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在笔先

2024-10-17

意在笔先(共12篇)

意在笔先 篇1

“意在笔先”本用于国画创作描述,后多用于形容文章创作,亦即写作。板桥画竹,曾有这段描述:“江馆清秋,晨起看竹……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小学生怕写作文,很多是由于下笔无物可写。故无论是低年级的写话,还是中高年级的习作,睹物生意,实是作文的基本要求。然意从何来?在笔者看来答案也不难找,无非是学生将文本与生活结合起来,将自己的作文之意,泊于文本感悟之锚上。小学语文教材上的经典文本,则可提供这样的“锚”。现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莫高窟》一文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思考。

之所以选择这一文本作为拙作示例,是因为该文结构清晰、用词精当。结构清晰有利于学生展开想象思路,而用词精当则可以培养学生对词语的掌控能力,这是提高写作素养的良好机会。同时笔者注意到,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根据词语描述来进行想象的能力,因此只要设计合理,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对词语的运用中感受到词语具有的魅力。

一、自由想象,激活生活经验

在之前的教学中,笔者曾尝试先给学生呈现莫高窟的相关视频,让学生结合课文去建构关于莫高窟的形象,可发现这样的课堂虽然会有学生的惊叹声,却收获不了想要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理解是肤浅的,运用是生硬的。分析之后,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设计看似给学生铺平了想象的道路,实际上却剥夺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于是尝试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去自由想象,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去构思属于自己的莫高窟形象。

师:读完这篇课文后,大家觉得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生:很美!很壮观!

(学生的这些答案虽然没有问题,但其中不乏迎合老师的情形,因此教学不能止步于此。)

师:同学们用了美和壮观两个词来评价,但这样的评价往往显得有些空洞。大家能不能具体地说说美在何处?壮观在哪里?

生:因为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因为这些彩塑惟妙惟肖。

生:因为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

生:因为藏经洞里曾藏有六万多件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说明同学们对课文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同学们的答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选择了课文中的形容词,一类是选择了课文中介绍的具体事物。同学们也是通过这些描述感觉到了莫高窟的美和壮观,是吗?

生(众):是!

师:那在大家的想象中,什么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呢?什么叫惟妙惟肖呢?

这个问题击中了学生的软肋,因为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往往都是大概地知道某个词的意思,平时对课文的解读也仅限于对课文中一些关键词语的选用,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些词语的内涵。但是,本篇课文中有大量的四字词语,都是需要用心品味才能发现其含义的。同样,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在学生的思维中也基本都是抽象的事物,而如果理解仅停留在这种抽象的概念水平上,那就感悟不到课文中事物与修饰语之间的准确描绘关系。

师: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先来想象一下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的具体形象。

(生展开想象)

师:同学们刚才的想象很丰富。从大家的描述来看,也可以看出大家充分运用了自己的生活经验,这是一个好习惯。现在我们对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已经有了一个形象的认识。大家再想象一下那个16米长的卧佛吧!

(学生展开想象,重点在于将卧佛的尺寸与熟悉的长度进行对比,从而建立对卧佛的形象认识。)

师:如果让你来形容这个卧佛,你会用哪些词呢?

同样的教学思路可以用在对壁画的想象上,要引导学生重点想象“飞天”的形象,尤其是结合文中“臂挎花篮、怀抱琵琶、倒悬身子、彩带飘拂、漫天遨游、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等关键词进行想象。如果有可能,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展开想象。

二、形象铺垫,修饰想象内容

有了上述的想象基础,便可以向学生提供有关莫高窟的视频与图片了。笔者呈现的顺序是先视频后图片,目的是让学生结合课文去观看视频,以先生成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通过图片对其中的重点进行特写性质的认识,这样就同时兼顾了整体与局部。

师:看了莫高窟的视频与相关图片,大家现在是什么感觉呢?

生:莫高窟真的很美、很壮观!

师:嗯!大家还是用了这两个词来形容。能说说此时的心情与刚才的心情有什么不同吗?

生:刚才说的很美很壮观似乎真的是空洞的,只觉得美和壮观一般可以用来形容这类对象。可现在看了电视(视频)和图片之后,感觉莫高窟真的很美,那些飞天的仙女太美了!那个卧佛也真的很大,我觉得必须用壮观来形容。

生:莫高窟的美其实就美在彩塑上,那些菩萨、天王、飞天的仙女,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感觉他们真的要飞起来了。

因为有了上一步的想象基础,因而当学生的想象遇到真实的视频和图片时,他们的思维就被进一步激活了。真实图像对于学生的想象而言,是一种提高,是一种滋润。而如果没有了上述步骤,那学生的想象基础就没有了,观看视频与图片的过程就是一个被动灌输的过程,其结果就是看起来很美,但学生可能一无所获。

三、意由心生,培养感悟能力

当笔者的教学由感受转向试图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时,“意在笔先”这个词语就忽然出现在脑海里。如果让学生来写《莫高窟》,他们会怎么写呢?尽管从顺序上讲,学生已经学过了这一课文,并且已经感知过了别人所写的莫高窟,但如果真的让学生写一下,结果会是如何呢?

师:同学们,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对莫高窟有了一个非常深刻的认识。老师现在有一个想法:想象一下我们刚刚浏览过的莫高窟,你们是否有了一种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莫高窟的想法?大家乐意写吗?会怎么写呢?

(学生的回答不完全相同,有的愿意写,有的不乐意,有的则拿出了作文纸跃跃欲试。)

师:为什么有的同学不愿意写呢?

生(低声):我们不喜欢写作文。(部分学生笑。)

师:对!老师知道你们不喜欢写作文。因为老师知道你们经常拿起了笔,却不知道怎么写。但今天不同了。回忆一下,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几乎已经触摸到了莫高窟的那些菩萨、天王和飞天的仙女,那尊卧佛也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为什么不可以写呢?

