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企业

2024-10-17

数字企业(精选12篇)

数字企业 篇1

企业除了要能将已经赚钱的业务经营好以外,怎么对可能的不确定的机会做探索非常重要,而且需要科学的策略和方法。

数字时代企业竞争越来越剧烈,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信息技术的作用。其实,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市场除了快速地推出新产品,企业需要具备从不确定性中获益的强适应力,精益企业的概念应势而出。

从敏捷开发到精益企业

在搜索引擎上搜索Thought Works,得到的信息十有八九是分享面试经验。原因无他,这家被誉为最难面试的科技公司录取率不超过1%,且面试程序要超过一周才能够完成。Thought Works的面试程序包括了测试、代码练习、技术面谈以及伦理面谈,所有的面试程序需要一周才能够完成。面试中,考官还会提出“如何让更多的女性获得科技产业职位?”这样的问题,使得同样有多轮面试,内容涉及智商测试、随机数学问题等环节的谷歌也只能屈居第二。

这家有着浓厚工程师文化的公司在细分领域市场非常知名,Thought Works的业务模式主要通过咨询帮助改善企业的IT组织,改进软件开发方法,以软件带动企业业务发展。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这家公司率先大规模采用敏捷软件开发方式,逐渐Thought Works发现仅仅为开发团队带来改变是不够的。

“我们需要一种新型的企业治理模式,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管理推动持续创新,且并行不悖地为不同生命周期的产品采用不同的研发模式、治理结构,同时要在企业运营层面采纳精益思想,为创新提供有力支持,培育创新文化。”Thought Works咨询师姚安峰这样解释精益企业。

Thought Works中国区咨询总监肖然表示,敏捷转型不仅仅是研发团队的变革,而是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包括行政、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的综合工程。“在精益企业的架构中,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到,探索新商业模式和拓展已验证商业模式这两种不同业务形态的显式区分。通过企业运营、IT架构、目标制定和组织结构的精益化来打造一个高适应力、持续创新的高绩效组织。这毫无疑问将是企业敏捷转型的下一个必由之路:一种全新的生机勃勃的产品开发模式,在产品的探索期、拓展期和成熟期采用不同的工作方式,并顺利实现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跨越。依托设计思维、实验性交付、精益看板、持续交付和持续改善等方法最大化产品所创造的用户和业务成效。”他说。

谈到敏捷与精益的区别,姚安峰表示敏捷的概念脱胎于软件开发,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满足需求变更。而精益的概念脱胎于制造业,是对软件的开发过程进行持续的优化和改进。最重要的是精益企业所提出的价值驱动慢慢超出了原来传统对敏捷的理解,不再仅仅局限于软件开发团队,而是把大家的关注点拉到了更广的范围。关注的是产品交付给用户的最终价值,关注从市场、业务、开发到运营,端到端价值流的优化。

敏捷希望适应变化,而精益希望消除浪费,希望借助对流程的优化或工程技术能力、自动化能力的提升,能够消除整个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浪费。

持续改进的精益企业

谈到为什么要改变整个企业的思维模式,肖然表示之前Thought Works团队也有咨询业务,但仅限于软件开发团队。2012年Thought Works团队发现如果只改变产品或者软件开发团队层面,会遭遇组织结构和文化层面的很多障碍,导致改变产生的影响力非常有限。因此,如果不能改变整个企业的思维方式,精益企业就只是一句空话。

姚安峰解释说,我们也可以把精益企业的整个模式认为是大规模敏捷的方法。比如SAFe(大规模敏捷框架),规模化的含义是要能够将敏捷和精益的思想运用超出传统IT的范畴,能够把敏捷和精益的思想扩大到真正运用到企业的每一个部分,比如说合规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或者说将敏捷的思想放大到企业的每一个职能部门,让企业变得更加有适应能力,能够更快地响应变化。

肖然说,“如果我帮助企业打造一个快速开发团队,交付软件的速度比别人快,你还是赢不了市场。而是应该提高整个企业的响应速度,比如小米在开发上并没有过人之处,他的过人之处在于他的市场响应机制。每个开发人员都能在论坛上直接接触客户,并对客户提出的需求直接响应。”

因此,数字化时代的精益企业需要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提升全体员工对市场的敏锐程度。其中,最重要的是持续改进的技能。

对此,姚安峰解释说,与其去指导一个组织正确的商业模式,不如为企业引入正确的思维理念。例如精益企业将企业内部端到端的闭环缩短。“教会企业怎么设计试验,通过前期的分析和用户反馈再来修正想法,找到究竟哪一个想法是最有可能成功的。对于小的创业企业来说资金有限,只能把宝押在一个产品身上,要么成功,要么失败。但对大型企业来说,可以进行组合管理,投资的试验当中可能有一些会失败,也有一些可能会成功,你可能找到的就是一个黑天鹅。因此企业除了要能将已经赚钱的业务经营好以外,怎么对可能的不确定的机会做探索非常重要,而且需要科学的策略和方法。”

那么,企业怎样才能做到精益企业呢?首先企业需要搭建一个数字创新平台。满足动态试验交付需求,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持续交付的公共能力。比如Facebook有一整套发布体系,在很多环境下可以进行试验并收集反馈,开发团队完成一个特性随时可以一键式推到Facebook内部员工使用的环境中去,开始收集反馈数据。

其次是数据分析的能力。将大数据理念应用在企业内部,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任何产品上线都可以用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和业务指标的变化。“因为不确定性来自于企业不能够把握未来的市场。所以精益企业就是希望帮助企业植入一种持续改进的思想,并用快速的试验来验证这个方法是否有效。这个反馈必须要快,因为反馈决定着企业下一步该怎么走。”肖然说。

数字企业 篇2

由西门子成都工厂研发的新产品诞生于西门子PLM的产品开发解决方案NX软件。它支持产品开发中从设计到工程和制造的各个方面,并集成了多学科仿真,还能够提供全系列先进零部件制造应用的解决方案,这是其他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所无法实现的。研发部门的工程师们可以通过NX软件进行模拟设计,还可以在设计过程中进行模拟组装,真正实现“可见即可得”。由于NX软件的应用而实现的数字化设计,可以大大缩短产品从设计到分析的迭代周期,也减少了多达90%的编程时间。产品开发的时间也就相应缩短了。

在NX软件中完成设计的产品,都会带着专属于自己的数据信息继续“生产旅程”。这些数据一方面通过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向生产线上传递,为完成接下来的制造过程做准备,另一方面也被同时“写”进数字化工厂的数据中心——Teamcenter软件中,供质量、采购和物流等部门共享。采购部门会依据产品的数据信息进行零部件的采购,质量部门会依据产品的数据信息进行验收,物流部门则是依据数据信息进行零部件的确认。

共享的数据库是Teamcenter的最大特点。当质量、采购、物流等不同部门调用数据时,他们使用的是共享的文档库,并且通过主干快速地连接到各责任方。即使数据发生更新,不同的部门也都能第一时间得到最新的数据,这就使得西门子成都工厂研发团队的工作量变得简单、高效了许多,避免了传统研发制造企业的研发和生产环节或不同部门之间由于数据平台不同造成的信息传输壁垒。

