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销管理

2024-12-10

购销管理(共12篇)

购销管理 篇1

一、绪论

无论是发达国家, 还是发展中国家, 粮食, 是一个国家的生存之本, 农业, 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然而, 农业会受到自然因素的较大影响, 风险较大, 周期较长, 属于弱势的产业。尤其是我国的农业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 没有实现完全的机械产业化, 更是大大的影响了农业的生产。在现代的经济社会中, 尤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 市场的基础调节作用十分的重要, 这便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协作。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于1994年4月19日, 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国有政策性银行, 也是我国唯一的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的目标是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以国家信用为基础, 贯彻落实国家的农业政策, 加大对农业的信贷扶持力度, 确保大宗农产品市场的稳定, 统筹城乡发展, 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全系统共有31个省级分行、300多个二级分行和1800多个营业机构, 服务网络遍布中国大陆地区。

二、粮食购销储备管理的建设

为了更好的建设粮食的购销储备管理, 农业发展银行制定了一系列的条款文件:

(一) 粮食收购贷款管理的任务:

贯彻落实国家粮食购销政策, 实行粮食收购贷款封闭管理, 保护农民利益,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支持粮食流通顺利进行。

(二) 粮食收购贷款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钱随粮走, 购贷销还, 全程监控, 封闭运行;

2、及时保证保护价粮食收购资金供应;

3、对非保护价粮食收购及保护价粮食品种市场价高于保护价时, 实行以销定贷、以效定贷。

(三) 贷款需要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相应规模的粮食仓储设施;

2、具有相应的粮食检验、保管专业人员和能力;

3、具有相应的粮食收购资源。

三、粮食购销储备管理的发展

(一) 重点支持重大农业项目

围绕农业现代化, 优先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项目, 尤其是能够使用高新技术, 扩大再生产, 直接增加种植产品销售收益的项目。不仅有助于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 还能促进农村的劳动就业情况, 为转移剩余劳动力和农民的增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择优支持农村交通、农业生产基地、农业生态等方面的建设。对于粮食的种植, 购销, 储备等方面要有一定的监管力度, 减轻风险, 给予更多的关注, 扩大投资, 增加投入, 保证农业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开发项目的合理进行, 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后备力量。

(二) 对中小企业实行信贷支持

如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化的平稳发展, 中小企业已经超越了国有企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小企业无论是对经济的增长, 还是对农民的就业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农业发展银行需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 进行精确的定位, 找到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 抓好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 要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和当地的环境特点, 对中小企业进行考察, 挑选出诚实可靠的企业, 建立稳定的信贷关系。对贷款的管理方法进行创新, 降低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的难度, 使一些良好信用的中小企业能够更加快捷的获得贷款。可以采取几家信誉较好的中小企业进行联保的方式来进行试点, 摸索出更加可取的方式。

(三) 建立合理的机制、政策

农业投资银行需要建立合理的保护机制, 如农业风险保障机制, 由各级的政府作为主体, 结合各方产业链, 设立风险基金, 以抗拒人为不可抗因素的影响。另外, 还要完善农业的保险业务, 提高抗险能力。银行与农户之间要建立良好的信用机制, 将信贷用于粮食的购销、储备、管理方面, 通过信用体系制约双方的行为, 强化信用建设, 因为我国农业生产目前还不能完全的市场化, 所以还急需解决对农业发展银行的利益补偿问题, 完善政府指令性业务的补偿机制。

(四) 完善项目库

本地的农业发展银行应该积极向经济发达的市区进行学习, 增加自身的业务素质, 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积极总结他人的惊艳教训, 建立良好的项目库, 完善有效的项目数据, 并积极开展该类项目, 可以更好的帮助粮食的购销、储备和管理。

在农业方面, 农业发展银行可以进行创新试点工程, 争取找到更加有效的方式, 使农业化的生产更加有效, 农业化的购销更加顺畅, 农业储备更加完善, 农业管理更加高效。

四、结论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 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我国人口众多, 农业尤其重要。农业发展银行是我国唯一的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 它的存在将会对粮食的购销、储备、管理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目前, 农业投资银行的建设已经比较成熟, 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对农业产业的信贷业务进行管理, 然而, 还是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在市场的调控与资源分配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有望对粮食购销、储备、管理等方面进一步的完善。

购销管理 篇2

购销存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对存货的正确核算和管理,根据企业《财务通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存货的概念:存货是指设备、原材料、包装物等。

第二条、存货的计价:公司存货一律以实际成本计价。购入的商品有增值税发票按照买价(不含税)计价,没有增值税发票的按含税价计价。自制半成品、产成品按照制造过程的各项实际支出计价。委托外单位加工的,按照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半成品加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加工费等计价。投资者投入的,按照评估确认或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计价。第三条、仓库分类

1. 成品仓(包括:产成品(机顶盒))2. 库存商品仓(包括:设备)

3. 生产仓(包括:生产用料,半成品)

pcb板、电容、集成电路、电阻、电感、线材、插座、螺钉螺帽垫片、其它、机箱面壳、附件、半成品、辅料。

第四条、采购计划

1.业务部根据公司的季、月计划及时编制采购计划报财务部安排资金.财务依生产计划组织资金,按合同付款。

2、物料部依生产计划按采购流程制定订货合同并采购。

3.物资采购计划的内容包括: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单价、金额、产地、供应单位、结算方式等。所购物资的用途、使用部门要货时间。第五条、存货的采购管理:

1、采购员凭经批准的采购计划,按质、按量及时进行采购。

2、按采购计划与供应方签订的合同,应将合同正本交一份给财务部监督执行。

3、对计划外采购,按程序追加预算后办理。

4、采购付款应严格按银行结算纪律执行,要充分利用商业信用。对超过现金结算起点以上要付现金的,要经财务部经理批准。

5、须付欠款的,由经办人提出付款申请,经财务部经理核实,(或由财务部提出申请)报主管财务的公司领导批准后付款。

6、采购员对所购买物资,应随同发票、采购计划一起送仓库验收。仓库保管员要把握数量清点、质量检查、单据齐备三个环节。只有数量准确、质量合格、手续齐备的物资,才

准予收料入库。物资到货,仓库保管员与采购员应及时核实数量、规格,在单据未到公司之前,先办理验收手续,做好来货登记;同时,仓库保管员与采购员应及时办理送检,通知质量管理部门(设备由客户服务部或研发中心验收,生产用料、半成品、成品由生产部验收),在三天内办好检验手续,检验的范围和标准依据合同中的有关内容和国家的相关标准执行。入库物资经检验合格后,由检验人员在入库单上签章,以示合格。如经检验有不合格者,由经办人负责办理退货,或负责向供货单位索赔。在上述物资数量核实、质量无误后,仓库保管员应及时填写验收单一式三份,其中仓库一份、采购员一份、财务部一份;同时办理商品入库记帐手续。采购员办理完入库手续后,应及时向财务部办理清帐手续。

7、物料部应按有关规定取得专用发票,凭专用发票、验收单,财务部凭相关批准的采购计划核对发票验收,共同办理报帐手续。

8、仓库保管员应根据生产经营计划或经部门经理签字的单据发料,填制一式三联的《出库单》,其中领料单位一份、仓库一份、财务部一份。

9、按先进先出法发料,按加权平均法计价。第六条、存货的日常管理:

1、存货管理要从便利生产,减少资金占用的原则出发,建立和完善物资采购、验收、领用、报损、计量、检验制度。建立、健全各类物资明细帐(卡),通过出入库等原始凭证准确、及时反映各类物资的收、发、结存动态。财务部要会同物料部至少每季一次对物资的收发结存动态情况进行一次稽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仓管员对物资的管理要做到“三清”(数量、质量、规格)、“两齐”(库容、堆放)

“三一致”(财、卡、物一致)。每种物品须建一张商品材料收发存卡,收发料时应即时登入商品材料收发存卡。每月须核对一次卡、帐、物是否相符,并向财务部报告情况。

第八条、关于出库管理

任何物品出库(包括:退货、借出、换货、半成品、产成品、生产用料等)须出库当日填制《出库单》。

一.生产领用出库(包括:半成品、生产用料等)

仓管员须依生产计划(工号)、《生产用料套单》据生产需要分次出库,但总出库数量不得超出生产计划(工号)生产用料套单,需要多领料(包括:报废、损耗补料),需要另填制《生产补料单》,并经有关部门批准仓库才可发料。

