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英语语法教学

2024-08-12

活化英语语法教学(共10篇)

活化英语语法教学 篇1

许多小学英语教师认为, 在中年级没有必要讲语法, 因为考的不多, 等学生进入五六年级时再适当地教授语法知识。这是应试教育的思想。如果不了解语言的内部规则, 那么势必影响学生运用该语言进行交流的准确性;越到高年级, 我们就会愈发明显地感觉和发现学生在运用语言时的错误频繁, 语言表达支离玻碎, 甚至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忽略语法教学的后果主要有二———

1.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不高。我们在中年级上课时, 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句子:She look funny.I like play basketball.I like apple.She can skiing…这些句子从中文的角度来说语意都表述对了, 但从语法的角度来说每一句的表达都是错误的。如果我们老师不及时进行纠正和讲解, 那对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学生口语的失误提醒着我们:从小学中年级起就要好好地渗透语法教学。

2.阻碍学生的持续发展。以“一般现在时”为例, 按教材安排, 我们要高年级才接触到。但如果老师把I have a balloon.She has a doll. (相类似的句子四年级教材中有三句) 这种句型在中年级时就渗透好, 那么这对我们学生进入五年级学习英语时是极为有利的。相反地, 如果我们学生在中年级就不会一些简单的句型转换, 那么在他们进入高年级接触到各种时态时, 部分学生定会对此生出许多疑惑, 间接地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产生挫折感。

笔者认为在中年级时对学生进行语法的预先铺垫工作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在点滴中分散和输入语法难点

中年级英语的语言知识点相比高年级来说要少一些, 难度也低一些, 我们教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 如遇到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可以及时说明一下, 如主格、物主代词、近义词、反义词等语法内容, 要及时提醒和介绍;但练习中出现比较深奥的、一时间学生理解不了的知识, 就适当讲解, 不作过多的要求。如四年级出现的there be句型结构的就近原则、like后面跟可数名词的复数以及不可数名词、like后面跟动词的-ing形式, 这些知识点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点点地进行渗透,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

二、在情境交际中渗透语法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 我们应尽可能地摒弃直接的、机械的练习, 多提供机会让孩子在有意义的、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新知识。我们可以利用讲故事、做游戏、歌谣、角色扮演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语法。例如, 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形式的游戏来巩固第三人称单数形式——让一个学生站在讲台前, 指导其他学生描述他的外貌特征:She has long hair.She is tall.She looks nice.She has a small mouth...

三、将游戏活动融入语法

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小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枯燥的语法生动有趣。我们可以在故事、竞猜活动和歌谣中进行语法教学。如在教小刀knife的复数knives时, 我们可以把它编成一个有趣的小故事:fe是白骨精, 孙悟空一棒把她打死了;孙悟空摇身一变, 变成了牛魔王 (V像牛魔王的两个尖角) ;后面还跟了两个小兵es。简单有趣的小故事不仅让学生学得开心, 又让他们记忆深刻。有些学生甚至将这个故事写进了作文里。

四、在对比观察中学习语法

如4B Unit 1 E部分讲到Liu Tao在树上, 用的句子是:He is in the tree.之后我立马给出一个句子The bird is__the tree. (on/in) .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学生会选择in.紧接着老师再给出一句The orange is__the tree. (on/in) 此时的学生也许会有些犹豫, 那么老师可以用红色粉笔写上一个on。老师就引导学生思考“Liu Tao”、“bird”、“orange”跟“tree”的关系。经过观察、分析过后, 学生会发现:虽然都是在树上, 但是所选择的介词却完全不同。“Liu Tao”、“bird”是非长在树上的, 用介词“in”;而“orange”是长在树上的, 用介词“on”。通过观察、对比和分析, 问题解决了, 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也更加深刻了。

五、在任务型活动和练习中内化语法

在中年级英语课堂的教学中, 我们教师可以设计简单的调查活动, 让学生在完成调查任务的同时学习和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如我们在学习完“职业”这个单元后, 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调查家人的职业, 利用老师所教的句子:What’s your job?What’s your father’s job…在调查的过程中, 老师顺势提醒学生用I’m…、We are…、He’s…、She’s…来回答。

在学生完成调查表并做展示之后, 再安排一个笔头练习:

1.What’s her job?__a policewoman.

2.What are your jobs?__wokers.

3.What’s your brother’s job?__a waiter.

4.What are their jobs?__doctors.

教师要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将语法教学与听力、阅读、口语交际等技能有效地结合起来, 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语法意识, 为他们的语言交际和高年级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小学中年级忽视语法教学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会产生不利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活化英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语法知识、学习语法知识和运用语法知识。

关键词:中年级英语,语法教学,感知运用

活化英语语法教学 篇2

第一,首先英语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语法理论知识。

第二,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设计出最适合的语法讲解法。

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在备课的时候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合理安排难度和深度,因人因地宜,做出取舍,进行改编。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水平,必要时可补充适当的内容,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如:在讲解倒装语序时,课本中归纳了9点。尽管比较全面,但我认为可以把倒装分为分成两大板块:全部倒装和部分倒装;然后分别列出有哪些情况需要倒装。

其次是可以把课本的第六点和第八点统一归纳为含有否定意义的副词或连词,这样更易于学生记忆。

再次,课文中的归纳并没有完整,在平时教学中还应补充。如句型:Not only…but also…, No sooner…than…; Hardly…when…,注意他们的共同点和搭配的不同点,以及他们和Not until 放在句首用倒装的区别。

又如 as 引导让步状语时,句型为:表语/状语/动词原形+as+主语+谓语的特殊句式和may表祝愿的句子,一般用全部倒装;若谓语带有情态动词则用部分倒装,如:1)。 May you succeed! 2)。 Long liv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当然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多总结,多积累,不要纯粹的照搬书本。

第三,把本来枯燥的语法讲解设计在一定的生活语言情景中,使教学呈现更加的真实化和生动化。

活化英语语法教学 篇3

一、教学课题

Book4 Unit3 Grammar——V-ing form used as the object complement, predicative and attribute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V-ing作宾补、表语和定语的用法。

2.能力目标:提高灵活运用V-ing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体验学习语法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区别V-ing form的各种用法并加以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完成六个环节的任务,小组合作完成游戏环节。

五、教学过程

1.Watching the film makes a lot of people excited.

2.A lot of people enjoy watching the film.

3.The actors and the actress are charming.

4.The fascinating film is popular with the audience.

5.Their subtle acting makes the film attracting .

设计说明:用图配文,呈现5个含有V-ing的句子,让学生在情景中复习已学V-ing作主语、宾语的用法(头两句),初步感知V-ing作表语、定语和宾补的用法(后三句),导入新课。

Step2.Exploring

1.My job is teaching English.Teaching English is interesting.