西门子成都工厂PLC(可编程控制器)装配工位上的一名普通员工。对比身边的大多数同事来说,他还算个新人,但这份工作对于他来说并不复杂,得益于西门子数字化企业平台的,将枯燥的制造生产变得轻松。

数字企业 篇3

论坛与会人员及演讲者包括Adobe亚太区总裁Paul Robson、Adobe数字媒体业务部门Creative Cloud产品管理总监Scott Castle、Adobe亚太区数字媒体总监Michael Stoddart、IDC企业级系统与软件研究部研究经理王学亮,以及嘉人及健康之友品牌总经理刘颖。

越来越多的中国用户在使用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手机网民达5.5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提升至86%。

Adobe亚太区总裁Paul Robson在高端峰会上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移动设备,企业需要确保为移动而优化。

“智能手机不只是用来娱乐或者随手发邮件。不论是付账单、订出租车、安排会议还是理财,我们不必再抱着台式机了。不论我们身在何处,一切都可以用智能手机来完成”,Robson表示。

“对企业来说,这就意味着如何通过智能手机为客户提供体验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Robson表示,对企业来说最关键的是全盘性的思考,才能充分理解客户体验的整个过程。

“当今体验对于品牌的重要程度更甚以往。消费者有机会在更多时间、通过更多接触点来切实与品牌进行互动。这就意味着,品牌需要打破分割状态,倾听客户的声音,转型成为实时企业”,Robson表示。

“实时企业能够提供一贯的用户体验,并在适当的时间,通过任一种设备提供具相关性、个性化和互动性的内容”。

Adobe已经完成了数字和移动转型。目前,它是唯一一家提供解决方案以助于内容制作及管理、内容移动化以及通过内容实现盈利的公司。Adobe云战略包括Adobe Creative Cloud——利用全球一流的工具、服务和社群重新构思创新过程; Adobe Marketing Cloud——为营销者提供最全面的解决方案;以及Adobe Document Cloud——通过其可实现重新设计文件工作流。

企业数字信息安全保险研究 篇4

一、企业数字信息安全保险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企业数字信息安全保险, 是指为了保证企业数字化生产经营过程的安全, 投保企业根据合同规定, 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 保险公司对投保企业因受到道德风险和非道德风险的威胁而造成的的重要数字资料丢失、知识产权受到侵犯等所导致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中断和商业营收的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1]。

1. 企业数字信息安全保险可行性分析。

(1) 信息安全保险业务初见端倪。当前, 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 信息安全保险业务已初见端倪, 英国和美国已经相继推出了“黑客保险”, e Bay、Yahoo等知名网络公司纷纷投保, 最高保额已超过1亿美元[2]。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也正在兴起,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企业数字信息安全保险奠定了理论基础。目前, 我国市场上还没有保险机构推出相应的企业数字信息安全保险产品, 这一领域和行业还有待研究和开发, 因此, 企业数字信息安全保险的开发将会有极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 符合保险公司和企业的共同利益。保险公司作为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机构, 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必须扩大保险范围, 开发适应数字环境需要的新险种, 满足客户更多的需求。而在信息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 也逐渐表现为信息的竞争, 特别是核心数字信息的安全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 企业数字信息安全呼吁保险。因此, 企业数字信息安全保险的出现, 不仅是保险公司扩充险种的需要, 也是企业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 迎合了保险公司和企业的共同利益, 这就为其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 (3) 企业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增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主要依靠自己的核心技术占据有利地位,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打信息牌, 掀起了一场信息战。为此, 企业在发展生产之余开始注重信息的安全保管与利用, 采取了相关的技术措施, 并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通过培训内部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等。企业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 为企业数字信息安全保险业务的开发提供了可能。

2. 企业数字信息安全保险必要性分析。

(1) 技术和法律手段的局限性。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以及电子商务的普及和推广, 核心数字信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彰显。与此同时, 企业数字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威胁, 安全形势严峻, 越来越多的企业数字信息亟待被保障, 仅依靠技术和管理手段效果不甚明显。加之, 我国信息安全法律体系不健全, 当企业信息安全受到威胁时缺少法律的保护, 这就令我国企业数字信息安全面临着更加严重的风险隐患。因此, 作为规避风险的有效方式, 企业数字信息安全保险势在必行。 (2) 有效转移风险的需要。传统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方法, 重在管理和预防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 对于事故发生之后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无法弥补。而企业数字信息安全保险主要是针对因偶发风险因素威胁造成的数字信息安全事故导致的企业损失进行分担和赔偿的一种经济手段, 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企业的经济损失。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 数字信息安全保险无疑就成为了转移风险的有效方法。 (3) 企业信息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企业数字化生产经营活动的普遍开展, 产生的数字信息越来越多。而数字信息自身固有的脆弱性与不确定性将为企业带来更严重的信息安全隐患。为此, 除了从技术和管理角度采取必要措施外, 企业也应探索数字化环境下保障自身信息安全的新方法、新途径。

二、企业数字信息安全保险面临的几个问题

1. 信息安全保险体系缺乏统一成熟的标准。

虽然在一些发达国家, 例如美国、英国等国的某些保险公司推出了一些网络信息安全保险, 但是由于这些国家的信息安全保险仍在起步阶段, 保险体系还不成熟, 对我国企业信息安全保险的发展也无法提供充分的借鉴。我国的保险公司没有相关的险种和业务, 更没有一个统一成熟的信息价值评定标准, 当企业信息安全事故发生后, 由于没有成熟的运作程序, 保险公司对企业的经济损失程度无法做出准确评估, 使保险公司和投保公司在理赔事项和理赔条件、理赔金额方面发生分歧, 从而阻碍我国信息安全保险体系的发展。

2. 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完整。

近年来, 我国推出了一系列维护企业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 但尚未推出关于信息安全保险的法律法规。这使得信息安全保护和相关保险出现不平衡现象。我国信息安全相关保险缺乏法律保障, 保险公司在设立相关险种时没有法律依据, 投保企业没有律法参考, 对于信息安全的评估及事故损失评定缺乏标准和平台, 尤其是对于信息安全事故无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这对保险合同的拟定和签订造成了阻碍。

3. 威胁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无法衡量。

因为信息具有不确定性, 信息的价值很难进行定量评估, 信息泄露带来的损失也就难以量化, 这是制约信息安全保险发展的又一障碍。企业信息的特殊性质, 决定了企业信息安全保险在实施过程中的特定环节。在购买保险之前, 企业的信息安全现状必须要接受保险公司与第三方机构共同进行的风险评估, 评估过程中对信息评估也无标准可依, 这让三方难以达成共识, 阻碍信息安全保险事业的发展。而企业信息安全事故所带来的损失也无法准确衡量, 这其中包括诸多隐性因素, 如公司形象、长远发展战略等, 这些方面的损失是无法精确计算的, 这又给企业信息安全保险的开发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4. 投保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难以保证。

