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湖区域经济与商法(共11篇)
云龙湖区域经济与商法 篇1
一、民商法与经济法的联系
(一) 民商法和经济法的职能互补
我国民商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的规范, 符合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市场这只无形之手能够起到基础性的调节作用, 通过市场经济机制的自我调节能力规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民商法多采取任意性自由的行为准则规范而少有强制性的规范, 有效的引导市场经济主体自觉自愿地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则。
我国经济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的规范则相应的体现了国家这只有形之手的要求, 突出强调了发挥国家的强制干预作用, 弥补我国市场经济机制的缺陷和不足之处, 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杠杆失灵的问题, 经济法多采用强制性的规范法律条文, 通过外部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以确保市场经济能够健康有序地良性发展。
(二) 民商法和经济法的法律要素有相同之处
我国法律的一个法律部门一般包括:概念、原则、制度、调整方法等法律要素, 民商法和经济法的某些法律要素是可以通用的, 但也要符合一定的法律条件和一定的法律范围。如企业法人制度, 我国民商法详细地规定了法人的法律权利义务关系, 而在经济法中也对现代法人制度以及治理结构做出明确法律规定;在我国法律民事责任的确定上, 经济法条款中也有对其法律责任的法律规定;我国经济法中的“社会公益”、“诚实信用”等原则在民商法中也有相同的条文体现。
(三) 民商法和经济法的取向基本趋同
民商法在本质上是维护自然人、法人的个人私利的利益的私法, 而现在民商法越来越注重公众的共同利益, 正朝着社会化职能和公法化的方向发展。例如民商法加强了对活动主体在劳动合同的签订与履行中的规范义务, 此外, 民商法也进一步加强了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以及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这些新增条款在民商法的立法精神和实际法条中都能够充分的体现。从这个角度上分析, 民商法与经济法的取向是同质的、共生的、方向性一致。
(四) 民商法和经济法当中调整的范围有相同之处
现代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双重调控, 离不开市场与国家的经济杠杆。民商法是为市场经济调节服务而生的;经济法则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服务, 但在调整范围上二者还是有相同交集的地方。民商法调整的经济关系是微观经济关系, 例如企业制度、自然人法人的民事关系等;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则既调整微观经济关系也调整宏观经济关系, 两者交集的部分也不尽相同, 经济法调整的微观经济关系仅仅是民商法的一小部分内容, 即因过于强调自然人、法人个体私利而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害的部分。
二、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区别
1) 民商法微观调控, 而经济法是宏观调控。民商法的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其侧重从微观调控、从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方面, 通过保障自然人、法人的自由交易、自由竞争以确保提高经济效率, 从而达到促进人们的经济利益的目的;我国经济法则侧重从宏观调控、从利益协调问题方面减少社会经济波动造成的破坏, 确保优化社会经济结构, 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体经济效率来促进社会的经济利益。作为经济法核心组成法律部分的宏观调控法就突出地、直观地表达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强制干预力, 体现国家的公权力经济意志。宏观调控经济法从宏观经济领域强调国家对市场经济的救济和弥补调节运作方法。经济法通过确认和规范国家对经济法律的干预, 其次是为了运用国家强制力将各种非市场经济因素障碍消除, 已达到一种公平、合理、有效的市场良性竞争机制。2) 民商法要求意思自治, 而经济法是限制意思自治。民商法属于私法, 对任何市场主体都要求在社会主义经济活动中仅依自已的个人意志决定行为的准则, 都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意志强制。比如处理法律事务时当事人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思表示选择法律适用与否。对于民事行为诉讼的提起以及责任的追究, 也同样需要当事人主动行使自己的权利才能够得以实现。我国经济法是强调限制意思自治。我国的经济法则从中国社会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 维护社会的整体平衡性以及公共利益的平均分配, 劳动者收入的分配公平与否等这些社会公共利益问题作为法律调整的目的。利用国家公权力对一切有碍社会主义公共利益的市场经济行为给予强制限制, 具体表现为以限制自然人、法人自由去争取社会整体的利益, 拓宽我国社会整体发展的空间。本质上说, 经济法产生以及发展的过程, 也就是法律调整从个人权利本位到社会权利本位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社会权利本位法律手段的需要对对个人权利的限制来实现。3) 民商法强调对所有的市场经济主体都平等保护, 而我国经济法则强调对部分市场经济主体偏重保护。民商法的基本原则就是强调法律主体地位平等性。民商法调整法律并不考虑不同市场经济主体的强弱关系问题, 给各种市场经济主体以同样力度的法律保护, 对每个自然人、法人都给予一样的权利, 履行相同的义务, 法律几乎不对具体法律人格进行任何程度的区别对待。只是在民事行为能力制度和监护制度上, 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给予最低限度的保护和一些法律限制。我国经济法常常根据不同市场经济主体实力等因素的不同情况, 给不同市场经济主体以不同力度的法律保护, 做出不同的权利义务法律条款设定。通过保护弱势群体, 限制强势群体的角度出发, 确保达到法制社会和谐和宏观经济形式下的总量平衡的目的。4) 民商法的稳定性强, 经济法的稳定性较弱。这一点可以由民商法与经济法之间有无国别特色这一区别来决定。我国的民商法在发展过程中, 继承了中华民族的法律传统, 民商事法律活动准则为自愿、等价、诚信、有偿, 以法律条款的形式固定下来, 这是在通过历史沉淀不断实践和反复比较后造就的最为合理、最有效率的法律规则, 因此是极具稳定性, 不容易被更改的。而我国经济法的许多法律条款都不具备稳定性, 是国家针对特定时期出现的经济问题采取的相应对策, 又或是依据各国自身的特点来确定各种经济法规。
综合以上分析, 民商法与经济法是互补关系, 也存在区别。我国民商法只是以自然人、法人的权利保护为宗旨, 更加侧重提高个体的经济效率, 而经济法则是以保护社会整体经济利益为重心的, 是为解决民商法都无法调整的经济问题而出现的, 其更加侧重提高国家整体的经济效率。最终民商法和经济法的共同目标是为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云龙湖区域经济与商法 篇2
摘要:公平与效率是评价法律价值的两个重要因素,其影响着整个法律在社会中的运作,在民商法和经济法中各自对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取向并不相同,但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处理好民商法和经济法在公平与效率方面的关系将对推动社会经济平稳发展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公平;效率;民商法;经济法
中图分类号:D923;D92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02-0238-01
价值取向对于任何法律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任何一部法律最终目的都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为维护整个社会安定有序的发展做出保障,并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法律的进步也意味着社会的进步,法律被赋予了自己的价值并且将自身的价值发挥出来才具有意义,不同的法律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价值取向对公平与效率有不同的影响,在公平与效率的共同作用下法律工作才能正常有效的开展,最终达到维护人民利益,推动社会发展的目的。
一、公平与效率在法律价值中的意义
(一)公平在法律价值中的意义
公平是法律所追求的基本价值之一,由于人之差异而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简单来讲,公平是责任和义务的统一,个人而言应承担他应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社会来讲,公平应该是一种环境,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体现在公平的竞争环境、公平的利益分配及其他生活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上。公平这一法律价值的意义为人们提供了保障,也帮助人们树立了公平正义的`意识,鼓励人们依法追求公平正义,构筑一个公平的社会,需要法律的保障,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长期努力。
(二)效率在法律价值中的意义
社会经济活动、日常生活中充满了矛盾,人们的利益往往发生冲突,在双发或者多方无法协同达成共同意见时就不可避免的需要法律来解决,此时公平这一法律价值的重要性凸显,同时,也需要效率的协作,否则事态将无法控制。法律规定了社会原则、行为准则,在条条框框的约束下,社会机制正常运作,在社会中的方方面面,无论是集体利益还是个人利益都需要被约束,规则化的流程大大提高了法律效率,保证高效有序的进行每一项社会活动并保持着稳定。效率这一法律价值不仅仅影响法律的执行情况,其对经济来说更是极为重要,就经济活动而言,资源的利用效率就是关键,法律的规范作用使得效率的效果得到加强。
二、基于公平与效率谈民商法与经济法的价值取向
(一)民商法对公平与效率价值取向的体现
