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对比(通用12篇)
治疗对比 篇1
异位妊娠,又名“宫外孕”,是指受精卵着床与宫腔外的一种病理性妊娠,约占妊娠总数的1%,近年来因瘢痕子宫的增多、妇科疾病发病率上升、生育观念的转变,异位妊娠发病率逐年上升。异位妊娠危害极大,患者常以急腹症就诊,仅极少部分无自觉症状表现,约1/2患者就诊时已出现孕囊破裂,若不及时救治,可能并发大出血、子宫破裂,甚至可致死亡,异位妊娠已成为孕早期最常见的死亡病因,占孕全程孕产妇死亡总数的10%~20%[2]。异位妊娠治疗方法基本成熟,对于8周下孕囊未破裂者一般给予药物保守治疗,常用甲氨蝶呤(MTX)联合米非司酮杀胚引产,对于已破裂并发大出血或休克、无生育需求患者,而对于孕8周以上但未破裂患者采用何种治疗方法尚无定论,采用保守治疗存在失败风险,埋下大出血风险,而采用输卵管切开或切除术可能影响生育功能,埋下医院纠纷风险,同时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可能影响长远预后,鉴于异位妊娠患者多仍处于育龄期,患者手术治疗意愿并不强[3]。本次研究试探讨孕8周以上但未破裂患者保守或手术治疗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医院产科共收治异位妊娠患者106例,年龄19~41岁、平均(27.4±5.2)岁。已婚79例。已育55例。不良孕产史44例。孕次1~4次,平均(2.1±1.6)次。产次1~3次,平均(1.1±0.2)次。腹部手术史49例。停经天数56~184 d、平均(88±21)d。最终诊断为输卵管异位妊娠91例,其中左侧46例、右侧45例,宫角妊娠10例、瘢痕妊娠5例。纳入标准:1符合保守治疗指征,无腹腔大出血表现,B超声未见盆腔积液,未发生输卵管破裂,生命体征平稳;2保守治疗相对指征,HCG 4000~6000 IU/L,包括直径4 cm以上;3无药物禁忌证;4临床确诊,无误漏诊;5知情同意;6未合并其他类型可影响研究基本,如卵巢囊肿。在告知患者保守或手术治疗利弊后,其中选择药物保守治疗57例纳入保守组,选择手术治疗49例纳入手术组,两组患者年龄、孕周、异位妊娠部位、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保守组:
米非司酮片,200毫克/次,口服,用药前禁食2 h,用药后禁食2 h,连用3 d,第3日双臀深部肌肉注射MTX,50 mg/m2,同时口服宫外孕方剂。阴道出血较长者,输注红细胞悬液。1周后,复查血β-HCG水平,复查超声,血β-HCG降幅>20%,且包块缩小,酌情延长1个疗程,若血β-HCG降幅<20%,或包块缩小效果不理想,需进行第2个疗程,最多不超过3个疗程。
1.2.2 手术组:
据患者生育需求,给予腹腔镜输卵管切开术34例,给予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15例。膀胱截石、头低足高位,标准三孔操作。若保留输卵管,在突出部位纵行切开,或扩大原破口,抓钳取出妊娠物、血管,冲洗切口,电凝止血,在输卵管系膜处注射甲氨蝶呤20 mg,若切除输卵管,则电凝输卵管峡部,离断,术后随访。
1.3 观察指标:治疗前、1周后,血β-HCG水平,月经恢复正常时间,治疗费用。
1.4 疗效判定。
1治愈: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表现消失,B超声提示孕囊包块消失,血β-HCG转归;2失败:阴道流血增多,血β-HCG上升,或B超声提示孕囊增大或血流仍较丰富,或行子宫切除治疗,若为保守治疗转手术治疗则一律视为失败。
1.3统计学处理:WINDOWS EXCEL收集录入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进行计算处理,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检验水平。
2 结果
保守组成功52例,5例失败,手术组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子宫切除术,保守组失败率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组输卵管通畅66.0%(33/50),低于手术组94.1%(32/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保守组:无效5例分别在治疗第1、5、11、12、13天,腹痛加剧,阴道出血增多,1例见盆腔积液,怀疑为孕囊破裂转为手术治疗,均为输卵管切除术。有效52例中,1个疗程11例、2个疗程41例。34例患者出血β-HCG一过性升高,17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阵发性腹痛加剧,11例患者出现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但B超声显示未见孕囊破裂,对症处理后好转。
手术组:所有患者治疗后,2 d复查血β-HCG均显著下降,未见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手术组治疗后1周β-HCG、月经恢复正常时间低于保守组,手术组治疗费用高于保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对于孕8周以上但未破裂患者保守或手术治疗尚无明确定论,从此次研究来看,手术治疗疗效更确切,可有效避免孕囊破裂,降低输卵管切除风险,这一点对于有生育需要患者非常重要,而保守治疗成功率虽可达90.35%,但一旦失败孕囊破裂多需行输卵管切除术。此外,手术可有效疏通输卵管,合并处理输卵管堵塞、弯曲,有助于预防异位异位妊娠复发,研究中手术组术后输卵管通畅率高达94.1%(32/34),高于保守组66.0%(33/50)。保守治疗最大的优势在于价格低廉、可避免手术创伤。
西医治疗异位妊娠疗较较好,妊娠终止率高,但更适用于无明显下腹痛、无阴道出血、无孕囊破裂,以及生命体征平稳、无大量宫腔出血者患者。临床上,常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治疗,部分医院还以5-氟尿嘧啶(5-FU)、氯化钠治疗。甲氨蝶呤杀胚效果较强,米非司酮有助于软化宫颈,助孕囊排除。近年来,有部分医院以超声引导下局部给药治疗异位妊娠,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过程中孕囊破裂风险[2]。保守治疗还常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常用宫外孕Ⅰ~Ⅱ号,常用药物包括丹参、红花、赤芍等活血化瘀药物,党参、黄芪等补气血虚药物,此外,有报道称全蝎、蜈蚣也具有一定杀胚效果。但目前,许多医院以中西医联合治疗异位妊娠,运用中医方剂时不注重辩证。一项Meta分析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总有效率、血β-HCG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盆腔包块消退时间较西药组有比较优势[3]。
综上所述,两种方法治疗异位妊娠各有优劣,需据患者需要、孕囊破裂风险、医院应急水平选择合适的疗法。
参考文献
[1]李艳娟.宫外孕Ⅱ号联合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9(1):109-110.
[2]董毅,黄子娇.急诊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9):1403-1405
[3]钟海英,张烨.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11):2406-2408.
