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对比(精选12篇)
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对比 篇1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应该如何有效地教授语法在英语教学领域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鉴于母语中的语法学习是无意识的,因此,有人提出,语法不用教。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现,在特定的教学法中,学生的确可以在没有显性语法教学的情况下习得语法。这一观点似乎更加证明了隐性语法教学的成功。
1.对于儿童
英国教育专家Jayne Moon(2000)的研究表明,儿童具有“Go for meaning”的天性,即在学习语言时,儿童的注意力通常放在语言的意义上,他们很少注意语言形式或规则。他认为儿童有自然习得语言的能力,更适合隐性的语言教学。
2.对于初中和高中学生
Ziemer Andrews于2007年对70名13到19岁的亚洲英语学习者进行了实验,以比较隐性语法教学和显性语法教学的效果。实验表明,对于较容易的语法点,隐性教学和显性教学的效果几乎没有差异,但是对于较难的语法项目,隐性教学的效果明显不如显性教学的效果好。
3.对于中国大学生
对于中国大学里的英语学习者来说,隐性语法教学和显性语法教学哪个更适合呢?本次实验旨在借鉴Ziemer Andrews的实验方法,对中国的67名大学生进行实验。
1.实验目的
这个实验旨在获得有效的数据,以分析隐性语法教学和显性语法教学在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效果差异,并对差异进行分析,寻求更适合中国大学生的英语语法教学方式。
2.实验方法
抽取上海杉达学院67名大学生(年龄在18~22之间)作为实验对象。将实验对象分为英语水平相当的两个组,分别命名为隐性组(33人)和显性组(34人)。
对隐性组采用隐性教学方式,对显性组采用显性教学方式,分别进行难易两个语法项目的教学,采用的语法项目为较容易的主谓一致和较难的虚拟语气。
两种教学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隐性组采用“任务型教学”,即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使用等方式,学习目标语法项目。(J. Willis,1996:23)而显性组则以教师为课堂的中心,以教师讲解语法规则为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语法项目。
实验针对目标语法项目对隐性组和显性组分别进行了前测,后测和两周后的第二次后测。三次测验都采用相同的试题数量和类型,每次测验中,两组均使用相同的测验内容。每次测试的题目力求难度相当,并都以语法试题和小型的翻译为主。
实验总共历时八周。实验所得数据被详细记录并分析,以比较两种不同语法教学方式的效果。
3.实验数据分析
根据测验得到的数据分析,对于较难的语法项目,采用显性语法教学的显性组同学的成绩提高了16.4%,而采用隐性语法教学的隐性组同学的成绩提高了13.2%,显性组的教学效果优于隐性组3.2个百分点。对于较容易的语法项目,显性组的成绩提高了5.6%,而隐性组的成绩提高了4.9%,显性组依然以微弱的优势高出隐性组0.7个百分点。
在两周后的再次后测中,由于学生对两周前学习的语法知识有所遗忘,所以两组学生的成绩比第一次后测都有所降低。对于较难的语法项目,两组成绩分别降低了4.1%(显性组)和2.7%(隐性组)。对于较易的语法项目,两组成绩变化不大,分别降低了1.1%(显性组)和0.8%(隐性组)。虽然差异不大,但依然可以看出,通过隐性语法教学方式习得的语法能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但综合来看,显性语法教学在教学效果上依然略微优于隐性语法教学。
另外,从在实验的过程可以看出,采用隐性语法教学方式教授目标语法项目所需的时间远远大于显性语法教学的时间。尤其对于较难的语法项目,为了使学生在隐性教学条件下明白并习得目标语法项目,教师需要花两倍甚至三倍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提示,分析,讨论和使用。而显性的语法教学方式则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明白语法项目的规则并练习使用。因此,可以明显看出显性语法教学比隐性语法教学在课时的利用方面效率更高。
但是,在教学实验过程中,显性的语法教学方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有限。而在隐性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和老师的互动较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方面更有优势。
4.结论与建议
此次试验的目的在于分析隐性语法教学和显性语法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效果差异,并通过分析寻找更适合中国大学生的英语语法教学方式。从实验的数据可以看出,显性语法教学在难易两个语法项目中都取得了略微优于隐性教学的效果,并能有效利用课堂,以较短的课时完成语法教学任务。
然而,兴趣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隐性语法教学的方式能更多地提供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课堂气氛相对于显性教学更活跃。因此,隐形语法教学和显性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各有优势和弊端,如果教师能够按照课时的安排和课堂的气氛灵活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则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是一个实验研究,对象是67名中国大学生,目的是比较两种英语语法教学方式的效果(隐性教学与显性教学)。将67名实验对象学生分为英语水平相当的两个组,分别命名为隐性组(33人)和显性组(34人)。采用的语法项目为较容易的主谓一致和较难的虚拟语气。实验进行了前测和两次后测,三次测验都采用相同的试题数量和类型。实验表明,显性语法教学在难易两个语法项目中都取得了略微优于隐性教学的效果,并在课时使用上效率更高。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法,隐性教学,显性教学
参考文献
[1]Andrews,Karen L.Ziemer.The Effects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In-struction on Simple and ComplexGrammatical Structures forAdult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J].TESL-EJ Top Vol.11,No.2,2007.
[2]Lynch,Larry M.Grammar Teaching:Implicit or Explicit.
[3]Moon,Jayne.Children Learning English[M].Macmillan ELT,2005.
[4]Willis,J.Task-Based Learning:What Kind of Adventure.1998.
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对比 篇2
语法教学原则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性决定了中职学校的英语语法教学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英语语法教学原则的常用种类和各项原则的`特点,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如何有效地运用各项语法教学原则进行中职英语语法教学.
