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作大豆

2024-05-24

套作大豆(精选5篇)

套作大豆 篇1

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在四川省农业厅、四川农业大学及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的技术指导下, 我省套作大豆在2008年面积翻番、大面积丰产的基础上, 2009年播种面积又取得了重大突破, 全省达到500万亩。目前, 全省大豆已进入分枝期, 正值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入夏以来, 特别是6月中旬至7月15日, 全省大面积遭受了持续夏绵雨危害, 由于大豆幼苗现在正生长在玉米林中, 在高温高湿荫蔽的生长环境下, 很容易形成高脚细长弱苗而倒伏, 严重影响今年全省大豆丰产丰收。因此, 为了作好套作大豆中期的田间管理工作, 确保大豆丰产、农民增收, 特制定套作大豆中期田间管理技术。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一、加强根腐病的防治工作

根据我站对5个示范县大面积生产的调查, 今年入夏以来即大豆苗期遭遇了持续降雨气候, 土壤湿度大, 气温高, 普遍出现根腐病危害, 因此, 各地要加强对根腐病的防控工作。根腐病防治技术:每亩选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l00g对水50kg茎叶喷雾防治, 每隔7天喷雾1次, 共2~3次。严重时可选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或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900倍液进行灌根。另外, 植株发病时应及时拔掉病株, 远离豆田埋掉。

二、控旺防倒

当前大豆苗正生长在玉米林中, 在高温高湿荫蔽的生长条件下 (特别是双二五、双三零窄行带模式) 豆苗长得又细又长, 很容易倒伏。因此, 大面积生产上应加强化控防倒工作。化控方法:每亩用20~40g优康 (5%烯效唑) 或50~80g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 对水50~60kg或40~50kg稀释后在分枝期或初花期均匀喷施其叶片。对盛花末期长势较旺的田块可摘顶心 (打去2寸顶尖) 或摘掉部分叶片控制旺长。

三、理沟排渍

对排水不畅、积水较多的地块, 要开沟排水, 防止土壤长期积水对大豆幼苗生长的严重伤害。

四、按压玉米叶片, 亮出大豆幼苗

当前玉米已进入后期成熟阶段, 产量基本形成, 但大面积仍然要等到8月上旬才能收获拔杆, 对大豆幼苗荫蔽严重。因此, 为了尽量减轻玉米对大豆荫蔽形成弱苗的影响, 应采取将靠大豆厢边的玉米叶片按压下去, 亮出大豆幼苗。

五、抢收玉米, 清除杂草

玉米会直接影响大豆的通风透光性, 故玉米成熟时应及时抢收。在收完玉米后, 人工及时拔除田间杂草, 避免与大豆争光、争水、争肥, 以利于大豆通风、透光, 确保大豆的正常发育。

六、酌施花肥

玉米收后及时对长势差、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的田块每亩用尿素3~5kg加水稀释后穴施, 施后覆土, 或雨后丢施于穴中。如果土壤供肥力强, 植株生长健壮, 应少施或不施, 以免引起植株疯长, 造成倒伏或增加花荚的脱落。配合花期追肥, 可叶面喷施磷、钾和硼、钼等微肥, 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00g、钼酸铵25g、硼砂100g (先用少量温热水将钼酸铵和硼砂溶解) , 加水50kg稀释后均匀喷于植株及叶片。

七、防治虫害

目前我省大豆主要虫害有:卷叶螟、叶潜蝇、叶蝉、盲蝽、蚜虫、造桥虫。防治方法: (1) 卷叶螟、叶潜蝇、造桥虫、叶蝉、盲蝽可用2.5%的敌杀死乳油1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2 000倍液喷雾防治; (2) 蚜虫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每亩15~30g, 或2.5%来福灵乳油每亩15~20ml对水50kg稀释喷雾防治。

套作大豆中后期田间管理关键技术 篇2

当前大豆生育时期正值初花期, 也是大豆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 为了确保2013年四川大豆高产稳产增收, 我们针对气候特点和生产实际情况, 特制定出2013年四川套作大豆中后期田间管理指导意见, 以供农技推广部门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一、理沟排渍, 确保豆苗健壮生长

