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教学模式

2024-09-21

体验教学模式(共12篇)

体验教学模式 篇1

目前,会计行业的国际化步伐越来越快,中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接轨是大势所趋,不同类型的会计业务大量增加。毫无疑问,对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会计双语职业化人才的需求必将大幅攀升。2001年,教育部对高校双语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从那以后,会计双语教学课程在很多院校都被作为必修课程大量开设,对会计双语教学的研究和探讨也成为焦点。

一、体验学习论的基本观点

体验学习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美国兴起的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理论。有学者认为,体验是指在真实情景中,人们与种种事物接触而产生的经验。体验学习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亲身体验有关专业环境,亲自参与各项业务活动,并经过自身反思、总结从而达到学习目标的学习。人们把从自己体验中得到的学习方式看作是最佳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方式不但适合一般课程的学习,也特别适合实践性较强课程的学习。其原则可以初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体验学习的环节

美国学者Kolb (1984)在关于体验学习的论述中提出,体验学习是一个四阶段的循环周期,即具体体验—反思—形成抽象概念—在新情景中检验概念。Jarvis (1995)通过实验验证了Kolb的观点。这些研究都显示,关于体验学习包括四个环节的观点,是体验学习的核心。完整的体验学习应包括:制定教学目标、情景体验、反思概括、实践应用等环节。关于体验学习环节的观点被各类课程的教学所采纳,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利用这个观点可以用来指导教师进行体验学习的教学设计,构建适合某种课程特征的教学模式。

2、课程内容情景化

传统教学方式把概念化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在脱离具体真实业务的环境中学习,一般很难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常反映“课堂学习不如实习”,就是这种“去情景化”教学模式带来的直接负面后果。

知识不可能脱离真实的生产业务环境而孤立存在。学习只有与生产实践活动结合,才能解决“学用分离”的问题。因此,体验学习论强调情景是体验学习的基础,是体验学习的必要条件。

为了创设学生进行体验学习的情景,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想方设法把概念性知识情景化,这种学习情境应与真实的工作过程,即应用情景保持足够的一致性,让学生在这种接近真实的学习情境中了解知识的背景、产生兴趣、进行反思、生成对知识的领悟,从而获得体验。事实证明,经过体验学习,学生一般都能做到学用结合,能较快适应实际工作环境,能在工作中学以致用。

3、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主体性是体验学习的核心特征,是指学生在体验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应发挥的主动性、亲历性。因为主体只会对自己感兴趣、有意义的事物产生体验,如果没有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必然不会在学习中产生体验。传统的教学观习惯于灌输说教,强调学生死记硬背,因而忽视了学生应有的自我体验,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很难学以致用。

为了发展学生在体验学习中的主体性,教师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学形式要生动活泼,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强调体验的亲历性,要给每个学生亲自体验的机会;三是鼓励学生进行有个人特色的创新性体验。

4、学生学习的互动性

传统的学习观忽视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体验学习的每个环节中,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争论和归纳总结,把促进教学互动作为实现有效体验教学的有力措施,这也有助于激发学生深入思考,让知识和思维精确化,提高学习活动的质量。

二、会计双语教学体验教学模式构建的思路

1、基本思路的设计

对会计双语教学模式的设计应该考虑学生的语言基础以及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可度和接受力。

实践中,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将教学设计为几个阶段。主要思路是用汉语和英语学习会计专业知识,会计内容以中国会计体系为主,国际会计为辅。针对学生开始用汉语教学为主,英语为辅,随着教学进展,逐步过渡到以英语教学为主,汉语为辅,条件具备时,也可以采用全英语教学。

根据体验教学模式的原则构建的教学内容,设计思路不是按会计常规体系来安排的,而是按实际会计业务流程来构建,这样设计的教学内容便于将会计知识情景化,为体验学习创设条件。

英语部分的教学内容不单独进行英语词汇和语法教学,而是以会计专业的应用为主,与会计教学同步进行。例如提供全英语的会计课件、录像片、账务处理习题、案例和财务报表等,组织英语专业教学互动及角色扮演,让学生在以上这些情景中学习实用的会计英语知识,获得用英语进行会计业务的能力。

会计双语教学模式可以按体验学习“环节理论”来构建。教学时应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多媒体技术,采用情景式、交互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体验环境下用双语掌握从事会计业务的能力。

2、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体验学习极为重视师生对学习目标的关注,因为这有利于帮助教师和学生集中注意力,使课堂行动、交流和教学评价都趋向一定的目标,从而提高体验教学效果。

会计双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从职业要求的角度来考虑。我们认为,通过会计双语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借助英语促进专业知识学习,成为懂专业又会英语的职业人才,即能用英语学习会计知识,能进行基本的英语会计业务操作,能用英语进行基本会计业务交流。学生如能达此目标,就能获得初步的职业能力,将大大拓宽就业门路,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学习效果评价方法的设计

体验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在相同的教学环境中,通过体验教学的四个环节的训练,由于每个人的智力结构、认知方式、个性特征不尽相同,他们的感悟和收获必然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所以在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时不能采用同一种标准,而应该进行发展性评价,用不同的方式充分肯定每个学生在体验学习中的收获,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的学习评价可以给学生以自信和激励,成为学生不断前进的动力。

三、会计双语教学体验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1、教学内容情景化

(1)英语场景录像。有业务背景的英语录像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情景。在学习某种会计业务前,放一场相关录像,能让学生很快进入业务情景,学生通过观察录像了解业务过程,为下一步通过实际操作并体验操作后果做准备。例如在学习筹资账务处理时,可以把银行相应业务作为业务背景,让学生在录像展示的情景中体验企业从银行贷款的筹资账务处理方法。又例如提供生产车间会计业务的录像,让学生以此为情景,体验产品制造账务处理方法。

(2)英语案例。案例教学法是会计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有成熟的教学经验。在会计双语体验教学中,我们把英语案例作为一种教学情景,作为学生体验学习的载体。但是应注意作为体验学习的英语案例,应尽量从真实业务中提炼,不能作过于简单的处理。

(3)英语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自己学习会计的做法是源于Robert N.Anthony的一本会计教材。他提供一种会计业务卡片,让学生回答问题、计算填空,在做中学习会计。我们认为这种形式的练习也是一种情景化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验会计的基本业务,通过自己反思、概括、总结得到会计知识,获取能力。

(4)角色扮演。为了训练学生用英语口语进行业务交流的能力,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根据不同的会计业务,让学生模仿不同的角色,进行英语口语业务交流。这种方式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实用的会计专业英语能力。

2、反思性学习

(1)反思性英语案例。案例不仅可以提供教学内容的情景,而且也可以为学生搭建反思的平台。例如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可以提供某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案例,通过分析不同折旧方法对企业总利润和总资产的影响,让学生自己通过反思自己总结出如何在复杂条件下正确选择折旧方法的规律。

(2)设置选择性英语练习。通过提供单选多选形式的英语会计练习,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

(3)英语专题讨论。设置不同类型、不同难易程度的讨论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兴趣选择合适的题目,按选题分为不同小组,学生先写出英语发言提纲,再用英语在小组讨论中表达观点,使学生在会计专业知识能力和英语口语交流方面都获得锻炼。

(4)英语小论文。对于英语程度较好、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他们就某些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就某些会计业务进行反思总结概括,写成英语小论文,用英语宣读,并接受质疑。

3、综合性的实践应用

这里所指的综合性实践应用是指阶段性的或课程结束前的实践性活动,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会计知识和专业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综合性实践应用教学平台具备真实性、综合性、全面性和研究性特点,这类平台一般可分为两类。

(1)综合性英语账务处理。提供综合性英语会计业务案例,要求学生用英语进行账务处理、编制财务报表、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并组织学生用英语宣读财务报告、质疑讨论。

