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化

2024-05-12

小区化(精选4篇)

小区化 篇1

引言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自然水循环系统和水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越来越大,由此引发的洪涝灾害频发、水资源匮乏、水污染等俨然成为城市发展中的共性问题。为缓解城市内涝,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国家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的新理念,倡导构建低影响开发的雨水模式。海绵城市理念是一种可持续的雨洪管理理念,强调雨水的源头控制,利用分散的、小规模的措施控制暴雨径流和径流污染物,充分利用自然过程消解雨水。

本文基于海绵城市治水的新理念,结合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低影响开发技术,以某在建小区试点为例,具体从方案构建、方案效果模拟方面,探讨了城市在建小区海绵化的实现思路和技术路线。

1 海绵设施概述

雨水控制利用的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渗、滞、蓄、净、用、排”。

渗透技术主要以改造硬质地面,增加下渗为主。主要措施包括透水铺装、渗透塘及包括雨水花园、滞留带等在内的渗透型生物滞留设施。

滞蓄技术以雨水滞留和贮蓄利用为主,兼有峰值流量削减和补充地下水等作用。主要措施包括雨水罐、雨水湿地、雨水花园、集水池等。贮蓄的雨水可进一步回用,缓解市政供水的压力。

净化技术主要是改善水质,对水质进行源头处理或深度处理,其出水多直接排放或集中处理后回用。主要措施包括初期雨水截流和弃流设施、前置塘、沉淀池、植物缓冲带等。

2 低影响开发场地规划

由于原施工图已完成,在建小区应在原施工图的基础上进行海绵化改造。该过程须结合场地各要素的布局和结构,合理规划雨水径流量的排放路径。同时尊重主体工程,保留特殊设施如停车场,尽量避免原施工图产生大的变动。在建小区的公共场地可操作空间大,地形变动也相对灵活。

城市在建小区LID场地规划体现在场地分析和雨水系统设计两个环节。场地分析就是对场地地形地貌、土壤渗透性及周围环境等现状条件进行分析。它是场地设计的基础,必须建立在充足的基础资料和充分的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包括合理选择和布局海绵设施,确定其形式和规模;合理进行场地竖向设计,避免场地对区域地上及地下水文环境造成破坏。场地的雨水系统设计应采取适当的分散式低影响开发设施去适应原施工图地下管线布置,有效衔接雨水管道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的排放,对雨水进行滞留、净化和回用,实现雨水系统的优化。

3 雨水设计计算

3.1 设计降雨量

为使径流总量和污染物总量不超过开发前状态,美国多州采用控制年均80%-90% 降雨场次对应的日降雨量值作为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系统的设计标准,即设计降雨量。

根据我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气象资料数据,选取近30年日降雨资料,扣除≤ 2mm的降雨事件的降雨量,将日降雨量值由大到小排序,统计小于某一降雨量的降雨总量在总降雨量中的比率,此比率对应的日降雨量值即为设计降雨量。我国部分省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5%、80%、85% 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值如表1 所示。

3.2 调蓄容积量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设施调蓄容积一般应满足“单位面积控制容积”的指标要求,设计调蓄容积一般采用容积法进行计算,如公式(1)所示。

式中:V—设计调蓄容积,m3;

H—设计降雨量,mm;

Ψ—综合径流系数,可根据面积比例加权平均计算;

F—汇水面积,hm2。

4 在建小区海绵化方案的构建—以某小区为例

4.1 方案构建流程

借鉴低影响开发在国内外范围内应用的成功案例,结合我国海绵城市指南的要求,将在建小区海绵化方案的构建分为以下7个主要步骤,具体见图1。

4.2 研究区域概况

研究区域总面积为24.4hm2,西临带状绿化带,东侧为一座带状公园。其北部为商业区,南部为住宅区,两部分面积均为12.2hm2。该区域分两期施工,一期二期面积分别为13.3hm2和11.1hm2。根据原规划方案统计,硬化铺装面积9.5hm2,建筑硬化屋顶6.0hm2,绿色屋顶1.7hm2,水系0.1hm2,绿化7.1hm2。

4.3 方案构建技术步骤

4.3.1 明确施工进度

目前,一期处于施工阶段,二期尚未开始建设。其中,一期商业区外部停车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商业建筑主体工程已完工,部分道路混凝土已铺设;一期住宅区建筑主体1 号楼外均已完工,地下车库及车库出入口已完工,部分路沿石已立砌。

4.3.2 场地评估

场地评估是设计决策海绵改造方案的重要因素,对于后续方案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前期基础资料和实地探勘的基础上,结合各部门座谈意见,对试点区域存在的限制条件和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研究区域现状,总结了低影响开发雨水管理规划设计条件,见表2。

4.3.3 设计目标

根据场地评估结果,取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2%,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为34.6mm。由于规划区域面积较大,若想充分利用雨水,应进一步进行区域划分,就近解决雨水问题。首先根据区域功能划分一级分区,即商业区和住宅区各为汇水分区,各自消纳自身的雨水径流,在此基础上,根据地面高程,确定排水路线,进而划分二级分区。由容积法计算各分区产流量,作为设计的具体量化目标。

4.3.4 海绵设施总体布局

4.3.4.1 海绵设施在小区各要素的应用

1)建筑屋顶雨水渗滞区

建筑屋顶多为不透水屋面,径流系数高达0.95,成为城市径流的主要产流面之一。降落到屋顶的雨水短时间便可形成径流,并向下垫面转移。为减少其产流量,需采取以雨水利用和渗透设施为主的源头控制设施,如绿色屋顶、雨水桶等。利用绿色屋顶的植物和土壤对雨水截流和吸收,并使用雨水桶收集绿地屋顶的外排水,实现对雨水的源头管理。超出绿色屋顶和雨水桶处理能力时,利用住宅其他的LID措施进行雨水综合管理,将建筑超量的雨水排入建筑周边的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进一步将场地景观纳入到雨水管理中,既实现雨水管理,又提高住宅环境的整体美感。

2)小区道路雨水渗滞区

原规划方案中的道路多为沥青、大理石等硬质不透水表面,作为雨水的主要受纳区域,大量的雨水径流及其携带的污染物由雨水口收集后直接排入管道,极易引起道路受淹,造成下一级受纳水体的污染。基于海绵城市自然渗透的理念,在人行道进行透水铺装改造,增加地面的透水性,结合侧石开口或标高控制(路面标高高于周边绿化带标高)等措施,将路面径流引入附近雨水处理设施,以达到增加下渗、削减洪峰的效果。

3)小区公共场地渗滞蓄区

公共场地的低影响开发是小区海绵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场地内设置的集中式雨水设施和末端处理设施,主要以雨水滞留设施为主,如生物滞留设施,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低于路面的洼地贮存、渗透雨水,结合物理处理和生物处理的特点,有效去除污染物、减少雨水径流量。

