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性阅读教学策略

2024-10-17

体验性阅读教学策略(精选12篇)

体验性阅读教学策略 篇1

小说阅读教学, 如果用单调枯燥的抽象思维代替了形象思维和情感体验, 自然就无法体会阅读过程中所伴随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愉悦。而体验式小说阅读教学则是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感知、解读文本, 主体亲历体验并获得相应的认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种高效阅读教学策略。

角色体验以小说的角色为参照, 掌握该角色规范, 在认识、情感、行为等方面达到相关要求。学生把握小说文本意义, 全身心投入到作品中去, 与人物同呼息、共命运, 设身处地融入角色进行体验。主要有分角色朗读和分角色表演。

言为心声, 对话是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朗读, 必然会认真揣摩人物内心的情感。把握语境, 带着一种高昂的主动情绪参与并进入独特的情感体验, 从而能心领神会地读出对不同角色性格的理解, 做到形神兼备。如《荷花淀》开始部分采用男女两人分角色朗读, 让学生直观感觉到水生夫妇形象, 从而深刻地体会人物的思想灵魂和作品的内容主旨。在小说的后面部分就安排五名女生分角色进行朗读, 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 感悟到一群妇女偷偷摇船去找丈夫, 共同回来, 七嘴八舌地谈论着, 极有生活气息的场面。学生在角色朗读中体味文本的情理, 在愉悦的情趣中领悟小说内涵和语言的魅力, 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感受心灵的震撼。

另外, 学生根据课文的情节或一个片断编排课本剧, 分不同角色进行表演。这对小说中所表现的种种情感进行感同身受、细致入微地品味、体验、揣摩和猜想。因此说角色体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他们凭借自身的知识经验, 生活阅历及想象能力设身处地、推己及人、移情于物等方式去认识、开掘、补充, 来达到积累知识、锻炼思维和提高想象力。从而优化了教学过程, 提高小说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

互动体验学生通过讨论、辩论、想象、互考、评点、批注、合作探究、质疑、表演等互动体验的阅读方式, 有效开展“动脑思, 动口议, 动手写, 动手做, 动情读, 动眼看, 动耳听”等互动体验活动。从中达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潜能。

如《祝福》共同探究“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这个核心问题。学生进入文本, 互动体验得到见解丰富的多彩答案:自杀、冻死、悲伤而死、恐惧而死、孤独而死、憔悴忧郁而死……然后引导学生追根寻源, 分析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态度, 品味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最后通过讨论、辩论、质疑等互动体验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移情入文, 调动自己的经验与作者对话, 使同学们重视自己的生活经验、人生感受与作者作品产生共鸣的独特体验, 从而领略文本意境, 感受文本精神———封建礼教和迷信才是杀害祥林嫂的真正元凶, 而鲁镇的人只是充当帮凶而已。

另外, 把小说搬上舞台, 本身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同学们也会因此大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小说《药》对剧情进行体验改编成课本剧, 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演能力和合作精神。体验品味之际, 学生往往能全身心地沉浸于人物境界之中。不仅丰富了人物的内涵, 还能让学生主动参与, 享受到互动体验的乐趣。人人参与互动评点表演体验活动, 组织学生讨论切磋, 允许见仁见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既活跃思想又能开发智力。

影视体验同学们通过多媒体对课文小说改编成的优秀影视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亲身参与体验, 激发主动学习的愿望, 从而进行更大范围的学习和探讨, 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和整合知识。既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又为学生创造多信息交流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把小说中静、动、声、形、色展示得淋漓尽致, 给同学们创造出更逼真的体验。它以开放的学习心态和轻松的方式, 来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强烈兴趣和热情, 从而让经典的魅力滋润学生心田。

小说阅读教学关键是解读文本, 不能以影视欣赏来代替语言艺术的欣赏。而对于难以解读的内容, 则可以借助影视体验帮助解读。如《阿Q正传》的叙述语言不易理解, 借助电影就很容易理解阿Q起名缘由及其妄自尊大的性格特点。由于电影中阿Q个性化的语言被演员演绎的惟妙惟肖, 学生也很容易理解小说幽默夸张的语言特点。所以说以影视作品作为小说阅读的迁移和深化, 为同学们创造更丰富的体验, 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理解文本。

因此, 在新课程的小说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调用各种有效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亲历体验, 才能获得真切的心理体验, 达到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和感同身受的最好阅读境界。

体验性阅读教学策略 篇2

一、教学内容的萃取

(1)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小壁虎借尾巴》:课文记叙了小壁虎被蛇咬断了尾巴,先后向小鱼、老牛和燕子借尾巴,都没借着。回到家才发现自己已经长出了一条新尾巴。(预习思考:小壁虎向哪些动物借尾巴?)

(2)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七颗钻石》:课文记叙了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水罐因为小姑娘对妈妈的孝心而装满了水。后来水罐又变成银的、金的,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预习思考: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3)课外阅读文章《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文章记叙了大海边住着一对老夫妻,老头出海打鱼时放生了一条会说话且能满足老头子愿望的金鱼,凶狠的老太婆得知后便三番五次地要求老头子找金鱼满足她的各种愿望,最后老太婆仍衣衫褴褛地坐在门前。(预习思考:老太婆想实现哪些愿望?)

(4)课外阅读文章《犟龟》:文章记叙了狮王二十八世要举行婚礼,乌龟陶陶决定前往,一路上被蜘蛛嘲笑速度慢,遇到蜗牛又被告知方向走反,遇壁虎得知婚礼暂时取消,从乌鸦那儿获悉狮王二十八世已不幸身亡,最终经历重重困难意外地赶上了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预习思考:小乌龟陶陶遇到了哪些困难?)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

(1)借助结构图,发现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2)学习比较性阅读,了解反复结构的基本特点。

(3)运用结构图,合作创编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激发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的安排

1.交流阅读感受,发现反复结构

(1)课前阅读四个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交流读后体会。(2)借助结构图,发现规律。

①教师示范,梳理《小壁虎借尾巴》结构图。

②学生自主选择或自创结构图,分组梳理其余三个故事情节,并观察四个故事的结构图,发现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

2.讨论反复结构,了解基本特点

(1)思考:童话故事中的反复情节能调换顺序吗,)了解童话故事中并列、递进两种反复结构。

(2)思考: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一般会反复几次?可以一直这样反复下去吗?了解童话故事反复的“次数”特点。

3.运用结构图,合作创编故事

(1)读故事开头,讨论:会去干什么呢?

(2)四人小组合作,填结构图,口头创编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4.拓展阅读创作,激发阅读兴趣

(l)联系课内外阅读,找一找:曾经阅读过的哪些故事也是反复结构?

