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电源监控

2024-05-11

远程电源监控(精选12篇)

远程电源监控 篇1

1 前言

通信电源远程监控的实现主要利用现有调度自动化平台, 将各变电站通信电源的故障告警输出硬接点通过电力控制电缆引接至测控装置, 将告警信息发送至全站综自系统, 再由远动工作站将告警信息以普通遥测、遥信信息通过远动通道传送至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 利用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遥测遥信采集功能实现了通信电源的远程监控。

2 电力通信电源简述

目前大部分通信电源由交流配电单元、直流配电单元、整流模块和监控模块组成开关电源系统。如图1所示:

交流配电单元将市电接入, 经过切换送入系统, 交流电经分配单元分配后, 一部分提供给开关整流器, 一部分作为备用输出, 供用户使用;整流部分的功能是将由交流配电单元提供的交流电变换成48V或者24V直流电输出到直流配电单元;直流配电单元完成直流的分配和备用电池组的接入;通信电源系统中采用整流器和蓄电池组并联冗余供电方式。蓄电池组既为备用电源, 又可以吸收高频纹波电流;监控系统以多级自下而上逐级汇接的方式构成的, 每个监控级一般按辐射方式与若干下级监控级连接成一点对多点的监控系统, 最低一级为设备监控单元 (监控模块) 与其监控的若干设备的连接, 监控模块通过RS485总线对各个被监控部分进行监控, 控制液晶的显示, 接受键盘的操作, 并与后台监控系统或远端监控中心进行通讯, 实现远程监控功能, 同时通信电源监控模块中还配备了一组干接点数据采集接口, 通过这些接口, 可以把二进制数据传递到其他的采集装置中, 虽然干接点接口不能传递连续的模拟数据, 但是它传递的告警数据已经可以满足监控的基本需要。

随着大部分的变电站都实现无人值班后, 通信机房通信电源发生故障后应及时告之远方监控人员, 及时处理, 避免因通信电源长时间故障导致引起电力网相关保护设备拒动、误动事故的发生。实现通信机房通信电源远程监控将非常有必要。

3 通信电源实现远程监控采集方法

目前几乎所有通信电源都配置了监控功能, 监控模块具备RS-232通信接口方式及干接点采集方式。

1) RS-232通信接口采集方式:该方式由通信电源的监控模块RS-323接口与变电站的综自系统规约转换器按照双方约定的通信规约将通信电源的告警等信息实时传递给变电站的综自系统, 再由变电站远动管理机传输给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进行相应的声光报警显示, 该方法需要双方按照一定规约进行通信, 但实践证明, 大部分的通信电源监控模块都存在运行过程中会频繁锁死的现象, 该方法可靠性不是很高。

2) 干接点采集方式:利用通信电源监控模块的干接点输出功能, 由变电站综自系统敷设电力电缆, 直接将干接点的输出信息接入到变电站综自系统测控装置进行采集, 如图2:

当通信电源系统发生异常时, 其接点闭合, 测控装置将接收到相应的遥信输入变位信号, 在

变电站的远动工作站中将通信电源的遥信信息加入到上传至地调的远动信息库中可实现通信电源的运行状况信息采集, 在调度自动化主站侧绘制相应的通信电源告警画面, 当发生故障告警时以相应的声、光或推画面等方式提示, 该采集方式经过多次试验, 均能正确告警, 且不存在采集锁死的现象, 目前所采集的干接点信号主要是:交流失电、支流告警、直流模块故障等信号, 能满足通信电源实时监测需求。为确保变电站通信电源的可靠监控, 将采集通信电源遥信信息的测控装置运行信息一并上送地调自动化主站系统, 并将该信息与通信电源故障遥信信息在一个画面监视, 能及时监视采集通信电源的测控装置运行状态;通信专业人员到变电站巡视设备时也开展通信电源故障信息的遥信变位试验工作, 确保对变电站通信电源的运行状态能可靠监视。

4 结束语

在110k 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通信电源的远程监控都采用该采集方法, 每一次通信电源发生交流失电或充电模块等故障时在调度自动化主站侧都等正确反映, 准确率达到100%, 有效地解决了无人值班变电站通信电源故障时无法及时发现的问题, 提高了电力通信网的运行可靠性。110k 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也可采用本监测方法进行监测, 常规变电站可采用将通信电源的硬节点信息以新增加遥信接入RTU方式实现对变电站通信电源的远程监控。

参考文献

[1]周琦.电力系统通信电源:应用分析[J].电力系统通信.

[2]邵江峰, 金新民.高频通信电源整流及监控系统[M].北方交通大学.

远程电源监控 篇2

发布者:非度公司时间:2012-11-09流量次数:7

作为整个安防系统的动力来源,消费者在选购安防监控电源理应慎之又慎。可惜不少消费者出于节省成本的目的,随意选购安防监控电源,为以后安防系统的正常工作埋下隐患。

选购安防监控电源时应注重以下要点

一、明确用途,正确选择

首先,确定搭配使用的监控摄像头的输入电压大小、输入电流类型。一般来说,监控摄像头的输入电压多为12V或24V,输入电流类型多为直流电,少数球机输入电流为交流电,部分摄像机交流电、直流电通用。

其次,确定供电方式。目前主要供电方式包括独立供电方式和集中供电方式。集中供电存在较多弊端,例如集中供电模式下的监控摄像机,会因为距离的不同而导致实际输入电源的不同。在此不一一细述。

确定监控摄像头所需的输入电压大小、输入电流类型后,则根据监控摄像头的额度功率选择合适的电源安数,一般来说,选个安数稍高的安防监控电源最为合适。安数过低,带不起监控摄像头或者影响监控摄像头的寿命。安防监控电源安数越高,其售价也高,若选择安数过高的安防监控电源,则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二、了解使用环境及电源的防护功能

监控摄像头的使用环境主要包括室内及室外。安装在室外的监控摄像头尤其要注重安防监控电源的防水功能。除了防水功能外,还要注重安防监控电源的防雷功能、散热性能。安防监控电源的散热性能尤为重要。一般来说,摄像头基本都是24小时不间断工作,这意味着安防监控电源同时也是24小时不间断运行。安防监控电 源的散热性能越好,其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寿命越长,这就保证了监控系统持续工作,同时也降低了监控系统的运行成本。安防监控电源的散热性能与其电路设计有很大关系。电路设计越是合理的安防监控电源,其转换效率越高,其自身散发的热量越少。此外,安防监控电源的散热性能还跟其外壳有很大关系,金属外壳比塑料外壳导热性能更佳。

三、合理预算,勿因小失大

目前安防市场存在大量偷工减料的电源,甚至部分不良厂家用大量用回收料生产电源。这些劣质电源的售价往往低得不合常理。从外观上看,跟优质电源没有太大差异。然而拆开外壳,从线路板的布线、元器件便可清楚看出劣质电源的低价缘由。建议顾客在选购电源前进行相关测试,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打开外壳,仔细查看其内部结构。

结语:只有选择了合适的安防监控电源,才能为整个安防监控系统提供稳固的保障。

远程电源监控 篇3

摘 要:为使工业现场设备电源实现网络控制,设计了一款基于STM32的网络电源控制系统,给出了系统软硬件设计方案。系统采用主控制器STM32F103及以太网控制器ENC28J60进行网络互联,采用μIP协议栈进行网络数据通信。进行了网络电源控制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可通过以太网对设备电源进行远程控制,并可接收工业现场实时信息数据。与传统电源控制系统相比,本系统具有智能化、集成化、远程化的特点。

关键词:STM32F103;ENC28J60;以太网;μIP

中图分类号:TP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1098(2015)02-0048-05

Equipment Power Remote Control System Design Based on the Ethernet

MU Li-li, XUE Cheng-gua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nan Anhui 232001, China)

Abstract: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dustrial site equipment power network control, a network power control system was designed based on MCU STM32. Software and hardware design scheme of the system was given. The system used the main controller of STM32F103 and the Ethernet controller of ENC28J60 to connect network, which was used for network data communication by μIP protocol stack. Network power control test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it can control the equipment power remotely, and can receive real-time information data of the industrial field through Etherne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ower control system, the syste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lligence, integration and remote control.