4.3.4.2 方案布局

规划区域各要素产生的径流量,一部分通过绿色屋顶、生物滞留带、下沉式绿地和雨水花园蓄积下渗,其余部分通过调蓄池集中收集用于周边带状公园的灌溉。住宅区雨水径流通过植草沟、透水铺装、生物滞留池、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水系综合处理,一部分用于LID设施的蓄积下渗,一部分利用雨水调蓄模块集中收集用于景观水系的循环利用,其余超标部分则通过市政管网排走。

4.3.5 模型模拟

Digital Water 2.0 是基于SWMM和GIS技术的可视化建模与动态模拟评估工具,可模拟雨水花园、雨水桶、渗渠、透水铺装等多种LID设施。基于Digital Water Simulating 2.0,采用当地暴雨公式,以芝加哥曲线分配1 年一遇1h、1 年一遇2h、年一遇2h和5 年一遇2h的降雨雨型,以原规划方案和LID改造后的方案为模型情景模拟。其三个排放口模拟曲线如图4 所示(以1 年一遇1h降雨条件为例)。

对整体区域进行水量平衡分析,各重现期下的模拟效果评估如表3 所示。由表3 可以看出,经下凹式绿地、透水砖、雨水花园等低影响措施处理后,控制降雨量>34.6 mm,流域出流量均有明显减少,符合设计目标。

结语与展望

基于低影响开发技术,结合在建小区特点,场地各要素的布局和结构,组合一系列不同的低影响开发措施,合理规划雨水径流量的排放路径,合理布局低影响开发设施,并基于Digital Water 2.0 模型评估了雨水管理效果,形成了在建小区海绵化完整的规划思路。

在建小区势必会对原规划进行改正,造成施工图变更,投资预算变更及工程周期变更等一系列问题。如何与原设计单位的实现工作上的交接,如何引导广大居民理解和支持,并自觉融入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如何解决投资增加问题等,都是后续小区海绵化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构建完善的海绵城市激励机制,为海绵城市后续建设提供指导和依据,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小区化 篇2

——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小区为例

摘 要: 本文是在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老旧居民小区一年多来的疫情防控工作展开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全文在明确了研究背景后,梳理了疫情期间小区的基本状况和网格化工作的运行,分析了满足其有效治理的基本要素,对老旧小区的运行、改造及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疫情防控;老旧小区;网格化治理

一、研究背景

1.1 网格化治理的理论基础

城市社区的“网格化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在新时代新要求下,为了进一步满足人民需求,在基层提升服务效能,防范化解矛盾的重要理念创新。这一概念的提出肇始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必须要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创新社会治理,共享、共建、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以政府有效治理、居民良性互动为目标,最大程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这在实践中要求社区的治理效能必须满足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通过将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到基层的手段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整合资源,疏导舆情通径,提升决策科学化水平,真正焕发城市的基层活力,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网格化管理就是有限空间内的责任化管理,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重要的问题发现机制、解决机制和监督履责机制。需要注意的是,网格化管理并不是一项具体工作,而是一种可以辅助各个行业工作开展的手段和理念。学界普遍观点认为,城市网格化管理基于社会管理和服务资源,通过网格员对辖区范围内的人、地、事、物、组织五大要素进行全面的信息采集管理,收集地理位置、楼栋建筑、单位门店、人口信息、民政救济、群团党建、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科教文化等多重信息,运用数字化手段,以实现各区域联动、资源共享的城市管理新范式。城市网格化管理是站在新时期我国城市工作新起点上的一种革命与创新:首先,它不再因循过去被动式应答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二,数字化、信息化的新型管理手段得以应用,尤其是大众媒介与即时通讯设备的参与促进了管理的精确与高效;第三,它是科学严谨的管理机制,不仅具有一整套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而且能够对发现、立案、派遣、结案四个步骤实现动态循环,并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信息开放联动。正是基于这些功能,可以将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今天创新、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新模式。

网格化治理现如今已被广泛应用,受到学界重视,在对多地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国内专家对其构造功用、作业机理与社会作用做出分析判断,存在三种基本评估取向:

①优势论:对网格治理模式的构建及其功用给予积极评估,将其视为城市底层治理构造变迁的革命性立异。持此观念的研究者主要从网格技术机制、流程再造、群体效应等理论维度出发,透过网格运转程序,在个案基础上讨论了网格构建的信息渠道与职责建设体系,关于破除现有治理的碎片化,树立整体性安排架构,完成治理资源整合与政府跨部门作业协同联动所具备的要义。研究指出,面临城市治理的高度复杂性,网格化治理体现了问题导向、精细操作、协调联动、群体反应、职责到人、危险控制等优势,诠释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程覆盖、不留死角”整体性治理内核。

②折中论:肯定网格化治理在重建城市底层治理架构与层次中所表现的活跃性作用,但同时指出它在运转中呈现的众多缺点,如行政运转成本过高、条块分割依据较为机械、事权下移、横向跨网格协同不力、网格治理员职责界定、公民参与度较低,指出不断完善、优化网格化治理的功用,增进效能供给的提升,是其未来发展方向。

③批判论:持此观点的学者多从底层社会治理构造重建视点看,这种自上而下推进的、倡导“技能控制”的治理手段,带来了不达预期的强力社会管控、扼杀社会生机的结果。即在官僚制基础的任务主导型制度建构下,网格化治理通常呈现违背基本方针的现象,致使网格管理行动流于形式、功用退化,甚至带来了更高昂的管理成本;其所沿袭的“压力型”职责机制进一步强化了网格工作人员有选择性的行政方针,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资本的生成与增长,堕入官僚主义“技能治理”的悖论。

本课题选取调研地所属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社区的网格化治理在中央和地方的部署之下亦步亦趋地开展;网格的设置基本以小区为单位,设置网格长和网格联络员负责网格建设工作。虽然工作项目能够规范开展,但实际工作中存在有网格治理效能低下的状况,居民对网格工作不了解甚至不认可的现象也有所发生,这在城市的老旧小区中尤为显著。

1.2 老旧小区

对老旧小区的概念界定需要基于一定的时空逻辑关系当中。我国进入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城市化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居民住宅楼的建设就是城市化进程中居民生活水平改善的一个显著表现。199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 [1994]43号),确立了我国的住房商品化政策,在此之前的住房实物化分配模式开始向货币化分配方式转变;因此,有学者认为老旧小区应当界定为在1994年之前建设的居民住宅小区,但学界对相关概念至今也没能形成统一的意见,多数研究将“老旧小区”概念模糊界定为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建设的、配套设施不完善、环境混乱、总体陈旧的居民小区。

