络需要大量的优化以提升网络性能。电信运营商仍存在网络与设备对于多业务支撑能力不足, 功能性不强等情况, 网络与设备为了良好的运行BGP、ISIS、QOS、组播、MPLS VPN、IPV6单栈/双栈等协议, 需要全面升级, 部分老旧网络与设备还需替换下线。同时, 网络建设始终无法满足近年来网络发展和应急工程的需求, 运维优化的压力增大。这无疑给电信网络部署提出了新的难题。

1.2 网络与业务部署亟待规范统一

社会的发展给网络带来极大的挑战性, 网络业务多元化对于网络的部署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 现网的部署存在不规范性、不统一性, 这一问题有导致业务中断的严重隐患, 也不利于集约化管理。除此之外, IPV4公网地址耗费快, 很多城域网已经全面告急。为了满足广大网民的需要, IPV6已经逐渐进入电信运营商的视野。IPV6相比较IPV4而言不管是从地址空间、路由表还是组播平台都有很大的优势, 而且有更高的安全性。尽管人们对IPV6的需要非常强烈, 但是由于它的地址分配一定要遵循聚类原则, 因此出现地址浪费的情况。

2 IP城域网的优化措施

2.1 持续网络优化与调整

针对电信网络层次不清晰, 网络性能不足等的问题, 电信运营商对网络优化与调整势在必行。网络结构方面, 电信IP城域网的分布主要为核心层、业务控制层和接入层等三层网络构架模式。如何由可靠的传输网络承载IP城域网络将是一个可研课题, 考虑以多个传输节点为基础, 采用立方体结构, 通过DWDM/PTN等传输网络实现Full Mesh连接, 共形成两个传输环。每个环分别通过几个片区的一个核心节点, 每个片区之间采用10G的LAN连接。这样的网络结构模式具有高效的网络性能, 网络覆盖面广, 能够满足全网及长途MPLS-VPN业务。运营商整合汇聚路由层面, 核心层、业务控制层部署热备措施。

2.2 网络内部设计

优化内部设计, 提高设备要求, 规范设备网管接口需求, 加强网管系统建设。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 客户对网络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运营商根据用户的要求, 支持VPN、QOS、组播等新业务的服务功能。网络内部设计主要根据城域网的IGP路由规划入手, 根据用户特点匹配相应的路由。即在城域网的出口处, 成对的部署高性能的策略路由器, 通过对策略路由器的内部设置, 完成基于源地址网络的快速路由任务。比如对于一些商业用户, 可以直接通过城域网出口处的路由器与省网骨干互通。提高设备的网管要求, 就是为了满足客户对网络的不断提出的新的要求, 加强网络系统性安全性的建设, 从而提高网络的管理能力。当前我国互联网与信息产业高速发展, 发展以IPV6为基础的互联网势在必行, 推动IPV6的过渡技术如NAT444、DS-LITE等, 有利于我国重点行业信息化投入的增加, 起到间接拉动我国GDP的增长效果。

目前, 电信运营商在面对巨大的升值空间的前提下, 仍然面对无数的挑战。本文所列举的几个普遍问题仅仅从网络设置等方面来进行研究, 在电信网络运作中其实还有很多可以研究和考量的方面。比如IP网络监控手段有限, 手工量大;当前电信行业的网络配置信息存在隐患, 如网络配置信息存在的隐患、核心设备无双归属上行、全程光路存在同沟同缆、机房条件不足等情况时有发生。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电信人及时跟上时代的节奏, 认真学习, 努力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全面细致的探讨了IP城域网在优化改造中的关键性技术, 以确保网络运行于客户的需求中间达到最完美的契合。电信运营商通过对IP城域网的优化设计、规划和对网络资源的关键性技术的管理, 优化网络提供能力, 提高网络的用户控制功能和安全特性, 让上网成为广大电信用户最信赖、最贴心、最重要的生活习惯。

摘要:随着网络世界的不断进步, 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已经伴随着互联网新业务、新终端的涌现, 为中国电信城域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实践使用中人们发现, 现在的城域网在网络结构、业务部署和链路分配上都出现很多问题。为了更好的发展电信业务, 满足客户的要求, 本文主要根据当前城域网中出现的网络性能不足、网络与业务部署不规范统一等问题进行研究, 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从而优化网络提供能力, 提高网络的用户控制功能和安全特性, 实现用户的最大使用效率。

关键词:IP城域网,问题,优化,措施

参考文献

[1]夏冬冬.IP城域网优化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 2012 (12) .