师:能说就能写,而且写作可以让我们对莫高窟的认识更形象、更深刻。赶快拿起手中的笔,用你想到的词语去描绘莫高窟吧。再晚,就会忘记喽!

可能是因为最后一句话有一定的触动作用,学生纷纷拿起笔开始写。询问学生的感受时,有学生说:“我写的时候仿佛莫高窟就出现在我的眼前。”有学生说:“我写的时候也加了些自己的想象,我觉得那样的莫高窟会更美。”还有学生说:“我写的时候就在想课文中的那些词语,也在想以前学过的词语,我在找更好的词语去形容那些菩萨和天王。”……

四、总结

一节语文课的教学视角是多样的,有什么样的侧重点就有什么样的教学结果。对于《莫高窟》这节课的教学而言,以往的教学都侧重于对文本本身的解读,侧重于对文本的感悟。而这次教学多了一种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视角后,也就有了一个“意在笔先”的研究思路。联想到学生作文时总是那么困难,联想到学生作文时笔下无物,又联想到本文的教学,我一下子就感觉到日常的教学也要渗透写作的有关要素。

《莫高窟》一文应当具有这种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基质,因为该文的确具有别的文章所不具备的特点——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但不管什么样的文本,如果我们坚持从中寻意,坚持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的话,那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能力与愿望,也应当不是什么难事。

意在笔先 篇2

若干年后,不经意间读到中国诗经学会会长夏传才著的《诗经发祥地初步考察报告》,才得知,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流经晋陕大峡谷后,孕育出那片广袤富饶的八百里秦川就是《诗经》的发祥地,我顿然心悟,在河之洲的“洲”,就是黄河母亲河流经合阳洽川这段宽阔的河带,母亲河在这里尽显了那特有的平和、善良、慈祥、温柔、宽容、大度母性之美。

不再是儿时却带着儿时记忆里拷贝不完整的《诗经》,去洽川,还原《诗经》里的篇章,惊讶发现,洽川,分明是诗歌的世界,分明是《诗经》里的断壁残垣,是大自然谱写的叙事诗、爱情诗、光阴诗、田园诗、唯美诗……一篇,两篇,无数篇…….

原来《诗经》是画意的《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b。

一条轻悠的河流,辗转自那天际流淌而来,她是天上的银河撒落人间,河水清清,芳草凄凄,碧色苍苍,白露为霜,寻一片云霞为轻舟,我倚在船头t望着远方,我在找寻那一个你与我共一场清欢。于是,你来了,和煦的春风将你思慕我的情意送达我的心田,我的眼波看到你苦苦寻觅我芳踪的焦急和等待,你来了,你来了,你拨开那肆意横生的芦苇荡,一袭白霜将你描摹成一个洁白的写意,你搭上了我的轻舟,四目相望中你和我的心随那流淌的河流飘向了远方。啊!你就是那位伊人,在水一方,我就是那多情的人儿,溯流而上,来找寻我的方向......

这是《诗经》中最唯美、最得诗之风骨、情之雅致,画之意境的。

倘若栖息洽川,再读《诗经》,你会置然于其中,你会觉得,世界是美的,洽川是最美的,有田园之美,有山水之美,有诗情之美,有桃之夭夭,有蒹葭苍苍、有柏舟泛流,有鹤飞于天......

原来《诗经》是意境的《诗经》。

野有蔓草,零露`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人逢于世,面而不识,望而却步,何尝不是一暮暮美丽的邂逅?独自遥望,在原野、在路旁、在晨光、在月下,静静地欣赏她的背影,何尝不是一道美丽的风景?邂逅而幽会,有缘而无份,即使别离,也会是最美丽的,即便是过客,你也会分享一份莫名的冲动......

这一首首《诗经》写出了洽川现实的灵魂、北方江南意境的灵魂,融景物美,人性美,境界高,情之真,理之妙于其中,成为古典美文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洽川是美的,洽川是天作之合的美,美的让周文王太姒如痴如醉。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在洽之阳,在渭之濉N耐跫沃梗大邦有子。大邦有子,教熘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女维莘......

太姒与文王之天作合,从“窈窕淑女”到宫室“太姒”,从辗转反侧相思相恋到抬桥迎娶,从贤而有德到母仪天下,二人的幸福美满婚姻堪称“天作之合”千古美谈。如此等等,《诗经》何尝不是一部做人之经,治国治家之经。妇之爱乃家之爱,家之爱乃天下爱,夫之兴则家之兴,家之兴则国之兴。

哦,原来《诗经》也是写史的《诗经》。

《诗经》是一部久读不完的史诗,《诗经》是一曲阡陌回荡的牧歌,《诗经》是一首流传千年的情爱神话。诗之源,情之源,寻觅《诗经》之源,你却深藏在千里迢迢的洽川。

读《诗经》,来洽川,别有情趣,别有领悟。远古的诗意,现实的诗境,你会发现,《诗经》那么久远,,诗意却就在眼前,《诗经》那么经典,完美就在洽川的诗情画意间。

洽川,你是镶嵌在黄河母亲河胸前最耀眼的珍珠。

洽川,你是《诗经》里大美的黄河之川。

洽川,你是《诗经》里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

洽川,你是抒写《诗经》取之不竭的精神家园。

时光穿越了千年,黄河依旧是母亲河,依旧流经这里时气平缓缓,时而分流婉转,时而嬉戏聚欢,绘就了万顷芦荡,喷涌了千眼神泉,哺育了百种珍禽,编织了十里荷塘,千年的《诗经》把洽川写成了诗,而今的洽川,却被炎黄的后裔描绘成了画:瀵泉沙涌,鱼翔浅底,鸟语花香,洽水流云,瀵堤烟柳,绿柳成荫,荡舟水面,竹排放游,红荷映日,沐浴垂钓,湖水山色,芦荡晨光,黄土峰林,宜居迷人,游人如织……