民商法只指民法与商法,两者共同调整商品经济关系,民商法实行高位公平的原则,民法注重公平、安全,商法注重效率。公平原则下,民商法保障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在社会活动中,个人的创业、工作、购物等经济行为都具有相同的权利,在个人与个人发生利益冲突时,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总的来说形式上和机会上的平等正是民商法在公平上的价值取向。个人利益的实现体现了民商法在效率这一价值取向下的现实成果,在民商法的约束和规则下,个人不断的追求自身利益的实现,微观的个人进步汇聚成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实现了经济有效率的发展,而民商法对私人财产的保护也是效率的表现形式,这极大的保证了人们私有财产的安全,在此基础上人们对利益的追求才能极大化,因此,民商法对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经济法对公平与效率价值取向的体现
法律对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经济法对整个社会商品经济关系进行系统、全面、综合的规范与调整,是对市场进行规制的法。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对经济进行调整时,会产生市场失灵的现象,并在自然垄断行业极易产生垄断的种种弊端,经济法的实行对维持市场公平,保证市场运行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最核心的内是:注重维护经济总体效益,兼顾社会各方经济利益公平。公平的价值主要表现为整个经济体的公平,是一种更广义上的公平,是对经济环境的一种描述,在公平的经济环境下,适用同样的经济规则、提供同样的经济信息。经济法在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物质世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宏观层次上对政府、社会、市场进行平衡调节,避免市场失衡,提供必要的国家干预,这是经济法中效率价值的重要表现形式。
三、民商法与经济法的异同
民商法与经济法都离不开发挥公平与效率的价值,两者有着相似点,都以公平原则保障个人利益,追求经济的稳定发展为最终目的,也都追求效率原则,高效有序的调节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两法也有各自的侧重点,民商法公平原则是其精髓,经济法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面对对象上,民商法更关注对人们私权的保护,而经济法更关注社会和整体的公平;在实行手段上,经济法更多的涉及宏观调控、国家干预,民商法更具体到个人角度。同时,民商法与经济法的公平与效率有时相悖,需要协调发展。
四、结语
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也存在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问题,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效率与社会的稳定。法律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民商法与经济法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又息息相关,处理好民商法与经济法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将两者有效地结合,对我国经济实现中高速稳定发展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论民商法与经济法的关系 篇3
关键词:民商法;经济法;关系互补
文章以利益是视角作为切入点,对民商法与经济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只是为了证明民商法与经济法之存在一种互补的关系。同时这两部法律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如民商法的主要作用就是为更好的保证个人的合法利益,其侧重点是提升个人的经济效益。经济法主要针对企业或集体,侧重点就是为了保证集体的利益。经济法可以解决民商法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有利于提升提我国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一、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区别
(一)在权利、保护点不同
民商法的保护对象范围较广,如自然人(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以及在其他组织中的公民,上述这些人都受到民商法的保护,没有人能够随意的侵犯他们的权利。除此之外,在民商法中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因此受保护的公民都具有一样的权利与责任。经济法与民商法在保护人群以及权利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经济法会根据保护人群的不同,赋予他们不同的权益与义务,因此在经济法中会将受保护的人群划分成为三类,第一类是国家,第二类是企业,第三类是个人。同时我国的经济法还会依据市场中主体地位、环境以及经济进行权利与义务的划分。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垄断行业中的消费者以经营者身上。
(二)主体表现出的限度不同
在民商法中相对的关系是可以根据当事人的意愿进行相应的改变,可以重新设定,甚至还可以将其废除。随着我国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大部分人会取得上方共同的意见,将法律中存在的限制一一排除,这样才能够让双方都满意。但是,经济是由政府制定出台的公法,不管是什么人都要遵循法律中的规章制度,需要企业与个人牺牲自身的利益保证社会整体的经济利益,这样就能够保证我国经济与权利之间的平衡。我国出台的《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护消费者的狠罚权益,不管是从立法角度上说,还是从实行后的效果上说,都是民商法无法达到的高度,同时民商法也无法与经济法一样不断的提升我国产品的质量,进而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保证产品的优势。
(三)内容、目标存在差异
民商法是根据个人的观念以及方法论形成了一种特性,这也就是我们常常说到的个人本位特性。该特性表明民商法更侧重个人在短期内的经济利益。除此之外,民商法中还鼓励个人经济利益朝最大化发展,在个人主义的观念中已经形成了人属于高级动物的观念,面对经济利益时自己可以做出决定,社会是有每个个体组成。由此可见,民商法侧重是个人利益。然而,经济法则侧重于社会整体的利益,经济法中层级提出:每个人都与社会具有非常密切的来呢西,个人呢利益主要是从社会的发展中创造出来的。因此,在经济法中提出每个公民都必须为社会的发展承担其相应的责任。由此可见,经济法的侧重点是不但促进我国的经济、社会以及环境共同发展,最终实现人类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民商法与经济法之间互相联系
有很多个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为了能使自己的利益能够获得的最多、最大,运用一些违法的行为,他们的很多做法违背了我国市场的经济竞争方式,我国市场经济中要求企业或是个人要公平的竞争,他们的违法和自私的行为间接地使经济发展的公平竞争环境遭到破坏,除此之外,他们的行为会使很多人产生不满的心态,致使更多的人开始破坏公平竞争的环境,造成了市场经济发展秩序的紊乱。
经济法与民商法有共同扎根在市场经济中共同发展,同时经济法与民商法又都在一定的范围内对经济进行微观、宏观调控。经济法与商法之间相互配合,互补并存,民商法的基础是经济法。除此之外,经济法还会对民商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由此可将,经济法与民商法之间呈现出统一辩证的关系。
(一)在调整对象方面的关系
尽管民商法与经济法在调整对象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有促成了经济法与民商法之间的互补的关系。由于民商法中侧重的是自治,在法律中属于私法。因此民商法中经济活动的经济主体主要是凭借个人的思想决定个人的行为活动,不会出现对个人的意志进行强制行为,一般情况下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个人通过自己的意志对多种情况下的法律进行相应的排除。另外一种情况是只有当事人主动行使诉讼权利时才能对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反应了法律中新生资产的要求,同时也是顺应了资产阶级的要求,简单来说,只要政府的干预越少越好。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关系也发生了改变,,民商法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民商法已经无法解决经济宏观调控带来的问题。因此,经济法应运而生。经济法中的调控对象的前提是国家权利对经济关系日趋完备,然后在确立市场经济主体的基础上,建立宏观调控系统,并对经济活动进行相应的监督管理。
(二)民商法与经济法——价值取向关系
法对于社会而言是为了突出社会的正义,无论是经济法还是民商法都具有这样的意义。在民商法中其不会受到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变化的影响,因此在市场中的每个主体受到的保护力度都是相当的。然而经济法对市场主体的保护力度还是有所不同的,他会根据主体的强弱赋予其不同的权利与责任。尽管经济法与民商法的主体分别是社会权利与个人权利,但是社会与个人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导致经济法与民商法之间有了交叉。其实经济法与民商法具有一致的目标——社会正义。
三、总结
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利益都与整体的利益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呈现互补的状态。然而国内的法律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这就需要外部的力量对我国的经济进行协调,这种外部力量就是公共权力。只有这样我国经济力量才能实现最大化,个人的利益也才能大都最大化。由此可见,经济法与民商法是互补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徐海阳.民商法与经济法二者的区别与联系[J].经营管理者,2011(04).
[2]罗江.试论经济法与民商法的价值比较[J].法制与社会,2010(26).
[3]李铎.浅谈民商法与经济法的联系[J].法制与社会,2010(34).
