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会议系统的实现(精选12篇)
网络会议系统的实现 篇1
1 网络视频会议的发展
1.1 网络视频会议技术
视频通信 (Video communication) 是多媒体通信的典型应用。视频通信系统 (Video communication system)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方的个人或群体, 通过传输线路及多媒体设备, 将声音、影像及文件资料互传, 达到即时且互动的沟通, 以完成会议目的的系统设备。网络视频通信系统不但节省通信费用, 而且节省通信时间。因而视频通信系统广泛应用在政府、军队、教育、金融、交通、能源、医疗、企业等行业。
1.2 网络视频会议的视频编解码标准
当前,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network video communication system) 体系结构标准地制定主要是由国际电信联盟 (ITU-T) 来完成的。国际电信联盟制定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体系结构标准主要有H.320和H.323两个标准。
H.320标准是基于电路交换的网络视频会议标准, 网络结构主要采用主从星型结构, 各视频设备之间通过专线或ISDN相连。H.320的有利的方面是传输图像的信道是固定分配的。在网速较慢的广域网上, 能保证视频会议的效果。H.320标准的弊端是:设备之间必需要采用专线连接, 对线路要求较高, 组网费用高, 利用效率低, 不够灵活。
H.323标准是基于分组交换的网络视频会议标准。视频设备之间的通信依托于路由器、交换机等构建的网络, 每个视频设备通过网络实现互联通信。因而H.323标准中视频会议系统的网络结构是非常灵活, 不需要专有信道, 组网费用低。H.323不仅可以提供视频传输, 还可以提供视频点播、网上直播、数据会议、桌面可视通话等多种形式的应用的弊端是视频业务与数据业务在同一个网上传输, 存在争用带宽的问题, 因而H.323中所使用的网络设备必须具有较好的拒绝服务机制。
由于图片存储容量较大, 图片在网络上传递速度较慢, 因而出现了多种图像压缩技术。电信联盟先后推出了电视会议的H.261、H.263、H.263+等建议, 国际标准化组织先后推出了运动图像压缩的MPEG-1、MPEG-2、MPEG-4等标准。这些标准和建议的提出, 大大促进了图像压缩编码的应用。
H.261、H.263、H.263+、MPEG-1的编码标准占用带宽为64K-2M, 只支持352×288, 1CIF的图像分辨率, 即使今后网络带宽提升, 也无法提高图像分辨率。
MPEG-2标准支持704×576 (4 CIF) 的高分辨率图片, 但占用的带宽较高, 在低分辨率情况下, 至少需要占用2M的带宽, 若图片的分辨率达到4CIF则至少需要6M带宽。MPEG-2标准主要应用于视频存储、视频广播和视频流媒体技术中。
MPEG-4标准相合了MPEG-2高质量图像和H.263低带宽要求的特点, 图像压缩比最高, MPEG-4能够在低带宽下传输高质量图像, 而且MPEG-4电视会议系统在转换场景情况下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可以用最少的数据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 满足了较低码率应用地需求, 在1.5Mbps的情况下, 图像质量可以达到DVD质量, MPEG-4也逐渐成为网络流媒体的编解码标准。
H.264标准是视频联合工作组制定的新的视频编码标准, 该标准用来实现视频的高压缩比、高图像质量、良好的网络适应性等目标。目前视频联合工作组的标准被国边际标准化组织接纳, 称为AVC (Advanced Video Coding) 标准, 是MPEG-4的第10部分。H.264标准不仅比H.263标准节约了50%的码率, 而且对网络传输具有更好的支持功能。H.264标准引入了面向IP包的编码机制有利于网络中的分组传输支持网络中视频的流媒体传输, 支持不同网络资源下的分级编码传输, 从而获得平稳的图像质量。
1.3 网络视频会议的音频编解码标准
视频会议系统与视频编解码相比, 除了需要视频编解码外, 还需要实现音频编解码功能。当前, 音频编解码标准也主要有ITU-T的G系列 (包括G.711、G.722、G.728、G.729 4类) 和MP3两大类。G系列是基于传统的电话音质的编码技术, 它的频响范围为300Hz-3400Hz, 采样频率为8KHz, 每路声音占用带宽为8K-64K。其中, G.711为64K, 不压缩PCM编码, 其它几种都是有损压缩编码。MP3是用于高保真音乐的高效声音压缩算法, 频响范围10Hz到20KHz, 采用频率为44.1KHz, 而且MP3还支持双声道编码技术, 其效果比G系列音质要好得多。但MP3对带宽要求较高。因而在带宽较高的情况下, 可以采用MP3编码标准, 以使音频效果达到最佳;在带宽较低的情况下, 可采用G系列编码标准。在现阶段的数据带宽中均提供视频与数据业务, 在应用网络视频会议时, 可根据带宽的实际情况, 以及不同时段的带宽占用情况, 优先采用MPS双声道编码技术, 并根据即时带宽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以保证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中的音质。
2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组成
网络视频会议的建立需要对视音频数据采集压缩, 将视音频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宽带、视音频数据的存储转发、传输时延、纠错机制等技术传送到接收方。因而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包括视音频数据处理转发设备、多点控制单元 (MCU) 、视音频数据存储的数据服务器、视音频会议终端、摄像头、话筒以及满足视音频数据实时传输的传输网络等,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3 网络视频会议的应用和扩展功能
网络视频会议可以使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人们模拟现实面对面的交流, 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随着网络视频会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 网络视频会议的应用越来越广, 它主要应用在远程多媒体教学、远程会商、远程培训实际应用中。网络视频会议的应用示意图如图2所示。
网络视频会议的扩展功能如下:
(1) 双视频流。在进行网络视频会议时, 双视频流可以实现更为方便的会议资料传输、远程教学和远程图像展示等功能, 第一视频流用来传送会议现场的声音和图像, 第二视频流用于于鱙传送计算机桌面、实物展示台、POWERPOINT幻灯片等图像。
(2) 多画面分割。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能够实现多画面功能, 即在一个显示器上同时分屏显示各上分会场的情景。多画面分割不但可以在MCU上可直接输出分屏模拟图像, 而且可以将合成后的分屏图像数字码流传送到各个分会场由分会场终端解码输出模拟分屏图像
(3) 混音。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实现混音功能, 以方便多个会场同时发言讨论的效果, 同时, 混音功能还可实现会前点名功能。
(4) 数字录像和点播。流媒体服务器系统是一套全数字化的视频点播系统, 系统稳定可靠, 抗病毒感染, 扩展能力强, 便于二次开发和应用层的扩展。即可以作为视频会议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来使用, 又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来使用。
4 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及多媒体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技术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网络视频会议将为政府机关、厂矿、企业、部队、科研机构、医疗机构以及个人进行异地通讯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它将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摘要: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是支持人们远距离进行实时信息交流、开展协同工作的应用系统。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是利用各种通信网络, 在多点之间进行实时双向视频、音频、数据通信的多媒体通用交流平台, 会议、医疗、教学等是在这个平台上实现的诸多应用。
关键词:网络会议,视频,音频
参考文献
[1]卫小刚, 陈治佳, 卫国, 等.支持多终端的网络视频系统[P].北京原力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2010 (5) .
[2]王西龙, 郭会侠.基于P2P流媒体的网络视频系统设计[J].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4) .
[3]蔡利平.嵌入式网络视频系统中MPEG4编码模块设计[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2) .
[4]杨枫, 刘海华.实时网络视频系统中客户端的实现[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4) .
[5]刘相全, 叶长青.网络视频系统在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7 (11) .
