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顿庄园论文(精选12篇)
唐顿庄园论文 篇1
一、英国等级制度
英国等级制度最先出现在中世纪, 人们由三个等级组成, 负责作战的一个等级, 负责祈祷的一个等级, 负责劳动的一个等级。直到16世纪初, 英国大臣爱德蒙进一步细分了等级制度, 他把贵族与教士划为一个阶级, 其他的商人、工匠、手工业者、地主、牧人等划为平民阶级。后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 财富, 权利和教养成为了贵族和上层等级身份的必要条件。于是有了第二等级, 即有大量财富和时间的绅士。商人、律师、医生、大学教授、学者、大学生被认为是“市民”这一等级。而生活乡村中的持有土地者, 因为相对富裕, 并且能够在当地司法部门中担任官职, 从事工作, 被划分为第三等级。而那些没有财产、知识及地位的工匠、乞丐、流浪汉、农夫、小贩等被统一归入第四等级。
英国这一等级制度的划分, 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于英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度起到很好的适应作用, 而在后来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特别是全世界经济的大变革下, 这一制度也逐渐显得滞后落伍, 最终走向没落。
二、《唐顿庄园》
1. 故事背景
故事发生在20世纪早期的英国, 经过维多利亚女王64年的统治, 英国经历了工业革命, 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先驱国家, 在此期间, 不但经济大幅度提高, 而且英国的殖民地遍布全球, 经济军事实力一时无人能及。而英国国内更是一片欣欣向荣, 一副盛世景象。
2. 上层阶级的等级
整个剧情由一艘著名的沉船事件引开, 满载富豪的泰坦尼克撞击冰山沉没, 而遇难者之一就是故事主人公的未婚夫。因为英国严格的继承规则, 没有一个男性继承人的Grantham伯爵的财产很有可能会因为女儿未婚夫的以为离世而旁落他人, 一家人不得不重新寻找适合女儿结婚的对象, 以保住庄园财产。当找到一名合适的候选人Matthew后, 他的中产阶级身份却成为人们反对和议论的焦点。连伯爵的大女儿也大呼“整件事情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虽然爱德华七世在此已经去世两年, 但人们仍广泛认同这一时期为爱德华年代末期, 而爱德华时代也是英国最后一个等级制度严格的年代。人们在择业, 社交和通婚方面, 遵循严格的等级规范, 上流社会, 中产阶级和劳动阶级, 都有着清晰严格的界定。因此, Matthew的到来对整个家庭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他以及他的母亲Isobel属于典型的中产阶级, 受过更好的教育, 有着与唐顿庄园的主人们截然不同的价值观, 虽然偶尔受到来自贵族阶级的挤兑和嘲笑, 但是他们仍然努力去改变着这一群守旧的上层阶级。
随后, 一战的爆发使得等级制度开始松动, 拥有土地的贵族权益受到极大的影响, 经济地位开始下滑。同时,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 英国社会的等级制度受到冲击, 英国金融业, 工商业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经济实力远超贵族阶级, 并且在政治上享有更多的地位和权利。这一社会地位的转变, 使得中产阶级得到了承认, 地位也随之提升。英国社会巨大的变革也影响了贵族阶层, 汽车, 电灯的广泛使用, 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英国于1918年通过法律, 允许30岁以上的有产女性参与选举, 这一措施推动了女性的独立地位。唐顿家的三小姐, 便是在参加一次次的政治集会中, 与司机产生出感情, 并且不顾家人阻止与之结婚。由此可见, 等级制度在此时的英国社会已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和冲击。
3. 下层阶级的等级
英国的等级制度不仅体现在上层社会, 在底层民众之间, 也是予以严格遵守的。
唐顿家的仆人便是另一个等级森严的小社会。仆人们也有明确的等级制度, 大管家Mr·Carson便是这个小社会里面的核心人物, 负责管理男仆。他秉承了英国管家的一贯作风, 严谨、不苟言笑、保守、传统、忠诚、敬业。虽然是仆人, 但是并没有展示出一丝卑微, 永远挺直身板, 优雅坚定。而在仆人们眼里的第二等级便是伯爵的贴身男仆, 这一职位也是剧中John Bates和Thomas一直明争暗斗想要得到的, 因为负责贴身服侍主人的仆人又比其他仆人地位要高。最后便是厨房里的女仆们, 他们没有机会进入到庄园的大厅, 因为这是不被允许的, 他们的活动空间只在庄园的厨房。以就餐为例, 所有人都要等大管家到位以后才可以开餐, 并且要起立迎接。而厨房的女仆是不可以和这些负责服侍主人洗漱, 更衣, 传菜的仆人一起用餐的, 她们必须独自用餐。也就是说, 在这样一个等级严格的制度下, 仆人们同样要遵守属于他们自己的等级规则, 不能逾越。对于仆人们来说, 他们也有自己的上升阶梯, 就是希望通过努力工作, 可以升到一个更高的职位, 做贴身男仆/女仆, 或者第一男仆/女仆。连厨房的女仆Daisy也希望主人可以雇佣一个新的女仆做自己的帮手, 这样自己的地位便可以提高一点。当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变革, 仆人们也有了其他上升的机会。比如女仆Gren, 得到一份做女秘书的工作, 于是只身来到大城市独立生活。由此, 底层的人民拥有了更多改变自己生活的机会。
三、总结
等级制度的发展与演变透射出了英国社会中, 经济政治的巨大变迁, 这一制度的出现, 适应了英国当时经济的发展, 符合当时英国君主的统治需要。它曾经把人们的地位角色划分得泾渭分明, 使得人们甚少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然而随着整个世界大环境的改变, 以及英国自身做出的进步与改变, 这一制度逐渐显得滞后和老套, 在一切以经济为中心的社会, 任何制度都要为经济让路, 只有经济是社会发展的主宰。《唐顿庄园》以此为立足点, 用英国厚重的文化和历史向人们展现了这一帝国曾经的辉煌, 以及在自我变革中的决心和勇气, 让观众看到了一个古老执着又敢于改变的工业大国的形象。
摘要:被誉为21世纪最伟大的英剧《唐顿庄园》自播出以来, 就一直受到观众的追捧, 它如同一面多棱镜, 折射出英国这个古老国家在政治, 历史文化, 习俗, 服饰等方方面面的发展与变迁。同时, 剧中也展示出了极其森严的等级制度, 本文将从这一视角出发, 来探讨英国社会等级制度的由来, 发展与衰败。
关键词:英国,庄园,贵族,等级制度
参考文献
[1]郭方.16世纪英国的社会等级状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2002 (3) .
[2]姜德福.近代早期英国社会的等级性质[J].安徽史学, 2004 (3) .
唐顿庄园论文 篇2
餐桌礼仪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餐桌礼仪,在孩子的教育范畴内也是不容忽视的。
所谓入乡随俗,每当我们旅行异国或去到外地,都要尊重他人的文化习惯。
每个国家的餐桌礼仪就像一本文化手册,我们从中感受、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
还记得英剧《唐顿庄园》中还原出来的传统英国贵族餐桌文化吗?
