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的讲故事人

2024-08-22

爱尔兰的讲故事人(通用8篇)

爱尔兰的讲故事人 篇1

“野鸭”与老爷爷的约会

儿子两岁那年,我暂居在加利福尼亚州。与我家相邻的,是一位六十多岁的美国老爷爷。在我家屋子后面的草坪上,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成群的鸭子,因为儿子特别喜欢它们,所以我也乐于带孩子去亲近这些小动物。

一次,老爷爷见我儿子喜欢看鸭子吃东西,就进屋拿来了半袋面包片,然后把它们撕成小块儿,扔给鸭子吃,然后和我儿子一起欣赏鸭子们奔过来吃面包时的样子。

见我儿子看得很入神,老爷爷就问我儿子,想不想亲自喂鸭子。我儿子一听,高兴极了,欢跳着从老爷爷手里接过一片面包,乐得忘乎所以,非但没把面包扔给鸭子,而是自己大口大口吃进了肚里。这一下把老爷爷乐得合不拢嘴,和我儿子开玩笑地说:“面包是给野鸭吃的,你怎么给吃了?你吃了这片面包,会变成鸭子的。”说着学着鸭子的样子“嘎嘎”叫起来,我们都开心地笑了。

老爷爷并没有就此“剥夺”我儿子对鸭子的饲养权,而是又给了我儿子一片面包,这回孩子一口也没吃,整片地扔给了围在脚边的二三十只鸭子。细心的老爷爷笑着对我儿子直摇手,他对我儿子说,最好把面包片撕成小块儿,太大了会噎着鸭子的。然后,他示范给我儿子看,我儿子呢,就学他的样子,撕小了以后再喂给周围的鸭子们。我当时就想,老爷爷对他的鸭子呵护得真细心。但是后来才知道,这一大群鸭子是野鸭,因为他经常来喂,时间长了,野鸭们知道路了,就天天光顾这里。听人这么说,我对老爷爷肃然起敬。我曾问老爷爷,天天这么喂,你得花多少钱,他说不知道,反正每天至少要喂一袋面包。他说,天天看野鸭开心地吃他喂的东西,是一种快乐,花点儿钱来喂小生灵,太值了。

因为当时我们刚搬到这里,老爷爷提醒我们娘俩,鸭子们的巢就在草坪后面那条河上的小桥附近。现在是野鸭孵卵季节,在河边走时要小心,别踩到野鸭蛋。听着老爷爷对我们的忠告,不禁心头产生一种暖暖的感觉。当我看到这些大大小小的鸭子们吃完面包后,穿过浓密的树林,欢快地张着翅膀,跳进潺潺流淌的小河里游泳、洗澡时,我想这就是它们最美、最舒适、最安全的天堂了。

大汽车谦让“霸道”小鸟

大多数美国人认为,伤害鸟儿是极不道德的行为。美国有关法律也规定,凡伤害鸟类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那年,我随夫迁居佛罗里达州。这个州是美国两个气候较佳、环境优美的地方之一。所以许多美国富商、政府官员都在这个州有豪宅。

然而每到七八月份,都会出现一段酷热难当的天气。一次大暴雨后,停车场的水泥路或柏油马路的坑洼处,出现了“小水塘”,不知哪来的鸟儿们,三五成群,呼啦啦地落在“小水塘”中。有的喝水,有的洗澡。它们抖动身上的水珠,让过往行人也感到丝丝凉意。这时,一辆轿车朝小鸟嬉戏的方向驶来,距离大约10米远时,车子开始减速,就像人走路那样,慢慢地往前“爬”。鸟儿们,就像没看见一样,照常洗澡。

我观察司机的一举一动,只见他双手紧握方向盘,身子探向挡风玻璃,身子几乎贴到了方向盘上。我想,他是在看鸟儿离他的车究竟还有多远。司机开着车,慢慢地往前蹭着,好像生怕哪只不懂事的小鸟会钻到轮子下面。车离鸟还有一米多远了,鸟儿还是不愿离去。他就把车停下来,摇下车窗,双肩一耸,两手摊开,无奈地笑着对我说,看来它们还没洗够。他看了小鸟几秒钟后,见后面又来车了,他才又往前开了一点儿。快到离鸟一尺左右时,这些鸟好像才看见有车,慢悠悠地飞走了。有几只鸟甚至还踱着悠闲的步子,走进了旁边的树林里。

其实什么事都应该一分为二地看,有人杀鸟,就有人爱鸟。在美国的这些年中,我听到美国人太多的爱鸟护鸟的生动故事。我想,也许是因为在美国爱护动物已成为生活的常态,所以很多人都有爱护动物的好习惯。让我们珍惜、爱护野生动物吧,因为它们是我们的朋友。

爱尔兰海域多用途区划的启示 篇2

关键词:多用途区划,地理信息系统,海洋空间规划,海洋功能区划,海洋主体功能区

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我国的海洋规划事业,在此大好形势下,我国的海洋规划事业迅速发展,经历了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海洋主体功能区工作顺利开展,海洋功能区划工作成果显著,海洋区域发展格局正在逐步趋于合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各涉海规划之间长期存在交叉、重叠和空白,协调规划与规划之间矛盾、冲突的衔接机制尚不健全,促进海洋事业和谐发展依然面临着一些突出的体制问题。笔者通过对英国和马恩岛管辖的爱尔兰海多用途区划初步方案(以下简称MZIS)的深入研究,从中得出一些启示。

一、爱尔兰海和MZIS简介

爱尔兰海位于大不列颠岛与爱尔兰岛之间,北经北海海峡、南经圣乔治海峡同大西洋相通。长约210 km,东西宽约240 km,平均水深约61 m,最深达272 m。主要岛屿有马恩岛和安格尔西岛等,其中马恩岛位于爱尔兰海的中央。

爱尔兰海的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南端的圣乔治海峡夹在爱尔兰与威尔士之间,北端的北海峡则夹在爱尔兰和苏格兰之间,两者俱与大西洋相连。多条重要海上交通路线经过爱尔兰海,主要港口有利物浦、都柏林、邓多克、巴罗等。

此外,爱尔兰海的经济地位也很重要,爱尔兰海产鳕、鲱、鳁等经济鱼类,该海域中央位置的马恩岛是全球著名离岸金融中心之一,据Hemscott集团2007年4月12日对伦敦证交所创业板市场的统计显示,在伦敦证交所创业版上市的非英国本土公司的100强企业中,来自马恩岛的公司数量高达15家,远远高于并列第二位的百慕大和加拿大的6家。

爱尔兰海的MZIS于2005年夏被正式提出,并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该规划是一种基于英国现行法律的,适用于管理海洋开发利用活动的多用途区划,其管理范围涉及爱尔兰海中归英国及马恩岛管辖的海域。该方案对英国现行的政府管理体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指出在面对随着海洋环境日益恶化、海洋开发活动不断增多所带来的种种压力时,该体制已经暴露或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此外,该方案还重点考察了影响海域使用者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争夺海域空间的各类行为以及相关的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剖析了海洋管理相关法律的修订措施和管理权限,并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将这些空间资料信息在图上做了体现,并且添加了相关属性信息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MZIS定义了四种主要类型的多用途区和专属用途区,并提出一种适用于爱尔兰海全海域的多用途区划方案。

二、MZIS的研究背景

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实施或拟定各式各样的区域性海洋区划方案,以安排海域资产保护和利用的优先次序,从而在确保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环境,这为后来者实施海洋空间规划项目提供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澳大利亚的海洋空间规划作为一种成熟模式引人注目,其中,大堡礁地区的规划尤为著名,该区划方案通过划分一般用途区、栖息地保护区、科学研究区、公园保护区、国家公园区和保留区等多个用途区进行海洋保护,有效地保护了栖息地、自然文化遗产、敏感区和其他可能有重要价值的海域。

荷兰的海洋空间规划制定于陆地空间规划以后,是陆地空间规划的组成和延伸。《2015年荷兰北海总体管理规划》的出版,为未来北海的开发与保护做出了战略意义的指导,是欧盟国家的成功范例之一。

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制定海洋规划,是较早制定海洋规划的国家之一。1971年7月1日由环境省发起的对濑户内海进行保护和修复的综合整治计划,持续时间长达三十多年,陆续出台了《濑户内海环境保护特别措施法》、《濑户内海环境保护基本计划》等多项法律法规和规划规定,在海洋环境保护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美国的海洋管理体制和其他国家差异较大,三海里以内的领海属州政府管辖,而联邦政府则拥有其他九海里领海(据称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仅为6海里)的管辖权。美国的《沿海综合管理法》规定,州政府需要和联邦政府合作共同管理海洋。目前,俄勒冈州、北卡罗莱那州、夏威夷州等均制定了海洋管理方面的政策和规划。