(2)研究性小论文。对于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组织他们阅读文献,收集资料,通过分析研究,撰写英语会计小论文,并在适当的范围内宣读讨论。

四、结语

本文从高职教学的角度出发,概括了体验学习论的教学原则,为指导高职会计双语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并从体验学习的四个环节出发,提出了基于体验学习论的会计双语教学的体验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职业化倾向和可操作性特点;其教学目标和内容是面向职业需求的,以培养初步职业能力为导向;教学过程具有情景化、反思性、互动性特征,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在组织教学、协调教与学关系方面作用的教学理念;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展现教学场景,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评价采用具有鼓励性的发展性评价。

本文构建的这种教学模式深化了“在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作者将这种模式应用在会计双语教学中,通过学生反馈,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也较好地获得了会计职业能力和会计英语职业能力。当然,本文提出的体验教学模式是初步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

摘要:体验学习论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理论, 提倡“从做中学”的学习理念, 符合高职会计教学向职业化、技能型发展的趋势, 适合作为会计双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本文概括了适合会计双语教学的体验学习的教学原则, 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会计双语体验教学模式, 提出了若干实施的建议。

关键词:体验学习,会计双语教学,体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情景化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张同乐等:大学英语体验教学的教育原理探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8 (6) .

[3]Jarvis P.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Theory and Practice2e, 1995.

[4]John J.Wild.Fundamental Accounting Priniples (eighteenth Edi-tion) , 2005.

体验教学模式 篇2

知识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掌握因数中间有0和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有0和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归纳整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重点: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难点:笔算乘法中的进位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汇报 揭示课题并板书:乘法练习课

1.多位数乘一位数,从多位数的()位乘起,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向()进几。

2.12个5相加的和是(),用乘法算式表示()

3.由16×3=48直接写出下题结果。160×3=()1600×3=()4.计算503×6可以想:()×6+()×6=()+()=()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0乘8大于0乘4.()

2.6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和,等于这个数的6倍。()3.320乘5的积末尾有一个0.()4.104×5的积的中间没有0.()

5.因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也一定有0.()6.因数末尾有0,积的末尾也一定有0.()7.因数末尾几个有0,积的末尾也一定有几个0.()8.一个三位数乘4,所得的积不一定是三位数。()9.0+0+0+0=0×4=0()10.32+34+36+38+40=36×5()11.55+60+65=60×3()讨论:做题时应注意什么?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三、探究学习,解决问题 1+2+3+4+5=()×()34+35+36=()×()234+236+238+240+242=()×()1000+2000+3000=()×()小组讨论:这些数有什么特点,以后我们做这样的题要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四、实践创新,提升能力

1.小强用电脑写日记,他每分钟能打48个字,9分钟打完。小强的这篇日记有多少字?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集体订正。

2.果园里有桃树106棵,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4倍。两种树共有多少棵?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集体订正。

3.大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89页,又看了5天,每天看96页。大明一共看了多少页?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集体订正。

五、拓展应用,掌握技巧

1.大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89页,第二天看的页数比第一天的2倍少20页。大明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

体验教学模式 篇3

【关键词】语言体验性 高职英语 体验式教学

一、语言体验性和体验式教学概述

1.语言体验性。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寅教授认为:“人类在对外部世界种种现象的感知体验过程中才逐步形成思维和理性,抽象出认知模型,建立认知结构,获得意义。同时人类还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可形成无限丰富的思想概念和语言表达。”认知语言学强调语言的体验性和认知性,语言符号遵循着“现实——认知——语言”这一核心原则。语言体验性强调,语言是人们通过自身身体对世界客体的感知体验而形成概念系统并通过词汇化逐渐形成的,是主客体之间互动的结果。

2.体验式教学。语言的体验性源自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核心思想是“现实——认知——语言”。王寅教授认为:“语言是人们基于对现实世界的‘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形成的。”这一理论为体验式语言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一方面,语言源自实践;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可以习得语言,强调“人”在语言形成和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笔者认为,体验式语言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任务驱动,情景体验,交流实践,从而使学生掌握语言使用规则并能进行有效交流的教学方式。

二、高职英语体验式教学

语音、词汇和语法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就高职英语教学而言,多年来一直遵循着“实用够用”的原则。高职英语强调职业性、实用性,同时兼顾基础性和专业性。基础阶段英语学习的目的在于为进一步的语言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服务。

1.词汇层面体验式教学。高职英语词汇层面的体验主要通过形、音、义的最初体验到具体语境的典型体验,再通过拓展练习学习词形变化的综合体验,从而达到掌握并熟练运用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可以简化为具体词汇的感知(词汇化lexicalization)——句法化(syntacticalization)——再词汇化(lexicalization)。具体解析为,学生首先从意义出发对具体单词的感知形成词汇化,通过各种形式的操练使所学词汇句法化,再从各个句子中归纳总结同根词的各种变化形成词汇化,从而达到掌握运用的目的。例如,leave n.& v.离开,留下,请假;leaves n.叶子;具体运用:Do you want to leave a message? Li Ming asked for a leave today.

2.句子层面体验式教学。句子层面的体验式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话题为核心(Topic-based),通过创设情景会话、角色扮演(role-play)、分组对话(pair-work)等形式完成一个完整的对话体验的教学方式。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话题展示(presentation)让学生充分体验高职英语的实用性,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高职英语的职业性,通过完成对话整个过程的任务驱动式体验让学生了解高职英语的公开性,从而实现英语学习与未来职业的无缝对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语篇层面体验式教学。高职英语语篇结构通常很短,而且整个语篇的内容与单元主题一致。语篇层面体验式教学主要是通过听音(listening)、预读(pre-reading)、提问(problem-solving)、解析(explanation)和翻译(translation)等手段展示语篇内容,分析语篇结构,归纳语篇中心思想,从而让学生在对整个语篇的体验中获得相关知识的教学方式。在这一个过程中,通过内容简介、听音感受、阅读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疑难讲解、归纳总结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对语篇进行一次完整的体验从而达到掌握的目的。

三、结语

语言体验性是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补充并对英语教学起到重要的启发作用。语言体验性强调语言的体验性和认知性,同时也强调语言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高职英语体验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驱动为核心,通过语音、词汇、句子、语篇的整体认知体验,从而使学生达到掌握运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寅.语言的体验性—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看语言体验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1):38.

体验教学模式 篇4

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课程实施不仅是学生凭借书本, 在教师的指导下, 把知识对象化, 以获得客观、精确的知识的过程, 更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 凭借自己的情意、直觉、灵性等直观的感受、体味、领悟, 去再认识, 再创造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进行体验、思考、讨论, 小部分时间留给教师进行指导和启发, 符合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规律, 促进了知识的有效转化, 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并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 促使学生将道德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情感,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理念, 让学生健康成长。

在教学中, 思品教师应该创设与学生经验相联系的情景, 唤起学生直觉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自觉地入情入境, 与教材中的人物化为一体, 而教师有效地使用媒体, 辅之以教师生动的富于激情的表述, 使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在与课本人物的交融中, 拉近了距离, 成为感受情景的统一体, 此时学生易与课文人物角色互换, 将心比心, 使之真情流露, 对各种道理或产生顿悟, 或欣然接受, 就会产生所谓的“情通”而理达的效果, 具体地说:

一、创设情境, 引发情感

情感是关结教师和学生的纽带, 学生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为此, 教师一定要在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 吃透教材, 利用教材中心的情感因素去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 创设与教学相适应的情境。如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提问, 一个动听的故事, 都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使学生入情入境, 激起学生情感的体验。

