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格列酮片

2024-05-12

罗格列酮片(通用8篇)

罗格列酮片 篇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患者的逐年增加,不但降低了人群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美国每年花费1000亿美元治疗糖尿病,我国糖尿病患者要想达到血糖、血压、血脂的良好控制,每月也需花费较高的医疗费用[1]。因此,糖尿病的预防不仅可以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还能为国家、社会及个人节省庞大的医疗费用开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56例,男31例,女24例,年龄29~74岁,平均(54.2±3.7)岁,体质量49~75kg,平均(66.2±4.9) kg,病程4~9年,平均(5.2±1.1)年,血糖(FBG) (10.34±2.23) mmol/L,三酰甘油(HgTG) (2.11±0.87) mmol/L,血压(145/91±14/9) mmHg。同时排除以下情况: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者;慢性心功能不全、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严重肝肾疾病、结核病以及恶性肿瘤等消耗性疾病者;合并使用影响糖代谢药物者;妊娠、哺乳期妇女等。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在维持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对照组加服二甲双胍片(山东天瑞医药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治疗,每天2次,每次250mg,于早、晚饭前20分钟服用。治疗组采用二甲双胍片联合罗格列酮片进行治疗,二甲双胍片的用药方法与对照组相同,罗格列酮(成都恒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天1次,每次30mg,早饭前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2周。

1.3 评价方法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的第2、4、8、12周时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不良反应等指标[2]。

1.4 统计学方法

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单位以(χ—±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单位以χ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治疗的第2、4、8、12周时,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情况比较,见表1。

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中研究组有4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肿、低血糖、上呼吸道感染样症状,不良感应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3例有上呼吸道感染样症状,2例肝功能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8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药物对生化指标的影响比较;治疗结束时,研究组有8例患者(28.57%,3例具有临床意义)血细胞比容降低,对照组有3例患者(10.71%,均无临床意义)血细胞比容降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5例患者(17.86%,2例具有临床意义)红细胞计数降低,对照组有2例患者3.57%,无临床意义),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不足,胰岛素抵抗,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减少,从而引起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伴有胰岛B细胞功能慢性进行性减退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经历糖耐量正常(NGT)、糖调节受损(IGR)直至糖尿病的过程。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研究基础与临床的不断深入,使糖尿病的预防成为可能。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专家组的建议,糖尿病可分为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及妊娠糖尿病4种[3]。2型糖尿病起病时症状比较隐蔽,很难在初发时即获确诊,但其患病率较高。常用患病率对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研究。近年来,世界各国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均有增加的趋势,2型糖尿病患者激增是造成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总数剧增的主要原因。

罗格列酮属噻唑烷二酮类口服药物,是一种高选择性过氧化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PPARγ结合,激活脂肪、骨骼肌和肝脏等胰岛素所作用组织的PPARγ,增加多种蛋白质的合成,调节胰岛素应答基因的转录,控制血糖的生成、转运和利用[4]。格列酮单独治疗和与磺脲类药物或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能够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抑制,并能够改善胰岛p细胞的功能。而安慰剂组上述2项指标均进一步加重,磺脲类治疗组则使胰岛素抵抗程度增加,二甲双胍单一治疗不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或B细胞的功能。罗格列酮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另一个机制是通过增强葡萄糖转动子GLUT-4对葡萄糖的摄取,使葡萄糖的摄取增加,从而降低高血糖。药理实验结果表明,早期应用本品能使血糖正常,并防止其发生反弹。此外,用本品治疗后,血胰岛素水平和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下降,对胰岛B细胞可能具有保护作用[5]。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已得到公认,其在血糖控制方面的作用毋庸置疑。最近研究表明,罗格列酮还能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改善B细胞结构,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而防止B细胞数量减少。研究结果表明,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卞华, 高鑫, 姚君厘, 等.探讨罗格列酮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7, 16 (2) :67-70.

[2]陈亚堃, 钱钧强.罗格列酮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影响[J].西北药学杂志, 2011, 26 (4) :292-293.

[3]李贤坤.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8) :45-46.

[4]孙天森, 齐昆青.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与疗效对比[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3) :76-77.

[5]贺桂泉, 岳刚, 陈振瑾等.5种口服用药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成本-效果分析[J].天津药学, 2007, 19 (3) :50-52.

罗格列酮片 篇2

【英文名称】RosiglitazoneMaleateTablets

【拼音全码】MaLaiSuanLuoGeLieTongPian(WenDiYa)

【主要成份】马来酸罗格列酮片(文迪雅)主要成份为:马来酸罗格列酮。化学名:(±)-5-[[4-[2-(甲基-2-吡啶氨基)乙氧基]苯基]甲基]-2,4-噻唑烷二.

