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市场加层设计(精选4篇)
钢结构市场加层设计 篇1
0 引言
重庆市巴南区某综合市场, 原建筑为单层建筑, 钢框架结构, 平面为三角形 (见图1) 。该建筑未封墙, 为开敞式建筑, 功能为综合市场。因建设方业务需求, 拟将该建筑改建为三层, 功能仍为综合市场。改建工程在建时, 仍需保证一部分使用空间, 即边施工、边使用。这为设计和施工都带来了不小的难题。
1 方案确定
原建筑屋面为轻钢屋面, H型钢钢梁, 屋面材料为C型檩条和0.426 mm单层波形钢板。檐口柱顶标高7.1 m, H型钢和柱顶铰接。
建设方需要尽快恢复使用功能, 尽量减小由于改扩建为商户带来的影响, 要求改建时需要保证至少一半面积可以使用。因钢结构施工速度快, 故改建结构仍需采用钢框架结构。综合考虑, 将原有顶盖保留, 用作改建后建筑的屋顶, 同时也可利用现有材料, 减少浪费。改建后一层层高4.5 m, 二层层高3.9 m。可将二层钢梁安装完毕后, 将屋盖整体提升, 再安装三层钢梁。待二层楼面施工完毕后, 一层空间便几乎可全部利用, 现有功能便可尽快恢复。
原结构有钢柱共7根 (见图1) , 采用D351x9焊接钢管, 钢材排号Q345。增加层数后考虑楼面梁的合理跨度, 柱数量需增加, 原有柱保留。钢柱和基础施工时无需占用太多操作面, 且施工2层楼面采用钢梁,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结构形式, 钢板直接作为混凝土楼板的底模, 在安装过程中均无需占用过多操作面。故本方案能保证施工时底层留有足够的使用面积, 且施工方有实施的可能性。
经以上论证, 该方案可行。但因安装过程中现场需使用, 所以需注意施工安全, 应由施工单位作好专项安全方案设计。
2 初步设计
(1) 重庆市巴南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5 g, 设计地震分组:第II组。以稍密卵石作为持力层,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00 kPa, 基础底标高为-1.550 m。
(2) 本工程设计所遵循的标准、规范、规程为:《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2008版) ; (GB50009-2001)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8) 。
(3) 扩建后建筑为3层:1层层高4.5 m, 2层层高3.9 m, 3层层高3.9 m (从3层楼面至檐口处柱顶) 。
楼面荷载按商场考虑, 3.5 kN/m2, 楼面采用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混凝土楼板厚度100 mm, 楼面梁典型尺寸约500 mm高, 最高为750 mm。
(4) 柱网设置的原则。1) 保留原有钢柱;2) 新增钢柱的设置密度以楼面梁的合理跨度为原则, 保证钢梁跨度7~9 m, 个别梁跨度12.6m;3) 新增的柱需卸去原有柱的部分荷载, 以保证原有柱在增加两层后仍有足够的承载力;4) 新增的柱需卸去原有柱的部分荷载, 使其能保证原有基础和地基的承载力。
本工程设计所采用的计算程序:1) 建模: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钢结构CAD软件-STS》 (2008年4月版) ;2) 结构整体计算分析: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计算软件-SATWE》 (2008年4月版)
本工程采用的主要结构材料:柱、梁:Q345;组合楼板:Q235钢板, C25混凝土;钢筋:CRB550。柱网经反复试算后确定如图2。
3 施工图设计
3.1 楼板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设计原则为以钢板作为模板, 布置次梁时应尽量考虑不需增设底模支撑, 以节约地面使用面积。组合楼板用压型钢板型号为YXB75-230-690-1热镀锌钢板, 容许跨度为2.6 m。实际布置中基本上可以满足此要求。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大样按05SG522图集施工。
3.2 钢梁
主梁为焊接H型钢。截面高度从300~750 mm不等。
3.3 梁柱节点
楼面梁柱节点一般采用刚接节点。节点大样见图3。
屋面梁柱节点保持原节点不变, 为铰接节点。这样可尽量保存现有材料。
4 施工注意事项
4.1 主要施工顺序
1) 开挖基础, 埋至猪脚螺栓;2) 为原有钢柱设置临时支架, 采用千斤顶提升屋面至设计高度;3) 接长原有钢柱 (如图4) , 立新增部分钢柱, 为原有钢柱焊接节点环 (如图3) ;4) 安装2层、3层钢梁;5) 卸下临时支撑;6) 铺装楼层压型钢板, 放置板支座钢筋;7) 浇筑各层楼板。