(2)课后作业:画一画:选择几个反复结构的故事,梳理结构图;写一写:将小组内合作创编的童话故事写下来。

四、教学设计的意图

1.帮助学生确立实用的阅读方向 现代人的阅读变得更加快捷,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信息。这是好事,但对于阅读者也提出了挑战。如果有人能看到一篇一篇文章之间的关联,学会整合,学会将散乱无序的信息提升为系统化的知识,那么他的阅读将变得有效。群文阅读就是要帮助身处“碎片化”信息时代中的孩子如何去学习、面对这种阅读的挑战。如何帮助他们呢?就是模拟生活,同时将多篇文章放到学生面前,而且这几篇文章是“结构化”的,是有内在联系的。如在这堂课中所选的四个童话,都是“反复结构”的,两篇课内两篇课外,《小壁虎借尾巴》为并列式反复,《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犟龟》《七颗钻石》为递进式反复,分别体现了欲望越来越大、困难越来越大以及价值越来越大三种规律。这样有内在关联的文章,是适合让学生进行比较性阅读的,是“便于”让学生有所发现的。2.帮助学生学习实用的阅读策略

近几年,随着PISA、PIRLS阅读测试的引进,大家开始关注“教阅读”和“阅读策略”。我们发现,伴随着质疑与思考,有许多显性的阅读策略需要掌握,如“连接”“重读”“比较”“统整”„„并且这些阅读策略是可教可学的。“群文阅读”可以依凭“多.文本”的优势,教学生一些实用的阅读策略。本节课的阅读策略是:第一,帮助学生学习比较性阅读策略;第二,引导学生如何使用并借助结构图发现反复结构的故事,我们将该阅读策略细化成了具体是哪些结构图、如何使用结构图、有了结构图可以做些什么,将阅读策略现实可行地和教学步骤紧密结合起来,降低了学生掌握阅读策略的难度,提高了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充分发挥了阅读策略指导的优势。

3.帮助学生练习实用的阅读方式

体验式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篇3

为了纠正长期以来流行的理性化阅读教学的偏差,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实施体验式阅读教学,提高课堂实效。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策略。

策略一:创设情境,激发体验

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那么,语文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第一,通过多媒体选择切合教材内容的音像、图片、文字材料,让学生仿佛亲临现场,缩短距离感,激发了解事件原委的愿望,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教读叶文玲的《洛阳诗韵》时,可先用多媒体放映洛阳的风光片,把学生引入浓郁文化底蕴的洛阳风景中,让学生在兴致正浓时去阅读鉴赏课文内容。在教学《音乐就在你心中》一文时,播放各种风格的音乐,在课堂中营造出音乐艺术的独特氛围,感受不同音乐带给人的不同的感受,收到触动人心、抚慰灵魂的效果,从而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第二,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去亲身体验。

学生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生活经验,课堂教学要及时唤起学生的经历,重现当时的情境,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教学。例如,《好雪片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一个买奖券的流浪老人的描写,刻画了具有“人的好品质”的弱势群体中的一员。而对于衣食无忧中的中学生,大多数并不知道弱势群体的生活是怎样的情景,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艰辛和无奈,为了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去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这样,学生通过体验生活,具体地了解身边人的艰辛,看到了自己所不知道的人群的生活,就能更好地感知文本,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自身的人生感悟,引导自己更好的生活。

第三,通过游戏、小品等形式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体验。

比如教铁凝的小说《香雪》时,可以让学生做表演,模仿人物的生活:卖鸡蛋、卖山货等,然后进行人物对话表演,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进而认识社会、体验人生,在感悟与思辨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策略二:陈述内心感受,交流体验

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多方位的思考、评价,能够将情感体验过程中内心积聚的矛盾冲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并接受外部的合理评价,从而进一步强化正确的感受,矫正过激或偏向的情绪,升华道德情感。

第一,可以对定论进行质疑。林语堂先生在《论读书》中提到:“要有识,必敢有自己意见,即使一时与前人不同亦不妨。前人能说得我服,是前人是,前人不能服我,是前人非。……如此读书,处处有我的真知灼见,得一分见解是一分学问,除一种俗见,算一分进步,才不会落入圈套,满口烂调,一知半解,似是而非”。因此,要对现有教材的人事、知识进行再评估分析,提倡学生从反面或不同方面去思考问题。

第二,可以易位思考,提出新见解。如阅读《项链》,从旁观者角度看文中的女主人公马蒂尔德的形象,这是一个为了一夜风光而付出十年代价的可怜的女人。这是命运,还是虚荣?似乎都有。然而换位思考一下,从她的角度看,她又何尝不饱含着小人物的辛酸呢?只为了一个假项链就为之付出了如此惨痛的教训,在追究其个人的性格缘由的同时,社会又该负什么样的责任呢?而在经过这样的变故之后,主人公的面对债务的态度是否也值得我们去思考呢?这个创新点如果在阅读教学中被充分利用,无疑会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第三,可以伺机触发灵感,展现个性。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课堂教学中的灵感从认知的发生看,是一种突发性的创造活动,不能准确预期它的降临。教学中学生在阅读时常常会在紧张的思考或激烈的争论之后,突然对迷惑不解的问题在瞬间萌发出奇特的见解。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个创新点,触动学生阅读中的灵感,使之充分燃烧起来并形成思维层面上的质的飞跃,让学生鲜活的个性得以展露,促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潮。

策略三:评价激励,完善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展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以后,教师应采用学生互评或教师评价等方法及时、灵活、客观加以评价,保护和肯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

第一,学生互评。学生互评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发生交锋,碰撞出新的火花,又可以大大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而学生展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并引起同学的重视和争论,本身就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可谓是“一箭双雕”。

第二,教师评价。为了激发和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评价就要做到以下几点:⑴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评价时不能“一刀切”。⑵对学生的独特体验要作积极的评价,多鼓励,多赞赏,不要轻易否定,不要求全责备。⑶评价要客观、公正,有分寸。提倡多元读解、个性化读解,但应尊重“原文本”;提倡批判性读解,但反对盲目的“反文本”。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该肯定的要肯定,该否定的要否定。

策略四:拓展运用,升华体验

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后,教师要及时向他们提供现实场景,进行针对性操练,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和交往过程中自我检验、自我评价、自主发展,从而促进主体性发展。如阅读《离太阳最近的树》,可联系实际,组织学生讨论:为避免“红柳的悲剧”或“人类的悲剧”的发生,你认为应怎样避免集体的无知?作为地球人,该怎样正确对待“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你认为该如何处理好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这种联系现实的联想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在争鸣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思维也得到了充分的拓展。