《诗经》里的洽川已是北方的小江南。无数文人墨客纷沓而至,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吟诗作画来填补《诗经》未有“水乡江南”这一缺憾……

一条河,从五千年前流过,灌溉出肥沃芳香的原野,

一条河,从华夏大地流过,播散着诗经文明的种子,

文于情后 意在笔先 篇3

郑板桥展示了画竹的三个过程:眼中竹(看竹)——胸中竹(想竹)——手中竹(画竹)。”这段画论给我们提供了两点宝贵的启示:文于情后,意在笔先。即大凡作文之前,先要有饱满的情感;落笔之前,先要有好的立意。“胸中勃勃遂有画意”。画师观竹之后,胸中有股不可遏制的“勃勃”的创作激情。正如《文心雕龙·情彩》所言:“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我的小文《怀念祖母》正是深受浓厚情感驱动所作。

清明节快到了,怀念已故亲人的情感异常强烈。我脑际一遍遍闪过祖母、父亲与母亲的形象,回忆他们走过漫长而艰辛生活之路的点点滴滴。祖辈父辈的人生可用一个字概括:“苦”。真苦,苦不堪言!此时,我的情感升华到一个高度,作为一个老教育工作者,用文字讲述他们辛酸的故事,让今天的孩子了解过去,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应该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于是,我计划写三篇小文,首写祖母。写什么呢?板桥大师在画论中展示一个绘画环节:胸中竹,即通常说的“构思”。“意在笔先者,定则也。”作文如同绘画,落笔之前,必须立意,选材,布局。我在《怀念祖母》一文的“立意”与“选材”上颇下了功夫。祖母身上有着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纯朴、善良、好施、担当、奉献、任劳任怨等等。我反复思考,最后将文章立意锁定在“勤劳俭朴”上。

我耳闻目睹祖母的故事不胜枚举,动笔之前,围绕“立意”,我在记忆的“百度”中搜索素材,选定感人至深的“穿、吃、用”三件事,三件事以外感人的也不少,我都割爱。例如,她临终的日子,我刚从学校毕业回家,守候在她身边,那时正是天寒地冻,我一摸她盖的棉被,硬得如同一块铁板,我赶紧用我的被子换下她的被子。她醒了,大怒,口齿不清:“哎呀呀呀……”猛地蹬腿。20岁的我不明事理,觉得不可理喻。父亲说,她是怕死了弄脏被子。祖母生生死死为后人,我极为感动而伤心落泪。这个素材,我却没写进文章,我觉得与文章“立意”有一定距离。

小文写毕,我首发微信朋友圈,点赞点评者多得前所未有。我知道,文章的亮点在“吃”与“用”的两件事上。祖母用“焙鱼待客”与“节省火柴,用火绳生火”的故事,在今天的人看来,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仿佛原始人的生活,太不可思议了。但是,这在祖母身上确确实实发生过。一位作家朋友看了我的小文,他说要借我小文中的素材为杂志写卷首语,我欣然同意。“文于情后,意在笔先”,是我从郑板桥画论中得到的教益,在此,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有新的启发,有新的超越,有更大的收获。

刘武德简介

刘武德,江西永新人,中学高级教师,江西省语文特级教师,吉安市教育局教研室原主任。从事语文教学、教研近50年。发表教学论文及诗歌散文130多篇,计70余万字;出版6部教学专著,计90万字;主编吉安市地方教材《庐陵文化读本》(小学、初中、高中共I0本),计100万字;在省内外讲课(讲座)共500余节(场)。现已退休。

意在笔先 篇4

从绘画专业说, 速写是收集素材的方式之一, 速写练习的内容多, 积累的素材就越多, 绘画时能够使用的形象自然也多, 虽然随着科技的更新换代, 照相机的图像记录功能大幅普及, 简单的快门动作自然比站在一个地方不动, 用笔画要快的多, 但对绘画、设计类专业来说照相机依然不能够代替速写的作用, 这是速写的特点决定的 (感性思维过程) 。速写在面对客观物体时, 准确快速的观察方法是画好速写的基础, 将客观事物的结构形态尽可能准确的表现在方块大的速写本上是第二步要做的事, 可如果就此结束, 那么速写不免流入“技术”的行列, 因为速写在练习时不仅仅在于讲求速度, 更重要的还在于“写”的意味, 阿恩海姆说过:“艺术的目的不是模拟与再现, 而是表现与再创造。”“写”自然含有艺术表现的意思, 速写里有感性因素缠绕其中, 这是一种直观感受的表达, 通过面对的事物, 与速写附有活力的表现方法呈现出来, 而速写在“写”的同时, 也是对表现手段的提炼, 对想象力的培养。