网络会议系统的实现 篇2
1总体架构
四川省气象部门是全国气象系统内拥有市(州)级和县级台站数量最多的省份.四川省气象信息广域网络系统建设项目,涉及到全省1个省级中心系统.21个市(州)局分中心系统和157个县局(台站)系统,考虑到局站分离的情况。共有180多个接人点,站网规模相当大。在全国省级气象信息广域同系统中位居第一。全省气象信息网络以四川省气象信息中心为中心、21个市(州)气象局为分中心、186个县局(站)为终端.整个网络呈星型与树型相结合的拓扑结构。网络中包括SDH主干线路和VPN备份线路,主干线路组网方式为省局一市(州)局一县局(站),备份线路组同方式为省局一市(州)局.市(州)局一县局(站).县局(站)一省局。2主干组一
四川省气象广域网络主干链路采用电信SDH,整个主干网络结构清晰。分为1个棱心、21个汇聚中心、157个边缘接人点。省中心配置核心IDCSB8805路由器.通过CPOS光纤接人,连接市(州)局1-13CAR46系列路由设备El接口.CPOS和El协议转换在电信完成.省到市(州)带宽为4Mbpe;市级局通过H3CAR46连接下属县级气象局站H3CAR28,接口为El,市(州)刘县级节点带宽为2mps。对于需要2Mb融以上带宽需求的SDH应用,在其带宽需要又没有必要使用E3(带宽为34.368Mbp8)接口的数字电路时,通常采用对El链路进行捆绑扩充带宽的技术。四川省气象广域同中省到市的链路目前就是对两个2Mbps的链路进行捆绑实现4Mbps带宽。对于El接口链路的捆绑.虽然能够方便地扩充链路带宽,但是在进行捆绑时会损失一定有效带宽,且这种损失的比例会随着捆绑链路条数增加而增加,所以应用该技术时链路不要捆绑太多.最好不超过4条.即捆绑带宽不要超对8Mb。QoS策略应用
网络会议系统的实现 篇3
摘 要:网络计费流程改造实际是利用一个网络通信系统实时传送计费信息。既然数据是在网络中传送,这必然涉及网络的安全问题,如何加强网络通信的安全性,链路加密、端端加密是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网络计费;加密;算法
1 网络计费需要加密安全
网络计费需要保证信息安全,如何加强密钥安全是一个重要问题,可以通过改进加密系统以及密钥的生成来提高RSA系统的安全性。例如可以通过实例将DES加密算法与RSA加密算法的结合,以此来提高通信系统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一个通信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对于局域网通信,可采用以下两种具体措施进行加密传输。这些措施的加、解密功能都可以采用下述算法实现。
1.1 链路加密
链路加密是传输数据仅在物理层前的数据链路层进行加密。接收方是传送路径上的各台节点机,信息在每台节点机内都要被解密和再加密,依次进行,直至到达目的地。
1.2 端——端加密
端——端加密是为数据从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提供的加密方式。数据在发送端被加密,在最终目的地(接收端)解密,中间节点处不以明文的形式出现。采用端一端加密是在应用层完成,即传输前的高层中完成。除报头外的的报文均以密文的形式贯穿于全部传输过程。只是在发送端和最终端才有加、解密设备,而在中间任何节点报文均不解密,因此,不需要有密码设备。同链路加密相比,可减少密码设备的数量。另一方面,信息是由报头和报文组成的,报文为要传送的信息,报头为路由选择信息。由于网络传输中要涉及到路由选择,在链路加密时,报文和报头两者均须加密。而在端一端加密时,由于通道上的每一个中间节点虽不对报文解密,但为将报文传送到目的地,必须检查路由选择信息,因此,只能加密报文,而不能对报头加密。这样就容易被某些通信分析发觉,而从中获取某些敏感信息。
1.3 加密传输方式的比较
数据保密变换使数据通信更安全,但不能保证在传输过程中绝对不会泄密。因为在传输过程中,还有泄密的隐患。采用链路加密方式,从起点到终点,要经过许多中间节点,在每个节点地均要暴露明文(节点加密方法除外),如果链路上的某一节点安全防护比较薄弱,那么按照木桶原理(木桶水量是由最低一块木板决定),虽然采取了加密措施,但整个链路的安全只相当于最薄弱的节点处的安全状况。
采用端一端加密方式,只是发送方加密报文,接收方解密报文,中间节点不必加、解密,也就不需要密码装置。此外,加密可采用软件实现,使用起来很方便。在端一端加密方式下,每对用户之间都存在一条虚拟的保密信道,每对用户应共享密钥(传统密码保密体制,非公钥体制下),所需的密钥总数等于用户对的数目。对于几个用户,若两两通信,共需密钥n*(n-1)/2 种,每个用户需(n-1)种。这个数目将随网上通信用户的增加而增加。为安全起见,每隔一段时间还要更换密钥,有时甚至只能使用一次密钥,密钥的用量很大。
链路加密,每条物理链路上,不管用户多少,可使用一种密钥。在极限情况下,每个节点都与另外一个单独的节点相连,密钥的数目也只是n*(n -1)/ 2种。这里n是节点数而非用户数,一个节点一般有多个用户。从身份认证的角度看,链路加密只能认证节点,而不是用户。使用节点A密钥的报文仅保证它来自节点A。报文可能来自A的任何用户,也可能来自另一个路过节点A的用户。因此链路加密不能提供用户鉴别。端一端加密对用户是可见的,可以看到加密后的结果,起点、终点很明确,可以进行用户认证。
链路加密在链路两端都使用加密设备,保障了整个通信链路的安全,但需提供多个密钥,需频繁地加、解密,在节点中数据易受到攻击。端端加密仅在通信线路的两端加、解密,可有效防止对网络上链路和两端节点的攻击,但由于中间节点无法读取报头,无法为传输的数据选择路由,所以报头必须以明文形式传输,用户数据可加密传输,虽然用户数据部分安全,但易受到业务流量分析的攻击。总之,链路加密对用户来说比较容易,使用的密钥较少,而端一端加密比较灵活。对链路加密中各节点安全状况不放心的用户也可使用端一端加密方式。
2 网络计费系统流程改造
2.1 网络计费流程简介
在网络企业中,最终提供到用户手中的账单的生成分为两部分,即原始通话记录和话单分拣处理。原始通话记录在交换机中直接生成,不同的交换机生成的原始通话记录制式不同,原始计费文件格式有相当的差别,有的交换机生成的原始通话记录文件可直接通过后台进行阅读处理,有的则需要进行转换处理,现在一般采取后一种方式。以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EWSD数字程控交换机为例,交换机所带的每一用户的每一次成功通话都要经过摘机一通话一挂机三个步骤,从摘机开始交换机即对其监控,通话结束后立即形成一个通话记录,根据通话的性质存在于不同的文件中,如长话通话通常存在的文件为工A工CAMA。通常来讲,这个计费文件的空间应相当大,因为一个交换机通常带上万甚至几十万个用户,因此而产生的通话记录非常多,形成的计费文件也就非常大。通常,每隔一定的时间就要对计费文件进行处理一次,通过光盘(磁盘)将计费文件从交换机中拷贝出来,送交帐务处理中心进行分拣,一个月中取出过多次计费文件就要对其进行复合连接,形成一个完整文件,以保证用户账单的连续性、准确性。经过帐务处理,形成每一用户的通话账单。
2.2 网络计费流程的改造
最初的计费流程存在较多的不安全性,方式比较原始,不能够适应日益高速发展的通信业的要求,大量人为因素存在,计费的及时性、实时性很难保证。在这个环路中,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带来的问题可能就是巨大的。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采用实时计费的方式,图2所描述的即是方法之一。
实时计费主要是利用了计算机网络对计费数据及时传送。从EWSD交换机的LAU板上连接125线缆,以双备份的形式连接到采集器上,采集器的主要作用是采集计费数据,它实际上是一个采集网关,由交换机定时向其传送计费数据,它在采集计费数据的过程中并不改变文件的性质,更不改变其内容,它实际上起到了一个协议转换的作用,文件在交换机与采集器之间是通过125协议传输,经过采集器的功能转换,在以后的传输过程中是利用TCP.IP协议进行传输,它同时还对文件有校验的功能。采集器与计算机局域网相连,它通过HUB传到局域网中,由特定的服务器对其内容进行采集。
采用了图2所示的方式可以实现实时计费功能扩展,但由于计算机通信的相对开放性,这期间必然存在安全隐患。且计算机通信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数据丢包现象,这必然要影响到计费的准确性。因此必须对两种计费传送方式做一个比较,在认为相对安全且条件成熟时方可正式使用。
3 网络计费流程改造加、解密算法的实现
3.1 通信网中的加密方式使用
由于链路加密、端端加密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将两种加密方式结合起来使用可很好地提高网络的安全性。主机之间用端端加密方式加密数据报中用户的数据部分,用链路加密方式对整个数据报再加密。当数据在网络中传递时,每一节点都首先使用链路加密密钥去解密数据报以读取报头,确定了路由以后,继续用下一链路加密密钥去加密,并继续在网络中传送,直至端节点。用这种方式在网络中传输数据,除了内部节点有数据报头明文出现外,整个网络中传送的都是加密的数据,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具体实现方式见图3,其中图中两个黑色小图标表示端端加密,其它链路上的小图标表示在各段链路上实现链路加密。
3.2 通信网中的加、解密算法的实现
本通信系统是基于工nternet的客户/服务器方式建立的。用三重DES算法加密要传送的明文数据,接受方用同样的密钥进行解密,从而获得明文数据。之所以用三重DES算法是为了增强其加密强度,它的密钥长度为128-129bit 。 设三重DES的密钥分别为K2、K2,K2、K2等信息用RSA算法对其加密和数字签名及身份认证等运算,身份认证后,将传送的用户数据信息进行加密、解密,完成正常的数据通信。
由于对称密码算法加、解密速度快,密钥不便于传递,加密强度不高,本系统中传送的用户数据信息是实时传送,恰恰需要高效、快速的加、解密处理。通信系统中常常需要同时传送多路信息,需要有多个私有密钥,利用公钥密码对其进行密钥管理、传递密钥及数字签名等可提高安全性。将二者结合可使用户数据信息安全高效地加密传递。
设传送的明文数据信息为M,用三重DES算法进行加、解密。发送方A端(交换机)先用第一个密钥加密,然后用第二个密钥解密,最后用第一个密钥加密。密文数据用C表示,两个密钥分别为K2,K2,则:
C=Ek,(D,2(E k,(M )))
用RSA算法对系统进行密钥加密及数字签名。假设发送方和接受方分别为A,B,A 的三重DES密钥分别为K Kz记为MoA 的私人密钥由自己保管,公开密钥由B以一定条件从CA处获得,B的私人密钥和公开密钥以同样方式保管。
加、解密过程和数字签名过程如下:
(1)A 用私人密钥对密钥签名,记为S,(M )。
(2)A用他从B处获得的公开密钥对签名的信息加密,并且送给Bo,记为ER(Sa(M))。
(3)B用他的私人密钥解密,DA(Ed(S,(M)))= S,(M )。
(4) B用A的公开密钥验证,并恢复出密钥V}(S,(M )) =M,
至此,三重DES密钥就可由A安全送至B处,通过解密得到密钥,并且对A、B双方进行了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
参考文献
[1]卢开澄.计算机密码学一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保密与安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小型网络填报系统的实现 篇4
