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分析

2024-06-15

数字分析(精选12篇)

数字分析 篇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新科学技术的革新, 数字出版以其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快速发展, 业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规阅读方式。方便快捷的阅读模式、海纳百川的信息容量、灵活多变的内容形式、价格低廉的阅读成本等诸多优势使得数字出版独占鳌头, 发展势头日益强劲。然而, 正如一枚硬币都有正反两面, 数字出版毕竟是一个新的产业模式, 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如:视觉疲劳、质量不高、版权争端, 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以促进数字出版行业的持续发展。

随着电子媒介的迅速发展和出版行业的日益繁荣, 数字出版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战略产业发展势头逐渐高涨, 手机阅读、电子报纸、网络小说、电子图书等各种数字出版产品日益增多。特别是在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今天, 数字出版产业突飞猛进, 发展势头逐渐强劲, 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数字出版的现实优势

与传统的媒介和出版行业相比, 数字出版的繁荣发展呈现出了不可比拟的现实优势, 电子阅读器日新月异, 手机出版风生水起, 网络小说异军突起, 不断迎合着大众的阅读习惯和日益变化的社会环境, 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方便快捷成为首选原因

中国社科院曾在“2008年文化蓝皮书”中指出, 预计在未来五年的时间内, 将有超过百分之三十的手机用户通过手机终端阅读电子书报。其中由图书干等专业机构阅读用户采购的电子书报的数量将达到十亿, 同时网民、手机用户等受众将进一步带动电子书报内容的销售和广告收入, 预计将达到五十亿。

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成就了电子阅读和数字出版, 更多的人选择在上下班乘坐公交车时阅读相关电子书目。显而易见, 数字出版物方便快捷的优势使受众可以随时随地阅读自己喜欢的内容和书目, 并且无需借助复杂的工具和厚重的纸质介质, 备受亲睐便显得毋庸置疑。

2.海量信息成就广阔市场

2010年3月13日, 由汉王科技创办的第一家电子书旗舰店在上海诞生, 标志着数字出版物正式进入出版市场。随后, 索尼公司、亚马逊公司等开始陆续出品各种电子阅读器产品, 并热销国内外, 受到诸多热捧。百度、华为、中国出版集团、盛大等公司也纷纷瞄准数字出版这块广阔的市场, 也预示着数字出版产业的繁荣兴起。

3.灵活多变的内容形式弱化传统出版

“目前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中, 数字出版技术可以让任何一个具备基本计算机知识和上网条件的人在理论上都可以成为出版者, 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的作品, 作为数字出版的优势直接导致了传统出版行业的边缘化。”颂文华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长期从事传媒研究, 公司副总张白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发表了对于数字出版行业的观点。

一般情况下, 传统出版运作中, 出版社基本掌握了从选题到销售整个出版生产的流程。而在数字出版运作的过程中, 随着技术的发展, 将着重强调作者在图书生产中的主导作用, 将更多的权利从出版社的手中转移到了作者的手中。

4.价格低廉备受网民亲睐

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和普及, 与传统出版物相比, 数字出版物主要依靠网络检索的方式将更具优势。不仅获取手段方便, 而且价格低廉, 易于内容更新, 可以使阅读时间更灵活、阅读成本更低廉, 阅读内容更丰富。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的市场和领域, 例如:新闻报刊、工具图书, 数字出版物的这种优势显得更为突出。

数字出版存在的问题

数字出版产业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众多数字出版物的产生和发行不仅给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而且改变了大众的阅读习惯, 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便利了国民的信息获取途径。然而, 正如一枚硬币都有正反两面, 数字出版毕竟是一个新的产业模式, 在看到数字出版带来的各种优势的同时, 也应该深思其存在的各种问题。

1.阅读体验导致视觉疲劳

与传统阅读方式不同, 数字出版物需要借助手机、电脑等介质进行阅读。无论是借助网络和电子阅读器直接进行阅读, 还是通过网络下载采用手机终端阅读, 在视觉效果和阅读体验上与纸质图书均存在较大的差距, 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2.出版物质量参差不齐

诚然, 数字出版业造就了海量信息。但是, 随着目前数字出版物的增多, 一些质量不高、可读性不强的作品也横空出世, 由于缺少一定的审查制度, 同时给与作者的操作性过于自由, 导致数字出版物的门槛越来越低, 使得大量数字出版物成为“垃圾”读物。

因此, 若想保证数字出版业的长期繁荣与发展就必须严格把好质量关, 制定相应的审查制度, 从根本上杜绝电子“垃圾”读物。

3.繁荣背后隐藏版权争端

由于数字出版业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为了支持和促进我国数字出版业的发展, 国家相关部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例如:关《于发展电子书产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等等, 为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与动力, 极大的促进了数字出版业的繁荣。

繁荣的背后也不尽是辉煌, 版权现已成为数字出版业发展的“瓶颈”, 数字出版的一个极大的优势就是海量信息, 但是也意味着数字出版机构必须在短时期内获得众多作者的授权, 能不能解决版权问题便成为了数字出版产业能否保持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结语

数字出版行业和传统出版行业, 究竟会“相噬”, 还是会“共赢”, 最根本是由市场决定的。当前, 中国数字出版业的增长方式还偏向于粗放型, 因此需要相关机构进行政策指导和资金扶持, 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字化出版有序发展。数字出版产业也应该联系实际,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有效地破解难题:转变观念, 谋求联合, 实现差异化发展;按需出版, 合理分配, 解决好版权问题;借助市场, 资本运作, 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监管, 统筹协调, 建立公平公正的运行机制。推动新兴数字出版产业链日趋完善, 进一步促进数字出版的繁荣发展。

数字分析 篇2

数字化的舞蹈表面上以技术的名义冲淡了剧场和人性的力量,另一方面也以多样的手段延伸和扩充着人们的感知。很多人涉及到技术的因素而抱有成见和观望的态度,但数字化舞蹈或是多媒体舞蹈不是一个神秘的事物,随着录影技术的数字化,所谓多媒体的舞蹈概念也在更大范围或是在数字化艺术范畴之中得到发展。舞蹈电影和录像舞蹈(下简称舞蹈录影)的创作者之间的合作和相互激发,舞蹈多媒体中的更多技术因素和设计的加入,使媒介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创作方式,同时舞蹈的创作也在改变媒介的性质并赋予了媒介涵义。

作为影像的舞蹈

不可否认,如今我们与舞蹈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越来越多的发生在电视机、投影和网络的媒体之中了。舞蹈电影录像的发展、历史和主要人物对于舞蹈自身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舞蹈影像波及范围及其快捷程度都远远超过了舞台的形式,并且传播了舞台舞蹈,推广了现当代舞蹈,同时产生全新的艺术形式。关于舞蹈录影的说法众说纷纭,定义的方式已经不太适合某些艺术的发展,或许说明它的来源和范围更为客观,更有助于新形式的发展。德国著名的科隆舞蹈电影和录像节提到了以下的几种关于舞蹈录影的说法:

1、舞台、摄影棚的拍摄记录stage/studio recording 完整记录舞台行为,用一台到两台摄像机对舞蹈进行记录,不对舞蹈本身,及编舞进行改变,保持记录的原汁原味。

2、镜头改编 Camera Re-work 为了适合镜头的角度,而对原有的舞蹈作品进行改编和删剪。

3、为录影而编舞Screen Choreography 专门为拍摄而设计构思而编排舞蹈,用镜头语言的思维角度以及互动的交流为主。

所以有了上面的几种分类,也就明晰了记录、改编和创作之间的区别。舞蹈录影在中文当中似乎比舞蹈电视更能够体现这种舞蹈媒体艺术种类,体现舞蹈与影像之间的介质关系,舞蹈录影原文是video dance,其实更包括了电影和录像两种手段和介质,通称为video dance 即舞蹈录影。舞蹈录影把舞台舞蹈和电影交融出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舞蹈录影的意义早已超出了记录舞蹈的局限,成为了参与到某种编舞行为和影像角度的独特观察,是创作性的。

而某些文献和研究资料当中,涉及到了更多的舞蹈影像内容,都融入到泛化的舞蹈录影影像的内容当中。他们分别涉及到好莱坞的歌舞电影、励志型的舞蹈电影、介绍舞种的舞蹈电影、音乐电视中的舞蹈、舞蹈作品当中的投影影像、舞蹈排练厅中的排练影像、为了编舞而做的舞蹈录像笔记等等。其中象好莱坞歌舞电影《出水芙蓉》、《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又名《花都舞影》)、《雨中曲》、音乐剧电影《西区故事》、《歌舞线上》等,《周末狂热》、《霹雳舞》更是风靡一时,麦克尔.杰克逊的音乐舞蹈录影《月球漫步》更是带领了新的舞蹈风格和舞蹈录影的模式,当代的街舞和流行舞步的推广,都离不开音乐电视中舞蹈的帮助。90年代的法国《舞者》、西班牙的《弗拉明戈》、美国的《中央舞台》、《比利.艾略特》到最新的上榜之作《热力四射》都是优秀的舞蹈电影,印度更是一个歌舞片产量惊人的大国。当代的舞蹈电影可以是商业操作的歌舞娱乐,同时也可以是使用胶片为介质的艺术舞蹈,不仅在舞蹈的种类和样式的呈现上着色,更是对舞蹈精神的描绘,强调舞蹈对人个性和命运的改变,在人类精神中的地位。舞蹈不仅以身体的愉悦凸现,更以精神的自足面对世人。

舞蹈录像艺术的发展,是更为个性化的历程。在中国被称之为“舞蹈电视”,由于借用了音乐电视的称谓,舞蹈电视的流行借助中央电视台的舞蹈电视比赛传播到全国。舞蹈影像从欧美40年代发展以来,跟随者录像艺术的脚步,实验电影运动家的作品、后现代编舞家的趣味和实践,以及多媒体高科技技术的发展。从一开始就不是什么记录性的艺术行为,而是完全创造和互动的双向对话。

美国的默斯.堪宁汉、比尔.T.琼斯、英国DV8身体剧场、乔纳森.贝劳斯(原为英国皇家的舞者),加拿大人类脚步啦啦啦、法国的安德林.普雷约卡伊、鲁道夫.努日耶夫、德国编舞家皮娜.鲍希、Sasha.waltz、瑞典的马茨.埃克等等,都是当代较为活跃的舞蹈录影编舞家和观念的先导。这些是作为舞蹈录影创作的舞者和编舞家,体现着和延伸着他们的舞蹈观念和舞蹈形式,同时有更多的舞蹈录影的录影导演的参与,表现着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作观点。

更有早期的始作俑者实验电影美女先驱玛雅.德润用16毫米胶片在1945拍摄了短片《舞蹈录像编舞研究》和1958年的以芭蕾为题材,反转效果的《夜之睛》,开创了舞蹈录影方面的先河,虽然她本人更多的作为先锋电影的人物,但与舞者的合作,制作的无声舞蹈影像,场景之间的切换,动作与镜头的默契关系,屋中舞蹈和自然环境的跳接,都令人耳目一新,确是一部启蒙灵

感之作。玛雅作为美国战后的先锋艺术人物和实验电影的独行者,这部研究舞蹈的短篇,却成为了舞蹈录影发展史上的重要的一部经典文本。1968年由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动画制作艺术家、摄影师诺曼.麦克拉伦创作的“双人舞”更是呈现了动画幻觉的摄影术和剪辑技巧,更是以抽象简约、接近动作本质,近似在黑夜里感受动作的神秘和温度一样的风格,深深影响了舞蹈界的舞蹈录影的视觉观念。在90年代末,默斯.堪宁汉《手绘空间》、比尔.T.琼斯《魂灵捕》都是创造了结合更新的电脑技术作品,动画、三维到动作采集,作品不仅在意念上越走越远,同时在技术水平上也钻研雕琢。

欧洲在舞蹈录影上的发展似乎更加多元,更加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德国皮娜.鲍希的舞蹈录像更是充满反思的沉重和戏谑的力量。80-90年代英国BBC中心的舞蹈频道制作的大批舞蹈录像作品,风格多样,象《男孩》、《反转》、《清一色男人垂死梦》、《手》、《暴风雨》等等作品,涉及到各种年龄的人群、社会问题、爱情、传说、抽象理念、动作游戏等等。这一大批的作品对于舞蹈录像艺术的发展影响颇深,也提供了研究舞蹈录像风格特性的文献。

诸多的舞蹈影像展或是舞蹈电影节更是推动了舞蹈录影的发展。美国的舞蹈电影协会、德国的科隆舞蹈电影录像节、洛杉矶西部舞蹈影像艺术节、加拿大的舞蹈电影节,英国的“荧幕上的影像”艺术节、舞蹈荷兰世界舞蹈电影节、挪威、阿根廷、西班牙都有诸如此类的舞蹈影像艺术节。其中以维也纳世界音乐中心为基础的世界舞蹈影像比赛为著名,从1990-2002年分别在法兰克福、里昂、科隆、摩纳哥等地举办过舞蹈影像比赛,并发展出摩纳哥舞蹈录影论坛等等系列,成为世界巡回举办和展示的舞蹈录影艺术节。

最近出现在众多的舞蹈电影录像节上的舞蹈电影作品合集,《为了摄影机的舞蹈》(又名《舞照》)用舞蹈电影新生代的六部经典之作,强调和表明了舞蹈与镜头之间的关系。其中的作品选自欧洲和北美电影艺术节,这些舞蹈电影向我们呈示了别样的幽默、美丽、戏剧性、内在节奏……完全不同于舞台上的某种力量,对于舞者和摄影机来说,都是充满了挑战性的视觉体验。作品包括:瑞士的派斯克尔.迈格尼《白昼皇后》,美国的33种眩晕咒语《衡量》,英国、荷兰 的安尼克.万姆《平静中安息》,加拿大的劳拉.泰勒《乡村三部曲》,麦克尔.唐宁《死角》,瑞士的派斯克尔.迈格尼《对侧伤》。

这六部作品长短不一,有的20分钟,有的只有5分钟,每个作者的角度都很坚定和独特,也成为了当代舞蹈录影艺术中鲜活的例证。《白昼皇后》由田园的静寂慢慢苏醒,三对散漫却好动的男女,在倾斜山坡的青草上,失重的快乐着,全是呼吸,身体滚动的声音,下坠,滑落,然后向山顶继续奔跑。简单的快乐里,睡意朦胧的小动作,在自然的景色当中,透出了一点悲情。舞蹈在失重和滚动当中完成,一次次美丽的冲撞。一些游戏打闹亲昵的小动作构成了轻松的情爱气氛,也在唤醒这每个观者回忆爱的味道和动作。凌乱舞步到清晨水中的寂静之舞,烛光遍布的水面,三位少女为舞蹈而动容,为舞蹈而虔敬,或者说是我们对舞蹈的某种感动,感动舞蹈之人在未可名状的命运面前的坦然和纯真。《衡量》则在一个走廊之中玩耍着同一组的动作游戏。同一组动作,我们想象的角度,在安静和踢踏的变奏当中,影像在特写、透视里似乎在预言着某种被我们忽略的发生。生效的力量凸现得很生动。《平静中安息》用一个葬礼的寓言让我们回到了记忆的深处,死亡带给我们的是悲伤和恐惧之外,还有很多留给在世之人的意外和真实。《乡村三部曲》则是一场群体的诗意合唱,黑白粗糙的影像,空旷的工厂,梦境恍惚的丛林,一些非职业的普通人在田园的寂静、欢乐和阳光中翩翩起舞。《走投无路》利用黑白影像,一个方向错乱的墙角,在玩耍视觉游戏。人在倒错的空间里慌乱惶恐。《对侧伤》则是一部都市的情感变奏,温情和暴力共存,记忆和现实对抗,偶然和命运相爱,在愤怒咒骂,用舞蹈来替代暴力之后,一切依然无法恢复平静。

虽然舞蹈影像的制作和活动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但是关于其技术的发展以及舞蹈影像作品的文献资料却是凤毛麟角。主编朱蒂.米托玛整理出《电影和录像中的可视化舞蹈》这样一本至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囊括了舞蹈录影的有影响力的作品,从大制作到低成本,都在这本书的视野之内,包括早期的先驱人物作品,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包容了“可视化的范围”,不限定于舞蹈录影的作品意义,而是把歌舞电影、舞蹈记录片都包容进来,也不失为一本详尽的资料。其中又介绍了书中所列作品的制作背景和流程,可读性极高。