[2]王柱.基于IP城域网的MPLS VPN规划与性能分析[D].天津大学, 2006 (08) .

[3]何其伟.某地区联通IP城域网优化方案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12 (05) .

[4]胡磊.常德IP城域网的优化方案设计与实施[D].北京邮电大学, 2012 (07) .

中国电信IP城域网优化研究 篇4

1.1 IP城域网概念

IP城域网的概念是由计算机网深化而来, 指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 在城市及郊区范围内实现信息传输与交换的一种网络。这里所说的IP城域网, 是指覆盖城市范围、为全市各类用户提供宽带 (通过是指2Mbit/s以上) 接入的数字通信网络。对一个城市而言, IP城域网的建设是其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技术和运营模式来看, IP城域网是计算机网络和传统电信网络的融合;从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 IP城域网会是传统电信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宽带IP城域网是宽带IP骨干网络在城市范围内的延伸, 可以支持高速上网、带宽租用、虚拟专用网 (VPN) 、窄带拨号接入、视频、话音各种多媒体业务, 是以通信网络的可管理性、可扩充性为基础, 来满足政府部门、企业、个人用户对各种带宽的基于IP的多媒体业务的需求。其典型技术特征是在城域范围内实现了传输的宽带化和节点的宽带化, 使得城域网从接入到核心各个部分都实现了宽带化[1]。

1.2 IP城域网网络结构

宽带IP城域网的网络层次应根据运营、管理等因素确定。城域网结构上应该达到网络层次清晰化和网络结构扁平化。根据目前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般将城域网的结构分为三层:核心层、业务控制层和接入层。

(1) 核心层

核心层为业务控制层网络提供数据的快速转发, 同时实现与IP骨干网的互联, 提供城市的高速IP数据出口。其目标架构着重考虑安全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核心层主要设备为核心出口路由器 (CR) , CR主要完成城域网与长途骨干网设备的出口对接, 完成对城域网内部的SR/BRAS的汇接, 及在城域网开展MPLS后充当城域网的P设备。

核心层节点宜设置在城区内, 具体的位置选择应考虑业务分布、线路资源、机房条件等综合因素。核心层节点宜优先选择省际或省内IP骨干网节点设备所在局点。

(2) 业务控制层

业务控制层居于核心层和IP宽带接入网之间, 扩大核心层的业务覆盖范围, 汇聚接入网的接入节点。除基本的数据转发功能外, 在业务控制层一般还提供业务接入控制功能, 实现对用户的访问控制、服务质量控制、安全控制、流量整形等。

业务控制层主要设备类型为业务路由器 (SR) , 宽带接入服务器 (BRAS) 。SR主要完成专线用户的接入及充当城域网的PE设备。随着全业务的运营, 主要满足CDMA核心网电路域、分组域和业务网承载需求的CE设备, 其设备技术要求与SR基本一致。BRAS是面向公众用户宽带网络应用的接入网关, 是城域网的业务接入控制点, 位于IP城域网的骨干网内的业务接入控制层。BRAS主要完成公众用户PPP拨号接入、IPOE接入、专线用户的接入及充当城域网的PE设备。下一代BRAS发展的方向是MSE (Multi-service Edge) , 融合BRAS、SBC (session Border control) 防火墙、DPI等多种产品, 具有更强的业务感知和控制能力, 为用户提供单边缘的接入控制。

业务控制节点的数量和位置的选定与当地的光纤和业务开展状况相关, 一般在城市的远郊和所辖县城设置业务控制节点;核心层节点与业务控制节点采用星形连接, 在光纤数量可以保证的情况下每个业务控制节点最好能够与两个核心层节点相连。

(3) 接入层

宽带IP城域网的宽带接入网部分负责提供各种类型用户的接入。接入网通过各种接入技术和线路资源实现对用户的覆盖, 并提供多业务的用户接入, 必要时配合完成用户流量控制功能。

接入层主要设备包括汇聚交换机、园区交换机、DSLAM等。汇聚交换机是IP网络业务的接入设备, 位于城域网的接入层, 用于公众业务的接入与汇聚, 并传送至三层网络。随着FTTx用户的发展, 汇聚交换机还需提供下联PON接口, 具备OLT的功能。汇聚交换机将演进为具备交换机和OLT两种设备形态的融合汇聚交换机。园区交换机是IP网络业务的接入设备, 位于城域网的接入层, 起到业务接入和汇聚功能。DSLAM是DSL接入复用设备, 位于DSL宽带接入的局端。