作 者:姚文霞 作者单位:广东省潮州市百花台职业中学刊 名:广东教育(职教版)英文刊名:GUANGDONG EDUCATION年,卷(期):“”(3)分类号:关键词:英语语法 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
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对比 篇3
《英语和法语语法比较研究》一书以共同语法体系为轴,按照词法和句法的分类对英语和法语的词素、词、词组、分句和句子五个层次进行比较。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第1~16章)为词法比较,包括英语和法语的所有词类;下篇(第17~23章)为句法比较,涵盖英语和法语的基本句子成分、种类、结构类型和标点符号。每个章节皆以语法项目为轴,点对点地对比研究。知识的导入由英语到法语,由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示例顺序与知识导入顺序相呼应,英语在前,法语在后。每个主题比较的基本线路为:两种语言的普遍规律概述→相同现象讨论和示例→主要或特殊的不同现象的对比和示例→各语言的特殊现象→异同归纳。探讨两门语言共同的语法规律是该书的核心内容。综观全书,该书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是具有原创性和前沿性。目前国内关于英语和法语比较研究的成果仅有少量的论文和2009年8月陈国粱的专著《英语法语动词比较》,尚未有对两门外国语言的语法进行全面系统比较的专著,《英语和法语语法比较研究》一书的出版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书中對英语和法语的异同规律的总结均为国内首创,不仅在理论上为共同语法和语言类型学的研究做了原创性和前沿性的探讨,也在实践中为学习者和教师提供了难得的学习和参考资料。
二是突出语际共性研究。该书每章节都以探讨英语和法语的共同规律为主,不仅丰富了共同语法和语言类型学的内容,还为外语之间语言正迁移研究奠定了知识基础。
三是点对点对比贯穿全书,知识导入巧借语言正迁移。作者在进行点对点比较时,共性语法知识的导入和例句展示都是由学习者熟知的英语导入到未知的法语。这不仅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而且巧妙地运用了语际间共同规律的正迁移,潜移默化地帮助学习者克服学习新语言时的心理障碍,易化外语学习。该书的内容组织方法和比较线路为第二或第三外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即新语种的教学可从具有共同语法规律的已学第一外语导入,发挥语言正迁移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四是内容系统详尽,归纳到位,示例典型,实用性强。该书比较系统、详尽地研究了英语和法语的所有词项和句法项目,内容长达61.7万字。作者的分析归纳兼顾了共同、差异、特殊和例外等规律,不仅从微观上比较了两种语言的详细特征,还从宏观上保留了各语言的语法体系。书中的示例选择新颖、典型、针对性强、有说服力。全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作为高校英语和法语语法教学的教材、工具书或师生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参考书。
正如任何事情都难以尽善尽美一样,本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第十一章《英语和法语动词的时态比较》是学习难点,但示例数量不足;再如书后如果加一些附表,如法语动词变位表等,在内容上就更加完善了。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者最多的语种,法语是世界上比较通用的语言之一。两种语言在世界上都有广泛的普及性。随着国际间交流、合作的增强,本书的使用价值和理论价值将日益凸显。
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对比 篇4
由于汉语与英语在语言的基本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中国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很容易受到汉语习惯思维和表达方式的影响,把母语的表达规则直接套用到英语中。因此,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在语法方面的差异,可以使中国英语学习者学英语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展开学习,避免将母语语法的习惯表达方式直接生搬硬套于英语表达之中。
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主要是通过两种或多种语言结构系统的共时现象的对比寻求其语言结构系统关系的异同。因此,英汉语法对比分析属于对比语言学的范畴。本文将从词类、句子和篇章三个层面入手,通过对比英汉语法,找出差异,并对这些差异容易引起的常见语法错误进行分析,最后为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语法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英汉语法对比与问题剖析
(一)词类层面分析
1. 冠词的困惑。
英语中冠词使用广泛,英语冠词分为定冠词和不定冠词,而汉语中没有冠词。这一差异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学生正确使用英语冠词产生了负迁移影响。李景全、蔡金亭(2001)认为,中国学生常见的英语冠词的误用可分为三大类:冠词省略、冠词冗余和冠词混用,而且前者比后两者更普遍。
例如:We should form good habit of saving water.省略了冠词a,应该是a good habit of saving water。
2. 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的混淆。
在英语中,名词分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中国学生常常分不清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直接按照汉语的方式与不定冠词搭配。例如:He gives me a good advice.advice是不可数名词,不能使用冠词a。
3. 介词使用不当。
英语中有大量的介词,介词的使用也十分灵活多变。相比之下,汉语介词较少。因此,中国学习容易出现介词使用不当的问题。例如:There is a bird on the tree.英语中表示树本身以外的东西在书上应该用介词in而不是on,这一点在汉语中不加以区别。
(二)句子层面分析
1. 主谓不一致。
英语注重主语和谓语的一致性,这表现在名词的数、动词的时态、语态等方面。而汉语不存在主语和谓语在人称和数方面的一致关系。受汉语思维的影响,中国学生在英语表达中常常出现主谓不一致的错误。例如:James want to see his mother.英语中,主语为第三人称时,谓语动词也要用单数形式,此处应为wants。
另外,中国学生英语中出现主谓不一致的错误还表现在主从复合句的使用上。英语的句式习惯于以谓语动词为核心,通过使用介词、分词、不定式等结构向外扩展句子。而汉语句子重意合,呈流散式铺排延伸,疏放相连比较挥洒自如,主从复合句中主谓不须保持一致。受汉语思维的影响,中国学生在英语主从复合句中常出现主谓不一致的情况。例如:Lookingin this way, the situation doesn’t seem so disappointing.此处looking与situation主谓不一致。
2. 语序的问题。
由于英语语法和汉语语法在语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英语语序问题成为困扰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学生在英语表达中常常受汉语习惯语序的影响,直接套用汉语语序表达英语,造成语法错误。
其中,定语语序的差异表现突出。汉语的定语常常位于被修饰词的前面,而英语的定语的使用比较灵活,可以位于被修饰词前面也可以位于其后,如:
a beautiful flower(前置)%%%%%%%%%%%%一朵漂亮的花(前置)
something interesting(后置)%%%%%%有趣的事情(前置)
连淑能(1983)指出,连续数个定语的语序,英语的顺序是越能说明人或事物本质的越靠近名词,汉语则往往相反。例如:anoutstanding contemporary young Chinese writer,中国的一位杰出的现代青年作家(不是“一位杰出的现代青年中国作家”)。由于这一差异的存在,中国学生常常搞不清楚多个连续定语的语序。
另外,英语状语的语序也与汉语存在差异。英语中习惯将地点状语置于时间状语之前,而汉语习惯将时间状语置于地点状语之前。由于这一差异的存在,中国学生常常按照汉语表达方式表达英语,如:Tom was born on July 6, 1987 in London(正确语序应该是Tom was born in London on July 6, 1987.)