分子式:C18H19N3O3S·C4H4O4

分子量:473.52

【性状】马来酸罗格列酮片(文迪雅)为橙色薄膜包衣异型片,除去包衣为白色或类白色。

【适应症/功能主治】经饮食控制和锻炼治疗效果仍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马来酸罗格列酮片(文迪雅)可单独应用,也可与磺脲类或双胍类合用治疗单用磺脲类或双胍类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

【规格型号】4mg*7s

【用法用量】口服:单药治疗,与磺酰脲类或二甲双胍合并用药时,马来酸罗格列酮片(文迪雅)起始用量为一日4mg,单次服用。经12周治疗后,如需要,马来酸罗格列酮片(文迪雅)可加量至一日8mg,一日1次或分2次服用。

【不良反应】1.马来酸罗格列酮片(文迪雅)单独应用甚少引起低血糖(<2%)。2.对肝脏影响: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对比试验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升高的发生率大于正常3倍。3.轻至中度浮肿及轻度贫血,皆为老年患者(≥65岁),较65岁以下者为多见,浮肿发生率为7.5%∶3.5%,贫血为2.5%:1.7%。

【禁忌】对马来酸罗格列酮片(文迪雅)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肾损害患者单服马来酸罗格列酮片(文迪雅)毋需调整剂量。因肾损害患者禁用二甲双胍,故对此类患者,马来酸罗格列酮片(文迪雅)不可与二甲双胍合用。

【儿童用药】尚不明确。

【老年患者用药】老年患者毋需调整剂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1.对硝苯地平,口服避孕药(炔雌醇、炔诺酮)等经CYP3A4代谢的药物无临床相互作用。2.与格列本脲、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合用时,对这些药物的稳态药代动力学和临床疗效无影响。3.不影响地高辛、华法林、乙醇、雷尼替丁等在体内的代谢和临床治疗。4.与磺酰脲类合用,不明显增加后者引起低血糖的频率。5.与二甲双胍合用,不增加后者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不增加血浆乳酸浓度。

【药物过量】目前尚缺乏人体药物过量的资料。健康受试者单剂口服马来酸罗格列酮片(文迪雅)高达20mg,仍可很好耐受。一旦发生药物过量,应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

【药理毒理】马来酸罗格列酮片(文迪雅)可通过增加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而发挥降低血糖的疗效,可明显降低空腹血糖及胰岛素和C-肽水平,对餐后血糖和胰岛素亦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使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明显降低。马来酸罗格列酮片(文迪雅)的作用机制与特异性激活一种核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激活的γ-型受体(PPARγ)有关。在人类,PPARγ受体分布在一些胰岛素作用的关键靶组织如:脂肪组织、骨骼肌和肝脏等。PPARγ核受体的作用是调节胰岛素反应基因转录,而胰岛素反应基因参与控制葡萄糖产生、转运和利用。另外,PPARγ反应基因也调节脂肪酸代谢。于动物模型,罗格列酮可以增加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可见到在脂肪组织上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转运子GLUT-4的表达增加。噻唑烷二酮类治疗2型糖尿病奏效的条件为患者尚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如胰岛素已严重缺乏则不能奏效。

【药代动力学】马来酸罗格列酮片(文迪雅)的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为99%,血浆达峰时间约为1小时,血浆清除半衰期(t1/2)为3~4小时,进食对马来酸罗格列酮片(文迪雅)的吸收总量无明显影响,但达峰时间延迟2.2小时,峰值降低20%。马来酸罗格列酮片(文迪雅)的平均口服分布容积为17.6L(30%)。99.8%与血浆蛋白结合,主要为白蛋白。马来酸罗格列酮片(文迪雅)主要以原形从尿排出,主要代谢途径为经N-去甲基和羟化作用与硫酸盐或葡萄糖醛酸结合。所有循环代谢产物均没有胰岛素增敏作用。体外试验证实,马来酸罗格列酮片(文迪雅)绝大部分经P450酶系统的CYP2C8途径,少量经CYP2C9途径代谢。口服或静脉给予14C标记的罗格列酮后,64%经尿液排出,23%经粪便排出。临床研究证实罗格列酮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不受年龄、种族、吸烟或饮酒的影响。

【贮藏】密封。

【包装】铝塑泡罩包装,7片x1板。

【有效期】36月

【执行标准】新药转正标准56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0475

【生产企业】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

罗格列酮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共选取60例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 男31例, 女29例。年龄38~91岁, 平均61.5岁。病程2~19年, 平均 (10.9±8.2) 年。现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 实验组30例, 男女各15例, 年龄38~91岁, 平均67.6岁;对照组30例, 男16例, 女14例, 年龄42~91岁, 平均69岁,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统计学意义不显著 (P>0.05) 。