给信息投保是保障信息安全的全新理念和方式, 其目的在于保护信息不被泄漏。可是在投保过程中必然要对信息价值进行评估, 其评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信息的部分内容, 这样, 原本封闭保存的信息被置于明处, 增加了信息被泄漏的风险。因此, 投保过程成为信息安全保护的瓶颈。信息安全保险有别于其他普通的财产保险, 要向保险公司提供该信息的部分相关信息, 又要保证其内容不被泄漏, 二者很难达到平衡。因此完善其投保程序来规范投保和授权行为, 是保证投保过程中信息安全的基础。另外, 尽量精简人员, 越多的人员涉入意味着信息被泄漏的可能性越大。

三、企业数字信息安全保险的几点建议

1. 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和行业标准。

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和企业数字信息安全标准。目前, 在法律上企业数字信息安全保险难以定性, 只能暂时借鉴别国成功经验, 通过司法鉴定的方式加以解决, 但要想从根本上消除这种不确定性, 相关部门必须根据企业数字信息安全保险在我国的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 并对保险的缴费标准及保险金的赔付等作出具体规定。另外, 相关部门也应该抽调专业人员对现行的各级各类信息安全评测标准进行汇总分析, 并筛选出那些应用价值较高的条款组成一个完整的标准体系, 打破以往无据可依的僵局。

2. 数字信息安全现状要接受权威的风险评估。

企业数字信息的特殊性质, 决定了企业数字信息安全保险的一些特定环节。在购买保险之前, 企业的信息安全现状要接受保险公司与第三方机构共同进行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对信息和信息处理设施的威胁、影响和脆弱性及三者发生的可能性的评估[3]。而后, 为了降低或消除信息安全管理所涉及的被评估的风险, 建立有效的控制机制, 在保险机构的监督下, 企业应识别和选择合理的安全控制, 对企业在组织资源、资产、投资等信息运作过程中进行风险控制, 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并通过实施安全控制使风险降到最低。一旦信息安全事故发生, 保险机构将联合第三方评估机构给出的损失估价, 对投保企业予以相应程度的经济赔偿。因为信息具有不确定性, 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其安全性, 所以第三方的鉴定必不可少, 因此在系统内报案后第三方鉴定和评估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3. 变被动承担为主动的风险防范。

企业数字信息安全风险一旦发生, 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巨额损失, 与其亡羊补牢, 不如防范于未然。因此保险公司必须要改变以往重理赔, 轻防范的作风, 应该采取多种措施预防风险的发生。为此, 保险公司应该紧密注意行业发展动态, 为投保公司提供及时正确的风险控制建议和措施。同样地, 保险公司还可以依托保险咨询机构, 运用成熟的风险管理技术控制和化解风险, 也可以在组织结构、人员安排、信息安全险种设计上下工夫, 定期对保险公司员工进行安全产品培训, 开展各项后续支援工作, 健全保险公司企业信息安全保险产品专管员队伍, 在数字信息安全的保护中变被动为主动[4]。

参考文献

[1]姜婷婷.浅谈我国网络信息安全保险的开发[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3 (4) .

[2]袁丽华.试论我国网络信息安全保险的发展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13) .

[3]张红旗.信息安全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11) .

2018年企业数字化转型趋势 篇5

即将逝去的2017年,数字化转型成为很多组织推动内部信息化、资源优化,实现IT重构的共同选择。那么在2018年,数字化转型将会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呢?以下内容摘编自媒体:

趋势之一:云计算与物联网深度整合

云计算与物联网虽然都是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但是一直以来,云计算与物联网之间的关系却并未表现得太过密切。

云计算的应用对象还是主要体现在传统的服务器、PC等方面。而实际上,物联网有着改变众多领域活动的潜力。市场调查机构IDC 2015年便指出:物联网的活动超过50%集中在制造业、交通、智能城市和消费类应用,在五年内,所有的行业都将会推出采用物联网的举措。而咨询公司Gartner则估算,2017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达到84亿台,比过去一年增长了30%,而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是204亿的市场额度。

可以说,物联网与云计算的结合给业界带来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物联网被赋予了更强工作能力,云计算为物联网所产生的海量数据提供了很好的存储空间。云存储可以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而物联网则为云计算提供了落地应用,丰富了云计算的应用场景,能够进一步推动数据价值的挖掘,使数据价值进一步显现,促进产业革新“瞬间爆发”。

趋势之二:区块链与传统金融进一步融合

2017年,疯涨的数字货币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虽然大部分人仍然对其实际价值存在着广泛质疑,但是实际上,数字货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却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区块链所构建的支付机制及沟通渠道,可以让用户在没有第三方介入的情况下进行直接商业交易。同时,区块链网络本身的特点允许其支持线性的、永久性的索引记录,这能使用户在完全不需要任何授权的情况下进行全局审查或引用。

当今,很多走在行业最前端的专家都开始呼吁“人们应该拥有自己的数据”而不是传统的“中心化”,由此安全性也将得到很大的保障。区块链产业发展不仅需要整合行业资源,还需要多方参与,集人才、技术、资源于一体中国区块链技术创新与应用联盟将成为我国区块链技术的一个新高地。由此,各级别的区块链组织相继成立,比如由金汇金融、京东金融、平安银行、微众银行、招商证券等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发起成立的盈利性组织,其宗旨就是以技术标准为纽带,整合及协调金融区块链技术研究资源,形成金融区块链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合力与协调机制,提高成员在区块链技术领域的研发能力。

某企业数字化研究中心专家预计,在2018年,区块链技术将与传统金额进一步融合,其在安全方面的潜力将得到进一步发挥。其所创建的可扩展、安全且又易于审核的数据平台,甚至已经达到了为国家机要组织所用的安全级别。

正因为如此,2018年将会成为一个新起点。在技术都趋于成熟并且能够借助相互的技术优势和特点之际,业界完全有能力完成重大突破并开始建立一个足以改变人类生活、工作及休闲方式的新生态系统。

趋势之三:XaaS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

什么是XaaS?简单的来说,XaaS是一个“合法”的术语,可以有效地描述一种新的云服务类型—这种云服务类型可以使用IaaS、PaaS和SaaS,并灵活地以一个包交付。XaaS并不是个新词,和所有带-aaS的词一样,它同样发端于云计算领域。在这里引用这个概念,除了指在数字空间里基于云计算的各个层面上的各种服务之外,还包括现实世界中的设备分享和租赁、供应链金融、经营服务外包、物料托管等各种服务。

利用XaaS,可以将很多的传统业务进行云化,将传统的服务交付方式转移到云端,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各个层面全方位的业务支持。对此,启迪国信企业数字化研究中心专家指出,有几个XaaS类别正在中型企业中变得流行起来,其原因是这些服务要么是易于外包的服务(UCaaS);要么是已经成为一种要求,前提是IT公司选择在云服务中运作业务(MaaS);要么则是足够成熟,足以给组织带来效益,比如说网络即服务(NaaS)。

趋势之四:移动化管理演变成为统一端点管理

全球各地的企业正在面临从客户端—服务器应用,向云与移动应用转变的挑战。在过去,端点主要是指PC、平板电脑、手机等终端,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终端类型不断增多,复杂度不断提升,各企业正在采用数字工作空间来简化云端应用的管理、交付与消费,传统的内部端点管理模式,难以应对专为固定桌面与客户端—服务器应用而设计的杂乱管理及复杂流程,单纯的移动化管理方式也很难满足组织对于内部复杂终端的管控需求。

传统印刷企业的数字印刷“考卷” 篇6

要想拿到高分,就必须熟悉“考试内容”,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对于传统印刷企业而言,这张数字印刷“考卷”考的是什么?