但是, 自从笔者开发了一个小型网络填报系统后, 这一状况就彻底改变了。笔者每年只需要两三个小时完成数据统计和分析就可以了。
整个体系模型如图1所示:
其中填报服务器由笔者完成, 每所下属学校通过Web方式登录服务器并完成数据填报就可以了。这样的小型网络填报系统具有广泛应用的意义, 目前很多部门或行业的调查数据都可以采用本文所述的方法, 这样避免了纸质数据传递和统计工作复杂、易出错的问题;也避免了使用简单的Excel电子表格, 用户可以随意填写, 导致不易进行汇总统计的问题。
一、系统实现
1. 硬件
准备一台服务器, 配置不需要很高。
下面是笔者所用服务器的具体配置:
联想服务器:万全T100。
处理器:Intel Pentium IV 1.7 GHz处理器。
内存:256 MB ECC DDR内存 (笔者给该服务器升级到512 MB) 。
硬盘:80 GB。
2. 安装服务器操作系统和服务基础组件
在上面的服务器上, 安装好服务器版本的操作系统和IIS等服务组件。
笔者在服务器上安装的是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 安装并配置好IIS组件。
3. 编写网络填报网站代码
可以使用的语言有很多, 由于可以进行网络填报, 所以一定要使用动态网站语言。由于服务器使用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 所以建议使用ASP语言或者ASP.NET语言。
ASP是Active Server Page的缩写, 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代替CGI脚本程序的一种应用, 它可以与数据库和其他程序进行交互, 是一种简单、方便的编程工具。ASP诞生于1996年, 并且不断发展, 直到后来ASP.NET出现。
ASP.NET比ASP的功能更强大, 执行效率更高, 而且安全性更高。ASP.NET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开发语言, VB.NET和C#。这两种语言都比较简单易学。而且微软为ASP.NET设计开发了所见即所得的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NET。鉴于ASP.NET的优越性, 笔者选择了ASP.NET中C#语言来编写网络填报网站的代码。
(1) 登录
网络填报系统登录界面的主窗口如图2所示。
由于系统数据全部要求是真实有效数据, 所以, 网站一定要求用户登录后才能进行数据填报。
在保存用户身份上, 可以使用Cookie或者Session这两种方式, 我们一般使用Cookie来记录用户的身份, 而且需要在每次用户提交填报数据时都进行Cookie的用户身份验证。
在设置输入密码文本框的时候, 注意一定要设置成密码类型, 这样可以防止用户输入密码时被别人看到。本系统需要给每所学校分配一个初始密码, 同时也建议在做此类系统时给每个用户分配不同的初始密码, 这样可以防止某些人很随意地用统一的密码使用其他人的用户身份登录系统, 并随意增加、修改数据。另外后台数据库可以对密码字段使用MD5进行加密, 这样又增加了系统安全性。
(2) 填写数据
用户进入填写数据页面就可以进行数据填写了。图3是笔者做的填报系统的页面。
在这样一个页面上, 我们需要对用户填写的数据进行验证, 防止用户填写不规范的数据。比如, 在需要填写人数的文本框中限定“用户只能填写数字”, 并且必须是整数。而且, 一般教师数会多于学生数, 所以, 还可以添加限定“教师数多于学生数”, 否则不允许数据提交到后台数据库。
另外, 考虑到用户可能已经填写完数据了, 本次登录仅仅为了修改错误的数据。所以, 我们在每次用户进入填写页面时, 进行数据预读取。如果读取到原来填写的数据, 说明用户已经填报了, 我们可以认为用户本次登录是为了查看数据或者修改错误的数据。如果没有读到数据, 那么用户可以逐项填写, 最后点击提交以便将数据写入后台数据库。
(3) 数据明细显示
在所有数据完成输入后, 建议大家将所有数据明细进行显示, 以便用户最后确认, 笔者抓取该界面的部分作为示范 (如图4所示) 。不便于泄漏系统真实数据, 这里使用虚数示例。
(4) 虚拟用户
一般的软件公司在做系统时, 往往会有专业的测试队伍对系统进行测试。但作为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开发的小型系统, 往往可能有潜在的漏洞或错误, 所以, 对于这个仅由笔者一人开发的小系统, 笔者在其中保留了一个测试账户, 这个账户一直可以像普通登录用户一样使用, 以便在任何时候, 笔者都可以模仿普通用户登录, 并重复真实用户遇到的某个错误, 这样便容易发现系统问题。但是在最后处理数据的时候要记得将这个虚拟用户的所有数据剔除。
4. 网站后台数据库
最初笔者使用了SQL Server 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 原因如下:SQL Server 2000是网络级数据库, 并且SQL Server 2000比Access数据库要安全很多, 而且SQL Server 2000的操作非常简单, 既可以使用图形界面, 也可以使用SQL语言代码进行操作。
但是运行中发现, SQL Server 2000对系统的资源耗费很大, 加之网络带宽的原因, 有时候服务器响应速度很慢。
同时, 鉴于笔者服务器所在网络环境比较安全, 笔者将网站后台数据库改用Access。虽然Access属于桌面级的数据库, 但我们是通过网站代码直接访问Access数据库文件, 所以, 使用Access数据库对系统的资源耗费是极其小的, 实践应用中, 效果也非常明显。使用SQL Server 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时, 有很多基层信息技术教师反应服务器响应缓慢, 现在都反应服务器响应很快, 鼠标点击后, 服务器就能够响应了。
由此可见, 后台数据库更改为Access还是非常成功的,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小型网站使用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的原因。当然, 如果服务器配置比较高, 还是建议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 可以使用SQL Server 2000或更高版本。
5. 数据统计
SQL Server 2000或者Access都支持SQL查询, 而且它们中的数据也可以方便地进行导出, 所以在数据处理上, 我们可以使用SQL查询的方式, 如下面一句代码:
SELECT sum (tx_Basic.StuNum) AS学生总数sum (tx_Info.CpuStuNum) AS学生机总数FROM (tx_Basic INNER JOIN tx_Info ON tx_Basic.SchNam=tx_Info.SchNam)
部分数据也可以通过导出到Excel中进行处理, 总之, 自己习惯使用哪种方法就使用哪种方法, 只要能够又快又好又准确地完成工作任务就可以。
二、结束语
网络会议系统的实现 篇5
1、基本功能及意义
互联网已经成了人们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而网络论坛的出现,打破了人们交流的空间、地域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登录网络论坛后,畅所欲言,自由交谈,平等沟通,共享信息。1.1 编写目的
综合运用“Java Web开发”所学的知识,采用JSP、Servlet、JavaBean和JDBC技术,设计和实现一个功能相对完善且符合MVC 设计模式的“网上论坛”。该论坛应具有以下功能:
用户注册功能:新用户可注册成为该论坛的合法用户。 用户登录功能:该论坛的合法用户才能成功登录进入系统。
发表、编辑主题帖功能:用户登录进入系统后,可选择论坛发表主题帖或编辑自己已发表的主题帖。
发表、编辑回复帖功能:用户可浏览论坛上的主题帖,并回复或编辑自己已发表的回复帖。
论坛的后台管理功能:管理员可创建新论坛、删除论坛,修改论坛信息。 统计功能:统计用户发表的帖子总数,统计每个主题贴的回复帖子总数,所有帖子按时间倒序排列。1.2 背景及范围
推荐采用Java+struts+Mysql技术实现,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采用PHP+MySQL来实现
2、最新研究现状
2.1 开发意图
通过将信息放入数据库,实现调用数据库,实现Java与数据库的互动。使我们近一步掌握Java程序设计语言开发软件技术,培养我们的软件工程设计思想,锻炼我们的团体合作精神。
2.2 应用目标 通过本软件的开发,达到掌握采用Struts框架,结合JSP、Servlet、JavaBean和JDBC技术进行Java Web软件开发的能力。
2.3 作用及范围:
本电子通讯录系统软件适用于办公领域,它采用的Java编程技术使用户了解了Java程序设计语言的优越性,推动了Java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
2.4 环境:
本产品是采用Java程序设计语言开发,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B/S模式的软件。
2.5外部功能 :
本软件具有发表帖子、回复帖子、删除帖子及管理帖子的四大外部功能。
3、进程安排
此系统的开发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程序分析研究(2---4天)(2)程序编写(6---8天)(3)程序调试(4---5天)(4)程序打印(2---3天)
4、主要参考文献
《Tomcat与Java Web开发技术详解》----孙卫琴 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软件工程》----王利福,张世琨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精通Struts:基于MVC的Java Web设计与开发》------孙卫琴 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5、指导教师
胡世港
6、联系方式
QQ:12899355 E-mail:hushigang@163.com 2 TEL:***
7、论文书写规范
网络会议系统的实现 篇6
【关键词】 财务管理; 网络账务系统; 设计与实现; Web应用
一、系统开发环境
系统开发的环境包括系统开发工具、系统界面设计工具和所使用的数据库。系统开发工具:MyEclipse 6.0.1,Tomcat 5.5.7,UltraEdit 32。其中,Tomcat 5.5.7采用的是免安装版,下载压缩包后直接在目录中解压,然后配置好相应的环境变量,即可使用。系统界面设计工具:Adobe Dreamweaver CS3。Dreamweaver是世界上优秀的可视化网页设计制作工具和网站管理工具之一,支持最新的Web技术,包含HTML检查、HTML格式控制、HTML格式化选项、HomeSite/BBEdit捆绑、可视化网页设计、图像编辑、全局查找替换、全FTP功能、处理Flash和Shockwave等。数据库: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二、系统概要设计
整个网络财务管理系统分为登录模块、财务管理模块、其他附加功能模块三大功能模块。