总之,体验式阅读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结合具体文本,活用文本,以学生的心灵为起点,使他们心灵深处产生有效反应,获得感动、喜好或憎恨、厌恶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积极的心向机制。这样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所学知识在一次次的体验、一次次的碰撞交流中不断内化,真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电子信息学校(455000)

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 篇4

一、情景体验策略

语文阅读中的情景体验策略, 就是根据课文内容, 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 创设相似的情景, 让学生理解作者写文章时的意境, 体验作者的情感走向, 深层次感悟文章的内涵, 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初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经验和文学素养, 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体验。当形象的事物存在和显现时, 与原有的经验和知识建立起联系, 某种记忆或者情感就会被唤醒。如音乐的渲染、多媒体演示, 都可以帮助实现体验式阅读的情景创设。

美妙的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 净化人的心灵。在阅读中适当引入背景音乐, 可以稳定学生的情绪, 唤起学生阅读文章, 探究作者思想的兴趣。音乐架起了学生和文章情感沟通的桥梁, 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和作者的思想碰撞, 寻求共鸣。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这首词时, 屏幕上出现萧索的秋天画面, 可用二胡曲《二泉映月》作为整堂课的背景音乐。诗作描绘了一幅萧索、衰飒的秋景图, 表达了游子漂泊的凄凉和孤独, 通过如泣如诉的二胡曲, 使学生的情感很快融入这首词中, 感悟游子的哀愁和凄凉。通过音乐的环境渲染, 学生沉浸在文章的意境中, 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人物体验策略

人物体验策略, 就是在学生掌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 结合文章内容, 对文章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 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理解和创造性解读。人物体验通过分角色朗读和分角色表演两种形式实现体验式阅读教学, 鼓励学生和文章进行双向互动, 重视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深层次把握。人物体验策略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作者的情感, 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分工, 把枯燥的理性分析生动化,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亲自体验角色, 能很快理解角色在文章中的地位, 体验不同的情感, 实现和文章的双向互动。

在学习《威尼斯商人》时, 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角色进行朗读。通过对文章中各个角色的亲自扮演, 学生了解了夏洛克的贪婪与残忍, 鲍西娅的聪敏和机智, 安东尼的侠义和慷慨, 格莱西的暴躁和易怒, 对人类的善与恶就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学习《唐雎不辱使命》, 由教师组织三名学生分别扮演唐雎、秦王和安陵君, 让学生按照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表演一出话剧。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 学生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 加深对人物个性特征的理解。这样, 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 培养学生个性, 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读写结合策略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 感悟到人性的真善美, 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得到提高, 思维变得开阔灵活。这些经验和进步需通过写作表达出来。如果说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大脑, 写作就是语文教学的双腿, 有了聪明头脑的指挥和健硕的双腿, 语文教学才能向前推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历的体验进行写作, 把阅读和写作统一于语文教学中, 以读促写, 以写提读。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能够加深对体验的理解, 得到情感的升华。

在阅读教学中, 有很多文字优美富有哲理性的句子, 教师可鼓励学生在深刻理解文本内容和感情的基础上, 仿写句子的结构, 注重句子的精神体现。如人教版《云南的歌会》中有这样的句子:最有意思的是云雀, 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 一面扶摇盘旋而上, 一面不住唱歌, 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写:最有意思的是白杨树, 时常用自己的枝叶和路上的行人打招呼, 一面抚摸行人的肩膀, 一面和微风细语, 向碧蓝的天空招手示意。

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篇5

山东枣庄市中文化路小学 孙中会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将课程从“文本课程”转变为“体验课程”,因此,“体验”自然也就成为新的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数学学科,“数学体验”则是人们在数学活动中所生成的对数学内容的情感且生成意义的活动,是体验者以自己的数学学习需要、价值取向、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已有的经历等完整的“自我”基础上去理解、感受、建构的过程。让学生进行体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同时学生在进入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性学习中能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的内心感悟。为实现上述目标,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遵循以下教学策略。

一、触境生情——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

数学情境是数学问题产生的土壤,数学情境的精心创设是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重要 前提。情境是体验的一扇窗口,是体验过程的门户。情境设置是否恰当,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学生是否“动情”。情能使人进行深刻的思考,进行沟通和联想,促成多种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外部刺激,当它唤起主体的情感活动时,就更容易成为注意的中心,体验的中心,就能在大脑皮质上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从而强化理解和记忆;相反,则不能唤起情感活动,主体对它漠不关心。”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老师创设的问题情景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设计的,即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又要把学生的个人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活动的重要资源,同时创设的数学情境进入学生的“最近发现区”同时在内容上富有趣味性、挑战性和探索性,学生才能在已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通过教师的适当的引导,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意识”,从而获得丰富的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数学体验。总之,学习者对体验的情境越是感到乐趣,这种体验的过程掌握得越牢靠,这种体验的结果就越发表现得真实。尤其是在与旧经验相冲突的情境中,学生产生了更为强烈的问题意识,学习者更会极具积极性、主动性地去体验。

二、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体验

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 篇6

一、 情景体验策略

语文阅读中的情景体验策略,就是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创设相似的情景,让学生理解作者写文章时的意境,体验作者的情感走向,深层次感悟文章的内涵,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初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经验和文学素养,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体验。当形象的事物存在和显现时,与原有的经验和知识建立起联系,某种记忆或者情感就会被唤醒。如音乐的渲染、多媒体演示,都可以帮助实现体验式阅读的情景创设。

美妙的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在阅读中适当引入背景音乐,可以稳定学生的情绪,唤起学生阅读文章,探究作者思想的兴趣。音乐架起了学生和文章情感沟通的桥梁,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和作者的思想碰撞,寻求共鸣。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这首词时,屏幕上出现萧索的秋天画面,可用二胡曲《二泉映月》作为整堂课的背景音乐。诗作描绘了一幅萧索、衰飒的秋景图,表达了游子漂泊的凄凉和孤独,通过如泣如诉的二胡曲,使学生的情感很快融入这首词中,感悟游子的哀愁和凄凉。通过音乐的环境渲染,学生沉浸在文章的意境中,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 人物体验策略

人物体验策略,就是在学生掌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对文章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理解和创造性解读。人物体验通过分角色朗读和分角色表演两种形式实现体验式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和文章进行双向互动,重视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深层次把握。人物体验策略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作者的情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分工,把枯燥的理性分析生动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亲自体验角色,能很快理解角色在文章中的地位,体验不同的情感,实现和文章的双向互动。