将每月1---31日生产领料按工号及半成品、材料类别(直接材料、辅助材料、机物料等)汇总(数量、金额),编制《生产领料月度汇总表》于下月4日前交财务部,财务部依《领料单》或《生产用料套单》、《生产领料月度汇总表》依工号录入金蝶购销存----生产

领用。

二.除生产领用物品出库(包括、产成品、设备等)

A、对于销售设备的发货:

1、签署购销合同,将合同正本或复印件归集到市场部王银莹处;

2、按照合同要求的发货时间填写《销售发货申请单》,写清发货事由,收货地址,联系人、电话、传真等,由市场总监、财务经理分别签字后交发货部门(行政部李德安),由发货人员办理相关出库、发货手续,按时按要求发货;仓管员依批准的出库申请审批表,填制《出库单》,在出库2日内将《出库单》交财务部,财务部依《出库单》录入金蝶购销存----销售,并作为开票依据。

3、发货人在发货之后必须将发货单据传真一份至发货申请单的传真号码及收货人并电话确认,后复印一份交市场部申请人(王银莹);

4、按照合同跟进回款(市场部王银莹);

5、通知财务收款及开发票;

6、对于从供应商直接发往用户的销售设备,市场部须由发货当日通知财务部并按照购买和销售两份合同按照上述流程到仓库补办入库、出库手续和按时付款、追款;并2日内交财务录入金蝶。

B、对于机顶盒的发货: 1.销售用

合同签定后即时通知生产部门备货,于合同发货日期按照上述发货流程办理。每批机顶盒在发货之前凭用户单位的发货通知单办理申请手续,货到后需与用户联系开具收货确认单或收条。

2.除销售之外(包括:试用、测试、维修、借出等)

对客户要求的测试样机,大区经理必须承诺返还的期限,填写《其它发货申请单》,经过市场总监审批后交到市场部王银莹处,由其办理申请发货手续。由各个具体负责的大区经理跟踪测试机的返还或转为销售。货到用户处后,具体负责的大区经理要及时与用户联系开具收货确认单或收条。

《其它发货申请单》应填写经办人、领货单位名称(或个人)、批准人、发货时间、预计收回时间、用途等。财务应及时催有关人员归还,超过收回时间一个月内,未有批准延续手续(经陈总批准),领货人(申请发货人)负责赔偿责任。

对于替换返修设备的发货:

对于符合替换条件的销售故障设备,由市场部填写《其它发货申请单》,经过相关领导 审批之后,按发货流程办理发货手续。

对于故障返修设备在申请发出替换设备之日即时办理入库手续(特别标注),在返修期 间由市场部跟踪修理和返还情况并通报给财务部和仓库人员。

除特殊情况,市场部严格按照合同发货,除此之外各部门内部与市场无关的发货由各部门自行负责。

第九条、关于发货运输问题

发货员据批准好的发货申请单,及时发货,并取回正规运输发票到财务报帐,发货一个月内,须取回《送货单》客户签收联交财务备案。

第十条、关于采购票据问题

采购生产用料、商品、必须取得增值税发票(购买固定资产、一些办公用品除外)

涉及表格:

1、《销售发货申请单》

2、《入库单》

3、《其它发货申请单》

4、《生产补料单》

5、《生产领料月度汇总表》

6、《领料单》

7、《出库单》

财务部2012.10.19

“纸上购销”局中局 篇3

原任职务:广西南宁市邕宁区粮食储备库主任、会计、出纳,粮食局局长

触犯罪名:贪污罪

判决结果:黄鸿志获刑十二年,方春美获刑六年,韦桂芳和施启民获刑五年

案件回放:

2009年,邕宁区领到了5000吨的优质谷收购任务,邕宁区政府将任务分解到全区的五个粮所后,邕宁区粮食局長施启民和负责统筹工作的黄鸿志就上下忙开了。施启民叫黄鸿志负责找到一家信得过,能保证收购资金安全的企业,并表示可以向企业给予50万元代收费。

黄鸿志找到南宁市某粮食加工厂老板蒋某,说了他的意图,蒋老板非常乐意代收,还表示,“以后你们就找我做。”

其实“代收”只是名义上的,并不做“现事”。操作程序是:粮库从农发行贷到资金,分头转进各粮所账户,各粮所把钱取出,再存入粮食加工厂蒋老板提供的户头,之后粮食加工厂开虚假的优质谷调拨单给各粮所,各粮所做虚假的粮食入库表。同时,按阶段向粮食局汇报“进度”。可以说,各方人马不用出门,天天坐在办公室喝茶,5000吨优质谷收购任务就完成了。

国家对粮食收购有补贴政策,优质谷每公斤补贴0.24元,不过这补贴是给卖粮农户的。虽收购了5000吨优质谷,可是压根就没有农户卖粮,这补贴怎么领?只好自己去领了。各粮所的员工纷纷找到自己的亲戚朋友,炮制了卖粮花名册和粮食收购单,交到本乡镇财政所。这样,五个粮所冒领了补贴款120万元。

5000吨粮食账上收购了,可粮库里没有,岂不露馅?五个粮所领出的补贴款120万元如何处置?打进粮食加工厂的一千余万元资金如何回来?按照政策,优质谷不是战备粮,而是商品粮,可以在适当时候销售。于是粮库又在纸上把5000吨优质谷“卖”给了蒋老板,这样,蒋老板就把各粮所存进来的资金又打回给了粮库,粮库再还回给农发行。

从手续、票据和账面上看,优质谷购销这一整套程序非常完美,跟真的一样。

优质谷收购价是每公斤2.16元,销售价为每公斤2.26元,这样5000吨粮食卖掉就赚了利润50万元。上级粮食部门还要求,这50万元利润其中20万元上交,另30万元给各粮所作为收购粮食费用。

可是买空卖空哪来实际利润?这样,那120万元就派上用场了。为了使账目更加“完美”,黄鸿志把各粮所冒领的补贴款收上来,再将其打进蒋老板提供的账户,作为粮库卖粮的利润款。除去“正当利润”50万元后,留在粮食加工厂账户上的还有70万元。按照约定,要给加工厂50万元“代收费”,也还余下 20万元。黄鸿志决定分了这笔钱。

随后,黄鸿志分得10万元,粮库工作人员韦焕颜4万元,韦桂芳、方春美各3万元。

回到邕宁后,黄鸿志将这10万元给了粮食局长施启民。黄鸿志私分公款得了10万元,为什么不揣进自己腰包,而是送给粮食局长施启民?因为他们事前有个约定。当初,施启民和黄鸿志商量这个买空卖空的代购事宜时,他自己也算了算账,知道这项工作结束后,会有点余款,于是对黄鸿志说:“优质谷收购结算清楚后,你设法拿10万元回来给我处理。”领导的话他只能照办了。

这20万元问题解决后,办案人员认为还应该向蒋某追缴那笔50万元。找到蒋某,他却说只得了15万元,另外35万也被黄鸿志后来取走了。原来,参与私分公款,自己却分文未得,使素来患得患失、斤斤计较的黄鸿志心里极不平衡,于是先后两次从蒋某处拿走了35万元。

办案人员继续深挖,又发现2009年至2010年间,黄鸿志、韦桂芳、方春美、韦焕颜合伙贪污了邕宁粮库代自治区储备粮管理公司保管杂优谷的“溢余款”12万元;2007年,黄鸿志指使方春美等人虚开两张仓库修理费发票回来冲账,套取现金5万元,他将其中3万元给了施启民。

编辑:郑宾 393758162@qq.com

拍案辣评

再完美的骗局也是骗局,终有被戳穿的时候。在这起案件中,我们看到上到粮食局局长,下至粮库出纳,上下串通,上演了一出“颗粒不归仓”的买空卖空闹剧,既完成了上级任务,又大赚国家补贴款。我们应当反思,涉及面那么大的造假行为,为何能够畅通各个环节呢?对于这种将法律法规视为儿戏、弄虚作假、贪污枉法的行为,除了要时时敲响警钟,更要建立起切实有效的预防机制。