(一)登录模块
系统的登录模块中分为普通用户和管理员用户两种。普通用户中有账号注册、登录、个人信息修改、退出等功能;管理员用户实现了账号注册、登录、删除普通用户、注册页面管理、普通用户注册等功能。
(二)财务管理功能模块
财务管理模块中包含了日常记账、商务中心、统计分析三大功能模块。
日常记账中实现了流水账、借入、借出、储蓄四个记账功能。
1.流水账功能:流水账是为了方便用户记录日常生活中随时发生的财务情况,流水账中分出了详细的科目供用户分门别类地记录自己的财务状况。
2.借入功能:实现用户记录随时发生的借入款情况,将用户的借入款项单独进行记录。
3.借出功能:实现与用户的借入功能相对应的借出功能。
4.储蓄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添加银行账户,并将自己发生的储蓄业务记录在相应的账户下。存与取的业务都会在数据库中为用户记录,以便用户查询。
商务中心用于记录用户商务上的各项信息,将用户的商务信息与日常生活中的财务信息区分开,便于用户的查询以及管理。
1.应收款:实现了记录用户发生的商务上的应收款账务信息,将用户与客户之间在商务上发生的应收款项目进行记录,包括应收款的金额、发生的时间以及该款项的联系人等信息。
2.应付款:实现了与商务中心中应收款相对应的功能。用户在使用时需记录金额、发生时间以及联系人等信息。此功能将收款与付款分开来记录,方便对用户款项的汇总和查询。
3.投资:在商务上随时记录用户所参与的投资项目、投资方式、投资的日期与联系人,方便用户在以后随时查询自己参与的投资项目,并查询出参与投资的方式与投资金额,如果对其中的具体细节需要了解则可以根据用户记录与联系人取得联系,获得投资项目的详细信息。
4.重大资产:实现了用户随时记录自己的固定资产,用户可以将对资产的具体描述、资产的折现金额以及记录日期进行记录。实现了用户可以随时查询自己所具有的资产,并对资产的折现进行查询。
统计分析主要实现了用户对自己的财务状况进行汇总以及查询的功能。
1.汇总管理:主要实现了用户对自己的财务状况进行汇总的功能。主要分为年度汇总和月份汇总。年度汇总实现了将全年中每个月份中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行分别统计,并以柱状图的形式展示给用户,同时会对年度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行汇总,将以数据表的形式展示给用户。月份汇总实现了根据用户的需求以月为单位对用户的财务情况进行汇总,其中会对用户的各个财务账户在汇总月中的财务状况进行汇总,并将最后的数据以饼状图的形式反馈给用户。
2.明细查询:主要实现了根据用户所选择的账户类型或具体的科目种类将用户在所查询的时间段内的所有账务明细情况反馈给用户,使用户能够随时地对自己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来不断调整自己的财务收支,使用户的财务管理更加完善。
(三)其他功能模块
主要实现了与主要模块相关联的一些辅助功能,为了给用户的使用带来更多的便利,主要包括:购物计划、我的提醒、理财日记三个辅助功能。
三、网络账务系统的详细设计
(一)系统业务处理流程
通过系统总体业务的处理流程图(图1),可以清晰地看到系统总体业务的处理过程。
(二)各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
财务管理模块中包括日常记账、商务中心、统计分析三大功能。通过财务管理模块的整体流程图可以清晰地反映出该模块的功能设计。详细内容如下:登录成功,进入到财务主功能页面,有三个可选项:日常记账、商务中心及统计分析,其又分别对应着记录日常账务、记录商务账务、统计类型三个功能,直至操作数据库中相关表格。
1.通过日常记账功能模块的流程图可以清晰地反映出该功能模块的设计,如图2所示。
2.商务中心功能模块主要操作如下:点击商务中心进入管理页面,有应收款、应付款、资产、投资四个选项,分别对应相关类别的财务信息,判断输入信息是否为空,如为“否”则在数据库中的相关表中记录信息;如为“是”则返回上一级操作页面。
3.统计分析功能操作具体操作如下:点击统计分析,进入分析界面,有汇总管理和明细查询两个选项,汇总管理下有账户汇总和科目汇总;明细查询下有查询账户或科目两个功能。
其他功能模块中主要包含购物计划、我的提醒、理财日记三个功能。每个功能的具体活动过程如下:
1.通过购物计划功能的流程图可以清晰地反映出该功能的设计。具体操作:页面显示未到期购物计划与提醒,点击购物计划,输入购物信息,判断信息是否为空,页面显示未到期购物计划。
2.通过我的提醒功能的流程图可以清晰地反映出该功能的设计。具体操作如下:点击我的提醒,输入提醒信息,判断信息是否为空,页面显示未到期提醒。
3.通过理财日记功能的流程图可以清晰地反映出该功能的设计。具体操作流程:点击理财日记,进入日记记录页面,输入日记内容与时间,及信息记录进数据库。
以上对系统业务的处理流程进行了详细设计,说明了系统整体业务流程和系统中核心模块“财务管理模块”的流程;同时,对系统中主要功能模块的具体设计方法进行了说明,采用活动图的形式,更加直观地对各功能模块的设计思想进行了描述。
四、结论
本文描述了一个基于Web的网络账务管理系统,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主要实现了登录模块、财务系统特有的财务管理模块、方便用户使用的附加功能模块。目前,Internet上出现了一些基于Web的账务管理系统,但是,其中一些系统仅具有简单的记录和查询功能,在财务管理功能设计上存在一定欠缺,用户体验不佳。本文所设计的系统除了记录和查询基本账务信息,还具有较为实用的财务管理功能,并能够为用户进行财务统计和分析,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Balsam.Head First Servlets & JSP[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2]Art Taylor.JDBC Database Programming with J2EE[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Jefery Zeldman.Designing with Web Standards[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篇7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静态HTML技术已无法完全满足企业和用户的需求, 更多的是要求动态和交互式的网络技术。继通用网关接口之后, 微软推出的IIS+ASP的解决方案作为一种典型的服务器端网页设计技术, 被广泛应用在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网上调查、网上查询、BBS、搜索引擎等各种互联网应用中。而微软公司的SQL Server是一个功能完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与Windows操作系统无缝结合, 操作简便易行, 应用十分广泛。所以本考试系统采用的是IIS+ASP+SQL SERVER 2000方案。通过网络考试系统实现及时在线考试和评阅, 只要有局域网环境的存在, 通过浏览器访问服务端, 就能够参与在线考试、及时评分、成绩查询、成绩统计和分析等。
2 网络考试系统的组卷方案
网络考试系统一般利用随机抽取法或回溯试探法作为组卷策略来完成试题的智能组卷。
其中, 随机抽取法根据实际需求由随机函数生成某一随机数, 将生成随机数的试题抽取出来组合成符合组题参数要求的试卷即可, 但是随机抽取法当随机抽取试题的范围过大时, 会进行大量反复无效的抽取操作, 这种操作很可能导致抽取操作进入死循环, 而无法完成组卷目的, 所以用随机抽取法作为组卷策略的话更适用于约束条件少, 且试题数量不多的试题库系统的组卷。同样, 回溯试探法的组卷性能取决于试题的状态类型和试题总量, 虽然组卷的成功率会比较高, 但整个抽取试题的过程需要消耗较多的时间来完成, 由于网络考试系统的日趋成熟或广泛的应用, 试题库的容量日益增加, 题型充足、题量不断扩展, 所以回溯试探法也无法满足现代网络考试的实际需求。
综合以上分析, 必须寻求一种新的组卷算法, 即能克服以上两种组卷算法的缺点, 又能满足具备全局寻优和快速收敛的的网络考试系统的需求。
遗传算法作为一种随机的搜索和快速收敛算法具有鲜明的特点:
1) 遗传算法的搜索轨迹是并行的, 通过这种并行计算方式可以在大规模的试题库下大大提高试题搜索速度。
2) 遗传算法根据适应函数来确定选择的依据, 不受其他辅助信息和先决条件的影响, 具有较强的通用性。3)
3) 遗传算法是通过多个参数来搜索最优解, 这种方式能有效的避免出现局部最优解的现象。
4) 遗传算法的随机转换机制有利于保持种群的多样性。
5) 遗传算法在符合条件的种群目标中进行高效搜索, 避免出现盲目穷举或完全随机的搜索。
6) 遗传算法的计算简单, 功能强大, 更适合于规模大且问题复杂的优化求解过程。
遗传算法的实现过程如下:
1) 选定编码方案:遗传算法一般不直接在解空间上进行问题的求解, 而是利用解的某种编码来表示。
2) 确定适应函数:适应函数式对解的一种描述, 适应值是对解的选择依据, 也是对解的一种质量度量。
3) 确定选择策略:选择策略决定了解的质量, 遗传算法的优胜劣汰选择机制能确保适应值有较高存活率。
4) 选择控制参数:遗传算法的控制参数主要有种群规模的大小、算法执行的迭代次数、执行遗传操作概率和其他辅助性的参数。
5) 算子的设计:主要包括杂交、变异和再生过程的算子。
6) 确定算法的终止准则。
3 系统实现
3.1 ASP访问数据库连接
在ASP脚本中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访问数据库:IDC (Internet Database Connector) 方式、ADO (Active X Data Objects) 方式和RDS (Re⁃mote Data Service) 方式。ADO易于使用、访问速度快, 内存需要小, 在本系统中, 使用ADO方式访问后台数据库, 具体实现文件如下:
其中str Connection String为GLOBAL.ASA中定义, 其定义如下
3.2 用户登录模块
该模块主要针对系统用户登录时的身份验证。当用户输入的账号和密码通过了身份验证时, 则根据用户角色的权限分别进入到网络考试系统的用户各自的界面, 如果验证不通过, 则显示由弹出错误信息并返回到用户登录界面。
用户登录模块的N-S图如下图1所示。
3.3 自动组卷模块
自动组卷模块由系统管理员根据题库信息选择题库, 设置试卷参数来生成需要进行网络考试的试卷。试卷生成模块流程图如下图2所示。
管理员选择对应的题库和题型进行浏览或维护, 对考试时涉及到而没有试题可以手工的添加, 对现有的试题可以进行编辑或删除, 保存试题维护信息。在试卷生成前选择相关内容并设置相关参数, 如题库选择、试题类型、各题型的试题数量、各小题的分值、考试日期、考试时间、难度系统等。
3.4 考生参加考试及成绩查询模块
该模块在试卷自动配置成功的前提下执行。学生登录系统浏览考试信息, 进入考试页面, 选择参加考试的科目开始正式考试, 考试结束后如试卷均是标准试题则可立即查询考试成绩, 否则须教师手动评分后再进行考试成绩查询。学生参加考试及成绩查询流程图如下图3所示。
参考文献
[1]韦群锋.基于ASP网上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5, 17 (2) :106-108.