Key words:STM32F103; ENC28J60; Ethernet; μIP

网络化控制己成为远程控制的主要研究方向,利用网络实现对局域乃至全球范围内设备的监控是工业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嵌入式Internet远程监控技术作为网络化控制的代表,它解决了工业控制领域中异构网络互联问题,提高了传统装备的智能化水平,促进了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1]。

目前,一些工业设备安装在距离远,维修人员不易到达的场所,这些设备大多为工控机系统,由于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或软件的原因易出现死机的现象。为确保生产,降低设备故障时间,电源远程控制系统的研制迫在眉睫。

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Internet远程监控技术的电源控制系统,嵌入式终端将现场温度、湿度、电源工作状态等信息发布到网上,监控人员通过网络页面,就可实时了解监控工业设备现场的环境参数的变化,并对设备进行远程控制。1 网络电源控制系统原理及硬件设计

11 工作原理

系统以STM32为控制核心,主要分为五大模块,分别是中央控制器模块,电源转化模块,继电器控制模块,网络模块,LED显示模块(见图1)。

图1 网络电源控制系统结构图

中央控制器模块是整个系统的大脑和灵魂,它控制整个系统程序的执行,数据的采集、发送、接收等等。电源转化模块是将220 V交流电转化成5 V直流电给中央控制器模块以及继电器模块供电,它是整个系统的供电端。继电器模块是通过STM32输出的高低电平来控制继电器,从而实现电源开关的通断。网络模块是用来实现数据通过以太网进行传输。

计算机安装有配套的网络电源控制软件,其相应的电源开关控制界面上的虚拟按键,一经触发便通过网络模块下发对应的指令(例如关闭某个电源),主控芯片收到指令后对其进行解析处理,向继电器模块输出对应的电平信号,通过继电器控制开关电源的通断。同时单片机采集的相关环境参数(比如温度)可以通过以太网传输实时显示在网络电源控制软件上,便于用户进行直观的判断。

12 硬件平台设计

网络电源控制系统的所涉及到的硬件部分主要包括带有主控芯片STM32F103的中央控制模块,电源转化模块,继电器控制模块,网络模块等。

1) 中央控制模块。中央控制模块外设系统如图2所示,外设有:用于程序调试标准的20针JTAG接口;采用SP232EEN电平转换芯片实现电平转换RS232串口;选择24C02的EEPROM芯片;用于环境数据的采集温、湿度传感器DHT11;用于接入局域网的以太网接口;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看门狗SP706RE。

图2 中央控制模块外设系统框图

主控芯片STM32F103RBT6选择的是由ST公司生产的基于Cortex-M3内核的ARM处理器,最高主频达到72 MHz,拥有128 K的FLASH,20KSRAM,两个串行外设接口(SPI),三个串口,一个USB,一个CAN,两个十二位的模数转换(ADC),两个通用同步异步收发器(USART),51个可用的IO引脚等等,总之是外设种类齐全,功能十分强大,性价比很高的主控芯片[2]。endprint

2) 网络模块。系统网络模块采用的网络芯片是ENC28J60以太网控制器,单芯片即可实现以太网接入。它是带有行业标准串行外设接口(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SPI)的独立以太网控制器。它可作为任何配备有SPI的控制器的以太网接口。ENC28J60符合IEEE 8023的全部规范,采用了一系列包过滤机制以对传入数据包进行严格限制。它还提供了一个内部DMA模块,以实现数据的快速吞吐和硬件支持的IP校验和计算。与主控器的通信通过两个中断引脚和SPI实现,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0 Mb/s。两个专用的引脚用于连接LED,进行网络活动状态指示。

以太网网络模块原理如图3所示,该模块通过八个引脚和外部电路相连接,这八个引脚分别是:GND、RST、MISO、SCK、MOSI、INT、CS、VCC33。MISO/SCK/MOSI用于SPI通信,其中MISO是主设备数据输入从设备数据输出,MOSI 是主设备数据输出从设备数据输入,SCK是时钟信号由主设备产生。GND和 V33用于给模块供电,CS是片选信号,INT是中断输出引脚,RST为模块复位信号。

图3 ENC28J60网络模块原理图

其中RST、MISO、SCK、MOSI、CS分别与STM32的PA12、PA6、PA5、PA7、PA11连接。

3) 电源转化模块。该模块要求220 V交流电转化成5 V直流电,目的是给主控模块和继电器控制模块供电(见图4)。将220 V交流电通过整流桥HD06,将电平在零点上下浮动的交流电转化成单向的直流电,再通过开关管TNY264,利用开关的导通和关断,将该电压截成矩形波,这样做的意义就是把高能量切割成无数个低能量,传递到输出端去,输出端会通过输出电压高低,对输入端进行反馈,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然后经过变压器得到7V的电压。变压器右端为整流滤波电路,它们分别由二极管,滤波电容,滤波电感等构成。7 V电压经过三端稳压集成转化成5 V电压给单片机供电。

图4 7V电压转化原理图2 软件设计

21 网络协议选择

网络电源控制系统重点是要实现网络通信,利用网络实现数据的接收和发送,通俗的说就是通过网络收发命令和文件。在网络中要实现数据有条不紊地交换,就必须遵守一些事先约定好的规则。这些规则明确规定了所交换数据的格式以及有关的同步问题。这些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

该系统采用的网络协议是μIP协议栈。μIP协议栈提供一系列接口函数供于系统使用。uip_input( )和uip_periodic( )两个函数供系统底层使用。其中uip_input( )函数根据输入包首部的协议处理这个输入包和需要时调用应用程序,当uip_input( )返回时,一个输出包放在全局缓冲区uip_buf中,大小赋给uip_len,如果uip_len为0,则说明没有包要发送,否则调用底层系统的发包函数将包发到网络上。uip_periodic( )在周期运行时调用,每秒一次,返回时,输出的IP包要放到uip_buf中,供底层系统查询uip_len的大小发送。UIP_APPCALL()函数将用户的应用层入口程序作为接口提供给μIP协议栈,μIP在接收到底层传来的数据包后,在需要送到上层应用程序处理的地方调用UIP_APPCALL()。

使用μIP遵循如下步骤:第一步实现回调函数UIP_APPCALL();第二步初始化网卡ENC28J60;第三步初始化μIP协议栈;第四步设置IP地址,网关及掩码:第五步设置监听端口;第六步处理μIP事件。其中μIP是通过uip_polling函数轮询处理μIP事件,在主循环里面隔一段时间调用一次[3]。

22 信号控制流程和实现

μIP将网页数据存放在data-index-html里,浏览器提取出URL中的主机后,向DNS发出请求,解析主机名的IP地址,DNS将解析地址返回给浏览器,浏览器根据该地址请求建立TCP连接,浏览器发出请求报文,服务器向浏览器发送响应报文,并将指定数据发送给浏览器。

当连接开始时,客户端发送GET方法请求给服务器,以访问服务器网页,GET方法用来向服务器传输少量数据并且为透明数据,相比于大数据传输的POST方法对于该系统已足够使用。若信息有误,服务器返回以状态码401为起始行的响应消息。

由于数据处在不停的变化之中,为使网页的相关数据能够及时地更新,网页程序初始化时,要显示的数据如温度时间数据都使用字符串标记暂时表示,在每次发送响应消息到端口前,再将网页中定义字符串标记用当前设备的实际值替换。

对于继电器的控制是根据不同的页面请求来实现的,采用的是GET的方法,将请求参数放到URL里,继电器1的控制参数设为1,继电器2控制参数设为2,以此类推。STM32从URL获得控制参数来控制继电器的吸合,例如点击网页上控制继电器1的按钮,μIP从URL获得GET控制参数1,控制继电器1的吸合,然后修改网页数据的部分内容即继电器1的状态,发送浏览器,显示新网页界面。

温度和RTC时间的更新通过刷新来实现的,因为根据HTTP协议规定,如果客户端没有发出请求,则服务器是不会自动发送页面的,所以通过浏览器的刷新请求可以更新温度和时间。页面刷新采用自动刷新即在网页程序中加入标记,使浏览器自动进行周期性地刷新页面,从而保证用户及时地获得工控现场的数据信息,每隔十秒刷新一次,自动刷新控制代码写在网页源码中。

该系统主控制流程如图5所示,先初始化STM32、网卡和μIP等,然后设置IP地址(192,168,1,160)及监听端口(1 200端口用于TCP Server,80端口,用于Web Server),判断是否与网络端口联络成功,如果联络成功,则向网页服务器发送初始页面消息,如果没有连接成功,则IP指示灯闪烁,提示没有链接上。然后控制LED模块显示时间以及各灯的状态。开始uip轮询函数,判断有没有事件产生,接受网口信息,判断数据包类型,针对不同的包进行不同的处理方式,这里主要处理IP包,实现数据处理。如果数据包内容为继电器复位,则下位机控制继电器断开,延时01s,然后继电器闭合,事件处理结束后继续接受网口信息,实现循环[4]。

3 测试结果

利用硬件实现了μIP协议的网络芯片ENC28J60及具有Cotex-M3内核的STM32处理器构成嵌入式客户端的方案,进行了设备电源网络控制测试。通过网络,用户在浏览器端可及时收到远程现场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远程现场的电源状态可实现实时监测和控制。浏览器网页界面如图6所示。

图5 主程序流程图

图6 网页界面4 结束语

网络电源控制系统采用STM32为核心芯片,通过网络模块(ENC28J60)与计算机连接并通信,实时地监控开关电源,实现了现场与网络的混合控制。该系统的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可以通过以太网,进行网络传输,网络监控,实现了远程化,异地化;

2) 可以采用大容量的存储器实现大容量数据的采集并处理;

3) 该系统体积小,成本低,便于安装和使用;

4) 通过部分电路的改装,和上位机软件预留的监控电源,可以实现监控电源的添加。

参考文献:

[1] 王铁流,高嵩,袁海英,等. 基Cortex-M3内核处理器的嵌入式Web服务器设计[J].电子产品世界,2009,16(3):41-43.

[2] 廖义奎.Cortex-M3之STM32嵌入式系统设计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14.

[3] 汪三清.基于STM32的嵌入式网络协议UIP的移植与分析[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1:34-47.

