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曲线段

2024-09-11

多曲线段(精选7篇)

多曲线段 篇1

非圆齿轮综合了传统的圆形齿轮和凸轮机构的优点, 易于实现变速传动, 可按运动要求进行精确的设计和制造, 运动精度高, 与其他机构组合还可实现摆动、振荡及间歇等各种复杂运动。由此可见, 非圆齿轮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但到目前为止, 非圆齿轮并没有被广泛地运用到实际中去, 这主要是由于非圆齿轮外形复杂, 加工困难, 设计时间长, 难以量产。随着CAD技术的日益增长, 这一现象已经得到了改观。而非圆齿轮的特点在于它的节曲线曲率半径为变量, 回转中心到啮合节点的向径也是变量, 因而在一对非圆齿轮的啮合过程中, 其传动比是变化的[1]。

1椭圆齿轮

非圆齿轮中最经典、最常用的一种齿轮传动形式就是椭圆齿轮, 在物理学、几何学方面拥有实现非匀速传动比等传动特点。当给定匀速输入时, 能够很方便地再现预定的非匀速比函数, 使之能够满足任意变传动比传动的要求, 因此, 椭圆齿轮在机械、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及流量计量器械等行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2]。

椭圆齿轮是应用最多的一种节曲线封闭的非圆齿轮, 节曲线相当于圆形齿轮中的节圆。节曲线封闭的椭圆齿轮可以实现连续的单向循环变速运动故在一些纺织机械、造纸机械、卷烟机和往复式输送机等机器中都有应用。在普通椭圆的基础上保持向径不变, 将椭圆的极角缩小整数倍即可演变出高阶椭圆;在普通椭圆的基础上将两个阶数不同的椭圆连接成封闭椭圆就可以形成变性椭圆[3]。高阶椭圆齿轮在旋转一周的过程中, 传动比将发生N个对称的变化周期, 其中N是高阶椭圆的阶数, 而变性椭圆齿轮副传动比则具有不对称性。

2高阶多段变性椭圆

我们知道普通椭圆的极坐标方程是r=p/ (1-kcost) , p=A (1-k2) 。其中A为椭圆长轴半径, k为椭圆偏心率, 可由椭圆长轴半径与短轴半径计算得到。那么由上文所述的高阶椭圆和变性椭圆的生成机理可得到它们的极坐标方程分别为[4]

上面两个式子中, n为高阶椭圆阶数, m1是变性系数, m2=m1/ (2m1-1) 。式 (1) 为高阶椭圆极坐标方程, 式 (2) 为变性椭圆极坐标方程。根据式 (1) 、式 (2) 可得高阶多段变性椭圆在一个周期内的两段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

由式 (3) 、式 (4) 可得:当t=0或t=2π/n时r1=r2=A (1+k) ;当t=π/ (nm1) 时, r1=r2=A (1-k) 。据此得出, 两段曲线在交点处都是相切的;一段封闭的节曲线是由n段上述弧所连接而成, 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的高阶多段变性椭圆齿轮节曲线是由2N段弧线光滑连接而成。

3建立高阶变性椭圆齿轮节曲线参数化设计程序

3.1二次开发工具

此次采用的二次开发工具是Auto CAD中内嵌的Visual Lisp编程工具。因为借助Auto Lisp语言能较好地结合Auto CAD的各种绘图命令及相关的内部函数来编写程序员自己的应用程序, 而且Auto Lisp语言程序规则十分简单, 易学易用。使用Visual Lisp工具参数化绘制图形的步骤如图1所示。

3.2绘图程序

根据高阶变性椭圆的极坐标方程, 由Autolisp语言中的函数“polar”可以得到若干椭圆上的点, 再由Auto CAD中的命令“line”将这些点一个一个地连线, 就可得到节曲线[5]。部分函数段如下所示。

3.3 对话框界面设计

Auto CAD有自己的一套对话框设计语言, 称为对话框控制语言 (DCL) 。该语言以ASCII文件形式定义对话框, 对话框中的元素称为控件, 其尺寸及功能由控件属性控制[6]。在Visual Lisp中的工具一栏可以预览写好的*dcl文件。设计中的对话框界面如图2所示。

3.4 驱动程序以及整合3段程序

对话框驱动程序作为一座桥梁连接着绘图程序 (.lsp) 与对话框程序 (.dcl) , 在整个参数化设计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因为其直接影响着对话框这个流行的人机交互界面能否正确地得出想要的结果。部分驱动程序函数段如下所示:

根据以上的程序整合出最终的参数化绘图程序 (.lsp) 。只需在对话框中输入相应参数即可绘制出任意阶数、变性系数的椭圆齿轮节曲线。图3分别是2~5阶、变性系数为0.625、基椭圆长短轴半径分别为20和19的椭圆齿轮节曲线。

4结束语

(1) 用Visual Lisp开发工具开发出高阶多段变性椭圆齿轮节曲线的参数化绘图系统, 为高阶变性椭圆后续设计提供了一个简捷、准确、快速的节曲线获取方法。

(2) 在程序中, 随着输入参数的不同, 生成的图形也随之变化, 因此可以改变输入参数, 实现各种尺寸的高阶变性椭圆齿轮设计。

(3) 依据高阶变性椭圆齿轮的极坐标方程建立绘图程序, 采用极小的间距取椭圆上的点, 故有较高的精确性。

参考文献

[1] 郭承志.非圆齿轮节曲线的设计方法、CAD及应用研究.湘潭:湘潭大学, 2003

[2] 林超, 侯玉杰, 龚海, 等.高阶变性椭圆锥齿轮传动模式设计与分析.机械工程学报, 2011;47 (13) :131—132

[3] 张瑞, 吴序堂, 聂钢, 等.高阶变性椭圆齿轮的研究与设计.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5;39 (7) :726—730

[4] 吴序堂, 王海贵.非圆齿轮及非匀速比传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17—56

[5] 吴永进, 林美樱.AutoCAD完全应用指南AutoLisp+DCL+Visual LISP程序设计篇.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108—117

[6] 胡仁喜, 胡星, 史青录, 等.AutoLISP机械设计高级应用实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187—250

