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做

2024-05-18

做一做(精选6篇)

做一做 篇1

说一说,做一做。在小学的课堂教学中,这是再寻常不过的动作了。关键是让学生说什么?做什么?

这是一堂四年级探究型课程《低碳世博知多少》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内容是:学习用“搜索引擎”“关键词”寻找资料的方法,了解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场馆建设、园区规划、绿色出行等方面的低碳表现。教学的尾声,教师以PPT课件连续播映的方式展示一组图片:使用节能灯、电脑屏幕调暗一点、饮水机闲置断电省能源、用完电器拔插头、低层少用电梯常步行。同时,教师提问:“有心人归纳了‘21项低碳生活方式’,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你觉得哪些是我们现在就能够做到的?”课后讨论的时候,不少教师都注意到,就本课题的任务来说,如果没有这一细节,教学结构也已经完整。现在,教师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说一说”,显然是希望提示学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能“低碳”地“做一做”,是着眼于教学的“育人”目标。

还有一堂三年级探究型课程《用眼习惯小调查》,在教学指导的起始阶段,教师“做一做”的处理方式也很有典型意义。师生交流的时候,许多学生都觉得自己平时在读写姿势方面做得不太好,还需要改进。教师提示学生“做一做”并不复杂,比如:“我请一位做得好的同学,来示范一下。”(一位学生演示读写姿势。)“请大家按照‘3个一’的要求来做一做。”(全体学生以“3个一”要求来“做一做”读写姿势。)

课后讨论的时候,不少教师都明白:围绕“用眼习惯”,让学生经历“小调查”的过程,才是本课题教学指导的中心任务。然而,当教师在知道了学生在“读写姿势”方面较大范围地存在问题时,即时组织学生按照规范一起“做一做”,给学生一个具体的“行为指导”,这正是教师的职责。或许,这一“行为指导”,本来不一定出现在教学预设的环节中,但既然发生了问题就要早点加以解决。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教学核心任务,比如探究型课程,教师的关注重点往往集中在探究方法的指导上。上述两个例子中,教师适时地让学生“说一说”“做一做”,并给予正面的引导。这是立足于将具体的教学放在育人的大系统中来认识的具体实践,我认为很有意义。教育,最需要的就是形成合力。有些事情做起来并不难,但需要形成共识,大家一起做才能真正达成实效。

做一做 篇2

这节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玩一玩,做一做》,平移是图形变化的基本形式,对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对图形美的感受与欣赏都是十分重要的。本节教学内容前后知识联系为:一年级上册图形的认识,三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新增的内容,教材定位在“初步感知”“积累经验”。这节课是一节活动课,我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认识经验,初步感知平移,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图形认识打下基础。其次通过组织动手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高,又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情感与态度的表现,因此所选的素材都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在上课前我还对学生进行了访谈,了解到:

1、学生在美术课上折一折,做一做,使他们有了一些动手操作的经验。

2、学生对平移有了初步经验,能举出一些生活中平移的实例,还能通过手势简单描述这种现象。

3、由于年龄小,语言描述比较吃力,也不够准确。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华容道和超级小司机的游戏,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现象。

2、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图形或物体平移的运动问题。

3、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平移的特征,帮助学生积累平移的经验。

平移的现象只有在动态的过程中才能感受,因此,本节课我组织学生以有趣的游戏活动为主线,结合每一个活动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悟”。活动一:玩 “华容道”游戏棋,先以故事的形式告诉学生“华容道”游戏棋的由来,再介绍玩这个游戏的规则。接着出示活动要求:学生分组游戏,每人扮演一个角色,玩时要说清楚谁向哪个方向走几格,组内成员齐心协力帮助“曹操”逃出华容道。最后请出两组学生上台展示,并引导学生在玩“华容道”游戏中感受到棋子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活动二:玩“超级小司机”游戏,先出示游戏规则,引导学生理解“前进”“后退”,再出示汽车数量少的游戏让学生想办法将黄色汽车开出出口,接着出示较多汽车数量多的游戏,学生尝试想 不同的办法将黄色汽车开出出口,这个过程除了让学生感受到平移,还让学生知道解决问题是需有序思考。最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再进一步让学生在这个有趣的游戏中感受到上下平移,左右平移。

本节课的设计中我还有意识地渗透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华容道”游戏取材于三国故事《华容道》,巧妙地将中国古代的故事融入到数学课堂。在学生学习素材的选取上,我也注重了学生的生活现实和数学现实的密切联系,内容的呈现体现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儿童的年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挖掘“说一说” 深入“做一做” 篇3

1.1 栏目的编排特点

新教材 “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高中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注意处理好初高中的台阶问题,注意了能力和方法的训练与培养,注意了叙述的启发性,给学生留有较多的独立思考余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特别是在正文之外设置了许多小栏目,图文并茂,联系实际,灵活渗透,适时点拨,给人以“新颖、典型、巧妙”的感觉,尤其“说一说”“做一做”是教学的有力补充.