此外,其他的语序差异还表现在英语习惯先表达观点后叙述事情,而汉语习惯先叙事,后表达观点看法。例如,It is a good idea to go to the park in spring.汉语表达应该是:春天去公园是个不错的主意。
3. 句子时态使用错误。
英语语法有时态之分,英语分一般过去时、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过去完成时、现在完成时、将来完成时等时态。而汉语语法中没有时态之分,汉语表示过去、现在,将来的概念主要通过词汇手段,如使用“了”、“着”、“过”等词语表示事情或动作的时间。受汉语的影响,中国学生常常在时态方面出现错误。比如叙述过去的事情或动作,忘记使用过去时态。例如:I buy a computer yesterday.(我昨天买了一台电脑。)
4. 生搬硬套汉语句型。
中国学生常犯的语法问题还表现在直接套用汉语句型,完全依赖中文字面意思,错误搭配词语,从而生成一些中国式思维的句子。例如:This term my writing skills have made much progress.(这学期我的写作技巧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三)篇章层面分析
在篇章层面,语法问题更多的是由“意合(parataxis)”与“形合(hypotaxis)”的差异引起的。简单地讲,“意合(parataxis)”指句中各成分通过语序和逻辑关系发生联系,比较少用介词、介词词组和连接词,它以言简意赅、传达意义、模糊隐约、富有弹性为特征。“形合(hypotaxis)”通常是指句中各语法成分相应的介词、连词、关系词、功能词来表达其相互关系,形式上比较严谨。汉语语法重“意合”,而英语语法重“形合”。这一典型差异使中国学生易受汉语意合方式的影响,在篇章中不重视句子的“形合”,往往出现语篇不够连贯、句子之间关系不够严谨的现象,而这一现象尤其表现为不注意英语关联词的使用。
汉语句子注重简洁,大量使用短句,常常省略关系词,并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建构句子。受这一表达习惯的影响,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尤其是在英语写作中,容易忽视关联词的作用,甚至将必要的关联词省略,造成表达不够严谨的缺陷。英语中经常使用关系词(connectives)且关系词在数量和种类上都多。关系词包括介词、介词短语、连词、连接代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关系代词、关系副词和连接副词有who, whom, whose, that, which, what, when, why, how等;此外还使用连词如and, or, but, yet, as, well as, since, unless等。通过这些关系词,将长短句子连接起来组成完整的句子。因此,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应该多使用关联词(如:however, moreover, besides, nevertheless等)使篇章结构更加严谨。
三、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英语和汉语在语法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中国学生易受汉语习惯语法的影响,在英语表达中出现语法错误,而且这也是影响中国学生深入学习英语的重要因素。
要学好英语语法,我们认为首先要端正意识,树立信心。要从思想意识上着手,要意识到汉语系统与英语语法的具体差异性,并认识和了解到这种差异性,从而在学习训练的过程中有意识地避开自己原有的语法习惯,有意识地去克服相关障碍,换言之,就是要有意识地防止母语语法的负迁移影响。同时,在意识到汉语和英语的差异之后,也要有信心能够克服这些障碍。
然后,应该对比典型差异,提高学习效率。要对英汉的典型差异进行对比学习,加深英汉语法差异的印象,从而提高英语语法学习的效率。这就需要将英汉语法对比应用到英语教学当中。例如,当在讲解“I don’t think...”,“I don’t believe...”,“I don’t know...”等否定用法时,可以与汉语的“我不认为”、“我不相信”和“我不知道”等句型的使用方式和意义对比教学,指出其差异,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此外,还需勤于练习。要学好英语语法,必须要勤于练习,值得注意的是,勤于练习不是指仅仅通过不断练习语法题,更多的是要在实际运用中练习语法。针对汉语语法容易引起的英语语法问题进行专项练习。
总之,英汉语法对比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英语和汉语的差异。通过对比分析英汉语法差异并探讨这些差异带来的语法问题有助于中国学生避免相关错误,有的放矢地学习英语。
摘要:英语和汉语在语法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受汉语语法的影响, 中国学生容易把母语的表达方式直接套用到英语表达当中。本文将从词类、句子和篇章三个层面入手, 对比英汉语法, 找出差异, 并对这些差异容易给中国学生带来的常见语法错误进行剖析, 最后为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语法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英汉对比,语法差异,语法问题
参考文献
[1]杨自俭.英汉对比研究管窥[J].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2:45-57.
[2]李景全, 蔡金亭.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冠词误用现象——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 (6) .
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对比 篇5
(本文1995年12月荣获胜利石油管理局中小学英语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
在近几年的英语词汇教学中笔者引入了语法代码教学法。语法代码教学法不但注重语义、而且注重语用,是语义、语用并重的教学法;它在注重语用方面,不单侧重于具体词语的用法,更侧重于同类词汇用法的概括。因此,这是解决目前大多数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去背单词短语而到头来不会用的问题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下面从语法代码教学法的科学性、优越性、具体应用和应用效果方面谈几点体会。
一、语法代码教学法的科学性
《朗文当代英语词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集当代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之大成,在词汇释义方面,提供了大量语法知识,阐明了词的句法特征,概括了英语的语用实际,以指导词汇的应用。这不仅是史无前例的创举,而且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和英语学习者的好评。语法代码教学法也正是采用了LDCE的部分语法代码,并对之进行了简化、归纳和总结,使之更适合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实际、符合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适于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语法代码教学法是依托LDCE这样一部权威性的辞书而确立的教学方法,因而具有坚实的科学性基础。
二、语法代码教学法的优越性
语法代码教学法不但具有坚实的科学性,而且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首先,语法代码教学法能更好地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优化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去调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便于学生理解、消化当堂的教学内容,学会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以pretend (L7, SB1)一词的教学为例,我是这样处理的。先板书写出:
pretend [
初中英语中的语法教学浅谈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8-0018
一、引言
新课标指明:“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显然,新课标只不过是要求改变以前的某些陈旧的不合时宜的教学方法,而并不是全盘否定放弃语法教学。事实上,语法教学是绝对不能淡化的。
二、语法教学的意义
语法知识方面的不足会阻碍学习者实际英语能力的发展。语法已经涉及到英语技能训练的各个环节。语法帮助学生听清说话内容,交流时语法帮助说话者语意表达清楚避免产生歧义,进行阅读时语法帮助阅读者准确接收文章信息,而写的时候语法帮助写作者准确表达意思。学生只有掌握了语法,才能正确使用语言,才能提高语言输出的“质”。首先,语法是学生交际能力提升的重要保证;其次,外语学习的独特性決定了学习语法的必要性;最后,语法学习有助于学生通过与前途至关重要的考试。
总而言之,语法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支架”和“桥梁”,它决定着语言学习的高效作用。没有扎实的语法基础是学不好外语的。但是,必须要教语法不是说要回到旧有的语法教学模式上,而是如何适应世界发展需要,如何进行新形势下的语法教学,使得学生语法知识的学习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同步进行,就成了尤为关键的问题。由此可见,在新时期如何讲授语法是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三、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应试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是指一种偏重于通过考试,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送进高一级学校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应试教育指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人的发展规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是教育工作所存在弊端的集中表现。它以升学率的高低来检验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生的课业水平。总之,应试教育的弊端简而言之就是以偏概全,以智育排斥其他。
应试教育使教师和学生们普遍都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考试,正因为是这种想法,使学生在参加考试时看到在试卷的编排上,初中英语语法考核的知识过少,于是自己在主观上就不重视初中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在英语语法的学习上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2. 教师对初中课程标准理解的偏差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学生学习外语并没有一定的语言基础环境,他们只有认真的学习好语法知识,才能事半功倍,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增强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能力又是语法能力的实践和最终目的,因而进行语法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着重强调语法的教学而不是淡化语法的教学,但种种事实清楚地表明,现在很多教师淡化了对初中英语语法的教学,认为语法教学不那么重要了。简单地说,语法就是教学生们如何把单词连接成句子,正因为语法本身的定义,就更应该重点学习语法知识,所以只有好好学习语法,我们才能懂得怎么把单词连接成句子,然后知道怎么去说,怎么去写作。