多曲线段 篇2

我国正处于地下空间工程大开发时期[1,2],然而近年来地震频发,地下结构极易发生震害,由于建设造价高并且修复困难,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3]。但现行各种抗震设计规范关于地下结构的条文十分简略,难以适应当前地铁的高速发展。针对隧道的动力响应,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李鹏[4]利用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饱和地基中隧道纵向地震反应。范鹏贤等[5]采用矩阵力法计算圆形隧道在地震波作用下的整体响应。徐华等[6]利用振动台研究隧道动力响应规律及围岩与隧道的相互动力作用。但当前研究成果大多是针对直线隧道,而许多工程项目中不可避免地修建了曲线隧道,对于曲线隧道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尚不清楚。因此,本文采用ANSYS/LS-DYNA重点分析研究曲线隧道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破坏机制。

1 隧道的数值模拟

1.1 模型尺寸与材料

根据工程实际,本文的模型外径为6.0 m的圆形断面隧道,隧道埋深30 m,衬砌厚0.6 m。曲线隧道的转弯半径按照《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13)的规定取最小转弯半径300 m,转弯角度为90°。隧道模型周边围岩覆盖厚度为5倍洞径。三维模型如图1所示。围岩及衬砌的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1.2 边界条件

为了有效模拟地震波穿过模型边界使地震能量向远处传播,保证波动从计算模型内部穿过人工边界时尽可能少的产生反射,本例在进行动力分析时采用无反射边界。选取2008年观测到的汶川波,为了节约计算时间,截取其中含有峰值加速度的5 s输入。

2 隧道动力响应分析

2.1 位移分析

曲线隧道总位移云图如图2所示,直线隧道总位移云图如图3所示。

由隧道的总位移云图(图2—3)可以看出,曲线隧道结构位移值沿隧道轴线分布大致相同,出现在如图2所示位置处总位移明显增大,对该部位截面进行重点分析。直线隧道位移沿隧道轴线基本保持不变。重点分析出现最大位移的截面。

由表2可以看出,曲线隧道结构各部位在震后的位移值大约是直线隧道相对应位置的4倍;与直线隧道相比,曲线隧道各处位移差异较大,拱顶及拱底处的位移值高出左右边墙约30%。

(单位:cm)

2.2 应力分析

曲线与直线隧道的主应力云图如图4—5所示。

由隧道的第一主应力云图可以看出,曲线隧道的第一主应力在隧道曲线段与围岩的接触部位较其他部位大。因此,需重点分析该部位。从曲线与直线隧道的第一主应力云图中也可看出,曲线隧道各部分应力明显大于直线隧道。表3列出了曲线与直线隧道重点分析断面处各部位第一主应力。

(单位:MPa)

由表3数据对比分析可知,曲线隧道在震后的应力值明显大于直线隧道,曲线隧道拱顶处的应力值最大,同时右边墙(外凸侧)的应力高出左边墙(内凹侧)应力11.2%,可见曲线隧道震后横截面两侧受力不均。

3 结语

本文利用ANSYS/LS-DYNA对比分析曲线隧道和直线隧道的动力响应,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

(1)曲线隧道结构整体上在震后的位移值与应力值高于直线隧道,其中在隧道曲线段端点与围岩接触处应力明显增大,第一主应力约为直线隧道的5~10倍。且曲线隧道震后右边墙(内凹侧)的位移值高出左边墙(外凸侧)。

(2)在隧道端点与围岩交界附近的截面上,曲线隧道结构各部位在震后的位移值大约是直线隧道相对应位置的4倍;与直线隧道相比,曲线隧道各处位移差异较大,拱顶及拱底处的位移值高出左右边墙约30%。

参考文献

[1]钱七虎.现代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铁道建筑技术,2005(5):1-6.

[2]钱七虎.岩土工程的第四次浪潮[J].地下空间,1999(4):267-272.

[3]胡聿贤.地震工程学[M].北京:地震出版社,1988.

[4]李鹏.饱和地基中隧道纵向地震反应[D].北京:清华大学,2013.

[5]范鹏贤,王明洋,冯淑芳,等.爆炸地震波作用下深埋圆形隧道的动力响应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4):672-679.

多曲线段 篇3

无缝线路是铁路高速发展的科技成果。无缝线路的出现提高了铁路运行速度, 改善了旅客乘坐的舒适度。桥上无缝线路直线和曲线段锁定轨温的设计是无缝线路施工和维护的关键部分, 设计方法的准确性关系到钢轨的稳定性和运行的安全性。本文对玉兰地区桥上无缝线路直线段和曲线段的锁定轨温进行计算, 通过计算得出无缝线路合适的设计锁定轨温值。

1 运营及线路条件

无缝线路段位兰新线玉兰地区, 该区段最小曲线半径为1600m, 最大桥梁跨度4~32.0m;P60钢轨, 混凝土枕配置, II型混凝土枕1760根/km, II型弹条扣件, 最高行车速度140km/h, 机车类型为:SS3;碎石道床。当地最高轨温58℃, 最低轨温31.6℃。使用60kg/m钢轨, 钢轨屈服强度为457MPa, 取安全系数K=1.25, 允许应力[σ]=366MPa。

2 伸缩附加力计算

通过两个协调方程求解:

(1) 在梁跨某个部位存在梁轨相对位移为0。y=δ。

(2) 在伸缩力分布范围内, 钢轨拉伸和压缩变形的代数和为0。∑y=0。

参数:y为钢轨位移, δ为梁的纵向位移。对于实体桥梁, 当无缝线路固定区通过桥上时, 桥梁是4跨 (编程计算) 。

简支梁支座处钢轨伸缩附加力如下 (其中, P1为第一跨梁固定支座处伸缩附加力, P2为第一、第二跨梁联结处伸缩附加力, P3为第二、第三跨梁联结处伸缩附加力, P4为第三、第四跨梁联结处伸缩附加力, P5为第四活动支座处伸缩附加力。规定以拉为正, 压为负) :P1=115k N, P2=-21.37k N, P3=-54.17k N, P4=-81.14k N, P5=-147.99k N。

第一跨至第四跨梁梁轨位移相等处钢轨伸缩附加力分别为:

3 容许温降计算

静弯矩计算见表1。

SS3型电力机车产生最大弯矩的最不利轮位为Ⅰ轮, 最不利静弯矩值为M静=2155592N·cm。

速度系数α=0.84;轨道横向水平力系数f:直线=1.25, 曲线=1.45。

偏载系数β:直线=0, 曲线=0.15。

直线段动弯矩:Md=M0 (1+α+β) (1+α1) =4442244N·cm

曲线段动弯矩:Md=M0 (1+α+β) (1+α1) =4804383.45N·cm

钢轨截面系数 (考虑磨耗) :W头=291000mm3

直线段动弯应力:

曲线段动弯应力:

直线段最大温降:

曲线段最大温降:

4 容许温升计算

稳定性计算通过轨道结构的总势能方程求解, 轨道总势能包括:钢轨温度压力所做的功;轨道框架抵抗弯曲变形所做的功;道床横向阻力所做的功。

计算参数:轨道框架刚度系数β, 等效道床阻力Q, 轨道弯曲变形矢度f, 钢轨对垂直中和轴线的惯性矩J, 钢轨弹性模量E, 轨道原始弯曲的相对曲率, 换算半径曲率, 轨道弹性弯曲矢度foe。

直线地段换算曲率

曲线地段换算曲率

直线地段

曲线地段

利用定曲率法进行计算, 最不利弦长由得出:

直线地段:

曲线地段:

将及代入下式:

直线地段:

曲线地段:

计算容许温升安全系数K=1.3, 因此:

直线地段容许温度压力:

直线地段容许温升幅度:

曲线地段容许温度压力:

曲线地段容许温升幅度:

5 计算锁定轨温

直线段:

曲线段:

6 结论

本文单纯地考虑锁定轨温的计算方法:即由钢轨强度和轨道稳定性确定的温升﹑温降再综合当地的最高轨温和最低轨温, 并没有进行钢轨强度和轨道稳定性的进行验算, 在实际的工程计算中要对其进行验算, 并要求其满足, 如不满足强度和稳定性, 要对轨道半径和列车速度加以调整, 在此前提下才可进行温升﹑温降的确定。本论文强度和稳定性的计算结果满足要求, 计算过程略去。锁定轨温的计算结果表明:在列车行驶速度V=140km/h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直线段的锁定轨温要略高于曲线段的锁定轨温。

摘要:通过车辆轨道参数、最高轨温和最低轨温计算最不利弯矩, 计算强度条件下钢轨的容许温降和稳定性条件下钢轨的容许温升, 从而计算出钢轨的锁定轨温范围, 并对桥上直线和曲线段的锁定轨温进行对比。

关键词:轨温,锁定轨温,强度,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陈庆民.无缝线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4.

[2]张光平.无缝线路锁定轨温的控制[J].铁道工务, 2002 (1) .

[3]范俊杰.现代铁路轨道[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多曲线段 篇4

1 直线路段植树防眩株距计算

防眩设施应按部分遮光原理设计, 直线路段遮光角不应小于8°, 平、竖曲线路段的遮光角应为8°~15°, 设置防眩设施不应减小公路的停车视距。

式中:b—防眩板的宽度 (m) ;

L—防眩板的纵向间距 (m) 。

由图1直线路段植树防眩计算图式可知:

式中:D—植树防眩的间距 (m) ;

d—植树防眩的树冠直径 (m) ;

β0—直线路段植树防眩的遮光角 (°) 。

2 平曲线路段植树防眩株距计算

在平曲线弯道路段, 车辆前照灯的光线沿着切线方向照射, 曲线外侧车道上车辆的前照灯灯光射向路外, 不会影响内侧车道的交通。但弯道内侧车辆的前照灯射向外侧车道, 外侧车道上的驾驶员眼睛则暴露在眩光区内, 受到对向连串车辆的瞬间眩光照射, 需经过一段明适应的过程。这段适应过程中驾驶员看不清前方路况, 促使车辆可能沿切线方向越出路外造成交通事故, 所以平曲线弯道上相对而言更需要设置防眩设施。

事实上, 平曲线路段遮光角由于曲率的影响, 是由两部分角度构成的:一是曲线路段平曲线半径产生的遮光角β, 二是车辆行驶处曲率半径产生的遮光角增加值δ, 见图3所示。

式中:R—平曲线半径 (m) ;

B3—车辆驾驶员与防眩设施的横向距离 (m) 。

关于车辆行驶处曲率半径产生的遮光角增加值研究, 论证如下:

如图3所示, 两同心圆的圆心为O, 大圆为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中心线, 半径R;小圆为车辆行驶的行车道中心线, 半径R-B3。A点有一行驶车辆, 切线AP为该车前照灯的主光轴, 将AP以A点旋转平曲线遮光角β值, 分别交大圆于C、F, 交小圆于B, OH为弦长AB的中分线。

CG为大圆过C点的切线, 由图可知:∠AOH=β, 令∠AOC=δ, 则∠COH=∠GCF=β+δ, 在图3右侧大样图中可得:D/2=d/ (2sin (β+δ) )

式中:D—植树防眩的间距 (m) ;

d—植树防眩的树冠直径 (m) ;

β—曲线路段植树防眩的遮光角 (°) ;

δ—遮光角因曲率产生的增加值 (°) , 分析计算详见图4所示。

如图4所示, 切线AP为A点车辆前照灯主光轴, 将AP以A点旋转平曲线遮光角β值, EG为小圆过B点的切线。

在直角△FCM中, CF=FMsin (β+δ) , 由图可知:BF=AC, AB=2 (R-B3) sinβ, FM=2R, 即有:BF+AB+AC=FMsin (β+δ) 2AC+2 (R-B3) sinβ=2Rsin (β+δ)

因△FBE~△FKA, 即有BF/EF=FK/AF,

由图可知:BF=AC, EF=B3, FK=2R-B3, AF=BF+AB=AC+AB=AC+2 (R-B3) sinβ

即有:AC2+2 (R-B3) sinβ·AC-B3 (2R-B3) =0

根据韦达定理经整理得:

将 (6) 代入 (5) 中舍去不合理根, 可得:

3 利用图解法进行验证

根据高速公路的设计速度及典型曲线半径, 结合中央分隔带及其植树防眩采用的树冠直径、行车道、左侧路缘带等不同的宽度进行组合, 设定车辆驾驶员与防眩设施的横向距离B3为车辆所在行车道的中心线与防眩设施的横向距离, 利用推导出的 (7) 代入株距公式 (4) 进行计算。同时, 使用Auto CAD以图解法绘制、量取防眩株距, 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 计算株距与图解株距的结果数值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平曲线半径一定, 植物株距随车辆驾驶员与防眩设施的横向距离 (B3) 的减小而增大;车辆驾驶员与防眩设施的横向距离 (B3) 一定, 植物株距随平曲线半径减小而减小;植物株距随防眩角增大而减小、随树冠直径减小而减小。所以车辆驾驶员与防眩设施的横向距离以车道中心线计算而不按驾驶员眼点的实际位置考虑, 便于进行植树防眩株距计算, 结果也更有利于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