《舞蹈电影和录像作品指南》则是Towers, Deirdre发表于1990,其中的作品和名字术语,都已过时,但是超过2000部的舞蹈电影录像作品的记录文献,却具有珍贵的资料性和使用价值。美国《为录影而舞蹈——舞蹈电影录像指南》则是Spain, Louise主编作品。在台湾,焦雄屏著书《歌舞电影纵横谈》也是详实地记述和分析了好莱坞歌舞电影的类型发展和时代意义。

舞蹈录像的制作教学,在西方的艺术教育当中,很早就存在于艺术系中的视觉艺术或影视制作当中。至今在综合大学艺术系的舞蹈学科中,已经有颇为系统的教学体系和详实丰富的资料咨询。2003年12月美国加州大学艺术系的舞蹈博士丽莎.玛丽.纳格尔和约翰.克劳福德曾到广东亚视举办舞蹈录影制作的工作坊,对于中国这方面的教学亦有建设性和拓荒性的贡献。短短的两周时间,从舞蹈录影艺术的渊源流变到实际操作,都进行了快捷的普及和交流。他们在加州大学亦有11周严密科学的舞蹈电视课程,舞蹈电影和录像的认知、作品的观后感、从舞蹈电视编舞、舞蹈录影脚本的写作、分析舞蹈电影和录像的镜头语言、学习设备和剪辑、完成作品等等,有很多文本和资料可参考。目前,他们将软件工程、技术言语融入舞蹈录像新作——《上升》,以及其他为数不多的媒体作品和动画制作作品。

北京舞蹈学院近年也在中国大陆首次开设了舞蹈电视专业,蓄势迎接一个舞蹈的数字化时代。

舞蹈视频游戏和大众化创作

20世纪90年代中国跳舞毯的狂热潮流,几乎达到每个人都需要一张塑料制成的,带有简单传感器的脚印图。似乎一夜之间,每个人都可以达到自己的跳舞梦想,曾经羞于见人的舞蹈训练过程,完全可以在无人的家中完成,然后到公众场合充满自信的展示,不再在一群拥挤的、汗流夹背的群体中间挣扎着减肥和锻炼美感,而是独自享受卡路里的消耗,就像在黑暗中跳舞一般。跳舞毯借助了一个简单的制品,看到了所有人跳舞的力量,流行的力量。然后来自日本的大型舞蹈游戏街机亮相世界,著名的舞蹈街机制作商科纳美公司研制出诸多的舞蹈游戏,例如“舞蹈革命”系列之独舞版本、对战版本,“曼波舞蹈”、“舞蹈狂热”系列、“80年代”舞蹈节奏、“啪啦啪啦天堂”等等种类繁多、而又分类精细的游戏街机,包括按照舞蹈音乐又有浩室、电子、放克、放克爵士、嘻哈、雷鬼等等,舞蹈人物多变,节奏复杂,游戏的界面色彩花哨、角度多变、热闹非凡。许多青少年在复杂的脚下变化的同时加入了诸多的手臂和躯干的动作,在游戏现场,如果是对战的模式,气氛也颇为火爆。这种

被动跟随电脑指示舞动到主动的进行加工创作,完全是人本的某种改变,舞蹈创作成为了某种本能的反映,从手忙脚乱、受制于高难度的节奏和步伐变化,到不满足于征服和完成动作,而是加上了自己的风格和喜好,增加了机器之外的难度,准确地说,是乐趣,创作的乐趣。

随着韩国街舞和流行文化的大举复兴,韩国的“爱舞”网站推出了著名的三维动画人物舞蹈教学和舞蹈桌面的系列,人物制作精美,而且不厌其烦的重复动作,可以慢放,可以从不同角度观看,并且动画人物带有韩语的动作解说。舞者跳舞的场景可以自由转换成地铁、舞厅、城市街头、舞台等等。而且按照音乐电视中流行舞蹈的完整套路进行教学。在“爱舞”网站的舞蹈软件有些名气的时候,网站的互动,无限制下载就变成了会员制,付费下载新的舞蹈段落和舞蹈人物,包括舞蹈背景等等。按照商业化的路线扩大和稳定。舞蹈游戏有时也是舞蹈形象的推广。许多著名的舞蹈演出,比如“大河之舞”的网站也推出了踢踏舞的舞步记忆游戏。电子技术的进步和电子游戏的普及,舞蹈也在通过着全新的形式接近大众,通过全新的媒介和大众对话。

舞蹈的网络阅读和网络互动

网络舞蹈的发展借助于动画制作、互动网络艺术的影响和网络速度的大幅度提升,主要体现在形象宣传和提供与观众交流窗口;利用数字化技术在网上提供教学,提供大量的网上舞蹈资源;提供观众参与创作的互动界面,改观创作观念;利用网络传输进行的远程舞蹈的现场创作。网上舞蹈的模式集合了讨论舞蹈、观看舞蹈、学习舞蹈、创造舞蹈等多种交互功能一体,体现了全新的接触舞蹈的形式。

在线服务的发展,虚拟现实(VR)技术的进步,世界上的各个知名或是不知名的团体都可以借助网络宣传自己的舞蹈,散播自己的舞蹈影像,无论是皇家的芭蕾舞团,还是当代的小型舞团,无论大型的舞蹈节宣传,还是个体的作品展示,网络成为了一个平等的活跃的表演空间。“舞蹈之声”、“伦敦舞蹈”等网站都存有一定的当代舞蹈家的舞蹈作品片断。舞蹈作品的片断和舞蹈教学的片断在网上颇为流行,“另类爵士”则是以不断更新的舞蹈组合片断吸引着舞者和学习者的兴趣。舞蹈网站“电子芭蕾”,也曾经用简单的三维人物不停地重复每一个基本的芭蕾动作。网络舞蹈以媒体流(舞蹈作品),以过去时的状态,进行网上传播交流互动之外,还有实时当下的呈现,还有进行状态的跟进。很多观众对舞蹈排练很感兴趣,舞者也在期待着某种了解。所以无论是作品的需要,或是魅力的噱头,很多舞团的排练场安装着摄像头,网络实时在线播放着舞者的排练。这些令我想起了曾经路过的一个网站,网站上可以24小时看见纽约广场某个角落的场景。上班族,车辆,游客,日复一日的生活,摄像头平静地展示着生活的脸孔,没有表达,波澜不惊,网络的舞蹈和心灵,只是你在观看和关心别处的心灵。

互动和数字化的另一个影响,就是企图改变与观众的审美关系,以极端的自我去争取最大的民主创作,企图放弃所谓的艺术创作的完整性。观赏还是创作,主动还是被动,网络舞蹈的主要焦点放在了“分享”或是“共享”。共享资源,共享创意,共享记忆和情感,共享过去和生命中的某一刻。允许观众的情感经验和灵感的介入,在共同主题之下的某种分享。笔者在99年参与的杜赛尔多夫舞蹈剧场的作品“卡夫卡研究”和后续作品中,也是通过在舞蹈团体的网站上大量的公开排练计划,排练内容和进程,通过论坛采取网民的意见,不断的改进作品。

远程舞蹈创作是基于网络在线播放和传输技术之上,使几个不同地域同时发生的舞蹈表演发生关系。现场投射的远程影像和现场表演的当地舞者,时间和空间在这里发生了某种错变和重组,远程舞蹈并非是传输影像的形式,而是在追问舞者现时的发生,追问在传输的过程当中我们的表达是否还那么真实和可信,我们再次怀疑和质问这自己。

诸多的动画艺术家利用舞蹈的形象进行互动的网上艺术。“飞翔的木偶”网站是一个用SHOCKWAVE软件制成的互动动画网站,互动艺术家尼古拉斯.克劳斯早期的主要作品都是围绕着舞者的形象和舞蹈的形式感去创作的。象“月亮部落”、“苦行僧之花”、“连奏”,舞者的轨迹和动作始终都跟随着光标的移动,光标的点击位置的改变而产生新的场景、队形、节奏、背景,进行即兴的编舞,甚至产生不同的音效。进入不同的背景,就像陷入某种记忆的漩流,蛮荒交织着梦境,舞蹈显得伤感而又超现实的美丽。动画互动的舞蹈从线条、平面两维到立体的三维全景,互动的场景越来越真实。不久的将来,网上的参与者便可穿上传感服装,通过虚拟现实(VR)的交互与感知,在虚拟的环境体验舞蹈的快乐。

全数字航测影像质量分析 篇3

【关键词】DMC;影像质量;数码航空影像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测绘手段逐步实现从模拟测绘到数字化测绘和信息化测绘的过渡,数码航摄仪的产生,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数字摄影测量的“全数字”。目前基于光学影像为基础的“4D”数字产品的生产,已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生产模式。与传统的航空影像相比,对数字航空影像质量的分析与研究还有待完善。本文分析了数码航空影像除了在覆盖范围、测图精度等方面与常规航空影像的差别外,在影像的色彩、亮度、饱和度等方面也与常规的航空摄影影像有着不同的特征。

1.CCD数字成像技术

自1970年提出利用CCD作为模拟移位寄存器构成固体成像系统新概念以来,随着新型半导体材料的出现和微加工技术的日益完善,CCD器件在成像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s),即电荷藕和器件,使一种高性能微型图像传感器。这种新型光电成像器件具有灵敏度高、光谱响应宽、集成度高、维护方便、成本低廉等一系列优点,在国防、公安、医学、工业、生物、天文、地质、宇航等科学和技术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现代最重要的图像传感器之一。

数字成像是基于电子技术,瞬间捕获并再现人眼可视的全息光信息的电子装置。显然,人眼对于静态图片分辨率的灵敏度远远高于视频动态图像分辨率的灵敏度,这是由于人眼对动态图像的视觉暂留现象作用。从技术上,数字相机注重瞬间捕获图像的绝对分辨率,即图像静态指标高;而数字摄像机在保证瞬间捕获图像的分辨率达到视频要求的条件下,更注重各帧图像之间的动态链连。因此,两种系统在技术上各有侧重,不能简单取代。

2.DMC的几何结构与中心投影的关系

从理论上而言,用户使用的有效影像不是一个严格的中心投影。纵然,传统的航空摄影机,由于压平误差、畸变差等因素,也不可能是严格的中心投影,最重要的是研究它是否是一个实际的中心投影,即考虑它所产生的误差是否小于量测误差。为了便于理解,先将纠正分为两步:

(1)保持摄影中心不动,将倾斜摄影纠正成水平影像。由于摄影中心不动,将倾斜像片纠正为水平像片,它(水平影像)与直接摄取的“水平像片”完全一样,因此,这一过程在理论上不会产生纠正误差。但是,由于将倾斜影像(倾角分别为10°/20°)上的影像段纠正为水平影像上的影像段,即在影像边缘l0>l,说明它将降低影像分辨率(即采用高次多项式进行重采样)。

(2)将纠正的水平影像平移到有效影像,由于有效影像位于4个相机的中心,因此,平移距离为40/85mm。这一纠正过程将产生中心投影误差。而且,它与地面高差有关,若将S与S0视为两个摄影中心,dX视为摄影基线B,则平移产生的中心投影误差,事实上就是由高差产生的左右视差。

3.DMC的影像质量分析

由于CCD的感光度不高,DMC的原始影像在肉眼看来是极暗的,要经过图像处理才能用于生产。DMC有自带的软件用于影像的处理,也可以用其他的图像处理软件来处理。DMC的影像是由四张相片拼接而成,尽管我们最后得到的原始影像是拼接后且经过匀光、匀色处理的一幅大幅面CCD影像,但是也会因地物、天气等条件的不同而使影像出现不同的质量问题。

(1)由于地物的原因使得拼接后影像的匀光、匀色效果不好,四张影像的过渡区域有明显的色彩、色调不统一,特别是在有大面积水域的时候,这种时候就需要挑出这种影像,进行后期处理。

(2)DMC的影像与传统的航摄影像一样,伸入水域的陆地部分(形似半岛)也会出现曝光过度的现象,影像的信息会有严重的丢失。

(3)由于CCD采用的彩色还原能力较好的原色滤镜,每一种滤镜都是4个一组,覆盖在像素上。RGB原色分色法滤镜每组包括1个红(R)、2个绿(G)和1个蓝(B)。其中绿色素多一点,是因为人类眼睛对绿色的敏感性和对其他颜色不一样。最后在记录图像时,每个像素的真实色彩就是它与周围像素相混合的平均值。因此DMC的影像普遍偏绿,虽然颜色锐利但是对于有些地物则有失真实,在后期的处理中要适当的减少绿色分量的比例。

(4)在制作大比例尺地形图时,DMC影像较常规航空影像更容易受到云层的影响。

(5)DMC影像的色彩饱和度比较大,在制作正摄影像图时,要对影像做适当调整,否则不利于反映地物的真实信息。

(6)DMC影像的像幅是95mm×168mm,不像常规的航摄影像是正方形,而是旁向为长边的矩形,因此在航飞时要加大旁向重叠度以弥补悬偏角对相邻影像重叠度的影响。传统航片的幅面是230×230mm的,按照航向60%的重叠度,重叠面积比较大,并且因为是正方形的缘故,存在较小的航偏角时对重叠度的影响也不是很大。但是DMC影像的幅面是长方形的,并且短边与航向平行,这就使得即使存在很小的航偏角也会对航向重叠度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同时,由于每幅DMC影像的绝对面积小于传统的航空影像,这使得对于同样大的作业区,所需要的影像数量增加,增加了接边的工作量。

4.结论

(1)在理论上DMC不是中心投影,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两者是等价的。

(2)在考虑数码相机优点的同时,要充分理解数码相机存在的明显问题:模型接边工作量增加、受云层影响几率增加,影像的饱和度难以控制等。

总之数码相机较之传统的航空摄影机有其优点,但是也存在很多传统相机所没有的问题,因此要对这些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使数码航空相机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晏磊,张伯旭,常炳国.CCD图像传感器及其数字相机技术.信息记录材料,200(21).

[2]黄萍莉,岳军.图像传感器CCD技术.信息记录材料,2005(1).

[3]张祖勋.航空数码相机及其有关问题.测绘工程,2004(4).

[4]何昕,王军.多CCD拼接相机系统中畸变误差的研究.半导体光电,2005(2).