1.2 治疗方法

弹性下降及肺功能异常, 亦可造成肺通气功能障碍。糖尿病患者

易发生低血糖, 反复低血糖可产生肺水肿, 从而使肺功能降低。

毛氏认为, 罗格列酮能改善内皮功能:有人体研究显示罗格列酮在治疗第2天即可改善内皮功能、发挥抗炎作用, 远早于降糖效应之显现。实验结果均证明, 罗格列酮能够保护糖尿病大鼠肺组织。

由此可见, 罗格列酮不仅能有效的控制血糖, 而且还能对COPD有着积极的抗炎作用, 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实验组采用罗格列酮8mg早餐前每日1次口服, 用药前后疗程为7d。而该组中有酮症的患者加用胰岛素治疗, 在COPD的治疗方面应用抗感染, 祛痰, 雾化舒张气道治疗, 对照组中, COPD的患者在糖尿病降血糖上都是应用胰岛素治疗。在COPD治疗上同上不变。两者用药前后均疗程为1周。所有患者分别于服药前后1周测定血常规、血气分析、肝肾功能及血沉。

1.3 统计方法

测定的结果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数据经t检验。

2 结果 (表1)

在抗炎方面, 对照组和实验组相比明显降低, P<0.05, 说明了罗格列酮的抗炎优势。

3 讨论

罗格列酮对COPD及糖尿病的作用。糖尿病患者的肺动脉壁、肺泡毛细血管基底膜、肺泡上皮和肺泡壁都增厚, 为糖尿病患者肺受累提供了病理依据, 蛋白非酶糖化可致肺结缔组织增生, 肺

表1 2组用药前后各项指标的对比

摘要:目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 是一组以逐渐加重的不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肺脏作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靶器官之一。罗格列酮作为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的受体γ的活化对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可能有负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 男31例, 女29例。随机分为2组, 观察用药前后的血指标。结论 没有酮症的患者单用罗格列酮既可明显降低血糖水平, 无肾功能障碍, 与胰岛素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可用于治疗COPD合并糖尿病, 具有改善代谢和控制炎症反应的双重功效, 无明显毒性。

关键词:COPD,糖尿病,罗格列酮,抗炎效应、降血糖效应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冶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2, 25 (8) :453~460.

[2]The Expert Committee on the Diagnosis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Diabetes Mellitus.Follow-up report of the expert committee o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 2003, 26:3160~3167.

[3]温莉萍, 边帆, 蒋更如.2型糖尿病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与脉压、脉压指数的关系[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7, 21 (2) :88~89.

[4]曾丰年, 李财富, 林悦青.罗格列酮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9, 12 (1) :14~15.

[5]纪立农.胰岛素增敏剂及其应用前影响[J].当代医学, 2001, 7 (2) :25~30.

[6]王燕, 支忠继, 安秀丽, 等.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分别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临床荟萃, 2005, 20 (16) :933~934.

二甲双胍马来酸罗格列酮片说明书 篇4

二甲双胍马来酸罗格列酮片的作用是用于目前正在使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联合治疗的患者或单用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的血糖改善2型糖尿病的治疗应包括饮食控制。限制热量、减轻体重和运动是正确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措施,因为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不仅对2型糖尿病的初次治疗而且对维持药物治疗的疗效均有重要作用。在2型糖尿病初始治疗或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增加药物剂量以前,应当查明血糖控制不佳的继发原因(如感染等),并给予适当治疗。

二甲双胍马来酸罗格列酮片的相互作用是1.马来酸罗格列酮,抑制、诱导或经细胞色素p450 的药物:体外药物代谢研究提示,罗格列酮在临床治疗浓度范围内不抑制任何主要的p450 酶。体外资料证实,罗格列酮主要经CYp2C8代谢,极少部分经CYp2C9代谢。2.吉非贝齐,与单独使用罗格列酮(4mg,每天一次)相比,罗格列酮(4mg,一天一次)合用CYp2C8抑制剂吉非贝齐(600mg,一天两次)7天后,可增加罗格列酮AUC127%。当合用吉非贝齐时会有与罗格列酮剂量相关不良事件的潜在可能,故应减少罗格列酮的应用剂量。

3.利福平与单独服用罗格列酮(8mg)相比,合用CYp2C8诱导剂-利福平(600mg.每天两次)6天后.有减少罗格列酮的AUC66%的报道。CYp2C8抑制剂(如吉非贝齐)可能增加罗格列酮的AUC,而CYp2C8诱导剂(如利福平)可能降低罗格列酮的AUC。因此,在使用罗格列酮治疗期间,如果开始或停止使用CYp2C8抑制剂及诱导剂,应根据临床反应调整糖尿病的治疗方案。硝苯地平和口服避孕药(炔雌醇和炔诺酮)主要经CYp3A4代谢,因此与罗格列酮(4mg每日2次)合用,不会对这些药物产生具有临床意义的药代动力学影响。