[2]胡正红.基于asp的网上考试系统功能实现[J].山西电子技术, 2007, (2) :32-33.
[3]徐凯.基于ASP技术的网上考试系统的研究[J].内江科技, 2006, 23 (5) :49-51.
网络测评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篇8
1 需求分析
1.1 用户概述
某大学是一所拥有21个学院,近3000名教职员工的省属综合性大学,为了加强处级领导班子的建设和对处级领导干部的管理,学校每年都要对处级领导班子和个人进行综合考评。由于学校职工人数较多且地域范围较广,要组织好一年一度的考评工作很不容易。尽管如此,学校还是很重视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评工作,并为此专门成立了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和考核工作办公室。
1.2 项目目标
本项目目标是要尽量减少考评工作的复杂性,提高考评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学校加强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处级干部管理工作服务。最终目标是开发出一个符合用户需求、界面友好、功能完备的年度干部考评辅助系统。
1.3 系统描述
现有系统采用纯人工方式对干部进行考评,考评内容分为目标考核和民主测评,其中民主测评又分为群众测评、干部互评和领导测评3种形式。考评的基本原则是客观公正、群众公认、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1.4 目标系统的边界
尽管考评工作包括目标考核和民主测评两部分内容,但其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于民主测评部分(偏主观),目标考核部分(偏客观)相对来说要容易得多。基于此,决定目标考核部分的工作由人工完成,民主测评部分的工作用计算机辅助来完成。民主测评部分的主要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由于测评对象述职过程难以用计算机模拟和实现,因此目标系统的功能只限于民主投票、统计数据和查询结果3个方面。
1.5 目标系统的需求
测评系统需要在客观、公正、准确的基础上,大大减轻测评工作的复杂性,极大地提高测评工作的效率。具体地说,要求测评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记录和统计测评数据,能够按照要求计算、保存各个测评对象的最终测评得分,并提供较为方便的查询功能。要求系统能够保证参评人员的合法性、匿名性、唯一性,不允许出现重复参加测评。要求系统能够保证测评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不允许非法访问和修改测评数据。最后,要求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成本较低,对用户端的软硬件配置没有特殊要求,而且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以方便各种类型的参评人员使用。
2 概要设计
2.1 技术方案
考虑到具体用户的复杂性和软件部署的方便性,这里选择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的Web实现方案。用户在客户端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用操作系统自带的浏览器即可完成所有操作。从使用成本和实用性方面考虑,选择用Windows+Apache+My SQL+PHP来实现,即WAMP方案。
用户和系统的交互过程及系统的3层结构,如图2所示。
2.2 系统的总体结构
整个系统分为两个子系统,即测评子系统和管理子系统。其中测评子系统负责实现所有的测评业务功能,包括处级领导个人测评和班子测评,管理子系统负责实现特殊用户的查询功能和管理员的管理维护功能。系统与两个子系统的接口,分别用系统首页中的测评登录窗口和管理登录窗口来实现。
2.3 测评流程图
如图3所示。
2.4 数据库概念模型
系统内主要有10类实体,分别是普通群众、处级领导干部、处级领导班子、校级领导、系统管理员、处级领导干部测评票数、处级领导干部测评结果、处级领导班子测评票数、处级领导班子测评结果和系统参数,其中普通群众、处级领导干部和校级领导都属于在职职工,具有大致相同的属性。
系统的实体联系模型如图4所示。
处级领导班子与各个实体的联系与图5类似。
管理员与各实体的联系如图6所示。
2.5 数据表设计
对于Web应用来说,数据库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前台的动态网页必须要有后台的数据库支持才能完成。由于普通群众、处级领导干部和校级领导具有相似的属性(都属于在职职工),可以把这3个实体合并用一个数据表。测评系统的数据库总共考虑设置以下数据表,如表1所示。
3 详细设计
3.1 模块实现设计
登录模块:测评登录过程为:用户提交登录信息-验证职工身份-判断是否已经测评-根据用户类型决定测评形式。管理登录过程为:用户提交登录信息-验证管理员身份-根据管理员类型决定操作权限。
干部测评模块:测评内容包括:(1)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2)工作能力、业绩和廉政作风;(3)一票否决。第一项测评内容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4个级别,第二项测评内容分为好、较好、一般、差4个级别,一票否决分为两种情况:违犯计生政策、党风廉政建设;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班子测评模块:测评内容包括:政令执行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基层党建工作、工作管理情况和班子自身建设5个方面,每个方面的测评都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两个测评模块都采取“取测评对象-进行测评-保存测评数据-取下一个测评对象”的方法来实现。测评结束后,清理用户信息以保证测评的匿名性,同时为用户打上已测评标记,以防出现重复测评。
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管理员可以在任何时候登录系统,登录以后可以进行测评数据汇总、结果查询、帐号管理、目标考核数据录入、打开关闭系统、设置系统参数、更改测评标志等操作。校级领导可以在测评结束以后登录查询测评结果。
3.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将数据库的概念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可得到二维的表结构。下面是几个有代表性的数据表结构,如表2~表6所示。
表2的主键为职工编号,外键为职工姓名和所属部门。
表3的主键为处级领导班子名称(部门名称)。
表4的主键为领导班子名称(部门名称)。
表5的主键为领导干部编号,外键为领导干部姓名和所属部门。
表6的主键为干部编号,外键为干部姓名。
3.3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系统使用的是一个小型数据库,存取方法采用最常用的索引法,简单地为数据表的主键和外键建立索引即可。由于系统的所有数据都存放在磁盘上,出于安全方面考虑,可以考虑使用廉价的磁盘阵列。为了加快磁盘的存取速度,表和索引可以存放在不同的磁盘上。由于数据库的查询操作和修改操作频率高而插入操作和删除操作频率低,故数据的存储结构选择顺序表为宜。本测评系统所选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My SQL,为了便于处理,各数据表中除名称字段和密码字段为char类型、测评结果字段为float类型以外,其余字段全部设置为int类型。
领导干部群众测评表的物理结构如图7所示。
领导班子测评结果表的物理结构如图8所示。
4 编码实现
在详细设计里面已经把系统分为用户登录模块、干部测评模块、班子测评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下面说一下具体编码的实现。首先是工具软件,开发平台是App Serv 2.6.0 for Windows,包含Apache Web Server 2.2.8、PHP Script Language6.0.0-dev、My SQL Database 6.0.4-alpha和php My Admin Database Manager 2.10.3 4个组件。其他工具还有Dreamweaver CS3(用于设计、制作程序界面)和Notepad++(用于编辑修改程序代码)。
相对来说,编码实现的难点主要有登录时的身份认证、测评过程的实现、测评数据汇总和帐号管理,其中最关键的是测评过程的实现。程序中采用的方法是:首先从数据库中选取需要测评的一类对象,然后用mysql_result()函数依次从中取出一个对象进行测评,并且调用自定义函数对用户提交的测评数据进行保存。当这一组对象全部测评完毕以后,用windows.header()函数跳转到另外一个页面进行下一个测评步骤。由于数据表里是直接用INT类型的字段记录测评数据,因此很容易进行数据累加和汇总操作。为了保证事务处理的原子性,系统在操作数据库出错的时候适当使用了回滚技术。
对测评系统(包括网络投票系统)而言,防止用户使用浏览器的后退按钮和刷新按钮进行提交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系统使用页面中转技术来防止用户刷新页面,并通过比较用户的记录顺序号来防止用户退回到以前的页面重复提交数据。为了防止用户测评结束以后重复登录进行再次测评,系统在数据库里为每个用户设置了一个测评标记,当用户登录的时候要检查测评标记,当用户测评结束以后就修改测评标记。也许这些都不是最好的方法,但经过测试效果还算可以。
下面是程序的核心代码片段:
5 结语
完成了对网络测评系统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编码实现(包括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基本含盖了软件开发的全过程。通过这个项目的开发实践,既加深了自己对软件工程的进一步认识,也积累了一点开发数据库程序的经验。
摘要:采用WAMP方案设计了一个B/S架构的网络测评系统,在此涉及软件开发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过程,对学习数据库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数据库,网络测评,年度考核,MySQL,PHP