治疗对比 篇2
字体颜色的对比在所有字体对比中占重要地位,不单单是这样,颜色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上节课讲的所有字体对比中。我相信显而易见的,最深刻的就是方向的对比。类似于方向,颜色的对比也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关于如何使用颜色,我只想声明一点。要记住。
暖色(红色,橙色)是前进型的,会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的眼睛易受到暖色的吸引,所以只需要很少的一点红色就可以产生对比。
另一方面,冷色(蓝色,绿色)则是远离型的,总是在我们的视线中后退。即使更大的区域内都是冷色你也未必能注意到。
实际上,需要更多的冷色才能产生有效的对比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简单的实例。
尽管商业设计要小得多,但它还是最醒目的,原因就在于它是暖色。
现在,较大的文字采用暖色,它盖过了较小的文字。通常希望避免这种情况---或是利用这和效果。让你的目的更突出。
把商业设计改为淡蓝色,它几乎快消失了。
要有效地进行冷色的对比,通常需要使用更多的冷色。
现在,我们脱离真正的颜色。
很多专业排版人员称页面上的黑白文字有颜色。而且“多姿多彩”还很容易产生对比。那么对于黑白文本,要看出并利用它的颜色对比,则需要更敏锐的眼睛。
正如我们以前的作业技巧与提示课中所讲的,新闻简报中所提到的灰版中的颜色。
而且这些颜色来源于哪里?我们讲过,粗细,间距,行距,等。上节课,我们也看到了。
眯起你的眼睛,看这段文字。要习惯于把文字不同程度的黑色理解为“颜色”。同时,很细,很薄的字体中字母间间距和行间距较大,这会创建一处非常淡的颜色(和材质)。紧紧压缩在一起的粗体,则会创建一种深色(有不同的材质)。
对于没有图片但包含大量文本的页面来说,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对比。
如果一个页面中只有文本,看上去一片灰色,会显得很乏味,让人不想去读。这还会带来混乱。(材质属于页面的感觉,虽然它的假的。烫金等就是真材质。)
同我们上节课的粗细对比例子讲的一样,单一的灰色无法吸引你的眼睛,实在没有什么能引起人的兴趣去深入地阅读。
如果对标题等使用一种更粗的字体来增加一些“颜色”,或者将一个引用文字,段落或小故事设置为显然不同的另一种“颜色”,读者将更有可能在这一页上停下来,真正阅读它的内容。这正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
除了让页面更吸引人,颜色的改变还有助于组织信息。比如我们上节课所看到的目录
同样的布局,我们加上了“颜色”,它明显的有了视觉感。而且通过这种“颜色”,我们很明显的知道这个页面上有两大内容。
我们只需要用到字体这些技巧,不需要任何额外的处理就可以改变字体的自然“颜色”和材质,让页面丰富。
大多数编排精良的好书都会利用大块文本显示丰富的字体,使你能在页面上感受到“颜色”和材质。
结合多种对比
不要保守,大多数有效的字体布局都会充分利用多种对比。要得到更多的例子和想法,我相信你家里有很多杂志之类,注意每一个有意思的字体布局都会依赖于对比。
尽量明确地说出你看到了什么。如果可以用语说清楚这种关系的变化,说明你确实已经掌握。看到一种让你不舒服的字体组合时(你下意识地感觉这些字体不能很好的结合),也要用文字明确地分析问题出在哪里。
试图找出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之前,必须发现问题所以。要找出问题,必须努力寻找
相似性,而不是差异性。
彼此竞争的两个字体有什么相似之处,正是这种相似处才让它们产生了冲突。想想截线,强调线,缓和过渡等。还有结构呢,粗细呢,大小呢,是不是正确且有效的。
那么我们作下总结,从你进课堂到现在,这些知识都对你有用吗,或许你看上去觉得太简单了。
甚至不必考虑采用什么方式来形成对比,你也能自动地找出合适的字体,这不会花费很长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你的计算机里有合适的字体,你就能轻松地找出应该使用什么字体,来达到你的目的。有了合适的字体,你就能很好的进行你的设计。
做一个设计或者重新设计时,先从哪里开始呢? 从中心点开始(还明白中心点吗),确定希望读者最先看到什么。
除非你已经决定要建立一个非常协调的设计,否则就应该创建一个有强烈对比的中心点。将信息分组(你应该明白)
按逻辑进行分组,确定这些组之间的关系。通过组之间的靠近与否(亲密性)来显示这些关系。
在页面上组织文本和图片时,要建立并维护明确的对齐。如果能看到一个明显的边界,如照片边界或垂直线条,可以通过其他文本或对象的对齐来加强这个边界,使人产生一种尖锐有力的感觉。不至于让人感觉到你的设计很草率无力。
创建重复(最常见的了),找出可以重复的项。为建立重复,可以使用粗字体,线,装饰符号或者某种空间布局。看看哪些元素已经自然地重复,再看看是否适合加大重复的力度。
那么再次强调,除非你已经决定创建一种协调的设计,否则一定要建立 强烈的对比,这样会吸引读者的视线。。同时要记住,建立有效的对比不要太保守。如果页面上的所有一切都又大又粗和相似,很华丽,那么根本不存在任何对比!不论通过更大更粗来建立对比,还是通过更小更细形成对比,关键是:要有所不同,这样才能引人注目。
最后,我要提示的是的:不要去做纯好人,也不要去做纯坏人,相信这个道理大家都懂。相似,我们做设计,也不能去做纯设计,借鉴与临幕是你的方法,你需要某种方式去寻找更多的灵感。
我们做商业,也不要纯商业,当你设计的很好的一个作品时,没有任何理念的客户又在考虑着他的设计,你完全可以通过某种手段来破坏他的设计,你要知道你才是专业的,让他真正感觉你设计的才是好的。
有些考试是封闭的,有些考试是允许学生开卷,畅所欲言的,学生们可以打开他们的笔记,翻开他们的书,可以互相讨论,还可以与老师讨论。
为什么,因为我们把正确的信息写下来将更容易记住,而不是先乱猜再写下错误的答案。考虑时得到正确答案的过程会让你很有收获。所以我们的作品需要讨论,需要交流,我们分享知识,分享经验,能过理论知识--睁开眼睛,提高视觉敏锐度,你将成为视觉领域的高手。
治疗对比 篇3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对比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2013年在本院诊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54例?手术组患者72例,保守治疗组82例,分别采用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结果:本组的154例患者进行随访,时间4个月~24个月,平均6个月?按照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其中保守治疗组82例患者,优29例(35.37%),良37例(45.12%),可10例(12.20%),差6例(7.32%),优良率为80.49%;手术组患者72例,优32例(44.44%),良33例(45.83%),可5例(6.94%),差2例(2.78%),优良率为90.27%;手术组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且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优于保守治疗方法?
【关键词】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比意义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折患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0%~16.67%,并且多发于50岁以上老年人[1] ?本文旨在对2007年~2013年在本院诊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54例采用手术治疗与保守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2013年在本院诊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54例,手术组患者72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44例,平均年齡45.3岁,根据AO桡骨远端骨折分型,I型关节外骨折患者24例,II型关节部分骨折患者23例,III型完全关节骨折患者25;保守治疗组82例,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48例,平均年龄45.6岁,根据AO桡骨远端骨折分型,I型关节外骨折患者27例,II型关节部分骨折患者26例,III型完全关节骨折患者29例?