4 结论与建议

依据平面几何的有关原理, 研究论证并推导出了高速公路平曲线路段植树防眩株距计算公式为D=d/sin (β+δ) , 作为精确求解并使用Auto CAD以图解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利用计算公式, 根据高速公路平面线形设计要素, 可简单方便地进行平曲线路段植树株距计算, 便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阶段中央分隔带采用绿化方式进行植树防眩的实际推广应用。

应用过程当中应注意:在平曲线半径较小且中央分隔带较窄的弯道上, 设置防眩设施可能会影响曲线外侧车道的视距。因此, 设置防眩设施前应进行停车视距的分析检查, 保证设置防眩设施后不会减小停车视距。为在平曲线弯道上获得与直线路段相同的遮光效果, 应增大防眩设施的遮光角。需要增大遮光角的平曲线弯道上, 宜通过增大防眩设施横向宽度来增大遮光角, 而不宜采取减小设置间距的方法, 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横向通视、减小风阻、降低积雪程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G D81-200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G/T D81-200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

[4]汉斯·洛伦茨.公路线形与环境设计[M].尹家骍, 等, 译.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84.

[5]日本道路公团.日本高等级公路设计规范 (第一册) [M].2006.

[6]颜佑启, 沈守云, 王茂文.公路曲线路段防眩植株栽植间距的调整[J].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2, 22 (3) :71-73.

多曲线段 篇5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与宁西铁路西北联络线交叉工程, 设计为3- (2×7.0×7.0) m顶进框架桥, 边墙厚0.8m, 底板厚0.9m, 顶板厚0.75m, 正向双孔框架外轮廓尺寸为16.3m×8.65m (宽×高) , 框架宽49.1m, 横向长71m。轨面标高147.06m, 路肩标高146.02m, 工作坑顶标高140.00m, 框架底标高135.97m, 既有铁路为单线、电气化铁路, 曲线半径为1200m, 外轨超高最大值为33mm。斜交角40°。

2 施工方案

工115型便粱 (L=8×12m+2×8m=112m) 采用高强度螺栓等强度拼接, 加横抬梁组 (8组H70型2组H60型钢横抬梁) , 组合成架空梁, 用钢筋砼挖孔桩作支点进行线路架空, 因线路架空加固较长, 支撑桩间距设为7.3m, 孔跨数为15孔。

3 顶进施工关键技术

3.1 工115型纵梁

纵梁采用I115型钢便梁, 用纵向联接板将8孔12m和2孔8m的工便梁联接起来组成112m长便梁。接头联接板采用等强度联结, 由上下两组夹板和一组腹板组成。

由于受场地影响, 吊车不能将便梁纵梁一步吊装到位, 采用轨道车将I115纵梁运输吊装就位。应提前和站段联系, 申报用车计划。

架设便梁前, 在每片便梁两端位置必须先穿入2片以上钢枕, 以便于便梁就位时随即与之连接, 保证其稳定性, 确保行车安全;吊便梁时, 与接触网必须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并设专人进行防护。

3.2 横抬梁安装

横抬梁组采用8组700×300和2组600×300型钢, 700×300型钢每组2根, 一根长12米, 另一根为2×12米, 600×300型钢每组2根, 每根长12米, 等强联结。所有横梁一端架设在挖孔桩上, 一端搁置于框架顶部。顶进施工时, 为减小横抬梁与箱顶磨擦力的作用, 避免横抬梁推动纵梁横向变形, 在横抬梁与箱顶接触面放置钢板, 横梁与钢板间再放置圆钢做滚轴, (或采用专用滑车) , 减少了磨擦力, 保证纵梁与线路的位置关系, 确保行车安全。

3.3 钢轨安装

在纵梁之间, 采用H20钢枕连接, L=4.94m, 按砼枕间距, 每空砼枕穿一根钢枕, 穿钢枕时要按工务“隔六穿一”的原则, 开挖一空穿一根, 穿一根加固一根, 与钢轨接触面垫好绝缘板, 如此反复逐次施工, 严格控制水平和方向, 确保行车安全, 其两端与纵梁联结, 联结方法采用高强螺栓与纵梁联结拧紧。安装钢枕要在天窗点进行。

3.4 支点转换技术

当框架顶进至支撑桩时, 将横梁一端架设在挖孔桩上, 一端搁置于框架顶面。在框架顶面设置支点将横抬梁抬起, 支点要垫好垫牢, 确认线路完全处于稳定可靠时方可拆除挖孔桩。在框架顶进施工时, 考虑横抬梁与箱顶磨擦力的作用, 为避免纵梁横向变形, 在箱顶顺顶进方向对应横抬梁处设置2根H40型钢, 成为滑车滑道, 在滑车滑道和横抬梁之间采用专用滑车, 以减少磨擦力, 保证纵梁及线路不发生横向移动, 确保行车安全。在听到防护人员预报来车后, 立即停止顶进, 并在滑车滑道和横抬梁之间增设木楔支点。

3.5 线路防横移技术

线路、钢枕、纵梁、横抬梁之间用钢轨扣件和高强螺栓相联接, 已形成了一个整体结构。为防止在顶进过程中, 个别滑车失效后摩擦力增大, 进而带动架空结构整体横移, 采取技术措施如下:

一是在顶进框架线路另一侧设置限位桩, 桩顶做成L型, 将横抬梁抵在限位桩上以抗由于框架顶进产生的推力。

二是在框构顶的后端对应横抬梁位置设多处地锚, 并用钢丝绳、5t倒链将横抬梁与地锚连接, 防止顶进时横抬梁纵移, 确保线路行车安全。

3.6 架空设备的拆除技术

框架顶进就位、道碴填满填实之后, 开始逐步拆除架空设备。拆除顺序如下:抽出横抬梁-补充道碴并捣实-拆除纵梁并吊装下道-按隔六抽一的原则抽出既有砼枕-安放Ⅲ型桥枕-抽出钢枕-随即捣实道碴。抽横抬梁时, 要抽一根填实道碴再抽下一根, 不可以连续的抽。抽横抬梁时要先把支垫撤下后再抽, 以免带动线路变形。