罗格列酮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兴宁市人民医院在病房选取准备进行治疗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男48例, 女42例, 年龄25~76岁, 平均年龄41.9岁。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2]: (1) 空腹血浆葡萄糖 (FPG) ≥7.0mmol/L; (2) 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含量+糖尿病症状≥11.1mmol/L; (3) 餐后2h血糖 (2h BG) 含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11.1mmol/L。将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治疗组45例, 男27例, 女18例, 年龄28~71岁, 平均年龄42.1岁;对照组45例, 男28例, 女17例, 年龄23~72岁, 平均年龄42.8岁。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降糖治疗手段, 进行饮食控制, 同时口服二甲双胍类药物和磺脲类药物。而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每天1次口服罗格列酮4mg。若血糖控制效果不明显, 每天给予2次口服罗格列酮。如果出现低血糖症状则适当减少降糖药用量。12周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并分析其临床指标。

1.3 观察临床指标

采用罗氏公司Moddar模块式全自动生化仪、罗式诊断试剂在治疗前后观察检测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检测, 检测项目包括餐后2h血糖 (2h BG) 、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餐后2h血胰岛素 (2h PIns) 、空腹血糖 (FBG) 、空腹胰岛素 (FINS) 。同时计算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 (IRI) =FINS (m Iu/L) ×FBG (mmol/L) /22.5。在患者治疗期间时刻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和肝肾功能。

1.4 治疗效果评定

显效:FBG≤7.2mmol/L, 2h BG≤8.2, Hb A1c值下降3%以上;有效:FBG降至7.1~8.2mmol/L, 2h BG降至8.2~10.2mmol/L, Hb A1c值下降2%~3%;无效:FBG、2h BG基本没有变化或下降<10%, Hb A1c值下降<0.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用 (χ—±s) 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后治疗组FBG、FINS、2h BG、2h PIns、Hb A1c和IRI指标相比较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前后对照组FBG、2h BG和Hb 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12周后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5%,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2.22%。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

3 讨论

作为一种慢性消耗性和渐进性疾病, 2型糖尿病长期治疗效果不佳。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80%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如果长期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很容易引起药物性适应, 从而给患者以后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困难。罗格列酮是一种噻唑烷二酮类新型抗糖尿病药, 它可以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 从而有效的控制血糖。有文献[3]表明其与胰岛素联合使用能够长期良好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本组资料显示经过治疗后, 治疗组的FBG、FINS、2h BG、2h PIns、Hb A1c和IRI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对照组采用常规降糖治疗各项临床指标变化不明显, 表明采用罗格列酮加常规降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从表2, 我们可以看出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22%, 进一步证实了罗格列酮是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总之, 罗格列酮可以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血糖、脂代谢紊乱等, 而且治疗后并无不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所以可以确定罗格列酮是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值得进一步进行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选取兴宁市人民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90例, 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治疗方法, 而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每天给予口服罗格列酮5mg。经过18周后, 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 分析其临床指标。结果 治疗前后治疗组FBG、FINS、2hBG、2hPIns、HbA1c和IRI指标相比较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前后对照组FBG、2hBG和Hb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12周后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5%,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2.22%。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 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和脂代谢紊乱等, 且治疗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因此罗格列酮是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罗格列酮,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1]颜友平.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药物与临床, 2010, 5 (17) :13.

[2]余献梅.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 2010, 22 (7) :166-167.

罗格列酮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我院2012 年4 月~2014 年5 月接受降糖治疗的86 例糖尿病患者, 所有患者的情况均符合临床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且无其他合并疾病, 自愿参加此次研究。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 例。 对照组中男23例, 女20 例, 年龄32~81 (51.8±10.3) 岁;患病时间1~17 (8.7±9.4) 年。 治疗组中男24 例, 女19 例, 年龄30~80 (53.6±11.1) 岁;患病时间1~17 (9.4±8.9) 年。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餐后半小时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 (哈药三精, 国药准字:H20064095) , 0.25g/次, 2次/d, 连续治疗2个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 (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0664) , 30mg/次, 1次/d, 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糖尿病改善情况、空腹和餐后2h患者血糖值变化情况和复发。

1.3评价标准[3]显效:患者血糖、尿糖, 结果显示恢复正常值范围内, 病症彻底消失;有效:患者血糖值<8.0mmol/L, 且血糖、尿糖的代谢情况均得到改善, 有关病症减轻或基本消失;无效:患者血糖值>8.0mmol/L, 血糖、尿糖代谢情况无变化, 有关病症仍然存在。

1.4 数据处理将收集的两组数据分别录入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 () 表示, 采用t检验。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糖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治疗组血糖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停药后对照组患者复发6 例, 复发率14.0%, 治疗组患者复发1 例, 复发率为2.3%,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糖尿病的诱发原因是由于人体内糖脂代谢出现异常导致的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代谢性疾病, 不具传染性, 所以, 如何控制患者的血糖维持正常、稳定患者体内的糖脂代谢、维持体内糖脂平衡以及减少并发症发生是临床治疗糖尿病的关键。