就英国人的餐桌礼仪来说,很少有其他国家能与之媲美。
他们从孩提时期开始,便在餐桌礼仪方面受到良好的教化,学习严格的进餐礼仪。
所以在英国的餐厅里,通常不会有高声喊话或大声呼唤 “服务员” 的情况,安静而富有礼节性的用餐状态才是常态。
1用餐的坐姿
用餐时身体坐直,后背不要碰到椅子上,手肘不能放到桌面上。
无论食物多么松脆易碎,也不要低着头在盘子里吃。
除了喝汤的时候,可以轻轻地低下头。
2适宜的谈话
不要在桌上谈论金钱、工作、政治或宗教信仰等话题;如果是下午茶的谈话,要更适合便餐的氛围。
3餐具的使用
进餐时,由外侧往内侧取用刀叉,左叉右刀,刀刃不可向外,就餐完毕也要放回原位。
任何时候,都不要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上,而另一端放在桌上。
每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并拢放在盘中,表示侍者可以将餐具撤走。
英式管家:走出《唐顿庄园》 篇3
2015年10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赴英国进行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根据行程安排,胡德子爵(Viscount Hood)代表英国女王接机。胡德子爵出身于英国著名的海军世家,不过他更令人瞩目的另一个身份是英国女王的大管家。
提起英国管家,人们往往会联想起彬彬有礼、身穿燕尾服、戴着白色手套的男士。在热门英剧《唐顿庄园》中,大管家卡森虽居于“楼下”,但身为“大内总管”的庄严与骄傲写满脸上,因此英式管家也被称为“绅士中的绅士”。
尽管最早的管家起源于法国,但英式管家由来已久,距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并且,老派的英国宫廷更加讲究礼仪和细节,将管家的职业理念和职责范围按照宫廷礼仪进行了严格规范,使英式高级管家顺理成章成为行业的标准。在阶层观念横行的时代,只有世袭贵族和有爵位的名门才有资格聘请管家,而管家也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此后,管家开始逐渐进入英国社会中上层家庭。一个世纪以前,几乎每个英国中上层家庭都拥有一个管家打理家事,到20世纪30年代,全英国大概有3万名管家。
然而,随着社会阶层的弱化以及英国服务业的衰退,作为家政服务领域最高级别的英式管家整体日渐式微。不过,近年来,随着全球新贵富人的涌现,高级管家这一行业正在复兴。托《唐顿庄园》热播的福,管家职业在英国又开始受到了追捧,而英式管家也正在成为中国富裕家庭的新标配。
顶级富豪催生需求
最新的瑞士信贷全球财富报告显示,中国以22.8万亿美元的家庭总财富,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富裕国家,仅次于美国的85.9万亿美元。近年来,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整体放缓,但造富的脚步却似乎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富人人数与日俱增,互联网浪潮下,科技新贵长江后浪推前浪。
如同一般中国消费者对高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中国社会新贵对欧式贵族世家的管家也开始产生深厚的兴趣。雇佣全职的职业管家,尤其是雇佣真正的英式管家,成为了一种明显的地位象征。另外,试想一下,如果耗费500万美元或者1000万美元买了一栋别墅,那么雇个管家完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英国管家学院和行业协会的报告称,钞票多、时间少的中国人和俄罗斯人对英式管家的需求剧增,英式管家目前已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一些中国富人在欧美等地购买豪宅后,入乡随俗地聘请当地贵族和富人家庭才拥有的英式管家,并逐渐把管家从国外引入到中国的家庭中。
英式管家本土化培养
创办于1997年的荷兰国际管家学院(The International Butler Academy)是全球最好的专门培养高级管家的学院之一,学院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一座建于1340年的古堡里,该古堡曾是荷兰王室用来招待贵宾的行宫。荷兰国际管家学院的导师由来自世界各地的服务专家和资深的皇室管家组成,传授并测试每位学生作为一名国际管家必须具备和掌握的技能和知识,其学员来自全球各地。五星级酒店都把员工送到该院受训,而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和企业会直接雇佣这所学院的毕业生。
因为需求旺盛,该学院8周课程的学费高达1.4万欧元。在这段时间内,学员能够学会管理一个大宅子所必需的一切知识,并培养必要的服务意识,从擦拭银器到挑选雪茄、红酒,从整理行李打包到组织一场晚宴,从计划一次完美的旅行到学习保护及清洁古董的方式,从掌握保养维护豪车的技能到私人飞机和豪华游艇的基本驾驶技术等。不仅如此,甚至连帮雇主管理财富等多方面的基本技能也在学习的范畴之内。
由于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等因素,正宗的英式管家在中国容易遭遇水土不服的情况,正是看到国内富人群体对私人管家服务的潜在需求, 2014年荷兰国际管家学院在中国成都开设其全球首家分院,提供为期6周的课程,费用为4万元。荷兰国际管家学院的托马斯·考夫曼表示,过去几年,对管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把中国人训练成管家,比让西方管家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要简单得多。
据悉,成都分院具有和荷兰总部近乎同样的课程和教材,但也有针对中国本土化的内容调整,掌握如何选择好的白酒和茶叶等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也成为课程之一,而传统英式管家必备功课之一的“烫报纸”因中国雇主没看报纸的习惯或者没有时间而被弃用。
高技能,高薪俸
不同于一般家政服务的保姆,一个优秀的英式管家在雇主家庭的地位类似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并与雇主签订平等雇佣的契约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美国和德国,英式管家还被注入新的理念,为雇主管理财务甚至打理公司业务。
聘请一名合格的英式管家费用不菲。据统计,在英国,英式管家的年收入在3.5万英镑(约合35万元)左右,工作数年后年薪超过10万英镑的也不在少数。而在富豪云集的迪拜,一名英式管家更是能轻松拿到10万英镑的年薪,且常常供不应求;在美国,雇主愿意每年支付5-10万美元雇佣高级管家。
把英式管家标准推向世界的英国皇室在2012年向社会公开招聘高级管家,并开出了50万英镑的年薪,这一收入水平超越众多企业高管。不过,50万年薪也不是一般管家能轻易拿到的,除了具备管家的基本礼仪知识外,英国皇室还要求应聘者需具备团队管理和财务管理能力,因为这名管家需要管理60名员工以及掌管英国皇室每年1800万英镑的预算。只不过,工种较为普通的管家,收入就相对低很多了。2011年和2013年,英国皇室两次公开招聘见习男管家,要求有酒店和餐饮工作经历,每周工作45小时,职责包括负责为皇室成员提供早餐、当日报纸和其他饮品,并服侍受邀来访的客人起居等。这份工作的年薪只有1.5万英镑。当然,有了在英国皇室的工作经历,跳槽后身价大幅飙升也是完全可以预计的了。
在中国市场,由于英式管家的稀缺,同样一个英式管家的要价可以达到英国本土的两倍,年薪超过6万英镑,而中国本土培养的英式管家年收入也超过20万元。除了服务富裕家庭外,五星级酒店和高档社区也是英式管家的又一雇主。然而,不管是从海外直接引入还是中国本土培养,英式管家普遍面临的一个文化障碍在于:不少中国富人把管家视为仆人,甚至把拥有英式管家当作一种炫富的手段,远未如同欧美社会那样对管家形成默认的契约关系,双方学会互相尊重尚需时日。
从《唐顿庄园》到西方餐桌文化 篇4
2010年推出的英国古典时代剧———《唐顿庄园》在全球播出后, 立刻掀起了一股新的英剧风潮。该剧以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在位时, 约克郡一个虚构的庄园为故事背景, 讲述了庄园中由贵族至仆人的传奇故事。剧中贵族衣着装饰华丽繁复, 餐桌用具精致贵重, 贵族生活方式优雅含蓄, 展现了20世纪初瑰丽磅礴的英国田园风情, 充满了浓郁的英格兰气息。
剧中人们对饮食的讲究可谓一大亮点。餐桌上餐具的摆放、用餐的顺序, 以及贵族们严格的用餐礼节, 无不透露西方特有的餐桌文化。其中, 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剧中奢侈的餐桌服务, 在传统英国贵族用餐礼节中, 严谨的英国管家会带领众男仆在晚餐开始之前, 确保餐具摆放精准, 用尺子测量其位置, 将蜡烛长短调整一致, 餐巾按场合或座次折叠。当鲜花摆放到位, 调整完光线的明暗, 待主人及客人上桌时, 会有仆人对每一位用餐者进行细致周到的服务, 保证其顺利用餐。
饮食在英国贵族家庭生活中意味非凡, 非常重要, 是体现各家族和个人社会地位及品位的重要途径。他们所用的餐具, 是最直接和具体的展现。他们每天吃四顿饭, 每餐和每道食物所用的餐具有所区别。用餐礼仪, 更体现了其严谨优雅的文化传统。用餐时, 应挺直背部, 坐在椅子前三分之一的位置。除了喝汤时, 不要俯身向前进食。“用餐一般会持续两小时左右, 中途不宜去卫生间, 因此, 需注意适量饮用酒水”。[1]到20世纪, 在西方, 以英国为例的餐桌文化与规范发展到了一个巅峰。
二、西方餐具的起源与发展