首先,考的是眼光。数字印刷短版、快速、个性化的特点决定了其适合的业务领域与传统印刷有很大区别,这些特点是否与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相符?引进数字印刷设备后,是将其作为传统印刷的补充?还是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并借助数字印刷带动原有业务的发展?这些考验的都是传统印刷企业经营者的眼光。没有对企业状况和规划的了然于胸,没有对市场变化情况的深刻认识,这道题恐怕就要丢分了。

其次,考的是技术。虽然和传统印刷设备相比,数字印刷设备的操作简单了许多,但如何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数字印刷设备?数字印刷设备对数字化工作流程有哪些新要求?如何将其顺利地纳入已有的生产流程中?如何根据设备性能和活件要求选择合适的纸张?如何保证数字印品与传统印品质量的一致性?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想必很难将数字印刷顺利地开展下去。

再次,考的是管理。数字印刷的特点,决定了服务将成为开展数字印刷业务的重点,因此,如何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现从加工商向服务商的转变,成为传统印刷企业开展数字印刷时必须思考的问题。除了经营管理之外,生产管理也不容忽视,小到数字印刷设备如何安放,生产车间如何规划,大到生产流程如何完善,技术人才如何选拔、培养和配备,这些都是这张“考卷”上的“必考题”,传统印刷企业还须精心准备,认真“作答”。

快速发展的数字印刷技术,正将印刷业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面对这张数字印刷“考卷”,传统印刷企业将考出怎样的成绩?我们充满期待……

施工企业数字化管理 篇7

现在是数字化时代, 计算机技术在施工企业中应用广泛, 但是相比其他行业来说 (比如有些餐饮行业都已经是数字化流水作业了) , 我们的施工企业就显得捉襟见肘, 因此利用数字化管理, 就可以实现项目动态管理, 以及对工程项目进行系统控制与协调调度, 显著提高了管理和决策水平, 避免了以往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出现的数据采集不齐全、问题反馈不及时、信息监管不得力等不合理现象。

1 项目数字化管理的几个方向1.1 项目施工现场数字化管理

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施工企业, 必然管理好多施工项目, 但是想动态的管理好这些项目, 明显有些精力不足。因此想管理好这些项目, 无外乎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推崇数字化管理, 就是要建设一个数字化平台, 把所有管理考核的工作内容全部搬到互联网平台上来,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把考核工作日常化, 提前规避风险, 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监管力度, 把考核的工作落到实处。既然有了这么一个平台, 怎么结合才是重中之中, 因此从三方面谈一下施工现场数字化管理的思路。

(1) 项目施工安全数字化管理。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 项目施工安全性非常重要, 所有与安全相关的现场施工资料必须在数字化平台上备案, 而且安全员要及时将现场施工信息上传到数据化平台, 对于安全主控项目要求不合格的项, 系统会根据数字化平台预设的检验标准自动预警, 并下达整改指令, 直至整改完成。从根源上排除安全隐患。并每月对安全生产做出评估, 进一步指导后续项目的安全生产。

(2) 项目进度数字化管理。提到进度数字化, 就是要求在工程开工之初,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 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网络图或横道图, 然后每天将施工进度如实填报到数字化平台, 利用平台实现关键线路调整, 工期的优化, 工序的合理安排等, 除此之外施工现场安装摄像头, 对工程项目进度实行监控, 这样就可以方便公司的管理考核组随时随地与施工现场视屏, 动态观摩项目的施工进展情况, 并对施工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远程的意见或者建议, 及时的通过数字化平台传递给施工现场。

2 施工项目成本数字化管理

成本数字化, 可以说是项目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数字化平台的建立就是为了将与项目成本有关的所有部门结合起来, 实时的反映项目成本, 并对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与成本有关的数据进行汇总评估, 进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对于一个施工企业来说, 成本控制的关键点就是做好工程的三算对比, 指导工程施工降本增效, 然而传统的三算对比由于对比不及时, 而且各个部门数据衔接不好, 最终的结果也不理想, 最后因为好多问题发现不及时影响了成本。所以成本数字化, 要求我们预算、财务、材料、技术等各个成本相关部门每天要做的就是把成本相关的流水账登记到数字化平台上, 平台根据一定的设置, 然后汇总成我们需要的数据对比体系, 进而发现和提出问题, 指导各部门的工作。

具体来讲, 工程开工之初, 由工程预算人员编制施工图预算, 并将工程实体预算工程量及单价等及时传到数据平台, 数据平台会根据施工组织计划, 提取施工材料需求计划、资金用量计划及施工人员计划等。并发布指令给各个部门, 然后材料部门会在数据平台上收到材料采购信息, 并根据平台指令采购工程所需的材料;财务人员根据系统计划的前期工程费用, 预备流动资金;现场施工人员根据人员用工计划, 合理安排施工计划, 避免窝工, 节约成本。当然, 随着工程的进展, 数字化平台会根据工程实际产值对工程材料消耗量, 资金使用量, 人工费、机械费进行实时对比测算, 对已发生成本进行纠偏, 并把影响工程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专项分析, 实现线上线下的动态互动, 并及时解决问题, 规避风险, 保住成本。

数字化平台通过各部门日常的台账, 衔接了各个部门, 提高了工作效率, 更主要的是数字化平台会将工程项目的成本数据全部存储在数据库中, 工程结束后, 数字化平台会对整个项目施工期的数据进行汇总锁定, 并精细化分析项目建设期的各项成本。这样就为最终的成本分析提供了有力证据, 而且数据分析多元化, 问题难免也就暴露无遗, 同样的, 对以后关于成本测算或类似工程的成本控制也奠定了很重要的理论基础。

数字化平台是一个开放化平台, 所有员工都可以在平台上了解工程的成本相关信息, 并以此对员工进行刚性考核, 使员工与项目成本形成利益共同体, 提高员工的参与性, 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

3 施工项目劳务人员管理

施工项目劳务队伍管理也越来越重要, 做项目就得先从劳务人员抓起, 劳务人员技术过硬, 干出的工程质量也能保证, 因此, 劳务人员数字化管理就是要建立劳务人员数据库, 一来可以掌握劳务人员的基本信息, 比如老弱病残等现象, 对于这些情况, 系统就会报警, 不予用工, 而且通过这个数字化平台, 施工企业就可以对合作过的对劳务队或者劳务人员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级。评级合格的人员或者劳务队伍进入优秀劳务人员数据库, 这样施工企业以后就可以根据该数据库里选择优秀的劳务队伍, 干精品工程。

4 结束语

电力企业数字化物资管理 篇8

物资是保障电力企业正常运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物资运行成本高低直接关系到电网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 创新电网企业物资管理模式, 脱离目前的手工管理模式, 运用信息网络新技术, 降低成本、优化库存结构、减少资金占压、缩短流通周期, 科学地管理电网物资, 实现数字化物资管理, 已经逐渐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2 物资管理存在问题