3. 教师自身创新意识的薄弱
现在很多初中教师也需要做科研活动,但由于教师被安排了大量的课时,所以对科学研究就不是很重视,但为了急于求成,为了能通过科学研究的成果得到名利,就不停地抄袭,一个教师抄袭,就会带动另一个教师抄袭,久而久之抄袭的人数越来越多,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中教师就更不会进行创新,创新意识越来越薄弱,也导致了教师教学的模式化。
四、完善语法教学方法
1. 树立正确的语法教学观念
首先,应改变教师对应试教育的看法。教师应该知道语法教学有着本身的重要意义而并不是只为了考试。其次,教学观念的转变离不开教师对教学问题的反思,而反思的目的是促进教学问题的解决,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开始阶段。再次,学校应该积极致力于建立各种便利的条件和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交流和沟通活动,积极地主动地与本校优秀英语教师和外校优秀英语教师沟通,交换想法和意见。最后,教师应该培养自己学习英语语法知识的热情,只有自己真正喜欢和热爱英语语法知识,才能有正确的英语语法知识的教学观念。
2. 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
许多初中英语语法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很不重视并且很单一,这既不利于教师的语法教学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笔者通过多年的语法教学经验,基于对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及内容的理解提出几点行之有效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方法。如:游戏法、师生换位法、跨学科式的教学方法。
3. 加强对学生语法知识的考评
采用智能与情感相结合的方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还应考虑学生的认知与非智力因素,因此英语教学评价不仅对学生语言智能进行判断,还要对影响语言发展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教学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对学生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判断,还包括在他们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合作策略等非智力因素进的判断。这样,学生在学习初中英语语法知识就能有一个全面的判断。
五、结束语
笔者对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意义、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完善语法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教师不要把新课标要求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的传统看作是语法学习不重要了。我们在以后的英语教学中,依然要重视语法教学,只不过是要注意方法的应用。
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对比 篇7
直接法(direct method)相对于19世纪盛行的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而出现,同时也被称作新法则(new method)、现代法则(modern method)、改革法则(reformed method)、口语法则(oral method)、自然法则(natural method)、Berlitz法则。
Gouin是19世纪儿童语言习得研究中第一个要创立新方则改革的人。19世纪末,改革趋向了自然法则的学习,也就是语言习得要通过一种自然的方式习得。事实上,在语言习得的教学历史上,都试图作出尝试希望能使二语习得能自然地像第一语言习得那样。Sauveur及其他改革者相信如果意思能通过演示或行动传达的话二语习得同样能像第一语言习得那样自然。德国一位学者F.Franke(1984)在形式与意思的直接联系中写出原则并提供语言单一教学方式的可行性。根据Franke,教学语言的最好方式就是积极活跃地将语言用于课堂上。与其在课堂上进行语法规则步骤的分析讲解,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直接自然地使用外语。继而习得者能自我推断语法规则同时也能系统地将注意力转向发音。用简单的单词加以表演、图画、模仿等方式将意思传达。这些自然的习得规则就形成了直接法则的基础。
在此改革中,一位德国教师Berlitz成为了改革的先驱者,直接法继而也被称作Berlitz法则。实践中Berlitz总结出了直接法的法则与步骤:
1)课堂教学应以目的语为主;2)教学主要侧重点放于日常词汇与句子;3)师生之间以问答方式集中教学,每个步骤需仔细定好级别,以提高交流技能为主;4)语法以学生推断为主;5)教学难点要利用口语;6)具体的词汇教学要通过表演、实物演示或图画方式来传达意思,抽象的词汇要通过意义的联想来传达;7)听与说的教学要同步进行;8)注重于正确的发音(Titone,1968:100-101)。
直接法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
方法是语言教学的理论及指导方针。本文将着重探讨直接法的理论来源,并将其与口语教学结合,找出在视听说教学中直接法的可适用性,为视听说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指导方针。
语法翻译法为传统的教学法,注重语法讲解,单词的记忆,注重词尾变化与构词结合,文本翻译及写作的机械练习(Richards&Rodgers,2001)。
2 直接法与视听说教学
2.1 注重语言的实用
直接法注重口头表达和自然交际。语言学习始于日常表达,而非语言文学。课堂中用目的语以口头形式展开,进行语言模仿,培养语言习惯。大部分时间为提问与回答,练习包括替换,听写和叙述等形式。课堂上还会涉及听力理解,听力不是游离于口语之外的技巧,而是注重基础,将听力和口语技能结合(Cook,V.2000)。视听说课程教学应注重语言的实用。根据直接法原则,视听说课程教学中更应该安排更多的实践活动,而实践活动可由基础的问答形式展开扩展到语言复述、演讲方式等。听力输入和口语技能培养同时加强。视听说课程的教学离不开实用,而实用则离不开实践。语言的实践要靠语言任务完成。语言任务的展开可根据直接法原则来完成。注重模仿,注重语言习惯的习得,注重口语和听力的同步结合。
2.2 注重语言的交流
在直接法中,通过已知的外语词汇或其他辅助手段,直接学习新词汇和表达法。具体词汇用物体或图画示范,抽象词汇则用意义联系讲授,不采用母语。教师充分利用手势、动作、实物、图画等直观方式,不采用语法或翻译的讲解,将新语言与外部世界相联系起来。通过直接法,不借助翻译法。仅用外语进行讲授,不涉及两种语言的翻译转换。通过联系习得的单词可以帮助学习者在二语内部建立言辞联系,使学习者在没有母语辅助的情况下驾驭二语系统。同样,通过语内策略,口头表达直接与物体,情境以及思想直接相联。这种论点是直接法的基石(Richards&Rodgers,2001)。传统的视听说课程教学过于侧重翻译的讲解,而对于单词的习得,还偏向于借助母语进行讲解。视听说课程教学中所涉及的单词应该依靠教师的手势、动作、实物、图画等直观方式。这种直观方式不但能更好吸引学生的兴趣,更能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能真实灵活地使用习得的单词。语言的实际交流才能得到真正的贯彻。二语习得才能逐步接近母语习得的自然方式。
2.3 注重语言的推敲
根据直接法,语法规则的教学方式采用归纳法。通过鼓励学生自然、直接、自觉地使用外语,在使用中自我归纳出语法规则(Richards&Rodgers,2001)。传统的视听说课程课堂教学过于注重语法规则的讲解,导致的结果是学生记住了语法规则却不会用。学生不是在自然环境中“习得”二语,而是在“学得”二语且“学得”的结果不达教学要求。学生在交流过程本身就很注重是否犯语法错误,但由于教师在传统的教学中不断打断、纠正、改正学生的错误,往往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受挫,对英语的学习失去信心。直接法的优势在于培养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积极使用外语。根据直接法,创造新的视听说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教师应创造气氛使学习者在实际会话中学会语言的表达,从常用的日常口语到更为深入的语言交流,增强、维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新的模式应该使学习者渗透于真实的外语环境中,使得二语学习能接近母语的自然。
2.4 避免过度翻译
根据直接法,学习者在习得新的语言过程中不过度依赖于母语,在没有母语辅助的情况下依靠动作、演示、图画等方式理解并习得新的语言。不依赖于翻译的教学方法。(Richards&Rodgers,2001)直接法原则在视听说课程教学中很适用,视听说课程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视听说课程教学注重的不是语言知识的习得,而是语言能力的习得。学习者如果被要求记忆一系列的语言规则,对于给个词的学习都过度依赖于母语的翻译,导致的记忆效果就会不实用。最终导致所学与所用脱节。视听说课程教学不能过度依赖于翻译的辅助。课堂环境应与自然的外语环境相接近以便二语习得接近母语的自然。
3 直接法与语法翻译法在教学的对比试验
此次语料的收集全部来自于视听说课程教学的活动。每次活动分两个组别,一个进行直接法教学,一个进行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每次活动都进行语音记录,进行语言的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经过对语料的分析,得出来的数据证明:两组的教学效果差异是很明显的,直接法明显优越于语法翻译法。
4 结论
相对于19世纪盛行的语法翻译法而出现的直接法,其理论代表了传统教学法的改革。中国的英语教学法也过于注重语法翻译法,在语言知识习得的课程中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对于语言能力培养的口语课程语法翻译法也有一定的弊端。相比,直接法的习得规则更能适合视听说课程教学的需求。通过自然的交流使二语习得者逐步自然习得新的语言。新的视听说课程教学应该根据直接法的习得规则进行改革,创造自然的语言习得环境。
摘要:直接法是19世纪末相对于语法翻译法而兴起的新的自然习得法则。直接法注重语言的交流,不依靠母语翻译及语法规则的解释。在实际交流中创造自然环境并使二语习得逐步接近母语的习得。语法翻译法长期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中起了一定的作用。该文探讨直接法的理论来源和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并将其适用的习得规则与视听说教学结合并进行对比,分析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直接法,语法翻译法,视听说课程,可适用性
参考文献
[1]Berlitz M.Berlitz Method for Teaching Modern Languages[M].London:Longman,1926.
