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与实

2024-05-23

虚与实(精选12篇)

虚与实 篇1

一、书法中的虚实浅说

虚实观念最早源于古人对天地万物的观察, 和易经中有无的观念及道家阴阳的观念同源, 都是观察世界的方法论。近代西方的模糊数学论, 应用于艺术美的欣赏与中国古代先哲的方法是一致的, 即抛弃具有明晰特性的逻辑方法, 更容易真实地接近艺术和美的本质。

中国的书法可谓“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玄在用逻辑的方法难以尽得其法、难以尽述其美、甚至难以尽显其“难”, 所以古人论书, 皆以“虚”待之。或以自然之象描摹, 或以人伦之品相喻, 或以声音色彩互拟, 故李阳冰说:“书以自然为师, 而备万物之情状。”如孙过庭《书谱》“观夫悬垂露之异, 奔雷坠石之奇, 鸿飞兽骇之姿, 鸾舞蛇惊之态, 绝岸颓峰之势, 临危据槁之形。”全以自然具象之形论书, 又并非书象的具体解说, 要在模糊却又精当地说明了书法的字形之态。

从书法具体形态来说, 虚实可以是指墨线与其间括出的空间, 笔迹留线为黑为实, 空间处为白为虚, 虚实结合而结成字, 字而成幅, 无字处与有字处又可以虚实观之, 一笔之下, 含墨之多少、字缘之枯润不同, 枯者为虚, 润者为实, 一幅书法作品, 以虚实角度欣赏更易感知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书法创作中的虚实理论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 线条是书法表现的唯一手段, 对线条行走、结合、布局组织而成的书法作品, 简言之, 可以从笔法、结构章法两个方面体味书法中虚实的运用。

1、笔法中的虚与实

笔法为书法线条的外在形象, 又可分为墨法和笔法。

墨法就是用浓淡枯润变化表现书法的线条形态, 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 宋后书家多兼为画家, 故借鉴绘画中的虚实墨法更多, 中国画法中对水墨黑白的控制被有意识地引入书法创作中, 墨法的变化可以增加书法作品的趣味性, 甚至有在墨法上刻意追求的书体, “乌、方、光”——在这里, 密实的浓墨润笔成为清馆阁体的主要特征。但墨法终须附着于笔法才能实现对线条质感的追求, 线条运动和力度主要是通过笔法来实现。

关于笔法中的虚实之说角度很多, 笔者试从执笔、运笔疾涩略论之。

唐欧阳询论执笔说:“虚拳、直腕、指齐、掌虚”, 唐太宗说:“大凡学书, 指欲实, 掌欲虚, 管欲直, 心欲圆”, 虚实天圆地方的概念全被移化在书学中了。古人论执笔, 有宽紧两端之说, 但指实掌虚基本为不移之论。执笔虚实在现代书家体会, 初学宜紧, 熟则宜虚, 小字宜紧, 大字须宽。

运笔之法以蔡邕的疾涩论为后世多所尊崇, 所谓得疾涩法, 书妙矣。涩则迟重为实, 疾则轻速为虚。万毫齐力, 举全身之力注于笔端以中锋出之, 是说的涩之法。因为毛笔为软笔, 非疾则墨滞于纸, 则笔划粗细易失控无美感, 所以疾又是书写中必须要追求的, 涩为实, 有门径可循可依, 疾则非熟手不可得, 故须涩而后能疾, 所谓疾涩, 疾而有涩之感之力, 疾涩之间, 悟虚实法可得疾涩法。

2、结构章法中的虚与实

字的结构, 又称布白, 字由笔划相连相插而成, 墨线四至以内的空白处, 也同样是字的组成部分, 称“计白当墨”, 实线与虚空有机结合, 虚实相生, 方可使字立纸上。冯钝吟云:“作字惟有用笔与结字, 用笔在使尽笔势, 然须收纵有度;结字在得其意态, 映带均美。”

执笔之初经过划平竖直的入门功夫后, 再讲求字的向背、仰覆、往来, 疏密之态、伸缩之势、方圆之用, 才能把一个字写妥帖, 把握好这些相反相成的结字要诀, 要在虚实相生, 虚者实之, 实者虚之, 虚不为弱, 实不显臃。以疏密之态论, 书以疏为风神, 密为老气, 如“佳”之四横, “川”之三直, “鱼”之四点, “画”之九画, 讲究下笔净劲, 疏密停匀为佳。当疏不疏, 反为寒乞;当密不密, 必至凋疏。密而能具丰神者, 以苏轼书法最具代表性, 苏书结构紧密、结体肥短, 但肉丰而骨劲, 侧欹而跌宕自然, 以古雅之态卓然成家。

章法是字的分布排列的方法, 又是书法表现力重要手段。字距、行距, 留白都是书家营造书法作品感染力的空间。书迹笔划这一实体与字间行间布白等虚空处相互映衬, 虚实疏密, 得其韵者均可臻化境。疏朗的布局, 视之气脉贯通, 形神轩朗, 一气呵成;紧凑的布局, 若叉手并足, 凝聚纸端, 观者气沮, 然低而后昂, 终能与书家同抒郁勃之气。虚者实者, 得其法均可使观者为之神夺倾倒。

结构章法上的虚实变化是学书之法, 古人在结构章法之外更强调悟的重要, 李之仪云“学书在法, 而妙在人。法可以人人而传, 而妙在胸中之所独得。”这里的独得之悟, 就是从自然中的阴阳、荣枯、阴晴等虚实变幻之境中的体悟而来。

三、书法欣赏中的虚与实

书法中的虚实之法, 不是故弄玄虚, 自神其技的纯技巧的追求, 虚实之法的根本目的是夯实作品的感染力, 充实作品的审美价值。

书法是视觉艺术, 顺藏提按、方圆曲直等虚实相生的艺术元素, 布局之间虚实相济各得其妙的匠心, 都是一幅作品审美价值的“物质基础”。所以书法作品不可过实, 字字拘谨, 行行平直固有可观, 然一目了然, 易流于平淡, 在结字和布局上的虚、白, 安排妥切, 更能引人遐思, 平增审美意趣。

书法同时也是书家情感宣泄与升华的载体, 虚实相生、心手相应是实现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王羲之《兰亭序》, 因良晨佳景而心有所触, 心与神会, 手与心应, 书来丰神秀逸、妙趣天成, 实体之书与书外之虚境通, 与书外之心境洽。

四、结语

虚实之论, 实质是古人辩证思维在书法创作上的运用, 结字布局, 不过责其实, 不务求其虚, 虚中有实, 实中带虚, 虚实相生方为书道。于书法欣赏尤其如此, 从字里行间透露的虚实信息是欣赏书家书艺、品格、心境的窍要。创作书法作品要从虚实处入手, 欣赏书法作品也要从虚实处入手, 都更有利体悟书法的妙旨。

摘要:虚实的观念和方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本文从虚实观念来源入手, 解析了书法中的虚实的含义, 并从书法创作和书法欣赏两个方面, 阐述虚实理论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对欣赏书法作品和从事书法创作有所助益。

关键词:虚实概念,书法中的虚实,创作与欣赏

参考文献

[1]乔臻.虚实相生——中国书法艺术审美初探[J].浙江工艺美术, 2009 (01) .

[2]苏洪强.中国书法虚实之辨及其美学意义[J].作家, 2009 (06) .