但值得注意的是,以上项目大多数都是单一领域的或区域性、实验性、示范性项目。英国目前也存在一些区域性海洋区划方案,包括法恩堡岬、法尔茅斯湾和塞汶河口这些小面积的海洋区划。与这些区划不同,MZIS不仅是为单一区域服务,更是以通用管理工具为目标设计的,目的是协调不同海洋管理机构和涉海行业部门,从而为海洋上的决策活动提供全面性、整体性的战略指导意见,目前,英国已提出议案,计划要将海洋区划逐渐融合到现行体制中。

三、MZIS的具体分析

1. 发展历程

英国政府目前采用的海洋管理体制已不适应当前形势。近年来,英国的海洋开发活动日益踊跃,可目前英国还没有合适的战略规划和空间区划来决定各海区的优先开发次序和开发权属,所以只能遵守“先开发先受益”的准则。

MZIS是一种基于英国现状设计的通用管理方案。通过实行该方案,有利于协调不同海洋管理机构的矛盾和冲突,提供全面性、整体性的指导意见;有利于明确自然文化遗产、敏感区或其他可能有重要价值的海域,让人类得以可持续利用这些海域的价值;有利于指导各类开发与保护活动的开展,优先发展部分区域或部分功能,使海洋开发强度与地区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既保证了经济的增长,也保护了环境,从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此外,MZIS可根据现行的栖息地与物种指导规范;野生鸟类指导规范和自然资源部的有关规定,进一步确定重要自然资源的地理位置,增加保护区的覆盖面积,更好地满足英国环境保护机构的要求。

目前,MZIS是通过将现有的、主要的部门措施结合起来形成实际存在的一个区划方案,但未进一步提出新的政策或新的目标。这是因为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署对之有更高的要求,更大范围的工作将会逐渐展开。

2. 研究区域

MZIS的北部边界为从苏格兰金都列半岛低潮位到爱尔兰北部菲尔岬的连线,南部边界为从威尔士林尼岬到爱尔兰和大不列颠中值线的连线。因此研究区域涉及英国、威尔士、苏格兰、北爱尔兰和马恩岛的行政权限。

值得注意的是,MZIS仅针对那些低潮线以下的区域,不包括潮间带部分,但以后可能延伸到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区域。

MZIS涉及的海洋活动类型范围包括:矿产资源开采、海洋调查、航道开挖与疏浚物的处置、海洋军事、自然保护、石油与天然气的开采、港口与航道、海上娱乐休闲、海洋捕捞、海洋交通运输、海底电缆管线以及海洋风能的发展。

3. 区划的初步方案

MZIS根据受保护水平的程度,将多功能区划结构从低到高排列如下:(1)一般用途区可分为最小化管理与对象管理两个子区域;(2)优先保护区;(3)专属区——分为有限专属和重点专属两个子区域;(4)保护区。具体见图1。

通过初步方案的实施,很多设想都得到了证实,其中一项重要结论尤其值得关注——自然保护区与MZIS被证实是完全兼容的。

4. 存在的问题

MZIS定义了以上四种区划类型,并对各地区的情况进行了描述(表1)。但实际上,该初步方案中各分区所对应的管理对象、保护对象和功能类型实际上都已存在,不能实质性地减少或避免不同功能之间以及功能与环境条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因此,MZIS的初步方案尚不能看做是真正意义上的海洋区划方案,相关工作还需进一步开展。

此外,MZIS的初步方案未提出适用于英国海洋管理体制的总体建议,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只有非常有限的空间可用来实施该海洋区划方案。从操作层面来说,区划方案的实施必须有配套的行政和法律体制协助,方案本身并不能自动有效地执行,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体制,由指定组织负责实施和管理。

四、对我国制定海洋规划的启示

1. 在规划衔接方面的启示

MZIS强调对过去方案的一种完全继承,并没有否定爱尔兰海域已存在的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和意见建议,且强调在进行试点时需要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和管理机构的大力配合,因此该方案容易获得其他方面的支持,实施阻力较小。

我国目前在处理合作问题时有一些制度性问题,往往是遇到紧迫问题和上级政府的强制要求下,才不得不“联合”起来。对于这方面,应借鉴MZIS的做法,在制定或修编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时,尽可能的继承和完善,避免冲突和矛盾。

2. 在组织方面的启示

MZIS中明确提出经验性建议:执行区划方案是建立在配套的组织基础上的,区划报告本身并不能自发组织并有效实施区划方案。因此要制定一个法定的、权威的组织机制,由它来制定、实施并管理区划方案。

我国学者也提出类似的观点:一项规划并不因编制出来而获得自动实施,相反,往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和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我国制定各类海洋规划时也应考虑该建议,强化法律法规配套和组织机制建设,不应纸上谈兵,一味空谈。

3. 在海域使用管理方面的启示

MZIS指出很多规划仅仅对海域开发活动的位置和功能进行简单管理,未对强度和时间性进行控制。例如,许多地区都允许捕捞,但并未拟定具体的管理标准,如次数、时间、方法、生态敏感性、区域特征和可捕捞总量。MZIS正在寻求更多的数据来细化这些内容,使方案逐步趋向完整。

对于我国来说,这可以为我国海洋规划的发展提供一个方向性的指南。我国目前的海洋空间管理仍然比较粗,很多方面考虑不够完善。以后制定海洋规划时,应重视海洋的立体三维、不断流动等特殊属性,制定一套不同海域使用活动应遵循的实施细则,更好地管理海洋。

4. 自然特征的保护

MZIS对爱尔兰海目前的状况进行了评估,得出的结论是现有法律和规划体系不能为爱尔兰海重要的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栖息地和物种)提供足够的保护,即使在优先保护区,这些重要特征也没有受到完完全全的保护,一些新兴的活动正在产生威胁。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也逐渐认识到仅仅依靠自然保护区制度在区域层次会有局限性。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

鉴于此,我国应吸取英国MZIS和美国的经验,关注海洋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栖息地和物种)的保护,在未来的海洋功能区划或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中,采取有效措施实施保护。

五、对策和建议

与爱尔兰海相比,我国海洋管理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形势更加严峻,这是我国海洋管理的难点所在,也是我国海洋工作的重点所在。借鉴《英国和马恩岛海域多功能分区:通过基于GIS方式实现的分区方法解读现行立法》报告的经验,西学东渐,少走弯路,正是本研究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总结前文的几点启示,得出意见与建议如下:

首先,应加强各类涉海规划、区划的衔接和协调,尤其是在开展新规划时,应注意对已有法规、规划、区划的继承和衔接,尽可能减少规划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更好地获取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第二,应进一步强化涉海规划的法律法规配套和组织机制建设,使规划落到实处。

第三,应加强对海洋管理方式的研究,制定一套海域使用活动应遵循的实施细则,更好的管理海洋。

最后,应关注海洋自然环境特征(如地形、栖息地和物种)的保护,在未来的海洋功能区划、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中,采取有效措施实施保护。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二期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张沛.区域规划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周秋麟,牛文生,等.规划美国海洋事业的航程[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

[4]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5]杜黎明.主体功能区区划与建设[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6]哈维·阿姆斯特朗,吉姆·泰勒.区域经济学与区域政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爱尔兰民间故事选编 篇3

1868-1880年,叶芝一家居住在英国伦敦,叶芝在那里接受了基础教育。

在英国期间,叶芝偶尔会回到爱尔兰的家乡斯莱果度假,探望祖父。家乡斯莱果在叶芝的生命中有着深深的烙印。1880年后,叶芝一家从伦敦搬回爱尔兰的皓斯,叶芝在伊雷似摩斯·史密斯(Erasmus Smith)中学继续他的中等教育。热爱文学的父亲经常给叶芝吟诵诗歌,激昂的言词、高贵的姿态使叶芝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开始模仿雪莱和埃德蒙·斯宾塞写诗,一个剧本接一个剧本——因为我父亲认为诗歌高于其他一切体裁——我臆造出奇幻而不一贯的情节。”【威·巴·叶芝:《自传》第66-67页。】1883年,叶芝进入他父亲任教的大都会艺术学校(Metropolitan School of Art),一边学习绘画,一边进行文学创作。1885年,叶芝的诗作首次印成铅字,刊登在《都柏林大学评论》上。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1886年发表首篇诗剧《摩沙达》(Mosada);1887年发表诗歌《戈尔国王的疯狂》(The Madness of King Goll),1888年发表诗集《莪相的漫游及其他》。这一系列诗歌的发表逐渐确立了叶芝在爱尔兰文坛的地位,而叶芝也正式放弃艺术,投身于文学创作之路。

1922年12月,叶芝出任爱尔兰文化促进委员会主席。 在任期内,叶芝推广盖尔语,保护古代文献和建筑;研究民间文化和古代诗歌;倡议并起草版权法;并且还负责审订爱尔兰新硬币的动物图案设计。

1923年,叶芝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爱尔兰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叶芝认为他的得奖,足以说明爱尔兰民族复兴运动正受到世人的关注。