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是临床应用比较常见的降糖药物, 均可以使患者在餐前和餐后2h两个阶段内的血糖水平显著降低。 二甲双胍可以抑制体内肝糖原异常分解, 减少输出肝糖原和肠道葡萄糖的摄入量, 降低患者空腹状态下的体内血糖值, 同时能够使患者体内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最后控制患者体内血糖。 吡格列酮可以激活患者体内的脂肪、肝细胞以及骨骼肌内的过氧化酶增殖活化受体, 同时可以积极有效地调节胰岛素应答基因的转录过程, 提升外周组织与患者的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从而达到降低患者体内血糖值的目的[4]。相关文献记载, 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产生的降糖效果基本相同[5]。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用药治疗, 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二甲双胍的降糖效果。

综上所述, 盐酸吡格列酮片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糖尿病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用药, 疗效显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 降低复发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选择2012年4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降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6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 对照组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 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组患者停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P<0.05) ;治疗组治疗后血糖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盐酸吡格列酮片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糖尿病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用药, 疗效显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 降低复发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二甲双胍,盐酸吡格列酮片

参考文献

[1]崔悦, 芦霞.西医内科疗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2) :513-514.

[2]杨善能.浅谈西医内科治疗方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 , 2014, 14 (18) :109-109.

[3]骆海英.西医内科疗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 2014, 4 (29) :354-355.

[4]陈苏玲.西医内科疗法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 2014, 34 (10) :40.

罗格列酮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88例2008年5月至2010年11月间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将88例患者各44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 年龄36~67岁, 平均 (48±8) 岁, 女45例, 男43例。经4周以上磺脲类药物和饮食正规治疗, 肝肾功能正常, 但其血糖控制不理想, 即2 hPG (餐后2 h血糖) 大于11.1 mmol/L, FPG (空腹血糖) 大于7.8 mmol/L。所有入选病例均除外对噻唑烷二酮或二甲双胍类 (TZDs) 药物过敏和严重心功能不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感染。两组体重指数、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服4 mg罗格列酮, 连用12周, 1次/d;对照组则加服250 mg盐酸二甲双胍, 连续12周, 3次/d。两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均采取适度的运动及饮食控制。

1.3 观察指标

治疗过程中监测治疗前后计算体重指数, 并测量体重、身高, BMI (体重指数) =体重 (kg) /身高的平方 (m2) , 治疗前后IRI (胰岛素抵抗指数) 采用HOMA (稳态模型分析) 计算。在治疗前后均检测2 hBG (餐后2 h血糖) 、LDI-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bAlc (糖化血红蛋白) 、TC (总胆固醇) 、FINS (空腹胰岛素) 、TG (三酰甘油) 、FBG (空腹血糖) 。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采用软件SPSS 10.0进行。两组资料呈正态分布, 所有数据结果以x¯±s表示, 采用t检验组间及组内比较,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抵抗指数、血糖及胰岛素其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2 hBG、IRI、FBG、HbAlc、2FINS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上述指标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对照组各项指标治疗后与治疗组相比相对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O.05) ;治疗前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及体重指数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BMI、LDL-C、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TG明显下降 (P<0.01) , HDL-C增高 (P<0.05) ;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HDL-C、BMI、TC、L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TG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BMI、LDL-C及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HDL-C增高而TG 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我国当前糖尿病患者据统计[3]约4 000万, 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其中最主要的类型是约占糖尿病总数的90% 的T2DM, 胰岛素作用和胰岛素抵抗低下是其基本病理特征, 胰岛素抵抗一旦发生, 就会有更多的胰岛素从胰岛?细胞分泌出从而使血管发生病变的危险性增加, 并使高胰岛素血症出现。因此治疗T2DM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增强胰岛素作用及改善胰岛素抵抗。

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激动剂且作用很强的罗格列酮, 另外据报道[4]还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抗氧化的作用。其属于噻唑烷二酮类口服降糖药, 作用机制主要是增加脂肪、骨骼肌及肝脏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通过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r结合, 来降低血糖。与文献报道一致[5], 结果显示用罗格列酮治疗12周后治疗组TG降低突出 (P<0.01) , HDL-C明显升高 (P<0.05) , 表明罗格列酮可调节糖尿病患者的脂质代谢异常, 降低TG而升高HDI-C。本文资料还显示经磺脲类药物治疗加用运动、饮食治疗88例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 加用二甲双胍或罗格列酮治疗12周后两组均获得较好的血糖控制, 与治疗前比较HbAlc、2 hBG、FBG均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O.05) ;罗格列酮降低2 hBG、IRI、HbAlc、FBG及FINS等更突出 (P<0.01) , 且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罗格列酮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更突出有效;而两组治疗后IRI及FINS明显降低 (P<0.05) , 表明在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面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均有效。

综上所述, 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罗格列酮不但能降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及延缓糖尿病的发展, 还能改善脂质代谢紊乱、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 无明显不良反应在治疗后出现, 并能将患者的远期预后改善,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健, 刘新福.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22例临床观察.海南医学, 2009, 20 (9) :38-39.