虚与实 篇2

自从上网以后,尤其是用各种样式的聊天工具结交朋友,我就将朋友分成了两个大类,虚与实。虚自然是在网络上谈得来的朋友,实自然是现实中的朋友。时间一久,我发现,自己更适合在所谓的虚幻世界里交朋友。其实,不能把网络笼统的说成是虚幻的,因为,对方也是有思想,有灵魂的人啊,只是不曾谋面而已。

我的性格真的不适合在现实中生存,因为自己的脾气太直,说不定哪句话,甚至一个表情就能将对方得罪,很累,也很虚伪。就像自己喜欢黑夜一样,到了沉寂静谧的夜晚,我所有的思维灵魂都会活跃起来。黑的夜似乎能将一切我不喜欢的东西都掩盖起来,让我踏实,有释然,轻松的感觉。

在现实中,和朋友是不能说真话的,即使和密友,有时也要掂量这话的份量与轻重。很纳闷,即便是朋友,为什么就不能听忠言逆耳的话呢?可现实中,就是喜欢虚伪,奉承的话语来衬托这个世界的完美,大家不论说话做事都要带着面具。在网络里,就没有这么多的人情世故了。谈得来就继续谈,觉得不合适,就将对方的名字删掉,清清爽爽,谁也伤害不了。要是将网络中的随意放到现实中就好了,那样,每个人都会活得轻松,惬意,只可惜,这只能是想像而已。

网络上的朋友,似乎比现实要简单纯粹,没有任何的勾心斗角和负担,现实就拥有了许多的世俗。不过我们都是生活在世俗世界里的凡人,也没必要将自己硬性的`推向纯净的世界,可能吗?有这样的纯粹世界吗?除非你是上帝,是天使!

婚姻的虚与实 篇3

所以我坚决拒绝老公给我买一把濒临凋谢的烂玫瑰,而且居然超过20块!有那钱不如给儿子买罐奶粉来得实在。

MSN上某友跟我抱怨,说与老公为情人节吵架了。我问原委,她说,老公在情人节这天要出去应酬,不回来陪她。她要求个道歉,老公说,这又不是什么大日子,有啥可陪的。她于是就掉泪了,把我笑得稀里哗啦。我说大姐啊!你都结婚N年了吧?怎么还搞得跟未婚少女似的多愁善感?你没摆正位置吧?你还当自己处于被追的年代啊?

朋友生气了,说:“你怎么这样啊,追到手就不必讨好了吗?”

我说:“错!追以前,你是被动的,他是主动的。结婚后,你就是一家之主了,这个家就是你的了,你得量体裁衣,看菜下饭,经常给他点儿小恩小惠,给那可怜的离了娘跟你过的孩子送一点儿温暖。”

她又不平了:“我也离娘了,为啥他不给我一点儿温暖?”

我说:“那就看你把自己放在家里什么位置了。你觉得这家是你的,你就得当家做主,平衡关系,八面玲珑。你招待他的朋友,拉拢他的伙伴,替他惦记着一应社会关系,到时到月就打点。你觉得这家是人施舍给你的,那就等着人不时给你小恩惠呀!这是两种心态,一种是主人翁精神,另一种是寄人篱下精神。你是愿意当主人呢,还是愿意当宠物?”

她不响了。说:“婚姻得两个人经营,只我一个人付出,我为什么要保留它?”

我说:“对呀,你付出了,你就得有做主的权利,有说话的分量。这就叫‘权利义务对等’。你有什么要求,你就直说,不必使小性子,一人闷头哭,让人猜。俩人一起生活,又不是谈恋爱,好搞那么复杂的‘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男人的新鲜劲就两天,过去了就腻歪了。你说你到底想要啥?”

她说:“我想让他多陪陪我,不要每天出去应酬到半夜回来,搞得我们都没有自己的空间了。”

我说:“哎!对喽!姐姐有话你直讲,绕那么个大弯子,借个情人节的题发挥什么?你自己都知道症结所在,何必找别的碴儿来为难老公呢?”

婚姻关系其实跟菜市场讨价还价差不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限,在有共同的做成一笔买卖的愿望下,就会你进一点,我退一点。比方说,你跟男人谈,我要你天天陪着,男人就答,不可能啊!我要干事业。那你就说,你隔天陪我一下,免得老婆跑了。他就答,我若口袋空空,你也跑啊!你再说,你一周出去混四天,留三天陪我。老公就会再退让,这样吧,我周末有空陪陪你,你爱上哪我跟你上哪。

这就是妥协。

两人都僵着,买卖就要完蛋。

我理解这个过程,也费了老鼻子劲。

以前老公一抽烟我就闹腾,俩人不晓得为这个争吵了多少回。我让他戒煙,他说不可能。他也没啥嗜好了,再不抽支烟,难受。

我就想,他是抽烟好呢,还是养个小老婆好?

显然抽烟好点儿。

但抽烟得有个度。一天一包,每天10块,一年就是3650块,搞不好3660块。这可是我买俩LV的钱!我凭什么让他一年烧我两个包啊!

于是,症结我找到了。所谓关心他的身体健康,那是个幌子,是虚的。我若让他戒了,他心情抑郁,搞不好还没抽烟活得长呢!我吧,说来说去,不忿那个钱。俩人再讨价还价,他同意3天一包烟,偶尔两天。这个限度我能接受。关键是他退让了,态度比较好。附带的好处是,也许真对健康有利也不一定。

婚姻里,花是虚的,对你的情意是实的;一句温柔体贴的话是虚的,替你分担家务是实的;表扬你是虚的,信任你是实的;礼物是虚的,把工资全部交给你是实的。

女人吧!别老避实就虚,透过表象看实质,拨开尘土现璧玉,这才是正理。■

关于古典诗歌中的虚与实 篇4

以实含虚, 以虚补实。唐代贾岛《访隐者不遇》诗云:“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诗中只写对话实景, 并未描写深山景色, 也未描写隐者形象。但读了此诗, 眼前却浮现出一幅云烟杳渺、幽静深远的水墨山水画, 画中似有一位风神清朗的隐士仿佛正从白云深处采药而归。此诗妙处, 正如清代蒋和在《学画杂论》中所说:“大抵实处之妙, 皆因虚处而生。”诗中意象组合后所留下的空白、虚空, 犹如书画中的飞白, 音乐中的休止, 戏剧中的潜台词, 电影中的空镜头, 留下广阔深远的想象空间。温庭筠《商山早行》中广为传诵的两句诗“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亦有同工之妙。两句诗六种景, 只写实象, 未写虚象, 却留下一片空白, 以实象实景诱发读者想象, 由一幅商山早行图, 读者会体悟联想到游子远离家乡的旅途艰难和凄苦心情。

化虚为实, 以实写虚。其表现在于将抽象的情思加以物化, 变无形的心态为有形的意象与意境。如庾信的《愁赋》:“攻许愁城终不破, 荡许愁门终不开。何物煮愁能得熟?何物浇愁能得燃?”诗人化心象为物象, 把愁比作“城”, 比作“门”, 比作“物”, 说它“不破”“不开”“不熟”“不燃”, 真是奇思妙想, 又浑然天成!李白也有异曲同工之喻, 不仅把愁状如“水”, 状如“火”, 还状如“白发”。如“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浇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等等, 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还有的诗化声象为物象, 即将听觉的感受转化为物态。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的旋律该如何描写?白居易之前好像还没有作品这样艺术地表现过。“大弦嘈嘈”是说琵琶的“扫弦”, 声音响而急促, 有气势;“小弦切切”是说琵琶的基本指法“弹挑”, 弹的是最细的那根弦, 声音清脆, 感情细腻。白居易用“急雨”“私语”两个比喻及其贴切巧妙:粗弦嘈嘈, 好象是急风骤雨一样的急促;细弦切切, 好象是儿女私语一样的轻柔。

虚实结合, 巧妙映衬。有的诗由实而虚, 以虚写实。如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本诗写游黄鹤楼听笛, 抒发了诗人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楼上闻笛, 笛音好象梅花飘落, 这是化实为虚;又利用“落梅花”的意象, 点明听到的是《梅花落》曲, 这是化虚为实。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 由听觉诉诸视觉, 通感交织, 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 有力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虚与实 篇5