2.His job is acting.His acting is so amusing.

设计说明:通过展示作者自己的照片和憨豆先生的图,呈现V-ing作表语的句子,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小结V-ing form作表语的常用词,如astonishing, amusing等。

1.A swimming man is in a swimming pool.

2.A walking man carries a walking stick.

3.The man swimming in the pool is Tom.

=The man who is swimming in the pool is Tom.

4.The man walking in the picture carries a stick.

=The man who is walking in the picture carries a stick.

设计说明:通过动感的图对比例句中不同的V-ing形式的用法,引导学生区别动名词和现在分词,然后做句型转换练习,使学生发现、比较、领悟V-ing作定语的形式、意义和用法。

Step4.Listening and learning

Listen to a song Love written by John Lennon, focusing on the V-ing form in the lyrics(歌词).Try to fill in the blanks.

Love is feeling, feeling love; Love is wanting to be loved;

Love is reaching, reaching love; Love is asking to be loved;

Love is knowing; Love is living, living love;

Love is needing to be loved.

设计说明:让学生在新鲜而又真实的任务驱动下,保持最佳学习状态,感受在英文歌曲中学习语法的巨大乐趣。

Step5.Experiencing

1.We watch five kids running towards us in the picture.

2.We find the picture cheering.

3.The child has the cat keeping something in mind.

4.We see the child teaching the cat a lesson.

设计说明:选择生动、有趣的图片辅助看图造句,然后让学生体验、小结V-ing作宾补的用法。

Step6.Practising (课本21页中的短文填词练习)

设计说明:精心选出课本中涉及V-ing的练习,引导学生溯本追源,在语篇中运用语法。

六、教学反思

活化英语语法教学 篇4

一、运用视频演示教学, 增强英语语法的趣味

在过去的语法教学中, 只有教师在课堂上讲, 抽象性的概念不仅迷惑住了学生, 也糊涂了老师。随着现代化教育的普及, 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渐走进了各个课堂, 为了增强英语语法的趣味性, 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利用视频演示的方式, 让学生坐在教室里也能够体验到英语使用中的语法趣味。

例如, 在译林版初中英语7A 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这篇小短文中, 用到了多种语法结构。教师可以将该篇短文传输到电脑中, 将其配合动画的形式, 在课堂中进行视频演示, 把整个对话语句展示在学生面前, 教师在这个时候就能够对英语语句进行细致的讲解。当视频中展示到“Let’s have a hamburger.”的时候, 告诉学生这是一个肯定的祈使句, 与此同时也可以举一反三, 常用的还有“Let’s go. / Let’s study.”等, 这样学生就能够明白该语法的知识及应用了;当看到“Hamburgers are not good for us.”和“I don’t like apples.”时, 告诉学生这是否定句“主语+否定词+动词+宾语的结构形式”, 这样就将复杂的语法结构中的主干成分提炼了出来, 学生便能够一目了然地明白其中的含义, 进而增强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视频演示的教学方式, 把学生从低头无趣的学变成了昂头挺胸的学, 改变了学生学习的状态, 也改变了英语语法的教学方式。在视频演示教学中, 语法一改过去的枯燥乏味, 有了趣味性, 学生对英语语法也不惧怕了, 英语成绩自然得到了提高。

二、运用情景模拟教学, 体验英语语法的趣味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英语教师虽然作为西方文化的传播者, 但是教学方式依然显得那么地陈旧, 特别是在讲解英语语法的过程中, 教师不善于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对英语展开教学。因此, 英语教师要能够合时宜地运用情景教学, 体验英语语法的趣味。

例如在初中英语9A Unit 8 Detective stories的文章中, 要想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学习对话中的语法知识, 首先要能够对文章中的英语进行推敲和理解, 这就需要教师安排一个情景, 让学生身临其中地感受英语语法, 体悟英语语感。“Why are you dressed that, Eddie?What’s a detective?”这两句话都是特殊疑问句, 教师进而可以解释特殊疑问句的标志如what、which、why等这些单词;又如在“A detective is someone who looks for clues to something important.”这是一个复杂的定语从句的句型, 教师要趁着情景的优势把句式讲明白、讲仔细, 在该句中定语从句是“someone who...”是修饰前面的someone, “something important”中important修饰前面的something, 学生在理解定语从句的时候有一定的难度,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细致地进行解析。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情景感悟性, 从而很难从书本上去理解较为抽象的知识含义, 而情景教学正是弥补了这样的不足, 特别是在初中英语语法的教学过程中, 该作用更加明显。

三、运用合作方式教学, 分享英语语法的趣味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是不尽相同的,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学生, 而不是一组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改变教学策略, 积极地将学生组织起来, 合作教学, 将英语语法的趣味让学生相互分享, 从而促进英语语法的学习。

例如在译林版初中英语8A Unit 3 A day out中,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 由学生来讨论出对话中的语法结构特点, “I’m going to exercise.”“That’s good, you need to exercise and keep fit.”等, 这些都是一般陈述句的形式, 首先要能够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陈述句的语句格式进行概括, 同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 要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加以修正;“Are you going to climb a hill?”等是一般疑问句的句式, 同样要让学生能全面地分析、理解该句式的特点, 让学生参与其中, 他们也就能够感悟和分享英语语法的趣味性了。

合作的教学方式, 是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重要一步, 在合作过程中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而得以互相交流其中的趣味性, 并从自身的角度去体悟英语语法的丰富内涵, 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进步, 也能够提升学生整体对语法知识的理解。

英语语法学习研究与语法教学设计 篇5

柳河三中

胡海燕 一 学习英语语法的目的:

先简要讨论一下要不要学习英语语法的问题。这个问题,答案也许是很清楚的。主张英语语法可以不学的人往往这样说:我们中国人,如果智力正常,从小就会说汉语,能遣词造句,没见过哪个小孩先学语法再学话的。再说,英语讲得多了,有了语感,语法还不是水到渠成的事。这种实践出真知的说法,绝对是正确的。但我仍主张学一点英语语法。本人没受过很好的教育,更不懂高深的语言学习理论,但一直有这样的看法:在我们中国,百年都没有营造出正常情况下用正式英语交际的大氛围和小氛围,所以难以在投入产出比符合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培养出一定的英语语感。语法,实际上就是给你语言整体上的语感(规则),既给你能解释语言现象的鱼,又教你如何用语感去钓语言深层的鱼。何乐而不为呢?说到这,学习英语语法的目的也就清清楚楚了:弥补氛围难以在短期内培养一定语感的缺憾,比较经济地获得英语整体的语感。当然,也为通过我们这个考试大国的众多英语测试提供初级“抱佛脚”的方法。