数字图像研究分析 篇4

早期的图像分割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边界方法, 这种方法假设图像分割结果的某个子区域在原来图像中一定会有边缘存在;一类是区域方法, 这种方法假设图像分割结果的某个子区域一定会有相同的性质, 而不同区域的像素则没有共同的性质。这两种方法都有优点和缺点, 有的学者考虑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现在, 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高, 很多方法不断涌现, 如基于彩色分量分割、纹理图像分割。所使用的数学工具和分析手段也是不断的扩展, 从时域信号到频域信号处理, 小波变换等等。

图像分割是将整个图像区域分割成若干个互不交叠的非空子区域的过程, 每个子区域的内部是连通的, 同一区域内部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特性, 这里的特性可以是灰度、颜色、纹理等。对于灰度图像来说, 区域内部的像素一般具有灰度相似性, 而在区域边界上一般具有灰度不连续性。图像分割的数学描述如下:

令集合R代表整个图像区域, 对R的图像分割可以看作是将R分成N个满足以下条件的非空子集R1, R2, …RN:

(2) 对i=1, 2, …N, P (Ri) =TRUE

(3) 对i≠j, 有对Ri∩Rj=Φ

(4) 对i≠j P (Ri∪Rj) =FALSE

(5) 对i=1, 2, …N, Ri是连通的区域

P (Ri) =TRUE指出在分割结果中, 每个区域的像素有着相同的特性。P (Ri∪Rj) =FALSE表示在分割结果中, 不同的子区域具有不同的特性, 它们没有公共的特性。 表示分割的所有子区域的并集就是原来的图像, 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这一点是保证图像中每个像素都被处理的充分条件。

2 图像分割的研究意义

图像识别的基础是图像分割, 其作用是把反映物体真实情况的战局不同区域的、具有不同特性的目标区分开来, 并形成数字特征。图像分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图像处理的效果, 甚至决定其成败, 因此图像分割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图像分割是图像分析和理解的第一步, 在如下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工业图像处理:矿藏分析、探伤分析、无接触式检测等。

(2) 军事图像处理:军事目标检测和定位、地形配准、无人驾驶飞机、军事导航系统、地形侦察等。

(3) 生物医学图像处理:计算机断层图像CT (Computer Tomograph) 、X光透视、核磁共振图像 (MRI) 、B超体内病变检测、各种细胞自动计数、病毒细胞的自动检测和识别、生物图片分析等。

(4) 图像传输:数字电视、高清晰度电视 (HDTV) 、多媒体信息处理、多媒体编码、传输、可视电话、会议电视等。

(5) 文本图像分析处理和识别:文字识别、版面分析和理解等。

(6) 身份鉴定: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

(7) 机器人视觉:水下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无人驾驶汽车。

3 图像分割方法概述

分割的问题的困难在于图像数据的模糊和噪声的干扰。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一种或者几种完善的分割方法, 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准确地分割任何一种图像。实际图像中景物情况各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分割结果的好坏或者正确与否, 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评价判断准则, 分割的好坏必须从分割的效果和实际的应用场景来判断。

早期的图像研究中, 图像分割的方法主要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边界方法, 这种方法的假设是图像分割结果的某个子区域在原来图像中一定会有边缘存在;一类是区域方法, 这种方法的假设是图像分割结果的某个子区域一定会有相同的性质, 而不同区域的像素则没有共同的性质。

4 数字图像基本知识

4.1 BMP位图文件解析

BMP文件由文件头、位图信息头、颜色信息和图形数据四部分组成。

4.1.1 BMP文件头信息

BMP文件头数据结构含有BMP文件的类型、文件大小和位图起始位置等信息。其结构定义如下:

WORD bf Type;//位图文件的类型, 必须为BM

DWORD bf Size;//位图文件的大小, 以字节为单位

WORD bf Reserved1;//位图文件保留字, 必须为0

WORD bf Reserved2;//位图文件保留字, 必须为0

DWORD bf Off Bits;//位图数据的起始位置, 以相对于位图文件头的偏移量表示, 以字节为单位

}BITMAPFILEHEADER;

4.1.2 位图信息头

BMP位图信息头数据用于说明位图的尺寸等信息。其结构定义如下:

DWORD bi Size;//本结构所占用字节数

LONG bi Width;//位图的宽度, 以像素为单位

LONG bi Height;//位图的高度, 以像素为单位

WORD bi Planes;//目标设备的级别, 必须为1

WORD bi Bit Count//每个像素所需的位数, 必须是1 (双色) , 4 (16色) , 8 (256色) 或24 (真彩色) 之一

4.1.3 数据读取和颜色分离

BMP文件有个重要特性, 那就是对于数据区域而言, 每行的数据它必须凑满4字节, 如果没有满, 则用冗余的数据来补齐。这个特性直接影响到我们读取位图数据的方法, 因为在我们看来 (x, y) 的数据应该在y*width+x这样的位置上, 但是因为会有冗余信息, 那么必须将width用width+"该行的冗余量"来处理, 而由于位图文件有不同的位数, 所以这样的计算也不尽相同。

对于8位的位图:

index=buffer[y*pitch+x];//因为8位位图的数据区域存放的是调色板索引值, 所以只需读取这个index

颜色分离:

4.2 数字图像的表示

模拟图像采样和量化的结果是一个实数矩阵。假定一幅模拟图像经过采样得到的数字图像有M行N列, 坐标值变成了离散值。为了方便起见, 用整数值来表示离散坐标。这样原点坐标为 (0, 0) , 第一行紧接原点的像素坐标值为 (0, I) , 这样数字图像可用矩阵表示为:

矩阵中的每一个元素代表数字图像的一个像素。

5 总结

在图像为研究对象, 论述了图像分割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应用领域。并得出数据读取和颜色分离结果。

摘要:本文以图像为研究对象, 详细论述了图像分割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应用领域。对现有的部分图像分割算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Microsoft,Visual,C++6.0,阈值分割

参考文献

[1]姚敏.等编著.《数字图像处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麦肯锡-数字化分析 篇5

Posted on 2015年03月3日 by 翠花 in 用户研究, 研究报告, 麦肯锡 with 0 Comments 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新发布的2015年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指出,尽管互联网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普及率较低,但这些地区的大部分消费者和城市消费

者一样都是活跃的网购用户,而且他们更享受网购。麦肯锡本次调研访谈了超过6000名中国互联网用户,覆盖了中国一至四线城市以及广大农村地区共计约 6.3亿的用户,对其数字和意愿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挖掘。

这份名为《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 对选择和变化日益强烈的渴望》的报告主要聚焦了通信和移动、社交网络、游戏、在线视频、电子商务、O2O六类数字化行为,并分析了五个最新发展趋势。

一是社交商务呈现强劲增长趋势。中国是全球最热爱社交的国家之一,网民每天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是78分钟,美国网民是67分钟。中国网民依赖亲友推荐的人数占比差不多有50%,美国差不多40%,中国可以说是全球最热爱社交的一个国家。此外,社交媒体正在从单纯的沟通功能逐渐演变出CRM和购物的功能。社交网络在中国市场处在不断地快速演变的过程当中。调查显示,社交网络大大促进了消费者使用网络购物,网络购物的时间在大幅增加,观看网络视频,浏览新闻也都是出现大幅度的增加。另外,2014年,数千商户将中国流行的直销模式移植到移动平台上,通过建立半私密的50人~100人组成的微信群,向朋友和朋友的朋友销售从有机蔬菜到最新时装等各类商品。2015年这一趋势仍将继续,更多商家可以借助中国庞大的社交用户人口打造数码版的直销网络,依赖口碑和推荐,销售更多的商品(如化妆品、医疗保健和保险产品)。

二是线下实体零售店向“展示厅”的转型。麦肯锡的调查显示,目前有16%的消费电子产品是通过线上售出的,而5年前这个比例只有1%。实体店的展示效应(即购物者在店里浏览商品但通过其他渠道包括线上渠道购买)对30%的消费者而言尤为明显,他们会在店内浏览并同时用手机进行研究,而他们中只有16%的人最终选择在门店购买此产品。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刘家明指出,门店将来不单纯是交易的一个渠道,更多是展示的功能。

三是线上线下融合(O2O)业务已经非常普及并将持续发展。71%的中国数字消费者已经在使用O2O服务,其中97%的消费者表示他们在未来6个月内仍会继续使用O2O服务甚至增加使用频次。而在还没使用过O2O服务的消费者中,近三分之一的消费者表示他们愿意在未来6个月内进行尝试。2014年,中国消费者对O2O的预期也变得更清晰。针对货物和商品,72%的消费者希望O2O可以提供网购商品线下退货,56%的人希望可以线上下单、线下取货。

四是尽管互联网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普及率较低,但这些地区的大部分消费者都在使用电子商务,网购的比例分别达到了68%和60%。农村用户中的“网络达人”更是比一线及二线城市多出25%,渴望第一个尝试新的产品和服务。麦肯锡全球董事季翔说,“我们看到,中国一些领先的零售商已开始迅速行动,建立县级运营中心。这些举措不仅方便了商品的下乡,也加快了农产品向城区的输送。”这些报告指出商家可以借助这些“网络达人”在物流和分销体系还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占领市场。农村消费者由于互联网渗透率还不是那么高,很多人不一定有智能手机。但是我们看到像浙江桐庐县淘宝村店,在村里面有一间房子,里面有电脑、有宽带,村里组织会使用淘宝的人来为村民统一购买商品,他们“双十一”完成订单1229个,平均单店销售额11000元。

五是食品网购需求的大幅增长。尽管中国消费者更倾向于在线上购买服饰类商品(66%的人在过去3个月内购买过),但他们购买得最频繁的却是常温和生鲜食品(食品购买频次是34次/年,服饰类是22次/年)。40%的中国消费者网购食品,而美国网购食品的消费者只有10%。麦肯锡专家指出,在网购食品时,有65%的中国消费者非常担忧食品安全问题,在美国和英国只有36%和26%。因为担忧食品安全,导致中国一些新的小的生鲜食品卖家开始涌现。随着上海自贸区等的大力发展,卖家开始探索在更大范围拓展生鲜食品的发展空间。自 人民邮电报

篇二:麦 肯 锡 管 理 咨 询 策 划 报 告 全 集(500套)总目录:

01-麦肯锡_图表模板 ppt格式

02-麦肯锡05年2月最新报告 全球资本市场研究.pdf 03-麦肯锡—第一年咨询顾问培训教材(全套)

04-(本文来自:].pdf 改造IT服务.[VeryCD.com].pdf 高科技业的「适者生存」.[VeryCD.com].pdf 供应链的另一端.pdf 麦肯锡 把握中国资本市场的机遇.ppt 麦肯锡 宝钢股份精益生产诊断结果.ppt 麦肯锡平安保险薪酬改革咨询报告.ppt 麦肯锡 中国电信产品与服务市场细.ppt 麦肯锡 中国电信大客户培训战略报.ppt 麦肯锡 中信实业银行私人银行经理.PPT 麦肯锡_中粮集团战略咨询报告.ppt 麦肯锡《创意打造奇瑞TII制胜的整合营销策略,造就SUV市场的营销奇迹》.ppt 麦肯锡《通过严谨的市场研究,创意打造奇瑞TII制胜的整合营销策略,造就SUV市场的营销奇迹》34页.ppt 麦肯锡《中国电信---BPR业务技能培训》第二部分.ppt 麦肯锡《中国电信---BPR业务技能培训》第三部分.ppt 麦肯锡《中国电信---BPR业务技能培训》第一部分.ppt 麦肯锡《重庆金夫人婚纱连锁集团公司---打造制胜的发展战略,推动金夫人快速增长,基业长青:最终报告》106页.pdf 麦肯锡03年7月—中国均瑶集团战略咨询项目建议书.ppt 麦肯锡7S模型_Mckinsey 7S Model_.pdf 麦肯锡-IT服务业务国际与国内趋势分析.PPT 麦肯锡IT服务业务趋势分析.pdf 麦肯锡—NOKIA制胜美国市场报告.ppt 麦肯锡—TCL股份公司管理整合咨询方案.ppt 麦肯锡—TCL组织设计方案报告.ppt 麦肯锡-奥迪中国渠道管理建议书-.ppt 麦肯锡—把握中国资本市场的机遇.ppt 麦肯锡—宝钢股份精益生产诊断结果汇报报告.ppt 麦肯锡标准流程——招商局项目.ppt 麦肯锡-大唐电信确立制胜战略,决定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PPT 麦肯锡—大唐电信战略的制定方法咨询报告.ppt 麦肯锡—德隆公司进入世界500强战略规划-成长阶梯规划实施讨论.ppt 麦肯锡德隆精益生产培训.pdf 麦肯锡的7S模型.doc 麦肯锡的市场研究方法.ppt 麦肯锡的重视国际管理咨询主题报告——主体报告(最终稿).ppt麦肯锡—放松流程管理:流程网络如何发挥专业分工的力量.doc 麦肯锡—改善百威啤酒经营业绩.品牌定位及新产品开发咨询报告.ppt麦肯锡高层论从-集团中心设计.pdf 麦肯锡—工商银行深圳分行业绩改善与客户管理咨询报告.ppt麦肯锡—管理策略联盟组合.pdf 麦肯锡广电_风险(新业务)投资管理办法.ppt 麦肯锡广电_业绩合同手册.ppt 麦肯锡广电5_改善资金管理举措.ppt 麦肯锡广电6_改善销售中心现金状况.ppt 麦肯锡广电--岗位描述手册.ppt 麦肯锡-加州电力危机咨询(英).PPT 麦肯锡—金新信托:建立完善的产业投资流程.ppt 麦肯锡-金字塔是写作原则简介.PPT 麦肯锡经典文献-Strategy =structure.pdf 麦肯锡-经营品牌赢得中国市场.pdf 麦肯锡均瑶集团战略项目建议书.pdf 麦肯锡—康佳广告促销流程.ppt 麦肯锡-康佳集团新产品开发实施手册.ppt 麦肯锡—康佳集团信息管理流程咨询报告.ppt 麦肯锡-康佳集团业绩评估操作手册.ppt 麦肯锡—康佳集团业务计划与资金预算手册.ppt 麦肯锡—康佳配件企业战略规划流程培训.ppt 麦肯锡-康佳信息管理流程.ppt 麦肯锡—科建润滑油业务发展战略咨询报告.ppt 麦肯锡—昆明电信本地网BPR试点项目实施情况汇报.ppt麦肯锡-联想产品(服务)业务组和评估综述.PPT 麦肯锡-联想根本性改善订货付款流程的业绩.PPT 麦肯锡——联想集团:建立成功的财务管理体系.ppt 麦肯锡—联想集团三年规划战略.ppt 麦肯锡—联想集团战略咨询项目建议书.ppt 麦肯锡-联想事业部战略规划报告.ppt 麦肯锡逻辑树分析法.pdf 麦肯锡模式—企业战略规划模板.ppt 麦肯锡—某著名多元化集团战略规划制定及实施报告.ppt 麦肯锡—木材行业调研报告.pdf 麦肯锡—平安保险保险未来组织模式报告.ppt 麦肯锡—平安保险人员配置咨询报告.ppt 麦肯锡—平安保险薪酬改革咨询报告.ppt 麦肯锡—平安保险信息系统规划咨询报告.ppt 麦肯锡—平安保险员工培训咨询报告.ppt 麦肯锡平安保险战略方案.pdf 麦肯锡-平安信息系统远景规划.ppt 麦肯锡—平安员工发展咨询报告.ppt 麦肯锡七步分析法.pdf 麦肯锡—企业业绩管理基本框架.ppt 麦肯锡—汽车产品开发流程.pdf 麦肯锡—人力资源最佳典范.PPT 麦肯锡—日本第一国民丰田.pdf 麦肯锡—软件业如何走出困境.pdf 麦肯锡—三星竞争对手分析(NOKIA).ppt 麦肯锡—三星战略报告(LG英).pdf 麦肯锡-汕头XX集团项目建议书.PPT 麦肯锡—商业银行如何快速改善零售业绩研究报告.ppt 麦肯锡——上柴的战略咨询报告报告.ppt 麦肯锡-上柴制定制胜的公司战略.ppt.ppt 麦肯锡—上海广电绩效合同手册.pdf 麦肯锡—上海国际汽车城发展咨询报告.ppt 麦肯锡—上海环保集团人力资源规划详78页.ppt 麦肯锡—上海联通固定市场举措咨询报告.ppt 麦肯锡——神州数码公司发展战略咨询报告.ppt 麦肯锡—神州数码建立一流的经营业绩管理体系.ppt 麦肯锡神州数码业绩管理体系方案.pdf 麦肯锡—实达公司项目启动报告.ppt 麦肯锡—实达建立高绩效的市场营销及销售管理体系咨询报告.PPT麦肯锡思考问题之道.doc 麦肯锡图表绘制培训.pdf 麦肯锡为美国国防部作的咨询报告.doc 麦肯锡-西安高新开发区增长战略.pdf 麦肯锡-西安高新开发区增长战略2.pdf 麦肯锡-西南证券人力资源战略咨询报告.ppt 麦肯锡—协助员工拥抱变革.doc 麦肯锡新员工培训手册.ppt 麦肯锡--信虹住宅战略咨询中期报告.PPT 麦肯锡-迅速改变中心实业银行零售业务销售业绩.ppt 麦肯锡—迅速改善中信银行零售业绩方案.ppt 麦肯锡业务优先级排序方法1.pdf 麦肯锡—一汽大众: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建立独特的竞争优势.ppt麦肯锡—伊拉克战后重建机会研究报告.ppt 麦肯锡营销新方法.pdf 麦肯锡运营效率咨询手册.pdf 麦肯锡-在中国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董事会(英).PPT 麦肯锡战略报告(LG).pdf 麦肯锡战略规划与实施流程培训.pdf 麦肯锡战略制定流程.ppt 麦肯锡—掌握策略规划的精髓.pdf 麦肯锡—招商集团发展战略咨询报告.ppt 麦肯锡招商局项目总结报告.pdf 麦肯锡—制定制胜的市场营销策略.pdf 麦肯锡—中关村:制订致胜的市场营销战略.pdf 麦肯锡—中国电信:电信产品与服务市场细分研究报告.ppt麦肯锡—中国电信:客户生命周期管理培训资料.ppt 麦肯锡—中国电信大客户培训战略报告.ppt 麦肯锡-中国电信福州—六步分析法实施方案.ppt 麦肯锡中国电信计费和帐务管理流程手册1.0.ppt 麦肯锡中国电信流程再造方案.pdf 麦肯锡—中国联通:开拓业务增长的战略.PPT 麦肯锡—中国联通组织结构设计.ppt 麦肯锡中国企业如何改善绩效管理.ppt 麦肯锡-中国企业如何改善绩效管理.ppt 麦肯锡-中粮集团建立业绩管理体系.PPT 麦肯锡—中粮业绩管理咨询报告(134P).ppt 麦肯锡—中信实业银行贷记卡中心组织架构建设方案.ppt 麦肯锡—中信实业银行私人银行经理工作手册.PPT 麦肯锡咨询顾问-策略盲点.pdf 麦肯锡咨询顾问-化能力为优势.pdf 麦肯锡综合技能培训材料.pdf 麦肯锡—组织咨询培训手册.ppt 目录.txt 软件业如何力挽狂澜.[VeryCD.com].pdf 上海汽車城PM.ppt 塑料vs.硅—半导体业新挑战.[VeryCD.com].pdf 投資管理.ppt 系統的解决問題方法.ppt 新行銷組織.pdf 營銷.ppt 鱼骨图分析法.pdf 在企業裏培養領導者.pdf 戰略.ppt 正在崛起的计算机传奇—联想计算机.[VeryCD.com].pdf 知人善任1.mht 知人善任2.mht 知人善任3.htm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展望.[VeryCD.com].pdf 中国芯片市场.[VeryCD.com].pdf 注意:美国生产力的成长不在于信息科技而在创新.[VeryCD.com].pdf綜合技能培訓.pdf 組織再造.pdf 篇三:麦肯锡行业分析模板 行 业 分 行业分析报告 使用说明:

1.本模板列出行业资料收集、行业分析的思路和框架,各位顾问、分析员可按

照此框架开展工作,也可在此基础上做针对行业特点的局部结构调整。2.本模板列出的框架主要基于SCP模型;附录为SCP模型分析的框架,供大

家参考,另可参考《Mckinsey-战略》一文。3.本模板供大家不断积累行业资料使用,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行业概况 7 行业简介

行业规模、发展速度、平均利润水平、主要厂商 7 7 外部影响(政策、技术)(E)8 政策法规、行业管理模式

国外成功的行业管理模式(政策法规)技术发展趋势 8 8 8 8 9 9 9 9 9 9 行业供求分析(S)10 行业供给、行业进入者

行业业务模式分析(资本集中度、利润来源、进入/推出壁垒)行业集中度、竞争态势 10 10 10 行业分析报告 行业大厂商盈利模式、竞争优势分析(实例)行业小厂商盈利模式、竞争优势分析(实例)行业中的外国企业竞争模式分析 行业需求、替代产品

对行业产品的需求规模、增长率及原因分析 行业替代品的种类、规模、可替代性分析 对产品需求的变化周期及特点 需求细分市场分析 11 11 11 12 12 12 12 12 产业链、相关行业分析(S)13 上游企业分析 下游行业分析,简介

相关行业的类别(替代性、补充性、服务性)、名称(及行业编号),简介 行业关系分析 13 13 14 14 14 15 15 15 行业厂商行为分析(C)15 营销行为 15 行业分析报告

行业典型营销模式介绍 营销创新分析 行业中营销大事记 生产行为 行业典型生产模式介绍

行业中产能变化(进入、购并、退出)大事记 行业扩张行为 行业对周围行业的扩张力度分析 行业扩张大事记 15 16 16 16 16 17 17 17 17 行业主要厂商分析(C)18 第一厂商: 分析 基本情况 高层经理情况 公司财务分析 公司人力、业务资源分析 公司战略经验、前景 公司管理模式经验 公司大事记 第二厂商: 分析 18 18 19 19 19 19 20 20 20 21 篇四:麦肯锡调研报告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经营环境的变化要求我国企业的战略管理进行范式转变,实施全新的战略管理范式——基于核心能力的战略管理。本文着重论述了推动我国企业战略管理范式转变的五大推动因素,即:满足顾客需求、搞好国有企业改革、提高技术水平、应对知识经济、适应全球竞争。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企业面临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日益复杂、动荡的环境,我国企业只有实施基于核心能力的战略管理新范式,建立和培育核心能力,实现以市场需求导向的、核心能力为基础的有计划发展,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我国已经有少数具有领先意识的企业和企业家开始思考自己的核心能力。例如,海尔总裁张瑞敏说:“海尔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整合能力。这种整合一方面是指企业机制与市场机制的整合,一方面是指产品功能与用户需求的整合。”长虹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赵勇认为,在劳动力成本、核心技术、市场开拓方面的优势正是长虹核心能力之所在。这是我国企业战略管理实施范式转变的先兆。新世纪之所以呼唤新的战略管理范式,是因为,最近20年来,全世界的技术和经济飞速发展,不论在全球范围,还是在我国,企业经营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迫使企业战略管理范式转变。新世纪我国企业战略管理范式转变的主要推动因素有以下五个:满足顾客需求、搞好国有企业改革、提高技术水平、应对知识经济、适应全球竞争。

一、顾客需求的变化

随着全球技术和经济的发展,顾客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能力的竞争性供给源越来越多。市场和用户都越来越成熟。顾客从关心质量到关心性能价格比的不断改进,直至个性化需求,改变着企业的战略。全球市场发生的共同变化是:需求多样化与个性化,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经过市场经济的磨练,我国企业和顾客都越来越成熟。随着市场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市场需求从产品基本功能向多样化、多种产品附加特征转变。因此,要满足顾客需求,企业必须不断推出差异化的新产品。例如,1998年,家电行业开始大力改善产品性能,彩电生产厂家纷纷推出采用数字化技术改造的传统彩电,期待树立技术领先的市场形象;冰箱行业则在增加功能方面大做文章,如推出保鲜冰箱、抗菌冰箱等;洗衣机行业则推出分洗式洗衣机、双瀑布洗衣机。这些产品改进,满足了市场边缘需求和潜在需求,带动了市场销量的上升。

顾客需求的变化使企业竞争范式发生转变(见表1)。在原有范式中,企业大批量生产低价、高质、少量品种的产品,以低价格提供具有基本功能的产品来满足顾客在产品数量方面的需求;而在新范式中,企业必须用不断更新的差异化产品来满足顾客在质方面的需求。范式转变对企业的能力基础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从过去少品种、大批量、低成本制造能力转向核心能力。例如,影碟机行业是一个过度竞争的行业,恶性价格竞争居我国各行业之首。从1998年6月到1999年6月,VCD、超级VCD的价格都下跌了50%。而市场的情况却是,一方面影碟机产品严重过剩,另一方面绝大多数消费者愿意购买更贵的超级VCD和DVD,市场很少有他们想买的产品。企业总在关注着竞争对手的一举一动,关注着其他产品价格的细微变化,而在怎样创造产品价值方面做得很少。在这个行业,企业必须提高综合能力,在思考竞争的基本战略时,不再以价格战为主导。这就是说,VCD产业的竞争范式需要改变,要从价格竞争转向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的、不断为顾客带来价值的差异化产品的竞争。VCD产业存在 的这种现象在我国各行各业中普遍存在,各个产业的综合,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我国9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产品大量积压,“扩大内需”一时成为各种经济报道中的热点词汇,这种情况在十年前是难以想象的。企业要满足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成为扩大内需的主体,必须建立和培育自己的核心能力,从传统的竞争范式转向以能力为基础的竞争新范式。表1 企业竞争范式转变

二、国企改革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改革问题这一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既是党的当务之急,也是一项长期不懈的历史使命。1999年9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认为:当前,国有企业的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进入攻坚阶段,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集中暴露出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决定》提出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的十条指导方针,并且高瞻远瞩地提出了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适应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正如《决定》所指出的,国企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增强国企的市场竞争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是国有企业问题的根本。我国著名工业经济研究专家金碚多次指出,国有企业的根本问题是竞争力,培育和增强工业竞争优势成为关系我国工业化前途的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

纵览国有企业改革历程以及其发展趋势,我们发现,国有企业改革是逐步向增强国有企业竞争能力的方向迈进的。以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迄今为止,国企改革大致经历五个阶段(见表2)。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面临的环境不断变化,即:市场调节因素逐步增加,直至面向全球市场竞争;竞争日趋激烈,产业动态性日益增加;不断加速的技术变革。正是这些外部因素的变化,促使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不断变化,成功模式和国企改革的英雄榜不断刷新。这种变化的大趋势是:企业只有面对市场,以自己的能力为基础,不断创新,满足市场需求,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这就是说,由生产经营型向创新型企业转变,培育企业能力,参与全球竞争,获得以能力为基础的有计划发展是我国企业改革的主导目标模式,这既符合《决定》所指出的目标与方针政策,也是客观环境和竞争焦点变化导致的企业成功关键因素变化的结果。

表2 1978年以来国企改革五阶段

阶段时间重点措施宏观经济特点成功关键因素成功模式典型企业放权让利78.2—83国家计划下扩大自主权,利润留成全面计划向计划为主转变充分利用利益分配方面的有限自主权,调动内部积极性,完成计划 指导任务高产量高效率生产型企业—利改税83.2—87以税代利,拨改贷,厂长负责制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经营承包87—92.6大力推行承包责任制,试行租赁制、股份制市场调节为主,计划调节为辅转换经营机制;面向市

场经营;抓住市场机遇,获得市场竞争力生产营型:以生产量满足显在市场需求首钢石家庄造纸厂转机建制92—95四“自”主针,转机建 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改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经营机制;面向市场经营;抓住市场机遇,获得市场竞争力经营型:主动面向市场,满足显在与潜在市场需求正大青春 宝

东方通信邯钢整体搞活96—三改一加强,抓大放小,股票上市,技术创新,债转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竞争全球化,技术变化加速以能力为基础的市场力;应对或直接参与全球竞争经营与创新型:依靠技术 创新,创造市场需求中兴通信、乐凯、海尔、西湖电子

三、技术水平

从技术水平来看,我国工业企业的状况更是堪忧。我国具有较大生产能力的电视、洗衣机,年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是,要同世界上的强者竞争,技术上还有差距,还必须不断开发和努力。首先,从生产技术水平来看,我国总体技术水平落后发达国家15年—20年,重点企业关键设备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的仅占15%,属国内先进水平的占25%,2/3的设备属国内一般水平或国内落后水平,而装备行业的技术装备更为陈旧;其次,从技术开发水平来看,我国工业企业更为薄弱。不论从资金、人员等投人因素,技术开发项目开展等活动因素,还是专利产出情况来看,我国工业企业的技术开发都还远远不能令人满意。企业技术开发机构拥有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仅为全国的七分之一左右,企业远未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平均每个技术开发机构只有20名左右,力量非常薄弱。从资金投入来看,我国研究开发经费投入整体水平偏低,只占GDP的0.6%—0.69%。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占销售额的比例仅为1.5%;企业科研人员人均技术开发经费仅为10万元左右,这个水平不用跟国外比,就是跟国内一些高科技公司如华为、中兴通信等相比,也非常低。人员、资金投入低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企业技术开发活动少,新产品开发少。我国平均每个企业每年的技术开发项目仅为10个左右,其中7个为新产品开发项目。

投入低,活动少,决定了我国工业企业的技术开发水平低。从专利申请和批准情况可以看出,我国拥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企业,每年每个企业申请的发明专利仅为0.34个,而批准的就更是少得惊人,仅为0.025个。并且,我国工业企业申请和批准的专利主要为外观设计。在申请受理专利中,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的比例为1:3:6。在获得批准的专利中,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的比例为0.09:3:7。

技术水平低与工业产品竞争力弱是互为因果关系的,其循环构成“技术水平低→产品市场竞争力弱→企业绩效差→投入低→技术活动少→技术产出少→技术水平更低”的恶性循环怪圈。如何使我国企业跳出这个恶性循环,进入“技术水平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强→企业绩效好→投入高→技术活动多→技术产出多→技术水平更高”的良性循环,培育核心技术能力,是摆在我国企业管理界面前的又一难题。四、十倍速高技术与正在形成的知识经济

在发达国家宣称一种更高级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或新经济)时代来临的时候,我国的工业经济还远未达到发达状态。面对这种形势,我国企业如何才能迎头赶上呢? 最近20年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产业是一个典型例子。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是PC产业以十倍速崛起的阶段。PC产业崛起中出现的Microsoft、Intel、Compaq、Dell、Apple 神话虽然让我国企业着迷,使我国很多企业都实现了PC化,但它们并未给我国的产业结构带来强力的冲击,至少没有带来全面冲击。但是,从1995年开始高速发展的互联网(Internet),不仅使IT行业的重心从此发展转移,也全面冲击所有的产业。从1999年比尔·盖茨的深圳之行,及其推出的“维纳斯计划”,我们可以真真切切感觉到Internet的力量。比尔·盖茨宣布,针对中国独有的VCD市场和很低的电脑普及率,微软发布“维纳斯计划”。它是由微软中国研究开发中心,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开发的基于Windows CE的预制软件平台,它集教育、娱乐、上网浏览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是计算机技术与家电产品相融合的产物。除了信息技术之外,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环境保护技术等也日新月异。而且,从基础研究到产品进入市场的周期越来越短,从科学到市场的产业链日益缩短,对经济的影响更为直接、更为强烈。

我国政府、科技界、经济界和企业界都感觉到了以高技术产业、知识产业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1998年,我国掀起了一阵知识经济的热潮。知识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技术创新,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电子信息技术创新的结果。技术创新不仅是知识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企业增强自身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企业核心能力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因此,我国企业要在知识经济中获得竞争优势,依赖于有效的技术创新,最终取决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建立和培育。

五、经济全球化、WTO与全球竞争

9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经成为企业的共同发展趋势,其深刻背景就是战后尤其是近十年来世界在技术和市场两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技术变化主要表现在技术进步加快,技术创新的学科交叉性加强、复杂度和成本增加。相应地,市场发生的变化则主要表现在竞争焦点逐渐转移,由成本转向产品性能、质量乃至新产品开发速度,而且,竞争的地域也逐渐由区域扩展到全球。

我国企业将如何面对不可避免的全球竞争呢?海信集团总裁周厚健认为,创新是中国企业真正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动力源,尤其是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目前中国企业大多没能掌握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产品多处于技术的下游,被称为“无根产业”。进入WTO后,国际大企业中同类上游技术产品会大量涌人中国市场,这就对下游技术产品带来冲击,所以中国企业必须尽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而自主技术的掌握,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都要以核心能力为基础。能否建立和培育核心能力,是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六、结论

虽然我国已有极少数企业开始意识到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开始思考自己现有核心能力是什么,甚至将来要建立什么样的核心能力。但是,更要看到,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谈核心能力还是一种奢侈。可以说,建立核心能力,实施基于核心能力的战略管理,是摆在中国企业理论界和实践界面前的一项重要议题。但是,在目前,企业能认识到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已难能可贵,能够有意识地去规划自己的核心能力,并且逐步付诸实施的企业基本上没有。因为,企业对如何开展这项工作是茫然的,他们缺少有效的理论指导。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核心能力的内涵,或者说其内在结构认识不足,致使他们对核心能力的认识比较模糊,从 而不能明确自己现有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将来要建立什么样的核心能力,而这是成功实施基于核心能力的战略管理的重要前提;对如何建立核心能力、如何增强核心能力认识不够,因而不能明确建立和增强核心能力的途径;对如何发挥已有的核心能力,把核心能力转变为现实的竞争优势更是缺乏清楚的认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为我国企业实现战略管理范式转变提供有效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是我国企业管理理论界的当务之急,这方面的研究是既大有可为,也充满挑战,需要很多专家学者的参与和支持。