本文研究对象所在的齐齐哈尔市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代表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该市众多的国有工矿企业和部分事业单位为职工修建了福利性住房。但随着市场化经济的不断推进,这里经历了改革的阵痛,其中显著的标志就是老旧单位家属小区的运营难题。长期以来,该市的老旧小区呈现“多、乱、散”局面,曾经由单位主持运转的小区面临“弃管”,使其积累了大量的历史疑难问题。

1.3 调研地疫情信息

2019年末,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我国华中重镇武汉市爆发,其来势凶猛,迅速蔓延至全国各省市。截至目前(2021年6月20日),全球已累计确诊178,820,563例病患,累计死亡3,869,509例。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面临的最为严重,波及范围最广,波及时间最长的一次公共卫生事件。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国内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但疫情随时有可能在不确定的时间发起反攻,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2020年1月23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宣布自当日10时起,全市公共交通停止运营,机场车站的离汉通道关闭,标志着武汉进入“封城”状态;同日,本课题的调研地齐齐哈尔市也成立了疫情防控指挥部,并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响应。1月25日,该市出现了第一例有武汉旅居史的病例,随后在2月2日,全市中心城区施行交通管制,所有小区村屯实行封闭管理。到3月25日,全市确诊的最后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出院,首轮疫情确诊病例全部“清零”。这一期间,全市共确诊病例43个,累计死亡1人;根据疫情的变化形势,全市各行各业已做到有序复工复产,应开尽开。

2021年初,黑龙江省望奎县再次发现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其密切接触者中有齐齐哈尔市居民。在这一轮疫情传播中,全市发现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23例;到2月8日,齐齐哈尔市本轮疫情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均已治愈出院及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病例全部“清零”。虽然这轮疫情在春节前爆发,给居民生活带来一定不便,但防控反应得当也使市民所受的负面影响被降到了最低。

二、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2.1小区建设运行情况

本文研究的龙沙乡家属楼(以下简称该小区)始建于1989年,位于齐齐哈尔市城区南郊。这里曾是城南临近农村的较为繁华的地段,是城南城乡居民消费、通勤、办事的重要节点;正因此,管辖城南部分行政村的龙沙乡决定在此修建办公大楼和职工家属楼。1989年正值我国城市化高速推进的时代,乡政府与位于这一片区的中央储备粮齐齐哈尔直属库决定共同出资修建一座拥有三栋七层住宅楼、共计八个单元的家属小区,同时小区院内附带一座七层办公用房;在实行集中供暖后,该片区的锅炉房也建于小区院落内。经两家单位商定,小区建成后的维护工作由龙沙乡政府负责。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当时龙沙乡人民政府在该小区内办公,但这里的行政区划却归属于齐齐哈尔市铁南街道办事处;由于小区的成分复杂、性质特殊,所以铁南街道也对该小区管理工作没有过多干预,始终由建设单位龙沙乡人民政府负责。2004年,市委市政府决定撤销龙沙乡、大民镇建制,将两个乡镇的管辖范围调整合并为一个新的街道办事处和农村工作委员会,龙沙乡人民政府就此迁出小区;出于管理成本高、利益关系复杂等多种因素的考虑,加之推行物业公司市场化运作的背景,原龙沙乡改

组后的新机构决定不再处理该小区运营维护,准备交由本市一物业公司负责管理。

设备陈旧、遗留问题多、产权复杂是老旧小区的通病,建设了已有三十年的龙沙乡家属楼也是如此;长期以来,业主和物业就众多问题难以达成一致,居民因无法接受物业公司的条件而拒交物业费,物业也拒绝为小区居民提供任何服务,这导致长期以来该小区一直处于弃管状态,除了小区垃圾处理由街道办事处协调城市环卫负责清理,其他一切小区维护工作只能由居民自行组织,这在无形之中也加剧了处理小区历史遗留问题的难度。

2.2 小区疫情防控面临的问题

2008年,小区所在的街道又经过合并改组为新的龙沙区南航街道办事处,辖区面积在全区所有街道办事处中位列第一。街道辖区内有众多国营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家属楼,但随着上世纪末部分企业效益不佳破产重组和市场化物业模式的推进,原本由单位负责的小区多数都难免落入弃管的命运,本文的研究对象即是弃管老旧小区的典型代表。

对于拥有物业单位的小区来说,封闭管理或是疫情期间的基本服务都能够得到一定的保障,但对于弃管小区而言,“无人问津”的局面显然增加了疫情期间的基层防控难度。由于物业弃管,该小区从未设置安保和门禁;没有固定人手,街道办事处不得不专事专办,委派党员干部并招募志愿者参与小区防控工作。

龙沙乡家属楼的防控工作主要面临了以下几个难题:

一是人员结构复杂。小区里老年人口占比较大,近120户居民中六十岁以上老人的占比能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其中更不乏十余个八十五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经过网格员的走访排查,小区中的老人们基本都有家人照料,但突然而至的疫情扰乱了他们的生活习惯,规劝老人们不聚集、少外出、戴口罩需要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付出大量的劳动。此外,在这座位于城市进出交通动脉的居民小区中,有不少从事长途运输业务的司机业主,对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排查和防控保障服务也是一个繁杂问题。前文中还提到,小区内还存在有几个公共单位;原乡政府搬出后,办公楼几经易手,交由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使用,这是一个服务范围覆盖几万人口的大型社区公共卫生机构,日常接诊工作难免会使小区居民接触到外来人员;此外,位于小区内的换热站工作人员也都是由热力公司派遣轮岗的小区外人员。内外部人员的复杂性因素叠加使得疫情防控初期的人员管控面临巨大挑战。

二是内外部环境复杂。小区所在片区一直是城乡结合部,近年来城市棚户区改造将周围的平房进行了拆除,但受疫情影响收尾工作一直无法开展;拆迁使小区的围墙有缺损,这让一些在疫情防控初期抱有侥幸心理的居民钻了空子,有人在封闭期未报备出入,这无疑增加了小区防控风险,因此也使本就人手不多的小区防控人员不得不花费时间开展对外部区域的整治和专门的防控宣传。此外,小区内存在的公共机构使得工作人员不得不考虑如何进行内外部人员分流;由于小区只存在一个出入口,公共活动面积又较小,因此最初只能单独给小区内的医院用隔板划出一条专门通道,但分流效果和效率显然不高,这使得防控人员必须依靠人力开展人员甄别,避免高风险人员进入小区。

值得庆幸的是,从本市发现第一例患者到全部清零,龙沙乡家属楼未出现一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少数几个有高风险地区旅居史、需要居家隔离的人员在隔离期的生活起居也得到了有效保障,这使得小区防控工作的重心也主要放在了外防输入和内部完善的工作上。