速写的表现方式并不多变, 它可以用线、面的方法, 加少许明暗表现 (类似素描小品, 写实性速写) , 但大部分的速写都是以线的表达为主, 粗线、细线, 直线、曲线, 硬朗的线、圆滑的线, 线本身就具有强烈的韵律感与生动感。对线, 我们都不陌生, 中国的白描就是擅长用线营造物象, 即便是对速写技法生疏的学生在理解线的运用时也不会困难, 因为中国传统的审美特质更利于我们用线进行画面的表达, 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下, 传统的审美讲求“灵透, 意在笔先”, 这从书法、水墨绘画可见一斑, 张僧繇的疏朗利气, 陆探微的清秀之风, 皆是通过对线的特质的理解后, 深化运用。在西方, 荷兰画家荷加斯的速写, 则以放松的曲线为主, 勾勒出一幅幅人物的工作场景, 自由酣畅。克里姆特用细腻的线条勾出年轻女性光洁的面孔, 用寥寥几笔表现身上的衣着, 松弛有度, 席勒更以一种略显神经质的线条刻画人物形体, 刚毅战栗, 夸张身体的曲线。线本身就具有美的感受, 表现的困难在于如何运用线, 在线的基础上融合个人的精神感性感受, 使得速写画面手到意到。这是取舍、提炼, 是对艺术直觉的修养, 精神层面的积累, 前辈艺术家黄胄先生对速写更是重视, 一直没有放松通过速写对艺术形象进行积累, 随手画的速写都是写生时对自然生活的感悟, 这对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而从创作方面讲 (创作不仅仅局限于绘画, 还包括雕塑, 水墨, 版画及设计专业等, 不论哪种创作形式, 在现在的艺术表现中, 他们的表现形态都是多种多样的, 相互间吸收彼此适应的优点, 取长补短) , 速写亦是学生自觉地感受自然, 观察自然, 通过自身感悟从纷繁复杂的自然界提取经验的手段之一。除去刚开始见物画物, 模仿自然的阶段, 在速写描绘的过程中, 其实创作力也从被动寻找转变为自觉地流露, 当面对单一物体的不完美形态时, 可以从众多的已经熟悉的其他形态中, 寻找可以衔接或可替代的形象进行艺术嫁接, 从而得到想要的艺术形态, 自由的表现自我意识。速写可以呈现出画家对整体画面的掌控能力及审美意识, 作为极具个性化的表达手段, 速写更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自我风格, 包括用线笔法及表现手法, 梵高的油画中布满了漩涡状线条, 他的这种抽象性线条同样出现在他的速写画面中, 刻画的树枝扭曲向上, 表现的风景也附着了梵高自身纠结的精神形态。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的速写更是将线条简化应用, 在面对模特时, 强调主观印象, 用简练的线条表现感性的主观直觉。

从设计专业来看, 设计的领域范围广泛, 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城市环境设计等, 无论在哪个设计领域, 最终的成果都需要以视觉造型的方式呈现出来, 因此, 不论从画面的快速性, 草图的可修改性, 还是比文字更具画面直观性的特点, 速写作为设计主要的表现辅助手段, 在某些程度上较之素描使用率更高些。在设计专业的教学中, 速写教学的侧重点不同, 速写不仅仅是做为收集生活素材, 表达艺术感受的手段, 更能够快速地捕捉设计灵感, 及时地将构思记录下来, 而速写在设计过程中的不同时期, 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在艺术设计的教学中, 速写首先做的是如何将构思转化为可实行的设计草图, 也就是快速造型的能力, 不管是收集素材, 还是速写的表现手段都是为了这个基础功能而服务。在创意阶段, 面对拟定的主题, 会有层出不穷的想法在思维中形成, 在没有定案前这些都属于可实行备案, 用速写将这些零星画面画出来, 其实就是将设计思维清晰整理地过程, 通过整理出的速写画面进行思路的拓展, 形象的创新, 可以说, 在设计过程中, 速写既是完成主题造型的表现工具, 也是创造性思维发生、展开、实现的中间者。

徐悲鸿说过:“尽精微, 以致广大。”不通过细小的积累不能达到广阔的范围。对于速写的练习, 也不能仅在教学的时间范围内进行, 而要延伸至课外, 随时随地的记录身边有意味的事物。速写看似简单的线条运用, 其实里面包含了阅历, 对生活经历的感悟, 所以面对速写时, 我们必须有沉静的心态, 清晰地思维, 不断的发现新的形态, 新的表现形式。

摘要:速写的表现形式不多, 仅用线的变化就能表现事物的形态及画家的感性精神状态。做为艺术创作、设计的素材收集手段, 速写不仅真实的记录了思路的形成过程, 更从过程中提炼了形象, 进行了创新, 所以重视速写的练习, 在艺术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速写,造型,直观感受,线条,感性表达

参考文献

[1].李泽厚.《华夏美学》.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1.

[2].叶浅予.《叶浅予谈艺术》.人民出版社, 1982.

[3].安格尔.《安格尔论艺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留些诗意在心中作文 篇5

无云时,徜徉在明月清风的意象中;有雨时,对着雨儿畅想过往。漫步与诗歌的幽径中,感受对中华文化的温情与敬意,穿梭在辞赋的长廊里,点燃留在心中的那份诗意。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登高,是抒怀悼故,还是怀远思乡,亦或是苍茫的天地,淡渺的浮云,映衬了内心的迷思,物境的高旷,人间的浩大,契合了雄心壮志?只有看到“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美景,才有容纳山川的胸襟;只有看到“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宏大气势,内心才会充满敬畏与谦卑;只有上一层山,才能高一个层次,看淡一点世间纷纭,否则怎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超脱?只有身处孤绝之巅,才能获得深沉隽永的心灵之颤,否则总会看穿“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更迭之道,总会泛起“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的遗恨感伤?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夜晚,仰望长空,望月的一种深邃皎洁,宁静梦幻。自幼我们就感受到了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浓浓乡愁,后来我们又体会到了李煜“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郁郁国思,再之后我们就触及了月的本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在这阴晴变化中折射出人生百态,教会我们何为宁静,何为淡泊。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从仗剑远游到边塞诗篇,一路剑气不泯,豪情不断。堂堂七尺男儿,怎能甘心吟诗作赋?他们的梦想是剑指苍穹,笑傲江湖;他们的胸怀是茫茫黄沙,千军万马;他们的使命是建功立业,保家卫国。不然怎会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豪迈,“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无悔,“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的酣畅?或许一直有一颗爱国的种子埋藏在华夏儿女的内心深处,一种磊落的风骨流淌于我们的血脉之中。