在家庭装修中追求优美的构思意境,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它不仅可以陶冶人们的情趣,甚至可以起到潜移默化教育后代的作用。例如在洁白的墙壁上,挂幅书法“慎独”的横批,再配以阴生植物绿色盆景,在适宜的光照下,会取得异常典雅大方的气氛,人们在这样环境氛围中生活,既能使人的性格文静,又能提醒人们约束自己的行为。正如台湾学者社杜文正先生所述的“一个民族的民族性,包括文化背景,平均艺术水准,审美观都和设计有关。居住空间设计对我们来说是物质享受也好,精神生活情趣也好,都还不能显示出设计的重要和神圣。真正很需要的是我们下一代能在优雅的环境中培养出优雅的气质。”杜先生的论说可谓深刻,好就好在他把装修设计的品味高低、环境优劣,提高到影响人的气质高度的层次上,是难能可贵的。这就意味着不能把家庭的室内设计与装修,理解成为单纯的装饰问题,而是需要着力于人群、家居、空间的分析,继而去探索美好的环境。因为当今不少地方流行着追求华丽的时尚和乱贴材料的风气,多在涂脂抹粉式的“装饰(decoration)”上做文章,而没有意识到室内设计工作的重要内涵。要看到优良的家装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还可以起到净化灵魂、陶冶情操的作用,这应是当今家装的一个具有时代性的特色,我们绝不可等闲视之。

在有些地方,常听到这样的论调,对简洁清新的室内设计,贬之为“没有设计”,其意思是非把居室各个界面和角落塞满了装修材料,才能称得上为“设计”。持这种观点看家装,必然会导致以实代虚、杂乱无章的后果,并给那些走街串巷的装修游击队创造了招摇撞骗的机会,同时也会给某些水平低下的装修公司开辟了乱施工、乱收费的途径,并给一些不学无术混在装修界的所谓设计师和一些缺乏室内设计训练的青年,拓宽了单纯追求经济收和粗制滥造的市场,在客观上降低了我国室内设计的水平。这种现象的存在,更加严重的是使为数不少的受害者,使优美的居住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精神污染和损伤,这一点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当然强调室内设计“虚”的重要性,并不等于说“实”的方面就不重要了,在家庭装修过程中应提倡先虚后实、虚实结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正确创作途径,也只有坚持了这样的创作思路,才有可能创造出较为理想和有一定水平的家庭装修。

在总的构思方案确定,选择装修材料、卫生器具、灯光类型、厨房设备等就有的放矢了。但是由于居民的职业性质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审美观点不同、业余爱好不同、家庭组成不同、风俗习惯不同以及经济水平不同等,在物质与精神要求上,也会存在着不少差异。如在选择木板材质时,对复合地板和实木地板就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实木地板具有自然真实、木纹优美、软弹舒适、防滑安全等。有的则认为复合地板远比实木地板优越,主要是它具备木纹质地均匀、耐磨防潮性强、不需涂漆打蜡、安装方便快捷、不易变形隆起等,一般比实木地板造价低,符合大众的生活水平,而且从宏观上看可以节约大量的木材资源,所以被不少人采用和肯定。再如在地面上是选择石材还是地毯的问题上,也是有不同听看法,石材、面砖之类的装修材料属硬质面材,其优点是耐磨光滑、色泽优美、机型生动、清洗方便等,但它在存在着不少的弱点,如:过于光滑极易跌倒伤人、过于豪华有失居住气氛、对中老年人或某些病人来说会有阴冷的感觉等。而地面铺设地毯,优点是松软隔音、舒适大方、整体性强等,但它不易清洗、藏虫纳垢,应是它突出的弱点。使用者应权衡利弊,加以选择。

装修材料、家装设备、卫生器具、装璜饰物、家具花色和电器灯具等的选择,皆存在着色泽、质感、机理与造型的问题。设计若选择不当,或者说未能与创作意图挂腻。机理过密则繁;过疏则简。因此,“实”的取舍,应服从于“虚”的要求,方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此外,在家庭装修中还应重视“绿色设计”的问题。如:阳光的充分利用,除有利于创造明窗净几的气氛之外,还可以有利于紫外线消毒杀菌。保证通风的畅通,除可摄取新鲜空气外,还可有机的借进室外景观。有的居民在家装时,忽略了通风采光的问题,把窗帘设置的比较封闭,致使室内幽暗气闷,令人感到十分压抑,而且还有碍人们的健康。还有的把暖气罩设计的不够通透,造成气流受阻,既影响了取暖效果,还损失了能源。也有的家庭装修在顶部灯具的选择上,常将注意力单纯地集中在美观上,忽略了照明的光效,极易造成电能的浪费。

纵上所述,可以看出家庭装修所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同时也是较为复杂的。为此切不可轻率从事,应从实际出发,加强分析,借鉴经验,虚实结合,或许能够创造出家庭装修的优秀作品来。

★ 浅谈古典诗词鉴赏中的虚与实

★ 虚谷的生平与艺术文学论文

★ 网络信息安全与防范论文

★ 网络多媒体论文

★ 网络市场的特征与功能的论文

★ 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与设计论文

★ 通信网络组建维护实训

★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形势与对策论文

★ 网络信息安全论文

元小说的下虚与实 篇6

【关键词】元小说 《酒国》 情感纠葛 食婴案件

《酒国》全文主要叙述了省人民检察院特级侦察员丁钩儿被派往著名酒国市查探烹食婴儿一案。丁钩儿与风情万种女司机之间的暧昧与情感纠葛,丁钩儿被酒国市的矿长、党委书记以及烹食婴儿案件的主要人物金刚钻设计陷害也参与食婴案件中,丁钩儿因爱生恨杀死余一尺和女司机最后跌跌撞撞掉入粪坑的悲惨结局等等。这诸多情节无不采用虚实相间,无中生有,梦幻与现实相结合的叙事手段。

一、情感纠葛

莫言的几乎每部作品都离不开女人以及男欢女爱,小说一开始就介绍了主人公丁钩儿路遇女司机当即对她产生情愫然后分道扬镳,这也为后文二人再次相遇并产生男女情感埋下伏笔。丁钩儿和女司机在她家偷情的画面正好映入食婴案件主谋金刚钻的眼帘,丁钩儿对女司机的感情是真,而女司机对丁钩儿的引诱到底是因爱情还是其丈夫金刚钻设计的圈套来陷害丁钩儿的则是虚幻的。“他看看女司机,感到她是金刚钻的肉靶子。”紧接着,小说情节又仿佛把读者拉到更虚幻的境界之中:就在丁钩儿打算离开女司机家的时候,女司机说道:“带我走。我恨他,我帮你,他们吃婴儿。”进而又是和丁钩儿一番身体纠缠,这让丁钩儿丈二摸不着头脑,“你到底是个什么人?是金刚钻指示你这样干的吧?”女司机的回答才让情节稍微有了一丝明朗:“我是个不幸的女人,我怀过五次孕,每次怀到五个月时就被他送到医院去流产,流下来的孩子,被他吃了……”女司机悲惨的遭遇告诉读者的是,她因在自己丈夫金刚钻那得不到真正的爱情和呵护转而对侦察员产生本能的爱的需求,那么如此说来,女司机对丁钩儿的勾引又带有那么一丝丝的真实感。女司机答应带丁钩儿去找酒国市一尺酒店的老板余一尺了解食婴案件的具体细节,到了目的地之后发生的事情又使情节返回到虚幻之境,女司机自称自己是所谓的“九号”也就是余一尺的第九任情妇,这让丁钩儿感到莫大的惊讶和耻辱,女司机自身的放荡和轻浮而对他产生的感情又怎能是真正的爱情呢?受了莫大耻辱和刺激的丁钩儿顿时失去了理智,用随身携带的手枪打死了他心中的“奸夫淫妇”余一尺和女司机,自己也失足跌入了充满肮脏邪恶丑陋的粪坑之中,给他自己以及女司机之间至死都不辨真假扑朔迷离的爱情之路画上了不圆满的句点。