在学习《威尼斯商人》时,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角色进行朗读。通过对文章中各个角色的亲自扮演,学生了解了夏洛克的贪婪与残忍,鲍西娅的聪敏和机智,安东尼的侠义和慷慨,格莱西的暴躁和易怒,对人类的善与恶就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学习《唐雎不辱使命》,由教师组织三名学生分别扮演唐雎、秦王和安陵君,让学生按照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表演一出话剧。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加深对人物个性特征的理解。这样,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个性,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 读写结合策略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感悟到人性的真善美,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变得开阔灵活。这些经验和进步需通过写作表达出来。如果说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大脑,写作就是语文教学的双腿,有了聪明头脑的指挥和健硕的双腿,语文教学才能向前推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历的体验进行写作,把阅读和写作统一于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以写提读。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能够加深对体验的理解,得到情感的升华。

在阅读教学中,有很多文字优美富有哲理性的句子,教师可鼓励学生在深刻理解文本内容和感情的基础上,仿写句子的结构,注重句子的精神体现。如人教版《云南的歌会》中有这样的句子: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写:最有意思的是白杨树,时常用自己的枝叶和路上的行人打招呼,一面抚摸行人的肩膀,一面和微风细语,向碧蓝的天空招手示意。

体验式阅读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让学生掌握课堂阅读的主动权,获得丰富的精神体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还存在许多亟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寻求创新教学方法,拓展阅读方式,逐步提高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 篇7

一、植根文本美读,走进体验天地

对于初中生来说,美读方式多样,可以放声诵读,可以默读,可以渲染情境,可以小组合作,可以辅以背景。 美读不仅是一种丰富的语言活动,更是一种细微的情感活动,是语言文字由唇齿之间慢慢浸润直抵心灵深处的过程。这样的美读,用文本唤醒学生的认知直觉,点燃学生品读体验的热情,同时学生个性化的文本体验也将激活语言文字的表现魅力。课文学习之初,教师需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最为妥帖的步入文本的氛围,以利于激起学生探寻文本奥秘的欲望,为后续的体验开掘拓展空间。

二、创设情境体验,打动学生心灵

阅读是一种生活和生命的体验。体验式阅读教学改变了过往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它把对文本解读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唤醒了学生对文本内涵的自主体验和觉悟,它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感受,让学生从中领略到生活的气息和生命的脉动。只有有了这样的真切体验,才能激发学生潜藏的对语文的感动和热爱。

语文课堂要积极主动延伸到野外去,解放一只只 “笼中的鸟”。因此,对于形象性较强、画面感优美的文章,如《繁星》《记承天寺夜游》等,与其让学生在教室里苦苦体悟,还不如带领他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之中, 看闪烁晶亮的繁星,在沉沉黑暗之中追寻无处不在的光明;读明澈如水的月色,领略闲散自在的生活之美。

三、虚拟情境体验,丰富人生阅历

角色扮演是心理学的一种虚拟情境操作方式,把它运用在阅读中,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选取合适的时机,让学生当演员,扮演某个角色,变学习者为体验员, 充分体验人物的喜怒哀乐,从而自然步步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体验。这种方法能促使学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迅速进入文本所展示的情境中,与文中的人物休戚与共,从而获得真切丰厚的精神体验。初中生天性活泼好动,朝气蓬勃,富有表现欲望,只要给他们参与机会, 他们便会积极主动地投入进去。戏剧性较强的课文如 《范进中举》《孔乙己》等,都可以在教师必要的指导下, 放手让学生去演绎经典人物。演绎一段不朽传奇的经历对学生而言,是永远镌刻于心的人生体验。

四、提倡多元解读,鼓励生成个性化体验

理解性阅读教学尤其注重感悟,让学生在阅读中积极主动地走进文本,在体验中品读,在感悟中领会文本内涵,陶冶心灵,建筑精神高地,使阅读成为学生一场思维碰撞、智慧闪耀的精神盛宴,从而提高其生命的内在质量,创造其生命的不凡价值。

大多数学生早已形成了一种二元对立的单一思维: 文章思想内涵 “一刀切”般干脆利落,或是 “赞扬了什么”,或是“批判了什么”,把人物简单地归结为单一类型,思想内容概括为单一模式。如《我的叔叔于勒》概括为“揭露了鲜亮绚丽的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残存的赤裸裸的唯一的金钱关系”,而毫不怜悯挣扎在资本社会最底层的渺小如蝼蚁般的人物,毫不同情他们在生活中的辛酸无奈、孤苦无告;《故乡》中的杨二嫂则被简单概括成一个“尖刻、薄情、自私、贪婪”的人,而给以冰冷彻底的抨击,一点没有看到不幸的她也是那个黑暗腐朽的封建社会的可怜受害者,因而在阅读中,我们也应投以无限同情和悲悯的目光。那些空洞片面的理论说词,严重冲淡了作品本身撼人心魄、悲天悯人的深刻力量,使学生的阅读陷入茫茫迷雾之中,不辨方向,不明前路。感悟式阅读就要去除一切蒙蔽在作品上的单一的片面论调,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感悟中逐步还原作品的本真面目和丰富内涵。

以上几个策略不是截然彻底分开的,而是相互紧密关联,彼此深入融合的。它所呈现的是一个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体验能力螺旋上升、缓慢成长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就是综合运用这些策略,通过深入体验,直指学生心灵,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丰富开阔学生的精神视野,构筑生成崭新的熠熠生辉的精神大厦,以期实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和最终追求。

摘要:体验式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使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篇8

一、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相关定义

首先, 调查研究表明, 在现有的阅读教学中, 体验式阅读教学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体验式阅读是相关部门为了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语文教学而研究出来的, 改变了以往过分的重视教师的需求而没有从学生的接受能力方面考虑的教学。阅读只有让学生从心底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然后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体验式阅读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 而不是传统的教学方式, 学生和老师能够通过书本联系起来, 进行深入的交流。体验式阅读是学生通过对所学习的内容感兴趣, 然后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去, 主动地思考学习的内容, 这样的学习是带有一定的情感的, 学生的理解开始不仅仅是表面的学习, 而是根据从内心深处启迪自己的大脑, 接受新的知识。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是高效率的学习, 才能够让学生快速地掌握知识。

其次, 体验式阅读教学需要遵循几条原则, 由于不同的老师接受的教学理念是不一样的, 我们的教学都需要以学生为中心, 这样才能够将体验式阅读效用发挥到最大。

最后, 教师不能够抹杀学生的个性。坚持个性化的原创, 因材施教, 只有将学生的各种的观点采纳, 并结合学生的特点, 才能够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二、采用灵活有效的策略, 普及体验式阅读教学