1.2 方法
(1)手术治疗方法 背侧切口:沿着桡骨远端背侧轴线进行纵切口,从患者的第2?3伸指进行至肌腱间隙,由于Lister结节常会受到钢板放置的影响,故可将部分进行切除;掌侧切口:从患者远侧的自远侧腕横纹向近端延长5cm至8cm,并且切口呈纵形,从患者的桡动脉间隙与桡侧腕屈肌进入,旋前方肌切开,将部分切开的桡骨远端部分掌侧关节囊暴露, 直视下复位;(3)克氏针固定:患者闭合复位应通过C臂透视,复位满意后,骨折固定由桡侧向尺侧钻针,石膏外固定28d至42d,将克氏针拔除?
(2)保守治疗方法:对于骨折移位患者采用透视下手法进行复位,应用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后,矫正骨折移位,其次利用反折手法对患者骨折进行复位,复位满意后再使用石膏托固定?14d后进行X 线片复查,复查主要包括检查石膏是否松动以及骨折是否移位,对于发生松动与移位患者必须进行重新固定?石膏在28d至42d将其拆除进行功能锻炼?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学分析软件处理,P<0.05为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本组的154例患者进行随访,时间4个月~24个月,平均6个月?按照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2] ,其中保守治疗组82例患者,优29例(35.37%),良37例(45.12%),可10例(12.20%),差6例(7.32%),优良率为80.49%;手术组患者72例,优32例(44.44%),良33例(45.83%),可5例(6.94%),差2例(2.78%),优良率为90.27%;手术组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且有显著性意义(P<0.05)?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传统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法复位小夹板或者石膏固定?近年来,研究报道保守治疗方法常会发生再移位,患者的功能锻炼早期无法进行,对于手术的应用增加[3] ?桡骨远端解剖结构,尺偏角为20度至25度,掌倾角为10度至15度,尺骨茎突短于桡骨茎突10mm~14mm,腕关节屈伸功能均与这些结构密切相关,因此,对患者骨折复位时需尽量恢复结构的解剖位置?引起患者创伤性关节炎统统的主要原因是关节面不平整,从而致使患者关节活动度降低,同时对于治疗满意度也受到影响[4] ?通过手术治疗能够使桡骨长度较为完整的恢复,平整患者的腕关节面,治疗满意度提高?但保守治疗方法简单方便且适用?因此,根据患者桡骨下端骨折的类型以及对腕关节功能的要求,可对于治疗方法进行选择?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按照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其中保守治疗组82例患者,优29例,良37例,可10例,差6例;手术组患者72例,优32例,良33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90.27%;手术治疗后优良率(90.72%)明显高于保守治疗(80.49%)? 且有显著性意义(P<0.05)?综上所述, 手术治疗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优于保守治疗方法,但保守治疗方法简单方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陶仁富,周文辉.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比较[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9):70.
[2] 蒋协远.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258.
[3] 唐昊, 王秋根, 张秋林, 等.掌侧钢板固定治疗不稳定的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7 , 22 : 1681- 16 83.
治疗对比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11月~2009年9月收治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9例,其中,男25例,女14例;年龄18~70岁,平均47.1岁;左侧骨折12例,右侧骨折27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2例,跌伤4例,坠落伤2例,其他1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骨折根据Neer法分型[2]:Ⅱ型22例,Ⅲ型15例,Ⅳ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1 d,平均3d。39例随机分为两组:切开复位内固定22例中,Ⅱ型9例,Ⅲ型11例,Ⅳ型2例;手法复位加超肩关节夹板外固定治疗17例中,Ⅱ型13例,Ⅲ型4例。两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组依据受伤机制不同,按外展型和内收型采取相应的手法复位:移位明显的外展型肱骨近端骨折在局麻下行手法整复,超肩关节夹板固定;内收型治疗原则与外展型相同,手法及固定形式相反。手术治疗组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在高位臂丛麻醉下,患者取仰卧位,伤肩垫高,自肩锁关节前下方沿锁骨外1/3向内到三角肌和胸大肌之间,转向外下延伸作长12~14 cm弧形切口,切开皮肤、皮组织和深筋膜,分离三头肌和胸大肌,保护头静脉,向外牵开三角肌,显露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清除局部淤血块,查清两骨折端位置。助手两手持续牵引伤肢并协助术者进行骨折端复位,观察骨折端对位稳定后可选用螺丝钉或钢板固定。清洗伤口,置负压引流,逐层缝合伤口。
1.3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标准[3],总分为100分,其中肩关节活动范围40分(40%),力量25分(25%),日常活动20分(20%),疼痛15分(15%)。按总分评定治疗效果。①优:骨折愈合,90~100分;②良:80~89分;③可:70~79分;④差:<70分。
骨折端对位情况按X线片测量结果分级,①优:骨折达解剖对位;②良:骨折端错位在SMM以内,骨折端成角在10°以内;③可:骨折端错位在ICM以内,骨折端成角在15°以内;④差:骨折端错位大于ICM,骨折端成角大于15°。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根据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标准两组优良率比较
手术治疗组优良率为87.36%;保守治疗组优良率为88.24%。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手术治疗组骨折端对位恢复情况比较
手术治疗组骨折端对位恢复情况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见表2。
与保守治疗组比较,*P<0.05
3 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4%~5%。肱骨近端分为头部与大小结节四部分,有大量的网状质骨骨小梁,故易发生骨折。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原则是争取理想的复位,保持骨折端的稳定,尽可能保留肱骨头的循环血液供应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大多数肱骨近端骨折可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但当骨折移位明显或骨折不稳定时则需手术治疗[4]。
肱骨近端骨折的保守治疗主要包括手法复位超肩关节夹板固定、手法复位外展架固定、牵引复位固定等。笔者认为,对无移位或轻度移位(<1 cm,成角畸形在45°内)的肱骨近端骨折(NeerⅠ型)均可采取保守治疗[5]。多数学者认为,部分错位>1 cm或成角畸形>45°的肱骨近端骨折(NeerⅡ型)也可以保守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的关键是使移位结节骨块与肱骨头及干骺端骨块复位固定,将肩袖恢复原位,无需力求解剖复位而剥离更多的软组织以免损伤肱骨头的血液循环。保证在肩外展时没有骨折块与肩峰相抵触。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较为常用的方法,虽对组织损伤较大,局部血运损害明显,且并发症较多,但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及材料学的发展,并发症发生率已有所下降,仍不失为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保守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的肩关节疼痛和日常生活的恢复有较明显的优势,且远期疗效较好,并发症少。手术治疗组骨折端对位恢复情况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但总体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笔者认为,对于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应先尝试保守治疗,根据全身状况和骨折程度酌情选择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骨折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肱骨近端骨折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其中,手法复位保守治疗17例,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2例。结果:手术治疗组骨折端对位恢复情况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手术治疗组优良率为87.36%(19/22),保守治疗组为88.24%(15/17),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eerⅡ型肱骨近端骨折尽可能采用保守治疗,NeerⅢ、Ⅳ型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疗效较好。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疗效
参考文献
[1]刘阳.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现状[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2):135-137.
[2]Neer CS.Displaced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I.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J].J Bone Joint Surg Am,1970,52(6):1077-1089.
[3]Constant CR,Murley AH.A clinical method of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the shoulder[J].Clin Orthop,1987,2(14):160-l64.