点评人:广西法治快报记者 王实

购销管理 篇4

我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顺利完成改革任务后,积极发挥市场主渠道作用,企业发展活力逐步增强,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但部分企业仍存在经营机制不活、国有资产管理不力等问题。新形势下如何建立完善粮食购销企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仍是当前粮食工作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笔者对此谈几点建议。

一、强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

(一)调整企业布局,优化资产结构。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是粮食收购的前沿阵地,是国家掌握粮源、实施宏观调控的基础。要通过改革,调整布局,优化资源,促进粮食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可采取国有独资、撤并重组、组建集团、承包租赁、股份合作、出售转让、关闭破产等七种形式,整合有效资源,优化资本结构,构建起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下的新型经营框架。

(二)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

各地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过程中,要力求经营机制创新。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特别是《公司法》的要求构建新企业,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现代企业制度,并实行规范运作,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明晰、职责分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在用人制度上,实行全员合同制,真正做到公平竞争、择优上岗,形成企业管理者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的良好局面。在收入分配上,实行与企业效益、职工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绩效挂钩的分配制度。

二、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用

(一)整合购销网络,扩大粮食购销。

抓好粮食购销、保护农民利益、稳定粮食安全仍是改革后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重要任务。因此,要整合重组一批实力更强、管理更好、辐射面更广、经营机制更活的骨干粮食购销企业作为执行主体,充分发挥网点、设施、人力、信贷等优势,努力做好粮食购销,继续在粮食流通中发挥主渠道作用。一方面,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另一方面,积极应对、全力做好粮价波动期间粮油供应工作,适时组织省级储备粮拍卖,积极做好托市小麦竞拍工作。

(二)推进粮店转型,搞好主食供应。

在城市,结合“居民厨房工程”,进一步推广经验,发展快餐连锁店。

三、加强工作指导,落实目标责任

(一)增强责任意识。

加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宣传和教育力度,通过组织粮食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引导大家正确把握当前粮食形势,提高对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做到企业决策、经营活动都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前提,从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出发,杜绝企业行为短期化,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二)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切实建立各负其责、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要切实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正常的议事日程和各单位年终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对资产管理要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管理规范。

(三)努力改善仓储设施。

仓储设施是粮食部门抓好粮食购销、保证粮食安全的载体,为确保储存粮食质量,减少粮食霉烂变质、损失损耗现象的发生,各地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强仓储设施建设。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通过财政拨款、农发行维修贷款、招商引资等多渠道筹措资金,搞好粮食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强内部管理,规范操作程序

(一)加强建章立制工作。

一是做好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进行全过程的监管。从资产的增加、减少、运营、存量等每一个环节入手,健全原始资料,建立登记好台账,做到账账、账实、账卡相符。二是规范企业产权转让行为。对企业转让的资产,必须先经企业管理层研究同意或职工代表会议通过,选择有资质、市场诚信好的中介评估机构,评估报吿经有关部门审核后,报上级主管部门或政府批准,实行公开挂牌拍卖,坚决杜绝不评估、不申报、不按程序的暗箱操作。

(二)加强资产清查工作。

资产清查是加强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企业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全面摸清家底,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和财务状况,为资产管理者正确决策提供基础数据信息。资产清查要重点检查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在用的资产有无实现保值增值和收益情况,租赁的资产是否按规定收取租赁收入,不需用的资产日常管理工作是否到位,是否安全完整,有无采取措施盘活资产存量,土地资产有无被侵占或出现其他的纠纷,投出资产有无未作价入账等情况。发现问题,要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堵塞漏洞。

五、健全考核体系,严格奖惩制度

(一)明确责任,各负其责。

粮食行政部门要在各级政府的授权下,依法履行重大事项决策权、经营管理者选择权和资产收益权,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在授权监管面上,实现出资人到位。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在搞好自身经营管理的同时,兼有资产运营的职责,要根据粮食行政部门的委托,确保国有资产安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完善考核办法。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结合粮食购销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不断改进企业经营者业绩考核办法,实现责权利的统一,强化经营者的职业责任意识,充分调动企业做大做强、提高盈利的积极性。要逐步规范考评内容,将制度建设、管理机构、资产购建、处置、评估、报告、奖惩等全部纳入考评范围,重点考核储粮仓库、土地、储粮设施的资产管理。要严格奖惩制度,将考核结果与人员任免奖惩相挂钩。年终,做好企业经营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工作,根据经营业绩和资产保全情况合理核算对企业经营负责人的奖励。同时要建立健全工效挂钩制度,完善企业工资总额调控机制,以充分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

(三)加强审计监督。

购销管理 篇5

一、计划指标完成情况

2014计划销售混凝土万m3,1-6月份实际完成万,占年计划的%,实现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或较去年同期450万m3增长万m3,增长%。

计划采购水泥吨,实际采购吨;计划采购粉煤灰吨,实际采购吨;计划外加剂(减水剂)吨,实际采购吨;黄沙计划采购吨,实际采购 吨;石块计划采购吨,实际采购吨,确保了生产。

二、购销情况

今年以来,沙石市场受到政府“限超”的影响,以及油价上涨,运输成本增高,加之政府对采石场严格管理,限制新开采石场,老的采石场,开采的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所以,建议公司筹集资金,尽可能多采购沙石物料,确保已经签订的销售合同正常履行。由于土地越来越紧张,政府加快棚户区改造,改善解决中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所以住房的楼层越来越高,因此,原有的混凝土泵车的高度不够,可能影响改善产品的销售。建议公司研究考虑再加60米以上高度的混凝土泵车,同时再加混凝土搅拌车,以适应市场的销售。

三.供方管理

按照采购控制程序要求,我部门首先加强对供方质量保证能力的调查、筛选、评价,建立合格供方情况:石块家,黄沙家;减水

剂家;缓凝剂家,速凝剂家,粉煤灰家,由于是长期协作,双方情况相互都比较了解,供方产品质量也比较稳定,从目前各供方情况看,产品质量可以满足市场、顾客要求,价格也较适中。上半年共采购物资批次,都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采购任务,无影响生产和服务的现象,物资供应及时率100%;经检验,全部符合相关标准及顾客要求,无不合格现象,合格率100%;共对8家供应商进行了评估,淘汰和更换供应商 家,对全部供应商都进行评估打分,评估完成率100%。

四、采购情况

在采购作业过程中,本部门加强了采购计划的管理,克服了过去物资采购的随意性,并认真做好采购产品的进货检验和仓库的现场管理,基本做到每次进货都有验证,库存管理台帐齐全,标识清洁,物流有序,经上半年终盘点,物资、材料帐、卡、物,符合规定要求。但是,由于我们对GB/T19001标准要求熟悉程度不够,工作上还存在疏忽之处,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整改。在计划管理过程中,本部门彻底改变了过去无书面计划管理的状态,做到了每月都编制采购计划等,使公司生产经营进度做到了心中有数。总体来看,本部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基本正常,采购管理处于受控状态,为提高本公司混凝土质量水平提供了保证。在体系运行中共发现不合格项 项,分布在 条款,本部门在接到不合格项报告后,认真地分析了原因,进行了整改,并通过验证。

棉花购销新体制正加快构建 篇6

笔者了解到,随着我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启动,棉花市场运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将加快探索构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棉花购销新体制。

国内棉花产需有缺口

2013年度,我国国内棉花生产总体稳定,但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纺织增速下滑,棉花需求减少,产需间缺口有所缩小;国际棉花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内外棉价差仍在较高水平;保障棉农利益、稳定纺织发展的压力加大。

为应对这一局面,国家及时启动了临时收储,按每吨20400元的价格累计收储棉花658万吨,占当年棉花总产量的九成以上,有效地保护了棉农利益。同时,通过合理安排投放价格,把握投放数量、节奏和质量结构,弥补了需求缺口,保障了纺织用棉需要;通过合理安排棉花进口,满足了两头在外纺织出口和配棉需要,稳定了纺织生产和出口。

“2013年度,我国国内市场棉价与储备棉投放价格大体相当,棉花市场保持了基本稳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介绍说,进入2014年度,我国国内棉花市场需求有所恢复,棉花产需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根据中国棉花协会调查,今年全国植棉面积6340万亩,比上年下降9.4%,产量在650万吨左右,比上年减少50万吨。其中,长江流域和黄淮海流域受棉花生产成本上升、种棉比较效益下降以及取消临时收储政策等影响,面积下降较多;新疆由于实行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政策,植棉面积保持了基本稳定。