餐具, 作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工具, 其变迁与发展, 承载了整个人类的饮食文明。早期餐具的发明, 揭开了人类饮食文明的序幕。经过时间和文化的洗礼, 东西方都拥有了独具特色的餐具及餐桌礼仪, 成为人类创造的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今天, 其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都值得仔细研究, 更能解读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精髓。
在西方餐具发展早期, 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和社会高阶级地位的标志, 餐具一般为贵族所使用, 直到后来才成为社会大众使用的普通物品。早期的餐具的欣赏价值较小, 20世纪后, 餐具才逐渐开始开始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成为大众审美的一部分。
餐具是用于分发或摄取食物的器皿和用具, 形式多样, 有碗、盘、筷子、勺、刀、叉、茶具、酒具等。约16世纪以前, 西方人并没有习惯用餐具进食, 大多数人还是用手指抓食, 贵族也不例外, 如路易十四等。大约在13世纪以前, 罗马地区便规定以使用手指头的多寡区分身份, 平民用五指, 贵族只能用三个手指取食, 无名指和小指不能沾到食物。这一进餐规则一直延续到16世纪, 且仍为欧洲人所奉行。[2]
(一) 餐叉
中世纪的欧洲充满了危机与活力, 饱受饥荒与战争的困扰, 从野蛮走向文明, 文艺复兴的光芒渐渐开始笼罩这片大地, 人类文明逐渐开化。叉子在欧洲的普及过程, 不是一帆风顺的, 它对当时欧洲人的文化冲击可谓不小, 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及阻挠。11世纪, 用作进食的叉子出现在意大利富人区塔斯卡地区, 然而, 由于信仰和宗教的问题, 神职人员认为餐具的创造是受到了撒旦路西法的蛊惑, 用工具进食是对上帝恩赐的食物的不尊重, 因此坚持以手取食, 而非使用当时的两齿叉。
叉子于12世纪正式引入欧洲, 英国主教将刀叉普及给王国的子民, 但贵族却爱将其用作武器决斗, 而非用于食物切割。法国革命战争爆发后, 四齿叉成为当时贵族的新宠, 象征着阶级、地位、品位与奢华。贵族出行时, 一般会随身携带专人定制的折叠式华丽餐具, 其通常有珊瑚、象牙等精美雕刻的手柄。一方面作为进食工具, 另一方面则作为互相攀比炫耀的奢侈品和身份象征, 而后其渐渐演变成必备的用餐工具。叉子引入欧洲后, 人们一直视叉子为舶来品, 直到14世纪后, 餐叉才被整个欧洲人民普遍接受和使用。
(二) 餐刀
餐刀是西餐中最常见的餐具之一, 其作用主要是用来切割食物, 如牛排、比萨等。餐刀具体又可细分为很多种, 在唐顿庄园中, 我们可以看到, 贵族用餐时, 往往有两到三幅刀叉, 分别用来取不同的菜式, 如主菜、沙拉、海鲜等。一般来说, 食用完一道菜, 即要换一副刀叉。餐刀配合叉的使用, 现在已是西餐中最基本的餐具使用方式。餐刀的历史可追溯到石器时代, 在未来人类生活中会占有重要的位置。它除了满足原始人作食用工具外, 还有防身的作用。只有地位尊贵的首领, 才能拥有不同的餐刀。餐刀最初的刀尖并不是如今的圆润的椭圆形, 而是有着尖锐的刀锋。在当时, 许多法国的官员, 除了把餐刀当切肉工具外, 还在餐后当牙签使用。到了17世纪, 法国国王路易十三正式宣布将餐刀的刀尖改为圆形。
(三) 勺子
汤匙的历史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的亚洲地区。古埃及墓中曾挖掘出各种简易材料的勺子, 如木头和石制品, 而后古罗马人用贝壳舀汤, 历史学家认为这是西方勺子的雏形。早期用于食用的圆形勺子, 也逐渐演变为椭圆型。在15世纪的意大利, 当地居民为刚出生的婴儿举行洗礼仪式, 通常会将汤勺作为礼物送给他们, 汤勺手柄则雕刻着各个不同的天使。
(四) 餐巾
在古代, 希腊和罗马人因一直有以手取食的习惯, 他们会在用餐后准备一条毛巾擦手。更甚者, 会在擦手之后用水盆中的水来洗手, 水中还会视情况洒上各种花瓣, 如玫瑰、肉桂等。到17世纪, 餐巾的观赏价值被人逐步挖掘。1680年, 意大利已有20多种餐巾的折法, 特色各异, 十分精致有趣。餐巾逐渐成为当今西餐餐具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五) 餐具材料的演变
随着饮食文化的不断发展, 尤其是人们对食物风潮的追赶, 促使餐具在逐渐变化进步。不仅如此, 材料的不断进化致使餐具的使用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西方餐具材料大致分为陶、玻璃、金银及不锈钢几个阶段。在贵族中流行的奢华的金银制餐具也经常出现在电影和小说中, 餐具上精美的雕刻时常令人印象深刻, 无论是繁复的洛可可风格, 还是黑暗华丽的哥特风, 又或是清新的乡村风格, 都让人赞不绝口。金银餐具造型精美, 显得稳重, 且对人体无害, 无不彰显着贵族的高贵地位与身份。因为其皆属于稀有金属, 太为贵重, 在普通人民中很难普及和流行起来。
三、西方餐桌礼仪
(一) 西方礼仪概述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 既为人们所认同, 又为人们所遵守, 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3]它涉及了穿着、交往、沟通等内容。餐桌礼仪, 即人类社会在进餐时的各种公认礼貌标准。由于文化的差异, 餐桌礼仪在不同国家有很大的区别。
西方餐桌礼仪源于受拜占庭文化冲击和影响的法国梅罗文加王朝。到了罗马帝国的查里曼大帝时期, 礼仪则进一步细化。每个国家用餐习惯有所不同, 有习惯坐在餐桌旁用餐的, 也有卧床进食的。到了12世纪, 餐桌礼仪变得更为优雅细致和规范, 也逐渐出现了关于描写餐桌礼仪的著作。
(二) 餐具的使用
西餐的显著特点就是餐具的使用非常多样, 在古时候的西方, 则更繁复讲究。现在普遍使用的完整西餐餐具包括“前菜刀叉、面包碟、牛油刀、汤勺、主菜刀叉、甜品叉匙, 白酒杯, 红酒杯。摆放也有一套标准:叉左刀右, 刀尖向上, 刀口向内, 盘前横匙, 主食靠左, 餐具靠右”。[4]
在西餐具中, 最有特色的便是刀叉。使用时, 可以用法式, 左刀右叉, 由外而内切, 一边切割成小块, 一边食用。英式或美式则是右刀左叉, 全部切好后再换右手拿叉食用。在使用刀叉时, 一定不要太过用力, 以免受伤或切到餐盘发出不礼貌的声音, 使用时, 应将刀叉呈90度角, 顺势切割。在谈话或传菜时, 要放下刀叉, 不能在空中挥舞。使用完毕后, 要将刀叉并排横放在餐盘中间, 而非放在盘两侧, 刀叉柄都要朝向自己, 以提示服务员可以将餐盘收走。暂停使用刀叉时, 应将其呈内八字形轻轻地放在盘子两侧。前菜或是甜点, 可以直接用叉子, 不需要餐刀的辅助, 没有用过的餐具应放回原处。
在西餐中, 尤其是英式用法中, 喝汤的方式应当由内至外开始舀。食用完毕后, 汤匙应当放在碟子上, 而非汤碗中。在英国, 最有名的当属下午茶, 喝红茶时, 应先将茶倒入杯中, 再倒入牛奶, 用茶匙反复搅拌牛奶后, 将其放在茶碟上最远的位置。饮茶时, 用食指和拇扶住杯环, 中指托住茶杯底部。下午茶一般还配有各种特色小点心, 如司康饼等, 食用此类甜点, 不必专门使用刀具, 用手取食即可。
盘子又分为茶碟、食盘、深盘、渣盘等, 主要用来盛放食物和渣滓, 盘子不能堆叠在一起。取食时, 不要一次性放过多的菜肴在一个盘子里。吃剩的渣滓不要随处吐, 而要取放在食碟前端, 若渣滓较多则可以唤服务员换掉餐盘。
使用餐巾时, 应将其对折放在腿上, 暂离席位时, 不能随意扔在桌上或搭在椅背上, 而要将其轻放在椅子上, 或者将一角压在餐盘下面。
餐具的变革, 映射的是一个国家与民族在社会习俗和风尚的变革, 也谱写了一部鲜活的艺术史, 记载着人类百年来在饮食文化上实用与美学结合的探索历程。
(三) 餐桌禁忌
在西餐文化里, 另一项不可忽视的便是用餐氛围。西餐馆里的气氛一向安静温馨, 反之, 中餐馆中以喧哗热闹为主, 这是长久以来形成的餐桌文化主题和氛围。现在, 西餐越来越受到年轻人和商务人士的欢迎, 他们认为用西餐是一种格调与情调, 或者是一种对优雅环境的选择。因此, 被视为具有高格调的西餐厅, 则更注重餐桌上的禁忌, 以免失了礼节。
使用刀叉时, 切勿指手画脚胡乱挥舞, 勿要用自己的餐具为人夹菜。咀嚼食物时勿要讲话交谈, 不要喝汤或者喝水, 更不能发出咂嘴的声音。热菜不要用嘴吹, 也不要用汤勺搅拌, 可待凉后再食用。用餐期间若要离席, 需向他人致意。最后用餐完毕不要当众剔牙, 这被视为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在中国, 热闹是饭桌上的习俗, 而在西餐厅, 却禁止大声喧哗, 讲话应尽量压低声音。
四、结语
近年来, 西方的饮食在全球不断兴起, 并迅速普及, 其文化冲击力之大有目共睹。餐桌文化是文化组成的重要部分, 展现了一个民族的创造精神与民族风貌。透过餐具变革、餐桌礼节的了解, 不仅可以防止礼失于人, 更可以了解西方文化传统、价值观与理性的思维方式。在全球化的进程中, 能更深层次地帮助理解西方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从现实出发, 在自我行为上“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参考文献
唐顿庄园观后感 篇5
一直都是比较迟钝的人,看剧更如此。都是到大家都看完了,没有了每周等剧的焦躁,才慢慢看,一气儿看完。说不出的舒心,这和工作拖到最后一刻才做有异曲同工之妙。
貌似去年的时候就听到这部剧的鼎鼎大名,不过我当时可没什么时间可看。最近这几天比较悠闲,于是找出来看了。一看就有点迷上,恩,很合我的胃口。美丽的英国乡村景色,华丽漂亮的贵族服饰,还有我喜欢的英英。其实说是要写剧评,心里似乎也有很多要说得话,但是无奈文笔不行,写不出啥大道理,只能随便说说了。
从我最喜欢的老太太开始吧。几乎所有的这部剧里搞笑的地方都是老太太带来的。她的毒舌,每次一针见血地说到关键处,和马修妈妈的斗智斗勇,都看得很欢乐。她有贵族的骄傲,也有贵族的自觉和宽容。看到她最后把最佳花卉的奖项颁给莫斯利老爹,那样的小表情;看到她把克劳利夫人支去做慈善,为柯拉争取回庄园的管理权;看到她告诉马修,玛丽还爱着他;看到她每次预言都成真……我对这个小老太太真的很佩服。最后,马修死的时候,她说了一句“好运是不会长久的。”某种程度上,击中了心中一处柔软,感受到命运弄人的森然。