云龙湖区域经济与商法 篇4
关键词:社会经济及,民商法,变化,发展
一、引言
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 并不仅仅体现在这一领域中。经济甚至是整个社会形态都受到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的影响。在多重影响下, 社会的发展逐渐以科技、信息和技术为基础, 同时科技与信息的发展促使人们朝着更具前景的方向发展。民商法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下, 对民商法的影响非常明显。在后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中, 法律的发展变化必须适应时代发展, 最大程度的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求, 唯有如此才能够避免隐患。在社会经济发展下, 民商法需要不断完善, 才能够与时代发展同步。
二、社会经济发展对民商法的影响
实际上, 社会经济发展对民商法的影响非常大的, 尤其是对民商法的价值体系影响非常大。在社会经济逐步发展中, 民商法中的安全价值与效益价值显得更为突出, 其安全价值显得更为突出。即便从传统法律观点来看, 民商法的安全价值始终处于派生地位, 受到的重视度不高[1]。但是在社会经济逐步发展的过程中, 安全价值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出来。分析就会发现, 在传统信息交流中, 安全隐患非常少, 双方之间的交易大部分是当面付款和领取货物, 安全隐患可以说为零。而在社会经济逐步发展中, 民商法的发展受到信息技术影响, 发展空间更为广泛, 民商法主体打破时空限制, 进行交易, 导致产生相应的安全隐患, 致使交易双方在民商交易行为中安全价值受到威胁。面对这样一种情况, 需要进一步提高民商法的安全地位。
三、社会经济发展中民商法的变化
民商法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同时非常容易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民商法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 一) 民商法内涵的变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 经济的增长, 促使民商法的安全效益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传统民商法中, 安全效益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如, 传统的民商法中安全原则涉及的范围相对较为狭窄, 仅仅体现在安全支付方面, 且只是由简单的信息内容构成。在民商法逐步完善的过程中, 其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2]。信息技术的发展, 促使民商法的主体范围更为广泛。借助信息技术, 人们可以打破传统时空的限制, 交易活动更便利。与此同时, 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并不局限于一种, 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民商主体发布信息更便捷, 从而提高民商主体交易的自由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 民商法的变化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表现, 促使民商法与人们生活更紧密。
( 二) 民商法原则的变化
首先, 安全原则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赋予了民商法安全原则更深的内涵。在市场民商交易活动中, 安全原则是民商事活动安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现如今的民商事活动, 不仅要保证安全, 还要将安全作为重要目的。在电子商务发展中, 唯有确保安全才能够维持市场秩序, 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电子网络的闽商活动, 更需要高效性与便捷性。虚拟性的增强, 致使存在较多的不安全隐患。因此, 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维护民商活动秩序, 保证民商事活动在安全的基础上实施。其次, 平等原则的变化。平等原则是民商法中一项重要的原则。平等原则必须维护交易主体的利益, 促使双方在交易条件、交易平台等多方面上保持平等, 且这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举措。社会经济逐步发展, 民商事活动存在着一些不平等的现象, 继而影响市场秩序, 扰乱市场交易的有序性。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 民商法的平等原则主要体现在技术平等、媒介平等以及实施平等方面。实施平等主要是针对不同国籍的民商事主体而言的, 即不仅要保护国人的合法权益, 还应当维护国外消费者的权益, 促使实施平等。最后, 效益原则的变化。根据法律发展历程就可以了解到, 公平和效益是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民商法中的公平与效益存在着一定矛盾。在经济逐步发展中, 需要对这两者进行补充, 从而兼顾公平与效益。
四、社会经济发展中民商法的发展
全球经济的逐步发展, 已经形成经济整体。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 民商法体系必须趋于全球化。全球价值观念与法律观念逐步趋于统一。
首先, 民商法应用范围的发展。就民商法本质来说, 其必须建立在体系完善性基础上。但是在社会逐步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 民商法的内涵被赋予更多的意义, 导致法律体系并不是非常的完善[3]。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促使民商法的体系逐步完善。民商法的发展, 民商事信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会直接影响民商事活动的成功与否。因此, 在建立民商事信息库的时候, 民商法就应当赋予信息提供者相应的权利, 以此来维护信息提供者的劳动成果。但是在目前信息库建立方面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之处。另外, 在民商法应用于域名中。事实上, 民商法对域名至今并没有明确的定义, 仅仅是一个虚拟的地址。人们利用域名可以进行信息联络, 还可以促使其他的计算机访问自己的信息。可以说域名是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作为虚拟的地址, 提供信息联络与传递。在网络逐步发展中, 域名的逐渐成为一个商业符号, 与过去的企业商标和知识产权有一定的联系。在时代发展背景下, 域名将成会成为商家提高综合竞争力的筹码。基于此, 民商法就应当给予其必要的保护, 以此来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其次, 民商法调整对象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逐步加快, 借助互联网, 人们获取信息将变得更为便捷, 同时民商事活动交易双方的交流空间将变得更为宽泛。但是, 民商事主体交流的时候, 有可能会涉及到隐私与利益, 继而影响信息所有者。因此, 基于对信息所有者的考虑, 民商法在此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信息交流日益频繁, 民商法需要调整对象, 促使民商事交易主体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规范双方之间的交流行为, 促使民商法在信息交流中发挥出重要作用[4]。
最后, 民商法实现全球统一。过去各个国家发展相对独立, 随着经济发展, 网络促使各个国家活动增强, 同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与网络逐步融合的过程中, 促使网络民商事活动的普遍性与共同性不断被挖掘, 继而总结, 促使民商法的全球范围的价值观、法律观念与标准不断趋于统一, 从而实现民商法的统一。但是在发展过程中, 不同国家的社会习俗、风俗以及法规都各有不同。即便民商法的发展逐步趋于统一, 但是各国的民商法发展并不是任意的。因而, 在此过程中, 应当重视民商法的发展方式, 从而实现大同小异。
五、结语
总而言之, 在社会经济逐步发展的过程中, 民商法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出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民商法体系也越来越完善。时代的发展促使民商法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基于此, 需要相关部门不断完善民商法体系, 从而可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保证, 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大洪.论高科技时代民商法的创新[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11 (01) :564.
[2]张德峰.从民商法到经济法:市场经济伦理与法律的同步演进[J].法学评论, 2013, 13 (03) :345.
[3]巴于茜, 任先行.商业信用原则在我国商法中的缺失及补正[J].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11 (01) :89.
