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层网络结构

2024-05-14

3层网络结构(精选9篇)

3层网络结构 篇1

0前言

我国埋地钢质管道经历了石油沥青、环氧煤沥青、冷缠聚乙烯胶带、包覆聚乙烯和熔结环氧粉末等防腐蚀技术防护阶段,20世纪90年代引进的3层结构聚乙烯防腐蚀层(3PE)技术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抗冲击性及耐化学侵蚀性,是埋地钢质管道外防腐蚀主要技术体系。目前,西气东输二线、中缅管线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的管道均采用3PE防腐蚀层。由于3PE防腐蚀层涂敷工艺相对复杂,影响质量的因素较多,质量控制的难度也大。为此,以下探讨3PE防腐蚀层生产过程中的常见质量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1 3PE防腐蚀层的结构及施工流程

3PE防腐蚀层一般由底层(熔结环氧粉末,FBE)、中间层(胶粘剂,AD)和面层(聚乙烯,PE)组成。其中,底层的环氧粉末与钢铁金属键产生化学键结合和强有力的范德华力,具有极好的附着力和抗阴极剥离性能;中间层胶粘剂分子上的酸酐基团和环氧树脂分子中的环氧基、羟基发生反应生成牢固的化学键[1];胶粘剂分子主链和聚乙烯分子链结构相似,在熔融状态和压力作用下成型并冷却后具有较强的机械强度和耐化学侵蚀性能等。

3PE防腐蚀施工流程如下:钢管清理→除锈前预热(40~60℃)→抛丸除锈→内吹扫→管端贴纸→上涂敷线→微尘处理→中频加热(200~210℃)→喷涂环氧粉末→缠胶粘剂(210~220℃)→缠聚乙烯(210~230℃)→水冷(60℃以下)→管端打磨→喷标→包装。

2 3PE防腐蚀层常见质量问题及原因

2.1 防腐蚀层厚度不足

(1)生产工艺参数对防腐蚀层厚度的影响

在钢管的螺距不变,聚乙烯、胶粘剂挤出量一定的情况下,钢管前进速度越快,防腐蚀层厚度越薄[2],目前国内多数防腐蚀厂的钢管涂覆速度是1.3~2.0 m/min。

模头高度直接影响聚乙烯和胶粘剂的厚度,聚乙烯模头到钢管距离一般在200~300 mm,在螺距、钢管前进速度一定时,涂层厚度随着聚乙烯、胶粘剂模头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反之,涂层厚度增加。模头温度越高,聚乙烯和胶粘剂的流动性越好,厚度越厚。

当模头高度一定时,挤出量越大,防腐蚀层的厚度越厚;反之,防腐蚀层厚度越薄[2]。

螺距越小,缠绕层数越大,防腐层厚度也相应增大。目前国内一般都选择螺距在140~150 mm,缠绕5层。

(2)熔体流动速率对防腐蚀层的影响

熔体流动速率是用来衡量塑料熔体流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熔体流动速率偏低时,胶粘剂和聚乙烯的流动性差,造成涂敷在钢管的防蚀层厚度不够;熔体流动速率偏高时,胶粘剂和聚乙烯的流动性好,但是防腐层容易因辗压发生变形甚至断裂,造成厚度不足且不均匀。

(3)钢管焊缝对防腐蚀层厚度的影响

在制造加工过程中如未对钢管焊缝进行前期处理,会对防蚀层厚度产生影响。焊缝余高过高,在焊缝处的防腐蚀层厚度无法满足要求;焊缝不规则,压辊无法保证焊缝处的防腐层被压实,甚至出现变形、断裂现象。因此,钢管焊缝余高应满足技术规格书要求且过渡平滑。

(4)水冷却对防腐蚀层厚度的影响

在涂敷中钢管表面温度及3PE涂层温度都较高,聚乙烯还属于软化状态,如果过早与水冷房中的支撑辊接触,在压力的作用下涂层会减薄,造成厚度不足。可以采用低压力大喷淋降低涂层表面温度,钢管内壁可采用水冷却来加快冷却速度。

(5)钢管形状对涂层厚度的影响

钢管涂敷作业是通过连接器使钢管紧密对接并向前运动,整个传动线前进过程中钢管保持水平直线运动状态。钢管直度、椭圆度偏差会造成钢管在传动线中不规则运动,其受压辊作用不均匀,造成厚度不均匀。

(6)压辊压力对涂层厚度的影响

3PE涂敷作业中采取缠绕式,从模头出来的聚乙烯和胶粘剂处于熔融状态,须经压辊系统压实。压辊的压力过大时涂层厚度偏小,而压力小则会影响粘结强度、拉伸强度等其他性能,因此压辊压力的大小和稳定性非常重要。

2.2 防腐蚀层粘结强度不足

(1)涂层体系完全剥离,露出钢管表面。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在钢管表面处理中,由于抛射角度偏差、磨料配比不正确、除尘器不及时清理、钢管锈蚀较严重、二次污染或者由于油污等因素造成钢管在涂敷前表面清理不干净;其二,涂敷前钢管加热温度不够,造成环氧粉末未充分固化。防止措施:确保车间内空气质量的洁净,及时清理、检修除尘设备以及定期更换新磨料等,避免造成二次污染;确保中频加热功率,对钢管加热温度进行监控。

(2)环氧粉末层完好,胶粘剂和聚乙烯层剥离。涂敷前钢管加热温度要适宜,温度低粉末不能完全固化,温度高则环氧粉末胶化时间短,与胶粘剂未完全反应,降低了粘结力。对涂覆前钢管温度进行有效监控和定期检测尤为重要,尤其要对每批前几根钢管温度逐根测量。

(3)环氧粉末层完好,PE层与FBE层呈分化剥离现象。生产过程中,胶粘剂机头长时间振动位置偏离,导致胶粘剂不能正常连续搭接,或由于断料造成局部断胶。因此,生产过程中,要对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确保产品质量。

(4)环氧粉末层和胶粘剂完好,聚乙烯剥离。涂敷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聚乙烯和胶粘剂的挤出温度,使其满足工艺要求。挤出温度过低,胶粘剂和聚乙烯不能完全结合,造成粘结力降低。尤其冬天北方气温较低,控制聚乙烯和胶粘剂的挤出温度至关重要。

2.3 防腐蚀层管端翘边

(1)管端破口处FBE层完好,PE层翘起。影响因素有以下3个方面:第一,在传动过程中,传动轴调整不一致导致钢管在传动线上不能保持直线运动[3]或焊缝过渡不平滑使PE层受压辊压力不均匀造成管端涂层产生气泡而翘边;第二,钢管加热温度过高,致使环氧粉末胶化时间过短,与胶粘剂反应不充分,造成粘结力下降;第三,出现“断胶”现象也是造成管端FBE处翘边的因素。