二、食婴案件

食婴案件作为小说主线贯穿全文,小说从头至尾都没有交代烹食婴儿是真是假,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就是特级侦察员丁钩儿搭乘卡车到市郊的罗山煤矿进行一项特别调查,此处的“特别调查”一开始就暗示了案件的特殊性,后来得知竟然是活生生的烹食婴儿案件,让人听上去就忽觉不可思议和骇人听闻,但既然作为一项案件特意去进行调查和核实,就说明其案件的真实存在性。丁钩儿首先找到煤矿的矿长和党委书记,却被二人灌酒灌到分不清方向,接着食婴案件主谋金刚钻出席了宴会,又对丁钩儿一顿劝酒,此处可见中国丑陋的“劝酒文化”,现实生活中,多少的腐败以及罪恶事件都是在酒精的麻醉和迷幻作用下而导致的!《酒国》这部著作,既为酒的国度,自然事事离不开酒,酒国中酒世界的品种过剩以及人们对酒品味的更高追求必然少不了所谓的高级“下酒菜”相伴,这就滋生了酒国市最有名的一道下酒菜——“麒麟送子”,人们对食欲的过高追求已经直接导致正常菜品无法满足奢靡腐败阶层官员的需求,官员阶级已然将欲望的魔爪伸向了人类爱情结晶——婴儿。在半醉半醒状态下的丁钩儿看到油光滑亮的红烧婴孩随即清醒了许多:“不许动,举起手来,你们这些吃儿童的野兽。”案件到此似乎已经涨至高潮,案件真实性清晰明了了,只要逮捕了主谋金刚钻和同谋矿长和党委书记,那么案件也就彻底结束了,丁钩儿到酒国市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可就在此时,也许是酒精又发挥了其迷幻神经的作用,在金刚钻的一番语言的“糖衣炮弹”之后,丁钩儿也糊里糊涂的认同了端坐餐盘的婴孩其实只是有着鬼斧神工高超厨艺的厨师用各种食材烹饪出来的神似婴孩的高级菜品而已。情节开始渐入虚幻境地,丁钩儿自己都分不清婴孩是真是假,随着金刚钻诱骗的深入,丁钩儿也参与了食婴活动,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食婴同谋。主人公丁钩儿在酒精的催化作用下,一步步被卷入圈套参与食人案,形成了亦正亦邪、亦真亦假、亦有亦无的朦胧状态。

元小说最特别之处就是一反普通小说的常态,不盲目追求小说的真实性,而是在亦真亦假,虚幻朦胧的氛围中,将真实与虚幻相结合,将美丽与丑陋相对比,将现实与梦境相穿插,在探求真实感和追寻朦胧美的过程中达到至深至高的境界。小说中与莫言书信往来的李一斗是莫言虚构出来的人物,而在小说的末尾处,莫言竟然设身处地的在情节中真实出现了,他在猿酒节上跟李一斗等人喝的烂醉如泥,闻到王副市长胳膊上的肉香,竟然也被内心邪恶的欲望所驱使“我好像在恋爱!”莫言的《酒国》批判了现今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人们的欲望和贪恋早已胜过了正身立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他甚至将自己也放置于批判的视角之下,足见其小说映射出来的社会之黑暗以及人性之丑陋的真实性,而莫言一贯喜欢采用极度夸张和虚构文本的手法来突显小说的真实性,读者只能在虚构的言语中去感悟和寻找莫言真实想表达和传递的思想和精神。

参考文献:

[1]黄善明.一种孤独远行的尝试——《酒国》之于莫言小说的创新意义[J].当代作家评论.2011(5).

记叙文写作中的虚与实 篇7

一、从虚入手, 以虚带实。

为了把主要人物刻画得更加鲜明突出, 从虚入手, 以虚带实, 以虚托实是常用方法。刘鹗的《明湖居听书》 (《老残游记》第二回节录) 着重点是描述白妞的演唱效果以前, 用另外两个人特别是黑妞的表演来作铺垫。黑妞的表演“如新莺出谷, 乳燕归巢”, “百变无穷”, 令人“以为观止矣”。然而与白妞相比, 却连“十分里的一分”都及不上。黑妞的本事再大, 可是她的好处别人“说得出”, “学得到”, 白妞的则“说不出”, “学不到”。可见山外有山, 人外有人。及至下面描写白妞的说书艺术则在黑妞等人的映衬下更是自见风流。

吴伯箫同志的散文《猎户》曾因构思精巧、主题鲜明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该文重在刻画打豹英雄董昆的形象。为了把这一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 作者采取了从虚入手, 以虚带实的写法。首先落笔尚二叔, 然后着墨“百中老人”, 最后,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才是主人公董昆。而作者写尚二叔、“百中老人”, 正是从侧面间接地去刻画董昆的形象, 直到最后, 作者才让打豹英雄登场, 并对其外貌、语言等直接加以描绘。这样, 环环紧扣, 层层烘托, 从虚入手, 以虚带实, 突出了人物豪爽英武、爱憎分明的形象, 强化了主旨的表达。

二、由实入手, 以实带虚。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的主要人物。作者在展示小说精巧含蓄布局的同时, 致力于对孔乙己这一科举制度牺牲品的刻画, 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突出了小说的主题。孔乙己刚出场时, 他穿着“又脏又破”、“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 “身材高大, 青白脸色, 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他对人说话, 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教人半懂不懂的”。鲁迅先生就这样由实入手, 直接刻画孔乙己的衣着、外貌以及言谈举止, 揭示他穷酸潦倒、迂腐麻木的性格特征。随着情节的发展, 当孔乙己再次来到咸亨酒店时, 他的面容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脸上黑而且瘦, 已经不成样子”。但作者并没有单单着力从正面去加以描写, 而是更多地通过对孔乙己来酒店前后酒店掌柜和喝酒人的对话议论的虚写手法来加以刻画, 既概括点明了他折腿的原因, 又突现了他的悲惨命运, 使作品显得疏密有致, 结构紧凑, 从而更加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三、由实生虚, 虚中显实。

鲁迅先生是驾驭艺术表现手法的高手。他在《药》、《一件小事》中, 都巧妙地采用了由实生虚, 而由虚又反过来烘托实的虚实兼用的手法, 从而大大加深了作品实写形象的鲜明性和感染力。

翻转课堂教学中的虚与实 篇8

1 师生对话化虚为实

无论是我国古代孔子的启发式教学, 还是西方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 亦或今日的翻转课堂教学, 都在言说着一个教育的真谛, 教育的核心是对话, 是师生间的直接或间接的交流, 没有了对话, 师生间的交流也就无所依托。师生间没有了交流, 也就失去了教育所依托的根本, 教育也就成了无根之木, 将难以生长。可以说, 师生对话是教育原初的形式, 不论何种教育方式都应依托于这一形式而存在。然后在教育成为产业化的今日, 这一教育原初的形式正在消亡。而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让教育找回了其本真的形态。正是对教育的一种现实表达教育领域是完全对话的, 教育中的关系是纯粹的对话之一。