在市场需求方面,新年度棉花价格由市场形成后,预计内外棉价差将缩小,这有利于遏制化纤替代和减少棉纱进口,棉花需求也将有所恢复。预计新年度棉花需求量在850万吨左右,比上年度增加约50万吨。据此测算,新年度国内棉花产需缺口约为20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100万吨左右。

“新年度国内棉花当年产需有缺口,但储备投放和进口安排是可控的,保持国内棉花市场平稳运行具备有利条件。”连维良说,只要妥善处理好新棉销售、储备投放和进口安排之间的关系,保护农民利益与提高纺织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市场形成价格与政府调控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引导市场棉价在合理区间运行,保持国内棉花供求总量平衡和市场基本稳定。

做好市场引导和调控

早在2011年,我国就建立了棉花临时收储制度,这一政策对于保护棉农利益、稳定棉花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棉价持续走低,我国棉花市场面临内外棉价差较高、市场机制作用弱化、国家收储数量和库存急剧增加、纺织出口竞争力减弱等问题。

今年年初,国家启动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临时收储政策。这一政策实施后,无论是新疆还是内地,实现了新棉价格主要由市场形成,棉花流通真正意义上回归了市场。

“棉花市场化改革以后,国家应针对当前棉花产销形势和推进改革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做好棉花总量平衡工作,引导市场平稳运行。”连维良说。

据了解,为给新棉的销售留出空间,新年度开始后,国家已经暂停了储备棉投放,以引导企业积极收购加工销售新棉。明年3月份棉花收购加工基本结束以后,在市场出现供不应求且价格出现一定幅度上涨的情况下,国家将视新棉销售进度,按照不打压市场的原则再投放部分储备棉,以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我国明年将根据国内棉花供需形势做好棉花进口相关工作,除发放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89.4万吨关税配额外,原则上不增加发放进口配额,并引导国内纺织企业多使用国产棉。

财政部副部长刘昆认为,要保持国内棉花供求基本平衡和国内棉花价格相对稳定,必须适时适度做好市场调节。一方面,要控制好棉花进口数量,防止低价进口棉花冲击国内市场;另一方面,要密切跟踪棉花市场行情,加强储备棉管理,改善市场调控,平抑市场波动,积极消化国储棉,把握好储备棉投放市场的总量和时机。

新体制强调市场作用

“今年是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第一年,市场环境变化较大,棉花购销工作任务重、难度大。”连维良表示,我国将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实现新老机制平稳过渡,同时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笔者了解到,我国将探索建立新的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市场化棉花购销体制。连维良透露,新的棉花购销体制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普遍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同时,进一步完善棉花市场体系建设,健全棉花现货、期货市场交易规则,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流通体制;以市场为导向,培育棉花合作组织,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继续发挥供销社扎根农村、联系棉农、点多面广的传统优势,加快推进供销系统棉花企业市场化改革步伐,积极发展跨地区、跨所有制、贸工农一体化的棉花企业集团。

刘昆还表示,我国将继续全力做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财政部将按照国务院批准的试点方案,及时测算并拨付补贴资金;支持非试点地区适应政策变化,统筹制定新形势下支持棉花产业发展的具体方案,促进棉花产业健康发展。

“棉花购销市场化以后,各有关部门和地方要认真做好监管和服务,既要防止出现政府干预过多的情况,也要防止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连维良说。

购销管理 篇7

1 主要成效

(1) “老粮”彻底解决。到2005年底, 全省超储库存粮食除按政策规定保留50亿斤保障粮食流通安全外, 全部销售完毕。经鉴定的55亿斤陈化粮专项用于饲料出口或作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销售超储粮和陈化粮的价差亏损挂账和挂账利息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列支, 农发行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停收利息。

(2) “老人”得以妥善分流安置。到2005年底, 全省粮食职工总数由2002年底的234421人降到37370人, 共分流安置富余人员197051人, 占2002年底原有职工总数234421人的84.06%, 占省定2/3分流计划157062人的125.46%。在分流人员中, “四退一保”人员47465人, 占总分流人数的24.09%;解除劳动关系人员149586人, 占总分流人数75.91%。

(3) “老账”基本得到解决。完成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1998年6月至2003年12月期间新发生的财务挂账清理审计任务, 三次审计清理认定财务挂账125.28亿元。其中:政策性挂账82.19亿元, 经营性挂账43.09亿元。完成了2004~2005年粮食财务挂账审计工作。政策性挂账已从企业剥离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正按照政策规定逐步消化。

(4) 改组改制任务基本完成。2635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完成改组改制任务, 超额完成省定改组改制80%的目标。1780家企业退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序列, 企业总数减少到878家, 比改革前企业数2658家减少66.97%, 其中:转民营412家, 撤并1127家, 租赁175家, 承包41家, 破产25家。剩余的878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中经过重组整合后新组建的法人实体855家, 其中:国有独资184家, 国有控股607家, 国有参股64家。

(5)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企业吃国家大锅饭”和“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两个“大锅饭”被打破, 建立了“干部聘用制、员工合同制、绩效挂钩制”为核心的企业内部运行机制, 促进了干部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 特别是重新上岗的职工, 身份变了, 思想活了, 压力大了, 竞争意识和敬业精神普遍提高, 企业效益明显好转。2008年, 全省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实现盈利1.11亿元, 其中:122个县 (市) 实现了盈利, 盈利面达89.7%。

2 主要做法

(1) 创新改革思路。关于“老粮”问题, 提出“新老划断、锁定库存、核定差价、包干使用、逐步递减”的办法进行处理, 对暂时销不出去的老库存粮食, 采取“粮源对冲、成本搁置、待价而售”的办法, 搞好推陈储新, 防止粮食陈化。关于“老人”的问题, 提出“四退一保”的办法和通过“主辅分离、兴办实体”的途径分流安置。关于“老帐”问题, 提出“划清责任、核实数额、分类处理”的办法, 对财务挂账进行清理、审计、认定、剥离。关于产权制度问题, 提出“管理一块、放开一片、创新机制”的办法, 通过“股份制改造、股权出让、整体出让、分拆出让、破产”等形式, 加快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2) 广泛宣传发动。通过层层召开改革动员会、推广“一个电话、二封信、三本书”, 即公布粮改热线电话, 改革前后向职工各发出一封信, 编写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文件汇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政策法规选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操作指南的做法, 解疑释惑, 回答了职工普遍存在的“去留如何选择”、“经济补偿如何兑现”等具体问题, 打消思想顾虑, 让职工明策、明心、明理, 积极主动投身改革。

(3) 留走职工选择。一是留岗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即个人提出申请, 参与竞争上岗, 与企业建立新型劳动关系, 承担企业下达的“粮食订单”和粮食收购任务。二是对年龄偏大、工龄较长的老职工实行“四退一保”。即到退休年龄的办理退休手续、符合条件的内部退养、有病的提前退休、特殊岗位的前退休、“4050”人员协议保留劳动关系, 做到老有所养, 弱有所养。三是依法解除劳动关系。即对选择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 在按政策给予经济补偿的同时, 做好社保关系的接续, 落实好再就业优惠政策, 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4) 用足用活政策。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粮食风险基金优先用于国有粮食企业改革, 允许将企业净资产变现收入和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安置和支付改革成本, 特别是各级、各部门对国有企业改革的优惠政策适用于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我们一直强调在职工安置问题上要想方设法放宽政策尺度, 凡是改革中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劳动等政策, 能变通就灵活变通;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 就取上限, 就高不就低。只要基本符合退休、病退和特退的条件, 就允许其提前退休。一定要落实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条保障线”政策。

(5) 创办经济实体。对解除劳动合同人员, 不是向社会一推了之, 而是坚持职工分流与安置就业并重,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 结合粮食企业和职工特点, 积极组织创办新的经济实体, 大力开展粮油加工、商业、养殖、种植、餐饮等多种经营, 广开新的就业门路, 努力做到分流人员多就业、少失业。据统计, 仅粮食系统就安置分流职工再就业42381人, 占解除劳动关系人数的28.33%。

