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

2024-07-06

三江源(共11篇)

三江源 篇1

1 三江源地区概要

三江源是中华水塔, 我国的黄河、长江和澜沧江均发源于此。它处在青藏高原腹地, 海拔超过4 000 m。三江源地处青海省南部, 涵盖青海的海南、玉树、黄南、果洛4个地区, 有“生命禁区”之称的唐古拉山也属于三江源。三江源地区面积广阔, 多达39.5万km2, 栖息了数量众多的珍稀野生动物。它不仅是我国的生态屏障, 也是东南亚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江源地区河流分布广泛, 湖泊数量多, 水资源十分丰富, 而且有大量的沼泽地遍布其中。面积庞大的现代冰川存在于三江源玉树西北部。这个“冰库”冰川容量很大, 其冰川融水是我国大江大河的补给水源。高寒生态系统是三江源地区独特的生态体系, 是一种典型的高寒草原。该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复杂的地质特征, 因此形成了类型多样的自然环境。在这种独特环境中, 植被类型多样, 分布了数量众多的动植物资源, 形成了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集中、最丰富的高海拔地区。

三江源拥有数量众多、种类多样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它们具有非常广泛的作用和功能, 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有关调查显示, 青海拥有接近400种药用植物, 其中包括中医常用的草药200多种。三江源地区地质复杂, 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而且生物种类众多, 保护难度比较大。近年来, 三江源地区的经济活动增多, 资源开发和利用不合理, 乱采滥挖、过度放牧问题比较严重, 使得生态环境呈现恶化趋势, 发展、资源、人口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有所激化, 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形势比较严峻。

2 三江源地区森林监测工作的开展

2.1 监测因素

根据国家的有关文件要求, 2016年度三江源的森林监测有两大主要目标:一是以往年选定的130多处监测站点开展长期的监测;二是确定监测报告。至于三江源地区森林监测的要素, 《三江源生态监测技术规定》中作了规定。这些要素包括生物量、林分因子、立地条件和林业工程调查因子。其中生物量包含草本单位面积的灌木、产量和生物量;林分因子包含权属、林种、盖度 (郁闭度) 、平均高、蓄积量、地类、植被状况、树种、起源、生长量和平均直径等;立地条件包含坡向、土壤状况、坡度和地貌等, 而土壤状况是指土壤的厚度、枯枝落叶层厚度、微量元素含量、土壤类型和质地等;林业工程调查因子工程实施状况调查包括工程名称、实施期限、实施年度、类型、治理措施、治理面积、禁牧状况、管护措施、密度、造林 (补植) 树种、成活率、保存率、地径及造林树种高度等。此外, 树高、胸径、郁闭度是封山育林的主要评价指标, 当年成活率是人工补植的主要评价指标, 3年后保存率是当年成活率的评价指标。

2.2 监测方法

三江源地区的森林监测工作主要围绕两个方面来开展:一是乔木样地监测, 二是灌木 (含工程) 样地监测。

2.2.1 乔木样地监测

郁闭度、样地平均树高生长量、样地内主要灌草的高度、样木胸径年生长量及灌草种类是监测的主要内容。固定方样地是样地设置的主要方法。检尺测量是进行样地乔木测量的主要方法, 对样木的树高和胸径进行调查。如果某一苗木满足起测径阶, 监测人员就应该把样木号用红漆标注在胸径上, 然后作上记号, 最后将样木的具体位置仔细标注在样木位置图上。对样木的灌草种类、郁闭度及投影数据开展调查, 应该在东南角和西北角的对角线上进行。如果出现了特殊状况, 就应该换另一台对角线, 使用东北角和西南角的对角线。灌草 (地被物) 种类、乔木投影长度、最大高、盖度、投影长度及平均冠幅等数据应该清楚地记录在对角线上。在此基础上, 对角线上调查数据才能进行汇总计算。优势树种直径加权平均是样地平均直径的计算方法。在测量质量上, 如果样木的胸高直径不低于20 cm, 测定误差不能超过1.5%。胸高直径测定误差在1.5%~3%的株数应低于总数的5%;如果乔木的胸高不超过20 m, 胸高直径测定误差不能超过3 mm, 胸高直径测定误差在3~5 mm的数量不能高于总数的5%。由西北到东南是郁闭度测定的正确方向, 其误差不能超过10%。如果树木的高度低于10 m, 树高测定误差必须低于3%;如果高度超过10 m, 树高测量误差必须低于5%。

2.2.2 灌木 (含工程) 样地监测

灌草盖度、最大高度和平均高度、灌草每平方米生物量、灌草主要种类和平均冠幅是监测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 在开展工程监测样地的测量时, 补植树种、年度补植树种的平均树高、样地内保存株数和地径生长量也要加以考虑。固定样方样地同样是检测样地设置的科学方法。在样地中对灌草种类、盖度、平均高度、平均冠幅和最大高度进行调查时, 都应该使用对角线法。灌草 (地被物) 种类、最大高、盖度投影长度、平均冠幅和平均高的数据都应该记录在对角线上, 最后开展汇总计算。在调查灌草的生物量时, 应该从西北角做起, 从西北一直测到东南, 将调查的范围锁定在5 m之内。小样方测量要在典型地块上进行, 单株重量和典型平均株称是灌木的基本类型。推算株数应该以对角线上的平均冠幅为依据, 然后对单位面积的生物量开展计算。其公式为:

样地面积×各灌木盖度=各灌木平均冠幅×样地各灌木株 (丛) 数;

各灌木单株 (丛) 重量=各灌木每平方米生物量×样地面积/样地各灌木株 (丛) 数。

综上所述,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的生态屏障, 拥有丰富的资源、独特的地质和脆弱的生态系统。由于人类经济的活动介入, 三江源地区的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因此, 国家很有必要在三江源地区开展森林监测工作。进行三江源地区森林监测时, 监测因素应全面, 监测方法应科学有效, 生物量、林分因子、立地条件和林业工程调查因子必须监测到位。

守护三江源 篇2

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是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已经在国内颇有名气,环保人士评价其“始终以青藏高原的生态哲学思想和以此延伸的优秀生态文化为依托,以保护地球生命系统和生态家园而前行的环保前辈们为榜样,以民间大众的方式和角度一直全情关注并践行三江源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他们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信念,以真情为动力,以感悟为手段,同有缘之人携手,与乡村百姓并肩,孜孜不倦且持之以恒地致力于三江源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措池村:

协议保护的成功案例

协议保护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开放式保护”方式,由保护机构以签订协议的方式介入某个地区的保护工作的环保工具。协议中由保护机构承诺为某区域提供社区发展的帮助,而该区域土地所有者承诺区域内居民减少或停止对自然资源的使用。通俗地说,就是“把保护区下放给村民,与村民签订保护协议,村民仍旧住在保护区里,但同时肩负着保护自然的相应责任”。在中国环保界,措池村被认为是协议保护方式施行得最成功的地区。

措池村地处长江源头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是雪豹、野牦牛、岩羊、藏野驴等多种青藏高原特有和濒危物种的栖息地。2003年,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成立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负责实施“生态移民”,“生态移民”是在认定人是草原生态的破坏者的基础上,将世代生活在那里的牧民从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迁徙至城镇边缘。2004年起,治多县、曲麻莱县、杂多县、格尔木市唐古拉镇等便都开始了行动。搬迁之前虽然有关方面也考虑了后续产业的问题,但是,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仍然使绝大多数的牧民难以适应。青海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副秘书长哈希·扎西多杰的家在治多县,曾经当过治多县的县委宣传部长、索加乡的党委书记,是藏羚羊保护神索南达杰的助手,这些“生态移民”不是他的亲戚就是他的朋友,这使得他开始思考:几年后,这些移民的生计怎么办?他们去哪找工作?如果当地牧民能够自觉保护当地环境,甚至成为当地环境的“守卫者”,还有必要把他们搬下来吗?这后来成为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做得最多的工作。

其實早在2002年,措池村就自发成立了一个13人的生态保护小组,主要负责记录在当地见到的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防止盗猎和随意伤害野生动物的行为。所以,直至今天,扎西多杰在接受所有媒体采访的时候总要强调:协议保护的方式是村民自己的发明。2004年12月,在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的帮助下,村民又成立了由28人组成的野牦牛守望者协会,参与野牦牛的观察和保护工作。野牦牛守望者协会成立后,“分别于2006年1月、5月、7月、10月进行了四次野生动物调查。全村三个生产队均有牧民参与到野牦牛守望者行列中,主要工作是观察记录野生动物活动的所有状态,其中包括用望远镜观察野生动物,携带1∶100000地形图和GPS,帮助定位和识别地形。沿途记录所有能观察到的野生哺乳动物和大型鸟类,记录植被类型和草场状况,同时记录家畜的种类和大致数量,以及居民点的位置”。这些观察信息汇总到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可以为科研部门提供第一手的详实资料。

依靠当地人保护环境

措池村有自己的《措池村协议保护地项目保护管理手册》,村民人手一本。这本手册中表明,“经全体村民讨论决定”,野牦牛、盘羊、白唇鹿、藏羚羊及雪豹五种动物为本村重点保护对象。只有野牦牛守望者协会的28名成员对伤害野生动物的行为有“执法权”,但每一个村民都把自己当成是其中的一员。目前,措池村全村共设有“十八个野生动物监测小区,一个气温变化监测点,一个雪山冰川监测点、九个物候监测牧户,三个野生动物与人冲突信息收集点”(《光明日报》报道《哈希·扎西多杰:从家乡寻找环保灵感》),每一个村民都会自觉参加监测。如今,每个村民都配备了一个记录本,来记录日常的监测工作,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还设法为他们配备了现代化的数码相机、望远镜等工具。