1.1 教师从独白走向对话。

教育产业化所带来的大工业生产模式让中国的教育走向了大规模发展的时代, 也同时让中国高等院校进入了飞跃发展的时代, 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也在以前所未有的数量增长。然而, 在这一追求规模化和数量化的过程中, 教师也渐渐远离了学生, 教学从师生共同的交流活动变成了教师自己的独白, 原有的对话形式在渐渐的消亡。教育的价值理性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地被消解。工具理性让教学正在演变为技术化活动, 师生对话则逐渐被独白淹没而失去其原初的形态。

翻转课堂教学帮助教师找回了教育原初的形态, 将授课改为课前观看微视频, 而将课堂时间还给了老师和学生,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在师生平等对话中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为学生解答疑惑, 帮助学生在共同讨论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积极思维, 探索自己的未知领域, 在探索中学习。教师突破了传统课堂中的“教师训话、学生听话”的局限, 全身心的去倾听学生们发出的各种“声音”, 进而做出相应的回应, 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让教学真正的成为师生间的交流, 让师生间的对话从虚无的独白走向平等的对话。

1.2 对话从教师主导型走向学生主导型。

传统授课型课堂上教师授课后所进行的提问回答过程中, 师生对话是在教师主导下, 教师是问题的提出者, 学生是回答者, 在师问生达模式下, 学生的回答被教师的问题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而由于技术化教学的要求, 学生往往被鼓励去回答与教师的参考答案一致或者相似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把自己的思考强加给学生, 学生成为教师手中被操纵的木偶, 自主性的思考成为学生的奢望。教师操纵干预了学生的自主思考, 干预的结果必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构成伤害, 甚至会造成这种能力的逐渐消失。而翻转课堂这一模式的出现, 让学生在课堂时间自主地就课前教学视频中的内容提出问题, 并可就遇到的问题和其他同学进行探讨, 在此过程中, 学生充分发挥其内部的智慧和潜在力量, 所获取的每一项知识, 和解决的每一个问题, 会深深的印入他的头脑中, 进而内化并融入其自身的知识体系中。在师生对话, 同伴讨论中, 学生积极思考, 提出问题, 追寻真理。

2 教学时空虚实相映

翻转课堂将授课过程用微视频的形式放到了虚拟空间中, 课堂时间则用来进行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相对于传统课堂, 虚拟学习空间和实体学习空间的相互交错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协作, 进行自主学习的空间。

2.1 微视频主导下的课前教学。

相比于传统教学, 翻转课堂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教师课前录制微视频, 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视频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点。而如何在简短的十几分钟的微视频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完成教学的目标。各学校采用的方式不一, 有的学校仅在视频中出现所讲的内容, 教师本人并不出现在视频中, 目的是让学生关注于教学的知识点, 避免教师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而有的学校则采用两位老师一问一答的方式, 其中一位老师扮演学生, 在这种预设问题的场景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通过这种生动的方式, 教师在授课中呈现出了相应的答案。不管任何一种方式, 都有其优缺点。未出现教师的方式完全将教师作为客体摒除出虚拟的教学空间, 让学生的思想可以自由的, 似乎不受干预的游弋在虚拟的视频空间中, 避免教师干预所带来的反作用, 同时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专注于虚拟空间中所呈现的内容, 给予学生以独立的思考空间。而两个教师进行问答型的视频, 则让学生可以对某些问题的疑惑得到及时的解答, 可以避开某些没有勇气向教师提问的学生所面临的困惑。而同时这种问答型的形式让模拟真实的教学场景出现在虚拟的空间中, 让当今已经习惯于网络的学生可以在这种似乎碎片化的一问一答中集中注意力, 从而自主的针对问题进行思考, 与教师的答案进行比较, 反思。微视频的形式带给学生一种有别于传统课堂的全新感受。让学生在不经意中学习, 打破了必须在实体的课堂中才能学习的传统观念。并让习惯于碎片化的一代学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于教学内容上。

2.2 线上线下交错的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不仅仅是微视频, 课堂教学依然是翻转课堂的核心, 学习者的多数知识内化过程是发生在这一阶段。他改变了传统的师生互动的方式, 从实体的, 二维的师生, 生生互动的形式转移为师生, 生生, 线上线下的虚拟与实体共同构成三维立体空间, 在一个三维立体空间中, 学生可以在线下, 在实体的课堂中进行提问, 其他学生或者教师可以进行实时的回答。同时, 可以利用网络, 进入视频网站, 在虚拟的空间中对某些问题进行提问, 而教师和其它学生则可以实时的在网上做出回答, 而针对有些复杂的问题, 则可以面对面的在课堂中进行讨论, 激发学生主动的参与, 积极的思考, 寻求问题的答案。

摘要: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 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让课堂上的师生对话化实为虚, 让教学时空虚实相应, 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关键词:翻转课堂,虚实,对话

参考文献

[1]张华.中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差异与启示[J].教育探索2015 (9) .

[2]何克航.从“翻转课堂”的本质, 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 (7) .

论英汉翻译中虚与实的转换 篇9

英语中虚化、抽象的表达首先是在于大量抽象名词的使用。像这一类由动词或形容词派生来的抽象名词, 转换成汉语时只需要在其后添加上汉语中特有的范畴词, 就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实体化, 使其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范畴词在汉语中用来表示行为、现象、属性的概念所属的范畴, 常见的有“现象, 问题, 情况, 态度, 局面, 制度, 行为”等。如:unemployment失业现象;tension紧张局势;arrogance傲慢态度;shortage短缺现象;complacency自满情绪;preparation准备工作;backwardness落后局面。例如:

(1) Arrangements have been made to give the foreign guests a warm welcome.

译文:为了热烈欢迎外宾, 已经做了准备工作。

(2) His arrogance sent him into isolation and helplessness.

译文:他的傲慢态度使他孤立无援。

(3) Not to educate him (the child) is to condemn him to repetitious ignorance.

译文:不对儿童进行教育, 就等于让他沦入永远的愚昧状态。

(4) The black people were fighting against the segregation of the government.

译文:黑人正在同政府的隔离政策作斗争。

(5) All the irregularities of the students in that university resulted in punishment.

译文:那所大学里的学生任何越轨行为都受到了处罚。

(6) The least alarm of their movement would bring the enemy upon them.

译文:只要他们在行动中露出一点惊慌失措的样子, 敌人就会向他们猛扑过来。

(7) She stopped listening.She felt as though she had been slapped to the extreme outer edge of life, into a cold darkness.

译文:她再也听不下去了。她觉得似乎自己狠狠地让人击了一掌, 给摔到生活的最外面的危险边缘, 推进又冷又黑的地方。

(8) His new car made him the envy of every boy in the neighborhood.

译文:他拥有一辆新车, 为此他成了邻里男孩们羡慕的对象。

其次, 对于英语里的那些由动词添加名词词缀而派生出来的抽象名词, 或直接由动词转用作名词的词语, 因其本身具有动作的含义, 可以在进行英汉转换时, 直接使用其动词形式, 以动代静, 以实代虚, 从而避免固守原有的语言形式造成的语言生硬及不自然。

(1) He felt the need of a breath of fresh air and a drink of water, but did not venture to stir.

译文:他感到想呼吸点新鲜空气, 喝点水, 但他不敢动。

(2) No wonder the sight of it should send the memories of quite a number of people of the old generation back 36 years ago.

译文:难怪很多老一辈的人一看到这个, 就想起了三十六年的事情。

(3) The government called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more technical schools.

译文:政府呼吁建立更多的技术学校。

(4) I marveled at the relentless determination of the rain.

译文:雨无情地下个不停, 我感到惊异。

(5) We also realized the growing need and necessity to industrialize certain sectors of the economy.

译文:我们也认识到越来越需要使某些经济部门工业化。

(6) This pupil is a good skier.

译文:这个学生滑雪滑得好。

(7) What kind of sailor are you?

译文:你晕不晕船?