宽带IP接入网接入节点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业务开展情况进行选定。接入节点应将不同地理分布的用户高效的接入业务控制层, 可根据实际工程中用户数量、距离、密度的不同, 设置一级或级联接入。

2 电信IP城域网业务需求分析

China Net网络定位于公共信息交换平台, 承载基本的互联网业务;CN2网络定位于承载有Qo S要求业务和中国电信自身关键赢利的业务。

China Net承载的业务包括:

(1) 普通宽窄带用户的接入业务;

(2) 一般大客户专线接入互联网业务;

(3) 普通增值业务应用。

CN2承载的业务包括:

(1) 有QOS要求的商业客户, 包括为商业客户提供的VPN类专网业务, 以及为重要大客户提供的专线接入Internet业务;

(2) 软交换 (软交换) 中继电路;

(3) 3G中继电路;

(4) VNET及重要应用, 包括参与VNET合作的SP和其他重要SP提供的业务及中国电信作为SP提供的业务。

IP城域网作为China Net和CN2业务的承载平台, 其业务可分为两个方面, 即公众客户接入和电信关键赢利业务:

(1) 公众客户接入 (ADSL、LAN)

(2) 电信关键赢利业务:IPTV/NGN/3G等。

目前电信IP城域网对于各种用户的承载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

(1) 终端用户通过VLAN透传的方式终结到BRAS上;

(2) 高端专线用户 (如小型运营商、大型企业/政府/教育机构、高端网吧) 直接接到城域网SR上;

(3) 普通专线用户 (小型商业/政府/教育机构、普通网吧等) 接入到SR以下的三层接入设备上或者终结到BRAS上。

目前电信IP城域网开展的主要业务如下:

(1) Internet宽带拨号接入业务

通过x DSL或LAN接入, 以太汇聚网汇聚, BRAS终结PPPo E拨号用户;

(2) Internet专线接入业务:x DSL专线和LAN专线;

(3) VPN业务:MPLS三层VPN和其他方式的VPN。

3 IP城域网建设原则

3.1 IP城域网发展总体思路

IP城域网在保持和完善China Net和CN2的双平面网络及不断优化完善城域网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 为不同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提供差异化的统一IP承载能力。主要通过网络结构优化、设备功能性能提升、网管系统整合, 提升IP承载网络对业务的支撑能力, 主要体现在差异化服务能力、VPN业务支持能力和组播业务支持能力等。

(1) 为不同用户和不同业务提供不同Qo S等级的差异化服务。把Qo S策略从城域骨干网逐步延伸到接入网及接入终端, 实现端到端的业务区分和差异化承载。

(2) 从城域骨干网逐步向宽带接入网部署商用规模的组播技术, 为规模化发展的IPTV等业务提供保障。

(3) IP城域网具备多种接入方式的二、三层VPN业务能力, 能够实现物理或逻辑上的企业互连。

(4) 宽带接入网具备二层接入用户隔离, 以及用户各项业务标识唯一性的能力, 确保用户业务的可溯源性。

3.2 IP城域网网络模型

对于城域网业务控制层和宽带接入汇聚层参考以下三种模型进行改造:

(1) 市区内发达地区、专线业务密集并且终端用户密集区域

新增大容量BRAS, 原区域汇聚路由器只承担SR功能, SR和BRAS双上联至城域网核心出口路由器, 同时新增汇聚交换机上联SR和BRAS。

(2) 市/县区终端用户相对较多, 专线业务用户数较少

新增大容量BRAS双上联至城域网核心出口路由器, 同时兼做SR, 少量专线业务通过BRAS接入, 新增汇聚交换机上联BRAS。

(3) 终端用户量较少的县区或者市区专线用户较多而终端用户较少区域

汇聚路由器兼做SR, 下挂多台小容量BRAS完成终端用户的认证, 同时新增汇聚交换机上联SR和BRAS。

3.3 IP城域网优化工程原则

目前, IP城域网的网络优化工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配合大容量设备的引入, 推进网络结构的扁平化, 简化网络结构。取消城域网汇接层, 形成“核心层+业务接入控制层”两层结构。

(2) 持续推进大容量、高性能BRAS/SR的替换, BRAS上移直挂出口核心路由器, 上联中继带宽以GE为主 (2GE/4GE) , 上联GE链路最大不超过4条, 如无法满足业务需求, 上联链路可提升到10GE颗粒度。