在理科适用必修1、必修2、选修3-1、3-2、3-4、3-5六本教材中,共有32个“说一说”,56个“做一做”.其中力学和电磁学与生活联系密切,所占的比例较大,而在电场和原子物理较为抽象的内容中所占比例较小.

1.2 栏目的内容特点

①短小精悍、简单易行

“说一说”中的内容大都短小精悍,联系生活实际,重视运动规律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学发展的联系.“做一做”中大都是一些小实验,如“用自制飞镖显示瞬时速度的方向”“光沿着水流传播”等等简单易行,趣味性强.

②利用现代技术,体现物理前沿

教材在“做一做”栏目中多次介绍了信息技术在实验中的应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用信息技术改造某些已有的实验、增加原来不能做的实验,重视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物理实验……诸如通过计算机实时测量、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如“用传感器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用传感器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等等.

③为不同潜能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

栏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激发探究的兴趣,经过思考、讨论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态度.在“说一说”“做一做”栏目中给学生提出一些思考的问题和活动的资料,为不同智力潜能的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有选择地学习.如必修1.2.1“做一做”中的“用计算机绘制v-t图象”,是为那些有条件使用计算机、对利用计算机进行物理研究有兴趣的学生安排的;如必修2.5.3“说一 说”中关于“瞬时功率”的讨论,为那些学有余力、乐于和善于进行理论思考的学生所安排.

1.3 栏目的教学现状

①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老师在上新教材时,对这两块内容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其内容与高考无关是可有可无的.

②“如何说;如何做”

由于这两个栏目有很多开放性的问题,而在教师参考用书中又没有参考答案,教师处理时没有把握,导致教师在教学时不能进行.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这两块内容如何处理,有些内容课堂上完成耗时太多,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有些内容拓展太深,学生难以理解,收效甚微.怎样合理运用这两个栏目,更好的为教学服务需要我们去探究.

1.4 栏目的教学价值及意义

这两个栏目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突出STS的思想.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如果能够利用的好,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扩大视野、了解科学发展的最前沿,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得到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的热情和信心.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 新增栏目的教学策略

新增栏目的应用主要分为课内和课外两大部分.

2.1 利用栏目作为课堂教学资源

①利用做一做作为随堂实验

“做一做”的实验内容紧密配合教材,趣味性强.许多小实验利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用品即可完成,易操作、易观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科学的亲切感.

比如必修1.2.4的做一做: 利用自由落体测反应时间,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组织学生活动.两位同学一组,请一位同学用两个手指捏住直尺的顶端,另一位同学用一只手在直尺下方做捏住直尺的准备,但手不能碰到直尺,记下这时手指在直尺上的位置.当看到放开直尺时,立即捏住直尺.测出直尺降落的高度,画出运动的过程图,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可以算出反应时间.

拓展:重新实验,还请同一位同学用手指捏住刻度尺的顶端,从尺子的顶端开始计算,另一位同学准备握住尺子的手向上移至测出的刻度尺降落的高度以内,当放开手后,还能不能再握住这把尺子?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再握住尺子,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道理.

另外,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反应时间标度尺”.如将全班同学的反应时间的数据分析处理,在一把尺子上定标.通过实验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对自由落体物理规律的应用.

又如选修3-2.4.2摇绳能发电吗?也可以作为课堂演示实验.

通過对这些问题的探究能够让学生对地磁场认识的更深刻,并且对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影响因素加深理解.并且使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感到亲近、可操作,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如选修3-4.12.1的做一做:人浪演示.课上请十个左右的同学在讲台上演示,向上、还原、蹲下、还原.每个同学比他前面的同学慢一拍,可以看到此起彼伏的波形.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奥运会或者足球赛中的一些人浪表演.比起原来的绳波实验形象、生动、直观,较好的解决了波的形成及其规律这一教学难点.