叶芝在晚年仍然笔耕不辍,1938年4月,诗集《新诗》发表,8月10日,艾贝剧场上演他的诗剧《炼狱》。1939年1月21日,叶芝完成了他最后一首诗――《黑塔》。

论英国政府的爱尔兰饥荒救济原因 篇4

1 英国国家传统安全的考量

不列颠的形势决定着英国的国家安全政策。在英国历史进程中, 英法“百年战争”深刻地影响了英国安全观和对外政策。这场因为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战争持续了一个多世纪, 给英法两国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的同时, 也使英国丧失了几乎所有的法国领地。“在1453至1558年年之间, 即在百年战争结束到弗朗瓦·德·吉兹夺回加来那一年之间。英国不知不觉地变成了一个岛 (请原谅我使用这个说法) 。即一个与大陆隔开的独立地域。”[1]此后, 英国逐渐退出欧洲大陆, 进而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成为英国处理对外关系的重要准则之一。英国转而把重点投向海外, 进行殖民。维护国内的稳定和国家安全是进行海外殖民活动的重要前提。鉴于爱尔兰地处大西洋的前沿, 又与英国地理位置上邻近, 爱尔兰岛是不列颠岛的“姊妹岛”, 爱尔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英国安全来说, 爱尔兰是英国面向大西洋的屏障, 也是一道保卫国家的防线。

来自与英国进行争夺贸易权和殖民地的欧洲国家威胁, 重塑了爱尔兰的重要性。都铎王朝时期, 英国进行海外殖民活动的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就是西班牙。作为15—16世纪西欧的海上霸主, 西班牙拥有遍布欧、亚、非、美四大洲的殖民地。16世纪下半叶, 殖民活动逐渐加强的英国与西班牙产生了冲突, 但是, 碍于当时西班牙海军的强大, 英国并没有直接与西班牙发生冲突, 遂采取支持海盗掠夺西班牙财富, 进而打击西班牙力量的策略。英国招募并支持大量海盗, 对活跃在大洋上的西班牙商船甚至军舰大肆劫掠, 英国还以高官厚禄招募大批富有实战经验的海盗为皇家海军所用。英国的海盗活动使西班牙遭受了巨大损失。西班牙试图报复, 组织暗杀英国女王伊丽莎白, 扶植前苏格兰女王玛利亚上台, 但阴谋被伊丽莎白破获, 1587年处死了玛利亚, 同年英国海盗公然袭击了西班牙本土港口, 抢劫了西班牙国王的私人财宝船, 西班牙决心征服英国。信奉天主教的玛利亚被处死后, 罗马教皇颁布诏书, 号召对英国进行圣战。西班牙借机扩编了舰队, 命名为“最幸运的无敌舰队”。同时, 鉴于爱尔兰与英国的矛盾和天主教信仰, 西班牙和教皇鼓动和支持爱尔兰人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 甚至考虑将爱尔兰作为入侵英国的跳板。在这种情况下, 英国感到了来自西班牙和教皇的威胁, 爱尔兰的稳定和受英国控制对于英国安全而言, 显得至关重要。罗斯也认为:“从防御外国敌对势力的战略上考虑, 爱尔兰对于英格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且这种重要性要远远大于尼德兰对西班牙的重要性。”[2]随着因对外殖民活动的拓展而导致与其他欧洲国家矛盾的激化, 对于英国来说, 爱尔兰不仅仅是英国的殖民地, 更是一个英国的大后方。

1588年, 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其后继续扫荡西班牙海上残余力量。西班牙逐渐衰落, 最终丧失了海上霸主的地位。英国获得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 但是, 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却遭到其宿敌法国的挑战, 双方发生了争夺海外殖民地的“七年战争” (1756年~1763年) , 英国战胜法国, 其海上霸主地位得到巩固, 并成为海外殖民地的霸主。法国虽然丧失了很多海外的殖民地, 并失去了霸主的地位, 却一直没有放弃复仇的打算。北美独立战争期间, 法国先是暗中以金钱和武器支持美国, 后来直接派兵支援美国独立战争。英国也时刻关注并防范法国的报复, 尤其是担心法国的民族主义者与爱尔兰的民族主义者联合起来, 抑或利用天主教问题, 干预英国的爱尔兰事务, 这势必会损害英国在爱尔兰的殖民活动, 甚至会威胁到英国的国家安全。

法国曾经支持詹姆斯复辟的阴影一直笼罩着英国。在斯图亚特王朝时期, 信仰天主教爱尔兰热把希望寄托在新国王詹姆士二世王身上。他支持天主教, 将原有的王朝变成了一个天主教王朝。他的统治给爱尔兰人民带来了希望, 他册封侨居在英格兰的爱尔兰天主教徒———理查·塔波特上校为蒂尔科纳尔伯爵, 并以陆军中将的身份, 统辖驻扎在爱尔兰的英国军队。“光荣革命”之后, 玛丽和威廉成为英格兰国王。詹姆斯逃亡法国, 后来在法国舰队的护送下, 带了金钱和武器和军官, 以爱尔兰为基地, 并由蒂尔科纳尔伯爵提供军队, 进行复辟。威廉担心詹姆斯以爱尔兰为基地, 依靠法国军队进行复辟, 因而, 英国加紧对爱尔兰控制变得更为重要。

法国大革命后的形势加深了英法两国的矛盾。法国大革命后, 英国参加反法联盟, 干涉法国革命。1793年2月, 法兰西共和国又对英国宣战。大不列颠在而后21年里, 不论在陆上还是在海上, 都成了法国的主要敌人。在爱尔兰, 1782年的宪法使爱尔兰人民普遍感到失望, 因此, 萌生了起义的念头, 并希望得到外部的援助。1796年初, 爱尔兰议会通过了严厉的惩治叛乱法令, 更加深了人民起义的决心。在汤恩的努力之下, 法国的卡诺决定派法国军队远征爱尔兰, 1796年12月15日, 由四十三艘战船组成的一支舰队, 满载一万五千名士兵和充足的武器从布雷斯特出发, 于22日驶进了班特里湾, 由于天气原因, 法国军队未能登陆。1797年6月, 巴达维亚共和国 (受法国控制) 的一支法荷舰队集结于特塞尔岛, 准备把一万四千名士兵运往爱尔兰, 这是法国方面所做的第二次大规模尝试。最终, 这支舰队被英国海军击败。1798年8月22日, 亨伯特将军率领一千名法国军队在基拉拉湾登陆, 并向内地挺近, 结果也被击败。上述的军事活动的阴影笼罩着英国政府, 威胁着英国的安全。《合并法案》通过之后, 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仍然遭受法国的威胁, 特别是“雾月政变”后, 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曾计划入侵英国。法国无论是支持爱尔兰反对英国, 还是直接入侵英国, 都深刻影响着英国的安全形势。法国成了联合王国最主要的敌人和竞争对手。

2 利用和改造爱尔兰的现实需要

英国通过殖民, 征服, 合并, 最终实现将爱尔兰合并入联合王国, 并凭借在爱尔兰的强大军事存在确保自身的安全。爱尔兰不仅对英国安全来说意义重大, 而且从经济意义上和英国的海外殖民活动来讲, 功不可没。在英国进行海外殖民活动过程中, “过去爱尔兰曾经提供过大量的金钱援助, 此时又想要它提供军事援助了。唐森便提出一项扩军法案, 根据扩军法案, 爱尔兰军队要扩充到一万五千人, 其中一万两千人常驻在爱尔兰, 余下部分则归帝国政府调遣。”[3]在18世纪, 随着福斯特《谷物法》在爱尔兰的实施, 爱尔兰的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谷物产量大大提高, “不但能绰绰有余地满足本国市场的需要, 而且还可以像大不列颠出售剩余的粮食。在英格兰, 工业革命正在改变国家的全部面貌, 日益发展的城市和日益增长的工业人口, 都需要爱尔兰的牛羊和谷物来弥补英国生产的不足。”[4]而且, 随着爱尔兰的经济恢复和不断繁荣, 爱尔兰供应给大不列颠的经费也不断相应地提高。

英国在爱尔兰的殖民经历为其在海外殖民活动提供了有利的实践支撑。爱尔兰是英国最早进行殖民的地区, 其时间可以追溯到12世纪, 英国历届王朝先后对其进行殖民, 征服, 再征服, 直到19世纪初, 《合并法案》的通过, 爱尔兰成为大英帝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爱尔兰被英国政府和人民视为殖民征服的“试验区”, 在对爱尔兰进行征服和殖民过程中, 英国政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其殖民思想和实践在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英国在美洲和新世界殖民的思想也来源于爱尔兰的殖民实践, 从“文化进化”的角度来看, 英国人有责任将文明传给落后地区的人, 就像罗马人对早期不列颠人所做的那样。在15—16世纪期间, 英国开发出两条有关殖民计划的要点:第一, 需要一个强大的地方领导层来保护英国安置地的诉求, 这种需要成为殖民建筑的支柱;第二, 地方的领导层需要一种顾及到捍卫其在当地影响力的方法。这种计划对英国在美洲和新世界的殖民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正像尼古拉斯·P·坎尼 (Nicholas P.Canny) 所指出那样, 英国在爱尔兰的殖民经历确立了“一种征服的模式, 一种通过殖民尝试所支撑的占领模式, 这种模式与英国人和美国人进行第一次有效的联系同时发生着, ”[5]这种模式和其后面的思想同样被应用到随后英国在新世界的活动中。

