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存储平台(通用12篇)
数据存储平台 篇1
为了充分发挥数据集中存储管理与备份的优势, 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省级数据中心启动省级数据中心自建系统数据集中存储备份平台 (以下简称“自建系统数据集中存储备份平台”) 建设, 逐步将自建系统的数据迁移到省级数据中心存储备份平台中, 依托集中存储系统与IBM磁带库, 进一步提高数据存储与备份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
一、自建系统数据集中存储备份平台建设
(一) 自建系统数据集中存储备份平台建设目标
自建系统数据集中存储备份平台的建设目标是根据技术环境特点, 将具备迁移条件的分行自建系统数据迁移到数据中心A区集中存储设备;通过A区备份服务器实施相应的备份策略管理, 将迁移后的生产数据备份到磁带库中;初步建立省级数据中心存储与备份管理技术规范, 满足省级数据中心现有系统及未来新建系统数据存储备份需求。
(二) 自建系统数据集中存储备份平台建设的背景
1. 省级数据中心集中存储备份平台状况
省级数据中心集中存储系统分为省级数据中心新上线系统区和账户、财务系统区2个部分。本次实施针对省级数据中心新上线系统区, 该区设备配置如图1所示。
(1) 联想HDS AMS2500磁盘阵列
联想HDS AMS2500磁盘阵列共配置38块300 GB磁盘 (10 T配置) , 其中1块磁盘用于热备, 不存储数据。按照6∶4比例分配, 总行统一推广系统使用该磁盘阵列上的22块硬盘, 剩余15块硬盘由省行自行使用。磁盘阵列前端8个端口, 分别属于2个控制器, 每控制器的第1至3个端口为总行统一推广系统使用, 第4个端口供省行使用。规划如图2所示。
(2) IBM TS3500磁带库
TS3500磁带库配置了6个驱动器和40 T磁带, 其中第1至4个驱动器和30 T磁带供总行统一推广的系统使用, 部署省级数据中心一期的数据备份。剩余2个驱动器和10 T磁带供省行自行使用。
(3) 博科32口光纤交换机
省级数据中心新上线系统区配备了博科32口光纤交换机。
2. 自建系统数据集中存储平台试点系统状况
本次集中存储备份平台实施选择省级数据中心自建系统执法检查系统 (LIAS) 及工资套改系统 (SCMS) 进行系统迁移。LIAS系统和SCMS系统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均为X3650 PC Server, 数据库均为DB2数据库, 数据存储在PC Server的自带硬盘。目前数据库备份通过每天晚上执行在线备份脚本完成, 并复制到另一台PC实现异机备份。
(三) 存储区域规划与数据库应用整合规划
自建系统数据集中存储备份平台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存储区域规划与数据库应用整合规划。我们使用联想HDS AMS2500磁盘阵列供省行自行使用的15块硬盘中的4块组成Raid 5的Raid Group, 作为迁移后自建系统数据库数据的存储区域。当有新的自建应用系统需要分配空间时, 在该Raid Group的862 G内未分配的空间予以分配, 且按照6∶3∶1的比例划分为LUN, 在LUN上创建对应的lv, 分别分配给数据、归档日志、活动日志使用。至于分配空间大小, 则考虑自建应用系统的实际存储需求。
迁移后的数据库应用将整合部署在专用的省级数据中心自建系统数据库服务器中, 该数据库服务器与省级数据中心存储平台连接。各应用数据库将在服务器的新建lv中建立。新建lv的命名如下:自建应用系统简称_data_4k, 自建应用系统简称_db_arclog, 自建应用系统简称_db_log。对应的mount point如下:/gddc/自建应用系统简称_dbdata, /gddc/自建应用系统简称_db_arclog, /gddc/自建应用系统简称_db_log。LIAS系统和SCMS系统初期均分配5 G空间, 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表1描述了相应lv及mount point信息。
(四) 自建系统数据集中存储备份平台建设实施内容
在自建系统数据集中存储备份平台建设过程中, 主要进行了如下实施内容。
1. 实现自建系统服务器与集中存储系统及磁带库SAN组网配置
广州分行省级数据中心自建系统服务器原本没有连接省级数据中心A区集中存储, 需要拉一条光纤连接省级数据中心自建系统服务器和省级数据中心A区集中存储, 并在光纤交换机配置zone, 使得省级数据中心自建系统服务器可以识别省级数据中心A区集中存储以及磁带库。
2. 自建系统数据迁移的准备
在存储系统中建立分行数据保存区, 并在与之相连的省级数据中心自建系统服务器中创建对应逻辑卷, 为自建系统数据迁移做好准备。自建系统迁移需要将自建系统的数据存放在省级数据中心A区集中存储上, 为此需要按照总行存储划分规范, 在集中存储分配给分行自行使用的磁盘组中, 建立划分相应的LUN存放自建系统数据, 并在省级数据中心自建系统服务器上创建对应的逻辑卷组, 为自建系统数据迁移做好准备。
3. 迁移自建系统执法检查系统、工资套改系统的数据
在省级数据中心自建系统服务器上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DB2, 并创建相应实例db2admin, 通过db2move操作将执法检查系统、工资套改系统的数据从原有服务器迁移至与总行下发存储连接的服务器中, 实现自建系统数据向总行省级集中存储体系的迁移。
4. 备份执法检查系统、工资套改系统数据, 并进行备份可用性检查
在省级数据中心自建系统服务器安装netbackup软件并配置为media server, 以LAN-free模式实现对统一存储中自建系统数据的备份。利用netbackup管理客户端为执法检查系统、工资套改系统创建相互独立的逻辑磁带池, 并创建备份策略, 每日在线备份相关系统业务以及数据库日志。完成自建系统生产服务器数据磁带库备份实施后, 在备份服务器中安装netbackup客户端, 将备份数据在备份服务器中成功恢复, 实现异机数据恢复, 恢复来验证备份的有效性、可用性。
二、自建系统数据集中存储备份平台建设经验
(一) 自主探索与厂商远程技术支持服务相结合保证工程顺利开展
本次项目在实际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 其中既有netbackup无法备份的问题, 也有netbackup无法进行数据库恢复的问题, 通过自主思考探索, 及时总结自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积极向厂商寻求电话远程支持,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安装netbackup服务器的经验
在cluster下安装netbackup服务器时, 如果使用服务地址, 则主机名需要填写/etc/hosts文件里配置的主机名, 不能填写执行hostname命令返回的主机名。
(三) Windows数据库迁移到aix数据库的经验
一是此次数据库迁移主要是在Windows执行db2look命令导出数据库定义脚本, 在Windows执行db2move命令导出数据, 然后在aix创建数据库后, 执行数据库定义脚本, 然后用db2move命令导入数据。
二是数据库定义脚本包含外键的定义时, 需要将数据库定义脚本拆分为两部分, 将外键定义的脚本放到执行db2move命令导入数据之后执行。
三是数据库定义脚本包含identity字段的表定义时, 建表时应该去除identity属性, 在执行db2move命令导入数据之后, 再恢复identity属性, 并将identity起始值设为当前该字段最大值+1。
(四) 执行db2恢复的经验
一是执行数据库恢复的时候可能遇到代码页问题, 可能需要在GBK代码页和ISO8859-1代码页之间进行转换。当执行db2 RESTORE DATABASE process LOAD/usr/openv/netbackup/bin/nbdb2.sl64命令时提示SQL1205N The code page“1386”and/or territory code“1”that has been specified is not valid, 则执行db2set DB2CODEPAGE=819;db2 terminate命令。
二是异机恢复时备机主机和恢复主机间通信需要得到master server的支持。具体是异机恢复前需要在master server执行touch/usr/openv/netbackup/db/altnames No.Restrictions命令。
三是异机恢复时恢复主机需要备份主机备份时用到的参数信息, 包括备份主机名, 备份策略, 备份时间安排等信息。具体是异机恢复:需要到恢复主机/usr openv/netbackup/bin下执行./db2_config, 填写数据库用户home目录, 如db2admin用户为/home/db2admin, 到home目录下执行chmod 777 db2.conf, 参考增加如下信息:
DATABASE process--数据库名
OBJECTTYPE DATABASE
POLICY Self Build_DB_DB2ADMIN_1D--备份策略
SCHEDULE Self Build_DB_DB2ADMIN_1D_Default--备份SCHEDULE
CLIENT_NAME db_svr--备份主机名
ENDOPER
四是执行前滚操作时, 需要将备份主机的对应日志文件复制到恢复主机的日志目录。具体是执行db2rollforward db process to end of logs and stop命令时, 提示SQL4970N LOG日志 (如S0000038.LOG) 挂起报错时, 需在备份主机日志目录或归档日志目录查找相应的报错文件S0000038.LOG, 替换当前数据库日志目录的S0000038.LOG文件。当前数据库日志目录通过db2 ge db cfg for process得到。
五是连接数据库时候可能遇到代码页问题, 可能需要在GBK代码页和ISO8859-1代码页之间进行转换。执行db2 connect to process命令时, 提示SQL0332N CODEPAGE错误, 则执行db2se DB2CODEPAGE=1386, db2 terminate命令。
(五) 要遵守总行对于省级数据中心设备的使用要求
本次项目中涉及到省级数据中心A区存储、光纤交换机、磁带机, 总行关于省级数据中心A区存储哪些盘、光纤交换机哪几个口、磁带机哪些端口归省级数据中心自建系统使用有明确的说明,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守这些规范。
(六) 要有良好的规划
自建系统数据集中存储备份平台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自建系统需要逐步迁移到该平台上。众多的系统放到该平台上, 对于存储划分, vg, lv, fs的创建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 避免随意性。
数据存储平台 篇2
摘要:较为详细地介绍嵌入式操作系统uClinux平台下的Flash存储技术,并给出基于三星S3C4510系统下Dlash存储器具体设计实例。
关键词:Flash存储技术 uClinux平台 S3C4510
1 Flash类型与技术特点
Flash主要分为NOR和NAND两类。下面对二者作较为详细的比较。
1.1 性能比较
Flash闪存是非易失存储器,可以对存储器单元块进行擦写和再编程。任何Flash器件进行写入操作前必须先执行擦除。NAND器件执行擦除操作十分简单;而NOR则要求在进行擦除前,先要将目标块内所有的位都写为0。擦除NOR器件时是以64~128KB的块进行的,执行一个写入/擦除操作的时间为1~5s;擦除NAND器件是以8~32KB的块进行的,执行相同的操作最多只需要4ms。执行擦除时,块尺寸的不同近一步拉大了NOR和NADN之间的性能差距。统计表明,对于给定的一套写入操作(尤其是更新小文件时),更多的擦除操作必须在基于NOR的单元中进行。因此,当选择存储解决方案时,设计师必须权衡以下的各项因素。
*NOR的读取速度比NAND稍快一些。
*NAND的写入速度比NOR快很多。
*NAND的擦除速度远比NOR快。
*大多数写入操作需要先进行擦除操作。
*NAND的擦除单元更小,相应的擦除电路更少。
1.2 接口差别
NOR Flash带有SRAM接口,有足够的地址引脚来寻址,可以很容易地存取其内容的每一字节。
NAND器件使用复杂的I/O口来串行地存取数据,各个产品或厂商的方法可能各不相同。8个引脚用来传送控制、地址和数据信息。NAND的读和写操作采用512字节的块,这一点有点像硬盘管理此类操作。很自然地,基于NAND的存储器就可以取代硬盘或其它块设备。
1.3 容量和成本
NAND Flash的单元尺寸几乎是NOR器件的一半。由于生产过程更为简单,NAND结构可以在给定的模具尺寸内提供更高的容量,也就相应地降低了价格。
NOR Flash占据了大部分容量为1~16MB的内存市场,而NAND Flash只是用在8~128MB的产品当中。
1.4 可靠性和耐用性
采用Flash介质时,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是可靠性。对于需要扩展MTBF的系统来说,Flash是非常合适的存储方案。可以从寿命(耐用性)、位交换和坏块处理三个方面来比较NOR和NAND的可靠性。
(1)寿命(耐用性)
在NAND闪存中,每个块的最大擦写次数是100万次,而NOR的擦写次数是10万次。NAND存储器除了具有10:1的块擦除周期优势外,典型的NAND块尺寸要比NOR器件小8位,每个NAND存储器块在给定时间闪的删除次数要少一些。