②利用说一说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勇于创新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这次课改的一大任务.“改变学习方式”的核心是让学生不做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做一个主动的“探索者”.这里说的探索当然包括常说的科学探究,但不限于此,学生的活动也不限于实验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主动地动脑、动手,产生疑问、进行思考、动手操作,相互讨论等等.说一说栏目为学生创造一个相互交流的情景,让学生一起来思考、讨论,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勤于思考、勇于质疑的习惯.

比如必修2.5.5的说一说: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时,我们规定,弹簧处于自然状态下,也就是既不伸长也不缩短时的势能为零势能?能不能规定任意长度时的势能为零?

学生通过前面的重力势能的学习,很多都认为可以选择任意长度为零势能,在学生程度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功能关系进行推导,规定弹簧的任意长度时的势能为零势能,弹簧从某一位置拉到零势能位置的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就等于弹簧的弹性势能,F-x图象如图2,W=(kx0+kx)x2,所以弹簧的弹性势能为W=(kx0+kx)x2.

显然,这与规定自然长度为零时,从该位置拉到零势能时的功是不同的,弹簧在某一位置时的弹性势能与零势能位置的规定有关,让学生对于势能的相对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③利用说一说激趣释疑

利用栏目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澄清学生的疑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气氛中认知物理规律.

比如必修1.1.3的说一说:著名物体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费恩曼曾讲过这样一则笑话.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英里每小时(1英里等于1.609千米)”.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英里呢?”“太太,我的意思是:如果您继续像刚才那样开车,在下一个小时里您将驶过60英里.”“这也是不可能的.我只要再行驶10英里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再开过60英里的路程.”这位女士没有认清哪个科学概念?

这个部分的学习时,学生初入高中,第一次接触瞬时速度,对于概念的接受有一定的难度,而通过这个笑话可以加深学生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了解物理定义中常用的比值定义法,类比初中所学的电阻就是比值定义.在教学中也可以进行学生活动,进行角色扮演,如教师作为这名女士,而由学生作为警察,在这种互动中,学生的思维很活跃,积极思考,想尽办法来说明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渐渐的清晰瞬时速度的概念.

④利用说一说理论联系实际,突出STS思想

理论联系实际,是真正学好物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只有很好地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同物理问题紧密结合,才能使学生感到物理是生活中的;只有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才能使学生感到物理是有用的;

比如选修3-1.2.6的说一说:中央电视台2002年12月播放了北京市技术质量监督局对市场中电线产品质量抽查的消息.消息引用检验负责人的话:“十几个不合格产品中,大部分存在导体电阻不合格问题,主要是铜材质量不合格,使用了再生铜或含杂质很多的铜.再一个就是铜材质量可能合格,但把截面积缩小,买2.5平方(毫米)的线,拿到手的线可能是1.5或1.5多一点的,载流量不够.还有一个问题是绝缘层质量不合格,用再生塑料制作电线外皮,电阻率达不到要求……”

2.2 利用栏目作为课外活动资源

①结合所学内容适当安排动手实践活动

在“做一做”栏目中,有很多可以让学生动手实践的小实验,可以安排学生课外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选修3-1.1.1的做一做:制作一个验电器.

再如必修1.3.3的做一做:拆卸自行车的滚动轴承;制作简易无线话筒等等都可以作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

②利用栏目安排学生课外实践活动

如必修2.5.3的做一做:调查你周围的各种机械的功率.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社会调查等方式让进行,如空调——约1000 W、微波炉——约1000 W、电炉——约1000 W、电热水器——约1000 W、吸尘器——约800 W、电吹风机——约500 W、电熨斗——约500 W、洗衣机——约500 W、电子计算机——约200 W、电视机——约200 W、抽油烟机——约140 W、电冰箱——约100 W、电扇——约100 W、手电筒——约0.5 W等等,机械的功率和它们的体积没有关系,比如电炉、空调不大,但功率较高,电视、电脑体积大,但功率却不高,耗电量与功率有关,也与使用时间有关.如空调、冰箱等在生活中可以体验到它们并不是持续工作而是间断工作.通过活动了解生活常识.

③开发栏目作为小组探究的课题

科学探究是新课改的精髓,“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得到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的热情和责任感.”栏目中的很多栏目可以开发作为学生的探究课题,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如选修3-1.2.8的说一说:讨论多量程电表的简化电路图.在这里的讨论中,很多同学会对多用电表的欧姆表换挡时是否能够调零有疑问,对于这样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探究.

案例1:欧姆表换挡后还能调到零吗?