远程电源监控 篇4

一、系统概述

通信电源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控通信电源系统 (充电机运行状态、交流、UPS设备、各路馈线开关状态监测、蓄电池的单体电压、内阻、环境温度、湿度) 及通信设备的工作状态, 一但发现电源状态异常立即发出声光报警, 直接报到调度监控中心以便及时处理, 从而保障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 避免重大电力事故的发生。

二、系统主要功能

通信电源远程监控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电信网管理技术, 基于现有电力通信网传输系统 (PDH、SDH、WDM) 设备、网元管理系统和子网管理系统, 实现多厂商、多类型接口通信电源的综合管理, 其功能包括: (1) 远程控制充电机均浮充、设置充电机参数, 实时监视充电机及各模块工作状态。 (2) 远程机房环境监控, 包括温度、湿度、烟雾、门禁、三相交流电压等信息。 (3) 远程监测蓄电池组直流电压、负荷电流、单蓄电池电压等信息。 (4) 可扩展监测:PCM模块、光端机系统、远动通道、UPS等设备 (干接点) 故障的告警信息。 (5) 可实现空调开关、照明系统等设备的远程控制。 (6) 可远程检测蓄电池组各单体电池内阻。 (7) 统一的软硬件网络管理平台上, 对由多厂商、多类型接口的电力通信电源设备的运行状况实现集中统一管理。 (8) 可订制各种通信协议, 连接其他智能设备 (如:UPS等) 及扩展功能。

三、系统主要组成部分

本系统将为变电站通信电源系统/电业局大楼调度/UPS及蓄电池组的维护管理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通信设备及蓄电池组的集中分布管理, 计算机网络通讯协议采用TCP/IP, 并且利用硬件网络可实现多级集中监控。

四、结构简述

系统中每个变电站端的远程监控主机通过RS485总线将电压采集器、开关量模块、电池参数采集模块、UPS、告警信号采集等设备连接到一起, 将它们所有的信号收集到一起统一管理, 配有320x240真彩高分TFT液晶屏, 可供用户浏览数据、查询故障记录、历史曲线等操作, 并且直接通过局域网端口 (或RS232口) 将采集到的所有信息传送到中心服务器软件, 监控终端直接采用芯片级嵌入式以太网单元, 中间无须任何多余的转接设备, 可靠性更高, 服务器软件将信息存储管理并分发信息到每个相关管理岗位的计算机, 并使其在局域网上每个计算机均可浏览到所有信息, 提供分级的管理口令可对任意一个变电站的信息及参数进行更改并能提供相关的远程控制。

五、系统特点

5.1硬件平台先进

采用ARM公司最新的32位嵌入式微处理器平台Cortex-M3系列处理器, 接口灵活、片内资源丰富、处理速度快、扩展方便。

5.2嵌入式以太网

采用芯片级嵌入式实时以太网技术IEEE-1588, 集成度高、硬件环节少、可靠性更高、通信速度更快、实时性更好。

5.3采样精度更高

系统所有模拟信号采集使用16位高精度AD。

5.4实时数据库技术

实现实时数据信息的存取、操作、设置、访问、定位功能, 支持应用程序、联网接口、协议转换接入对实时数据的服务请求, 提供强大的实时数据联网功能。

5.5对象化数据库

支持对象实体、对象实体之间关系的管理功能。

5.6数据P2P技术

支持系统间的实时数据互联、数据资源共享、点对点操作而可以不完全依赖于服务器、减轻服务器通信压力、减少瓶颈等功能。

5.7系统可扩展能性强

支持大量的标准、非标准接口的接入能力, 对第三方提供标准的信息服务接口, 具备强大的综合数据接入能力。

5.8下放式结构

功能模块下放式安装, 便于维护, 方便安装。

六、结论

远程监控 篇5

远程监控地点:阿强的家

远程监控对象:阿强饲养的宠物小狗汪汪

操纵地点:阿强的办公室

远程监控所需设备:远程监控端电脑,接收端电脑、摄像头(及相关连线)

家中电脑中安装的系统是Windows XP家庭版,办公室使用的系统是Windows XP专业版,两地上网均采用ADSL的PPPoE拨号方式下面来看看阿强是如何实施他的远程监控方案的:

第一步:设置摄像头工作的环境

首先是将摄头的USB插头插在电脑机箱的USB插槽上,随即Windows XP弹出找到新硬件的提示,然后阿强再将购买摄像头时附送的光盘插在光驱中,按照屏幕的提示完成摄像头驱动程序的安。

为了以后可以进行一些其它方面的操作(例如拍摄视频、相片等),阿强又将光盘中其它的一些实用程序也安装到系统中,随即重新启动系统。系统启动后,阿强打开QQ,并且在QQ中对视频进行了精确的调整:

在QQ中,单击主窗口中的QQ菜单工具视频调节,打开视频调节向导,在向导的第一步中选择上网类型为ADSL快车,再设备选择区中按照当前的硬件配置进行选择,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在向导的第二步中,阿强对声音也进行了设置,最主要的是录音相关参数设置,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向导的第三步,此步即是视频设置的关键地方,阿强对着画面预览窗口,进行了耗时约五分钟的设置工作。

首先就是画面大小,阿强为了让远程监控的画面更流畅,将画面大小设置为小12896,然后再选择自定义选项,手动调整图像质量、图像速度两项,设置的状态如图1所示。

这些都设置好后,阿强就单击完成按钮结束了摄像头的设置工作。最后阿强还找了一个网友测试了一下最终效果,感觉不错,现在阿强就开始将摄像头的镜头对准狗狗所在的地点,进入了下一步工作即设置系统,

第二步:设置系统

阿强准备使用远程桌面连接功能在办公室中方便的控制家里的电脑,所以他开始设置远程桌面连接所必要的条件了:

首先,给当前用户设置一个密码(如果没密码,不能启用远程桌面连接)。

然后,开启远程桌面连接功能,方法也不难,在桌面右击我的电脑,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选项,然后在弹出的属性窗口中选择远程标签,再将允许用户远程连接到这台计算机选项选中,然后单击选择远程用户按钮,将可以登录系统的某个用户添加进来,最后应用确定即可,这样设置后阿强就把自己家里的机子设置成可以远程桌面连接了。

到此为止,阿强认为自己的工作已经做得差不多了。第二天一大早阿强起床,给这个远程监控B计划做最后的体检:系统自动休眠否、系统自动关机否

在上班之前,阿强打开了电脑并启动拨号程序连入网络,此时阿强突然想到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那就是自己的IP是动态分配的,这样的话如果在办公室不能知道家里电脑上网时的IP,所有的工作不是徒劳无功了?

于是他单击开始运行在打开的运行对话框中输入CMD,然后在命令行界面输入ipconfig /all命令,这样就轻松查到当前系统的IP地址了,赶紧把当前的IP地址记下来,再把显示器关闭,之后他便高高兴兴的上班去了,心想,这下我就可以看你在家里所有的动作了,嘿嘿!

第三步:远程远程监控

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先打开QQ,并以他三个QQ号中的一个登录。随即单击开始程序附件通讯远程桌面连接打开所示的窗口。

远程电源监控 篇6

关键词:通信电源 监控系统 实时监控 传输方式

1 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结构

在通信行业中,人们通常把电源设备比喻为通信系统的“心脏”,通信电源系统运行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通信网的运行质量和通信安全。根据原邮电部1996年颁布的《通信电源和空调集中监控系统技术要求(暂行规定)》(YDN023-1996),以及1997年原邮电部电信总局电网综[1997]472号文《通信电源、机房空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暂行规定)》的规定。监控系统的建立和实施应以电信局(站)为基本单位,通过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逐步建成区/县监控系统和本地网(城市级)监控系统。由图1可以看到,一般来说,整个监控系统是由多个监控级自下而上逐级汇接的方式组成的一个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网络,对应通信局(站)、区县、地市三级电信管理体制。从网络结构角度出发,监控系统采用逐级汇接的拓扑结构,由监控中心SC、监控站SS、监控单元SU和监控模块SM构成。每个上级监控级均呈辐射状与若干下级监控级形成一点对多点的网络连接,最后通过监控模块与被监控的若干设备相连。

图1 监控系统结构

在通信局(站)内,电源和空调设备分散安装在不同机房,这些设备运行参数和告警信息需要由SM采集后实时传送至SU,所以局(站)监控系统的网络拓扑可以采用星形结构或总线结构。在区/县监控系统中,SU将SM传送来的监控数据加以处理后向SS传送,SS向SU下达控制命令,SU之间不需要相互传送数据。所以,区/县监控系统网络结构也应为星形结构。同样,区/县监控系统至本地网络监控中心这一层的网络拓扑结构也应为星形结构。

1.1 监控中心SC 监控中心SC是整个本地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监控和管理中心,主要完成全网的监控信息的统计处理及分析。监控中心SC一般由数据库服务器、监控业务台、打印机及相关附属设备所组成。

1.2 监控站SS 监控站SS是联接监控端局和监控中心的桥梁,是整个监控系统数据处理的核心,其主要功能是对端局采集器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发送给监控业务台和数据服务器,同时接受业务台的控制命令对端局设备实施控制。

1.3 监控单元SU 监控单元SU是各通信局(站)监控数据采集处理中心,配置有工业控制PC机,SU通过RS485总线与各种监控模块SM相连。

1.4 监控模块SM 监控模块SM用于完成各种数据的采集和上传工作,与上述三级不同的是,SC,SS,SU均为管理级,而监控模块SM是数据采集级。对于智能设备,监控模块就是智能设备自备的监控模块,完成各种参数的采集和上传工作,对于非智能设备,通过监控模块完成对各种电量或非电量的采集和上传工作。

1.5 监控系统的网络连接 监控单元(SU)与监控站(SS)之间以及监控站(SS)与监控中心(SC)之间的连接目前可采用的传输手段较多,有El线路等。使用TCP/IP协议进行通信,可根据实际的通信条件和要求来具体选择,但为了保证安全,应采用主、备用两种传输方式,并能自动切换。

