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无线技术(精选11篇)
WiFi无线技术 篇1
1 WIFI技术的定义
WIFI技术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 (如PDA、手机) 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WIFI (wireless fidelity, 无线保真) 实质上是一种商业认证, 具有WIFI认证的产品符合IEEE 802.11b无线网络规范, 它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WLAN标准, 采用波段是2.4GHz。IEEE 802.11b无线网络规范是IEEE 802.11网络规范的变种, 最高带宽为11 Mbps, 在信号较弱或有干扰的情况下, 带宽可调整为5.5Mbps、2Mbps和1Mbps, 带宽的自动调整, 有效的保障了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WIFI技术的发展背景
无线接入技术主要包括IEEE的802.11、802.15、802.16和802.20标准, 分别为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个域网WPAN、蓝牙、无线城域网WMAN等。随着协议标准的制定和完善, 加上WIFI联盟对市场快速的反应能力, WIFI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一方面, WIFI作为Cable与DSL的无线扩展技术, 它的移动性与灵活性为移动用户提供了真正的无线宽带接入服务, 实现了对传统宽带接入技术的带宽特性和QOS服务质量的延伸。另一方面, 随着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的替代性日益增强, 如何缓解这一冲击成为了固网运营商一直思考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 WLAN在部署上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WIFI和VOIP的结合给固网运营商带来了契机;WLAN的热点覆盖计划也正作为3G的补充成为移动运营商新的利润点。
3 WIFI技术的概况
3.1 WIFI技术的优点
(1) 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广:WIFI的半径则可达100米, 适合办公室及单位楼层内部使用。而蓝牙技术只能覆盖15米内。 (2) 速度快, 可靠性高:802.11b无线网络规范是IEEE 802.11网络规范的变种, 最高带宽为11Mbps, 在信号较弱或有干扰的情况下, 带宽可调整为5.5Mbps、2Mbps和1Mbps, 带宽的自动调整, 有效地保障了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无需布线:WIFI最主要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布线, 可以不受布线条件的限制, 非常适合移动办公的需要。 (4) 健康安全:IEEE802.11规定的发射功率不可超过100毫瓦, 实际发射功率约60~70毫瓦手机的发射功率约200毫瓦至1瓦间, 手持式对讲机高达5瓦, 而且无线网络使用方式并非像手机直接接触人体, 是绝对安全的。
3.2 WIFI技术的不足
目前使用的IP无线网络, 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如带宽不高、覆盖半径小、切换时间长等, 使得其不能很好地支持移动Vo IP等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并且无线网络系统对上层业务开发不开放, 使得适合IP移动环境的业务难以开发。此前定位于家庭用户的WLAN产品在很多地方不能满足运营商网络运营和维护上的要求。
3.3 WIFI技术标准
WIFI是IEEE定义的一个无线网络通信的工业标准 (IEEE802.11) 。WIFI的第一个版本中定义了介质访问接入控制层 (MAC层) 和物理层。物理层定义了工作在2.4GHz的ISM频段上的2种无线调频方式和一种红外传输的方式, 总数据传输速率设计为2Mbit/s。2个设备之间的通信可以自由直接 (ad hoc) 的方式进行, 也可以在基站BS (Base Station) 或访问点AP (Access Point) 的协调下进行。1999年增加了2个补充版本:802.11a定义了在5GHz ISM频段上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54Mbit/s的物理层;802.11b定义了在2.4GHz的ISM频段上但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1Mbit/s的物理层。2.4GHz的ISM频段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通用, 因此802.11b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
3.4 WIFI技术的应用
家庭无线网络中的WIFI实现: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 现在, 人们已经习惯了在网上炒股、购物、查询账目、缴费和搜索资料。人们迫切希望能够任何时间、在任何地方使用网络。显然, 无线网络是最佳的选择。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支持WIFI的终端产品越来越流行。而基于WIFI标准的无线网络成为了最为普及的无线组网形式。在家庭中, 如果我们能把现有的家用电器以及电子产品以某种形式连成无线网络, 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 并将其连入Internet进行远程调度, 那将是多么令人惬意的事情。
WIFI通讯技术在矿井下的应用:井下通讯系统一向是煤矿安全防护及生产调度必不可少的设施, 目前我国井下主要通讯为有线方式。我国以前采用过“泄漏”技术及低频穿透技术来解决井下无线通讯, 但因其通讯距离短 (一般在30m以内) , 必须单独组网等缺点, 目前仅在矿井机车调度方面有一定应用;小灵通及无线对讲机技术解决了通讯距离及防爆问题, 但系统设备构成复杂, 也必须单独布线, 产品性价相对较低。那么, 要将WIFI技术应用到矿井下主要应解决的关键技术有那些呢?综合起来应该有以下几点: (1) 节点有线信号远距离传输技术; (2) 节点本安供电技术; (3) 节点无线信号天线及覆盖方式; (4) 手持机本安处理及电池安全保护技术; (5) 适应井下工业以太环网传输的信号节点技术; (6) 系统组网方式及拓扑结构研究。
4 WIFI技术的前景分析
由于WIFI技术自身的限制, 比如其漫游性安全性和如何计费等都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 加上WIFI技术目前的赢利模式仍不明确, 将其作为单一网络来经营, 商业用户的不足会使网络建设出现高投资低收益。因此运营商们可以将其应定位于以下方面: (1) 高速有线接入技术的补充; (2) 蜂窝移动通信 (3G) 的补充。百年来通信发展的历史证明, 使用一种包办所有功能的通信系统是不可取的, 各种接入手段的混合使用才能带来经济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同时提高。
摘要: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 如何根据WIFI技术的特色, 对WIFI技术进行准确定位以便更好地开展增值业务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介绍了WIFI技术的定义及发展;对WIFI技术的优势进行了分析, 阐述了WIFI的目前应用情况并由之提出了电信开展增值业务的考虑和建议以及未来与3G技术相结合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WIFI,无线宽带接入,覆盖范围,3G
参考文献
[1]IEEE 802.1la-1999 (8802-1l:1999/Amd 1:2000 (E) ) , WirelessLAN Medium Access Control.
[2]顾正宜.一种基于WIFI的无线切换技术[J].移动通信期刊, 2010 (1) (下) .
[3]侯自强.全球Wi-Fi高峰会议[J].网状WIFI发展趋势, 2009, 9.
[4]中兴公司WIFI技术, 2010, 5.
WiFi无线技术 篇2
不过随着人们对无线连接的速度、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更高频段的 5GHz WiFi便应运而生。我们日常所说的5G WiFi便是运行在5GHz频段第五代的无线WiFi连接,与我们所说的3G、4G通信技术是风牛马不相及的。
除了对5G WiFi进行解析之外,我们文章后部分也进行了连接的传输测试,提供一系列数据供消费者直观感受,从结果来看,只要网络路由和网速没有成为瓶颈的情况下,工作在5GHz频段的WiFi要比2.4GHz频段的要快上50%以上,详细可以参考后部分的简单测试。
WiFi越来越拥挤
我们是否时常有感觉,在家里还好,如果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热点太少、网络拥堵、经常掉线、信号太弱,经常出现连接不上的情况。这就是现在非常拥挤的2.4GHz WiFi的存在状态,严重超载、干扰众多下成为其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曾经尝试连不上公共的WiFi么?