(6) 推进产权改革。一是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模式。组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县级及县以上粮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集中管理原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老粮、老人、老账”, 统一经营管理辖内原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全部资产。二是股份制改造模式。对部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资产合理评估后, 国有资本部分或全部退出, 支持和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对企业改组和改制,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龙头企业兼并重组模式。鼓励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粮食加工企业重组兼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 形成以粮食加工企业为龙头, 生产、收购、销售、加工一体化的粮食产业化企业集团。四是产权出让、拍卖模式。对部分国有粮食企业通过产权出让、拍卖等方式转为民营企业。五是租赁、承包经营模式。利用闲置的经营场地、仓储等设施面向社会其它组织、企业和个人进行租赁、承包经营。

3 几点体会

(1) 以人为本是关键。全省23.4万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职工中15.7万人需分流安置, “人往哪里去, 钱从哪里来?”是我们在推进改革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我省能提前1年9个月完成减员分流2/3的任务, 实现平稳不反弹, 关键是坚持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这部分职工人数多, 想法也不一样, 是分流安置的重点和难点。从“要我走”到“我要走”, 政策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通过竞争上岗保留了必要的业务骨干。实行“四退一保”对年龄偏大、工龄较长的老职工和病残、有毒有害等特殊岗位的职工进行妥善安置, 使他们老有所养, 弱有所养。对竞争落聘、不愿返聘又不符合“四退一保”条件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 在按政策给予经济补偿的同时, 落实好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 并且依照政策保持社保关系的连续性, 让这部分职工走的放心, 离开企业后生活有着落, 而且还可利用经济补偿资金再创业, 增加收入。

(2) 产权改革是核心。“改到难处是减员, 改到深处是产权”。我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总数为2658家, 平均资产负债率为124%, 资不抵债的企业占90%, 要在两年内全部完成改制难度的确很大。通过这几年的改革, 我们感到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制度的创新、管理的加强、竞争力的提高都必须在产权制度改革上做文章, 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核心。产权不改革, 人员分流了也不行, 两三年以后人还会回来, 所以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成败的关键。总结我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做法, 我们认为必须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前期准备工作要充分, 清产核资审计和资产评估要严格, 制订改制实施方案要规范, 改制方案报批要及时, 改制方案实施要合规合法。我们一直强调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一企一策, 做到进而有为、退而有序。改制的具体形式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定, 适宜于哪种形式, 就采取哪种形式, 不搞“一刀切”。

(3) 规范操作是前提。先后4次举办有1500多人参加的全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政策法规培训班、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培训班, 并派出工作组到重点市、县进行粮改政策辅导, 规范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富余人员分流安置和产权制度改革实施程序。按照“设定标准、绩效挂钩、全员置换、去留自愿”的原则, 统一政策口径, 统一操作标准, 实施规范操作, 解决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富余人员分流安置问题。针对产权制度改革不同形式分别制订改革程序流程图, 突出抓好职代会审议改革方案, 讨论通过职工安置方案, 粮改领导小组论证审批改制方案, 依法进行产权界定、验资、注册等主要环节的工作, 确保企业改制程序合法、手续完备。在改革进入后期, 省政府组织开展了以“五个确保”为主要内容的“回头看”活动, 做到不留尾巴、不留后遗症, 防止出现反复。在改革完成后, 由省辖市政府组织力量对县 (市) 、企业减员分流工作进行初步验收, 在此基础上, 向省政府提出验收申请, 接受由省政府组织的验收。

新疆粮食购销体制完善建议 篇8

新疆水土、光照资源丰富, 现有耕地7, 685万亩, 人均占有耕地3.7亩;粮食播种面积2, 990万亩 (2009年) , 占耕地面积的38%;可垦荒地7, 300万亩, 占全国可垦荒地的13.9%;后备耕地2亿亩, 居全国首位。新疆伊犁河谷地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建设工程已被列入全国七大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之一, 预计在2012年以前可新增耕地300~400万亩, 粮食生产潜力巨大, 是我国重要的粮源后备基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国家和自治区大型农垦企业, 担负着中央赋予的屯垦戍边的重要历史使命, 有13个农业生产建设师, 176个农牧团场, 以占全疆1/7的人口, 生产着全疆1/5的粮食。由于其实行“军、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 农业生产具有组织化、规模化程度高等优势条件。

截至2013年, 新疆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5, 300万亩, 粮食产量1, 400万吨左右, 年消费量在1, 200万吨左右, 小麦、玉米产需基本保持平衡 (但产需紧平衡趋势越来越明显) , 大米缺口约80万吨。

(一) 小麦。

近年来, 新疆小麦年均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在1, 700万亩左右, 年均总产600万吨左右, 商品购销量300万吨, 小麦产需基本保持平衡。但2010年以来, 小麦播种面积逐步减少, 产需紧平衡趋势越来越明显。

(二) 玉米。

新疆玉米质量较好, 普遍优于东北等地的玉米。年播种面积1, 200万亩左右, 年均产量650万吨左右, 商品购销量约350万吨, 每年约有30万吨左右玉米销往甘肃、四川等地区。随着内地一些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向新疆投资转移, 新项目建成投产后, 疆内玉米产需平衡也将趋于紧张。

(三) 水稻。

新疆水稻全部为粳稻, 大米品质优、口感好, 深受消费者喜爱。水稻年播种面积100万亩左右, 年均产量60万吨, 折大米40万吨, 疆内市场年均消费量约120万吨, 每年需从内地采购80万吨左右大米满足消费需求。

(四) 油料。

自治区油料产量60万吨, 以油葵籽和油菜籽为主。新疆是国家棉花主产区, 棉籽产量在500万吨左右。新疆年食用植物油产量90万吨左右, 区内消费需求35万吨左右, 60%销往区外市场。

二、新疆粮食购销现状

新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年小麦收购总量250~360万吨, 占市场商品量的80%以上;年收购玉米120万吨左右, 占市场商品量的30%左右;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年收购稻谷45万吨左右, 占市场商品量的85%左右。

(一) 国有粮食企业购销情况

1、国有粮食企业收购量同比下降。

2011年, 新疆地方国有粮食经营企业粮食收购总量281万吨, 其中:小麦207万吨、稻谷45万吨、玉米29万吨。与2010年相比, 粮食收购减少43万吨, 其中:小麦减少53万吨、稻谷增加3.3万吨、玉米增加7.7万吨。 (表1)

2、国有粮食企业销售量同比增加。

2011年, 新疆地方国有粮食经营企业粮食销售总量308万吨, 其中:小麦240万吨、稻谷39万吨、玉米29万吨。与2010年销售量相比, 粮食增加46.4万吨, 其中:小麦增加26万吨、稻谷增加4.6万吨、玉米增加16万吨。2011年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当年销售量大于当年收购数量。 (表2)

(二) 各种粮食作物购销情况

1、

小麦指定由中储粮和地方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分别按60%和40%的指导计划敞开收购, 农民凭借中储粮和地方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的收购发票到地方财政部门领取0.2元/公斤的财政补贴;实行顺价销售政策, 即规定收储企业在收购价格基础上, 每公斤加价0.2元进行销售, 不得超过规定限价进行销售。

2、新疆水稻历来产不足需, 年均大米消费缺口50% (约40万吨) , 需从内地调入。

新疆稻谷购销政策除了上述几条以外, 新疆稻谷的购销实行最低保护价。稻谷最低保护价与全国同价。当市场价格高于最低保护价时, 企业按市场价随行就市收购;当市场价格低于最低保护价时, 由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按最低保护价敞开收购。

3、新疆玉米产大于需, 年均总产在650万吨左右, 区外销售量在70万吨左右。

新疆玉米执行市场化购销政策, 价格随行就市, 由企业自行确定。2013年, 玉米市场收购价维持在每公斤1.65元左右, 较2012年下跌0.3元左右。2014年, 玉米市场销售价已回升至每公斤2.0元左右, 市场购销顺畅。

4、油葵籽是新疆油料生产的主要品种。

自2008年起, 自治区实行油葵籽最低保护价敞开收购政策, 自治区统一确定油葵籽收购最低保护价, 当市场价高于最低保护价时, 由市场自行购销;当市场价低于最低保护价时, 由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按最低保护价敞开收购, 自治区财政给予相应补贴。2008~2009年, 新疆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按最低保护价共收购油葵籽69.5万吨, 农民因此增收超过5亿元。2010~2013年, 区内油葵籽市场价均高于最低保护价, 政策没有启动, 主要由市场购销。