(2)管端破口处FBE翘边。生产过程中管端贴纸超标造成防腐蚀层管端夹纸形成翘边;加热温度不够造成环氧粉末不能完全固化,涂层粘结力降低形成翘边。

2.4 防腐蚀层外观缺陷

3PE防腐蚀层常见外观缺陷及原因见表1。

3 结语

防腐蚀层主要质量问题有厚度不足、粘结强度不足、管端翘边和外观缺陷等4种,并分析了造成各种质量问题可能的原因。建议厂家应查出产生问题的根源,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以避免此问题的发生,从而确保防腐蚀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满足标准和相关设计要求。

摘要:目前3层结构聚乙烯(3PE)防腐蚀技术在国内石油管道建设中占主导地位,其涂敷工艺相对较为复杂。通过对生产中3PE防蚀层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指出3PE防蚀层质量问题主要为防蚀层厚度不足、粘结强度不足、管端翘边和外观缺陷等4种。

关键词:管道3PE涂层,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3层网络结构 篇2

时 间:2011.3.20 地 点:现场办公室

参加单位及人员:详会议签到表 主持人:蔡银春

一、施工单位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华港翡翠城二期Y2-

4、Y3-1、2、3、4、5、6、7、8、13#楼及地下车库,地上为6+1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21.6m,车库1层;建筑层高:层高为4.2m;建筑总面积为:65896.31㎡;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本工程由重庆模具产业园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中国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设计;中冶建工有限公司勘察设计院进行的地质钻探;重庆建发监理有限公司全程监理;温州正康建设有限公司承接施工华港翡翠城二期工程,于2010年12月6日正式开挖,本次验收部位是Y3-3#楼首层钢筋验收,现对施工情况向各单位领导作以下工作汇报。

二、施工过程:

1、支撑采用48钢管搭设脚手架,排距≤800mm,模板采用九夹板,梁、墙、板采用14高强丝杆固定。

2、柱断面尺寸为500X500mm,其余短支墙200mm厚,挡土墙250厚,梁断面 尺寸为200X700mm 200X600mm 200X500mm 200X400mm等,柱墙砼强度C35,挡墙砼强度C35(P8),梁板强度C30。混凝土采用商品砼,由重庆三圣特种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混凝土分公司提供。

3、柱梁配筋为二级钢筋,板为

7、9带肋钢筋,梁板采用大理石垫块和钢筋马凳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设置,所有梁、墙、柱、板钢筋规格、型号、间距均按设计要求进行制作安装、绑扎,无漏筋、错筋现象,接头数量、搭接范围和区域均符合03G101-1图集要求。

4、对照施工设计图纸尺寸进行柱、墙、梁的断面复核、截面尺寸在+2mm.-5mm以内,对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数量进行检查,钢筋的间距最大误差为-8mm,保护层厚度为+4mm,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模板支撑、加固牢实、可靠。

5、柱、墙、梁、板已冲洗干净,无渣子、粉尘,满足浇筑条件。施工安全通道,临边防护,临时用脚手板已搭设完毕。对砼的浇筑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现场送样情况:

钢筋原材料均报请现场监理验收并进行了现场见证取样复检,钢筋原材料抽检送样14组;钢筋型号分别为:HPB235。Ø 6.5(一组)、Ø 8(一组)、Ø 10(二组)HRB335Φ12(二组)、Φ14(一组)、Φ16(二组)、Φ18(一组)、Φ20(二组)、7(一组)、9(一组)。Y3-3#楼单面搭接焊试件Φ16(一组)、Φ18(一组),电渣压力焊试件Φ14(一组)、Φ16(一组)、Φ18(一组),焊剂合格证一份、电焊条合格证一份。

在各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以及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互检、交叉检查,Y3-3#楼首层钢筋均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要求,自评为合格。

最后请各位领导对Y3-3#楼首层钢筋验收提出宝贵的意见,以利我单位及时整改和完善,同时准备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监理单位

一、工程概况:

1、华港翡翠城二期工程位于重庆空港新城腾芳大道南侧,南临两路五金机电城,东边对面为两路体育馆,东北面为新城广场。本工程是由重庆模具产业园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开发,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设计,重庆建发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监理,由温州正康建设有限公司承建施工,重庆渝北区质量监督站对各方责任主体行为进行监督。

2、建筑设计概况:建筑用途为商业+住宅;总建筑面积为65896.31㎡。地上6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21.6米;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

3、结构设计概况: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结构形式: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工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耐火等级二级;

二、本次验收范围:Y3-3首层钢筋验收

三、施工过程监理控制措施:

1、在Y3-3首层钢筋施工过程中,监理机构人员对钢筋、模板等进行检查,检查其钢筋根数、箍筋间距、板筋间距情况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梁模板断面尺寸以及预留预埋等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模板支撑体系牢固。

2、现场见证取样:钢筋原材料见证取样14组,报告显示全部合格。Y3-3单面搭接焊Φ16一组、Φ18一组。电渣压力焊Φ14一组、Φ16一组、Φ18一组结果合格。检验批: Y3-3钢筋检验批:3批、模板检验批:1批。

四、存在问题:

1、上部筋未满扎、板负筋未绑扎在梁上和垫块未对称垫需整改。

2、梁底有杂物需清理,梁筋侧向无垫块。以上整改后,同意验收。设计单位:

1、梁的腰筋需全数绑扎。

2、板到支座的垫块需加上。

3、柱芯加密箍需调整均匀。以上整改后,同意验收。建设单位:

1、Y3-3#楼一层模板粗糙,梁高度高于板需整改。

2、柱局部筋留在一个位置上,梁筋偏位导致保护层不均匀需调整。以上整改后,同意验收。质监站

1、梁板筋下杂物多需清理。2、1/B-J轴部位分布筋漏设两根,监理对所有部位进行复检。

3、梁腰筋、梁底筋蹬角漏扎需整改。

4、梁底垫块未对称垫,造成梁定位不正整改。

5、吊模的模板铁与板支座未垫起需整改。

6、梁筋的焊接下料要错位,焊接饱满度加强,防雷引下线是双面焊6d。

7、以上整改后形成整改回复,三方签字。同意验收。

重庆模具产业园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盖章)现场代表(签字):

中国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盖章)现场代表(签字):

中冶建工有限公司勘察设计院(盖章)现场代表(签字):

重庆建发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盖章)总监(签字):

温州正康建设有限公司(盖章)项目经理(签字):

3层网络结构 篇3

世界能源约1/3消耗于摩擦,零件80%的失效归因于磨损[1]。提高材料耐磨性的方法有很多,等离子喷涂陶瓷层简便易行,应用广泛。等离子喷涂Al2O3 - TiO2陶瓷复合层硬度高,耐热、耐磨,对金属基体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可延长其使用寿命[2,3,4,5]。早期对Al2O3 - TiO2陶瓷复合涂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微观组织和相成分方面,对制备工艺及性能的研究较少。

