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购统销

2024-09-06

统购统销(共3篇)

统购统销 篇1

统购统销是国家在进行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时,为解决国家粮食和资金短缺采取的一项政策。这项政策对社会主义农业的集体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和依靠农业积累发展工业的构想相一致。刘少奇同意采用这项政策,并对政策的执行做过多次批示。这些批示被《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收录。

一、农业要支持工业建设

新中国建立后,工业化不像西方可以依靠工业本身的积累, 又不能靠掠夺别国来获取资源,所以只能靠本国的农业积累,这是统购统销政策产生的大背景。刘少奇曾设想按照农———轻———重的发展顺序,通过发展农业和节约为工业发展提供积累。但实际上,由于各种条件的作用,我国实行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这一度造成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和出现粮食供求紧张的局面。

一份刘少奇批转的报告显示,建筑开工季节一到,大批农民流向城市,大部分转业军人也留在城市工作[1]103。1953年城镇人口达到7826万,比1952年增加了663万,比1949年增加了2016万, 这些人都要吃商品粮。而由于工业的发展所需,农村经济作物产区扩大,使得一部分农民也要吃商品粮。1953年农村需要商品粮供应的人口增加到1亿[2]256。农村生活改善使农民自己消费的粮食也增多,导致上交和出售的粮食比例降低。1953年的灾荒也是出现粮食供销紧张的原因。刘少奇批阅的《中央关于转发河南省委救灾工作紧急指示的通知》指出:豫、皖、苏、鲁等地区群众突遭冻灾袭击,麦禾减收,粮价波动,为了转变群众的绝望情绪和卖牲畜、卖农具或抢购粮食等行为,国家必须尽快减免灾民负担和调剂粮食。这些都是造成粮食供应紧张的原因,但其中主要原因还是城镇化、工业化。

刘少奇并不是不接受这个战略。他在改写过的《中央关于春节期间进行工农联盟教育等问题的指示》指出:要使工人和农民正确了解国家工业化对全国和农村的重要意义,了解走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要依靠工人阶级领导的道理,了解工人和农民、农业和工业、城市和乡村相互支援的道理[1]358。不过,他坦率承认,国家搞工业化建设、国防建设需要大量的工人、教员、科学家、军队,还有很多人涌进城市,所有这些人造成粮食需要量大增,和农民愿意上缴国家的粮食数量有矛盾,而且“矛盾相当尖锐”[3]441。

二、如何解决粮食供销紧张问题

在1953年之前,农民获得了自己的土地,并且能够在市场上自由交易农产品,增产的同时又能增收,粮食供销矛盾不很突出。 可是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后,粮食需求急剧增加,出现大的供应缺口:原定7月1日开始的新的粮食年度要收购340亿斤粮食, 现在只买到101亿斤,而全国同期却销售124亿斤,超过了原定计划19亿斤,过去全国供应京、津15亿斤麦子,现在只能供应10亿斤,原定从东北上调42亿斤,现在由于受灾,东北自认只能上调14亿斤。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粮食供销矛盾,陈云提出了八种方案:只配不征,只征不配,原封不动,临渴掘井,动员认购,合同预购,各地自行其是,统购统销。这八种方案可以概括为完全市场的办法、完全计划的办法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半计划半市场的办法。采用完全市场的办法,国家一时拿不出巨额资金,而且也很难在市场上短期收集那么多粮食。半计划、半市场的办法又很难抑制投机,保证计划圆满完成。特别是刘少奇等一些国家领导人认为, 投机不利于国计民生,而有害于有计划的社会化大生产,是在整个社会发展时期都应该受到严厉打击的行为。在对这些方案比较之后,中央决定采取统购统销的办法。刘少奇在1955年4月8日与北京、天津及华北各省负责人谈话时指出:决不能依靠在初级市场用价格政策收购粮食来完成任务。他说,价格也的确可以指挥市场,但如果单纯依靠价格政策,就会造成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得利的是商人和少数富有者,吃亏的是劳动人民,这是资本主义的路线。我们不走这一条路线,而走社会主义路线。实行统购统销,就是为了使若干基本生活资料不涨价,以保证广大人民的必需。

1953年11月宣布的《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对统购统销的基本政策作了规定,主要包括计划收购、计划供应、国家严格控制私营粮商、中央统一规定粮食购销价格和标准。这是一整套为确保粮食能够收购上来的规定,它扩大了国家计划作用, 压缩了市场的空间。然而,精密的政策计划难以避免一些奸商、富农甚至干部,利用信息资源优势为自己谋利,损害公共利益。刘少奇在统购统销实施过程中注意到了这一问题。他在中央正式颁布统购统销政策之前就提出,要使贫农、中农不受奸商和富农的欺骗与剥削[1]265。 党员干部在统购统销政策实施之初,利用掌握信息资源的优势谋利, 许多党员在粮食统销中,煽动群众抢购粮食,向资本家泄密,勾结资本家抢购或套购粮食,进行投机倒把。刘少奇提出,对其中一些情节严重恶劣,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党员要进行严厉处分[4]21。