[4]伍勇.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手术、非手术治疗的比较与体会[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9,6(8):473.
治疗对比 篇5
英、法、汉否定词对比-英、法、汉否定结构对比研究之一
否定是最常见的语言现象之一,英语、法语、汉语各有一套否定词语,三种语言的否定词语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着明显的.区别;通过对英、法、汉三种语言的否定词语的对比分析,使中国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和法语专业的学生能恰当地使用中介语,更好地学习、理解、掌握和应用目的语,从而促进外语教学和跨文化沟通.
作 者:侯桂杰 李千钧 HOU Gui-jie LI Qian-jun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外语部,哈尔滨,150080刊 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年,卷(期):26(9)分类号:H314.2关键词:否定词 对比分析 中介语 目的语
治疗对比 篇6
【关键词】 上消化道穿孔 外科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临床疗效对比
【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056-01
上消化道穿孔是指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经常会导致体内水电解质紊乱,引发感染,甚至还会造成患者的休克和死亡。上消化道穿孔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这两种治疗方式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患者如何选择较好的治疗方法提高治愈成功率十分关键。本文主要是对上消化道穿孔的手术治疗方式和保守治疗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这两种治疗方式的治愈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病率,为如何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提供一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9年10月到2013年10月共收治了上消化道穿孔患者60例,其中有25例患者符合保守治疗的适应症,因此对这25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的年龄在45到75岁之间。其余的35例患者并不符合保守治疗的要求,因此对这些患者实施了彻底性的溃疡手术治疗,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在46到78岁之间。
1.2 方法
上消化道穿孔是比较常见的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这一并发症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不同的患者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采用保守治疗,也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可以采用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适应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病人的一般情况比较好,上消化道穿孔的症状比较轻。二是患者上消化道穿孔的时间已经超过24个小时,已经出现局限的腹膜炎。三是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经过造影检查之后证实穿孔已经封闭。上消化道的保守治疗对那些出现出血,幽门梗阻或者是存在癌变可能的患者是不适用的。对于符合保守治疗的这25例患者采取了以下治疗,患者保持半坐卧位,对患者采用强制禁食和放置鼻胃管的方式进行持续胃肠减压;对患者输注营养液体,治疗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为了防止患者的感染需要对患者应用抗生素药物;患者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应用雷尼替丁和奥美拉唑等药物抑制胃酸的分泌。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患者基本痊愈,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排除患者发生胃癌的可能性,同时患者治疗之后还需要服用一些抗幽门螺杆菌和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对于那些不符合保守治疗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这些患者大都年龄较大,身体素质较差,上消化道穿孔面积比较大,腹腔内积液比较多或者是发生复合性溃疡,这些患者如果进行保守治疗,治疗时间会比较长,治疗的效果也不明显。这些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常规的消毒和麻醉,进行溃疡穿孔修补术的过程中一律使用7号丝线缝合,一些比较严重的患者还需要进行彻底性的溃疡手术,也就是胃大部切除术,手术后对这些患者进行胃肠减压,禁食和静脉滴注抗生素,避免患者的术后感染,同时还需要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失调。患者在手术拆线后还需要服用洛赛克,头孢曲松钠等药物进行治疗,避免术后复发,患者在出院四个月之后进行胃镜复查。
1.3 疗效判定标准
对这些经过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复查,胃镜检查如果发现溃疡已经全部愈合,并没有产生相应的并发症,则判定为治愈成功。如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经过一定的治疗后并发症症状减轻或者消失这说明治疗效果有效,如果治疗前后患者的病症并没有变化则表示治疗无效。
2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观察,60例患者经过复查之后,治疗效果比较显著,保守治疗的25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已经痊愈,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经过治疗之后有所缓解,1例患者之后采用了手术治疗,治愈成功率达到了92% ,并发症发病率为4%。经过手术治疗的35例患者中有29例患者痊愈,其中有6例患者发生并发症,治愈成功率为82.9%,并发症发生率为17.1%。手术治疗的这35例患者中其中有8人进行了胃大部切除手术,手术后溃疡明显好转。
3 讨论
上消化道穿孔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对于患者的健康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患者会伴有疼痛等症状,甚至会影响患者的饮食,如果这种病症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治疗,还将会引发癌变。上消化道穿孔的治疗不仅仅需要将穿孔进行愈合,同时还需要治疗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在以往的治疗过程中大多数医院都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忽视了保守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的保守治疗是近几年才逐渐被发现和应用的,但是大多数医院还没有得到广泛地应用,保守治疗效果也未能得到很好地验证。上消化道穿孔的治疗方法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采用手术治疗,也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合适采用保守治疗,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可以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保守治疗中很可能不能彻底清除溃疡,造成穿孔的复发,难以彻底治愈上消化道穿孔。上消化道穿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不能盲目就医。
参考文献
[1]司红军.上消化道穿孔外科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J].亚太传统医药,2012,8(7):133-134.
治疗对比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门诊正常人30例60眼, 其中男15例30眼, 女15例30眼, 年龄22~53岁, 平均 (39.7±4.1) 岁, 无干眼症状, 眼科检查正常, 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及眼部手术史。收集首次确诊为干眼症患者30例60眼, 其中男15例30眼, 女15例30眼, 年龄25~50岁, 平均 (38.5±3.6) 岁, 首次确诊为干眼症患者未曾给予任何治疗, 不曾施行角膜及内眼手术且屈光介质无混浊者。两组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所有试验对象裸眼或矫正视力均≥1.0, 球镜矫正在+1.00~-2.00D, 均无需柱镜矫正。
1.2 方法