三、老旧小区网格化综合治理的推行

3.1 对网格化管理的再认识

如果仅仅把“网格”视作直观上对基层行政管辖区域的细致划分,那么网格化的工作也难免会落于窠臼。回归到网格建设的初衷,我们应当认识到,网格的实质在于将工作重心下放基层,致力于从源头发现和解决问题,构建和而不同的社区治理模式。

网格产生于一定的微观区域,但其功能的拓展、升华却是依靠内外部政策实行、人文情感、利益关系的交织而发展的。优秀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应当激发其作为社区的微观组件和内在活力和外在影响,继而满足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整个社区的系统完善。社区网格可以认为是行政化的产物,但却不能用行政化一以蔽之。网格是最贴近群众的自治组织,它必然肩负了维护社会稳定、协助政策落实、服务居民生活的责任,但其功能的发挥则兼具了管理的任务性和艺术性;只有真正贴近群众、依靠群众、践行群众路线,社区网格才能真正担负起协助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任。

3.2 疫情期间小区网格化管理的实践

面对社区疫情防控的复杂性、严峻性挑战,老旧小区的网格化治理工作必须破立而行。在非疫情期间,龙沙乡家属楼作为一个独立网格存在,由基层社区选出了网格长和联络员;但对于这个物业弃管的老旧小区,许多日常运营的问题涉及范围广、难度大,网格责任人又并非是专职工作,这导致前期网格治理工作基本处于失效状态,居民自治活动往往都是在问题爆发时才不得已地开展。

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果断决策,发出了“让党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的号召,基层社区作为安全防控的战斗堡垒也积极响应,靠前参与。当疫情防控进入到常态化阶段,网格化综合治理的工作必须实现动态更新,兼顾防疫和居民生活,让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社区协调、居民自治的优势继续发挥效用。

弃管老旧小区的网格化治理需要多方的共同参与。疫情期间,区级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基层社区居委会、网格志愿者、小区居民多方共同努力,重新为小区网格注入了发展动力。

社区是基层防控的重要执行部门,既要有效落实上级任务,又要在群众工作中找出引导群众自治、共建家园的突破口。首轮疫情爆发期间,为了有效解决弃管小区的防控问题,龙沙乡家属楼所在社区马上组织党员社工、号召辖区其他单位的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参与治理。疫情发生后,黑龙江省提出了严守“三道门”(国门、城门、家门)的总要求,基层小区村屯严格筛查外来人员,走访重点人群,确保每一个微观部门的安全,才能保证整体的和谐。由于该小区缺少专职安保人员,社区特别安排一名副书记带队进驻小区,同时招募了志愿者,实行全天三班倒,保证二十四小时都有人值守,不留漏洞。在小区封闭初期,每户只允许三天内有一人凭出门证外出采购,并要求有工作需要的人员办理相关证明;仅靠纸质凭证和人工查验给初期门禁工作带来困难,这在全市实行了“健康码通行”措施后得到了缓解,专职查验人员也从两名减少至一名,为其他方面的工作补充了人手。除此之外,社区工作人员也在统一部署下完成了网格内重点人员(五保户、高龄老人、残疾人等)的排查工作,建立小区防控消毒工作台账,确保工作精细化、制度化、可追溯。

疫情进入防控关键期后,党中央积极号召“发动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这其中充分强调了在防控工作中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的重要性。面临小区网格功能失效的状况,社区工作队立即决定对网格责任队伍进行重组,建立小区居民联络群,并由社区正副书记、小区防控员、网格长等在群中直接听取居民意见。由于小区设备陈旧又常年缺乏维护,疫情期间居民关于取暖、用水、排水的意见也集中爆发出来;在物业拒不履行责任的条件下,网格联络群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主要工作人员积极向居民解答问题,协助居民有效地解决了问题,保障疫情期间业主的正常生活不受较大干扰。通过一定时间的运行,联络群作为小区网格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为保证居民的生活质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让社区工作有了更明确的抓手和方向。基于这一段时期网格工作的有效开展,社区和网格的作用得到了小区居民的广泛认可,参与小区治理的积极性与配合度不断加强,这也为第二轮疫情爆发时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大规模居民核酸检测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应当说,二轮疫情的负面影响能够降到最低,本质是依靠群众齐心协力的“内生性”动力,而对于“内生性”的培育,网格化管理工作显得功不可没。

在齐齐哈尔市,老旧小区的弃管现象屡见不鲜,这是由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和历史遗留问题等多重因素导致的。物业公司“弃管”,不代表地方政府可以“不管”,政府部门以人民利益为先,出实招才能见实效。小区所在的齐齐哈尔市龙沙区在2015年就成立了区级物业管理中心,专门为弃管老旧小区居民提供基本物业保障。疫情发生以后,物管中心抓住契机,指示各社区、街道以各种形式开展群众爱国卫生运动,推动防疫的同时解决一些小区设备和环境的遗留问题,并为相关工作提供了必要的设备、工具。在区级政府的统筹下,小区居民利用疫情不能出门的时间,整饬了楼道环境脏乱差问题、粉刷了公共区域墙壁、完善了小区绿化,进一步改观了小区风貌。在物管中心、街道办、社区的共同协调下,长期处于对峙状态的业主与物业公司也重新回到了同一平台上展开对话,争取能恢复小区的正常物业工作。但由于部分住户存在复杂的产权问题(基于“单位建房”所产生的业主“半产权”现象),以及物业公司提出的条件难以令业主接受(物业出于小区基础设施老化问题而提出的一次性经费筹措方案过于昂贵),对话并没能取得有效的成果,物业公司选择全面退出,但在客观上却为梳理该小区长期以来的物业纠纷问题提供了帮助,也推动了小区网格在特殊时期的物业自治能够统一意见,为接下来招标新的物业企业积累了经验。

四、启示

4.1为什么网格化治理能初见成效

疫情发生至今,龙沙乡家属楼有效落实全市统筹推进的防控政策,圆满地完成了防控初期的基本任务,有效保障了小区居民的生命健康和正常生产生活,为全市的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各行业复工复产、经济复苏运行补给了来自于基层的力量。可以说,该小区的网格化综合治理是颇有成效的。

切实践行群众路线,是小区有效治理的不二法门。从一月份至疫情在夏季告一段落,社区工作队和志愿者驻守在小区入口的临时岗亭,经历了北纬47度上东北平原城市的严寒、大风和酷暑,始终恪尽职守,真诚服务,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小区居民的尊重和赞许。一年多来,这座历史遗留问题众多、人员环境复杂的老旧小区非但没有因防控工作和社区服务产生一次纠纷,居民的自治参与度也比疫情前显著提升,这就是对小区网格工作最大的肯定。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疫情使我们愈发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进一步意识到从各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根本就是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在人民群众中实践,才能为我们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汲取更有力量的指导。