电源监控系统是一个集底端采集、远程传输、中心处理为一体的一个综合管理平台,因此传输方式直接关系到监控的稳定可靠。随着各种监控系统的运用发展,其传输通道及方式随着电信业的发展而随之变化。

电源监控系统以监控主机为界限,监控主机以下为计算机间的直接通信,或专用总线方式通信;而监控主机以上部分,含SU、SS、SC各部分是基于TCP/IP协议的广域网,兼容和扩展能力较强,可以直接利用现有网络,做到多网合一。在SS、SC内部为局域网形式。

2 常用通信资源的比较分析

2.1 电话线(PSTN) 电话线是PSTN(公用电话网)中的一部分,指从程控交换机用户框经DDF配线架至电话用户的电缆,一根电话线承载一路电话,电话线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语音信号)。

监控系统中的设备均采用数字通信,因此不能直接通过电话线传输数据,而需要使用Modem(调制解调器)。Modem能实现数字/模拟(A/D)信号转换功能,通过Modem,电话线能提供不大于64kbps的通信速率。

为了监控此种方案的可行性,选择了3个局点安装了SM,并在每个局点与SU之间建立了一条PSTN电话线路,经过试验,得到平均测试数据如表1所示。

试验结果表明:PSTN传输方案简便易行,在简单系统中投入较低,但稳定性差,存在较严重的时延,系统复杂时维护成本急剧上升。而且传输线路的实时连通和数据的传输质量都得不到保证,告警的动态响应时间更是无从谈起。但是根据西安电信网络的实际情况,在2M资源有限的局点,仍然采用此种传输方案。

2.2 DDN传输方式(指<2M的小带宽方式) DDN称为数字数据网,是电信运营公司的一种数据业务网,其主要功能是向用户提供端到端的透明数字串行专线。DDN提供的透明串行专线,又可分为同步串行专线与异步串行专线。同步串行通路速率从64k,至n*64k,最高达2.048Mbps;异步串行通信速率均小于64k,从2400bps、9600bps,直至38.4kps。

为了监测此种方案的可行性,选择了3个局点安装了SM,并在每个局点与SU之间开通一条DDN传输线路,经过试验,得到平均测试数据如表2所示。

试验结果表明:DDN传输方式优点是稳定性高,实时性强,技术成熟,缺点是系统成本较高,而且DDN传输网络在西安市的总体传输网络中已处于逐渐退网的阶段,若采取此种传输方式,则意味着不久的将来电源监控系统所采用的传输线路将面临着全部更换的局面,鉴于此种考虑,本系统没有大面积采用此种传输方式。endprint

2.3 2M/El传输方式 2M/E1是电信行业一个非常通用的传输资源,基本所有局站都具备该传输资源,无论是采用SDH,还是PDH,或是接入网内置SDH方式,均具备2M/E1端口。监控系统采用了2M抽取时隙方式提供透明通道给监控用。

2.3.1 “一对一”传输方式:该传输方式主要用于有图像监控的端局,由于视频信号数据量较大,因此在局端与中心提供一条2M链路,两端采用相同或相似的2M抽时隙设备抽取一个时隙提供一条透明串口通道给电源监控用,其它时隙则用于机房图像监控。中心的2M抽时隙设备将电源监控数据通道提取出来送往监控主机、同时将视频数据经解码器解码后送监视器显示。为了监测此种方案的可行性,选择了3个局点安装了SM,并在每个局点与SU之间开通一条E1传输线路,经过试验,得到平均测试数据如表3所示。

试验结果表明:利用E1传输方式进行传输,稳定性和实时性都很高,且传输速率很高(2Mbit/s),对于本监控系统所需的数据传输量而言绰绰有余。每一条E1只能在局站SM与SU之间传输数据,一条E1线路无法在几个局站间公用,于是每一个局站的交换设备到监控中心的传输都需要1条E1线路,而监控系统的数据传输量其实只需E1中的一个时隙即64Kbit/s就可以满足,这就造成了传输资源和传输设备的大量浪费,故此方案虽然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上实现起来有一定困难。

2.3.2 “一对多”传输方式:对于2M资源很丰富的局站,提供一条独立2M给监控系统用,监控系统仍只需要一个时隙而采用2M抽隙方式,在传输汇接点可采用成熟的DXC时隙收敛设备,将各个局站送来的2M进行时隙分插复用将多个独立2M中时隙收敛到1条2M中来达到节省主干2M传输和节省监控中心的传输投资成本。再通过数据上网器,将监控数据从2M中分离出来直接送到监控中心的监控主机进行处理。

为了监测此种方案的可行性,选择了部分局点与母局,设置了交叉连接与时隙提取,经过试验,得到平均测试数据如表4所示。

试验结果表明:利用E1抽取时隙的传输方式进行传输,具有稳定性好,实时性好,合理地使用传输资源和使用少量传输设备的优点,为本监控系统从理论到实现都可以采用的最佳方式。

3 传输组网方案的设计

端局与监控中心的连接方式称为组网方案。

3.1 路由器方案 如果端局有监控主机,采用基于路由器的组网方案,端局需要安装一台路由器,该路由器的广域网口与中心的路由器相连。通信资源采用E1或DDN,传输速率为64kbps。在端局内监控主机与路由器构成局域网,而与中心一起构成广域网。路由器方案如图2所示。

3.2 多端局监控主机方案 当端局采用采集器直连上报的方案时,采用多端局监控主机组网方案。端局的采集器和智能设备连接至串行总线后,通过异步通信线路远程连接到多端局监控主机的串口上;或使用数据上网器,将各端局送来的采集数据打包上网,多端局监控主机通过网络采集局端数据。多端局监控主机方案如图3所示。监控中心与监控站的连接均采用路由器方案。由于位于监控站的本地端局设备和测点较多,多采用监控主机采集方案。利用专网进行监控数据传输时,是基于路由器的组网方案。目前西安电信电源监控系统使用的传输方式有:DCN,2M/E1,DDN等几种。在西安本地监控中心(SC)与龙首等6个二级监控站(SS)之间采用DCN网进行数据传输,如图4所示,在二级监控站(SS)与各局点(SU)之间,根据实际情况采用2M/E1,DDN 或PSTN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如图5所示。

4 结论

本论文以西安电信电源监控系统工程为背景,通过对几种数据传输方式的测试比较,确定了监控系统采用的数据传输方式,并依据现有的通信与组网设备,对路由器方案与多端局监控主机方案进行分析,设计并实现了本地监控中心与二级监控站、二级监控站与监控单元之间的传输组网方案。

参考文献:

[1]电信总局.通信电源、机房空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技术要求[S].1996.

[2]电信总局.通信电源、机房空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暂行规定[S].1997.

[3]Edward B.Magrab.通信系统工程(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4]Carlos A.Alegria.Current Trends in Access and Transport

Architectures for Business Customers[M].Bell Labs Technical Journal,1996.

[5]张雷霆.通信电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任彦臻(1977-),女,陕西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电信系统通讯设备的维护工作。endprint

2.3 2M/El传输方式 2M/E1是电信行业一个非常通用的传输资源,基本所有局站都具备该传输资源,无论是采用SDH,还是PDH,或是接入网内置SDH方式,均具备2M/E1端口。监控系统采用了2M抽取时隙方式提供透明通道给监控用。

2.3.1 “一对一”传输方式:该传输方式主要用于有图像监控的端局,由于视频信号数据量较大,因此在局端与中心提供一条2M链路,两端采用相同或相似的2M抽时隙设备抽取一个时隙提供一条透明串口通道给电源监控用,其它时隙则用于机房图像监控。中心的2M抽时隙设备将电源监控数据通道提取出来送往监控主机、同时将视频数据经解码器解码后送监视器显示。为了监测此种方案的可行性,选择了3个局点安装了SM,并在每个局点与SU之间开通一条E1传输线路,经过试验,得到平均测试数据如表3所示。

试验结果表明:利用E1传输方式进行传输,稳定性和实时性都很高,且传输速率很高(2Mbit/s),对于本监控系统所需的数据传输量而言绰绰有余。每一条E1只能在局站SM与SU之间传输数据,一条E1线路无法在几个局站间公用,于是每一个局站的交换设备到监控中心的传输都需要1条E1线路,而监控系统的数据传输量其实只需E1中的一个时隙即64Kbit/s就可以满足,这就造成了传输资源和传输设备的大量浪费,故此方案虽然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上实现起来有一定困难。

2.3.2 “一对多”传输方式:对于2M资源很丰富的局站,提供一条独立2M给监控系统用,监控系统仍只需要一个时隙而采用2M抽隙方式,在传输汇接点可采用成熟的DXC时隙收敛设备,将各个局站送来的2M进行时隙分插复用将多个独立2M中时隙收敛到1条2M中来达到节省主干2M传输和节省监控中心的传输投资成本。再通过数据上网器,将监控数据从2M中分离出来直接送到监控中心的监控主机进行处理。

为了监测此种方案的可行性,选择了部分局点与母局,设置了交叉连接与时隙提取,经过试验,得到平均测试数据如表4所示。

试验结果表明:利用E1抽取时隙的传输方式进行传输,具有稳定性好,实时性好,合理地使用传输资源和使用少量传输设备的优点,为本监控系统从理论到实现都可以采用的最佳方式。

3 传输组网方案的设计

端局与监控中心的连接方式称为组网方案。

3.1 路由器方案 如果端局有监控主机,采用基于路由器的组网方案,端局需要安装一台路由器,该路由器的广域网口与中心的路由器相连。通信资源采用E1或DDN,传输速率为64kbps。在端局内监控主机与路由器构成局域网,而与中心一起构成广域网。路由器方案如图2所示。