如果把2.4GHz下的WiFi比作城市的信息传输公路,全球Wi-Fi网络面临着时时发生塞车的窘境。这里“奔跑”的是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掌上 游戏机,还有各种各样的移动设备,众多的设备令2.4GHz频段的信道非常拥挤,相处经常发生干扰。
Wi-Fi联盟在9月做出统计,联盟成员企 业目前已经达到了450家,Wi-Fi全球用户超过10亿,具有Wi-Fi认证的产品发货总量已超20亿件,平均每年开发200万件产品,庞大的设备与混 乱的无线WiFi网络设计已经令传统频段的WiFi不堪重负。
设备增多 信道拥挤
目前全球最快的Wi-Fi传输速度仅为300Mbps,相当于每秒只能传输约36MB的内容。信息公路的拥挤首先便会减慢车速,因此传输速率必然会有所 下降,很难合格,如果仅仅是浏览一下网站或者收发邮件,当然这个是没有什么影响,但如果是要进行大流量的数据传输,包括高清视频、在线视频等,这就有可能 成为手机等移动设备与互联网之间带宽的瓶颈。因为这原本只是一条预计通行小轿车的公路,却忽然涌进了客车和大型货车,并且数量越来越多。
5G WiFi
5G Wi-Fi的诞生很好解决现在WiFi面临的问题,首先它运行在5GHz以上的高频段,带宽能提高到40MHz甚至80MHz或更高,传输速度最高提升到了1Gbps,每秒可以传输约125MB的内容。
5G Wi-Fi就是第五代Wi-Fi技术的简称。Wi-Fi技术诞生于,至今已经发展到了第五代。当年第一代Wi-Fi标准出现的时候,受到工艺和 成本的限制,芯片的工作频率只能固定在2.4GHz,最高传输速率只有2Mbps,相当于每秒只能传输约0.016MB的内容。
通信技术与WiFi发展历程
随后出现的802.11a、802.11b、802.11g、802.11n等四个WiFi版本的标准,速度越来越快,现在我们普遍使用的是 802.11n的标准。比如推出的802.11n比之前的802.11g快了10倍,比更早的802.11b快50倍,覆盖的范围也更广。 WiFi芯片的传输速率越来越高,但直到802.11n初始还是运行在2.4GHz的频段上,因此速度仍然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真正5G WiFi
尽管较早之前便有手机的WiFi芯片支持双频(2.4GHz和5GHz)运行,但其采用的协议仍然是802.11n标准,没有采用最新的 802.11ac标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5G WiFi,可以简单看作是运行5GHz频段上采用802.11n的WiFi,在性能有所打折。我们如果拿高速公路来比喻5GHz的WiFi频段,那么 802.11n标准会是奔驰汽车,而802.11ac标准会是更上一层楼,可以理解为跑车。
WiFi进化
真正的5G Wi-Fi是802.11ac,采用了工作在频率5GHz的芯片,能同时覆盖5GHz和2.4GHz两大频段。除了更快,它还能改善无线信号覆盖范围小的 问题,虽然5GHz比2.4GHz的衰减更强,难穿过障碍物,但由于覆盖范围更大,考虑到信号会产生折射,新标准反而会更容易使各个角落都能收到信号。
设备支持是关键
现在来看,支持工作在5GHz频段的手机并不是特别多,较为热门的有小米手机2A、三星Galaxy S4、HTC One与iPhone 5,可以预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手机厂商推出新品之时会加入对5G WiFi的支持,其中博通已经在近期研发出支持5GHz频段的无线连接集成单芯片,5G WiFi大潮即将会到来,
设备更换成本暂时较高
虽然5G WiFi有众多优点,但市面上支持5G WiFi的路由器仍旧比较少,相对来说价格也会比较贵,这就为商户更换路由器设备增加成本。虽然我们很多时候在咖啡厅等地方,经常会遇到人多连接不上 WiFi或者连接不稳定的状态,只需要更换一台双频路由器应该可以解决,但是商户原来的路由器在还没有很大的刚性需求的时候,其显然并不会会花上比传统路 由器贵上100-300元的价格去更换。不过细想一下,如果在手持设备已经足够普的时候,你看见一间咖啡店标榜拥有5G WiFi连接,对你是否有吸引力呢?
优点一览
5G WiFi优点
1、解决网络拥堵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使用需求,旧的技术标准变得捉襟见肘。5G Wi-Fi拥有更宽阔的信道选择,可以解决拥堵问题。
2、提升播放质量
视频流量的爆发性成长以及与日俱增的无线装置,加重了Wi-Fi网络负担,导致用户消费者在观看影片时很容易遇到播放不顺畅、影片下载时间冗长等问题。5G Wi-Fi每秒传输速度可达125M,让每秒下载速度约为30~45M的 传输不成问题。
3、更加节能
由于同一时间传送的内容更多,设备也能更快地进入低功率的省电模式。比如博通的5G Wi-Fi技术可让行动装置降低83%的耗电率,因此可延长装置的使用时间。
4、信号品质更好
目前2.4GHz频段Wi-Fi网络上已经严重拥挤,大量设备堆积在一个狭小的频段中很容易彼此干扰。国内5G频段使用较少,无线电干扰大为降低,信号 品质有极大提升。另外,虽然5GHz比2.4GHz更难直接绕过障碍物,但由于覆盖范围更大,考虑到信号会产生折射,新标准反而会更容易使各个角落都能收 到信号。将来伴随着5G Wi-Fi大量使用,手机透过Wi-Fi控制家中电视、冰箱、洗衣机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附5G WiFi带宽速度测试
测试一:我们利用支持5G WiFi的手机分别单独进行频段的锁定,包括5GHz与2.4GHz,继而运行Speed Test,服务器选择广州进行五次速度测试,取平均值,以此来考察下载的速度。由于受到网络状况等因素影响,测试结果仅供参考。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2.4GHz的频段中,WiFi热点众多,而且单一信道里面拥有的热点数很多,造成拥堵;相比较2.4GHz频段,5GHz频段的信道更为宽阔,即使同一信道有众多热点,但是较宽的信道也能有着不错的网络表现。
测试结果显示在自动模式与5GHz频段模式下,下行速度要比2.4GHz频段要快50%以上,而上行速度都有接近30%的领先幅度。只要路由器能够支持 5GHz频段,自动模式下手机便会根据信号等情况智能调整,不需要用户参与。当路由器和网速不再成为传输速度瓶颈的时候,2.4GHz频段较为拥堵与干扰 众多,对于速度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测试二:我们采用iPerf软件测试,记录支持5GHz路由到手机的传输速度,测试采用思科Cisco企业路由器。
首先我们看到在办公室内,5GHz频段的信号比较优秀,因此自动模式与5GHz频段下速度都有很厉害的表现,接近100Mbps的传输速度;走廊位置, 信号有所减弱,速度下降不少,但仍然要比2.4GHz频段要快不少;公司室外的信号更加薄弱,速度再一步下降,但仍然有领先。
总结
无线WiFi中继哪家强? 篇3
TOTOLINK EX300 v2
TP-LINK TL-WA832RE
三款中继器横向评测
上网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即使在家里也希望在每个角落都能随心畅享WiFi。然而,由于路由器信号强度限制、墙壁阻隔、距离过大等因素常常阻碍人们在家随处畅享WiFi的惬意。不过幸好有一款非常实用的无线产品能帮助广大家庭用户解决家里WiFi覆盖面的问题,它就是WiFi中继器。本期《消费电子》杂志评测室迎来了腾达A301/TOTOLINK EX300v2/TP-LINK TL-WA832RE三款WiFi中继器,到底哪一款更强更实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评一评,测一测。
TOTOLINK EX300 v2 99元
TOTOLINK EX300 v2这款产品的主体采用白色配色,整体设计简洁。机身呈长方体,在正面设计有一个按键、LOGO以及两个彩色指示灯,指示灯包括电源指示灯和信号延伸指示灯,可以明确地显示使用状态;而在侧面则设计有两根信号天线以及散热孔,天线也支持自由旋转,较为便捷;在背面则设计有电源插销和散热孔;而在底部放置了一颗LAN口和一个针孔隐藏式的重置按钮。
在散热方面,TOTOLINK EX300 v2表现不错,这得益于其散热孔的科学设计,背面和左右两侧均设计有宽大的散热口,有效地保障了散发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在长时间使用时机身温度均控制得不错。
在信号传输速率方面,TOTOLINK EX300 v2也采用了主流的传输速率,支持300M传输速率。而且,在功能方面,其独具一键智能设置功能和弹窗设置,当中继器连接WiFi后会自动进入设置页面。并支持用户按一下路由器的WPS键和EX300 v2的WPS键即可完成繁琐设置,实现快速连接,非常便捷。
腾达A301 79元
腾达A301外观设计较为精巧可爱,采用全白设计,正表面光滑明亮,手感颇为顺滑舒适。该机设计了智能指示灯,能够发出黄绿颜色的灯光,当安放的位置过远或过近时指示灯会显示黄色,当安放的位置适中时指示灯会显示绿灯,这很明了地告知用户最佳的摆放位置,这个设计非常人性化,实用性强。而且在机身底部提供了一个LAN接口和Reset重设按钮。
腾达A301外置2根全向智能天线,天线采用圆柱形设计,可以自由转动,有助于用户自行调整天线的角度,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强接收信号的强度,保障信号的稳定性与传输距离。而且这个天线的设计与主机身相互映衬,使得整体感觉像个可爱的机器人。
在配置方面,腾达A301内置了与苹果一样的芯片,采用了美国BROADCOM芯片,能有效地保障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同时支持300M传输速率,具备速度快信号好的特点。由于腾达A301采用了低功耗设计,而且在机身背面特别设计有栏栅散热孔,且散热孔处采用了超薄设计,使得在腾达A301插入电源时能保证散热口与墙面有一点距离保证散热效果。
TP-LINK TL-WA832RE 85元