本工作在铝合金表面等离子喷涂了Al2O3 - 40%TiO2陶瓷复合层,初步研究了其微观结构和耐磨性能。

1 试 验

1.1 试样制备

以6063铝合金为基材,尺寸为60 mm×40 mm×3 mm,作常规除油、喷砂处理。

等离子喷涂粉末为Al2O3 - 40%TiO2(下称AT40),粒度为15~75 μm,氧化铝以α相存在,氧化钛以金红石相存在。使用DH - 1080等离子喷涂设备,内送粉,喷涂工艺参数:25,30,33 kW,120 L/min Ar,送粉N2压力为0.6 MPa,距离70 mm;喷涂层厚度为0.15~0.20 mm。

1.2 性能测试

用HITACHIS - 47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分析AT40陶瓷复合涂层的微观组织及相结构。用HMV - 1T数字显微硬度计测试其硬度。

采用HT - 500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耐磨性测试:对磨材料为SiN,与试样为点接触,至其中心距离为11 mm;对磨时间为5 h,施加载荷为0.5 N;试样转速为336 r/min;耐磨性用磨损量Δm进行衡量,减磨性能用摩擦系数μ衡量;所有数据均为3个试样的平均值。

2 结果与讨论

2.1 AT40陶瓷复合涂层的形貌及微观结构

不同喷涂功率获得的AT40陶瓷复合涂层的形貌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涂层主要为微米级片状组织,并弥散有一些纳米颗粒(浅灰色部分),平均粒度在50 nm左右,涂层中有纳米颗粒的主要原因是喷涂层很薄,液相凝结冷却速度极快,大量晶粒来不及长大,这种微米和纳米颗粒共存的微观组织能有效提高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6];随着喷涂功率的降低,涂层的部分熔化区增多,呈现出类似陶瓷液相烧结组织的特征,显示为不规则的条状和块状,功率为25 kW时,部分熔化区最多,与周围完全熔化区结合良好,致密度增高,孔隙减少。

图2为不同喷涂功率AT40陶瓷复合涂层的X射线衍射谱。从图2可见:喷涂后原粉末的α - Al2O3多半转变成了亚稳相的γ - Al2O3和少量的δ - Al2O3;原有的金红石型TiO2已经全部或部分与α - Al2O3组成新的复合相Al2TiO5;由于等离子喷涂时液相凝结冷却速度极快(105~107 K/s),其γ - Al2O3比α - Al2O3具有更低的界面能,会优先形核、长大,因而涂层中有γ - Al2O3;喷涂过程中,有些α - Al2O3未熔化或部分熔化被保留在涂层中,所以出现了3相共存状态。

2.2 AT40陶瓷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

不同喷涂功率AT40陶瓷复合涂层10个点的平均显微硬度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当功率在25~33 kW时,涂层的硬度接近纳米Al2O3 - TiO2陶瓷涂层[7],且比微米级的高,这说明纳米颗粒可以提高涂层的硬度;随喷涂功率的降低,涂层的显微硬度升高,与等离子喷涂特征参数CPSP很大时,完全熔化区过多,显微硬度反而下降的研究结果相符[8]。图1a和图1b涂层中的部分熔化区很少,说明CPSP很大。

2.3 AT40陶瓷复合涂层的耐磨性

图3为不同喷涂功率AT40陶瓷复合涂层的磨损状态。从图3可见,25 kW时摩擦系数和磨损量都最低,30 kW次之,33 kW最高。25 kW时涂层的减摩性和耐磨性最好,再一次印证:25~33 kW时,内送粉式等离子喷涂中部分熔化区随功率减小而增多,并与周围完全熔化区结合良好,涂层致密度更高,从而硬度更高,耐磨性也更好。

3 结 论

(1)等离子喷涂微米级AT40粉末可以获得纳米颗粒弥散分布于微米层组织之上的陶瓷复合涂层。

(2)AT40陶瓷复合涂层的组成为γ - Al2O3相,少量α - Al2O3 ,δ - Al2O3相及Al2TiO5复合相。

(3)等离子喷涂功率为25~33 kW时,AT40陶瓷复合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能随功率的升高而降低。

参考文献

[1]田伟,王铀,王典亮.纳米表面工程与摩擦学[J].润滑与密封,2006(7):182~184.

[2]王全胜,王富耻,柳彦博,等.等离子喷涂纳米Al2O3-13%TiO2涂层组织与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36(2):530~532.

[3]Pranevicius L,Valatkevicius P,Valincius V,et al.Cata-lytic behavior of plasma-sprayed Al-Al2O3 coatings dopedwith metal oxides[J].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2000,125(1):392~395.

[4]Song R G.Hydrogen permeation resistance of plasma-sprayed Al2O3 and 13-wt.%TiO2 ceramic coatings on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J].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2003,168(2/3):191~194.

[5]张罡,武颖娜,梁勇,等.等离子喷涂Al2O3与ZrO2复合热障涂层的高温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3,23(9):756~760.

[6]Goberman D.Microstructure development of Al2O3-13%TiO2 plasma sprayed coatings derived from nanocrystallinepowders[J].Acta Materials,2002,50:1 141~1 152.

[7]邸英浩,阎殿然,张建新,等.等离子喷涂纳米Al2O3/TiO2复合陶瓷涂层的显微组织与性能[J].材料工程,2005(2):17~21.

3层网络结构 篇4

在现在的前端页面中,尤其是移动端,经常会需要将

或者是模块悬浮出来,跟随页面的滑动保持定位在页面的最上方或者是最下方,如下图所示,

移动端解决悬浮层(悬浮header、footer)会遮挡住内容的3种方法

“回复主题”模块,就是跟随页面的浮动一直悬浮在页面的最下方,代码结构如下。

代码如下:

...

回复主题

...