扎西多杰认为,当地藏族牧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其实是对自然有益的,他们在这里生活了几千年,什么都没有发生变化。把人移出去未必是最好的保护办法。“如果村民在当地能够生活得很好,他们不仅不会成为破坏力量而会成为保护力量,那么是不是有必要对这样的人进行生态移民?可可西里是无人区,你看这么些年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如果里面住着那些有保护意识的牧民,他们联成一体,成为当地最坚实的草原保护力量,也就成了水源的保护力量,也就成了野生动物的保护力量,有什么不好?因此,我认为,要做保护,一定得有人,而不是把人搬走。搬走了,守护这地方的人就没有了,想做坏事的人,就容易了”。(《光明日报》报道《哈希·扎西多杰:从家乡寻找环保灵感》)

三江源地区土地覆盖遥感监测技术 篇3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南部, 西南部与西藏自治区接壤, 东部与四川省毗邻, 北部与青海省格尔木市、都兰县相连, 海拔3450~6621m, 包括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 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兴海县和同德县, 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泽库县和河南县, 格尔木市的唐古拉山镇, 总面积达36.3万km2。三江源区域每年向中下游供水600亿m3, 是我国中下游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 生态功能十分显著, 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几十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加之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 如过渡放牧、乱采乱挖等人为因素, 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导致大面积草场退化、土地沙化严重、水土流失加剧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生态系统处于恶性循环, 生态危机十分严重。因而针对三江源区域生态环境的研究与保护, 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是刻不容缓的。由于三江源地区幅原辽阔, 海拔高、交通极其不便、自然环境恶劣等自然条件的限制, 对人们对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的研究与保护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 利用遥感技术对三江源地区开展土地覆盖监测进而评估其生态环境变化趋势是行之有效的并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对相关的技术路线进行了详细论述, 以期为较偏远地区类似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支持。

遥感技术概述

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对地观测综合性技术, 是一种利用物体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固有特性, 远距离不直接接触物体而识别、测量并分析目标物性质的技术, 可在全球层面揭示地球表面各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时空变化规律。利用不同的遥感平台获取的遥感影像图, 经过一系列的数据处理, 可以直观地反映出目标空间分布特征或自然现象的特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 遥感技术已深入环境和灾害的监测与评估、资源勘探及动态监测、城乡规划、土地管理、农业生产条件研究及作物估产、森林和作物病虫害研究以及军事侦察等诸多领域, 从区域到大范围的陆地、海洋、大气乃至全球范围进行信息的采集和环境变化的监测。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三江源区环境监测具备以下优点。

第一、覆盖面广。三江源地区面积广阔, 高寒缺氧, 地势地貌极其复杂多样, 绝大多数地方是无人区, 交通极其不便, 人无法到达。传统测量手段耗时耗力耗财, 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而遥感可不直接接触地物而获取图像, 进而避免了人无法到达地区信息采集的死角, 提高地面信息采集的完整性。

第二、连续性好。卫星可以对同一个地区短时间内实现重复观测, 重访周期为十几日、几日、几小时, 甚至24小时连续观测。这样根据实际需要对同一地方的不间断的监测, 能及时地反映某一地区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过程。龙其是对草地退化日趋严重的三江源地区, 运用动态观测可更好地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 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极积的贡献。

第三、图像具有多波段性。遥感可以用多波段的电磁波, 如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热红外、微波等, 进而多方面获取不同的丰富的信息。高光谱技术则可获取几百甚至上千个波段, 精细提取地物信息。

第四、节约时间、成本。基于遥感覆盖面积广、可重复观测及多波段等优点, 相比传统的测量等手段, 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并且高效率地完成土地覆盖提取工作。

遥感技术在三江源土地覆盖监测中的应用

三江源地区地表覆盖分类调整与拟定

根据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调查的需要, 结合当地的地理要素特点, 按照《土地覆盖现状调查规程》, 将三江源地区的地表覆盖类型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黑土滩、冰川及永久积雪、水域及其它用地7个一级类型。其中的“黑土滩”型退化草地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种景观, 是荒漠化的一种类型, 是草原严重退化的结果。它主要是高寒草甸植被破坏后, 引起沙化, 直接导致了原生植被嵩草的逆向演替, 使高寒草甸草地生草层秃斑化, 呈现为次生杂毒草化或裸地, 即形成“黑土滩”。针对三江源地区的特殊性而言, 这种划分方式更具有实用性和时代特征。

运用遥感影像监测土地覆盖的技术路线

为利用遥感技术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进行评估, 一个主要的工作就要详细获取三江源地区的地表覆盖状况, 包括黑土滩、冰川及永久积雪、草地、水域、湿地等重要资源的详细分布状况。为此需要基于多源遥感影像, 并结合数字高程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其它专业资料信息, 针对三江源地区地理要素的特点, 采用多源信息辅助判读、人机交互解译、外业调查与核查、信息统计与分析等方法, 开展三江源地区的环境信息调查与获取, 具体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数据源的选取

稳定可靠的数据源是进行监测的重要保证。由于三江源区域面积大, 从成本、数据精度等因素考虑, 采用高分辨率的影像成本大, 计算机运行的速度也慢, 而低分辨率的影像则不能够较详尽反映地物细节信息, 达不到精度要求。另外, 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针对草地退化、湖泊变化等的监测。而春季、冬季的三江源地区有很多地方被冰雪所覆盖, 须使用夏季或秋季的植物生长期的遥感影像。因此, 根据监测区面积大小、生态环境特点及地形地貌特征, 可选择中等分辨率的4年Landsat系列卫星数据、Aster数据、环境灾害卫星、中巴资源卫星数据等为宜, 也可以考虑结合使用MODIS数据。具体参考预算情况决定。

解译标志库的建立

遥感图像所对应的生态地理环境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大系统, 同一地区的遥感数据, 同谱异物和同物异谱的现象时常发生。这要通过专业人员的分析或借助其它的资料来判断, 并且进行必要的实地考查, 不能一概而论。针对不同地区的解译需求, 可依据影像特征, 参照数字高程等其它辅助资料、基于GPS的外业调查数据、工作人员的先验知识等信息等, 对某一类或几类地类要素建立较为详细的地类标志库, 并进行汇总分析, 形成解译标志列表, 以消除不同作业人员对遥感影像识别的差异, 为准确的遥感分类奠定基础。三江源地区基于TM数据的解译标志库, 如表1所示。

遥感影像处理

影像处理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获取影像进行几何精纠正、图像镶嵌、裁剪、融合等的处理, 使其满足判读和解译的要求。

几何精纠正

它的目的利用地面控制点和几何纠正数学模型来矫正非系统因素产生的误差, 以产生一幅符合某种地图投影或图形表达要求的新图像。包括两个环节, 一是像素坐标的变换, 即将图像坐标转变为地图或地面坐标;二是对坐标变换后的像素亮度值进行重采样。平坦地区多采用多项式纠正法, 高差较大地区则多采用物理模型正射纠正法, 并进行同一时相的多光谱对全色影像的配准, 以及后一时相对前一时相的影像配准。

镶嵌与裁切

当感兴趣的研究区域横跨两景甚至多景不同的图像文件时, 需要通过镶嵌处理将不同的图像文件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的包含感兴趣区域的图像。影像镶嵌时要保证拼接后的图像反差一致, 色调相近, 没有明显的接缝。若接边处存在较大的差异, 则应通过镶嵌边搜索、色彩平衡、直方图匹配、边界线平滑等处理来消除或减少差异, 使其尽可能满足项目的需求。镶嵌后的大范围地面图像可依据项目范围要求, 进行裁切处理。

图像增强与融合

为了改善图像质量, 提高图像目视效果, 突出图像中边缘信息或线状地物等所需要的信息, 可对遥感图像进行增强与融合处理, 形成色彩逼真的图像, 为进一步的图像判读做好预处理工作。

增强处理。在保证不损失有用信息的情况下, 为了提高融合的质量, 全色和多光谱数据需分别进行不同的增强处理。针对全色影像可进行适当的灰度线性拉伸、高通滤波、USM锐化等处理;针对多光谱影像可进行线性拉伸、亮度、色度、饱和度调整等处理。

影像融合。对增强后的全色与多光谱影像进行融合处理, 生成既保持全色波段较高空间分辨率优势又可具有多波段丰富光谱信息的新影像, 以扩充遥感影像的信息量。融合方法可根据具体选择影像特征选择合适的方法。如TM、SPOT影像选择HIS变换法、PCA变换法等;Quick Brids、IKONOS影像选择Pansharping、小Brovery融合法等。

融合后增强。对于融合后的数据要再次经过线性拉伸、USM锐化、彩色平衡、色度饱和度、明度、亮度对比度的调整等处理, 从而使影像细节清晰, 达到最佳的目视判读效果。

影像内业判读解译

由于遥感图像成像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 受天气、地貌、温度、观测角度等的不同而不同。三江源地区是一个极其复杂多样的地区, 时常会发生同物异谱, 同谱异物的现象, 鉴于其不适合用自动分类, 而应用人工分类的方法。可利用ENVI和Arc GIS等空间信息处理软件按照划分的地表覆盖类型建立解译要素层, 通过目视解译辨别影像与地物的对应关系, 判别和归类地物目标, 并用轮廓线圈定, 赋予属性代码, 用符号、颜色表示不同属性。

目视判读顺序一般为遵循从已知到未知, 从易到难, 从山区到平原;整体→局部 (大类→二级分类) ;宏观特征→细部结构;先线状地物→后图形的顺序。通过判读解译可形成GIS矢量数据及专题地图数据结果。

