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对比

2024-10-25

小区对比(精选3篇)

小区对比 篇1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在我国的种植面积达到2200 万hm2, 几乎在各个省份都有分布。玉米的优质高产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除了选择优质品种外, 平地、播种、灌溉、管理等都会对产量构成严重的影响, 其中当属种植密度影响最大[1]。栽培密度直接影响着玉米的产量, 这是不争的事实, 为了更为深度的把握玉米栽培密度, 必须开展实验探究, 就玉米的栽培密度进行科学的设定。玉米迪卡008 属于杂交玉米品种, 其分为春季与夏季2 个生育期, 株高为245cm, 母本为H1087, 父本为T3261[2], 玉米穗呈筒型, 籽粒为黄色, 穗粒的重量在142~155g, 千粒的重量265~279g, 出籽率70.12%~76.99%。该品种具有一定的抗病性, 对小斑病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对茎腐病具有高度抵抗力。为了探究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本文开展玉米不同栽培密度产量对比小区试验一探究竟。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在本次试验中, 所选取的材料为玉米品种迪卡008, 该品种属于杂交玉米品种, 其分为春季与夏季2个生育期, 株高为245cm, 母本为H1087, 父本为T3261[3]。

1.2试验基地

试验基地选择在右江区四塘镇新明村那力屯, 选择6 个小区, 随机进行小区的选择, 随机进行密度处理, 将小区各自隔离开来, 观察各小区玉米产量的变化情况。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A、B、C、D、E和F6 个密度处理, A3000 株/667m2、B3500 株/667m2、C4000 株/667m2、D4500 株/667m2、E5000 株/667m2、F5500 株/667m2;随机机组排列, 3 次重复, 小区面积16m2, 宽窄行种植, 大行80cm、 小行40cm, 株距43、37、32、29、26、23cm[4]。

1.4试验方法

本试验的开展时间为2015 年2 月20 日, 在右江区四塘镇新明村那力屯进行试验, 分别对6 种处理密度的玉米农艺形状进行观察与记录, 了解其株型、株高、穗位以及其穗果情况, 对各自的产量进行科学的记录。在每个小区中, 抽取20 株玉米, 测试其穗长、穗粗、穗行数、穗粒数和百粒数等, 对各自的农艺形状进行总结, 得出结果。在试验实施的过程中, 应做好施肥与管理工作, 基肥45% 复合肥21kg, 60% 氯化钾10kg;攻秆肥 (8 ~ 9张叶) 每667m2施46% 尿素5kg;攻苞肥 (大喇叭口) 每667m2施45% 复合肥39kg, 46% 尿素7kg, 60% 氯化钾5kg;花粒肥:46% 尿素8kg。通过一系列的田间管理工作, 截止到6 月29 日成熟收获, 进而对其产量情况进行对比与分析。

2 结果

2.1不同处理迪卡008 主要穗果性状

试验中, A、B、C、D、E、F的株型都为平展, 株高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 穗位会随着植株的高低来确定, 其穗位的变化也并不是很明显。通过对表1中数据的分析, 了解到玉米植株的栽培密度对其茎粗、叶片等农艺形状会构成影响, 尤其是对穗果的影响极大。表1 就不同处理方式的生育期进行展示, 玉米从播种到成熟的时间将近4 个月。

在试验中, 玉米种植切记不可过度追求密度大, 应根据品种的特点, 结合其农艺形状 (如表2 所示) , 进行合理的密度选择, 在试验的6 个处理中, A中3000 株/667m2的处理方式最值得借鉴, 穗长最长17.14cm, 穗最粗4.84cm, 秃尖最短1.22cm, 穗行数最多14.6 行, 行粒数最多36.37 粒, 千粒重最高305.5g, 出籽率最高79.91%, 无倒折现象, 如表3 所示。

2.2不同处理迪卡008 产量表现

在表4 中, 6 种处理方式分别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A的密度为3000 株/667m2, 在表3 中占据各项优势, 但是其由于种植密度最小, 其产量却受到严重的影响, 每667m2产量为414.18kg, 在6 种处理方式中是最低的, 通过3 次重复, 其平均产量最低为9.94kg。而在6 种处理方式中, 3 次重复后小区平均产量与每667m2产量最高的小区为D, 其密度为4500 株/667m2, 其密度处于6 种密度中的中间。密度过大或密度过小, 在玉米种植中都不可取, 应根据实际的品种要求, 充分研究迪卡008 的品种特性, 科学、合理的选择栽培密度, 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