在确定道床已密实可承载线路之后, 开始拆除纵梁, 并吊装下道, 此时线路由钢枕和既有砼枕承载。纵梁下道用轨道车要点运出, 拆除时每片纵梁至少要留有两根钢枕在两端连接, 确保梁体稳定, 待轨道车进入区间时再全部拆除。

抽出既有砼枕必须按隔六抽一的原则抽换, 起道时不允许用齿条起道机起道, 一律用液压起道机作业。

抽出钢枕、换完桥枕之后, 要对架空地段的道床反复振捣, 补充道碴, 每过一趟车要及时检查线路变化情况, 并进行整治。

4 安全技术措施

4.1 封锁及慢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营业线要点施工, 严格按批准的施工计划执行。按规定设置驻站联络员和施工现场防护员, 配备可靠的通信联络工具, 坚持不间断的联络, 凡联系中断, 施工现场防护员应及时向施工负责人汇报, 施工负责人必须安排及时恢复线路。

驻站联络员每次发出预报、确报或变更通知, 现场防护员必须认真复诵, 确认无误并做好记录后, 按施工负责人要求设置防护。

所有封锁及慢行施工, 施工负责人必须安排专人对所使用的通讯设备、防护旗、灯、响墩、火炬进行全面检查并确认良好方可使用。

4.2 轨道电路防联电技术措施

施工过程中, 在钢轨与型钢梁之间、钢轨与钢枕之间必须使用绝缘安全可靠的扣件进行连接。

在安装U型螺栓时, 要防止U型螺栓相互搭接接触钢轨或钢轨联结件, 造成轨道联电。

在安装钢枕时, 注意所有配件及撬棍等金属物件不得与钢枕构成轨道联电的状态。

在安装便梁扣件的过程中, 应小心翼翼, 避免在绝缘部件还没起作用时造成短路状态。联结好的扣件周围禁止放靠铁件等易导电的物品, 防止绝缘配件失效。

在抽轨枕换便梁的横梁时, 必须在钢轨下垫大块绝缘橡胶垫板, 防止横梁将两根钢轨的电路短路影响信号和行车。

结束语

采用工115型便梁与横抬梁、钢枕的组合, 有的解决了D便粱在架空跨度上的限制, 为下穿顶进施工增加了新的方法。在南水北调与宁西铁路交叉工程中的应用, 最大程度减小了既有线施工对运输的干扰, 提高了安全性, 具有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节省了工程投资, 提高了经济效益, 该技术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

摘要:本文以南水北调与宁西铁路西北联络线交叉工程框架桥施工为例, 简要介绍了采用工便梁架空顶进的施工技术, 把架空纵梁由简支变为连续, 有效解决了D便梁在架空高度上的限制。

多曲线段 篇6

关键词:粒度分析,粒度概率累积曲线,都段,白音查干凹陷

1 引言

粒度分析的目的是研究碎屑岩的粒度分布和分选性。它们是搬运介质能力和流态的体现, 可以作为沉积自然地理环境及水动力条件的良好判别标志[1]。G.S.Visher提出的粒度累积概率曲线是目前应用效果最好的分析方法, 合理地建立了碎屑岩粒度、分选性与搬运介质能力及流态之间的关系, 成为沉积相分析中重要的辅助手段。

本文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 结合锡14块内的取心粒度分析资料绘制了25张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图, 总结了各曲线形态所对应搬运介质的能力及流态特征, 为研究区开展沉积作用研究提供了基础研究依据。

2 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类型

2.1 低斜率两段式

此类粒度概率累计曲线的特点是由低斜率一个悬浮总体和一个跳跃总体组成。悬浮总体含量大约80%左右, 分选差, 跳跃与悬浮总体交切点φ值一般小于1.5, 跳跃段“中砂-砾”级颗粒 (φ<1.5) 含量20%左右, 斜率>40°, 明显增陡 (图1.左上) 。该该类曲线特征为典型的浊流滑塌沉积特征。浊流中含有大量悬浮物质, 粒度混杂, 一般为发源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由于沉积物不断堆积使得前缘坡度变大, 在重力作用下引发滑塌沉积。

2.2 上拱弧形

此类粒度概率累计曲线图的特点是悬浮次总体含量高, 一般在50%以上, 低斜率分选差;跳跃次总体分选相对较好。跳跃次总体与悬浮次总体缓慢过渡, 无明显的转折点, 整体曲线形态呈上拱弧形 (图1.右上) 。该类曲线特征主要反映浊流向牵引流转变的早期, 流体携带的砾石含量开始减少, 以粗砂以下粒度颗粒为主体的快速堆积沉积特点。

2.3 台阶状多段式

该类型曲线形态的最大特点就是呈现出4个次总体组成的台阶状, “巨砂-砾”级颗粒 (φ<0) 与“粗粉砂-细砂”级颗粒 (2<φ<4) 两个次总体直线段斜率均>40°, 反映这两个粒级颗粒分选较好, 其中“巨砂-砾”级颗粒含量1%, “粗粉砂-细砂”级颗粒含量占80~90%。另外两个低斜率次总体分别出现在“中-粗砂”级颗粒 (0<φ<2) 及“细粉砂-泥” (φ>4) 级颗粒 (图1.左下) 。多段不同斜率的次总体表明沉积环境处于水下分流河道, 水流湍动性强, 河道的频繁摆动造成颗粒搬运方式复杂多变。

2.4 高斜一跳一悬夹过渡式

此类粒度概率累计曲线的特点是由一个悬浮总体和两个跳跃总体组成。跳跃与悬浮总体交切点φ值为3~4, 悬浮总体以“细粉砂-泥” (φ>4) 级颗粒为主, 含量占20%, 斜率17°左右。跳跃总体主要粒度为“中砂”级颗粒 (1<φ<2) 含量占20%, 斜率61°左右, 分选较好;过渡段为“粗粉砂-中砂”级颗粒 (2<φ<4) 含量占60%, 斜率41°左右, 分选相对较差 (图1.右下) 。过渡段的存在反映了其沉积于河口区中等能量动荡水流环境下的滩坝沉积。

3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的演化

通过对锡14-4井的粒度分析, 观察到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特征由深到浅从“低斜率两段式”和“上拱弧形”向“台阶状多段式”、“两跳一悬三段式”演化, 为重力流到牵引流的变化过程, 次总体的增多代表搬运介质能力及流态向多样化转变。