2.1 物资管理成本高

传统物资管理由于手工为主, 方式落后, 成本总是居高不下。物资操作不透明, 库存大量积压, 而急需的物资却迟迟不能到货, 物资流转过程冗余, 周期较长, 物资信息共享和决策支持困难等问题日渐突出。

过去的传统管理模式主要是按计划、职能管理的方式, 管理粗放, 物资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 管理模式制约着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企业发展。

2.2 物资采购管控体制不健全

大部分物资采购采用询价、单一来源谈判和竞争性谈判等方式进行。从询价到初步确定物资采购供应商和价格都在电网企业内部进行, 采取的主要方式为合同谈判, 内部管控体系不健全。

2.3 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度不高

大多数物资管理信息处于业务处理层面, 只是用计算机代替人工劳动, 系统实现了信息记录、统计、报表, 达到无纸化办公, 功能简单, 没有深度融合物资业务和企业管理思想、没有优化物资管理流程, 缺乏与其它信息系统的横向集成, 而对于优化设计、组织、协同办公等应用尚未涉及, 在信息资源管理、数据管理方面还未能建立起商业智能分析进行信息增值, 不能为企业综合管理与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实现数字化物资管理, 企业有必要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 建立可以实时传递和交换信息的数字化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对物资的科学、高效管理。

3 系统技术实现

3.1 系统架构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基于先进的J2EE技术架构, 采用流行的B/S体系架构, 整合企业应用集成。实现统一定义物资管理的组织结构, 并有效满足电力各层面的不同业务管理需求。系统拓扑见图1。

架构包括四个方面, 分别是基础设施、数据库系统、应用平台、应用系统。

1) 基础设施。

所涉及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为网络应用, 要求使用基于TCP/IP协议的计算机网络。

2)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是物资管理系统依赖的数据平台, 包括相应的数据库服务器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3) 应用平台。

应用平台是为应用软件提供运行支持的系统平台。主要包括应用服务器软件和中间件等。

4) 应用系统。

满足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软件。

3.2 模块结构

4 系统关键技术

4.1 管理重点和难点

1) 需求分层次:

系统要满足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三者的不同需求和相互联系, 有共同点, 也有不同点, 甚至有相互矛盾之处。只有充分理解需求的背景, 依据规程规定, 结合实际情况, 充分沟通, 把握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才能有好的解决方案。

2) 系统模型的重要性:

系统体系结构决定了对隐含需求的适应性及系统可持续改进的能力。遇到问题后, 靠项目组成员的聪明才智也许会有一个暂时的解决方式, 但根本的办法还是结构和流程的优化, 系统必须具备灵活的对组织架构变化、业务变化及时调整的能力。

4.2 技术重点和难点

1) 技术选型:

选择开放的、能成为信息行业标准的技术, 能方便地进行系统间的集成和系统的升级, 为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技术支撑。开发的标准组件, 必须能很好地移植到不同平台, 开发的效率必须很高。在系统信息平台上必须能快速组装应用软件, 且易于扩展。

基于以上这些需求考虑, 采用J2EE技术。采用J2EE技术以后, 系统可以在多种操作系统和硬件上运行, 可以随着应用的增长通过采用负载均衡技术增加服务能力。采用J2EE架构后系统能在主流的的中间件服务如WEBLOGIC、WEBSPHERE、JBOSS等中间件运行。系统采用B/S多层体系架构模式, 为系统的易用性带来很大的便利。

2) 工作流平台及产品选型:

工作流模型如何定制、工作流系统能否与企业原有的各个应用系统很好的集成, 往往成为企业的决策层和技术人员重点考虑的问题, 必须选择切合企业实际的技术路线。

在产品的选型方面, 不管哪种模式, 所有的工作流应用都需要工作流产品供应商与应用开发人员进行很长时间的合作才能最终完成, 而且工作流系统的实施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变化, 同时也会对企业原有的管理体制带来一定的冲击。由于工作流目前没有统一标准, 在缺乏标准的状况下, 用户一旦选定一种产品之后, 就很难再过渡到其他同类产品之上了。因此, 在产品选型上, 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思想和业务流程紧密联系, 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持续性和可移植性和垮应用平台能力。

5 结束语

在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必然会出现管理创新, 最终也将会导致管理模式的创新及改变, 在此形势下传统模式下存在的种种问题, 也将会阻碍管理理念的发展及管理模式的改进。随着物资管理的数字化, 进一步加强招投标管理的完善, 逐步融合供应链管理 (SCM) 。最终朝着电力企业ERP的方向迈进。

摘要:介绍目前电力企业物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例对数字化物资管理具体实现过程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网企业,数字化物资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韩方运, 姚建斌, 闫吉庆, 蒋邗, 陈强.中国国电集团物资管理系统的创新与实践[M].

[2]李倩兰.国外物资管理理论发展历程探讨[M].

浅析数字印刷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篇9

1 传统印刷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传统出版印刷业经过数百年的发展, 也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商业模式。

传统印刷产业链是:作者+出版社+印刷企业+新华书店+读者。在这条产业链中, 众多出版集团拥有出版社、印刷企业、新华书店, 掌握着内容生产和销售渠道, 在行业中占有垄断地位, 具有定价权[3]。

这个产业链中, 因为内容需要通过传统形式印制出来, 印刷企业连接着内容制造与销售平台, 是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但由于上游和下游同时受制于人, 印刷企业仅仅是个微利生产商, 只能与出版社、发行渠道绑在一起, 分享“蛋糕”中有限的一部分。

2 当前数字印刷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目前, 越来越多的传统印刷企业积极引进数字印刷设备, 并开拓相关业务, 但引进数字印刷设备简单, 建立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却不容易。

归结起来, 数字印刷企业商业模式主要有三种, 这三种模式是企业应对不同层次、不同人员结构和不同发展状态所面临的选择。

2.1“传统+数字”模式

“传统+数字”模式, 即传统印刷和数字印刷在印前和印后环节通过采用可对接的系统、设备, 以形成“业务互补”和“生产互补”的模式。

所谓“业务互补”是指印刷企业可在现有的业务中充分开发其对不同技术的需求, 比如传统印刷业务中存在数码打样的需要, 而数字印刷业务中可能存在传统装订的需要。所谓“生产互补”即在生产过程中, 充分发挥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各自优势, 最大限度的节省成本。

这种模式是大多数传统印刷企业采用的主要模式, 主要是因为目前国内数字印刷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亟待探索, 采用“传统+印刷”这种模式, 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市场风险。

虽然这种模式弥补了传统印刷的不足, 然而, 这种立足于传统印刷, 仅仅将数字印刷作为“副业”的模式, 严重妨碍了数字印刷特点的充分发挥。同时, 简单的采用数字印刷设备的印刷企业也是短时间无法盈利的。