三、完善新疆粮食购销体制对策建议

(一) 培育多元化的粮食市场主体。

严格落实粮食收购行政许可制度, 凡是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和个人都可以取得粮食收购许可证。国家应鼓励不同性质的市场主体在粮食市场上公平竞争, 促进粮食购销。培育和发展农村粮食经纪人队伍。粮食经纪人实行上门收购服务, 方便了农民卖粮, 节省了农民卖粮的费用, 对于种粮农民的增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粮食经纪人是市场发展的自然产物, 粮食经纪人队伍鱼龙混杂,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今后各地应根据各地实际制定粮食经纪人管理制度, 加强对粮食经纪人队伍的管理, 加强对粮食经纪人的教育培训, 提高队伍素质。同时, 重视对粮食经纪人的扶持, 对粮食经纪人购置的购粮车辆进行补贴, 为购粮改善运输条件。

(二) 推进一线网点建设, 拓宽购销平台。

一是围绕主导新疆粮食市场目标, 依托体系收购平台, 在掌握现有收购库点的基础上, 采取收购、租赁、合作、兼并等多种灵活方式低成本扩张一线收储网点;二是统筹考虑辖区直属库合理布局问题, 在今后网点建设中更加注重整合资源, 上收一批位于产区的地方大库、辐射作用较强的库点, 作为直属库分库管理, 巩固收购主渠道;三是创造条件着力加强与产粮大县粮食收储企业的整体合作, 明确产权、经营权和人事管理权, 大幅提升一手粮源掌控能力。

(三) 健全批发市场服务功能, 扩大市场辐射效应。

需要通过行业指导和政策扶持, 切实为市场内各客户服务, 实行商务处理全流程服务。完善市场功能, 增强辐射广度, 积极促进新的购销方式, 例如产销直接挂钩、连锁经营、配送、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等。各粮食批发市场之间要逐步通过网络等新型手段, 实现信息的充分沟通, 形成全国的纵向南北互补、横向东西相通的实质性市场信息服务网络, 以发挥批发市场的整体优势, 进而强化粮食市场的沟通与交流;建立现代化的电子报价、电子信息发布、电子统一结算系统, 使批发市场成为具有更高服务能力的粮食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换中心、购销活动服务中心, 对客户提供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一些有专业性、有针对性的批发市场经营公司的形成, 很大程度上对于扩大粮食市场辐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拍卖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也可以大大促进粮食市场的蓬勃发展。农民将产品交给拍卖公司, 拍卖公司进而变成销售代表并再代委托的农民与客商发生交易。而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 由具有个别利益的竞争者转化为具有共同利益的同盟者, 较大程度地改变了之前的被动局面;可进一步降低顾客相应的费用成本。在拍卖市场上, 由于卖方只有一个, 交易指向集中明确, 不用个别搜寻, 更无需一一谈判即可成交;拍卖市场实行竞价购买, 价格高者得产品, 不仅可消除以往的粮食交易中可能存在的对农民恃强凌弱和贸易欺诈现象, 价格也较农民单独出售时的平均水平高。由此可见, 拍卖市场能以更加公开、公平、自愿的方式实现粮食市场的不断开放。

(四) 全面放开新疆粮食购销市场。

改革小麦、稻谷收购计划管理体制, 放开粮食购销市场。一般情况下, 粮食购销价格由市场供求形成,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粮食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参与粮食收购和经营活动, 取消对粮食购销不合理的限制、垄断和封锁, 以及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预, 建立新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购销大市场, 实现与全国粮食市场的对接和融合。

(五) 建立中央和地方储备粮协调联动机制。

优化新疆储备粮布局, 适当增加南疆的储备粮规模, 完善储备粮应急动用预案, 增强政府在市场异常波动情况下对粮食的宏观调控能力。继续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 鼓励支持企业与农民发展订单农业,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粮食经营体系。加强市场分析监测工作, 建立和完善粮食安全预警机制。转变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 加强粮食市场监管, 维护粮食购销秩序。利用边境优势, 合理运用粮食进口政策, 适当增加进口哈萨克斯坦小麦的地方配额, 为调节新疆粮食供求平衡服务。

(六) 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

要形成动态的最低收购保护价格, 制定价格时, 要结合当年的生产收获情况、市场供求关系及国内外粮食市场运行情况, 合理制定当年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 把最低收购价格确定为种粮农民的期望收益。政府每年在制定最低保护收购价格时, 应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当年农民的种植生产成本。要随着不同年份生产成本的变化而制定价格的多少, 当生产成本增加时, 要确保保护收购价格水平能够弥补生产成本的提高;二是当年粮食产量和质量。要做好估产和测质工作, 结合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制定好最低保护收购价格, 不要出现因产量的大幅增加和粮食水分较高而降低农民收入, 损害农民利益, 同时也不要脱离市场关系将价格制定过高, 给国家财政带来压力;三是要结合当前一定时期内粮食市场的供求关系。所制定最低收购保护价格应在较长时间内符合粮食市场的供需关系, 以确保整体的粮食市场价格在一个较为稳定的区域内波动, 并且波动幅度不大;四是政府财政的负担能力。制定最低保护收购价格时, 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政府财政的担负能力, 不要形成最低收购价格即为市场价格的局面, 给政府财政带来压力的同时影响粮食价格的市场机制运行。

参考文献

[1]李全军.主要发达国家粮食购销政策的分析与启示[J].齐鲁粮食, 2012.4.

[2]蒋和平, 辛岭.有效支持主产区保证粮食安全[J].中国发展观察2011.1.

[3]徐畅.近代中国国内的粮食购销与粮食进口[J].东岳论丛, 2011.11.

[4]田新平.粮食安全和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初探[J].科学与财富, 2011.6.

外贸购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篇9

外贸购销管理系统是针对中小型进出口公司的业务情况而设计的一套融合企业外贸业务、计算机应用技术、物流网技术, 现代企业管理技术等与一体的超强业务管理应用软件。它根据外贸企业的经营特点, 对外贸企业实施有效的管理、业务数据处理、业务数据分析、统计查询、风险评估、信用评价体系等一系列的业务过程。通过系统的、先进的技术为企业提供优越的业务支撑, 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其主要作用通过市场调研需求分析如下:

1.1 全面提高了外贸企业风险防范控制能力

外贸管理系统建立的初衷就是防范风险, 降低风险, 实现标准化管理。系统根据业务信息, 自动对市场风险、客户风险、业务人员风险进行评估和判断;外贸管理系统中的风险控制子系统会及时的对成本核算表 (预算) 的申报进行处理, 通过建立权限审批制度, 赋予不同管理权限和管理级别的人员进行控制, 及时对业务合同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行专业性评估, 并形成报告结果自动分发给不同权限的管理人员;外贸管理系统建立客户信用档案信息, 对于客户信用进行有效的管理, 实现风险评估, 降低了客户风险;系统自动建立客户、商品、财务资金、物流等信息流, 对于这些信息流统一进行管理, 实现规范化业务流程, 并且建立企业内部职工诚信评价、考核管理系统, 对于职工实施必要的监管和考核, 有效的控制了业务风险。

1.2 有效提升企业管理层次, 增强外贸企业竞争能力

外贸企业自主建立、管理、应用的外贸管理信息系统, 可以实现所有进出口业务的网络化、无纸化管理, 建立起规范化、标准化业务工作流程, 可以有效降低操作的失误性, 降低操作风险成本;通过计算机管理, 可以快速实现业务部门资源共享, 减少流通环节;对于数据的处理比如客户、工厂、商品、合同、单据信息等, 做到及时、准确, 为企业内部员工的查询、统计、分析和管理层的决策提供基础性支持。

2 系统设计

通过对外贸管理的现行系统进行分析, 外贸管理系统主要具备样品数据管理, 物资报价, 外贸合作合同管理, 货品的生产组织、装箱、验货报关等, 功能查询等。系统中的数据管理功能, 主要包括货品的description、itemno、packing、size、picture、生产厂家的有关基础信息资料;物资报价系统主要是根据itemno从货物数据库中获取其它货品数据信息, 形成报价单和货品发票给外商客户;外贸合同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外商合同管理和国内订货合同。外商合同是外商订货后, 形成的一个外贸订货合同, 合同数据中的description和packing都是根据itemno从样品数据库中获得;国内订货合同跟国内有关生产厂家联系, 由外贸公司生产厂家订货, 国内订货合同的数据来源于sales confirmation。生产、装箱、验货系统主要是国内生产厂家根据国内订货合同组织生产, 产品生产以后根据合同要求进行包装和装箱, 形成出货表, 外贸管理人员根据出货表进行验货, 最后自动生成Invoice、Packing list等单据。