外业调绘与核查

对于内业地类判读不清或尚未解译的地方, 则通过外业调绘方式, 结合GPS技术进行实地调研并拍照和做详细记录, 不断更新解译标志库, 使之为内业解译提供进一步依据;对那些同谱异物或同物异谱的地方尽可能实地调绘;对于已解译的地方也应分层随机抽样进行实地核查, 以保证解译数据和实际相符。由于三江源地区地理位置特殊, 地域广阔, 交通极其不变, 绝大部分是无人区, 确定一个合理的路线是十分必要的。基本原则是一方面使外业调查尽量不留空白, 所选路线可见识各类代表性土地覆盖又车程距离和路况最优;另一方面也应为外业采集人员提供足够的后勤保障。据此所定的外业调研路线, 见如图2。

检查修改与数据整合

三江源地区地域广阔, 中高分辨率的影像通常都需要划分成若干个区域来解译。各区解译完的数据, 通对自查、专职人员的检查、外业复查等程序后, 通常最后还需要进行三江源区域的拼接整合。数据拼接处理不仅要进行拼接处地物接边、地物属性接边等处理, 还会发现由于作业员理解、知识、习惯等的不同而造成的错解漏解的现象。通过数据的拼接整合可使得数据更加合理、正确, 才能满足项目要求。

数据分析与成果制图

整合后的解译数据可以对地物类型、面积加以统计分析, 也可制作出各种能直观地反映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图件或图形, 为三江源地区土地覆盖甚至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的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为使用者或决策者提供一个科学的依据。如, 对连续不同年份动态的监测用柱状图形就能比较直观地反映出不同年份的动态变化;对三江源地区植被类型覆盖的范围进行分析并制作图件就能直观地反映出该地区的环境状况, 如图3。还可以用多种图形、图件相结合, 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分析数据分析的结果, 使决策者或使用者一目了然。当然, 针对管理者或决策者的需要, 还可以开发特定的系统以便更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出该地区的地理地貌、风土人情、植被类型、草原退化和沙化的变化等情况,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结语

三江源藏区教育今昔变化 篇4

时光荏苒,岁月悠悠,曲麻莱县民族中学已经走过了43个年头,忆往昔峥嵘岁月,在上级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经过一代又一代老师们的不懈努力,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曲麻莱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看今朝“桃李满天下”,各行各业都有曲麻县中学培养的人才,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发扬着母校的精神。

曲麻莱县中学始建于1968年,建校初期只有七.八间又低又矮的平房(每间12平方米),破烂不堪,十分简陋,学校固定资产几千元,在校学生200余人。教师只有5名,开设的课程有,藏文、语文、数学、历史、地理、音乐、美术、劳动。当时基础设施匮乏,师资水平落后,严重影响教育教学。

八十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犹如和煦的春风沐浴着神州大地,祖国各地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百废待兴的教育也找到了前进方向。然而贫穷落后的牧区,办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发展教育的战略思想只能成为激励各级重视教育的进军号角。1989年有4排瓦房教室共6间,三间办公室,5排教师学生宿舍,只有12名教师和130名学生。在艰苦的条件下,老师的孜孜不倦加上学生不懈努力,我们学校的教学成绩斐然。

九十年代,逐步走向富裕的国家提出了:“百年大计,教育

为本;”“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办学方针,全社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关心教育,支持办学。于是学校就有了质的变化。从县一完小院内搬迁至现址,一排排红砖瓦房拔地而起;木制的桌椅整齐地排列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12间教室,5间办公室,1间会议室,6排师生宿舍,20名教师,240多名学生。购置了简单的体育器材和体育用品。教学条件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热情不断升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日益高涨。教学成绩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希望孩子们的成绩能像日新月异的学校那样蒸蒸日上。

二十一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国家出台了:“科教兴国”的办学政策,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偏远地区的中小学。不光实行了“两免一补”的惠民政策,还拨付巨额办学经费,改善办学条件。于是一栋栋教学楼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标准化的建筑彰显时代气息;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一应俱全;至2008年曲麻莱县中学已建成一幢三层的教学楼,另有砖混钢窗结构的平房(90间)3342.62平方米,另有微机室、多功能教室、图书室、阅览室、教室配有电视机,DVD。固定资产达3792264元。9个教学班,294名学生。教职工36人,其中25名专职教师已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本科15名、专科10名。开设的课程有藏文、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写字、法制教育、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劳动。中学的基础设施和师资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也有显著提高。

至2011年,仅在这三年中,已建成一幢三层综合教学楼,内有语音室、计算机室、电子备课室、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大型会议室,办公室。一幢教学楼内有18间教室、6间办公室,两幢宿舍可容纳849名学生住宿,一幢2层的食堂,可容纳1200名学生同时就餐。总建筑面积达到13166.66平方米。校园内有一尊造价为30多万元的土弥桑布扎的塑像,9900多平方米的硬化操场,5000多平方米的绿化带。现有教职工62名、专职教师46名、其中专科学历11人、本科学历35人,100﹪取得教师资格证。整个校园环境、基础设施和师资水平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标准化的建筑彰显时代气息;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一应俱全;钢架木制标准课桌椅淘汰了杂木拼凑的旧式课桌凳;穿着统一校服的学生,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接受电子信息教学。享受老辈人闻所未闻、连想都不敢想的宽带远程教育。学生们快乐的学习,自由的生活,健康的成长,怎么也不会想到43年前学校的模样,不会知道当时艰苦的学习条件,落后的教学设施。但他们知道眼前的幸福生活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化雨、是党改革开放政策缔结的硕果。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明确的教育理念,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30年教育的迅猛发展,充分说明“教育兴邦、科教兴国”正在进一步实施。一个国力强盛、科技发达的国家正在崛起,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

郑云峰:三江源,三十年 篇5

这个年过古稀的老人如今已是一头花白的头发,决定去三江源拍摄的那年他45岁,正值壮年,正是他手中的镜头见证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环境从被疯狂破坏到政府开始有效保护到生态逐渐好转,牧民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的过程。30年,15万余张图片,行程几十万公里。有人说,再难的事,也挡不住一个人可以坚持做30年!

三十年前,三十年后

三江源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世界著名江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

“30年对我而言很长也很短暂,人生有几个30年?三江源却在这弹指间,发生了巨变,有生之年,我希冀着能为保护环境,解决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做点事情。”

年轻时的郑云峰本可以在机关安稳地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1982年,痴迷摄影的他趁出差的机会来到了青海三江源头,第一次见到淳朴热情的牧民,一望无际的雪山和丰美碧绿的草原……他像着了魔一样,手中的相机便再也停不住。本来5年的拍摄计划一直延续至今。

80年代初,从黄河源头放眼望去,掘地淘金的人非常多。“为了寻找金矿,来自陕西、河南、甘肃等地的淘金者来到这里,大片草地几乎被翻了个遍。我亲眼看到,工人开着挖掘机在草地上掘了几丈深,就是为了淘金。这里没有,再去别的地方,草地伤痕累累,不忍卒看。”以后,淘金的范围慢慢延伸到了可可西里无人区。淘金的“重灾区”主要在黄河源头——青海曲麻莱县麻多乡,有“千湖之县”之称的玛多县,过去有湖泊4077个,后来只有300多个,其余的全部干涸了。黄河三大主水源也变小变浅,曾一度导致中下游断流,往昔的脚下滔滔湖水,远处冰雪伫立的情景已经不复存在。

看到这些场景,郑云峰感觉自己是无能为力的,一些场景有时甚至让他颤抖着双手,痛苦得无法按下快门。

郑云峰初到青海三江源时,正是环境遭受人们疯狂肆掠最严重之时,“你很少能见到藏羚羊,即使远远看见几只,也根本不可能到跟前拍,用长镜头也瞧不见。”那个时候连野牦牛这种昔日里很常见的动物也很难碰到。后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倡导和对猎杀野生动物惩罚力度的加大,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紧迫性,对野牦牛和藏羚羊等猎杀的人群渐渐变少,“如今,这些野生动物看到我的镜头不再跑了,眼神里都是善意,藏羚羊也不再像之前那么警惕。”

在三江源托着摄影机走过30年,在郑云峰眼中,人与自然是可以和睦共处的,掌握自然规律并不是妥协,对自然尊重并加以利用这是人类的大智慧,这样才能共生共存。

寻找令人着魔的“真实感”

行走拍摄的过程,让郑云峰渐渐明白:“自然的必是生动的,生动的必是感人的,感人的定是传世的。”因此他找到了摄影的题材在哪里,决定用一个个镜头来记录下自己所见和内心的真实感情。

然而,摄影耗时耗财,有时为了一个好的镜头,郑云峰往往要搭上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以及许多胶卷,他渐渐感到力不从心。期间,他也因为负债上百万元不得不暂停在三江源的拍摄,回到徐州家中,开设了一家婚纱摄影公司。90年代,婚纱摄影风靡大江南北,他的店生意火爆,一年后债务还清,他再次踏上了三江源这片土地。郑云峰常年在青海三江源地区跑,居无定所,走到哪儿歇到哪儿。

尽管日渐遭到破坏的环境让他在摄影的过程中揪心,然而在行程中他也不断被温暖和淳朴包围着。一年冬天,天特别冷,手脚冰冷的他遇到了一个藏民兄弟。当时,野外刮着沙尘暴,徒步前行的他不知该到何处落脚,这个藏族兄弟把他带进了自己家的帐篷里。“初次见面时,他的一个表兄刚逝世,按照当地风俗是不能杀羊的,但因为我的到来,他还是杀了一头羊,并且把最珍贵的羊尾巴留给我吃,这是只有最尊贵的客人才有资格享用的。后来跟他一起去放羊,我的墨镜丢了,他毫不犹豫就把自己的墨镜塞给我,取下口罩上的一块纱布蒙在了眼睛上。”至今,那张纯朴热情的面孔依然印在郑云峰的脑海中。