(一) 打造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环境, 触动学生的内心体验

随着科技的发展, 多媒体已经渗入到课程教程中, 不论你是大城市教学还是小城市教学, 都能看到多媒体教学的身影。心理学上很早就有研究表明, 最有效的教学就是将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都挖掘出来, 这样才能够达到最后的效果。不仅仅是眼睛看耳朵听, 还需要手在动, 全身心的投入, 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够让学生内心引起共鸣。所以, 我们需要为学生创造这样的学习环境, 可以使用图标或者是音像直白地将课程内容或者是阅读内容体现出来。这样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就如身临其境, 只有这样才能够打造一个文章的幻象, 完美地将书中的内容留在脑中, 当我们需要的时候能够随时地将这些知识提取, 并发挥它应有的效用, 整合了所有的人脑的意识, 才能够将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在讲解荷塘月色的时候可以播放一些短片, 或者是播放一些演说家的音像, 这样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到荷塘的美上面去, 自然地就感觉自己和朱自清一样走到一片荷花中欣赏美景时候的情景。

(二) 教师主动地引导学生去思考, 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

初中阶段的学生还处于心智很不健全的时候, 学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外界的干扰, 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过分的呆板, 没有重视学生的需求, 导致虽然教师付出了很多, 但是效果甚微, 如果想让体验式阅读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用, 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很大的效用, 即教师主动地引导学生去学习, 让学生的思想不脱离主题, 能够一直保持着积极的状态。只有学生感觉到教师重视自己, 并和教师比较亲近的时候, 学生的学习才能够保持前进的状态, 不对自己的学业松懈, 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水平才能够提高。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 也不畏惧和老师进行交流。只有学生和老师形成了良性的互动, 学生才能够将教师的一些独特的方法引用过来, 才能够结合自己的优点, 创造出自己的有效的学习知识的方法。只有学生的创新技能和实际的能力提高, 才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更高的发展。

(三) 灵活地设定相应的角色, 触动学生的心弦

阅读水平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看到文章之后将自己加入大文章中去, 并深刻地理解文章中的任务情感。为了能够引起学生产生这样的共鸣, 就需要教师积极地为学生设定相应的角色, 绘声绘色地将人物的情感表达出来。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以阅读教学为主, 根据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 设定一些角色, 让这些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这样的一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阅读教学中慢慢地体会到每个角色内心的真实想法。只有当学生渗入到文章去, 学生感受到的情感才是最真实和可靠的, 这种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 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 , 使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 只有做到了这些, 才能够使体验式阅读教学更快和有效地发展起来。比如, 当学生们通过学习能够将这样的角色扮演的行为自行地融入到日常的自学中去, 提高自己的语文阅读水平。

(四) 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和时间,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想带领学生进入文学作品世界, 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不能单纯依靠理性分析。一个人的想象力是需要培养的, 想象力是一种能力, 不是与生俱来, 而是后天的塑造。但是在实际的学习中, 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正在应试教育中慢慢地被扼杀, 有效的体验式教学是需要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样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造性思维, 必须包括保护和发展孩子们的想象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语文教学不是一个课外活动教学, 学生不能够直接地进入教学的情境中, 再现作者当时所遭遇的情境, 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一些方法, 促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 教师这个时候可以发挥语言的作用, 去刺激学生思考和想象, 或者有意识地留有空间让学生去想象。只有这样, 才能够让学生自身的情感与阅读的文章有了深入的接触, 才能够将文章的内容深刻地印刻在学生的脑中, 久而久之学生的想象力就越来越丰富了, 语文的学习也变得容易起来了。

(五) 安排相应的写作学习, 达到深度的学习体验

众所周知, 不论是任何考试, 写作都占有一个很大的比重, 很多家长或者是学生会问, 怎样提高语文的学习, 其实很简单, 多读多写多看, 你的语文水平自然地提高了。阅读和写作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 如果失去了其中的一部分, 另外一部分将不能发挥其成效。体验式阅读教学不能够仅仅是课堂的教学, 教师将书本的知识传达给学生就可以了, 还需要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 或者是教师依据教学的内容有意识地让学生去思考, 引起了内心深入的体验, 然后发现生活中的美, 自己创作, 这样的学习是深刻的。学生因为写作素材的需求, 会主动地去学习一些知识, 并有意识地将这些知识存储在自己的脑中, 只有学生将自己深处的情感表达出来, 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 这样就能够提高体验式的阅读学习的效果。

三、结语

体验式阅读教学是一种新的阅读方法, 实际上它还存在很多缺点,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改进, 教师和学生要根据实际的需要, 将体验式阅读教学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只有结合时代特点和实际情况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教师和教师之间要经常的交流, 通过这样的方式, 体验式阅读教学就能快速地普及到学校的教学中去, 并为初中语文教学开辟一条新路, 在注重学生主体体验的基础上, 有效培养学生语文方面的综合能力, 不断提升课堂效果。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能够为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这样的结论主要是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开始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 如果学生能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就能够为学生的心灵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众所周知, 初中时期是学生感性知识向理性知识过渡的阶段, 这个时期我们需要拥有语文相关的知识。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便是阅读教学, 如果想提高初中的语文, 就必须在阅读上面下功夫, 但是相关的调查表明, 我国现今使用的阅读教学还是不能够将学生的潜力发挥出来。本文主要向大家介绍体验式阅读教学, 并就一些相关的问题提出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语文教学,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龙卫红.浅论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 2010 (2) .

[2]邓军.体验式学习—语文新课程学习方式的转变[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5) .

体验性阅读教学策略 篇9

一、诱导学生亲近文本, 激发阅读期待, 进行自主性阅读

(一) 以导语激发学生的期待心理

每一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能使他面对一篇新的文章产生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阅读期待。如教授《登高》一诗时, 我就采用故事导入, 把学生带到杜甫写作《登高》情境之中, 抓住学生的情感世界就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期待、渴望的心理, 引导他们了解作品的情节与思想内容, 使他们高度集中注意力和思维力, 形成“主动接受”的心态, 进行自主性阅读。

(二) 以活动点燃学生的参与热情

学生的阅读也必须通过亲身的实践活动加以体验才能获得知识, 形成技能, 发展能力。将各种形式的活动与阅读感悟有机结合起来巧妙地构成依托关系, 以活动和演练为先导,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感悟活动,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感悟欲望, 变被动的消极接受为主动的积极探究。如教《祝福》时,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前自编自演课本剧,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再学习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也比较容易了。以课本剧表演引读、以对白演练诱读等活动重在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语言, 把握人物形象, 理解主题, 也是激发阅读期待、产生师生对话的关键之处。