4.2值得保持的优点

践行群众路线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群众观点,从群众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社区工作者和网格队伍没有被疫情防控的基础任务所局限,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而是真正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需,这在客观上也实现了从根源上梳理症结,从而为解决老旧小区的复杂问题完善思路。长期以来,小区部分住户的上下水、燃气、电表计价存在严重问题,社区和网格责任人在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听取意见,统筹多方出资并协调相关单位进行管道疏通、水压调整、陈旧设备更换,积极完善服务质量,维护居民合法权益。凡此种种其实已超出了最初“疫情防控”的工作安排,但为了切实得到群众支持,工作人员选择了“宁可多一事,绝不搁一事”,这是保证小区秩序稳定,从而引导小区治理进入“深水区”的关键环节。

小区治理践行群众路线的艺术性,在于发掘了居民中的“关键人行为”。在现代城市居民小区里,邻居互不认识,一遇事情高高挂起的现象并非个例。网格治理最初的失效正是由于群众自治活力未能有效激发,大家只愿做“老好人”,不敢当“出头鸟”,导致很多事情越积越重,形成遗留问题的恶性循环。在新的网格队伍中,社区工作者把责任心、号召力强的居民团结起来,以工作人员的身体力行激发居民自我建设的意愿,并在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对居民群体中积极参与相关工作的成员给予一定物质和精神奖励,在本就不大的小区里发挥“熟人社会”的作用,引发示范效应,很快就能掀起群众自发治理的热潮;疫情以来的楼道粉刷、绿化建设、爱国卫生运动都有居民们自发参与的身影。让群众在参与中深切体会,既能够帮助工作更好开展,促进多方互相理解,也让小区治理工作更具可持续性,保有更具群众路线特色的优越性。

4.3需要改进的缺陷

虽然龙沙乡家属楼的网格化治理有许多值得可圈可点之处,但依然有值得我们思考并加以改进的环节。

首先是工作创新度不够。数字化的治理应用只存在浅层发挥、没有得到广泛拓展,一、二轮的防控工作中,传统的“人海战术”与“全天候白加黑工作”依然是主力,工作效率并没有发挥到位。仅靠“守正”只能保证基础、只有方法创新才能实现新陈代谢。网格治理中的老方法得到了正向的效果,但也暴露出效率低下、反应迟滞的不足之处,而高强度的工作也给社工和志愿者带来巨大的生理、心理压力;本质上与工作任务“级级摊派”、“层层加码”、“危机转嫁”的官僚主义作风有着密切关系。面对紧急事态和新局面、新问题,老方法固然要参考、执行,但及时的创新也必然要提上日程;手段创新的基础之上,领导层勇于自我革命、破除官僚风气也是推进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需要。

其次是在疫情压力降低后,存在工作疏忽、放松的现象。这并不能全然归咎于基层工作人员,毕竟他们在高强度的工作过后需要得到缓解与休整。百密必有疏,唯一的方法就是要靠动态的制度完善,在保障居民和工作人员利益的前提下,时刻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生在我国部分地区的疫情反复状况就反映出了防控工作疏忽大意带来的严重打击。尽管通过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但一味地沉溺于“优势”之中只能让我们的工作如逆水行舟,不进反退。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疫情带给我们的既是挫折、更是考验。只有在危机意识中知难而进,不断改造我们的认识与实践,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真正屹立于不败之林。从小区治理中以小见大,放眼全局,老旧小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才能在社会系统工程建设中发挥更大的功用。

参考文献

小区化 篇3

关键词:有线电视,光纤,双向网

数字化的发展打破了常规的垄断局面, 同时加之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使得整个行业的竞争趋势越发严峻。就目前形势来看, 可谓是前有堵截, 后有追兵。在有线电视的网络争夺战中分为两大派别:一是追求高、中端用户的电信运营商;二是争夺低、中端用户业务的卫星直播和地面数字电视。倘若两者都保持自己的客户群, 而不去做更多更好的创新和吸纳, 将会导致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走向衰落, 直至灭亡被新的有线电视网络所替代。

1 有线电网络需求分析

1.1 工程概况

时代豪庭住宅小区位于市区东进大桥西北侧, 是沿海高速东台出口进入市区的门户和地标。时代豪庭住宅小区距离东台市有线电视中心机房约3.7公里。根据东台市新建小区网络规划要求12芯光缆接入小区, 每个光节点为4芯光缆。

1.2 光节点的分布

根据广电总局《有线电视网双向化改造指导意见》, 有线电视网络应提供集数据、语音、文字、图象等多种媒介的多媒体信息服务, 具有集成性、同步性与交互性等显著特点。以及《江苏省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建设和改造实施方案》楼栋接入点覆盖用户数平均为50户左右的指导意见, 在时代豪庭有线电视项目中, 根据时代豪庭全高层住宅的特点光接入点覆盖用户数36-78户。在每栋楼的每个单元内设立一个光接入点。

1.3 用户需求分析

具有宽带网络功能和双向化数字电视功能, 能够承担广播业务、交互业务、数据业务和增值业务, 满足“三网融合”要求的下一代有线数字电视网。

2 小区有线电视方案设计原则

2.1 光进铜退

所谓的光进铜退的原则就是在宽带接入模式上的不同选择, 运用光纤电缆取代传统的铜线电缆,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数据的传输数率和数据的流量, 而且也为网络建设节省了成本。

光纤顾名思义就是传光的纤维波导, 也就是光导纤维的简称。其光纤通信的原理是利用广播作为传波载体, 早在1966年时, 英籍华人高锟就曾预见的利用到光纤为传输载体的通信手段。同普通的电缆以及微波等等的传电通信方式相比, 就明显看出光纤的优势所在: (1) 光纤的传输频带很宽, 而且通信所容纳的容量特别大; (2) 利用光纤可以不用中继设备, 就能架设远距离的光纤电缆, 这是利用光纤衰减小的特点; (3) 由于光纤的串扰性很小, 所以信号的传输质量相当高; (4) 光纤能够防止电磁对它带来的干扰, 做到保密性良好; (5) 光纤是十分适合数据的传输, 因为光纤尺寸小、质量轻, 这也给光缆的铺设带来便利 (6) 光纤还具有抗化学腐蚀的作用; (7) 制作光纤需要的材料是石英玻璃, 这种材料在我国十分丰富, 这也大大降低了成本, 对有色金属也是一笔不小的节约。

2.2 双向方案的选择

到目前为止, 已经研发出三种主要的网络双向改造方案: (1) 以HFC网络技术为基准的改造方案, 简称CM方案; (2) 光纤收发器可以设置在楼内, 并且LAN可以进入用户家中的改造方案; (3) 将EPON设计到楼内, 并且加之Eo C技术运用的方案。