[2]Cook V.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192.
[3]Howatt A P R.A History of English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4.
[4]Hu Yongping.Direct Mothod[J].Journal of Lianyungang College of Chemical Technology,1998(3):51-52.
[5]Richard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 ing[M].Cambir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11-14.
[6]Titone R.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s:An Historical Sketch[M].Washington,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68:100-101.
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对比 篇8
自韩礼德和哈桑在《英语中的衔接》中提出衔接理论以来, 对语篇衔接手段的分析研究已经成为语篇分析的主要内容之一。韩礼德和哈桑把英语的语法衔接手段分为四大类:照应、替代、省略与连接。汉语的语法衔接手段也可大体分为这四类。许多学者认为,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 其所采用的衔接手段的种类基本相同, 但其具体使用频率存在差异。而在不同类型的语篇中, 英汉两种语言所使用的语法衔接手段也有各自的特点。本文选取了部分英语诗歌及其译文为研究对象, 试图从中浅析英汉语法衔接手段的使用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二.研究结果
英汉诗歌语篇基本上使用相同的语法衔接手段, 但英语诗歌语法衔接手段的总数要比其汉语译文高。据统计, 英语诗歌语篇中为348个, 而汉语则为227个;其中, 英汉诗歌语篇中的照应、省略和连接手段使用的频率都较高, 而替代则运用很少。同时, 受语篇自身特点的影响和制约, 英汉诗歌语篇在衔接手段的使用上有各自的特点。
1. 照应 (见表1)
照应是指用代词等语法手段来表示语义关系。总的来说, 英汉诗歌语篇的照应手段的使用频率都比较高, 英语诗歌照应手段占全部语法衔接手段的47%, 汉语则占26%。但英语诗歌语篇使用的照应手段比汉语中多, 尤其是人称照应和指示照应。
(1) 人称照应
在所选取的诗篇中, 英语运用了较多的第三人称照应, 汉语则较少使用。看下面的例子:
①“She opened her eyes, and green they shone, clear like flowers undone.”
译文:“她张开双眼, 碧绿清澈, 双眸闪烁, 像初开的花朵。”
②“No time to turn at Beauty's glance, and watch her feet, how they can dance.”译文:“无暇回眸美丽秋波, 观赏双足舞出偏偏舞姿。”
上述例子可看出, 当英语诗歌中运用人称照应手段连接语篇时, 汉语译文中常用省略或是词汇衔接手段来连接上下文。
(2) 指示照应
英语诗歌中大量地使用了定冠词“the”来进行语篇的衔接, 但是汉语中没有定冠词“the”的对等词。因而翻译成汉语时采取了其他手段来代替定冠词起到衔接的作用。例如:
①“I too am part of that ocean my love, We are not so much separated, Behold the great rondure, the cohesion of all, how perfect!”
②“..., And straight was a path of gold for him, and the need of a world of men for me.”
译文:“我的至爱, 我也是沧海一栗, 我们离得并不遥远, 看哪!这壮美的海洋, 汇聚一切, 完美无比!”
译文:“笔直的金光之道在他面前延伸, 那正是我所期盼的男人世界。”
上述例句中可看出, 当英语诗歌用指示代词“the”来连接语篇时, 汉语常用“这”或“那”等指示代词来代替定冠词的连接功能。
2. 替代
替代指的是用替代形式去替代上下文所出现的词语。诗歌中, 汉语使用替代手段比英语中少且使用频率都非常低, 基本上没有动词性替代和小句性替代, 只出现了少量的名词性替代。在选取的英文诗歌中, 共出现了3处这样的名词性替代, 而译文则未出现。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
首先, 口语及非正式文体的替代形式比书面语言和正式文体多些。替代手段可以使语言简洁、活泼, 避免句子显得累赘、节奏缓慢。它可以满足会话中所需的经济性原则, 因而较多地使用在会话中, 诗歌中则较少使用到。其次, 诗人为了达到表达某种强烈的情感以及适应诗歌韵律的需要的目的, 往往会频繁采用重复音韵、词语和语言结构的模式。
3. 省略
省略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替代——零替代。分析发现, 英文诗歌所使用的省略手段共出现了30次, 对应的译文使用的省略手段为64次。可见, 英语诗歌语篇所使用的省略手段要少于汉语。如下面的例子:
①“He takes the lead in summer luxury, he has never done with his delights;for when tried out with fun he rests at ease beneath some pleasant weed.”
译文:“那是蝈蝈在奢华的夏日领唱, 它的欢乐乐此不休, 一旦唱得疲倦, 他就在草叶上享受自在的歇息。”
②“Now we have met, we have looked, we are safe, return in peace to the ocean my love.”