4.2 施工要点
(1) 为原有钢柱焊接节点环时必须对原钢柱卸荷, 否则因焊接加热过程使钢柱失去强度易发生安全事故。
(2) 钢柱及屋顶在提升过程中需控制各柱点提升速度, 减少不均匀提升对屋面梁、柱焊接节点造成的附加应力。
(3) 现场剖口焊缝应保证施工质量, 及时检测。
5 结语
钢结构具有改造容易的特点。但本工程不同于普通的在屋顶增加楼层的加层改造, 而是保留屋顶, 在屋顶以下增加楼层, 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作为改造加固工程中的特例, 该工程对设计、施工人员均提出较为全面的要求。设计、施工时应对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性节点充分考虑, 以保证安全为首要原则。
参考文献
[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2003.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8[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3]钢与混凝土组合楼 (屋) 盖结构构造05SG522[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2005.
房屋砖混结构加层加固设计 篇2
关键词:房屋砖混结构,加层加固设计
我国在20世纪七、八年代建造的房屋已经进入“中年期”,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很多旧房屋在使用功能上已不能满足现在的使用要求。限于国家财力, 将这部分房屋拆除重建的办法既不现实, 也不符合中国国情, 特别是在土地紧缺、地价昂贵、人口稠密的大中城市, 对旧房屋加层改造已逐渐成为改善建筑使用的重要途径。
1 概述
我国在五、六十年代兴建了大量的低层住宅、办公楼等建筑, 占去了大量的地皮, 建筑标准也低。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房屋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对房屋的使用标准逐步提高, 因此, 对这些层数较低, 使用标准不高而经鉴定不属于拆改危房的建筑, 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 通过增层改造, 尽量扩大其使用面积, 提高使用标准, 无疑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笔者对住宅楼的加层改造设计中, 经过对原有建筑物的检验, 地质勘探资料的分析, 作了加雇方案的比较及经济分析, 最后采取了不加固地基, 不扩大基础, 直接加二层的方案。房屋加层改造后, 经二年多的使用表明, 加层方案台理, 明显地改善了房屋的使用条件, 具有较好的综合效益。
2 砖混结构房屋加层加固的工作程序
房屋建筑结构加层的工作大体可以按下列程序进行:加层可靠性鉴定→加层方案选择→层加固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及沉降观测→验收→沉降观测。通过遵循规定的程序进行工作, 能够保证加层、加固、设计和施工的质量, 以达到房屋加层的预期效果。
3 房屋加层加固设计的方法
对房屋进行加层时, 首先需要对结构进行检测、鉴定。通过鉴定后, 适宜加层的应进行多方案比较, 选择最佳方案进行加层加固设计。砖混结构房屋加层的方法比较多, 目前常用的主要方法分别是:直接加层法、改变荷载传递加层法、外套结构加层法。
3.1 直接加层法
直接加层法是指在原有房屋上不改变结构承重体系和平面布置, 直接加层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原承重结构与地基基础的承载力和变形能满足加层的要求, 或者经过加固处理后即可直接加层的房屋。从国内大量的加层经验总结和技术经济效益来看, 这种方法加高的层数不宜超过3层;加1层技术经济效果不太明显, 所以加2~3层为好。房屋加层应建立在结构可靠的基础上。直接加层的原有房屋由于加层后荷载加大, 其地基基础、砖墙砌体、混凝土构件等应力应变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只有经过承载力和正常使用状态的验算, 才能保证加层后的房屋安全、适用、耐久, 防止房屋倒塌、倾斜等工程事故, 达到加层的目的。
3.2 改变荷载传递加层法