参考文献
[1]王石,杨英娜.精通PHP+MySQL应用开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施伯乐,丁宝康,汪卫.数据库系统教程.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网络会议系统的实现 篇9
分布式交互仿真 (Distributed Interactive Simulation, DIS) 是对具有时空一致性、互操作性、可伸缩性的综合环境的表达。它基于网络技术、图形图像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 采用一致的结构、标准和算法, 通过网络将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类型的仿真设备和真实系统连接起来构造一个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耦合的虚拟战场合成环境。
试验设备仿真系统主要为试验被试设备提供模拟环境信息和模拟目标信息, 以检测被试设备的工作性能。由于试验被试设备需要仿真系统提供的数据参数较多, 系统交互的数据量较大, 如果采用传统的单机仿真模式在硬件和软件上都无法满足系统的需要, 因此根据试验设备仿真系统的特点和分布式交互仿真技术的优点, 在该仿真系统的设计上采用分布式交互仿真技术, 其中网络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1 仿真系统对系统网络的设计要求
仿真系统组成设备关系图如图1所示。通常来讲被试设备具有较高的数据采样频率, 根据仿真试验在实时性方面的要求, 该系统应具有同被试设备相同的数据采样频率, 这就会造成在系统运行时, 大量的数据在系统网络内进行传输。为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和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对系统网络的设计和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1建立稳定可靠的连接
在总控台、仿真机、模拟器、监控机和被试设备之间建立稳定可靠的连接。由总控台向各组成设备发送试验数据, 仿真机和模拟器分别产生模拟环境信息和模拟目标信息并发送给被试设备;监控机接收网络中的各项数据并转发给相应的组成设备进行解算并实时显示试验进程, 因此在系统各组成设备之间建立稳定可靠的连接是保证试验数据正常交互的前提, 也是系统网络建设的充要条件。
1.2标准的数据结构
由于仿真试验的实时性特点, 在系统网络内传输的试验数据较多, 标准的数据结构是保证数据解算的必要条件。根据系统的需求分析, 分析出系统中的数据流, 从而对这些数据的类型进行分类, 对每种类型的数据定义标准的数据结构, 系统各组成设备通过对数据结构的解析, 对试验数据进行正确有效的处理, 从而保证数据的传输正常和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1.3时间的一致性
仿真实际上是在真实的时空中构造出一个虚拟的时空, 并将仿真模型置于该虚拟时空环境中运行的过程, 因此时间是仿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时间的一致性是仿真试验的充要条件, 是决定仿真试验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解决了时间的一致性问题, 才能保证各组成设备之间有效配合, 完成事件的同步, 保证仿真试验结果的正确性。
2 仿真系统网络设计和建设
根据仿真系统对系统网络设计的要求来进行系统网络的设计和建设。设计和组建系统网络的重要工作是考虑采用何种网络拓扑结构把各个设备方便、有效地连接起来, 通常应当考虑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等因素。
选用星型结构作为仿真系统网络的拓扑结构, 其结构如图2所示。其优点首先是网络结构简单, 可靠性高。系统网络在仿真系统中主要作用是保证大量实时数据的正确传输, 星型拓扑结构的网络结构简单, 从图2可以看出系统的各个设备通过网络可以实现点对点的数据传输, 保证数据传输的高稳定性和较低的传输延时。
其优点的另一方面是星型拓扑结构具有较好灵活性和可维护性。随着设备的更新换代和IT技术的发展, 对仿真系统的改造是在所难免的。从图2可知对系统中的任意一台设备进行设计改造和更换不会对系统中的其他设备造成影响, 并且通过软硬件设计可以很好地监控网络中各个网络节点的连接状态, 便于排查故障和设备维护, 保障系统各设备时时处于稳定可靠的连接状态。
最后在经济性方面, 由于星型网络拓扑结构简单, 便于网络设计, 对系统网络的软硬件要求不高, 网络铺设和维护方便, 经济成本较低。因此综上所述, 星型网络拓扑结构简单实用, 性价比高, 符合系统的功能需要, 是仿真系统网络建设的首选方案。
3网络通信程序设计
套接字 (Socket) 是一种网络编程接口。该接口定义了许多函数或例程, 程序员可以利用它们来开发网络上的应用程序。套接字是网络编程最为常用的API之一。
在本系统的网络通信程序设计中采用数据包套接字网络编程技术。采用数据包套接字技术无需在通信双方建立连接, 可以减少许多系统开支, 提高效率从而快速响应系统要求, 满足被试设备的试验要求。
由于采用分布式交互仿真技术, 各个设备之间网络交互频繁, 为使软件程序设计合理不影响整个网络的实时性, 根据软件工程学的要求对软件模块进行划分。在程序设计上采用C/S模式, 分别建立CNet类作为处理网络通信类, 建立DataReceive () 线程用于接收网络数据以响应系统要求。网络通信程序流程设计如图3所示。
3.1创建网络通信套接字
由于Winsock的服务是以动态链接库Winsock DLL形式实现的, 所以在图3创建套接字部分首先应调用函数WSAStartup对WinsockDLL进行初始化, 分配必要的资源。
编写语句mSocket=socket (AFINET, SOCKDGRAM, 0) 创建一个数据包套接字, 用于网络通讯。函数原型如下:
这里对参数af赋值为AFINET, 表示数据在Internet域中进行通信;对参数type赋值为SOCK_DGRAM, 表示创建的套接字类型为数据包套接字。
创建套接字msocket后调用函数bind将本地地址绑定到该套接字上以使在网络上标识该套接字。其函数原型如下:
3.2交互网络数据
通过以上的3个步骤就创建了一个可用于网络通信的数据包套接字, 下面的工作就是通过该套接字进行网络数据的交互。由于仿真试验在实时性方面要求较高, 为使系统运行流畅, 数据交互良好, 防止发生响应滞后、“死机”等现象, 需要在图3接收网络数据部分建立专门的线程DataReceive用于接收数据。在该线程中可调用函数recvfrom用于接收网络数据, 响应系统要求。其函数原型如下: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线程同步问题。由于进程内的所有线程共享同一个地址空间, 某个线程的操作就可能对其他线程的数据造成影响。例如数据接收线程还未完成网络数据的接收工作就有其他读写线程来读写网络数据, 系统运行就会出错, 影响试验的准确性。
本系统的解决办法是利用事件对象来解决线程同步问题。建立专门的函数CtrlThread来监控线程, 调用函数WaitForSingleObject来等待唤醒线程的特定事件的发生。
系统接收到网络数据后, 通过定义的标准数据结构对该数据进行解析, 对解析后得到的试验数据根据其数据类型进行相应的操作。为便于试验中数据的交互, 可定义用于发送网络数据的函数bool CNet::SendData (char *data, int len, int addto) , 其中参数Data表示要发送的网络数据, 参数len表示要发送网络数据的长度, 参数addto表示网络数据发送到的目的地址。
3.3关闭网络通信套接字
最后当网络通信结束, 任务完成时就需要关闭套接字, 来释放其占有的资源。调用函数closesocket (SOCKET s) 来关闭套接字, 参数s表示要关闭套接字的句柄。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在创建套接字前调用函数WSAStartup来加载动态链接库Winsock DLL, 那么在应用程序关闭套接字后还需调用函数WSACleanup来终止对Winsock DLL的使用并释放其资源, 以备下一次使用。
3.4试验结果
从系统在试验过程中的运行状态方面来看, 通过运用上述在系统网络建设的软硬件设计, 保证了系统各设备之间稳定可靠的连接。同时从最后的试验结果上看, 系统能够对网络数据进行正常有效的解析, 保证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存在的问题是在系统运行时, 系统与被试设备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迟, 主要原因在于在仿真时间上缺乏对高精度的时间表达和物理硬件上的客观现实造成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在系统中增加了时统设备, 对系统时间进行统一校时等操作后, 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4 结束语
试验设备仿真系统由于自身特点而采用分布式交互仿真技术, 其重点是进行系统的网络建设。从网络建设的要求出发, 采用星型拓扑结构来组建系统网络, 利用套接字技术实现网络通信程序设计, 特别是利用时统设备解决了系统时间不一致的问题, 较好地完成了系统的网络建设, 实现了系统中设备之间的网络通讯, 为该仿真系统正常运行和系统功能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持。
摘要:通过对试验设备仿真系统自身特点的分析, 在系统设计上采用分布式交互仿真技术, 其中网络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论述从仿真系统网络建设的要求出发, 阐述该仿真系统网络结构设计和利用套接字网络编程技术实现网络数据通信两大关键实现步骤, 并给出网络通信程序设计的方法。最后对系统运行结果进行分析, 解决了系统出现的问题, 很好地实现该仿真系统的功能。
关键词:分布式交互仿真 (DIS) ,拓扑结构,套接字
参考文献
[1]陈坚, 陈伟.Visual C++网络高级编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2]吴国新, 吉逸.计算机网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李强, 贾云霞.Visual C++项目开发实践[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3.