对排水不畅, 积水较多或土壤湿度大的地块, 要及时开沟排渍, 防止土壤长期积水和维持高湿度土壤状况, 减少因根腐病和疫霉根腐病为害而死苗现象, 确保豆苗正常生长发育。

二、及时抢收玉米, 清除杂草, 亮出大豆幼苗

由于玉米植株高大, 对大豆形成荫蔽, 通风透光性差, 影响豆苗正常生长。因此, 玉米成熟后要及时收获玉米, 拨倒秸杆, 并清除田间杂草, 以促进豆苗健壮生长发育。

三、酌施花肥, 增施保花增荚叶面肥

玉米收后及时对豆苗长势差、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的田块增施花肥, 每亩用尿素3~5kg加水稀释后穴施或雨后丢施于穴中。如果土壤供肥力强, 植株生长健壮, 应不施花肥, 以免引起植株旺长, 造成倒伏和增加花荚的脱落。同时结合施花肥, 还可叶面喷施磷、钾肥和硼、钼等微肥, 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00g、钼酸铵25g、硼砂100g (先用少量温热水将钼酸铵和硼砂溶解) , 加水50kg稀释后均匀喷于植株及叶片。

四、加强对根腐病和疫霉根腐病等病虫害的防控

根腐病和疫霉根腐病是四川大豆主要病害, 对大豆产量影响较大, 必须加以重点防控。防控方法:大豆植株发病初期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精甲霜·锰锌400~500倍混合液喷雾茎根部防治, 每隔7天喷1次, 2~3次即可, 能够有效防控根腐病和疫霉根腐病的发生与为害。另外, 植株发病时应及时拔掉病株, 远离豆田埋掉。

五、加强对豆秆黑潜蝇、蚜虫等害虫的综合防控

豆秆黑潜蝇、蚜虫是四川大豆的主要害虫, 发生普遍, 对大豆产量形成影响较大, 必须进行有效防控。防控方法:分别在初花期及结荚期用菊酯类农药800倍液与吡虫啉1 400倍液的混合液喷雾叶片, 可同时防控豆秆黑潜蝇、蚜虫和各类食叶食粒害虫的危害。

六、化控壮苗, 控旺防倒

套作大豆 篇3

1 前作规范开厢

丘陵区旱地种植模式是小麦 (胡豆) /玉米/大豆。因此, 秋季小麦播种时, 必须将旱地实行“双三O”规范开厢, 即2m一厢, 1m种小麦, 预留1m玉米种植带。

2 科学选用良种

根据丘陵区玉米套作大豆的生态环境, 多年生产实践证明, 要实现大豆与玉米都能高产, 品种选择是关键。玉米宜选用高产优质、中早熟、叶片较窄、叶片直立、株高在250cm以内的紧凑型或半紧凑型、抗逆性、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重玉100、长玉19、川单28、神龙玉5号等。大豆选用前期较耐荫蔽、综合抗性好的中晚熟夏大豆品种。如贡选1号、南豆12号等。

3 种子处理

(1) 精选种子。 (2) 晒种。 (3) 玉米浸种催芽。将种子放在温水 (40℃) 中浸泡8~12小时, 然后捞出置于20~25℃条件下进行催芽。每隔2~3小时将种子翻动一次, 在种子露出胚根后, 置于阴凉处炼芽, 待播种, 或用500~800倍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浸种6~10小时。 (4) 为减少病虫害发生, 玉米采用包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5) 烯效唑处理大豆种子。在播种前采用烯效唑干拌种子, 促进豆苗矮壮。

4 适期抢墒播种

玉米3月1~5日播种, 地膜肥团或营养钵育苗移栽, 播种推迟, 影响大豆前期生长。大豆6月上旬抓住雨前雨后抢时抢墒播种, 播种过早, 与玉米共生期长, 易引起豆苗徒长, 形成高脚苗和纤细苗, 结荚少;播种过迟, 虫害重, 不易保全苗, 同时高温促进生长,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期缩短, 不利于高产。