所有实验对象均仔细询问病史, 依次行裂隙灯检查, 泪膜破裂时间 (break-uptmi e, BUT) 、Schirmer sⅠ试验 (Schirmer sⅠtest, SIt) 、和对比敏感度检查, 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2.1 干眼症的诊断标准
我们参照刘氏方法[3]:排除其他原因的同时, 患者具有 (1) + (2) (≤5s) 或 (1) + (2) (≤10s) + (4) 即可作出干眼诊断。 (1) 主观症状:所有患者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填写干眼症问卷调查表, 采用温州医学院吕帆[4]等人改良的Mc Monnies CW[5]问卷调查表。干眼症包括干涩感、异物感、眼疲劳、眼胀感、畏光、灼烧感、眼痛感、眼红、视力波动、眼痒、间断或持续流泪、分泌物增多等共12种常见症状。每种症状根据发生的频率不同分为4个级别:0级为从不发生;1级为有时发生, 每周2~3次;2级为经常发生, 几乎每天都发生;3级为持续发生, 每天出现轻微或中等程度的症状;4级为持续发生, 每天出现严重的症状, 已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其中1种症状≥2级, 即经常发生, 认定为该症状有意义。 (2) 泪膜不稳定:泪膜破裂时间 (BUT) ≤10s。检查方法:在标准的荧光素条 (天津晶明公司) 上滴入20μL生理盐水, 甩去多余液体, 置入下结膜囊内, 嘱被检查者瞬目5次后, 自主睁开眼睛, 平视前方, 不眨眼, 使用10倍钴蓝光观察, 秒表同步记录至出现第一条泪膜黑色裂缝为BUT时间。 (3) 泪液减少:泪液分泌试验 (Schirmer test I) ≤10mm/5min。检查方法:用标准泪液分泌检测滤纸条 (天津晶明公司) , 末端反折5mm, 反折端夹在下眼睑结膜囊内中外1/3处, 有刻度的一端垂挂在下睑外侧, 轻闭双眼避免泪液蒸发, 5min时取出滤纸条, 观察泪液侵湿的长度。
1.2.2 对比敏感度检查方法
中国温州雷蒙光电科技有限公司RM-800对比敏感度仪进行对比敏感度的检查, 分别测试干眼症患者和正常人的对比敏感度。目标照明85勒克司, 模拟测试距离为6m, 受试者在暗室条件下适应5min, 并向其说明如何配合检测。启动仪器, 当出现干涉条纹后, 让测试者置下颌于颌托上, 测试眼对准窥孔 (医生可通过仪器内置的监控, 找准测试眼的位置) 。测试时先把对比度调到最高, 分别亮起1.8周/度、3.0周/度、6.0周/度、12.0周/度、18.0周/度和24周/度的空间频率的干涉条纹 (相对应的视力分别为0.06, 0.1, 0.2, 0.4, 0.6, 0.8) , 逐渐降低对比度, 数字屏幕上所显示的数字即为该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值, 技术人员做相应的记录。对于任何一被检眼均重复检查三次, 取平均值。测试后, 干眼症患者给予0.1%爱丽滴眼液点双眼, 每20min一次, 共3次, 1h后重复上述测量, 所有检查者的单眼最佳矫正视力在同一环境下测得, 测试和测试结果的数据收集均由同一人完成, 最后仪器上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2.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分析软件, 干眼症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干眼症组用药前、后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量指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干眼症组和正常对照组BUT、SIt及对比敏感度 (各频率1.8 c/d, 3 c/d, 6 c/d, 12 c/d, 18 c/d和24c/d) 的检查结果均具有显著差异 (P<0.05) , 两组间的比较结果见表1, 表2。
2.2
干眼症组应用人工泪液后与用药前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比较均有提高, 应用人工泪液前、后对比敏感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0.05) , 二者比较结果见表3。干眼症组用药前、正常对照组和干眼症组用药后对比敏感度变化情况描绘曲线见图1。
3 讨论
3.1 干眼症概况及其对比敏感度的变化
干眼症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眼表疾病, 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或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不稳定, 导致眼表组织病变为特征的一大类疾病的总称。1995年, 美国干眼研究小组提出干眼症诊断依据: (1) 症状; (2) 泪膜不稳定; (3) 眼表面上皮细胞的损害; (4) 泪液的渗透压增加。临床中常用于干眼症的诊断3种试验为Schirmer试验, 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 (Fluorescent, FL) , 这些检查操作简便、无创, 经济实惠, 容易被患者接受, 但它们的可重复性差, 因为容易受环境因素、检查者的操作习惯、使用荧光剂的剂量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对比敏感度是指对不同空间频率的正弦光栅条纹的识别能力, 反映视觉系统能辨别出不同空间频率物体或区域最小亮度差存在的能力[6]。正常人的对比敏感度函数图形呈倒U形, 视觉系统各层, 不同部位的病变选择性地影响其空间频率通道, 造成不同形态的CS的改变。在某1空间频率, 视觉系统有一定的对比敏感度;反之, 在同一对比度时, 视觉系统有一定的空间频率分辨力 (形觉) [7]。与传统的视力表视力相比, 对比敏感度能够提供更多的视觉信息, 能更灵敏和更全面地反映视功能的状态, 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对比敏感度是评价视功能的有效指标。正弦光栅条纹用图像来表示即为明暗相间的条纹, 一对明暗条纹称为一周 (cycle) , 空间频率即每度视角的周数 (cycle/degree, c/d) , 反映为条纹的粗细, 条纹越细, 空间频率越高, 反之空间频率越低。干眼症患者的泪膜不稳定容易破裂, 泪膜破裂时在角膜上形成粗糙、不规则的光学表面, 造成不规则散光和光散射, 使物体在视网膜成像模糊, 即表现为各个频率的对比敏感度下降。Ridder等[8]报道泪膜层破裂可导致视敏度和对比敏感度下降, 与本研究结果一致。重度的干眼症已被证实可引起视敏度降低[9]。在我们的研究中的个体都具有正常的裸眼或矫正视力, 没有视力的差别, 研究发现干眼组各频率 (1.8 c/d, 3 c/d, 6 c/d, 12 c/d, 18c/d) 的对比敏感度均低于对照组各项值 (P<0.05) , 提示对比敏感度检查可以作为一种客观的检查方法应用于干眼症的诊断及对其治疗效果的判定。
3.2 人工泪液对干眼症对比敏感度的影响
爱丽滴眼液是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人工泪液产品之一, 其主要成分为透明质酸钠, 具有保湿、改善泪膜稳定性, 促进细胞修复, 促进创伤愈合等作用, 可以明显改善干眼症患者的刺激症状, 如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等。Tutt等[10]在他的研究中确定干眼症患者应用人工泪液后对比敏感度值提高20%~40%。干眼症患者的泪膜层破裂导致角膜表面不规则散光和光散射, 人工泪液可以重建光滑的泪膜层, 消除角膜表面的不规则散光, 从而改善了干眼症患者的视觉质量。Ridder[8]等人研究发现, 对于干眼症患者, 给予人工泪液治疗, 短期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对比敏感度, 原因是人工泪液改善了干眼症患者的泪膜稳定性, 使角膜上形成光滑、规则的泪膜, 减少角膜表面不规则散光和光散射, 改善患者的对比敏感度, 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在本研究中, 人工泪液可使干眼症患者的对比敏感度提高15.01%~42.08%。
总之, 人工泪液可提高干眼症患者的比敏感度改善视觉质量, 通过人工泪液治疗不但可以缓解干眼症状而且可提高视觉质量;对比敏感度检查可以作为一种客观的检查方法应用于干眼症的诊断及对其治疗效果的判定。
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正常人与干眼症患者的对比敏感度, 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 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比敏感度变化。方法 正常人30例60眼, 和确诊为干眼症患者30例60眼, 分别测量BUT (泪膜破裂时间) , SIt (泪液分泌基础实验) 及对比敏感度, 并予以人工泪液爱丽治疗干眼症患者, 测量治疗后的对比敏感度。主要观察指标包括BUT、SIt、对比敏感度。结果 本研究中按临床症状, BUT和SIt结果将受试者分为干眼症组和正常对照组, 两组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干眼症患者低、中、高频对比敏感度均低于正常组 (P<0.05) 。干眼症患者组予以人工泪液爱丽点眼1h后发现干眼症状明显改善, 低、中、高频对比敏感度均有提高, 且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干眼症患者低、中、高频对比敏感度均较正常人降低, 通过人工泪液的治疗可使缓解干眼症状, 提高对比敏感度而改善视觉质量, 对比敏感度检查可以作为一种客观的检查方法应用于干眼症的诊断及对其治疗效果的判定。
关键词:干眼症,人工泪液,对比敏感度
参考文献
[1]Tabbara KF, Wagoner MD.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dry-eyesyndrome[J].Int Ophthalmol Clin, 1996, 36 (2) :61-75.