例如, 在讲“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时, 为撇开学生对政治课假、大、空的偏见, 我设计了几个贴近中学生实际的情节: (1) 小明在放学前答应了替小王做值日, 恰巧有人来叫小明打篮球, 打篮球是小明的嗜好。这时, 小明应该做何选择?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 学生有感而发, 发言踊跃, 课堂气氛显得轻松愉快。为“信守承诺, 勇担过错”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 ××同学是老师心目中的榜样学生, 父母心目中的乖孩子, 听话、成绩又好, 家长、老师要她怎么做她就怎么做, 是个不折不扣的值得同龄人学习的佼佼者。但她并不快乐, 这是为什么呢?由于有的学生有亲身的体验, 亦有真实的烦恼, 触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 有了这一认同感, 为学习“自觉承担责任, 就是我要承担责任, 我愿意承担责任, 我主动承担责任, 做责任的主人, 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打下了基础。这种情感体验教学模式的运用, 在课堂中既完成了对学生知识、能力目标的考查, 又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不失为我们思品教师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利用媒介, 激发情感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利用幻灯、影像、音乐、图表等媒体与手段, 创设或再现与思品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 通过对某一特定情境氛围的渲染, 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探究欲望, 进入后面主干教学内容和流程的学习, 这是当前思品课教学中情感体验教学模式的比较常见的方式。它既拓展了教学情境, 又多方面地调动了学生的感官, 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多渠道地获得了信息, 加大了课堂教学密度。

我在法律知识的教学中, 就利用多媒体展现了一些实际的案例激发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更深领会教材中的内容, 懂得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如在教学“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时, 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胡长清受贿案的视频, 重点播放胡长清被法院审判这一情节, 最后展示胡长清被法院宣判为死刑并立即执行这一幕。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的这一特征也牢记在心。又如:在教学“民族精神”这一内容时, 我适时地播放了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 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支援“抗震救灾”的影视片段, 学生们深深地为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民族精神所感动, 同时也充满了自豪的情感。再如, 在教学《中学生的自防自救》内容的开始, 我播放了某商场特大火灾的场面:大厦倒塌, 有些人被烟呛死, 很多人不懂得逃生, 从窗口跳下而丧生, 甚至有人在慌乱之中被践踏致死……场面惨不忍睹。学生在录像中感受到了火灾的无情, 感受到了如果缺乏自防自救意识将可能带来终身之痛, 意识到本节课的学习在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 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利用角色扮演, 再现情感

这是让学生以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 表演或体验自己或角色的心理或行为, 进而起到增进自我认识, 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 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人格的作用。如:讲述《彼此尊重能赢得尊重》一课时, 采用了活动“盲行游戏”:让一个同学扮演“盲人”, 另一人为盲人的“拐杖”。“拐杖”用丝巾把“盲人”的眼睛蒙住, 让其在原地转三圈, 然后“拐杖”带领他穿越有障碍的路线。“拐杖”不可说话, 只可用肢体语言给对方暗示, 完成后交换角色。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了一个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及别人对他的态度, 从而了解到一个人的自尊与尊重他人的相互关系, 同时也有了新的体验, 对学生道德的升华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利用社会调查, 升华情感

初中思品课中的综合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不仅对于学生有效获取知识, 而且对于激发学生情感, 培养学生能力, 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初中思品教师应该利用教材的探究资源, 根据教学内容要求, 组织学生走出课堂, 实地参观、采访, 通过开展社会调查, 使学生了解社情民意, 把所学理论知识、社会现实、自我情感联系起来, 在实践中产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关注民生的情感;通过学生自觉自主的观察、调查、访问、探究, 使学生获得直接的、综合的情感体验。只有在情感活动中, 学生对课本的认识才能深深地植根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实现道德认识的内化。

例如, 在教学《合理消费》这一内容时, 我让学生调查:家里的钱是谁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挣来的?通过调查使学生充分了解家里的钱是父母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 在生活中能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合理消费、理性消费。再如:我在教学《保护环境》一课时, 组织学生对自己的母亲河展开调查, 并将学生带到露天垃圾场, 苍蝇纷飞, 臭气熏天的场面让学生触目惊心, 从而认识到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性, 认识到身边的环境与我们的关系, 提升了对环境的认识境界。

“自主体验”教学模式心路历程 篇5

——“自主体验”教学模式心路历程

若不是幼鹰忍受着被折断肋骨,推下悬崖的痛苦,又怎会有苍穹间那无比完美又充满哀嚎的振翅一飞;若不是幼蚕耐的住黑暗,坚持等待破茧而出的一刻,又怎望得见“蝶儿蝶儿,偏偏飞。不知不觉,“自主体验”教学模式这颗种子在我校已茁壮成长了近一年的时间,在成长的道路上经历了迷茫、困惑、最后一步一步实践下来,这其中不仅仅是喜悦,更多的是感动与收获。

自从实施“自主体验”教学模式以来,每个星期二下午,成了教研室雷打不动的研究新模式的日子。经过一遍又一遍的研讨,模式成形了,教学流程分四步:

一、阅读质疑,自主体验。质疑就是提出问题,学生在学习中提出自己不解的问题,并在阅读中寻找答案,有自己各个感受或独特体验。

二、合作质疑,互动体验。师生提出问题后,共同寻求答案,或者是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寻找答案,共同交流,说出各自的感受。

三、变式质疑,深入体验。就是把前面提出的问题解决完以后,可以从其他角度提出深层次的问题,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四、应用质疑,矫正体验。此环节就是围绕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做一些练习,看看完成得怎么样,起一个巩固的作用。

理论提出来,但要想真正用在课堂上,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我校老师听了评,评了听,听了再评,评了再听,一次又一次,老师们都不厌其烦,为了同学们,我们没有一个说苦说累的。我自已在课堂上也不断尝试,第一次用这种模式的时候,很糟糕,学生乱成了一团,整个课堂像失控的汽车一样,无法停止,一节课就这样稀里糊涂的结束了,我沮丧极了,但有一句话不断在我耳边响起:“能拯救你的人只有你自己,没有谁能拯救你!”。对,我不能这样下去,既然选择了就要坚强的走下去,无论前面的路有多少荆棘与坎坷。后来在不断的实践中课堂有了较好的改变,也让我增添了一些信心,让我坚定了继续走下去的信心。

我自己在这次模式的体验中,受益匪浅,也有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学习。

体验是一个过程,它从亲历的实践始,进而获得认识,形成情感,最后产生

感悟,并且逐渐积累成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以此作为今后生命之旅的底蕴。

注重体验教学 篇6

关键词:体验学习 亲历体验 实践操作 合作交流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知道体验学习作为源于生活实践经验的教學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是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前提。让学生亲历体验,不但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它充分展示了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基于以上原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这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体验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体验学习的实施策略

1、走进生活,在现实中体验。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作为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用课堂中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又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1)、选取生活中的学习素材。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我根据需要从学生的生活中选取数学材料,让学生去了解去体验数学,从而增加了运用数学的乐趣。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我选取了这样一个材料:“商店为促销商品,进行有奖销售。凡买商品价值满200元者,发奖券一张。奖券2000张发完为止。设有一等奖5名,各奖1000元;二等奖50名,各奖100元;三等奖100名,各奖50元。”通过选取这样的材料进行教学以后,学生对百分率应用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又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时,我出示了这样一个材料:“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的发展,电能源出现了短缺现象。作为一名小公民应该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下面是赵磊家最近几个月的电表读数,一月底是437千瓦时;二月底是545千瓦时;三月底是643千瓦时;四月底是730千瓦时;五月底是820千瓦时。”有了材料以后,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计算,使学生从解决生活问题中更好地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提出生活化的数学问题。

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从选取的生活素材中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例如在教学中根据上面第一个材料我提出了以下三个问题:①本次活动的中奖率是多少?②本次有奖销售活动的获奖总额为多少元?③如果奖券全部发出,那么卖出商品所得销售总额至少是多少?奖金额占销售额的百分之几?同样根据上面第二个材料我也提出了三个问题:①赵磊家2、3、4、5各月电量是多少?②如果每千瓦时要0.5元,那么赵磊家每月的电费是多少元?③照这样计算,赵磊家一年电费需要多少元?