英国在殖民爱尔兰过程中, 一直试图改造爱尔兰人的“习惯”, 使他们远离“野蛮”, 抛弃“原有的的生活方式”, 进而实现“英国化”。[6]爱尔兰的“野蛮落的习惯”根基是落后的土地制度和天主教信仰。因此, 英国政府一直试图改造爱尔兰社会, 其主要方面包括爱尔兰的土地问题和天主教问题。英国希望爱尔兰放弃天主教信仰, 改信英国国教。但是, 由于爱尔兰人民的反抗和天主教在爱尔兰人民当中的影响力, 英国政府殖民, 征服, 再征服爱尔兰的进展不是很顺利。直到1789年大起义被镇压后, 通过《合并法案》, 爱尔兰被并入联合王国, 改造爱尔兰社会变得具有可操作性, 但是, 爱尔兰民族主义的发展, 阻碍了英国全面改造爱尔兰社会的计划。大饥荒的爆发, 恰恰为英国改造爱尔兰社会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因此, 英国政府并不是单纯地对爱尔兰进行救助, 而是在在尔兰实行救济与改造并行的政策, 以期实现爱尔兰社会的“英国化”即经济上的大农场制度, 政治上的稳定化, 宗教信仰上的“新教化”。

3 小结

英国救济爱尔兰饥荒的缘由, 一方面, 出于自身的传统安全考虑, 尤其是担心爱尔兰与法国相勾结;另一方面, 则是利用和改造爱尔兰的需要。利用爱尔兰的各种资源为英国经济发展和殖民扩张服务, 同时, 将爱尔兰视为经营广大殖民地的试验场, 希冀在爱尔兰的实践能提供更多的经验和教训。英国在爱尔兰的实践就是改造爱尔兰社会的重要途径, 而爱尔兰饥荒恰好为英国的改造实践提供了机会, 因而, 英国的救济政策体现了改造爱尔兰社会的目的。上述两个方面影响英国救济爱尔兰的行动, 塑造着英国政府对爱尔兰的政策进程, 并且更多地反映了英国政府单方面的意愿, 而忽略了经历饥荒的爱尔兰的社会实际情况, 因而影响了英国救济政策的时效性, 也是造成后来饥荒人口死亡的的重要因素。

摘要:1845年1852年爱尔兰爆发了饥荒, 英国政府对爱尔兰采取了救济行动。英国救济爱尔兰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 维护英国传统的安全的要求; (2) 利用和改造爱尔兰的现实需要。探讨英国救济爱尔兰饥荒的缘由, 有助于分析英国救济政策的效果。

关键词:英国政府,爱尔兰饥荒,救济原因

参考文献

[1][法]布罗代尔, 施康强, 顾良译.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第3卷) [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1993:402-403.

[2]A.LRowse.The Expansion of Elizabethan England, London and Basingstoke:Macmillan and Company Limited[Z].1955, 126.

[3][爱尔兰]艾德蒙·柯蒂斯.江苏师范学院翻译组, 译.爱尔兰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74:586-587.

[4]同上, 第593页.

[5]Nicholas P.Canny.“The Ideology of English Colonization:From Ireland to America”[Z].The William and Mary Quarterly, Third Series.1973, 30:575.

用一生书写兵团人的故事 篇5

激动、欣喜之后, 我回转身去, 想看看自己27年来走过的新闻之路, 但是我却看到了许多我曾经采访报道过的兵团人, 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人, 像一座座丰碑耸立在我的面前, 我凝视着他们、仰望着他们, 眼里又一次涌满了热泪……我知道, 从业以来, 我的追寻源自他们, 我的坚持源自他们, 我所有的激情和力量也源自他们。

我出生在兵团, 我的父母是20世纪50年代初听从党的召唤到西部屯垦戍边的。在我幼年时的记忆里, 我的父母以及父母的同事们, 和我出生地新疆南部小城的许多汉族人是不一样的, 他们总喜欢穿黄军装, 却又没有领章帽徽, 行走在小城的大街小巷里, 会引来诸多好奇的目光, 就像一群异类。我问母亲:“你们不是军人, 为什么总穿黄军装?”母亲说:“因为我们是兵团人。”上中学的时候, 我从父亲那里听到了一些让我非常震撼的故事:1962年冬天,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在喀喇昆仑山打响,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 我父亲的同事驾驶着卡车, 昼夜不停地穿行在喀喇昆仑山的冰天雪地和炮火硝烟中, 把一箱箱弹药送到前线, 送到激战中的阵地上……我问父亲:“你们不是军人, 为什么要做这些事?”父亲说:“因为我们是兵团人。”

以我那时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 还不能够懂得父母所说的兵团人, 但我隐隐地感觉出, 兵团人是一群特殊的人, 是背负着特殊使命的。

1998年, 我跟随“中国百名记者志愿扶贫团”到兵团边境团场采访, 第一次听到了发生在边境团场的戍边故事。

20世纪60年代初, 在国外敌对势力的煽动、诱骗下, 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等边境地区10多个县的6万多名边民, 抛弃了世代栖居的家园逃往苏联。狂躁的边民赶着牛羊, 潮水一般涌过边界, 边境地区的城镇萧疏了, 田园荒芜了, 地方县、乡政府机关也因为大量人员外逃而陷入瘫痪状态。与此同时, 在新疆西、北部中苏边境, 苏联单方面划定了一条分界线, 将大片中国领土变为“争议领土”, 强行实施军事控制。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伊塔事件”。

事件发生后, 中央紧急命令兵团立即组织一支高素质的队伍, 奔赴边境地区, 对边民外逃遗留下来的农牧业生产和边境事务进行代耕、代牧、代管;并沿中苏边境建立国营团场带, 以此作为国防屏障, 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

于是, 从阿尔泰山到帕米尔高原, 在2000多公里长的中苏边境, 兵团58个边境团场迅速组建起来, 像长城一样拱卫着共和国的西北边陲。许许多多到边境地区执行“三代”任务的干部职工, 没有能够返回他们熟悉的城市和垦区, 而是奉命编入边境团场, 永远地留在了远离城市、远离文明、远离繁华的荒僻、冷寂的边地。为了让那些被强行分割的领土重新回到祖国的版图, 几十年来, 兵团边境团场的职工群众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我对自己说:“一定要把这些故事写出来, 让更多的人知道!”

2002年是“伊塔事件”发生40周年, 也是兵团58个边境团场组建40周年, 我开始采访那些鲜为人知的戍边故事。从阿尔泰山、萨吾尔山、阿拉套山、塔尔巴哈台山、巴尔鲁克山到乌孙山, 我沿着一座座横亘在中哈边境线上的界山, 一路走着, 一路采访着, 和50多位戍边人及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深谈。在边防部队的帮助下, 我还有幸走进了曾被对方实际控制了40年的一片片“争议领土”, 清晰地看到了兵团戍边人的斗争印迹, 看到了真实的历史。

记得在巴尔鲁克山寂静的山坳里, 我采访了一直居住在这里的老职工左吉安。他是“伊塔事件”后从吐鲁番化工厂来到巴尔鲁克山执行“三代”任务的, 之后就留下来和战友们一起组建了兵团农九师一六一团, 背负起了党中央赋予的使命:在争议领土上放牧、生产, 以此来证明这片土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主权。

左吉安告诉我, 来到巴尔鲁克山以后, 他们就像世世代代以牧羊为生的哈萨克族牧民一样, 开始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一个受农耕文化滋养的汉族人, 接受并且习惯游牧生活需要超常的勇气和毅力。一年四季, 左吉安和牧工们都在草原上奔波。特别是冬天, 转场到冬牧场放牧, 两三个人守护着一群羊, 在空寂、荒凉、人迹罕至的山谷里度过漫长的6个月, 历经的艰辛和困苦难以言状。冬牧场离连队很远, 那时马匹又很少, 左吉安每次回连队办事, 都要在白雪茫茫的草原上徒步行走4天。

左吉安说, 最艰难的还不是这些, 而是转场时在苏联军人的枪口下通过争议领土上的加卯路和克孜勒黑雅路。这是两条古老的转场牧道, 游牧在巴尔鲁克山的我国哈萨克族牧民走了很多很多年。苏联军队控制了争议领土后, 就阻止我方牧民使用这两条牧道。

经加卯路和克孜勒黑雅路转场, 是我国公民在争议领土上活动的唯一方式, 如果不再走这两条牧道, 就意味着我方放弃了对这片领土所拥有的主权。中央决定, 我们必须年复一年地从这两条牧道转场。