3 讨论与结论

3.1不同密度处理对农艺形状的影响

在试验过程中, 6 种密度处理的对象相同, 其株型下相同, 都属于平展, 株高差距不大, 株高上以5500 株/667m2为最高, 高度达到258.8cm, 最低的则为密度最小低A5500 株/667m2, 高度为256.0cm, ABCDEF6 种处理的穗位分别为111.4cm、119.7cm、120.1cm、121.8cm、122.3cm和122.6cm。密度越大, 植株越高, 其穗位的高度会上移, 倒折率也会逐渐提升。

3.2不同密度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通过本次实验, 借助玉米不同栽培密度产量对比小区试验来分析玉米种植问题, 其试验数据与结果是最佳借鉴, 可为右江区四塘镇新明村那力屯后期的玉米种植提供条件, 对玉米经济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本次实验中, A的密度为3000 株/667m2, 在6 种处理中属于最小密度, 其在穗果的生长情况上是最优的, 其优势在于个体生长情况佳, 穗果条件好, 穗长、穗粗、穗行数等等都领先于其它密度处理方式, 但是其产量却是最少的, 而D组则是产量最高, 其密度适中。应选择密度适中的栽培方式, 不可过度追求密度过大或过小的方式, 根据迪卡008 品种的实际情况进行密度的选择。通过小区试验的结果分析, 栽培密度对玉米产量与农艺形状的影响很大, 会影响颗粒的大小、饱满度和密集度, 进而影响玉米的总产量。

参考文献

[1]张冬梅, 张伟, 刘恩科等.早熟区不同播期旱地玉米产量对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响应[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 22 (12) :1449-1458.

[2]陈喜昌, 李波, 张宇等.不同种植方式与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 30 (12) :19-22.

[3]杨有为, 吴锡冬.不同栽培密度对糯玉米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15 (18) :8403-8405.

[4]张冬梅, 张伟, 刘恩科等.早熟区不同播期旱地玉米产量对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响应[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 12 (12) :1449-1458.

小区对比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有桂单0811、尖玉999、百农5号、康农玉007、足单707、正大619, 其中正大619为实验对比参照, 所有品种均过审定。

1.2 试验设计

实验地选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寺山镇试验示范基地, 前茬作物为甘蔗, 地块肥力中等。试验地分为18个小区, 每小区面积20 m2, 每三个小区种植同一品种玉米, 每区均种植100株玉米[3]。

1.3 试验方法

2014年3月26日开始实验:以每667 m2用50 g35%复合肥 (15-5-15) 、1 500 kg腐熟有机肥的标准对各个实验区施加基肥, 玉米的种植方式采用单行单品种平作种植;4月12日, 以每667 m2 6 kg钾肥 (KCl) 、8 kg尿素的标准对各个实验区施加苗肥;5月6日, 以每667 m210 kg钾肥 (KCl) 、12 kg尿素的标准对各个实验区施加苞肥。从苗期到收获期每周观测生育期, 并于7月30日进行测产验收。在整个实验期间, 各个实验区的管理方法、病虫害防治方法以及水、肥料的施加完全一致。最后, 从每个品种中随机连续抽取20株长势均匀的玉米, 综合对比分析这些玉米的抗病情况、产量以及农艺性状。

1.4 数据分析

玉米苞不结粒长度占整个玉米苞长度的百分比即是秃顶率;玉米粒的质量占整个玉米穗质量的百分比即是出籽率;用水分速测仪测量玉米粒, 测量10次, 平均值即是籽粒含水率;玉米粒晒干后测量10次千粒质量, 平均值即是千粒。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艺性状

与正大619相比, 在生育期方面, 尖玉999早2 d, 康农玉007早2 d, 百农5号早3 d, 足单707早4 d, 桂单0811早5 d;在株高、穗位方面, 均较矮;在穗长方面, 桂单较长, 其他4个品种较短;在穗粗方面, 桂单0811较粗, 其他较细;在秃顶度方面, 均较大;在穗行数和行粒数方面, 桂单0811较多, 其他均较少;在行粒数方面, 百农5号、足单707、康农玉007较少, 尖玉999相同, 桂单0811较多;在千粒质量方面, 均较轻;在出籽率方面, 均较低。详情如表1所示。

2.2 产量构成因素

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有行粒数、出籽率、穗行数以及百粒重, 由于穗最粗最长、穗行数比最大, 所以桂单0811的产量最高。从表1可知, 桂单0811的综合优势最为明显, 其次是正大619, 其他品种表现一般。