(2)位交换
所有Flash器件都受位交换现象的困扰。在某些情况下(很少见,NAND发生的次数要比NOR多),一个比特位会发生反转或被报告反转了。
一位的变化可能不很明显,但是如果发生在一个关键文件上,这个小小的故障就可能导致系统停机。如果只是报告有问题,多读几次就可能解决。
位反转的问题更多见于NAND闪存,NAND的供应商建议使用NAND闪存的时候,同时使用EDC/ECC算法。当然,如果用本地存储设备来存储操作系统、配置文件或其它敏感信息时,必须使用EDC/ECC系统以确保可靠性。
(3)坏块处理
NAND器件中的不坏块是随机分布的。以前做过消除坏块的努力,但发现成品率太低,代价太高,根本不划算。NAND器件需要对介质进行初始化扫描以发现坏块,并将坏块标记为不可用。在已制成的器件中,如果通过可靠的方法不能进行这项处理。将导致高故障率。
1.5 易用性
可以非常直接地使用基于NOR的闪存,像其它存储器那样连接,并可以在上面直接运行代码。由于需要I/O接口,NAND要复杂得多。各种NAND器件的存取方法因厂家而异。在使用NAND器件时,必须先写入驱动程序,才能继续执行其它操作。向NAND器件写入信息需要相当的技巧,因为设计师绝不能向坏块写入,这就意味着在NAND器件上自始至终都必须进行虚拟映射。
1.6 软件支持
在NOR器件上运行代码不需要任何的软件支持。在NAND器件上进行同样操作时,通常需要驱动程序,也就是闪
存技术驱动程序(MTD)。NAND和NOR器件在进行写入和擦除操作时都需要MTD。使用NOR器件时,所需要的MTD要相对少一些。许多厂商都提供用于NOR器件的更高级的软件,其中包括M-System的TrueFFS驱动,该驱动被Wind River System、Microsoft、QNX Sotrware System、Symbian和Intel等厂商所采用。驱动还用于对DiskOnChip产品进行仿零点和NAND闪存的管理,包括纠错、坏块处理和损耗平衡。
目前,NOR Flash的容量从几KB~64MB不等,NAND Flash存储芯片的容量从8MB~128MB,而DiskonChip可以达到1024MB。
2 系统设计
Flash在每MB的存储开销上较RAM要昂贵,但对于uClinux系统来说,选择Flash作为存储器具有一定的优势。UClinux系统在上电后,需要运行的程序代码和数据都可以存储在Flash中,甚至放在CPU起始地址中的uClinux启动内核都可以写入Flash中。从一定意义上讲,嵌入式系统只用Flash就可以完成所需的存储功能。
Flash存储器的分区较硬盘的分区更为简单,分区后的Flash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典型的Flash分区如下。
SEGMENT PURPOSE
0 Bootloader
1 factory configuration
2
┆ kernel
X
┆ root filesystem
Y
分区0放置Bootloader,分区1放置factory configuration,分区2到分区X放置系统内核,分区X到分区Y放置根文件系统。Flash的分区可以根据需要划分,uClinux中支持Flash存储器的块设备驱动负责定义上述的分区。
和PC机下的Linux不同,Flash的分区把系统内核文件和根文件系统单独划分到两个分区中,而PC机的硬盘是把内核文件和根文件系统放在一个分区内。PC机下Linux的Bootloader是LILO或GRUB。它们在系统启动时能智能地在分区中找到内核文件块,并把它加载到RAM中运行。对于Flash而言,把内核的镜像文件写进一个单独的分区对嵌入式系统有两大优点:①系统可以直接在Flash上运行;②LILO或GRUB更易找到内核代码并加载,甚至可以不用LILO或GRUB引导而直接运行。
内核文件和根文件系统在Flash中的放置,可以根据系统设计需要适当选择。
3 引导程序选择
系统启动之前的引导过程是CPU初始化的过程。包括ARM和X86在内的许多CPU是从固定地址单元开始运行引导程序(Bootloader)的。其它的部分CPU是从某个地址单元读入引导程序的入口地址,然后再运行引导程序,譬如M68K和Coldfire系列。所以这些都影响到Flash中系统启动代码的存放地址。
系统首先要考虑的是在什么地址存放Bootloader,或者说系统从哪个地址单元开始加载运行系统内核代码。
CPU启动后直接运行系统内核是可以实现的。对于uClinux来说,启动代码必须包括芯片的初始化和RAM的初始化等硬件配置;同时加载内核的代码段到RAM中,并清除初始化的数据段内容。尽管这些实现起来很直观,但是要具体把启动代码存放在Flash中正确的地址偏移单元内,使CPU一启动便能执行就比较困难了。不过,现在技术比较先进的CPU都将默认的偏移地址设置为0,或者在偏移地址为0的附近存放起始地址。
Bootloader是一段单独的代码,用以负责基本硬件的初始化过程,并且加载和运行uClinux的内核代码。作为系统启动工具,Bootloader经过配置可以加载Flash中的多个内核,甚至可以通过串口和网口来加载内核和系统的镜像到RAM中运行。Bootloader同时也提供对内核镜像文件的多级别保护,这一点对于以Flash作为存储设备的系统来说非常重要。譬如,当系统进行内核升级和重要数据备份时,系统突然掉电,正如PC机进行BIOS刷写过程中的旧电一样,都是灾难性的。但是利用Bootloader就可以实现保护性的恢复。
目前运行在uClinux上的免费Bootloader有COLILO、MRB、PPCBOOT和DBUG。也有为特殊需求设计的SNAPGEAR和ARCTURUS NETWORKS。
4 uClinux的块驱动器
对于嵌入式系统的块设备,可选择存储文件系统的块驱动器(Block Driver)主要有三种选择。
①Blkmem driver。Blkmem driver仍是uClinux上使用最普通的Flash驱动器。它是为uClinux而设计的,但是它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并且仅支持NOR Flash的操作,需要在RAM中建立根文件系统。同时它也很难配置,需要代码修改表来建立Flash分区。尽管如此,它还是提供了最基本的.分区擦/写操作。
②MTD driver。MTD driver是Linux下标准的Flash驱动器。它支持大多数Flash存储设备,兼有功能
强大的分区定义和映像工具。借用交叉存取技术(interleaving),MTD driver甚至可支持同一系统中不同类型的Flash,Linux内核中关于MTD driver配置有较为详细的选择项。
③RAM disk driver。在无盘启动的标准Linux中,用得最多的就是RAM disk driver;但它不支持底层的Flash存储器,仅对根文件系统的建立有意义,即根文件系统压缩以后存放在Flash的什么地方。
通过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到,MTD driver提供对Flash最有力的支持同,同时它也支持在Flash上直接运行文件系统,譬如JFFS和JFFS2,而B1kmem driver则不支持。
5 根文件系统
uClinux中的文件系统可以有多种选择。通常情况下,ROMfs是使用最多的文件系统,它是一种简单、紧凑和只读的文件系统。ROMfs顺序存储文件数据,并可以在uClinux支持的存储设备上直接运行文件系统,这样可以在系统运行时节省许多RAM空间。
Cramfs是针对Linux内核2.4之后的版本所设计的一种新型文件系统,也是压缩和只读格式的。它主要的优点是将文件数据以压缩形式存储,在需要运行的时候进行解压缩。由于它存储的文件形式是压缩的格式,所以文件系统不能直接在Flash上运行。虽然这样可以节约很多Flash存储空间,但是文件系统运行需要将大量的数据拷贝进RAM中,消耗了RAM空间。
考虑到多数系统需要能够读/写的文件系统,可以使用MTD driver的JFFS和JFFS2日志式文件在Flash头部建立根文件系统(Root Filesystem)。日志式文件系统可以免受系统突然掉电的危险,并且在下一次系统引导时不需要文件系统的检查。由于JFFS和JFFS2文件格式是特别为Flash存储器设计的,二者都具一种称为“损耗平衡”的特点,也就是说Flash的所有被擦写的单元都保持相同的擦写次数。利用这些特有保护措施,Flash的使用周期得到相当大的提升。JFFS2使用压缩的文件格式,为Flash节省了大量的存储空间,它更优于JFFS格式在系统中使用。值得注意的是,使用JFFS2格式可能带来少量的Flash空间的浪费,这主要是由于日志文件的过度开销和用于回收系统的无用存储单元,浪费的空间大小约是两个数据段。
如果使用RAM disk,一般应选择EXT2文件格式,但EXT2并不是一块特别高效的文件存储空间。由于存在RAM disk上,所以任何改变在下一次启动后都会丢失。当然,也有许多人认为对嵌入式存储空间来讲,这是一种优势,因为每次系统启动都是从已知的文件系统状态开始的。
浪潮发布海量存储平台产品 篇3
据浪潮存储产品经理王永海介绍,新发布的AS1200是浪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量存储系统平台,具备NAS、IP SAN、FC SAN功能,支持固态硬盘(SSD)、FC盘、SAS和SATA磁盘,融合了磁盘管理功能、本地/远程容灾及恢复功能,可解决用户数据存取和业务持续运行的难题。而AS3000则是浪潮面向金融电信、勘探勘测、空天信息、生物工程、气象、能源等海量数据业务用户所研发的海量存储系统平台,它融合了iSCSI、FC、Infiniband主机接口技术,囊括了目前主流的存储网络架构及主机连接方式。AS1200和AS3000海量存储系统平台能高效、合理整合用户目前的存储网络架构,统一部署和集中管理,降低能耗,降低整体拥有成本(TCO)。在提供网络存储系统各项功能的基础上,融合数据保护、容灾功能,是高可靠、高性能、智能化兼具的新一代存储系统平台。
对于2010年的存储战略,浪潮存储总经理张海涛介绍说,2010年浪潮存储在技术研发上将重点关注高效存储介质SSD、FCoE技术、存储虚拟化、自动精简配置、重复数据删除和海量数据管理等领域,而在应用方面,除传统的政府、教育行业外,安防行业、气象、测绘、GIS系统、医疗卫生等将是浪潮存储的重点应用行业,同时,浪潮存储还专门成立了安防与空天事业部,为这些行业用户研发定制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产品&信息
飞康CDP春季巡展启动
本报讯 为全方位展示下一代备份恢复解决方案,让全国各地的企业客户和渠道合作伙伴能够近距离地感受飞康CDP变革传统备份技术的震憾力量,日前,美国飞康软件公司启动了CDP春季巡展,为用户展示飞康CDP数据保护器的优良特性。
在巡展北京站,美国飞康软件公司渠道合作及伙伴拓展销售总监刘夏鸣表示,飞康CDP解决方案正是为了解决企业用户目前数据备份恢复难题而开发的新一代数据保护解决方案,飞康以全球化的研发团队和客户经验,解决了一直困扰用户的数据保护难题,提出了变革性的“备份,不再需要备份软件”的全新理念,并指出,未来的数据备份恢复与数据保护应用中,将不再需要传统、复杂和成本高昂的备份软件。为了推广这一全新理念,并与全国范围内的合作伙伴达成广泛的合作,飞康此次巡展将途经北京、郑州、济南、杭州、上海、福州、深圳、广州八个主要城市,历时近一个月。
CommVault推出
新的快照保护方案
本报讯 日前,美国慷孚系统公司(CommVault)推出了Simpana SnapProtect(快照保护)技术,扩展其快照备份保护客户端产品线,以进一步简化和自动化数据保护方案,加快数据恢复进程。目前,Simpana SnapProtect已成为集成式磁盘备份解决方案Dell PowerVault DL2100的新特性之一,它可以无缝地集成数据保护策略,管理iSCSI SAN环境中Dell EqualLogic PS系列的快照技术。这些能够保证应用系统一致性的快照技术,通过自动地把辅助保留副本转移到成本相对较低的PowerVault DL2100存储池内或云存储端点,提供了快速恢复功能,可以满足关键应用服务级别的要求。SnapProtect是Simpana软件的核心特性,无论是新老客户,都可以使用该技术来配合Dell EqualLogic PS系列的快照技术,增强对微软Exchange、SQL Server、Oracle、Windows、Linux和Unix文件系统环境的保护。其自动化的存储策略可以把辅助保护副本转移到带有重复数据删除处理的磁盘、磁带或云存储上,用于更长期的保留,从而可以降低数据生命周期成本和法规遵循要求的成本。
昆腾DXi6500性能
提升25%
数据存储平台 篇4
1.1 概述
法国达索系统公司 (Dassault Systémes) 是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PLM) 解决方案的主要提供者, 与达索航天公司 (Dassault Aviation) 同属于法国达索集团。达索系统专注于3D技术和PLM解决方案已超过30年, 并一直与全球各行业中的领袖企业合作, 行业跨度从飞机、汽车、船舶直到消费品、工业装备和建筑工程。
达索系统的全生命期解决方案是由一系列的3D设计、分析、仿真和商业智能软件所组成, 服务于企业的各个流程, 既包括工程设计、优化、制造、安装, 也包括项目管理、商业运营以及供应链管理等。这其中包含数百种丰富多样的应用模块, 用户可根据具体业务需求, 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组合配置。在建筑工程行业, 最常用到的达索软件包括以下几大类:
(1) 设计建模类:以CATIA品牌为主, 是参数化3D建模设计工具;
(2) 施工仿真类:以DELMIA品牌为主, 是施工仿真和优化工具;