4结束语

粒度分析手段可以挖掘出大量关于水动力条件方面的沉积信息, 是作为沉积相划分的重要因数。但是粒度分布是环境流体动力因数的产物, 类似的动力条件可以出现在不同的环境中;加上物源供应、母岩性质等各因素的影响, 常产生多解性。因此必须将粒度分析与沉积构造、生物特征及地质背景等结合起来, 依据地质经验综合判断以实现沉积相的准确划分。

参考文献

[1]姜在兴等.沉积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3:71-87

多曲线段 篇7

汤谷良:博士,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 会计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管理会计、公司财务治理等。

导师点评:

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的方法, 定性证据与定量证据相结合, 以实现MBO市场新实践与MBO理论的互动。作者认为:在对以往理论的验证尤其是MBO的实施过程方面, 成立壳公司作为收购平台实现“曲线”MBO、收购资金来源和收购价格不明和不公、“挤牙膏式”的信息披露、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和配合、高分红与关联交易等现象和行为是MBO研究的理论要点。虽然政策的愿望是禁止大型国有企业MBO的实施, 但曲线和隐性MBO的存在让禁令之门成为虚掩, 政策成为一纸空文。本文新的理论启示在于机构投资者在MBO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能起到的作用。

一、前言

自1997年5月浦东大众 (SH600635, 现已更名为大众公用) 首开上市公司MBO先例 (益智, 2003) , 众多公司先后启动与实施MBO, 此项改革承载国有企业改制、国退民进战略、管理人员激励等制度使命。但是操作过程不规范、信息不透明、财富转移、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日益凸显, 就此, 2003年财政部等下达《国有企业改革有关问题的复函》表明, “在相关法规制度未完善之前, 对采取管理层收购 (包括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 的行为予以暂停受理和审批”;2005年《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则直接叫停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国有股份向管理层转让 (2) 。在政策限制的背景下, 管理层的MBO冲动却无法抑止, 各种“曲线”、“隐性”MBO被创造性地运用于绕开政策瓶颈, 运用“曲线救国”的方法实现管理层收购。

二、文献回顾和理论框架

(一) 国内MBO研究文献回顾

1.MBO的运作模式

在国内已有的MBO案例中, 管理层的收购对象基本都是选择非公众流通股, 特别是国有股, 采用协议收购的方式, 避免从二级市场购买, 交易价格基本上是采用政府和管理层协议转让的方式, 以每股净资产作为基准参考价, 在此基础上给予调整比例, 操纵空间很大 (刘燕, 2008;朱红军、陈继云、喻立勇, 2006) 。

MBO的运作模式大致可以分为直接收购和间接收购 (隐性MBO、曲线MBO) 。顾名思义, 直接收购指针对上市公司股权的收购完成MBO。因直接收购上市公司非常敏感, 尤其在涉及国有股权转让而变更实际控制人时须报审, 审批程序复杂严格通过率低, 间接收购应运而生, 在政府管制逐渐收紧至明令禁止的背景下, 其比重逐渐增加。

2.收购资金来源

融资是MBO中直接决定成败的最重要一环 (郎咸平, 2006) , 但是MBO涉及标的金额往往远远大于管理层个人和收购平台的资金能力, 现有的可供管理层收购使用的合法融资渠道太少, 收购资金来源就成了管理层讳莫如深的话题。学者推测资金的可能来源有管理层自筹、股权质押贷款、现金分红、关联交易等, 其公正性和合规性一致受到质疑 (益智, 2003;毛道维等, 2003;刘燕, 2008;何光辉等, 2003) 。

3.收购价格

收购标的资产的定价是MBO各种问题的焦点。管理层同时作为买卖双方的代理人, 会导致对少数股东的不公正待遇 (De Angelo, De Angelo&Rice 1984) 。在我国, 以净资产作为定价基础使得这种“不公正”愈加严重, 因为上市公司管理层除了可以通过盈余管理产生有利于自己的成交价格 (3) , 还能绕开市场竞争、形成“合谋”, 透明度低, 再考虑到每股净资产本来就不能代表国有股和法人股的真实价值 (刘燕, 2008;朱红军等, 2006;益智, 2003;高伟凯、王荣, 2005) , 所以有学者提出MBO的障碍不是质疑经济上的合理性, 而是质疑其程序上的公正性, 其中“收购价过低”和“收购资金来源”问题是质疑国有存量资产改革中“分配的公正性” (毛道维等, 2003) 。

4.信息披露

MBO最大的制度风险是内部人交易问题, 解决该问题首先要规范信息披露 (高伟凯等, 2005) 。MBO涉及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的变化, 属于重大事项, 应对其各个环节予以及时完整的披露。我国上市公司对MBO一般程序的披露尚可, 但对资金来源、定价标准等问题基本不予解释, 关键环节都带有黑箱操作的色彩 (益智, 2003) 。

5.地方政府的角色

地方政府在一批国有上市公司中兼任着“政府管理者”和“国有股东”的双重角色, 但其往往表现出更“股东” (经济求利) 而非更“政府” (偏重社会公平、追求制度完善) 的特征。王红领、李稻葵和雷鼎鸣 (2001) 建立模型验证了政府放弃国有企业并不是为了增加企业的效率, 而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或者说是为了减轻因补贴亏损国有企业而造成的财政负担。地方政府则从增加即期地方财政收入等自身利益出发, 多表现出支持或放松性管制策略 (朱红军等, 2006;刘燕, 2008) , 在国企MBO进程中, 如何使地方政府 (国有股权代表) 在国有企业治理中“政府”角色和“股东”角色之间找到应有的平衡尚属理论盲点。

(二) 国内MBO研究理论框架

国内现有的MBO研究主要从MBO的实施条件、MBO实施过程本身和MBO的经济后果三个角度进行MBO的理论探索。其中, 由于中国特色MBO的特殊性, MBO的实施过程是研究者们最多着墨的关注点。本文归纳文献后整理的理论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

三、双汇案例分析

(一) 双汇案例概况

2006年3月3日, 漯河市国资委将持有的双汇集团全部股权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高盛策略投资 (以下称高盛) 和鼎晖国际投资 (以下称鼎晖) 组建的财团罗特克斯有限公司 (以下称罗特克斯) , 以20.1亿元人民币中标, 成为双汇集团的100%控股股东。根据双汇发展2008年年报, 双汇集团持有双汇发展30.27%的股权, 罗特克斯持有21.18%, 其余48.55%则由社会公众股东持有。在前十大股东中, 以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占据八席。