改变荷载传递加层法是指原房屋的基础及承重结构体系不能满足加层后承载力的要求, 或者由于房屋使用功能要求需要改变建筑平面布置, 相应需改变原房屋的结构布置及其荷载传递途径的加层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原房屋墙体结构有承载潜力, 增设部分墙体、柱子, 或经局部加固处理即可满足加层要求的房屋, 这种方法加高的层数与直接加层法相同, 不宜超过3层。采用本方法加层时, 要求对地基基础和上部承重结构进行承载力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 原有房屋的砖砌体和混凝土强度设计值应根据实测确定, 这是因为原房屋的砖砌体和混凝土强度经长期使用后发生了变化, 应经实测确定其强度设计值, 可以使验算结果具有充分的依据。
3.3 外套结构加层法
外套结构加层法是指在原房屋外增设外套结构, 使加层的荷载通过外套结构传给基础的加层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需改变原房屋平面布置, 原承重结构及地基基础难以承受过大的加层荷载, 用户搬迁困难, 加层施工时房屋不能停止使用, 并且设防烈度不超过8度, 场地类别为I, Ⅱ, Ⅲ类的房屋加层。外套结构底层柱不宜过高, 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我国已建成的采用外套结构加层的工程, 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a.外套结构与旧房完全脱开, 称为“分离式外套结构”;b.外套结构与旧房连成整体, 称为“整体式外套结构”。由于目前我国对外套结构加层尚未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 整体式外套加层与旧房连在一起受力不明确, 没有清晰的计算简图、计算方法和构造措施, 所以规范不推荐使用, 仅规定可以使用分离式外套结构。
4 房屋加层加固设计的内容
4.1 地基基础的加固
已建房屋加层, 上部荷载增加使下部地基基础承受的荷载加大, 因此首先要验算地基承载力和原设计基础宽度及强度。地基承载力是加层设计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其大小决定增加层数和上部结构方案的选择, 所以应首先弄清已建房屋现在的地基承载力。实践证明建成多年的原有旧房由于上部荷载的长期作用而使地基被压实, 地基固结, 含水量和孔隙比大幅度减小, 基础沉降基本完成, 地基趋于稳定, 所以地基承载力有一定提高。根据经验, 一般情况下其地基承载力可比原始承载力提高10%~50% 。在设计中一般取20%~30% 。加层前原房屋确定地基容许承载力后, 应对加层后原有房屋的地基承载力按规范中有关公式进行验算。原房屋直接加层后通过验算如果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 就需要对地基基础进行加固。地基加固的主要方法有挤密法和灌浆法。基础加固的方法一般可采用加大基础底面积加固法, 通常是在条形基础外包钢筋混凝土上进行加固。
4.2 墙体的加固
原有房屋墙体材料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而使强度和耐久性均有所降低, 所以在旧房增层改造时需验算墙体承载力。在确定墙体结构承载力时, 应根据实测材料强度等级按相应规范中的要求进行验算, 这样做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而且也稳妥可靠。如经验算墙体承载力不足, 应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加固, 如混凝土扶壁柱法、钢筋网水泥砂浆法加固砖墙、增大截面法加固砖柱、外包角钢加固砖柱。
4.3 混凝土构件的加固
混凝土构件是否需要加固, 应先进行结构可靠性鉴定确认。如需加固, 可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加固, 加固的基本方法有:增大截面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外加预应力加固法和外贴碳纤维布加固法等。
5 结语
浅析某框架结构厂房加层加固设计 篇3
1 工程概况
某公司厂区9#楼是一栋已建三层厂房,建筑占地面积1140㎡,已建建筑面积3620㎡。该厂房原设计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于2002年完成施工图设计,2003年建成投入使用,2011年由于厂方需要扩大生产规模要求增加一层,且为保证厂房整体外观的协调要求加层仍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原设计按2001版抗震规范: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分组为:一组,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基础为PHC管桩。经现场勘测该建筑未出现沉降迹象,未发现框架柱、梁存在结构性受力裂缝。该工程标准层结构平面布置图见图1。