二、鼓励学生多读善思, 激发多元感悟, 产生个性化阅读

感悟就是在感之后有所体悟。感悟, 是学生源于自身不同经验、不同积淀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个性化的学习行为, 因而多元化、独特性应是感悟的本质属性。在阅读感悟的过程中, 教师应尊重并鼓励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创造性阅读天性, 不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或教学中的结论性意见去限制、规范、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应通过互动式、沟通式、合作式的师生对话, 丰富学生的理解, 优化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方式, 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大胆创造的自主探索的空间,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多角度阅读、有创意阅读, 展开想象和联想, 尽可能从大量的信息中形成独特的个性感悟, 从而主动地感悟出文本的意味和情感。

(一) 吟诵品味, 开掘对词句意蕴的探索和感悟

句子是言语的核心基础, 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要以句子为基本单位深入, 借助句子, 或吟诵、或推敲、或触发、或揣摩, 多角度、多层次地体味文本中的深层义、言外义、象征义等, 全面推动语文展示学生感悟的个性化。通过设计引导学生转换角色, 自主感受与领悟词句的情感, 有效地帮助学生走进文本, 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人物的情感融合, 并通过品读其中内蕴丰富、意蕴深远的词语, 触发他们的联想与想象, 多角度探索词语含义加深学生对文本意蕴的理解与感悟。

(二) 想象探究, 开掘对文本意蕴的探索和感悟

阅读是一种内潜性很强的活动, 学生接受阅读文本绝不只是一个被动的“印入”过程。在阅读中, 学生一方面从文本中吸取信息, 习得语言;一方面又不断地向课文输出既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 丰富着文本的意蕴, 形成了延伸拓展文本的再创造想象。因此, 我们可以在不违背文本对阅读的制约和规范的前提下, 启发和引导学生去合理地发展文本的情节, 做超文本的探索。或在空白处填补, 或在跳跃处想象, 或在关键处拓展, 或在结尾处延伸, 开拓学生视界的宽度, 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 使课堂成为学生施展个性和创造性的舞台。

三、提高学生问题意识, 激发情境思考, 实践探究性阅读

在感悟的过程中, 学生的创造性常常表现为一种“问题意识”, 表现在对文本的言语形式、言语内容、言语情感的不断探索。文本中沉睡着无限多的问题, 等待着创造性的感悟活动去激活它。

(一) 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是引发感悟冲击的重要资源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 是教学成功的有效策略。如在教学《离骚》时, 因为内容生涩, 学生阅读的热情不高。我带学生学习此课, 选择从人物形象出发:屈原是谁?我们生活中现在哪些传统和他有关?你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取关于他的信息的?他给你的原有印象是什么?让学生谈现实生活中与屈原有关的民俗和传统, 一下子就把历史文本与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了。决定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关注, 以此作为教学出发点。抓住学生学习过程和生活经验中已知和未知的矛盾, 利用感悟冲突激起生成欲望。

(二) 点燃探究欲望是强化感悟冲击的重要手段

对话是渐进式的、生成式的, 只有真正拨动了学生的心灵之弦, 课堂才会产生最为优美的和声。教师要善于点拨学生, 引发师生对话的契机,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生发的世界, 走进挑战性的探究阅读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问题的生成, 即让学生产生问题, 让问题产生于学生, 这样学生才有探究、解决的欲望。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深入阅读、质疑、提问、思索, 激起学生个性感悟的欲望。

通过上述诸点, 学生变被动的消极接受为主动的积极探究, 他们亲历阅读实践活动, 与文本“亲密接触”, 激起学生个性感悟的欲望, 发生“内在意义的交流” (即“对话”) , 学生获得真切的心理体验, 真正做到身有所体, 心有所悟, 思有所创。这些活动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进而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施展个性和创造性的舞台。

参考文献

[1]缪明慧.高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探究[J].语文天地, 2013 (9) .

体验性阅读教学策略 篇10

一、阅读体验式教学的内涵与主要特征

体验是个体主动地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个事件, 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活动。它以主体实践的方式来认识内在的心理世界和外在的客观世界, 作为人的感性活动, 它既是人的全部感官共同参与的一种对生存感受的情感过程, 又是指向内心世界, 且关涉个体认识、情意、精神生活的心理活动。

阅读体验式教学则是基于语文学科的特征以及《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精神而衍生出来的, 符合语文教学规律, 有助于学生语文素质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阅读体验式教学主要有三个特征: (1) 以生本理念为指导,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发展, 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培养与发展。 (2) 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 教师通过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 可以引导学生先从自己的内心需要和生活经历出发, 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 调动学生的感官神经, 全身心地去感受、体验、揣摩与鉴赏。 (3) 阅读体验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在让学生获得和拓展语文知识的基础上, 扩大阅读范围, 提高阅读能力, 能够在体验中感悟、创造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获得更多关于社会、人生与世界的感悟, 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 实现个人的更好发展。

二、初中语文实施阅读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有效实施, 强调的是学生对语文文本内容的主动体验, 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被动解读, 这种体验是以生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和前提的, 将文本内容与学生的主观生命意识进行有效的融合, 并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意识, 使学生在课堂内外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创造热情, 是对学生以往经验的一种升华和超越。所以说, 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的实施, 是一种与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知识经验密不可分的教学方式, 对初中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和个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 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的实施, 主张学生从以往生活的感受和知识、经验的积累出发, 将学生的生命意识进行有效的激发, 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参与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可以使学生在阅读文本内容的过程中, 更好地领悟文章内容的现实意义和精神意蕴, 提高了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 阅读体验式教学实现了体验对象与学生个人经验的有效融合, 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体验活动中, 更好地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感受、领悟与欣赏, 不仅加深了对以往知识的理解, 对旧知识的再发现和再深化, 也是对新知识的发掘与学习, 有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 最终形成与学生生命融为一体的精神力量。

再次, 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实施, 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移情、想象、神思、悟解等多种心理体验因素之间的交汇、碰撞与融合, 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时刻保持注意力, 提高在语文课堂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让原本静态的文本内容在学生的心中被充分的激活, 净化学生的心灵, 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最后, 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实施, 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 对学生的品格进行不断的完善, 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不断提高与发展。这是因为,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 我们强调的是以文本内容为中心的共同感受, 但阅读体验式教学则直接指向学生的内心世界, 力争实现学生心灵的震撼, 引发学生在精神上的共鸣, 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必然受其个人经历和情感态度的影响, 因此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气质与性格。

此外, 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的实施, 其积极意义不仅体现在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体验与理解上, 还在于学生对于自我生命价值与意义的重构, 成为自我生命的体验者和创造者。所以说, 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实施, 不仅仅是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反思、创新与发展, 更是对学生阅读权利、解读权利的充分尊重,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阅读体验式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实施策略