译文:“而今我们相遇了, 我们彼此凝视, 我们安然无忧, 我的至爱, 平静地回归大海吧。
上面诗句可看出, 英语诗句中所使用的省略手段要少于译文。由于西方语言重形合, 句子结构须遵循严格的语法规则, 主语一般情况下不能被省略。而汉语则以意合为主, 只要意义能准确地表达出来, 省略的时候就不必考虑语法与逻辑。汉语中最常见的省略就是主语的省略, 有时甚至会出现一连串没有主语的句子。
4. 连接
连接是表示逻辑意义的连句手段。对比分析发现, 在这15篇英文诗歌中共出现了95次连接手段, 占全部语法衔接手段的27%, 其中运用的“and”这一连接词最多。而在译文中则出现了36次, 占了16%。看下面的例子:
①“We stopped in the colonnade, and went on in sunlight, into the Hofgarten, and drank coffee, and talked for an hour.”
译文:“我们在柱廊下躲避, 等太阳出来又进了霍夫加登, 喝咖啡, 闲谈了一个小时。”
②“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译文:“金黄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很遗憾我额父爱两条路都涉足, 作为一名旅行者, 我久久地伫立, 极目远望其中的一条路,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可以看出, 当英语运用大量的连接词“and”连接语篇时, 译文常常将其省略。诗歌本身充满丰富想象力, 有时思维的跳跃性很大, 因而对于重形合的英语来说需要通过大量的连接成分来体现语篇中的逻辑关系。而重意合的汉语, 其句子流散疏放, 主要通过语义上的关联性来使语篇达到连贯。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语法衔接总数上, 英语诗歌语篇明显高于汉语诗歌语篇。英语诗歌常使用照应和连接两种语法衔接手段, 而汉语诗歌则常使用省略和照应两种语法衔接手段。同时, 两种语言的语篇语法衔接手段所呈现出的各自的特点也受到语篇类型的影响。因而在对比分析英汉语篇衔接手段时应当充分考虑文本类型, 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2]郭嘉.英美诗歌精品赏析[C].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9.
[3]黄国文.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研究[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4]王健坤.功能语言学理论与应用[C].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11.
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对比 篇9
关键词:显性语法知识,隐性语法知识,内化
引言
显性知识是可以用语言来描述的知识。 (Ellis, 1993) 传统的描述性语法为学习者提供的就是显性语言知识。学习者习得的显性语言知识多为语言知识本身, 而不是如何运用知识、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交流。
隐性知识是直觉的无意识的知识。在隐性知识的二语习得中, 成功率远不如那么理想, 这可能与隐性知识的始学年龄和学习环境有关系。Dekeyser (2003) 认为成人学习者更多地依赖显性的学习过程。
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化问题的观点可分为无接口说 (Non-interface Position) 、强接口说 (Stronginterface Position) 和弱接口说 (Weak-interface Position) 。无接口说所关注的是知识的心理表征, 认为两种知识是无法转化的。强接口说从信息储存、加工过程转化的角度认为经过有意识训练的语言知识可以被无意识地自动化使用。弱接口说则从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交叉入手, 认为在一定条件下, 显性知识可以间接促进隐性知识的习得。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语法来测试二语学习者的显隐性知识, 并通过描述二语学习者的知识构成提出相关教育学的建议。本文的假设为:中国的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没有有效地内化他们的二语知识, 并且他们必须在测试中求助显性知识。某大学非英语专业一年级300名大学生 (男:76人;女:224人) 随机挑选参与此项试验, 年龄在19-21岁之间。
测试的方法是:通过不计时语法测试来测试学生显性语法知识;计时语法测试针对学生的隐性语法知识。本实验的内容和手段是来自于Rod Ellis (2005) 。
根据Rod Ellis的实验, 隐性语法知识测试 (计时) 需在电脑上进行, 共30个句子, 正确的和不正确的各一半, 测试17项语法结构。受试者在6秒钟内通过点击鼠标来确定句子语法结构的正误。本次测试的信度系数为0.703.
显性语法知识测试 (不计时) 以纸质的形式进行, 共17个含有语法错误的句子, 在每一句的错误下面会有划线。受试者被告知要使用元语言来描述错误, 单纯地改正错误将不被视为完全正确。如果他们能够正确使用元语言来解释错误原因, 将会得到加分。本次测试的信度为0.795.
两次考试的结果被输入13.0版本的SPSS软件中并分析数据。三次测试的描述性数据被计算, 不同测试的信度使用Cronbach的Alpha (上表) 来计算。
二、研究结果
分析图1, 从显性知识得分可以看出, 分数比较高的结构是动补结构、所有格、关系从句、一般过去式和一般疑问句。对受试者而言较难的显性知识 (得分低于0.5) 为比较级、作格动词和反问句。从各语法的分项的均值可以看出, 学习者基本内化的结构仅有动补结构、一般过去式、非现实条件句 (三项均值均高于0.6) ;掌握不好的有所有格、复数和第三人称单数 (均值均低于0.5) , 最差的是作格动词 (最低均值仅为0.384) 。学习者几乎没有掌握此结构的隐性知识。
信度的测试表明:两个测试结果都是可信的。在测试中所得到的平均分, 与Ellis在他的研究中的平均分是接近的, 这表明本次研究中的学生大致具有相当的英语水平。他们在元语言知识测试中的表现要略微高于计时语法测试。Ellis (2005) 的实验在平均分上也得出了相似的结果。
两个测试结果表明:在显性语言知识和二语水平上, 有着极为明显的相关。1.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显性语法知识优于他们的隐性语法知识。他们的隐性语法知识呈现出更多的趋同。而显性知识却有更大的分化。2.显性和隐性语法知识都与学习者有着明显的正相关。
三、结论
中国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们没有有效地内化二语知识。从测试分数来看, 学习者显性语法知识要优于隐性语法知识。不过, 结果也表明, 一小部分知识被内化了。这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Rod Ellis的弱接口说。
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对比 篇10
语法翻译法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在外语教学中是一种很古老、很传统, 影响也很深远的教学方法, 简称为翻译法。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阶段, 语法翻译法虽然受到了很多新兴教学方法的挑战, 但直到现在, 它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在英语语法教学中被大量使用, 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德国学者麦丁格和费克在十八世纪晚期率先提出了语法翻译法这一概念, 这种方法应用到外语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就是, 教师使用自己的母语完成外语教学任务, 将翻译和练习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在理解语法的基础上进行外语学习。这种方法强调的是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早期语法翻译法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有明显的缺点, 就是它会将词汇学习和语法学习割裂开来, 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理解语法。后来经过学者和英语教师的不断修正, 翻译法才逐渐克服了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严重脱节的缺点。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 语法翻译法在十九世纪末期开始遭到很多学者的批评和非议。以1882年, 德国学者菲埃托发表《语言教学必须彻底改革》为标志, 众多学者纷纷展开了对语法翻译法的攻击。在我国, 语法翻译法自清朝末年开始, 成为我国进行外语语法教学的主要方式,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教育改革的深入, 英语教学目标已经排除了“翻译”这一内容, 标志着语法翻译法被彻底否定。虽然语法翻译法在英语教学中备受非议, 但是它并没有因此被淘汰, 现在很多英语教师已经开始为它正名。因为在目前世界的外语教学中, 语法翻译法显示出了它独特的优越性, 尤其是在我国的英语语法教学中, 被英语教师大量使用, 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2 语法翻译法的特点及其在语法教学上优势
2.1 语法翻译法的特征
语法翻译法最基本的特点是以语法为中心, 将翻译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 强调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帮助他们进行语法规则和词汇的记忆, 具体表现在如下三点:
第一点, 将句子作为教学和语言学习的基本单位, 这样可以让语法学习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第二点, 要求翻译语言的准确性, 是学生达到翻译的高水平。第三点, 语法教学通常采用演绎法来实现, 也就是先给出语法规则, 然后通过翻译和练习来印证这些规则。高校的英语教材通常也是按照语法的大纲来进行编排的。
2.2 语法翻译法在语法教学上的优势
首先, 语法翻译法强调的是对语法的理解。语法教学时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系统地学习英语语法能够增强学生对英语的理解, 为学生学好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语法翻译法教学, 能够迅速让学生掌握英语学习的整体结构, 促进英语语法学习。其次, 语法翻译法强调的是对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对英语语法的理解中, 能提高学生对英文著作的理解, 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也能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 加深对语法的理解,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第三, 语法翻译法教学中, 会自觉进行母语和英语的对比, 这样学生就能了解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 经过探索, 深入地了解两国文化之间的异同, 为学好英语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第四, 语法翻译法不强调用英语教学, 更容易实施, 也更符合我国英语教学的现状。同时, 这种方法也方便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评。