2 设计依据和标准
2.1 设计依据:
鉴定检测报告和竣工图。房屋加层设计前须对现有结构进行检测鉴定,目的是对使用若干年但还未达到设计年限的现有结构的可靠性、安全性作出评价,以此作为加层加固设计的主要依据。
2.2 设计标准:
本工程新加结构和现有结构均采用现行抗震规范(GB5011-2010)以保证新旧结构抗震安全度一致。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中的规定:本工程为2001年以后建造的现有建筑,应为C类建筑,后续使用年限为50年。
3 结构抗震分析计算
根据现行抗震规范:抗震设防烈度7度、框架抗震等级三级、福州地区地震分组由原来的第二组调整为第一组,特征周期由原来的0.45s调整为0.55s。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SATWE结构计算软件对加层后结构整体计算结果见表1。
4 加固设计
4.1 柱加固:
根据计算结果柱轴压比及侧向位移均满足规范要求,柱截面无需增大,故对承载力不足的柱采用外粘型钢加固法。
4.1.1 计算公式:
Aa′=[N·e-fc·b·x·(h0-0.5x)-fy′·As′·(h0-a0)]/ɑa·[fa′·h0]
4.1.2 构造做法
在柱四角包以角钢如图2所示,角钢间用箍板连接,节点区箍板间距适当加密,在角钢与已建柱之间用化学灌浆填实。角钢应穿过各层楼板,上端应伸至加固层的上一层楼板底。梁柱节点处用钢筋代替箍板,钢筋贯穿植入梁端截面,外部紧贴角钢焊接,并将钢筋两端弯折90°后再紧贴箍板焊接。角钢下端应锚固于基础中,如图3所示。最后在钢件表面抹25mm厚M15水泥砂浆(加钢丝网防裂)作防护层。
4.2 梁加固:
根据计算结果对个别受压区高度不足的梁采用增大截面加固法,即在梁底及侧面增加钢筋砼来实现增大截面的目的。其余承载力不足的梁采用粘贴碳纤维加固法。以下将着重介绍碳纤维加固法。
4.2.1 正截面加固计算公式:
Afe=(fy′·As′+ fc ·b·x-fy·As)/(ψf ·ff)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加固后,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提高幅度,不应超过40%,并且应验算其受剪承载力,避免因受弯承载力提高后而导致构件受剪刀破坏先于受弯破坏。
4.2.2 斜截面加固计算公式:
V-Vbo=ψvb·ff·Acf·hf/Sf
4.2.3 构造做法如图4所示,当对梁支座进行加固遇支座处有柱时可在梁侧1/2梁宽范围内将碳纤维粘贴于板面上,如图5所示。
5 新旧框架的连接设计
5.1 屋面处理:
清除屋面隔热层,找坡层用焦渣混凝土找平。加层后的屋面采用结构找坡并采用轻质的防水保温材料以减少框架柱和基础所承受的荷载。
5.2 加层柱钢筋的连接:
加层柱与下层柱的连接是该结构的关键部位,本工程采用的方法是:一、将顶层柱纵筋的保护层凿开,将可以接长的柱筋焊接连接。二、对于没有足够长度焊接的柱筋,先再将下层角钢伸至新加楼层1m处与新增柱筋焊接并用箍板进行封闭焊接,如图6所示。需强调的是下层柱粘钢加固时应凿除柱保护层,露出纵筋及箍筋冲洗干浸后将角钢和箍板与其进行焊接这样能把上部的柱很好的固定并与下层结构连成一体进行有效的传力。
6 施工技术要求
6.1 柱外粘型钢加固时,角钢与柱的结合面应打磨平整,四角磨成半径不小于7mm的圆角,并用钢丝刷毛,再用压缩空气吹净。角钢及钢箍板应除锈并打磨出金属光泽,然后用丙酮二甲苯擦净。
6.2 梁加固时碳纤维贴面的混凝土要打磨平整尤其是表面凸起部分要磨平,转角处要进行倒角处理并打磨成圆弧状,半径不应小于20mm。
6.3 新旧混凝土连接处原构件表面混凝土保护层应凿除,冲洗干净后涂界面剂,再用高标号的混凝土浇捣密实。
6.4 要求加固施工应由有加固资质及加固经验的专业施工队伍承担。施工顺序:先加固后加层。
7.结束语
通过本框架结构厂房的加层加固设计,可以得到如下几点体会:
1)房屋加层应坚持先检测鉴定后设计,先加固后加层的原则。
2)设计时应考虑加层部分对原结构的影响并结合现行规范进行计算分析后选择合理的加固方法进行补强加固。
3)新旧框架的连接是加层设计中的关键,必须采取可靠的措施保证新旧构件的连接,使之共同作用。
参考文献
[1]卜良桃、王济川.建筑结构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
[2]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JGJ116-2009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浅谈砖混结构的加层加固设计 篇4