(3) 优化和完善BRAS/SR的部署和覆盖, 业务接入控制点的布放以综合成本最低为原则, 综合考虑光纤、传输资源条件和宽带用户数, 相对集中布放BRAS和SR, 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 部分BRAS可兼作SR;

(4) 提升核心设备的容量, BRAS和SR支持SVLAN (Q-in-Q) 强化业务控制层设备的多业务承载;

(5) 主要采用裸光纤承载网络设备间的中继链路, 在传输距离长或光纤资源紧张的情况下, 采用WDM/SDH MSTP承载。

4 城域发展趋势

IP城域网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开展对IP城域网的改造:

(1) 持续推进骨干网扁平化改造, 形成“核心层+业务接入控制层”二层结构。

(2) BRAS设备上移, 持续向大容量发展, 同时提高将BRAS设备利用率提高到50%以上。根据BRAS备份技术发展及业务开展情况, 适时开展BRAS设备的备份工作, 在需要建设多台BRAS设备的局址尽量引入同一型号厂家设备, 以利于将来1+1或者N+1备份的开展。对于全网备份用户数较多的本地网推荐采用隧道方案。

(3) 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引入集群技术, 及40G平台。

(4) 推进业务控制网关的融合和统一, 使业务控制层设备向少边缘方向发展。

(5) 适时引入IPo E, 逐步推进组播复制点下移, 支持IPTV规模化发展。对于IPTV、Vo IP等长期在线业务, IPOE封装效率高、对于组播业务支持能力更强、无需客户端软件即插即用, 是比PPPOE更合适的认证方式。

城域网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 在建设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的宽带接入技术, 用户会不断提出新的业务要求, 因此在城域网建设过程中, 要不断接受和采用新的宽带接入技术, 并不断地为用户提供新的服务, 从而为社会和用户构建一个先进的高速城域网, 并提供全面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学军, 李洪, 朱英军等.宽带IP城域网的优化策略与实践,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2]郑光涛.城域网建设的讨论,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8

[3]周树清.城域网技术综述, 电信快报, 2005

[4]韦乐平.城域网的发展与技术选择,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6

浅谈IP城域网的优化与实现 篇5

1 关于IP城域网

1.1 内涵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是一种大型的LAN,其覆盖范围大概是几十公里,是介于局域网与广域网之中的一种网络统称。而IP城域网也被成为宽带城域网,是指在城市的范围内,利用光纤这一传输介质以及IP和ATM技术实现多媒体通信网络的建立,及视频、语音、数据服务为一体,分为宽带上网和端口出租两种实现方式。

1.2 IP城域网的特点

(1)覆盖面广,灵活性高,具有高效的网络性能;

(2)它是一个具有8+M+N的三层(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网络结构;

(3)能够通过分布式的网络接入,实现对接入网络的流量的合理控制;

(4)它同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相结合,为今后的网络发展奠定基础。

2 IP城域网存在的问题

IP城域网在我国以及世界的发展都是十分迅速的,它为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和休闲都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说,城域网的运行中还是存在许多需要给予必要的关注的问题的,这些隐患大体如下:

2.1 功能方面

现如今,城域网使用和运行中存在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城域网的功能实现方面的问题。我们使用城域网最大的目的就是使得自己的交流和生活,工作更加的方便和快捷,但是现今的城域网的使用过程中的功能的有效发挥却还是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首先就是城域网中的二层技术网络的效率不高。二层技术支持的vlan数仅能达到4096个,这个数字在当今社会已经不能满足大型网络的需求,而且这种技术还存在许多的不必要的程序,大大影响了城域网的效率。

(2)其次就是宽带容量的限制。随着G比特以太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低成本的快带业务的使用已经实现了普及化,差不多所有的用户都可以使用大的宽带,这就对传输网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很大的挑战,传送网络的容量会大大的影响城域网络的速度,这就会限制城域网的功能的发挥。

(3)还有就是用户需求方面的原因。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域网的用户已经不满足于原先的已有的宽带网的需求,而是越来越趋向于个性化的需求,这样的用户需求现在的城域网还是无法做到满足的。