3 语法翻译法在语法教学上的创新应用
(1) 正确认识翻译法在语法教学中的必要性, 对语法教学的方式进行创新。在英语学习中, 语法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语法翻译法已经证实了它的正确性, 关键就在于用什么方式来进行。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转变传统的语法教学观念, 对原有的教学手段进行创新。英语教师要认识到, 学习语法不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只是通过对语法的学习, 让学生了解语法的实际运用规则, 从而达到语言交流的目的。
(2) 借鉴其他教学方式的长处, 加强语法翻译法对语音语调、口语和听力能力的培训。利用语法翻译法进行语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正确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这是英语学习的一个基础。这并不意味着否定语言交流的流利性, 而是要在正确使用语言的基础上进行流利的交流, 所以语法翻译法必须要吸收其他教学方式的长处。在进行语法教学时, 为了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技巧, 可以将情景法、交际法或者是视听法的长处和语法翻译法教学结合起来,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交流机会, 鼓励学生多听、多说, 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加深对英语语法的理解。
(3) 改进英语和母语互译的方式, 创新以母语来进行语法教学的方式。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英语老师可以在导入课程时引入一些和英语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英语和汉语的之间的差异是由于两种语言产生的社会文化不一样所导致的, 所以这两种语言不可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对等, 解决学生利用两种语言进行逐字逐句机械翻译的问题。同时, 英语教师也应该随着学生英语理解能力的增强来调整使用母语进行教学的方式。在英语学习的初期, 英语可以多使用母语教学来帮助学生理解;到了后期, 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提高, 英语教学就可以适当减少对母语的依赖。这样才能使语法翻译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语法翻译法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虽然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是在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形势之下, 这种教学方法自身也在不断地完善, 为了能更好地适应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需要, 它也吸收了其它教学方式的长处。只要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地使用语法翻译法进行教学, 就能发挥它在语言学习中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佳莹.高职英语语法教学模式的新尝试——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教学法的结合运用[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 2012 (2) .
[2]任玉霞.高职英语语法教学中翻译法与交际法相结合的实验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3) .
[3]刘昕.语法翻译法的历史演变及其在现代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大连大学学报, 2013 (2) .
[4]任玉霞.谈高职英语语法教学中翻译法和交际法的结合使用[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 .
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对比 篇11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学 语法渗透 教学策略
前言
当前的小学英语新课标中要求,“听说为主,重点培养交际能力,淡化语法”。即是要求小学生对语法知识只需做好了解,不强制其掌握。本意是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但在实际的过程中,就造成了一些教学问题。
一、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语法教学的问题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往往会面对大量的语法问题,如 “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过去完成时”等各种时态、各种名词所有格、名词的复数、形容词比较级、冠词的用法等等。
特别是当学生进入五年级之后,教材中所涉及到的语法知识会变得越来越多、越类越深入,若对此置之不理,后续的教学工作将面临极大困难。但若讲的细致,又违背了新课程的标准,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一方面,现在很多教师语法的讲解基本都是照本宣科式的,其讲解都过于枯燥,而且本身语法就是教学中的难点,这两者的叠加,往往导致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缺失,教学效果也随之大打折扣,而且对语法的重点讲解也是与新课标要求不符的。另一方面,不少教师为了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对语法一笔带过,很多学生就不免雾里看花、不明所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说对语法的理解和运用了,很多学生甚至连课后习题都完成不了。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法渗透教学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在教学中进行语法知识的渗透教学,对语法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趣味教育。从而使学生在运用课堂知识的同时掌握相关的语法知识。同时,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对语法的渗透教学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1.注重语法渗透教学的持续性,切忌操之过急。在教学的设计上,语法知识每节课都需要被提及,但相关的时间不宜安排过多。因为语法本身就是难点,因此语法的教学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这同时要求,在课程的设计方面,教师要充分的思考整节课程的容量,并合理联系相关的某一两个语法点进行教学,促进课堂教学和语法的相关性,也便于学生对课程和语法的同步理解。
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优等生和学困生两方面的教学平衡,既要让优等生不觉得单调无趣,也要让学困生学得会、跟得上。
在课程的衔接上,每节课程要注重温故而知新,保证新旧知识和语法的关联和运用,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强化学生对新旧知识的反复练习和掌握。使学生的持续性的语法学习中真正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2.以词句的教学为主,在日常教学中渗透语法教学。对英语单词的教学最好练习整个句子来进行,这样有利于单词的理解。对语法的理解和掌握而言,以词语为主的教学工作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小学生的英语教学中,语法往往枯燥难懂,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并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因此小学的语法教学也应该融入词句之中,以词句为依托,让学生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上体会语法的运用原则,点滴的进行词句和语法的积累,必然能在潜移默化之中掌握相关的语法知识。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的介词运用之中,最常见的有in、on和under这三个。对小学三年级来说,掌握这些介词的位置关系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可以通过短语的教学和运用来帮助学生的理解。如关于in的短语in the bag、in the desk、in the book等,就可以介绍其位置,然后比较on这个介词在短语中的运用,on the bag、on the desk、on the book。通过这样的位置比较,学生就能很轻易的掌握具体的用法了。
3.采用多元化方式练习,促进英语语法的潜移默化。“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练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英语学习中也不例外。小学生的自治能力有限,采用传统的习题练习法,枯燥乏味,练习效果欠佳,而且易激发小学生的厌恶心理。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通过练习方式提升小学生巩固知识的效果,需不断迎合小学生的好奇、趣味等心里,设计新颖的练习方式才奏效。
4.在练习中学习和巩固语法。低年级学生由于理解能力有限,很多学生难以区分不同语法的应用情况。因此在语法教学中,应尽可能减少晦涩的知识点分析。例如:在“is,are”的单复句学习中,许多小学生仍不清晰在何种情况下使用“is,are”。不断的空洞地举例说明,只会造成学生学习的混乱。笔者采用引导和竞赛模式,让学生不断造句,对正确的造句和比较具有亮点的造句加以肯定和表扬,这样能提升小学生对语法点学习的成就感,让学生自己加深对正确造句的理解,这样在不断的练习中巩固了该语法点的应用。至于为何使用“is或are”等小学生的具有一定理解能力后,自然知晓。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在小学语法学习中,最终的目的同样是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的运用这一门外语。如何掌握好英语,学习好英语语法和词汇是最为基本的前提。因此,在小学英语语法的教学中,应当摒弃传统教育方法,从教学方法中找准学习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结果上剖析使学生掌握语法存在的问题。找准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陈婷,王来喜,邱明娟.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度”和“法”[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10:82-84.