浅谈民商法与经济法异同分析 篇5
关键词:民商法;经济法;关系
针对我国的市场经济而言,它在一定程度上不是纯粹的市场调节经济,同时也不属于单纯的国家干预经济,属于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这两者之间相结合的混合经济。这种混合经济的两方面产物,不仅具有着差异性以及不可替代性,同时也具有协调以及互补性。这两者之间各自有各自的分工,并且又相互配合。
一、民商法与经济法之间的区别
1.主体意思限度不同
针对民商法而言,作为私法进一步的要求任何市场主体在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只能按照自己个人意志对行为内容进行决定,对任何形式下的意志强制进行有效的排除。例如: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识对法律进行选择,看其适用于否。在进行诉讼提起以及责任追究的过程中,是需要当事人对权利进行主动行驶才能够实现的。而针对经济法来说,它主要是从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出发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以社会整体平衡以及收入分配公平这些公共利益的体现作为调整的主要目的。对国家权力进行利用,对于不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市场一定给以限制,主要表现为:个人自由争取社会整体利益进行限制,对社会发展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扩宽。实质就是经济法产生的过程以及经济法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法律从个人权利本位进一步到社会权利本位的过程,但是针对社会权利而言,本位所需要实现的法律手段就是限制个人的权利。
2.稳定性不同
民商法在一定程度上把市场经济中最一般的要求对市场经济活动中较为基本的主体民事主体的资格以及身份进行确定,对民事主体基本权利范畴进行有效的确定,并且以法律的形式进行确定,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经济法中的大多数内容,例如:鼓励外商进行投资的法等,对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预测,对计划法进行引导,国家并且以法律强行的手段对原有私法财产进行改变,如:国有化法等,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都不具有长期的稳定性。
3.效率价值两者的表现是不同的
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是效率的低级层次,效益以及效率这两者之间不仅有个体之分,同时也有整体之分,民商法进行保证的主体驱利性,在一定程度上是低层次的效益追求,是个体效益和个体效率,但是它们的追求不一定就会对整体的效益以及效率进行提高,在经济法中的效率价值主要就是整体效益和效率。
4.目标内容不同
民商法的方法论及其个人主义的观念是其具有个人本位的特性,这些表明民商法除了重视个人经济的短期利益之外,还鼓励积极追求更大的自身财富,就像个人主义倡导的:人是一种具有自我意志的高级动物,可以自己决定利益的选择。所以,民商法更加重视个人的利益,追求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经济法与之相反,其所注重的是整体的、长期的利益效果,经济法认为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部分,只有社会整体强大,个人利益才会提升。因此,经济法注重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长期发展,其目标是实现全人类的大发展。
5.权利保护的特点不同
作为民事主体自然人以及其它一些组织合法民事权利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受到民法的保护,不仅组织不能够进行侵犯,其个人也不能侵犯,对所有人赋予同等的权利和义务。经济法主要是从国家角色、企业角色以及个人角色之间的不同进行区别的对待,也就是按照市场主体的经济境遇以及地位的不同,对其赋予不同的权利以及义务,主要表现在:垄断行业中企业与普通行业企业、消费者等。
二、民商法与经济法之间的关联
1.两者在调整对象交叉
在当代市场经济中,市场和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市场调节以及国家干预过程中,其覆盖面会对全社会进行涉及,也就是说市场调节以及国家干预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及于整个市场,因此,和市场调节能够相对应的民商法以及国家干预发所对应的经济法,在调整的过程中,其范围必然会有一个交叉。也就是民商法对微观经济关系进行调整,经济法不仅对微观经济进行调整,同时也能够对其宏观经济关系进行调整。
2.取向相对来说比较趋同
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法的根本取向,民商法和经济法同样如此。民商法赋予各个市场主体同等程度的保护,同时给予每个人相同的权力与义务,而不會受制于不同市场主体关系强弱影响。而经济法却会根据不同市场主体的不同实力给予不同力度的权力与义务保护。虽然民商法与经济法分别个人权利和社会权利为主,但个人本与社会共处于同一个整体之中,两者相互交叉而又趋同,都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公平的共同目标而努力的。民商法和经济法两者在维护社会平等中各自扮演重要的角色,各自维系各自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的平等,更好地维护不同市场主体的不同权益。在这个市场经济日益繁盛的时代,民商法和经济法是规范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法律手段,他们相互依托共同肩负起构建和谐市场的重任。
3.职能能够互补,要素通用
针对民商法而言,它是市场经济常态性法律,它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其任意性的规范,对无形之手的要求进行体现,对市场机制的内部化进行不断的强调,市场主体的能动性进行充分的发挥,同时也具有一些强行性规范,对市场主体进行导向,并且能够对市场规则自觉的遵守,不仅能够对市场的竞争有促进的作用,同时还能够追求经济效益。经济法它属于市场经济非常态的法律,一般情况下,能够通过强行性规范,对市场机制的外在化进行不断的强调,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具有干预性规则、整体性规则以及政策性规则等,对市场的失灵进行有效的解决,对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起着促进的作用。在民商法以及经济法中,有些要素不仅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通用,同时还能够在一定条件下通用。
三、结语
针对经济法而言,它属于一种新兴法律部门,由于其发展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短,在其中有着比较多的问题值得去探讨以及研究。民商法和经济法接触相对比较近的法律部门,因此,他们之间必然有着一定的联系。民商法和经济法它们就像一对同胞兄弟,它们之间不仅有着共同的血脉,同时也有着不同的性情。由于微观上利益的实现以及宏观利益的平衡,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各司自主,各得其所。他们的利用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的同时,也为社会文明提供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璎葶.民商法与经济法关系探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
云龙湖区域经济与商法 篇6
一、新时期背景下民商法价值体系的相关性研究
(一) 民商法价值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民商法价值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民商法所表现出来的基础价值就是安全与效益。从传统的民商法角度来分析, 安全问题一直从属于一种派生地位, 举例来说:传统的交易中, 其交易安全的定义是信息、交付方式和信用安全三个方面的内容。而在当前的交易中, 从整个交易安全的角度来分析, 信息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很大, 第三方获取到的交易信息对交易是否能够安全进行所构成的威胁也并不明显。而且在传统的交易过程中,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基本上不会出现交易安全等问题[1]。而在信息时代不断的向前递进的现在, 信息的发展为民商法的主体自由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信息时代, 互联网为主要的信息传递方式, 这种信息交流突破了国与国之间的界线, 行事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要求通过互联网和任何地域的任何人进行信息交易, 从事任何民商活动。所以, 此背景下的市场早已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而且其具有开放性, 这也使得人们可以随意从中获取想要的任何信息, 同时也能够将自己的任何信息发布给任何人。
(二) 民商法价值体系的重构是新时期的必然要求
在新时期, 民商法的价值体系涉及到更加广泛的内容, 其要包含平等、自由、公平、安全等多方面的利益。但是从整体来看, 自由依然在价值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对于其他价值体现来说, 这是一项基础。分析平等原则, 平等在新时期的要求也和传统民商法中的含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其不仅具备目标性价值, 同时也具有工具性的价值。公平一直是民商法中最为本质性的价值追求。而安全, 虽然说在新时期其依然是一项基础, 也是一项工具性价值, 但是信息时代具有其自身的实际特点, 所以安全也成为了新时期民商法所要不断发展和追求的一个重要的目标。效益在民商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定位, 其主要是民商法的基础价值之一。仔细分析, 安全和效益相互之间存在着必然的矛盾, 因此在新时期民商法的确立过程中, 如何定位和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地位平衡, 是成为其立法的重要目标。
二、社会经济发展中民商法基本原则的变化与发展
(一) 社会经济发展中民商法坚持平等中立的原则
在新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中, 民商法坚持平等中立的原则, 其主要指的是在信息发展的时代, 对于交易过程中的不同方的民事个体, 民商法参与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相关条件。其中涉及到一些技术性因素, 而交易过程中交易平台需要保持中立的态度, 杜绝出现偏袒任何一方的情况出现。这种特点主要是因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导致的, 其属于一种技术性和全球性的特点。
(二) 社会经济发展中民商法坚持安全性原则
信息时代的安全定义相对于从前, 其具有更加广泛和更加深刻的含义, 因此安全原则也具有更新的内涵。其主要指所有的民事和商业活动应该将安全列在首位, 将其作为一项基础前提, 因此其所对应的立法也应该对具体的安全要求有所反应和体现。举例来说, 对于电子商务安全的保障来说, 其对于电子商务法而言, 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实施目标, 而且也是电子商务法制定的一项重要原则和根本依据。在当前时代, 信息发展的重要表现便是快捷化和方便性, 这种高效快捷需要在安全的基础上进行, 特别是当今时代, 网络虽然发展很快, 但是网络具有虚拟性和隐匿性, 这也导致一定的安全问题凸显出来[2]。在这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安全问题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变化:因为网络欠缺必要的物理环境, 这也使得相关的存储额和相关信息容易出现泄漏或丢失的可能性;因为认为因素的影响, 特别是因为黑客的袭击和非法拦截等情况产生, 其会对相关的存储和传播信息作出修改, 进而使得网络安全问题严重。这样也使得相关的商业信息危险性增加。所以, 针对于这种情况, 其立法也需要通过临界于网络物理安全设置的数字认证和签名的支付方式来实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民商法的变化通过安全原则也能够体现出其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而作出的改变。