砖混结构房屋是我国民用建筑中最为量大面广的结构体系,特别是住宅、办公楼等民用房屋。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小城市几乎全部采用这类结构体系,就是北京、上海、天津等特大城市和其他大城市中也大量存在砖混结构房屋。20世纪80年代以来,砖混结构房屋仍是我国城镇中民用建筑的主要结构体系。
这些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对低层砖混结构房屋必须尽可能的改造利用,而不能采取全部推倒重建的方针。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中对低层砖混结构房屋进行加层设计的实例已经很多,采用了多种加层方法,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使用部门和住户的欢迎,也积累了丰富的加层设计与施工经验。这些都说明砖混结构房屋的加层设计和改善功能是改造我国旧城镇民用建筑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不仅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也具有走中国自己改造旧城镇道路的特色。
我国建设部在“八·五”科研规划中就已经提出“今后住宅建设将由新区建设为主转向新区建设与旧区改造结合,并逐步过渡到以旧区改造为主”的方针;同时旧建筑物的鉴定与评估方法,加层加固改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课题已列入研究项目计划。
2 砖混结构房屋加层加固的工作程序
房屋建筑结构加层的工作大体可以按下列程序进行:加层可靠性鉴定→加层方案选择→加层加固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及沉降观测→验收→沉降观测。通过遵循规定的程序进行工作,能够保证加层、加固、设计和施工的质量,以达到房屋加层的预期效果。
3 房屋加层加固设计的方法
对房屋进行加层时,首先需要对结构进行检测、鉴定。通过鉴定后,适宜加层的应进行多方案比较,选择最佳方案进行加层加固设计。砖混结构房屋加层的方法比较多,目前常用的三种主要方法分别是:直接加层法、改变荷载传递加层法、外套结构加层法。
1)直接加层法。
直接加层法是指在原有房屋上不改变结构承重体系和平面布置,直接加层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原承重结构与地基基础的承载力和变形能满足加层的要求,或者经过加固处理后即可直接加层的房屋。从国内大量的加层经验总结和技术经济效益来看,这种方法加高的层数不宜超过3层;加1层技术经济效果不太明显,所以以加2层~3层为好。
房屋加层应建立在结构可靠的基础上。直接加层的原有房屋由于加层后荷载加大,其地基基础、砖墙砌体、混凝土构件等应力应变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只有经过承载力和正常使用状态的验算,才能保证加层后的房屋安全、适用、耐久,防止房屋倒塌、倾斜等工程事故,达到加层的目的。
2)改变荷载传递加层法。
改变荷载传递加层法是指原房屋的基础及承重结构体系不能满足加层后承载力的要求,或者由于房屋使用功能要求需要改变建筑平面布置,相应需改变原房屋的结构布置及其荷载传递途径的加层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原房屋墙体结构有承载潜力,增设部分墙体、柱子,或经局部加固处理即可满足加层要求的房屋,这种方法加高的层数与直接加层法相同,不宜超过3层。
采用本方法加层时,要求对地基基础和上部承重结构进行承载力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原有房屋的砖砌体和混凝土强度设计值应根据实测确定,这是因为原房屋的砖砌体和混凝土强度经长期使用后发生了变化,应经实测确定其强度设计值,可以使验算结果具有充分的依据。
3)外套结构加层法。