二 学习英语语法的范围: 学习英语语法的范围,指的是学习英语语法需掌握的内容程度。既然我们学习英语语法的目的那么简单实际,到啥山唱啥歌吧。范围不必很大,也就是说面不宜太宽,点也不宜研究太深,毕竟需要用英语说之乎者也的人不多。另外,我认为通过学习英语语法,求得对英语的整体感觉非常重要。有了整体感,可以揭开英语的神秘面纱,知道了对手的模样,就知己知彼了;有了整体感,对语言就有了“君临天下”之气,加之不懈的积累,从掌握语法的必然王国,进而出入语言的自由王国。出于这种考虑,这个讲义编得非常简单,有些方面甚至还不如高中所学的内容,但实用语法的基本脉络比较清晰。

三、学习英语语法的方法: 英语语法书很多,学习英语语法的方法也不少。学好一样东西,本没有绝对好的方法。号称包治百病的医生,要么是庸医,要么是骗子。事实上,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不断尝试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依我这个半路出家的人看来,不管用什么方法学英语语法,进而学英语语言,一是要有整体语感,要学会归纳和演绎,由此及彼;

三 是要借助对母语的了解,琢磨汉语和英语的异同之处,转而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由此及彼。比如:学了wish的宾语可以用不定式,可以推理出名词wish的定语、表语也有可能是不定式。是还是不是?一查词典便知。汉语的“讨论”一词用动词短语作宾语,中间一般要加个wh-词,如能说“讨论如何学习英语”,不能说“讨论学习英语”。英语里的discuss用不定式作宾语是否也是如此呢?英语中类似的词是否是同样情况呢?花点时间就解决问题。对语言的分析能力,实际上以对语言的整体语感为基础的,更是以对语言完整的整体语感为目的的。说到底,语言不就是规律和例外的组合吗?!两三年积累下来,你就是语法高手。最后祝你能在engkish上取得好成绩。

英语语法教学设计

一、引言

课堂教学有效性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其中主要因素之一。英语教学设计是英语教师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英语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英语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所做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因此,教学设计需遵循一定的原则。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着重探讨了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几条原则。

二、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在语法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针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要求、语法教学的特点和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对教学内容、活动方式、媒体的运用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发现要提高语法教学有效性,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需遵循以下五条原则:

(一)新知识与旧知识相结合的原则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他们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学生赖以学习新知识的材料必须与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有紧密的联系。

在语法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发现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来构建对新知识的理解。人教版英语新教材(nsefc)虽为语法教学提供了载体,编排在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标题下,语法材料却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去尝试、发现。如nsefc必修4第4单元body language中的语法内容是学习动词-ing形式在句子中做状语和定语,如果让学生根据第1题的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与所给例子结构相同的另外几个句子,然后发现其新的语法现象并归纳出使用中的语法结构,很多学生会发现不了,更不用说归纳了。因为,这些在教师看来很明白的东西,对学生来说,就不那么明显。而在完成第2题时,学生或许能“依样画葫芦”,却不能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因此,教师必须明白教材只是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载体,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需要对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改造。如动词-ing形式做状语是由状语从句、简单句、并列句演变而来的,而这些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据此,教师可以将课本中的句子改为句子1a和句子2a,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与句子1a和句子2a类似的句子1b和2b,并划出意义相同或相似但形式不同的内容。核对答案后,点明1a和2a是初中学过的句子结构,1b和2b是新的学习内容。这两组句子1a和1b、2a和2b之间可以相互转换,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新的语法知识,即句子1b和2b的产生了。

1a.I saw several young people enter the waiting area and they look around curiously.1b.I saw several young people enter the waiting area looking around curiously.2a.then akira nagata from Japan came in.he smiled, …

2b.then akira nagata from Japan came in smiling, …

学生通过对比去尝试发现两者之间的异同,从而找出两者之间的转换规律,发现新的语法结构,这样学生就能较容易地构建对新知识的理解了。

(二)语言形式、意义、用法相结合的原则

初中阶段的语法教学,应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把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在语境中了解和掌握语法的表意功能。因为语法教学的目的是让学习者具备准确的有意义且得体地使用语法结构的能力。而脱离具体的语境和上下文,句子层次的许多问题是说不清楚的。因此,语法教学要遵循从语篇中来,到语篇中去,即形式、意义、用法相结合的原则。

(三)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独立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观察、阅读、思考、操作、质疑问难、搜索、输入和加工信息的过程。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通过学习者的合作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教育家卡甘提醒教育者:“学生既需要学会如何竞争和如何独立工作,也需要学会如何合作。”

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我们同样应该把两种学习方式有机而协调地结合在一起。较小而简单的问题可让学生独立完成,较大而又较难的问题可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如在学习动词-ing形式做状语时,一些单句练习就比较适合让学生独立完成,而让学生归纳所发现的语法规则之类的问题就最好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因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就能加深对这些规则的理解和记忆,并且能通过讨论借鉴别人的方法。如对动词-ing形式作状语,学生经过讨论总结出下面两种有助于他们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的方式: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培养独立自主能力。结合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交流、探讨过程中强化对语法概念、规则的理解、记忆,并找到学习语法的正确方法,对语法规则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更全面的理解;使学习语法的思路明确化、外显化,这样既可以消除学生学习语法的枯燥感,又可以使学生在比较和讨论中把握语法的规律和特点。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既要设计独立学习的活动,又要设计合作学习的活动,并明确完成活动的方式,使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人相处、合作及团结创新的精神都得到培养,并在此过程中建构知识的意义。

(四)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相结合的原则

新课程改革提倡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不意味着排除传统媒体的运用,而且两种媒体都有各自的优势,因此,在材料的设计过程中就应注意结合学习材料的特点及其完成方式等因素考虑选用最合适的媒体,这样才能达到媒体为教学服务的目的。以计算机的运用为标志的现代教学媒体具有使教学内容传递速度快、直观化和生动化等优点;而传统教学媒体如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在中小学教学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仍然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运用这些传统技术和工具的教学应用模式和教学方式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如好的板书设计既有利于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既能产生美感、陶冶情操,又能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活跃学生的思维。可见,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语法教学任务的完成方式决定了两种教学媒体结合使用的必要性。因为语法教学需要学生通过独立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如考虑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要求学生学习的材料就不能只通过屏幕展示给学生,而必须以文本的形式印发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尝试、交流、讨论;手、口、脑、耳并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而且,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既有预设又有生成的。总结课堂上生成的内容就常用到黑板。另外,答案的呈现、图片等的展示用现代媒体效果更好。可见,要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设计必须考虑到两种媒体与教学方法的优化结合。