(三) 社会经济发展中民商法坚持效益性原则
长期以来, 立法中一直有一个难题, 那就是“公平、公正、效益”的问题。长期以来法律都是公正和公平的代名词, 而且法律也是为了维持公正而产生的。但是法律同时也是位于经济基础之上的建筑层。所以在进行立法之时, 需要理解这两个层面的基本内涵, 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全面的对法律所坚持的基本原则予以定义。在法律制定的不同时期, 其所体现出来的基本原则也是存在差异的, 仔细分析, 其主要是因为法律需要对不同时期的统治阶层的利益诉求进行表达。比如说在当前的信息时代, 民商法效益的基本原则主要是民商事的相关立法和相关活动需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 并且不断促进效益目标的建设, 其主要表现出了当前时代的自由化, 同时也凸显出民商法在当前时代的集体效益和集体价值。
三、社会经济发展中民商法基本范畴和基本制度的变化与发展
(一) 社会经济发展拓宽传统民商事权利体系的范围
成熟且完全的民商事法律体系需要对现如今的民商事主要活动的内容和法律事实所具备的基本条件进行体现。从这方面来分析, 这是一种存在着局限性和狭隘性的成熟与完善, 其主要体现了一种阶段性。在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之下, 传统的民商事在权力体系的范围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首先是信息库取得了专用特权, 也就是说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 而信息时代的重要特点便是其为所有的民商事活动提供一个更加便利的加以空间, 而且信息的提供也为民商事活动的成功提供了必然的助力效果[3]。基于此, 在民商事立法的时候, 需要对于这种不具备独创性的但是却对信息库的开发和投资做出过共享的个人或集体予以必要的民商事权利, 以此来保护其劳动成果, 同时也提升了其积极性。第二个是域名的专用特权。虽然目前民商法对于域名的转筒全并没有准确而完整的定义, 但是应该对此做出相关的保障。所谓的域名就是人们通过此而将计算机连接到网络上的一个虚拟的地址。因此, 通过域名能够对计算机所访问过的网络信息得以了解, 而且也方便了计算机对于自己的相关信息资源的访问。域名在这个时候是一个商业价值的使用功能的结合体, 当双方在交易中发挥了关键域名的使用特权之时, 那么其也能够得到该项域名的专用特权。
(二) 社会经济发展对民商法的调整对象具有拓展作用
从当前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 最典型的发展表现就是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经济主要是一种依附于网络的交易, 但是互联网具有开放性, 这也能够使得互联网的信息来源的渠道更加的丰富和开放。而且开放的特性为信息的交流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交易空间。到目前为止, 互联网的发展已经相当的完善, 而且互联网几乎已经普及并且覆盖了整个社会的所有领域之内[4]。所以在信息的传递方面, 这体现出了更加完全的改善和变革, 而且信息自身的固有价值也发生了变化, 其主要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且具有更加明确的现实意义的主体。信息不仅具有明确的财产性利益, 同时也具有高效的经济效益, 同时信息也能够体现出人格方面的隐私利益。在网络中, 信息不仅代表民商事活动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 同时也要求民商事对不同的主体之间的信息予以重视, 故而这需要在立法当中加以体现。并且更好的将民商事不同主体之间所确立起来的信息联系体现出来。
(三) 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民商法实现全球化统一
民商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其主要是所有的民商事活动以及相关的权利和义务调整的总称, 因此对其立法需要将民商事活动之间的相关联系当做主要对象。如果国家经济和单个经济市场独立存在时, 那么与市场相对应的法律体系也是相应独立存在的。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 网络的发展将全世界练成了一个整体, 所以全球不同的国家的所有民事活动也都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全球经济活动的统一, 也加速了经济的全球化。从全球互联网一体化的趋势和逐步融合的特征方面来说, 全民网络民事活动也同时具备了更加广泛的特征和相容性, 同时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普遍性。在这个前提下, 在全球范围之内的法律理念和价值观念下, 其相关的执行标准也在逐步统一, 这样民商法的发展也将区域统一。
四、结语
本研究中笔者主要就新时期背景下民商法价值体系的相关性进行简要的探究, 同时分析了社会经济发展中民商法基本原则的变化与发展、社会经济发展中民商法基本范畴和基本制度的变化与发展。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 民商事法律的自身完善必然会不断跟进, 这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 同时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陆航.社会经济发展中民商法的变化与发展研究[J].商业文化, 2015, 21 (15) :412-413.
[2]惠强.社会经济发展中民商法的变化与发展[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 07 (11) .
[3]于婷婷.社会经济发展中民商法的变化与发展[J].才智, 2014, 09 (33) :1542-1543.
云龙湖区域经济与商法 篇7
经济法与民商法的价值取向对于经济法和民商法相关部门是十分重要的, 其价值取向决定着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公平与效率,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对于其要求会更加的苛刻, 只有不断的促进其发展, 对于我国的经济法和民商法才会有新的革新与进步。基于公平与效率, 充分的发掘民商法和经济法的作用, 正确的决定其价值取向, 有利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者互相促进, 共同发挥作用。
二、对公平和效率法律价值的认识
对于法律的价值的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 对其理解有了不一样的解释, 现如今, 公认的法律价值有公平、效率、秩序、安全、正义等等。对于不同的法律其法律价值取向是不一样的, 其针对点也是不同的:经济法与民商法的价值取向对于经济法和民商法相关部门是十分重要的, 其价值取向决定着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公平与效率,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对于其要求会更加的苛刻, 只有不断的促进其发展, 对于我国的经济法和民商法才会有新的革新与进步。基于公平与效率, 充分的发掘民商法和经济法的作用, 正确的决定其价值取向, 有利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者互相促进, 共同发挥作用。
(一) 基于法律价值公平
在法律方面, 公平可以理解为义务与权力的合理分配, 使之处于一种平衡, 在法律中对公平的体现, 不同的法律也有其特有的含义, 有的可以赋予其每人都平等的原则, 有的可赋予其公正、自由的原则, 公平对于不一样的法律有不一样的作用, 对于公平, 没有详细的介绍, 可从原则性与道德规范两方面确定。
(二) 基于法律价值效率
社会需要法律来规范, 其解决众多冲突, 缓解各种关系, 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最终凸显于利益关系。法律在于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 对于存在的冲突进行平衡, 对于利益的获得要在法律规范的情况下, 取之有道。而法律的效果则是对利益与效率进行合理的限定, 进行有效率的组织活动, 效率对于经济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基于法律价值效率, 是利用民商法来规范的。效率的提高需要有一定的规范性才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把私人的工作逐渐转变到集体大众型活动, 将私人利益转变成公众利益。
三、基于公平与效率谈民商法与经济法的价值取向
(一) 基于公平与效率谈民商法价值取向
在民商法之中, 公平之法律价值是其中基本的法则, 公平对民商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民商法的自愿、平等方面有着促进作用, 公平在民商法之中是非物质的其作用是加强条件与经济的公平, 对于经济的各个方面都是追求最有利的, 民商法对每个主体不采取不平等的待遇;效率价值在民商法之中的展现, 是对利益的展现, 对于经济是自由合理的。民商法是对利益追求的最大化, 效率的法律价值在民商法中展现则是展现自愿、自由等等, 而这些原则则会使私人的经济利益最大化, 间接促进整体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民商法在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基于公平与效率谈经济法价值取向
经济法的公平主要表现在经济的公平原则, 对于公平, 可以理解为对于存在一些价值的行动, 对于其获得具有平等的权力, 使之处于一个适当状态, 在经济法中, 其公平是针对不同条件的主体所展现出的, 让各方面都是公平的, 将各种不合理的因素进行排除。对于效率, 并不是都是高效的, 其存在一定的缺点, 同时也不是一直是有效率的, 市场的发展需要提高效率, 与此同时需要对市场进行合理的调节, 经济法对于市场上的这种效率中的缺点就可以进行修改, 促使效率的提高。
四、民商法和经济法之间的对比
二者有很多相似的价值取向, 基于公平价值, 二者是对经济的调整, 对市场间的调配以及相应的平等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者都离不开其具有的价值, 公平体现于民商法主要是其目标、特点、本质, 民商法离不开公平原则, 对于经济法, 公平作为其理念。基于效率, 对于民商法和经济法, 其效果是一样的, 其目的是获得利益, 促进社会的发展, 实现共同进步, 二者之间基于公平与效率, 其目的大致是相同的, 都是对市场进行调整, 进行合理的分配, 使之展现出平等的原则和高效的原则, 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 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其自我的价值, 与此同时, 其存在着不同的价值取向, 比如说民商法针对私人, 经济法是针对整个社会。
五、结语
公平和效率的价值在经济市场的法律中, 既有其单独的作用, 又有其共同作用, 共同发挥。发现其共同的目标, 综合的利用, 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在了解其所具有的性质的前提下, 更好的结合公平与效率的价值, 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了解其所具有的价值取向, 无论是在微观领域还是宏观领域, 基于公平与效率, 都要充分的考虑其价值取向, 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促进社会的进步。
摘要:公平和效率是十分重要的两个法律价值。从细小的方面、对资源进行分配、首次配置时首先要考虑公平的原则, 从大的方面、二次分配时首先要考虑效率的原则, 而经济法在大的方面、二次分配中起着首要的作用, 民商法在细小的方面、对资源进行分配、首次配置中起着首要的作用, 基于公平和效率, 正确的认识民商法和经济法的价值取向, 展现其价值。
关键词:公平,效率,民商法,经济法,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戴霞.论民商法与经济法的价值取向——从公平与效率之视角[J].暨南学报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 , 2004, 03:64-68+139-140.