家里人都很好奇,他在三江源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他笑着说:“在你们眼中,高山缺氧、连绵的冰山、道路崎岖什么的可能就是困难重重,可当你与那个环境融为一体时,丝毫不会觉得那是险阻。住在藏民兄弟的家里,与牧羊人相伴,那种自在是一种莫大的快乐,面对大雪山、大冰川、蓝天白云、大草原可以放声大笑、想哭就哭的状态是外面的世界无法给予的。”

在郑云峰的眼中,为了寻找那种令人着魔的“真实感”,所有的困难都不值一提。

“真实”记录者,更是思想者

“我希望能用手中的相机给历史留下更多的东西,记录母亲河的变迁,记录她的美丽与忧伤,揭露丑是为了提醒人们思考问题,不该做的不能做,记录美则是让人们更加珍爱这个地方。这是自己的责任。”

三江源的真实带给郑云峰很多的感触和灵感,他眼中的“真实”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这是物境;看山不是山,有自己的情感在里面,此为情境;看山还是山,透过表面的物境看到了本质,这是意境。而只有达到第三重境界,才可有作为。

“不同的人看到的青海湖是不一样的。很多人看景只是看到了目及之物,却不会有进一步的思考;有些则是想到了后就忘记了,而我用相机将这些想到了的东西记录下来。”郑云峰希望自己的拍摄和研究能将学术的、文献的、欣赏的都融为一体,做一个思想者和历史的重托者。

他是一个卓越的摄影家,但算不上一个称职的丈夫和父亲。由于常年在三江源地区拍摄,郑云峰陪伴老伴和孩子的时间很少。“他们知道我在干什么,虽然担心我的身体,也有些许抱怨,却也不会阻拦我。”同样搞摄影的儿子曾经来过三江源,陪着郑云峰在这里行走。高山缺氧、道路不通、恶劣的环境、家中摄影店的一系列事务,儿子终于还是回去了,郑云峰继续在这里孤独地前行。“年轻人受不了这儿的环境,耐不住寂寞,这里是留不住他们的。”

郑云峰曾任江苏省摄影家协会原副主席、徐州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英国皇家摄影协会高级会士。很多人不理解,凭借他今日的名气在老家搞婚纱摄影完全可以挣大钱,颐养天年,为何还要这般辛苦地去三江源?“如果我想过安逸的日子,30年前就不会放弃安稳的工作。”

郑云峰的口头禅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能做自己喜欢并且有能力做的事情,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无法战胜自己。”

今年中秋,他最高兴的就是自己的摄影集《中国江河流域自然与人文影像资料档案三江源》正式出版,这是第一部通过实际田野调查的方式建立的关于三江源地区的较为完整的影像档案,被著名学者冯骥才先生誉为“一部沉甸甸的视觉档案”。

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探析 篇6

1 三江源地区生物保护的重要性

三江源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三大河流的发源地, 自身具有非常独特的气候特征, 同时由于地理位置较特殊, 很少受到人类的干扰, 从而使得其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的特征。例如,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系统包括有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等多种。

三江源地区具有许多该地区特有的动植物与生物种类, 许多生物物种被国家列为濒危物及保护物种。例如三江源地区的藏羚羊就是该地区的特有物种, 由于该地区的空气稀薄、氧气不足、阳光照射强、温度较低以及空气干燥等气候特点, 在漫长的岁月进化中, 该地区的藏羚羊受到独特气候的影响, 渐渐形成了独特的生理变化, 例如其在外观、内部结构以及生理状态等方面的变化都具有极其独特的地域特征, 同样, 众多动植物都适应了该地区独特的地域特点, 并共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因此, 该地区生物独特的地域特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另外对于三江源地区来说, 是我国32个生物多样性优先区之一, 有2238种野生维管束植物, 6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占全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数的26.8%, 因此加大对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化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一方面是气候原因, 由于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 气候环境比较恶劣, 当地生态系统比较脆弱, 自我调节能力弱, 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的变动较大。近几年, 伴随着温室效应的严峻, 全球气温普遍上升, 三江源地区的温度变化尤其明显, 气候条件的变化对于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众多植物缺失了生长能力, 生物的活动氛围进一步缩小, 甚至造成了生物物种的消失。同时, 由于干旱的荒漠地区的植物种类较少、密度较低, 伴随着植物群落的死亡与破坏, 生物被迫迁移或濒临灭绝。另一方面是人类活动影响的原因, 受经济利益驱使, 对红景天、青海大黄等物种过度开采, 造成环境更加恶化, 越来越多的物种受到灭绝的威胁, 野牦牛、藏羚等一些国家级珍贵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威胁。众所周知, 生物之间由于捕食以及被捕食关系形成了生物链, 一种物种数量的减少都会对整条生物链的生物数量形成一定的影响, 甚至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生物造成影响, 只有控制每种生物种类在一定的数量范围内, 才能保证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3 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3.1 承认生物多样性的现实意义

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需要在肯定其现实意义以及价值的基础上,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 (1) 生物的多样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类生存以及发展的需求, 例如生物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以及文化价值等众多价值, (2) 生物的多样性能够室生态系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生物的多样性越高, 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则越强, 生物多样性存在的价值是人类不可估量的。

3.2 承认发展传统文化对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三江源地区属于多民族聚集的地区, 生活着藏族、回族、汉族和蒙古族等多个民族, 不同的宗教文化对自然保护理念各不相同, 多民族长时间的聚集生活, 形成了一套较为固定的禁忌和规定, 这种最为朴素的生态保护理念, 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系统不被受到过度的破坏。因此, 必须加大对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 进而在一定程度起到保护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3.3 完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技术

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研究是实现人类发展与经济进步的必要需求, 我们需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保护技术, 完善我国的相关体系与机制, 实现全民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并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结构进行一定的改进, 积极使用新兴的环境保护方法与技术, 例如针对污染物的排放进行一定的处理与控制, 通过积极研发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多样性保护的技术与方法。

4 结语

综上所述, 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于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 本文主要根据生物多样性特征的基础上, 对影响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仅供参考。

摘要:三江源地区对于我国以及东南亚整片土地的生物多样性具有极其密切的联系。由于区域宽广, 地形复杂, 气候条件多样化, 生态系统极其容易受到破坏, 该地区也是世界上生态最敏感、最具特点的地区, 其生物与人类活动的空间局限性较大。随着该地区气候变化加剧及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展, 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问题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保证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是实现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探析

参考文献

[1]王守云.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4 (18) .

三江源 篇7

一、文献回顾

国外对于生态效益补偿评价做了一定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国外学者开始由实物计量由转向价值计量,各国所参照的评价原则不同,加之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差异,对生态价值进行评估所采取的方法也不尽相同。美苏等国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和市场价值法对森林的生态价值展开评价;韩国主要采用条件价值法和成本法进行森林生态价值研究;印度和南非等国主要采用资产价值法、费用支出法和机会成本法来评价森林的生态价值。

近年来,我国对生态效益补偿评价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黄兴文等(1999)初步剖析和探究生态资产评估与区划的理论和方法,并初步实践了综合评估法在拟订中国生态资产区划方案中的应用;陈志良等(2007)对生态资产估算技术的适用范围、特征与弊端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 讨论了我国生态资产的困难和问题;郭兰勤等(2012)根据国家标准和示范区的实际情况,构建了籍河示范区的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体系,利用所构建的评价体系对示范区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水土保持效益进行综合评估。

虽然我国的会计学者在环境会计上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但与国外相比仍是刚起步,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落后于国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多数研究结果来自国外,缺乏一定的理论创新。同时,国内学者在实证方面的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少,加之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财务评价体系及配套的实践模式,实际可操作性不强。 并且环境会计、环境信息披露等方面也相对落后,致使会计无法在环境保护中发挥充分作用。

本文在对三江源区构建生态效益补偿财务评价体系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并发放专家调查问卷,根据问卷结果将各个财务指标赋予权重系数。AHP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成为社会、经济和管理领域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分析工具,并取得了许多应用成果。目前层次分析方法被学者运用于生态系统评价,如贾慧聪,曹春香等(2011)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三江源地区湿地健康进行实证分析。层次分析法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把两者更好的融入其中,能够提出一套系统分析问题的方法,为科学管理和理性决策提供有说服力的依据。

二、生态效益补偿财务评价基础理论

(一)生态效益补偿的涵义尽管目前国内外针对生态效益补偿有了一些研究和实践探索,但对生态效益补偿的概念的界定并未达成共识。韩德培(2003)认为,生态效益补偿是为控制生态破坏,遏制资源衰竭而征收的费用, 征收的范围是现行排污费没有覆盖到的,对生态环境造成直接影响的各种行为。《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中对生态补偿的定义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要方式,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李爱年(2005)认为:生态效益补偿是为了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或生态价值,在一定的生态功能区,针对特定的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所进行的补偿,包括直接对生态环境的恢复和综合治理的直接投入,以及该生态功能区区域内的居民由于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丧失发展机会而给予的资金、技术、实物上的补偿、政策上的扶植。

综上,本文采用李爱年(2005)对生态效益补偿的定义。 这一定义由生态系统功能和价值的恢复的视角展开,界定了生态效益补偿的范畴,阐述了生态效益补偿的目的,介绍了生态效益补偿的渠道。这样对“生态效益补偿”是比较全面和具体的。

(二)生态效益补偿的主体与客体

(1)补偿主体。理论上,根据“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 补偿主体应该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受益者,但由于生态环境特有的公共产品的特征,所有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受益者,因此,其代表即国家就是补偿主体;地方政府在生态保护中给予一定的配套资金支持,因此,地方政府也是补偿主体;同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取得高额利润的企业也是生态效益补偿的主体。