(五)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课标》明确指出:“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评价应能使教师获得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教师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因此,评价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应该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各项教学内容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不像大学在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后有专项的语法测试评价,中学生的语法能力评价通常是在考试中通过单项选择题、短文改错、书面表达等方面的综合测试来进行的。因此,中学语法教学评价除通过考试来综合评价外,应更多地采用形成性评价。

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到评价的内容及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可选择课堂观察、体态语言、语言、提问、师生互动协商、任务完成等方式。如学习动词-ing形式做状语后,可设计以下两个任务让学生选择完成。

这种任务可以诊断学生的笔头输出能力,当然还可设计通过口头完成的任务来检测学生的口头输出能力。另外,根据需要还可设计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分为组内成员自评、组内成员互评、小组自评。这里所指的个人评价是指对教师的评价,包括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自我评价和他人对教师的评价。设计评价时,人们往往想到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教师的自我评价,却忘了让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比教师的自我评价更能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为让学生参与对教师的评价,更能促使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和设计问题,而且还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平等意识,事实也证明,这是学生非常乐意做的。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写学习日志的方式来进行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反思等进行记录。学习日志可以有效地监控学生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总之,语法教学评价结合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及评价的特点,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并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及时而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三、结语

活化英语语法教学 篇6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言知识的讲解与传授, 而且随着新课改和新版教材的推行使用, 英语中、高考试卷的基本构成与赋分比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比较突出的就是直接考查语法知识的题目少了, 相应的分值也小得多了。中、高考是个指挥棒, 在英语教学中出现了一种“淡化语法教学”的观点。

随着新版教材的使用, 教材由以往以语法规则为线索的编写方式改为以话题为中心、穿插语法的编写方式, 交际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开始走入英语课堂。听、说、读、写等技能成为英语教学的重点, 语法是否还要教、如何教成为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随着中、高考中直接考查语法结构的试题减少, 不少英语教师产生了淡化语法教学, 甚至抛弃语法教学的想法, 提出了“听说领先, 淡化语法, 侧重阅读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法。一些师生认为, 教授语法和学习语法不够时髦, 是过时了。也有人认为, 语法教学可以取消了。英语语法教学真的可以一点不要了吗?淡化就等于取消了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我认为, 学语言却不讲语法的规则是不现实的, 语言法则存在于语言的实践中, 剔除语法教学的英语教学实际上不存在。事实上, 在英语教学中, 语法揭示了词形变化和遣词造句的规律, 这些语法知识都是不可回避的。因此, 我们有必要澄清, 淡化不等于取消。从某种程度上讲, 考试反而对语法的要求更高了。因为学生只有掌握了坚实的语法基础, 结合语境灵活运用, 才能选出正确选项。语法在语篇衔接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中、高考阅读理解中句式结构趋于复杂, 语法知识在阅读中的重要性又凸现出来, 再看近些年的中、高考完形填空, 句子结构也是越来越复杂, 要求也越来越高, 简单句在减少, 复合句在增加, 考查了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现在中学生的听说能力、阅读能力比以前教的学生有较大的提高, 但同时也可以明显感觉到他们的语言结构, 特别在语法方面比以前的学生差多了, 具体表现在他们的写作里面, 很多学生的作文里几乎找不出几个完整和像样的句子来, 让教师批改起来无从下手, 很是头疼,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语法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还应该有它一定的地位。

我这样说并不是否定“淡化语法教学”的正确性, 也并不是要维护传统英语教学中语法至上, 为掌握语法而掌握语法的做法。既然语法存在于丰富的语言实践中, 那么我们先得有相应的语言实践, 然后才可能感知隐藏其中的语法。丰富的语言实践始终是第一性的东西, 学习语法只不过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语言。过去那种语法至上, 语法压倒一切的做法, 本末倒置, 不能再重演了, 关键是要把握好语法教学的“度”, 真正做到“淡”而有“味”。怎样把握语法教学这个“度”呢?那就是要充分理解新的英语课程标准, 充分理解中、高考考试说明, 明确其中关于语法教学的具体规定, 并在英语教学中把它们统一起来, 做到既符合新的英语课程标准, 又适应备考的需要。

在“淡化语法教学”语境下怎样进行英语语法教学?

一、认真领会《英语课程标准》, 正确理解和把握“淡化”的意思和尺度

本着先语言后语法的原则, 分散难点, 循序渐进。新课标要求教授语法规则的方式是通过让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学习及开展任务型活动的方式去发现、归纳。所以, 在学习语言材料之后, 教师应该引领学生总结归纳, 等学生掌握了语法规则之后再用语法规则来指导英语学习。有的教师不切合教材实际, 喜欢将语法集中到一起来讲, 想“一步到位”, 这是不现实的, 从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说, 分散讲效果更好。

二、把握好所授语法知识的难度

比如, 在初中阶段对过去完成时态和过去将来时态、动词不定式作定语和主语的用法, 只要求学生了解就行了, 不必作为重点掌握。

三、把握学科的内在关联性

例如, 汉语和英语作为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 虽有很大的差异性, 但毋庸置疑, 同是语言学科, 也有很多相同点。比如在语音方面, 我们就知道汉语拼音有韵母和声母, 而英语中有元音和辅音;汉语拼音中有单韵母和复韵母, 英语中也有单元音和双元音, 这里面就有一定的对应性。尤其是汉语拼音中的大部分声母和英语中的大部分辅音读音和读法完全一样, 掌握了这些对应规律, 就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母语的优势来学习英语了。语法方面, 两种语言也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如在句子构成方面, 我们知道汉语句子有主、谓、宾、定、状、补, 英语中也有这些成分, 而且这些成分在词性构成上几乎是完全一样的。汉语中有主动句和被动句, 英语中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等等,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汉语语法的已知去把握英语语法的未知。

四、帮助学生巧记、巧用语法规则

语法学习有时还是需要背诵的, 尤其是把英语作为foreign language来学习的中国学生。在教学语法过程中我注意总结各种规则的特点以及相同点和不同点, 并从中总结出了一些巧记的方法。

1. 利用顺口溜来记。

比如, 基数词变序数词的变化规则, 总结如下:一二三要牢记, 八去t、九去e、ve要用f替, 要是以y来结尾、把y变ie别客气, 最后再加th。

2. 利用规则的特点来记忆。

比如, 现在分词的构成规则, 我把它先简化成“直接加”“去e加”和“双写加”, 再进一步析解什么是“直接加”“去e加”和“双写加”, 这样学生很快就理解记住并能使用了。

3. 借助各种规则之间的不同点来记忆。

找出各种规则之间的不同点有助于各种规则的记忆与运用。比如, 现在分词构成规则只有三条, 没有“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 改y为ie”这一条, 而其他规则里都有这条, 这样记得的东西牢靠, 不易混淆。