(3) 计算分析类:以SIMULIA品牌为主, 是通用有限元计算工具;
(4) 协同管理类:以ENOVIA品牌为主, 是项目管理和协同工具。
1.2 3D体验平台的特征
达索系统之所以能在众多行业中取得成功, 一方面借助于先进的三维设计和仿真工具, 另一方面也依赖于灵活、强健、可靠的数据管理平台, 可在同一个平台中管理从设计到制造、安装、维护全流程的数据。2014年, 达索系统发布了最新的“3D体验 (3DEXPERIENCE®) ”协同平台 (简称3D体验平台) , 以及基于该平台的一系列行业解决方案。3D体验平台具有如下特征:
(1) 基于云的系统架构。3D体验平台既提供企业云版本也提供公有云版本。在美国、欧洲等市场, 达索系统已通过公有云方式提供软件服务, 而在中国市场, 达索系统目前提供的主要是企业云版本, 即将中心系统部署在企业自身的服务器上。但无论是哪种方式, 用户的3D模型和项目信息都是统一存储于系统服务器, 而不是分散于每台工作站。因此, 只要用户能通过网络接入系统, 无论何时何地, 都能获取最新的准确信息开展工作。3D体验平台的技术架构见图1。
(2) 在数据库中管理BIM信息。传统的BIM软件往往把所有信息放在文件中存储, 这样既不便于管理也不便于共享, 因为很难从文件外部获取每个构件的准确信息。而3D体验平台将BIM信息以构件为单位存储在数据库中, 同时将所有相关信息都可以关联在构件对象之上。因此, 可以依据构件清单进行BIM信息的浏览、查询、统计和编辑, 甚至无需打开整个三维模型。在网络浏览器中查询构件清单及属性信息见图2。
(3) 内建的协同工作模式。不同的项目成员, 只要登录到网络平台上, 就能按相应的权限进行并发式的协同设计、分析和管理工作。为此, 3D体验平台内建了协同作业机制, 包括人员角色与权限管理、数据版本管理、对象锁定保护等一系列功能, 保障多专业、多工种的团队能够实时在线地协同工作。
(4) 整合一致的用户体验。在3D体验平台上, 达索系统实现了前台和后台的双重整合:后台的所有数据存储在同一套数据库内, 不同人员、不同软件模块都共享同一数据, 不再需要交换数据或者转换格式;而前台的各个应用模块都基于同一个3D图形平台, 因此可实现同样的操作方式和图形效果, 而不需要在不同的图形平台之间切换。基于“IF WE罗盘”的客户端用户界面见图3。
2 实现可定制的BIM数据标准
3D体验平台提供了强大的BIM数据标准管理功能, 支持企业或者行业根据自身需求部署定制的数据标准。在建筑工程的全生命期中, 有大量人员要根据各自的需求来输入、获取、查询和管理BIM信息。因此, 需要有统一的数据标准, 从而保证不同人员以相同的数据语言进行沟通, 保障信息交流的一致与可靠。达索系统的3D体验平台支持用户根据企业或行业的需求来自定义数据标准, 并在项目生命期中贯彻实施。
系统使用的机制和术语定义见图4。
(1) 标准定制包 (Package) :是由一套对象类型和属性扩展集组成的数据标准, 例如可以把IFC标准封装成一个标准包。一个BIM项目可以应用一个标准包, 也可同时应用多个标准包。
(2) 对象类型 (Type) :表示一个具体的产品类别, 例如门、窗、柱子等。一个标准包中通常包括多个对象类型。不同的对象类型之间还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相互关系。继承关系:由父类型派生出子类型。例如从“桥”派生出“斜拉桥”和“连续梁桥”。这种关系中, 父类型的属性通常都会被子类型自动继承;聚合关系:一种类型的对象是由其他类型装配而成。例如“桥”是由“桥墩”、“桥台”和“梁”装配而成。这种关系中, 装配体和零件之间的属性未必相同。
(3) 属性扩展集 (Extension) :一组相关属性的集合, 可根据应用场景加载到对象类型上。建议把相关属性封装成扩展集, 以便于管理和应用。例如, 可以把设计阶段用到的属性封装成“设计信息”扩展集, 而材料采购阶段用到的信息封装成“采购信息”扩展集, 这样就可以在生命期的不同阶段快速在对象类型上加载不同的信息。
(4) 属性 (Attribute) :产品的一种特性或参数, 例如材质、颜色、生产厂家等。可以为每个属性指定它的数据类型, 例如长度、面积或者日期类型。
在3D体验平台上, 不仅可以灵活地定义对象类型和属性, 还可以定制其行为特征。例如:某个对象类型允许加载哪些属性扩展集;某个扩展集可以加载到哪些对象类型;在创建对象时缺省使用哪个属性扩展集;创建对象之后可以加载/去除哪些扩展集;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自动加载/去除属性扩展集;根据设计参数和公式自动计算出属性值 (可根据几何尺寸自动计算体积, 根据材料密度自动计算质量等) 。
有了这样的机制, 才能保证在建筑工程生命期各阶段的信息都能被准确捕捉, 并以结构化的方式存储于BIM系统内部, 随时被查询、统计和处理, 满足各种专业、各种流程的应用需求。
3 达索系统对IFC标准的支持
达索系统3D体验平台不仅提供了对BIM数据标准的支持机制, 更进一步, 在其土木建筑行业模块中还预置了基于国际标准IFC编制的AEC数据标准, 其中定义了各种BIM对象类型 (例如门窗、楼梯、幕墙等) 及相关属性, 并提供了IFC数据导入/导出接口。3D体验平台内置的数据标准与IFC4兼容, 而导入/导入接口遵循IFC 2×3标准 (这是考虑到行业内大多数软件导入导出的都是IFC 2×3标准) 。通过IFC标准, 既可在3D体验平台中创建含有丰富信息的BIM模型, 也可把多种业界软件创建的BIM模型导入到3D体验平台进行管理。通过IFC格式将Revit模型导入到达索平台 (见图5) 。
针对民用建筑行业, 3D体验平台中预置的标准IFC已经能够基本满足BIM数据交换的需求。而针对铁路工程行业, 可以在标准IFC的基础上进行扩展, 这方面的工作也正在进行中。在2015年上半年发布的“3D体验”R2015x版本中, 已经针对桥梁领域进行了扩展, 该扩展是基于国际IFC Bridge工作组的现有草案开发的。预计于2015年底发布的R2016x版本中, 将进一步扩展桥梁和隧道方面的标准, 更多的工作还在进行中。
在基础设施领域的IFC标准开发中, 达索系统不仅提供软件方面的技术支持, 同时也积极参与到行业标准编制中。在法国, 达索系统加入了由法国环境部支持成立、40多家公司共同参与的MINn D项目 ( http://www.minnd.fr/ ) , 其目标是研究基础设施领域的BIM数据交换, 包括IFC Bridge标准的编制。在中国, 达索系统与中国铁路BIM联盟在IFC Railway标准方面展开积极合作, 希望为中国铁路行业的BIM技术发展作出贡献。
4 案例研究
市政工程行业与铁路行业有类似之处, 都涉及大量的线路、隧道、桥梁等工程。在此领域, 达索系统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开展紧密的战略合作。上海市杨高南路地下通道项目 (见图6) 是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使用达索3D体验平台设计的一个示范项目。杨高南路 (世纪大道—浦建路) 改建工程的范围从现在的世纪大道延伸至浦建路跨线桥, 全长1.95 km。道路、隧道结构、桥梁 (张家浜桥) 、雨污水排管、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通风、监控系统、供配电、建筑、绿化等相关设施及前期绿化与管线搬迁工作的建安费为14.55亿元人民币, 总投资24.7亿元人民币。
该项目全程采用达索公司的3DEXPERIENCE R2015x作为BIM实施平台, 与其他软件平台相比, 该平台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 达索平台采用云平台和中央服务器的架构模式, 以此统一项目的数据库, 为这一企业项目的数据安全提供可靠保护。
(2) 支持BIM模型的类型扩展, 在杨高南路项目中采用自定义类型统一部署的方法, 对隧道结构中的侧石、防撞栏、沥青等不同类型的构件进行了统一部署 (见图7) 。对于后期的工程算量及模拟施工仿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3) 多专业的实时协同BIM平台, 在项目过程中结构、桥梁、管道等不同专业的设计人员可以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实时设计任务。这种同步的建模功能可以即时发现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快速检查模型之间是否存在干涉现象等。
(4) 初步形成了达索平台上的BIM建模流程。当前的软件格式支持大尺寸的100 k M数据模型, 整个BIM范围涵盖前期的方案设计, 中期的详细结构设计, 后期的施工仿真、项目报告及基于Internet Explorer的在线浏览等。
(5) 创新的知识模板库重用功能 (见图8) , 可通过CATIA提供的模板功能快速实现隧道结构中各种构件的实例化, 从而避免重复建模, 提升工作效率。
在项目方案论证阶段, 通过引入BIM技术手段实现该项目设计方案的三维可视化、多方案比选和方案优化, 在项目的系列汇报中取得良好效果;在设计阶段, 采用BIM建模和常规设计并行的方式, 检查设计成果, 保障设计出图质量;在施工招标阶段, 联合设计团队重点突破基于BIM设计模型的工程算量方法, 成功实现从BIM信息模型中直接提取该项目主体和围护结构的混凝土及钢筋算量, 其中65%的算量在与传统计算结果进行复核后, 成为正式施工招标的工程量清单内容 (见图9) 。
5 结束语
Nexsan的绿色数据存储方案 篇5
Gartner认为,到了,当前50%的数据中心为了满足高密度设备要求,都将面临电力短缺,无法得到充足的能源供给。随着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到了,超过70%的公司会发现,数据中心能耗将成为他们的第二大运行成本。
在最近美国高层公司举行的民意投票中,76%涉及数据中心采购的行政部门都表示节能产品将成为采购首选。
Nexsan公司也深信,节能技术将极大地影响存储行业的竞争格局。 Nexsan的SATABeast存储阵列,以其高密度和高容量奖美国“低二氧化碳未来”奖项。最近,又在英国获得Techworld 的“年度绿色产品”奖。Techworld奖项旨在认证和奖励业界高标准的成就,每年超过200个认证项目,可视为计算机行业的基准之一。
Brendan Kinkade, Nexsan市场部的副总裁,在获得“绿色存储产品”荣誉后,表示:“SATABeast存储系统提供的节能功能能够得到认可,我们感到很高兴。”Nexsan的AutoMAID节能技术的应用,使SATABeast不仅具有能够确保数据自有存取和安全存放的强大功能,而且每TB存储耗电量只有传统的存储阵列的十分之一,从而降低了总的操作成本和年复一年的碳排放量。
当问及Nexsan的绿色存储方案和其它存储产品的主要区别时,Brendan Kinkade提到,很多存储产品在迎合绿存储需求时,不改变产品的设计,只通过加载高容量磁盘以增加存储密度。而对于Nexsan,节能是产品的关键特色,从产品构架设计为起点,逐环节将其节能技术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嵌入到产品系统中。当今,TCO成为消费者为其数据中心选取设备时的关键因素的市场环境下,Nexsan的低操作成本,优化性能解决方案,具有极大的优势。
Nexsan 产品的两大节能设计点
一,高密度存储系统SATABeast
以下是SATABeast高密度阵列与传统阵列的对比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SATABeast高密度存储阵列可以:
降低能源消耗
降低制冷要求
节省空间
节省开支
降低操作成本
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提供近期ROI
能源管理DDD用户可自行设定能源管理的级别,优化存储、性能比率。
级别1:磁头卸载,节能15%-20%,次秒级的恢复时间
级别2:磁头卸载,磁盘运转降为4000RPM,节能35%-45%,15秒的恢复时间
级别3:驱动器指针停止旋转,节能 50%-70%,30秒的恢复时间
例如,42TB的存储量闲置时需要耗能620瓦,而在AutoMAID选定3级时,只需不到250瓦。
系统管理
因其能灵活地同时提供光纤和iSCSI环境,且效率是其它传统存储阵列的10倍,SATABeast在降低总体运行成本和年复一年地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可以确保数据的可访问性和安全性。[next]
二,AutoMAID 节能技术
Nexsan不仅提供了高性能、高容量的RAID存储系统,也提供AutoMAID节能技术。AutoMAIDTM 节能技术使SATABeast磁盘置于闲置状态,从而节省能源并同时具备快速访问速度,AutoMAIDTM 技术是以一个单一硬盘为控制单元,用户可自行设定能源节省级别。
AutoMAID 节能技术对MAID的有效,自动的设置,能节省能源和提高操作性能,且100%的负载循环存储。它能自动降低处于闲置状态的磁盘的能源消耗,而且对主机透明,无需任何软件的修改。磁盘自动进行周期性的磁面扫描,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就Nexsan存储阵列各方面而言,使用Nexsan公司自身先进的技术,AutoMAID是一项标准节能技术,不收取额外费用。
基于AutoMAID的SATABeast绿色存储平台
Nexsan的革命性的AutoMAID节能技术在显赫于其它MAID系统的性能承诺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操作费用。SATABeast以其极速的性能提供了双重功效的光纤通道和iSCSI连接线,