2.3 产量结果分析

鉴于试验种植时间比常年晚了很多, 各品种的生育期缩短, 单由表2看, 桂单0811略比正大619高点, 可以试行推广, 其余的产量均低于450 kg/667 m2, 有待再次试验。

3 小结与讨论

在相同的病虫害防治以及水肥管理下, 桂单0811的产量最高, 其次是参照物正大619, 产量最低的是康农玉007。除了桂单0811、正大619, 其余4种品种玉米的667m2产量均不超过450 kg, 也许在改变外部条件的情况, 这4种玉米的667 m2产表现会更好[4], 但仅从本次实验来看, 能替代正大619的品种是桂单0811, 其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秀珍, 王月林, 石秀兰, 等.内蒙古地区九个玉米品种生产性能的对比试验[J].中国草地, 1993 (1) :40-43, 39.

[2]陈仁钦, 谢昌宏, 何远.2014年春玉米品种小区田间对比试验总结[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 (12) :73.

[3]冒秀凤.宁夏新扬黄灌区玉米品种对比试验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15) :401-402.

小区对比 篇3

与此同时,自上世纪90年代起国内住宅小区逐渐向封闭化、大型化方向发展,住宅人口超过10万的小区屡见不鲜。封闭式小区不仅从功能上令自身绝缘于城市环境中,同时也极为粗暴地把城市空间层次打乱[1],严重破坏了城市机理。与国内旧城的小街区制相比,其TOD模式存在明显差异。

1 TOD模式

1.1 TOD模式的概念

TOD(Transit-Oriente dDevelopment)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即以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为交通干线,以站点周边400~800米为半径,建设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片区。此外,TOD理论为解决城市发展中的交通拥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解决办法。该理论的核心是以站点为中心,建立具备综合功能的城市片区如见图1所示。

1.2 TOD模式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在20世纪90年代,TOD模式开始在国外受到重视,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研究。且在20世纪末,国内交通工程界也逐渐意识到TOD模式研究的重要性,相继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目前,国内对TOD的研究大部分还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付诸实践的城市还很少[2]。不过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发展TOD模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TOD模式的关键在于公共交通,而在此方面,截止2015年我国已有37个城市建成通车地铁,足以说明公共交通在我国发展之迅速。与此同时,我国小汽车的拥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而我国的城市人口密度却高于欧美国家,城市人口密度高和城市规模大使得我国己具备发展TOD模式的条件。并且我国城市土地混合利用的传统也给TOD模式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优势,高密度混合利用不会被人们所排斥[3]。因此,TOD模式在我国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1.3 我国发展公共交通中遇到的问题

由于我国早期城市缺少规划,大多是原生态式发展,住宅区、商业区、办公区交错布置并未进行合理地功能区划。再加之大型封闭式小区的盲目发展,严重地破坏了城市机理。这些如今都成为我国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巨大障碍。同时,城市人口的增长远高于公共交通建设的速度。以郑州为例,截止2015年底郑州中心城区人口已超600万,且流动人口正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发展公共交通虽然困难重重,但却是解决城市拥堵问题最为有效的途径。

2 封闭式小区与小街区制

2.1 概述

大中型封闭式小区为近年来我国城市住宅发展的主要结构形式,其占地普遍在10公顷以上,居住人口动辄以10万计,具有封闭化、大型化、单一性等特点。小街区制在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主要的住宅形式,我国城市的旧城区大多也采取地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街区制,它具有窄马路、密路网、便捷性的特点。

2.2 两者优劣势对比

封闭式小区环境相较于小街区会更加地舒适,但对于交通却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

(1)可达性低,出行距离长。在路中过街设施不足的情况下,同样的起讫点,大尺度稀疏路网条件下行人和自行车的行走距离,比小街区、细密路网条件下的行走距离要长。

(2)小区功能单一。封闭式的小区不利于商业活动的进行,从而造成了街道失去了应有的商业活力,不利于小区内居民满足就近购物、娱乐的需求,间接地增加了城市道路的交通量。

(3)公交服务渗透力弱,覆盖率难以提高。大尺度、稀疏道路的条件下,公交的通达深度有限,即使把线路布置得很密集,也难以提高整个系统对城市的覆盖水平。

(4)公交重复系数高、串车概率大。大尺度、稀疏道路条件下,公交只能在宽大干道上密集布置,许多城市在主要干道上布置数十条公交线路,公交车在交叉口串车成为必然。这严重地影响到了公交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2.3 对于TOD模式的影响