[4]冯文明, 汪德虎, 赵金强.综合舰炮武器仿真系统中网络通信的设计与实现[J].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报, 2005 (1) :25-28.
网络会议系统的实现 篇10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社会各行各业竞争力日益激烈,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企业产品质量,实现最大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企业和职能任务不断拓展,科研试验及训练任务逐年增加,网络组织机构越来越复杂,面对多任务交叉的发展情况,唯有采用先进技术,建立必要的信息管理系统,才能确保企业活动的顺利开展。基于IP网络的视频会议主要是通过通信线路和通讯终端,为参与企业会议的各方提供全新的交互式服务,使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人通过网络技术,获得相同的语言、文字、图片等,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1 基于 IP 网络构建视频会议系统的技术要求
1.1 足够的带宽
为确保视频传输的流畅性,必须要有足够高的网络带宽,就像大车要有足够宽马路才能通行一样,不然会影响视频数据传输的质量。如果用12bit表示每个像素,传输一帧1024*768像素的图像,一共需要9.4Mb,在现有的网络条件下,传输这么大的数据是无法接受的。
1.2 好的压缩技术
在视频、音频等数据传输中,采用高压缩比的压缩算法,有利于降低数据量,确保视频、音频等数据在IP网络中流畅的传输。比如在H.323会议系统中,图像编码采用H.263标准以及H.261标准,而H.264标准的压缩比明显高于前两者,节约了约50% 的编码率,对于网络传输具有更好的支撑,能轻松流畅地获得HDTV和DVD图像质量。
1.3 基于 IP 网络的多播技术
多播作为一种多地址广播,发送和接收是一对多的关系,发送端只需要发一次数据包,处于多播内的每个用户都可以享受这一数据包,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在视频会议系统中,需要将一个节点信号传输至各个节点,不论是广播形式,还是重复采用点对点形式,都会造成大量的宽带浪费。因此基于IP网络的多播技术,能有效地将这些数据分布到各个节点中,大幅度减少了网络中的数据量。
1.4 适应的传输协议
由于UDP、TCP等协议已经难以满足视频会议系统,这就需要不断开发和应用与之适应的传输协议,比如RTCP、RTP等协议等。RTP运行在UDP之上,音频以及视频数据被封装在RTP包内,UDP包又包含了RTP数据包,并且再将UDP封装到IP包进行传输。在底层网络支持多播的情况下,RTP采用多播向多目的端点发送数据,利用RTCP对相关传输信息进行检测,并调整RTP数据的收发,使其最大程度利用网络资源。
2 基于 IP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设计与实现分析
IP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主要包括通信网络和实现视频会议的相关软件,比如会议功能模块、通信接口、回放设备以及视频音频设备等,通信网络包括能进行多点实时传输的网关和信道等技术。通常情况下,完整的IP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包括五大模块,即人机交互模块、会议管理模块、媒体处理模块、资源共享模块、传输与控制模块等。为构建IP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还需要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做出保障。
2.1 网络传输技术
对于网络通信来讲视频会议系统要求比较特殊,网络通信功能的实现主要包括两种技术,一是适合视频会议的带宽多媒体网络,是一种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另外一种是基于现有的网络技术来实现视频会议多媒体的传输,往往需要进一步扩展它的功能,从而更好地满足视频会议的需求,确保各类数据传输的质量和流畅性。
2.2 控制网络拥堵
在视频会议系统中,采用分组交换网技术,有利于实现会议各个节点的资源共享,同时有效地调配网络带宽。目前我国视频会议系统节点数量不断增加,给网络业务流带来了较大的负担,使其可能发生一系列网络故障,比如网络堵塞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基于IP网络的视频会议增加了多节点通信,不同的网络特点,其采用的控制拥堵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为尽可能多的满足视频会议实时性要求,就必须切实解决网络拥堵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应重点控制网络拥堵现象,比如速率的控制、速率整形等,结合传输方式对发送速率进行控制,尽可能降低速率调整动作对通信质量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没有发生拥堵现象节点的影响,减少传输过程中信息的丢失。
2.3 优化带宽
为提高IP网络的通信质量,确保数据传输的流畅性,就必须对网络带宽进行处理,使其更好地满足通信的需要。Qo S是一种针对带宽管理的技术,其本身无法增加带宽,只能对带宽进行一定的管理和控制。Qo S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整机服务,根据Qo S的要求进行带宽资源的分配,使其在IP网络中更好的实现。二是通过对网络流量的分类,按照相关的带宽管理方法实现对资源的分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果业务要求比较高,则需要给予其更高的优先级。
2.4 视频会议系统功能拓展
在任务视频会议系统中,用户往往只能观看一个会场,如果向观看所有的会场,就必须轮询观看。为满足这一需求,相关部门只能在各分会场同时架设视频会议设备和图像传输设备,不但造成大量的人力、网络以及设备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导致传输过程信息的丢失,出现音频和传输图像不同步的现象,直接降低了会议感受。因此相关部门可以在视频会议系统中增设电视墙服务器,解决视频会议多画面输出问题,更好地满足用户观看需求,为视频会议系统的实现奠定基础。
3 总结
网络会议系统的实现 篇11
关键词:船舶 油耗 流量监测 组态 3G网络
0 引言
船舶燃油消耗是航运企业最主要成本之一,企业、船东及租船人对燃油费用非常关注。在燃油监控管理方面,国内大型航运企业使用卫星通信的远程燃油监控系统,如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开发的《中远集运燃油监控系统》,具备确定单船动态燃油定额、形成标准统计报告图表、监控船舶燃油消耗状况、燃油超标原因分析与报警、调整与优化航行方案等功能[1]。但由于目前中小型航运企业的船舶船岸卫星通信功能尚不具备,加上卫星通信成本较高,中小型航运企业的船舶基本上都没有燃油消耗累积装置和远程的监测系统,仍然采用人工测量与分析的方法。
为了满足现代航运企业管理的需要,本系统采用GPRS通信网络及组态软件等集成技术,实现了船舶燃油远程实时监测。GPRS通信是一种已经被广泛使用的通信方式,是基于移动运营商现有的通信网络,可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相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GPRS/3G网络全球覆盖,具有数据收发速度快,传输距离远,联接迅速,收费合理,安全方便,可直接与Internet网互通,是实现移动网络通信的简易、高效、廉价的选择[2]。
1 船舶燃油监测系统设计
1.1功能设计
(1)数据采集。系统可实现燃油消耗实时监测,历史数据查询,燃油流量的自动累计,对船舶油耗及柴油机工况进行判断分析。
(2)数据合理分析。系统可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指导驾驶员合理分配和以节能航速行驶。
(3)远程监控管理。管理人员通过互联网随时掌握船舶动态与柴油机工况数据,为船舶运营决策及调度提供支持。
(4) 船舶GPS地理定位。通过船载终端系统(AIS)或百度地理系统(GIS)的系统集成,对船舶进行船舶定位、航速、轨迹等查询,给船舶安全航行管理、港口调度等带来方便。
1.2 系统软硬件组成
船舶燃油监测系统由具有监控管理平台的服务器和安装在船舶的终端硬件组成,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1)数据远程测控终端:以Cortex-M3内核的ARM STM32F107VCT6为核心控制器,集成GPS+GPRS定位通信模块,组成了采集、控制和通信于一体的测控终端(RTU)。STM32控制器硬件资源丰富,具有多种I/O 接口,船舶燃油等采集信号可直接接入到测控终端,终端还带独立的数据存储空间,方便现场采集数据存贮;测控终端拥有RS485、CAN通讯接口,方便联接现场监控显示和实现数据远程透明传输。无线通信规约采用宏电DDP协议,与国内主流的组态软件实现无缝连接。
(2)燃油流量的检测装置:流量传感器可根据现场情况及企业需求,采用校准信号4-20mA或者脉冲开关信号输出的智能传感器,如采用防爆、无源输出触点的定容积旋转活塞式流量计。
(3)数据服务中心:由采用力控软件开发监控管理平台的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及防火墙组成,为了安全起见,还要有一台从机作为冗余。WEB服务器提供Browse/Server方式游览,发布监测界面(HMI)等。数据库服务器用于接收船舶采集上来的数据,进行贮存处理。WEB服务器需要有一个固定的IP或网络域名。
(4)客户端或工作站:是一个完全的“瘦”客户端,不需要安装特殊的驱动程序或支持软件,只要连接到Internet上,通过访问数据中心的服务器的网站即可查看船舶燃油的运行状态和历史记录等。
2 船舶燃油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2.1监测系统软件平台的建立