管理人员根据出货表以及sales confirmation形成正式发票和装箱单;统计查询管理主要包括出口收汇核销查询、发货记录、银行交单查询、图形分析客户出货量年度走势、客户出货金额年度走势、自动提示应付款到期提醒、信息阅读、事务提醒、单证出具提醒、事务录入、核销单领取、信息发布等的全方位管理功能。该软件适用于进出口有限公司、外贸公司等。

数据库服务器关系外贸系统运行的成败, 在外贸管理系统中, 数据库服务器内储存着一个企业的所有业务数据、报表、合同、邮件等关键型信息和资料, 数据服务器类似与人类的心脏和大脑, 这个系统会记录输入、输出的所有表单、单据, 并对单据上面的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处理、存储, 交换和传递, 从而满足不同级别和层次的使用者提供各类管理和服务相关的信息, 外贸管理系统整体流程如图1所示:

外贸管理系统数据库比较独立, 应用技术比较成熟。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2005, SQL数据库功能比较强大, 数据库由多个子系统组成, 而且各子系统的数据库可以创建在统一的系统用户中。对于不同的外贸企业, 客户可以通过对数据结构量化分析后, 采用专业建模工具对系统业务流程进行有效描述, 根据描述建立数据E-R图, 在应用专业建模分析工具的同时, 分析实体模型, 确立外贸体系哥相关业务的内部相互关系, 完善数据表及业务关系, 建立起各种约束控制条件, 客户连接数据库成功以后, 数据库立即在后台数据库中建立客户相关业务数据表格, 自动填充数据参数。

3 软件设计

在三层C/S结构的系统框架下, 系统的基本逻辑层次为:表示层, 业务层和数据层。

通过图2, 可以进行如下分析:分布式系统的架构比较简单, 三层逻辑层可以实现多种开发应用平台, 用户可以通过安装客户端程序, 实时、同步的对网络中间逻辑应用层进行共享;实现用户动态数据的交互传递, 同时中间应用层建立起和应用服务器的数据交换。分布式系统的业务层, 其主要功能主要是接受客户端发送来的数据访问请求, 对数据业务进行必要的处理;对数据进行二进制转换, 并向客户请求应用的数据库进行业务请求, 通过数据库引擎传递给数据库, 最后将数据库处理结果反馈给客户端的应用界面, 实现数据的共享;分布式系统的第三层是数据层, 数据层根据客户端要求及时进数据处理和信息反馈, 信息反馈结果传递给应用逻辑层。

外贸业务软件系统内, 针对外贸合同的款项, 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国内企业与国外客户签订的外贸销售合同, 另一部分主要包涵国内企业之间进行货物生产、销售、物流等销售合同款项。

4 结论

软件界面设计简洁、美观其人性化的管理可以使用户轻易上手, 提升服务质量, 提高工作效率。分布式数据库具备透明性的优点, 在应用系统中, 不同的数据库可以提供多种功能的查询。科学的管理方法将带来带来效益最大化, 该外贸流程管理软件在应用过程中, 性能比较稳定, 符合外贸企业经营活动特点。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和普及,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全球化战略的推进, 企业从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将通过网络进行控制;本文对外贸购销系统进行了设计, 系统可以实现产品信息、成交方式、结汇方式等基本设置, 并实现各种信息查询、信息管理等各种功能, 该系统设计简洁, 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外贸服务,购销系统,管理软件,信息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妩莹.外贸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1.11:178-180.

[2]吴勤, 徐进.C/S结构业务系统平稳到多层体系结果技术的研究[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4, 11 26-29.

[3]Nwana H S, Software agents[J].The Knowledge Engineering Review.2001.3:204-244.

电网企业电力购销控制评价研究 篇10

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优先发展重点,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作用。电能作为一种无形的商品,具有独特的特点,比如,电能产品无法储存,电能物流要求产、供、销同时完成等。在电能输送环节上,涉及发电企业(电厂)、电网企业(供电公司)和用户,电网企业在其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众所周知,电网是电力市场的基础和载体,电网企业通过输电、配电、售电的垂直一体化的“电力物流”配送体系,通过电力交换,最终实现电力的使用价值。因此对电力购销业务的控制,当属电网企业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和经营的关键环节。

开展电力购销控制评价,就是对电力购销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发现购销控制中存在的管理漏洞,“以评促改”,据以提出管理意见及建议,从而达到完善购销控制、防范经营风险的目的。另外,开展电力购销控制评价也是电网企业“优质服务”的需要。如今国内电网企业纷纷把提供优质服务纳入其战略目标(比如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电网坚强、资产优质、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一强三优”的战略目标),通过开展控制评价,促进电网企业加快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建设步伐,规范购销行为,提高营销水平,不断满足用电群体的需要,最终使电网企业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2 电力购销核心作业链分析

根据电网企业的业务特点,其三大核心作业应包括:电网建设、电力购销、电力运行。其中电力购销可以说是电网企业最主要和最具特色的经营业务,对企业整体的作业链(价值链)具有关键性的影响。电力购销作业链中的作业包括:生产经营计划、电力输送、电能表管理、电能计量、电费回收管理、客户用电管理等。具体结构见图1:

开展电力购销控制评价,也就是对电力购销核心作业链中的各项作业的规范性进行评价。核心作业链的确定,为购销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3 电力购销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3.1 电力购销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电力购销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认识和测评电网企业购销控制工作绩效、系统分析影响因素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对其科学定位自身的购销控制水平,进而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的重要依据。电力购销控制活动是多层次的动态系统,涉及因素众多、结构复杂,只有按照企业特点,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设计指标体系,才能准确地反映其真实的内部控制水平。为保证评价结果的全面、准确、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导向性原则。通过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评,应能揭示电网企业购销控制的理想状态,能比较准确地揭示其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从而采取恰当的解决及防范措施。

第二,明晰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避免层次过多,指标过细。尽量做到简洁明了,交叉少,覆盖面大,指标之间的逻辑关联性强,以利于评价人员的理解操作。

第三,可行性原则。力争使评价指标体系符合现代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要求,符合内部控制评价理论的要求,符合风险控制评价的要求,符合电网企业改进经营管理的需要。评价指标尽可能精干、具体、便于操作,以节省评价工作量。

第四,灵活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应能够根据可能发生的实际情况,对指标进行灵活运用。

第五,重要性原则。评价范围不一定面面俱到,而是以风险管理评价为导向,力争使评价指标体系能包括电网企业购销控制的重要内容、重要指标和关键控制点,尽可能省略一些不重要的内容、指标和控制点,以保证评价指标体系有用和可行。

3.2 电力购销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形成

根据电网企业电力购销作业流程的特点,遵循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作者将电网企业电力购销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从第一层到第三层逐层分解深化,直至分为可操作的最底层具体指标。第一层为目标层,即电力购销控制水平。第二层为准则层,分为八个方面:电量采购评价、抄表管理评价、核算管理评价、电费回收评价、业扩包装评价、供用电合同管理评价、用电检查评价、停电复电评价。第三层为指标层,是将第二层的指标进一步分解而来,共82项指标,侧重于从风险控制角度对购销业务的进行评价。最后形成的电网企业电力购销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结构见表1。

4 评价指标计分办法

为保证实际操作的方便有效,设定电力购销控制评价指标的标准分为1000分。使用专家意见法,邀请电力行业专家按照各部分内容及其指标对强化购销控制和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同,为各项指标设立分值权重(将1000分合理分配给各指标)。

本指标体系的评价计分办法是:先确定每项评价指标的评价目标,再根据评价目标确定评价的具体内容要点,按每项内容要点具体测评计分。绝大多数内容要点的计分,实行完全符合控制要求的得满分,否则不得分的计分办法,以便高标准地要求被评价电网企业进行购销控制建设和运行,减少评估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少数抽样规模较大的内容要点,实行对测评到的缺陷酌情扣分的计分办法。一些评价的内容要点在被评价企业的被评价年度内不存在的,则该内容要点不予计分。为了便于比较各被评价企业购销控制实际水平,评价总得分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评价总得分=所有适用内容要点实际得分之和/(1-所有不适用要点标准得分/1000)