作为一种创新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 阅读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的设计教学环节, 一定要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选择科学的实施策略, 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 重视阅读氛围的营造, 鼓励原初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次印象会让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利用好这种原初体验, 对语文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 阅读教学主要是一种强制性的教学, 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 语文阅读的原始体验并没有得到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 这主要是受应试教学思维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不利于学生个性的表露和阅读情感的激发。随着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 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 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 加强对学生阅读学习的引导和指导, 实现教学相长。所以, 在现有的初中语文教学体系当中,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阅读氛围的营造, 通过学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构建出一个和谐、民主、平等、愉悦的阅读氛围。同时, 在对学生的阅读体验成果进行评价时, 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原始体验, 善于发现学生在阅读中的闪光点, 保持好学生语文阅读的热情, 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观念, 确立一种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语文思维能力, 提高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最终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感和语文素养。例如, 在讲到鲁迅的《故乡》时, 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阅读全文, 获取原初体验, 由于学生在课外阅读的与故乡相关的文章, 多是表达对故乡的赞美和作者的思乡之情, 而对于鲁迅的回故乡的萧条景象和复杂心情便难以形成统一的情感体验, 这时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展开讨论, 调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热情, 最后教师再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和鲁迅的成长经历对学生的深层次阅读进行引导, 往往可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 鼓励学生的多元阅读和个性化体验

汉语语言博大精深, 其人文内涵更是无穷无尽, 加上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 为初中生的语文阅读提供了广泛的素材, 而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素材的反应往往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化。因此, 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 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认识问题, 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来解决问题, 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从而实现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 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个性品格和个人创新力、形象力的良好发展, 引导学生进行内心的个性化体验。例如, 在《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 学生的经历和人生经验不同, 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自然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甚至有的学生对一些语言不理解, 这时教师对于学生所提出的观点, 只要是能从课文和现实中找到依据, 就应当先予以肯定, 最近再寻找更加完善的答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通过多元阅读自己或相互教育自己寻找答案, 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个性化体验, 这样不仅可以让语文阅读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还可以更好的张扬学生的个性, 促进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养成。

(三) 提升问题设计水平, 引导学生进行深刻阅读

在语文课堂上, 只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阅读的兴趣, 才能提高在语文阅读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文本内容进行更加深刻的体验与感悟, 以问导读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策略, 可以引发学生开展更加深刻的阅读体验。在初中语文课堂上, 教师要尽量选择优秀的作品和历史上长久不衰的美文, 因为这些文章在每次阅读之后, 都有可能读出新意, 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加上语文教师提问问题的巧妙设计,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联想, 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让学生带着兴趣开展阅读活动。因此,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兴趣偏好、学龄特征, 设计出恰当的、探究性的、令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阅读, 从而增强学生阅读体验的深刻性。例如, 在讲到李清照的《如梦令》时, 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字面意思, 显然很难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式的问题:在这首词中, 作者一共提到了几个名词、动词、形容词?他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作者想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最终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显然,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 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 看起来, 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但当主人公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惊飞后, 却没有了下文, 不免让读者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如此一来, 学生仿佛已经进入了主人公营造的意境当中, 实现了良好的阅读教学的效果。

(四) 加强阅读体验后写作练习的拓展

初中语文知识的学习, 需要的是学生听、说、读、写等素质能力的协调性发展, 尤其是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教师不应该将二者割裂开来。因此教师无论是在阅读教学环节, 还是在写作教学环节, 都应当有意识地进行二者之间的有效渗透。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的实施, 本身就是在强调学生与文本、读者之间的心灵碰撞, 尤其是在学生引发情感共鸣时, 教师一定要善于抓住时机, 让学生将自己的“情绪”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此时的方式既可以是口语表达, 也可以是仿写、续写、改写、评写等形式, 学生写作的过程一方面是对文本内容的升华与再造, 另一方面培养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写作水平, 可谓一举多得。例如, 在学习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之后, 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仿写训练, 让学生在细心体会和琢磨朱自清、老舍语言特点和写作手法的基础上, 将自己身边经历的春天和冬天进行仿写与创作;再如在学完《塞翁失马》这则寓言后,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评写或续写, 这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实现对文本内容阅读之后的深化与理解。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初中语文新课改背景下, 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实施, 是基于对素质教育理念的理解、顺应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内在要求, 它有助于改善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够理想的状态, 进一步确立了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真正掌握了阅读的主动权, 有助于学生逐步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和文学作品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进而实现促进学生语文素质不断提高的教育目标。

摘要:根据最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体验式学习, 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语文阅读教学的传统观念, 实现灌输式教学向阅读体验式教学的积极转变。对此, 本文首先阐述了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和特征, 接着就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 最后结合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 重点就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重点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教学策略,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韩兴杰.试论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J].新课程 (教育学术) , 2010, (02) .

[2]李娜.《珍珠鸟》教学实录[J].语文教学通讯, 2010 (Z2) .

[3]郑秋琼.形象体验性阅读教学之我见[J].教学研究, 2009 (04) .

[4]陈水献.古典诗歌与中学语文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7 (3) .

[5]单云德.体验式读与写[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6.

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篇11

【关键词】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是一项最为基本的学习方法。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管学生是否有兴趣,教师只是在讲台一味地进行讲解,学生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结果只会大大地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体验式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教学效率是非常高的。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对阅读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充分使用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并且最大程度发挥体验式阅读教学的作用。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初中学生经过了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情感体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阅读教学情境,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学生的内心情感积累充分地激发出来。这样,才能够带领学生更好地去感受和理解语文知识,进而进行掌握。在体验式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师生之间有效、平等地交流和互动,积极指导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为学生创造和谐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可以通过播放多媒体资料,将文章的情境进行模拟,以熏陶学生的阅读情感,让学生的内心在多媒体的直观感受下受到触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建立起新知识。

比如,在对《济南的冬天》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有关济南冬天的图片或者电影片段,学生通过直接的观看,感受到了真实的济南的冬天的场景。再截取几个其他地方冬天的图片或电影,让学生进行比较,比较之后,再对课文进行教学,这样,就会较好地加深学生的感受。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感受到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而且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对自己家乡的冬天的特点进行描绘,同时将自己对冬天的感受充分抒发出来。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发学生共鸣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文章中那些人物或者事件产生共鸣,从而从情感上对学生产生震撼,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阅读中去,充分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只有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不断进行体验与思考,才会使阅读教学的效率有所提高。在运用体验式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特别注重想象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文章中角色的设定,对于每一个角色在文中所代表的意义都要有不同的体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的体验感得到加强。特别是对那些描写人物、事件或有一定背景的文章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对文章中的角色进行一个设定,通过他们自己的想象与演绎去理解和感受文中人物的特点,这样也可以让学生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