实践证明,学生在根据材料提出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了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数学问题的生活化。

2、创造机会,在活动中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个性的过程。动手操作是学生体验学习的主要形式,作为教师应提供各种机会,放手让学生去动手、去实践,使他们亲身经历各种探索知识过程。

(1)创造娱乐的机会——玩中求知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各种实践活动,而玩是小学生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在教学中,教师应提供“玩”的机会,来适应和满足儿童的天性。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让学生排成一队套圈,有的学生提出这样队列是不公平的,每个人离物体的距离是不相等的。我趁机提出怎样安排是公平合理的?学生们马上明白应围成一个圆圈才公平。他们通过这个游戏,更好的体会到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是相等的。可见,在玩中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心情自然愉快,而且还能在玩中求到知识与技能,使玩向有收益、有选择、有创造方面转化。所以说,玩的过程也是一个体验学习的过程。

(2)、创造思考的机会——思中求知

数学是思维活动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数学教学最本质也是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所传输的信息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还包括了数学思维活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动脑思考的空间,有意识引导学生的思维,善于在知识的引出、形成、巩固、应用上引导学生展开思维。例如推导圆面积公式时,当学生通过分割拼成长方形时,我让学生思考:这是一个标准的长方形吗?如何才能得到比较接近的长方形?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得出了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长方形越像,如果圆等分的份数为无限多时,就能拼成一个比较接近的长方形。可见,在教学中,要提供学生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形成。

所以说,在实践中体验,就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参与机会,让学生有机会玩、做、想,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学会合作,在交流中体验。

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大量的合作与交流机会。我们要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合理地补充与调整自己的观点,达到较完美的认识状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共同提高。

(1)、提供交流的话题

课堂交流是学生体验学习的有效组织形式。它比教师讲和个人自学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他们应用知识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乐于交流的话题,鼓励学生与同伴进行交流,寻找问题答案。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后,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内有一块40米×40米的正方形地,学校为了美化校园,决定将这块地的1/4种上花草,请同学们帮助设计一个绿化方案。题目出示以后,我让学生综合所学的图形知识,充分发挥各自想象力,自行设计,要注意整洁美观,并标上相应的数据。学生们听到由自己来为学校设计绿化方案,感到很新鲜。他们纷纷展开想象,用笔、纸、圆规等工具在纸上画起图来。学生完成以后,先让他们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后作了汇报,拿出了五种方案,并谈了设计思路,并与大家作了进一步的交流。

可见,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乐于交流,乐于表现自己,不但能巩固所学的内容,而且有利于学生在交流体验中数学的趣味性。

(2)、创设交流的机会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机会去发表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学会交流,增加合作意识,从而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例如学习了加减法应用题后,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交流的机会,我出示了这样一题:小强家离学校800米,小军家离学校400米,两家相距多少米?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们争先恐后,不甘示弱,课堂上交流的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们根据位置关系,得出了很多答案:如果两家住在学校的相反方向,应该是900+400=1300(米);如果两家住在学校的同一方向,那么应该是900-400=500(米);还有的说,如果家与学校位置构成一个三角形,那么就很难求出两家的距离。事实上,通过这样的交流和讨论,对于养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结束语:总之,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亲历知识的获取和应用过程,做到和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共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参考资料:

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②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小学数学教师》,2003年第12期

③沈阳出版社出版:《新课程怎样教》,吴效锋主编

④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小学数学教学论》,钟启泉主编

体验教学,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 篇7

一、注重积累, 形成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语言的积累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语言材料的积累, 如识字和写字, 掌握最基本的字、词, 积累大量的词汇等。二是语言运用规律的积累, 如口语交际、阅读的材料、写作都有各自表达的语言规律, 这些语言规律是语言发展的内核, 应让学生掌握。三是规范语言的积累, 如课文语言的学习、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背诵等。通过语言的学习、积累, 不仅可以使学生陶冶性情、提高认识, 更主要的是为学生语言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回忆、想象、角色互换等, 沟通学生已有的积累与新的学习材料之间的联系。

如教学《卜算子·咏梅》一课时, 可向学生提问:“在两首诗的描述中, 对梅花的描写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句?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搜集到了有关两首诗的哪些资料?”“学了本文后, 你想说些什么?”在这样的言语活动中, 学生就会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 将语言形象升华为自我感受, 从而实现对语文情感、知识、能力的融合, 形成新的体验。

二、引导自学, 感悟体验

语文实践活动不是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的活动, 它包含着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 或以读写为主, 或以表演为主, 或以运用为主, 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 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引导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 通过揣摩、推敲乃至咬文嚼字, 对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等方面进行细细品味。

如, 在指导学生读好文章的基础上, 再引导学生提问:“每读一遍你有什么新感悟、新理解?你发现了什么新问题?”可要求学生在书上用“圈、点、画、注”等方法标出重要句、段, 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教师适时点拨:“为什么这么说?再说具体些好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这样的点拨让学生展示了思维的过程, 能使其他的学生受到“豁然开朗”的启示。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 能学习到阅读分析的思维方法, 积累语言材料, 丰富语感经验, 并体验到自己读书所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三、主体选择, 实践体验

有些教师不放心让学生自己去学、去说, 学生也习惯于被动地学、被动地听, 部分学生甚至形成懒于思考的惰性, 这严重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 我们要在教学设计及教学结构上进行创新, 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学会做人。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枫叶如丹》是一篇叙事散文, 语言优美, 富有哲理。文章先抒情, 再叙事, 最后再说理。在组织学生学习的时候, 我向学生提出:“从作者的创作过程来看, 是先有第一部分还是先有第二部分呢?”“仔细读叙事部分, 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可在书上做批注。”随后, 学生在我的点拨下, 进行读、说、写等语文实践活动, 最后在全班展示、交流。这种主体式的体验学习活动与情感交流, 既创设了宽松氛围, 培养了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又让学生在参与交流的过程中, 调动自己积累的感性知识, 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四、总结评价, 延伸体验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探究后, 教师应及时总结、评价, 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 使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这样, 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他们会更加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时, 教师就可适时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进行新的探索体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递进的学习过程, 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观察、创新、探索等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迟到》这一篇文章体现了一位普通的父亲对女儿严厉而又深沉的爱。我在组织学生学完这篇文章, 带领学生总结回顾了全文后, 拓展、延伸布置了三项作业: (1) 体会爸爸送来夹袄和铜钱时作者饱满的感情, 再根据自己的理解, 写出作者没有说出的话; (2) 写一次自己犯错误的经历; (3) 搜集描写知错就改的名人名言。这堂课,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里, 知识得到了延伸, 思维得到了提高, 同时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体验教学模式 篇8

一、唱唱英文歌,烘托轻松气氛

要想营造出灵活、贴切的教学情景,多样化的切入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小学英语教学,从知识的数量上来讲,教学压力并不算太大。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主要的教学任务在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在英语的思维路径之中有效接受知识。因此,教师应该选择一些适合于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景创设方式,唱英文歌就是其中的一种。

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3 My friends这一单元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先为学生们放一段音频,内容是教材后Song time版块中的歌曲《Goodbye》,轻快的旋律马上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随后,教师将歌词展示出来,带着大家一起跟唱。在“Goodbye,my friends.”“Goodbye,see you next time.”等歌词的引领下,学生们不仅感受到了歌曲带来的轻松气氛,并从中初步探知出了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即大致是围绕告别与朋友两个主题进行的。一首简单的英文歌,便顺利将学生带到了教学情景之中。