3.2 多端局监控主机方案 当端局采用采集器直连上报的方案时,采用多端局监控主机组网方案。端局的采集器和智能设备连接至串行总线后,通过异步通信线路远程连接到多端局监控主机的串口上;或使用数据上网器,将各端局送来的采集数据打包上网,多端局监控主机通过网络采集局端数据。多端局监控主机方案如图3所示。监控中心与监控站的连接均采用路由器方案。由于位于监控站的本地端局设备和测点较多,多采用监控主机采集方案。利用专网进行监控数据传输时,是基于路由器的组网方案。目前西安电信电源监控系统使用的传输方式有:DCN,2M/E1,DDN等几种。在西安本地监控中心(SC)与龙首等6个二级监控站(SS)之间采用DCN网进行数据传输,如图4所示,在二级监控站(SS)与各局点(SU)之间,根据实际情况采用2M/E1,DDN 或PSTN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如图5所示。

4 结论

本论文以西安电信电源监控系统工程为背景,通过对几种数据传输方式的测试比较,确定了监控系统采用的数据传输方式,并依据现有的通信与组网设备,对路由器方案与多端局监控主机方案进行分析,设计并实现了本地监控中心与二级监控站、二级监控站与监控单元之间的传输组网方案。

参考文献:

[1]电信总局.通信电源、机房空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技术要求[S].1996.

[2]电信总局.通信电源、机房空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暂行规定[S].1997.

[3]Edward B.Magrab.通信系统工程(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4]Carlos A.Alegria.Current Trends in Access and Transport

Architectures for Business Customers[M].Bell Labs Technical Journal,1996.

[5]张雷霆.通信电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任彦臻(1977-),女,陕西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电信系统通讯设备的维护工作。endprint

2.3 2M/El传输方式 2M/E1是电信行业一个非常通用的传输资源,基本所有局站都具备该传输资源,无论是采用SDH,还是PDH,或是接入网内置SDH方式,均具备2M/E1端口。监控系统采用了2M抽取时隙方式提供透明通道给监控用。

2.3.1 “一对一”传输方式:该传输方式主要用于有图像监控的端局,由于视频信号数据量较大,因此在局端与中心提供一条2M链路,两端采用相同或相似的2M抽时隙设备抽取一个时隙提供一条透明串口通道给电源监控用,其它时隙则用于机房图像监控。中心的2M抽时隙设备将电源监控数据通道提取出来送往监控主机、同时将视频数据经解码器解码后送监视器显示。为了监测此种方案的可行性,选择了3个局点安装了SM,并在每个局点与SU之间开通一条E1传输线路,经过试验,得到平均测试数据如表3所示。

试验结果表明:利用E1传输方式进行传输,稳定性和实时性都很高,且传输速率很高(2Mbit/s),对于本监控系统所需的数据传输量而言绰绰有余。每一条E1只能在局站SM与SU之间传输数据,一条E1线路无法在几个局站间公用,于是每一个局站的交换设备到监控中心的传输都需要1条E1线路,而监控系统的数据传输量其实只需E1中的一个时隙即64Kbit/s就可以满足,这就造成了传输资源和传输设备的大量浪费,故此方案虽然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上实现起来有一定困难。

2.3.2 “一对多”传输方式:对于2M资源很丰富的局站,提供一条独立2M给监控系统用,监控系统仍只需要一个时隙而采用2M抽隙方式,在传输汇接点可采用成熟的DXC时隙收敛设备,将各个局站送来的2M进行时隙分插复用将多个独立2M中时隙收敛到1条2M中来达到节省主干2M传输和节省监控中心的传输投资成本。再通过数据上网器,将监控数据从2M中分离出来直接送到监控中心的监控主机进行处理。

为了监测此种方案的可行性,选择了部分局点与母局,设置了交叉连接与时隙提取,经过试验,得到平均测试数据如表4所示。

试验结果表明:利用E1抽取时隙的传输方式进行传输,具有稳定性好,实时性好,合理地使用传输资源和使用少量传输设备的优点,为本监控系统从理论到实现都可以采用的最佳方式。

3 传输组网方案的设计

端局与监控中心的连接方式称为组网方案。

3.1 路由器方案 如果端局有监控主机,采用基于路由器的组网方案,端局需要安装一台路由器,该路由器的广域网口与中心的路由器相连。通信资源采用E1或DDN,传输速率为64kbps。在端局内监控主机与路由器构成局域网,而与中心一起构成广域网。路由器方案如图2所示。

3.2 多端局监控主机方案 当端局采用采集器直连上报的方案时,采用多端局监控主机组网方案。端局的采集器和智能设备连接至串行总线后,通过异步通信线路远程连接到多端局监控主机的串口上;或使用数据上网器,将各端局送来的采集数据打包上网,多端局监控主机通过网络采集局端数据。多端局监控主机方案如图3所示。监控中心与监控站的连接均采用路由器方案。由于位于监控站的本地端局设备和测点较多,多采用监控主机采集方案。利用专网进行监控数据传输时,是基于路由器的组网方案。目前西安电信电源监控系统使用的传输方式有:DCN,2M/E1,DDN等几种。在西安本地监控中心(SC)与龙首等6个二级监控站(SS)之间采用DCN网进行数据传输,如图4所示,在二级监控站(SS)与各局点(SU)之间,根据实际情况采用2M/E1,DDN 或PSTN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如图5所示。

4 结论

本论文以西安电信电源监控系统工程为背景,通过对几种数据传输方式的测试比较,确定了监控系统采用的数据传输方式,并依据现有的通信与组网设备,对路由器方案与多端局监控主机方案进行分析,设计并实现了本地监控中心与二级监控站、二级监控站与监控单元之间的传输组网方案。

参考文献:

[1]电信总局.通信电源、机房空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技术要求[S].1996.

[2]电信总局.通信电源、机房空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暂行规定[S].1997.

[3]Edward B.Magrab.通信系统工程(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4]Carlos A.Alegria.Current Trends in Access and Transport

Architectures for Business Customers[M].Bell Labs Technical Journal,1996.

[5]张雷霆.通信电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远程电源监控 篇7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控制系统正在向网络化、开放性方向发展,通过以太网和Internet等技术来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既能给原有生产系统带来巨大的变革, 也对控制系统产生深刻的影响。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含义是指操作系统和功能软件集成于计算机硬件系统当中;嵌入式系统以其体积小,功能多、支持以太网技术等方面优点,在工控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以太网技术的高速、大容量的特性可以适应不断增长的信息要求,它可以实现与上层信息管理层的无缝连接,而且以太网技术相对来说比较普及。本文通过利用以太网技术和嵌入式系统进行了远程电源监控系统的硬件模块和软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并将其成功应用到高职院校实训中心管理建设中。

1、远程电源监控系统的设计

1.1 硬件设计部分

本系统的硬件模块设计是基于ZNE-10T和ZNE-200T,以实现通过以太网远程控制设备的电源开关。图1给出了远程电源开关控制硬件电路结构。其中,硬件接口包括:220V/10A输入端口一个,用于给系统供电,并作为市电输出;220V/10A输出端口两个,用于市电输出;以太网输入端口一个,用于连接网线;以太网输出端口一个,用于共享;仪器开关一个;手动电源开关一个,用于系统故障时手动开关电源;开关指示灯输出一个;串口输出一个,预留以备扩展;ZNE-10T/ZNE-200T控制模块接口一个。

ZNE模块接受从以太网传过来的控制信号,根据约定好的协议驱动相应的继电器电路,来实现对电源的开关。输入网口有共享的输出网口,可利于网线的级连。

本系统的稳定性与抗干扰设计:设计中保留了电源手动开关电路,以便在网络故障或继电器电路故障时可以手动开关电源;另外在控制模块电路与继电器电路之间有光电耦合隔离,抗干扰。继电器开关状态由特定的反馈电路输入到ZNT模块对应的GPIO口上,以实现对远程电源开关状态的监测。还有,将220V的市电整流变压为直流电供ZNE模块和继电器电路工作,直流电源工作稳定。

1.2 软件设计部分

1.2.1 嵌入式终端软件设计流程图

服务器与嵌入式系统组成一个互为server的C/S结构,它们通过Socket进行通讯。图2給出了程序流程图。嵌入式系统程序主要包括两个模块:控制模块和循检模块。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服务器发来的用户指令,然后把它转变为对应的高低电平输送给继电器电路,实现对电源的开关。循检模块用来检测电源的状态,并把状态信息返回给服务器,由服务器把结果存放到数据库,这样用户便可以随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

这里必须要处理好嵌入式系统程序线程之间的同步问题。必须保证控制线程的优先执行,在控制线程接收到用户指令之后,必须立即挂起循检线程,在指令发送给继电器电路之后,再恢复循检线程。

1.2.2 服务器端软件设计流程图

服务器端程序由VC++编写,主要包括身份认证、开关设备、监控设备以及管理等功能。用户进入系统首先必须通过身份认证,系统为不同的身份提供不同的登陆界面。图3给出了服务器端软件部分程序流程(以某高职院校实训中心管理为例)。

2、软件实现的优势

2.1 存储空间的考虑

嵌入式系统一般都是采用EPROM来固化程序的。虽然在微电子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大容量存储器的价格变得十分便宜,存储器容量不再是困扰设计者的主要问题,但是对于一个工程来说,成本的考虑还是相当重要的。