方案1基于HFC网络的双向改造方案 (CM方案) 。

其CM方案的优点在于:集中度高, 仅需要前端和用户端的CM, 而不要需要其他的在对其管理和维护上都是十分方便的;时间成本低, 这对其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奠定基础;还有就是此方案的覆盖范围极广, 单纯考虑宽带接入这一项业务, 运用该方案可以进行分期投资来进行逐渐扩充。

其劣势在于:采用此方案使得单位带宽的成本增高, 这也是该方案最大的缺点所在。从短期内考虑, 倘若只进行宽带接入和上网业务, 那么每个信道实际可以容纳200户, 在进行共享和非同时的应用时, 上网速度还勉强说得过去。如果进行流媒体的服务, 每个用户都会长时间地占用网络、进行大流量的数据吞吐, 这样以来也就将服务的用户降低到40, 从而增加了成本。

方案2 FTTP+LAN入户方案。

FTTP+LAN入户方案从理论上来讲, 是最为经济的方案。采取这种方案有五类数字信号没有进行调制解调, 在不考虑重新布线的前提下, 性价比是十分高的。所以在进行着五类线的铺设施工中, 适合采用这种模式。不过应该注意的是产权的问题。

方案优势:

采用这种方式使得入户的带宽达到最高, 这是它的最大优势。此种方式是在网管的支持下完成的, 不能因为降低成本而不设置支持网管的楼头设备, 这将会给以后的维护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方案劣势:

该模式需要进行重新布线施工, 可能会花费很长的时间进行协调和施工, 导致客户对服务不满意, 而失去客户群, 这样最大的问题也就出现了, 那就是时间成本以及隐性成本的过高问题。

方案3 EPON到楼+Eo C方案。

光纤到楼、以及EOC技术的应用再加上产品价格的降低, 让这种方案在广电网络改造的选择上备受青睐。此技术方案的选择同利用多级交换和光纤收发器的方案相比, 不论是成本、性能还有维护管理等方面都比前两者具有优势。这就给CM方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EPON到楼、EOC无源同轴的接入方案是比较适合广电网络的改造的, 这也是一个新兴的思路。

目前从技术手段和价格上去考虑, 将模拟信号以及数据分布在光纤上传送是最好的选择, 这样虽然节省了光纤的使用量, 降低了成本, 但是由于模拟信号的插入导致的损耗以及波分、光分路器件的技术难度和造价带来极大的考验。

成本:倘若交换机大都在分前端集中, 对于光纤收发器模式来说, 也就需要铺设大量的光纤, 同时导致管道、光纤等的施工维护成本过高;倘若不在前端集中, 虽然EPON方案的成本是超过了一对千兆光纤收发器, 但是综合考虑下来, 还需要增设多级交换机、电源等设备, 使得总的投资无法估算。

性能:如图1所示, 目前实际采用的是拥有百兆光模块的光纤收发器, 而EPON是采用了千兆光模块, 在组播应用等的性能比较上具有优势。

可靠性:EPON采用的是无源光网, 对于光分路器的负担很小, 只需要增添一些熔接点, 其可靠性是不用质疑的。

维护管理:EPON的连接不需要通过机房和电源进行, 也不用活动的接头, 这就减轻了维护管理的任务, 现在的集成在ONU等交换机都是可以进行管理, 并且现在技术已经可以让芯片和系统进行联通;就目前的实际情况开看, 光纤收发器以及楼头交换机大多是不支持SNMP的, 而且各个厂家也没有统一标准。

3 时代豪庭小区有线电视双向化设计

3.1 系统设计依据

本有线电视系统以国家有关标准为依据, 参考国内和研究了国内若干个城市有线电视系统的先进技术资料及经验, 并结东台广电的实际情况, 设计出符要求的有线电视系统。

3.2 地下管道及光缆路由的设计

使用正交频分复用 (OFDM) 技术, 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极强, 对网络传输性能依赖性较小, 工作稳定;该技术将信道分为N个子信道, 将串行的高速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流, 然后进行QAM调制。每个信道可根据SNR自动调整工作状态 (开或关) 。当某个或多个信号干扰较大时, 就少送或不送信号流, 而好的信道则多送。工程实施简单, 系统部署快速, 无需线路维护。根据东台市城区的网络规划, 每个光节点按4芯配置。光缆线路小区内光缆线路利用小区有线电视管道敷设, 接头盒放置于楼栋弱电井中。小区的线路, 全部采用管道敷设。

从机房到时代豪庭光缆全长3.9Km, 12芯进小区至光交箱。机房光放大器下使用4路PLC (平面波导型) 光分路器这种器件的优点有:损耗对传输光波长不敏感, 可以满足不同波长的传输需要;分光均匀, 可以将信号均匀分配给用户;结构紧凑, 体积小可以直接安装在现有的各种交接箱内, 不需特殊设计留出很大的安装空间;单只器件分路通道很多, 可以达到32路以上;多路成本低, 分路数越多, 成本优势越明显。

由于组网的方式不同, 对网络性能要求的不同, 网络建设的成本差别很大。网络双向改造的主流方案有3种:一种是基于HFC网络的双向改造方案 (CM方案) , 另一种是光纤收发器到楼+LAN入户方案, 还有一种方案, 即EPON到楼+Eo C技术方案。由于东台市新建小区双向网络选择了EPON到楼+Eo C技术方案就不再对此进行分析。我们从光纤的深入方面进行分析。因为时代豪庭是新建小区, 有线电视管道的土建成本相差不大, 因此没有计入比较范围, 本文主要重点是放在接入网改造部分, 在设计时我们可以选择的有光纤到楼、光纤到单元、光纤到户三种方案。

4 结语

建设现代城区双向有线电视网应以开展双向交互式业务为基本出发点。只有双向才能互动;只有双向才能把广播系统变成通信系统;只有双向才能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才能使用户感到需要、离不开。由于双向有线电视网是一个集数据、声音、电视于一体, 三网融合的通信系统, 欲使用户切身体会到需要、离不开系统的可靠性是第一要务, 网络的建设质量和先进性是重中之中。在高低带宽的竞争中, 很显然高带宽占据有利地位;双向网络也处于单向网络竞争之上;多业务的运营模式对于以前的单一模式是个极大的改善;其中较为关注的还是成本问题, 当然低成本的改造才是重要的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刘增基, 周洋益等.光纤通信[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