实现这样的功能当然是利用position:fixed。但是,使用position:fixed有一个bug,以悬浮在最下方为例(悬浮同理),当页面滑到最下方的时候,由于是fixed定位,脱离了正常文档流,导致会遮挡住一部分内容。如下所示:

上面左边是有问题的显示,右边为正常显示。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此,我抛砖引玉提出三种我的看法,希望能有更好的方法。

法一. Javasrript解决

使用js解决,判定当滑动条滑到页面内容的最底端的时候,将原本会脱离文档流的fixed定位改为不脱离文档流的relative定位即可。

使用脚本解决问题是最繁重的方法,能用css解决的尽量不使用脚本,但是也是一种方法。

代码如下:

//滚动条在Y轴上的滚动距离

function getScrollTop(){

return document.body.scrollTop;

}

//文档的总高度

function getScrollHeight(){

return document.body.clientHeight;

}

//浏览器视口的高度

function getWindowHeight(){

var windowHeight = 0;

if(document.compatMode == “CSS1Compat”)

{

windowHeight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clientHeight;

}

else

{

windowHeight = document.body.clientHeight;

}

return windowHeight;

}

//滑动监听

window.onscroll = function(){

//滑到底部时footer定于最下方,假定的height为60

if((getScrollHeight() - getScrollTop() - getWindowHeight()) > 61)

$(‘.footer‘).css(‘position‘,‘fixed‘);

else

$(‘.footer‘).css(‘position‘,‘relative‘);

}

法二.给body加上padding-bottom

给html标签加上一个padding-bottom属性,这样正常文档流的内容距离body底部就会产生一个padding-bottom设置的距离,

缺点是,考虑到现在项目上线之后模块的复用及经常需要合并css文件,当其他页面不需要这个悬浮块,就会给不需要fixed定位的页面造成负担,不推荐使用这种方法。

代码如下:

//假定的高度为60px

body

{

padding-bottom: 60px;

}

法三.增加同级占位符

个人认为这个方法最为实用,在块之外再包裹一层div,然后再增加一个与同级的块,这个块的高度设置为与同样高,不包含任何内容,这样就可以起到一个占位符的效果,在页面最底占据与同样高度的空间,当然页面滑到最下方,原本的悬动块就会与这个占位块完美重叠。且不会对其他页面产生影响。代码如下:

唯一缺点是不符合语义化,增加了无实质内容的空标签。

代码如下:

回复主题

以上是我想到的三种方法,才疏学浅,文中若有纰漏错误或者有更好的方法,万望告知,感谢。

★ 移动端技术经理工作岗位职责说明

★ 为什么百度在移动端和电脑端搜索结果不同?

★ 如何写增加抚养费范文

★ 增加诉讼请求申请书

★ 10、古诗

★ 《爱莲说》 10

★ 加油稿10

★ 作文写作六十二种方法

★ 减肥有多少种方法

3层网络结构 篇5

吴堡地区位于鄂尔多斯中南部沉积中心, 位于陕北斜坡二级构造单元内 (图1) , 西倾单斜, 构造平缓, 倾角一般小于1度, 平均坡降8m/km左右, 以岩性圈闭为主, 由于差异压实作用, 使该区储层形成一些小的鼻状隆起。

2 储层岩石学特征

2.1 岩性特征

长33储层岩性为灰色、灰绿色、灰褐色岩屑质长石细纱岩, 岩石普普遍遍表表现现为为成成分分成成熟熟度度偏偏低低, , 结结构构成成熟熟度度中中等等的的特特点点。。砂砂岩粒度以细砂 (87.88-92.3%) 为主, 粒度中值0.1098-00..11555566mmmm, , 磨磨圆圆度度以以次次棱棱角角状状为为主主, , 分分选选较较好好, , 接接触触关关系系以以点点--线线状状为为主主, , 胶胶结结类类型型以以孔孔隙隙--薄薄膜膜型型、、孔孔隙隙--再再生生型型为为主主。。

22..22矿矿物物特特征征

根据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等对延长组长3层的砂岩进行了分类 (图2) , 长3层砂岩主要岩石类型为长石质岩屑砂岩、岩屑质长石砂岩以及少量长石砂岩。

1、石英砂岩2、长石质石英砂岩3、岩屑质石英砂岩4、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5、长石质岩屑砂岩6、岩屑质长石砂岩7、长石砂岩8、岩屑砂岩

岩矿分析表明, 该区长3层砂岩碎屑成分以长石为主, 其次为石英、岩屑, 岩屑包括变质岩岩屑、火成岩岩屑、沉积岩岩屑、云母。长3层陆源碎屑含量为88.6%, 其中长石含量39.2%, 石英含量34.1%, 岩屑含量12.6%。

2.3 填隙物特征

碎屑岩中杂基和胶结物统称为填隙物, 是沉积和成岩作用的共同产物。该区长3层填隙物的种类繁杂, 主要有粘土类、碳酸盐类和长英质和沸石类等, 含量一般在6.0%-17.0% (表2) 。

根据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结果, 该区长3层中常见的敏感性矿物主要为绿泥石, 含量88.4%, 其次为伊利石, 含量9.1%, 伊/蒙间层, 含量3.9% (表3) 。

摘要:吴堡地区位于鄂尔多斯中南部沉积中心, 该区长3层属于岩性油藏, 砂岩储集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储层的含油性。本文通过对该区长3储层岩石学特征的研究, 进一步分析了该储层砂岩的物质组分和组构, 为下步开发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长3,储集性能,岩石学特征

参考文献

[1]李克勤.长庆油田石油地质志[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2.

[2]罗静兰, 白玉彬, 李杪, 等, 南梁西多油层主控因素研究[R].西北大学, 2012.

[3]罗蛰潭, 王允诚.油气储集层的孔隙结构[M].北京:科学工业出版社, 1986.

[4]赵澄林, 胡爱梅, 陈碧珏, 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油气储层评价方法 (SY/T6285-1997) [S].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8:16.

3层网络结构 篇6

可重构数控系统是当前开放式数控技术的一个研究热点,与传统数控系统相比,可重构数控系统具有很多优点[1]。当前对数控可重构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将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作为硬件系统的一个功能模块,研究如何对其实时编程以实现对硬件系统的重构设计[2,3];②利用组件技术设计数控系统,使数控软件系统具有一定的可重构性[4],或研究Windows系统的特点,基于Windows系统设计可重构的软件模型[5];③为了方便系统功能模块的增减,研究总线技术在可重构数控设计中的应用,利用通用串行总线设计系统模块间的通信[6]。上述研究的不足是:忽略了可重构数控系统的实现需要硬件、软件和模块间通信的协同设计。因此,本文将数控系统的重构分成相关联的3个层次:硬件系统重构、软件系统重构和模块级重构,并通过一个实际数控系统的设计,来阐述3个层次的应用及其相互关系。

1 数控系统软硬件开发平台的构建和可重构设计研究

1.1 可重构数控系统软硬件开发平台的建立

图1所示为数控系统的可重构硬件开发平台,以ARM、DSP和FPGA为硬件平台核心,系统采用主从式双CPU设计。ARM 处理器作为主芯片,具有通信管理、网络管理、人机交互、指令译码、故障诊断等功能。DSP 具有软件插补、位置控制、误差控制等功能。FPGA用于硬件插补器和外围接口电路的设计。由于FPGA能够通过编程改变其内部的硬件电路时序关系,所以数控系统的插补模块和外围接口电路能够根据整个系统的重构需要进行重新配置,使该硬件平台具有很强的重构能力。存储器主要用于整个系统运行的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各种硬件功能模块包括显示控制模块、键盘控制模块、数据采集模块、PLC控制模块等,主要用于实现各种具体应用功能。