[2]宋念东, 宋爱东.干眼症的病因诊断和药物治疗进展[J].眼科新进展, 2001, 21 (6) :454-455.
[3]刘祖国, 钟铮, 梁凌毅.干眼的诊治[A].食品与药品, 2005, 7 (5) :1-4.
[4]吕帆, 瞿佳.干眼症的临床诊断研究.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2, 20 (7) :580-584.
[5]McMonnies CW.Key questions in a dry eye history.J Am OptomAssoc.1986, 57 (7) :512-517.
[6]Akin T, Karadayi K, Aykan U, et al.The effects of artificial tearapplication on contrast sensitivity in dry and normal eyes[J].EurJ Ophthalmol, 2006, 16 (6) :785-90.
[7]张洪波, 孙慧敏.对比敏感度在眼视光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5, 23 (2) :101-105.
[8]Ridder WH, LaMotte J, Hall JQ, et al.Contrast sensitivity and tear layeraberrometry in dry eye patients[J].Optom Vis Sci, 2009, 86 (9) :1059-68.
[9]王丽丽, 马莲芳, 杨阳, 等.干眼症误诊的临床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 2008, 8 (3) :613-614.
牙周炎早期临床治疗对比分析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治疗对象为2002年5月-2007年5月口腔干部门诊就诊患者500例,900颗患牙。年龄为25-65岁之间,其中女性360例,男性140例。治疗后分3-6个月复查追踪治疗结果分析。
临床症状:所治疗的患者早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牙龈炎症。患者常常发现晨起后枕巾上有血迹,痰中带血及咬水果后可见血迹。但漱口后血迹又消炎,继而出现咀嚼无力或疼痛。就诊时检查,可见有菌斑,牙石存在尤其位干磨牙区的颊舌侧及下前牙舌面及邻面,龈缘呈暗红色,组织肿胀合并范围较广的牙龈炎症。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周袋内存血,脓性分泌物,深度超过2mm, X线牙片显示牙槽骨呈水平吸收,当存在咬合创伤,食物嵌塞时X线牙片显示牙槽骨吸收加重,呈垂直吸收及急性牙周脓肿,逆行性牙髓炎等。
1.2 治疗方法
早期牙周炎治疗计划因患者具体情况而异,总的治疗原则是基础治疗和牙周维持治疗是每个患者必须的。
1.2.1 全身综合治疗,合并有系统性疾病如: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如:妊娠、糖尿病等。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对厌氧类的革兰阴性菌,牙龈炎杆菌(牙龈卟啉菌),核酸杆菌,中间夹杆菌等药物为主。用静脉给药方法: (1) 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入青霉素注射液800万μ; (2) 0.25%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200ml。滴注3-5d一个疗程。
1.2.2 局部治疗,在消除和控制牙龈炎症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治病人3-6个月进行复查,对患者特别强调口腔卫生的维护的重要性,往往因菌斑控制不好而影响疗效。复诊时再给患者做一次维持治疗,达到预防牙周炎复发的目的。
2 结果
评定临床治疗效果以临床症状是否完全消失,恢复患牙咀嚼功能为指标,分两个阶段复查。3个月后复查治愈率为95%,6个月后治愈率为89%。见表1、2。
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时间推移,复发率相应增高。同时表明:牙周炎的疗效维持需定期复查及治疗是重要的环节。才能达到巩固疗效的目的,行使正常咀嚼功能。
3 讨论
随着人类对牙周炎本质的认识逐步深入,各型牙周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炎症及其引起的破坏,变性只是伴随的组织改变之一。主要病因是局部刺激因素如: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等。长期存在于牙龈慢性炎症引起牙周深层组织破坏而发展成为牙周炎。所以早期牙周炎的预防保健措施主要是控制菌斑生成。教会病人如何控制菌斑是关键,否则疗。 (1) 清除牙结石,控制菌斑生长,采用洁治术去除龈上牙石。洁治后要用3%过氧化氢液彻底冲洗牙周袋。牙周袋内涂复方碘酚液或是放入抗生素制剂使其较长时间存在于牙周袋内达到消炎的目的。从而改变牙周的附着水平; (2) 采用龈下刮治术去除龈下牙石及病变炎性组织; (3) 消除患牙早接触点,去除牙合创伤。操作时兼顾正中牙合和非正中牙合关系,找出早接触点的部位,通过调牙合达到分散牙合力,消除创伤牙合,促进牙周组织愈合的目的; (4) 固定松动牙齿:采用金属丝结扎,并以复合树脂加固,形状牙周夹板,将患牙与邻牙连接一起使牙合力加以分散; (5) 疗效的维护:牙周治疗后嘱牙石重新沉积形成新的刺激源。保持口腔卫生,防止疾病多主要靠患者自己去做,医生应教给病人正确的保健方法。 (1) 濑口或用盐水濑口,可以清除牙面上的软垢。濑口时用力将水反复冲洗口腔内各部位,使食物残渣及软垢清除; (2) 刷牙是最有效地自我清除菌斑的保健方法。能及时清除软垢,食物残渣。采用竖刷法清除效果更好,而且对牙龈起到生理刺激作用。增强牙龈抗菌能力。但是必须将每个暴露牙面都要刷到,最好养成饭后刷牙,无条件时也应饭后濑口的良好卫生习惯; (3) 牙间清洁器:目前国内大都主要使用牙线。当牙刷不能清洁到牙间隙时,牙线可以帮助清洁。总之牙周炎是可以被控制的疾病。但一定要抓住早期治疗的有效良机,同时要求每一个医生必须做到耐心、细致和工作作风。还要求患者配合定期复查,预防复发及加强巩固疗效。
参考文献
[1]郑麟蕃.张震康主编:实用口腔科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116-152.