灵活,可延展性,完全独立的OS,使SATABeast极为容易地提供一个大范围的存储平台。
通过AutoMAID技能技术实现的能源和资金节省。
每英寸机架的高密度DD每一个机架单元可容10.5个驱动器
完全独立的OS设计,无需任何特殊驱动软件
高性能DD可提供700MB/S以上的持续访问速度
SATABeast高速的在线访问速度可达到磁带的500倍,其它MAID系统的20倍
所有独立组件均冗余并可热拔插
WorldviewDD提供从单一GUI管理和配置多台磁盘阵列的能力
高度IOPS性能DD所以的42个磁盘都可同时应用。
节能功效
双重控制器是通过Nexsan获奖的SATATM系统,来提供极速的线性访问量,其中的42根轴可被分为多样的RAID集合或看作一个大容量的存储池。
Nexsan的AutoMAID节能技术与高性能,多用途的SATABeast存储阵列的结合使用户能灵活地在同一个存储子系统中支持多样存储应用,AutoMAID降低了SATABeast的能源消耗,每万亿字节的存储量仅需11瓦。AutoMAID节能技术使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自行设定,它不仅作用于整个系统,也可作用于单个的RAID集合甚至单个的磁盘。
方案配置
置于SATABeast控制器中的Nexsan管理接口使用户无需增加额外的服务器,或增加管理存储阵列的应用。这种精密的管理工具通过一个10/100/1000M以太网口全面监控和报告所有子系统的状况,包括在Nexsan里的还有Tele-GuardTM功能,Nexsan的回拨功能,使用户可获得故障通知或故障预警。Worldview提供了全方位管理功能。LUN Mapping 功能让用户更容易地为一台或多台服务器配置大容量的存储空间。
SATABeast的所有独立组件均冗余并可热拔插。SATABeast系统能支持多样级别的RAID,甚至RAID 6, 确保数据不丢失。同时,SATABeast的全功能缓存设计使其即使在断电的情况下,也可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SATABeast使用户可灵活地运用光纤通道或iSCSI连接,或二者同时应用。所有的系统功能都可极为容易地通过一个简单,直观的图形用户界面进行配置和管理,并且能与任何网页浏览器兼容。灵活,可延展性和操作系统的完全独立,SATABeast以其快速访问性能提供了双重功能的光纤通道和iSCSI连接。
适用性
高性能存储阵列能使能源消耗降低52%。SATABeast再次界定了存储系统所能提供的能耗降低水平。可靠性是企业级环境存储器的必要条件,SATABeast所有活动组件都具有高度可用的系统功能并且均冗余。超高的读写传输速度和IOPS性能,使SATABeast成为高密集数据访问应用的最佳选择。它无与伦比的高容量和节能技术使其成为二级存储和D2D(盘对盘备份)的理想选择。在线访问数据代表良好的业务连续性。
SATABeast提供了高速度,高故障容忍和高可用性的高级数据保护方案,同时,SATABeast无与伦比的超大容量可轻松处理超大文件卷。SATABeast使大量空前的数据实现了高性价比存储和即时访问。
Nexsan提供了首要的,也是仅有的高性能高容量的RAID存储系统,进而提供了MAID节能技术。SATABeast采用了Mexsan研发的具有革命性意义的AutoMAID节能技术,可将SATABeast磁盘置于闲置状态,以极大地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 AutoMAIDTM在提供MAID成本节省的同时却不会牺牲访问速度,而且无需特定主机软件。Nexsan的AutoMAID技术是以单一硬盘或 RAID卷为控制单元,并提供多层面的能源节省,用户可自行设定所需访问速度和节能程度,AutoMAIDTM 是第一个支持VTL,全文件格式和标准高性能RAID功能的MAID架构系统。
SATABeast成功案例
英国图书馆与微软公司的一次大项目合作中,将其成千上万的历史书籍和手抄本数据化,并通过一个新的名为MSN书籍检索系统,将这些数字化信息展现给世界。
他们已经决定选择Nexsan公司的SATABeast作为其存储系统。目前,有超过300TB的Beasts正在运行中,并且有待进一步扩展。他们之所以选择Beasts,正因为其AutoMAID节能技术。SATABeast模块的可延展性及更低的每TB存储量价格,都使 Nexsan打败Copan而获胜。
SATABeast也取代了当前的HP EVA存储器,而被用作图书馆数字化信息管理项目的存储平台。在这个项目中,图书馆接受并存储英国,爱尔兰出版物的电子版本,同时也广泛地从世界各地购买素材。
大数据商机:云存储 篇6
如果3000多年前商朝的史官穿越到今天这个时代,他们一定会产生一种对信息数据的眩晕感。
这是一个数据爆炸的世界,人类从未像今天这样随时随地地创造数据。有统计称,现在全球一天创造的数据相当于过去几百年创造的数据。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聊天、购物、摄影、看视频、听音乐、写文档……现在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各自处理的数据量已达到100P(1P=1024T,1T=1024G))级别。据说淘宝和天猫每天新增的数据量,能让人连续不断地看28年高清电影。
随着数据量的与日俱增,如何方便、安全地存储信息就成了人们考虑的问题。在随处是“云计算”的“云时代”,人们纷纷将数据搬到云端。数据云端化趋势催热了存储市场,各种云存储产品纷纷落地。
“云计算”催热“云存储”
2002年左右,陈进才所在的研究团队正从事一项数字电视台研究,需要存储高清的数字电视信号,当时主流的硬盘大小只有几十“G”(1G=1024M),无法满足存储需求。陈进才想到的办法是,将几个小容量且便宜的硬盘组合成为一个磁盘阵列,每个磁盘阵列大小为1T,总共用了四个这样的磁盘阵列。
“现在在京东、淘宝上很轻易就能买到几‘T’大小的移动硬盘。”回想起12年前的存储条件,陈进才感叹道。计算机科学出身的陈进才现在是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国家实验室信息存储与光显示功能实验室的科学家,专注于信息存储的基础研究工作。
“硬盘是信息存储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明。我最早使用的硬盘大小只有几十‘M’,现在几百‘G’、几‘T’容量的硬盘都很常见了。”陈进才的硬盘使用史大致与硬盘发展史相当。
不过现在,陈进才可能要跟硬盘说拜拜了。人们逐渐将数据搬到云端,而不是硬盘、U盘或者光盘,而这一切都拜“云计算”这个时髦词儿所赐。
“计算和存储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人们在计算什么?数据。计算的结果是什么?还是数据。只要是数据,都需要有一个场地,这就是存储。”陈进才说,“以前学术界和产业界对计算的投入较多,所以云计算才发展这么快,不过紧接着云存储又落地了,现在网盘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人们日常使用水、电,只要拧开水龙头、插上插头就可以用了,并不需要知道所使用的水和电来自何方。事实上,水、电来自不同的水厂、电厂,并纳入统一的水电供应网络中。云存储也是一样的道理。以前,人们知道一个文档存储在U盘、光盘、硬盘当中,现在数据走向云端,人们不知道数据究竟存储在哪里,但这并不妨碍人们随时随地使用数据。
云存储技术的出现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这是一个大数据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跟商朝史官的最大不同是,人们能随时随地记录和保存自己的历史。人们记录个人历史的方式各式各样,产生的数据诸如文字、语音、照片、视频、消费记录、搜索记录等,五花八门。特别是智能硬件兴起以后,各种可穿戴设备正马不停蹄地记录我们身体的数据。个人拥有的数据量与日俱增,传统硬盘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云存储适时出现,缓解了存储压力。
这又是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随时随地都在使用PC、笔记本、手机、平板等多种终端设备,而这些设备之间的数据同步和共享问题也日益突出。人们使用数据的场景日益丰富:工作时在单位的PC上办公,有时又需要在其他终端上查看数据;用手机拍摄了照片、视频,想在PC或者电视的屏幕上观看。传统的解决办法是用U盘、移动硬盘等存储介质转移数据,但使用起来总是不便。一旦终端设备或者U盘、硬盘损坏或丢失,造成的数据损失无法弥补。云存储技术则很好地解决了数据同步和共享,给用户带来便捷。
据思科公司发布的《思科全球云指数:2013-2018》报告预测显示,到2018年,全球将有78%的数据量会在云端存储和处理,只有22%的数据会在传统物理介质中存储和处理。对此,陈进才表示:“具体的比例我无法评价,但是数据云端化趋势是明显的,这个预测大方向是对的。”
云存储应用无处不在
正因为数据无处不在,所以云存储也无处不在。近两年,个人云、家庭云、企业云、行业云等各式各样的“云”纷纷问世。
对家庭来说,照片是最值得回忆的纪念。360云盘就打算把用户的照片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照片对用户来说是很重要的数据。我们想把用户的照片都备份到云盘中,避免用户手机、电脑故障时丢失照片的情况。以后用户也可以在手机的云盘或相册内看到这些照片,实现无障碍查看,且不占用手机存储空间。”360云盘产品经理刘航对《支点》记者说。
云存储的好处还在于能突破传统U盘物理时空的局限。比如人们拍摄了照片,将照片保存并分享到云存储,远在老家的爸妈可以瞬时查看这些照片。类似的使用照片数据的场景很多,而家庭云存储则能很好地满足家庭成员在不同地区、不同场景下查看照片的需求。
随着物联网建设的推进,家庭智能化也逐步实现。“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物联网系统。现在家里一般都有好几台移动设备,还有其他的智能设备,比如空调、电视、冰箱等。对这些智能设备的控制、需求都会产生信息数据,而有数据就需要存储配置。家庭云存储能够把这些电子设备共用起来,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从而达到数据同步和共享的目的。”陈进才认为,家庭云存储前景广阔,“按照现有技术,家庭云存储很快就能够推广开来。”
云存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也应用广泛。比如城市智慧交通,有了云存储,交警可随时在个人终端上查看道路交通信息。比如智能安防系统,由于要存储大量的高清监控视频,传统的存储方式根本无法满足。云存储不仅能存储大量视频,还能让用户随时随地调取视频数据。又比如在智慧医疗中,云存储平台将人们跟医院等健康机构联系起来。各种可穿戴设备记录人们身体的数据,并实时将数据上传到云端,医生则可随时查看数据并提出指导意见。
nlc202309041205
类似的云存储技术应用还有很多,未来云存储将在智慧城市的各个细分领域都将得到长足发展。据IDC的《2020年的数字宇宙》报告预测,到2020年数字宇宙的规模将达到40万亿GB,其中40%的数据将会在云服务商那里被存储或处理,15%的数据将始终存储在云中。
业内混战跑马圈地
尽管云存储市场空间巨大,但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云存储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中还没有形成占绝对优势领头羊的局面。
比如在美国,不仅苹果公司推出iCloud云存储服务,其他巨头如谷歌、亚马逊和微软也纷纷角逐云存储市场。而Box这样的初创公司也开始与大牌公司Dropbox(世界上最大的云存储服务公司之一)抢市场。一时间,美国云存储市场好不热闹。
国内云存储市场也热闹非凡,互联网巨头和初创企业纷纷在云存储市场上跑马圈地,并没有哪一家处于很明显的优势地位。网盘作为针对个人用户的一种云存储产品,尤其受到青睐。百度云盘、360云盘、微云、天翼云、115网盘、金山快盘、华为网盘、新浪微盘,都在使出浑身解数,积攒人气。
“现在PC没落了,移动设备越来越普及。云存储可以备份终端设备中的重要资料,防止丢失,各个终端之间也可以同步和分享数据,给用户带来便利。另外,手机制造商也想用云存储黏住用户,资料备份在他们的云存储里,用户换品牌的机会就变少了。”刘航向《支点》记者解释了为什么云存储会引发起众多互联网公司的兴趣。
热闹归热闹,陈进才从热闹中看出了些门道。在他看来,目前国内的云存储服务提供商还处于聚集用户的初级阶段。“通过提供免费的大容量的网盘服务,达到聚集大量用户的目的,再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收费,比如扩充存储容量等。”
“企业这么做也很无奈。毕竟云存储刚出现,消费者心里没底,如果一开始就收费的话,用户肯定不买账,免费则符合国内用户的心理。”陈进才认为,国内云存储服务提供商还需慢慢探索更有效的商业模式。
刘航也坦言,360云盘还没有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处于用户积累期。不过他坚持认为:“好的基础服务应该是免费的,未来我们也不会向云盘用户收费。”