玛丽刚出场的时候,我是不怎么喜欢她的。感觉她高傲又轻浮。平时毒舌欺负妹妹就算了,还与那个土耳其外交官不清不楚,伤害马修的心。可是看到后来,我渐渐改观了。她的高傲和倔强都是表面的保护自己。就想壳一样。也许最了解她的也就是卡森和老太太了吧。我记得有幕剧卡森说玛丽需要人保护,休斯太太说,我以为大小姐这样的永远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大概就是如此。是啊,从小的教养,让她什么都表现出平静和坚强,即便心中如何痛苦,就像看见马修和那个金发未婚妻在一起,还要笑着说祝福一样。她也很矛盾。就如同对父亲说的那样:我知道我不应该如此倔强,但我确实如此。一句话道尽心酸无奈,而又倔强如斯。其实我觉得她才是真正追求爱情的,虽然有人说她势力。但是当马修是继承人时候,她厌恶他,并不因为她是继承人而讨好他,与他结婚。后来才慢慢爱上。围绕在她周围那么多蜂蝶,有那么多有钱或有势的,但她也不因为如此而爱他们。也许这也是这个角色的矛盾所在。一方面,担负着唐顿的未来,一方面,又要为自己而活。第三季后面,马修死了,不知道下一季,我们的大小姐,以何种方式开始新的生活?我很期待。
茜伯尔是很多人眼中的天使。多么好的一个文艺女青年啊。她那么美丽,厌倦了贵族枯燥无味,一天要换三套衣服的繁琐,努力去追寻心中所想。与自己爱得司机亡命天涯也不后悔。最后也许老天也喜欢她,早早地把她召回去了,为所有活着的人留下怀念和悲伤。也许在我二十五岁之前,我是很喜欢她的。喜欢她那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气,喜欢她那一往无前,永不回头的精神。可是现在,也许是我老了,我对她并没有很大的喜欢。那个司机根本配不上她。那个司机那么自私,只是活在他那社会主义,爱尔兰独立的梦里。按现在的说法,整个一愤青。批判一切,却并不能改变一切。我记得有个上校来唐顿庄园看望那些受伤的人们,他去送菜。我以为他要暗杀上校,结果打开一看,却是粪汁・・・口口声声说可以付出生命,却还是只是想吓唬一下而已;还有把茜伯尔独自留下,面对危险,自己却狼狈逃走;把茜伯尔当成自己的财产,不尊重她的家人。每次一听到他和茜伯尔说你应该怎样的时候,我就想进去扇他耳光子。我们的天使却被蒙蔽了,也许就这样死去也好,那样她就不会感受到以后贫贱无依的糟糕,思念家人的痛苦。我们的天使,她总活在天上的。
到现在,我写得都是女人。是的,我更喜欢这剧里的女人,她们比男人更懂得改变,更能适应时代的变更。如伯爵,他是旧时贵族的代表,宽容但是守旧,发脾气也是隐忍的,守着规矩。不愿意更改任何以前的生活方式,战争结束了也是如此。当然最后在马修的坚持和家里不断的变故,他慢慢也有些变化了。他当然是个好丈夫好父亲,爱着自己的妻子女儿,适当的时候,也能够保护她们。就像玛丽后来被报业家威胁,他能够拥抱自己的女儿,说永远站到她一边,即使名誉受损。他的两次落泪,都是为了家人。为妻子流产哭泣,为茜伯尔之死哭泣。我看到的是体贴的丈夫和慈爱的父亲。如卡森,更是旧时管家的代表,严守着规矩礼仪,一丝不能出错。就连摆放餐具也要拿尺子衡量,银器上丝毫的刮痕都逃不过他的眼镜。他忠诚,为了伯爵一家毕生奉献,更把玛丽当做自己的孙女一样疼爱,什么都为了庄园考虑。但另一方面,他又无情,只要触犯到了庄园的利益,必是不留情面。
这些都是我喜欢这部剧的原因,每个人都那么真实,有优点也有缺点,有血有肉。玛丽的轻浮与忠贞并存,黛西善良而又没有主见,伊迪斯自卑但却有才华,克劳利夫人大善却又控制欲,托马斯和奥布瑞恩人品不好但心中也有柔情,马修有爱却不够有勇气・・・只有安娜和贝茨,也许是里面彻彻底底我们能定位的好人,但是我并不觉得他们有多么出彩,在这部剧里可以,也可以在其他任何一部剧。所以我并不对他们很感冒。只有安娜一句话让我很感触,她说:“我再也不会像爱他一样爱别人了。”玛丽说,是啊,也许会找个人平平淡淡,相亲相爱过一生,但是就是不会如从前那样爱了。这句话,我也说过吧?
这部剧里,主角不是完美的带着光环,配角也不是打酱油的。每个人的演技也很好,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满满都是戏。其实这部剧也没什么主角,厨房中的人未必就比小姐太太的镜头少,它的主角不过就是庄园本身。它历经风雨,看着在这里面,这周围发生的一切一切。
唐顿庄园 警网铁金刚 篇6
其实不然,只不过在我看来,今天的两位主角捷豹XE和福特Mustang所展现出来的性格与这两部剧著更为贴切,仅此而已。
言归正传,40万元左右的价位,让你选择一款运动车型,你首先会想到哪些?我想3系、C级、Q50、ATS这些老面孔可能早已让你产生视觉疲劳,但我敢打赌当你看到捷豹XE和福特Mustang时肯定能够让你的瞳孔扩大。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讲今天的这两位主角在亚洲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其实并不能算作竞争车型,因为捷豹XE是一辆主打运动风格的轿跑,而另一辆福特Mustang则是一辆不折不扣的跑车,而且它们的市场与客户定位也各不相同。但是,创造奇迹对于这个汽车市场来说犹如家常便饭,仅从国内市场的定价上来看这两辆车的确“门当户对”。
捷豹这个品牌在国内一直有着较好的认知度,但是产品方面却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国内这些德、美、日系豪华品牌瓜分中级车市场,终于在去年英国人再也坐不住了,他们诚意满满地带来XE,并且剑指3系、Q50、ATS等中级豪华车,而且连“打擂台”的标语都极富攻击力——重新定义运动轿跑车。
再来看另外一辆,福特Mustang。这款被人们称之为跑车中性价比之王的Mustang终于第一次正式地被引进到国内。作为美国“肌肉车”文化的代表之一,Mustang在国内拥有较高的人气。但是,可能是由于出身财务的原因,福特总裁近年来对于产品的把控总是过于自信。以至于,一辆在美国3万美元起价的性价比之王,在国内卖出了豪华车的价格。不过,对于物以稀为贵的中国市场它不用担心,这里的人不差钱。
接下来,我们将会让这两只都具有不凡运动基因,且个性鲜明的“小动物”一比高下。
英国绅士v西部牛仔
提到捷豹这个品牌,它给你的第一印象一定是那股浓郁的“英伦范儿”。当然,如果细说“英伦范儿”也包含很多种,唐顿庄园里的贵族格调是一种,温莎古堡的历史韵味也是一种,但是在我看来捷豹XE的“英伦范儿”应该属于唐顿庄园中优雅、绅士、精致、高贵的美妙体验。外形设计方面,捷豹XE有着更符合设计美学的造型和比例。修长的发动机舱和短小的车尾都是经典轿跑车的元素,同时它还借鉴了很多F-Type的设计灵感。设计师肯定很欣慰,因为他的图纸和实际的产品之间的差距并不像一般量产车型那么大。
除了矫健的身形外,XE的内饰秉承了英国传统的精致做工,无论是材质还是工艺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准,犹如一件工业艺术品般。这也是众多英国传统品牌最擅长的事,这里不仅仅指的是英国的汽车制造业。当然,和其他众多英国豪华品牌一样,捷豹同样为XE提供了丰富的个性定制化服务。例如,内饰的7种主题、8种木纹内饰风格和10款轮圈可选。这对于那些患有“选择性综合症”的人来说简直就是摧残。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福特Mustang,作为长在红旗下的我们,很难理解Mustang在美国人心中的地位。甚至你可能不知道Mustang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成为了美国肌肉车的代表之一。如果当初不是它的设计师Najjar从美军的“空中肌肉”P51野马战机上获得设计灵感,我们很可能永远也见不到眼前的这个家伙了。Mustang身上有着最正宗的美国血统和美国汽车文化的传承,以至于我的英国同事们整天把一部《警网铁金刚》挂在嘴边。这是一部上世纪60年代拍摄的好莱坞警匪大片,其中主角驾驶的福特Mustang在旧金山市区上演的飙车大戏使其成功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小金人”。
随着影片在全球的火热上映,做工粗犷,2门4座,前置后驱,而且还是一辆大部分人都能够买得起的大马力跑车。这些特征都让Mustang成为了那个时代美国汽车文化的代表。时至今日,已历经六代的Mustang仍然保持着这个传统(最后一条仅限美国市场)。眼前的这辆红色“野马”虽然是第六代产品,但是却是第一代“全球化”的Mustang,它已经远销120个国家地区。2门4座以及长长的车头部分是Mustang的标志性设计元素之一,发动机舱盖上高高隆起的鼻线肌肉感十足,溜背式的线条看起来非常狂野。当然,内饰方面Mustang也秉承了前辈们做工“粗犷”的水准,在美国没有人会介意一辆Mustang里面用了多少硬塑料材质,以及左右两边车门关闭后的缝隙会差多少。甚至是奥巴马也不会在意它的那辆林肯陆军一号的工艺水平。他们只会在意,发动机里有没有8个汽缸,排量是否低于5.0L。随着这代Mustang全球化,除了原有的V8版本,V6版本已经被EcoBoost 4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完全取代。所以在美国,人们更愿意将这辆2.3T的Mustang称之为“Pony car”(小马驹)。
是豹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地体会到这两辆车的运动精髓,我们特意将测试道路定在了房山与门头沟交界的红井路。虽然,这只是一条G108的支线,但是这里由于海拔骤降、盘山公路上弯多且都是急弯,而且风景如画,被圈里人奉为“跑山”圣地。
驾驶着这辆有着最小、最轻捷豹之称的xE疾驰在蜿蜒的山谷中,它所呈现的驾驶乐趣与Mustang完全不同,同时还不失一款豪华车所应有的素质。这辆高功率版的XE搭载了2.0L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可达177kW,峰值扭矩可达340Nm。与其匹配的自然是ZF专门为其提供的8挡手自一体变速器。该变速器提供了标准、运动、ECO以及湿滑路面四种驾驶模式,每种模式都拥有一套适合自身的调整换挡策略以及油门响应。这种山路最为适合运动模式与手动换挡模式,位于方向盘后方的金属换挡拨片手感极佳。而且,手动模式中仪表盘上还会显示升降挡的提示。