再如3-1.3.4的做一做:旋转的液体.实验很难成功,也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探究,这个实验成功后实验器材收集到我们学校的实验室中.

案例:旋转的液体:

课题背景:书本上的做一做,在实际实验的过程中,无法看到液体的旋转.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小组进行了研究.

实验设计:通过讨论,我们认为实验做不出来的主要原因是磁场不够强,实验室用的磁铁磁性太弱.为此我们决定换用磁性强的磁铁来实验.

遇到的问题:通过网络查询,我们知道了钕铁硼材料做的磁铁磁性很强,但在我们这里没有办法买到.

解决方法:通过淘宝网进行网上购物,买到了磁铁.但是这种磁铁虽然磁性很强,但体积很小,只有橡皮那么大,通过讨论,我们决定把这种磁铁贴到蹄形磁铁的两极用来加强磁性.

实验结果:效果很明显,氯化钾溶液在通电后在磁场中旋转的很快,甚至可以带动液面上的纸屑一起旋转.

发现新的问题:在实验中,我们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实验中,氯化钾溶液越来越混浊,而且接负极的铜片上有气泡产生,接正极的铁丝变得越来越细.到底是什么原因?

结论: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认为这应该是化学中学到的电解池原理.接正电的铁丝是电解池的阳极,接负电的铜片是电解池的阴极.

在阳极:Fe-2e-Fe2+

在阴极:2H++2e-H2↑

2H2O+2e-H2↑+ 2OH-

Fe2++2OH-Fe(OH)2↓

所以溶液中可以看到灰绿色的沉淀(氢氧化亚铁),经过一定时间后会变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作为正极的铁丝也会越来越细.

这个实验对学生的触动很大,学生第一次进行了网络购物,解决了器材的难题,第一次自己动手制作模型,在制作的过程中,他们团结合作运用集体的智慧去解决困难.比如金属盒中心的电极既要固定,又不能和金属盒接触.他们想到了将电极上套上一小段橡胶,然后用502胶水粘在金属盒底部.方法的巧妙让人赞叹.在实验中他们没有局限在实验结果上,没有放过实验伴生的一些问题.这种细心观察,尊重实验事实的精神将使他们受益终生.并且利用化学知识解释了物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让他们热情高涨,极大的加强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再如必修1.1.3的做一做:测量自行车的速度,测量蚊香燃烧的速度;选修3-1.1.8的做一做:利用传感器观察电容的充放电;选修3-1.2.2的做一做:用传感器研究地磁场;选修3-2.4.4的做一做:观察电动机启动时电流的变化等等都可作为课外探究的课题.

做一做趣味多 篇4

一、不怕“烧”的丝绸

器材:硬币、一块丝绸、气体打火机、酒精灯

操作:用丝绸紧包住硬币, 把包有丝绸的硬币中央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会儿, 随后, 把硬币从丝绸中取出, 丝绸没有任何变化;然后, 把丝绸直接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会儿, 丝绸会被烧坏, 为什么会这样?

现象成因:丝绸紧包住硬币, 放在火上烧, 硬币是热的良导体, 可以把热很快传走, 使丝绸的温度不致升高太快, 所以丝绸不会被烧坏。丝绸直接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烧, 丝绸的温度会很快升高, 致使丝绸被烧坏。

二、“天女散花”

器材:大塑料瓶、彩色碎纸屑、洗衣机进水管

操作:大塑料瓶中放许多细小的彩色碎纸屑, 把洗衣机的进水管一端插到大塑料瓶中的纸屑中, 另一端拿在手中。用手甩动拿在手中的这端, 就会有纸屑纷纷飞出, 形成“天女散花”, 如图所示。

“天女散花”是怎样形成的呢?

现象成因:甩动塑料管时, b端空气流速大, 压强小, a端空气流速小, 压强大, 在两端气压差的作用下, 彩色纸屑就会被“吸”入塑料管, 并随着管内气流快速运动, 直至被高速甩出。

三、卫生球跳舞

器材:玻璃杯、水、醋、小苏打、卫生球

操作:在一只玻璃杯中装水近满, 随后加入两匙醋和六至十片小苏打, 溶解后, 放入几粒卫生球。把杯子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过一两个小时后再看看,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这些卫生球在杯中上下舞动起来。

现象成因:卫生球比水稍重, 卫生球通常沉到水底。小苏打和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水中便形成许多小气泡, 这些气泡浮着在卫生球表面时, 卫生球就会升到水面;气泡破裂后, 卫生球又往下沉, 直到附着上足够的气泡后才会重新上升。如此反复, 卫生球在杯中便上下舞动起来。

四、硬币怕肥皂

器材:清水、几枚硬币、肥皂。

操作一:打一盆清水, 准备几个硬币, 把硬币竖直地向水里扔, 硬币必定沉没在水中。用食指托住硬币。慢慢地使指头没入水中, 使硬币平落水面。奇迹发生了, 硬币居然漂浮在水上!