在外观设计方面,TP-LINK TL-WA832RE更为简洁时尚,机身也采用了白色配色,而且机身线条感更强;除此之外,梯形式机身的设计也颇有亮点,配合其倾斜的散热孔线条,使得整个机身犹如一栋颇有几何元素味道的建筑模型。该机将散热口设计成长条形不但增强了机身的美观度,也增大了散热口的面积,有助于机身散热。此外,该机在正面设计有一个智能指示灯,能发出橙色与绿色灯光,可指引用户找到正确的安放位置。
在按键设计方面,TP-LINK TL-WA832RE将按键设置在机身底部,分别设计有一个QSS快速安全设置和Reset重设按钮,而且按键采用细圆式设计,照顾了美观度,但是按键手感却有所牺牲。该机采用的是插墙式设计,基本兼容主流的路由器设备。
TP-LINK TL-WA832RE采用双天线式设计,但是其天线设计较为特别,扁长式的天线仅支持一个方向旋转,不能向两边展开,这一定程度限制了天线指向的方向设定。该机在速率方面也支持300M传输,速度有保障,而且该机采用了无缝漫游技术,能够自动切换信号源,在使用时较为方便。
设置界面对比
对于WiFi中继器,很多用户会感觉设置连接比较复杂麻烦,对于这个痛点,各大中继器品牌也在不断地完善这方面的软肋。此次评测对比的最重要的一个项目就是这三款中继器的设置过程,看看哪款更加人性化,更加便捷。
配置界面对比
此次评测的三款中继器均支持在手机浏览器进行配置,而且界面均进行了优化。通过实际使用,可以发现三款中继器的配置界面有所相似但也有各自的特色。
腾达A301使用体验:
腾达A301的配置界面采用了橙色配色,视觉上较为亮眼,不过其界面功能较为单一,并没有设置过多的功能,而是直接过渡到信号扫描界面供用户快速地选择连接,操作非常简单。
TOTOLINK EX300 v2使用体验:
TOTOLINK EX300 v2的界面采用了较为文艺的设计风格,天蓝色的配色让界面较为清新,其设计与腾达A301的界面设计理念差不多,撇除了多余的设置功能,直接引导用户连接需扩展的WiFi。因此从其界面截图中也可以看出其功能也比较专注。
TP-LINK TL-WA832RE使用体验:
TP-LINK TL-WA832RE的设计界面较为注重设置功能,不但提供手机版界面供用户使用,而且也支持切换体验传统的电脑设置界面。这可以满足用户对多种功能设置的使用需求,这也凸显了TP-LINK较为强大的设置系统。
设置流程对比:TOTOLINK EX300 v2配对过程最顺畅
从设置流程来看,三款中继器的设置过程均大同小异,相差不大。只是TP-LINK TL-WA832RE的功能稍微强一些,支持更多功能设置供用户使用。不过在实际配对体验中,小编发现搭载了一键智能设置功能的TOTOLINK EX300 v2配对过程更加顺畅快速,过程中几乎没有出现什么意外;但是TP-LINK TL-WA832RE对于扩展的网络则有些挑剔,其对不同的网络设置过程稍显不稳定,有些时候容易设置成功,但是有时候却不能设置扩展。腾达A301设置扩展的实际表现介于二者之间,发挥较为稳定。
信号增强效果对比
对于中继器而言,能否有效地扩展WiFi信号的强度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小编特别地对于这三款中继器的信号增强效果进行了测试对比,希望通过简单明了的测试结果展现这三款中继器对于信号增强的效果,给用户在购买时提供一个选购参考。
路由器是TP-LINK TI-WVR450G;采用iPhone6作为接收终端;利用简单明了的测网速APP对其信号增强效果进行测试,主要通过其信号上传下载速率进行对比。
测试前,小编先采用了测网速APP对二楼测试点的信号进行了测试,在测试点处,接收终端iPhone6的WiFi信号显示为1格,信号较为微弱;测网速APP的测试结果显示该点下载速率为5.03Mbps;上传速率为0.14Mbps。
测试环境说明:
小编在二层独栋楼房中进行测试,路由器位于一楼角落,测试点则位于二楼的客房浴室,二者相隔15m,相隔三道墙与一扇门。
从测试结果来看,三款中继器均能大幅提升测试点的WiFi信号强度,在实际测试中,测试终端iPhone6的信号强度均由1格微弱的信号转为满格强信号,足见这三款中继器的有效性。在具体的测速结果中可以看出,腾达A301的表现相当抢眼,是三款中继器中信号提升最强的中继器,大幅提升了测试点处的下载与上传速率;其次是TOTOLINK EX300 v2,其将测试点处的下载速率达到了12.42Mbps,表现也不错;排在最后的是TP-LINK TL-WA832RE,其将测试点处的下载速度仅提升到了10.74Mbps,稍显逊色。不过在上传速度方面,TOTOLINK EX300 v2和TP-LINK TL-WA832RE的表现均一般,二者在上传速度方面的提升较为有限。
总结:腾达A301信号强度提升最给力;TOTOLINK EX300 v2设置最快捷
WIFI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篇4
基于WIFI标准的WLAN网络是目前最为普及的无线网络形式,由于WIFI技术无线接入和高速传输的技术优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对3G网络的补充。而且基于WIFI标准的WLAN网络相对基于3G标准的3G网络成本低廉。对于正在抢占3G市场的中国各大电信运营商来说,WIFI技术无疑是具有强大吸引力的。
1、WIFI的技术特点
WIFI (Wireless Fidelity)技术即IEEE802.11协议,无线接入和高速传输是WIFI的主要技术优点,其中IEEE802.11b最高速度为11Mbps, IEEE802.11a与IEEE802.11g的最高速度为54Mbps。现在多用的IEEE802.11b与IEEE802.11g设备使用的频段为2.4~2.4835GHz的免许可频段,在频率资源上不存在限制,因此使用成本低廉也成为了WIFI技术的又一大优势。WIFI无线网络是由AP (Access Point)和无线网卡组成的无线网络,组网方式较为简单。我们通常将AP称为网络桥接器或接入点,将能搜索到WIFI网络的地方称为热点区域,任何一个装有无线网卡的终端(现在主要的终端是笔记本电脑和带WIFI功能的智能手机)进入WIFI覆盖区域均可以通过AP来无线高速接入英特网。另外IEEE802.11规定的发射功率不超过100毫瓦,实际发射功率大约为60-70毫瓦。而手机的发射功率大约在200毫瓦至1瓦间,手持式对讲机则高达5瓦。所以总的来说WIFI技术是健康安全的。
WIFI技术也有它的不足之处。首先它的覆盖面积有限,一般的WIFI网络覆盖面只有100米左右。其次它的移动性不佳,只有在静止或者步行的情况下使用才能保证其通信质量。为了改善WIFI网络覆盖面积有限和低移动性的缺点最近又提出了802.11n协议草案(还未得到IEEE的正式批准)。802.11n相比前面的标准技术优势明显,在传输速率方面,802.11n可以将WLAN的传输速率由目前802.11b/g提供的54Mbps提高到300Mbps甚至600Mbps。在覆盖范围方面,802.11n采用智能天线技术,可以动态调整波束,保证让WLAN用户接收到稳定的信号,并可以减少其它信号的干扰。因此它的覆盖范围可扩大到好几平方公里,这使得原来需要多台802.11b/g设备的地方,只需要一台802.11n产品就可以了,不仅方便了使用,还减少了原来多台802.11b/g产品互联通时可能出现的盲点,使得终端移动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WIFI技术的应用现状
在我国的大中城市中,许多咖啡馆、快餐店等服务性营业场所和图书馆、办公楼等公共场所都已经被WIFI信号覆盖,在这些区域携带支持WIFI的终端即可接入互联网。随着无线城市概念的提出,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提出了WIFI网络覆盖计划。2008年开始香港提出了"香港政府WIFI通"计划。计划在指定的公共场所设置AP,让所有的市民都能免费的连接到互联网。台湾也大力推广无线城市,台北市的WIFI网络覆盖率目前已达到了90%以上。美国的休斯顿投资了350万美元来建设城市中的WIFI网络,为社区中心、非赢利性团体和学校提供计算机和免费高速网络。旧金山最近开启了全程的新型公交车站计划,每个公交车站都是一个小型的WIFI基站,在公交车站的周围均可以享受到WIFI服务。现在不少高校也实现了校园的WIFI覆盖,甚至已经开始考虑迁移到更高速度的802.11n标准。可见是否提供公共WIFI服务已日渐成为城市现代文明程度的新指标。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WIFI服务今后可能普遍成为一种公共服务,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
随着WIFI网络的覆盖的区域越来越多,各大厂商也不断推出带有WIFI模块的终端。除了笔记本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外,随着数字家庭概念的提出,各种家用电器产品如电视机、影碟机、投影机、数字音响等,也纷纷加上了WIFI功能。这些新型的家用电器都可以通过WIFI网络这个传输媒介,与后台的媒体服务器、电脑等建立连接,实现整个家庭的数字化与无线化。WIFI热甚至蔓延到了汽车工业,德国大众和AutonetMobile公司最近宣布合作推出大众Routanminivan上的车内WIFI装置。2009年6月以后所有美国相关车型都将安装该设备,这样无论开车到哪里都可以使用WIFI上网。就目前的发展趋势,相信将来人们的生活会真正的做到数字化和无线化,生活将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3、WIFI技术在3G时代的应用及展望
随着3G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电信运营商也将目光投向了WIFI技术。3G即第三代数字通信,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在于传输声音和数据速度的提升,主要的问题在于解决数据的高速传输。很显然在非高速移动的状态下,WIFI技术低成本、无线、高速的特征非常符合3G时代的应用要求。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3G宽带的应用从各个方面来说都不够成熟,要跨越2G和与3G的"代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成本,而WIFI具有布网简单、成本低廉的优势。为了能快速而低成本地开展移动高速数据业务,抢占市场,各个电信运营商都积极试验基于WIFI标准的WLAN业务与原有传统业务的融合。如中国电信目前正在试点推广"一号双网"的业务,即用户如果使用了中国电信有线宽带,只要使用同一个账号,也可以在无线宽带热点范围内实现高速无线上网。还有"我的E家"业务,将WIFI功能加入到家庭的网关中,与有限宽带业务绑定以满足用户的无线上网需求。