2.2 考虑对TCP/IP协议的简化

在设计中, 根据系统数据传输的特点, 我们只实现IP、ICMP、TCP三个协议, 即可满足系统控制的需要.在其代码的实现中, 为了节省资源, 我们采用基于单一全局数组的收发数据缓冲区, 由应用负责处理收发的数据, 不支持内存动态分配.采用基于事件驱动的应用程序接口, 各并发连接采用轮循处理, 仅当网络事件发生时, 由IP内核唤起应用程序处理.应用程序主动参与部分协议栈功能的实现 (如TCP的重发机制, 数据包分段和流量控制) , 由IP内核设置重发事件, 应用程序重新生成数据提交发送, 免去了大量内部缓存的占用。

3、应用案例

图4给出了某高职院校实训中心教学管理系统总体结构拓扑。该系统是基于Internet技术而设计的,客户程序即用户控制界面以网页的形式提供给用户。只要有权限,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浏览器对电源开关进行控制及其状态的监视。学生在开始实训之前,必须通过系统对其身份的认证。与实训工作站相连的一卡通读卡器读出学生的卡号后,工作站会到后台的数据库中查询该生之前预约的实训号。如查询成功,则通知该生到某某实训室的某台设备开始进行实训,同时打开电源开关。如查询失败,则禁止参加实训,与实训老师联系。

基于Internet远程监控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不需要远端的人为存在, 就可以实现远程监控维护的能力,从而大大优化了人力资源,削减了不必要的开支, 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管理手段更加先进和方便。

4、结束语

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嵌入式远程电源监控系统,进行了相应硬件模块和软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在设计过程中对TCP/IP协议进行了适当简化,优化了系统的功能。该系统稳定性高,支持基于Internet的数据传输,系统的各子模块相对独立,且能方便地和既有数据库系统/WEB管理系统等相连接,在高职院校实训中心管理等其他领域将得到广泛应用,从而节约资源和提高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君国成, 张振川, 曹英禹.一种无线远程开关控制系统的设计[J].基础自动化.2002, 9 (1) :52-54

[2]BEN EZZELL, Windows 2000环境下Visual C++编程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WRIGHT G R, TCP/IP详解:卷1协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WRIGHT G R, TCP/IP详解:卷2实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远程电源控制器 篇8

我一直很喜欢修理旧电台,同时希望即便在停电时候也能使用电池继续通联,这是推动我进行这个小制作的两个主要原因。

我使用的电台之一是Ten-Tec Triton IV电台, 这个电台是全固态电台,可以使用电池供电,它的接收部分效果很好,并且足够省电;在使用电池供电进行发射时能够输出足够功率,最使我满意的是这个电台没有使用单片机,不用担心程序丢失。

但是这个电台最大的问题是电源——电台前面板没有电源开关,如果你要关闭电台,只能拔掉电源连接线。并且,由于电台本身没有电源开关, 即便使用交流电源供电,也只有在配合Ten-Tec262电源适配器使用时才能通过关闭电源开关的方式关闭电台注1。

Triton IV电源适配器电源开关通过控制交流输入端开关来控制电台开关,在当时,电源开关的设计无法承受13.8V,超过20A的电流。Triton IV不是唯一有这个问题的电台,其他Ten-Tec电台, 如Omni系列,Corsair系列和Argosy系列同样具有这个问题。另外,我的Heathkit SB-104电台同样有这个问题。事实上,很多老型号的全固态电台都有这个问题。

解决问题

我的解决方法如图1所示,使用一个电源控制器控制电台电源开关。控制电台电源的开关安装在电台前面板上, 通过导线连接到控制器上,控制内部继电器吸合,由继电器控制电台电源通断。但是,像这种大电流继电器在吸合时需要的电流也很可观,在使用电池供电时,为保持继电器吸合消耗的电能是一笔不小的浪费。

一种巧妙的改进

C1:1000μF,16V 电解电容 C2:0.01μF C3:0.1μF C4:220μF,16V 电解电容 D1:1N4002 DS1:发光二极管 F1:20A 汽车用刀形保险丝Q1:IRF510 功率 MOSFET R1:150Ω,1W R2:15KΩ,1/4W R3:10KΩ,1/4W R4,R5:1KΩ,1/4W RY1:T-90 Omron 继电器

在电路中,我使用功率MOSFET Q1来控制继电器电源。 Q1通过电台电源开关控制,控制电压经限流电阻R3连接到Q1的栅极。在开关断开瞬间R2用来对Q1栅极放电,在开关断开后电阻R4将Q1栅极接地,防止Q1受干扰导通。同时R4还有一个作用。由于R4,在电源开关上会流过约2m A电流,这样可以确保电源开关接触良好。

电容C1在继电器线圈上电瞬间呈短路状态,确保继电器能够正常吸合。在吸合之后,电容C1通过继电器线圈放电, 恢复为断路状态,此后电流通过R1限流后提供给继电器线圈,电流足够保持继电器吸合状态。继电器维持吸合状态需要的电流大大小于吸合瞬间需要的电流,大约只有吸合瞬间电流的一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降低继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消耗。对于我使用的继电器,正常吸合电流为90m A, 使用上述电路,吸合后工作电流只有40m A。虽然听起来不是很多,但在几个小时或几天的通联中能够为你省下若干瓦时的电量。

除此之外,电路中还包括一个指示灯DS1,指示电源控制器工作状态。有人会说,这个指示灯也会增加功耗,所以如果你想尽可能降低电源控制器自身功耗,也可以省掉指示灯。二极管D1用来吸收继电器断开瞬间的反向电动势。

为减小射频干扰和其它噪声,我在电路中增加了电容C2,C3和C4。出于安全考虑,我在电路中增加了20A ATC刀形保险丝。对于Triton IV电台,还需增加额外的磁断路器注2。

制作远程电源控制器

我使用双面印刷电路板制作的电源控制器。你也可以购买套件制作注3。套件安装很简单,除R1外,多数元件参数要求都不严格。你可以用你能找到的参数相近的元件代替。对于R1,如果阻值太大,继电器RY1不能保持吸合, 太小会增加控制器自身功耗。经过测试,对于我使用的继电器150Ω 电阻比较合适。你也可以使用Potter&Brumfield T90继电器,Mouser的元件编号是655-T90S1D12-12。 另外一种比较便宜的继电器的Mouser编号是655-T90N1D12-12。

控制继电器的功率MOSFET对静电敏感,所以在安装到电路板之前需要注意防止静电,特别是在家中铺有地毯的情况下。在安装之后就不用太担心静电问题了。

如果你对自己有信心,也可以采用洞洞板或搭棚方式制作,这都没问题。但对于初学者,在PCB上进行制作仍然是最简单的方式。实际上,我发现这个小装置很好用,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制作了超过十个电源控制器。

功能测试

将PCB上的元件安装好之后,进行简单测试确保元件安装正确。你需要一台13V带限流的电源适配器。不要直接接上电池测试。如果元件有问题或连错线,电池提供的电流足以把PCB板铜箔烧断。

在连上电源后,电源控制器应该没有反应。短接PSW1和PSW2两端,你能听到继电器“咔嗒”一声,同时指示灯亮。用电压表测量“TO RADIO”点和地之间的的电压应为 +13V左右,断开PSW1和PSW2,继电器触点断开, LED指示灯熄灭。

为验证C1和R1构成的改进电路的效果,你可以先将R1断开,然后短接PSW1和PSW2,继电器会短暂吸合然后松开,这是由于C1在吸合瞬间呈短路状态,提供了继电器吸合需要的电流,但在吸合后不能保持电流流过。将R1接回电路中,这时继电器可通过R1得到维持吸合状态需要的电流。

元件焊好之后,我用从Radio Shack买到的塑料盒安装PCB,然后使用Anderson Powerpoles连接器连接到电池。 在电台一端使用相应的连接器连接到电台。较老型号的电台, 如Triton IV,使用的是Jones连接器,较新型号的电台使用的是4脚Molex连接器。

不仅仅为电台设计

这个控制器不仅可用于控制电台电源,在其他需要控制低压大电流的场合同样可以使用。现在我的温室通风风扇, 操作台照明灯已经改用电源控制器控制开关,并且我还计划使用电源控制器控制车载VHF功放电源。

直流电源监控电路设计 篇9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电子设备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些方面绝大多数都需要直流稳压电源提供能源。研究直流稳压电源, 就是为了提高电源的使用性能和提高电源的电气性能。直流电源监控系统作为控制负荷和动力负荷以及直流事故照明负荷等的电源, 是电力系统控制、保护的基础, 其可靠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影响到供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提高直流电源监控的可靠性、稳定性、实时性及自动化水平, 以满足电力系统发展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

2 元器件的选择

1) R C V 420。R C V 420是专门为接收4~20m A电流而设计的, 它的功能是把4~20m A的电流变换成0~5V的电压, 并自带10.00V精密基准电压源;共模输入电压范围达到40V, 变换精度为0.1% , 共模抑制比C M R为86d B。R C V 420引脚功能如图1所示。

R C V 420可以从3脚输入正电流, 也可以从1脚输入负电流, 输入电流由内部75Ω的电阻检测并转换为电压, 该电压经过300kΩ电阻加到差分放大器放大后从14脚输出。7~11脚为基准电压发生器引脚, 包括噪声抑制、基准输出微调、基准反馈和基准输出。