5 提高播种质量

5.1 玉米地膜肥团育苗

玉米肥团用土按每栽1hm2地用有机质含量高的表层土6000~7500㎏, 加1800~2250㎏腐熟厩肥、150~225㎏过磷酸钙、腐熟水肥2300㎏欠细混匀, 干湿度以手捏成团, 落地即散为标准。肥团捏成直径4.5~6cm, 约为鹅蛋大, 放入苗床, 每个肥团播粉咀种子1粒, 适量泼施水肥后, 复土2~3㎝, 低拱盖膜, 四周用细土压实封严。

5.2 大豆播种

小麦收获后, 将麦行带翻挖欠细, 精细整地, 达到无杂草、无麦荘。若土壤干燥, 含水量低, 每1hm2施1:10稀释的淡畜肥水10000~15000㎏, 确保播种出苗需水。

6 玉米膜侧移栽

6.1 选地选膜

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地膜选用幅宽50~60㎝、厚度为0.007~0.008㎜的地膜 (或0.005㎜的地膜) 为宜

6.2 沟施底肥和底水

玉米移栽前, 在玉米种植带正中挖一条深20㎝的沟槽 (沟两头筑档水埂) , 按每1hm2施磷肥600~750㎏、尿素180~210㎏、钾 (氧化钾) 肥220㎏、腐熟水肥22500㎏作底肥均匀施于沟内, 若土壤干燥, 含水量低, 视其情况加施底水。或在沟内一次性施入“百事达”生物肥等长效缓释肥900~1050㎏, 后期不再追肥。

6.3 小垄双行

结合沟施底肥和底水后复土, 做成底宽40~50cm的垄, 垄面土要欠细并呈瓦片型。

6.4 适时盖膜

沟内施足底水的, 边施底水边覆土边盖膜。若底水不足, 应等待春季持续3~5天累计降雨20㎜以上或下透雨后, 立即将幅宽60cm的超微膜盖在垄面上, 并将四周用细泥土压严, 保住水份。

6.5 膜侧栽苗

将符合要求的3叶玉米壮苗移栽于盖膜的两侧, 每垄膜的两侧冬栽1行玉米。种植规格为窄行距46~56cm, 窝距20~23cm, 每窝栽1苗, 每667㎡植2850~3350株左右。

7 大豆规范种植

在“双三0”改制地种植两行玉米的宽行带种植2~3行大豆, 行距40cm, 窝距33cm, 窝定苗2~3株, 亩植密度6000~9000株。

8 科学配方施肥

8.1 玉米追肥

(1) 苗肥。苗期每1hm2施水肥300~350担兑碳铵150~180㎏, 施后除草松土。 (2) 拔节肥。拔节初期每1hm2施水肥22000㎏兑碳铵320~350㎏穴施, 施后浅中耕除草培土。 (3) 攻穗肥。大喇叭口期每1hm2用水肥450担兑碳铵750~800㎏穴施, 施后中耕除草培土。 (4) 酌施粒肥。玉米扬花授粉后, 适当补施粒肥, 促进子粒饱满, 减少秃尖长度。粒肥以叶面喷施速效肥, 一般每1hm2用尿素15~25㎏加磷酸二氢钾8㎏兑水1500㎏均匀喷雾。

8.2 大豆

大豆施肥以磷钾为主、酌施氮肥的方法。底肥每1hm2施尿素50~60㎏, 过磷酸钙450~500㎏、氯化钾60~70㎏, 播种时穴施或均匀撒于土表, 避免种肥接触;追肥于玉米收后视田间苗架长势, 对苗架长势较弱的田块每1hm2雨后直接撒施60~75㎏尿素或兑清粪水穴施。

9 病虫草兔鸟防控

9.1 大豆病虫害防治

苗期每1hm2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430g或2.5%来福灵乳油23~30ml兑水稀释喷雾防治蚜虫、红蜘蛛、蓟马等害虫, 盛花至结荚鼓粒期注意对豆荚螟、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虫、红蜘蛛、蝽蟓等虫害的防治。幼苗期每公顷用50%甲基托布津或65%代森锌1800g兑水800㎏茎叶喷雾防治立枯病、根腐病;盛花期每1hm2用50%早基托布津1600g兑水800㎏茎叶喷雾防治霜霉病和炭疽病。