在手机的3G业务方面,目前支持WIFI的智能手机可以轻松的通过AP实现对互联网的浏览。随着VOIP软件的发展,以Skype为代表的VOIP软件已经可以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在装有WIFI模块的智能手机上装上相应的VOIP软件后就可以通过WIFI网络来实现语音通话。Netgear公司甚至还发布了内嵌Skype软件的专门的WIFI电话,使用这种电话时只需要接连上WIFI无线网络,再输入自己的Skype账号和密码,就可以尽情使用Skype软件进行通话。可以想象,如果有足够的市场需求,随着相关软件的不断开发,不久的将来只要身处热点区域,现有的手机3G业务包括基础话音业务、视像业务,以及利用手机终端进行即时通信的相关业务,娱乐类业务、资讯类业务都可以在支持WIFI的智能手机上通过安装相关软件来实现,从而减少用户的使用成本。
4、结语
WIFI技术作为WLAN技术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速。WIFI技术不仅在构建无线局域网方面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同时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对3G通信网络进行补充,承载低移动性高速数据业务。
在当前信息社会,大众对无线网络服务的应用需求也越来越高涨。各大电信运营商包括政府部门也陆续推出了各种基于WIFI技术的试点服务。但由于缺乏盈利模式无法更广泛的推广成为公共服务。但有需求就有市场,相信WIFI技术今后将会继续向前发展,其相关产品也会被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叶小荣.无线局域网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2].寿建琪.浅谈无线网络技术与无线图书馆.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 3 (127) :64-66
WiFi无线技术 篇5
360随身WiFi 3的使用方法依旧简单,只需在PC端下载安装驱动,然后将其插在USB接口上即可自动建立Wi-Fi热点和对应的密码。当然,如果你觉得热点名称不够酷,密码太过复杂,还可通过客户端软件重新自定义。此外,如果你的手机安装了“360WiFi快传”,还能直接在手机上浏览PC硬盘中的内容,进行文件的双向传输。
为了强化信号,360随身WiFi 3的体积略有增加,不如前辈Nano规格那般迷你。但是,6.5g的体重依旧要比同尺寸的闪存盘轻盈,通过挂绳孔可以捆绑在钥匙坠或手机上以防丢失。值得一提的是,购买360随身WiFi 3的用户还可免费获赠10TB云盘,也算是加量不加价的一种增值服务吧。
对家庭用户而言,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共享的Wi-Fi网络被别人蹭网,因此360随身WiFi 3的客户端还提供了非常直观的防蹭网和限速功能,所有接入该热点的设备都会在“已连接的手机”列表中,我们可以轻松将任意设备拉入黑名单或限制它联网的速度,最大限度保证自己的权益。
产品规格
材质:ABS+PC塑料
天线:内置MIMO 双PIFA 天线
速度:最高可达300Mbps
加密方式:WPA-PSK/WPA2-PSK
体积:49mm×19mm×8.1mm
重量:6.5g
系统支持:Windows XP、Windows Vista、
Windows 7/Windows 8/8.1
参考价格:19.9元
编辑点评
WiFi无线技术 篇6
随着天翼3G网络已覆盖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天翼WiFi热点已达30万个,“无线中国”计划的有效推进将促使天翼WiFi热点进一步覆盖科技园区、商务楼宇、机场、车站、酒店、商业区、便利店和咖啡厅等城市公共场所,用户能够体验到更为快捷高速的无线上网服务。
中国电信日前正式启动了“宽带中国翼起来”活动,发布了天翼WiFi时长卡、天翼WiFi国际漫游业务等天翼宽带系列新产品。天翼WiFi仿佛是一双双飞腾的翅膀,将城市中的每个角落无线串联起来,在蔚蓝的天空下它们闪耀出道道光芒,无处不在的优质网络我们皆能信手拈来。
新产品介绍
1.天翼宽带WiFi时长卡:购买、支付及使用真便捷
“使用天翼宽带WiFi时长卡,让我轻松步入了极速冲浪行列。”张健如是说,“我是做销售的,平常工作忙,需要时刻与客户保持畅通的联系,偶尔就算休息一天,出门在外上网本和手机也要一个不落带在身上。碰到紧急情况,随时用手机WAP或上网本WLAN上网发送电子邮件,对公事及时处理,来不得一点延误。但手机WAP上网速率较慢,挺耽误事情的。而WLAN上网以往我买的都是包年卡,费用有点贵。自从有朋友介绍我用天翼宽带WiFi时长卡,我就感觉它是最适合我的。”
张健得意地笑了笑,继续说:“这种时长卡一方面购买相当方便,通过电信网站便能直接买到,无需东跑西跑。另一方面,有许多币值的时长卡供用户选择,从5元到100元不等,可根据自己的实际WiFi上网需要来选择,不用太多的支出,便能享受到高速的无线网络。最重要的是,使用天翼宽带WiFi时长卡非常方便,用该卡连接网络,就像用IP电话卡打长途一样容易,而且能畅游全国。”
购买天翼宽带WiFi时长卡,可登录电信时长卡专页(http://www.ct10000.com/main/wifibuy/index.html),下方罗列有六种不同面值的时长卡供大家选择(如图1),面值不同,使用时长和有效期也不尽相同,购买时请注意选择。
购买流程大致如下:选择一种面值的WiFi时长卡,点击其下方的“购买”按钮,将商品放入“购物车”,确认商品无误后进行手机验证,然后通过网银、支付宝、国际信用卡等支付方式完成在线支付,如此一来时长卡便购买成功了,这样你会获得一个登录账号,凭借这个账号,用户可以在有天翼宽带WiFi网络(网络标志是ChinaNet)的热点内进行无线WiFi上网,且畅游全国。
延伸阅读:如何查询天翼宽带WiFi无线热点覆盖区域
想查询自己所在城市有哪些地方覆盖有天翼宽带WiFi无线热点,可登录中国电信天翼宽带WiFi热点覆盖查询平台页面(http://wlan.vnet.cn),首先在左侧“中国”栏下依次选择所在省份、城市和区,这样该区内的所有天翼宽带WFi热点都会在左侧的地图上逐一标注出来,右侧“热点信息”栏下也会有相关热点名称和具体地址(如图2)。
2.天翼WiFi国际漫游:走到哪儿WiFi到哪儿
李爽做国际贸易,参加国际交易博览会、跑订单、追货款……经常需要坐“飞的”满世界跑。号称“3G达人”的李爽,不管走到哪个国家,用手机上MSN、浏览国内新闻……手机WAP上网始终是他的不二选择。但李爽渐渐发现,自己的手机流量跑得特快,而在国外WAP上网资费又高,如此下去实在不划算。
这天他出差回来路过中国电信营业厅,看到一幅电信WiFi国际漫游服务的海报贴在橱窗上,立刻产生了兴趣。李爽走进营业厅,咨询了服务人员,没想到,这款天翼WiFi国际漫游服务正是他所需要的,不仅收费相对低廉,而且该服务目前已覆盖13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的香港、台湾、澳门和泰国、印尼、韩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德国、比利时、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也恰好是李爽经常会去的几个国家。心动不如行动,李爽当天就顺利地办理了该项业务,从那之后,李爽的手机话费减少了许多,不仅如此,在国外WiFi上网的速度也快,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李爽兴奋地说:“这个选择果然没错。”
其实,WiFi接入是一种无线网络接入方式,是当前主流的无线移动上网方式之一。目前,全球WiFi用户已达6亿,设备保有量超过10亿部,特别是大多数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已具备WLAN功能。而电信天翼WiFi国际漫游服务,不仅覆盖的国家和地区较多,而且服务区提示、热点地图搜索、流量统计和提醒服务也一应俱全,使用起来更加安心和方便。
延伸阅读:光速e9套餐赠送WiFi上网时长
针对家庭客户,中国电信在国内首推光速宽带产品e9系列,包括8M、12M、20M、100M宽带接入,在活动期间办理的用户还将获赠超大手机流量和最多100小时的WiFi时长。
WiFi客户端下载
使用天翼宽带WiFi客户端,能让你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无线接入服务。目前,天翼宽带WiFi客户端已与主流操作系统相适配,而手机及平板电脑的安卓平台和iOS平台WiFi客户端,也能在App Store等主流网站下载。
首先打开宽带WiFi客户端下载页面(http://cwclient.vnet.cn/cwclient/download.htm),根据桌面系统的不同,下方显示出了Windows版、Mac版和Linux版三个版本的客户端供大家选择,挑选你上网卡的品牌和型号,最后点击“立即下载客户端”按钮(如图3),将客户端下载到本地并安装即可使用了。
假如你的手机或平板电脑使用的是安卓或iOS系统,也可以下载相应版本的天翼宽带WiFi客户端。天翼宽带WiFi客户端iOS版本可到App Store苹果官网去下载(http://itunes.apple.com/us/app/id428455865?mt=8#)。该客户端专为用户提供天翼WiFi宽带接入和应用集成软件(如图4),可对中国电信天翼宽带WiFi网络进行接入,为用户提供“无处不在”的网络接入能力,并通过集成简便实用的多种应用带给用户“无所不能”的应用感知。该应用需要你在中国电信天翼宽带WiFi覆盖区域(ChinaNet热点)使用,请先打开你iPhone或iPad的WiFi功能,并连接名为ChinaNet的热点后使用本客户端登录。