饮酒与归田,只写胸中天

田园或许是我们生命从喧哗走向宁静的一次诗意回归,或许是个人心魂从彷徨趋于超然的一层漫漫旅途,或许是儒学道教较量中的一次自我坚守。山光美,潭影清,菊花幽,翠竹亭,半遮半掩的柴门木影,在黄土上泛起阵阵波澜,湛蓝如洗的长空留有惊鸿掠过天心的划痕。放眼,没有玉砌雕栏;低首,何念宣室长安?这里唯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浑朴;这里只谈“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随性;这里单念“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怡情;这里仅留“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的彻悟。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的蔚然一叹,在中华诗坛回荡千年。举起这千古金樽,敬欢畅,敬烦愁,敬潇洒,敬沧桑。细酌诗酒的趣味,品尝殊异的风采。“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儒学的修身养性,仙人的遗世独立,侠客的快意恩仇,浸入李太白的酒杯中。浩荡壮阔,汪洋恣肆。“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桀骜时如野马脱缰;“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浪漫时大鹏飘举;“醉起息步月,鸟还人亦稀”,安静时若闲庭花落。“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清浊浓淡间,折射的尽是世间沧桑。

意在笔先 篇6

关键词:意在笔先;高中作文教学;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04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6.026

当前,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作文教学困难重重,办法不多,效果不明显。那么,如何更好地引导高中生进行创新作文呢?我认为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应重视并积极试用“意在笔先”的写作原则,方可有更好的收获。

一、“意在笔先”的概念

意在笔先”最初使用在书画之中。晋时王羲之曰:“欲书者,先研墨,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筋脉相连,意在先,而写在后。”后来,古代文人将“意在笔先”作为文章创作的原则之一。唐代王昌龄著述的《诗格》中有“先立意则文脉畅通”。可见,“意在笔先”的文章创作观点被古代众多文人推崇。

“意”在古代具有多种意义,这就使得“意在笔先”中的“意”也有多种理解。总的来说,可归结为两种:一种是指文章主题;另一种是指材料的组织、文辞的设置、技巧的安排等构思活动。不管是文章主题,还是构思,“意在笔先”之“意”都能讲得通。古代著名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有“故思理之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里的“意”是通过构思而形成的。在写作中,构思的功用在于以“志气”和“辞令”来“统”“管”那因与物游而万涂竟萌漫无统纪的神思,并指明了神思的走向与进路,即“意授予思,言授予意”。从构思到意象再到言辞,这三者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意在笔先”这一观点被文论家们推而广之,成为了古代文论的重要创作原则。

二、高中作文教学中运用“意在笔先”的好处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将“意在笔先”的创作原则运用于高中作文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当今社会已经日益全球化、高科技化,学生的思维观念、人生观、价值观较之过去已有所变化,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还一味地禁锢学生的想象力,显然已不能满足作文教学大趋势发展的要求。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必要的“文法”训练外,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多角度作文的热情,鼓励学生在作文中用文字传达更多的来自于他们心底的话,以及帮助他们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投身社会生活,直视社会现实,关注社会问题。“意在笔先”的创作原则,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儿童本身的天资来说,他们都是诗人,只要能打开其创作的源泉,就能激发他们巨大的创作能量。这在特定的意义上,能起一种鼓励作用。事实上,在学生群体中确实有一部分人的思维形式和表达形式是诗性的,然而并非人人如此。因此,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先“意”后“写”,即在写作前,一定要先有主观意愿然后再去写,同时又要根据写作中的自我感受对文章进行再构思、再发挥,从而达到“同作一文题,各自擅其妙”。这样,通过长期的作文教学,逐渐激发出潜藏在学生心底的写作火花。

三、“意在笔先”在作文教学的实践

由于学生阅历浅,知识构成还不完备,故在作文前应先立意,做到“胸有成竹”,即“意在笔先”,然后才落笔。古人云:“自然妙者为上,精工者次之。”那么,我们如何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做到“意在笔先”呢?

(一)树立“大语文”观念

“大语文”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也是作文教学的生命线所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同时也要帮助学生以课堂教学轴心,向自己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拓展,广泛积累写作素材。“意在笔先”中的“意”就是指对生活的感悟与形象的发现,并通过语言这一载体来表现。在写作之前,写作主体先要设想所要描写的生活场景,而且要注重谋篇布局。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所以,学生要有广泛的阅读面和丰富的社会实践,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并能从生活中吸取写作材料,激发写作兴趣,方可写出包尽天下之道理的作文。

(二)鼓励多种文体写作

作文,上是通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借助文字来表达某个主题意义记叙方法。有研究显示,一般情况下,高考作文的文体是不限的,考生常见的是写议论文和记叙文,而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就很少见了。从根本上说,这与当前语文教学导向上的平庸、刻板化倾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作者写文章应先构思好然后再下笔,动笔后就不要被“意”所束缚,而应结合当时的写作应时而作,让“意”在行文的运行中能够流畅地表达,或许还能够萌生新的“意”,从而写出好的作品来。因此,在作文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文体写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写作,如小说、诗歌,以激发学生进行自然性写作的兴趣。

(三)加强思维训练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主题不仅决定了一篇文章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作用的强弱,同时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也决定着中心是否突出,行文是否流畅,详略是否得当,选材是否精当,文字是否具有表现力等。因此,正确的审题立意关键。有学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思维的洞察力,让潜藏的、无意识的思维,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从而准确构思立意。确实,这种思维的洞察力,是将语言训练和思想认识的提高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强调意在笔先,辞随意生,会有新的意想不到的收获。这种思维训练包括定向思维训练、逆向思维训练和发散思维训练。我们尤其要重视后两种思维训练。