两条牧道都是蜿蜒在山谷中的小路, 狭窄又崎岖。山谷中布满了对方的暗堡, 转场队伍接近暗堡时, 总会有荷枪实弹的苏联士兵冲出来, 蛮横地阻止队伍行进。但是, 左吉安和牧工们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

左吉安和他周围的牧工们都是极普通、极平凡的人, 可同时又是深明大义、对共和国无限忠诚的人, 他们知道, 他们作出的牺牲是一个戍边人必须作出的牺牲, 只有这么走着, 脚下的这片土地有一天才不会站着异国的军人。

2003年7月29日, 中哈两国共同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中哈国界勘定协议书》正式生效, 兵团边境团场两代戍边人用生命守护的我国1000多平方公里领土, 彻底结束了由苏联引起的争议状况, 重新划归我国行使主权和管辖, 左吉安和兵团边境团场40多万名职工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历时两年的采访, 带给我的艰辛、劳顿、震撼都是刻骨铭心的。边境团场大都距离乌鲁木齐近千公里, 每到一处, 我都要坐长途班车颠簸八九个小时;边境团场的条件大都十分艰苦, 晚上采访完毕回到简陋的招待所, 连洗漱的热水都没有。有一次我患了急性痢疾, 整整一夜都喝不上一口开水, 一把药就硬吞了下去……风沙、饥渴、病痛、孤单, 都没能让我停下脚步, 因为远方的边境线上, 挺立着兵团40万戍边人, 他们用半个世纪的坚守和牺牲书写的气吞山河的史诗震撼着我, 值得我豁出一切去追寻和报道。

站在边境线上, 眺望着最终回归祖国版图的雄峻的山峦、苍翠的森林、碧绿的草原和澄净的湖泊, 我泪流满面……我用长篇通讯《历史的回声》《不夜的边关》, 表达出了一个新闻记者对这些平凡、普通的戍边人, 对这些共和国忠诚的卫士深深的敬意。我终于做完了一件我最想做、最应该做的事, 否则我将愧对《兵团日报》记者的称谓, 愧对兵团边境团场两代戍边人。

2001年, 我在兵团农七师奎屯垦区听到了奎屯河流域管理处职工在天山深处打冰引水的故事, 农七师的一位领导对我说:“从1963年开始, 已经有71人为开发治理奎屯河献出了生命, 你们当记者的, 应该去奎屯河看看, 肯定会有收获的, 因为没有人能够平静地走过奎屯河。”

我很激动, 我觉得自己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鼓涨着冲动, 每一条血管都涌动着激情, 于是我背上旅行包, 去了奎屯河。

那个初春十分寒冷, 皑皑白雪覆盖着寂静的河谷, 清冽的河水在厚厚的冰层下急速奔流。站在寒气逼人的河道旁, 我一点也没觉得冷, 因为我见到了一位又一位时刻准备着牺牲的打冰人, 听到了已经牺牲的英雄们撼人心魄的故事。

奎屯河是新疆少有的需要在冬季打冰的河。打冰的方法很原始, 一个人站在河床边挥动十字镐击打冰块, 两个人在岸上对他实施保护。保护的方法同样很原始, 一根绳索一头系在打冰者的腰上, 一头攥在保护者的手上。打冰的职工们心里都很明白, 这根绳索事实上并不能够为他们提供真正有效的保护, 因为水的流速太快, 那巨大的冲击力是人的体能和意志无法抗衡的, 一旦滑落水中, 生还的希望几乎为零。

听着职工们絮絮念出的一长串牺牲者的名字, 我几乎透不过气来, 我问奎管处的领导:“必须要打冰吗?必须要牺牲吗?”他们平静地回答我:“是的, 必须要这样做。因为奎屯河不是一条大河, 它的年径流量只有5.96亿立方米, 可是却要担负农七师、乌苏、独山子三地20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几十家企业的生产用水和60万人口的生活用水, 因此必须要在冬季打冰引水, 保证下游水库全年有足够的蓄水量。”

我采访了牺牲了弟弟的李志华。李志华告诉我, 她的弟弟李志朋打冰牺牲的时候, 母亲刚刚从奎屯河谷搬到奎屯市住在她家里。担心80多岁的老母亲承受不了, 她一直没敢把弟弟牺牲的事告诉母亲。看见女儿频繁地往河谷跑, 老母亲立刻有了预感, 因为母亲知道儿子志朋每天都在河道上打冰。母亲平静地说:“你们不要再瞒我了, 我知道出了啥事情。”白发苍苍的母亲颤巍巍地赶到河谷为黑发儿子送行, 追悼会上, 老母亲一滴眼泪都没流, 她在奎屯河谷里住了几十年, 目睹的牺牲太多太多了。

我采访了牺牲了丈夫的林红卫。采访林红卫时, 我从新闻记者的角色中脱离出来, 以一个同龄女友的身份走近她、理解她, 终使她毫无顾忌地打开了封存的记忆, 她噙着热泪, 给我讲述了她生命中最铭心刻骨的爱恋和哀痛……

林红卫清楚地记得, 她带着4岁的女儿来到奎屯河谷看望当助理工程师的丈夫蔡玉龙。早上天刚亮, 就有人来报急:龙口泄洪渠被洪水冲垮了!蔡玉龙急忙穿上衣服, 拉开门就向泄洪渠奔去。林红卫的心里突然感到了莫明的担忧, 蔡玉龙在奎屯河谷工作的这些年里, 她时常会有这样的感觉, 她多次劝丈夫改行调回奎屯市, 可丈夫说他是学水利的, 他舍不得离开奎屯河, 舍不得放弃自己热爱的事业……一个小时后, 噩耗传来, 她亲爱的丈夫蔡玉龙和几个在泄洪渠边抢险的人被坍塌的沙石掩埋了。

我采访了牺牲了妻子的彭宽平。已经70多岁的彭宽平头发和胡须都花白了, 他是从陕西来到新疆支边的。他操着浓重的陕西口音告诉我, 他的妻子白银花是奎屯河上第一个因为打冰而牺牲的人, 她牺牲时只有26岁。白银花已经走了30年, 彭宽平一直在心里记挂着, 每逢清明节, 他都要到白银花的坟前看看, 给白银花送些纸钱和好吃的。老人说他总觉得自己对不住白银花, 因为他后来又重新成了家, 白银花留给他的3个孩子太小, 他一个人拉扯太难了……老人把头转到一边, 许久许久都没有再说一句话。我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 我非常理解他内心的眷爱和痛楚。在奎屯河谷, 几乎每一个牺牲者的身后都留下了一个残缺的家, 逝去的人永远逝去了, 活着的人还必须活下去。

我采访王德华的时候, 她正和母亲一起打冰。父亲牺牲后, 为了帮助母亲抚养年幼的弟弟妹妹, 王德华初中毕业就扛起十字镐到河道上打冰。大家把她和母亲分在一个组, 刚开始, 母亲总是让王德华站在岸上拉绳, 她自己下到河里打冰, 她怕女儿万一有什么闪失, 九泉之下的丈夫会无法安息。但是王德华又怎么忍心让母亲去面对牺牲?她说她年轻, 头脑反应快, 动作敏捷, 坚持让母亲在岸上拉绳。王德华每次下到河里打冰, 母亲都把系在她身上的绳索紧了又紧。

一代又一代水利职工在奎屯河谷前仆后继地干着平凡、普通但却充满艰险的工作, 那些常年在河道上打冰的职工心里都很清楚, 在牺牲者的名单上, 第71位绝不是最后一位, 但是他们都不会因此而放弃责任。

我在奎屯河谷采访了4天, 每时每刻都被这些故事震撼着。当我含着热泪写完了通讯《七十一位英雄与一条河》时, 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如释重负。我终于把这些故事呈现给了读者, 也终于能够告慰在奎屯河的清波里漂流的英魂。

2008年夏天, 发生了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 中国遭遇了当年最大的一次信誉危机。兵团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王运华说, 在危机面前, 党报必须站出来正确引导舆论, 为坚固我们民族的传统道德大厦担负起应有的责任。我接受了任务, 采访报道9年间历尽艰辛, 用拾荒这种艰难的方式还清债务、履行诚信诺言的普通老人吴兰玉。

去采访吴兰玉时我特地穿了一件旧外套, 而且没有做任何修饰。我知道吴兰玉是一个生活在贫困状态中的老人, 我必须在着装上尽可能地接近她, 这样,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彼此之间才没有距离感, 才能够深度交谈。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赶到了位于乌鲁木齐市郊区的兵团建工师达丰社区, 在社区办工作人员的引导下, 我来到吴兰玉老人的家。尽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但是第一眼看到的情形依然让我吃惊。