而天翼宽带WiFi宽带安卓系统客户端,大家可以到http://mobile.91.com/Soft/Android/akazam.android.wlandialer.htm l站点下载。客户端是中国电信为用户提供的WiFi拨号接入的应用软件(如图5)。它可主动搜寻热点,快速接入,同时提供丰富的扩展功能,如离线购买、免费体验、热点查询、国际漫游等功能,助你畅游移动互联网。
知识补充
WIFI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篇7
WIFI一般被称为Wireless Fidelity, 也称为IEEE 802.11b标准。但是事实上, Wireless Fidelity是错误的解读, 仅仅是为了便于推广而借鉴了Wi-Fi的写法。WIFI的优点突出体现为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 在具备54Mbit/s传输速度的基础上有较长的有效距离, 同时兼容已有的IEEE 802.11 DSSS设备。IEEE 802.11b无线网络规范发展的基础为IEEE 802.11a网络规范, 当信号较弱或者信号受到干扰的情况下, IEEE802.11b无线网络规范的带宽可以从54Mbit/s调整为1Mbit/s、2 Mbit/s和27 Mbit/s等, 这种自动调整带宽的行为能够确保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总之, WIFI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有较快的速度和较高的可靠性;二是在开放性的区域中, WIFI的通信距离可以达到305米;三是在封闭性的区域中, WIFI的通信距离一般为76米~122米;四是与有限以太网的整合十分方便, 组网过程需要投入的成本较低。
二、WIFI技术的应用现状
WIFI技术与蓝牙技术相同, 二者都属于家庭和办公室中所需求的短距离无线技术, 这种技术所使用的频段在2.4GHz附近, 当前可以使用的标准包括IEEE 802.11a与IEEE802.11b。在WIFI技术的应用中, WIFI以下优点十分突出, 这些优点是WIFI技术能够在当前政府部门以及商业部门得到青睐的重要原因:一是WIFI技术的无线电波具有较广的覆盖范围。蓝牙技术电波覆盖半径仅仅在15米左右, 这与WIFI技术覆盖范围半径100米相比非常小, 这种优势决定了WIFI技术不仅能够在家庭以及办公室中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甚至在一栋楼范围内都可以使用。而随着WIFI技术的应用以及发展, 这种距离将会进一步扩大, 如Vivato所开发的交换机能够将当前WIFI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半径从100米左右提升到6.5千米;二是虽然WIFI技术本身传输过程中的无线通信质量和传输质量有待改进, 数据安全方面也要劣于蓝牙技术, 但是却具有非常快的传输速度, 这点优势能够满足社会信息化及大多数社会个体的需求;三是应用WIFI技术的门槛不高, 如图书馆、咖啡厅、车站、机场等具有密集人群的场所只要设置热点并将Internet使用高速线路接入就可以使用。热点所发出的电波能够到达离接入点半径几十米到一百米的距离, WIFI用户只需要使用能够支持无线局域网的PDA或者笔记本电脑进入这个区域, 就可以与Internet高速接入。这种连接并不需要网络布线来完成, 所以投入成本能够大大降低。宽带接入是通信行业竞争进一步激烈化背景下运营商所重视的焦点业务, 当前我国各大运营商都开展了WIFI网络的打造业务, 在此过程中, 各个运营商利用现有资源并通过与WIFI本身所具有的优势结合实现了投资成本的降低以及市场的快速抢占。虽然当前使用在商务中且支持IEEE 802.11b标准的产品仍旧存在业务模式单一、漫游问题以及安全问题等有待解决和优化的问题, 但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赢利的提升以及互通性的强化, WIFI技术已经被普遍当做提升LAN用户、ADSL用户以及宽带用户价值的有效手段, 同时被看做提供个性化服务以及补充3G数据业务的重要技术支撑。从当前WIFI技术的覆盖区域来看, 酒店、体育场、机场等场所都普遍设置了WIFI热点, 但是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 大众对WIFI业务所表现出的需求度与满意度并不大,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不仅包括WIFI技术的安全因素, 同时也包括使用便捷度以及实际需求度等因素。事实上, 需要随时随地使用无线网络的人群仍是少数, 这种人群主要是商务旅行者, 他们需要与办公室进行实时的网络联系, 除此之外, 大多数人更倾向于找到更安全、更合适的网络环境来上网。电信运营商在热点覆盖方面发挥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但是却面临着用户有限和盈利模式有效性欠缺的问题, 这导致了WIFI虽然成为了通信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亮点, 但是仍旧仅仅是对现有通信系统的补充。同时热点覆盖面不断扩大与用户数量有限之间的矛盾也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三、WIFI技术发展展望
WIFI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困难, 其自身所产生的限制包括安全性、漫游性以及计费方式的选择, 另外在盈利模式方面用户不足以及投资收益比较低都会对电信运营商对WIFI技术的普及和改进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对Wi-Fi技术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成功先例极少, 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型运营商对将WIFI进行规模商业化应用并不认可;二是这种规模商业化应用本身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但是事实上以Wi-Fi技术为重要技术支撑的无线局域网络在不断普及, 这也代表着大众所接触的WIFI技术将会越来越便捷。一旦存在于公众场合的Wi-Fi网络解决了运营商的漫游性、互联互通、高收费的问题, Wi-Fi技术将能够更好实现从技术向商业的转变。同时在WIFI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中要认识到WIFI技术虽然先进, 但是却不能替代和具有其他所有通信系统所具有的功能, 所以说只有各类接入手段形成互补才能够带来更高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由此可见, 在特定范围和地区中发挥出WIFI技术和3G技术的互补作用, 实现WIFI技术和3G技术的结合在未来将具有十分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WIFI技术和3G技术的对比可以看出, 无论是从速率能力、覆盖区域还是可移动速率、基本业务类别、前向扩展演进走向来看, 都能够看出WIFI技术和3G技术并不存在正面竞争关系并且能够成为一种相互补充的优良组合。WIFI技术由于更加倾向于替代有线局域网, 所以在一定范围和地区中能够对3G网络进行补充并承载一些对移动性要求不高的高速数据业务。
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学习、生活方式带来了改变, 而WIFI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则改变了人们对互联网进行访问的方式。WIFI技术支撑下的无线局域网使人们摆脱了网络线路的束缚, 从而增加了互联网访问的便捷性, 对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学习效率以及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在WIFI热潮中, 作为推动WIFI技术发展重要力量的电信运营商应当认识到当前WIFI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阻碍与不足, 并探寻WIFI技术发展与应用的突破口, 通过对WIFI技术的合理定位来实现WIFI技术在信息技术时代的价值。
摘要:随着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WIFI技术凭借自身的优势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知与认可, 甚至演变成为一种热潮, 无论是企业商务还是家庭生活娱乐都体现出了对WIFI与日俱增的需求, 也正因为如此, WIFI技术展示出了极大的应用价值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在对WIFI技术进行概述的基础上, 对WIFI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作出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WIFI技术,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魏小辉, 杨美珍.无线WiFi技术应用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3
[2] .李扬.WiFi技术原理及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 2010
[3] .李钧.网络小趋势:全无线办公或将梦想成真[J].网络与信息, 2010
WiFi无线技术 篇8