图2为根据2010年11月29日发布的《董事会关于本公司实际控制人变动事宜致全体股东的报告书》和12月28日发布的《2010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整理的股权结构示意图。

(二) 双汇案例的理论验证和补充

双汇管理层采取了迂回之道换股实现控股母公司, 属于曲线或隐性MBO。收购主体为管理层于BVI成立的收购公司, 免受国内公司证劵法限制, 收购资金来源只有含混的一句“境外银行融资”。据双汇公告披露, 管理层筹资收购了境外一些公司的股权与外资交换双汇国际的股份从而实现控股, 但交易价格无从得知。在信息披露上, 双汇MBO没有披露收购资金来源和收购价格, 透明度较低;不仅如此, 2007年开始境外股权就已发生变动, 管理层也已经收购了双汇国际的股份, 但年报中未有丝毫痕迹, 直至被媒体揭露才勉强给予解释, 这种遮遮掩掩一段一段“挤牙膏”式的信息披露违反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和相关信息披露准则的要求。

地方政府在双汇MBO案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阻碍管理层前两次MBO努力的, 是中央对于国有股权MBO政策的收紧, 地方国资部门不仅将双汇集团全部国有股权转让给罗特克斯为管理层持股铺平道路, 对于海汇投资的成立, 海宇投资低价受让股权, 政府都是采取支持的态度。

随着管理层持股的曝光和整体上市预期的渐渐明朗, 以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上演了两次集体投出反对票的“投票门”事件, 引发了深交所的关注, 也在客观上推动了资产重组的进程。对于管理层和外资来说, 让罗特克斯或双汇集团在H股上市是更好的选择 (第一, 在H股上市较少受到禁售限制, 有利于外资和管理层的退出和套现;第二, 如前文所述, 双汇集团或罗特克斯的收益直接归属于外资和管理层, 而上市公司收益则须与公众股东分享) (5) , 但机构投资者们的抗争迫使他们选择了将集团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从而实现整体上市切断关联交易通道, 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投资者的利益。同时, 在为进行资产重组而停牌的长达八个月的时间中, 机构投资者们得以就重组方案、资产定价和增发价格等关键问题表达反对意见, 起到了制约管理层肆意侵占利益的作用 (6) 。

四、丰原案例分析

(一) 丰原案例概况

安徽丰原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以下称“丰原集团”) , 成立于1981年5月, 总部位于安徽省蚌埠市, 法定代表人李荣杰。虽经几次更名, 一直是国内从事生物发酵制造技术及化工医药方面的大型地方国有独资企业。下辖两家深交所上市公司丰原药业 (SZ000153) 和*ST泰富 (SZ000409) 。

借着丰原集团“改制”的东风, 李荣杰和其他管理层141人成立收购平台“银河生物”, 通过直接受让和两次“借道”这两条路径获取了集团公司的实际控制权, 曲线实现了MBO。其中天安投资作为“战略投资者”接手丰原集团24%的股权, 不足半年即转让给信托公司, 接着放弃优先受让权, 由银河生物与新华信托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受让这24%的股权。天安投资和新华信托都扮演了“桥梁”的角色。

(二) 丰原案例的理论验证和补充

1.MBO运作模式:丰原管理层采取了直接收购 (25%) 和间接收购 (24%) 相结合的模式。无论是出于政策限制、资金能力有限或是其他原因, 间接收购仍是管理层采取变通之道的重要选择。

2.收购资金来源:根据前文分析, 管理层获取丰原集团49%股权的代价是银河生物0.49亿元的出资款和2.48亿元的借款。根据丰原集团控股子公司丰原药业公告, 银河生物自2009年成立以来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皆为零, 换言之, 其没有任何实体业务, 0.49亿元注册资本如何担保1.2亿元的银行借款?MBO过程中利用股权质押获取银行借款是我国法律所禁止的 (何光辉等, 2003) , 因此收购资金来源再次成为讳莫如深的话题。

3.收购价格:丰原案例中收购价格相对透明。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评估价值和管理层付出的价格并不是一回事。注册资本为0.49亿元的银河生物具体以何种价格收购丰原集团25%的股权 (评估价值5.36亿元×25%=1.34亿元) , 这一点不得而知。根据改制方案, 集团股份是股权激励标的, 管理层是以“半买半送”的方式受让的, 这又涉及到“国有存量资产改革中分配的公正性”问题 (毛道维等, 2003) 。

4.信息披露:丰原集团并非上市公司, 可以规避信息披露义务。本案例数据大多数来自于其上市子公司丰原药业和*ST泰复的公告, 但是无法获取详细资料。

5.地方政府的角色:丰原集团改制是启动MBO的契机, 蚌埠市政府《关于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改制方案的批复》同意将集团35%股权用于股权激励, 可见管理层获得了地方政府的支持。

6.信托公司的角色 (补充) :天安投资持股不足半年就将信托资产的优先受让权让与银河生物, 考虑到天安投资实际控制人马东兵与李荣杰的私人关系, 很容易联想到天安投资在丰原MBO中扮演了“桥梁”的角色。无论新华信托是否有主观意图, 它亦成为管理层实现控股的关键环节之一。信托公司由于其资产管理和处置的业务性质以及主体权利, 成为管理层意图借道实现MBO的途径之一。

五、富润案例分析

(一) 富润案例概况

富润控股集团 (以下称“富润集团”) 是浙江省诸暨市属国有独资公司, 1994年5月设立的浙江富润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称“浙江富润”) , 主营业务服装制造加工等, 1997年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交易代码SH600070。富润集团和浙江富润的法定代表人均为赵林中, 其同时还担任集团内其他7家成员企业的负责人。

相比于双汇和丰原MBO案例, 富润管理层的收购之路较为简单直接。地方政府决定对富润集团实施改制, 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挂牌转让81%的国有股权。在严格的资格要求下, 管理层成立的惠风投资成为唯一符合条件的竞买人 (诸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2011年5月9日公告《富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81%国有股权转让中标公示》称:只征集到一个符合条件的竞买人) 。