虽然,参数表上标明发动机转速1750rpm时就能够输出340Nm的峰值扭矩,但是山路环节中,XE低转区间的动力输出并没有想象中的强烈,这一现象直到转速突破3000rpm时才会有明显的改善。ZF这台变速器的表现依旧出色,S挡下丝毫感觉不到延迟,而且换挡时还能够感受到些许的冲击感,而趣十足,
nlc202309080854
地球人都知道,和F-Type一样,这辆XE不仅车身采用了75%的大量高强度铝合金材料,而且悬架系统也采用了大量的铝合金材料。前双叉臂后多连杆悬架进行了重新的设计,不仅降低了重量,同时提升了车辆的稳定性,车身的侧倾始终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得益于50:50的车身配重,XE在弯道的表现非常完美,更加平衡的车身重心即便在这种多弯的山路上仍旧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弯角,高速过弯中车身姿态非常完美,而且过程也十分线性。通过弯心,你可以肆无忌惮地踩下油门踏板,你能够感觉到虽然车尾仍旧会有一些躁动,但是4条轮胎始终能够获得非常充足的抓地力。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EPAS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捷豹XE获得了更为精确且适当的转向回馈。无论是在停车场还是高速弯道中,EPAS都会给到驾驶者最恰当的阻尼,而不会有任何奇怪或者突兀的感觉。这使得XE指向性非常出色而且对于转向的回馈也十分精准。
虽然我也一直是个大排量的信徒,但是我并没有对这辆只有可怜的4缸发动机的“小马驹”投来歧视的眼光。因为,我知道这款2.3TEcoBoost发动机已经开始在新探险者上服役,接下来的全新福克斯RS也会采用这台发动机,而且将会进行更加暴力的调校。更何况这台发动机拥有231 kW最大功率和434Nm峰值扭矩的数据已经完全超越了之前的3.6 V6发动机。只不过,让我难以接受的就是,这辆2.3T的Mustang排气没有经过任何的“加工处理”,安静得让人难以忍受。此外,由于搭载了一台4缸发动机,修长的发动机舱中甚至可以毫不费力地塞进两个标准型号的篮球,不知是否可以算作是“储物空间的优势”。
坐进驾驶室,作为一辆跑车Mustang的坐姿并不算“贴地飞行”,而且按照美国人个头设计的宽大座椅包裹性很好,支撑也很完美。只是一眼望不到头的修长车头第一次接触还是有点压力。Mustang提供了丰富的驾驶模式选项,其中包括标准、运动+、赛道和湿滑模式,此外,方向盘助力也提供了标准、运动和舒适三种模式。
山路中,只有关闭了ESC的赛道模式与S挡才能够彻底激发这匹“小马驹”的真实实力。深踩油门,这款发动机的调校并没有因为采用了涡轮增压器就过分追求峰值功率,也没有为了在中低转速区域持续保持强大的峰值扭矩而过分压缩高转速区间的表现。这款发动机的确拥有非常充沛的低转速表现,因为Mustang是一款可以满足日常驾驶需求的跑车。当然,如果你持续向发动机施压(深踩油门踏板),随着转速的不断攀升,直到5500rpm你仍旧可以感受到强大的动力储备。
悬架方面,虽然Mustang的调校更加偏向运动,但是对于震动的过滤非常的干脆,坚实的底盘不会产生多余的振动。随着下山车速不断加快,Mustang在弯道中表现出了极富驾驶乐趣的一面。位于后桥的限滑差速器包容度很高,这也使得Mustang本就活跃的车尾变得更加亢奋。可以说每个急弯中车尾都出现了一定的侧滑,但是这种“甩屁股”完全在可控的状态下。此外,255/40 R19的倍耐力P ZERO轮胎同样功不可没。
虽然动力性与操控方面这辆“小马驹”的表现可圈可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完美无瑕。6挡自动变速器在这方面拖了后腿。即便是选择了赛道模式,响应速度仍旧有些不如人意。如果能够提供手动挡车型的话,相信就像丰田86一样,手动挡车型肯定会比自动挡的销量更多,毕竟都是一款主打驾驶乐趣的车型。
如果说,捷豹XE给人所呈现的驾驶乐趣是更加从容不破的话,那么福特Mustang所带给人们的是那狂野不羁的美式作风。的确,2.0版本的捷豹XE虽然在动力性方面有些许的不足,但是却拥有更加豪华且舒适的驾乘感受以及更加精准的操控感。福特Mustang的内饰材质以及做工永远给人一种不修边幅的粗犷牛仔风格。虽然,可玩性极高的驾驶乐趣以及容许度更加宽广的后桥差速器让Mustang得到了不少加分。但是,过于粗犷的转向指向性以及反馈力过大的方向盘助力等美式肌肉车风格并不是一时半会能够适应的。所以说,虽然这两款车型的售价区间相同,同样具备优于常人的运动天赋,但是它们却拥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性格。
唐顿庄园论文 篇7
语言与性别课题一直是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1922年, OttJesperson在《语言》一书中就探讨了男女语言中的差异。20世纪六七十年代, 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研究更为系统, 作出重要贡献的语言学家有William Labov, Peter Trudgill, 以及Robin Lakoff。国内关于该课题研究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兴起, 就研究角度而言, 最初考察男女在语音、词汇使用方面的不同, 如今探究在句子、话语、篇章上体现的差异。本文以英国电视剧《唐顿庄园》中台词为例, 对其进行统计对比, 从话语量、打断次数、最简反馈方面分析在话轮转换中体现的性别差异。
二、话语风格与话轮转换
1、话语风格差异
就话语量而言, 人们固定看法是女性话语量多与男性, 苏承志等 (2004:77) 却指出, “研究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 包括在超市、家庭、餐厅、咖啡店、聚会、会议等场合, 男性话语多于女性, 特别是在跨性别交际的过程中, 例如夫妻、朋友和同学之间。”关于打断现象, Zimmerman & West (1975) 指出, 男性更容易打断女性;国内学者张倩 (2005) 分析年轻男女会话打断现象时发现, 在打断频率上, 男女无显著差别。最简反馈是听话者发出的简短回应, 由一到二个单词构成, 具体讲, 包括如下词mmhmm, yeah, uh-huh;简短重述说话者话语;要求说话者澄清话语;完成说话者话语。
2、话轮转换
美国社会学家Sacks, Schegloff和Jefferson,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 提出了话轮分配理论。该理论指出:“某一发话者不可能无休止地占据发话者的地位, 而是由各会话参与者交替发话” (Sacks et al, 1974:700) 。多数情况下, 话轮转化呈简单的直线循环形式, 有时在会话过程中会出现“毗邻应对”和“插入序列”。Stenstrom (1994:68) 提出, 话轮转换基本分为三个过程:开始发话、持续发话, 放弃发话。
三、《唐顿庄园》中话语风格的性别差异
本文用随机抽样方式抽取《唐顿庄园》中35段男性-女性对话、17段男性-男性对话和17段女性-女性对话, 以它们为语料进行研究, 从话语量、打断现象和回馈语三个方面探究在话轮转换中体现的性别差异。
1、话语量对比与分析
根据表一, 所选35段对话中, 男性话语量多于女性话语量的对话有20例, 女性话语量多于男性的对话有13例, 男女话语量相同的对话为2例, 这一结果与人们固定看法:女性的话语量多于男性相悖。
根据表2数据:35段男女对话中, 男性话语总量多于女性;而从各自话轮数量所占比例看, 男女都接近50%;就平均每话轮单词量, 男性为10.8, 这大于女性的10.1。得出与表1一致的结论:在每话轮中, 男性话语量多于女性。
对话。根据表3得出:不论是男性间还是女性间对话, 其平均每话轮单词量都要比他们在跨性别对话中的多。参照表2, 在跨性别对话中, 男性平均每话轮单词量为10.8, 而在同性别对话中平均每话轮单词量为11.6。同样, 在跨性别对话中, 女性平均每话轮单词量
根据以上结果表明:不管是在同性别还是跨性别对话中, 男性话语量都要多于女性。但必须指出, 笔者所选的仅为两人对话, 没有对三人以上谈话分析, 所以相关结论仅对两人谈话研究有参考价值。
2、打断数量对比与分析
根据表4看出, 34段同性别谈话, 共出现17次打断, 男性对话中出现7次, 女性对话里出现10次, 两说话者打断次数接近。
根据表5数据, 35段男女对话中, 共出现27次打断, 男性打断次数是女性的2倍, 对比表4, 在跨性别对话中打断现象要多于同性别对话。
Zimmerman (1975) 曾指出, “同性间的谈话能达到较好的平衡, 在跨性别的话语交际中, 男性更主动, 易打断女性谈话, 不时更换话题, 从而控制整个会话发展方向与进程。女性在交谈中有较好的合作性, 注重礼貌, 很少打断对方的话, 她们更能自觉地遵守话轮交替的规则。”换言之, 男性在谈话中想占主导权, 而女性较合作及礼貌。
3、最简反馈
表6数据显示, 在最简反馈中, 男女在对话中所占比例相近, 就最简反馈而言, 男女差异并不明显。
四、结论
笔者在话轮转换机制基础上, 以《唐顿庄园》台词为例研究了在话轮中话语量、打断现象以及最简反馈上体现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就话语量而言, 不论是同性别还是跨性别对话中, 男性话语量都要多于女性;而打断现象在跨性别对话中更常见, 在同性别的对话中, 双方打断次数相当;在最简反馈现象上, 男女差别不明显。
本研究也有一定局限性:选取语料少且为台词, 与自然语言有细微差别;语料是英语, 并未对其他语言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Sacks et al.A simplest systematics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urn taking for conversation[J].Language, 1974 (50) .
[2]Stenstrom, A.B.An Introduction to Spoken Interaction[M].Harlow, Essex:Longman, 1994.