对于大多数写作基础薄弱的高中生来说,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将自己在客观世界中所经历的事情通过主观意识进行生活的再现。总之,在写作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样化思维能力,力求在构思中有所创新,并注重形式与内容的柔和美,最终使主观意识中的“意”与下笔之中的“象”达到和谐统一,从而能够达到情景相生、情景相融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张皓.“意在笔先”与“意随笔生”[J].写作,1995(5)﹒

[2] 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农村“三资”重在管理,意在增效 篇7

一、资金

就是农村集体所有的资金, 包括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其收入包括:村集体统一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收入;上级和部门对村级的专项补助和拨款;投资收益;土地补偿收入;捐赠收入;救济扶贫款;各种代收、借贷等其他资金。其支出包括:经营性支出;办公费;会议费;差旅费;计生支出;广播通讯支出;公益事业支出;生产建设支出;村组干部报酬;其他经审核许可支出。

二、资产

就是农村集体所有的资产, 包括村集体投资和劳动积累形成的、外单位和个人捐赠的建筑物、农业机械、机电设备、交通通讯工具、农电水利设施、村级道路、村办公企业等资产。

三、资源

就是农村集体所有的资源, 包括村集体投资和劳动积累形成的土地、林木、果 (茶) 园、水面、“四荒” (荒田、荒山、荒沟、荒滩) 等资源。

过去我们对农村资金的管理普遍重视, 讲得多, 说得多, 管得多, 有专门的人员, 有专业的账本, 专业的凭证, 管理是比较完善的。而对农村资产、资源的管理就比较薄弱, 有的村对财产物资管理有设立管理人员, 资源管理方面就基本没有了, 要等到开发利用的时才开始有人关注。随着经济的发展, 农村的资产, 资源在经济发展中, 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及农村资产、资源的所有权人不断的重视起来, 政府也相应出台了有关的管理文件, 规定等, 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还是远远不夠, 还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可归纳为“五个不”, 即, 力量不足, 底子不清, 法规不建全, 管理不到位, 利用不合理。

———力量不足。主要是基层管理人力的严重不足, 目前情况是从县级到村级没有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 不少地方把这项任务下给农业经济管理部门, 可只下任务, 没有增加相应的人员及经费。特别是乡镇街道, 有的只配备一、两个农业经济管理干部, 他们承担着农村财务, 农民负担, 土地延包, 农村审计等多项工作, 工作任务已经十分繁重, 难以承担更多的工作。村级资产、资源管理人员严重缺位。

———底子不清。大部分村对集体资金管理比较清楚, 而在资产、资源管理方面就比较薄弱, 少人过问、没有记录、没有建立相应的台账等。以前有登账的财物没有及时进行清点、盘点及核对, 有的有账无物、有的有物无账。

———法规不建全。我们在农村“三资”管理方面没有专门的法律, 只是依照相关的法律, 制定有关的管理规定, 各地的管理规定存在差异, 不够规范。村里财务方面的制度较建全, 资产和资源管理方面的制度就不够建全。

———管理不到位。主要是在资产和资源管理方面, 存在制度不全, 责任不明, 利用不好。有的地方平时无人问津, 要在开发利用时才到处找材料, 到处找依据, 地界、山界、路界之争常有。

———利用不合理。资金出了问题, 财务人员马上知道, 领导较及时解决。资产和资源方面就不同了, 得不到合理利用是常事, 如有的资产关在库房里, 有的资源根本没有开发利用, 特别是荒山、荒田、荒沟、荒滩, 没有在集体经济发展中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已成为农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解决好农村“三资”管理问题始终是干部和农民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在农村“三资”管理方面, 充实力量、清查家底、规范管理、增加效益"已势在必行。

———充实力量, 目前农村“三资”管理, 大部分县级由农业经济管理部门负责, 乡镇级由一位领导兼任负责, 工作人员五花八门, 有农业, 有司法, 有纪检等等干部兼职, 没有专职人员。不要说管理, 就协调这些部门都难。因此, 要管理好农村"三资", 首当其冲的要充实基层的管理人员。县级要成立专门的机构, 专职人员负责, 乡镇级要有一个以上专职人员, 村级要配齐会计员、出纳员、资产保管员、资源管理员, 并负与相应的职责和权力。在四权 (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收益权) 不变的情况下, 村级可委托乡镇代理, 这样才能从人力上保证农村“三资”管理工作。

———清查家底, 以村级为基础, 对农村“三资”进行全面的清理, 查清资金、资产和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利用情况、收益情况。由村会计员、出纳员、资产保管员、资源管理员, 分门别类, 登记造册。向村民张榜公布, 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台账, 并上报县, 乡镇农村“三资”管理部门存档。

———规范管理, 在规范管理上, 首先, 要加强对基层干部和“三资”管理人员开展教育和管理知识的培训, 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 增强法纪观念。同时要把“三资”管理纳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 让“权有所限, 钱有人管, 事有人监”。再者, 完善和建立建全各项制度。主要有《现金、存款管理制度》《财产管理制度》《资源管理制度》《审批制度》《人员分工制度》《票据管理制度》《项目投票管理投制度》《资源开发利用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等。使农村“三资”管理有据可依, 走向规范。

诗意在语文课堂中飞翔 篇8

一、对话:领略大师的思想精髓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修订版)》教学大纲提出:“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而文学素养的高低取决于阅读量的大小,文学品味是一种长期积淀的结果。”所以,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选精品、教方法、给时间,真正使学生和名著亲密,与大师对话!