五、通过做适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语法知识, 加深对语法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 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避免盲目性和走极端, 恰当把握好“淡化语法教学”尺度, 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随着新教改的全面推广, 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版教材的推行使用, 在中、高考比较突出的, 就是直接考查语法知识的题目少了, 相应的分值也小得多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 语法规则的教学一直很有争议, 该不该讲, 怎么讲, 讲到什么程度等等都是大家激烈讨论的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 探讨在新课标下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重要性以及有效的教学方式。

活化英语语法教学 篇7

有些英语教师, 对课文中出现的语法现象讲解得详详细细, 认认真真, 学生也能背出那些语法规则, 但是实际运用起来却错漏百出, 没有真真正正地运用好语法, 掌握好语法。例如: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教材初一下学期教到一般现在时态, 教师很容易讲清楚, 学生也很快记住了相关语法规则:一般现在时, 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 谓语动词要加s或es;当主语是其他人称时, 谓语动词用原形。但是, 由于汉语没有这种变化, 学生很容易做错。

教师要使学生真正接受这种语言现象, 养成习惯, 做起题来万无一失, 就必须经过多次的反复的练习才行, 教师在课堂上也要多给出例子, 例如:他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He gets up at six every morning.他们 (你们) 经常在学校吃午餐。They (You) have lunch at school.等等, 老师还要指出动词加es或es的变化与名词的复数形式一样, 并注意把以上两句变为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时的情况作讲解。变否定句时把doesn’t或don’t加在动词gets和have前, 第一句加了doesn’t以后gets要改为get, 第二句动词have照抄即可。把以上两句变为一般疑问句, 第一句在句子开头加Does, 动词gets变为原形get, 大写H要改变为小写h, 第二句在句子开头加Do, 大写T要改变为小写t, 其他照抄, 句末加问号即可。又如, 在教学现在进行时, 学生也很快记住了语法规则:现在进行时是由助动词be的现在式 (is, are, am) +动词现在分词 (动词+ing) 构成;现在分词构成有三种情况:一, 一般的动词直接加ing;二, 以不发音e结尾的动词去掉e再加ing;三, 以重读闭音节结尾的, 且末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 应双写这一辅音字母再加ing。可是学生翻译或运用起来不是把助动词be丢掉, 就是把现在分词的ing丢掉。例如翻译:我正在读英语, 正确翻译是:“I am reading English.”而学生往往翻译为:“I am read English”或“I reading English”。再如学习了动词以后, 学生们学习了行为动词作谓语, 还是忘不了“be”, 例如翻泽“我每天学英语”, 正确的翻译是:“I study English everyday.”多数学生却翻译为:“I am study English every day”.

总之, 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来说, 犯这种或那种语法性错误的现象很多, 它的主要原因是东西方语言习惯的差异。要克服这种错误现象, 必须着重听说读写的训练, 着重于实践。反复实践, 反复训练, 才能得以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 才能做到正确地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

那么, 对课文和句型中出现的一些新的语法现象怎么教?我认为不是当新的语法知识一出现就开始大讲, 特讲, 讲个不停。特别是一些比较难的语法项目, 很难在学生初次遇到时就能讲明白的。有些语法知识最好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材料以后再进行讲解。比如, 教到被动语态时, 先让学生理解了句子意思才讲解。The desk is made of wood.这书桌是木材做的。English is spoken by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世界上大多数人讲英语。然后, 教师指出被动语态的结构是由be+动词过去分词构成, 不同的时态be的形式分别不同。举例一一讲解不同时态被动语态的句子。

对于一些还没有教到的语法知识, 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其意义, 把它作为句型来记忆, 而暂不作其他要求, 等到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材料以后再回过头来讲解, 这种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学生听不懂, 做不对, 说不出, 很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例如, 现在完成时是初中阶段很难学的一个时态, 内容多, 难理解, 与汉语习惯差异大, 只能一点一点地讲从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Book III里的unit 6开始, 课本里有四个单元, 在十六课中都逐渐出现现在完成时态, 先从对话Have you got...?入手, 指出现在完成时的结构, 及逐一举例讲解出现的各种情形。总之, 现在完成时只能慢慢地讲解, 等到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 才能系统地加以归纳、比较、总结并用于指导实践。

活化英语语法教学 篇8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在国家课程改革后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前景仍不容乐观。目前,一线教学一直游离于两种极端(即“以语法为纲,为语法而教语言,以讲代练”和“谈‘法’色变,摈弃语法教学”)之间,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及可操作的模型参考。作为人类认知客观世界与自我反观的符号系统,语言离不开语法,因此英语语法教学不是“是”与“否”的对立,而是“优化”与“提升”的联姻。在语法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明白形式(form),即语法结构变化规则,而且要弄清楚该结构在语境中的意义(meaning),更要能够运用(use)(刘道义20102)。

二、早期语法教学概览及发展趋势

(一)早期语法教学概览

语法教学经历了从大起大落到趋于理性的发展史(左焕琪2011),见表1。

表1中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认知法均为“聚焦形式的语法教学(focus on forms)”,此处的语言形式往往是一些具体的、分离的、孤立的、脱离语境的语言结构。Hymes(1972)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说使交际语言教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随之,情景、意念、功能等概念在语言教学中被引入,教学范式的重心移入语义维度,“基于意义的语法教学(focus on meaning)”成为主流;随着人们对语言交际能力的认识不断深化,“关注语用的语法教学(focus on use)”成为热点,它是在前两类语法观基础上的拓展与更新,突出强调语言使用的得体,自然法与交际法集中体现了意义与语用。

(二)语法教学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后,语法教学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语法教学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服务;二是把语法看做一套知识体系(陈述性知识)的静态语法教学逐步被培养学生用语法做事能力(程序性知识)的动态语法教学代替;三是将语法教学内置于语言实践中的隐性教学与单纯进行结构分析的显性语法教学相结合。语法学习不是终极目标,而是实现目标的手段(郑文颖2011)。

三、三维语法理论基本内涵

经历了焦点更迭,语法教学的维度也随之不断扩展,“形式·意义·使用”三维互动关联的语法观成为基本共识。美国学者Larsen-Freeman的“三维语法框架(a threedimensional grammar framework)”便是其中的代表。

在此框架中,语法被视为“形、意、用”三维一体:形式涉及形态句法;意义包括非语境化中词汇及语法意义;使用则考虑人们在特定语境中运用语言达成的意图。Larsen-Freeman(2003)使用了语法能力(grammaring)这一术语,强调语法能力是与听、说、读、写并行的一种能力。语法教学是动态的过程,其目标在于正确、富有意义并恰当地使用语法(Larsen-Freeman 2009)。