在加强思想教育和对违纪党员处罚后,特别是随着统购统销制度的完善和合作化运动的开展,党员干部的谋利行为受到抑制。但统购统销造成的供应短缺,却给富农、奸商与反革命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富农、奸商与反革命分子利用某些农民对食油、食糖等日常生活用品与生产资料供不应求产生的不满,乘机挑拨, 搬弄是非,煽动群众抗拒计划供应,破坏互助运动。而一般贫农甚至不少乡村干部因对出现的供不应求矛盾与计划供应措施在思想上缺乏武装,人云亦云,是非不清,以致造成乡村中对党、对政府不满的舆论颇为普遍,甚至出现某些紧张的情况。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为此发出指示,要求立即开展一个宣传运动,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澄清他们对当前所发生供求矛盾问题的错误认识,消除不满。刘少奇阅后批示:此件值得注意, 并请邓子恢酌情转发[4]316。

三、严防打骂等暴力事件发生

基层一些地方在贯彻统购统销政策时,强迫命令,甚至打骂群众,刘少奇多次做出指示,要求严防暴力事件发生。陈云在提出统购统销政策时,就曾形象地说过“挑着两担炸药”。一担炸药是短期在市场购买大量粮食,投机粮商会抬高粮价,进而推动物价上涨;另一担炸药就是采取征购的办法,农民可能反对,逼死人或者打扁担,以至暴动的事都可能发生。刘少奇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山东省不少区乡干部由于收购工作进度慢,滋长急躁情绪和强迫命令作风,采取讽刺挖苦、戴“反革命”帽子、以缺粮户斗争余粮户、打骂、捆绑余粮户等做法,造成人人不敢说自己有余粮,使一些真正有余粮的未卖出,而没有余粮的被强迫卖掉了口粮和粮种。在统销环节,该供应的未供应的,不该供应的则供应甚多。群众很不满,个别地方群众集体请愿、包围粮库或反对运走米粮,一些极端分子甚至抢合作社、割电线、防火、杀害干部。刘少奇提请毛泽东关注这一问题:山东在粮食统购统销工作中相当严重的问题[4]146。刘少奇没有明确表态应该如何处理这类事件,只是说问题很严重。实际上他深知,不尊重单干、打击自发势力、农民对劳动产品没有支配权是这些事件发生的背后原因。但在毛泽东强调集体合作后,尤其是自己刚在七届四中全会上作了关于单干和自发势力的自我批评,刘少奇不便就这一问题表态。

一些地方由于政策界限不清,发生错捕人的事情。在山西盂县、清徐,谁要是说对政策规定不满意的话,就会被当作反革命分子。谁有点儿自私行为,就会被当作不法奸商或反动富农的投机倒把。刘少奇提出,必须严格贯彻逮捕、拘留条例,对随便拘人问题,检察院、公安、司法部应商酌拟定一些办法,防止其发生[5]82。刘少奇对干部贪污、掺假事件一向深恶痛绝。家乡的黄端生、成敬常来信反映这类事件,刘少奇回信说,“这一方面要上级加以整顿, 同时,社员们要开大会,对合作社工作进行批评,撤销不称职的干部,选举好人去办合作社”,“选出得力的合作社监事会,对合作社的工作进行经常的严格的监督,对贪污分子要进行斗争,责令他赔偿,严重的要送法院判徒刑”[5]95。可见,刘少奇不仅注重通过加强上级的管理来纠正弊端外,更强调把群众组织起来,发挥民主制度的作用来防范乱逮捕人的现象发生。

四、根本是既要有国家计划,又要有市场活力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孤立的,对统购统销中发生的许多问题如果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去处理,只会摁下葫芦浮起瓢。因此,需要综合考虑这些问题,找出根本原因和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案。1954年12月,刘少奇在《关于对待农村私商问题的批评》中提出,如何团结小商小贩,不致在经济上、政治上都造成对我们不利的情况,是一个应该研究的重要问题[4]444。12月8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有些不影响市场物价的土杂货,可暂由基层社自己定价,这就在原来的基础上下放了定价权,有利于发挥基层社经营的积极性。刘少奇在转发此文件时表示:同意。[4]485刘少奇认为,农村经济生活的紧张情况是各方面的,如果不做系统的研究和统一的安排是解决不了问题的[5]4。在刘少奇看来,问题的根本是如何在保持国家计划的同时,又保持市场的活力。