近年来, 计算机、网络以及图像处理、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得视频监控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对简洁、高效、快速的生活方式的需求, 也使Wi Fi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无线局域网络的组建, 突破了有线网络的局限性, 给随时随地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安防领域, 视频监控技术与Wi Fi技术的结合使用, 将以往的繁琐复杂的连线用高效、自动化的无线网络所代替, 从而极大的简化了监视系统的物理结构, 并且节约了成本。
二、无线Wi Fi技术介绍及系统组成
Wi Fi是无线局域网技术 (WLAN) 中的一种技术, 是一种基于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802.11上开发的, 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 (如平板电脑、手机) 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它是一种短程无线传输技术, 能够在数百英尺范围内支持互联网接入的无线电信号。Wi Fi无线网络是由AP (Access Point, 接入点) 和无线网卡组成的无线网络, 图1介绍了无线局域网的基本结构。在开放性区域, Wi Fi无线网络的通讯距离可达305米;在封闭性区域, 通讯距离为76米到122米, 方便与现有的有线以太网络整合, 使组网的成本降低[1,2]。
无线局域网可以在普通局域网的基础上通过无线网桥、无线AP、无线路由以及无线网卡等来实现, 其中采用无线路由器、无线AP和无线网卡的比较多。
本系统采用无线路由器来组建一个小型的局域网, 通过无线Wi Fi技术传输采集的视频信息。系统主要组成部分为:无线AP、无线Wi Fi云台摄像头、监控中心、无线路由器。考虑到传输距离、性价比和实现功能等因素, 因此系统采用网桥模式进行组网, 摄像机在前端采集信号, 通过无线AP的收发来实现远距离的信息无线传送, 此时无线AP即充当着无线网桥的功能, 系统通过AP来连接各个网络。
三、网络视频技术介绍
视频采集存储系统的结构如图2所示, 视频监控系统一般具有监控点多, 摄像头数量多, 监控时间长, 采集数据的时间往往长达几天或几十天。本系统采用B/S (Browser/Server, 浏览器/服务器) 结构。B/S结构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或手持终端就能使用, 客户端零维护。系统的扩展性非常容易, 只要能上网, 再由系统管理员分配一个用户名和密码, 就可以使用了。甚至可以在线申请, 通过公司内部的安全认证后, 不需要人的参与, 系统可以自动分配给用户一个账号进入系统[3]。
在客户端, 用户通过在网页上单击链接请求流媒体内容, Web服务器请求定向到Windows Media服务器, 并在用户的计算机上打开播放器插件, 此时, Web服务器在播放流媒体过程中不再充当角色, Windows Media服务器与播放器建立直接连接, 并开始持续不断地向用户传输内容[4]。
四、无线Wi Fi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实施
无线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由站点 (视频采集设备、无线视频监控终端) 、接入点 (AP) 、视频服务器组成。作为无线Wi Fi视频监控系统的移动终端, 首先对无线网络摄像机进行无线设置。本系统以凯聪品牌摄像头为例进行操作介绍。 (1) 搜索并配置局域网下的网络摄像机。在组网中可以直接登录无线路由器来查看与无线路由器连接的网络摄像头的IP, 这样就很方面的找到需要的IP地址。 (2) 局域网监控。在通过无线路由器查看到IP之后, 在默认浏览器中输入网络摄像头的IP地址, 会弹出一个登陆框, 填入摄像机的登陆用户名和登陆密码, 登陆网络摄像机。登陆成功后既可以看到监控画面了。 (3) 无线设置。要实现摄像头的无线功能, 必须先对摄像头进行设置, 同时也需要对无线路由器进行设置。登陆路由器, 进入路由器的“无线设置”下的“基本设置”, 查看路由器的SSID (Service Set Identifier, 服务集标识符) 。在浏览器中登陆摄像机后, 设置与路由器SSID的绑定, 以确保摄像头每次都能连接到指定路由器[5]。 (4) 语音和录像设置。网络摄像机自带拾音器, 只要外接一个小音箱后, 就可以启用语音功能。登陆摄像机后, 启用摄像机的双向语音和录像功能。图3所示为网络摄像机的操作界面, 可以对摄像机进行操作, 转到云台和录像等, 同时也可以在IE中显示摄像机当前的时间以及摄像机的名称。 (5) 多画面视频监控。完成单画面的视频监控画面后, 要实现多画面的视频监控需要对无线网络摄像机进行设置, 选择设备管理里的多路设备设置, 添加一路设备的信息, 输入需要添加的网络摄像机的IP, 重启后, 重新进去监控画面, 选择设备状态, 即可选择多路视频监控。多画面的监控画面如图4所示。 (6) 远程登录控制。远程登陆监控是一种IP映射技术, 需要用到网络地址转换 (NAT) 技术。NAT允许网络应用程序对它们是否位于一个具有UPn P (通用即插即用) 能力的NAT设备之后进行检测, 然后这些程序将获得共享的全球可用路由的IP地址。本系统的网络摄像机内嵌UPn P协议, 只要路由器中打开“UPn P”, 就可以在远程电脑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摄像机自带的域名登陆网络摄像机了。
五、结语
本系统可以应用于家庭安防、工程施工、展会商会等布线困难或临时搭建的场所, 系统的成功实现主要在于Wi Fi技术无线局域网的搭建, 在搭建好的无线局域网中, 无线摄像机充当着无线终端, 通过Wi Fi模块采集视频信息, 通过无线AP实现相对远距离的无线传输, 用户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进行实时监控, 同时也可以远程登录。随着无线网络的应用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扩展, 该系统的适应性及实用性将有更多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刘乃安.无线局域网 (WLAN) ——原理、技术与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
[2]赵越.基于Wifi的数字宽带无线视频监控系统[J].无线互连科技, 2012, (08) :79-81
[3]刘亭亭, 李柏年, 张金生, 王多银.基于无线局域网的城市视频监控系统[J].现代电子技术, 2008.9 (272) :26-28
[4]明亮, 谢桂海, 齐子元, 等.基于无线网的远程视频智能监控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7, 33 (5) :266-268
WiFi无线技术 篇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电脑技术由于人们生活的需求得到更加进步的发展, WIFI无线网络技术应运而生, 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WIFI无线网络技术以其强大的覆盖范围和便捷的安装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并能在各个领域为人们带来便捷的享受以及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科技得到极大的进步和飞跃,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 网络技术从发明到如今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开发和利用, 从最初的军事需要到如今已经遍布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人们的日常出行已经离不开网络的支持[1]。网络技术从最初的有线网络发展到如今已经出现了WIFI无限网络技术, 并已经日益发展成熟。WIFI无限网络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其强大的覆盖范围, 能让人们在出行的过程利用WIFI无线技术进行办公和娱乐, 而人们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连接WIFI无线网络, 能够利用其进行网络学习以及支付账单等[2]。WIFI无线网络的便利性让人们对其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但是随着WIFI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 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隐含着很多安全问题。人们在链接WIFI无线网络时很容易将自身的电脑IP或者是相关的个人信息等泄露, 一些不良的网络黑客分子则会利用WIFI无线网络盗取用户的信息甚至是散播电脑病毒窃取用户的财产等, 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损失以及对网络环境的安全带来威胁。目前由于网络诈骗案件的不断发生, 关于WIFI无线网络的安全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1 WIFI无线网络技术
1.1 WIFI无线网络
WIFI无线网络技术指的是允许相关的电子移动设备连接到一定的无线局域网的技术, 通常使用射频段为2.4G UHF或者是5G SHF[3]。在相关的电子设备进行WIFI无线连接时, 通常WIFI无线网络是设置有密码的, 但也可以是开放式的。开放式的WIFI无线网络允许在无线局域网范围内的任何电子设备进行连接[4]。
1.2 WIFI无线网络的整体特点