2.2 个性化产品制作模式

这种模式大量地存在一些较大城市的连锁店中, 最主要的产品是影像产品, 当然也有一些个性化的文化产品, 如笔记本等。目前做得比较有规模的是杭州日报下属的杭州盛元公司, 在浙江省、上海市有十几家的连锁店。主要经营范围是各类影像产品。

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大量可变数据的印刷, 通过连锁店的复制方式, 占领目标市场。以期采取先市场、后盈利的方式来打造数字化印刷中的一个细分市场。现在主要是消费者群体比较弱小, 特别是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创新点不多, 所以目前这种商业模式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但如果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 特别是配套的印刷后道机器设备逐渐自动化, 并从而提高整个工序的自动化程度, 那这种商业模式也不失为一种“剑走偏锋”的盈利方式。

2.3 按需印刷模式

按需印刷 (POD) 是近年来出现的全新的印刷模式, 对印刷界及出版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所谓按需印刷是指按照用户的要求, 依指定的地点和时间予以提供为目的, 直接将所需资料的文件数据进行数码印刷、装订。这种模式将彻底解决长期困扰印刷界的个性化、小批量、多样化、多层次等印刷难或成本偏高等问题, 进而明显拉动印刷需求, 增强印刷企业的市场竞争力[4]。

目前我国有一些大型文化企业相继进行了按需印刷业务的尝试。其中江苏南京凤凰集团的做法取得比较好的成效。他们采用强强联合的方式引进了柯达Prosper1000连续喷墨印刷系统, 并在凤凰集团各种政策的支持下, 市场开发也扩展到上海、浙江等地。虽然目前经济效益一般, 但号称亚洲第一条POD连线系统的打造给凤凰集团带来了相当不错的品牌效应和社会效益。

尽管这种按需印刷模式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明显, 但是这种商业模式也存在着它的局限性。首先我国文化系统内出版为王的特殊情况决定了目前还没有到普遍采用这种模式的时候。其次, 在中观层面上, 这种模式还需要比如数字资产化的界定、版权市场化等相关政策强有力的支持。最后再到微观层面, 各印刷企业本身的经营模式改善、数字内容管理平台建设缺乏等因素, 都将制约这种按需印刷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3 全产业链数字化印刷的新型商业模式构建

基于按需印刷的新型商业模式不应该只是印刷企业商业模式的变革, 而应该是跳出印刷看印刷, 从更高的视野出发, 协同产业链的上下游, 共同构建新型商业模式。

该模式完整的产业链应该是“作者+数字内容管理平台+网络交易平台+数字印刷 (出版) +配送+读者”, 在这个产业链中, 网商、印刷企业、发行、物流被串联成一个集合体, 协同发展。

由专业网络公司打造数字内容管理平台, 该数字内容管理平台还要与出版社“数字出版”相结合, 充分利用出版社资源, 将各出版社的断版、绝版书、非畅销书内容数字化。

该平台上还应建立起一个规范、高效的作者签约及销售订单通路, 读者网上选择书籍, 下达订单, 这些订单被高效汇总, 分别发送到出版、印刷企业, 印刷企业接到订单后, 进行按需印刷。

完成印刷后, 通过强大的物流网络, 以最快的速度将书籍送到读者手中。

目前这种商业模式仍只处于摸索阶段, 究其原因, 在于这种商业模式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 需要达成共识。只有对网络公司、出版社、印刷企业、发行集团、物流等进行功能性的整合, 统筹考虑产业价值链的各环节, 才能实现优势互补, 最终在全过程实现系统效益最大化。

对于出版社来说, 加入这种商业模式中, 不仅可以防范出版社下游因订货无依据、无条件退货、回款难、占用库存等产生的经营风险, 还可以充分开发出版社长期积累的内容资源, 进一步丰富读者的需求, 同时, 利用数字内容管理平台还可以涉足“数字出版”领域。

从发行企业来讲, 充分发挥多年从业优势, 在建立版权保护措施、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试点, 采用租用或自建方式运营网上书店, 在维护传统发行渠道的同时, 拓展网上发行渠道, 使读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买到所需图书, 真正成为我国出版物销售市场的枢纽和主导力量。

从印刷企业来讲, 通过采用这种商业模式, 不仅可以承接本地业务, 还可超出地域限制, 承接异地印刷业务, 充分挖掘数字印刷市场的潜力。

对物流企业而言, 成为这种商业模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不仅是其内在需求, 也是印刷企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

综上所述, 在这种紧密的、顺畅的新型商业模式下, 打造的集合体将成为一个新型的、独特的盈利企业。不仅自身有盈利的模式, 还可以为原有传统企业部分提供有益的帮助, 这种新型的企业通过自己的核心业务定位, 才能在市场的不确定风险中找到机会, 求得自身的不断发展。

摘要:数字印刷企业的商业模式决定了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发展潜力, 通过对数字印刷企业商业模式的探讨, 提出印刷企业只有不断审视、创新商业模式, 才能实现企业的持续盈利和健康发展, 并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数字化,印刷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潘晓东.传统印刷企业需要进入数字世界[J].印刷技术, 2012 (7) .

[2]齐福斌.数字印刷和印刷数字化[J].印刷世界, 2011 (7) .

[3]王义权.浅谈数字化下的出版印刷业[Z].南京:2011.

[4]熊伟.按需印刷的内涵、意义与发展方向[J].科技与出版, 2005 (6) .

浅析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 篇10

1 数字档案馆建立

其构成主要是3大部分:

(1) 数字化档案。数字化档案是数字档案馆最核心的部分, 没有大规模、大容量的数字化档案库, 就不可能有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馆的馆藏在形式上可以分为目录级和全文级;在可视化程度上可以分为文本级和超文本级;从与传统档案馆馆藏的比较上, 又可分为对应的纸介质数字化档案和非对应的纸介质数字化档案等。

(2) 网络化存取。数字通讯网络是数字档案馆进行档案信息传输的基础和保障, 数字档案馆依附网络而存在。网络化存取是依靠档案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运行实现的。档案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对档案实施录入、校对、存贮、分发、咨询和检索等, 并通过网络进行档案信息的存取, 从而达到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的共享化。

(3) 分布式管理。分布式管理是数字档案馆的管理层, 它的作用是对于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各个直属子公司、分公司的数字档案馆实行协调管理。分布式管理是在高层协议的基础上进行的, 高层协议的制定为数字档案馆的资源统一定位和检索提供了标准和技术保障。

2 数字档案馆的结构形式

企业数字档案馆是在数字化档案、网络化存取和分布式管理的基础上构建立的, 这种结构形式主要由客户机、档案馆服务器和对象服务器构成, 即“客户—档案馆—信息源”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类似于传统档案馆的“用户—目录—档案库”形式。其中, 客户机是用户端, 供用户使用;档案馆服务器主要管理数据 (或目录) 的索引和查询;对象服务器主要管理数字化对象 (文字、图片、手稿、录音、录像等各种载体形态的数字化档案) , 即信息源。用户从用户端通过广域网发出查询请求, 经Web服务器处理后传送给档案馆服务器 (相当于查询目录卡片) , 档案馆服务器将查询的结果通知对象服务器, 然后由对象服务器取出最终结果传递给档案用户, 从而实现数字档案馆对象数据 (文字、图片、图等) 的发布。