[4]苏承志, 等.英语交际能力与策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唐顿庄园论文 篇8
生态翻译学由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提出, 将达尔文进化论中“适应”与“选择”的自然界行为应用到翻译活动中, 开创了一个研究翻译理论的新视觉。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翻译指译者在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过程中做出的选择活动, 具体指“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生态翻译学主张“译者中心论”, 即译者是沟通原文和译文的桥梁, 在翻译活动中占中心地位。因此, 生态翻译过程是译者不断进行自我适应和自我选择的循环过程。在多维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做出与翻译生态环境相适应的“适应性选择”, 这种选择是多维度、多层次的选择, 它主要包括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三维。
二、字幕翻译特点
影视字幕翻译因为其特殊的存在形式而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笔者将其总结为时空制约性、通俗性及文化差异性。
1. 时空制约性
影视字幕翻译有别于口译及笔译而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字幕即出现在屏幕上的文字, 需与所匹配的声音及画面同步出现, 受时间限制字幕一般在屏幕上停留时间较短, 或称之为稍纵即逝。而字幕本身的目的是让观众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清晰有效的信息, 即使观众视觉听觉最大化同步。字幕翻译能占的空间也是极为有限的, 屏幕的大小是固定的, 屏幕上可容纳的语言符号数目也有限。字幕翻译的要求也随之变高, 时空限制的特点让字幕翻译难度增大。
2. 通俗性
字幕翻译的通俗性是指字幕翻译的时空局限性决定了它的通俗易懂性。字幕语言力求浅显易懂, 表达切忌晦涩难懂, 需适合大众水平及满足大众需求。另外因字幕翻译大多无注解, 无旁白, 影视对白趋于口语化, 也要求通俗易懂, 简洁自然, 避免表达晦涩冗长, 以便老少皆宜。同时字幕翻译应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3. 文化差异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而文化又不可避免地体现在语言中, 两种语言之间文化的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 字幕翻译也不例外。显而易见影视作品中不免涉及大量文化内涵影视字幕翻译, 这时除了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还涉及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碰撞。在字幕原文语篇中出现的如人文风俗等含有特定文化意义的谚语、俚语等词, 它们未被译语文化所了解、熟悉, 需要在翻译时加以适应转换, 否则观众将无法理解甚至难以接受, 因而需要译者对带有文化差词语加以转换, 在表达原语意思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适应译语文化, 从而达到使观众理解的目的。
三、生态翻译原则下《唐顿庄园》第五季字幕翻译研究
胡庚申授指出生态翻译过程是“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翻译方法是“三维”转换 (语言, 文化, 交际) ;译评标准是“多维转换程度、读者反馈以及译者素质”;最佳翻译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幕翻译可遵循翻译多维转化、评判多角度, 译文整体和谐的原则, 在侧重于某一维度的基础上使达到三维和谐统一的状态, 创造出最佳译文。
1. 语言维的适应与转换
胡庚申这样解释语言维, 它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转换。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的。语言形式包括语法、语义及语境, 语言维的转换过程中尽量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适应性转换即句子结构、语言意义及语言风格, 使译文适应翻译生态环境。
例 (1) 原文:I think it’s sharp of Daisy want to learn to manage figure.语境
译文:黛西想学习计算, 真是有骨气。
剧中, 黛西是一名厨房女仆, 处于社会底层, 然而不甘心在厨房被使唤一辈子想学习计算, 然而对于缺乏数学基础的她来说这是极大的挑战, 况且旁人认为厨子没必要学习数学, 说话者Hughes太太一向深明大义, 为人正直但不刻板, 对Daisy的学习不仅给予支持理解, 更多的是鼓励。Sharp作形容词可表示尖锐、清楚的意思, 如果直译显然不符合语境, 译者将“sharp”一词通过适应选择译为“有骨气”, 语义清楚明了, 与说话者语言风格贴切, 有效地表达了说话者对学习的支持鼓励。
2. 文化维的适应与转换
指文化内涵的传递, 任何两种语言之间都存在文化差异。原语和译语诞生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 而形成各自的文化内涵。“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文化之间的相互转换必须予以重视, 特别是对具有较高文化内涵的双关语及喱语等的文化传递与解释。”在英美影视剧的翻译中, 传达文化因素是字幕翻译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理解不当可能直接影响句意翻译及观众对其的理解。在文化传播中更要注重准确性和顺畅性。文化差异表现为风俗、信仰、审美等, 在翻译中应着重传达相关的文化内涵。
例 (2) 原文:It’s good to have more than one string to your bow.
译文:多学分才艺非常棒。
睡觉前Daisy还想学习一点数学, 女管家Hughes对此表示支持, 在她看来Daisy虽然会做菜, 可毕竟多一份手艺多一条出路。英文中“bow”指用琴弓拉奏的一种弦乐器, “more than one string to one’s bow”是一个习语, 用“bow”为喻体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佣人也有第二手准备的意思”, 如果直译的话, 国内观众会不知所云, 也没有传达出此短语要传达的文化信息, 译文巧妙地用与汉语中“多一份才艺”一词, 与原文的“more than one string to one’s bow”有异曲同工之妙。
3. 交际维的适应与转换
例 (3) 原文:We have cast the wide net tonight.
译文:我们今晚邀请的人真多。
此处, 说话者显然对宴会邀请女教师有所不满, 显然教师在当时的社会地位较低, 因为她的社会地位与贵族相差甚远, 剧中说话者露出轻视的眼神, “cast the wide net”表现其对女教师的不屑与不满。译文中“邀请的人真多”一语较好地传达出作者的交际意图, 即“一场贵族宴会, 怎能邀请一位社会地位较低的教师来参加, 简直是对贵族权威的蔑视。”这样可以明确地把说话者的态度和交际意图表现出来, 且与剧中说话者的表情达到完全一致, 使观众从语言及图像中同时感受到说话者对邀请对象的不满。
例 (4) 原文:Remember, we were the Edwardians.
译文:记住, 我们都是英王爱德华时代的人。
剧中, 老妇人谈起年轻时为爱情而冒险的往事, 表妹好奇继而追问是否还有后文发生, 从说话者的口吻可以感受到她试图打消表妹的好奇心并且证明自己不会再一次误入歧途, 因为我们都是“英国的贵族”。把“Remember, we were the Edwardians.”翻译成“记住, 我们都是英王爱德华时代的人, ”很好地传达出说话者的交际意图, 即作为英国的贵族再也不会因为冲动而放弃本来的尊严与名誉。这样, 翻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既不是刻板的说教, 还恰到好处地制止了对方的追问。
摘要:随着国内外影视媒体文化的迅速发展, 字幕翻译在其中的作用越发凸显。生态翻译理论是近几年来翻译界刮起的一股新风, 本文以生态翻译理论的选择与适应论为基础, 基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方面对大型英国电视剧《唐顿庄园》的字幕翻译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态翻译理论,字幕翻译,《唐顿庄园》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2]胡庚申.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改观[J].上海翻译, 2008 (2) .
[3]胡庚申.从译文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应用例析[J].外语教学, 2006 (7) .
[4]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 2001 (7) .
[5]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 2000 (1) .
唐顿庄园论文 篇9
关键词:合作原则,幽默,唐顿庄园
1 合作原则及其准则
美国哲学家Grice指出,对话交际活动通常,或者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合作行为。会话人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认识到对话交际的共同目的或共同接受的方向。这种目的或方向可能从开始时就确定了,也可能在交流过程中产生;可能是固定的,也可能不固定。为了使语言交际活动高效顺利进行,会话双方都朝向共同接受的目的或方向做出会话贡献,应遵守一种原则,即会话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Paul,2002)
会话合作原则具体包含四条基本准则:数量准则(Quantity maxim)、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关联准则(Relation maxim)和方式准则(Manner maxim)。具体来说,质量准则规定说话时“说真话,不说假话,不说缺乏充分证据的话”;数量准则规定说话时“提供交流所需的充分信息,但提供的信息不能超过所需”;关联准则规定说话时“只提供话题相关信息”;方式准则规定说话时“提供的信息尽量清楚、明白、易懂,避免歧义和隐晦”。(丁言仁,2006)
Grice也认识到这四条准则并不完美。首先,有些准则比其他准则更需遵守。比如,一个人讲话隐晦冗长,违背方式准则。但比起说假话,违反质量准则,这种行为让人尚可接受。其次,对于关联准则,可能有不同形式和侧重的关联,也可能出现会话双方正当转移话题的情况。另外,这些准则的设定是为了满足对话交际的目的,即最大限度地交流信息。这种设定过于狭隘,因此这些准则需要扩展,满足对话交际的其他目的,如影响或引导会话对方的行为。(Paul,2002)
2 合作原则的违反与会话含义的产生
符合逻辑的语言交际活动是遵守这四项准则,说话人直截了当地说出想要表达的内容,即话语的字面意义。而在一些情况下,说话人表达的内容含蓄隐晦,即所说的内容与想要表达的内容有一定距离。(何兆熊,2000)我们常说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就是描述这种情况的。
Grice指出,违反准则有四种情况,即“安静而不夸耀地违反准则,有时可能会误导听话人”、“说话人明显不愿遵循合作原则和四项准则”、“出现冲突,为了维护一条准则而违反另一条准则”和“蔑视准则”。(Paul,2002)如果用x表示说出的话,U表示说话人,Grice用“通过说x讲话人U表达意思P”(by uttering x U meant that P)阐释讲话人的场合意义,即x的字面意义有时并不是说话人U在那个场合下想要真正表达的意义,即实际想要表达的意义超出了字面意义或话面意义。想要表达的内容即是“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Paul,2002)
3 会话含义产生的效果
虽然会话含义是违反合作原则的结果,但并不会影响人们的交流效果,听话人可以通过以下渠道理解会话含义:(1)所用词语的俗成义以及可能涉及的任何参考;(2)合作原则及其准则;(3)会话语境或其他情境;(4)其他背景知识;(5)双方都清楚之前谈话所涉及的内容,并认定对方都清楚。(Paul,2002)所以,说话人说的是X,但听话人能根据语境、背景知识和其他渠道能够逻辑推导出说话人想表达的意思是P,而说话人也清楚知道听话人能够推导出他想表达的是P。换句话说,“会话含义”违反了合作会话原则,但又不影响对话顺利进行。表面上看违反了准则,但从本质上看还是遵守了合作原则。说话人之间愿意合作,违反准则并没有成为阻碍正常沟通的障碍。
事实上,违反准则有时会给语言交际活动带来遵循准则没有的效果。说话人可以通过违反准则表达讽刺、夸张、幽默等情绪,让交际活动更加丰富有趣。本文以热门英剧《唐顿庄园》中的对话为例,尝试分析违反准则产生的幽默会话效果。
4 实例分析
(1)违反质量准则
Ethel:Elizabeth and Her German Garden.Whatever’s that about?