(1) 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广泛。WIFI无线网络能为人们带来便利的条件之一就是其信号能覆盖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和传统的蓝牙技术相比, 蓝牙技术信号能覆盖范围的半径大约只有15米, 而WIFI无线网络技术的信号覆盖范围, 其半径可以有300米左右, 能满足更大范围内人们对于无线网络的需求, WIFI无线网络技术已经逐渐取代蓝牙成为人们进行无线传播的主要方式, 能够满足人们日常办公和家庭娱乐的需求。
(2) 组装网络的灵活性。传统的有线网络组装对硬件的需求往往比较多, 因此在组装的过程中工作和方法都会相对复杂, 但WIFI无线网络在进行网络组装时所需要的相关硬件较少, 因此会比有线网络更加的灵活和便捷。在进行WIFI无线网络组装时, 所需要占用的物理空间并不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目前市场上能够支持WIFI无线网络技术的设备非常多。WIFI无线网络技术能够满足不同用户之间网络接口的相互操作, 并且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而随之做出改变, 当用户的数量有所增加时, 只需要添加一定的AP设备即可继续运转, 不需要像有线网络那样进行重新的规划, 因此WIFI无线网络具有灵活性强以及方便快捷的特点。
(3) 使用段的频率具有完全开放的特点。WIFI无线网络所使用的频率段为ISM频段, 该频段的特点是可以在全球的范围之内进行开放式使用。因此用户在使用WIFI无线网络时不需要通过任何许可就可以自行连接, 为用户带来方便快捷的使用享受。
(4) 不需要对网线进行布置。这是WIFI无线网络最显著的一个特点, 和有线网络相比, WIFI无线网络不会受到相关硬件的影响, 并且在组装的过程中非常的方便, 在节省了组装成本的同时, 也能更大范围的进行应用。WIFI无线网络已经有逐渐取代有线网络成为网络主流的趋势, 具有很大的市场价值。
1.3 WIFI无线网络技术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1.3.1 WIFI无线网络技术的安全机制
访问控制以及加密, 这是组成WIFI无线网络技术安全机制的两大部分。访问控制指的是对于WIFI无线网络中的敏感数据, 只有经过授权处理的用户才能够进行访问;而加密措施指的是为了保障用户的隐私以及信息安全, 对于某些数据只有正确的接收方才能理解。但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 WIFI无线网络的安全性不断受到挑战。对于WIFI无线网络技术安全机制中的访问控制和加密, 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相关的软件能对其进行破解, 从而对用户信息的保障带来极大的威胁。现如今WIFI无线网络的安全隐患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1.3.2 信息的重放隐患
在WIFI无线网络的运行过程中, 很有可能会遭到一些具有攻击性的网络病毒的攻击, 该种攻击会攻破WIFI无线网络中的加密安全机制, 会对合法AP以及经过授权的用户造成双重的欺骗, 对用户的相关信息进行篡改, 使用户的信息泄露。
1.3.3 网络窃听的安全隐患
由于WIFI无线网络能让用户进行无条件的自行连接, 这在为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在传统的有线网络中, 可以通过相关的物理手段来防止窃听, 但是WIFI无线网络却不具备这样的功能, 因此在WIFI无线网络中的信息很有可能会完全的暴露在网络窃听者的面前。在网络的通信过程中一般都会使用明文的方式, 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网卡都会支持混杂模式。混杂模式能够对网络上的每一个数据包进行捕捉, 而网络的窃听者则会利用这种模式对用户在WIFI无线网络模式中的通信信息进行窃听, 从而导致用户信息的泄露。
1.3.4 合法的网络以及AP遭到假冒
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 一些不良的商家和网络欺骗分子为了达到自身的利益和目的, 而制造出一些不正规的网站, 部署假冒的AP以及相关的设备来吸引合法的用户对其进行访问。这些网站对登录界面进行伪装, 从而诱骗合法的用户输入合法的口令来盗取用户的合法信息。还有一种是DNS或者是DHCP经过伪装之后, 能对用户在WIFI无线网络中的通信数据进行重新的定向, 将其散播到其他的网络中去, 这是一种威胁极大的网络攻击形式。
2 安全隐患的解决方案
2.1 对用户的接入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一旦WIFI无线网络遭到不明用户的连接容易发生网络攻击以及信息泄露的现象, 因此在发现有不明用户进行连接时, 要对其的授权性进行检验, 并根据其授权的程度来决定相应资源的连接, 以此进一步提高WIFI无线网络中访问控制的安全性。
2.2 进一步提高加密以及校验的技术水平
加密工作作为WIFI无线网络技术的安全机制之一, 只有将其的技术进一步提高, 才能增强WIFI无线网络的使用安全性。对于已经通过授权用户的信息进一步加强对其的加密性, 对于来路不明的用户进行严格的防控, 防止其对正规用户的信息窃听以及对相关的WIFI无限网络的传输数据进行修改。
2.3 加强对数据的安全防范
WIFI无限网络存在安全隐患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数据在进行传输的过程中安全保障并不强, 因此要想解决WIFI无线网络中的安全问题, 就必须对数据的传输加强防范。加强防范的方法主要有可以通过禁止使用的网络动态的主机配置协议, 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对WIFI无线网络设备中的相关参数进行破解, 并且加强对相关访问列表的监控。在对WIFI无线网络中的访问列表进行设置时, 规定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进行访问, 并对非法用户访问的数据进行定期的清除, 从而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 进一步增强WIFI无线网络的安全环境。
3 结束语
WiFi无线技术 篇10
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LTE以OFDMA和MIMO为主要技术基础,满足更低传输时延,大幅提高用户传输速率,增加容量和覆盖,减少运营费用,优化网络架构,采用更大载波带宽,并以优化分组数据域业务传输为目标。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移动应用的增长迫使人们必须不断提高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因此TDD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而作为全球主流的4G标准,TD-LTE必然为产业界所青睐。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2月,全球已有13家运营商部署了14张TD-LTE商用网络。2012年12月,中国移动首张TD-LTE商用网络在中国香港正式投入运营,在国内13座城市进行TD-LTE扩大规模试验,同时全面加速试商用进程。
TD-LTE与WiFi融合
用户的需求是驱动技术潮流产生变化的关键性动力。当前的移动宽带数据流量有高达70%来源于室内环境,此外,WLAN具有性价比高、终端普及率高、带宽大等诸多优势,也能够有效分流LTE蜂窝网的业务。于是,拥有广域覆盖优势的LTE网络,与拥有一定范围内高速数据传输优势的WiFi网络,便具备了相互融合的市场需求,为构建“互联生活”打造可信赖的移动网络基石。
近年来,IEEE 802.11n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大面积普及,为了适应市场对于更大带宽的需求,IEEE转入了下一代802.11ac的制定工作。802.11ac工作在5G频段,在当前20MHz/40MHz基础上增至80MHz/160MHz,且延续了802.11n的优异技术,采用8×8MIMO和256-QAM调制技术,进一步提高了传输速率,使得理论最高传输速率可达1Gbps。IEEE 802.11ac的逐渐成熟,标志了第五代WiFi时代的来临。
寰创TD-LTE与WiFi融合技术
上海寰创公司在WiFi产品研发领域具有深厚基础,同时其核心团队在TD-LTE持续发力,推出了多款LTE终端,包括LTE-MiFi(个人手持终端)、场点型LTEFi终端、车载型LTEFi终端、LTE CPE,适用于办公楼、家庭、室外场点、移动交通工具(公交车,轻轨等)等多种应用场景,让用户可以轻松地通过WiFi享受LTE网络。
在此过程中,所有终端皆可通过寰创eAC(增强型无线网络控制器)集中管理和控制。此外,寰创LTE终端立足用户角度,针对LTE尚未覆盖的区域,支持TD-SCDMA、GSM等多种接入模式,让用户轻松畅游网络。
根据LTEFi网络拓扑图所示,用户终端可以通过WiFi接入寰创LTEFi终端, LTEFi终端上行接入eNB,从而接入核心网EPC的网元设备MME、S-GW、P-GW,继而通过eAC接入BRAS,通过Portal服务器和Radius服务器进行相应的认证计费。认证计费完成以后,用户数据直接通过P-GW接入Internet网络。
LTEFi技术特点
丰富的组网模式:LTEFi终端可以根据网络规划的不同需求,即可用作胖模式单独配置组网,也可用作基于零配置的瘦模式与无线网络控制器配合组网,降低网络复杂度。同时,即支持本地转发模式,提升网络转发效率,又支持集中转发模式,对用户数据实时掌控。
集中控制管理:车载LTEFi终端支持集中控制管理,可通过位于控制中心机房的eAC对网络中的车载LTEFi终端进行实时管理控制。此外,eAC还可精确管理到WiFi用户,对用户的数据可管可控。