二、体验:品味生活的多姿风采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非常重视学生与生活的关系,明确指出“生活即教学”“社会即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新大纲也做了类似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深入领会、加强落实,要努力创设生活情境,深入社会实践,着力培养中学生在生活中汲取语文知识、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三、构建: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

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乡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学生接触得多,了解得全,具有亲切感,所以很好地利用地方资源,对于提高中学生语文能力,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取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挖掘地方人文资源,要根据各地的文化背景、自然风貌、风俗人情等区域性特色,尤其要与语文教学密切相关,不能统而全,要精而明。读身边的文、说身边的事、观身边的景、悟身边的情,能更好地激发中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学语文的激情,体现语文教学的渗透性、陶冶性,凸现语文教学鲜明的本土化、区域化,激发中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思想情怀。

四、整合:呈现学习的立体融汇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学好其他学科又可以反过来促进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帕特·诺兰博士说:“我们都经历过学校系统,我们所经历的是一个个被分离或分割开来的课程。在这些课程中每门学科都被锁在它们自己的小盒子里,彼此之间有着非常清楚而坚固的界限,所以我们独立地学习数学、物理和英语,很少看到这些学科之间的联系。但是,只有将这些学科连接在一起并看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真实的世界。”虽然课程整合的难度较大,但综合学习方案的导向极为准确,应该给我们一定的启示。

五、探究:享受精神的成长历程

中学生语文能力不强主要是缺乏创新性。“陈旧的内容、极‘左’的观念、荒谬的肢解、专制的答案”磨损了学生的睿智,他们只能循规蹈矩、人云亦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运行激励的评价机制。作为中学语文教学,引导中学生进行课题研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呢?首先要选好题。选题要有针对性、可行性;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搜集、筛选、整理资料,力求资料丰富、全面;再次,科学合理地设计方案,确保研究有序、有效地进行;最后,论文总结。教师要引导、指导学生进行研究,统筹安排,多方协调,使研究取得实效。

肖川博士描述过良好的教育:“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 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 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创造过这样的情境吗?

中学语文教学呼唤诗意、呼唤感动、呼唤精神。

摘要:教师应重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用改进教师的“教”来促进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注意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实践性, 能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领略大师的思想精髓, 品味生活的多姿风采, 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 呈现学习的立体融汇, 享受精神的成长历程。

让诗意在绿色课堂中流淌 篇9

一、绿色环境——营造诗意氛围

课堂永远是我们传播诗情画意的主阵地, 教材递给我们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我们不能把它们生硬地摔在孩子们面前, 我们必须用诗的语言去催发这一朵朵欲放的花苞, 让他们诗意地盛开在孩子们心中。

【案例一】《黄河的主人》

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黄河的主人》。 (屏幕上出示气势磅礴、奔流不息的黄河, 旁边站着一个头戴白羊肚手巾的艄公。) (出示课题)

师:把题目读出气势!

生: (大声地读) 黄河的主人!

师:说说你心中的黄河!

生:黄河在我心目中气势磅礴, 而且每年携带泥沙高达16亿吨, 可以绕地球27圈!

师:讲得好极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它哺育了中华民族, 它养育了中华儿女!多少年来, 我国历史上多少文人墨客都在高声赞美黄河! (屏幕上出现赞美黄河的诗句, 同时激情澎湃的音乐响起!) (师深情并茂地朗诵) 李白在诗中赞美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焕这样赞美黄河:“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师:让我们和着诗人的感情, 一起赞美一下黄河!

(生充满激情地读。)

师: (充满感情色彩) 黄河的水呀!就像从天上滚滚流到人间, 奔腾不息一直流向大海, 这就是诗人眼里的黄河, 我们再次吟诵这两句诗:“黄河之水——”

(生激情澎湃地读。)

我让自己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通过两次深情并茂的朗读, 学生全身的学习细胞都被调动起来, 课堂气氛开始浓烈, 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高涨!

二、绿色评价——流淌人文关怀

绿色评价是以学生为本, 注重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 用赏识的方法激励学生, 用期待的方式鼓励学生, 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案例二】《草船借箭》

师:诸葛亮向鲁肃“借箭”能不能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

大多数学生认为:诸葛亮能准确地把握鲁肃的真诚, 并大胆地向鲁肃借箭, 没有聪明的才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所以借箭能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

但也有个别学生认为:预见大雾、预见曹操不敢出战, 这确实高明, 但借箭不算, 因为都知道鲁肃诚实, 不打小报告, 向他借箭这不算什么神机妙算。 (学生们因此激烈地争论起来, 一时难分高下, 最终把焦点落在了教师的评价上。) 这位教师没有将学生引入到事先设定的框框中, 而是巧妙地作了这样的评价:“借箭”能不能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 同学们各有各的理解, 一千个读者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正常的。因此, 大家讲的都有道理, 特别是后面学生的发言能与众不同, 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真了不起。

富耐克意在扩大cBN及刀具市场 篇10

随着cBN材料和cBN刀具市场的不断扩大, 富耐克原有的产能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对cBN材料和cBN刀具的巨大需求。富耐克对市场做了前瞻性的分析和评估, 结合现有的产能和市场需求, 提前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做了长远的规划。富耐克在距离郑州市35公里的焦作武陟产业聚集区出资兴建了富莱格超硬材料产业园, 占地约180亩, 总投资5亿元。据富耐克市场部部长李静介绍, 该产业园规划项目包括产品研发技术中心、原材料生产车间、磨料及刀具生产车间、微粉车间、复合制品制造中心、产品检验中心和综合建筑物等。