陈进才建议,云存储服务商应转向企业级用户要利润。“企业有时会存储大量数据,所以迫切需要云存储。”当然企业可以自建私有云,但云存储技术门槛很高,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存储硬件和软件设备建设云存储平台,还得请专业人员运营和维护这一平台,成本投入较大。当然企业也可以把这些工作交给专业的云存储服务商,这就给国内云存储服务商们带来了机会。
未来存储将生物智能化
人类自文明诞生以来,就一直在探索存储信息的方式。从结绳记事到龟甲兽骨,从莎草纸到竹简丝绸,从纸张到软盘,从硬盘到光盘,从U盘到云盘,信息存储能力在越来越强、越来越便捷的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注重存储的安全问题。
艾媒咨询在去年底发布的《2014中国个人云存储行业及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80.3%的中国网民会选择用U盘存储文件,只有33.6%的网民会选择云存储产品存储文件,同时还显示,有59.6%的网民在选择云存储服务时比较关注存储的安全性。
安全的云存储对用户使用习惯的形成至关重要。一说到“云”,总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用户对于云存储也有这样的感觉。跟U盘存储不一样,数据云端化以后,用户不知道数据究竟存储在哪里,从而对云存储的数据安全产生担忧。
云存储,究竟安不安全?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好莱坞女星艳照门事件,不禁让人们对云存储安全性产生怀疑。女星的艳照就是从苹果公司的云存储服务iCloud中流出的。
刘航解释说,iCloud泄漏是因为苹果公司对iCloud账户登录没有限制,允许用户反复重试密码,黑客利用这个漏洞开发软件穷举各种密码,从而破解账户盗取文件。
刘航认为没有绝对的安全。要提高安全性能,一方面云存储服务商本身要将安全措施做到极致;另一方面用户也要提高自身安全意识。
陈进才认为,安全问题是目前云存储推广的最大障碍之一,但用户没有必要因此就排斥云存储。“以前我们去银行柜台存钱就觉得安全,而在网上交易则觉得不安全,可现在大家普遍都在网上转账、付款。请给云存储一点时间,未来云存储的安全体系会越来越先进。”陈进才对云存储的未来充满信心。
当然,云存储也并不是人类存储信息的最终形态,事实上云存储的数据依然存储在硬盘上。刘航认为,未来肯定会出现更为先进的存储技术,比如蛋白质存储器。据悉,一个蛋白质存储器的存储容量可达5万GB,与传统光盘相比访问数据的速度更快,且在无电源的情况下还能存储数据。
“互联网预言帝”凯文·凯利在《失控》一书中认为,人造事物和天生事物正在联姻。他说:“机器,正在生物化;而生物,正在工程化。”蛋白质存储器正是生物工程化的体现。未来,蛋白质存储器很有可能会成为继云存储以后存储市场新的增长点。
依靠存储技术,人类知识得以传承。毫不夸张地说,未来人类文明的延续,存储技术的进步至关重要。(支点杂志2015年3月刊)
数据存储平台 篇7
地震科学数据作为中国地震局最重要的核心资源之一, 对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三大业务提供强大的底层数据支持。多年来, 地震科学数据经过不断的采集、观测、传输、存储, 形成了极大的数据规模, 相应地, 地震局各级机构分别构建了自己的数据存储和应用系统。2008年,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拟建设国家地震数据灾备中心, 2013年, 项目开始实质运行, 至今, 已经进入软硬件测试和存储方案设计阶段, 将来汇入灾备中心的地震数据如何进行存储和应用, 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地震数据存储和应用现状 ( The status of earthquake data storage and application)
地震数据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进行认识。狭义上, 地震科学数据按照其获取途径可以划分为观测数据、探测数据、调查数据、实验数据和专题数据[1];按照观测手段可以划分为测震、前兆等数据。比如, 专业上习惯称测震数据为地震波形数据, 为了规范地震波形数据的存档和交换, 方便地震研究人员使用, 由FDSN、IRIS和USGS共同发布的地震数据交换标准 (The Standard for the Exchange of Earthquake Data, 简称SEED) 便成为国内地震行业地震波形数据的标准数据格式[2]。广义上, 特别从时下流行的大数据的角度来看, 包括观测数据、文档、照片、视频、地图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都可以涵盖于地震数据的范畴之内。
现有地震数据的存储, 我们可以笼统归纳为两大方式。其一, 类似前兆业务数据等可以结构化的数据, 都存储于以Oracle、Mysql为代表的关系型数据库中, 所以业务软件和应用都基于关系型数据库进行开发, 这也是大多数行业和数据部门多年来采用的主流存储方式。其二, 对于不能结构化的数据, 特别是文档、照片、视频等典型的非结构化数据和虽能结构化但受限于现实应用而不能存入关系表中的SEED数据, 大都以数字化文件形式存储于地震系统内大大小小的传统存储平台和介质上, 比如磁盘阵列和光盘。
数据存储决定数据应用。又以测震业务为例, 由于测震业务现有流程和关系型数据库的限制, 测震数据中SEED或Mini Seed数据以文件形式存放于磁盘中, 其他辅助型数据存放于Oracle或Mysql数据库中。其实际应用首先慢于纯数据库应用;其次受限于数据的庞大体积, 导致时间尺度不够宽广, 历史数据应用不够充分;最后, 由于而测震数据总数据量达到200TB左右, 国内并没由任何唯一数据库平台可容纳全部数据, 对于全量分析等高级应用的可能也只好停留在想象阶段。
3大数据的发展对测震数据应用的启发 (The inspi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to the application of seismic waveform data)
研究机构Gartner赋予大数据如下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仅地震行业测震数据现存储量便达到200TB, 可以称之为海量;测震数据的采样频率多为100Hz, 也包含有200或300Hz数据, 而强震业务的采样频率更达到了500Hz, 其未来的数据增长率会越来越高;测震数据作为传感器采样数据, 与同样作为传感器采样数据的前兆数据进行长时间尺度的联合分析, 更结合多样的地震监测数据进行比对, 其应用前景可能非常远大。而这样的“地震大数据”急需要新的处理模式来挖掘深藏于其内部的关于地震形成机理乃至地球内部结构的秘密, 从而发挥其对地震预报的高决策力和洞察力。
又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 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就测震数据应用来说, 短时间尺度、有限区域内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所花费时间是可以承受的, 但长时间尺度、广阔区域乃至全量分析在传统平台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就令人绝望了, 这也是还无研究人员进行如此操作的原因。
总之, 测震数据的半结构化特性, 其对地震预报的可能的巨大价值, 其和前兆等地震数据的比对分析前景, 都促使我们对其底层的存储模式进行大数据平台方向的探索。
4 Hadoop平台简介 (Brief introduction of hadoop platform)
4.1 Hadoop生态圈
Hadoop是Apache Lucene创始人Doug Cutting创建的项目, 来源于谷歌公司两篇关于GFS和Map Reduce的重要论文。其形成的目的在于利用通用服务器集群进行分布式计算和海量数据处理[3]。
Hadoop生态圈不仅包括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和分布式数据处理模型Map Reduce, 还包括一系列围绕其宗旨构建的相关项目, Hadoop主要项目及简单架构如图1所示。
图中, Hadoop Common是一组分布式文件系统和通用I/O的组件和接口。在其之上, Map Reduce为分布式数据处理模型, HDFS为商用机集群上的分布式文件系统。最上层的Hbase是一个分布式、按列存储的数据库, 使用HDFS作为底层存储[4,5,6,7,8,9], 类似于Oracle和Windows文件系统之间的关系。
4.2 灾备中心技术平台需求
Hadoop生态圈项目涵盖数据存储、查询、分析、管理等全部环节, 其对地震波形数据的安全存储、查询定位、可视化展现等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具体于国家地震数据灾备中心的应用来说, 如何利用Hadoop项目存储好地震波形数据, 从而为未来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打好基础, 是方案组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5 Hadoop在测震数据存储方面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hadoop in the measurement of seismic data storage)
5.1 业务需求
国家地震数据灾备中心地震波形数据的存储需求主要分为两类:满足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即源数据端的数据备份恢复需求和如何满足灾备端未来的数据应用。起初, 项目组考虑地震波形数据集的数据量比较庞大, 为满足全部数据的存储空间需求, 设计存储可用容量为500TB, HDFS平台复制因子为3, 即实际存储容量应达到1.5PB。
数据来源方面, 地震波形数据大致以两种方式汇入灾备机房, 即传感器数据流直接汇入和历史数据文件导入。可以说数据流汇入对应实时数据备份, 历史数据导入对应历史数据备份。对应Hadoop技术平台需求, 为最大限度满足灾备安全性能, 应该选择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存储历史和实时数据;但是, 数据以文件形式存储, 会影响未来数据的分析和可视化应用, 而分布式数据库可以更好的适应此需求, 所以, Hbase分布式数据库便成为需求平台之一。当然, 如何平衡数据灾备安全性和数据应用之间的关系, 也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5.2 功能设计和实现原理
根据国家地震数据灾备中心对于地震波形数据灾备的需求, 其功能设计列举如下:
(1) 实时数据流接入、解析、导入Hbase数据库。
(2) 历史数据迁移、解析、导入Hbase数据库。
(3) 存储空间满足情况下, HDFS内以SEED文件形式存储一份地震波形数据, 以满足灾备安全需求。
(4) 以源数据端要求进行数据级容灾。
根据上述需求, 设计地震波形数据存储备份方案如图2所示。
图中所描述方案具体如下:
(1) 实时数据写入
生产端将数据压缩成为seed格式向灾备端发送数据流。
灾备端将seed格式数据解压, 以文件系统形式存入文件系统, 保留N天。
将seed文件数据解压后形成记录形式写入Hbase, 存放于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内。
(2) 历史数据迁移
以磁盘对拷或网络传输的形式将200TB左右地震波形历史数据迁移至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内。
将生产端SEED格式数据转换成Hbase数据库记录形式, 写入Hbase。
(3) 数据级容灾过程
N天以内的数据:可以从缓冲区域读取文件格式直接回传至生产端。
N天以前的数据:通过写入时建立的文件系统索引, 确定所需要的数据是否存在, 若存在可根据hadoop和文件系统的接口还原seed格式数据, 提供给生产端。
6 结论 (Conclusion)
本文从国家地震数据灾备中心存储需求出发, 阐述了地震波形数据存储的Hadoop平台实现模式, 并从根本上解释了为什么要选择大数据平台进行地震数据的存储。我们应该看到, 大数据平台日趋成为各行业数据存储及应用的首选, 地震科学作为给人类长期带来巨大挑战的科学门类, 在数据科学蓬勃发展的今天, 应对其产生的庞大数据集进行存储、分析及可视化方面的新的探索, 为地震研究人员提供更完善的数据服务。
摘要:地震波形数据的存储与应用是国家地震数据灾备中心的重要业务之一。本文主要针对海量地震波形数据基于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和文件系统的存储方式所存在的数据存储离散、查询效率低下等问题, 从大数据平台的角度, 提出基于Hadoop的地震波形数据存储解决方案, 着重阐述了业务需求、功能设计和实现原理。希望为国家地震数据灾备中心存储平台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大数据,地震波形数据,Hadoop,Hbase,数据解析
参考文献
[1]地震科学数据资源概况.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http://data.earthquake.cn/dataresource/datacon.jsp.