(8) I used to be a bit of a fancier myself.

译文:过去我也常常有点胡思乱想。 (9) Tell us what happened.We’re all ears.

译文:告诉我们出了什么事, 我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着呢。

(10) It was only my capacity for hard work that saved me from early dismissal.

译文:要不是我能干重活, 早就给辞退了。

英语中有些词语的表达比较模糊、虚化, 在翻译成汉语时, 可以对内容进行引申, 根据汉语语言的表达习惯通过增词, 把隐含的一些内容显现到形式中, 使译文表达具体而明确。

(1) My dad has three dependents:my mother, my sister and I.

译文:父亲要养活三口人:母亲、姐姐和我。

(2) “Would you hook me?”she said.

译文:“你替我扣上扣子, 好吗?”她说。

(3) Then I told what a tallz, upright, graceful person their great-grandmother Field once was;and how in her youth she was esteemed the best dancer…

译文:然后, 我告诉他们, 当年外曾祖母费尔德个子很高, 身材笔直, 风度娴雅, 年轻的时候, 别人都说她跳舞跳得最好……

另外, 英语中有些表意概括虚泛的抽象词语, 在汉语中很难找到可以明白表达其意义的对等词。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可以采用释意法解决, 即根据上下文使用具体的词语来解释其抽象的含义, 以保证清晰地再现原文的语意, 避免可能出现的表达上的晦涩难懂。

(1) What is known is that weight extremes in either direction are defi nitely unhealthy.

译文:众所周知, 过度肥胖或消瘦肯定是不健康的。

(2) Nature has no kindness, no hospitality, during a rain.

译文:下雨之时, 大自然对人类毫不容情, 似乎不让我们有容身之地。

(3) TV dinners are cooked and often served on throw-away trays.

译文:电视时间边看边吃的晚饭, 也是放在用后即扔的盘子里煮的, 经常还是连盘端出。

(4) The pupil of the eye responds to the charges of light intensity.

译文:瞳孔可以随着光线的强弱而扩大或缩小。

(5) Rose Waterford was a cynic.

译文:柔斯瓦特尔芙德处世采取的是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

(6) A foretaste of the seriousness of incivility is suggested by what has been happening in Houston.

译文:休斯顿所发生的情况预示:如果不讲文明, 将会产生何种严重的后果。

(7) Society then had not lost its exclusiveness nor its brilliance.

译文:当时上流社会还有一些才华出众的人物, 而且依然壁垒森严, 不容下层人涉足。

抽象可谓是英语的语言特色之一, 所以英美人有时在表达上习惯于把语义的重心落在抽象词语上, 如下面例句中的the soft elasticity of the wet grass, the green of the park等。若生硬地将其译为汉语, 会使语言表达不清, 晦涩难懂, 因为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在这种情况下, 通常要调整语言的重心, 使其从抽象词语转移到具体词语上。译例如下:

(1) He had a sense of delight in the soft elasticity of the wet grass under his feet and in the shy, wondering eyes of the wild spring fl owers by the roadside.

译文:脚下柔软而有弹性的湿草, 路旁春天的野花微妙的笑容, 都给他以一种喜悦的感觉。

(2) So we drove along between the green of the park and the stony lifeless elegance of hotels and apartment buildings.

译文:车子朝前开着, 一边是青翠的公园, 另一边则是十分呆板、毫无生气的豪华的旅馆和公寓建筑。

相对于英语来说, 汉语语言的具体性还表现在其擅长通过排列具体的词语来表示某一集合概念的全部或部分外延, 而且对这种外延划分式表达法具有极强的包容性, 如“吹拉弹唱, 刀枪剑戟, 吃喝玩乐, 锅碗瓢盆”等, 并且在此基础上还产生了一些总括性的词语。在英译汉时, 恰当地使用这些外延划分式表达法, 可以取得比一般表达法更好的语言效果。

(1) At least I distinguished a chatter of tongues, and a clatter of culinary utensils.

译文:至少我听出里屋有喋喋的说话声和锅碗瓢盆的碰撞声。 (厨房用具)

(2) He cooks to perfection.

译文:他烹炸煎炒样样拿手。 (烹饪)

形象性词语以具体象征抽象, 使语言生动传神, 充满灵性和生气。汉语中虽抽象词语缺乏, 却拥有着非常丰富的形象表达方式。习语, 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俗语, 以及各种比喻等都是形象性词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翻译时, 使用形象性词语来代替原文中的抽象或概括性词语, 可使译文涣然生色、地道自然,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句如下:

(1) I should have been almost stupefied but for one circumstance.

译文:若不是由于另一种情况, 我很可能成了呆若木鸡的傻瓜。

(2) Due to poor management, the venture is now at the end of its tether.

译文:那家企业因为管理不善, 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3) The list of these objects could go on, but examples of two kinds of sea-shells tell the story.

译文:这类东西不胜枚举, 但以两类海贝为例, 即可盖其全貌。

(4) A real good friend should be one offering timely help.

译文:真正的好朋友应该是雪中送炭。

(5) This year he failed again in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译文:今年高考他又名落孙山了。

(6) The two teams are well-matched, and the score seesawed all the time.

译文:这两个队旗鼓相当, 比赛中比分交替上升。

(7) Look!You are wet through.

译文:瞧!你淋成了落汤鸡。

(8) Vietnam was his entree to the new administration, his third incarnation as a foreign policy consultant.

译文:越南战争成了他进入新政府的敲门砖。他担任政府的对外政策顾问, 那是第三次了。

(9) The hardships you’ve experienced is simply nothing compared with the bitter sufferings she’s gone through.

译文:你受的苦与她遭的罪相比, 只能算“小巫见大巫”。

在英语中, 有些语义概括的抽象词语通常可以和几个不同的词语构成搭配, 而在汉语中这样的搭配通常是行不通的。这类虚指的抽象词语在翻译中一定要注意其上下文的搭配。为了做到准确表达,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搭配, 将其译为不同的具体化词语。只有这样, 才能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1) He once again imparted to us his great knowledge, experience and wisdom.

译文:我们再一次领受了他那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无穷的智慧。

(2) She had such a kindly, smiling, tender, gentle generous heart of her own...

译文:她心地厚道, 性格温柔可疼, 器量又大, 为人又乐观。

(3) …Yet, as it sometimes happens that a person departs his life, who is really deserving of the praises the stone-cutter carves over his bones;who is a good Christian, a good parent, a good child, a good wife or a good husband;who actually does have a disconsolate family to mourn his loss;…

译文:不过偶尔也有几个死人当得起石匠刻在他们朽骨上的好话。真的是虔诚的教徒, 慈爱的父母, 孝顺的儿女, 贤良的妻子, 尽职的丈夫, 他们家里的人也的确哀思绵绵的追悼他们。

总而言之, 英语喜欢借助于抽象的概括性的词语来表达思想, 而汉语用词则倾向于具体, 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 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我们在翻译时一定要时时把握二者在这方面的区别, 使用有效的手段来实现从虚到实、从抽象到具体的转换, 力求译文语言地道流畅, 表意清晰自然, 从而实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2]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J].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刘源甫.科技翻译词义的具体化与抽象化引申[D].中国科技翻译, 2003 (2) .

[4]王治奎.大学英汉翻译教程[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0.

[5]王治奎.大学汉英翻译教程[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0.