2) LM 193。LM 193系列IC包含两个独立精度电压比较器, 其偏移电压幅度最大仅为2.0m V。此系列IC特别设计在宽电压范围的单一电压供电下工作, 其同样可以在分离电压供电的情况下工作, 并且其低功率供电电流消耗与供电电压的幅度互不相干。该系列比较器有一个独特的特性:即使工作在单一供电电压下, 其输入共模电压范围也能包括零电压 (地) 。应用领域包括:限幅比较器, 简单模 / 数转换器;脉冲, 方波及时间延迟发生器;宽范围压控振荡器;M O S时钟定时器;多重振荡器及高电压数字逻辑门。LM 193系列IC设计成可直接与TTL及C M O S连接。当工作在正、负电压供电的情况下, LM 193系列IC直接与M O S逻辑电路连接, 其相对于其它标准比较器的一大优点是低功率损耗。其优点是:高精度比较器、小幅度的温度漂移、免除双重供电电压的需要、允许在零 (地) 电压附近检测、与各种逻辑形式兼容、功率消耗量适合于电池供电情况。

3) LM 393。LM 393是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输出负载电阻能衔接在可允许电源电压范围内的任何电源电压上, 不受V cc端电压值的限制。此输出能作为一个简单的对地SPS开路 (当不用负载电阻没被运用) , 输出部分的陷电流被可能得到的驱动和器件的β值所限制.当达到极限电流 (16m A) 时, 输出晶体管将退出而且输出电压将很快上升。该电压比较器的特点是:失调电压小, 典型值为2m V;电源电压范围宽, 单电源为2~36V, 双电源电压为±1V~±18V;对比较信号源的内阻限制较宽;共模范围很大;差动输入电压范围较大, 大到可以等于电源电压;输出端电位可灵活方便地选用。

LM 339类似于增益不可调的运算放大器。每个比较器有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两个输入端一个称为同相输入端, 用“+”表示, 另一个称为反相输入端, 用“-”表示。用作比较两个电压时, 任意一个输入端加一个固定电压做参考电压 (也称为门限电平, 它可选择LM 339输入共模范围的任何一点) , 另一端加一个待比较的信号电压。当“+”端电压高于“-”端时, 输出管截止, 相当于输出端开路。当“-”端电压高于“+”端时, 输出管饱和, 相当于输出端接低电位。两个输入端电压差别大于10m V就能确保输出能从一种状态可靠地转换到另一种状态。因此, 把LM 339用在弱信号检测等场合是比较理想的。LM 339的输出端相当于一只不接集电极电阻的晶体三极管, 在使用时输出端到正电源一般须接一只电阻 (称为上拉电阻) 。选不同阻值的上拉电阻会影响输出端高电位的值。因为当输出晶体三极管截止时, 它的集电极电压基本上取决于上拉电阻与负载的值。

3 直流电源监控电路设计

4 直流电源监控电路工作过程分析

该电路用于检测直流电源是否工作于超负荷状态或者欠流状态。当某种原因时, 负荷过荷时, 会使电源的电流大幅度升高, 如果不及时处理就很有可能导致故障的发生。如本设计图2中所示电路, 当负荷电流达到满负荷的65% 以上, 电路就要发出告警信号。

直流电源经过小电阻R x加到负荷上, R x上产生的电压加到2、3脚时, 在R C V 420的内部形成电流。R x的取值主要由负荷电流决定, 它们之间的关系式为:R x=75/ (I/16m A -1) 。例如, 假设限定电流电源的最大电流为I=1A =1000m A, 则R x=75/ (1000/16m A -1) =1.22 (Ω) 。因此, 流经R x的电流经过R C V 420变换后, 输出0~5V电压。11、12脚输出10.00V基准电压, 由R1~R3分压得到Va=3.2V、Vb=2.2V, 分别加到电压比较器LM 193/393上, 当R C V 420的输出电压大于A 1 (-) 端电位时, A 1输出高电平;当R C V 420的输出电压大于A 2 (+) 端电位时, A 2输出低电平, LED点亮;改变R1~R3的阻值, 可以改变电流的控制点。

摘要: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使用最多的为运算放大器及仪器放大器, 一般根据传感器性质的不同以及对测量电路的精度、分辨率等要求不同而选用不同精度等级的放大器。本文基于RCV420设计了直流电源监控电路。

关键词:电源监控,RCV420,LM193/393

参考文献

[1]李瑜芳.传感技术[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2]杨帮文.最新传感器使用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远程电源监控 篇10

1、监控系统应具有的功能

从应用的角度, 电源监控系统的功能可以分为监控功能、交互功能、管理功能、智能分析功能等几个方面。

1.1 监控功能

监控功能又可以分为监测功能和控制功能。监测就是对电源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影响设备运行的环境条件实行不间断的监测, 获取设备运行的原始数据和各种状态, 以供系统分析处理, 也就是对设备进行遥测和遥信。监控是维护人员在操作平台上发出控制命令, 使设备执行预期的动作, 或是参数调整, 也就是遥控和遥调。

1.2 交互功能

交互功能是监控系统与人以及监控系统内部之间相互对话的功能, 包括人机交互界面所实现的功能和系统间互联互通的功能。人机交互主要有图形界面 (计算机显示) 、多种数据显示 (计算机、LED、LCD) 、操控手段 (键盘、鼠标、开关等) ;互联互通是监控系统纵向、横向联网的功能, 它使得监控系统可以灵活地进行联网, 组成大型的监控网络。

1.3 管理功能

管理功能是监控系统最重要、最核心的功能。它包括对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告警、配置、人员、设备以及技术资料的一系列管理和维护。数据管理主要包括数据显示、数据存储、数据查询、数据备份和恢复、数据处理和统计。

1.4 智能分析功能

智能分析功能是采用专家系统、模糊控制等人工智能技术,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对设备相关的知识和以往的处理方法进行学习, 对设备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归纳, 不断积累经验, 优化系统性能, 提高维护质量, 帮助维护人员提高维护管理水平。

2、监控系统的组成

监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如图1所示。为了实现监控系统的功能, 就必须要利用监测单元对数据进行采集/转换, 通过网络进行传输, 在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和管理, 将这些数据直观的显示出来, 维护人员借助人机交互界面发布查询或控制命令。

电源设备的工作状态,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变, 要求设备能够根据远端发出的控制指令执行正确的动作, 电子技术和单片机技术的发展, 使得这种远端控制成为可能。由于电源设备分散在各旅 (团) 的不同机房中, 而集中监控的中心又设在基地, 因此需要解决如何将所采集到的数据及时送往监控中心的问题, 以及如何将从监控中心发出的遥控命令及时发给远端的被控电源设备, 也就是数据的传输和系统的组网问题。目前, 通信部队已经建成了比较完善的“三期网”, 只要将用于电源监控的计算机通过接口设备接入“三期网”内, 数据传输问题将得到满意的解决。

3、数据管理方式的选择

目前, 实时动态数据与历史数据的保存及传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基于Client/Server结构系统的数据保存及传送方式, 称为客户机/服务方式;另一种是基于对等的分布式结构系统的数据保存及传送方式, 即Peer-Peer方式, 称为对等通信方式。在Client/Server方式中, 一方是委托方, 另一方是服务方, 两个节点在功能上有差异, 其中服务方的功能比较齐全, 它可以为委托方提供其不具备的功能。Peer-Peer方式中的两个通信方具有相同的功能, 维护人员查看数据时通过网络实现共享, 能够访问数据而不管它们存放在何处, 这种方式要求两个节点功能都比较齐全。Peer-Peer方式实际上是双向Client/Server方式, 具备Peer-Peer通信能力的系统也可以提供Client/Server通信, 但Peer-Peer系统中从多个数据库中获得信息的查询方法相对复杂, 开发难度较大。

4、监控点选取原则

合理选取监控点, 对于建立一个实用可靠的监控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从监控系统所要实现的根本目的出发, 结合通信电源系统维护工作需要, 选择监控点应遵循以下原则:

4.1 数量要足够

监控系统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要能够准确、真实地反映设备运行情况和机房环境条件, 而这必须通过设置足够的遥测点和通信点来实现。尤其是对重要设备, 对整个电源系统的可靠性起到关键作用的物理量以及相关的状态量或告警, 一定要设置相应遥测点和通信点, 使监控系统真正能够做到准确、全面、可靠的远程监控。

4.2 监控点力求精简

监控点的设置也非多多益善, 当少量监控点已经能够完全反映或基本反映设备运行状况时, 再设置过多的监控点不但没有必要, 反而会增加系统的复杂度, 降低可靠性。因此在选择监控点时应坚持“够用就好”的原则, 尽量简化系统。

4.3 监控点应以遥测、遥信为主, 遥控、遥调为辅

远程电源监控 篇11

【关键词】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监控;维护管理;通信协议

1.概述

通信电源集中监控技术在通信电源的应用,从9O年代初广州电信局的第一套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开发实验作为电源监控起步标志,到现在有20个年头了,在此期间,电源监控系统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系统实施的规模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新的问题,本文就监控系统的发展情况以及监控工程实施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讨论。