云龙湖区域经济与商法 篇8
一、公平与效率在法律价值中的意义
( 一) 公平在法律价值中的意义
公平是法律所追求的基本价值之一, 由于人之差异而没有绝对的公平, 只有相对的公平。简单来讲, 公平是责任和义务的统一, 个人而言应承担他应担的责任, 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社会来讲, 公平应该是一种环境, 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体现在公平的竞争环境、公平的利益分配及其他生活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上。公平这一法律价值的意义为人们提供了保障, 也帮助人们树立了公平正义的意识, 鼓励人们依法追求公平正义, 构筑一个公平的社会, 需要法律的保障, 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长期努力。
( 二) 效率在法律价值中的意义
社会经济活动、日常生活中充满了矛盾, 人们的利益往往发生冲突, 在双发或者多方无法协同达成共同意见时就不可避免的需要法律来解决, 此时公平这一法律价值的重要性凸显, 同时, 也需要效率的协作, 否则事态将无法控制。法律规定了社会原则、行为准则, 在条条框框的约束下, 社会机制正常运作, 在社会中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集体利益还是个人利益都需要被约束, 规则化的流程大大提高了法律效率, 保证高效有序的进行每一项社会活动并保持着稳定。效率这一法律价值不仅仅影响法律的执行情况, 其对经济来说更是极为重要, 就经济活动而言, 资源的利用效率就是关键, 法律的规范作用使得效率的效果得到加强。
二、基于公平与效率谈民商法与经济法的价值取向
( 一) 民商法对公平与效率价值取向的体现
民商法只指民法与商法, 两者共同调整商品经济关系, 民商法实行高位公平的原则, 民法注重公平、安全, 商法注重效率。公平原则下, 民商法保障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在社会活动中, 个人的创业、工作、购物等经济行为都具有相同的权利, 在个人与个人发生利益冲突时,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总的来说形式上和机会上的平等正是民商法在公平上的价值取向。个人利益的实现体现了民商法在效率这一价值取向下的现实成果, 在民商法的约束和规则下, 个人不断的追求自身利益的实现, 微观的个人进步汇聚成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实现了经济有效率的发展, 而民商法对私人财产的保护也是效率的表现形式, 这极大的保证了人们私有财产的安全, 在此基础上人们对利益的追求才能极大化, 因此, 民商法对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 二) 经济法对公平与效率价值取向的体现
法律对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经济法对整个社会商品经济关系进行系统、全面、综合的规范与调整, 是对市场进行规制的法。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对经济进行调整时, 会产生市场失灵的现象, 并在自然垄断行业极易产生垄断的种种弊端, 经济法的实行对维持市场公平, 保证市场运行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最核心的内是: 注重维护经济总体效益, 兼顾社会各方经济利益公平。公平的价值主要表现为整个经济体的公平, 是一种更广义上的公平, 是对经济环境的一种描述, 在公平的经济环境下, 适用同样的经济规则、提供同样的经济信息。经济法在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物质世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从宏观层次上对政府、社会、市场进行平衡调节, 避免市场失衡, 提供必要的国家干预, 这是经济法中效率价值的重要表现形式。
三、民商法与经济法的异同
民商法与经济法都离不开发挥公平与效率的价值, 两者有着相似点, 都以公平原则保障个人利益, 追求经济的稳定发展为最终目的, 也都追求效率原则, 高效有序的调节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两法也有各自的侧重点, 民商法公平原则是其精髓, 经济法则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在面对对象上, 民商法更关注对人们私权的保护, 而经济法更关注社会和整体的公平; 在实行手段上, 经济法更多的涉及宏观调控、国家干预, 民商法更具体到个人角度。同时, 民商法与经济法的公平与效率有时相悖, 需要协调发展。
四、结语
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但也存在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问题, 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效率与社会的稳定。法律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 民商法与经济法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又息息相关, 处理好民商法与经济法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将两者有效地结合, 对我国经济实现中高速稳定发展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云龙湖区域经济与商法 篇9
经济法与商家法之间之所以发生“争斗”, 是因为对经济法中调整对象的认识存在一定差异认识。 从表层看, 经济法与商法之间最主要的矛盾就是企业法应该归属与那部法律。经济学家为什么要将企业法归属与经济法, 主要是因为在计划经济的时候, 企业属于政府部门, 虽然企业法中主要涉及的是经济问题, 但是管理方面还是以政府为主。 因此文章对于企业法的归属问题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1 商法与经济法之间的区别
由于调整范围、立法目的上有诸多不同, 因此商事法和经济法在有关部门的法律理念、法律机能上也是明显不同的。 商法以个别经济主体的利益为基础, 主要调整的是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经济法则以社会经济利益为基础, 着眼于整体经济利益的协调和保护, 即着重于所有商事主体利益的全局性调整。因而, 商事法和经济法应作为两个不同的法域而存在。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宗旨、原则均不同
经济法的宗旨是保护社会中的公共利益, 并以此为己任。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就是保证经济的公平。同时在经济法中对国家的经济干预进行为强调, 这里说的干预不是指以行政行为进行直接干预。 经济法会对私人的经济进行相应的限制与调控。商法的宗旨是促进营利, 其基本原则则是商事自治。 我们不难发现, 经济法中的侧重点是经济公平, 商法中的侧重点则是商事自治。 在传统的商法主要是用来保护商人的利益不受到损害, 随着时代的发展, 现代的商法中出来保证商人的利益之外, 还将商事的安全与公平列入其中。 不管是传统的商法, 还是现代的商法其重要的侧重点还是商事自治。亚当·斯密曾提出:市场就是一只无形的受吗, 它能够让社会与个人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关系。 这也是传统的商法的理论基础。
(二) 法律属性有区别
经济法属于公法, 主要用来干预国家经济;商法属于私法, 主要用来调节商事交易。 经济法的主体有两部分, 一部分主体是国家, 另外一部分主体是经济组织、个人, 经济法主要是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发挥自身的作用, 主要运用的方法是经济杠杆, 例如税收政策、货币政策、财政等, 虽然不是国家直接干预经济, 但这些行为都是由国家来实行。 商法的主体是商事企业, 主要是用来调控商事交易行为, 私法的属性表漏无疑。现代商法中已经添加了商事公平与保护, 因此商法中不断增加强制性的规范, 再加上行政部门也开始对商事进行监督管理, 导致商法越来越公法化。
(三) 中心内容和体系不同
经济法中的核心内容就死竞争法, 其中包含了财政法、物价法、广告法、中央银行法、税收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商法的核心内容有商行为法与商主体两部, 其中包含了合伙企业法、海商法、保险法、公司法以及票据法等。 经济法中的主要内容可以划分成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市场规制法, 另外一部分是宏观调控法;商法的抓哟内容也是包含了部分, 分别是商行为法与商主体。 通过分析, 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商法与经济法的内容与体系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2 企业法的归属
根据我国新经济法中的界定, 企业法不应该归属于经济法。但是近年来出版的经济论著以及经济协调者还是经企业法归属与经法中。 在商法中一直二次元的结构, 即商行为与商主体, 在商法中一直将企业法作为商主体的主要内容, 因此, 商法与经济法为了企业法的归属不断的法神个“争斗”。因此文章有必要对企业法的归属进行分析。若将企业法归入经法中存在以下三个弊端:
(一) 政企不分
纵横统一曾经说过经济不仅可以很行调整经济关系, 还可以纵向调整经济关系。 根据之一结论, 因此企业法被归属于经济法。经济协调理论已经相应的理论中都继承了这一理论的观点, 并希望将企业法归属到经济法中。 尽管后来的的经济法理论进行更新, 已经重新包装, 其内容并有脱离我们上面说到的那个理论。
(二) 与企业的本质不相符
在科斯的理论中, 企业的本质就是市场交易中的替换物。斯科的理论说明企业的三点内容, 第一点, 企业不是政府进行干预经济一种手段, 因此企业法也不应该成为政府对经济进行干涉法;第二点, 交易与企业的之间属于并列关系, 如果交易属于商业法的内容, 那么企业法也应该成为商业法的内容;第三点, 企业与交易的目的相同, 都是为了实现营利, 与市场规制、政府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不相同的。 因此若将企业法纳入经法中, 则与经济法的宗旨以及基本原则是相互矛盾的。
(三) 企业法与经济法的体系不协调
在经济法的核心内容是竞争法, 若将企业法并入经济法势必会冲淡经济法的这一核心内容。 企业法具有非常强的体系性, 不管将其并入到那个部门法中都会占据非常重的位置。 经济法是以竞争法作为核心内容, 并以财政法、物价法、广告法、中央银行法、税收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围绕这这一核心展开。因此经企业法并入经济法会导致经济法的体系不协调。
3 结语
通过对经济法与商法之间的区别, 以及企业法的归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之后, 笔者认为企业法应该归属于商法
摘要:文章对经济法与商法的区别进行的深入的分析, 主要是从企业法归属角度进行分析。在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经济法与商法同时对交易关系进行了调整, 不过经济法属于公法, 商法属于私法。因此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企业法归属商法的主要依据是商法以企业的本质更加的相像, 能在根本上避免政府与企业之间混淆的弊端。
关键词:经济法,商法,企业法
参考文献
[1]钟婉珩.经济法与民法、商法的区别和联系[J].法制与经济 (中旬刊) , 2012 (10) .
[2]金磊.浅谈市场经济背景下民商法与经济法的关系[J].才智, 2015 (14) .
云龙湖区域经济与商法 篇10
关键词:心理契约;经济法与国际商法;教学改革
《经济法与国际商法》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经济法律意识,使他们在经济活动中能正确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的《经济法与国际商法》课程虽然在学习要求上比法学专业低,但其涉及面广,并且理论性强,对无前期法律知识的经管类学生来说枯燥又难懂。因此,许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重视程度较低,独立分析案例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也较低,课堂的教学效果难以达到开设该课程的初衷。要使得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效地掌握经济法与国际商法的内容,需要改进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本研究旨在通过在师生间建立有效的心理契约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高校师生心理契约的内涵与特征