9.2 玉米病虫防治

(1) 地下害虫。每1hm2用30%虫蟎绝 (又称专杀地下土蚕) 乳油900ml兑水喷雾防治, 喷药时喷头要对准玉米根部周围喷雾, 或每1hm2用3.6%的杀虫双颗粒剂30㎏均匀施于玉米茎秆基部周围。 (2) 玉米螟。防治指标为百秆活虫80条。高压汞灯防治:时间为当地玉米螟成虫羽化初始日期, 每晚9时到次日早4时, 小雨仍可开灯。 (3) 粘虫。5月上旬, 平均100株玉米有50条粘虫时达到防治指标。可用菊脂类农药防治, 每1hm2亩用量350~450ml, 加水300㎏, 喷雾防治, 或人工捕杀。 (4) 纹枯病。5月中下旬, 每1hm2用井岗霉素粉剂400克或农抗2000 (6万单位) ~3000ml兑水300㎏喷雾到玉米苞以下的茎杆上, 也可以人工揭除病叶。

9.3 草害

丘陵区主要草害有水花生、狗尾草、马唐、牛筋草、马齿苋、钱苋菜、香附子、酢浆草等。杂草不仅与玉米和大豆争光、争水、争肥、争生存空间, 而且还是某些病虫害的寄主, 比如粘虫、蚜虫、红蜘蛛等。在杂草1~2叶期用盖草能或人工除草防治, 一般进行2~3次。

9.4 兔鸟害

用“一闻避”等避兔、鸟药防治野兔、飞鸟危害幼苗。

1 0 及时收获

套作大豆 篇4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田间栽培管理,农艺性状,产量表现,示范效益

为了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和粮油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提高粮食总产量, 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为了真实评价玉米套作大豆的推广价值, 掌握该种植模式在推广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各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和其它农艺性状, 规范套作栽培管理技术, 充分发挥品种和栽培种植技术优势, 为全市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科学的依据。实施玉米套作大豆高效示范技术推广, 特别在当前土地面积相对减少的情况下, 能对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和利用率发挥巨大作用。

1 示范地点及规模

1.1 项目实施地点

贵州省赤水市石堡乡红星村六组。

1.2 项目实施规模

玉米套种黑大豆种植示范总面积6.3亩。涉及农户:杨天秀 (0.5亩) 、穆同良 (1.7亩) 、黄德平 (0.5亩) 、袁必兴 (0.5亩) 、袁启发 (0.3亩) 、袁云禄 (0.3亩) 、穆仁云 (1亩) 、何本亮 (0.3亩) 、何本秋 (0.5亩) 、饶帮琼 (0.3亩) 、穆同辉 (0.4亩) 。

2 示范品种选择

玉米品种:友玉717。大豆品种:黑大豆。

3 示范田间栽培管理应用技术

3.1 种子处理技术

一是播前晒种。二是药剂拌种或旱育保姆种子包衣。三是应用微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拌种。如钼酸铵拌种, 用少量温水溶解钼酸铵, 再加上适量水制成5%的钼酸铵溶液, 边喷雾边搅拌, 用液量为种子的1%。拌种过程中不可用铁器, 拌种后不要晒种。

3.2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要结合整地施足底肥, 一般每亩施有机肥 (土黄粪、灰土粪、猪粪均可) 1 000kg以上。同时, 要深施 (侧深施) 或分层深施。侧深施一般距离种子6~8cm。缺硼土壤, 还要适量追施硼肥。加强中后期田间管理。一是要看苗追肥, 如果花期还不能封行, 可适当追肥, 每亩可追尿素5kg, 后期可喷施叶面肥1~2次, 可用尿素200g、磷酸二氢钾50g, 兑水25kg喷施, 大豆施肥, 种肥每亩钾肥8~10kg、磷肥20~30kg, 大豆出苗后每亩追施氮肥6~8kg, 花期叶面喷施钼肥。