笔者设计的可重构数控系统软件平台如图2所示,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

(1)硬件服务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为:①系统开始运行时,对硬件模块进行初始化;②系统运行过程中,其余软件模块只能通过硬件服务模块对硬件进行操作;③硬件模块进行重构时,用VHDL语言描述的文件通过该模块装载入FPGA模块。

(2)实时操作系统模块。

将自行开发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TDNC-OS作为系统任务调度与开发平台,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处理由内外部事件引发的文件系统或功能任务的调度以及相应设备驱动的激活等。

(3)软件重构配置模块。

该模块的功能为:①原有系统参数的重新配置重构;②新功能的加入或新系统的重构生成。

(4)其余软件功能模块。

包括文件系统模块、各种插补功能模块、各种交互模块等,主要用于完成系统具体的工作功能[7]。

1.2 数控系统可重构设计研究

1.2.1 基于FPGA的硬件可重构模块设计

数控系统的可重构性要求数控系统能适时地调整自身的硬件结构以满足重构要求。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具有硬件电路在线可编程的特性,即它的硬件结构可以像软件程序一样被动态调整或修改[8]。图3为基于FPGA的可重构系统的结构框图,该系统可实现对数控系统从两轴联动到五轴联动的重构设计。由图3可知,可重构模块是ARM模块、DSP模块、交互模块和总线接口模块彼此间通信的桥梁。它不仅为信号传递提供可靠的通路,而且通过装载不同的配置文件,可重构出不同功能的数控系统。驱动模块和外部I/O接口模块(主要用于数控机床电气的控制)通过串行工业现场总线与数控系统相连,减小了模块之间连线的复杂度,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使整个系统模块的增减更加简便,极大缩短了数控系统模块级的重构时间。

基于常规SRAM编程,本系统基于FPGA的动态配置方案如图4所示。配置参数模块中的数据按照逻辑功能存放,用于配置FPGA内部的各逻辑模块。外部缓冲SRAM在ARM控制下,对系统重建时隙给予自适应的逻辑补偿,保证系统逻辑时序上的连续。系统整体功能采用FPGA硬件复用形式构筑,但系统功能的整合(系统重构、时隙补偿)由ARM规划和控制。

1.2.2 数控系统引导型软件重构开发平台的研究

数控系统的硬件重构和软件重构必须同步进行,才能实现整个系统的重构。根据该数控系统的结构特点,笔者设计了一种具有引导功能的系统重构开发平台,如图5所示。开发平台采用一种引导开发的模式,借助于预先定义的各种信息库,将使用特殊语言描述的用户功能要求转换成信息库中特定策略的组合,然后通过与ARM和DSP相匹配的代码编译器,将策略描述翻译后,再通过下载电缆传送至数控系统。

软件重构开发包括语言描述和引导设置两种开发方式。语言描述方式采用结构化的功能机制,预先定义出系统重构的算法结构,用户只需根据算法的提示加入自己功能要求的描述。图6所示为重构描述语言的结构,图中定义了一种新的插补算法来完成所需的复杂曲线拟合。开发平台提供独立的结构化描述语言,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以功能对象群组的方式来描述数控组件对象的特定工作状态。语言描述方案可以通过灵活定义的算法规范深入系统内部的软件构成细节,适用于系统底层策略方案的自定义重构配置。引导设置采用开发向导的形式以图形化询问界面来定制用户的重构需求,一般用于较为简单的重构开发。图7所示为运动拟合精度的重新设定,较为简单,只需修改一些参数,因此,采用引导设置方式进行开发。

2 基于工业现场总线PROFIBUS-DP的模块可重构数控系统设计

数控系统的模块级重构要求重构过程简便快速,重构后的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在物理空间上能够灵活分布[9]。PROFIBUS-DP是经过优化的高速廉价的通信总线,专用于自动化系统中分散的现场设备之间的通信。特别适合于分布式数字控制系统的高速数据传输。笔者基于前述的可重构软硬件数控平台,将12Mbit/s的PROFIBUS-DP作为数控系统模块间的通信总线,成功开发出了TDNCM4数控系统,图8为TDNCM4数控系统分布式模块结构图。在此基础上,下文将研究重构出新的更高性能的五轴联动数控系统TDNCH8的策略方法。

图9为将要设计的TDNCH8数控系统的分布式模块结构图,与图8相比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增加了1个I/O控制器从节点和4个进给驱动从节点,变化的原因是TDNCH8数控系统需具有控制八轴五联动的能力。

表1列出了TDNCM4和TDNCH8数控系统在功能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同时给出了从TDNCM4重构出TDNCH8系统时各种功能所采用的重构方式,“√”表示所在列的重构方式被采用。表1中所列数控功能的重构主要分为3类:

(1)不变。指TDNCM4和TDNCH8共有的功能。如平面直线插补、空间直线插补等功能,在数控系统重构升级的过程中,这部分功能可直接用到新的数控系统中。

(2)增加。指TDNCM4系统有此功能,但由于控制轴数的增加而必须对其进行扩展。如最大进给轴数、坐标系统等功能,需要从四轴增加到八轴。最大进给轴数的扩展是这样实现的:硬件重构增加轴控制通道数,软件重构解决新增轴的位置控制和配置问题,模块重构使新增的进给轴物理载体(一般是伺服电机驱动器和伺服电机)方便地连接到数控系统主控器上。显而易见,为实现控制轴数的重构升级,3种重构方式必须同时采用,缺一不可。坐标系统只需利用软件重构的方式,在前面提到的引导型软件重构平台上,在坐标系统函数库中增加新增四轴的坐标处理函数即可实现,硬件重构和模块重构的方式未用到。

(3)新增。指TDNCM4没有,而TDNCH8新增的功能。主要是一些更高级的插补功能,需要通过软件重构的方式来实现。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基于TDNCM4系统重构出TDNCH8系统必须同时利用数控系统的硬件重构、软件重构和模块级重构技术,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换个角度分析,我们可以把数控系统的重构分为3个层次:①核心功能重构(一般指控制轴数和联动轴数的改变)需要同时采用3种重构方式才能实现;②工作功能(主要指插补功能)重构,只需通过软件重构就能实现;③辅助功能(包括坐标系统、程序管理系统、刀具管理系统等)重构,只需通过软件重构就能实现。只要判断出一个数控系统的重构升级属于哪个层次,就能决定其应该采用的重构方式,例如,如果只是想把刀具管理系统管理的刀具数从1024增加到2048,只需进行软件重构就可以。实际上,这种重构并未改变TDNCM4系统的根本性能,而是扩充或增强了其辅助功能。但如果把TDNCM4系统的控制轴数和联动轴数分别增加到8和5时的数控系统的重构属于核心功能的重构,需3种重构方式同时使用才能实现,而且重构后的系统在根本性能上与TDNCM4系统相比已经有了质的飞跃,新的更高性能的数控系统已经诞生。因此,如果一个可重构的数控系统平台具备上述3个层次的重构能力,那么必将能开发出从低端到高端的系列化数控产品。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对TDNCM4数控系统的软硬件和组成模块的重构设计,成功开发出了五轴联动数控系统TDNCH8,并将其应用在TDNCM80A五轴加工中心上。显然TDNCM4和TDNCH8基于同一种设计结构,属同一个产品系列,只是性能高低不同。同理,采用相同的重构方法,也能方便地重构出车床控制系统、磨床控制系统等,从而形成一个数控系统产品系列。