3 数字档案馆的功能

数字档案馆的功能是综合性的、多层次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档案信息获取和档案数字化

它将存贮在纸介质及其他物理介质上的图、文、声、像等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 完成档案的数字化, 建立起数字档案馆的数字化馆藏。

3.2 档案信息存贮和管理

主要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型。档案馆服务器用于管理数据和查询;对象服务器用于管理 (收集) 数字化对象。数字化对象包括元数据的采集和著录、文件移交、电子文件网络接收、文件扫描存贮以及文件实体的自动化管理等。

3.3 档案信息检索和查询

对数字档案馆的馆藏进行属性检索、全文检索或目录索引检索等。同时, 提供基于数字化图像、影像或声音内容的查询技术, 进行图像、声音等各种形态的档案信息检索。具体包括:文档管理、文件档案、企业各类专业档案信息检索、文件档案的编研与档案的利用等。

3.4 档案信息发布和传播

信息资源的拥有者可以选择多种方式进行信息发布。具体包括:电子文件及其数据的网络传输, 对各立档单位提供文件在线的检索和利用等。

3.5 档案信息的安全和权限管理

在网络上存取和访问数字化档案, 必须在有效的权限管理下进行, 能够做到既能保护系统的安全, 又能使系统有最大的使用率, 具体包括硬、软件系统的安全, 网络安全, 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和用户利用的安全等。

4 档案馆建设的思路

4.1 健全档案管理体制

在数字档案馆规划初始阶段, 档案管理部门应把档案管理体制建设纳入需求分析环节, 对不适应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管理机制、业务流程问题进行优化, 去除冗余的档案业务环节, 确保数字档案馆各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库建设具备良好的运行环境。

4.2 完善和发展档案馆自动化管理系统

提高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与效率。例如, 档案编目:应逐步向自动化编目过渡;档案标引:应逐步由手工介入的半自动化标引向自动化标引过渡;档案检索:应逐步向智能化检索过渡。在不断完善和提高档案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功能与效率的同时, 建设档案馆内部或地区局域网, 实现馆内或地区内档案信息的互访。

4.3 建立单个数字档案馆

单个档案馆馆藏的数字化是实现数字档案馆的基础, 各档案馆可根据本馆的馆藏情况进行数字化, 按照数字档案馆的基本功能和要求, 逐步上网运行。这部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对多种载体形式与记录方式的档案信息如文字、图形、图象和声音等进行数字化处理;对海量的数字信息进行压缩和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库;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传输。

4.4 以企业化的运作形式建设数字档案馆

传统档案在进行数字化的过程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 就是可以以企业生产产品的形式对需要数字化的对象进行生产和开发, 如光盘的生产等。根据这个特点, 企业在项目立项后, 要成立专门的数字档案馆开发机构, 集中人力、技术和财力开发关键技术, 在统一技术的支持下, 对各档案馆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 以信息产品的形式提供给各档案馆使用。

4.5 完善人才管理体制

数字档案馆的建设, 需要信息规划、网络管理、系统建设等高水平人才的参与, 因此, 企业应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信息社会发展要求, 积极引进数字档案馆建设所需规划和技术人才, 并提供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 同时, 还应加强现有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通过“自主培养和委托培训”相结合方式提高职工适应数字化建设所需的业务素质。

总之, 与传统档案馆相比, 数字档案馆在存储、利用、检索和档案管理的能力上要有巨大的提高, 数字档案馆的建立必将有助于更好地完成企业赋予它们的凭证保证与记忆储备的职责, 并在企业经营、建设、生产运行管理中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成为企业发展重要内容之一。

摘要:本文对企业建立数字档案馆所需的条件及数字档案馆的概念结构、功能结构进行了简单阐述。

餐饮企业的数字化生存 篇11

“贾君鹏,你妈叫你回家吃饭。”网络上流传的这句朴实而又温馨的话,暗中道出了潜在的商机。可是由于某些原因,只有少数餐饮企业意识到网络的价值。

如今,随着竞争加剧、成本增高,传统营销模式受到冲击,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开始转移目光,瞄向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且覆盖面广的网络。但是,打通这条渠道并非易事,需要餐饮企业做好前期定位和策略选择。

TIPS

餐饮行业的网络营销,是指餐饮企业把互联网作为传播手段的市场营销过程。餐饮企业利用网络营销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消费者能及时了解最新优惠套餐和产品,商家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各式各样的促销,使之成为直接促销和推广的工具。

通过资源共享,降低交易成本。相对于传统销售,网络销售的低成本满足了商家降低销售成本、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利润的需求,同时对于消费者来说,也大大节省了消费者的时间,交通成本等。

企业和顾客之间~对一的营销关系。餐饮企业通过网络,能够方便快捷地接收顾客个性化的订单,并可快速将订单信息通知生产部门,更好地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要。

网络销售具有更加规范和易于统计、产品海量、便于互动、随时随地、保护私人秘密等优点。

找准企业定位

餐饮企业要想在网络营销上取得成功,就必须做好调查分析,在自身定位和产品定位的基础上,掌握顾客喜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拓市场。

内容以个性化、科学化为主

建立网站是为了对企业品牌的推广,但是网站上不要过多地出现餐饮企业内部信息和企业广告,因为顾客上网的目的是为了搜寻自身需求的信息和娱乐休闲,所以他对餐饮企业相关的信息大多是不感兴趣的。

1网站要以专业的餐饮科学,健康知识和服务为主,融入文化和菜品推荐、设计、自主定制理念丰富其内容。

2必须有个性化服务,这样才能与顾客之间建立稳定,长久的关系。网站可以通过餐饮文化交流这一模式来与顾客沟通,比如在网站上建立一个优秀文章发表区,向顾客介绍企业最新的产品,也可以推出奖励优惠策略。

菜品推荐、设计、自主定制营销也是一个与顾客沟通的手段,某种程度上可以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进一步提高网站的知名度。

传播不跟风

对于餐饮业来说,科学化是时下主流,而讲究营养膳食则是科学化的要点,即烹饪工艺和营养保健接轨。但企业若想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就必须第一个做到新产品开发,又第一个淘汰自己的老产品,毕竟国内网站的跟风现象太严重。

所以笔者建议,餐饮企业应以“健康,科学,营养饮食”为主题,利用这种餐饮文化新观念,来给自己传播和推广的产品定位。

以顾客为中心开展营销

内容设置“以人为本”

在网络营销当中,网站仍然是市场竞争的关键性武器。笔者建议餐饮企业网站主要以轻松,明快为基本的色调,这些轻松、明快的色调给人一种健康,阳光的感觉。做到利用颜色和风格的搭配,巧妙地把“以人为本”和产品相结合,把人们对科学,绿色关注的环保问题和健康的饮食方式联系在一起。