虚与实的和谐——论网页设计留白 篇10

关键词:虚实,留白,网页设计

0 引言

“留白”作为中国画特有的绘画语言之一,随着现代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的发展,在现代设计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网页设计、版面设计、室内设计等设计中多有运用。网页设计是Web设计中最直接可见的部分,简洁、单纯、可用是当代Web标准网页设计的主流,迅速、有效地传达信息,少用装饰,强调虚实、留白的运用成为网页设计的时尚追求。在网页设计中有效运用留白的技法和观念,无疑是对Web标准网页设计技术与艺术思维的极大丰富和拓展,也必将促使我们对这一思维方法展开更高层次的研究和探索。

1 关于网页设计的“虚实”和“留白”

“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千锤百炼的结晶,这种艺术思想源于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基于阴阳辩证、虚实相生的原理。虚与实作为我国古代美学的一对范畴,在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很深渊源。古代的虚实相生正是哲学上的朴素辩证法在艺术领域的应用。[1]网页设计通过网页上的文字、图形、音视频、动画等元素向用户传达信息,把各种网页元素做艺术而合理的处理,让用户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享受到美感,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虚实与留白是网页设计要遵循形式美的法则之一。网页设计留白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页面的空白部分。“白色是一切色彩中最完美的颜色,我们几乎找不到白色有消极意义的情境。”[2]如logo区的空白、标题区的空白、内容和图片周围的空白、网页背景空白等等。二是大面积的有色范围。如在页面设计中只放置极少的必要元素,背景则用大面积的单纯色彩渲染,利用单纯色彩的力量来突出和烘托网页上的主要元素。三是页面主要设计元素的背景是重复出现的、在视觉上呈现出整体性的规则图形的组合。这种为突出主体而留下的“白”,在网页设计中只要处理得当,依然会成为网页设计留白的典范。[3]在网页设计中,无论是页面的空白,还是大面积的有色范围,或是规则图形的组合背景,都是页面的“虚”,是为了强调主体,明晰层次,突出主要的、关键的元素这个“实”的。

2 Web标准网页设计留白的功能

留白是一种艺术形式,在Web标准网页设计中,留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利用留白来达到页面平衡,使整个页面布局松紧有度,形成虚实、浓淡、动静、轻重的效果,给人以跌宕起伏之感。[4]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的是,网页设计是以传达页面信息为主要目的的,留白更多的是服务和服从于网页的可用性。无数的可用性研究证实了一个事实:在Web中,用户对网页信息是进行浏览,而不是阅读。简洁明快、富于美感的页面更具有可浏览性,可使用户获得更加良好的浏览体验。

2.1 可用性体现

一是突出设计主题。人们在完整地接收平面元素信息时,视线会形成一个习惯性的流动顺序:视点先落入视觉焦点,后随个元素间的强弱变化而作有序流动,最后完成对全部分元素信息的吸收。[5]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证明,留在空白之中的东西更容易被人注意和想起,留白对浏览起强调和停顿的作用,有助于视觉向主体元素集中凝聚,它所创造出的空间形成一种路径进而左右用户的浏览方向。如在主题文字的周围留出恰当的空白空间,会比更改变主题文字大小和色彩更显突出,同时也使的页面在统一性上更易处理。

二是简洁页面元素。少就是多,简洁就是丰富,单纯就是饱满。在单纯中求丰富,在简练中求明快。[6]网页设计可用性的研究表明,简洁的、浏览性强的网页能使用户获得更加良好的体验。过多的装饰性元素或重复强调往往会导致读者的抛弃性反应,使刻意设置的形象失去震撼效应。因此,无论从整体设计,还是结构设计、颜色搭配等方面,网页设计都要求简单明了,每一个符号、每一个标题、每一个版块都要紧扣主题,坚决去掉不必要的、与主题无关的东西,尽量做到用最简洁的元素来传递最丰富的意蕴、最准确的信息。当然,简洁不等于简单,简洁的形式更需要网页设计者具有概括浓缩的审美能力,对留白的理解有更高的要求。

三是节约网络带宽。在网页设计布局中,所有用户界面设计的一般原则是:浏览器所有的设计元件中,如果少了某个设计元件,该设计仍然能够工作,就把它删掉。简洁总是比复杂要好,特别是在Web设计中,每节省3字节就会减少千分之一秒的下载时间。[7]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如果选择粗线或者空白区来区分两段内容的话,使用空白区的效果会更好,网页的下载速度会更快。

2.2 艺术性体现

网页设计中的艺术性是从属于可用性的,但这并不影响网页艺术性的存在和它带给用户的美感体验。恰恰相反,网页的艺术性是可用性延伸和扩展。当用户被网页上满满的文字、声音、图像等淹没时,适当合理的留白空恰似一个心灵歇息的驿站,让我们的神经得到了有效的缓和,从而使用户轻松浏览。当下网站建设中,功利色彩非常浓厚,网页上堆积的信息可以“多”、“挤”、“满”、“乱”形容,从视觉的角度解决办法之一就是运用网页留白,这种留白可以是空白,也可以是大面积的单纯色彩,或者是规则图形的组合,无一例个地,它使文字之间、图形之间形成页面节奏感、版块层次感、内容主次感,创造“透气”的感觉,以化解大量信息聚集起来造成的压迫感,寻求心理释放,给浏览者带来轻松、愉悦的享受和无限的想象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艺术想象力,从而更好地体会页面信息中所潜藏的深刻含意。这正是网页留白在更高层次上的艺术韵律之美。

3 Web标准网页设计留白处理方法

在版面设计中,处理好大与小、主与次、疏与密、虚与实,都是美的比例基础,可谓是一种既可浏览又可休闲的两全其美的艺术享受。[8]但对留白如果不加控制的任意使用,它不仅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反而会造成版面混乱,影响整个页面设计。Web标准网页设计留白可从两个方面把握。

3.1 网站整体设计留白

在网站设计的整体方案中,广泛利用留白的方法构建设计框架,创造统一的视觉传达意境,使整个设计理念能够准确而有效,形成网站独特的风格和广阔的系统扩展空间,使的页面中的各个元素更加具有活力和结构组织的多元性,激发出强大的视觉能量。这种留白的思维方式是把整个系统作为留白的载体,而不是单独的某一页、某一侦,这需要设计师从设计的全方位去考虑网站的架构,做到设计的全面统一,从整体气质上定义网站文化的含义,传达更容易被识别和认同的企业品质。因此,留白在这里的表现已经不在再单纯的技术手段,而是融入整个网站系统的构建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系统的视觉说服力更为直接,可用性更强。

3.2 网站页面设计留白

在网页设计中,也要注重细节的处理,寻求设计在不角度的精致表现,力求把设计延伸到每一个角落,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审视,都展现出完美的设计魅力,从而达到局部带动整体的设计目的。具体说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网页顶部(头部)留白。保留传递网站的类型、风格的logo和提供简单明了导航链接。

二是页面背影留白。去除阻碍视线顺畅流动的底纹等装饰性元素,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好页面边空。

三是简化标题表现,去除题花等装饰性元素,特别是头条、置顶、图版等,不作围框、流动、色彩变换等特效重复强调。

四是版块分离用空白而不是表格或线条。

4 结语

留白作为一种经典的传统平面设计语言,已经延伸到当今设计的各个领域。它正在从设计的思维方法上给我们更多的思维空间。网页设计留白是网页艺术性的需要,更是网页可用性的要求。在网页设计中以无衬有,以有衬无,适应Web标准网页设计的要求,是无的可用,无的艺术。无论作为网页设计者,还是网页用户,都应当把看待“留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这样一个多元、开放的时代,它一定会拥有更大的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1]屈一锋.论现代水墨画中虚与实的运用[J].美术大观,2007(11).

[2]爱娃.海勒[德].色彩的文化[M].吴彤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3]韩兵.对设计中留白的再认识[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03).

[4]陈学军,郝怡.艺术形式中的留白略论[J].书画,2007(07).

[5]严荷菱.水墨画的虚实留白在黑白书刊版式中的运用[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6]童铧彬.浅谈留白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之友,2009(06).