外套结构加层法是指在原房屋外增设外套结构(通常为框架—剪力墙或者框架等),使加层的荷载通过外套结构传给基础的加层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需改变原房屋平面布置,原承重结构及地基基础难以承受过大的加层荷载,用户搬迁困难,加层施工时房屋不能停止使用,并且设防烈度不超过8度,场地类别为Ⅰ,Ⅱ,Ⅲ类的房屋加层。外套结构底层柱不宜过高,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我国已建成的采用外套结构加层的工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a.外套结构与旧房完全脱开,称为“分离式外套结构”;b.外套结构与旧房连成整体,称为“整体式外套结构”。由于目前我国对外套结构加层尚未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整体式外套加层与旧房连在一起受力不明确,没有清晰的计算简图、计算方法和构造措施,所以规范不推荐使用,仅规定可以使用分离式外套结构。考虑到目前我国采用这种方法的经验还不够丰富,所以该加层法加层的层数受限制较严,应符合CECS 78∶96砖混结构房屋加层技术规范中的要求。
4 房屋加层加固设计的内容
1)地基基础的加固。
已建房屋加层,上部荷载增加使下部地基基础承受的荷载加大,因此首先要验算地基承载力和原设计基础宽度及强度。
地基承载力是加层设计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其大小决定增加层数和上部结构方案的选择,所以应首先弄清已建房屋现在的地基承载力。实践证明建成多年的原有旧房由于上部荷载的长期作用而使地基被压实,地基固结,含水量和孔隙比大幅度减小,基础沉降基本完成,地基趋于稳定,所以地基承载力有一定提高。根据经验,一般情况下其地基承载力可比原始承载力提高10%~50%。在设计中一般取20%~30%。加层前原房屋确定地基容许承载力后,应对加层后原有房屋的地基承载力按规范中有关公式进行验算。
原房屋直接加层后通过验算如果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就需要对地基基础进行加固。地基加固的主要方法有挤密法和灌浆法。基础加固的方法一般可采用加大基础底面积加固法,通常是在条形基础外包钢筋混凝土上进行加固。
2)墙体的加固。
原有房屋墙体材料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而使强度和耐久性均有所降低,所以在旧房增层改造时需验算墙体承载力。在确定墙体结构承载力时,应根据实测材料强度等级按相应规范中的要求进行验算,这样做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而且也稳妥可靠。如经验算墙体承载力不足,应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加固,如混凝土扶壁柱法、钢筋网水泥砂浆法加固砖墙、增大截面法加固砖柱、外包角钢加固砖柱。
3)混凝土构件的加固。
混凝土构件是否需要加固,应先进行结构可靠性鉴定确认。如需加固,可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加固,加固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增大截面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外加预应力加固法和外贴碳纤维布加固法等。
5 结语
建筑物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应能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对已建房屋的加层及加固设计,与新建的建筑结构设计具有很大不同。不仅需要执行一般设计的现行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而且还应当执行有关加层加固设计的标准。因此,从事建筑结构设计的人员接受加层加固设计任务,应是一项熟悉和掌握的工作内容。
通过对砖混结构房屋进行加层改造可以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了使用部门和住户的欢迎。通过已经积累的丰富的加层设计与施工经验,我相信一定能使砖混结构房屋的加层设计与施工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有利抗震和确保质量,使砖混结构房屋的加层技术跃上一个新台阶。
摘要:阐述了砖混结构房屋加层改造设计的意义,提出了砖混结构房屋加层加固的工作程序、方法和设计的内容,指出对已建房屋的加层及加固设计,除需执行一般设计的现行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外,还应执行有关加层及加固设计的标准。
关键词:砖混结构,加层加固设计,工作程序
参考文献
[1]李国胜.建筑结构裂缝及加层加固疑难问题的处理——附实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徐占发.特殊砌体建筑结构设计及应用实例(修订本)[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