由于工控组态软件具有丰富的[IO通讯]、Internet的WEB发布、数据分析处理等功能,而且编程开发容易,开发界面友好,能满足了本系统开发需要。系统采用北京力控科技公司的组态软件作为采集数据的管理、服务器开发平台。组态开发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设计开发环境,具有灵活多样的组态方式,丰富的脚本语言编译,如程序模块和函数,各种现场IO设备通讯,内置TCP/IP协议、数据库管理器、报表统计等特点,使得本监测系统开发设计更加的高效,实现了船舶燃油状态数据显示、报警与事件查询、日常管理报表与分析、历史数据查询、打印系统、用户管理等功能。如图2所示。
2.2数据服务中心、GPRS通信RTU客户端设置
中心服务器需要安装与运行力控的组态软件、Web服务器及网桥CommBridge控件,力控提供的是标准的Web服务器,符合标准的HTTP 通讯协议,配置时需有数据中心公网固定IP,设置好Web 服务器的IP和数据服务器的IP 及端口,就可以构建Intranet/Internet网络应用,发布访问的HMI首页。
GPRS通信RTU与串口设备之间完全是全透明方式传输,GPRS通信RTU发出的数据包为标准的TCP/IP网络数据包,数据中心的计算机只要能连接到Internet或移动网络,就可接收到RTU发出的数据包。RTU客户端的设备关键是要设置好设备ID号或设备SIM卡号码、与中心服务器IP地址参数配置、通讯的规约参数。
中心服务器用户端数据的获取,即服务器的数据与底层数据通信主要借助于网桥CommBridge方式实现,在力控组态软件编程环境下,其本身提供了GPRS机制,GPRS通信的实现只在于正确设置以下项目:通信设备IP地址、通信方式(TCP/IP、网桥)、终端设备选择、以及进行数据库变量定义。
2.3 船舶地理系统设计开发
利用力控组态软件的浏览器控件,将WEB地理系统嵌入到力控中,根据客户需求制定了2套方案。
(1)针对小型内河船舶,因没安装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设备(简称“AIS”),采用力控+GPRS+GPS模块集成的办法,地理系统采用百度地图,通过百度地图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开发WEB的功能嵌入到力控系统中,提供船舶基本地图、船速、位置搜索、轨迹跟踪。
(2)根据目前我国航行300总吨以上沿海航行的船舶都安装了AIS设备,已配备全球定位系统(GPS),可采用基于WEB构架的“船讯网”的数据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API是一组JavaScript函数,使用这些函数,简单便捷地把船讯网的海图和船位服务嵌入到力控中,使得动态采集船舶船位、船速等数据,非常的方便[4]。
2.4 燃油流量检测方案
系统在实验测试阶段,开始是使用容积式旋转活塞式流量计。但在推广使用过程中,由于企业需求和船舶安装现场情况差异较大,对价格要求也很高,传感器的选用做了几种 方案的考虑。
(1)采用安装在油柜上的电容多层扫描液位计或翻板式液位智能传感器,通过测量油柜液位换算的方法实现燃油
网络流量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篇1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规模日益扩大,网络结构越来越复杂,网络设备种类和网络所承载的业务种类不断增多,这些都使得网络出现各种故障或性能问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1]。同时,用户服务质量的要求却在不断提高,这样就导致了网络管理的难度更大。网络流量分析系统的目的是通过对网络设备和网络运行的流量进行监测,及时的发现网络中的异常情况,提醒网管人员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2. 网络流量分析系统的网络布局设计
本文研究的网络流量分析系统的网络布局如图2-1所示:
由图2-1可以知道,在本文研究的网络流量分析系统的网络布局中,我们将系统的分析与控制功能进行了分离,分为两个设备进行处理。图2-1中的直路设备只负责完成流量的分光(镜像)和流量控制,由旁路设备负责网络数据流量的分析和流量控制策略的下放。这种网络流量分析系统部署方式集中了旁路和直路的优势,由旁路设备进行深入的协议分析,把分析的结果告知直路设备,直路设备直接丢包进行流量控制[2]。这样既免去了为每种需要控制的协议软件分析控制方案的工作量,节约了设备处理发送控制报文的性能同时直路设备只用处理丢包流程,一般也不会造成网络的瘫痪。
在具体的处理流程中,旁路设备部分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其它处理,如果需要对数据进行控制,旁路设备按照事先的分析结果对简单的协议进行控制(减轻直路设备的压力),并将难于控制的协议的用户IP或帐号发送给直路设备,直路设备对其进行丢包达到控制的目的[3]。一般选用防火墙作为直路设备。
3. 网络流量分析系统的实现
3.1 网络流量数据的采集
在采集网络流量数据前先要查看机器网卡的配置情况,以及相关的信息。这样有利于数据包的分析。具体部分代码如下:
(1)为了捕获网络流量的数据包,需要让Jpcap明确是哪个网络设备进行监听。本文采用API所提供的jpcap.Jpcap.get Device List()方法。这个方法返回一列字符串,使用代码如下所描述:
NetworkInterface[]devices=jpcap.JpcapCaptor.getDeviceList();
(2)针对一个设备名称的目录,选取一个用来监听,代码如下描述:
String deviceName=devices[0];
(3)确定一个设备之后,通过Jpcap.open Device()方法打开它。Jpcap.open Device()方法需要四个参数:即将打开的设备名,从设备上一次读取的最大字节数,说明是否将设备设为混杂模式的Boolean值,和以后调用process Packet()方法要使用到的超时值[4]。
JpcapCaptor cap=jpcap.JpcapCaptor.openDevice(devices[1],1028,true,10000);
(4)open Device()方法将一个参数返回到用以捕获的Jpcap对象。既然有了JPcap实例,可以调用1oop Packet()开始监听了。这种方式带有两个参数:捕获的最大包数可以是-l(说明没有限制);执行Packet Receiver一个类的实例。1oop Packet()则将一直捕获包,直到达到最大包数,如果没有最大数限制,它将永远运行下去。就像下面这样调用:
Cap.loop Packet(-1,new Jpcap Test());
本文研究的网络流量数据采集的关键实现代码如下描述:
3.2 网络流量数据分析的实现
本文网络数据源分析实现部分的整体结构使用了MVC设计模式,在MVC架构中一个应用被分为二个部分:模型(Model),控制器(controller)[5]。下面将对两个部分进行详细实现研究。
(1)模型部分(Model)
该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与数据库建立连接,并根据相关条件对数据库中的网络流量数据进行查询,并将查询到的网络流量数据进行封装。该部分与数据库的连接使用了DAO设计模式,DAO模式实现了业务逻辑与数据逻辑的分离,这样在处理业务逻辑部分是就可以不用处理数据的存储,网络流量数据的存储则是有数据逻辑部分来进行处理。该部分与数据库相连接使用了JDBC,其处理流程中的核心代码如下。
到此处,所以的结果都放在Resultset中,里面存放的是基本网络流量数据。为了使用方便,我们把每一条流记录封装成一个Net Floe类,该类就是一个Java Bean,其有一系列的seter和geter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取相关的网络流量数据的具体信息。此外,在对数据库中的网络流量数据进行查询、聚合时,可以实现网络协议识别的功能。
(2)控制部分(Controller)
该部分的主要功能是接收用户的输入,并根据用户的输入进行检验,并将输入传递给Model(模型)部分,并根据Mode!部分的结果来调用相关的View部分来进行结果的展示。这部分使用的是portlet,使用的是Grid Sphere的portlet Ap I,该部分的简单过程如下描述:
4. 小结
总之,通过网络流量分析系统可以检测出许多网络故障和性能问题,这也成为检测网络故障和性能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对提高网络的可用性和可靠性,保证网络的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本文在明确网络流量分析重要性的基础上,设计了系统的网络布局结构,并详细研究了网络流量分析系统的实现,涉及到:数据的采集以及数据的分析。
关键词:网络流量,数据分析,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谢高岗,闵应骅,张大方,马维民.一个基于实际测试的网络流量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1,(05).
[2]何俊峰,谢高岗,杨建华.基于周期性网络流量模型的流量预测[J].计算机应用,2003,(10).
[3]刘杰,黄亚楼.基于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网络流量预测[J].计算机应用,2007,(07).
[4]孙秀娟,金民锁,陈孝国.分布式网络流量预测模型的精度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9,(06).
【网络会议系统的实现】推荐阅读:
多网络智能远程遥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07-15
校园网网络性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07-28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06-18
视频会议网络09-27
浅析个性化网络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08-20
IP网络视频会议系统05-20
干部加强网络管理会议发言07-03
学习网络会议讲话心得体会08-29
网络存储的实现与发展05-14
网络爬虫的设计与实现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