(2)补偿客体。生态效益补偿的客体应该是对生态环境保护做出直接贡献的实施主体。国家、地区、单位和个人都可以是补偿客体。

(三)生态效益补偿的特征

(1)生态效益补偿的主体和客体具有明确性。根据“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生态效益补偿的主体应该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受益者;生态效益补偿的客体应该是对生态环境保护做出直接贡献的实施主体。

(2)生态效益补偿的方式具有多样性。传统的补偿方式是政府通过财政补贴、返还和减免收税提供金钱和物质方面的补偿。但伴随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的视野愈加开阔,环保观念愈加增强,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企业利用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节能减排,居民增强自律意识,爱护环境。

(3)生态效益补偿具有有限性。随着环境的逐渐恶化, 生态效益补偿一方面要求人类对环境保护投入资金、技术、人才,以改善前期为发展经济所破坏的环境;而另一方面,社会在前进,经济在发展,人类社会不能止步不前,这又要求人类在发展中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这使得生态补偿活动只能在较小范围内展开。

(4)生态效益补偿具有法定性。生态效益补偿仅依靠道德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法律强有力的保护,政府应该运用法律手段确保其顺利、有效实施。

(5)生态效益补偿具有持续性。当前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生态效益补偿与这一理念刚好契合,通过生态效益补偿,治理被破坏的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为人类社会的长足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

三、生态效益补偿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生态效益补偿财务评价指标选择财务评价首先需要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对生态效率补偿财

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起如图1所示的A-B-C层次结构:

ÂÁÂÂÃÂÄÂÅÂÆÂÇÂÈÂÉÂÁÁÂÁÂÂ

图1财务指标体系层次结构

(1)资金筹集指标。

环保资金到位率。即本年实际到位的环保资金除以本年计划环保投资,该指标主要反映环保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筹集和落实情况。计算公式:

环保资金到位率=实际到位环保金额×100%

计划安排环保金额

配套环保资金到位率。即地方政府实际到位的配套环保资金除以地方政府应到位的配套环保资金,该指标可以很好的反映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的到位情况,进而客观评价地方政府配套责任的履行情况。计算公式:

配套环保资 金到位率 =实际到位的配套环保资金×

应到位的配套环保资金

100%

财政投入乘数。即某一项目投入的资金总额占财政投入资金额的比例。计算公式:

财政资金投入乘数=项目投入资金总额

财政投入金额

(2)资金使用效益指标。

生态投资效益率。即投资于生态建设工程的每万元资金所能产生的生态成果、经济成果和社会成果的数量或价值。计算公式:

生态投资效益率=生态经济成果的数量或价值×100%

生态工程投资总额

生态费用效益率。即生态工程所产生的每万元费用能够带来的生态成果、经济成果及社会成果的数量或价值。 计算公式:

生态费用效益率=生态经济成果的数量或价值×100%

生态工程总费用

生态工资效益率。即服务于生态工程建设的职工发放的每万元工资所能产生的生态成果、经济成果及社会成果的数量或价值。计算公式:

生态工资效益率=生态经济成果的数量或价值×100%

生态工程工资总额

生态物质生产率。即用于生态工程的每单位物资所能带来的生态成果、经济成果及社会成果的数量或价值。计算公式:

生态物质生产率=生态经济成果的数量或价值×100%

消耗物资总量

生态资金生产率。即用于生态工程建设的每万元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所提供的包括生态系统内部与外部的全部收益。计算公式:

生态资金生产率=内外收益总额×100%

全部生态资金

生态工程利润率。即进行生态工程投资所产生的利润与进行生态工程投资所发生的总费用之比。计算公式:

生态工程利润率=生态工程总收益 - 生态工程总费用

生态工程总费用

×100%

(3)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

生态保护固定资产占比。即用于生态保护的固定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就资金运用而言该比率越低越好,表示资金得到较充分的利用,闲置资金较少。行业不同,固定资产比率不同。计算公式:

生态保护固定资产占比=生态保护固定资产×100%

资产总额

生态资产增长率。即是本年生态资产增长额同年初生态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本期生态资产规模的增长情况。

计算公式:

生态资产增长率=本年生态资产增长额×100%

年初生态资产总额

(二)确定各财务指标的相对权数项目选择的正确与否,不仅受到指标项的影响,而且受到每个指标项相对重要程度的影响。层次分析法(简称AHP)计算步骤如下:

(1)构建指标体系。对问题所涉及的因素进行分类,建立指标体系。生态效益补偿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如图1所示。

(2)建立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基本信息,也是进行相对重要度(权重)计算的重要依据。判断矩阵的建立,是以评价结构模型中的上一级的某一要素作为评价准则,由专家对本级的要素进行两两比较后,用判断尺度进行判断,以确定矩阵元素。本文中判断矩阵根据专家咨询得到,例如以A为评价准则有2个要素的判断矩阵A,其形式如下:

α α α11 … α1jαα αα…αα

α α

αα……αα

α α

αααi1 … αijαα

上述判断矩阵A中的元素aij表示对评价准则A而言的要素B1、B2、B3的相对重要性。判断尺度如表1所示。

(3)确定指标权重。构造比较判断矩阵,对同一层次的各因素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出相对于上一层的各目标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为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向上述专家发放了问卷20份,请专家根据判断尺度定义表给各指标打

判断尺度定义表

分,然后取各分数的平均值整数,在此基础上利用yaahp层次分析法计算软件进行如下分析:

第一,一级指标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在筛选出无效调查表后,对有效问卷的各个数值分别求平均值,构造判断矩阵并分析一级指标权重(相对重要度)及相容性,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软件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一级指标权重计算及相容性分析结果

WA=W1+W2+W3=0.275+0.472+0.253=1.000

C.I.=(λmax-n)/(n-1)=(3.044-3)/(3-1)=0.022

相容性指标C.I.的计算结果为0.022小于0.1,表明判断是合理的据此计算出的相对重要度(权重)的值是可以接受的。根据表2可以得出一级指标的权重,具体为:资金筹集指标的权重为0.275,资金使用效益指标的权重为0.472, 而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的权重为0.253。

第二,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在筛选出无效调查表后,对有效问卷的各个数值分别求平均值,构造判断矩阵并分析二级指标相对重要度(权重)及相容性,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软件计算结果如表3、表4和表5所示。

二级指标B1权重计算及相容性分析结果

WB1=W1+W2+W3=0.616+0.247+0.137=1.000

C.I.=(λmax-n)/(n-1)=(3.030-3)/(3-1)=0.015

相容性指标C.I.的计算结果为0.015小于0.1,表明判断是合理的据此计算出的相对重要度(权重)的值是可以接受的。根据表3可以得出二级指标相对于一级指标的权重, 具体为:环保资金到位率的权重为0.616,配套环保资金到位率的权重为0.247,而财政投入乘数的权重为0.137。

WB2=W1+W2+W3+W4+W5+W6=0449+0.206+0.120+0.127+ 0.060+0.038=1.000

C.I.=(λmax-n)/(n-1)=(6.255-6)/(6-1)=0.0186

相容性指标C.I.的计算结果为0.051小于0.1,表明判断是合理的据此计算出的相对重要度(权重)的值是可以接

二级指标B2权重计算及相容性分析结果

受的。根据表4可以得出二级指标相对于一级指标的权重, 具体为:生态投资效益率的权重为0.449,生态费用效益率的权重为0.206,生态工资效益率的权重为0.120,生态物质生产率的权重0.127,生态资金生产率的权重0.060,而生态工程利润率的权重0.038。

二级指标B3权重计算及相容性分析结果

WB3=W1+W2+W3=0.6301+0.2231+0.1468=1.000

C.I.=(λmax-n)/(n-1)=(2.000-2)/(2-1)=0.000

相容性指标C.I.的计算结果为0小于0.1,表明判断是合理的据此计算出的相对重要度(权重)的值是可以接受的。 根据表5可以得出二级指标相对于一级指标的权重,具体为:生态资产增长率的权重为0.800,而生态保护固定资产占比的权重为0.200。

(4)计算组合权重。即得到各指标的相对权重。利用yaahp层次分析法计算软件,可得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权重分配如表6所示。

生态效益补偿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分配表

由表6可以看出,B层各指标中,“资金使用效益指标” 对生态效益补偿财务评价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资金筹集指标”,“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的影响程度最小。C层各评价指标中,对生态效益补偿财务评价的影响程度最大的前五个指标分别为“生态投资效益率”、“生态资产增长率”、“环保资金到位率”、“生态费用效益率”和“配套环保资金到位率”,“生态工程利润率”对其影响程度最小。

在计算出各指标的综合权重值后,可以按照满分1000分为标准,为各权重设置满分值,如表7所示。

各评价指标满分值

在判断生态效益补偿的各个财务评价指标的实际分值时,可设计财务评价量表,本文以资金使用效益一级指标为例,如表8所示。

资金使用效益评价量表

在实际评价中,将各项评价指标的实际得分累加得出生态效益补偿财务评价的总得分数。判断生态效益补偿财务评价高低的标准应该因项目的类型不同、地区不同而变动,但原理是不变的。结合三江源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具体数据,由表8可以算出该工程资金使用效益评价核心指标的实际分值,同理可设计关于资金筹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量表,得出其实际分值,对三个财务评价指标的实际分值进行累计加总,进而得出该工程生态效益补偿财务评价的实际总得分。将求得的实际分值与该工程同类工程生态效益补偿财务评价的平均分值进行比较,并进行判断,得出结论。

四、结论

本文结合生态经济学与环境会计,选取财务指标并构建财务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将各指标赋予权重,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突破性。相比传统的评价方法,该财务评价体系更加具体、直观,便于分析生态效益补偿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为三江源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各项目资金分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当然,本文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关于三江源区生态效益补偿财务评价体系构建的合理性、各项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尚需进行深入探究。其次,本文关于生态效益补偿财务评价指标的选取、各指标的权重赋予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有待接受学术界的检验。因此,还应该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生态效益补偿财务评价体系。