[2]DeFronzo RA.Pharmacologic therapy for type2diabetes melli-tusEJ].Ann Intern Med, 1999, 131:281.

[3]蒋成燕, 刘兆玉, 袁立英.罗格列酮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重庆医学, 2009.38 (2) :202-204.

[4]牟娇, 贾德福, 何作云, 等.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浆re-sistin的影响及对肾小球硬化的干预研究.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9, 25 (8) :1635-1639.

罗格列酮片 篇8

其实, 专利法作为平衡权利人与公众之间利益关系的法律, 赋予了公众在专利申请授权之前就可参与其中的权利。

中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48条指出:“自发明专利申请公布之日起至审定公告前, 任何人均可以对不符合专利法规定的专利申请向专利局提出意见, 并说明理由”。细则48条在业内也因此被称为“公众意见”。中国的企业, 特别是医药企业, 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规定, 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的利益。

1 为什么允许提出“公众意见”

我们知道, 发明专利申请需经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 (下称专利局) 的实质审查才能确定是否授权。专利审查作为行政审批程序, 是单方程序, 允许非特定意义上的“公众”参与审查过程主要是因为:已有技术信息非常庞大, 涉及地域又遍及全球, 而专利局检索的手段和水平是有限的, 专利局审查员并不能保证通过检索可以找出所有的已有技术。为保证审查结果的正确性, 法律赋予公众对专利申请应否授权有通过发表意见请求参与审查的机会, 即, 公众对于专利申请有不合专利授权要件的事由可附具理由与证据提出审查的请求, 从这个角度来说, 公众意见也被称为公众审查。允许提出“公众意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利用社会资源, 避免专利局的审查错误, 维护公共利益。

由于我国专利法已经取消了发明专利授权前异议制度, 在专利申请取得专利权之前, 利用实施细则48条提出意见成为公众参与审查的唯一途径。遗憾的是, 这一条款并没有引起我国企业的足够重视, 在笔者近20年的实审和复审审查工作经历中, 收到此类意见仅仅3, 4起。对我国企业而言, 理解和运用48条的规定对保护自身利益具有重要价值。

2 依法将不合规定的专利申请挡在专利保护大门之外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48条规定, 自发明专利申请公布之日起至审定公告前, 任何人均可以对不符合专利法规定的专利申请向专利局提出意见, 这里的任何人即“公众”。“公众”并非特指, 可以是任何单位或个人。

对发明专利申请、审查以及后续的过程简略如图1所示[2]。

发明专利申请自申请日起满18月即行公布 (除非申请人要求提前公布) , 然后依申请人请求专利局开始对其进行实质审查, 经过申请人修改或陈述意见, 如果审查员认为专利申请符合专利法和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 即授予专利权并向社会公告 (见图1a) , 反之, 则予以驳回 (见图1b) ;专利授权后, 任何人 (第三人) 如果认为专利授予存在问题, 可以到专利复审委请求宣告专利无效;当然, 如果对于专利复审委做出的无效或复审决定不服, 任何一方也到法院起诉[2]。

一般来说, 发明专利自申请日起满18个月公布之后还需要2~4年的审查时间才能确定是否授权, 在这一阶段中专利申请最终能否授权尚处于悬而未决状态, 即所谓的“pending”状态 (见图1) , 这段时间也即48条规定的允许提出“公众意见”的时间段。但是, 正如“伟哥”和罗格列酮专利纠纷表现的那样, 我国多数企业, 往往都是在专利已经授权后, 具体是在接到专利权人的起诉状或律师函后才想起去反诉专利无效。以前面提到的盐酸罗格列酮专利纠纷案为例:盐酸罗格列酮是由葛兰素史克研发的噻唑烷酮类治疗糖尿病药物, 从1993年开始, 葛兰素公司申请了包括药物化合物、组合物等一系列专利, 包括了申请号为CN98805686.0的发明专利申请, 其要求保护含有2~8mg罗格列酮的药物组合物, 该申请的申请日是1998年6月2日公开日是2000年7月5日, 于2003年7月2日获得授权。可以看到从该项专利申请公开到授权公告经历了大约3年的pending时间, 在这3年里我国相关企业悄无声息, 没有提出任何“公众意见”。2004年, 当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 (下称三维制药) , 浙江万马药业、重庆太极集团等国内企业或者已经对该药品投入大量研发, 或者甚至进入药品注册阶段时, 突然收到葛兰素史克的律师函, 声称上述企业研发的产品侵犯其专利ZL98805686.0, 要求停止开发和上市并赔偿损失[3]。于是, 这些企业联合向专利复审委请求宣告该专利无效。虽然, 该案最终结果以葛兰素史克公司放弃专利而告终, 但是该案历时弥久, 影响重大, 给中国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葛兰素史克公司主动放弃该专利可能有种种考虑。但是, 现在反思一下这起专利无效案件, 我们认为, 如果中国企业利用细则48条的规定, 把无效程序中使用的证据早在专利审批过程作为公众意见提出, 就有可能完全改变审查的进程甚至结果, 至少, 可以改善无效或诉讼程序中的被动局面。