“心理契约”一词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的管理心理学家Argyris于1960年在《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提出,强调在员工与组织的相互关系中,除正式的雇佣契约规定的内容外,还存在着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
近几年,心理契约理论日益成为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关于心理契约问题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企业员工管理或组织层面,对高校师生关系研究这一层面较少涉及。实践表明,在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同样也存在着心理契约。本文所探讨的心理契约就是存在于大学生与高校教师的关系中,是一种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和理解。这种心理契约包含着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这两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方面,它与传统的制度契约是相对应的。
二、《经济法与国际商法》的课堂教学现状
1.经管类专业学生缺乏法律背景
《经济法与国际商法》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于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经济法与国际商法》几乎是他们在校期间需要学习的唯一一门法学类课程。由于缺乏前期必要的法律知识的积累,加之法学本身的专业性、规范性、严谨性和抽象性,使得学生对法律术语感觉陌生,对法律规范感觉晦涩,对法律精义感觉深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解法律术语,解释法律规范,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有很多学生认为学习经济法枯燥乏味,学习方式就是简单的记笔记、背法规、突击应考。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无法培养学生的法学思维能力和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内容多,课时少
经管类专业的《经济法与国际商法》课程虽然在学习要求上比法学专业低,但其涉及面非常广,理论性很强,对无前期法律知识的学生来说非常无趣、枯燥、难懂。笔者所在院校该课程一学期的课时量通常是45个课时,如此短的学时里完成经济法与国际商法近10个具体经济法律制度与部门法的教学和学习,不管是对没有任何前期法学理论基础的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还是对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只能是浮光掠影、介绍性地讲解,无法深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只是一知半解、囫囵吞枣地一带而过,无法真正理解。
3.课程实践性强,却缺乏实训练习
《经济法与国际商法》课程对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以后的就业工作意义重大。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后会涉及到税法和会计法;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商务谈判和签订合同的时候会用到合同法;营销专业的学生今后会涉及到企业法和市场规制法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在创业或就业的时候需要了解公司法和法人制度、代理制度等等。而现行的《经济法与国际商法》课程仍然是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缺少实践环节。因此,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思想上也不够重视,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4.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应用型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强调学生应当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独立分析判断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发现、分析并解决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然而,传统的经济法与国际商法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教材为权威,考试为目的,忽视学生的理解应用和双向互动,学生难以克服被动性、消极性和应对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培养出的学生基本偏离了原来的培养目标,根本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三、心理契约理论与《经济法与国际商法》教学的契合
基于以上《经济法与国际商法》的教学情况,我们有必要在其课堂教学中引入师生心理契约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课堂教学效率。
从教学过程来看,《经济法与国际商法》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学生较大地投入度。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讲解法律条文需要配合采用大量的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但大部分情况是教师积极引导、希望激发学生参与案例分析与讨论,但仍有大部分学生兴趣索然,不能积极参与,课堂经常出现冷场,使得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时间一长,教师也失去了教学热情。由此看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是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那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呢?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在教学内容既定不变的情况下,学生在课堂上的投入度和积极性,与师生间的心理契约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能及时领会教师的学习期望,同时怀着对教师的信任与尊敬,期待着来自教师的肯定与赞赏时,学生自然会热情洋溢地投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认真遵行教师的指导,出色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由此可见,在经济法与国际商法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契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师生间良好心理契约的构建和履行是《经济法与国际商法》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
从教学效果的取得来看,《经济法与国际商法》的教学也要求关注师生间的心理契约。对于法律课程而言,注重從心理入手加强课堂教学具有特别的重要性。通过建立师生心理契约,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让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法律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不仅能培养其法律意识、锻炼语言表达、团队协作、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更能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和法律观念,帮助完善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经济法与国际商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发挥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促进建立师生和谐的心理契约,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自觉接受课程中的法律理论内涵。
四、心理契约理论指导下课程教学的重点设计
(一)设立课程介绍专题
具体讲解学习本门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课程对学生未来职业的积极影响,帮助学生制定未来目标。据调查研究发现,其实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很关心,有较高的期望,他们需要了解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师生如果能够在这一纲领性问题上缔结良好的心理契约必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建立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态度
教师良好的教学态度是相互尊重的开始,是师生心理契约构建的基础。学生很期待自己的任课教师富有教学热情,同时事实也表明教师认真负责、富有热情的教学态度能够感染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能产生无形又直接的影响,教师的言传身教是构建师生良性心理契约的重要手段,教育和学习态度无疑对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
(三)授人以渔
知识总在不断更新,学生学到的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而变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传授方法比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加重要。只有授人以渔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也才更符合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同时,学生也迫切地希望学到一些实实在在能派上用场的知识,希望能够通过实际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和能力,这些因素在教学设计的过程当中应该重点体现。
(四)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流程的设计应该抛弃原来的复习—讲解—总结三段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自主讲解或者讨论自主发言的部分,通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能够满足学生自我表达的需求,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增加教学灵活性
通过调查发现,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反馈并酌情调整授课内容和进度能够明显地提高教学效果。教与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师只有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和状态,合理地调整教学方案和进度,把握好教学的节奏,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Argyris C.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M].London:
Tavistock Publication,1960.