2.2 安全方面

人们使用城域网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安全方面的问题,而安全问题对于城域网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对于城域网这个新生儿而言,其安全性和用户管理方面的措施还是有做得不足的地方的。城域网对其使用者以及它的业务并没有进行细分的管理,仅仅是停留在认证和鉴权方面上,对于网络、业务、管理等方面的安全也没有严格的保障措施。总的来讲,城域网相对于电信的安全性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3 业务方面

城域网运营的状况也是需要业务的支撑的,如果城域网发展的业务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满足用户的需求,那么对城域网的经营企业来说,就会大幅度的增加企业的效益。但是城域网现如今的发展状况是业务支撑的能力十分的低下。城域网的运行当中并没有开展一些能为企业带来利润(巨大的)的业务,反到在城域网的维护成本上出现许许多多的支出方面的问题,这些都违背了城域网的运营企业的初衷。因此,城域网的运行必须从发展适应业务的角度出发,实现城域网的不同使用者的不同要求,实现利润化。

3 IP城域网的优化及实现

3.1 拓扑结构优化

一般来说,LAN交换机组网和路由器组网是目前最常见的两种IP成语玩组网方式,LAN交换组网适用于小型城域网中,而路由器组网则适用于更大型的,常见于中等及其以上的城域网组网中。IP城域网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其中,核心层是局域网组网中最核心的部分,它能够提供良好的服务、足够的带宽、强大的交换功能和稳定的性能。针对核心层的拓扑结构,建议使用网状结构,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性能的稳定性。而对于IP城域网的拓扑结构,由于其核心层与汇聚层节点数量不多,收敛比较低,所以建议采用双星型结构,这样可以节省链路,提高光纤直连方式的承载流量。

3.2 提高安全保障

针对于城域网的安全方面的隐患,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障城域网的安全。在这一方面,首先要提高城域网的抗病毒的能力,因为病毒的侵入对城域网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这可以通过vlan的隔离技术来达到减少甚至杜绝病毒侵害的情形,提高网络安全性。还有一方面就是要对城域网的用户和业务的管理实行严格的认证和鉴权方面的管理,要对城域网的网络、业务以及管理等方方面面做到严密的保障措施。

3.3 优化业务发展

要对城域网的业务的发展保持高度的重视,城域网的经营组织,必须在接入的层面上就有效的完成相关业务的识别,针对各种不同的业务进行不同的处理,提高城域网处理业务的能力。对于交给单位的业务项目,必须达到业务迅速收敛的目标,要提高城域网使用者的信任感,对单位的资源进行备份,保证客户的权益,提高企业的信誉。

4 结束语

在我国IP城域网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针对城域网在运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必须不断地对城域网进行优化,使得城域网能够更好更健康的发展,为广大的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为其美好的生活以及更好的工作带来更好的改变。

摘要:当今是信息化大发展的时代,随着网络的普及,宽带接入技术越来越普及,宽带市场的广阔前景使得其成为各个运营商竞相争夺的目标。怎样在这样的环境下实现宽带接入服务更优质、更有效,并实现多元化的增值服务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在这种大背景的推动下,IP城域网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怎样实现对IP城域网的建设和优化管理成为受到极大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的是IP城域网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法。

关键词:IP城域网,问题,优化措施

参考文献

[1]杨杰,谭景华.IP城域网综合评估与优化[J].电信科学,2009(02).

IP城域网的建设与优化思路 篇6

关键词:IP城域网,优化,MSTP

0 引言

随着全业务的竞争加剧, 基于IP技术承载多业务已经成为必然趋势。NGN、4G等业务的出现, 多样化的业务对IP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种业务异彩纷呈, 同时业务融合也成为大势所趋。分组和宽带作为业务融合的技术基础和基本特征, 使分组化的网络融合成为必然选择。目前, 为了适应业务的发展, 中国电信已经确立了IP骨干网采用双平面的策略, 即在骨干层面建设两张物理隔离的网络, 1张主要用于承载高质量要求的IP承载网, 包括NGN、3G、4G、大客户互联等;1张用于承载普通业务需求的互联网, 包括数据上网, 同城互联等。如何让IP技术承载多业务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1 IP城域网优化思路及目标