论坛互动区

可以在论坛里设立同城相约尝美食,既可结识新朋友,又可品尝特色美食。当餐饮企业推出新的菜品时,可以建立顾客讨论区,更好地推广产品。

虚拟体验室

为顾客提供一个虚拟,仿真的就餐环境和房间,甚至还可以通过3D设计,为顾客的就餐环境营造独有的文化气息。激发顾客的情感认同和食欲。通过网络与顾客的互动,顾客提前就“享受”到了餐厅的优质服务,使原来的种种猜测与疑虑烟消云散。同时,顾客也从体验中逐渐形成了对餐饮服务的正确期望,在顾客光临餐厅时,若这正确的期望和实际服务相符合,就会大大增加顾客满意度。

让价格诱导顾客

在进行网络营销时,餐饮企业要特别重视价格策略的运用,以巩固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餐饮公司在经营目标上主要是针对大众消费者,因此在网络营销当中,价格仍然是打动顾客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具体策略见左表)。

点对点推广

1E-mail

邮箱已经成为大多数网民的通信工具,每次打开邮箱都会有几家莫名其妙的公司发E—mail给你,由于受病毒邮件的影响,很多网民对不明来历的邮件不敢打开。但是,每当看到这些公司的邮件时,脑中就会产生印象,从而起到一个品牌推广的效果。餐饮企业还可以设立一个Wehmaster信箱,专门收集访问者对网站的反馈意见。访问网站的回头顾客越多,就越能实现餐饮企业网上营销的目的。

建议

设置“内容更新提示”,当前很多餐饮企业并没有这项服务。即当网站有任何改动时,它就会自动通知顾客。餐饮企业为了吸引顾客都会阶段性地推出时令菜肴、特色风味菜等。若将这种服务集成到网站上,那么在这种服务支持下,凡是登录的用户都会收到电子信件的提示通知,让用户还想再次访问网站。

2论坛

信息是传递餐饮企业对饮食文化态度的最有力工具。要达到明显的推广效果,餐饮企业可以把目光投到一些知名的论坛上,因为其在线人数多而且分布很广,非常具有吸引力。餐饮企业可以一个普通网民的身份宣传公司的网站或是发布些软性信息,并留下公司网址和简介,让感兴趣的食客访问。

主打“文化牌”

知识营销指的是向消赞者传播新的科学知识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进而使消费者萌发对新产品的需求,来达到拓宽市场的目的。

现代餐饮行业的主流已经由传统的讲究“色香味”,过度到讲究“科学的健康饮食文化和知识”上来。 “健康”不只是一个流行词汇,它是人类必须面临的时代要求。餐饮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宣传绿色健康饮食文化和科学饮食知识,作为自己的品牌扩张战略和网站推广方式。也可以通过在网站上设置“杂志区”,以文学营销来介绍餐饮文化知识和宣传本企业经营方针,理念。

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物质财富以及精神财富的组合,知识营销就是弘扬餐饮文化中精神财富的有力武器,它可以促进顾客对饮食文化的兴趣,交流和认同。

提供人性化增值服务

1预订服务

餐厅预订是一种时尚,文明的行为,发达国家的预订服务体系大多非常成熟,而国内尚未成形,但逐步会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成为提升人们素质的服务平台。

2增值服务

餐饮企业要逐渐从为顾客解决问题的补偿式服务,向主动式的增值式服务过渡,为顾客提供星级售后服务,即用户在线订购菜品达到一定次数时主动送上礼物,包括赠送精美的生日贺卡等超值服务,这就把随叫随到的“被动式”服务,升级为“主动式”服务,不等顾客打电话就主动给顾客带来多种服务。这种“主动式”服务会极大地满足顾客潜在需求,自然会抓住顾客的“芳心”。

31:250定律

为了更好地推广网站,1:250定律特别需要重视,即每一位顾客身后,大约有250+亲朋好友。若您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人的好感,反之则得罪250位顾客。在餐饮企业网站的访客中,一个访客将会带来一群访客,在网站起步及发展的过程当中,这个定律要特别引起注意。

4免费礼品服务

餐饮企业若要吸引更多的顾客,就必须要经常推出特色服务,要把握住情人节、圣诞节和店庆纪念日等一些特殊日子。网站可以为顾客开辟一个服务区,让其在网点上登记若干特色日子,餐饮企业要记下这些日子,在其要来临的前几天,用电子信件通知顾客,并且说明在这些特定日子来就餐的顾客,将享受到一份免费的礼品服务。

基于企业品牌战略的数字营销 篇12

数字营销1.0:媒介工具应用

关于数字营销的概念及在中国的兴起, 业内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随着互联网技术及新媒体形式的不断呈现, 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数字化媒体逐渐被纳入企业营销推广计划当中, 成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渠道。

基于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平台的不断创新, 数字营销开始由网络广告、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等基于PC平台实现的互联网应用走向多元化, 诸如个人手持终端、桌面工具、数字报纸、电影院线、购物车电子屏等数字媒体形式逐渐兴起。

在这一阶段, 具有敏锐市场洞察力的国际传媒公司最先抓住了机会, 诸如电通、智威汤逊、李奥贝纳、麦肯广告等4 A公司便率先在中国开展了数字营销服务。凭借对数字媒体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及数字媒体资源的掌控, 4A公司开始为客户提供基于数字化媒体的推送式媒介投放服务。

得益于中国网民数量激增及互联网应用日益普及, 数字营销在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一方面, 因为兼具营销互动性和投资回报率极高的特点, 数字营销价值逐渐得到了企业的重新审视, 数字科技及媒体的发展则推动着企业以崭新的角度探索与消费者接触及互动的新方法;另一方面, 数字营销服务细分市场逐渐显现, 尤其是多媒体技术、数字电视、手机等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 为掌握某一分众领域新媒体资源的数字营销服务商创造了更多生存空间。

但是, 处于1.0阶段的数字营销还仅仅是辅助企业品牌提升的媒介工具。

数字营销2.0:战略体系构建

作为一种创新的媒介工具, 1.0的数字营销确实在提高企业营销效率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这远不是数字营销的真正价值。尤其是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 任何企业的营销行为都将建立在电子信息基础之上, 数字营销更将融入到企业战略之中, 成为广大网民参与企业品牌体验的有效途径。

注意力公关顾问机构认为, 一个基于企业品牌战略的数字营销2.0时代已经悄然来临。与1.0阶段“推送式”的媒介工具效应不同, 进入2.0时代的数字营销更加注重参与者的互动性、体验性, 强调与企业品牌战略的深度结合。

进入2.0时代, 作为企业外脑的策略型顾问公司将逐渐释放其在品牌战略体系构建中的传统优势, 基于企业品牌战略的数字营销服务成为2.0时代的典型特征, 即从企业品牌战略规划的实际需求出发, 将数字营销策划、实施阶段规划、数字营销媒介组合等整套体系纳入到企业品牌战略规划当中, 帮助企业建立以品牌为核心的长期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首先, 2.0时代的数字营销服务强调与企业品牌战略的深度结合, 即服务团队在制定数字营销策略前需要从企业一把手的讲话、企业年报和品牌规划等重要资料中研究企业品牌的发展战略, 建立涵盖品牌化决策、品牌模式选择、品牌识别界定、品牌延伸规划、品牌管理规划与品牌远景在内的企业品牌战略体系。

上一篇:意在笔先下一篇:体验性阅读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