摘要:本文结合《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以环境会计、生态经济学和其他学科为基础,借鉴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调研的报告成果及现有的生态效益评价理论,对三江源区生态效益补偿进行财务评价,以期丰富生态评价理论,同时促进政府环保部门对过去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进行经验总结,提高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效率,为政府相关部门对三江源区未来生态建设的规划与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江源 篇8

1 主要药用植物种类及应用

根据玉树州中药资源普查统计, 该州有各类中药资源913种, 其中植物类药808种, 分隶71科271属。中药资源总蕴藏量达5万吨左右, 其中植物药3.45万吨。该州药材都是野生, 其质量均属上乘。比较出名的有冬虫夏草、藏茵陈、雪莲、贝母和秦艽等。

(1) 冬虫夏草。属麦角科, 别名虫草, 学名为Cordyce Sinensis (Berk) S-acc.。该草冬天是条虫, 夏天地上部分又是株小草, 药材形状是虫与草的复合体———虫子头上有株草。冬虫夏草分布于青海、四川、西藏、甘肃等省区。青海省的冬虫夏草主产于玉树、果洛海拔3 600~4 000m的高山草甸和灌木丛中, 尤其在玉树分布广、质量佳。冬虫夏草的成分除脂肪、粗蛋白、粗纤维、碳水化合物外, 还有虫草酸、冬虫草素和维生素B12等。这些成分可供药用, 均可用来强身滋补, 治疗肺结核、老人衰弱咳嗽、神经性胃痛、食欲不振和筋骨疼痛等病症。

(2) 藏茵陈。属龙胆科, 学名为Swevtia mussotii Franch。一年生草本, 高15~60cm, 土黄色。在青海省主要分布于称多、玉树、囊谦。生长于海拔3 600~3 800m的山坡、灌丛草地、林缘、河滩地上。全草入药可清肝利胆, 治肝炎、黄疸。

(3) 雪莲。三江源区主要有水母雪莲、苞叶雪莲和唐古特雪莲。水母雪莲学名Saussurea medusa Maxim。全草可入药, 治流行性感冒、咽肿痛、麻疹及食物中毒, 并有镇静麻醉作用。据现代医学药理试验证明, 雪莲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胎衣不下也有效。青海省的雪莲分布于玉树、果洛等三江源地区。生长于海拔3 800~5 000m的高山流石滩、灌丛中。

(4) 贝母。属百合科, 三江源区主要有康定贝母、梭砂贝母、甘肃贝母和暗紫贝母等。通常以康定贝母为多见。康定贝母学名Fritillaria cirhosa D.Donvar ecirrhosa Franch。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高约25cm, 紫色。青海省的康定贝母主要产于玉树 (格龙村) 。生长在海拔4 400m的山地阴坡、湿润草地上。鳞茎入药, 为“川贝”之一, 用作镇咳祛痰药。

(5) 秦艽。属龙胆科 (Gentianaceae) , 主要种类有刺芒龙胆、达乌里秦艽、青藏龙胆、六叶龙胆、麻花艽、乌奴龙胆、蓝簪龙胆和管花秦艽等。三江源区以麻花艽为常见,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高10~40cm。生长在海拔2 500~4 700m山坡、河滩、草地、灌丛中。全草入药, 可治关节痛、肺病发热、黄疸及两便不通。

2 保护措施

(1) 切实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政策措施, 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做到开发利用与保护并举。按《青海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要求, 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野生植物保护工程、退化草地综合治理工程等生态工程。对三江源区的野生药用植物学的开发利用必须坚持资源依托原则和可持续增长发展原则。

(2) 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 加快特色药用植物学的人工种植基地建设, 建立保护区, 加强对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一是除了应做好对野生资源的保护外, 还应加强对濒危中药资源的物种保护, 如建立国家级中药材物种保护园区、建立中药材资源基因库等。二是根据三江源区特色经济发展战略, 把中藏药材种植生产同退耕还林 (草) 工程相结合, 建成一批工业原料基地和商贸货源基地。三是通过系统研究三江源区高原珍稀药用植物资源繁殖生物特性, 应用先进的组织培养和细胞克隆等技术手段, 突破珍稀药用植物资源快繁技术难关。四是进行珍稀野生药用资源量以及各部位活性成分动态变化研究, 保证资源的有效和合理利用。

(3) 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

(4) 加强法制建设, 依据《森林法》、《草原法》、《土地法管理法》、《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等国家有关法律和青海省《中藏药材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 加大宣传力度, 不断提高法制观念,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坚决打击滥挖乱采等破坏植被的违法行为, 实现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摘要:通过对玉树三江源区主要药用经济植物种类、分布、形成过程等情况分析, 提出了其保护措施, 以期为该地区药用经济植物的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药用经济植物,利用,保护,三江源区

参考文献

三江源 篇9

关键词:贫困原因,三江源区,文化经济学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尽管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 人们仍然摆脱不了“贫困”的困扰。人类社会的贫困与反贫困的斗争,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工业革命之后, 人们才开始重视, 理论界才关注贫困问题, 中国对贫困问题的理论研究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 贫困现象依然存在于各个国家各个社会的各个地方, 在青海, 农牧区贫困是困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大问题, 突出表现为三江源地区的贫困。

1 三江源地区的人口和经济状况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源区总人口超过125.9万, 年均增长率超过2%, 人口态势仍处在“两高” (高出生、高增长) 阶段, 人口总量远远超过了生态承载力 (按照景晖等人对三江源区人口承载力计算, 人口已超载了21万多, 超载率为34%[4]) 。“三江源”地区16个县中有7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贫困县数量占全省贫困县的56%, 贫困人口达25.4万人, 占当地农牧民总人口的63%, 农牧民是全省贫困现象最集中、贫困程度最深重、脱贫任务最艰巨的地区;三江源地区地方财政收入基本维持在财政支出的7%水平, 其余靠国家财政补贴来弥补差额。人均GDP则为青海省的57%, 为全国的42%。

2 三江源地区贫困的原因分析

对于研究贫困的原因, 从社会角度来讲, 李小云将其理论归纳为:有贫困的文化、不完善的制度、历史上形成的先天不足、沉重的人口负担、人口与环境关系的失败。为缓解贫困, 我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之初就对三江源地区进行投入, 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投入在逐步加大, 但是贫困问题一直未能解决或者说未发生根本性好转, 原因是复杂的, 但是笔者认为应该从当地的文化上找原因。根据王作全率领的问卷调查组对一些当地的或熟悉三江源区实际情况的各阶层代表进行的调查显示, 42%的人认为落后的民族文化观念与市场意识是贫困落后的原因。三江源地区与其他社会在社会文化方面是相互隔离的, 在长期的贫困生活中, 他们形成了一套特定的文化体系、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体系, 这是一种脱离社会主流文化的贫困文化。贫困文化一旦形成, 便会对“圈内”周围的人产生影响, 尤其是对贫困者的后代产生影响。贫困文化使生活在其中的人逐渐脱离社会生活的主流, 使自己在封闭的状态下, 不断复制着贫困。

2.1 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是精神文化的核心内容, 也是整个社会文化观念的本质体现, 而且决定并影响着一个特定社会的发展模式, 它是决定社会经济发展及其模式的根本动因。

(1) 佛教忍辱、知足、寡欲、行善、利他等思想的长期影响。一是宗教消费支出较大, 直接影响了贫困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宗教观念浓厚, 对宗教的支出较大, 宗教消费活动挤占了相当一部分本应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物质和劳动资源。

例一:1999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立新乡遭受罕见的大雪灾, 政府送去了120吨救济面粉, 结果80吨直接被当地老百姓运送到了寺院 (笔者于2008年12月在玉树县的干部访谈记录) 。

例二:丧葬习俗, 藏民要按照宗教的规定进行。人死了以后要请大喇嘛、大活佛为死者念经3天, 要给喇嘛活佛送一匹马或贵重物品。送葬完了后, 还要念七七四十九天经, 这段时间要请许多阿卡, 就是一般僧人 (普通喇嘛) 念经, 所以要为他们解决衣食住行, 服务周到。他们心里只有宗教观念和习俗, 哪怕他们活着的人受苦、受穷, 也要为死者办好丧事, 这就是宗教的力量, 信仰的力量, 没有人能改变他们的意识形态[5]。二是执著的宗教信仰对现代教育方式的排斥, 直接阻碍了贫困人口作为劳动力的数量供给和质量提高。

(2) 商品观念、市场意识淡薄, 不能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由于当地牧民没有竞争意识、商品观念, 所以将财富封存起来而不主张消费和流通, 他们意识不到产品通过流通就可以增值的道理。

2.2 道德规范

道德规范是维护和协调社会经济运行及其相互关系的内在依据。藏民在生产上, 有种种禁忌, 许多肥沃的土地、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湖泊被寺庙定为“神山”、“神湖”等, 严禁人们合理利用。

2.3 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规定并影响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及其对策的基本因素。“小富即安”、“等靠要” (比如, 2007年玉树县的一家有17口壮劳动力, 一天采挖虫草120~140根, 当时价格35~40元/根, 显然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然而, 家长一天赌博就能输掉1000多根, 输完虫草输牛羊、输完牛羊输车辆, 最后只能靠政府救济度日) 、没有进取性等思维方式的长期范导下, 造成思想懒惰、安于现状, 在吃穿住上他们只要能维系生命也就可以了。