(二) 富润案例的理论验证

1.MBO运作模式:与双汇的模式类似, 管理层没有直接收购上市公司股权, 而是采取收购集团公司股权的“曲线战略”, 从地方政府手中购买控股母公司的股权。管理层采取了直接参与公开竞价的方式, 只不过“有幸”成为了唯一的竞购者。

2.收购资金来源和收购价格:由于直接参与政府招标, 整个流程比较透明, 管理层对于收购资金来源和收购价格都有所披露。收购价格基于资产评估价值, 为52 852.38万元。根据《浙江富润股份有限公司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 管理层的收购资金来源为惠风投资的自有资金和与并购相关的其他融资, 其中向3家银行和浙江上峰建材有限公司借款43 000万元, 剩余的近1亿元则未有详细说明。

3.信息披露:如前所述, 富润案例中信息披露工作相较于双汇和丰原案例已经规范很多:收购价格、收购资金来源 (部分披露) 和收购步骤流程 (包括获得董事会股东会职工代表大会和地方政府的通过) 都予以公开披露。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与MBO方式有关, 富润案例中管理层采用公开参与竞价的方法, 须满足出让方也就是地方政府的条件和产权交易中心的要求。

注:“Y”表示符合, “N”表示不符合, “-”表示不适用

4.地方政府的角色:地方政府对于富润集团的改制方案和管理层参与受让改制产权方案都给予了同意的批复, 没有在审批的关卡上阻碍管理层, 也就是以行动表示了对富润MBO的支持。

六、跨案例综合分析

(一) 案例的两两比较

1.双汇与丰原案例比较

除了都符合实施MBO公司共同特征、收购资金来源和收购价格不明、信息披露不强之外, 双汇与丰原案例最大的共同点在于“借道”。双汇通过外资过桥实现政策突破, 丰原则通过两次转手借助信托公司获得了最终控制权。

2.双汇与富润案例比较

双汇与富润案例的共同点在于管理层选择MBO的途径, 都是通过获得控股母公司而间接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选择直接收购上市公司不仅会承担高额溢价, 还须面对严格的信息披露义务, 而曲线收购则可以通过协议降低收购成本, 减少信息披露义务, 减轻关注度, 双汇案例中管理层甚至是“悄悄”完成的收购, 但富润案例中由于管理层参与公开竞价, 相较而言信息披露尚且令人满意。

3.丰原与富润案例比较

丰原和富润案例相对于双汇案例而言影响力较小, 复杂程度也较低。两个案例中MBO的契机都是地方政府独资的国有企业推动改制, 管理层作为股权激励标的股份的受让者或是挂牌改制的参与方而实现了MBO, 地方政府无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二) 跨案例综合分析

基于前文章节各案例的分析和理论验证, 以及上文案例的互相比较, 本文将3个案例中涌现出的共同点做梳理分析, 如表4所列示。

本文选取的3个案例均为“曲线MBO”案例, 但是各自“曲线”的含义不尽相同。双汇案例“曲线”指借道外资和控股集团公司;丰原案例“曲线”指通过天安投资和新华信托两次换手获得股权;富润案例“曲线”指控股集团公司进而获取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管理层收购选择曲线战略的主要原因有:⑴政策禁止大型国企的国有股权直接向管理层转让, 直接收购审批严格通过率低;⑵间接收购的对象一般都是非上市集团公司股权, 出让方为地方政府, 无须在资本市场溢价收购, 有通过协议等手段压低收购价格降低成本的可能;⑶曲线MBO有利于降低关注度和舆论压力, 提高成功的可能性。所以, 欲提高MBO市场的规范度, 现行法律法规体系亟需弥补漏洞, 增强对间接收购和曲线MBO的规范要求。

对于收购资金来源不明和收购价格过低等问题, 双汇和丰原案例均存在这样的问题。抱着国有企业改制和降低代理成本的愿望, 实施管理层激励无可厚非, 但同时须顾及国有存量资产资源分配的公平性、防范内部人控制以及融资来源的合法性问题。

信息披露一直是MBO市场遭人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政策限制和利益转移, 管理层收购常常游走在法律边缘, “黑箱操作”或是“挤牙膏”式的披露方法屡见不鲜。虽然《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法规中明确了信息披露义务, 但管理层宁愿冒着违规的风险也采取“能瞒就瞒”的方式, 双汇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例。可见法律的执行与条文规范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地方政府的支持是3个案例的共同点。地方政府一方面作为国有股东是股权的出让方, 另一方面作为监管者具有审批MBO的权力, 没有地方政府的支持管理层收购很难获得成功。这进一步验证了地方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 多表现出支持或放松性管制策略 (朱红军等, 2006;刘燕, 2008) 的结论。如何把握好地方政府 (国有股权代表) 在国有企业治理中“政府”角色和“股东”角色之间的平衡还须更多的研究和思考。

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和MBO中扮演的角色是笔者基于这几个案例的分析对理论框架的补充。机构投资者在双汇和丰原案例中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双汇案例中外资机构投资者充当了桥梁, 而国内机构投资者则起到了制约管理层利益侵占的作用;丰原案例中机构投资者同样起到了桥梁的助力作用。机构投资者由于其资产管理的性质、能力和专业性、影响力而在MBO扮演了重要角色, 它们既可以与管理层各取所需合谋实现MBO, 也可以从自身利益出发而成为制约管理层的重要力量。

七、研究结论

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的方法, 定性证据与定量证据相结合, 以实现MBO市场新实践与MBO理论的互动。根据毛基业等 (2010) 和Eisenhardt (1989) 关于案例研究规范方法的说明和指导, 本文首先基于文献回顾尝试整理出了一个MBO理论分析框架, 再将双汇、丰原和富润MBO的单案例分析和跨案例分析结果分别与之相比较, 对理论框架进行了验证和补充。分析发现, 几个案例对理论具有较好的验证效果, 尤其是双汇案例具备“分析意义的普遍性”。通过“分析性归纳”, 本文认为:在对以往理论的验证尤其是MBO的实施过程方面, 成立壳公司作为收购平台实现“曲线”MBO、收购资金来源和收购价格不明和不公、“挤牙膏式”的信息披露、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和配合、高分红与关联交易等现象和行为是MBO研究的理论要点。虽然政策的愿望是禁止大型国有企业MBO的实施, 但曲线和隐性MBO的存在让禁令之门成为虚掩, 政策成为一纸空文。

【多曲线段】推荐阅读:

上一篇:直肠癌手术护理分析下一篇: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