四、基于三维语法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一)教学模型

三维语法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模型将Larsen-Freeman“三维语法框架”置于高中语法教学情境,由目标语法呈现、去情景意义训练及语境语法综合运用组成,每个维度指向一个具体目标,忽略其中任何一个维度都将降低学生使用目标语法进行交际的能力。

在呈现阶段,教师以多种方式呈现目标语法。这时语法以陈述性知识存在,课堂形式主要为显性模式(可隐性导入)。该阶段是学生把新信息纳入图式形成新命题的过程,提倡师生间的问题互动,即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创设认知矛盾,引导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上进行思维推理。

在训练阶段,教师通过提供各种语言变式使新认知结构内化。这时陈述性语法知识以命题及命题网络形式储存进入工作记忆,课堂形式仍为显性模式,主要为支架支撑下的控制性机械训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形式及意义构建。

在使用阶段,教师根据目标语法交际功能创设情景,将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的活动结合起来,将语法知识的学习与综合技能训练结合起来,让学习者在“用”中体会并内化语法。这时语法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参与交际,成为语言能力的基本组成要素。课堂形式为隐性模式,学生在创设的语境下运用目标语法完成特定任务,通过输出逐步发展语法能力。

(二)教学原则

1. 陈述性知识网络化

该原则主要应用于三维模型中的呈现及训练阶段。陈述性的语法知识在保持期间,认知结构要经过重组,以达到简约与减轻记忆负担的目的。这个过程是认知结构纵向上不断分化,在横向上综合贯通的精细加工过程,其结果是体积越来越小、质量越来越大的知识密集体,具有排列整齐、脉络清晰、联结紧密的特点。此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比较有联系但又有区别的知识,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改组和重建,最终使陈述性知识网络化。

2. 程序性知识自动化

该原则主要应用于三维模型的使用阶段。在完成陈述性知识网络化后,教师应提供大量情境变式,使语言规则完全支配学生行为,最终达到相对自动化的程度。这时规则就转化为程序性知识。此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设计大量的情境化活动,提供交际平台,让学生通过完成生活中真实的语言任务,最终将目标语法自动化。

(三)活动设计

在实践中,教师要根据不同语法难点设计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张瑞瑜2010)。下面选取典型活动阐述各阶段模型运行。

1. 目标语法呈现

1)有意义的导入

(1)“我的故事”

教师以第一人称使用含有大量典型目标语法的语篇讲述亲身经历自然导入,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感知语法结构,例如(1)中各种时态的呈现:

(1)I’m not sure if I ever want to go skiing again.Never have I felt so frustrated trying to have fun!First,I had trouble justgetting on the boots and skis I had rented.One of the boots wouldn’t fit;then I discovered that...

“我的故事”这一方法在不同情境下可转化为“我的陈述(用目标语法阐明观点,表达情感)”以及“我的问题(师生互动问答自然导入目标语法)”两种方法。

(2)图画漫游

以定语从句为例,教师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讨论画面内容,自然导入目标语法,如(2)所示:

2)有意义的理解

该阶段是陈述性知识网络化的具体运用,分为找点和构网两个层次。新结构的构建首先要寻找一个同化点(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图式中找到对新语法起到固定作用的点),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将其植入到原语法结构合适的位置上。在找点嵌入的基础上,学生可对新、旧语法进行精细加工,通过对比、类化等方法,围绕关键概念组成网络结构,并通过新信息的不断纳入和分化使其不断完整。例如,动词时态可从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中找到数轴这一同化点,将时态知识同化到一条直线之上。

2. 去情景意义训练

教师应严格控制该阶段的活动过程,要求学生在给定的语言框架中以替换、填空、补全等形式内化特定目标语法。此时语法以陈述性知识存在,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精细加工,实现网络化。

1)信息替换

学生以小组对话形式通过词汇替换训练目标语法,例如,(3)以be doing表将来时:

此项活动还可以改为卡片问答,教师将含有信息的卡片随机分发给学生,学生以手中卡片信息自由组合以对话形式训练目标语法。

2)目标锁定

目标锁定具有一定开放性,学生使用目标语法交际的同时完成语法内化。以强调句型为例,如表4和例(4)所示:

3)连词成句

该项目将句子切割成单词,把枯燥的语法转化成游戏,要求学生连词成句。以倒装句为例:

4)词语接龙

该项目模仿汉语教学中的“词语接龙”,要求学生运用目标语法造句。以动名词为例:

3. 语境语法综合运用

1)信息缺失

信息缺失是目标锁定的拓展,具有信息沟。学生按照信息表中的线索用目标语法完成交际并获取缺失信息(小组活动或个体走动式采访),填写信息卡,陈述采访内容。以情态动词表示猜测为例:

2)信息拼图

该项目提供富含目标语法的语篇,学生通过听读获取信息,使用目标语法陈述观点,将活动延伸为观点表达。该活动无限接近真实生活,学生在表达观点时对方的反馈信息往往是未知的,这就包含了真实生活交际中的意义协商(如话轮转换、理解意义、赞同与否等),观点交流后可以进行任务写作,拉长交际链条。以现在完成时为例,学生完成“Student of the School Year”的信息拼图后,运用现在完成时陈述并协商:

3)解决问题

学生在各种问题情境及目标语法支撑下解决问题,一般以小组讨论形式进行,后续可书面输出,以情态动词表建议为例:

4)角色扮演

该活动要求学生根据给定信息运用目标语法完成不同情境下的角色扮演,以一般过去时为例:

表9角色扮演示例

5)小组写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领取写作话题,运用目标语法合作完成小组作文并呈现全班,表10中列举出围绕虚拟条件句设置的五个话题:

6)故事接龙

故事接龙是小组写作的升级,要求成员一人一句,强调即席性及情节的连贯。以过去时及过去进行时为例:

7)语言图画

学生以班级活动(每位同学贡献一句)和小组活动(成员讨论形成语篇)形式,运用目标语法描述某一具体人物、事件、场景。为使活动生动有趣,教师可采取图画逐步清晰的方法,图3以动名词为例:

要求学生用动名词运用表11中词汇支架下描述Martin Luther King。

(四)典型案例

下文将选取定语从句说明三维语法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模型在课堂中的运行。

1.目标语法呈现

1)我的陈述

教师模仿“Dictation”作者Ozick(2009)陈述(12)中的文字:

(12)I would like to dedicate my work to my father,for he is always exemplary and inspirational;my uncle,for he believes in my abilities and gave me support;my mother,for she has supported me with love,encouragement all through my life.”