情景教学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篇12
1 情境教学对高职高专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而“语言知识产生于语言使用”。作为在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门语言, 英语也是中国学校教育非常重视的学科之一, 高职高专教育也不例外。Freeman指出语法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语形、语意和语用, 并且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语法教学的基本途径:以有意义的使用为基础, 突出语言学习者的主体作用”。语法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才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交际情景中学习语法知识, 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形式, 让学生能够真正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在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法教学中, 教师需要设置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法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 这与交际教学法的教学目标是相一致的。
2 情境教学在高职高专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1) 动漫情境导入新授课
首先, 授课教师用PPT展示了动漫《犬夜叉》的经典对话片段。戈薇是《犬夜叉》中的女主人公, 拥有穿越能力的转世巫女的现代人。屏幕上此时出现了一句戈薇的台词:“犬夜叉, 坐下。”视频上犬夜叉应声趴倒在地上。不少学生对动漫《犬夜叉》比较熟悉, 顿时笑成一片。这时老师不断播放不同的画面, 并让学生试着将这些语句翻译成英文。
教学片断一:
T:戈薇的台词:“犬夜叉, 坐下。”
S:…sit down.
T:Ok, let’s move on to next one.What about this?How do you translate“玲, 跟上。”?
Ss:Ling, come with me, …follow me.
T:Then how would you deal with“玲, 和阿呜在这里等着”?
S:How about stay here with Awu here?Or, stay here with Awu, Ling, or Ling, stay here with Awu?
T:Our sentences are ok.Then, What kind of sentences the Chinese one belong to?Is there any rules?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以学生感兴趣的动漫《犬夜叉》台词作为翻译素材, 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翻译过程中, 引导学生对原文进行分析, 总结归纳其句型特征, 并引导学生思考译文的特色, 为下面进行解析和总结做了铺垫。
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材料的接受程度有一定的影响, 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有强烈的学习参与意识, 语言知识也能够更加顺利地被习得。情景教学过程中教师选用学生感兴趣的动漫素材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都有积极作用。在语言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该多尝试利用材料, 创设有益的语言环境, 淡化传统学习痕迹, 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接受知识。
(2) 影视情境运用
这一环节教师仍然采用选自《犬夜叉》的影视材料, 此处教师以《豹猫四天王的阴谋》篇为例。戈薇被妖怪抓走后, 犬夜叉与豹猫怪进行了下面的对话。视频上出现了下面内容:
豹猫:消灭他们。
犬夜叉:快点放了戈薇。
豹猫:那就到我们的城堡来带她回去吧。
老师让同学们试着翻译这些句子。动漫对话本身故事性非常强, 而且视频展示令同学们比较有语境, 于是同学们积极地给出多个答案。
教学片断二:
T:How could we translate消灭他们?
S:kill them…destroy them…
T:Great, then how to translate快点放了戈薇?
S:how about give Gewei back…, or let Wewei go, or set Gewei free?
T:Almost there.Here“放了”means what?Does it mean that we put something into somewhere?
Ss:No, free, …
T:Yes, it means to give one freedom or release someone from a kind of situation.Do you have a better translation now?How to translate这次不会让你逃走?
然后老师给出不同译文并进行了点评与分析, 引导学生摸索规律与技巧。在这一环节中, 老师对祈使句的用途、构成和特征进行梳理, 同时结合电影情境下的例句, 引导学生对祈使句的不同语气、否定形式继续进行分析。由于学生对动漫感兴趣, 自我效能感很高, 语境下祈使句学习进行得比较顺利。经过梳理后, 学生对祈使句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对例句也可以较好地给出译文。备课时对教材的深刻掌握, 情境教学下的知识学习, 也要根据学生特点组织适当的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才能够事半功倍。
3 实际情景下口语练习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用祈使句结合日常生活进行练习。以“请帮我带早餐”为例, 进行学生分组竞赛, 要求、请求或命令、劝告、叮嘱、建议别人做或不做一件事, 说出最多句子且正确率最高的小组获胜。这个环节, 学生结合日程生活学习中让别人做某事的真实活动进行语言知识的运用。练习结合了真实生活场景, 学生积极性很高。很多学生将打包外卖、帮忙带书、取快递、买水果等场景搬到了课堂来, 内容丰富多彩。比赛结束后, 教师对学生的句子进行点评, 尤其是错句分析纠错和佳句赏析, 让学生有成就感, 不断完善知识体系, 提高学习兴趣。
4 结论
通过创设有益情境结合多媒体多种手段开展课堂教学, 并通过探究、分析、知识梳理、练习、纠错与褒扬等环节让学生在情境与活动中掌握语法知识, 不断获得学习成功的积极情感体验, 提高学习积极性, 课堂效果良好。由此可见, 对于知识结构较薄弱的学生, 有效运用情景教学法可以更好地提高语法课堂的教学效果, 且结合当下的时代话题在课堂上增加了德育的色彩。
参考文献
[1]Larsenp-Feeman.Preview article complex system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07 (17) .
[2]曹欣悦, 刘正光.认知语言学对语法教学的启示[J].外国语文, 2009 (8) .
[3]李吉林 (主编) .情景课程的操作与案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10) .
[4]刘正光.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关与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J].外语研究, 2010 (1) .
[5]吴辉榕.认知语言学原理在种植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J].附件教育学院学报, 2014 (9) :93-95.
【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对比】推荐阅读:
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败笔08-08
英语教学中的语法习得05-18
活化英语语法教学08-12
英语语法学习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09-04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思路07-02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片段08-29
中职学校英语语法教学07-15
英语语法教学的原则06-12
初中英语的语法教学06-18
英语语法教学新思路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