3 结束语

论文提出从数控系统设计的硬件、软件和模块3个层次来研究可重构数控系统的设计,并给出了各个层次重构的实现方法。研究了3个层次在系统重构中协同应用的问题,并以一个实际设计为例,给出了不同数控功能重构的3种层次的选择方法。课题后续的工作将着重于进一步研究重构过程中的软硬件协同设计问题以及数控系统重构和机床重构的关系问题。

摘要:提出了一个软硬件可重构的数控系统平台方案,给出了硬件系统的重构策略,并设计了一个引导型软件重构开发平台。通过对数控系统的功能分析,将重构分为核心功能重构、工作功能重构和辅助功能重构,并以此研究了数控系统硬件重构、软件重构和模块重构的关系和协同设计问题。

关键词:数控系统,硬件重构,软件重构,模块重构

参考文献

[1]齐继阳,竺长安,王欢.基于USB和组件技术的可重构数控系统的研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7(12):17-20.

[2]Roque A O,Rene de J R,Gilberto H,et al.The Ap-plication of Reconfigurable Logic to High SpeedCNC Milling Machines Controllers[J].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s,2008,16(6):674-684.

[3]秦兴,王文,李为建,等.基于FPGA的硬件可重构数控系统的研制[J].仪器仪表学报,2002,23(3):407-409.

[4]齐继阳,竺长安.基于通用串行总线的可重构数控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4,10(12):1567-1570.

[5]文立伟,王永章,路华,等.基于开放结构控制器的可重构数控系统[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3,9(11):1018-1022.

[6]Wang Yuhan,Hu Jun,Li Ye.Study on a Reconfigu-rable Model of an Open CNC Kernel[J].Journal of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3,138(1/3):472-474.

[7]王太勇,王涛,杨洁,等.基于嵌入式技术的数控系统开发设计[J].天津大学学报,2006,39(12):1509-1515.

[8]徐跃,王太勇,赵艳菊,等.基于ARM和DSP的可重构数控系统[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38(4):848-851.

3层网络结构 篇7

长平矿井位于沁水煤田中段东部, 主要可采煤层有山西组3#煤层及太原组15#煤层。局部可采煤层有山西组2#煤层及太原组8#煤层, 目前长平矿井仅开采3#煤层。随着开采水平的日益加深, 瓦斯问题日渐突出, 矿井瓦斯涌出量越来越大且煤层瓦斯分布不均匀, 在生产过程中, 局部区域多次发生瓦斯异常涌出, 瓦斯隐患已严重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深部3#煤体瓦斯含量高、透气性低、钻孔流量瓦斯衰减快、煤层构造复杂, 且本煤层抽采效果不好。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论证, 瓦斯治理采用开采下解放层8#煤来解决抽采瓦斯瓶颈。

8#煤层位于K5石灰岩下5.15-10.80m, 平均8.51m。层位稳定、厚度不稳定。上距3号煤层36.14-44.88m, 平均38.37m。煤层顶板含水层主要为石炭系太原组K5与K6灰岩, 底板依次为K4、K3、K2和奥陶系灰岩。

8号煤煤层结构:0.3 (煤) 0.7 (泥岩) 0.3 (煤) 0.4 (泥岩) 0.7 (煤) 。8号煤层直接顶为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为主, 厚度1.00-8.10m, 具水平层理, 属软-半坚硬岩石, 为不稳定—中等稳定顶板。局部为灰色中砂岩, 厚度1.50 m左右, 钙质、硅质胶结, 裂隙不发育, 属坚硬岩石, 为稳定顶板。老顶为深灰色石灰岩 (K5) , 厚层状、致密、坚硬, 厚度2.70-5.00m, 为稳定的不易冒落顶板。直接底为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 属软-半坚硬岩石, 厚度1.00-3.80m, 局部为灰色中细粒砂岩, 为半坚硬-坚硬岩石。

目前8#煤巷道开拓1500m, 已揭露断层10条, 断距在1~25m之间, 陷落柱4个, 长轴最大120m, 短轴最短40m, 且在构造附近巷道涌水量增大, 顶底板破碎, 支护困难, 严重制约了生产。但是通过运用物探、钻探技术手段, 将地质异常区域及时精准预报出来后, 为组织生产提供了决策依据, 促进了安全生产。

2、物探、钻探成果综合分析

在解放层首采面84301工作顺槽巷道84301辅助运输巷掘进至240m时, 巷道顶、帮破碎, 8#煤突然尖灭, 迎头全断面矸, 伴有少量淋水。由于8#煤层顶板含水层自下而上依次为K5、K6灰岩和K7砂岩, 距煤层平均厚度分别为8.6m、20.8m和25.9m;底板含水层自上而下依次为K4、K3、K2灰岩和奥陶系灰岩, 距煤层平均分别为14.2、26.8、48.3和83.5m;巷道掘进遇断层或较大裂隙可沟通煤层顶底板含水层, 诱发对巷道充水, 因此决定采用综合探测手段来确定前方异常情况。

2.1 物探先行

物探选用了YCS160D矿用本安型瞬变电磁仪对巷道进行超前探测。本次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共布置顺岩层方向前方探测方向2个。

图1为84301工作面辅助运巷240m处正前方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视电阻率等值线拟断面图, 图中横坐标0点位置对应巷道左帮探测位置, 纵坐标轴为巷道左帮前方的距离, 横坐标轴负坐标方向对应巷道左侧帮左侧, 正坐标方向对应巷道左侧帮右侧;图中不同色标表示不同的视电阻率值, 从冷色调到暖色调表示视电阻率值不断升高, 即从蓝色到红色表示视电阻率不断升高。

从顺层探测结果中可以看出, 在有效探测深度为120m范围之内, 发现2处低阻异常, 分别命名为低阻异常1和低阻异常2。低阻异常1位于沿探测方向0°~45°, 深度约为50m之外, 低阻异常2位于沿探测方向60°~135°, 深度约为25m之外, 结合地质资料和现场施工环境分析, 推断低阻异常1和低阻异常2可能为砂岩裂隙水或构造水引起。

2.2 钻探跟进

为了进一步验证该区域的水文、地质情况, 随即安排钻机在该区域施工超前探测钻孔。钻机型号为ZDY—4000S, 钻头直径93mm, 钻杆直径70mm。参考钻孔资料如下:

钻孔施工完毕后, 1#、2#钻孔涌水量较大, 水质清澈, 约10m3/h。结合附近区域的地质钻孔资料分析, 1#、2#孔所穿过的煤层为3#煤层, 通过3#煤与8#煤的层间距, 反推8#煤应该在巷道下方, 这一点也通过5#孔的资料得到了验证。

2.3 综合分析

将实际施工钻孔上至剖面图上后可以推断出巷道前方40m处可能存在一个大型断层, 将8#煤错动至底板下方, 断层附近的裂隙可能沟通了部分裂隙水或石灰岩富水区, 队组应重新制定支护方案并施工临时水仓, 确保顶板稳定及排水系统的畅通。这在后来的掘进中得到了验证, 巷道掘进至285m处揭露了K5石灰岩, 断层断距达11m, 并始终伴有顶板淋水。

3、结语

采掘未动, 地质先行, 地质是煤矿开采的眼睛。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 矿井地质构造、矿井水患等一些地质条件愈加明显困扰着矿井安全生产, 随时可能产生险情, 运用各种地质手段来综合分析、预报采掘头面的地质情况已成为矿井地质保障体系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对矿井生产决策、安全生产、防止水害事故、瓦斯事故有着深远意义。

摘要:随着矿井向埋深加大的西部开拓延伸, 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瓦斯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严重制约了生产。为解决透气性差、煤质软的3#煤层瓦斯抽采难题, 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论证, 瓦斯治理采用开采下解放层8#煤来抽采瓦斯。但8#煤变异系数大, 地质构造复杂, 给开拓准备巷道的布置带来了巨大难度, 本文通过利用物探、钻探等技术手段, 综合分析预测巷道掘进前方的水文、地质情况, 降低了巷道施工中的地质因素风险, 为巷道的快速安全掘进提供了坚强地质保障。

关键词:物探,钻探,综合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铮.最新地质勘探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工程技术出版社, 2007.

[2]彭苏萍.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地质保障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7.

3层网络结构 篇8

关键词:层间隔震建筑,弹塑性分析,隔震层,地震反应

0 引言

由于隔震层的减震作用, 隔震层以下结构相对于隔震层以上结构在罕遇地震下表现出更多的不确定性。周福霖研究指出隔震层位置的变化、隔震层阻尼的变化、隔震层刚度的变化等因素直接影响了层间隔震的工作机理。本文将探讨隔震层的位置对层间隔震建筑下部结构的弹塑性状态影响。

1 隔震层位置的影响

实际工程中, 沿房屋高度可能存在多个适合设置隔震层的位置, 如某工程实例, 地下1层为地下停车库, 地上1层~地上3层为商场, 地上4层~地上29层为酒店客房。在本文的工程实例中存在两处转换:地下1层与地上1层的转换 (地下室与商场的转换) 和地上3层与地上4层的转换 (商场与酒店客房的转换) , 在两个转换处都适合设置隔震层。当隔震层位置有多个选择时, 应该如何选择隔震层的位置, 通过建立简化弹塑性分析模型对工程实例进行分析, 研究隔震层位置的变化对隔震层以下结构的地震反应以及整体结构、隔震层以上结构的地震反应的影响。

隔震层在地下1层与地上1层之间的情况, 已在另一篇论文中做过详细分析。本节将分析隔震层位于地上4层柱顶的情况, 并且与其结果进行比较。

2 隔震层在第4层柱顶时的弹塑性分析结果

隔震层设置在第4层柱顶, 其余变量不改变, 输入Elcentrol, RH2TG045, TH2TG090三条地震波, 采用隔震层在第4层柱顶时的弹塑性简化分析模型进行罕遇地震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得到表1结果。

图1~图3反映出:Elcentrol地震波下隔震层在第1层柱顶时顶点最大位移出现在4.2 s时, 为1 179.7 mm, 最大加速度出现在2.86 s, 为7 269 mm/s2;Elcentrol地震波下隔震层在第4层柱顶时顶点最大位移出现在4.16 s时, 为1 120.2 mm, 最大加速度出现在12.74 s, 为7 155.81 mm/s2;RH2TG045地震波下隔震层在第1层柱顶时顶点最大位移出现在15.9 s时, 为1 033.3 mm, 最大加速度出现在2.5 s, 为8 560.5 mm/s2;RH2TG045地震波下隔震层在第4层柱顶时顶点最大位移出现在15.72 s时, 为809.5 mm, 最大加速度出现在1.9 s, 为7 414.84 mm/s2;TH2TG090地震波下隔震层在第1层柱顶时顶点最大位移出现在9.34 s时, 为1 120.4 mm, 最大加速度出现在4.9 s, 为7 571.39 mm/s2;TH2TG090地震波下隔震层在第4层柱顶时顶点最大位移出现在11.3 s时, 为1 014.9 mm, 最大加速度出现在7.06 s, 为9 396.32 mm/s2。

三条地震波输入后在罕遇地震下, Elcentrol地震波下部结构均出现塑性铰, 其中柱上处于立即使用阶段的塑性铰有268个, 处于生命安全阶段的塑性铰有92个, 梁上处于立即使用阶段的塑性铰有536个, 处于生命安全阶段的塑性铰有138个;RH2TG045地震波下部结构均出现塑性铰, 其中柱上处于立即使用阶段的塑性铰有314个, 处于生命安全阶段的塑性铰有107个, 梁上处于立即使用阶段的塑性铰有573个, 处于生命安全阶段的塑性铰有152个;TH2TG090地震波下部结构均出现塑性铰, 其中柱上处于立即使用阶段的塑性铰有247个, 处于生命安全阶段的塑性铰有83个, 梁上处于立即使用阶段的塑性铰有517个, 处于生命安全阶段的塑性铰有141个, 可见大多塑性铰都处于立即使用阶段, 少数几个处于生命安全阶段的塑性铰均出现在第4层的梁、柱端。对比隔震层设置在第1层柱顶时可以看出, 当隔震层位置提高后, 处于生命安全阶段的塑性铰在增多。第1层柱顶隔震与第4层柱顶隔震结果对比见表2。

3 结语

1) 隔震层以下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均出现在第4层, 平均值为1/347, 满足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12.2.9条规定的1/200;最大层间位移也出现在第4层, 平均值为17 mm。2) 隔震层最大位移平均值为575.8 mm, 符合该工程715 mm的隔震支座变形要求。3) 当隔震层从第1层柱顶上移到第4层柱顶后, 结构第一周期由4.452 s减小到4.154 s (第二、第三周期均有减小) , 而结构总质量是没有变化的, 说明结构的总刚度变大了, 从而导致了基底剪力由127 310.6 k N增加到167 227.9 k N, 隔震层以下结构的地震响应变强, 隔震层以下结构的位移和位移角均变大, 但隔震层上移后又会减小隔震层的位移, 从而减小因隔震层位移引起的隔震层以下结构的附加弯矩。

由以上结论指出, 当设计隔震层位置时, 宜低不宜高。当必须提高隔震层位置时应适当加强隔震层以下结构的刚度。

参考文献

[1]周福霖, 张颖.层间隔震体系的理论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 2009, 42 (8) :134-135.