3.3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应用

玉米按常规措施进行, 注意防治地老虎、玉米螟、纹枯病等。大豆幼苗真叶期防治立枯病、根腐病, 盛花期防治霜霉病、炭疽病以及红蜘蛛、大豆食心虫等害虫。

3.4 宽厢宽带技术应用, 套作规格

玉米宽窄行种植, 大豆等行距穴播, 规格为:205cm开厢, 玉米宽窄进行移栽, 宽行距170cm, 窄行距35cm, 单株距35cm。在玉米宽行种植大豆, 玉米与大豆行距50cm, 大豆行距35cm, 穴距30cm。每穴点种5~6粒。

4 示范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

4.1 玉米综合表现

全生育期130天, 株型平展, 株高214.3cm, 穗位高72cm, 穗长21.5cm, 秃尖2.6cm, 穗行数15.6行, 行粒数35.8粒, 千粒重351g, 单穗粒重211.4g, 理论产量365.7kg, 实测产量371.5kg。

4.2 大豆综合表现

全生育期105天, 株高45.3cm, 单株荚数46.3个, 单荚粒数1.9粒, 千粒重175g, 理论产量197.8kg, 实测产量177.9kg。

5 示范效益分析

5.1 经济效益

玉米产量371.5kg/亩, 按照玉米市场价格2.80元/kg计算, 玉米亩产值1 040.2元/亩。黑大豆产量177.9kg/亩, 按照黑大豆市场价格15.00元/kg计算, 黑大豆产值2 668.50元/亩。玉米和大豆的总产值3708.70元/亩。亩成本包括种子、肥料、农药和人工费用约875.00元/亩, 亩纯收入为2 833.70元。投入与产出比为1∶3.24, 综合经济效益明显。示范区面积6.3亩, 示范区总产值17 852.31元。

5.2 社会效益

套作大豆 篇5

近年来, 四川套作大豆发展形势喜人, 播种面积逐年扩大, 2010年已突破500万亩, 单产水平也逐步提高, 在全国大豆播种面积呈逐年萎缩的情况下, 四川大豆生产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涝灾、旱灾等极端气候日益频繁, 大豆病虫害日益加重, 导致四川套作大豆产量年度间、地区间、种植农户间差异较大, 持续高产稳产高效难以实现, 农民种豆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制约了四川套作大豆的发展潜力。

四川大豆种植方式以玉米套作大豆 (简称“玉米/大豆”, 以下同) 为主, 占播种面积的80%以上。因此, 摸清套作大豆在与玉米共生期间复合群体的主要病虫害发生与危害情况, 有针对性地开展病虫害防控, 对确保大豆玉米两季作物双高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1年7月21日至8月12日,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科技人员在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王源超教授等岗位专家的指导下, 深入服务区域大豆主产区广安 (川东地区) 、阆中 (川北地区) 、西充 (川中地区) 、乐至 (川中南地区) 等地对玉米套作大豆共生期间复合群体的主要病虫害发生及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 (1) “玉米/大豆”共生期间大豆主要病害是根腐病, 由于受玉米荫蔽的影响, 根腐病加重发生。2011年大豆苗期根腐病发病率15.0%~71.7%, 发病指数8.3~35.0, 发病地块占87.5%, 对大豆产量影响较大;大豆次要病害是病毒病、霜霉病, 这两种病大面积普遍发病较轻, 对大豆产量影响较小。玉米主要病害是大斑病和小斑病, 与大豆病害之间不形成互相传染发病。 (2) “玉米/大豆”共生期间, 大豆主要害虫是豆秆黑潜蝇和蚜虫。2011年大豆苗期豆秆黑潜蝇被害植株率5%左右, 目前大面积普遍危害较轻, 但随着生育进程的发展, 有可能形成加重趋势, 必须要重点监测和防控;蚜虫被害植株率18.6%, 有虫植株平均蚜虫量8.8个, 蚜虫发生地块率占77.8%, 2011年四川大豆苗期蚜虫发生较普遍, 蚜虫量较多, 对大豆产量形成一定影响, 在生产管理中应加强有效防治。“玉米/大豆”共生期间大豆次要害虫是卷叶螟、叶潜蝇、斜纹夜蛾、造桥虫、蜗牛、蝽蟓、叶蝉, 大面积普遍发生较轻。 (3) “玉米/大豆”复合群体共同害虫是蜗牛、小地老虎、叶蝉及飞鸟。在“玉米/大豆”共生期间, 蜗牛主要危害玉米, 对大豆危害大量减轻或不形成危害, 同时也可以减轻蚜虫危害。