[2]范寿嗣, 朱延军.现代有线电视宽带网络技术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

小区化 篇4

一、管理困境:学生公寓管理现状

从查阅的文献看,目前高校主要有三种学生公寓管理模式。一是传统管理模式。传统管理模式是由学校各部门根据自身的职责分工对学生公寓进行管理:后勤负责公寓内部维修、公寓公共卫生清洁等;学生部门负责组织各类活动;保卫部门负责宿舍消防安全、安全巡逻等;院系负责日常卫生检查、思政教育以及院系活动组织开展等。该模式的优点是学校拥有绝对的管理权,缺点是管理的效率不高,人员结构复杂,存在多头领导,管理起来困难[1]。二是社会化模式。社会化管理模式主要由校外物业、校内后勤部门和学生所在院系三方参与,通过公开招标确定校外物业公司,完全实行企业化运作模式,物业公司负责学生宿舍安全保卫、各类维修、公共区域清洁卫生等;校内后勤主要负责监督物业公司的工作,收集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其传达给物业公司,督促其尽快改进,并组织学生对物业公司的管理进行评价,成为连接物业公司和学生的纽带;院系主要负责学生公寓内的卫生检查、日常管理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其优点是服务质量水平相对较高,学校投入的人员较少,缺点是学校对公寓部分权利被剥离[1]。三是经营管理模式。经营管理模式是学校与房产开发商或拥有实力的公司达成协议,学校在规划区域内提供土地,由开发商筹资建造符合学校设计规划要求的学生公寓,开发商拥有合同规定年限内的使用权,并由开发商管理学生公寓,向学生收取住宿费并提供服务,开发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学校拥有公寓的产权,学生公寓由开发商管理规定的年限后交由学校管理。优点在于学校能够从后勤事务中抽身,在资金和精力的投入方面大大减少,缺点在于学校对公寓没有决定权,容易造成学生公寓管理失控[1]。以上三种管理模式各有其优点,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传统管理模式侧重的是学生公寓的管理职能;社会化管理模式更强调的是后勤服务;经营管理模式追求经济效益、弱化育人功能。三种模式都没有很好兼顾学生公寓的服务、育人和管理三大职能[2],只是涉及其中的一项或两项职能,因此这三种模式都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公寓的作用。

二、应运而生:“小区化”管理模式

如何解决楼管员素质参差不齐、办事效率低、学生投诉较多等问题?福州大学领导层意识到,仅仅对楼管人员等进行教育或惩罚治标不治本,必须引入一种新的管理机制,于是,大胆创新的学生公寓管理“小区化”应运而生。2012年上半年,福州大学旗山校区学生公寓远志苑悄然“变脸”:平常很少露面的楼管员走出各个宿舍楼,穿上统一的正装,在公寓门口的值班室执勤;身着保安服装的人员在公寓内全天候巡逻。紧接着,学生刷卡进出公寓,送外卖的和无关人员禁止入内,且公寓内自行车停车场、体育健身设施、休闲亭等相继“现身”……这些变化源于福州大学在全省率先推行的一项学生公寓管理的“革命性变革”——把数栋学生公寓整合成一个“小区”,借鉴社会家居式服务管理模式,变“后勤中心”为“物业中心”,向学生提供人性化服务。由于试点片区管理的成功,当年秋季学期,在旗山校区其他公寓推行这项变革。对于这样的片区,福州大学师生习惯称之为“小区”。“小区化”管理模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传统楼管模式办事效率低,服务态度不够好,难以及时有效率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3]。而且,传统的楼管负责制存在如下不足:浪费人力物力资源,加大运行成本;工作量不均,影响工作积极性;对同一问题缺乏统一标准,遇事调动不灵活,等等。传统的楼管负责制难以适应和满足80后、90后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而创新的“小区化”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下面,以福州大学为例,运用SWOT分析学生公寓“小区化”管理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探讨其可行性(见表1)。

以上分析清晰呈现,对高校的学生公寓进行“小区化”管理就是对传统模式的一种改革创新,很好地解决了以往职责不明确、服务水平不高、容易溜班、服务效率低下、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很好地将各个部门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各能动作用,更好地履行管理、服务和育人职能,但也存在一些劣势和威胁的因素,需要在实践探索中加以解决。

三、迎合诉求:调查数据分析

自福州大学旗山校区建立以来,校园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尤其学生公寓的安全状况。为有效解决学生公寓管理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学校采取了“小区化”管理模式,将生活区分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分别管理。该模式对学生公寓的安全管理有一定影响力,但具体情况如何,还得看学生的反映,学生公寓未来的管理需要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了解学生对学生公寓“小区化”管理的态度,积极听取各方意见,进而改善“小区化”管理模式,使其发挥更大效用,为学生们的生活环境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鉴于此,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31份,有效问卷227份。

各区抽样人数比例、男女比例以及年级分布大致相同,详见图1、图2和图3:

各区抽样人数比例

男女生比例

年级比例

本次采用分层抽样调查,通过图1-3可知我们的调研是有效的,能够代表大部分同学的心声,以下将对其他调研情况进行简要分析说明。

通过图4可知学生主动去了解学生公寓管理体制的比例非常少,只占7.93%,大部分学生都是抱着生活一段时间就了解或者漠不关心的态度,这对公寓的管理是十分不利的,在后期我们应该主动走进学生中,让他们了解学生公寓的管理体制,并参与其中。

学生是否了解过学生公寓的管理体制

学生自认为在公寓管理中扮演的角色

图5很好地体现了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希望自己能够参与到公寓的管理中,这为“小区化”管理的运行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对管理模式的评价

从图6可以看出,对新管理模式的出现持认可态度的达到65.64%,说明总体上同学们还是支持新的管理模式。

通过图7和图8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在传统管理模式下,被调查学生中有39.28%的人在宿舍丢失过财产,而新管理模式的推行,由于外来人员不能随意进入小区,宿舍丢失财产现象有明显改善。

以前,宿舍是否丢失过财产

新管理模式下,宿舍丢失财产情况是否有改善

传统模式下,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对比图9和图10发现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学生参与公寓管理的积极性不高,有40%左右的学生不关心或者不想参与其中,而在新管理模型的推行下,有了较大的改变,但是仍然不够,今后应该加强对新管理模式的宣传,让学生认识到新管理模式优势,积极参与公寓管理。

新管理模式下,学生参与管理积极性是否有改变

管理员在岗情况

能否及时为学生解决问题

通过图11和图12能清晰地看到在新管理模式下,管理员的在岗率非常高,能够及时高效地为同学服务,解决学生咨询的问题。

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认为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工作量不均影响工作效率、缺乏统一服务标准是传统管理模式的主要不足。

希望采用什么模式解决传统模式的不足

从图14可以看出,78.42%同学希望引进全新的管理模式或者能和传统管理模式互补的模式。

“小区化”管理模式的优点

从图15可知,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小区化”管理模式有利于学校统一管理,保障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让学生获得更加体贴的服务。

更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管理模式

图16清晰地显示,66.96%的学生认为“小区化”管理模式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符合其个性化发展需求。

一天在宿舍时间(睡觉时间除外)