英文歌一唱出来,整个课堂上的气氛马上不一样了,学习的过程轻松、有趣了不少。选择一些内容与课堂教学相契合的歌曲,带领大家进行演唱,在唱歌的同时,英语知识已经悄无声息地进入到学生们的头脑中,相应的情景也会随之建立完成。如此一来,学生们也可以更顺利地融入课堂教学了。

二、演演情景剧,创设贴切语境

在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当中,从学生心理需求的角度出发,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将整个学习过程设计得活泼愉快一些。如此一来,开展教学活动的形式自然也有着很大的选择空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除了“唱”,还可以尝试“演”,同样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这一单元中,主要叙述了朋友们一起做水果沙拉的小故事。对此,教师可将学生进行分组,并请他们将这个故事改编成一个情景剧,每个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作为对话的内容,然后开始表演。学生们采用“Do you have any bananas?”“I have a mango and an orange.”“I don’t have any grapes.”等句子作为对白内容,表演过程非常流畅。且在整个情景剧的准备和进行过程中,学生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对各种水果的思考上,很好地贴合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在小学英语教材当中,存在着很多“演”的入口。仅从课文本身来看,大多数内容都包含有十分生动的故事情节,这便为情景剧的演绎提供了前提基础。教师可以从旁帮助学生完成课文向剧情的转化,由学生亲自表演。

三、玩玩小游戏,推进热情教学

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营造好整个课堂的教学情景,教师还可以考虑将游戏引入到活动设计当中来。小学生们本就喜欢这种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热烈的情景也就自然形成了,这对于教学成果的推进是很有好处的。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Unit 2 A new student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做“请告诉我这是哪儿”的游戏。教师要提前给学校中一些比较有特点的地点拍照片,并挂在黑板上。游戏开始后,随机取下一张照片,并请学生用英语说出这是哪里,有什么特点。这个游戏的形式,会引发学生极大的参与热情。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进行过程中使用刚刚学过的表达方式,如“This is our classroom,it is on the second floor.”“This is the computer room,it is on the third floor.There are two computer rooms in our school.”等。游戏进行的同时,也营造出了相应的教学情景,对表达练习的开展十分有利。

很多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玩游戏,是对教学时间的浪费,实则不然。一方面,游戏的规模不需要过于宏大,只要能够将学生们的思维激活即可。另一方面,游戏并不是单纯地玩,而是为了学,游戏的过程带动了情景的形成,这个情景随之引领学生们高效地接受知识。

体验教学模式 篇9

体验是生活的、感性的、活跃的、剧烈的。而没有体验,就不会有情感的冲动、精神的觉醒和智慧的发现。所以说,让学生学会体验,从体验中感受生活,感悟社会,就成了他们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所谓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通过观察、感受、体验、阅读、讨论等形式,使其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等的认识和感悟,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写作指导,使学生将自己的认识感悟表达出来。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让学生发挥其主体性和创造性去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感悟。

那么该怎么去实施体验式作文教学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资源,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满足学生表达的需要。

一、阅读引领,在想象中放飞自由的心灵

在语文教和学的过程中,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的重要来源;而写作是阅读的延伸,是从阅读中掌握的语文运用能力的展现。学生写作需要的体验还来自于阅读带来的体验,因此体验式阅读教学也就成了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引领者。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和体验,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加深对情感的理解,唤醒内心深处的“体验”,架构起和现实的、真实的体验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加入学生合理的想象,从仿写和扩写中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积累写作技能。如在以微型小说《魔法汤》为阅读引领的模仿写作课上,主要抓住了两处细节进行阅读体验。其中一处是对女巫屋内环境描写“屋里并不比外面暖和多少,就连桌上的半杯水也结了冰”的体验,屋里屋外冷暖的对比和结了冰的半杯水,让学生体验到了凄冷孤寂的女巫的生活,有学生写道:“女巫的屋子奇冷无比,冷风夹着雪花从门缝里钻进来,空荡荡的屋内除了墙角的蜘蛛网就剩房间中央的那张蒙了厚厚一层灰的桌子,女巫正裹着她的破毯子蜷缩在墙的一边。”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了自己对女巫生活环境的理解和想象。另一处是在结尾,女巫出人意料的喝下魔法汤变成一只猫,实现了和要好女孩在一起的愿望。这样的结局是女孩的真诚善良唤起女巫爱心的结果。有学生把“汤”变“帽”写道:“小男孩舔了舔干裂的嘴唇,迫不及待地想去和母亲及陌生的叔叔分享这个美好的消息,但是小男孩却没有找到巫师,只看到巫师留下的破尖帽……”这“破尖帽”里也藏着一颗转变后的巫师对人们的爱心。以文本解读为基础的体验,使学生在模仿中慢慢走向成功,最后学生们在《魔法汤》的基础上写出了自己的魔法小说《魔法药》《魔法帽》《魔法树》……这样的体验式教学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勾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还有助于养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习惯。

二、创设情境,在体验中唤醒写作的冲动

布鲁纳说:“教学论必须探明唤起学习积极性的最佳经验和情境。”的确,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的设置,可以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新鲜感,,使他们有如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活他们原来积累的经验,引起内心的共鸣,激起他们的写作欲望。

1. 模拟情境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模拟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他人的生活之后,有情感的触动,为写作积累素材。例如,在教学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时,我让学生在课上体验了作为一个“盲人”的感受,同时要求学生们在课后两人一组继续以“盲人”的身份体验、感受,并在第二节课上让学生把体验到的感受从自己的笔端写出。有学生这样写道:“眼前漆黑一片,犹如进入了万丈深渊。”他感受到了一个正常人闭眼的看不见和一个失去光明的盲人的看不见的意义的不同。有学生感叹道:“假如,我从此成了一个盲人,我该怎么去面对我将来的生活?假如,当我睁开眼看到了这五彩的世界,我该怎么去珍惜我现在的生活!”由对他人生活的体验延伸到了对自己生活的思考,这不就是体验的目的吗?

2. 亲身经历

写作教学中,有时为了给学生们营造一种氛围,制造一种场合,让他们有情感上的波动,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师还要学做一名“导演”,让学生们在无意中体验到别样的情感,从而产生表达的愿望。有次校内公开课上,听课的老师们已经在教室后面就坐,我正准备上课,突然“发现”自己准备好的课堂流程稿找不到了,于是我在讲桌上下仔细地找,可是找到满脸通红也没有,还慌慌张张地走出教室回办公室找,等我再回到教室时,发现学生们正用他们的眼神表达着对我这一行为的“不可思议”。紧接着,我说:“为了缓和这种紧张的气氛,老师想请一位同学上来一起唱首歌。”接着就在过道上徘徊,做出随时准备点名的样子,学生们一个个都把脸埋得低低的,生怕自己被叫到,紧张得都不敢抬头了,更别说和我对视了……就这样,由于学生们对“紧张”“担心”这样的心理进行了深刻的体验,所以在后来的课堂写作实践中,学生们的表现精彩纷呈,如“我看着老师走到了我的身旁,我的心都快要跳出来了,还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着‘不要叫到我,不要叫到我’”,“看着老师手忙脚乱的样子,真替她着急,这节课可是公开课啊,老师你真是太粗心了”等等。在课堂上写作的短短十几分钟时间里,有一部分学生已经洋洋洒洒写了好几百字,这就是体验带来的成效,这也正体现了这堂写作课的主题:《描写从“心”开始》。通过情景的创设,课堂成为了学生活动体验的场所,沟通了知识和生活,沟通了课内和课外,学生心中渴望表达的欲望被“唤醒”了,因为有了体验,学生们不愁没话说,也不愁写不具体。通过情景创设的体验式作文教学,能够解决当下学生无话可说的局面,也使得内容更丰富、更丰满、也更真实。“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3. 畅谈体验