[2] 王晶梅.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师生的心
理契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2).
[3] 唐文源,李频宇.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电子商务课堂教
云龙湖区域经济与商法 篇11
一、信用原则是民商法的基本品格
在中国, 信用更多的是一种道德原则, 将信用作为一种法律范畴加以讨论的, 则是西方法学历史中的罗马法, 明确将信用作为民商法的一个基本原则:“为人诚实, 不损害别人, 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 例如, 《法国民法典》将信用作为立法的基本原则而加以规定, 《瑞士民法典》则将信用作为民商事活动基本原则而加以确立, 这些法典中对信用的确认确立了现代民商法意义上的信用原则。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合同法》第六条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这两条规定在法理上确立了诚实信用原则在民商法中地位和意义。
在民商法所涉的商品交易活动中, 通常情况下的交易各方难以在自己已经完成交付行为的同时而立即从交易的另一方中获得相应的交付, 因此只能双方商议在将来一定时期来取得清偿的债券。商品交易的这一特性就要求交易双方有着一定的信用品格以及对另一方的信用评价和认可, 否则, 这种交易行为就难以实现。因此, 民商法的法律品格必然以信用为其基本规定。
信用作为民商法的基本品格, 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理解:第一, 从民商法的基本道德前提来看, 信用原则就是民事活动参与者之间不进行任何的欺诈行为, 彼此信守承诺的要求, 主要指的是一方对另一方的事实判断, 更进一步讲, 就是民商行为中的出借人对另一人借钱以分期付款方式购买货物的偿付能力和可靠性的积极判断, 如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消费信用, 等等。第二, “信用”属于一种人格权, 指的是“在社会上与其经济能力相应的经济评价”或是“一般人对于当事人自我经济评价的信赖性, 亦称信誉”这里的信用属于法律保护的客体之一, 属于当事人财产的范畴。因此, 信用是民商法的内在本质和品格, 民商法的确立、执行和修订都应贯彻信用这一基本精神。只有这样, 民商法的基本法律功能才能得以彻底实现。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以信用为基础
所谓市场经济, 即是以交换为主要形式的资源配置方式。交换是人类基本实践方式——交往的重要表现形式。人类交往的基础是信用, 著名社会学家齐美尔认为:“没有人们相互间享有的普遍的信任, 社会本身将瓦解。几乎没有一种关系是完全建立在对他人的确切了解之上的。如果信任不能像理性证据或亲自观察一样, 或更为强有力, 几乎一切关系都不能持久。”“现代生活在远比通常了解的更大程度上建立在他人的诚实的信任之上。”作为市场经济的交换, 其行为得以进行的基本伦理前提是诚实守信, 即使交换各方有任何一方不相信另一方, 则这种交换行为则难以进行。市场经济领域中的信用, 主要指的是参与市场经济的各方在长期的经济交往而形成的信任关系和信誉评价。这种信用关系和评价是市场交换的前提, 同时, 市场经济的交换必然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 它是信用的结果。因此,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价值原则和伦理要求, 也是市场经济得以健康运行和发展的价值支撑和伦理基础。
信用作为市场经济的伦理原则, 同时还是市场经济效率的资本 (这种资本既可以被视为社会资本, 也可以被视为道德资本, 但它对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是确定的) 。也就是说, 在市场经济中, 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是有用的, 是可以产生经济效率的资本。尽管在经济学家眼中, 信任和类似的价值观被看作是经济活动中的“外部事物”, 它们不能够在市场中进行直接的公开买卖, 技术上的进步也难以替代, 但它们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是有价值的, 是能够促进经济效率的, 有利于提升经济行为中的交换数量和质量。在一定意义上, 信用可以被纳入产生经济效果的重要资源之一, 市场经济中的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产品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以及政策信用、法律信用、司法信用等都是重要的社会资本或道德资本, 信用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更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资本或资源。
三、建构民商法信用体系, 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与中国传统社会缺乏信用基础有重要关系。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从震惊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到“瘦肉精”事件, 从江西修水县上衫乡矿工罹患尘肺病事件到苹果中国供应商员工中毒事件, 中国市场经济中的生产、销售、消费等各个环节都说明了信用缺失对市场经济体系本身的致命打击。当前, 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途径是通过法律建设提高社会的诚信度, “透明的法治可以在陌生人之间创造信任的基础……一种普遍的公正实施的法治, 给不相关的陌生人提供了互相合作和解决争端的基础, 因此便可大规模地扩大信任半径。”民商法具有信用的基本品格。因此, 建立民商法的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突破口。
第一, 进一步强化信用原则在民商法执行中的力度。当前我国民商法总则以及各项具体民商法律中都明确规定了信用的原则和要求, 但由于信用这一原则具有难以测量的特征,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执行力不够, 如何做到民商法执行中的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关键。这需要进一步细化各单位、各行业遵循信用原则的规定, 对违反信用原则的惩处措施进行具体化, 在物权法、债权法、人格权法等方面进一步深入贯彻信用原则。
第二, 加强市场主体的信用建设。市场经济必须是法治经济, 除了民商法规定市场主体的信用外, 市场主体还应加强自身的信用建设。民商法信用体系的建立, 离不开整个社会, 尤其是市场主体自觉建立优质的信用体系。市场主体应该将信用作为一种社会资本、道德资本加以重视, 珍惜信用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将信用作为企业家的精神, 作为企业的文化。
第三, 政府加强对社会信用的引导、约束和监管。一方面加强信用立法, 明确信用主体, 梳理信用体系;另一方面, 要加强信用公开度和透明度, 督促个人信用和企业信用的健全和完善, 个人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础, 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关键, 加强个人信用信息和企业信用信息的社会化、公开化、透明化是当前政府信用建设的重要方面, 通过建立健全个人、企业信用调查、登记、评估、公示、咨询体系, 提高信用透明度, 成分发挥政府推进社会信用的作用。
摘要:信用是民商法和市场经济的共有特征, 加强民商法的信用体系建设对于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 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商法,信用,市场经济
参考文献
【云龙湖区域经济与商法】推荐阅读:
云龙湖导游词09-14
美丽的云龙湖作文500字07-06
秋到云龙湖作文400字11-05
爬云龙山作文07-01
徐州市云龙区政策08-27
云龙山庙会初中作文450字05-22
游海宁云龙村五年级作文600字05-26
龙湖物业小故事09-26
石屏异龙湖初一作文06-01
卧龙湖垂钓作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