比如,在对《皇帝的新装》进行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努力想象做皇帝的感觉,或者学生在扮演皇帝、小孩、大臣、市民等几个角色之后,通过对话形式来感受和想象“实话”的力量。同时,学生在扮演过程中也可以体验到文章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起到良好的阅读教学

效果。

三、读写结合,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得到各种情感体验,开阔思维,语言的应用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这些通过写作可以充分地表现出来。同时,体验式的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可以进行,在生活中也同样可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给予学生体验,将文章的讲解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鼓励学生走出课堂,从生活中去体验语文知识,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增添学习的乐趣。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将学生带入到语文学习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去进行写作,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在阅读中进行写作,在写作中提升阅读。此外,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相信学生,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问题,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思考时间。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能够彼此加深对体验的理解,使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对于文章中很多优美而富有哲理的句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进行仿写。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文中有很多优美的句子:“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作者引用南宋诗僧志南的名句,形象生动的写出春风的温暖细腻。又用母亲的手来比喻春风的温柔,让读者亲切地感受到了春风如母亲般的关怀。从触觉、嗅觉等多个方面写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让人陶醉。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此句式进行仿写,并且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写写其他季节。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体验式阅读教学方法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它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阅读中实现不断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霞.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探析[J].教师,2013(9).

[2]李佛秀.初中语文的体验式阅读教学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2(11).

基于阅读文本的情感体验策略 篇12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孕育文本情感

兴趣是语文学习的动力。教学实践表明, 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 通过引入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孕育文本学习的情感。例:一位教师公开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时, 利用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导入文本, 让学生听歌激情。“上课前, 老师请大家听一首歌。谁知道这是什么歌?你喜欢里面哪一位好汉?什么样的人才叫好汉?” (生自由回答) 师:“我觉得能够在这么多老师和同学面前说出自己的观点, 展示自己风采的人一样是好汉。所以我宣布刚才回答问题的男同学, 老师送你们一个称号———‘须眉’, 刚才回答问题的女同学, 老师也送给你们一个称号———‘巾帼’。”再如, 教学一些描写自然景物的课文, 如《三亚落日》、《瀑布》, 还可通过展示大量图片, 让学生在充分感受瀑布雄伟气势和落日壮美景色的基础上学习新课文。

二、品词析句, 指导诵读, 读出文本情感

优秀的语文课堂充满着情趣与智慧, 而这样的情趣与智慧又必定源自于教者对文本语言的敏锐捕捉与灵活运用。叶圣陶老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一字未宜忽, 语语司其神。”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大部分文质兼美, 词语精炼, 可以说融“景美、境远、情深”为一体。朗读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者应加强学生朗读, 通过运用正确的语调, 抑扬顿挫的节奏, 快慢合适的速度, 读出文本情感, 感知朗读的规律和技巧。

(1) 以读悟情。例:教学《草原》一文, 可针对文本的自然美、人情美、语言美,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调、语速, 有情读文。如, 读“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 空气是那么清鲜, 天空是那么明朗,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 表示我的愉快”一句时, 可着力指导学生从两方面训练朗读:一是要正确地停顿;二是要读出重音。在重音方面, 可突出程度副词“更”、“那么”、“总”。

(2) 以情促读。例:教学《祖国, 我终于回来了》一文, 指导结尾句: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 现在终于回来了!”时, 教者没有直接地提出具体的朗读技巧, 而是让学生在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础上自由把握。生1:“这句话激荡着钱学森当时无比激动和幸福之情, 因此我觉得应该激昂一点”;生2:“这句话应读得深沉些, 因为其中更多地浓缩了钱学森回国时的艰辛”;生3:“我还要补充一点, 这句话里面还蕴含着钱学森对众多国际友人和正义人士的感激之情, 因此还应读得深情些”。……针对诸多学生对文本朗读的多元理解, 教者都作了肯定与评价。

三、巧设问题, 层层追问, 深入体验情感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教学的课堂应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系统”, 应作“变化”与“平衡”的统一。如果教学情境变化过快, 就会把教学过程搞得支离破碎。应在平衡的系统之下, 通过层层追问, 诱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情感活动。

例:一位特级教师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时, 纵观全文, 着重从三大板块方面进行教学: (1) 走进祖父的内心; (2) 倾吐作者的心声; (3) 体会形神的契合, 巧设贯穿全文, 富有针对性的层次性追问, 以此引领学生充分读文悟情, 并最终尝试归纳抒情性散文的阅读策略。

第一层追问:抓住文句“祖父大笑起来, 笑得够了”追问:当辛辛苦苦耕种的谷穗, 被作者割掉之后, 祖父为什么一点不生气, 反而大笑呢?从中体会到这对祖孙俩之间怎样的感情呢? (祖父的慈爱、关系的亲密以及祖父那一颗孩子般的童心)

第二层追问:学完全文。追问:时光如流, 多年后萧红已长大成人, 经历人生的风风雨雨、颠沛流离, 再次回想起唯一关爱自己的祖父, 以及度过快乐童年的园子, 写下了《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那么萧红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以及要抒发怎样的情怀呢? (作者的心声:对童年的眷恋、对祖父的感激与怀念)

第三层追问:在此基础上, 继续发问:“对于作者这样的心声, 萧红并没有直接在文章中写出来, 而是间接地蕴藏在哪里呢?你能从中找出来吗?” (此问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细节, 从字里行间品悟深情:眷恋、感激与怀念)

本节课中, 教者通过三个层次的追问学习, 最后总结归纳出“抒情类散文”的阅读策略要诀:深入关注文本的字里行间, 抓住文章的细节与景物描写, 读懂其中“流淌出的情感”。

四、注重练笔, 强化表达, 促进情感体悟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通过例子的学习, 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在遣词造句、内容叙述、感情表达等方面的方法。“随文练笔”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语言实践形式, 是一项需要学生对文本内容作深度阅读后方能完成的学习任务。可以说, 它是一把促进学生理解文本、体验文本情感的钥匙。如一位教师教学课文《大瀑布的葬礼》时, 在文本的结尾处设计了系列“拓展延伸性”的练笔: (1) 如果你就是菲格雷特总统, 你又会怎么说呢? (2) 如果你是一位大瀑布的游客, 你还想对哪些人说些什么呢?如此拓展练笔, 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充满真情的习作, 更让我们看到的是其丰富的想象力。这其中更有学生“心灵颤动”、情感体悟火花的闪现。

参考文献

上一篇:数字企业下一篇:森林生态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