Obrien:It’s about an invitation to talk some more,that’s what.(《唐顿庄园》)
Anna的追求者Mosley拜托Ethel将Elizabeth and Her German Garden一书转交给Anna。Obrien必定知道这本书并不是关于“借机搭讪”的,所以她说的是假话,违反了质量准则。不过,她犀利地指出了Mosley送书来的真正目的是与Anna套近乎。观众根据剧情都知道Mosley想要追求Anna,因此不仅能够理解Obrien的回答,而且会发出会心一笑。
(2)违反数量准则
Edith:But how old is he(Sir Richard Carlisle)?
Mary:Old enough not to ask stupid questions.(《唐顿庄园》)
从对话表面看,Mary并没有回答Edith的问题,没有提供完成对话的充分信息,违反了数量原则。这或许是因为Mary不知道Sir Richard Carlisle的年龄,但从语境可以推测Mary根本无心回答Edith的话。Edith质疑Sir Richard Carlisle与Mary年龄差距太大,不适合交往。Mary便反唇相讥,嘲讽Edith智商低。Mary与Edith姐妹俩在剧中总是针锋相对,而Mary常常更胜一筹。如果Mary老实说出Sir Richard Carlisle的年龄,就不会出现两人斗嘴的精彩一幕了。
(3)违反关联准则
Ethel:Do you eat a lot of stews?
Mrs.Patmore:Don’t you fancy that,dear?
Ethel:Not all the time.
Mrs.Patmore:Oh,I see.Would you like to sleep in her Ladyship’s bedroom while you are at it?(《唐顿庄园》)
从对话表面看,Ethel在谈论饮食,Mrs.Patmore却问Ethel是否愿意睡在夫人床上,两人讲话的内容似乎风马牛不相及,违反了关联准则。不过,结合之前的语境,就会明白Mrs.Patmore是在讽刺Ethel的欲望超出了仆人的身份。她不满仆人的饮食,想分享主人的美食,那是不是也想享受主人的舒适房间呢?
(4)违反方式原则
Dowager:You are quite wonderful the way you see room for improvement wherever you look.I never knew such reforming zeal.
Isobel:I take that as a complement.
Dowager:I must have said it wrong.(《唐顿庄园》)
Isobel来到唐顿庄园后,做事方式常常与Dowager出现冲突,引起后者不满。两人明争暗斗,是剧情的一大亮点。这段对话中,Dowager在讽刺Isobel折腾,总是觉得周围的事情不够好,却没有明说,反而用了“wonderful”、“reforming zeal”这些正面赞美的语言。而Isobel却故作不知,反而把Dowager的讽刺当作赞美。这段对话中,会话双方没有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是用隐晦的语言掩盖自己的真实意思,违反了方式原则。不过,这种违反并不影响会话双方的沟通,因为双方都对彼此的态度心知肚明,也知道彼此话语背后的含义。也正是这种违反,给对话增添了剑拔弩张的紧张感和斗智斗勇的幽默,是给观众的听觉盛宴。
5 结语
从上面的实例分析可以看出,答话人都没有遵守合作原则正面回答问话人的问题,造成字面意义与会话含义之间产生差距。但分析也表明,这种差距不会导致沟通失败。问话人可以结合语境进行推理,就不难明白答话人的意思了。不容忽视的是,正是对合作原则及其准则的违反,对话语言变得生动、丰富。正是这种违反,使人物性格能够立体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也正是这种违反,使剧情引人入胜。
参考文献
[1]Paul,Grice.言辞用法研究[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2.
[2]丁言仁.语篇分析[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唐顿庄园论文 篇10
一、第一季:战前1900年—1914年以“S”形为主
《唐顿庄园》第一季的故事发生在1912年到1914年,这是战前女性服饰从古典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剧中人物服饰主要以10年代风格为主,这一时期有鱼骨的裙撑已被彻底摒弃,法国女子沙洛特改造了传统胸衣,将紧身胸衣的上部边缘从乳房中部挪到乳房下部,使乳房解放出来。当时的女裙多呈长长的喇叭形,裙长多拖至地面。从1907年开始,紧身胸衣的S形曲线开始趋于缓和,胸衣的长度向下延伸,腰围放大,臀部收缩,紧身胸衣的线条趋近直线,使女装外部构造也相应变成直线。从此没有紧身胸衣的“S”形的服饰造型打破古典主义的洛可可、巴洛克、克里诺林和巴斯尔长裙,开始向现代主义服饰设计风格发展。
剧中其他人服饰都具有10年代新的特征,以芭蕾舞剧团服饰影响为节点,人们把时尚的路线开始转移到东方艺术风格上来。吸收希腊罗马裙袍、日本和服、中国旗袍、印度莎丽和阿拉伯长裙等东方服饰的优点,通过设计师融入到适合欧洲女性的身材上并使英国女性显得优雅浪漫。最终的结果就是服装整体造型轻快流利,简单轻松,夏季面料轻薄飘逸,冬季面料一如俄罗斯天鹅绒厚重,色彩艳丽,同时用金银的丝线和亮片装饰、刺绣点缀出具有东方风格的图案。
二、第二季:战中1916年—1918年军装风格
第二季故事发生在1916年到1918年的战争期间,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动荡之中,俄国贵族逃亡英国的残酷事实,以往太平糜烂的生活不复存在,经济基础的改变直接影响到男女服饰的改变。由于战争的需要成年男性都上了战场,留在战争后方的女性必须参加工作,简洁的服饰,各种军装元素是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服装整体造型多如军装,剪裁宽松、面料廉价和便于水洗,裙装开始变得短小,露出脚踝,简单的直筒裙开始流行开来。
三、第三季—第六季:战后1920—1925年直线型裙式
第三季开始于1920年,这是一个思维多元化的时代,一战结束,伴随着经济的复苏,艺术也在持续升温。20世纪10年代到20年代,外来文化的进入撼动了时尚界的审美传统,妇女思想进一步解放。随着女性社会经济地位抬升,女服不断的推陈出新,并发生了质的变化,制造出空前繁华的景象。同时20世纪20年代被装饰艺术所侵占,其影响遍布生活各层面。在服装史上被称为“女男孩时代”,指以巴黎为中心的女性服装男性化的趋势。女服的普遍特征是:1.日常穿的裙子长度再度缩短,直至膝的长度为标准,这是女子服饰一个突破性的转变,裙子呈直线型,腰线也低到腰部以下且下身裙子边缘不规则剪裁,形成不规则的形状;2.裙子的腰部两边有两片长过裙摆的面料垂下,这种面料可以是和裙身保持一样或不一样的材质,在视觉上形成很强的冲击;3.对东方风格的追求,体现在裙子的面料、图案和造型上,如俄国的天鹅绒面料和印花、日本花卉图案和日本和服造型;4.在肩部或腰部用大花朵装饰;5.皮特潘领子开始从20年代流行起来,或者称为“娃娃领”,大大加强了人们的孩童气质;6.冬季的皮毛大衣有独特的装饰特点,一般在领口、袖口、下摆处用动物毛装饰,显得华贵大气;7.在夜礼服中,特别是以淑女著称的英国,虽然女子夜礼服大多长至脚面,但是坦胸露背的设计开始出现,长长的项链穿脖而过,垂在胸前,从此女人柔美、性感的躯体被直线造型修饰得更加妩媚多情。
四、总结
纵观以上对《唐》中女子服饰的分析来看,1912—1925年期间英国的女子服饰相对于19世纪的女装异常活跃,随着欧洲女性主义解放的呼声日益强烈,女性地位得到提升,追求自身的时尚与舒适健康变得更加重要,加上当下女性服装设计师如加布里埃尔·博纳尔·夏奈尔的设计与引导,使得西方服饰更新换代的速度愈来愈快,它逐渐打破本身服饰的固有模式,以十年一个风格的速度与法国一道保持着刷新服饰形式的速度。服饰时尚密切与穿着的实际需求联系起来,并受新艺术运动、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构成主义等现代化艺术流派的影响。设计师把当下最新的艺术风格表现在服装上,使服装的创新与其他艺术一样向着事物本质美的趋向,形成一定的规律并走在时代创新的前列。
摘要:《唐顿庄园》(以下简称《唐》)为当下热播英剧,它被称为英国版的《红楼梦》,剧中女性服饰精美绝伦,再现了英国20世纪初炫丽的服饰艺术,本文根据服装史的研究方法,以1912年1925年的时代背景,把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本文的时间界限,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部分剖析《唐》中具有时代特征的服饰风格。
关键词:《唐顿庄园》,女性,服饰,风格
参考文献
[1]卞向阳.服装艺术判断[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刘瑜.中西服装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2.