现象成因:硬币浮在水上是有道理的, 那是表面张力把它拖住了。水面的分子受到水里分子的吸引, 使水面趋向收缩。荷叶上的一滴水, 会收缩成水珠, 细管子的水, 水面会向管口凸起。从这种收缩的倾向中, 我们看到相邻的两部分水面之间存在着相互牵引力, 这就是表面张力, 它使硬币漂在水上。水面的表面张力很小, 水盆稍有摇晃, 硬币就会落到水中。

操作二:盆里漂浮着一个硬币, 在水面稳定不动的时候, 拿一小块肥皂, 轻轻地从硬币旁边插入水中, 你会看到硬币迅速移动, 远离肥皂而去。看上去, 真有点硬币怕肥皂的样子。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现象成因:肥皂在水里会慢慢溶解, 一部分水面成了肥皂水。肥皂水的表面张力比水要小。硬币靠近肥皂的这一侧, 肥皂的表面张力小, 而在相反的方向, 纯净的水表面的张力大, 于是部分水面被拉了过去, 飘在水面上的硬币也跟着被拉过去了。

《折一折,做一做》教学设计 篇5

备课人:CWX

一、教学内容:课本26-27页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对称现象。教学难点: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四、教学用具:剪纸艺术作品,彩笔,白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依次展现淘气和笑笑剪出的图案。

2、提出大问题:你能剪出这些图案吗?你是怎样剪的?

(二)、自主探究

1、想一想、说一说这件衣服你是怎样剪出来的?需要什么工具? ①学生先说,课件配合呈现详细的操作过程 ②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观察自己剪出的图与同桌比一比,是否一样?如果不同。为什么会不一样?

3、全班分享:小老师汇报。

4、共同概括操作要点:先对折--要沿着折痕的一边画出衣服的一半--沿着所画的线剪下来--打开就是一件衣服。

5、PPT出示定义:(全班齐读定义)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侧完全重合,我们把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2)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叫做对称轴

(三)、巩固延伸

1、根据剪小衣服的经验,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剪一剪。(1)自己独立剪一剪。(2)展示学生作品。(3)师评价

2、连一连(课本27页练一练第四题)

3、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我们学习过的数字和有没有轴对称现象。口日目工中三十 8 M

(四)、小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五)、布置作业:学生练习册对应习题

六、教学反思

“做一做”在数学教材中的作用 篇6

一、“做一做”在教学中有巩固新知识的作用

“做一做”一般都安排在例题后面,教师讲解完例题后,课堂上安排“做一做”,通过情况反馈,可以较清楚地了解学生对这节课所学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所存在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但是,“做一做”又不同于一般练习。如在混合运算教学中,教师对于例题都能抓住运算顺序这个难点进行讲解。“做一做”中也是几道混合运算题,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识和熟练掌握运算顺序。教师在让学生练习之前,应注意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和依据,突出对运算顺序的理解,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让学生通过“做一做”把运算顺序这个抽象概念变成实实在在的能力。

二、“做一做”有联系新旧知识的作用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整十数加减法教学中,讲解完例题有一道“做一做”,学生练习完后,应组织学生上下对比,分析计算。如:3+2、30+20,旧知识一位数相加,3+2=5,引导到新知识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和分析,巩固这节课的教学,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为今后学习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打下基础。

三、“做一做”有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

小学数学第七册第18页例题教学完后,让学生试着填“做一做”,并要求学生说出根据,培养他们的说理能力,通过“做一做” 加法交换律又生动地再现一次。第八册平行四边形教学中的“做一做”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成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有的教师不让学生做,认为学生会做错,会浪费时间。但通过动手围出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和理解。第十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一课的“做一做”中,学生初步掌握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方法以后,提出想一想怎样能很快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在学生掌握基本转化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简便方法。即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去掉百分号就可以了。把简便方法加以总结、概括,通过练习、比较和找规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抽概括能力。

【做一做】推荐阅读:

上一篇:小组写作下一篇:学生课堂注意力分析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