3 从中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到释永信带领少林走出国门的借鉴

3.1 中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则是唯灵主义的、禁欲主义的和彼岸主义的。与三江源区类似, 当时的人们把现实的东西当成一种值得唾弃的、邪恶的、魔鬼的化身, 而把眼睛都盯向了虚无飘渺的天空。基督教会自身腐败的空前加剧, 保守和贪婪的不断滋生, 教皇和主教们利用自己的特权疯狂地聚敛财富, 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低级的教士们也可以通过从事商业来攫取财物。然而, 宗教改革几乎彻底打破了原有的经济文化秩序。马丁·路德的新教改革认为, “只有信仰能使人成为义人, 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源泉;每一个信徒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自由解释圣经;洗礼和圣体圣事是唯一值得保留的仪式;取消对圣母及诸圣徒的崇拜;炼狱是不存在的;教士可以结婚, 修会不必存在。”瑞士的卡尔文教派融会了马丁·路德新教的神学传统, 主张“信仰得救”, 希望建立“廉价教会”, 强调“天职观”和“合理论”, 否认罗马教皇的权威。他们认为一个人在死后能否得到解脱, 上帝在他出生之前便已经确定。因此, 教徒不能依靠教会得救, 而要靠内心保持纯洁的情操, 过勤俭节欲的生活, 勤勉于世俗职业, 现实自我确证, 才最终会使灵魂得救。卡尔文主义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繁荣。欧洲的宗教改革似乎在启示人们, 应该反思人们信仰精神的膨胀, 而世俗精神的匮乏, 人类是理性和非理性的动物, 精神的需求和物欲的占有应该达到一种平衡, 才能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2 现代的少林寺

当年17岁的刘应成 (释永信的俗名) 把一个仅拥有十几个僧人, 其中9位老人, 守着的一座破庙和靠28亩旱地过活的破败少林寺, 把郑州最穷的地方发展成了河南省县级市中最富有的地方。业内人士分析, 仅少林寺旅游产业一项, 每年就占少林寺所在登封市财政收入的30%还多, 隐性收入则远远不止这些, 这非常值得人们深思。1996年, 释永信在国内寺院中第一个建立起了自己的网站, 后来引进TCL电脑, 打造中国的一家数字化寺院;全球招收少林弟子;追随政府代表团, 武僧世界各地上演“少林武术”;释永信先后一手创立了少林寺拳法研究会、少林武僧团、少林寺红十字会、少林书画研究院、中华禅诗研究会、少林寺慈善福利基金会、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少林影视公司等机构。少林寺近年在全球广开分寺, 释永信每年有超过六分之一的时间在国外当空中飞人, 为少林获得巨额收入。少林寺在慈善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 1994年成立了少林寺基金会, 捐款将近两千万, 并且资助孤儿并收养几千名 (http:www.fjnet.com.2006) 。释永信认为这一代人要做的就是正本清源, 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这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 让少林文化传承下去并以独特的思想文化为人类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做出贡献。正如释永信所说:世界在全球化, 面对西方的经济强势和文化强势, 少林寺必须作出应对。少林寺不改变就无法再在这个社会中保持影响力, 上对不起祖宗, 下对不起后代。今天在少林寺发生的改变, 笔者认为是为佛教负责, 也是为民族负责。

4 三江源地区脱贫致富的对策建议

贫困不仅是贫困人口的不幸, 也是整个国家的不幸, 是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毒瘤 (马歇尔) 。因此, 扶贫不应该看作是救济, 更应该看作是社会责任。“为政之要在于安民, 安民之要在于济贫 (汤安中, 1997) 。”对中国来说, 增强民族团结, 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政治意义。对于三江源地区的反贫困, 人们不能仅仅靠增加物质供给来减少贫困。而要转换思维方式, 更应该从精神上来解决贫困, 处理好他救与自救的关系。逐步更新观念, 主动追求物质幸福。更新现实和彼岸的关系, 不能把所有的希望全部寄托于来世, 应注重物欲的和精神的、今生的和来世的平衡。如果三江源区人们的文化观念得不到改造就无法从根本上使其脱贫, 正如著名的政治学家宁骚所说的, 对西部地区要实行“文化大输血”、“文化大循环”, 政府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同时, 加大力度提升源区的人力资本, 跳出源区亲身体会商业氛围;注重开发三江源区人们的自我发展潜能来改变贫困状态, 增强其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强源区开放意识、注重文化交流。让全国了解三江源, 让世界了解三江源。体会三江源、感受三江源独特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多样的宗教文化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让宗教走出国门进行正常的文化交流, 正象释永信所说:不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不勇于创新, 我们就要被时代所淘汰, 强势文化渗透往往会给一国的民族文化、经济基础乃至于国民精神带来冲击。源区人们都很清楚现在你的年轻一代的宗教信仰正在弱化, 未来宗教的“香火”要靠全世界的游客来延续, 居安更要思危。

参考文献

[1]安应民.文化经济学[M].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4.

[2]段继业.青海农牧民的生活状态[M].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5.

[3]赵林.从西方文化的历史发展看科学与宗教的辩证关系[J].文史哲, 2007 (2) .

[4]景晖, 等.三江源地区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 2005 (6) .

“三江源”猫儿山探险记 篇10

在这个经纬交点上,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华南地区最高峰——猫儿山,海拔2141.5米。

位于桂林北部。

这是三江源。考据来自于一篇由国家林业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提供的《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流域水文考察报告》。报告称:“猫儿山是漓江、浔江和资江的主要发源地,连接着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该报告还附有《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河流水系结构图》。可以发现,猫儿山作为广西主要的水源林区之一,有39条源头河,其中,“流入资江的有4条”。

资江,湖南的四水之一。

当然,本文的目的不是追根溯源,而是为了记录一次有关“三江源”猫儿山的探险,让我们看到它的另一面。

——如1990年陆定一在老山界题碑赞誉猫儿山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庐山之幽、峨嵋之秀”的一样。

探险者,莫白和他的8264长沙展鹏户外探险联盟团队,共16人。

时间,2011年9月27日。

500米。庐山之幽。

溪水清冽,幽蓝。纯白的砂石。童话世界。

莫白他们选择猫儿山是纯粹从驴友探险角度考虑的。因为在户外论坛上,有人说猫儿山核心景区的路非常艰难,很有挑战性,而且风景很好。

2011年9月27日凌晨两点。莫白等16人到达猫儿山山脚。位于广西省,兴安县。搭了帐篷,睡了两个半小时,起床,洗漱,收拾。

清晨7点,他们开始准备登山。自从1976年秋,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这里建立了猫儿山林区保护站,划出1.7万公顷为绝对保护范围后,这里便开始有了专人管辖和看守。

所以,莫白等人要在工作人员8点钟上班之前进入核心景区。因为一般人都会从景区公路坐车进山,盘山公路已经修建到了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顶宾馆。从这条路徒步上山的人很少,据从当地请来的向导说,他们是第三拨。

因此,管理比较松懈。

进山后,就一路溯溪而上。莫白一直认为这一路的风景是最漂亮的。

“这里的溪水有着你想象不到的幽蓝,清澈,我到过九寨沟,认为这里完全可以和九寨沟的水媲美,我也到过西藏的许多雪山,这里的水也同样有着雪一样纯净。尤其让我们迷恋的是,溪流下面的细沙是纯白的,沿着溪流分布的石头也是纯白的,大的有几十吨重,上面可以扎帐篷。简直就是一个童话世界。”莫白说这段话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停顿,似乎还沉浸在猫儿山溪流的纯白世界里。

溪流两旁是幽静的绿树和不知名的繁花。似锦。还有瀑布。

这里的瀑布虽然不大,但落下的水潭,深的十来米,浅的也有六七米,和溪水一样清澈见底,汪蓝一片。如果不是为了赶路,许多队员都想到溪流里弄水一番。

在溯溪而行的时候,他们遇到了小小的意外。有队员被马蜂蛰了,队员们穿的都是短衣短裤和拖鞋。不过幸好有随身带的驱虫去毒的伤药。之前以为是被蛇咬了,因为这一路有很多竹子,潜伏着很多竹叶青蛇,当时被吓坏了,后来证明是虚惊一场。

直到海拔700米左右,这段溯溪而行才终结。

900米。峨眉之秀。

九天瀑布。剧毒金环蛇。

从海拔700以后,才算是真正进入了猫儿山山区。但偏偏是,这段路不但不陡,还很平坦。这段里是山里人采竹笋、采蘑菇的必经之路,是他们开拓出来的。

大约在750米左右,莫白他们发现了金环蛇。这是一种具前沟牙的剧毒蛇,与眼镜蛇、灰鼠蛇合称“三蛇”,有黑黄相间的条纹。

莫白遇到的金环蛇大约60厘米,大拇指粗细,金环蛇只是路过,几秒钟后就在众人面前消失,但也让众人吓出了一身冷汗。

从700米到900米的海拔,属于无瀑布、无溪流区。只有较为平坦的山路。因为平坦,所以路程很长。

在900米的时候,他们看到了一段非常漂亮的瀑布,叫做九天瀑布,取自李白 “疑是银河落九天”诗句。

九天瀑布落差其实不大,只有30米左右。但是因为地势独特,在两个山峰的中间倾泻出来,两边青翠,中间水流非常湍急,在下面形成一个深潭。它的另一端就是悬崖。众人不敢接近,只能远观。

下午一点,到达海拔1100米处。开始午餐。

午餐是随身携带的压缩饼干和零食。他们没有生火,因为秋高气爽,容易着火。这一路,他们连烟都没有抽,为了安全着想,也为了遵守国家法规。

不过,他们的登山包里,放着炉火设备。一般男队员负重70斤左右,女队员负重40斤。分为两人一组,吃饭也是,公共装备,比如套锅、防潮垫、炉头等,由男队员背,女队员主要负责自己的帐篷、防尘罩、饮水、食品等物品。