多模接入:车载LTEFi终端从一而终地站在用户的角度而设计产品。为保证业务的连续性,终端能够支持TD-LTE、TD-SCDMA、GSM多种移动数据通信制式。在有LTE信号覆盖的区域,可使用LTE进行覆盖,在没有LTE信号的区域,亦可接入TD-SCDMA或GSM。保证了用户可以通过WiFi无缝使用移动网络。
专业的车载终端:HT2-GL100C车载LTEFi终端采用独有的网络优化技术,使其不但能在高速运行的使用环境下,例如公交车,轻轨,为用户提供畅通高速的无线宽带服务。且具备IP66防护等级,不仅防水,防尘,更是根据车载设备的需求,符合车载设备的抗震要求。设备所有器件均采用满足各种室外恶劣环境条件工作的专业器件,并经过严格的模拟环境测试。完全满足室外车载终端的环境需求。
【名词解释】
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多址接入技术。是OFDM技术的演进。在利用OFDM对信道进行子载波化后,在部分子载波上加载传输数据的传输技术。
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发射端多天线发送数据,接收端多天线接收数据,从而提高传输速率,提升传输质量,抑制信道衰落。
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时分双工方式。TDD用时间来分离接收和发送信道。接收和发送使用同一频率载波的不同时隙作为信道的承载, 其单方向的资源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时间资源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了分配。
TD-LTE:采用TDD(时分双工)方式的LTE技术。
LTEFI:LTE结合WiFi技术。
eNB(evolved Node B):基站。用于连接UE(即终端)和EPC核心网。是E-URTAN的S1接入点。
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LTE接入网络的关键控制节点。主要负责移动性管理、承载管理、用户的鉴权认证、SGW和PGW的选择等功能
S-GW(Serving-Gateway):S-GW终结和E-UTRAN的接口,主要负责用户面处理,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等功能,支持3GPP不同接入技术的切换,发生切换时作为用户面的锚点。
P-GW(PDN-Gateway):PGW终结和外面数据网络(如互联网、IMS等)的SGi接口,是EPS锚点,即是3GPP与non-3GPP网络间的用户面数据链路的锚点,负责管理3GPP和non-3GPP间的数据路由,管理3GPP接入和non-3GPP接入(如WLAN、WiMAX等)间的移动,负责DHCP、策略执行、计费等功能。
eAC(Evolved Acess 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对车载LTE终端进行集中管理控制。放置于机房。
BRAS:宽带接入服务器。认证计费网关。
Portal服务器:给用户推送Portal页面。
Radius服务器:认证计费服务器。
浅谈WIfI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篇11
WIFI是一种以无线方式将个人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与网络进行连接的技术。简单来说其实就是IEEE 802.1lb的别称, 是由一个名为“无线以太网相容联盟”的组织所发布的业界术语。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慢慢地IEEE802.11这个标准被人们统称作Wi Fi。
WIFI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的技术, 可以帮助用户访问电子邮件、Web和流式媒体。WIFI无线网络在开放性区域, 通讯距离可达305米;在封闭性区域, 通讯距离为76米到122米, 便于与现有的有线以太网络整合, 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2 WIFI技术的优点和不足
2.1 WIFI技术的优点
(1) 信号范围广。相比于蓝牙技术的10米左右的覆盖范围, WIFI的最远的产品可以达到96公里, 适合办公室及单位楼层内部使用。
(2) 传输速度快, 可靠性高。802.1lb无线网络规范是IEEE802.1l网络规范的变种, 最高带宽为l1 Mbps, 在信号较弱或有干扰的情况下, 带宽可调整为5.5Mbps、2Mbps和1Mbps, 带宽的自动调整, 有效地保障了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无需布线。Wi Fi最主要的优势在于不受空间的局限性, 不用考虑如何去布线, 可以美化网络空间, 也节省了大量的设计成本。例如可以机场、车站、图书馆等人员较密集的地方设置“热点”, 并通过高速线路将因特网接入上述场所。由于“热点”所发射出的电波可以达到距接入点半径数10米至100米的地方, 用户只要将安装有无线设备的笔记本电脑、手机等装置拿到无线信号覆盖的区域内, 就可以自由上网了。
2.2 Wi Fi技术的缺点
Wi Fi技术只能在一定场所中应用, 相对于有线网络, WIFI在其覆盖的范围内, 信号会随着远离信号发射距离的增加而减弱, 造成用户如果离的稍远的话可能不能很好的连接网络。而且WIFI信号容易受到建筑物墙体的阻碍, 造成信号质量和传输距离都受到一定的干扰, 也容易受到同频率电波的干扰和雷电天气等的影响, 这些可能会造成WIFI网络的不稳定性和传输速率下降, 这会对一些人的使用产生不便。
Wi Fi网络的安全性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Wi Fi天生缺少有线网络的物理结构的保护, 不需要连接网线, 如果WIFI网络未受保护, 只要处于信号覆盖范围内, 只要通过无线网卡别人就可以访问到你的网络, 占用你的资源。目前也有一些非法分子在贩卖蹭网设备, 也就是利用了WIFI网络安全漏洞。
3 Wi Fi技术的发展
近几年, 手机用户的使用量呈迅猛的增长, WIFI利用其免费性和高传输率很受人们的欢迎。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城市的公共场所已经设置了WIFI网络, 也有的商户将提供WIFI作为一个吸引客户的手段。Wi Fi是目前无线技术的主流标准, 但将来WIFI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呢?目前已经研发了兼容性更好的Wi MAX。与WIFI相比, Wi MAX具有更远的传输距离、更宽的频段选择以及更高的接入速度等等, 预计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广泛的应用。相比于现时的无线局域网或城域网, 是质的变革, 而且现有设备仍能得到支持, 节约成本, 保障资金的有效使用。目前, 家庭和小型办公网络用户仍是无线局域网市场增长的动力, 虽然到目前为止, 我国WIFI技术的普及范围并不是很大, 但随着移动办公模式的进一步普及, 廉价的WIFI必将会吸引更多人的眼球, 将成为那些随时需要进行网络连接用户的首选。WIFI技术虽然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但事物的发展总是需要一个过程, WIFI技术也是需要不断地完善, 需要与各种网络技术进行融合。
WIFI技术和3G技术在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中将互相补充, 如在以下的两个方面:
(1) 语音和视频功能。相对于一些人由于工作性质比较特殊, 经常开展语音业务, 如多方会议、长途通话等需要上网流量比较大和速率要求较快的业务等, 基于IP技术的WLAN网络更适合。
(2) 手持终端和Laptop的结合。对于满足商业用户大信息量、上网的传输速率高、应用范围较大的要求可以使用WIFI技术;对于个人用户对消息的即时性要求很高, 可以使用携带更为方便、小巧的3G手持终端。针对不同的客户, 将WIFI与多种网络技术融合, 那么将会给我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4 结语
现在手机基本上都带有WIFI的功能, 可以在信号正常的地方提供方便的网络连接, 而且网速快, 无需费用, 很受现代人的欢迎。但是, 在使用中必须有设备提供无线信号, 而且很受距离限制和其他外界的干扰, 所以WIFI技术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目前, 在无线领域, 将移动网络和无线接入网络的融合是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我相信WIFI会给人类带来更多的方便。
摘要:近年来, 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和日趋成熟。目前国外对WiFi的应用已经较为广泛, 但在国内由于一些条件的限制, 在基础建设方面还处于起步, 不过随着对我国无线网络的普及, WiFi网络在我国必定也会得到极大地发展。本文针对目前的现状, 对wifi技术进行介绍和分析, 重点阐述其以后的发展前景, 期望能够为我国无线网络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wifi,应用,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文周.WiFi技术研究及应用[J].数据通信, 2008 (2)
[2]李冰.基于WIFI的无线网络安全技术[J].同煤科技, 2010 (2)
【WiFi无线技术】推荐阅读:
无线网络wifi技术06-09
无线宽带WiFi04-15
无线串口WIFI06-21
WIFI无线局域网07-12
桑拿会所温泉SPA无线wifi覆盖方案08-25
捍卫WIFI信息安全需限制无线节点设备07-14
WiFi定位技术09-10
Wifi网络通讯技术01-21
家庭中的WiFi技术03-03
WiFi技术互联网管理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