对宿舍的定义

从图17和图18可知,学生一天在宿舍待3-5小时的比例最大,说明除了上课和睡觉外,待在宿舍的时间比较长,而且40.97%的学生将宿舍定义为家,希望能够在宿舍感受到家的温暖,这为以后改进提供了方向。

对“小区化”管理模式推广的态度

从图19我们可以看到,80.18%的学生支持在公寓管理中实行“小区化”管理模式。

通过以上图的分析可知,“小区化”管理模式已经得到多数学生的认可,但由于该模式推行的时间不长,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引导更多学生参与其中,提倡宿舍家文化,营造和谐的生活区,例如:周末小区内举办社区文化活动、广场的LED屏播放体育赛事或者经典电影等。

四、系统管理:完善管理模式

福州大学城学生公寓“小区化”管理模式推行已有两年时间,该模式中存在的变量是学生需求和外在环境变化,常量是小区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当变量受常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后,大部分变量与常量组合产生一些比较相似的无声效应。当小部分变量受到外在环境冲击后,变量与常量组合成的效果之间产生不同,然后求证产生不同数据的来源,改善变量的存在条件。使产生的那些不同效应渐渐与无声效应趋同。为此,要从变量反馈的信息,进一步寻求改善现存管理模式的空间。

(一)加强顶层设计

学生公寓管理“小区化”,在国外高校早已有之且已经相当成熟,而对国内高校而言,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但这是一个发展趋势,需要经历改革创新、试点探索、全面推广等阶段,因此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包括学生公寓“小区化”管理的各要素以及各组成部门的职责,学生公寓“小区化”管理的运行机制,等等。把数十栋学生公寓划分成一个个“小区”,借鉴社会家居式服务管理模式,变“后勤中心”为“物业中心”,后勤人员像小区物业管理人员一样为学生提供生活便利。这就是福州大学学生公寓管理“小区化”的最主要变化。要保持这种良好风貌,必须着重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如何转变观念,从过去“管住”学生,转变为“服务好”学生。二是如何在精简管理人员的条件下进一步提高其办事效率。三是如何让学生面对这种新模式从不适应到适应。四是如何出台“小区化”管理的配套措施。

(二)改善硬件条件

一是设置岗亭,楼管员着统一服装,在小区门口值班室值守,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二是设置“小区管理办公室”,安排维修、水电、安全、清洁等人员在办公室值班,随时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三是开辟网络保修平台,按小区、楼栋分门别类整理报修单,各个小区领回报修单统一派工人修理。四是开通网上支付系统,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上缴水电费,既有利于电子数据的保存、查询,也有效防止了丢单的情况发生。五是形成管理系统结构。学院、后勤部门、保卫部都参与学生公寓管理,要形成管理合力。各个学院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不定期检查宿舍卫生、进行晚上查房,举办精神文明宿舍评比活动。后勤部门针对学生报修情况及时对宿舍设施进行维修,保洁人员要保证各小区内卫生状况良好。保卫部主要负责巡查,并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保证学生在校生命财产安全。学生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承载着教育、管理、服务、育人等功能,为增添小区的文化氛围,福州大学还加大投入,安排经费添置了文化岗亭、体育健身设施等。

(三)改善软件条件

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是组织管理之本,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主要是一个学生与管理人员交流的过程,管理者与学生的共同目标是营造更适合学生学习生活的住宿环境,使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安心居住。在这个管理过程中学生与管理者之间会产生种种问题,管理者应该本着服务学生的理念,耐心听取学生意见,同时学生也要尊重管理人员。校领导以及分管领导应重视该模式,同时各部门、各院系应当积极执行。二是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制度是组织管理之法,完善管理人员的考核制度,做到奖惩分明,对表现好的小区管理人员给予奖励,对表现不好的小区管理人员进行一定的惩罚,形成竞争机制,激励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学生宿舍管理遵循《学生宿舍管理条例》(详情参照本校的规章制度),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制度需要由院学生会或学院领导在新生教育过程中加以强调,例如,晚上熄灯时间是十点半,禁止在宿舍内使用违规电器,宿舍卫生检查情况与精神文明宿舍评比和个人综测相关,等等。三是推动管理改革创新。创新是组织管理之源,由学生代表执行日常卫生检查、晚上查房等,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需求,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公寓文化氛围。比如,在每栋宿舍设立“学生活动室”,学生可以在里面学习,阅读报刊、杂志,举办活动,参加院系组织的活动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周末和节假日在小区广场举办各类知识竞赛、益智游戏、放映电影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对小区的认同感。举办宿舍装饰创意大赛,宿舍才艺展等活动,增强宿舍内部凝聚力,营造家的文化氛围。四是定期开展管理评估。各部门定期召开会议反映阶段工作情况,并由学生做出评估,认真参考学生意见簿和直观投诉情况,积极采纳学生合理意见,对于不足之处立即进行修正,并根据管理目标,整合资源,优化分配。五是加强学生公寓管理信息化建设。进入21世纪,网络信息化非常普及,大学生基本有电脑,喜欢使用网络做各种事情,应该加强学生公寓网络信息化建设。比如:福州大学由学生处建立学生工作平台提供宿舍报修、医保、宿舍安排调换、意见建议等功能,让同学足不出户就能将问题解决,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习惯。

(四)破解管理难题

从福州大学推行学生公寓“小区化”管理的情况来看,当前应着力破解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由于当初设计并没有完全按照“小区化”管理的模式设计学生宿舍,故需要对所有宿舍进行统一的规划,然后进行分片,每一片区形成公寓,变成一个封闭的环境。目前已整合五个小区,有的宿舍楼不好整理成片,因此全校推广存在一定难度。二是进行一些基础建设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需要学校给予资金的支持,目前存在资金缺口。三是管理人员的素质比较低,需要加强对其进行管理和培训,保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四是需要建立一套合理高效的公寓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和分工,互相配合,形成合力。五是学生公寓管理要为学生提供高质高效的服务,为了更好地了解同学的需求,保障学生应享受的权利,小区管理要建立学生参与管理机制。六是小区管理涉及的部门有学校后勤、学生处、校团委以及院系等,要想把小区管理好,就需要这些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够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提升学生对学生公寓管理的满意度。

摘要:学生公寓管理主要有传统管理模式、社会化模式和经营管理模式三种模式。这三种管理模式各有优点,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都没有很好兼顾学生公寓的服务、育人和管理三大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公寓的作用。福州大学学生公寓“小区化”管理模式在楼管员素质参差不齐、办事效率低、学生投诉较多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在运用SWOT对该模式进行可行性分析以及结合调查问卷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加强顶层设计、改善管理条件以及破解管理难题等方面进一步探讨高校学生公寓“小区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上一篇:多角度引导下一篇:罗格列酮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