治疗对比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94例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67例, 女27例, 年龄6~56 (30.6±2.8) 岁。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47例, 研究组到医院呼吸内科门诊治疗;对照组接受社区门诊治疗。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吸入激素治疗, 疗程均为1年以上。
1.3 观察指标[2]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治疗效果, 其中服药依从性的评定标准为: (1) 仅在哮喘发作使用; (2) 按遵医嘱服药时间<50%; (3) 完全或基本按照医嘱服药。通过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 统计每个选项的人数。用药依从率=完全或基本按照医嘱服药者/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服药依从性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哮喘临床控制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哮喘临床症状差异不明显,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 该病主要是由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因素引起的, 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 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 会大大增加哮喘的控制难度, 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目前, 在临床中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多数认为与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变态反应、气道神经调节失常、呼吸道病毒感染及遗传机制等作用有关。在临床中, 对哮喘的治疗应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进行, 多采用一线治疗药物激素吸入治疗。对于病情程度在轻度以上者应进行长时间的激素吸入治疗, 以起到及早控制哮喘的作用。作为一种局部激素治疗, 吸入激素治疗的全身不良反应比较小, 但长期的治疗就会容易产生部分全身不良反应, 容易导致患者对服药产生反感及恐惧, 从而出现不按照服药或仅在哮喘发作时服药, 以减少不良反应所带来的痛苦, 但由于不按医嘱服药, 导致患者的哮喘症状难以有效控制, 使其发生反复发作的频率越高[3]。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哮喘管理。其中, 医院呼吸内科的专科治疗, 能有效规范药物吸入装置的使用, 及在药物的使用上比较合理, 再加上专科治疗对疾病的有效宣传及治疗, 能有效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再加上患者对疾病及治疗反复的熟悉, 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服用依从性, 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
在本次研究中, 通过给予研究组患者实施医院呼吸内科的专科治疗, 其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采用社区全科治疗的对照组。由此可见, 对需吸入激素的哮喘患者采用医院呼吸内科的专科治疗, 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战海涛, 刘扬.需吸入激素的哮喘患者全科治疗与专科治疗比较[J].广东医学, 2010, 15 (7) :887-889.
[2]贾晓佳.需吸入激素的哮喘患者全科治疗与专科治疗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31 (17) :174-175.
[3]Zhao J, He Q, Zhang G, et al.Status of asthma control in children and the effect of parents’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KAP) in China:a multicenter study[J].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12, 109 (3) :190-194.
治疗对比 篇10
l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163例ACS患者。随机分为2组, 其中PCI术治疗组 (介入组) 82例, 对照组81例为仅接受药物治疗的病人。2组性别、年龄、高危因子、并发症、心功能等情况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1.2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
标准: (1) 1个月以内发生的不稳定性心绞痛; (2) 15d以内发生的急性心肌梗死, 包括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3) 靶病变血管直径2.5~4.0mm, 适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排除标准: (1) 病变严熏钙化; (2) 病变血管近端严重弯曲; (3) 左主干病变或三支弥漫性病变; (4) 再狭窄病变。
分组入选患者如果病情稳定且拒绝介入治疗者归入药物治疗组, 共81例;低危或高危患者同意介入治疗且病变适合介入治疗者, 归为介入治疗组, 共82例。
所有ACS患者入院后若无禁忌证均给予包括阿司匹林、噻氯匹啶、低分子量肝素钙、B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脂制剂和他汀类药物在内的药物治疗。1周后对照组根据病情调整药物治疗。
1.3介入治疗策略与方法介入组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一般在入院后7~14d行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方法及围术期处理: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提示的靶血管和靶病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指引导管、导引钢丝、球囊, 且原则上均进行支架植入。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服用阿司匹林300mg/d, 氯吡格雷75mg/d, 连用3d。手术开始时由鞘管给予肝索8000U。术后继服阿司匹林300mg/d, 氯吡格雷75mg/d。1个月以后改为阿司匹林100mg/d。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 (abciximab, 替罗非斑) 应用与否取决于患者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大小。
随访方法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 记录患者有无主要心脏事件, 包括:死亡、胸痛、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再次行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等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用t检验。
2结果
在82例介人治疗成功患者中, 共植人支架91枚, 干预靶血管为前降支44例, 右冠状动脉28例, 左回旋支l4例。33例单支血管病变及27例多支血管病变患者, 进行完全血运重建 (处理全部病变血管) 共有60例, 占78.9%;16例患者因为病变复杂或经费原因, 只能采取部分血运重建 (处理缺血相关血管) 。急诊PCI术6例, 其中2例为补救性PTCA术, 均获得成功。介人组住院期间死亡为1例, 出院后死亡1例, 平均住院天数 (11.3±3.2) d。随访3个月, 心绞痛再发3例, 再行PCI术2例, CABG术2例,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49.5±3.2) %, 比人院时增加 (5.3±1.31) %。对照组住院期间死亡3例, 平均住院天数 (16.2±5.5) d。随访3个月, 心绞痛再发22例, 择期PCI术9例, 冠脉搭桥7例, LVEF为 (43.8±6.2) %, LVEF较人院时无明显变化。介人组与对照组在3个月随访结果比较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 介入组与对照组的再发胸痛、LVEF增加值 (%) 、平均住院天数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1) 。
3讨论
ACS是一组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目前, 根据患者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而将其分成ST抬高的ACS, 即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STEMI) 和无ST段抬高的ACS, 后者包括UA和NSTEMI, UA/NSTEMI是一组可危及生命的重要临床综合征, 常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斑块破裂导致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冠脉血流减少引起[2]。对UA/NSTEMI进行危险分层, 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进行适当干预, 可以减少UA/NSTEMI病人发生心脏损害与死亡的危险[3,4]。本文介人治疗的82例患者中, 大部分是肌钙蛋白阳性的的高危病人, 76例ACS患者首先经过积极的药物治疗, 使斑块稳定, 在发病后7~14d进行介入干预, 使介人并发症减少, 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6例行急诊PCI, 其中2例是在溶栓失败后患者出现低血压等血液动力学障碍, 而行急诊PCI, 4例是在具备急诊介人条件时施行, 均获得成功。我们认为一般情况下首先积极药物治疗l周后再行介人干预, 有利于稳定斑块, 减少无再流、血栓形成、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降低手术风险。对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 有条件的医院在人院后早期内行冠脉造影, 以及在造影结果指导下的血运重建治疗较早期保守治疗能明显降低UA/NSTEMI患者的死亡率或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尤其是高危、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源性休克、溶栓失败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 通过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改善缺血, 缓解症状并使心功能得到改善, 有利于降低死亡率。本文介人治疗成功的。82例患者, 近期疗效观察显示, 比药物治疗组明显降低ACS患者心绞痛发生率, 缩短住院天数, 改善左室功能及生活质量。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综上所述, 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尤其是有高危特征的患者, 应积极的进行早期有创检查与介人治疗。
参考文献
[1]SinghM, Rihal CS, Berger PB, et a1.Improving outcome Over time of percutaneous interventions inunstableangina[J].J Am eel cardlol, 2000, 36 (3) :o674~678.
[2]Hamm CW, Braunwald E.A dassification of unstable angina revisited[J].Circulation, 2000, 102 (1) :118~122.
[3]Without ST segment elevation.Prospective registry of acuteischemic syndromes in the UK (PRAIS-UK) [J].Eur Heart, 2000, 21 (9) o1450~1457.
[4]郭静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J].中国循环杂志, 2002, 17:11~13.