1.1 IP城域网优化思路

IP城域网作为骨干网在本地的延续, 负责骨干网在城域范围内的业务接入。所以IP城域网的网络优化要从几个方面考虑: (1) 具备端到端的服务保障。具备Qo S能力, 提供业务的Qo S保障满足IPTV等视频业务对带宽、抖动、时延等参数的要求。 (2) 完善的冗余保护机制。网络可靠性高, 能够实现快速收敛, 在50ms内实现对关键业务的保护倒换。 (3) 有效承载语音、视频等业务[1]。具有高效率、低时延的特征, 能针对视频业务的需要相应提供组播技术支持, 具备组播管理、组播安全控制、静态组播配置等可控组播的能力, 支持单播/组播分离的能力, 支持频道的快速切换。 (4) 高效的管理和维护机制。在传统的网络管理功能基础上, 还需要增强对业务的管理能力[2]。在边缘层, 实现对业务的识别, 从而进行流分类、调度、整形, 实现不同的处理, 能够有效地对P2P等业务进行流量控制。 (5) 充分保证用户和网络的安全。对于用户可以安全隔离和区分, 网络设备可以有效防止DOS/DDOS或网络病毒等的恶意攻击。 (6) 保护现有投资、网络资源。与现存网络无缝兼容, 支持平滑升级, 从而可以保护已有投资。

1.2 IP城域网优化目标

IP城域网优化后应能实现语音、视频、数据等多种业务接入能力, 具备有不同服务等级提供能力, 支持MPLS VPN和组播的部署能力, 具备对业务可管理能力, 最终实现“多业务、强管理、低成本”的可控可管, 持续发展、盈利能力强的IP城域网[3]。

2 IP城域网优化建设方案

2.1 基于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方案

MSTP多业务平台的出发点是充分利用大家所熟悉和信任的SDH技术, 特别是其保护恢复能力和确保的时延性能, 加以改造以适应多业务应用, 支持2层或3层的数据功能[4]。基本思路是将多种不同业务通过VC级联等方式映射进不同的SDH时隙, 而SDH设备与2层和3层乃至4层分组设备在物理上集成为一个实体。结果是减少了机架数、机房占地、功耗、架间互连, 简化了电路指配, 加快了业务提供速度, 改进了网络扩展性, 节省了运营维护和培训成本, 还可以提供诸如虚拟专网 (VPN) 或视频广播等新的增值业务。特别是集成了IP选路、以太网、帧中继或ATM后, 可以通过统计复用来提高TDM通路的带宽利用率和减少局端设备的端口数使现有SDH基础设施最佳化。最后, SDH多业务节点还方便地完成协议终结和转换功能, 使运营商在网络边缘提供多种不同业务, 同时将这些业务的协议转换成其特有的骨干网协议。

目前这类解决方案涉及多层帧的映射而导致带宽效率低下, 开销处理复杂。此外, 这种方案基于同步工作, 抖动要求严, 设备成本较高。再有, 这种结构带宽配置时间仍较长。随着TDM (时分复用) 业务逐步消退和IP业务快速增长, 基于SDH的MSTP (多业务传送平台) 的作用会越来越弱化。

未来MSTP技术可能会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从城域传送网络的核心下放到边缘, 二是演进为分组化的城域传送技术, 即走向PTN (分组传送网) 。

2.2 基于OTN的多业务平台方案

OTN (光城域网系统) 是从简单的WDM点对点传输应用演化过来的, 演化期间其结构变化经历了从灵活性受限到可以提供动态可重新配置应用的过程, 进化后的OTN光城域网系统提供的应用与SONET/SDH提供的控制和业务选项相似。

近几年, 随着本地网业务爆发式增长, 80*10G OTN系统在本地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业务发达区域正在尝试将80*100G OTN系统部署至本地核心层网络。为BRAS/SR业务下沉提供了带宽保障。

2.3 基于电信级以太网的多业务平台方案

基于电信级以太网 (carrie rethernet) 的方案, 是指将传统以太网应用到电信网的技术, 具备网络和业务可扩展性、运营级网管能力和Qo S保障能力, 从而解决IP/以太网/TDM等多业务的传送问题, 并向城域乃至广域延伸, 推动传统电信运营商向分组化网络转型。