[2]DB/T2-2003, 地震波形数据交换格式[S].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3.
[3]Tom White.Hadoop权威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4]Sanjay Chemawat, Howard Gobioff, Shun-Tak Leung.The Google File System.Google, Inc.2003.
[5]Jeffrey Dean, Sanjay Chemawat.Map Reduce:Simplified Data Processing on Large Clusters.Google, Inc.2004.
[6]郑秀芬, 等.“国家数字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技术系统建设及其对汶川大地震研究的数据支撑[J].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5) :1412-1417.
[7]王方建, 李卫东, 赵国锋.地震观测数据平台体系架构研究[J].中国地震, 2009, 25 (2) :214-222.
[8]蔡斌, 陈湘萍.Hadoop技术内幕-深入解析Hadoop Common和HDFS架构设计与实现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
数据存储平台 篇8
Eole平台是自主研发的, 基于Hadoop构建, 具有数据存储、数据处理、访问控制、权限管理、资源隔离和资源调度等多种功能的云端大数据存储与处理平台, 可以为中小型企业或者企业内部提供云端的数据存储与数据计算, 并保证不同租户数据的安全性。在保证安全性时, 有两点问题尤其值得关注:第一, 企业及个人存储在平台上的数据是不允许公司内部其它部门或其它地域的用户访问的, 更加不能被同平台的租户窃取和篡改;第二, 租户的敏感信息如果在平台上明文存储, 则平台管理员完全有可能监守自盗, 造成租户敏感信息的泄露[1]。
EOLE云存储平台作为一种多租户的数据存储平台, 在给企业带来收益的同时, 也需要对其数据的安全性提供保障。中小型企业利用EOLE云存储平台来存放企业内部数据, 则要求这些数据不能够被公司内部其它部门或其它地域的用户访问[2], 更加不能被同平台的租户窃取和篡改。因而, 实现多租户访问控制是构建云存储平台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3]。
基于此, 本文基于Kerberos和HDFS (Hadoop Distribute File System) 的特点, 结合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策略的基本思想[2]和其它一些用户属性, 提出了一种面向多租户的访问控制策略。首先介绍一下存储平台的整体设计, 包括访问控制策略与各个子模块之间的关系;然后重点介绍多租户访问控制策略, 最后对加上访问控制之后的存储平台进行了相关测试。
1 相关工作
目前, 针对云存储环境中多租户数据安全问题, 人们多数采用的是传统的访问控制策略。例如:Amazon S3 仅提供访问控制列表 ( Access Control List, 以下称ACL) 和bucket来进行访问控制[4], Amazon弹性云仅仅是在用户客户端通过SOAP over HTTPS加密协议来保证客户端与远端连接的安全性[5], PCS2.5 (Para Scale Cloud Storage) 也仅提供可扩展的数据加密功能来加密处理拷贝和迁移过程中的数据[6]。这些策略都十分简单, 基本上没有进行访问控制。
其实, 传统的访问控制模型已经不能满足新型的云计算架构要求, 以传统的RBAC为例, 云中的主体和客体的定义发生了很多变化, 云计算中出现了以多租户为核心、大数据为基础的服务模式, 所以在云计算的访问控制要对主体和客体的有关概念重新界定, 这就导致了传统的访问控制模型要进行优化和更新, 使其更适用于云计算环境[2]。我国研究人员沈晴霓于2011 年在著作中提出了一种面向多租户的访问控制策略[3], 其定义了主客体的安全标签, 并由此生成角色树, 再根据权限公式来进行访问控制。这个方法安全性虽然很高, 普适性较好, 但是没有利用HDFS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性, 实现起来对以HDFS为基础的存储平台性能影响很大。
本文则基于HDFS自身提供的Kerberos的身份验证机制, 以及在资源访问控制方面的ACL, 设计一个以RBAC为基础的灵活的, 可以按需定制的访问控制策略, 主要创新点在于利用安全标签来建设层级目录, 充分利用HDFS已有的数据, 不需要额外记录数据的权限。同时, 权限划分可根据企业需求定制, 分享数据有时效性保证, 足以保证不同租户之间资源的强隔离性, 租户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适度隔离性。
2 平台总体设计
2.1 总体架构
数据平台总体架构如图1 所示。该存储平台基于HDFS构建, 充分利用了HDFS低成本高效率的优点。目前, HDFS存在两个问题:第一, 在管理用户及其权限时操作仍然复杂, 交互性差, 不够便捷;第二, 在访问控制方面, 用户权限管理粒度较低, 权限划分比较简单[7]。针对这两个问题, 在用户和数据层之间加入了一层数据存储平台。该平台向上可提供统一的安全的数据访问服务, 向下可将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在该平台的结构中, 所有数据访问操作都要经过安全保证模块保证安全, 而该模块的核心则是访问控制模块。权限管理和用户管理中对用户和角色的权限定义决定了访问控制中对用户进行的访问控制策略, 基于这些策略, 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存储数据, 操作数据, 分享数据。
3 访问控制策略
3.1 策略设计原则
灵活性:由于各个企业对存储平台提出的不同程度的安全需求, 本文提出的访问控制策略应当安全而灵活,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定制灵活的安全策略, 保证其自身的数据存储安全[3]。
层次性:本文提出的安全策略虽然既适用于个人用户, 也适用于企业用户, 但主要面向企业用户进行设计。基于企业组织结构的层次性, 角色的定义和用户的权限分配上都将体现这种层次性的特性[3]。
高效性:本文提出的安全策略是在HDFS提供的安全策略的基础上, 面向多租户的场景提出的一种补充性策略, 因此对HDFS提供的数据存储服务的性能影响不宜过大, 力求做到无影响。
3.2 策略描述
存储平台作为多租户共享的一个平台, 需要灵活的区分和支持不同企业在安全方面上的不同需求。为此, 本文提出的访问控制策略以RBAC (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 策略[2]为基础, 同时以HDFS文件路径作为角色映射的一种方式, 让企业自定义安全属性标签[8], 根据标签建立相应存储路径和用户角色, 保证企业间和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数据的隔离性[9]。同时, 以用户角色和访问有效时长等安全属性组合作为数据访问的条件[10], 保证数据访问的共享性和安全性[11]。
3.2.1 角色定义与建立
1.企业自定义安全属性标签[12]。企业在以唯一的租户名注册成为平台用户之后, 企业租户可以根据自己企业的自身情况, 从平台提供的企业组织标签中挑选合适的标签, 可选的标签有:中心, 部门, 项目组。其中, 部门可下设子部门, 项目组和下设子项目组。
2.层次化建立工作空间和角色标签[13,14]。平台将在用户提交其企业组织结构之后, 自动为企业创建存储工作空间以及要求企业提供各个工作空间负责人。由于企业组织结构具有层次化的特点, 因此每个角色都有特定的标签作为标记。例如:某个用户属于某个企业的某个中心下某个部门的某个项目组下, 则该用户的角色标签中就包括了企业名称, 中心名称, 部门名称以及项目组的名称, 而该用户有权限能访问的工作空间也随之确定, 即该企业某中心下某部门的某项目组所有的工作空间。
3.2.2 角色与用户权限的对应关系
本文定义的角色概念是脱离于用户和用户组的一个逻辑上的概念, 是具有某一特征的用户的集合, 而这个特征则可以用定义的安全属性标签来进行描述。在平台的访问控制策略中, 用户大致被分为如下几种角色:
系统管理员:该角色拥有管理整个系统所有租户的权限, 可以根据企业需求为企业各级工作空间设定工作空间管理员。但是该角色无权查看租户的数据信息, 也不可以改变自己的角色。
工作空间管理员:该角色由系统管理员根据企业用户的需求而指定, 在该工作空间内拥有最高权限。可以在其所管辖的工作空间下添加用户, 并为用户赋予权限;可以查看该工作空间内所有用户的权限, 并对该空间内用户的权限进行修改。
普通用户:该角色是由工作空间管理员加入到工作空间内的用户。可以查询自己在该工作空间内的权限, 但无法修改自己的访问权限。
与每个角色对应一种固定权限的划分不同, 本文提出了一种角色与权限相分离, 但又有一定映射关系的访问控制策略。一方面, 角色可以根据标签确定, 则如果需要共享数据, 那么只需要临时增加角色的标签, 并在访问控制时检查时间戳和时效性标记即可, 避免了角色与权限的一一对应关系, 数据分享变得简单而易于实现;另一方面, 角色和权限在宏观上保持着一定的联系, 可以保证企业间, 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各个组织层级之间数据的适度隔离。
3.2.3 访问控制流程
用户访问存储平台时的访问控制流程如图2 所示。
第一步, 客户端需向平台发送用户名username, 密码passwd, 访问路径path_0 (因有可能是加密后的路径, 故为path_0) 以及对访问路径进行的操作operation, 之后Eole平台先验证其Eole用户的合法性, 如果不合法, 则直接拒绝访问;若合法, 则返回用户相对KDC的principal。
第二步, Eole平台向KDC发送用户的principal和密码 (与Eole平台密码相一致) , 验证该用户的合法性, 并获得用户的票据, 临时存储在本地, 并设置好票据的访问权限。
第三步, Eole平台持票据向HDFS发起访问, 需提供票据, 解密后的路径以及对路径进行的操作, 访问成功则返回数据, 否则返回访问失败的信息。此处因返回的数据有可能是加密过的, 所以要在Eole平台上进行解密并将数据返回给客户端。
4 系统测试
平台实验环境为14 台装载了Linux系统的计算机上面搭建的Hadoop集群, Hadoop的版本为2.4.5, 机器硬件环境为:内存4G, CPU主频3.0MHz, 3TB硬盘。为了测试访问控制策略对HDFS性能的影响, 测试过程中数据集均没有加密。
4.1 安全性测试
在存储平台上设置了两个企业: EBUPT和NEOTEL。二者定义的安全标签如表1 所示, NEOTEL和EBUPT虽然有相同的部门标签和项目组标签, 但由于企业标签的不同, 数据存储的时候会映射到不同的路径上。我们设置Jack为NEOTEL销售部华东组组长, Marry为EBUPT销售部华东组组长, Apple是NEOTEL开发部Eole项目组组长, Bill是NEOTEL开发部经理。
4.1.1 企业间数据隔离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Jack不能访问属于不同企业的用户Marry的文件, 反之亦然。在Jack使用存储平台时, EBUPT的文件路径对其是不可见的, 因此, 该访问控制策略保证了企业之间数据的强隔离性, 用户的每一次访问都会进行严格的权限验证, 严格限制了一个企业用户对其他企业用户进行数据访问的企图。
4.1.2 企业内部门间隔离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Apple不能访问属于不同部门的用户Jack的文件, 反之亦然。Apple无法看到Jack组的文件路径, 当两个部门之间需要共享材料时, 可以临时将用户Apple加入Jack组中某文件路径的访问列表中, 然后设定有效时长, 过期后则Apple权限失效, 并从该文件路径的访问列表中删除用户Apple。由此可见, 该访问控制策略对企业内部数据进行了灵活的数据隔离, 满足了企业各角色之间各自的访问控制安全需求。
4.1.3 企业内各层级之间隔离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只有文件在NEOTEL的开发部路径下时, Bill才可以对其进行读写操作。而作为开发部Eole组的文件路径虽然在开发部路径下, Bill对Eole组文件路径下的文件仅具有读权限。Apple作为开发部Eole组组长, 拥有对Eole组文件路径下所有数据的读写权限, 但对开发部其他部门的文件无读权限。由此可见, 该访问控制策略对企业内部各层级之间的数据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数据隔离, 从垂直方向上满足了企业各角色之间各自的访问控制安全需求。
4.2 性能测试