2.监控系统的构成情况

根据通信电源集中维护、统一管理基本模式,监控系统在结构上是一个多级的分布式计算机监控网络,一般可分为四级,即城市监控级、区域监控级、局站监控级以及前端现场部分(包括智能设备、蓄电池检测仪、前端采集设备)。其中局站监控级的监控主机与前端部分构成二级分布式系统,通信接口方式为RS485/RS422,在一定条件下也采用RS232。区域监控级监控主机与局站监控主机、城市监控级监控主机与区域监控级监控主机通过通信网络进行连接(如PSTN、专线、DDN、X.25等),构成多级远程分布式网络。目前监控网络从结构和信息交换方面大体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基于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交换的监控系统,另一种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进行数据交换的监控系统。前一种系统以通信网络为基础,利用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为软件平台实现系统的数据通信、数据交换、监控管理等功能,后一种系统采用了比前一种更高的平台,即计算机网络系统,在此基础上完成监控系统的数据交换、监控管理等功能,现在采用这种方式构成的监控系统比较普遍。另外为了解决城市监控级、区域监控级监控主机负担过重的问题,城市监控级、区域监控级在监控网络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局域网系统,用来完成对监控系统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存储等功能,目前使用较多的局域网络系统是Ethernet(IEEE802.3)。

3.监控软件特点和系统功能情况

通信电源监控系统是一个实时性要求很强的大型分布式网络系统,其监控网监控主机所采用的操作系统具有实时、多任务、网络功能的特点。监控软件模块化、组态化是监控系统的又一特点,使监控系统有更灵活的设置和更好的扩展功能,同时也特别强调其网络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准确性。监控系统支持通用的网络协议(如 TCP/IP)是对现代监控网络的基本要求,以便使监控网具有良好的扩展和接入其他网络的能力。

在功能上,为实现对电源设备少人、无人值守的要求,电源监控系统更强调对电源设备故障事件的快速响应和故障告警的准确性。现在电源监控系统在对基本功能,如遥控遥信遥测、监控信息查询、数据存储记录、实时历史趋势、系统配制、远端操作、密码管理、支持联网等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不断扩展新的功能,如监控系统自诊断、设备现场图像监控等。

4.监控系统的可靠性问题

在电源监控系统的性能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应注重改善监控系统的可靠性。通信电源监控系统是一个大型的实时网络系统,其可靠性一般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4.1监控系统的构成

考虑到监控系统的局部故障不应影响整体的正常运行,所以采用分布式网络结构。在局站、区域分布网络的接点处,其监控主机备用方式能提高监控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但因技术相对复杂、成本过高,在实际工程中很少采用。

4.2监控软件的性能

监控系统是一个要求实时性很强网络系统,特别强调在监控系统设计满容量的情况下,监控软件必须采用适合大型的实时网络系统的软件台,在应用软件的设计上采用更先进的手段和开发试验环境。

4.3监控系统的通信与数据传输

通信和数据传输是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通信和传输出现问题,与此相关的部分就将失控,严重影响监控系统可靠性,监控系统的数据传输依赖的是电信网,所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选择较为安全可靠的传输手段。另外,在通信机制中要充分考虑在通信过程中来自外界的各种干扰和误码的影响,如数字滤波、通信重发、安全可靠的数码校验方式等。

4.4电磁干扰

目前数字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电磁污染也日益严重,特别是监控系统的前端采集部分,置于电源设备的现场,更易受到影响。一般监控系统受到的电磁干扰来自计算机内、外部。计算机内部干扰有信号反射、高频电路辐射、元器件噪声、寄生耦合等;来自计算机外部的干扰包括电器设备的干扰(如开关冲击、电磁辐射干扰、电器设备的放电)、自然方面的干扰(如雷电、电磁脉冲以及静电干扰等)。所以抗干扰也是监控系统的重要课题。

5.通信协议的开放性

由于智能设备的接入问题是在监控系统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较突出问题,因此局站监控主机与区域监控主机、区域监控主机与城市监控主机之间的通信协议的开放甚至协议的统一将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随着电信网管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作为通信系统的供电设备,纳入电信网管系统接受其监视管理成为可能,即将电源监控系统从要求的某点接入电信网管系统,而电源监控系统的通信协议的开放是建立其连接的基础。

(2)电信枢纽楼的建设向智能化大楼方向发展,对电信枢纽楼进行智能化管理,其中包括对通信电源设备以及空调设备环境等的管理,而电信枢纽楼又是监控系统所监控的一个节点,充分利用电源监控系统的资源来满足电信枢纽楼智能化管理要求,其通信协议必不可少。

(3)监控系统的广泛实施,在一个城市或地区可能会出现两种以上的监控系统,为了得到这两种以上的监控系统的互连,通信协议的开放或统一将非常重要。

6.结束语

以上是对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发展情况及若干问题的看法。通信电源监控技术还在不断发展,监控系统的实施工作已全面展开,在其发展和实施过程中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只有不断运用新技術、新产品、不断创新才能跟上通信技术发展的脚步。

通信电源及其监控系统研究 篇12

1 通信电源及其监控系统的概念

通信电源的作用是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 为光端机、PCM程控交换机等通信设备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使其能够正常运行工作。通信电源的稳定工作能够保障整个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如果通信电源发生故障, 整个通信系统都会因失去能源供应而瘫痪。

通信电源的监控系统是有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系统, 它通过在通信设备、辅助设备等位置设置监控点, 实现对整个通信电源及其运行环境的监控和管理。同时, 它还能够对一些简易的故障或问题自动进行处理和修复, 以保障通信电源的正常工作。通信电源监控系统主要有两种工作方式, 一种是利用计算机系统, 直接对通信电源的运行状态和运行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另一种是以通信设备为核心, 通过网络平台, 对通信电源运行中的各项数据和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

2 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技术特点

2.1 WEB技术

这种技术是通过对TCP/IP技术的应用, 实现通信设备与电子计算机之间的连接, 从而保障UPS通信的运行[1]。所以, 通信电源监控系统要对其负责的通信电源设备通过WEB进行监控, 并定时生成相关的运行状态报告, 使技术人员能够及时的了解通信电源的运行情况, 及时的加以维护或检修, 以保证通信设备的平稳运行。

2.2 SNMP技术

如果需要进行监控的通信电源数量很多的时候, 就要利用到这项技术。例如, 在一个大型的局域网络当中, 在通信电源监控系统中采用SNMP技术, 利用各个网络端口, 实现对通信电源的网络监控。不但如此, SNMP技术还能够对通信电源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 通过其实时监控和定时自检的功能, 一旦发现运行故障, 就能够及时的对其进行维护和修复, 不影响通信电源的正常工作。

2.3 MODEM技术

MODEM技术是以计算机作为载体, 实现对通信电源的实时监控作用的一种技术。它的主要工作方式是通过计算机平台的支持和网络的连接, 对通信电源进行监控。MODEM技术的最大优点在于, 当它在进行监控工作的时候, 不受距离的限制, 灵活性很强。因此, 在通信电源的远程监控、诊断和维修方面, MODEM是最为常用的技术。

2.4 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也是通信电源监控系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技术方式, 常被用来对小型的通信电源进行监控[2]。与其它几种通信电源监控技术相比, 计算机技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例如, 信号较弱、设备选择严格、信号输出距离短等。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具有很大的多变性, 可以转变为很多不同的监控类型。相比于其它技术, 它不但更加灵活, 能够符合通信电源多变的特点, 还能够提高监控系统的效率。

3 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发展现状

3.1 市场中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随着近几年以来我国通信电源及其监控系统的发展, 其在市场的潜力巨大。因此, 很多生产商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 纷纷进行相关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但是, 由于通信电源监控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 很多方面还不完善, 没有相应的入网检测, 导致了流入市场的产品质量差异较大。还有很多企业的技术水平不成熟, 而且为了提高利润, 在生产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这样的产品应用在通信电源监控当中, 可能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3.2 监控系统功能不够全面。

当前我国有一些地区, 由于拥有大量资金的支持和政策的优惠等原因, 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发展速度很快, 但同时也出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厂家一味的追求发展和生产速度, 而忽略了对监控系统的功能方面的优化和完善。这就导致了有些监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通信电源出现的故障和问题不能够及时的发现和解决, 进而影响整个通信系统的畅通。

4 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改进措施

4.1 提高实时性

实时性所包括的主要有监控系统对通信电源运行情况的响应和对技术人员发出命令的执行, 它是衡量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一项重要因素。监控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实时性, 对通信电源运行状态的信息回报和对执行技术人员发布命令的速度一定要很快, 尽量缩短其反应时间[3]。同时, 还应具有判定多项工作优先级别的能力, 合理的安排工作先后顺序, 使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工作效率大大增加。

4.2 提高可靠性

监控系统的作用是对通信电源的稳定运行进行监控和维护, 因此监控系统本身必须具有很强的可靠性, 先维持自身的稳定工作, 才能对通信电源进行有效的监控。否则, 可能产生误报、漏报等情况, 在通信电源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的反应, 导致可能发生更加重大的问题, 甚至造成严重的损失。所以, 在提高监控系统的可靠性方面, 要对其中的软件和硬件进行合理的配置, 严格把控。

4.3 提高适应性

为了不断的适应通信设备的发展, 通信电源的更新速度非常快, 而且其规格、容量、参数等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这就要求监控系统要能够适应多种不同通信电源的要求, 满足其容量的扩充变化。同时, 可在监控系统中采用模块化的结构, 可以使其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在维修之后不会对其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5 总结

通信设备对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通信电源又是通信设备中最为重要的核心部分。因此, 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 我们要不断的对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优化和改善, 解决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 使其能够有效的维护和保障通信电源的稳定运行, 进而保证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婷.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研究[J].信息通信, 2014 (01) .

[2]郝剑征.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研制[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2 (02) .

上一篇:采购物流成本下一篇:鱼肉加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