体验丰富了学生的经历,可还是会出现有了体验却还是苦于没啥好写的学生。因为要把经历转换成文字,不仅需要语言的积淀,还需要体验的唤醒。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先从口头表达开始,让已有的体验在畅谈中被唤醒。比如有次学校组织远足,活动过后写作文,有些学生又抓耳挠腮无从下笔了,那就谈谈远足中印象深刻的、有趣的吧。话题一打开,有的谈沿途看到的美景,有的谈路上所见拍摄婚纱照的新人们,有的大倒苦水述说一路的辛苦,有的谈从南宋石刻看到的历史印记等等,其实每一个内容都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在互相唤醒、互相启发下,写作内容自然就变丰富了。有学生这样写美景“小雨过后的东钱湖好似笼上了一层神秘的薄纱,彼岸的群山倒映在灰白色的湖水中,只见一圈朦朦胧胧的轮廓。”“路的左边,绿植郁郁葱葱,树木直插天际,好似一个胸怀抱负的人,想要凭一己之力遮住天空。”有学生这样诉苦“腿似乎灌了千斤铁,每抬一步就要费很大的力气,脚趾不断磨着鞋子的边缘,如一枚针扎入皮肤一般酸痒难忍。”有学生这样写新人“朝着镜头甜蜜地笑着,洁白的婚纱,粉红的笑脸,闪亮的头饰,缤纷的花束,鲜艳的领结,使周围清雅的山水也亮丽起来。”体验被唤醒,写作的素材犹如不断涌出的泉水,让作文园地开出一朵朵的美艳之花。体验调动了身体的各种感官,这真实的、朴实的、自然的文字,字字都散发光彩。

4. 捕捉“意外”

生活不都是被安排的,有时“意外”也能带来惊喜,尤其是教学中的课堂。有节课上,一个学生在甩墨水的时候不小心把自己甩成了个大花脸,学生们笑得前仰后合,我看这情形课也不上了,索性让该生上台“展览”一番,谁知他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怯怯地一抹脸,顿时变成一只大花猫,底下同学的笑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在此“意外”之后,顺势让学生写作,记下这一课的精彩瞬间。有位学生写道:“同学们顿时笑作一团,看着他在台上不知所措的样子,就像一个演哑剧的演员一样”,“那本来星星点点的脸被他这么一抹,霎时间那黑点犹如水墨画一般晕开了”。有时课堂上会出现“不请自来的”的客人,比如马蜂。有次上课,马蜂用嗡嗡嗡的声宣告自己的存在,学生们或找之、或避之,忙得不亦乐乎,在捕捉到这个“意外”后,我也把阅读课临时改为写作课,让学生写下即时的体验和感受,他们个个摩拳擦掌。有学生发现了这个不速之客“我正认真看着黑板,无意中瞥见一马蜂正‘砰砰’撞着窗户,似乎想要进来,心想:‘这下有好戏要上演了’。”有学生记录了马蜂的行踪“马蜂发现同学们注意到自己了,可是它非但没有撒腿就跑,反而饶有兴趣地在教室里徘徊了一圈。”“没想到,这马蜂得寸进尺,继续在教室乱飞,一下飞到同学头上,一下在同学们身边盘旋,一下又仗着自己体型小,消失得无影无踪,一下却又突然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看着学生们的描写,这马蜂似从文中飞了出来。如果说前面几种的情景创设需要教师刻意为之,那么“意外”的捕捉却是教师借机随意而为的结果,这不经意的相遇也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惊喜,具体而生动的体验让学生在苦恼的写作学习中找到了一份乐趣。

三、体验成长,在实践中抒写真实的性情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的教学必须连接课堂和生活,尤其是作文教学。如果说作文是“井”,那么生活就是“河”,作文不能坐“井”观天,而应该找到沟通“河”之渠道,只有打通了这条渠道,生活的活水才会源源不断地注入作文之“井”中,而体验正是沟通彼此的最好的渠道。那么,在生活中让学生体验什么呢?其实,初中阶段正是有好奇心又富有活力的时期,又是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所以结合学生的成长过程,可引导学生从“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自我”三个方面去体验成长,比如“和父母一起散步”“做一次环保战士”“给父母洗一次脚”等等,并在每次体验之后写下感受,这样既积累了写作的素材,培养了写作的兴趣,又能在练笔中提高写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体验中有了更多的真情流露。比如有学生在体验包汤圆后写道“如果说包馅是最容易的,那么煮汤圆就是其中最享受的!望着自己亲手包的汤圆一个个‘蹿’入锅中,泡起温泉,白嫩嫩、胖乎乎的样子还真是憨态可掬!”“轻咬一口,软糯的汤圆吹弹可破,满满的猪油馅逐渐涌出,浓浓的满足,丰富感溢满心尖!”又如有学生在体验完和父母一起散步之后,写下“那段路,使我感悟许多,懂得了孝道,懂得了珍惜时间,多留点时间给家人,懂得‘爱’的意思……”这一处处生动而形象的描写,这一句句动人心弦的告白,若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到哪里去找这灵动的词句啊!

体验式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阅读的引领,情景的创设,生活的体验,随性的畅谈、动态的捕捉,最大程度地发挥着“唤醒”的功能,它在激起学生去观察去体验的兴趣,也最大可能地唤醒学生以往的生活体验。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唯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

学习是一个过程,体验式作文教学也一样,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教学的过程,忽略了过程的结果就会是一个空壳。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我们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教导学生自由个性的表达,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到,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所有学生的体验开始都是完美的,都是深刻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体验所得,根据需要及时引导、修正,适时地提升,帮助学生在新的体验活动中获得更新的体验,让学生在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

体验教学模式 篇10

体验式教学指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 通过创造实际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 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亲历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现代学习方式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 以促进人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因此,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不是单项的知识传递者, 其作用在于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 帮助和指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经验并引导学生从直接经验中学习;认知、体验和感悟是学生活动的基本方式;学习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和知识建构基础上的。八十年代美国人大卫·库伯完整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 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 进而发表看法, 然后进行反思, 再总结形成理论, 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这个过程中, 他强调共享与应用, 认为“做中学”的体验式学习能够将学习者掌握的知识、潜能真正发挥出来, 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模式。

二、语文体验式教学模式

语文体验式教学法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指路, 创设语文学习情境, 引导学生共同收集, 处理语言信息, 通过多向互动交往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 使学生在不断“体验”中获取知识, 发展能力, 提高学生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素养。以下笔者以《南州六月荔枝丹》为例, 从四个层面循序渐进讲述语文体验式教学模式。

(一) 创设情境, 启动体验。

首先,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抓住引入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 教师备课时一定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维水平, 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学习目标, 充分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课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时, 让学生假设现在身处南方某个闻名遐迩的荔枝种植园 (背景以PPT图片呈现) , 配以诗文朗读, 如苏轼《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等本文中引用的诗句。但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的引入都没有定式, 这一环节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 为一节课开一个好头,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有效保证其他教学环节顺利进行。

其次, 本次授课采用的创设情境的途径有实物演示情境、语言描述情境、表演体会情境。实物演示情境设计是课前去超市购买荔枝干 (因授课时节鲜荔枝已退市) 作为课堂实物道具, 在课堂强化练习阶段, 把准备的荔枝干分发给学生, 让学生把实物与课本中的荔枝结构图进行观察比较, 指出风干荔枝与新鲜荔枝的结构异同, 并让学生模仿白居易《荔枝图序》的句式仿写描述荔枝干的形态, 这样就把情境创设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语言描述情境设计是在情境导入前的调查:有多少同学见过荔枝, 又有多少同学吃过荔枝, 请这些同学谈谈对荔枝的观察或体验结果。

(二) 设计问题, 激活体验。

“善问者如攻坚木, 先其易者, 后其节目, 乃其久也, 相说以解”。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否则, 乱七八糟地瞎问一通, 学生“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 这样做徒劳无功。