李静介绍说, 该产业园建成之后将形成年产8亿克拉cBN磨料、微粉和1000万片cBN刀具, 以及复合材料及制品为主的超硬材料产业链项目。如今, 一期项目已经部分投产, 部分原材料处理与配制设备、高温高压用大型六面顶压机、磨床及配套成型设备已经到位, 从德国新购入的8台万特 (WENDT) 数控磨床也将陆续到位。

促销意在回笼资金 篇11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万科“降价”促销,其根本用意在于更多回笼资金。

外界对于万科掌舵人王石频频发表惊人言论,以及高调推出降价促销活动的主要用意猜测颇多。有业内人士认为是向政府示好,也有人认为他在“清理门户”。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对于讲究“现金为王”的万科来说,最实惠的是回笼资金。

“清理门户”不现实

万科最近接连抛出许多对市场造成重大影响的言论和行动,例如“拐点论”,“三四年后再买房”和“40岁之前不买房”等。针对万科近日的举措,SOHO中国董事长兼联席总裁潘石屹认为,万科是在“清理门户”。

潘石屹2月15日回答网友提问时表示,万科认为国际经济萧条对中国的房地产已造成了影响,所以需要作出一系列调整措施。再者,万科已经做大做强了,2007年的销售额已经突破了500亿元,可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清理门户”了,所以万科的行为实际上是在这样做。

但业内人士认为万科无法大到可以随意“清理门户”的程度。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所长助理杨红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万科发布的公告数据显示,2007年销售业绩表明,该公司全年销售面积合计613.7万平方米,销售金额合计523.6亿元。与別的公司相比,虽然绝对值不小,但是占国内整个市场份额却只有1%左右,这样的市场占有率无法做到操控整个市场。

回笼资金是关键

市场处于观望状态,这对开发商来说是一个不祥的信号,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厂改变房地产市场发展模式的政策,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金融政策。如《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补充通知》(简称359号文件),其核心是加强对房地产银行信贷的管理,区分住宅的投资与消费。此外,加强土地出让金缴纳管理,以及今年采取货币从紧政策,这些措施必将导致国内的房地产市场环境发生变化。

事实上,这种变化在市场上已有所反映。以上海为例,根据上海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监测,1月份上海商品房(剔除动迁配套房)成交量仪为134.43万平方米,环比下滑12.23%。至此,上海楼市已经历了4个月的下滑。

而这种市场变化在万科也体现了出来。根据万科在2月19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其1月份销售额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其中,2008年1月份公司实现销售面积23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8.5亿元。这个数字虽然分別比2007年同期增长11.65%和11.72%,但环比2007年12月份的数据,则分别锐减233.47%和233.51%。

而根据其去年第三季度报表显示,按万科权益计算的公司规划中项目建筑面积合计为1813.4万平方米。此后,截止到2008年1月份,万科又在上海、长沙、成都、苏州、无锡和东莞等城市取得9块地,按万科权益计算总建筑面积达104.7万平方米,支付土地出让金42.6亿元。

对此,杨红旭表示,万科要保持其资金的快速流转态势,则必须加快现有项目的销售速度,以加快资金回笼速度。他表示,万科的风格是讲究“批量生产”,这需要足够的现金流来保证其正常运转。而如果资金链出现问题,对万科来说是不可想象的。由于目前市场行情不理想,如何让手中的项目快速销售出去,降价促销便成为不二选择。

意在笔先 篇12

一、生态保护——激发课堂诗情

“绿色”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是学生知识的引导者、组织者, 是学生合作的伙伴, 平等的对话者。教师应从尊重生命的角度出发, 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天性, 呵护孩子的童真, 保护孩子的灵性, 把每一个孩子作为一个“生态的个体”加以关注、保护。

在“绿色”课堂教学中, 我尝试实施了“微笑工程”。每天上课时, 给孩子一张发自内心的笑脸。在教学中, 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微笑的妙处。它能使学生心情愉悦, 激发潜能, 启迪心智, 涌动灵感。因此, 让微笑流淌在课堂中, 让尊重贯穿在课堂中, 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诗情。

二、创设情境——营造课堂诗境

语文教学, “情”字为首。在“绿色”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具有一种人文情怀。课堂上, 教师要创设优美的情境, 让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要善于调用各种教学手段, 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 启发学生想象, 引导学生步入课文的情境, 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 引领学生遨游于瑰丽多姿的知识海洋。学生置身于浓浓情感的课堂, 怎能不“诗兴大发”?

在教学《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时, 我以名曲《高山流水》作背景音乐, 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悟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深厚情意, 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感情。当再读时, 他们声情并茂, 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我顺势引导, 让学生背背其他的送别诗, 学生被古人浓浓的惜别之情所感动。于是, 我让他们仿照课文的写法选一首送别诗扩写成文。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情真意切、情意绵绵。

同时, 教师的教学语言对课堂教学的效果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中, 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诙谐幽默, 又充满智慧, 学生会兴趣盎然, 乐于参与课堂。而且教师的语言能启发学生的灵感, 启迪学生的思维。有时课堂中, 教师一句简短的话语, 一个智慧的提醒, 都会起到不一般的效果, 让学生获得一份意外的惊喜和收获。

三、平等对话——谱写课堂诗篇

电视节目《实话实说》之所以备受观众喜爱, 是因为除了主持人善于调控、幽默、风趣外, 还在于主持人具有一种亲和力, 善于营造一种与被访者平等、民主的对话氛围。其实, 课堂也可以是一个“聊天室”。作为教师的“主持人”引领学生围绕主题自主交流、自主探讨,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 与老师对话, 与同学对话, 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思维的碰撞。让师生、生生在互动的空间里展开心灵的对话, 在对话中不断生成, 在生成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 谱写了“绿色课堂”的诗篇。

【意在笔先】推荐阅读:

上一篇:微量元素与预防保健下一篇:数字企业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