从这里开始,他们开始更换衣服。从短衣短裤拖鞋到正宗的户外登山装备,比如冲锋衣、登山鞋、防尘罩等。

1400米。华山之险。

一边是山脉,一边是悬崖,青苔遍地。橘黄色、碗口大的中华蟾蜍。

在海拔1400米的高度,队员怡姐遇险。

怡姐是长沙理工大学教师,40余岁。户外运动爱好者。和男队员阿波罗一起报名参加此次猫儿山探险活动。

队员之间的称呼都是用网名,真实姓名都互不知道。

因为这时候的山路开始变得湿滑,而且开始陡峭起来,坡度倾斜70度左右,山路旁边就是百丈悬崖。怡姐当时小心滑下了山路,在她后面的阿波罗一阵惊呼,莫白等人听了,赶紧快步跟上来。莫白看到怡姐正抓着悬崖旁边的一棵小杂树——这绝对不是拍电影的情节,脸色刷白,死命抓住树不放,下面就是悬崖,悬崖底部是山沟小溪,溪水很浅,里面是裸露的巨大的纯白石头。

摔下去肯定没命。

众人马上甩下绳子,然后将怡姐拉了上来。怡姐的膝盖摔破出血了,不能负重,于是,背包由莫白和另一个男队员轮流背着。

在1700米的海拔,队员又发生了一次意外,更加惊险。

这时,已经进入了原始森林的核心景区,树木遮天蔽日,空气潮湿,青苔丛生。队员们要过一个小悬崖,悬崖上有块大约十平米左右很倾斜的大石头,石头左边有些小灌木,右边就是万丈深渊,看不到底。

要过去,就必须扶着小灌木。

当押队的副队最后一个过去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因为灌木承受了15个人的力量后,已经很松了,而副队只穿着一般的跑步鞋,不想莫白等人一样是专业登山鞋,有钉子,可以抓住岩石不放。

副队的所有力量都依靠在小灌木上。灌木被连根拔起,副队瞬间就往下掉,幸运的是,这块石头坑洼不平,在副队的膝盖都掉到悬崖外的时候,他的手指插入了悬崖的一个坑洼里,止住了掉下的趋势,但指甲盖被全部翻起,十指鲜血淋漓。

莫白走在倒数第三,听到了副队的惊呼,马上和倒数第二的男队员伸出了登山杖——如同拐杖,手柄有钩——然后,经过近十分钟的努力,终于将副队拉了上来,他获救的第一句话是:“我没死。”脸色发青。

“每一件户外装备都是救命工具。”莫白感叹说。

然后,从1700米至1900米,都是原始森林。暗无天日。陡峭无比。不过,队员们没有再发生意外。路上看到碗口大、橘红色的中华蟾蜍。

2141.5米。泰山之雄。

一览众山小。可以看到东安县。

晚上7点,到达海拔2000米处。

这是一片高山沼泽地。他们看到了一幅被刻画在一块巨石上的《猫儿山河流水系结构简图》。图中资江发源处及北流方向,简洁、清晰。巨石的另一面就是“三江源”碑记,碑文称,“资江发源于猫儿山老山界东北坡”。

猫儿山海拔2000米处的沼泽地,因附近有大沟谷8条,被当地人取名“八角田”。

三江源 篇11

玉树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三江源”地区, 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53.33万km2, 草场面积134.73万km2, 可利用草场面积126.67万km2。境内绝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 700.0 m以上, 年平均气温0~2.5 ℃, 年降水量750.0 mm左右, 草原植被类型多样, 草场类型有温性草原类、高寒草原类、高寒草甸类、高寒草甸沼泽类、高寒灌丛草甸类, 经济以畜牧业为主体, 过去该地区水草丰美, 植被覆盖较好, 也是野生动物的乐园。但近年来, 由于气候变暖, 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干暖化趋势加重, 致使草场退化、沙化、树木枯死等, 导致生态环境有局部恶化的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 既有自然因素, 又有人为因素。近年来不利的气候条件的变化, 如气温升高、蒸发量加大等导致了生态缺水现象明显, 干暖化趋势加剧。由此可见, 青藏高原是中国乃至全球气候变暖的敏感区, 为了进一步揭示玉树县的天然草地牧草产量变化规律, 深入探讨引起三江源地区草地生产力水平, 本文应用Markov链的相关预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来研究三江源地区天然草地年平均牧草产量预测的离散随机过程模型。

2 计算原理及过程

Markov链预测模型的理论基础是Markov过程。设有随机过程{Xn, n∈T}, 若对于任意的整数n∈T和任意的i0, i1, i2, …, in, 条件概率满足:

P{Xn+1=in+1/X0=i0, X1, X2, …, Xn=in}=P{Xn+1+in+1/Xn=in} (1)

则称{Xn, n∈T}为Markov链, 记P{Xn+1=j/Xn=i}=Pij (i, j=1, 2, …, n) ;表示n时刻系统处于状态i条件下, 时刻 (n+1) 系统转移到j的概率;将Pij依此排序, 可得如下矩阵:

矩阵P (k) 称为概率转移矩阵。若初始状态Ei的初始向量为V (0) , 则经k步转移, 向量V (k) 为:

V (k) =V (0) ·P (k) (3)

根据式 (2) 和 (3) , 可建立Markov预测模型的数学方程如下:

Markov链表述了这样一个随机变化的动态系统:一个n阶Markov链由n个状态的集合{E1, E2, …, En}一组转移概率Pij (i, j=1, 2, …, n) 所确定, 该过程在任一时刻只能处于一个状态, 如果在时刻k, 过程处在状态Ei, 则在状态 (k+1) 时刻, 它将以概率Pij处在状态Ej。Markov链的上述特点决定了Markov模型是根据状态之间的转移概率来推测系统未来发展的。转移概率Pij反映了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程度, 因此, Markov链预测适宜于牧草产量的年际变化这种随机波动较大的变量的预测问题。

对于状态界限不明显的平稳Markov链, 传统的状况划分方法是以若干常数作为状态的上下界, 若以Ei表示第i种状态, 则有:

Ei∈[Ai, Bi] i=1, 2, …, n (5)

Ai, Bi为状态边界, Ai, Bi∈{常数集}

上述状态划分方法决定了各个状态的边界是固定不变的。它适合平稳随机过程等均值的特点。但是对于随时间变化呈某种变化趋势的非平稳随机过程, 状态的边界和内涵是变化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描述了系统各状态转移的全部统计规律, 是预测的基础。当样本足够大时,

Pij (m) ≈Mij (m) /Mj (i, j=1, 2, …, n) (6)

Mj为处于Ei状态的样本数 (不包括最末时刻的样本, 理由是最末时刻状态转移不确定) 。Mj为由Ei状态经过m步转向Ej状态的样本数。

根据k步状态转移概率矩阵, 可预测系统未来状态的转移。设目前预测对象处于Ek状态, 则矩阵的第k行诸元素Pkj (j=1, 2, …, n) 描述了系统由Ek状态向其它状态转移的全部可能性, 显然, max (Pkj) 对应的转向是Ek下一时刻最有可能的转向。这可以作为预测的第一方案, 还可以根据转移概率的大小, 提出若干备选预测方案。对状态未来转向的预测, 实际上预测了系统未来时刻的取值区间。

3 三江源区玉树县天然草地牧草产量Markov预测

对于结定的原始序列:

X (t) (0) ={x (1985) (0) , x (1986) (0) , …, x (2005) (0) }={xi (0) (t) }, i=1, 2, …, n;t=1, 2, …, m;按其出现的频率和丰枯程度划分为5种状态 (见表1) , 并确定历年平均牧草产量所处额定状态。

根据公式 (2) 和 (3) 构造平均三江源区玉树县天然草地牧草干物质产量5步状态概率转移矩阵如下所示:

由式 (4) 得:

X (k+1) = P (k) ·X (k) ; (k=1, 2, …, 5) (7)

即为所求三江源区玉树县天然草地年平均牧草干物质产量Markov预测模型。

利用2002~2006年三江源区玉树县天然草地年平均牧草干物质产量实测值对预测模型进行检验, 并对2007~2011年三江源区玉树县天然草地年平均牧草干物质产量预测, 计算结果见表2。

1) R= (Qm-Qc) / Qm, Qm取区间的中间值;2) 区间的中间值的平均值

4 结 论

由表2可见, 基于Markov链原理所建立的离散随机过程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利用该模型计算的三江源区玉树县天然草地年平均牧草干物质产量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相对误差值均在预报规范范围之内, 最大相对误差值只有16.4%。因而完全符合预报规范的要求。另外, 离散随机过程预测模型是建立在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基础之上的, 历史数据越多, 信息越充分, 计算也约准确, 预测结果也越可靠。计算结果还表明, 预测对象历史数据状态的划分, 与预测结果的计算精度也有密切的关系。在一定范围之内, 状态划分越细, 计算精度也越高;但状态划分过细, 亦会使计算过于繁琐。

摘要:Markov预测技术是应用Markov链的相关预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来研究分析时间序列的变化规律, 并预测其未来变化趋势的一种预报方法, 适用于随机波动较大的预报问题。根据Markov链原理, 提出了一个用于三江源地区天然草地年平均牧草产量预报的离散随机过程模型。实测资料的验证结果表明, 这种模型计算精度较高, 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离散随机过程,Markov链,牧草产量预测,概率转移矩阵

参考文献

[1]刘海波, 陈孝思, 秦玉才, 等.随机过程在灾变预测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6 (9) :19-23.

[2]张坚.回归—马尔可夫链联合预测方法[J].系统工程, 1988, 6 (2) :42-46.

上一篇:初中物理课堂情境教学下一篇: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综述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