吴兰玉老人的家太贫寒了, 两间小平房不到20平方米, 外加一个自己搭建的小院。小院里堆满了杂物, 还养着几只兔子几只鸡, 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狭小的屋子里也同样堆满了捡拾来的杂物, 阴暗又潮湿, 几件家具破旧得看不出原始颜色, 仅有的一面窗户被塑料布封得严严实实, 院子里兔子和鸡的粪便味飘进来充满了整个房间……

我紧挨着老人在床边坐下来, 拉家常一样跟她聊。通过交谈, 我了解到了这个平凡的老妇人多难的人生, 了解到了这个平凡的母亲慈爱的情怀, 更了解到了这个平凡的小人物内心所持有的高尚的大境界。

20世纪60年代初, 吴兰玉从四川来到新疆谋生, 和那个年代许许多多到新疆讨生活的女人一样, 她经人介绍嫁给了一个大她很多但可以养活她的男人。她一直没有正式的工作, 全家人的基本生活完全依靠当工人的丈夫微薄的工资支撑。所以, 当刚刚转为正式工人、可以帮助丈夫撑起这个家的大儿子李培川患了尿毒症之后, 她是多么痛苦、多么绝望。对大多数生活还不富足的普通人家来说, 尿毒症是一个灾难, 是一个可以把一个家庭耗得残破、耗得一贫如洗的恶魔。吴兰玉完全清楚这一点, 当有些好心人劝说她放弃对儿子的治疗时, 她毅然决然地说:“我儿子这么年轻, 哪怕只有一线希望, 也要救他。我是他母亲, 我不能放弃!”在丈夫积劳成疾去世之后, 吴兰玉独自担当起了救治儿子的责任, 千方百计借钱、筹款给儿子做了肾移植手术;在儿子病情恶化最终也离她而去的时候, 她又独自担当起了偿还5.5万元债务的责任……对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没有文化、没有技能、身高不到一米五的吴兰玉而言, 5.5万元欠款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位老人没有被苦难击倒、压垮, 她用自己唯一能够使用、唯一有力量使用的方式——捡废品担当并且完成了在别人看来她不可能担当、不可能完成的责任。她对我说, 她没有文化, 但是也懂一些道理, 这些道理是中国人一辈一辈传下来的, 就是借钱还债, 天经地义!

我第一次采访老人之后, 把她领到一家川菜馆, 点了几个她最喜欢吃的家乡菜。老人开心极了, 她说这9年来还没有谁牵着她这个捡破烂的老太太的手到饭馆吃饭。我第二次去老人家里采访时, 老人一定要给我包饺子吃, 她说我和采访过她的记者不一样, 让她觉着亲, 就像她的女儿。说实话, 是不是要在她家里吃饺子, 我起初心里是很犹豫的, 她家里的卫生状况很不好, 到处堆放着捡来的破烂, 到处飘散着兔子尿和鸡屎的味道, 黑乎乎的小饭桌上, 连一副干净的碗筷都没有。但是我还是决定在她家里吃饺子, 我从她笨拙的动作和擀得极不合格的饺子皮看出, 她不大会包饺子, 也很少吃饺子, 她这样忙活儿, 就是想给我做一顿好吃的饭。她如此真诚, 我不能够拒绝, 不能够让她失望、伤心。

我挽起衣袖给她帮忙, 此时, 我和老人之间的距离已经拉得很近很近了。自闭、缄默的老人完全向我敞开了心扉, 她给我讲了很多事情, 讲到领导和周围的人对她的关心, 她高兴、感激得流泪;讲到一些人对她的歧视, 她伤心、委屈得哭, 像孩子似的。我也由此深刻地透视到了她的艰辛、酸苦, 她的坚忍、豁达。没有文化、没有技能、靠捡破烂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吴兰玉老人掷地有声地对我说:“我吴兰玉虽然很穷, 但也要明事理、讲良心, 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就是这句话震动了我, 让我看到了这个瘦弱、贫穷的老人内心的强大和高贵, 让我坚信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大厦永远不会倾倒。

我很快写出了通讯《“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 全国几十家知名门户网站迅速转载, 吴兰玉的故事感动、鼓舞了千千万万人。这篇通讯也为兵团新闻界收获了第一个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我很庆幸我从事了新闻记者这个职业, 是这个职业让我有机会结识了这些淳朴、善良、正直、高尚的人, 他们让我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爱、有温暖、有真诚、有信仰, 他们让我的内心变得安宁而踏实。

我很庆幸我从事了新闻记者这个职业, 是这个职业让我有机会看见、感受、亲历了许多人都无法看见、无法感受、无法亲历的新闻场景、新闻事件, 这一切丰富了我的人生和阅历, 滋养了我的情感和思想, 让我的生命过得有意义。

爱尔兰的讲故事人 篇6

据了解, 爱尔兰是世界上领先的医疗设备产业集中地之一, 其行业规模相当于美国明尼苏达阿波利斯和马萨诸塞州的医疗设备产业。爱尔兰的医疗技术行业主要由跨国公司组成, 但同时也有一个强大的本地企业联盟, 他们为全球市场生产产品。医疗技术产业在爱尔兰雇佣了近25000名员工, 在欧洲国家内, 是从事此行业人口比率最高的。该行业每年产生62亿欧元的出口额, 占爱尔兰总出口额的10%。爱尔兰医疗技术行业由全球著名的原始设备制造商 (OEM) 主导, 全球医疗技术公司20强有15家已在爱尔兰开展大量业务。其中许多公司有多个基地, 涉及各类产品和服务, 超过半数的具有专门的研发职能。在爱尔兰, 医疗技术行业可分为:心血管和心脏节律管理、骨科、诊断、眼科等四大部门。很多公司在爱尔兰建立有共享服务职能, 还有一些公司在这里建立了欧洲/国际市场的客户/技术/软件的支持中心。爱尔兰本土的医疗技术企业形成了产业群以支持和服务于跨国公司, 就技术术角度而言, 中小型企业是主要推动力。二级供应公司提供的各种服务被视为原始设备制造商的非核心服务, 如合同制造、包装和消毒等。同时在诊断领域, 爱尔兰也产生了一些拥有自主独立知识产权的企业。在爱尔兰, 本地企业都享有与外资企业相同的资助政策, 有独立的政府服务机构, 许多企业是从大学的研究机构中发展出来的。

在医疗器械行业, 爱尔兰的主要优势是:具有高学历和富有进取精神的人才、作为欧盟成员, 位于欧洲地区、新兴的研发基地, 分布在所有分行业的众多精英、具有吸引力的12.5%的公司所得税率、在快速变动的高增长市场的强大基地、各类的基础技术能力和强大的二级基础设施。爱尔兰的医疗设备行业研究以产学的共同合作而著称, 有着若干研究活动涉及爱尔兰的顶尖学术机构和全球性公司。

爱尔兰的讲故事人 篇7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文出版社出版的《朗文应用语毒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将外语和本旗语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 他的母语语言知识和能力通常是大于第二语言的。“对于孤立的信息和资料的认识是不够的, 必须把信息和资料放置在它们的背景中才能使它们获得意义。”了解探讨国外发达国家的双语教育现状的必要性尤为突出。目前, 双语教育的分类有很多, 例如约翰·爱德华兹认为, 双语教育可以分为“过渡性双语教育” (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 和“保留性双语教育” (maintenacebilingual education) , 这种分类方式主要是从政治角度来考虑的。与过渡性双语教育不同的是:保留性双语并不是在牺牲少数民族语言的前提下, 培养和发展学生多数民族语言的能力。

“浸入式双语教育”和“淹没式双语教育” (immersion and sub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 。“淹没式双语教育”相当于把不会游泳的人扔进深水里, 经过一段时间的呛水挣扎后, 逐渐学会游泳。禁止学生使用母语是其中的一大特色, 所有课程必须采用第二语言教学。“浸入式双语教育”把学习语言的过程形容成“游泳学习者”由浅水水域游向深水水域的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游泳”的时候允许儿童时不时地使用母语, 很快他们就能游向更深的水域, 最终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学会“游泳”。

二、爱尔兰双语教育概况

爱尔兰是欧盟的成员国之一, 它毗邻英国, 是个大西洋的岛国。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到1996年的几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可知, 全国范围内能说爱尔兰语的人的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都在20%以上, 而且百分比一直在增加, 虽然增长的幅度比较小, 但是毕竟还是一直在缓慢增长。

一般的来说, 爱尔兰双语教育是保留性双语教育, 即保护并保留少数民族语言, 避免此类语言的消亡和衰弱。下爱尔兰语媒介语教育大致可分两类。

1、爱尔兰语区中的爱尔兰语媒介语教育。

公立主流教育有一部分是小学和中学的教育, 其教学媒介语为爱尔兰语。该地区的许多学校越来越多的采用双语教育的模式。其原因在于不是纯粹语言的原因导致了在该地区的爱尔兰语逐渐失去主导语言的优势地位。