[7]Gakob Bielsen[美].Web可用性设计[M].潇湘工作室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工作和生活中的虚与实 篇11

这样的生活艺术古人早有总结,道德经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事物总是在两个方面相生相辅。一幅好的国画如果缺乏留白,就不灵动,所以生活中的空或曰虚不是无用的,生活就是虚虚实实。道德经还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 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详细地描述了三种生活中以“无”或“空”来做有用之物的案例。

从美学的观点来看,一切过于实在的东西就缺少了美学的韵味,而过于是在的东西就是我们所说的世俗。我们既不能完全脱离世俗,不能为世俗所左右,世俗是我们每天的油盐酱醋,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而如果整天就是这些内容,好像我们与动物也无异了,所以人的生活还要有诗意和远方,这也是一种虚实相生的案例。

人们之所以喜欢月色,是因为皎洁的月色下,世间的万物披上了一层银白色,虚化了事物本来的面目,也淡化了事物的很多细节,只留下一个大概的论廓,所以我们觉得她美。真的白天光临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的明白,我们看到了台面上的灰尘,看到了大地上存在的污浊,当这一切展现在我们面前时,会扰乱我们的心性,遮蔽我们的双眼,我们就被完全的世俗所包围。所以天地的轮回有白天和黑夜,是大自然在教导我们虚实的道理。

我们也常常能看到人们很欣赏景物的倒影,美学家朱光潜说“正身是使用世界中的一个片段,它和人发生过许多实用的关系。人一看见它,不免想到它在实用上的意义,发生许多实际生活的联想,。”“倒影是隔着一个世界的,是幻境的是与实际人生无直接关联的。我们一看到它,就立即注意到它的轮廓线纹和颜色,好比看一幅图画。这是形象的直觉,所以是美感的经验”。所以“实”让我们面对现实的世界,让我们用现实的经验来处理,而“虚”却让我们用美感的经验来处理眼前的事物,这也是人的特质。

这样的虚实相生不仅仅发生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上,工作也是如此。现在创业是个火热的话题,融资是躲不过的环节,我们常常看到在路演的环节,演讲者讲的激情满怀,投资人也觉得热血沸腾,恨不能立即就投资这个项目,真等坐下来商谈细节的时候就会发现,还有若干的问题阻碍着立即投资的决定。这是因为在有限的时间里,演讲的人必然要描绘项目实现后的美好的愿景,而愿景是每一个投资人都看重的东西。

富有激情地将愿景展示给投资人是每一个想要融资的人都必须做好的功课,但愿景能否实现还要有很多先决的条件,当这些条件不能具备时,这个愿景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我们把这个愿景称之为“虚”。实实在在地将能够实现愿景的条件逐一实现,这是需要脚踏实地地去做,这一部分我们称之为“实”。一个创业项目既要有宏伟的愿景也要有实施的细节的保证, 这就是创业中“虚”和“实”的关系。没有这个“虚”,“实”无处着力。没有这个“实”,“虚”永远还是“虚”,目标无法达成。

虚实结合是中国古代圣贤早就总结出来的智慧,是我们工作和生活中必须学会的艺术。

浅议高校办公室工作的虚与实 篇12

关键词:高校办公室,虚,实

一、地位虚而职责实

从机构设置上讲, 高校办公室与其它系统的办公室一样, 都是处于领导与二级单位中间, 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事实上, 由于高校的学科和专业建设事关学校生存, 教学的中心地位就必然不断凸显。在这种背景下, 办公室就有可能被作为后勤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后置, 无法发挥核心枢纽作用。另一方面, 随着现代大学制度的不断完善, 专家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不断深化, 管理者更习惯于用专业的视角和学术的手法去判断和推动行政工作, 从而使办公室的地位进一步被边缘化。因此, 高校办公室的地位是名重实虚, 常常处于尴尬的境地中。

尽管如此, 高校办公室仍然不能脱离其决策参考、统筹协调、督查督办、服务师生的重要职能。因为学校的正常运行, 离不开办公室的上传下达、总体安排和基本保障。在处理针对上级部门、兄弟院校和其它单位的重要事务时, 需要办公室及时准确收集反馈信息, 并迅速形成可具操作性的参考意见。在处理涉及学校发展、重大活动和常规行政事务时, 需要办公室立足中心、着眼大局进行综合协调。在处理事关部门职能交叉、师生集体需求和热点难点问题时, 需要办公室跟进调查、跟踪服务并着力解决。所以, 高校办公室在职责上绝对不能虚位, 必须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紧迫的使命感履行岗位职能, 实实在在地做好领导的助手、单位的抓手和师生员工的帮手。

二、待遇虚而工作实

按照我国按劳分配的基本经济制度, 在生产资料公有的国家高校中, 日常工作量与劳动报酬直接挂钩是最基本的分配原则。然而, 高校办公室的工作量与经济待遇经常会出现倒置现象。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办公室工作基本无法按照正常工作时间严格打表完成, 特别是一些需要大量对外协调、紧急限时完成和突发应急应对的事务, 必须花费很多业余时间、休息时间、法定节假日时间来做, 这就使得办公室工作超时、超量、超标成为常态。而在经济待遇上, 高校一般又通行向一线教师全面倾斜, 从而使办公室工作既繁琐冗长, 又不能取得相应对等的待遇报酬。

虽然待遇明显虚化, 但工作却不能“实功虚做”。因为高校的科学发展, 必须依赖于办公室办文工作的信息化、办会工作的规范化和办事工作的优质化。办文工作的信息化, 就需要办公室全力搭建新型数字化工作平台, 以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传统工作模式, 确保文件流转迅速、信息传播快捷、数据统计准确、资料保密安全。办会工作的规范化, 就需要办公室全面把握各级各类会议的基本规律, 精心组织、严格流程、周到服务、大力宣传、及时反思, 使各种会议安排有序、保障有力、推动工作有效。办事工作的优质化, 就需要办公室谦虚谨慎、责任为重、敢于担当, 把换位思考的方式落实到每一名师生员工身上, 把首接负责的制度贯穿到每一件具体事务中。因此, 高校办公室只有坚守住勤奋、务实、立公、奉献的优良传统, 才能真正成为学校改革发展进程中谋大事、干实事、成好事的中坚力量, 成为领导充分信任、群众全面信服的有力依靠。

三、发展虚而能力实

每个人的发展都会因其需要的差异而不相同, 但自我实现的价值取向, 却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人生追求。按理说, 高校办公室工作距离学校领导最近、办理具体事项最多、深入基层范围最广, 应该有很多汇报工作、交流意见、展示成绩的场合, 能够让领导和群众随时感受到办公室工作的重要性, 从而大大增加个人发展和部门升位的机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一方面, “学而优则仕”、“教而优则仕”的用人观念还一定程度存在, 且干部职数又极其有限, 使得办公室人员发展路径非常狭窄;另一方面, 人事制度改革后, 办公室人员原则上只能聘任在职员岗位上, 不能参与职称评定和从事教学工作, 也影响了其提升专业水平的信心。

虽然没有专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并不意味着办公室工作不需要专业的工作技能。在通常情况下, 办公室工作要做到“有为”且“有位”, 就特别需要具备开口能说、提笔能写、受阻能思、遇事能办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三大职能和学科专业、教改科研、教学艺术等核心竞争力相比, 看似缺乏完整的科学体系和统一的评价标准, 但实际上更能反映出全面驾驭工作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因此, 高校办公室工作所锤炼出的人际交往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全局把握能力、高效办事能力, 是任何一个岗位工作都迫切需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种能力与专任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一样, 具有明显的专业不可替代性, 对于其他专业人员来说同样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虚与实】推荐阅读:

上一篇:建设增值下一篇:产生与预防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