在存储平台上, 选取不同规模的几个数据集, 进行了两组测试。一组测试直接在HDFS集群上进行数据操作, 而另一组测试则在数据存储平台上记性数据操作, 测试方式为进行多组试验后取平均值, 结果如图3 所示。
从图3 中可知, 在数据量较低时, 数据存储平台的效率确实不如HDFS集群, 但是差别很小 (10 s以内) , 这个时间主要消耗在数据传送和用户权限验证上, 且这个时间不会随着数据量的增大而变化, 因此在数据量较大时, 两者的运行效率几乎一样。然而由于我们的实验条件所限, 并没有对更大规模的数据进行测试, 但由理论分析可知, 影响效率的因素与数据量大小是无关的。由此可以证明, 该访问控制策略对数据存储平台性能的影响是满足需求的。
5 结论
数据存储平台 篇9
1 相关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从20世纪的70年代以来, 大多数计算机系统, 尤其是大型机, 采用传统的DAS (Direct—At—tached Storage) 方式直接连接存储设备。近几年,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得高性能计算资源和大容量存储资源在物理上的分离成为可能。将高性能计算系统与大容量存储系统进行科学分离是计量管理的必然趋势。
2 该研究的设计原理
该研究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 改变连接模式的方面, 为了改变现有的DAS连接模式, 考虑到计量信息数据的海量性、重要性等因素, 该研究将采用移动存储和虚拟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数据的安全;其次, 借助光纤通道技术搭建存储局域网, 计算资源与存储资源通过网络相连, 系统数据、用户数据和公共数据均存储在存储资源中, 通过管理台来管理系统数据和计算资源之间的映射关系。使得每一个计算资源都可以通过绑定某一个系统数据, 并分配相应的用户业务数据, 以构成特定的业务系统;其次, 大容量存储方面, 数据的安全靠数据存储的技术来保证。如今国内的政府行业或企事业单位正在进行数据中心的集中, 而不是集中服务器, 只有做到数据信息的共享, 全面收集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 才能提高政府行业或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才能真正做到利用基础数据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决策分析。为了使存储系统拥有更安全的数据保护特性、更高的可靠性、更高的可用性、更灵活的扩展性及平滑增容的特性等, 该研究改变了拓扑连接技术, 利用目前公认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开放式SAN存储技术, 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
3 与业务管理系统的衔接
为了将该项研究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同时也验证其实用性, 特与吉林省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相衔接, 该系统是一套面向全省的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分析业务系统。它的工作目标是充分利用通讯网络、自动化控制等高新技术, 实现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的动态管理及对重点用能单位各耗能环节用能状况的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 为用能单位内部和相关管理部门提供高效、及时、全面、准确的用能数据, 达到加强科学用能管理、挖掘节能潜力、分析耗能问题的综合节能降耗目标。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对各项能耗数据实施全面监测, 准确及时地评估重点用能单位用能状况, 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节能降耗工作。该系统的架构图如图1所示。
存储系统如图2所示。
通过以上两个图可以看出该套业务系统不仅需要对基础信息的录入还需要对耗能现场的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加以计算最终形成分析统计的结果, 因此, 其访问量、存储量、计算量都相当庞大, 并且对系统的相应时间要求也比较高。而利用该项目的研究方法, 经过与公共计算平台的对接, 使得整个系统的业务处理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即系统连续服务时间:不间断;画面数据刷新时间:≤3 s;联机检索数据平均响应时间:≤5 s;网络平均负荷率:≤30%, 充分证明了该项目所提出的方案是合理的, 实际得到的结果是明显的。
该系统的研发来源于吉林省公共计算平台开放课题“基于计量管理信息平台的高性能计算系统与数据存储系统分离技术的研究”, 力图利用一种计算与存储的分离技术, 解决计量领域大数据的处理问题。并且通过将其应用于实际业务系统得到良好的实际效果。证明其具有很大的延伸性和发展空间, 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摘要:伴随经济的发展, 社会对高质量的专业计量服务、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高效的办公自动化管理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随之而来的是信息量急剧增加, 用户对计算机系统的高性能计算和大容量存储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使得高性能计算系统与大容量存储系统必然走向分离。基于此该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与方案, 实现了对庞大计量数据存储与复杂性计算的分离。
关键词:高性能计算,大容量存储,数据存储
参考文献
[1]张伟伟.面向I/O密集型应用的高性能计算机存储系统性能优化方法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2.
[2]徐海琛, 张献华.高性能计算技术与大容量存储技术概述[J].国土资源信息化, 2004 (4) :16-21.
在线数据存储——你存储了吗? 篇10
在线数据存储,又称为互联网数据存储,是一种在线存储技术,你可以把它看成一个放在网络上的硬盘,向用户提供文件的存储、访问、备份、共享等文件管理功能。如果你是一个安全意识很强烈的人,你可以把自己重要的文件和财物存储到银行的保险箱里,但如果这些文件是数字的,你可以把它们存储到一个虚拟保险箱里,即储存在互联网上。在线数据存储不仅提供了额外的弹性源,供存放资料,而且还可以作为备份机制,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共享数据给别人。
1在线数据存储特点
在线数据存储之所以流行并发展很快,因为它和传统的存储工具如U盘、移动硬盘相比有自己的特点:
1)存储方便快捷
无论何时何地,你可以将你的文档、照片、音乐、软件统统存起来,正感受在线存储的方便。比如小王在网上找到很多免费的MP3音乐,可是他没有属于自己的电脑,于是他将MP3音乐保存到互联网上,这样无论到哪儿上网都可以直接下载使用,再也不用重新东找西找了;另外也可以把常用软件一网打尽。如果你是个装机高手,别人总是喜欢让你帮忙装系统,那么就可以把装系统必备的软件放到网盘,每次装机时,直接登录在线存储网站就可以找到了。
2)随时随地访问
不管是在家中、单位还是公众网吧或是世界上其它任何地方,只要是电脑能连接到因特网,你就可以管理、编辑你存储在互联网里的文件。具有上网功能的手机也能获得这些数据,随时随地访问你的在线存储的数据。
3)备份永久安全
将你的重要个人文档、数据、必备软件、系统补丁等备份,同误删带来的阵痛告别。电脑很容易受到硬盘驱动器崩溃或病毒的攻击。因此,安全的数据备份,保护自己的数据,将显得日益重要。应该注意的是,备份数据必须存放在其他一些地方,如放在其它的计算机的存储器上。你可以尝试使用在线数据存储。比如自己的电脑驱动永久备份的问题,如果电脑有点老,经常需要重新装系统,每次格式化硬盘后就要去网上到处搜索驱动。如果是把电脑声卡和显卡的驱动都存到在线数据存储网站里备份起来,以后就不再为找驱动而烦恼了。
4)在线数据存储的容量很容易扩大
每当你的在线数据存储量达到最大容量限制时,你可以简单地购买更多的空间来存储,没有必要购买和安装额外的存储硬件。
5)数据共享
他人也能访问你的在线存储的数据,真正实现了数据的共享。
2在线数据存储网站
现在不仅是个人,中小企业也成为存储市场中迅速崛起的生力军。因为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有限、缺乏专业IT管理人员、对存储设备扩展性要求高的问题。而在线数据存储可以随时自助升级扩容。在线数据存储有这么多特点,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几个在线数据存储网站。
1)永硕E盘www.ys168.com
永硕E盘是一个中文版的在线文件存储分享服务网站,使用前的注册也非常简单方便。
用户注册永硕E盘成功后即可登陆空间,空间的登陆地址为:http://用户名.ys168.com(用户名是您注册时填写的用户名),在地址栏内输入此地址即可登陆。他人也可以访问你的空间,如果您要限制别人访问您的空间,您可以在空间常规设置里设置登陆密码。在永硕E盘里,您可以增加目录、上传文件、增加链接地址以及留言、个人文件存储、公司内部或公司之间文件传递交流等。永硕E盘的特点是:系统稳定,反应迅速,界面简洁,易操作,支持各种类型的文件,80M免费,付费空间和免费空间的服务器完全分离,免费用户使用的是共享带宽,付费空间用户使用的是独享带宽,在网络高峰期时付费用户的网速更有保障。
2)网易网盘www.163disk.com
网易网盘内置于网易126(www.126.com)和163(mail.163.com)免费邮箱当中,因此网易的免费邮箱用户将会方便获得该项服务。网易网盘在安全方面采用高品质的HP(惠普)海量磁盘阵列、JAVA前端应用和Cluster系统架构,以及专门保护数据安全的HP RAID ADG技术,再加上身份和密码双重安全验证,其安全性能远远高于U盘。另外,网易网盘配备国际顶尖的卡巴斯基杀毒引擎,免费提供实时升级的超强反病毒服务。而使用U盘的用户,一般都需要额外花钱购买杀毒软件。由此可见,网易网盘大大超越了传统U盘的性能,因而被形象地称之为“U盘终结者”。使用网易网盘,不需要重新注册,只需用现有的163邮箱的帐号登录即可。下面我们以网易网盘为例具体介绍一下使用方法。
登录163邮箱后,点击网易网盘,如果没有开通,可以用邮箱的积分获取,点击“马上兑换”,开通自己的网盘,页面会提示:“恭喜,升级成功,退出邮箱系统,再次登录,即可使用网盘”。网易网盘开通后,登录邮箱再次点击“网易网盘”,就会发现它的界面非常简单,已经为你默认建立了“我的文档、我的多媒体、我的图片、我的音乐、我的软件等文件夹,你可以按照文件类型把文件保存到相应的目录里。如果还想增加其它的类型,可以点击“新建文件夹”。除此以外,还有常用的按钮:上传、下载、删除等。我们以上传为例简单说明一下:点击“上传”按钮,页面转换到新的界面:上传位置:从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文件类型”,我们选择“我的音乐”;添加文件:点击添加文件按钮,会弹出一个“选择文件”的对话框,从本地硬盘中选择好文件,如“爱情诺曼底.mp3”,可以添加多个文件;重新命名:可以对要上传的文件重新起名字,但多个文件上传时,不能使用这个功能;最后点击“上传文件”就ok了。
另外我们可以将网易网盘里的文件发送给朋友:
·点击写信页面的“网易网盘”链接;
·在跳转的网盘文件列表页面选中你需要发送的文件;
·点击“确定”,回到写信页面继续编辑邮件;
·轻轻点击一下“发送”,就可以将选中的文件作为邮件的附件发送给你的好友
3)联想在线数据中心www.lenovodata.com
联想在线数据中心分为存储分享个人版和专业版,个人版提供超大容量的免费存储空间有5G,刚申请时只有1G,以后每天增加10M,直到5G为止。测试时速度也不错。超大容量免费存储空间的容量可以按需扩充。另外,可以批量文件传输,支持多级目录和断点续传,用户完全控制数据访问权限,多种途径实现数据共享,联想在线数据中心存储的数据永久有效,是文档多媒体资料保存的理想场所。
4)微软在线存储服务www.Foldershare.com
微软推出的在线存储服务,与普通的在线存储相比较,它不仅提供普通网络的存储服务,更多的是提供一种文件共享服务。它具有三功能:文件分享、文件同步和远程访问自己的电脑三在功能。
好友分享是微软在线存储非常主要的一个功能。点击:share with friends”可以和朋友共享文件、照片和家庭视频等。具体操作是选中想要共享的内容、邀请对象,他们就可以直接从他们的电脑进入所共享的文件。虽然用户可以和任何人共享文件,但是那些被邀请使用共享文件夹的用户首先要注册一个Windows ID才能通过验证。