2、父母自愿组织发起的爱尔兰语媒介语教育。

父母倡导爱尔兰语媒介语教育的自愿组织有负责学前媒介语教育的爱尔兰语媒介语游戏小组 (Naionrai) 和负责中小学的爱尔兰语媒介语教育的中小学爱尔兰语媒介语志愿团 (Gaelscoileanna) 。

虽然爱尔兰语没有像政府起初期望的那样复兴, 但是在社会上还是存在着一个说爱尔兰语的网络, 这个网络有一定的产生和再生双语人的功能。

三、加拿大的双语教育概况

根据20世纪70年代的人口统计, 加拿大讲法语的人有6186000人, 占加拿大人口的28.7%。在加拿大独有的物质文化体, 辉煌的文明是土著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创造的。印第安人有50个部落, 他们的方言丰富多彩。在加拿大国土上原有的土著文化与移民带来的很多不同文化背景的外来文化,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互相地冲突并有机地融合。

加拿大双语教育阶段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盎格鲁同化时期 (1867—1920年) 。这段时期英国皇室颁布了“《皇室公告》, 《魁北克法案》, 以及《宪法法案》, 目的都是为了将英国文化扶为加拿大的文化基质和王牌主流, 对非英裔的文化和民族传统进行同化, 使英裔、法裔居民在联合与斗争, 妥协与宽容的氛围中生活在一起”。

第二个阶段是熔炉思想时期 (1921—1945年) 。同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因此熔炉思想在所难免。这种思想承认少数民族的贡献, 同时也暗示了同化的失败。这种思想为第三阶段多元文化政策打下了基础。

第三个时期是多元文化政策时期 (1945年以后)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多元文化思想。

从第一个“沉浸式"幼儿班于1965年在魁北克省圣兰伯特实施至今, 参加加拿大沉浸式”双语教学项目的人数很多, 在1976年的时候有17763人, 在1982年增加到了102168人而2003年达到了293003人。加拿大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双语教育的国家。

四、研究加拿大和爱尔兰双语教育的实际意义

我国“双语教育”的目标语是英语, 其只被归属在“外语”的范畴内, 不属于第二语言或官方语言的范畴。由此而知, 我国实施双语教育实验的目标是以一种全新的语言教育教学方法, 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环境, 为学生营造更多接触英语的氛围, 有效提高英语综合能力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 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弥补我国英语教学中“哑巴式英语”的缺憾, 培养有利于我国大力发展的双语双元文化专业人才, 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埃德加·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M].陈一壮,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25.

[2]Colin Baker.Bilingual Education in Britain and Ireland, in Key Issues in Bilingualism and Bilingual Rduemion.Multilingual Matters35.LTD Clevedon, Philadelphia, 1988:46-47.

[3]Colin Baker.Bilingual Education in Britain and Ireland, in Key Issues in Bilingualism and Bilingual Rduemion.Multilingual Matters35.LTD Clevedon, Philadelphia, 1988:46-47.

[4]朱浦.透析初始阶段的上海双语教学[R].全国双语教学研讨会 (上海) 大会报告, 2004.

[5]王洪玉.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历史及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3.

爱尔兰的讲故事人 篇8

1 “凯尔特虎”奇迹出现的经济背景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西部开发大大拉动了美国国内的商品需求, 这使美国国内对货物的进口需求也与日俱增。20世纪80年代, 为了缓解贸易逆差, 美国政府鼓励国内企业尤其是制造业进军国际市场, 参与国际商务, 这为很多国家带来了发展的契机。

与美国国内境况不同, 经过长期高速发展, 欧洲社会经济的负面效应已经慢慢凸现, 具体表现在:随着社会福利和人力资源成本的大幅升高, 大部分欧洲国家社会老龄化的趋势明显, 资本主义发展动力疲软。而20世纪90年代初欧洲货币危机对欧洲经济体系中的古老强国也带来了强烈冲击, 英德等国在吸引外资方面, 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业和金融业等方面日渐失去了竞争力;同时, “欧盟基金”的启动对于缓解当时爱尔兰的资金缺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从爱尔兰本国角度看, 爱尔兰位于欧洲西部爱尔兰岛的中南部, 西濒大西洋, 海岸线长达3 169公里, 拥有良好的出口环境。但是由于长期受英国的管辖, 爱尔兰的农牧业一直占很大比重, 国内人民的生活处于自给自足阶段;由于市场狭窄, 而政府又一直未采取任何干预政策, 导致国内人才流失严重。在单一的市场干预下, 爱尔兰经济一度下滑, 80年代被很多媒体称为“富人堆里的穷鬼”。

2 “凯尔特虎”时期爱尔兰的经济发展模式

基于上述背景, 爱尔兰政府在国内经济萧条和居民生活水平低下的情况下,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积极利用优良的国际环境, 改善经济状况。以政府为主导, 爱尔兰在资金、技术和人才三个方面采取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 充分调动国内外资金, 促进爱尔兰的现代化

第一, 大幅降低公司税, 完善投资环境, 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如图1所示, “凯尔特虎”时期, 爱尔兰的公司税率约为10%, 而英、法、德等欧洲古老强国分别约为33%、38%和58%。这使爱尔兰国内的投资环境改良, 为吸引海外注资、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http://en.wikipedia.org/wiki/Celtic_tiger)

第二, 积极争取欧盟基金, 缓解国内发展资金短缺的矛盾。

欧盟对爱尔兰的基金拨款不仅缓解了爱尔兰国内发展资金的短缺现象, 更为爱尔兰人民带来了巨大信心, 这主要表现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上。

第三, 加大财政政策的优惠, 为国内企业发展提供资助。

爱尔兰政府制定大量财政优惠政策, 如为公司提供资金用以补贴购买土地、房屋、新工厂与设备的资本支出费用;对创造长期的全职就业机会的公司实施就业资助, 通常资助额按就业人数平均从1 250欧元到12 500欧元不等;资助公司建立研发部门和升级改造其研发设备, 或者资助有相当研发实力的公司开展高质量、高风险的研发活动等。

(2) 改善教育, 确保国家高素质人才的供给

第一, 加大教育投资力度。过去40年中, 爱尔兰培养人才的投入不断加大。在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66年出版的《教育投资》中, 爱尔兰的教育投资额度已经在欧洲名列前茅。90年代后爱尔兰开始实行免费大学教育, 这为未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储备。

第二, 创新教育模式, 实行二元教育体系。二元教育体系即大学生在大学完成基础的理论研究, 地区学院和理工学院则直接面向社会经济需求提供人才。此外, 爱尔兰还鼓励在海外的爱尔兰人才回国创业;向高科技部门加大投资, 围绕高教机构建科技园区, 提供优惠和良好的服务等。

第三, 爱尔兰政府鼓励就业, 使原来作为附属 (指在一个国家中, 本身没有经济收入, 以他人的经济收入维持生活的群体) 的待业人群流入市场, 这为其日益壮大的工业注入了充足的人力资源。20世纪80年代的货币危机, 也使得爱尔兰的大批优秀海外人才涌回国内。扩大就业政策的实施和大批精英回国使爱尔兰的劳动力市场大幅扩大。

(3) 建立国家级自主创新体系, 在政府主导下进行产学研有效结合

第一, 建立国家级自主创新体系。

爱尔兰政府非常注重国家的自主创新, 重视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爱尔兰企业贸易就业部和科学驾驭部是爱尔兰技术创新的主要政府力量, 其下设立的各个部门分别侧重科技的不同方面。企业贸易就业部负责分配用于促进创新的大部分公共资金, 主要向企贸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爱尔兰企业局、工业发展局和爱尔兰培训等机构提供资金支持。爱尔兰设立了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 (如图2) 。

爱尔兰国家创新体系的完善为爱尔兰的科技研发提供了保障, 也确保了爱尔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 政府力量的介入, 也使得爱尔兰的研发资金集中于重点产业, 实行有效分配。

第二, 国家主导下开展产学结合。

爱尔兰国土面积小, 人力和自然资源匮乏, 因此政府将研发资源更多地集中在与信息技术、生物科技产业等领域相关的科技研究上。1999年爱尔兰成立了科学基金会, 负责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研究合作, 这一措施使得爱尔兰由低成本制造中心向产业升级发展。

3 爱尔兰的经济发展“瓶颈”及“后凯尔特虎”时期的出现

爱尔兰的经济在“凯尔特虎”时期得到了长足发展, 形成自己的一套发展模式, 但是期间也经过了2001年至2003年的发展低迷期。由于对欧美国家资金和技术的依赖, 爱尔兰的经济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膨胀

2004年爱尔兰经济的复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 但很多媒体如《经济学家》杂志曾刊登文章警告爱尔兰房地产市场过热的现象。他们指出, 爱尔兰每年建造的房屋数量为80 000座, 而即使是人口数量为爱尔兰15倍的英国也只有160 000座, 爱尔兰国家房屋的建造数量已经远远超出国民需求;另外, 过高的房地产价格造成了很多外来人员住房困难, 这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