当学生渐渐进入我刚刚创设的情境时, 我用PPT展示如下三个问题: (1) 假定你是一名导游, 请你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的荔枝; (2) 假定你是一所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带领学生春游, 请你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小学生介绍荔枝常识。 (3) 假定你是该种植园的一名果农, 请你向游客介绍推销你种植的荔枝。

这三个问题循序渐进, 构成体验教学的难易梯度:对导游而言, 文本材料充分, 无需加工, 拿来即用, 难度最小;对小学教师而言, 材料较充分, 但需要加工, 语言要经过内化整理, 生成通俗性话语, 稍有难度;对果农来说, 材料不太充分, 需要搜集补充, 而且除了介绍荔枝外, 还要生成推销策略的话语, 难度最大。另外, 材料取舍也体现出差异:对导游而言, 材料选取偏向于历史、地理和文化方面;对小学教师来说, 材料选取应偏向于构造、成熟期和食用禁忌方面;对果农来说, 材料选取应偏向于口感、营养、功用等方面。

我要求学生在有限时间内, 在一定的材料中选取信息, 按照问题要求生成话语,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如此体验训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下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做好铺垫。在整堂课程的教学设计中, 体验训练一以贯之, 并较好地与课文知识点及语言综合能力训练有机结合。

(三) 角色扮演, 升华体验。

职校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采用角色扮演这一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到新奇, 产生主动学习欲望。

角色扮演模块中, 共有四组学生上台表演, 第一组表演的是导游, 扮演者是一位男同学, 他的讲述主要集中在荔枝食用方法上, 采用与游客的问答互动的方式, 形式灵活, 气氛活跃;第二组表演的是小学教师, 扮演者是两位女同学, 她们采用分工讲解的方式, 而且自备道具, 讲述涉及面较广, 包括荔枝的触感、名称、品种、营养和食用禁忌等方面, 使用问答互动方式, 语言处理得当, 温婉细腻;第三组和第四组表演的都是果农, 分别是两位男同学, 他们讲述主要集中在介绍荔枝的科学知识、历史、功用, 为推销荔枝做了铺垫。在这个环节结束之后, 教师请两位同学分别对以上三组同学的表演作了简要评价, 教师最后做了补充与总结, 指出了优点与不足之处。此外, 在实物展示情境部分, 学生的表现可圈可点, 从实际看来, 实物比图片带给学生的刺激更有效, 学生通过视觉观察与味觉品尝, 可以相对准确地描述出荔枝干的特性, 甚至有学生写出了这样的句子:“壳如龟甲, 膜如蝉翼, 瓤肉干瘪呈褐色, 浆液殆尽如泥酪。”可见, 实物情境展示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并能生成创造性话语。总的来看, 我们已经把体验教学与语文听、说、读、写综合实践能力训练结合起来, 并通过教学实践达到了预期效果。

(四) 评价反思, 践行体验。

通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实践, 我感到这种基于“体验”建构的教学模式, 相对于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而言, 有极其明显的变化。

1. 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变化。

针对这样的学情, 再结合职校生“好动爱玩”的特点, 我们认为应当大力推崇“体验教学法”。可以把情境教学做这样简单的理解:教师搭台, 学生唱戏;教师做导演, 学生做演员, 全面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他们积极思维, 热情参与教学活动。

在基于体验建构的教学模式里, 由于教学内容由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 使教学内容显示出开放和活力。原来互不相干、毫无生气的知识点, 在真实情景中因显示出相互关联而变得具有真实意义。知识点的关联方式和程度都是教师无法预设的, 学生因为没有固定答案的限制而敢于做大胆联想和猜测。因此, 教师组织教学时不得不时刻关注并追随学生的思维活动, 同时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 提醒学生检验形成的猜测和推理, 促使学生进行比较而产生新问题, 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活动高质量进行。显然,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教师更贴近学生, 不再高高在上, 也不再把自己作为判定是非的权威。

在这样不可预见的自然生成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能因失去权威而产生“空杯”意识, 认识到自己必须不断学习, 包括向学生学习。并从中体会到, 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更丰富的“本体性知识”,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必须全知全能, 因为面对学生的个性思维, 教师不可能了解所有学生的思维方式, 但丰富的本体性知识一定能增强教师识别有价值猜想和推测的敏感性。教师必须丰富自己的条件性知识, 注意积累实践性知识, 拓展自己的知识广度, 发展学科专长。

2.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基于体验建构的教学模式, 把学生领进了真实的、逼真的生活情景之中, 为了解决问题, 学生已经将具备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都变成了解决问题的工具, 借此做出自己的推测和解释。知识的主动应用成为十分自然的事情, 在应用过程中, 知识结构还在发生拓展:发现并建立了一些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对某一具体知识点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另外, 这种教学模式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体验教学中, 有的体验不需要所有学生参加, 学生要想依靠自己本身的力量赢得追求的东西或表现的机会, 需要参与竞争, 提高自身竞争能力。有的体验需要学生共同配合完成, 极好地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同学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是共存共亡的, 是事物的两个方面。要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要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美好的情操。因此, 体验教学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是语文人文性的重要方面。

体验式教学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体会到了主动学习的快乐, 让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了表达的机会, 提高了语文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从而真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韦志成, 主编.韦志成, 著.语文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2]褚金红.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J].华中师范大学, 2007.

“体验教学”的策略 篇11

下面我就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找规律》一课为例谈一谈自己的理解与思考:

策略一、置境激情,达到“体验预期”

【片断一】

师:出示两张节日时装扮公园门口的效果图(第一张按规律排放,第二张没有规律)。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一张?

生:我选择第一张。(其他同学也同意。)

师:为什么?

生:因为第一张图片排列得很有规律。

师:能具体说一说吗?

生:鲜花是按蓝、红、蓝、红……的顺序排列的。

生:彩灯是按照红、紫、绿、红、紫、绿……的顺序排列的。

生:彩旗是按两面红、两面黄的顺序排列的。

师:同学们的观察很仔细,为什么不选第二张图片呢呢?

生:第二张图片没有规律,看起来没有第一张图片美观。

师:有规律的排列可以使公园的门口更漂亮。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应用了这种规律,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欣赏图片,一边欣赏教师一边介绍,学生也可以在图片中找。在古代建筑中、在城市绿化中、在我们的生活中……)

师小结: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规律,我们的周围才更加漂亮,我们的生活才更有秩序。正如数学家坦普·倍尔说――“数学的伟大使命在于从混沌中发现秩序!”

体验教学意味着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体验”已不是一种纯粹的认知方式,而是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也就是学生在体验学习中一直要有情感的参与。这也是体验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方式的本质特征。

先出示两幅对比鲜明的图片,师生一起营造、理解情境,可以很快地调动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感受,以达到情感上预期,为下面的体验教学做好准备。在这个阶段中,教师的行为以隐约的引导激发活动为主,同时又以顾问的身份做出适时指导。并通过辅助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自主建构情境,表达自己的认知、情感渴望,即目标的定向和情感的预期。在学生沉醉在自我创设的情境的基础上,又展示了一组图片,进行提升学生的情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规律之美、规律之有序。

策略二、主体参与,获得“模糊体验”

【片断二】

提出问题: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

全班交流:

生:我用“○”代表蓝花,“●”代表红花。一盆一盆摆下去,发现第15盆花是蓝花。

师:也用画图来解决问题的有哪些?(全班有40%的同学)

生:我发现第1、3、5、7……盆是蓝花,第2、4、6、8……盆是红花。单数是蓝花,双数是红花。所以第15盆是蓝花。

师:还有一位同学用算式来解决,你们能看懂吗?

生:“2”表示每2盆花为一组,15÷2说明一共有7组,还余1盆,余下的1盆是蓝花。

师:余数是1,就说明第15盆是蓝花吗?