同时教师使用PPT自定义动画功能将斜体英文部分改为“who”将目标语法定语从句导入,此时为目标语法呈现的有意义呈现,因问题超出学生已有语法知识,认知矛盾可以激发学生认知动机。

2)找点

教师从学生已有定语图式中找到固定点,用不同图画内容引出不同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分层讨论图画的形式不断将新信息纳入已有认知结构。

3)构网

在找点基础上,师生互动将新信息以表格形式汇总(如表12所示),使改组后的新认知图式边界清晰、结构稳定。

以上活动为定语从句的有意义理解,重心落在形式上,此时学生在教师帮助下通过“观察—发现—讨论—归纳”完成形式建构,新旧信息间的联系为构建的基础。

2.去情景意义训练

1)认识新朋友

教师呈现包含不同人物的图片,学生运用定语从句输出图画内容:

2)知识竞赛

学生首先用关系代词完成填空,然后进行竞赛,教师也可要求学生分组使用定语从句编写竞赛题后再相互竞猜,题例见(14)和(15):

以上活动为去情境意义训练,重心落在意义上,学生通过模句、填空机械训练强化目标语法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3.语境语法综合运用

1)走近名人家庭

此为信息缺失活动,学生首先使用目标语法通过自由讨论(可在全班范围内进行)采集缺失信息;然后尽可能使用定语从句在课堂上口头输出,课下以名人家庭海报形式完成书面汇报。

2)“谁是我的好朋友”

此活动进一步开放,学生在无任何信息限制的情况下分别使用目标语法提供好友基本信息供大家猜测,猜测者也须使用定语从句进行询问。

以上活动为语境语法综合运用,重心落在使用上,学生使用定语从句完成生活中的语言任务,通过有意义、可理解的语言输出使新认知结构程序化。

五、结语

三维语法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模型是Larsen-Freeman的三维语法框架在高中英语特定情境下的具体应用,兼顾了语法的形、意、用三个维度。在目标语法呈现阶段,师生通过意义协商完成新认知结构的构建;在去情境意义训练阶段,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支架支撑下的控制性机械训练;在语境语法综合运用阶段,教师创设各种语境引导学生运用目标语法进行得体交际。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向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接触、处理、使用各种情景中的形式-功能关系,使得所学的形式真正成为其中介语行为的一部分,最大限度地缩小语法知识和语法能力之间的差距(牛强、王亚芳2007),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刘炜.2011.语言学与语言教学发展视域下的英语三维语法教学论[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19(4):70-74.

牛强,王亚芳.2007.论将语法知识转化为语法能力的外语学习策略[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1):5-11.

左焕琪.2011.让英语语法教学焕发新时代的青春[M]//何亚男,应晓球.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活动设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张瑞瑜.2010.形义用三维语法模式对中专英语教学的启示[J].海外英语(10):37,50.

郑文颖.2011.NSEFC教材中的英语语法教学[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30(2):140-141.

Hymes,D.1972.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ciolinguistics:selected readings.[C].Harmondsworth:Penguin.

Larsen-Freeman,D.2003.Teaching language:from grammar to grammaring.[M]Boston:Heinle&Heinle.

Larsen-Freeman,D.2009Teaching and testinggrammar[C]//Long,M.&Doughty,C.Thehandbook of language teaching.Malden,MA:Blackwell Publishers:518-542.

活化英语语法教学 篇9

随着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构式语法理论逐渐兴起。20世纪90年代, Adele E.Goldberg&Kay共同提出了构式语法 (construction grammar) 。它来源于认知语法。认知语法是对转换生成语法的挑战, 在认知语法不断发展与成熟的趋势下, 构式语法, 这一从认知语法中派生出来的新型语法理论日益受到学者们的亲睐。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构式语法理论进行探索和分析, Goldberg, Croft曾经对构式及构式语法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评价[1,2];Fillmore, Jackendoff, 徐盛恒等根据构式语法理论对英语构式进行了分析[3,4,5];张伯江, 沈家煊, 严辰松等以构式语法为依据对汉语中的构式进行了研究[6,7,8]。在分别运用构式语法理论研究了英语构式和汉语构式的基础上, 石毓智, 熊学亮先后对英汉构式进行了比较[9,10]。在对构式和构式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学者们将目光转向了构式语法在语言教学上的应用。董燕萍, 梁君英探讨了构式在中国学生理解英语句子时产生的影响[11];胡学文对中国学生英语双宾构式的习得进行了基于语料库的研究[12]。林正军, 刘永兵从构式语法的视角探究英语语法的教学方法[13]。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 该文以构式语法理论为基础, 尝试性的探索构式语法理论对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及其蕴含的教学理念。

1 构式语法简介

构式语法源于认知语言学, 该理论符合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型原则, 即,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14]构式语法与生成语法所主张的原子 (atomist) 组合 (compositional) 观不同, 构式语法认为语言是“规约语言单位的结构化清单, 强调构式形式与功能的统一表征”[15]Croft&Cruse将构式语法分成四派, 分别是以Lakoff&Gldberg提出的构式语法;Kay&Fillmore倡导的构式语法;Croft提出的激进构式语法;Langacker所倡导的认知语法。虽然各派的研究各有侧重, 表述各异, 但都认为构式是语言的基本单位, 是人们通过后天经验习得的形式与意义的配对, 构式的意义与单词的意义是相互独立的。Goldberg认为“任何形式或意义的一些方面不能从其组成部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完全推知的语言表达形式都看作是构式[16]。”构式包括词素、词、固定的习语、搭配以及具有抽象意义的句型, 包括了表示形容词、副词比较级-er, 最高级-est这样的简单构式, 也包括论元结构这种抽象构式。因此, 构式在语言中无处不在。构式语法主张从句法、语义、语用、文化等角度来系统分析构式。构式也可以用来分析语言。

构式语法强调语言的实际学习和使用情况, 在构式语法看来, 语言能力就是使用自然语言构式的能力。语言结构是对日常认知体验过程的描写, 语言的使用也来源于日常生活经验。这些论断为构式语法的提出和语言习得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构式语法认为语言是由形式各异的构式组成的, 因此对语言的习得就可以归结为对构式的习得。首先习得范围狭窄的构式, 通过反复的练习逐渐习得一些具体的语言结构, 最后习得抽象复杂的构式。[16]。

2 构式语法对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

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式语法在英语语法教学上与生成语法所持的观点不同。传统的语法教学仅要求学生记住语法规则和结构, 忽视理解语法本身的意义, 以机械性操练为主, 师生课堂互动机会少, 学生只是死记硬背。这样不利于学生对语法的长期积累和保持, 容易遗忘。此外, 生成语法试图归纳出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来解释语言的本质及现象。然而, 事实并非如此。例如:The more you practice, the easier it will get.这句话的结构与一般句子不同, 所以生成语法的规则可能无法解释这句话的本质。相反, 构式语法在上述问题中可能会更有解释力。