首先, 如果在审查过程中公众意见被审查员采纳, 审查员可能对该专利申请做出驳回而非授权决定, 该专利申请的结果就完全不同 (见图1b) , 这是企业最理想的结果, 企业没有任何损失, 可以继续开发和生产。即使申请人对驳回决定不服去专利复审委请求复审或者最后到法院起诉, 但专利申请已被驳回, 此时主动权已掌握在提出公众意见的企业, 也即专利法意义上的“公众”手中。在信息爆炸而检索手段又相对有限的今天, 企业非常熟悉并且容易获得的已有技术, 往往是审查员不能通过常规检索数据库“检索”得到的, 特别是产品或技术“公知公用”的信息, 这只有作为竞争对手的企业最为熟悉。在盐酸罗格列酮的无效案件中, 请求人提交的很多证据是实质审查阶段审查员未使用或未检索到的。

另一方面, 即使该专利申请未被审查员采纳或者经过复审后最终还是被授予专利权, 企业依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决定是否启动专利无效宣告程序, 而且, 只要企业提出的公众意见言之有理或者提供了审查员所没有发现的新的证据, 都会促使专利局审查员重新考虑对该案的审查意见, 或者需要再次给申请人发出审查意见通知书来确定最终该案的走向。因此, 公众意见的提出可以往往可以使得专利申请在公布之后更长的时间出于授权前状态, 即客观上使得“pending”时间延长。根据专利法13条的规定[4], 在专利申请“pending”期间, 专利申请只能获得“临时保护”, 不能获得专利保护, 这也可以给企业的发展赢得时间优势和经济利益。

3 了解和利用“临时保护”和专利保护和区别

前文已经谈到,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 依照申请人的请求, 专利局才能对其进行实质审查, 在专利申请公布前申请内容处于保密状态, 专利申请公布后到专利局最终作出授权或驳回等结案决定之间的审查时间专利申请处于pending状态 (见图1) 。对处于“pending”阶段的申请, 由于尚不能确定该专利申请最终是否可以获得专利权, 因此法律还不能规定申请人在申请公布后有权要求第三人停止实施其发明, 而同时, 由于发明专利申请已经公布, 第三人完全可能通过阅读公布的申请文件理解发明内容并实施该发明。因此, 法律规定对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到专利申请授权公告期间给予所谓的“临时保护”。

将专利法对“临时保护”和“专利保护”的规定进行比较可以看出: (1) “临时保护”只能在获得专利权之后才能去追溯, 在“临时保护”期间实施发明专利的行为专利法并未界定为“侵犯专利权”——与授予专利权之后的界定的侵权行为形成区别。 (2) 对于“临时保护”期间实施发明专利的行为, 专利法仅仅要求“支付适当的费用” (专利法第13条) 而不是如专利侵权行为那样要求侵权行为人“停止侵权行为, 赔偿损失”; (3) 一项专利最终能否得到“临时保护”, 即获得“适当的费用”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例如需要考虑该发明专利申请是否能够获得专利权、第三人能否证明其所实施的技术是通过自己的研究开发, 而不是通过公布的发明专利申请获得的等等[5]。可以看出“临时保护”的力度远不及专利申请授权之后的专利保护, 在专利保护期限是从申请日起20年固定不变的情形下, 显然, 增加授权前“临时保护”时段而缩短授权后“专利保护”时段对“公众”一方是有利的。

因此, 我国企业不应坐等专利申请授权后再提出无效宣告请求, 因为要试图无效一个已经存在的专利, 从举证要求和程序上存在诸多限制, 这些限制往往会导致对企业不利的结果。相反, 我国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 充分利用专利法实施细则48条及时提出公众意见, 这样在保护己方利益的同时, 也有利于防止不该授权的专利被授权。

4 如何对不符合专利法规定的专利申请提出公众意见

提出公众意见是法律赋予公众的权利。要更富有成效地提出公众意见, 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4.1 了解专利法和专利审查程序

要有效地提出“公众意见”, 了解专利审查过程和专利授予的要求是必要的前提。发明专利的审查一般是专利局审查员通过检索获得的已有技术信息, 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 根据专利法的相关规定, 进行专利性评价 (这个过程也即前面所述的实质审查) , 最终确定对相关专利申请应予以专利保护。