发现英剧,唐顿庄园的秘密 篇11
英国影坛全才、奥斯卡最佳编剧获得者朱利安·费罗斯亲自操刀,哈里·波特魔法学校的“麦格教授”挑梁主演,英国独立电视台ITV周日黄金时段重磅推出……《唐顿庄园》具备了不火不行的所有元素。
究竟有多火?看看这些数据。第一季在岛国英伦吸引了1000万观众,在美国收获了400多万观众,雄踞西班牙电视剧收视率榜首,澳大利亚电视剧榜眼。
美国《华尔街日报》说,这是一部秘密、勒索、八卦、性丑闻、争斗贯穿始终的历史剧,当然也少不了英国贵族婚嫁、财产和阶级的那些事儿。
全片设定在一战的大背景下,围绕唐顿庄园的继承权展开。庄园主人罗伯特·格兰瑟母伯爵膝下无儿,三个女儿性格迥异,拥有继承权的远亲马修和母亲是曼彻斯特的中产阶层。因崇尚自食其力和开拓精神而与伯爵一家格格不入。除了楼上的贵族们,楼下的佣人们也心怀导念地打着各自的小算盘。直到战争的突然降临,改变了每个人的命运。
剧本对整部戏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编剧朱利安当过演员、拍过电影、演过戏剧,还凭借《高斯福德庄园》拿过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的小金1人。《唐顿庄园》将贵族和仆人同时作为故事推进的两条主线,错综的人物关系、剧变的历史背景、激烈的戏剧冲突和跌宕起伏的情节,让观众常常抱怨,错过几分钟就会“找不着北”。
总有你的那杯茶
在好莱坞大片裹挟着诸多美剧横扫全球时,低调的英剧近年来逐渐上位。无论是历史剧、政治讽刺剧、侦探剧还是现代剧,人们咀嚼着美式快餐的轻松欢快时,会为不经意间品到的英式正餐味儿而挑起眉毛。
以《唐顿庄园》为代表的历史剧是英剧中相当主流的一类作品。亚瑟王、莎士比亚、简奥斯汀等都是英国人乐此不疲的改编对象,于是便有了《傲慢與偏见》《梅林传奇》等一大批电视作品。
有人说,历史剧是英剧最为独特的魅力所在。不管美国人多么绞尽脑汁地攒些幽默的台词,也抵不上英国人信手拈来的一句俏皮话就引自莎翁经典。而英国人之所以对历史题材情有独钟,可能也是对日不落帝国往昔的追忆。
历史题材的英剧总透着一股“贵族范儿”,端正的取景、宏大的背景、奢华的服装、考究的配饰。《唐顿庄园》本身就像一位古典而华贵的妇人,讲述一段名媛与绅士的爱情。
英国专栏作家M.Govlett说,总有一种历史剧会是“你的那杯茶”,“他们把我们带回过去的某个时代,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前人所经历的生活,那些场景、那个时代,总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感觉奇妙”。
拥有厚重历史的英国绅士们,看上去有些严肃的外表下其实隐藏着一颗幽默的心,而他们最喜欢的,就是讲些针砭时弊的冷笑话。BBC~世纪80年代出品的《是,首相》,便是政治讽刺类英剧的最经典作品。据说,时任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也是这部戏的忠实追随者。
英国人管他们的英剧叫“电视迷你剧”。与美剧相比,英剧确实更加短小精致。美剧每一季约有20集,而英剧每一季约10集上下,《神探夏洛克》每季甚至只有短短3集,让人们大呼“不过瘾”。
“戛然而止”恰恰是英剧的另一大魅力所在。英国人的傲慢劲儿再次显现在这里,不管收视率如何,剧本完结电视剧就结束,他们不会像美国人为了讨好观众而加写剧本续编剧情,也就避免了虎头蛇尾的可能。(原载《国际先驱导报》,有删节)
唐顿庄园论文 篇12
说起电视电影这种影视形态,在当今新传媒时代,它有被学界研究忽视的趋势,毕竟现代艺术存在的先诣第一道是过不了商业审视的门槛,在各种大制作、大宣传以及明星大腕云集的作品面前,习惯现代快餐式生活方式的人群可能更趋于选择画面精美、场面恢宏的电影作品;同样不甘落后的电视剧作也以各种社会的、心理的、噱头式的存在为其占据一方沃土。存在于这两种形态之间的是一项微妙的剧作——电视电影,它因其独特的方式生存着,对电影或电视剧的审美思考有很多观点,也形成了一批专业理论,那么电视电影在审美思考方面有哪些过人之处呢,我们有必要在这里谈谈。
学界对电视电影的界定一直不断,影视专业学子最初介入这一影视存在形态时,就在把握它的概念界定问题,人们疑问最多的是,电视电影到底是“电视化的电影”还是“电影化的电视”?我们知道,电视电影最初的命名缘起于用于电视台播放的电影,以电影的制作规律和特点来制作完成。考虑到诞生时间的先后,电视剧的语言游戏规则是从电影那里拿来的,电视电影直接就是电影本身。(1)我国电视电影的播放平台是电视台的电影频道,我国对电视电影的需求是宠大的,央视6套电影频道一天的播放量为11部,天天播,这样一年下来,可需影片数量实在蔚为可观。如此大的需求量,除了一些数字电影作为补给外,很大一部分要求电视台亲身制作或外包给影视制作机构来完成,数量上的问题其实不是问题,电视电影作为影视艺术,它的完成质量又如何呢?近年来在我国影视事业蒸蒸日上的步伐下,涌现了一批制作精良、艺术思想先进的作品,譬如,《我是植物人》《惊沙》《黑白》《阿桃》等作品。尽管我国电视电影已小有成就,但是在审视自身的同时,我们有必要将眼光放在国外同行身上观察学习别人的特色和优点,思考其审美取向,以添补我们的不足之处,为了中国电视电影的长远发展和精湛技艺而研究国外的优秀制作。
在本文中笔者向大家推荐英国ITV的自制剧《唐顿庄园》,英剧历来以短剧、迷你剧著称,它不似美剧和韩剧的篇幅,但短剧有短剧的精致之处,正因为它短,所以制作非常精良、要求严格,无论是场景设置、人物编排、情节构思都追求足以匹敌大制作影片的水准。
剧集讲究剧情,这是大众评判一部剧优劣的底限。一部电视电影最重要做到好看,除了场景编排、人物构思要赏心悦目,剧情还要紧紧抓住观众眼球,《唐顿庄园》编剧朱利安·费勒斯称:“如果这部剧是以冰河一般的速度缓慢进行,那么观众一定不会这么爱看。我讨厌那种你去了一趟厨房、吃了一个三明治,回来之后却发现什么也没有错过的电视剧。”我想没有什么言辞可以更好地概括这部剧集的好看程度,只有通过以下一些成就来说明了,据了解,这部电视剧被吉尼斯世界纪录以“2010年全世界最受欢迎的电视剧”之名收录,这部电视剧连英国的王妃都在看,这部产自英国的电视剧在美国的艾美奖评选上拿下多项大奖。这部电视剧在英国被评价为自1995版《傲慢与偏见》以来“最好看的电视剧”;在内地则被评价为,“它满足了你对那个时代的英国的所有想象,有落魄的贵族‘嫁’给有钱人的女儿,有气质十足的英国管家,也有拼命想爬进上流社会的穷仆人,有战争,有私通,还有同性恋。”
思考《唐顿庄园》的审美力,首先是它考究的场景、精美的服饰、贴近历史的贵族生活,这部剧最大的魅力是抓住了当代人对上世纪英国贵族高雅至极生活的向往,最大限度地从时代背景、故事架构、服装造型到台词演技精致无比地呈现出上世纪英国贵族庄园主仆两个集体生活中的点滴情节。这是英国电视电影剧集最得天独厚之处,英国有着欧洲世界中贵族阶级生活最奢侈最严苛的时代,并且历史悠久,这是美剧所不能满足观众的地方,《唐顿庄园》满足了东方观众和一直企望欧式生活的美国人一探究竟的心理,并且英国人做事向来严谨,对影视文化追求细致,使其剧作刻画真挚翔实,令世人无可挑剔。比如提出剧中人在谈话时使用“男友”一词是否过于现代,结果被认为是“英国上流社会的百科全书和活的编年史”的编剧朱利安立即指出,1889年的英文报纸上已经出现“男友”一词,因此口头使用应该更早。
同时《唐顿庄园》最成功的一处,在于其对人性的刻画。戏中没有绝对的“反派”,每个人物都颇具个性,人物的可爱与可恨拿捏得恰到好处,使作品摆脱了人物设置扁平化的问题。剧中托马斯一角,在第一季中运用各种手段排挤新来的仆人贝茨先生,与其他人物相比宛然一个反派,但到第三季得知三小姐逝世的消息后,伤心的痛哭流涕,让观众都为之感动。第一女主Mary在第一集得知口头协议的未婚夫在RMS Titanic号上遇难时坚决要求父亲,自己不能以未婚妻的身份出席丧礼,而且对遇难的亲戚没有一丝悲痛之意,此举使人感觉这位大小姐未免铁石心肠,可是在之后的剧集中,就算仆人入狱,Mary也是极尽能力安慰受伤之人,想尽办法救自家仆人脱困。
任何艺术都可以视为话语,而话语与文化语境具有互赖关系,这种互赖关系又受制于更为根本的历史。(2)英国电视电影的年代戏在表现不因时代和地域变更而影响的感情观和家族史时,一切基于当时历史,将细节考究地融入当年的生活,追求最大限度还原当时的生活,这便是这部英式电视电影最大的美学造诣。
摘要:电视电影在中国需求量非常大,这在每天央视六套的播放量上可以知悉。那么对于电视电影的艺术质量和审美创造,我国电视电影还有哪些问题有待完善呢?这样我们就有必要认识学习国外优秀电视电影作品,从他们的创作中汲取创作技巧和艺术创意。本文试图从近年来一部口碑和收视双收的作品——《唐顿庄园》入手分析其创作技艺和美学造诣,期望可以从中学习一二。
关键词:电视电影,英剧,审美思考,艺术造诣,《唐顿庄园》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5918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