同步文件功能允许在两台或者多台电脑上对特定的文件夹或者选定的盘符中的文件进行同步,在其中一台电脑上修改文件,另外一台电脑的文件相应地改变。为了更好地使用这个功能,需要创建一个对等网络peer-to-peer,使用该功能,可以在家里找回工作时的文件,接着工作,也可以工作时访问家里的文件,而没有必要使用或者携带U盘或者移动硬盘,但前提是,工作电脑和家用电脑都能上网,而且都运行了这个软件。
远程访问功能大家都不陌生。微软在线存储服务也提供了这个功能,它允许你从任何一个网络浏览器访问你的电脑。在其它地方使用帐号和密码登录后,就可以对你的电脑进行操作了。
另外,我们可以使用免费的在线照片存储服务Flickr,SnapFish和PhotoBucket,免费的在线音乐存储服务MP3Tunes和MusicPlayer.FM,免费的多用途的存储服务如Box.Net。进入21世纪,信息产业的突飞猛进和网络引发的信息爆炸带来了信息存储和保护的一些问题:如因系统升级、故障及停电、灾害等原因难免导致业务中断;在恢复数据时又时常遇到数据不易于管理查找、备份繁琐、恢复能力差等问题。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为全球的信息存储业提供了巨大商机。对于想在网络上存储其照片、音乐和其他文件的用户来说,现在有很多存储服务可供选择:其中一些可以提供免费的服务,另外一些收费服务则可能提供更大的存储空间、安全功能和其他一些功能。想知道以后人们是怎么使用电脑的,你可以设想一下:把图片到视频的所有软件和数据,都存储在网络上。这使得我们同样可以从家中的电脑、公众网吧,或者具有上网功能的手机获得这些数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试试吧。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中的视频、音频的内容更加丰富,人们工作、生活中需要存储的多媒体数据日益增长。信息社会带来了信息存储和保护的一些问题:电脑很容易受到硬盘驱动器崩溃或病毒的攻击;数据备份繁琐;数据发生故障时恢复能力差等。在线数据存储这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线数据存储是一种技术,可以让使用者的资料存储在互联网上。在线数据存储不仅提供了额外弹性源,供存放资料,而且还可以作为备份机制,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共享数据给别人。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网络,存储,在线数据存储
参考文献
2012年数据存储五大趋势 篇11
2012五大趋势:
> 物理技术与虚拟技术间的依存度提高
> 重新思考备份
> 信息治理将成为具有积极意义的流行语
> 严酷的自然灾害考验企业灾难恢复能力
> 私有云不是“盒装云”
物理技术与虚拟技术间的依存度提高
虚拟化项目通常在初始阶段只是一个小项目,但会逐步发展成整个企业IT环境中的大项目。2012年,许多公司将会把虚拟化项目团队和其基础架构融入到企业IT环境中,这进一步突出了企业把其物理和虚拟资产作为一个平台协同工作的需求。
在最近的VMworld大会上,我们非常惊奇地看到,会上展出了许多台6英尺高的服务器机柜(一名员工站在15个不同的硬件机柜旁拍照)。这一点也能够表明虚拟化与物理硬件的相互依存。有时候,IT专家常常过于关注虚拟化,以至于忘记了虚拟化仍要依托物理硬件;有时候,一些公司一旦开始新项目,就要增加新的硬件设备,这不仅意味着更多的成本,因为结果大都是,更多的服务器或存储形成了“存储孤岛”,这反而导致了利用率下降;除此之外,采用“竖井”式方式的组织在虚拟化进程中会逐渐成为落后者,独立环境的运营成本将减缓组织从物理环境向虚拟环境转变的能力,而虚拟化带来的投资回报率会继续下降。这是因为,组织有能力为其物理和虚拟环境单独提供存储管理和备份软件的日子毕竟屈指可数。而应对这种复杂性的方法就是通过工具实现不同平台间的标准化管理,并将这一标准运用于跨越不同物理和虚拟环境的系统管理、可用性管理、备份机制、存储管理以及安全防护等任务中。
总而言之,跨越物理和虚拟环境的安全、存储管理及备份工作都将实现标准化。
重新思考备份
备份市场将一改往日的沉闷,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这个一度被认为成熟却发展缓慢的市场,如今正在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集成了虚拟机保护的备份、重复数据删除、快照管理技术与设备、以及一些重要的操作模式上的变化等都促成了备份市场的欣欣向荣。
一些企业在虚拟环境中依赖快照而不是备份,也不实行重复数据删除或精细恢复技术,这样做的结果是用于备份和恢复的窗口会不断增多。而厂商引入的新技术将改变数据保护的方式,每年能为用户节约数百万美元。
另外,如果在每一个平台上都使用不同的备份工具,就会增加IT环境的复杂度并影响业务的持续性。而且如果企业希望转向云计算平台并且继续对基础架构进行虚拟化,他们就需要更高程度的集成。
对于那些已经部署了单独的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快照管理、磁带或磁盘备份、VMware和Hyper-V备份战略的数据中心管理者来说,下一步的重点将是简化备份流程。由于从“四分五裂”的备份环境中恢复数据非常复杂,“超级恢复平台”的概念将会出现,厂商们需要集成多种技术,以降低复杂性。
Abiquo%20Vision%20Graphic.png
信息治理将成为具有积极意义的流行语
成也信息、败也信息,关键取决于如何管理信息。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很好的控制其信息保护的风险和成本,就能更好的促成新的移动互联技术、社交媒体以及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这些企业的信息资产也将成为他们的竞争优势,从而吸引最优秀的员工。
相反,不能控制、保护信息与数据的企业将被淘汰,因为缺乏对信息的管理将阻碍这些企业采用新的技术,而且他们还将在法规遵从和电子查询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
在这种趋势下,2012年,厂商会更多的将存档、电子查询、加密、备份、数据泄露防护以及其它安全技术整合起来,帮助企业用户更好地管理信息资产。
严酷的自然灾害考验企业灾难恢复能力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自然灾害频发,2012年大自然将继续考验企业的灾难恢复能力。此外,人为失误、系统故障以及规划不当造成的业务运行中断事故不断地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使企业声誉受损。这些都使得组织比以往更有可能将其灾难恢复计划付诸实施。
我们生活在一个7×24小时不停运转的世界中,企业要持续经营,IT就需要不间断的运行。新的风险层出不穷,因此仅有一纸计划是不够的。虚拟化和云计算的出现促使IT机构开始重新思考IT策略,这给他们带来了更多压力,然而企业对这些新计划的实施速度,反映出了企业没有很好地考虑业务连续性问题。
企业需要从更全面的角度重新审视业务服务,因为他们需要更高效的业务恢复,即能实现自动恢复,能使恢复速度更快并降低对人员的依赖,而且能经受住灾难的考验。而能否做到这一点,取决于他们能否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真正做出改变。
私有云不是“盒装云”
“云”不是盒装产品。人们不能买了硬件就期望立刻拥有云计算环境。已经部署了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的数据中心管理者们通过购买硬件来实现简化。在向云计算(包括公共云和私有云)迁移的过程中,处于核心位置的业务优势包括:可扩展性、灵活性、可控性以及可衡量性。
要像云计算提供商那样来运行自己的数据中心,你需要关注人和流程的管理、关注集中管理、关注可见性、自动化、运营标准化、构建具体服务水平的产品,以及通过池化和多方租赁等方式充分利用资源,并通过Chargebacks实现问责制。但是,购买硬件并不能实现这些目标,只有改变数据中心的管理方式才能实现。
也有人表示,从大型云服务提供商那里购买“盒装云”有悖于领先的企业提供并管理其所需云服务的方式。例如谷歌(Google)和亚马逊(Amazon)等大型云服务提供商,他们从不购买特别昂贵的硬件,因为这样并不支持扩展,而是采购量产硬件。由于他们的硬件是专有的,因此,与那些开放系统和开源架构相比,在此基础上进行开发和创新更为困难,也更难实现迁移。这种方式通常是孤立的,很难集中利用资源。总体来说,这种方式也违背了IT商品化、开放化和资源池化等主流趋势,而正是这些趋势在过去十年间推动了整个IT行业的发展。
人和流程的作用在云计算环境中越来越凸显,它意味着一种文化的转变,即企业如何重新利用IT和现有资源,包括服务器、存储和人力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也必须改变他们购买IT、消耗IT以及组织IT的方式来提供云服务。
{box}
2012 年虚拟化预测
我们相信从2012年起中小企业将不会再仅仅是观望或讨论IT架构虚拟化的利与弊,而开始真正行动起来,因为虚拟化将协助企业挖掘并发挥现有的服务器与存储基础架构的最大潜能。也正是如此, 虚拟化仍会成为IT业界的热点讨论话题。
而2012年也同样会使企业充满冲突与协作。当虚拟化成为一项日常作业,一些关键问题也会渐渐浮上台面,例如虚拟数据归谁所有?谁该负责备份与复原? 当虚拟服务器的数量增长,并成为企业关键性应用程序,服务器上数据的保护也成为了一个大问题。
在2012 这一年,各种规模的企业管理人员将必须接受混合式环境时代的来临。理想中的 100% 虚拟网络依旧只是梦想,即便对思想最前卫的中小企业来说,虚拟90%的IT架构仍是难题。事实上,混合式环境将持续发展,我们也将见证更多厂商转而开发新的解决方案以适应多种虚拟机 (multi-hypervisor) 和多重环境 (multi-environment)的状况。企业必须确保其备份与灾难复原解决方案能够有效地保护他们的混合环境。
最后,也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预期微软 Hyper-V将在2012年进入中小企业市场,并直接增加微软虚拟化业务的客户量。微软Hyper-V在费用、功能以及中小企业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的优势为其成功增加了可能性 。微软及其合作伙伴们正谋求这一市场,同样也为渠道商带来新的商机。
新Scalar磁带存储平台 篇12
昆腾推出一个全新的Scalar磁带存储平台,以及基于该平台的三款产品:Scalar i3、Scalar i6和StorNext AEL6设备。这些全新Scalar智能磁带库通过提供最高效、密度最高,以及具有无限可扩展性的存储而让用户能够管理大量与日俱增的文件,是长期保护和保存内容的理想之选。
支持面向未来的媒体内容保护和保存
当今的媒体设施必须以数据日益密集的格式,管理并存储传统内容以及来自各种来源的新内容。此外,分析公司Coughlin Associates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将有超过60EB的新存储需要归档,并进行内容转化和保存。旨在帮助用户满足未来需求的昆腾Scalari3、Scalar i6和StorNext AEL6设备提供卓越的密度,不仅能够降低整体存储占用的空间,也能降低设施的供电和冷却要求,同时还能让用户更加灵活地把更多内容保留更长时间。促成全新Scalar平台高效率的其它特性还包括:
●昆腾iLayer主动诊断功能,会在问题影响运营之前发现,并加以解决,防患于未然,从而最大程度提高磁带库的正常运行时并尽量降低运营成本;
●可集成服务器功能不再需要外部应用服务器;
●基于策略的数据完整性检查,能够把数据迁移出可疑磁带,库内主动传送,能够以较高的成本效益可靠地把PT级数据存储数年;
●新的增强功能——例如全新基于HTTP的界面;通过web服务完成自动设置、配置和管理任务;一个直观的、基于swipe的本地用户界面设计;通过移动设备进行交互——从而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Scalar i3
在12U的机架空间内最多支持3PB数据,随着业务增长系统可轻松扩展。向导设置简化了安装流程,自我监控功能减少了不断维护的需求,同时增强了可靠性
Scalar i6
Scalar i6在一个机架内可存储超过12 PB的数据,这是行业密度最大的LTO磁带库。配有延长数据生命周期管理(EDLM),该系统可防止数据完整性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并影响媒体的可用性。用户可以只设置磁带扫描策略,并依赖系统来识别退化的磁带条件,随后触发文件迁移到新磁带中、更新元数据。此外,该系统的Active Vault功能允许冷数据在磁带库内以较低的每GB成本来存放,从而尽量减少磁带处理,同时提高安全性以及对传送内容的访问。
StorNext AEL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