作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王毅、浙江大学海纳快威科技有限公司 应瑛 来源:《中国软科学》2001年第3期 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创新

(一)摘要:为了赢得国际竞争优势。西方管理学界一直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置于学术研究和企业实践的前沿地位。从而大大地推动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呈现出名家辈出、学派继起的风起云涌之势。加拿大麦基本大学管采学院的朋滋伯格教授,将当代包括竞争战略在内的战略构成(strategic fomation)学说细分为十个不同的学派。其中以定位学派(positioning school)最为突出,是目前最为流行,处于先驱及领导地位的学派。竞争战略,又称经营战略或商业战略,其中心内容是寻找在某一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建立竞争优势。而所谓的竞争优势,不外是指企业具有某种其竞争对手所无或相对缺乏的特殊能力,以便能更有效、更经济、更快捷地为顾客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应当指出,多元化业务的公司由于经营不同类别的商品,无可避免地介入不同的产业及市场竞争,因此往往需要设计一种以上的竞争战略。至于选择哪几种不同类别的经营业务,作为公司的投资和经营对象,则属于公司战略的考虑范围。当然,非多元化公司只专营固定的产业和市场,从事单一业务和经营管理,因此其经营战略与竞争战略实质是合二为一的,不分彼此的。

企业竞争战略取向的选择

当代国际前沿的竞争战略学说研究表明,公司组织,特别是多元化业务的大公司、大集团的竞争优势,已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为了赢得国际竞争优势,西方管理学界一直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置于学术研究和企业实践的前沿地位,从而大大地推动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呈现出名家辈出、学派继起的风起云涌之势。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管理学院的明兹伯格教授,将当代包括竞争战略在内的战略构成学说细分为10个不同的学派。这10个学派各具特色,其中以定位学派最为突出,是目前最为流行,处于先驱及领导地位的学派。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大前研

一、彼特等人,便是这一学派,堪称中流砥柱的代表人物。

以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儿·波特教授为中坚份子的定位学派的最基本理论假设是企业必须在某一产业中或市场上为其本身定位,定位的意义是指企业可依据现时的产业竞争强度分析结果,考虑一种可成为努力目标的竞争优势,即成本或差异化,再斟酌企业的竞争范围即大(阔)市场或小(窄)市场,然后在下列4种战略取向中选择最适合企业条件的一种;(1)低成本配合大市场(成本领先战略取向);(2)低成本配合小市场(成本聚焦战略取向);(3)差异化配合大市场(广义差异化战略取向);(4)差异化配合小市场(聚焦式差异化战略取向)。值得一提的是,迈克儿·波特的这一理论是建立在定位学派另一位研究者——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安德鲁斯教授的研究成果之上的。安德鲁斯在《企业战略概念》一书中所提出的战略理论及其分析构架(也称之为“道斯矩阵”),一直被人们视为企业竞争战略的理论基础。篇五:麦肯锡中国数字消费调查报告之2015年五大趋势 麦肯锡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丨2015年五大趋势

麦肯锡公司今年的调查覆盖了农村地区,调查显示,尽管互联网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普及率较低,但这些地区的大部分消费者和城市消费者一样都是活跃的网购用户,而且他们更享受网购。

麦肯锡本次调研访谈了超过6000名中国互联网用户,覆盖了中国一至四线城市以及广大农村地区共计约6.3亿的用户,对其数字和意愿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挖掘。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6种数字行为进行分析,一是通讯和移动;二是社交网络,像微信,像新浪微博都有覆盖;三是游戏;四是在线视频;五是电子商务,六是O2O。

这份名为《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对选择和变化日益强烈的渴望》强调了以下五个趋势:

第一 社交商务呈现强劲增长趋势

中国是全球最热爱社交的国家之一。我们看到我们每天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花在社交媒体的时间是78分钟,美国是67分钟。我们依赖亲友推荐的人数占比差不多有50%,美国差不多40%,而且这两个趋势现在来看,是在更迅猛的发展当中。到明年可能要把“之一”去掉,中国是全球最热爱社交的一个国家。

(图1:消费者在使用社交网络后花在不同活动上的时间变化调查)我们看到社交媒体从单纯的沟通功能逐渐演变出CRM和购物的功能。社交网络在中国市场在慢慢不断的快速演变的过程当中。调查显示,社交网络大大促进了消费者使用网络购物,网络购物的时间在大幅增加,观看网络视频,浏览新闻也都是出现大幅度的增加。

另外,2014年,数千商户将中国流行的直销模式移植到移动平台上,通过建立半私密的50-100人组成的微信群,向朋友和朋友的朋友销售从有机蔬菜到最新时装等各类商品。2015年,这一趋势仍将继续,更多商家可以借助中国庞大的社交用户人口打造数码版的直销网络,依赖口碑和推荐,销售更多的商品(如化妆品、医疗保健和保险产品)。第二

线下实体零售店向“展示厅”的转型

麦肯锡的调查显示,目前有16%的消费电子产品是通过线上售出的,而5年前这个比例只有1%。实体店的展示效应(即购物者在店里浏览商品但通过其他渠道包括线上渠道购买)对30%的消费者而言尤为明显,他们会在店内浏览并同时用手机进行研究,而他们中只有16%最终选择在门店购买此产品。

(图2:消费者购物渠道调查)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刘家明指出,门店将来不单纯是交易的一个渠道,更多是展示的功能。

第三 消费者对线上线下融合(O2O)已经非常普及并将持续发展 71%的中国数字消费者已经在使用O2O服务,其中97%的消费者表示他们在未来6个月内仍会继续使用O2O服务甚至增加使用频次。而在还没使用过O2O服务的消费者中,近三分之一的消费者表示他们愿意在未来6个月内进行尝试。

(图3:2014年中国消费者对O2O的预期调查)

2014年,中国消费者对O2O的预期也变得更清晰:针对货物和商品,72%的消费者希望O2O可以提供网购商品线下退货,56%的人希望可以线上下单、线下取货。

第四 尽管互联网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普及率较低,但这些地区的大部分消费者都在使用电子商务,网购的比例分别达到了68%和60%。农村用户中的“网络达人”更是比一线及二线城市多出25%,渴望第一个尝试新的产品和服务。(图4:农村消费者网购情况调查)

(图5: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和网购人群分布情况)在具体数字上,第一互联网的普及率在一二线达到76%,到三四线是47%,到农村19%,但是在被渗透的这些人群当中,用过电子商务网购用户,19%普及互联网的人群里面有64%用过网购。

“很有意思的是,虽然在农村互联网覆盖率仅为19%,但是在电子商务的使用上他们跟城市居民一样活跃,”麦肯锡全球董事季翔说,“我们看到,中国一些领先的零售商已开始迅速行动,建立县级运营中心。这些举措不仅方便了商品的下乡,也加快了农产品向城区的输送。” 报告指出商家可以借助这些“网络达人”在物流和分销体系还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占领市场。

农村消费者其实他的互联网渗透率还不是那么高,很多人不一定有智能手机。但是我们看到像浙江桐庐县淘宝村店,在村里面有一间房子,里面有电脑,有宽带,村里组织会使用淘宝的人来为村民统一购买商品,他们“双十一”完成订单1229个,平均单店销售额11000元。第五 食品网购需求的大幅增长

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分析 篇6

关键词:数字城市;城建档案

城建档案的有效管理是城市高效率开发利用的前提,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信息已全面替代了伎的文件形式,这个也是促进了数字化城市建设的产物。如何在电子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提高城建档案效率,以下展开全面分析。

一、数字城市

对于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规划、生态环境、城市设施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为城市进一步发展提供数据。数字城市的建设主要就是从规划建设以及生产管理等方面出发,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将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各种信息整合成一个技术系统,其空间信息资源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城建档案馆为城市建设信息档案资料管理的重要部门,在数字化程度逐渐加深的背景下,传统的档案文件形式以及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建设的需求,需要从数字化技术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应用,不断提高城建档案管理的效率,为建设数字化城市提供更大的帮助。

二、数字城建档案馆特点分析

城建数字档案与综合性数字档案相比具有明显的区别,可以说城建数字档案是综合数字档案中的一部分,对城建数字档案的管理,主要就是对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数字资源进行管理,并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字技术来实现档案资料的远程访问,实现城建档案的数据共享,为下一步城市建设规划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数字城建档案馆与综合性数字档案馆无论是理论还是技术上具有很多相似性,但同时也具备了城建档案独有的特殊性。

(一)客体方面

城建档案馆数据资料专业性、区域性、动态性以及多样性比较强,其中区域性主要是指对某个城市的建设,本城市建设所产生的档案资料与其他城市相比具有很明显的区别性。动态性主要是因为城市建设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时间的变化城建档案资料也在不断变化,进而反应了城建资料的动态性,能够全面配合城市建设的协调性。专业性即城建档案对专业性有着严格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城建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而城建数字档案所具有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档案形式的多样性,即城建信息数据载体的多样性,传统信息的载体主要为纸质档案,而通过数字档案的建设载体逐渐转变为各种移动设备,例如计算机、移动硬盘等,无论是保存还是查阅都更具方便性。

(二)主体方面

城建档案即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资料,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与其他档案类型具有明显的区别。例如城建档案的专业性,城建档案内容针对的方向主要为城市与社会,受其特点影响与其他档案管理机构相比具有更明显的区別。城建数字档案馆并不是城市建设的主体部分,其只是城市建设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另外,城建档案信息资料生成过程是档案管理与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两者的相互融合使得城建数字档案馆具有更强的现实性。

三、数字城市与城建数字档案化实例分析

(一)城建实例

以某城市城建档案馆为例,基于我国加强城建档案管理政策,响应政府号召,在建设数字化城市时,基于城市基本特点率先建立了自己的城建档案馆。目前城建档案馆中馆藏档案共有20个大类,包括规划、管理以及设计等各类档案共40余万卷,并且就目前档案实体增长数据分析,馆藏仍以快速增长的趋势增多。面对数字化城市建设的背景下,本城建档案馆也针对数字化方面进行了研究以及实施,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例如档案检索管理、多媒体视频管理以及档案扫描等。

(二)数字城建档案建设所存问题

虽然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与数字城市建设要求相比仍存在很多的不足。第一,数字城建档案建设力度偏低。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成为主要方向,但是就现状来看,本市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落实程度并不高,严重缺乏数字化研究专业人才,并没有实现与数字城市协调发展的要求。第二,城建档案资源利用率低,主要体现在城建档案信息利用率低,档案编研效果并不理想,不能提高档案的应用效果,在内容上不具备本市建设的特点,致使社会对城建档案信息关注度降低。第三,现代化程度偏低。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程度比较低,就本市城建档案管理现状来看,大部分的接收工作采用的仍然是纸质的文件,并没有完全实现数字化建设的要求,导致现在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存在更多的问题,数字化管理水平不均,将会直接影响最终建设效果。

(三)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要求

(1)建立自动化管理系统

城建档案业务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是实现数字化建设的必要环节,主要来完成各项数据信息的接收、分析、整理以及储存等,将传统纸质档案为管理核心的方式,逐渐转变为以电子档案为管理核心,以此来进一步实现数字化城建档案的建设。

(2)数据库数字化建设

与其他档案信息相比,城建档案数据信息具有更明显的专业性以及多样性特点,在建设数字化数据库时,需要合理利用数据库技术,如Server、SQL数据库编程技术等,对数据库中存有的原始数据进行整合,以此来保证城建档案数据的真实性、一致性以及准确性。通过对本市城建档案建设现状的分析,确定需要建设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城市综合地下管线数据库、地下设施数据库、重点建筑以及构筑物数据库、项目级著录信息数据库以及案卷级著录信息数据库等。通过针对城建档案特点建设数据库,通过各类数据库信息来推动数字化城市的建设。

(3)建立信息安全系统

在确定数字城建档案信息网络安全系统时,应明确系统运行期间的指标,即保证整个数字化系统的安全性。城建档案建设需要重点注意两个方面,即访问控制与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系统的建立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出发,例如针对访问控制方面,可以选择较色权限设置方式,将服务器使用者进行较色分类,主要包括系统管理员与访客,对于能够访问的数据信息,应以系统访问者权限等级为主要依据,向其开放相应的信息。而对于数据安全,必须要建立防火墙,以此来保护系统的安全,同时还要做好数据的备份,保证数据有效更新。

四、结束语

数字化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必然趋势,而城建档案作为影响城市建设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建设数字化城市时,也需要加强对数字化城建档案的研究,确定存在的不足,选择切实可行的方式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争取不断提高数字化城建档案建设的效率,使其能够在数字化城市建设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丽平.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J].黑河学刊.2012,(04):59-60

[2]朱桂华.城市化进程视野下的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2,(02):32-33

数字图像增强算法分析 篇7

关键词:图像增强,直方图均衡化,MATLAB,对比度增强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图像增强的目的是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 针对给定图像的应用场合, 有目的地强调图像的整体或局部特性, 扩大图像中不同物体特征之间的差别, 满足某些特殊分析的需要。其方法是通过一定手段对原图像附加一些信息或变换数据, 有选择地突出图像中感兴趣的特征或者抑制 (掩盖) 图像中某些不需要的特征, 使图像与视觉响应特性相匹配。在图像增强过程中, 不分析图像降质的原因, 处理后的图像不一定逼近原始图像。图像增强技术根据增强处理过程所在的空间不同, 分为基于空域的算法和基于频域的算法两大类。基于空域的算法处理时直接对图像灰度级做运算, 基于频域的算法是在图像的某种变换域内对图像的变换系数值进行某种修正, 是一种间接增强算法[1]。

2 直方图与直方图均衡化

2.1 直方图

1) 直方图又称质量分布图, 是一种几何形图表, 它是根据从生产过程中收集来的质量数据分布情况, 画成以组距为底边、以频数为高度的一系列连接起来的直方型矩形图。

2) 图像的直方图。 以灰度图为例, 假设图中一共只有0、1、2、3、4、5、6、7 8种灰度, 0代表黑色, 7代表白色, 其它数字代表0~7之间不同深浅的灰度, 见图1。

统计的结果如下, 横轴标示灰度级别 (0~7) , 纵轴标示每种灰度的数量, 见图2。

Photoshop (PS) 中的显示, 见图3。

2.2 直方图均衡化

2.2.1 直方图均衡化的定义

直方图均衡化方法把原图像的直方图通过灰度变换函数修正为灰度均匀分布的直方图, 然后按均衡直方图修正原图像。当图像的直方图为一均匀分布时, 图像包含的信息量最大, 图像看起来就显得清晰。该方法以累计分布函数为基础, 其变换函数取决于图像灰度直方图的累积分布函数。它对整幅图像进行同一个变换, 也称为全局直方图均衡化[5,6,7]。

2.2.2 对现有直方图均衡化算法进行改进

第一步 根据需要在灰度区间[M , N]上进行直方图粗均衡。 根据需要设定一个灰度区间[M , N], 对用 (1.1) 计算过后的tk进行整合变为tk, 其中k为新的直方图的灰度数, 区间[M , N]和k需满足下式

0k[Μ, Ν]L-1. (1)

主要是为了保证变换后灰度的次序不变, 在上述的前提下, 我们可以在区间[M , N]中根据k等分区间长度, 进行强制直方图的均衡。因此, 我们先要求的就是等分的长度h, 可用下式求得

h=int[ (Ν-Μ) / (k+1) ]. (2)

然后就只需根据一定的映射关系改变ti的灰度值, 进行新的直方图均衡化, 映射关系如下

tk=Μ+k×n. (3)

经整理

tk=Μ+k×int[ (Ν-Μ) / (k+1) ]. (4)

具体的实现过程如下:

1) 给出原始图像的所有灰度级k=0, 1, 2, …, L-1;

2) 统计原始图像各灰度级的像素数nk;

3) 用p (tk) =nk/n计算原始图像的直方图;

4) 用 (4.11) 式计算原始图像的累积直方图;

5) 用 (4.12) 式进行取整计算;

6) 用tk=M+k×int[ (N-M) / (k+1) ]进行均衡化;

7) 用p (tk) =nk/n计算新的直方图。

由于灰度的范围一般为0 ~255, 因此, 在本文的实验中取M=0, N=255, 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网络。在实际应用中, 可根据需要灵活的改变NM的取值, 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第二步 通过一定得映射关系在尽可能保留原图像像素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均衡, 以达到拓展使用的灰度空间。

减少转换过程中出现的像素个数较少的灰度被其周围的像素个数较多的灰度吞噬而造成信息丢失,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变换后图像所用灰度个数减少, 造成图像灰度层次感不强的现象, 是对传统算法的一个改进。通过分析式 (1) 可知:对于任意相邻两灰度ii+1, 如果k=0irkQk=0i+1rkQ之间的差距大于一阈值, 就不会出现灰度被吞噬的情况, 该阈值与图像的大小以及所使用的灰度级数有关。对于一幅256×256的拥有256个灰度级的图像来说, 只要两者之间的差距大于1/256, 就不会出现灰度被吞噬的情况, 也就可以更多地保留原始图像中的信息和维持图像的层次感。

采用的方法是建立一个满足下列要求的映射:假设原始图像中灰度i所具有的像素个数为ri, 映射后为ri,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ri=f (ri) <ri. (5)

对映射f的要求是其值域为正实数域。为了与原始图像保持一致, 该映射同时要求为单调递增。虽然每个ri都比以前小, 但Q′=k=0m-1rk比以前的Q小得多, 如果映射合适, 总可以使得k=0irkQk=0i+1rkQ之间的差距相对变大。满足上述条件的映射关系很多, 本文采用对数映射关系, 其作用是使得灰度变换函数中的k=0irkQ项尽可能分散开, 从而使得变换后的灰度也分散开, 尽可能减少被周围灰度淹没的现象发生。

在传统算法中采用式 (1) 进行灰度转换, 其灰度转换规则不能充分利用灰度的低值部分, 如原始图像中的灰度为0, 极易被转换成非0灰度值, 且灰度为0的像素在原始图像中所占比重越大, 其转换后的值也就越大。因此将转换规则修正为

fi= (n-1) k=0i-1rk/Q-ri, (6) Q=k=0m-1rk.