(1)TOD模式强调片区内多功能结构优化,这些在某些大型封闭式居住小区已经近乎不可能。

(2)TOD模式强调以“公共交通为导向”,而封闭式小区在结构实质上限制了公共交通的发展。总之,在TOD模式的层面上,封闭式小区尤其是大型小区相比于小街区制有着消极的影响。

3 目标区域的选取

3.1 郑州市新旧城区发展状况

郑东新区大规模的建设始于2003年,由于前期经过详实地规划,其发展过程极为顺利。截至2015年底,郑东新区建成区面积突破115平方公里,入住人口突破115万人。与国内大多数城市相似的是,其住宅区选用了中大型封闭式小区,与旧城区差异明显。如今我们所看到的郑州旧城区主要建设于上世纪80~90年代,后经城市功能逐渐完善、设施不断健全,发展也更为成熟。住宅区大多数采用不封闭或半封闭式的住宅单栋或小型住宅小区样式,符合“窄马路、密路网、小街区”这一特点。

3.2 选取目标区域

以典型性、代表性为原则,选取东风东路以南、天赋路以东、农业东路以北、龙湖外环路以西为郑东新区目标区域A(见图2);选取商城路以南、北下街和南下街以东、城南路以北、紫金山路以西为郑州旧城区目标区域B(见图3)。两目标区域均以住宅区为主,且两者面积大小基本相同。

4 TOD模式下封闭式小区与小街区制对比

4.1 两区域发展状况对比

经过实地的走访以及调查,总结出A区域与B区域的发展状况对比(见表1)。我们可以得到,所选择的区域A所在住宅区发展状况相较于B区域存在明显不足。无论是区域内商铺数量、文娱场所甚至是公共交通便捷程度均与其住宅面积以及人口数量不匹配。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大中型封闭式小区存在的先天性不足,即交通便捷程度小、商业活力不足、公交服务渗透率弱、小区功能单一等问题。

4.2 两区域TOD模式发展对比

从两区域的卫星对比图(见图2、图3)以及B区域的路网放大图(见图4),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A区域的城市道路系统被一个又一个的面积在10公顷以上的封闭式小区隔断,造成该区域严重缺乏支路,小区出入口直接与次干道甚至是主干道相连。而B区域则不同,除了主干道、次干道以外,区域内充满着支路甚至是如毛细血管般的小巷、胡同。这些为商业的孕育提供了土壤,使住宅区的功能不再单一,同时也增加了交通的活力,从本质上提高了公共交通的可达性,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提高了公交服务的渗透性,为其覆盖率的提高奠定了路网基础。

而两区域居民的出行方式(见图5)再一次印证了上述结论。A区域内居民的日常出行以小汽车为主,公共交通次之,最后才是步行、自行车。B区域内居民日常出行以公共交通为主,其次是电动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小汽车使用率反而不高。虽然区域内居民出行方式受到家庭收入、个人偏好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住宅区框架结构、路网密度以及住宅区功能是否单一也是影响其公共交通率的重要因素。

4.3 两区域对比综述

区域A由于受到封闭式小区的限制,造成其道路宽、路网密度低等特点,住宅区内功能过于单一,难以实现TOD功能结构的优化;另外,公交渗透性、覆盖率不足大大限制了公共交通的发展,从而导致了A区域内TOD模式发展严重受限。区域B相较于区域A虽然在路网结构方面占优,但由于早期发展缺少规划,其商业发展更是无迹可寻,而且在重要交通节点上拥堵已经相当严重,若要实施TOD模式,需要进行大量的规划、改造,其成本显然过于巨大,加之地处中心城区,改造难度可想而知。

5 结束语

在TOD模式上,大中型封闭式小区与小街区制比具有明显的不足。这种不足的先天性,前文已叙述详尽。国务院于2016年初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也已明确指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这将会对TOD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量量,韩洁,王庆.以上海太平桥片区为例用综合方法分析封闭居住小区对城市步行交通的影响[J].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2015,(3):24-31.

[2]杜轩,张永,任刚.基于TOD模式的中小城市公共交通规划[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0,(2):105-110.

【小区对比】推荐阅读:

案例对比07-15

肥效对比07-16

优势对比07-17

造价对比07-18

岩性对比07-20

饵料对比10-14

市场对比10-17

对比启示05-11

数值对比05-16

对比强化05-18

上一篇:风险评估公共政策下一篇:第一次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