通过调查, 比较详细地了解和掌握了四川玉米套作大豆共生期间复合群体的主要病虫发生和危害情况, 为有针对性开展防控技术研究和指导大面积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调查基本情况

1. 调查区域及地点

本次调查选择在四川套作大豆主产区的川东、川北、川中和川中南4个不同生态区域, 每个生态区域选择1个大豆主产县 (市) , 分别是广安、阆中、西充、乐至。

2. 调查模式与方式

(1) 调查模式选择四川套作大豆大面积主推模式“玉/豆”模式, 以净作大豆模式为对照, 摸清套作大豆复合群体及净作大豆的主要病虫害发生及危害情况。

(2) 调查方式在大豆主产区域选择1个大豆主产县, 每个县在大面积生产中随机选择3户“双三0玉/豆”模式和2户净作模式进行调查。采用3点取样法, 每点连续取样20株, 调查病虫害发生及危害情况。

3. 调查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对调查的原始资料进行统计, 计算发病率、发病指数、虫害危害率, 然后对四川玉米套作大豆复合群体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危害情况作出科学判断, 并提出综合防控对策与建议。

二、调查结果分析

1. 玉米套作大豆共生期间复合群体病害发生及危害情况

(1) 根腐病据调查:2011年玉米套作大豆共生期期间大豆根腐病普遍发生较重, 发病株率达15.0%~71.7%, 发病指数8.3~35.0, 发病地块占87.5%。2011年净作大豆普遍没有发生根腐病, 在调查的4个县中, 只有广安发生轻度根腐病危害, 发病株率18%, 发病指数仅8.3, 其它3个县的净作大豆没有发生根腐病。调查结果表明:套作大豆因生长在玉米荫蔽、高温潮湿、光照弱、通透性差的逆生态环境中易发生根腐病危害, 因此, 套作大豆必须加强根腐病防治工作。

(2) 病毒病2011年四川套作大豆病毒病普遍发病较轻, 病毒病发生地块仅占25%, 未发生病毒病地块占75%。其中阆中、西充没有发现病毒病危害;广安发病株率13.3%、病情指数7.5, 乐至发病株率6.7%, 病情指数6.7, 基本上均属1级轻度发病。2011年四川净作大豆病毒病发病也较轻, 西充、乐至没有发现病毒病危害, 广安发病株率仅6%, 病情指数10, 阆中发病株率仅5%, 病情指数5。调查结果表明:套作和净作大豆病毒病发生情况表现基本一致, 大面积70%以上不发病, 部份发病地块较轻, 病毒病不是四川大豆的主要病害, 属轻微病害, 对大豆产量影响较小。

(3) 霜霉病据调查:广安、阆中、西充3县的套作及净作大豆均未发现霜霉病, 仅在乐至县套作大豆的1个调查地块中发现了霜霉病, 发病株率33.3%, 病情指数1.6, 属轻度发病。4个县总体调查结果, 霜霉病发病株率8.3%, 未发病植株率占91.7%。调查结果表明:四川套作大豆大面积普遍不发生霜霉病, 仅部分潮湿地块发生轻度危害。霜霉病不是四川大豆生产主要病害, 属轻微病害。