从技术上看, 以太网是一种很简单的解决方案, 只需要少量的规划、设计和测试工作, 应用多年, 为用户熟悉, 业务指配时间可以减少到几个小时或几天。其次, 以太网是标准技术, 互换互操作性好, 具有广泛的软硬件支持, 成本低[5]。最后, 以太网是与媒体无关的承载技术。可以透明地与铜线、电缆和各种光纤等不同传输媒体接口。从结构上看, 以太网正以前所未有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出现, 消去了其他解决方案所必不可少的网络边界处的格式变换, 减少了网络的复杂性。其次, 以太网具有很好扩展性的解决方案, 其速率可以从10 Mbit/s、100Mbit/s、1 Gbit/s一直扩展到100 Gbit/s。从管理上看, 由于同样的系统可以应用在网络的各个层面上, 因此网络管理可以大大简化。此外, 由于很多用户已经熟悉了以太网, 因此培训工作简化, 新业务可以拓展得更快。以太网接口已经成为事实上的通用业务插座, 各类高速以太网接口因经济规模带来的成本优势会加速使用。随着电信级以太网多业务平台在扩展性、业务保护、Qo S保障、TDM支持和业务管理等电信级业务特征的持续改进和互操作性的完善, 以太网将成为电信网的基础元素。当前正逐步在宽带接入网汇聚层面引入广义的运营级以太网技术。提供高可用、高速率的业务汇聚能力和以太网互连业务。可以预计, 随着网络中IP/以太网业务量的日益增加以及基于以太网技术的新型解决方案的不断出现, 电信级以太网多业务平台在城域网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多, 电信级以太网多业务技术将成为面向未来的主流解决方案。

3 结语

目前在电信级以太网范畴内的相关技术较多, 其中包括:多种环网技术 (如基于MSR扩展的以太环网、ERP和RRPP等以太环网) 、VLAN、VPN、PBB-TE (PBT) 及VPLS等二层VPN技术, 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整个IP城域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张云勇.面向全业务的城域网技术和业务[J].通信世界, 2012 (5) .

[2]李学军, 李洪.宽带IP城域网的优化策略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8) :10.

[3]韦乐平.城域电信级以太网的特征与新发展[J].电信科学, 2008 (2) .

[4]吴鹏, 杨丽.IP城域网规划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24) .

IP城域网的发展研究 篇7

1 宽带城域网的概念

宽带城域网是为满足竞争和业务发展的需求而建设的城市范围内的宽带多媒体通信网络, 是我国骨干网络基本建设完成之后的下一个建设热点。宽带城域网是城市内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 为用户提供多种多媒体业务和接入方式, 为满足人们对通信要求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正在运营的网络主要有三种:有线电视网、电信交换网和计算机网。而随着IP技术的发展, 将上述三种网络融合到IP网络中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2 IP城域网的建设原则

为保证网络质量和用户利益, IP城域网的建设应遵从以下几个原则:1) 规范设备要求。通过制定相关规定, 对网络设备在IP城域网中发挥的性能, 互通性, 管理等要求进行明确要求, 确保投入使用的设备都可适应未来网络发展的需求。2) 集中管理控制。利用业务接入控制层, 将业务控制和提供进行集中管理, 还可以通过建立集中的网络管理系统以及认证计费系统进一步实现管理控制的集中, 以提高城域网的可管理性。3) 网络质量差异化。在同一城域网内, 为不同用户需求的不同业务要提供不同的Qo S (Qualityof Service, 服务质量) 等级服务, 收取不同费用。4) 网络结构扁平化。扩大骨干网的覆盖面, 增大骨干网的容量, 减少骨干网的节点和网络级联级数, 并尽量减少使用非主流的设备和技术。5) 网络层次清晰化。城域骨干网和宽带接入网的构建层次必须清晰, 其中, 城域骨干网由业务接入控制层以及核心层两层构成。网络结构如图一所示:

3 城域网的组网技术

组网技术即为网络组建技术, 目前, 城域网的组网技术主要有以太网、Po S、ATM技术以及DPT技术几种。

3.1 利用以太网技术组网

以太网组网具有简便、灵活等特点, 可使用多种物理介质, 以不同拓扑结构组网, 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组网技术。以太网分为10Mb/s、100Mb/s、1000Mb/s几种不同的传输速度。在城域网的组网中, 主要应用的是千兆以太网技术。通过将千兆以太网扩展到城域, 在城域建立纯IP的网络平台, 采用核心路由交换机组建城域网。利用千兆以太网进行城域网的组网具有组网简便, 成本低的优点, 并且为城域网提供了良好的可扩展性, 方便用户的增加。同时, 千兆以太网的统计复用功能也使得网络中继宽带的利用率得到了大大提升。但利用千兆以太网组网也面临着可管理性、安全性以及流量控制等方面还存在缺陷的问题, 还需进一步改进完善。