治疗对比 篇11
【关键词】重度牙周炎;牙周牙髓;牙周治疗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264-02
牙周炎疾病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它是一种炎性反应破坏性疾病,该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疾病特征表现为牙齿松动、有牙周袋、牙槽骨吸收等[1],SBP(龈上洁治与龈下刮治)是现阶段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治疗方式,可以将牙石与牙菌斑清除,治疗效果较好[2]。不过针对重度牙周炎病例而言,患者不仅需要接受基础治疗,还需给予抗菌治疗,将其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本文主要对重度牙周炎患者牙周牙髓联合治疗与单纯牙周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患者进行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间收治的72例重度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病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牙周治疗,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在23至76岁间,平均年龄(36.51±6.28)岁。观察组给予牙周牙髓联合治疗,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在22至76岁间,平均年龄(36.23±6.15)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
①入选标准。临床附着水平超过6mm,或者经根尖片可观察到牙槽骨破坏超过根长的2/3,经牙髓活力测定仪,可确定为非死髓牙患牙;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②排除标准。患牙存在牙体牙髓疾病;在1年内有牙周治疗;3个月内有抗生素使用史;存在系统性疾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给予牙周治疗。实施局部麻醉,选取患牙部位,实施开髓、拔髓操作,不给予根管治疗,也不加用任何药物。
观察组:采用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将派丽奥软膏()置于牙周袋中,放药次数为4次,每隔7天要复查1次。
1.4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袋探诊深度(PPD),比较患者第4、7、14周后的指标变化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收集所有重度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资料,均数±标准差(X±s)为计量资料,给予t检验,P<0.05表明对比有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的牙周指标对比
从患者治疗前的指标情况上看,两组患者在SBI、PPD、PLI指标对比上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牙周炎的产生主要是因G厌氧菌感染所致,有相关资料表明,牙周炎的发生同EBV、HCMV有较大关联[3],重度牙周炎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中的重点与难点,对于重度牙周炎患者而言,他们的牙周组织遭到破坏,牙髓表现为亚临床状态,存在病变牙髓,对牙周治疗会产生一定影响,不利于牙周组织的恢复[4]。重度牙周炎可能会诱发其他并發症,患者需尽早接受治疗,缓解疾病症状。
在以往的牙周炎治疗中,一般给予单纯的牙周治疗,基础治疗包括刮治、整洁、感染清除,牙菌斑去除等,不过在重度牙周炎治疗中,不仅要给予基础治疗,还需采取抗菌治疗,将局部刺激物去除,使牙周组织感染症状得以缓解,将牙髓感染途径阻断,使活髓保留[5]。若治疗过程中,未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牙周症状,则无法使其病情处于稳定状态,不能为牙周组织的修复提供条件。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采取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后,SBI、PPD、PLI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表明这种治疗方式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便于确保余牙牙周的健康,及时对菌斑进行控制,对牙周骨组织的再生非常有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牛建杰.重度牙周炎病例牙周牙髓联合治疗的应用与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4(11):80-81.
[2]桂湧,冯琛琛.牙周-牙髓联合治疗重度牙周炎的疗效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14,23(04):457-459.
[3]王兴文,陈永辉.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在重度牙周炎病例中的疗效[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9):2872-2873.
[4]任凤娟.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在重度牙周炎病例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0,31(15):2148-2149.
治疗对比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抽取本次研究86例患有原发性肝癌的患者病例, 将其分为手术组和介入组。介入组患者中男27例, 女16例;年龄38~72岁, 平均58.4岁;患病时间7个月~6年, 平均1.5年;手术组患者中男25例, 女18例;年龄39~74岁, 平均59.1岁;患病时间9个月~7年, 平均1.8年。抽样研究对象的年龄、病程、性别等自然资料无显著组间差异 (P>0.05) , 可进行科学性的比较研究。
1.2 方法
介入组:采用介入栓塞方案进行治疗;手术组:采用肝段或联合肝段、肝叶或者半肝切除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肝癌症状治疗效果、1年后肝癌复发率、3年内患者存活率、住院治疗时间进行对比研究。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临床治愈:经治疗后肿瘤彻底消失;显效:经治疗后肿瘤的缩小程度超过1/3;有效:经治疗后肿瘤的缩小程度不足1/3;无效:经治疗后肿瘤体积明显增大[3]。
1.4 数据处理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 (χ—±s) , 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 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 P<0.05表现差异具有显著性, 统计学意义明显。
2 结果
2.1 肝癌症状治疗效果
介入组患者经介入栓塞治疗后肝癌症状治疗效果为:6例临床治愈, 8例显效, 17例有效, 12例无效, 肝癌治疗有效率72.1%;手术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肝癌症状治疗效果为:11例临床治愈, 16例显效, 12例有效, 4例无效, 肝癌治疗有效率90.7%。两组肝癌治疗效果比较组间差异显著 (P<0.05) 。详见表1。
2.2 1年复发率和3年存活率
介入组患者治疗结束1年内21例肝癌症状再次复发, 肝癌复发率为48.8%;手术组患者治疗结束1年内9例肝癌症状再次复发, 肝癌复发率为20.9%。两组肝癌复发率组间差异显著 (P<0.05) 。介入组患者治疗后3年内有23例存活, 存活率53.5%;手术组患者治疗后3年内有32例存活, 存活率74.4%。两组3年内存活率比较组间差异显著 (P<0.05) 。详见表2。
2.3 住院治疗时间
介入组患者住院接受治疗时间为 (7.83±1.35) d, 手术组患者住院接受治疗时间为 (9.14±1.82) d。两组患者住院接受治疗时间比较组间无显著差异 (P>0.05) 。
3 讨论
肝部分切除始终被临床医师公认为是对肝癌进行治疗的一个标准方案, 但是当经过切除处理后残余的肝脏不足时, 在临床操作过程中通常很难对是否进行肝切除手术做出快速决定[4]。此时非手术治疗方案给这种两难的选择提供一个非常好的第三选择。动脉介入栓塞是目前临床普遍采用的对肝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手段。特别是对于一些已经不能够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 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可以使该类患者的生存时间进一步延长, 使生存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争取实施二次手术切除治疗[5]。相关文献报道显示, 通过动脉栓塞或化疗方式对肝癌患者进行治疗可以使生存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 同时可以使肝切除过程中残肝容积不足的问题得以解决, 可达到局部消除或对直径不足6cm的病灶进行完全控制的目的, 因此对于合并患有肝硬化等症状而不适于采用手术切除方案治疗的患者, 动脉栓塞可以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高。就近期治疗效果而言, 动脉栓塞可使肿瘤生长和局部浸润过程在一定时间内得到控制。但就中远期治疗效果和降低复发率两方面而言, 动脉栓塞仍然无法完全提高手术根治术[6]。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手术方式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介入治疗, 1年内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后者, 3年内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后者, 且上述三项观察指标组间差异显著 (P<0.05) , 但需要住院接受治疗时间略长于后者, 组间无显著差异 (P>0.05) 。这一结果提示, 虽然住院时间略长, 但手术方式仍是临床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吴孟超, 程树群.肝癌微创外科治疗的现状和展望[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9, 15 (12) :185-186.
[2]吴孟超.原发性肝癌治疗的进展及展望[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9, 23 (14) :108-109.
[3]Sutherland L M, Williams J, Padbury R, et al.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liver tumors:asystematic review[J].Archives of Surgery, 2009, 141 (12) :181-182.
[4]叶伯根, 耿小平.术前经肝动脉栓塞化疗不利于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预后[J].肝胆外科杂志, 2008, 16 (14) :243-244.
[5]姜洪池, 刘连新.精准肝切除方式选择的挑战与思考[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1, 10 (16) :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