(4) 玉米病害据调查, 玉米主要病害是大斑病和小斑病, 在调查地块中普遍发病较轻, 对玉米产量影响小。

2. 玉米套作大豆共生期间复合群体虫害发生及危害情况

(1) 豆秆黑潜蝇近年来, 豆杆黑潜蝇在四川发生普遍较重, 对大豆生产影响大, 是我省重大害虫。据本次调查:广安区套作和净作大豆均未发现豆秆黑潜蝇危害;阆中套作大豆没有发现豆秆黑潜蝇危害, 净作大豆被害植株率仅15%;乐至套作大豆豆秆黑潜蝇被害植株率5%, 净作大豆被害植株率20%;西充套作大豆被害植株率5%, 净作大豆被害植株率10%。调查结果表明:2011年豆秆黑潜蝇的发生和危害比近几年较轻, 但地区之间、不同地块及不同种植模式之间差异较大。虽然目前影响不大, 但随着生育进程的发展, 有可能形成加重趋势, 必须要重点监测和防控。2011年四川套作大豆共生期间豆秆黑潜蝇危害普遍较轻的主要原因:一是降雨量较常年减少, 大豆没有遭受持续绵雨寡照的危害, 气候不适宜豆秆黑潜蝇生长发育;二是技术宣传和落实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大部分豆农在苗期普遍治虫1~2次, 有效控制了豆秆黑潜蝇的发生和危害。

(2) 大豆蚜虫据调查:套作大豆有蚜虫植株率占18.6%, 有虫植株平均蚜虫量8.8个, 蚜虫地块发生率77.8%;净作大豆有虫植株率占32.5%, 有虫植株平均蚜虫量11.1个, 蚜虫地块发生率100%。调查结果表明:四川大豆蚜虫发生普遍, 蚜虫量较多, 对大豆产量影响较大, 是四川大豆生产主要害虫之一, 在生产管理中应加强有效防治。

(3) 食叶类害虫食叶害虫主要是卷叶螟、斜纹夜蛾、造桥虫、叶潜蝇等。卷叶螟食叶率0.11%~0.46%, 咬食叶片成洞或缺口类害虫危害率0.43%~1.15%, 叶潜蝇危害率0.05%~0.56%, 叶片总被害率0.59%~2.17%。调查结果表明:食叶类害虫危害程度较轻, 对大豆产量影响较小。

(4) 大豆其它害虫据调查, 一些地块存在蜗牛、小地老虎、叶蝉、红蜘蛛及飞鸟、野兔危害幼苗和叶片的情况, 但这些害虫普遍危害较轻, 仅个别地方、个别地块危害较重。

3. 玉米虫害情况

本服务区域玉米主要害虫是玉米螟, 对玉米籽粒和植株心叶危害较重;次要害虫是蜗牛、地老虎、叶蝉和飞鸟。

4.“玉/豆”复合群体共同发生的病

虫害情况“玉/豆”共同发生的害虫是蜗牛、小地老虎、叶蝉和飞鸟, 据调查发现, 由于“玉米/大豆”复合群体的存在, 蜗牛主要危害玉米, 对大豆危害大大减轻或不危害, 同时也可以减轻蚜虫的危害。

“玉米/大豆”复合群体中, 没有共同发生的病害, 但由于大豆受玉米植株的荫蔽, 生长在通透性差、高温潮湿、光照弱的逆生态环境中, 大豆根腐病加重发生, 对大豆产量影响较大。

三、防控对策与建议

针对四川玉米套作大豆复合共生期病虫害发生与危害情况, 现在提出以下建议:

1. 在四川大豆主产区建立预测预警系统

随时监测大豆病虫害发生和危害情况, 尽量在主要病虫害 (如根腐病、豆秆黑潜蝇) 发生初期得到有效防控, 避免病虫害的重大发生, 减少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2. 摸清病虫害发病机理和危害规律

在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研究室的支持下, 摸清四川套作大豆主要病害 (根腐病等) 的生理小种、发病原因和机理;主要害虫 (豆秆黑潜蝇、蚜虫、玉米螟等) 发生与危害规律, 为有效防控技术的研究和防控技术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3. 研究和探索“玉米/大豆”模式的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如针对玉米主要病害大、小斑病和大豆主要病害根腐病, 以及玉米主要害虫玉米螟和大豆主要害虫豆秆黑潜蝇、蚜虫等, 研究共同有效防控的适合药剂种类、药剂浓度和施用时期, 为综合防控大豆玉米病虫害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4. 对玉米大豆病虫害采取共同防控

这样既可以减少劳动力投入, 降低成本, 同时又能提高玉米大豆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效果, 确保玉米、大豆双高产。

【套作大豆】推荐阅读:

上一篇:油品储运下一篇:医院财务管理的改进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