(2) 竞争力的缺失

上升的劳动力成本、通货膨胀的压力、公共设施的落后、大众消费的过热、欧盟新成员的加入, 这些都为爱尔兰的国内竞争力和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了威胁。爱尔兰国内尤其是都柏林地区的工资平均水平持续高于欧盟的平均水平, 这个现象给爱尔兰的压力首先体现在国内对技能基本无要求的工作岗位上, 而高端产业的职业人员却只能通过从国外聘请人才的方式来满足。这对爱尔兰的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知识经济实体的发展不能在国内教育机构得到很好的促进。为了促进贸易和国内投资额的增长, 爱尔兰重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 并建立了爱尔兰科学基金 (SFI) 为其提供经济保障。

(3) 本土中小企业的发展难度增大

爱尔兰本土中小企业的发展困难重重。虽然爱尔兰国内建立了很多世界顶级企业的子公司或者分公司, 但每年平均获利达到10亿欧元以上的却寥寥无几。虽然2003年爱尔兰政府为促进国内企业发展, 建立了流线型的国内生产和销售网络, 然而在过去的五年里, 由于国内的大部分投资市场已经被世界级投资企业所占领, 国内企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已相对很少, 尤其是中小企业, 其发展更是举步维艰。

(4) 对国外资源的过度依赖

对国外资源的过度依赖是爱尔兰另一个发展软肋。爱尔兰自20世纪中期以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外能源, 爱尔兰国内的能源在20世纪前半期几乎已经开发殆尽, 如开发泥炭沼、1928年在Shannon河上建立水坝、1970年开发海洋油田, 等等, 这使得20世纪末爱尔兰经济的腾飞对石油的巨大需求只能通过进口解决。近几年, 由于全球变暖和资源紧缺导致的能源成本骤增, 使爱尔兰政府也在积极地发展新能源如风能, 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建立风力发电站。但目前爱尔兰风力发电的能力还非常弱, 国内的风力供电量仅为总用电量的5%。

以上发展“瓶颈”的存在, 为爱尔兰的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 这也直接导致金融危机爆发后爱尔兰经济的全面衰退。据《爱尔兰独立报》2009年4月23日报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指出, 爱尔兰面临的经济衰退将尤其严重, 特别是爱尔兰房地产业所遭受的打击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之一。IMF通过对爱尔兰经济增长进行预测:2009年爱尔兰经济将下滑8%, 失业率将高达12%;2010年继续下滑3%。2009年5月4日爱尔兰经济社会研究院也对外表示, 爱尔兰经济正面临巨大滑坡, 2008—2010年爱尔兰GNP将累计下降14%, 这将是自1930年以来发达经济体最为严重的经济下滑幅度。在本文中, 我们将爱尔兰经济衰退时期称之为“后凯尔特虎”时期。 在这个时期, 爱尔兰国内经济衰退具体表现如下:

(1) 房地产泡沫破裂, 房价下降10%, 进出口贸易双双下降, 资本投资持续下降, 而通货膨胀仍然高达4.4%, 燃油、电力价格平均增长9.7%, 失业人数比例增长至7%, 消费者信心指数达到了25年来的最低。

(2) 工业产出下降, 服务业增长缓慢。2008年前三季度, 爱尔兰工业产出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1%、1.2%、-2.4%, 是2005年以来单季度首次出现负增长。特别是10月份, 爱尔兰工业产出环比下降6.4%, 下降幅度之大位居欧盟成员国首位。另外, 爱尔兰服务业产出持续缓慢增长, 分销业、运输业和通讯业下降幅度最大, 该三大行业二季度平均产出同比下降4.3%。

(3) 受金融危机影响, 零售业销售陷入困境, 财政赤字大幅增加, 投资环境恶化。2008年爱尔兰吸引外资难度增大, 特别是金融服务领域, 许多国际金融机构的跨国投资欲望大幅降低。

“后凯尔特虎”时期并不是独立于“凯尔特虎”时期而存在的。针对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背景下国内经济全面衰退的境况, 爱尔兰政府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刺激, 如扶植本国民族产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建立风力发电站开发风电等新能源, 但据爱尔兰经济社会研究院称, 爱尔兰经济面临更大降幅, 预计爱尔兰经济在2008年至2010年间国内总产值可能会萎缩11.6%甚至更糟 (资料来源于爱尔兰经济社会研究院ESRI, 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Institute, 2009-04-29) 。

4 金融危机背景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爱尔兰的经济发展历程与中国非常相似, 从前期的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到经济的高速增长, 再到经济的低迷及一系列调整措施的实施, 都与中国自1978年的改革开放以来的经历非常相似。将中爱两国发展过程进行对比, 找出异同点, 无疑可以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一面可以借鉴的“发展之镜”, 避免在今后的发展之路上绕弯路。中爱两国的经济发展比较如表1所示。

通过表1中关于爱尔兰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异同点我们可以看出, 两国都积极促进创新、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改革开放和改善国内投资环境以吸引外资;但是同时, 两国在教育制度、人才培养、货币政策和采取的经济发展模式上还存在不同。

2008年的金融危机, 已从美国蔓延欧洲、中东以及亚洲等整个世界, 中国经济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爱尔兰“凯尔特虎”时期的经济高速发展和“后凯尔特虎”时期的经济低迷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如下几点启示。

(1) 充分利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可以获得自由发展空间, 但由于竞争和市场的不充分性, 仍然需要政府进行政策、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支持将其行为规范化, 才能使市场的各方参与者获得稳步发展, 主要体现在拓宽融资渠道、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教育投资、推行合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

(2) 大力发展培养国家本土企业 (尤其是中小企业) 的核心竞争力, 摆脱对国外资源的过度依赖。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势头强大, 但其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仍因国内外竞争的激烈而困难重重。所以, 培养民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提高企业财务质量、吸引高素质人才、努力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等,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企业发展的困境。

(3) 发挥科技的力量, 积极促进产学研一体化的纵深发展, 加大教育和科研投资, 培养高素质人才, 努力摆脱以往对国外科技的过度依赖。现在科技作为经济发展的强动力, 对各国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 必须要加强自身的科技力量, 勇于创新, 拓宽新科技的获得渠道, 逐步摆脱受制于国外科技的现状。

(4) 完善产业链, 警惕房地产市场泡沫。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膨胀, 产生了大量的金融泡沫, 与爱尔兰相似, 在金融危机的重创下中国房地产市场受到了猛烈的打击。作为与工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都息息相关的产业, 房地产的健康发展无疑是国民经济稳步前行的保障。因此, 只有有效抑制房地产市场泡沫, 完善产业链, 才能保证相关产业的平衡健康发展。

(5)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使各产业平衡发展。农业、工业、服务业在中国的比例越来越向健康方向发展, 即服务业异军突起、农业比重下降且科技化水平提高、工业主导地位加强。随着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经济格局和各大产业发展动向的的变动, 继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服务业、实现三大产业的现代化等对国内产业结构的进一步适度优化必将成为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

5 结论

爱尔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得益于有利的外部因素和积极稳定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是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及欧洲一体化;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政府推行的结构和金融改革, 成功的教育制度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力及其采取的低企业税和优惠政策带来的投资环境的完善。可以说, 爱尔兰成功的关键是充分利用外部有利条件, 从而实现了国内高素质劳动力与完善的投资环境及美国等国家的资本和技术的完美结合。然而, 尽管爱尔兰的经济发展模式让爱尔兰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腾飞, 但这一发展模式所带来的问题以及它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的全面衰退也让我们对其持续发展产生了质疑。例如, 爱尔兰发展时期所呈现的社会财富分配不均, 本土企业难以发展壮大, 房地产过热带来的通货膨胀以及房地产泡沫破裂所带来的各种灾难, 这些都暴露出爱尔兰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同时, 爱尔兰的经济腾飞有其特殊的发展背景, 这也决定了像中国这样的超级大国难以完全效仿。但是深入研究爱尔兰的发展历程及它在金融危机下遇到的困境, 无疑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启示, 而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ELEANOROHIGGINS R E.Government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CelticTiger:can management maintain the momentum?[J].Academy ofManagement Executive, 2002 (3) :123-145.

[2]GARRET FITZGERAL.What caused the Celtic Tiger phenomenon?[N].Irish Times, 2007-07-21.

[3]MULES, RACHEL.Ireland, the Celtic Tiger[N].Businessdate, Ang 2007, 15 (5) .

[4]JOE PATTON.Birth of the Celtic Tiger[N].Irish Times (Thu.) , 2007-07-26.

[5]BARRY F, KEARNEY C.MNEs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hostcountries:a portfolio analysis of Irish manufacturing[J].Journal of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y 2006, 37 (3) :392-406.

[6]黄国桥.20世纪末美国出口贸易和投资回顾[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3 (4) :34-35.

[7]黄伟, 王文晴, 陈露.探秘爱尔兰的经济奇迹[J].大经贸, 2006 (10) :73.

[8]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3:278-281.

上一篇: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琐谈下一篇:就业歧视的现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