1955年,李先念向中央报告,城市私商经营困难,失业增加, , 农村私商多数无法经营,农民有钱买不到东西,就不愿卖出农产品,致使国家需要的农产品收不上来。刘少奇提出,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应掌握批发,不涨价,零售控制,从而照顾和保护私商。 。 对于熟食、饲料、豆腐、粉条等所需要的粮食,可以组织起来由合作社掌握。这就将原来由上头决定的权力下放到了基层。在对1955年实行生猪派购和猪肉控制供应方案草案稿的批注中,他提出派购以外,农民可以自由支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孟用潜在学习笔记中谈到,目前粮、主要副食品和一般工业品经营有过分集中化的倾向,自上而下、统一调拨、集中分配的流转和分配体制,不可能使地方主动开辟货源去更好地满足居民生活, 很难使商品的调拨更加适合地方的需求,而且容易滋长官僚主义。这种做法不符合经济法则。显然,孟所谈的和前述刘少奇的观点是一致的。刘少奇对孟的这段学习笔记批示道:论目前粮食和商业问题,此件值得一看。

农民之所以不满,主要是因为不能自主支配自己生产的产品,而国家的计划满足不了民众的需要。政府应该把该管的管好, 把不该管的、管不好的交给社会,充分发挥市场在调配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5册[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2]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3]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下卷[M].人民出版社,1985.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6册[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7册[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统购统销 篇2

虽然在开展采购工作过程中,部队完全参照各项指标和规范进行采购和资金支付,并严格的落实了集中式的采购方法,采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集中采购的方式,如果部队的规模较小,规模效益会不明显。这种情况主要存在基层一些部队,现在被广泛适用的采购制度是建立在团营级的部队组织中,这样一来,部队需要的物资少,采购的规模就会变小,采购量难以与师以上的部队组织相比,缺少市场采购优势。

(2)驻地偏远,采购和配送的成本高。很多基层部队因为常年驻扎在偏远地区,比如,两国边界处或者西部偏远地区的边防部队等。

(3)采购的各项费用都是人工进行计算的,因此,财务结算的效率较低,尤其是在地方某些部队,物品的采购、下单、运输等的结算全部是由部队专业部门通过手工记账的方式完成的。

(4)部队物品采购的范围小,有很多物品都不能满足部队需求。当前,很多部队大批量采购的是一些生活必需品,但是到当地供应商处购买时种类较少,有很多的物质都不能满足部队中官兵的需求。

2后勤物资统购系统的设计

部队后勤中的物资采购系统在很多功能上都与应用软件有所区别,可以说,后勤物资的统购系统既有软件功能又有硬件功能,是一类综合型的系统。鉴于这种原因,在对该系统软件设计和开发时要考虑到硬件和软件的一些设计上的基本要求,要对该系统的软件功能和硬件功能以及网络配置重点考虑。

2.1系统的网络设计要求

部队后勤物资统购系统采用的应用程序为Web系统程序,该程序是分布式的,能够满足部队的网络要求,但是应用这种程序首先要保证部队网络的通畅。主要是部队中的外围网以及部队内部的Internet网络。值得注意的是,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是不能随便接在一起的,并要采取一些隔离的手段。只有经过部队的上级领导同意,用于执行军事事务的时候才能将内部网络连接到外部网络中。

2.2客户层的设计

该系统应用的是WebService应用集成手段,该集成手段能够使所有运行在互联网上的服务器都能够以集成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可以使分散的计算机与各种系统设备组合到一起运行,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随着这种集成方式被大范围的应用,系统开发的重点已经转变成了应用的效果。这种集成组成的方式能够取代Web应用上的其他物件,能够成为未来信息技术的主导。网络中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手机和计算机的终端对企业中网站进行访问,以此实现服务的功能。网络站点可以对WebService集成手段进行查询,查询的主要内容是该系统以公开形式存在的目录,也可以是设置了访问权限的私有形式的目录,首先获取提供服务的信息源,再将信息处理的结果返回到系统的使用客户。通过各种系统的接口可以将传输来的信息转换成可以利用的程序对象,再将这种能够使用的程序对象传输到业务系统处理。业务系统存在于逻辑的中间位置,网络中的一切功能实现就是靠业务层。

2.3系统业务逻辑层的设计

部队后勤统购物资系统的主要部分就是系统的业务逻辑层,这种业务逻辑层功能强大,能够将整个系统中的所有业务逻辑顺利完成。在特殊平台上构建这种业务逻辑层的主要方法有以下两种:首先是Servlet和JavaBean这两种技术来实现,其次是通过选择系统组件的方式来实现,重点选择的组件有EJB系统组件。前两种技术在处理业务逻辑时相对简单,并且处理系统功能时的要求不是很高,也由此造成了其安全性和稳定性不高。但是后者处理的对象集中性较强,一般都是存在于企业中或者独立的部门中,因此,该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比上一种技术更加安全和可靠,唯一的缺点是对其开发的成本较高,并且该系统的组成较为复杂,如果发生故障处理起来会有一定难度。