生:余下的这盆是第8组的第1盆,所以应该是蓝花。

师:也想到这种方法的举手。(约50%的同学举手。)

在达到情感预期后,重点在于如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验中得到充分的彰显。“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这一体验过程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尝试解决问题,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至于哪种方法好,则不去做过多的体验。这个阶段中,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原有的知识基础和个人解决问题的喜好,想方设法尝试解决摆在自己面前的问题,处情感萌动期。

每个学生间存在种种差异,其主体性水平不一,兴趣爱好各异,对事物的理解不同,故其体验也各不相同。即便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主体也完全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去亲历,得到不同的认识,产生不同的情感。然而个人的体验又是可以分享的。正因为主体的体验存在差异,他们之间才有交流和分享的必要和可能。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理解,经过交往和沟通能碰撞出心灵的火花。

策略三、内省交流,体验由“具体”到“升华”

【片断三】

师:刚才,我们使用了分类、画图、计算的方法找出了第15盆鲜花是蓝花。那你能想办法知道知道第17盏彩灯是什么颜色的吗?

(学生独立解决,然后交流。)

生:17÷3=5(组)……2(盏)答:第17盏彩灯是紫色的。

师:谁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生:他是把3盏彩灯看作一组,17盏彩灯里共有5组还余2盏,余下的2盏是第6组的前2盏,分别是红色是紫色。

师:和他一样用计算解决问题的有哪些同学?

师:为什么你们不用画图的方法和单双数的方法。

生:单数双数的方法没法用。

生:画图可以,但太麻烦。如果要知道第100盏彩灯的话,画图就太麻烦了!

师:真有挑战性!你们知道第100面彩旗是什么颜色吗?

(学生马上算了起来,教师巡视了一下,几乎所有同学都能用计算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

在解决“第17个灯笼是什么颜色?”这一问题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评价,此时学生在充分理解算式的含义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到了计算的优越性。

当学生提出“第100面彩旗呢?”这一问题时,则显示已有部分同学的体验提前得到升华,此时教师利用这一有效资源,从而使学生的个体体验行为形成群体行为,营造共鸣的氛围,达成知识的共识、体验的升华。这就是我们教学需要达到的层次,也是体验教学的最高层次。

体验教学模式 篇12

1) 了解工作面试的基本要求以及面试的一些细节。能使用就业过程中一些常用词汇:如:resume certificate confidence interview interviewer等。

2) 能用简单的词汇描述自己的情况:如:hard working honest easy-going kind patient等

3) 能用面试中常见问题的简单表述展开简单的面试场景。如I've just graduated from—.Major in—I am kind and helpful.I always help others who are in trouble.等

4) 能理解求职面试的对话, 能够运用求职面试句型编对话。

5) 能掌握求职面试的技巧。

2 教学重点

掌握面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表述, 并能开展简单的面试场景对话

3 教学难点

能在45分钟之内让学生掌握面试的语言技巧和细节。基础好的学生要能够进行场景对话, 中等程度学生能掌握面试的一些句型和表达, 余下的学生则至少掌握面试的一些词汇。

4 教学手段

传统教授与多媒体相结合

5 教法与学法指导

根据本单元模块的特点, 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 通过情境引入、合作探究、课堂检测等教学过程, 学习求职面试的相关知识。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注意引起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大量小组活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加强主动交流, 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 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掌握求职面试英语。

6 教学过程

6.1 课前预习环节

提前安排学生阅读教材, 并提供预习问题

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单位学习《job interview》单元的单词及表达法, 并试着用这些单词及表达法来描述自己。

Q1.Tell me about yourself.

Q2:What is your biggest strength?

Q3:What is your greatest weakness?

Q4:Do you have any experience?

Q5:What starting salary are you looking for?

Q6:So when can you start?

【设计意图】通过提供预习材料,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使学生产生渴望学习新课的积极情感。

6.2 课堂探究环节

6.2.1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激发求知欲望

1) 课前小组合作讨论

教师在PPT上展示两张有关求职面试的图片导入《job interview》单元主题:

教师提问:1.What do you think when you see these pictures?

’理想的)

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表观点

2) Pair work

Directions:make up a dialogue with your partner based on the following situation.Task situation:

his/her appearance (hair/dress) and manner (polite but firm) .B al-so advises A to tell about his/her work experience and his/her char-acter, to ask about the job requirement and to learn the usual salaryfor a new hand before answering the interviewer’s question aboutthe salary he/she expects.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引入情境, 让学生小组合作编对话, 激发发求知欲望, 产生初步体验。

1) 组织合作探究, 形成感悟体验

Learning the job interview tips.

1.know some“Soft Skills”about job interview

a.Greet people with a firm handshake

b.Stand up to meet people and sit up straight

c.Walk with confidence

d.Remember“please”and“thank you”

2.Something you should take before interview

a.Resume

b.Certificate

c.Confidence

d.Smile

3.Don’t Forget the Details

a.Wear simple and neat clothes

b.Natural, clean looking face/makeup

c.Don’t do things that might annoy people, like being late, chewing gum, wearing mp3d.Just be yourself.Be relax!

d.Just be yourself.Be relax!

2) play a video about job interview via searching in Baidu.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 Ix MTI4Nj Q=.html

Require students to discuss about it freely in pairs and turnthe dialogue into role-play.

Then ask one student to make a conversation with the teacher.Get several pairs of the interviewer and the interviewee to act

Get several pairs of the interviewer and the interviewee to actout the conversation.

Make comment and praise them.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交流, 产生共鸣, 体验英语面试的形成过程。

3) 提供模拟训练, 巩固深化体验

Task:Suppose a big company is holding a job fair in your school.You have to find a job and apply for it.Distribute a piece of card to each group.Let students in each group decide who are interviewers from

Let students in each group decide who are interviewers from the big company and who are interviewees from your school.The interviewers decide which kind of job they would offer and what requirement should the applicants meet, then write down on the card.

Then ask one student to make a conversation with the teacher,

Then ask one student to make a conversation with the teacherthen get pairs in groups to act out the job interview.Make commenand praise them.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训练, 体验求职面试英语的运用。

4) 课堂检测, 产生成功体验

通过多媒体展示, 学生独立完成:

1.Require students to write some English words and expressions about job interview.

2.Require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blanks in the following dialogue on PPT.

Interviewer:Good morning, Miss Tang.__________?

ate next month.I am outgoing and hard-working.Interviewer:OK.__________?

Interviewer:OK.__________?

Tom:Yes, I have worked as a part-time cashier in a supermar-ket during the summer vacation.

Interviewer:_____________________?

Tom:Well, I can use computer.

Interviewer:______________?

Tom:I have visited your website.I think it is a good place towork.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检测, 落实知识, 反馈矫正, 使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

5) 课堂反思小结

教师指导, 学生自己反思小结:

1.回顾求职面试相关词汇

2.回顾求职面试的过程

3.回顾求职面试的句型表达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反思小结, 进一步完善感悟知识, 深化体验, 建立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形成内化。

6.3 课后拓展延伸环节, 实践应用体验

1) 课后作业

登陆精品课程网站自主学习与求职面试相关的知识。

2) 学生课后探究:

让同学们访问www.personality.net用英语做个性分析。

3) 课后延伸阅读体验——利用互联网阅读与求职面试相关的文

4) Students watch a video via Baidu: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 I1Nj U4NDQ=.html

Then require them to make a plan for their job after gradua-tion.They may search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about therequirement concerning their ideal jobs.They may search certaininformation via Baidu:

http://www.zhaopin.com/?utm_source=Sogou&utm_medium=cpc&utm_term=&utm_campaign=121116264&utm_provider=zp&sid=121116264

http://www.chinahr.com/

http://sd.58.com/job.shtml?utm_source=

上一篇:现场巡视下一篇:工程进程法律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