对于专利性评价, 根据《专利法》的规定, 一项发明专利申请要想获得授权, 首先需要在专利申请中充分公开其技术, 达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施的程度 (专利法第26条第3款) ;同时专利申请必须符合关中国专利法第22条规定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要求等等。对专利法的这些相关规定企业均应有一定的了解, 在提出公众意见时应指明发明专利申请不符合专利法或实施细则的哪条哪款的规定, 因此不应授予专利权, 并提供必要的证据。

关于检索, 前面已经提到, 即使专利局的审查员经过严格的培训, 专利局也有专业化的检索系统, 但是, 无论多高水平的审查员和多么专业的数据库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而且从专业技术本身或者对具体产品来说, 显然相关企业可能更加了解, 对影响产品新颖性的“公知公用”信息而言, 相关企业的优势更是不言而喻的[6]。这些信息企业一旦获得都可以作为“公众意见”的证据提供给专利局。

实际上, 有效提出“公众意见”需要专利法律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的有机结合, 此项工作最好由企业技术人员会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专家共同完成, 或者由具有双方面背景和知识的专利工程师完成。

4.2“公众意见”符合形式、期限和内容的要求

提出公众意见是指要向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不符合专利授权要求的事项, 必要时提供证据, 并结合提出的证据进行说明, 即写明专利申请不符合专利授权要求的理由和证据。

对公众意见并无固定形式要求, 可以使用答复审查意见的“意见陈述书”表格, 这个表格可以在专利局网站上下载;提出公众意见的期限是自发明专利申请公布之日起至公告授予专利权之日前, 即专利申请“pending”阶段提出公众意见不用缴费;公众意见的受理机关是专利局受理处。

需要说明的是, 按照目前的程序, 专利局并会不对“公众意见”做出书面答复。但是, 从审查员角度来说, 审查员是非常愿意看到公众意见的, 特别是有理有据的“公众意见”, 能够帮助审查员找到新的证据, 提高审查质量, 更是专利局审查员喜闻乐见的。即使由于种种原因, 审查员没有采纳公众意见, 这份公众意见也会被纪录在案, 将来无论无效或诉讼程序中在公众提出阅卷的时候, 均可以查到这份公众意见。总之, 提出“公众意见”在维护企业自身利益的同时也无形中也对社会做出了贡献, 这也是“专利法”设立有关“公众意见”条款的立法本意所在。

4.3 对拟研发或上市产品的现有技术和知识产权状况的充分了解

再回到盐酸罗格列酮专利无效案, 相信上海三维制药等中国企业在决定上马研发该产品的时候, 会对该产品的相关知识产权状况作检索和评估, 为什么这些厂家没有及时发现专利ZL98805686.0的威胁呢?这里一方面, 通过研究罗格列酮相关的专利申请和授予情况我们发现, 罗格列酮涉及多个专利权人或申请人——以葛兰素史克为代表, 这些权利人申请了化合物、化合物各种盐形式、制备方法、立体异构体、各种药物制剂形式等数十个专利, 采取了专利法许可的几乎所有方式对产品实施全方位的保护, 面对这样的专利网, 往往企业也很难突破这样的专利壁垒;另一方面, 产品侵权分析需要相当高的检索手段、专业技术和法律分析等水平, 并非所有的企业都有能力作这样的分析, 未检索到所有的、潜在相关申请/专利, 或者说未能做出正确的侵权分析完全是可能的。显然, 我国医药企在专利竞争中仅仅靠“知己”和“知彼”还是不够的, 还需要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规则, 防患于未然, 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不败的地位。

总之, 我国企业应有效利用专利法实施细则48条的规定, 积极参与专利审查, 这不仅有利于维护企业自身的利益, 有利于提供专利审查的质量和效率, 也是全民知识产权意识和能力提高的表现。“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不谋万事者不足以谋一时”, 从长远来说, 我国企业也应以罗格列酮专利无效案为戒, 逐步提高自身的专利意识和专利策略运用水平, 不断创新, 未雨绸缪, 才能为企业自身发展赢得主动和机遇。

关键词:罗格列酮,专利,专利无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48条

参考文献

[1]刘娟, 董丽, 王菲, 等.浅析跨国制药巨头与国内医药企业之间的专利纠纷[J].中国药房, 2011;22 (29) :2689~2690

[2]田力普, 安青虎, 王自强, 等.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手册.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21, 44

[3]王宏杰.关于盐酸罗格列酮专利纠纷案的思考[J].上海医药, 2004;25 (10) :448~449

[4]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专利法律法规规章汇编 (1984~2011.7) [M].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13条.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5

[5]尹新天.中国专利法详解[M].第2版.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175~176

【罗格列酮片】推荐阅读:

罗格斯大学办学规模06-11

给罗格先生的一封信作文09-08

上一篇:小区化下一篇:商业采购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