3.2 利用Po S方案组网

Po S, 即IP/PPP/HDLCover SDH/SONET。该组网技术的传输效率和速度都很高, 主要适用于以IP业务为主的电信网、经营IP业务的ISP以及在电信骨干网中疏导高速数据流。主要是利用PPP按RFC1661的要求实现读协议封装、链路初始化控制等之后, 实现对IP的分组封装。然后按照RFC1662的要求形成HDLC的帧, 最后把该帧交给SDH/SONET进行处理后, 进行传输过程。Po S组网技术节省了ATM层, 实现了对网络体系结构的简化, 而且保证了Qo S, 使SDH系统能够直接支持基于IP的文字、数据、语音等多媒体的传输。但由于这种组网技术的核心是千兆位线交换路由器, 而交换机和路由器需要捆绑在SDH上下复用器 (ADM) 上, 使得组网成本大大增加。

3.3 利用ATM技术组网

ATM, 即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异步传输模式。ATM可以提供ubr, abr, vbr等多种服务类别, 并按照流量, 时间, 端口等多种方式进行收费。另外, ATM技术还可以将不同的服务集中到一个管道中, 进行分类管理。但利用ATM技术组网也面临着设备价格过高, 传输速度有限, 传输过程中协议过于复杂等问题, 而且利用ATM技术实现的IP网络的宽带仍然受限于网络技术本身, 对超大规模的骨干网来说并不适合。

3.4 利用DPT技术组网

DPT, 即Dynamic Packet Transport, 动态分组传输技术。通过将IP路由器的宽带效率、成本有效性、光纤环的丰富性以及自愈功能相结合, 可以支持多种业务类型, 提供了下一代数据化的光纤传输解决方案, 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可用性和稳健性。此外, DPT技术采用分组环解决方案, 使宽带复用功能得到了充分利用, 使其经济开销大大减少。

4 各组网技术的优缺点

5 IP城域网的建设方案

组建IP城域网, 在国内外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和组网建设方案。但在组建城域网的过程中, 一定要因地而异, 充分考虑到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业务需求情况。并采用合理的组网技术, 使用符合规范的网络设备。目前, 建设IP城域网的方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高速LAN路由器作为核心, 交换机或路由器作为汇聚层, 组建成三层网络。另一种是采用高速交换机为核心, 交换机作为汇聚层, 组建成两层网络。

5.1 采用高速路由器为核心的建设方案

以高速路由器为核心的城域网建设方案主要适用于IP业务量较大的城市。其建设方案主要是以高速路由器为核心, 以TGE方式组网为主, Po S连接为辅, 利用市内光纤或其他传输介质作为中继。因为对于IP业务量较大的城市, 需要处理的IP数据包也相对较多, 只有利用高速路由器才能处理的过来, 并且IP业务量较大时, 对IP层面的服务等级划分以及流量监控等功能也是不可或缺的, 而这些功能的实现也离不开高速路由器。所以, 对于IP业务量较大的城市, 应采用高速路由器为核心的建设方案组建城域网。

5.2 采用高速LAN交换机为核心的建设方案

以高速LAN交换机为核心的城域网建设方案主要适用于业务量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城市。其建设方案主要是以GE方式组网, 利用市内光纤或其他传输介质作为中继。因为对于IP业务量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城市, 需要处理的IP数据包相对较少, 而且宽带比较富余, 对IP层面的服务等级划分以及流量监控等功能要求不高, 所以采用高速LAN交换机为核心的城域网建设方案是完全可行的。需要注意的是, 对一个纯粹的二层网络来说, 是没有良好的可管理性和可扩展性的, 所以在组网过程中必须引入三层路由功能。因此, 要想办法使采用交换机为主的二层网络设计方案同样具备三层IP的控制和路由功能, 其解决方法就是在高速LAN交换机上配置三层路由模块。

6 结语

各地城域网建设方兴未艾, 在建设管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少, 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是组网管理者需要正视的。组网技术和组网方案是城域网建设中的关键, 只有正确认识宽带IP城域网技术, 并掌握其操作要领, 才能组建出高质量的IP城域网, 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摘要:宽带城域网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通信要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针对宽带IP城域网的组网技术、建设原则以及建设方案进行探讨分析, 希望为广大网络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宽带城域网,组网技术,建设方式,建设原则

参考文献

[1]沈韬, 杜军.宽带城域网络建设优化纵横谈[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 (上册) [C].2011年.

[2]郑光涛.城域网建设的探讨[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8.

上一篇:多晶高效电池技术下一篇:医学生幸福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