构式语法认为, 语言是由各种类型的构式组成的, 所有构式都是形和义的配对体。构式语法将构式看作是语法的基本组成部分, 认为语言中的词素、词汇、词法和句法是一个连续体。这一主张对英语语法教学有下列启示作用。

1) 构式语法强调语法是由构式组成的, 每个构式都有独特的意义。因此, 教师在语法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每个基本构式的含义, 而不是忽略含义不加考虑的背诵语法规则。根据这一思想,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将语法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 这样可以生动的突显语法本身的意义, 促进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 语法学习的效果会好于机械记忆。

2) 构式语法强调词汇和语法之间并非泾渭分明而是构成了一个意义的连续体。这一思想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是:要将词汇和句法相结合。两种构式的自然衔接可以让学生更加流畅的习得语法、使用语言。学习语言的目的是用语言来表达想法。从这个角度看, 割裂词汇构式和句法构式的连续关系是十分不妥的, 这也就进一步表明了教学过程中要秉承词汇构式、句法构式并重的理念。这样的语法教学才更加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水平。

3) 从具体构式到图式构式, 再到具体构式的主张可以为日常的英语语法教学提供指导。例如, 对高中英语“虚拟语气”的讲授, 教师可以将其放在真实的情境中并采用归纳的方式。在真实的情境下展示一系列与“虚拟语气”有关的句子, 通过观察句子特征, 了解该语法要传递的意义, 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总结出相关语法构式。这样的做法符合意义与形式统一理念。教师在今后的语法教学中也可以借鉴此种模式。例如, 在讲授“过去进行时”时, 可以从带领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构式现在进行时入手, 通过转换时间状语向学生逐渐呈现含有过去进行时的句子, 最后设置信息沟与学生在真实语境下交流互动, 引导学生归纳出语法构式。这样的做法更加注重构式形式与意义的互动性与交流性。

4) 之前提到的The more you practice, the easier it will get.这句话可以用构式语法来解释。该句子的构式为“The X-er, the Y-er”。这种构式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图式性构式, 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将这一思想深入浅出地传递给学生, 用这一理念向学生解释该句子, 语法学习效率会提高。此外, 这个构式也能进一步说明, 语言的使用是以掌握了大量构式为基础的。即日常生活中语言实例的概括化 (generalization) , 这也印证了认知语言学所倡导的语言不是天赋的, 而是后天习得的, 语言能力是人们总的认知能力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儿童在日常语言实例中不断进行抽象、概括, 进而得到一系列的语言构式。从这个角度看, 构式语法中蕴藏着一些以人为本的思想, 笔者认为这与现今的“学生中心论”相契合。新课标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 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下学习。同样, 语法教学也要注意形式、意义的真实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全人教育的思想。

3 总结

活化英语语法教学 篇10

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真正使语法教学跳出“应试教学”的模式, 而赋予英语语法教学真正的含义, 我提出以下观点以供商榷。

一、运用归纳和演绎教学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一般把语法安排在第三课时。教师在上语法课时, 可以先通过给学生输入大量真实的语言实例。如复习“Welcome to the unit”和“Reading”部分出现的相关语法内容时, 让学生对所接触到的语法知识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 并进行思维加工, 从中归纳一定的语法规则, 并帮助他们修正完善。这一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记忆、思维和综合能力。

二、运用语境教学

传统的语法教学多是引导学生掌握语言知识, 忽视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但是, 学习语法的目的不应只是掌握语言形式, 而应使语言学习者在特定的场合及情景中运用语言形式来实现交际目的。语境教学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 正确理解判别同一词语或同一句子的不同意思。例如:我在教授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 4“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时, 就采用了语境教学。

1. 在故事语境中切入语法主题。

在上这一课时, 我选取了朗文国际英语教程 (Side by Side) 第四册教材中一篇题为“A Wishing Well”的文章作为引入, 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分别找出Mr.Wang, John和Andy三个人物的新年愿望。这样就让学生在寻读 (scanning) 的同时, 还接触到本堂课的目标语法“if”条件状语从句。

2. 在游戏语境中感悟语法意义。

为了引导学生对所接触到的语言材料进行更进一步的观察, 我鼓励学生对三个人物的其余新年愿望进行猜测。如在接龙猜测游戏中, 我根据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 注意游戏难度的坡度, 由易到难逐渐提升。

3. 在竞赛语境中探索语法规则。

在学生做出了各种猜测后, 我给出了含有Andy四个愿望的一个语段, 鼓励同学即兴背诵, 然后归纳“if”条件状语从句的特点, 最后加以点评小结。

4. 在生活语境中运用语法规则。“if”条件状语从句常在提

出建议时使用, 在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这一语法规则时, 我设计了若干适合目标语法的语境, 话题贴近学生生活, 要求学生讨论解决话题中的问题。

5. 在活动语境中内化语法知识。

教师应根据所教语法项目的交际功能, 将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活动结合起来, 将语法知识的学习与综合技能结合起来, 在活动语境中, 通过综合运用帮助学生内化语法规则, 真正掌握所学的语法知识。

三、运用语篇教学

语法教学应与听、说、和阅读活动紧密结合。阅读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过程, 通过分析阅读中遇到的一些语法现象, 学生会加深对这些语法现象的理解, 这绝非单纯地向学生灌输语法知识所能替代的。如果只是让学生机械地在句中操练某个语法点, 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若将语法点放入语篇中, 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对文章中的语言现象首先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 就能引导学生根据语境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又不会使学生感到乏味。例如《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 6“Reading”这个语篇非常适合学生学习动词过去时, 加上文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我就利用这个素材要求学生仿照此短文描述刚开展过的活动, 然后让学生口头交流。让学生动手写作的活动既能让学生通过语篇来学习语法, 又能提高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运用小组协作式任务型教学

小组协作任务型教学是任务型教学比较好的实施方式, 它采用两人活动或小组活动形式, 避免了班额大, 不同学生之间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参差不齐, 同时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际也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等教学问题。运用小组协作式任务型教学, 可以改变目前语法教学过于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的状况, 从而优化英语语法教学, 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实践, 使枯燥的语法学习变得生动活泼, 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教授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4“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时, 在呈现语言目标的句子后, 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4—6人要求每小组成员就学校的校规进行讨论, 运用“Students should be allowed to.../Students shouldn’t be allowed to...”进行讨论, 各小组得出若干意见后, 每组派一名代表到讲台发表意见, 最后综合全班同学的一致的意见向校长提建议。由于这一活动与每位同学密切相关, 人人都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生积极地“动”起来了, 教学也随之“活”了起来。学生在小组协作讨论中, 反复运用以上句型达到掌握运用情态动词被动语态教学任务的目的。

上一篇:中国高等教育历史演变下一篇:困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