2.4数据持久层的设计

关公锦贴供不应求你加工我统销 篇3

锦贴工艺内容丰富、产品活灵活现, 有各种大小规格关公像、袖珍汽车锦贴挂像。 工艺蝴蝶、坐莲观音、屏风、摆件等, 应有尽有、寓意吉祥。制作工艺奇特, 再加上厚重、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锦贴身价倍增, 古老工艺放异彩, 深受海内外华人青睐。 如一幅中堂关公坐像“忠义神勇”, 成本仅800 元, 世界博览会上独树一帜, 竟拍卖到20000 元。

因遭遇文革, 锦贴工艺曾一度销声匿迹, 后人罕见。 武圣故里———山西运城关公工艺协会 (政府注册法人社会团体, 九七年成立至今) 重新挖掘开发了此古老民间手工艺品, 全国独家, 国家专利产品。 锦贴工艺每次亮相关公文化节, 都被销售一空, 就连当地和周边地区的人也纷纷争相购买。

每年一度人山人海、宏大的国际商旅关公文化节, 参观、购买锦贴工艺的人络绎不绝, 同时也是代表当地政府机关企业在节日和对外友好联络时作为高档赠送纪念礼品, 赠送社会名流及国际友人, 永留纪念。 每当关公工艺协会负责人接到订货电话, 都既高兴又发愁, 高兴的是海内外这么多人都喜爱古老关公锦帖, 发愁的是纯手工制作速度有限, 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一位国外华商看了产品说:“海外华人非常信奉关圣, 像这样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纯手工民间工艺品, 在海外的炎黄子孙一定受欢迎。”一次订购5 万件大小产品。世界有华人的地方, 就有关公文化, 在海外的华人、华商有敬奉“武财神”的民俗, 关公是中华民族英雄化身, 象征着关公保佑我们中华民族, 在外不受一切邪恶侵害, 扬眉吐气, 平安吉祥, 在各大商场、酒楼、珠宝店、客厅、办公室等场所正堂位置都敬供着关圣神像, 人们讲究说“魂”归故里, 来自关公家乡的正宗民间手工锦贴有“灵”气, 格外受欢迎。

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山西日报》、百度新闻网、搜狐网、《现代营销》等几十家媒体相继报道了锦贴工艺后引起了轰动, 一些精明的海外华人也看到了这一巨大商机, 纷纷来电联系, 要求订购与合作。

锦贴工艺属纯手工制作, 生产速度有限, 单靠内部力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关公工艺协会决定对外联营合作, 培训技术、免费供原料, 产品统一回收、统一销售, 这样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可带动更多的人共同发展致富。

青海农民张海生以种地为生, 供两个孩子上大学, 欠债度日。与该协会合作后, 短短几个月, 不但还清了债, 还带动村里部分人和他一起干, 受到大伙的感谢与赞扬, 每天面带笑容, 感到生活充实天天收入, 经常是还没做出的时候就等着要货了。 锦贴工艺荣获《中国驰名品牌》和《中国重点推广品牌》等荣誉证书, 并受央视专访报道。该协会决心把锦贴产品做大做强, 使世界了解中国、了解山西的名片, “中华武圣名扬天下, 关公工艺走向世界”。

制作锦贴, 无需专业厂房与设备, 在家即可, 只需剪刀、镊子、毛笔、电熨斗、桌子等, 彩色绸缎、硬纸、棉花做原料, 各地都有。 制作技术易学好懂, 男女文化、地域不限, 专兼职均可, 无风险, 非常适合普通百姓、下岗职工、毕业学生加工, 工艺技术难度由简单到复杂, 回收价格不同。 免费培训技术, 保证掌握制作原理和方法。 一次合作, 长久收获。

为帮助想发展创业而没有门路的下岗职工、待业青年、农村闲余劳力走上致富之路, 本协会决定对外联营合作。 人均日收入200 元左右, 工资现金结算, 签订法律合同, 对于有组织能力发展团体加工的人, 另付团体合作管理者工资3000 元, 上下互为一体、并同事业、并同效益 (需要合作资料者可汇150 元购央视专访报道光盘、 制作光盘、 技术资料;另需锦贴样品, 加汇150 元, 合计300 元。 学会后签订加工合同, 此款全部退回) 。 正是“古时桃园三结义, 今时商海共辉煌。 ”, 热情欢迎实地考察, 光临参观。 (本单位承诺:项目不实, 赔偿来人路途全部费用, 做到眼见为实, 放心合作, 共同创效。 )

汇款账号:邮政卡:62218 818110173224 70 (李秀枝)

咨询电话:18295730209

【统购统销】推荐阅读:

上一篇:公司理论下一篇:体感设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