[2]周福霖, 张颖, 谭平.层间隔震结构计算模型的简化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 2009, 42 (8) :1-8.

[3]周福霖, 俞公骅.结构减震控制体系的研究、应用与发展[J].钢结构, 1993 (1) :42-43.

[4]祁皑.层间隔震技术评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4, 24 (6) :113-114.

[5]李冰, 李宏男.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弹塑性分析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4, 24 (1) :76-81.

[6]杨溥, 李英民, 赖明.结构时程分析法输入地震波的选择控制指标[J].土木工程学报, 2000, 33 (6) :33-37.

[7]G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3层网络结构 篇9

1 岩石学特征

华池地区的长3砂岩以长石砂岩、岩屑砂岩及岩屑长石砂岩 (或长石岩屑砂岩) 为主;砂岩中长石、石英及岩屑的含量基本相等, 含25%~45%左右, 而且, 石英的含量自北向南逐渐增加, 长石的含量则自北向南逐渐的减少;砂岩里面的填隙物主要有自生绿泥石、含铁方解石、硅质并含及少量铁白云石、伊利石、高岭石、伊/蒙混层、绿/蒙混层 (网状粘土) 等[1]。

华152井区长3储层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的复合体, 岩性为灰色、灰绿色、灰褐色岩屑质长石细纱岩、长石质岩屑细纱岩。岩石的特点为成分成熟度较低, 结构成熟度中等。砂岩粒度主要为细粒、粉~细粒;磨圆度主要为次棱角状;分选性比较好;接触关系主要为点~线状;胶结类型主要为孔隙~薄膜型、孔隙~再生型[1]。

2 储层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

2.1 孔隙类型

华152井区长3砂岩储层孔隙类型可分为粒间孔、溶孔、晶间孔、微孔和微裂隙五种类型;以粒间孔 (平均4.88%) 为主, 溶孔次之 (平均1.94%) , 少量晶间孔、微孔和微裂隙[8]。

根据延长组低渗透储层孔隙和喉道分级标准, 华152井区长3储层孔隙结构主要是小孔隙、细喉道和小孔隙、微细喉道, 孔径平均为25~50μm, 喉道半径平均为0.2~0.8μm。

储层的沉积微相和成岩演化影响着储层的微观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等特征, 储层物性则是储层微观结构的宏观体现[5]。

2.2 孔隙结构

储层的孔隙结构实质上是岩石的微观物理性质, 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态、大小、分布及其相互之间的连通关系[7]。孔隙结构主要根据压汞曲线和定量特征参数来评价的。参考储集层孔隙与喉道的组合类型, 可以把研究区目的层段孔隙结构归纳为三种类型[1]。

2.2.1 中孔中-细喉型

这种类型是研究区内发育较好且孔渗性较好的一类孔隙结构, 孔隙类型以溶蚀孔和粒间孔为主, 渗透性的改善通过层间缝实现在1.0-7.0μm的范围内, 孔喉半径的连通性能最大;岩样的毛管压力曲线为歪度略偏粗或略偏细, 一般具有中等的孔隙和中或细的喉道, 排驱压力大小为0.1-2.0MPa;孔喉的分选变化比较大, 参差不齐;粒度从粉砂级到细砂级, 填隙物为泥质或钙质, 含量比较高;孔隙度在12%-20%范围内, 渗透率1 m D-20m D单井日产能从几吨到几十吨不等[6]。在长3油组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微相中[2]。

2.2.2 中孔细-微细喉型

中孔细-微细喉型是研究区内孔渗发育较好且性能中等的一类孔隙结构, 颗粒为粉到极细粒, 填隙物含量高;因成岩作用产生的溶蚀孔隙比较发育, 以及晶间微孔隙;连通孔喉半径最大为0.64μm;岩样的毛管压力曲线为细歪度, 排驱压力在2.0MPa之上;孔隙度介于8%-12%之间, 渗透率介于0.1 m D-1 m D之间。具有这种类型孔隙结构的储集层, 其自然日产能不到1t或不具备自然产能, 需要采用压裂等工艺措施进行开采。主要出现在长3油组的堤岸微相中[1]。

2.2.3 小孔微细喉型

这类孔隙结构的储集岩一般为低孔、渗或特低孔、渗, 孔隙度在8%之下, 渗透率在0.1 m D之下。这种储集岩在生粘土矿物晶间微孔发育较好, 喉道的特征为片状或弯片状微细喉, 喉道半径平均为0.02-0.1μm;充填主要以铁方解石、铁白云石等碳酸盐岩胶结物, 其储集和渗透能力均不好, 对于油而言, 实际是无效储集层。

3 结论

华152井区长3储层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的复合体, 岩性为灰色、灰绿色、灰褐色岩屑质长石细纱岩、长石质岩屑细纱岩。岩石的特点为成分成熟度偏低, 结构成熟度中等。砂岩粒度主要为细粒、粉-细粒;磨圆度主要为次棱角状;分选性较好;接触关系主要为点-线状;胶结类型主要为孔隙-薄膜型、孔隙-再生型;华池油田延长组长3油组储层孔隙结构主要为中孔中-细喉型、中孔细-微细喉型[1]。

参考文献

[1]郭宇航.华池油田华152区长1、长3油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2007[1]郭宇航.华池油田华152区长1、长3油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2007

[2]李群.陆相低渗透储层精细描述, 2008[2]李群.陆相低渗透储层精细描述, 2008

[3]徐森, 朱玉双, 刘新菊, 李莉, 邵飞.华池油田华152区块剩余油挖潜措施研究[J], 石油规划设计, 2010[3]徐森, 朱玉双, 刘新菊, 李莉, 邵飞.华池油田华152区块剩余油挖潜措施研究[J], 石油规划设计, 2010

[4]白清华.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浊沸石分布及成因探讨, 2009[4]白清华.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浊沸石分布及成因探讨, 2009

[5]杜海峰, 于兴河.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3油组成岩作用分析, 2007[5]杜海峰, 于兴河.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3油组成岩作用分析, 2007

[6]任晓娟.低渗砂岩储层孔隙结构与流体微观渗流特征研究, 2006[6]任晓娟.低渗砂岩储层孔隙结构与流体微观渗流特征研究, 2006

[7]付晓燕.特低渗储层低渗成因及影响物性的因素分析, 2006[7]付晓燕.特低渗储层低渗成因及影响物性的因素分析, 2006

上一篇:股权制衡与公司收益率下一篇: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