由式 (6) 所确定的灰度转换可以使转换后的灰度值分布于整个灰度空间, 这样可以将原始图像中的最大灰度值和最小灰度值分别映射成0灰度值和图像格式可以提供的最大灰度值n-1, 从而拓展了所使用的灰度空间。

第三步 首先, 用分频滤波器将图像分成低频和高频两个部分, 只对低频分量进行直方图均衡化, 然后, 将处理过的低频部分和高频部分进行合并, 再对合并后的信息进行中值滤波, 去除噪声, 得到最终增强的图像, 既保留了图像整体对比度和细节信息, 又去除了噪声放大的问题。

1) 将原始图像分频。

由于高斯低通滤波器在时域和频域上都具有比较好的平滑性能, 因此, 采用高斯低通滤波器对图像进行分频, 这样不会导致图像的细微结构发生极性反转。设原始图像为f (x, y) , 经过分频处理后, 图像f (x, y) 被分为两部分:低频部分fL (x, y) 和高频部分fH (x, y) 。低频部分fL (x, y) 含有原始图像的大部分灰度信息, 高频部分fH (x, y) 含有图像的少部分灰度信息。原始图像f (x, y) 与低频部分fL (x, y) 、高频部分fH (x, y) 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f (x, y) =fΗ (x, y) +fL (x, y) . (7)

2) 将低频部分进行直方图均衡化。

对低频部分fL (x, y) 进行直方图均衡化 (HE) 处理。设均衡化之后的低频图像为fL (x, y) , 则

fL (x, y) =ΗE[fl (x, y) ]. (8)

此时, 低频图像fL (x, y) 包含着的原始图像的大部分像素灰度级被均衡化分布, 动态范围得到提高, 大大改善了原始图像的对比度。高频部分fH (x, y) 含有原始图像的少部分灰度信息, 这少部分灰度信息包含着图像细节和图像噪声。

3) 将低频信息和高频信息合并。

将低频信息和高频信息进行合并, 设合并后的图像为g (x, y) , 则

g (x, y) =fL (x, y) +fΗ (x, y) , (9)

由于

fL (x, y) =ΗE[fl (x, y) ],

所以

g (x, y) =ΗE[fL (x, y) ]+fΗ (x, y) . (10)

合并后的图像g (x, y) 与原始图像相比, 既提高了整体图像的对比度, 又强化了图像细节, 但是含有高频部分的图像噪声。

4) 将合并后的图像进行中值滤波。

可对合并后的图像g (x, y) 进行中值滤波, 滤除图像中的噪声。中值滤波是一种非线性统计滤波器, 是抑制噪声的非线性处理方法。它是从一维信号中的滤波技术—中值滤波技术发展而来的。对于一维信号, 可以在图像画面中开一个一维的小窗口, 使其包含奇数个像素。按像素的灰度值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然后用中间灰度值代替原排列的中间像素的灰度值。窗口然后从左到右移动, 直到边界。窗口下移一行, 再从左到右进行。

2.3 分析比较

2.3.1 仿真实验结果分析

图4和图5是为了验证本文所述的处理方法对低对比度图像的增强效果而专门制作的CAD图像和RGB彩色图像。通过对比图 (b) 和图 (c) 可以发现, 用本文所述的方法处理的图像, 层次感的增强效果明显好于用直方图均衡化方法处理的结果, 整体效果更是远比原始的直方图均衡化效果好的多[1,2,3,4,5,6,7,8]。

2.3.2 分析其优缺点

本文的均衡化算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图像的整体效果, 而且图像噪声的到了很好的抑制。图像在层次感上明显好于原图像, 最大的有点就是在目视条件下图像的失真程度有所改善, 使原图像的灰度丢失率明显下降。就这个效果来说这个算法可以用来处理一些曝光不足的照片, 不过用这个处理照片的实用性还待考究, 因为他需要相当的专业素养。但同时也有很大的不足之处, 对灰度比较接近的图块之间的边界处的处理结果显示的不如原始直方图均衡化结果好。

3 结束语

传统的直方图均衡化算法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图像整体对比度增强算法, 但其缺点是容易造成图像细节信息丢失和图像噪声幅度增大。其实无论哪种图像增强手段都有他优点和缺点, 实际中我们完全可以尝试着探索一些这些方法的结合使用, 也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直方图均衡化算法的基础上, 本文所采取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防止图像细节信息丢失和图像噪声幅度增大。并经过实验证明, 本文所用的算法处理的图像, 整体视觉效果得到改善, 细节信息更为丰富, 从中可以提取出更有意义的图像特征。

参考文献

[1]朱秀昌, 刘峰, 胡栋.数字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2.

[2] (英) Maria Petrou, (希) Panagiota Bosdogianni.赖剑煌, 冯国灿, 等.译.数字图像处理疑难解析 (Image Process-ing The Fundamentals)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3]施晓红, 周佳.精通GUI图形界面编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4]李介谷, 施鹏飞, 刘重庆, 等.数字图像处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88

[5]阮秋琦.数字图象处理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

[6] (日) 谷口庆治.编.朱虹, 廖学成, 乐静, 等, 译.数字图像处理应用篇[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7]盛道清.基于多小波变换与图像融合的图像增强方法研究[J].武汉:武汉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

数字分析 篇8

1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在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过程中, 技术起主导作用, 艺术起辅助作用, 技术和艺术结合在一起, 共同发挥作用。数字媒体技术相关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字媒体领域的专业知识, 还要具备艺术修养, 并且能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 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中, 技术是起主导作用, 艺术只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 也正是因为高校现有的教学模式, 导致很多学生缺失艺术素养。除此之外, 很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高校计算机教师的授课态度不够严谨, 教学方法过于传统。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 高校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同时高校学生的专业技能较差, 导致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2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数字媒体艺术是把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 还要让学生提高自身艺术素养, 为学生日后就业奠定基础。但是, 相对来说,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也较差, 即便创作出好的作品也无法用数字媒体展现给大家, 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

3 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整合的意义

3.1 提升艺术作品的画面感

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 可以让很多艺术作品的展现成为可能。很多艺术作品在把现实和虚幻结合在一起时, 可以借助数字媒体技术实现, 提升艺术作品的画面感, 打造出完美的意境, 也可以提高观众观看的热情和积极性。

3.2 缩短艺术的创作周期

传统的艺术作品创作需要很长的时间, 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如今, 提高艺术作品的创作效率, 也可以降低创作成本。

3.3 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

传统的艺术创作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作品的效果并不理想。如今, 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可以完成更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数字媒体技术操作相对简单, 即便是非专业人士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意愿设计出自己喜欢的作品。除此之外, 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也丰富了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

4 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整合策略

4.1 注重人才培养

目前, 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教学上都存在很多问题, 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较低。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人们需要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才能为艺术创作提供灵感。如果艺术创作缺乏灵感, 即便应用数字媒体技术也无法创作出满意的艺术作品。因此, 要想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除了要应用数字媒体艺术, 还要注重人才培养。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把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结合在一起, 不能出现专业相分离的现象。除此之外, 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 合理的制定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 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 教师要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要想提高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课程的教学效率, 高校必须认识到教师培训的重要性, 加强教师培训, 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案例:调查显示, 我国数字媒体艺术和数字媒体技术人才的缺口大概在16万。数字媒体行业市场巨大, 数字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2002年, 数字产业的收入为365亿美元, 仅在动画作品上的收入就高达9.1亿美元。日本是动画片的出产大国, 每一年日本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都会增加31万人。如今, 我国政府对数字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 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数字媒体艺术是以数字媒体技术为主导, 艺术为辅, 技术必须和艺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高校是为社会输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 高校一定要着重培养复合型人才, 这样才能满足数字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目前, 很多高校均设置了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在教学中, 教师要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4.2 合理制定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融合方案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数字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如今, 数字产业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但是还无法满足所有用户的实际需求。社会对数字产业人才的要求有两点:一是掌握专业的数字媒体技术, 二是具备艺术创意。当下, 人们对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要求不断提高, 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必须不断创新, 提升品味, 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一件艺术作品是否让观赏者满意, 关键看作品的创作形式好不好, 作品的思想是否饱满。要想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创作人员可以把数字媒体技术运用到创作过程中, 借助数字媒体技术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在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融合之前, 一定要结合艺术作品的创作需求, 合理的制定融合方案。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们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整合, 可以更好的展现出艺术作品的内涵。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 可以让很多艺术作品的展现成为可能。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可以缩短艺术作品的创作时间。数字媒体技术操作相对简单, 即便是非专业人士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意愿设计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将数字媒体技术融入到艺术的创作中, 能够创作出许多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更加具有吸引力和艺术特点。值得注意的是, 将数字媒体技术同数字媒体艺术两者间进行融合时, 需要对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理念进行深入剖析, 这样才能制定合理方案使作品更加突出主题特点。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们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如今, 数字媒体技术迅猛发展, 数字媒体产业已经成为国家乃至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产业。国家和相关部门对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扶持, 鼓励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教育行业, 很多高校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设了和数字媒体相关联的课程。数字媒体艺术就是高校新开设的专业, 可以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整合策略

参考文献

[1]李鹏杰.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现状分析及教学体系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0.

[2]卢新亮.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塑造与价值实现[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 2010.

[3]王国瑜.当前壁画艺术在新媒体技术参与下的生态空间[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0.

[4]张微.文化社会学视野下的新媒体艺术论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1.

数字分析 篇9

回顾建设基地的过程, 其中比较关键的就是中影集团经过慎重考虑与仔细的研究, 根据当前世界电影制作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2007年夏做出了意义重大的决定:由华龙数字制作公司和原基地录剪部门合并组建数字后期制作公司。从此一个集电影常规制作和以数字中间片和数字特效为主的数字制作为一体的全新后期制作公司建立。目的就是借助中影集团建设一个全新基地的机会, 直接采用当前电影制作的最新技术, 利用数字化转换时机跳跃式发展。改变我国电影制作长期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很多影片到国外制作的现状, 使我们不仅是电影拍摄大国, 同时也成为电影的制作大国。并使制作水平达到世界先进, 亚洲领先。在这个目标下, 中影集团组建的数字基地的后期制作公司, 第一步先以电影录音、画面剪接、数字特效、数字中间片、数字电影母版等制作过程集中在一起为摄制组提供一体化的服务;最终将实现从影片的底样片冲印开始到标准拷贝的印制这样的制作全过程。后期公司最初在2007年秋开始召集精兵强将组建了后期制作系统的工程设计组, 制订后期制作工艺流程和选用技术设备的工程设计方案。后期制作系统工程从筹备、设计开始, 经历了严格甚至是苛刻的方案确定过程, 因为我们知道要达到世界先进谈何容易, 完全按照好莱坞的方式是我们从资金到人才全方位都不可能做到的。好莱坞有上百年的历史, 有全世界最专业的各种各样的制作人才, 有数量最多、最先进、甚至奢侈的设备设施。通过认真的分析和研究, 我们认为因为好莱坞拥有厚重的历史、数量庞大经验丰富的制作人才和设备设施, 所以造成每当有新技术发展时, 由于老的设备设施不能淘汰, 经验丰富的制作人员更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对新技术不能完全适应, 所以好莱坞不能够直接采用全部最新技术, 只能在老的基础上进行部分变化。而我们却没有这些束缚, 我们可以完全放弃旧的、传统的技术和工艺, 直接采用当前最新的科学技术和设备设施。换句话说就是:数字化化、、网网络络化化、、规规模模化化。。

●数字化就是在新的后期制作工艺流程中从制作开始就将声音和图像进行转换, 全部以数据的方式进行制作;

●网络化就是建立数据存储中心和使用专用网络将制作的所有环节连接起来, 在制作过程中所有声音和图像数据素材的传递和迁移全部使用网络;

●规模化就是在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使设备的达到一定的规模, 并由此提高制作的水平和协同制作的能力 (换句话说:即可以利用在网络中数据共享的方式调用多台设备或多个制作环节同时为一部影片进行制作, 也可以多部影片同时制作互不干扰) 。

在技术路线和方针确定后, 2008年3月后期制作系统立项分析及项目实施方案通过了由总局科技司主持的论证会。随后进入了紧张的设备招标、采购、系统和设备安装;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主流水线试运行成功, 从开始规划、设计和施工, 到2008年9月初主流水线正式试生产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整个系统的建设和成功在国内和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单从系统采用的技术和设备方面讲, 这是世界上目前最先进的影视后期制作系统。引用参加设备安装的美国技术专家的评论,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人将比较成熟的先进技术、工艺一起用在一个为影视后期制作工作者设计 (不是为技术人员设计的) 的系统中, 其中混合录音棚的设计是我见过的包括好莱坞在内世界上最好、性价比最高的混录棚”。

下面我们对后期制作系统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建设后期制作系统要达到的目标

通过分析和讨论, 我们一致认为:后期制作系统应该基于以下的最终目标和设计思想。

后期制作公司要达到的制作水平和产能:

●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服务上达到并且保持国际先进, 亚洲第一的水平;

●满足每年80部电影、100部电视电影和500部/集电视剧的后期制作加工能力;

●能与世界上其他后期制作公司进行图像和声音数据文件的交换和交互制作的后期制作公司的制作结构。

符合当前世界电影制作技术数字化的发展潮流:

●节目内容的数据化、网络化制作;

●大工业化方式的生产和管理;

●一站式的制作环境和体验。

1. 设计原则

后期公司系统依照技术先进性、功能完整性、系统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的原则进行设计。

(1) 技术先进性

建设一个世界领先、亚洲第一的现代化数字电影后期制作基地, 体现国际电影制作技术发展水平, 能够与国际接轨, 具备国际竞争力。

(2) 功能完整性

建设一个全功能、能实现电影数字化制作一站式服务体系, 能够完整覆盖整体数字化后期制作流程各个环节, 具备与国际制作单位进行影片交互制作。

(3) 系统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整体系统设计为一个可扩展的开放结构, 具备多元化的可管理的接口和外界交流。

2. 技术特点

后期公司系统有以下特点:

●全业务本地制作, 客户将享受一站式服务体验;

●流水线方式制作, 可同时容纳10~15部影片的后期制作及30部/集电视剧后期制作;

●技术水平起点高, 全系统数字化、网络化、系统配置水平世界先进、亚洲领先;

●能够适应技术多元化发展制作要求, 实现不同制式, 不同国家之间的节目制作过程协作完成;

●具备核心竞争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能够承接国际化大型投资影片后期制作需要, 适应多方面的需求。

图1是根据以上的设计思想和原则制订出来的后期制作公司的电影制作工艺流程图。

这张工艺流程图特点为:

●清晰地给出了制作的三条主线 (画面编辑、画面制作、声音制作) ;

●简单扼要地描述了制作流程;

●标明了各制作流程间相互连接关系;

●同时可以从图中看到合理的制作工作过程的平行进度安排规则 (制作过程的时间关系) 。

二电影制作的各个流程分析

1. 画面编辑工艺流程

画面编辑工艺流程图如图2。

胶片图像信号经过胶转磁机实时采集成为数字素材并将各种原数据 (metadata) 存储到高清视频中央存储。随后工作站从高清视频中央存储中调用相关数字素材进行粗剪工作。剪辑中通过预审的素材进入精剪流程。粗剪和精剪过程中形成的版本通过网络将此时的OMF、MXF文件交给声音部门, 声音制作工作就可以同时开展。当精剪版经过送审和反复修改后形成剪定版画面后就可以输出EDL表和Cut list文件, 胶片扫描仪对遴选出的画面胶片进行精密扫描, 生成高质量的2K无压缩数据文件。这些数据送入为后期制作视觉特效和调色等使用的画面中央存储系统, 等待进一步相关图像的加工。另外提交声音部门进行最终的声音制作。

整个过程中高清视频中央存储系统和画面中央存储之间实现元数据共享, 对不同清晰度和分辨率的画面进行关联, 从而确保画面内容的一致性和对应胶片画面的唯一性。

(1) 画面编辑拓扑结构

画面编辑拓扑结构如图3。

通过合理配置不同工作站的4数量和功能, 我们的剪辑部门能够满足多种不同要求的制作:

一次扫描输出的高清画面图像采集进入高清视频中央存储, 保证不同档次和功能的工作站系统通过高速网络和存储相连, 提取素材剪辑。对应不同制作档次和加工难度的节目素材, 分别使用普通、中档和高质量电视电影制作工作站完成工作。而来自其他节目源和介质的画面素材, 则可以通过独立的视频转码服务器转换进入高清视频中央存储中。

高清拍摄的电视电影的画面剪辑可以直接通过上载工作站无压缩采集和编辑, 数据文件可以选择存放在中央存储或本地存储中。

审片工作站可以根据工程进度的报告和安排独立对制作过程进度进行审看。

(2) 画面编辑系统网络结构

画面编辑系统网络结构如图4。

后期公司的画面编辑网络是基于SAN结构的网络存储, 高端和中端工作站使用千兆网端口直连存储交换单元。而普通级别工作站和审片工作站部分使用千兆以太网结构连接到一台汇聚交换机, 交换机以万兆 (10Gb) 端口上联 (uplink) 存储交换单元。网络使用DNxHD编码高清画面, 单站点使用千兆连接, 有效带宽大于300Mbps, 带宽满足单路连接读写速度。

使用素材管理服务器对文件素材进行内部管理, 做到所有素材元数据统一, 并利用数据库技术对所有素材进行跟踪管理, 方便多版本追踪和项目进度控制。这样网络系统就可以对多种不同来源的节目素材进行制作, 来自高清视频的图像信号可以使用工作站直接采集, 文件级别的视频图像可以使用专用转码服务器转换成为DNxHD编码的高清画面, 而所有画面均可存储在中央存储阵列中。

网络系统按照项目、用户名/密码、访问时间和访问地点来进行访问控制。并且有访问历史记录、流量监控、和远程登录管理。维护相对容易、安全性高。同时由于采用封闭式网络结构, 不允许从编辑工作站直接输出画面和文件到网络外, 从物理上保证影片画面安全。

网络总体结构上, 最初设计的时候就考虑线性可扩展能力, 可以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线性扩容和增加站点数, 从而适应更大的制作规模。

2. 后期声音制作工艺流程

后期声音制作工艺流程如图5。

从图5的声音制作流程我们看到:利用同期采录的声音素材和画面部门提交的剪接EDL表、声音制作部门从OMF和MXF文件将需要制作的部分筛选出来, 需要制作的声音分为对白、音乐和效果声等部分, 其中对白制作包括同期对白处理、ADR录音对白和后期对白配音等几个方面, 音乐制作包括音乐的录制和编辑加工, 效果制作包括特殊效果、背景和各种拟音。

声音编辑完成后, 进入声音混录工作, 所有声音元素在混录棚完成最终的混录制作, 制作出无压缩格式声音母版。然后根据不同需要, 进行编码处理制成声音母版。

(1) 声音制作网络结构

声音制作网络结构如图6。

与以往传统的录音不同, 后期公司录音部门全面基于共享文件的存储网络, 提供各个工作站点所需的文件和素材, 画面部门的声画素材文件通过OMF、MXF等文件格式传递给声音制作部门进行加工, 全5.1的声音编辑室负责影片中各种声音编辑和修改工作。同时对白录音棚负责录制影片中的对白和旁白;动效录音棚录制影片中的动作效果和其他拟音;整部影片的声音制作按照不同的分类同时展开, 所有编辑过程的文件和素材都可以上传到网络存储空间中共享, 最终, 在混录棚将所有声音素材进行混录, 形成声音混底文件, 最终生成声音母版。

(2) 声音编辑系统

声音编辑系统网络结构如图7。

声音制作网络基于千兆以太网结构, 工作站与网络存储之间共享数据。声音编辑主要在工作站本地完成, 并通过NAS网络结构直连存储并进行备份。为了合理安排网络架构, 设计上使用了两台交换机均衡整体网络负载, 做到声音编辑部分基本在同一交换机内部访问来提高效率;录音棚部分连接另一台交换机, 同时可以访问由声音编辑区传来的声音素材, 这样分布协作的网络结构, 降低整体网络压力。

这种网络结构可以按需求扩展, 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线性扩容和增加站点数。由于建立了计算机域, 既可以按照项目、用户名/密码、访问时间和访问地点进行访问控制, 也可以实现访问的历史记录、流量监控和远程登录管理。维护容易、安全性高, 同时由于整体网络对外封闭, 设置有必要的文件安全读写权限, 对移动存储介质进行了技术限制, 有效地防止了文件外泄, 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网络效率和安全性。

3. 三维、合成、视觉特效制作系统

三维、合成、视觉特效制作结构图如图8。

在特技的制作中, 首先将需要进行视觉特效和三维制作的镜头从中央存储中复制出来, 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重新进行组合和安排。分别根据必要的处理方式, 三维制作团队和特效合成团队协同工作, 对所需加工的影片镜头进行处理和视觉特效制作。

辅助图形渲染节点和节点运算完成特效制作效果进行所需的各种运算工作。制作完成的镜头经过审定确认后, 以数据方式送回画面中央存储, 替换原始画面镜头, 完成影片特技镜头的制作加工。

部分不涉及三维制作的镜头可以直接由合成工作站在画面中央存储中制作完成, 更新原画面。

三维、合成、视觉特效制作网络系统图如图9。

合成、视觉特效、三维制作网络采用光纤交换存储网络SAN结构。胶片扫描仪接入到中央存储上, 影片扫描后的高质量画面文件存储在中央存储上。中央存储有效总容量可以同时满足100部影片的高质量画面存储。考虑到影片加工周期和总体容量利用率, 仍可以实现至少70部影片的同时高质量画面存储, 可以满足现在影视数字制作对巨大存储容量发展的基本需求。

由于网络采用了SAN结构, 所有节点使用共享文件系统, 将存储空间映射为本地硬盘, 避免了传统模式下需要将大数据在站点间传输和复制的问题, 降低了总体运营成本。

另外, 为了存储系统的高效使用, 且由于三维制作的过程文件多, 数据量教大, 我们进行了工艺优化, 为三维合成制作部门建立了临时存储, 使用临时存储来满足高速读写需求, 最后再将完成镜头送回到画面中央存储中去更新画面。

全部的合成、视觉特效、三维制作完成后, 进入调色工序。

4. 数字调色、画面审看和字幕制作系统

数字调色、画面审看和字幕制作系统如图10。

当影片进入调色流程时, 由调色工作站调用存储在中央存储上的影片成片进行精细校色工作, 生成的新文件 (数字母版) 存储回画面中央存储。

在调色过程中建立有质量控制和检查步骤, 即在标准放映环境下使用数字放映机进行质量检查。放映时放映服务器直接调用画面中央存储中的成片进行数字放映。

当影片调色完成后, 在这里还可以进行最终版字幕的制作, 后期公司能够进行多语言版本发行字幕的制作。

5. 数字母版制作流程

数字母版制作流程图如图11。

来自存储的成片文件送入相应的编码器, 经过编码、打包加密和拷盘过程, 形成最终的发行数字母版。如果是其他记录在高清磁带上的成片文件, 也由此送入相应的编码器, 经过编码、打包加密和拷盘过程, 形成最终的发行数字母版。

6. 胶片输出、成片制作流程

胶片输出、成片制作流程如图12。

除了制作数字发行母版提供数字放映之外, 后期公司还拥有将制作完成的数字母版输出到胶片提供传统胶片翻底/反正的能力以供洗印厂印制发行拷贝的能力。影片成片由画面母版和声音母版合成, 画面母版经过胶片记录仪记录回胶片上, 期间加入片头和片尾字幕, 经过必要的洗印环节后, 得到画面的翻底/翻正片。同时声音母版经过光学录音机记录为光学声底。最后由洗印厂将画底和光学声底一同印制拷贝。

如果成片需要进行高清记录, 我们则可以将声音母版文件和画面高清节目母版通过高清磁带录像机记录, 以磁带形式保存。

7. 数据备份系统

数据备份系统示意图如图13所示。

为了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备份。后期制作公司采用两级备份机制完成总体工艺流程中的数据备份工作:首先是制作过程中按照需求进行备份工作, 其次是完成制作阶段, 按照项目进行完成版本的数据迁移工作。制作过程中的工程序列、画面素材和声音素材与影片制作存储服务器连接, 通过网络传输数据进行备份或还原。制作过程中数据通过本机接口存储在硬盘和数据磁带库中。

制作完成的数据按照一定次序迁移到专用备份存储。专用存储会将数据转移到特定的记录介质, 将画面文件、声音文件和影片成片长期保存, 整体系统结构的关键点在于数据可以在制作过程中和制作完成后进行快速的双向的数据传输。

整体工作流程如图14。

三后期制作系统的要点分析

1. 为什么要使用高清参考画面

●高清格式是分辨率最为接近2K而且技术上容易实现的格式, 可以提供最接近2K分辨率图像的画面内容和画质;

●高清格式广泛地被专业设备制造厂商和计算机制造厂商接受, 设备保有量大, 技术更新容易, 技术支持度高;

●高清格式具备可以支持24P制作要求;

●根据现有的设备条件, 高清格式可以容易地被记录、存储和回放和编辑;

●高清格式是目前中高端广电行业的制作标准。容易与电影行业兼容;

●高清格式电视节目已经正式播出, 制作好的影片可以方便地发行高清版本;

●高清格式可以给制作者高质量的画面和良好的制作体验;

●可以提高制作节目的艺术质量。

2. 后期公司的数字化

在新的后期制作工艺流程中一开始就将声音和图像进行数字化转换, 以数据的方式传递给后续的工艺环节进行制作。在后期公司接受项目, 开始正式制作起的每一个环节, 所有的数据都是以数字化的形式传递和存储的。此外,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后期公司工艺体系的完善, 目前已经逐渐实现了全文件化的操作, 以往的用数字录像带和录像节目素材为中转介质的情况在今天后期公司中, 只能在输出送交特殊需要的客户时才能看到, 在公司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 所有的数据都是借助存储网络, 以文件的形式在各处传输的。在数字的方式下, 所有的素材都可以被反复地修改而保证原始版本的存在, 只要进行了良好的版本管理, 就可以为创作者提供无限的创意可能, 拓展了原来受到物理介质限制的空间, 这对于提高制作效率, 也是有极大帮助的。

此外, 与声音的数字化制作不同, 画面的数字化制作其实正在变革之中, 没有任何人能够给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方案, 因此, 在画面部分的数字制作部分, 我们完全依靠公司自己的技术力量和制作力量齐心合作, 根据各方面专家提出的建议和方式, 自我研发, 建立了非常合理和高效的制作系统, 在某些关键的工艺环节上, 利用现有的技术做好各环节之间的统一, 使得整体的制作效率得到提升。这是我们最宝贵的经验。

当然, 随着画面制作新技术的不断提出, 后期公司的工艺结构将不断发生变化, 但是, 数字化的方向是不会改变的, 而是变得更加灵活和高效, 为创作人员提供更大的空间。

3. 后期公司的网络化

数字文件在后期公司是被广泛使用的中间介质, 建立最为合理和高效的网络存储系统将能够存储和有效地传输这些介质。既提高了安全性、又节省了大量的复制素材的时间和使用的材料。在网络化的环境下最大的优势就是实现了资源共享。

我们知道, 目前世界领先的存储网络和计算网络架构就主要应用在军事、通信、石油、科学计算和电影等特殊领域, 作为国内乃至亚洲领先的制作单位, 我们也拥有性能超群的存储数据网络。这使得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数据在两个站点甚至两地之间传输。数据的共享也是我们在制作中常常遇到的问题, 我们特别使用了高速的SAN网络和能够支持多台站点实时读写2K数据的磁盘阵列系统, 所有的原始数据都存储在网络上。和以往的单机相比, 这极大地提高制作过程中的数据效率。在以往的过程中。熟悉后期制作工艺的人都知道, 迁移和传递数据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甚至在某些时候比制作本身还耗费时间, 为了能够合理地解决这个问题, 后期公司使用了目前最先进的各种存储和网络技术, 搭建了高速、高效、稳定和安全的网络系统。在主干结构上, 建立了以网络为核心, 工作组和工作站为有效制作单位的系统架构, 根据生产流程管理进度, 合理地安排数据的流向和工作, 极大地改善了以往单机站点单打独斗, 无法协同工作的局面。

除了总体上的网络架构, 在某些特殊的制作环节中, 我们的技术人员还为某些特定的制作团队特别设计了分子网络结构。能够使他们在访问总存储网络的同时跨接在更加便捷的内部网络上, 实现某些数据的内部共享, 从而避免了部分数据必须常常通过总枢纽而造成的效率低下的情况, 进一步优化了系统结构, 这种分布式的存储系统, 在很多的制作环节中应用, 与中央存储系统一起,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 一站式的制作环境和体验

在这里, 我们特别强调一站式的制作方式, 从胶片素材或者数字素材拍摄完毕开始, 如果有一个单位能够统一协调完成所有的后期制作步骤, 而不需要各方协调控制进度, 一直是电影工作者期盼的。在以往的制作环境中, 无论是声音还是画面, 各个部分的工作要分别交由不同的公司和单位完成, 某些大项目甚至是一个跨国的综合型大项目, 对于制片部门和导演, 都是极为复杂的事情, 需要在不同的时间, 不同的地点审看各种完成的版本, 小样和制作过程中的影像, 同时还要协调各个公司之间的进度和相关的素材交接手续, 这期间一旦出现任何方面的不协调, 整体进度就很难掌控, 甚至因为参与的人和公司过多, 还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安全的问题, 好莱坞方面前一阵因为《金刚狼》事件造成的影响就非常巨大, 在公映之前的几周, 发生了影片泄露。泄露片长度基本完整, 没有任何时间码率和水印, 可以说是纯净版本, 业内人士根据泄露版中体现的蛛丝马迹都可以知道, 这些文件一定是在外包特技制作的过程中发生了有意或无意的外泄。而这种情况也令各大公司草木皆兵。试想一下, 如果一部电影的大部分制作能够在一个地点完成, 导演能够信步闲庭地从一部门看完特技小样后到另一部门听听音乐素材, 然后在下午就能够和调色部门继续召开新镜头的创作会议, 而不用各地奔波地协调人马, 这对于制作者而言, 将是一种多么大的吸引力。另外在同一个地点方便地掌控整体的项目进度, 同时可以很快对各部门的工作做出面对面的协调和安排, 这在以往的制作机构是难以实现的。

从电影的主线制作来看, 画面的剪辑和声音制作往往需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地点进行, 而相关特技镜头的制作和动画镜头等制作则由于其中含有很多的特殊性, 存在外请多家公司协作的可能。但是当镜头逐一制作完毕, 需要进行整体的审看, 修改和调色的时候, 如果这个地点能够和画面剪辑、声音部门在一起的话, 将是非常方便的。任何对于影片的修改决定都可以迅速地传递到这些主要部门, 在短时间内全局做出反应, 从而能够高效地进行修正。这就是整合制作以后获得的优势, 也是后期公司能够在同样的条件下比外界竞争对手提高效率的原因。

同时, 对于节目安全性而言, 由于节目的所有素材是在一个地方进行制作的, 假设有部分的镜头要进行外包制作的需要, 那就可以仅仅提交这一部分的画面给外界, 从而避免将整体画面传递给不同公司和地点的机会降到最低, 保证了制作过程的安全。

在后期公司的制作网络环境中, 内部网络不仅仅是对外封闭和隔离的。就连内部的制作人员, 也需要获得相应的权限才可以访问相应的数据, 这种统一的管理方式对于一个企业级的制作单位而言, 是十分必要的, 网络系统的应用一方面杜绝了以往大量使用移动存储介质交换素材的尴尬, 避免了移动介质丢失可能造成的影响, 数据直接从网络调用, 提高了制作过程中数据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 这也是对客户的负责。我们通过严格的自我管理和权限分配制度来限制人员对于数据的访问权限, 同时加强数据本身的安全级别。在技术上和管理上做到双向安全保障。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安全性。

一站式的制作环境, 不仅仅对于客户, 对于我们自身的制作人员, 也能够提高整体的制作效率。

根据项目分工的不同, 各个制作部门之间虽然负担不同的制作, 但由于同在一个公司, 不同的部门之间可能需要的技术条件和设备资源就可以有效地整合。在总体上, 这是一种对资源的节约, 也是后期公司的规模效应带来的优势。

回顾中影集团数字基地数字后期制作系统的建设过程, 成功完成这个“中国速度”的工程应该说是中影集团为今后中国影视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后期制作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不仅建成了一个制作基地, 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一批这个行业急需的年轻人才, 这对于达到国际先进, 亚洲第一的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数字电视测量指标分析 篇10

数字电视信号传输通过以下几项指标可以判断是否劣化并影响到传输质量, 介绍如下:

1 星座图

当数字流分成I和Q两组, 经量化以相位相差90°进行调制, 这便使信号在坐标图上有一个相应位置, 构成所谓星座图。星座图可以直观的判断数字电视故障。

2 误码率BER

误码率BER是指发生误码的位数与传输的总位数之比。当信号质量很好的情况下, 纠错前与纠错后的误码率数值是相同的, 但有一定干扰存在的情况下, 两者不同, 纠错后误码率要更低。典型目标值为1E-09, 对于数字电视而言, 这时观看效果清晰、流畅;准无误码BER为2E-04, 偶然开始出现局部马赛克, 还可以观看;临界BER为1E-03, 大量马赛克出现, 图像播放出现断续;BER大于1E-03, 完全不能观看。

3 调制误差率MER

调制误差率MER是精确表明数字信号在调制和传输过程中所受到的损伤。QAM调制信号从前端输出, 经各级网络传输、入户, 其MER指标会逐渐恶化, MER的经验门限值对于64QAM为23.5dB, 对于256QAM为28.5dB, 低于此值, 星座图将无法锁定。MER可为接收机对传输信号进行正确解码的能力提供一个早期预警。当信号质量降低时, MER将会减小。随着噪声和干扰的增大, MER逐渐降低, 而BER仍保持不变, 只有当干扰增加到一定程度, MER继续下降, BER才开始恶化。

我们平时有多种仪器来分析数字电视指标, 以下是使用带QAM分析功能的场强仪—860DSP来测试数字电视传输指标。

数字化校园需求分析浅见 篇11

建设数字化校园,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作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将学校的校园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校园文化领域、管理领域、教学领域、资源领域数字化建设进行统筹规划,最终实现教学资源化、管理规范化、信息网络化、决策科学化的学校。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实施将为学校带来如下好处:1.学校业务流程将得到有效规范;2.解决学校信息化应用孤岛问题;3.降低教育者劳动强度,提升知识共享的范围和效率;4.使信息处理实时、准确;5.创造新的教育和工作模式;6.创建虚拟校园空间,实现空间拓展、时间拓展、教育对象的拓展。

笔者根据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情况,对数字化校园建设需求作简单分析。

一、项目总体要求

从应用规划方面可以划分为:1.校园文化系统建设;2.校园管理系统建设;3.校园教学系统建设;4.校园资源系统建设。系统建设目标:1.为全校教育教学提供一个综合性的、可灵活搭建的、各子系统可协同运作与沟通的、有示范价值的学习环境。2.为全校教育管理提供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数字化管理综合解决方案。

二、非功能性技术要求

(一)可靠性。系统要求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从设计、技术方案、数据库平台选用等诸方面保证系统的可靠性。由于数字化校园系统用户范围广,并不局限于校内,且要求支持课内外不限时的应用,因此可以认为系统能够满足7×24小时的长期稳定运行,软件平均故障恢复时间不超过30分钟。

(二)适用性。系统要求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能够符合学校的实际要求。

(三)可扩展性。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功能和数据的可扩充性,支持开放的、标准的数据接口,便于后期二次开发。

(四)安全保密性。考虑管理信息数据的重要性,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安全保密性能,并具备可靠的运行机制和数据安全所需要的备份/恢复方案。

(五)数据库平台。需要采用标准开发技术,运用成熟、标准、稳定的数据库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具有良好的数据备份、恢复功能,能够对海量数据提供优越的查询性能。

(六)技术架构。系统原则上宜采用B/S等主流体系结构建设,运用成熟组件有利于构建完善稳定的系统,同时大大缩短软件的开发周期以及开发复杂度。先进性、开放性和标准化相结合,采用符合国际工业标准的、成熟的技术,兼顾技术的发展方向,适当超前。

(七)数据标准。必须符合学籍管理系统的系统数据标准和数据接口规范。

三、功能需求

数字化校园软件平台应该实现各应用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为所有用户提供单一的访问入口点,形成统一的网络应用平台,为各类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建立身份认证与权限控制机制,在用户身份通过认证后,确定哪些资源该用户可以访问、可以进行何种方式的访问操作等。即对用户的权限控制应该包括数据(资源)权限和功能权限两个方面。

四、外部接口需求

(一)统一身份认证接口标准。数字化校园软件平台应提供统一身份认证接口标准,便于现在或未来的应用系统调用该接口实现与平台的整合。

(二)应用整合。数字化校园软件平台应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定义标准和相互兼容的数据接口规范,实现校园内仍需继续应用的其他第三方软件的整合。

(三)资源整合。数字化校园软件平台应能整合学校自有和自建资源以及其他采购的各类教学资源,实现统一的资源管理和应用,如:科利华资源平台、国之源资源库、中教育星多媒体等。

(四)数据报送。能够向市教育局管理通平台和区管理通平台上传数据,确保市、区、校三级管理平台在学生学籍管理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实现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五)一卡通的接口。数字化校园软件平台应实现与学校一卡通等门禁、消费应用系统的数据共享与同步。

五、用户特点分析

数字化校园用户覆盖面广泛,包括:学校领导和行政管理人员、教师、教辅人员、工勤人员,学生和他们的家长,社会公众相关人员。系统用户从应用频度、规模来看,主要是教师、学生,以及行管人员和系统管理员。

六、潜在需求分析

(一)业务并发性需求分析。根据教育业务自身的规律性和我校实际情况分析,系统对存储速度的要求比较高,资源平台的应用对系统存储容量的要求较高,网络课程、双向视频等应用对网络带宽、服务器存储、运算性能等都有较高要求。

(二)信息总量要求。根据我们对于教育业务的理解和我校实际情况分析,数字化校园中的结构化数据信息记录每年的增量总数约在百万条量级内,对数据存储的要求并不高。学校的资源平台应用和双向视频等文档型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大,对数据存储要求较高。

(三)终端的适应性。系统在UI设计、输出设计时应按需求考虑不同终端设备适应性。

数字音频广播的特点分析 篇12

一、数字音频广播的根本原理

(一) 带内共信道的广播

在数字音频的广播中, 带内共信道的传播方式可以运用于模拟节目或特定的数据信息。但在传播时, 模拟设备较易遭受来自数字信号的其他干扰。某些情况下, 这种干扰是很大的。但是, 若选择了接收数字信息的设备, 就可以排除接收机引发的其他干扰。在同一阶段, 广播系统能接收不同的两类信号, 因而有必要适时处理原先的数字信号。经过处理后, 才能够从根本上减低功率, 并且确认排除了接收信号时的干扰。[2]

从本质上看, 带内共信道的新式广播方式融合了差异性的传播频率。例如, 共信道广播能够融合200千赫的频谱间距以及400千赫的宽带频率。在电台传播时, 设置了400千赫的保护频带。这样做就能够消除干扰因素。相比两边带的100千赫频率, 共信道的带内频率可以选择200千赫的中间频率。综合来看, AM宽带可以获得额外25分贝的传输频率。

(二) Eureka 147

从运行方式看, Eureka 147具备了更强的综合性。这是由于Eureka 147可以用来合并处理多数的信号, 因此能够重叠传输频率以及传输时间。经过重叠处理, 在接收差异性的信号时就可以避免更多弊端, 确保接收的高效性。同时, 这种传输也不会漏掉任何信号。Eureka 147设有独立的编码, 这种编码能够适用于各类数据, 其中包含音频信息。音频广播包含了整合的复用器, 能够有序处理多信道的信息。

形成数字音频信号的过程中, 可以融合正交相移键控以及正交频分复用的不同方式。经过调制的作用, 共同形成了精确的广播信号。经过选择特定的广播集, 调谐器就能够接收实时性的广播信号, 处理成可以识别的数字形式。[3]经过滤波转换以及数字变换, 可以调制差分脉冲的自适应编码, 同时也更加便于快速傅氏变换。在确定信号频率后, 经过后续的时间处理, 进入解码的具体步骤中。

二、分析广播的特点

对于共信道的音频系统, 有必要专门予以限定。具体而言, 共信道系统需要确保符合数字广播的特定标准, 允许多模式地接收信号。与此同时, 在构建信道规划时也需要考虑到综合的测试标准、时间表、选择系统等要素。数字音频广播具备移动接收的实时性, 音质相对较好。从功率角度看, 数字音频广播因此也能适用于多样的传输环境。具体来看, 数字音频广播体现为以下特性:

(一) 带内共信道的特性

如果选择了带内共信道的音频数字广播, 则不必再去调整现有的接收机。带内共信道能够接收各类模式的模拟信号, 然后输出精确的广播信号。相比于其他方式, 共信道广播能够节省日常运行中的高额经费, 与此同时, 还能调控自动频率。这样做就能够排除干扰性的外界噪声, 灵活实现模拟信息以及数字信息的互换。针对带内共信道的具体方式, 需要预先设定一致的标准。若要发挥具体的广播作用, 那么先要保证带内共信道能够适应现有的广播标准。对于信道信号, 带内共信道的方式可以接收多类的不同信号。[4]

从现状来看, 相关人员有必要构建时间表, 在此基础上相应地选择必要的测试标准以及传输规划。对于数字广播, 重要的性能即为移动式的实时接收。确保广播接收的实时性, 就更加便于接收优质的音频信号, 进而确保最佳的广播音质。在各种环境中, 带内共信道广播都可以适用。这是因为, 音频广播并没有设置过高的发射功率。

(二) Eureka 147的特性

从标准模式角度看, 数字音频广播应当调控于3吉赫的接收频率, 并且设置96ms的帧间时间。在标准状态下, 可以设置375赫兹的载波频率。在特殊情况下, 也可混用有线卫星及其他类的传输, 对此可以设置24ms的帧间时间以及2吉赫左右的标准载波频率。在广播传播时, 数字音频具备了特定次序的固定码排列, 具备每秒钟2.3兆比特的信道容量以及1.5兆赫的宽带。

在原有模式中, 传播信息时可以选择相同载波, 无线电台对应着不同的载频。具体工作时, 各类频宽并不会彼此干扰。但如果设置了较窄的频带宽度, 那么就会形成多径效应。为了避免干扰, 可以视情况加设安全带。选择数字音频广播的新传输方式能够填补原先的传输缺陷, 频谱效率因此而获得提高。在分隔频率的方式下, 接收到的信号也不会衰落。由此可见, Eureka 147能够保持最优的传输实效, 同时也提升了覆盖率。广播接收机能够实时获取相对固定的频率, 选择这种流程来接收节目信号。

三、数字音频广播的优势

IBOC即带内共信道广播, 它适应了多频段的调频。初期在研发时, 带内共信道可以简称FM的频谱扩展系统。数字载波能够经过频谱扩展而形成, 这种情况也避免了载波影响。带内共信的广播设置了并行的比特流方式, 因而也降低了系统中的传播速度。同时, 带内共信系统还能够用来调制或者加载比特流。系统选择了编码技术, 正交频分复用的具体方式能在短时间内消除载波干扰。[5]

带内共信广播能够分离多频率, 具体在分离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正交频分复用的做法。经过频率分离之后, 就能够在总体上改进实时性的接收实效。从目前来看, 带内共信广播通常选择AM和FM这两类频带, 同时也具备了模拟传输信号的传输性能。针对数字信号, 数字音频构建了混合式的传输系统, 因而能够广泛予以运用。目前, 常见的带内传输包含了全数字的带内传输, 能够固定接收广播的用户。数字音频广播还能够凭借相关设备以及频谱空间, 节省更多的音频资源, 进而创造更优的经济实效。

Eureka系统的制定在根本上是为推进音频广播的相关技术进步。在20世纪末, Eureka的系列系统就被视作标准的通用广播, 各类用户都能够适用。数字音频广播构建于数字技术的特定基础上, 包含了纠错编码、数字调制、数据压缩的系列方式。对于有待处理的某一信号, 也可高效予以完成。在压缩技术的方式下, 数字广播还能够表达特定的数字码, 具体设置为二进制的数字信道, 这样做更便于传输信号。

四、结语

从诞生开始, 数字音频广播就设置了传输信号的指标, 现今已相对完善。相比于其他方式的广播传输, 数字音频具备了更优的广播性能, 同时也可用来支持全方位的传输, 如文本传输、图形以及图像的综合传输。在传输音频数据时, 数字音频广播能够选择实时的传输流程及方式。然而截至目前, 数字音频广播仍没能达到真正的完善, 有待长期的摸索和改进。在未来的实践中, 相关人员还需要不断归纳经验, 从根本上提高广播传输的实时性和精确性。

摘要:数字技术正在快速进步, 与之相应的数字音频广播也发挥了本身的价值功能。20世纪末, 数字音频广播诞生, 可以同步与电视联播。数字音频广播设置了特定的兆赫频段, 现今的数字音频广播在总体上推进了广播行业的进步。数字音频广播包含音频数据, 此外还包含附加文本、静止的广播图像以及其他的传输业务。因此, 有必要探析数字音频广播的具体方式以及特点。本文结合真实的情况, 探究音频广播在日常运作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数字音频广播,特点,具体运用

参考文献

[1]常健.数字音频广播的特点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 (02) :81-82.

[2]邱芬.数字音频广播中的几项关键技术[J].广播电视信息, 2012 (09) :77-79.

[3]王立元.数字音频广播的特点[J].西部广播电视, 2015 (08) :172-173.

[4]李媛媛.浅谈当前数字音频广播技术的方式和特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 (26) :66.

上一篇:人员疏散模型下一篇:桥承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