5 购销控制等级的确定

在进行实际购销控制评价时,应划分电网企业购销控制等级,并以此建立起一种激励机制。购销控制等级设定如表2所示:

对一级企业,视为正常控制,可信度高,降低审查频度;对二级、三级企业,购销内控较正常或基本正常,但仍应督促其进一步完善内控体系;对四级企业,控制存在一定缺陷,应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对主要责任人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对五级企业,购销控制存在较大缺陷,应通报批评,主要领导停职或免职,并要求重新组建管理队伍。

6 结论

本文通过对电网企业购销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明确了电网企业购销控制评价的思路和要点,为电网企业进行实际操作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但由于本课题研究领域目前尚没有多少成熟的研究成果可供参考,且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又比较复杂并且具有动态变化性,加之研究者的研究水平也有限,本课题研究成果也存在一些不足。像如何设计评价指标体系,使其能适应电力企业的变化和变革、如何使评价指标和方法更科学等是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因此,需要我们不断跟踪购销控制理论的最新发展,继续深入研究电网企业购销控制建设和评价理论与方法,不断发现和纠正现行购销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使之不断完善。

摘要:电网是电力市场的基础和载体。电网企业通过输电、配电、售电的垂直一体化的电力物流配送体系,实现电力的使用价值。开展电力购销控制评价,有利于发现电力购销中存在的管理漏洞,提出管理意见及建议,达到完善购销控制、防范经营风险、提高服务水平的目的。文中就电网企业电力购销控制评价的原则、指标、方法等进行研究,希望能对电网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电网企业,电力购销,控制,评价

参考文献

[1]刘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发布的重要意义[J].新会计,2009,(4).

[2]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大学会计学系.风险管理审计评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李莉,雷宇,葛旭波,曹福成,谭忠富.电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J].电力学报,2007,(1).

[4]王素莲.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网购销售假表问题不容忽视 篇11

《经济》记者按着钟表商提供的售假网址打开电脑,只见在这些网页的“品牌手表区”,梅花、欧米茄、劳力士、百达菲丽等几乎所有畅销的瑞士名表都赫然排列在页面上销售,使人难辨真假。

瑞士品牌手表是否在购物网上有销售?怎样使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识别假表,以防上当受骗。日前《经济》记者采访了中国商业联合会钟表商分会会长常彦群。

《经济》:常会长,您应该最了解瑞士表的销售方式和相关情况,目前瑞士品牌手表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渠道是什么?有没有网上销售?

常彦群:据我所知,瑞士手表还没有采取网络销售这种渠道。几乎所有的瑞士品牌手表,都是在瑞士生产组装,到中国进驻大商场销售。例如梅花表,就是在瑞士原厂设计、使用瑞士机芯组件生产之后,由指定认可的中国经销商在大商场或设专业店销售。这种销售方式一方面是为了确保手表这种高档奢侈品的真品和专利,同时也便于保修。

《经济》:这种冒牌手表与真正的品牌手表相比,有哪些差别,其可靠性如何?

常彦群:这种售价极低的冒牌手表,无论从机件质量、工艺技术还是原材料造价上,与真正的品牌手表相比无疑是有很大不同的。据瑞士梅花表公司反映,他们在北京和上海的专业店维修部就曾几次接到消费者送修的假梅花表,其低劣的机件、粗糙的外观,与做工精细、款式典雅的瑞士梅花表相差甚远。显然,假表的质量可靠性也是无法保证的。

《经济》:假冒别人知名的品牌,去生产和销售低劣的假冒手表,会产生什么不良影响?

常彦群:首先,假冒别人的品牌去造假和售假,是一种侵权和违法行为。特别是冒用知名畅销的品牌,去生产和销售材质低劣的假高档手表以获取暴利,蒙骗消费者,更是背离了诚信商德,应该受到法制的追究和舆论的谴责。

网上销售假表,不仅损害了消费者以及品牌手表的利益,也给钟表市场秩序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另外,不讲诚信商德,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因此,应该拒绝网上售假,维护自己的商誉,践行诚信商德。

《经济》:据反映,在某购物网上卖假梅花表等瑞士品牌手表的网店就有70多家。应该如何提醒消费者注意识别假表,增强防范意识呢?

常彦群:一个根本的办法是,提醒消费者不要去那些售假表的网站上去买瑞士品牌表,而应该到商场的手表销售专柜或品牌专业店去买。对于如何识别假表,不要说看其质地和外观,但看价格只有100多元、300元的梅花、雷达甚至百达菲丽,就会发现这显然不是真的。因为价格定位中档的梅花表一只也要几千元、上万元,而百达菲丽一只表最低也在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

《经济》:网络销售、网上购物,因其便利的优势正在走进现代人的生活,您认为品牌手表是否会走上网络销售?

常彦群:的确,网络有着快捷方便的独特优势。但是,这样一种销售方式,目前要应用到手表这种奢侈品行业,可以说并不成熟,因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网络售假,这对于品牌手表走上网络销售是最大的障碍。

《经济》:面对个别购物网站目前出现的售卖假表的情况,您认为应从哪几方面入手,采取监管或治理等有力措施呢?

医药购销领域腐败的成因与防范 篇12

医药购销腐败的社会危害

医药购销领域腐败, 是多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深圳9名正 (副) 院长受贿案、珠海9家公立医院药剂科主任受贿案、湖南湘雅医院的医药购销腐败窝案、葛兰素史克腐败案、福建漳州医疗腐败案、浙江“依达拉奉”药品回扣案件案……频发的医药购销腐败现象让人触目惊心, 引发社会深思。一是药购销领域腐败是“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推手, 直接导致医疗服务价格升高, 损害患者的经济利益。二是医药购销领域腐败是商业贿赂等经济犯罪产生的温床, 严重腐蚀了医疗队伍, 破坏了医务人员的正面形象。三是医药购销领域腐败破坏了公平竞争市场规则, 使市场竞争陷入了无序状态, 严重影响了医药卫生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医药购销领域腐败的成因

1. 法律因素

(1) 立法缺陷。就现行法律体系而言, 对医药购销领域腐败行为惩治主要涉及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以下简称《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八条、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禁止经营者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 的第九十条、第九十一条规定的“禁止医药购销中暗中给予、收受回扣或者其他利益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第五十三条规定的“禁止与招标人串通投标的, 投标人以向招标人行贿”,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以下简称《刑法》) 第一百六十三条、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和受贿罪”等。尽管这些法律明确了医药购销领域腐败行为法律责任, 但是处罚力度过轻, 尚不能产生威慑作用。例如, 《药品管理法》第九十条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在购销暗中给予、收受回扣或者其他利益的, 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有违法所得的, 予以没收, 医疗机构的负责人等有关人员收受给予的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 由卫生行政部门或者本单位给予处分, 没收违法所得。事实上, 在医药购销利润丰厚, 对药品生产或销售企业罚款“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数额过于偏低;而对医疗机构的负责人等有关人员仅仅给予“处分、没收违法所得”的处罚也偏轻。而《刑法》中关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和受贿罪”明确了医药代表、医务人员等入罪的主体资格, 涉案金额5000元以上就应予以追诉。但是, 医药购销领域腐败行为较隐蔽、侦查难度较大, 实践中能够立案追诉还是少数。从法经济学看, 违法成本较低, 相关法律尚不能发挥震慑作用, 无论是药品销售者还是医务人员都存在侥幸心理。

(2) 执法缺陷。依照我国法律规定,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药品采购、药品监督部门负责药品质量监督、医保部门负责药费控费, 但是医药购销管辖权存在交叉管理、重复设置的情况, 其管辖范围和权限界定不明确, 其管辖权经常存在一定的争议。例如, 工商部门、卫生部门、药品监督部门、公安机关等, 针对医药购销腐败都有调查取证乃至立案查处权力。而在实际中, 对医药购销腐败案件的调查, 经常发生互相推诿现象, 在客观上不利于对医药购销领域的违法行为的查处。

2. 制度因素

(1)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药品零差价制度的局限性。为了防止医药购销领域腐败、解决“看病贵”问题, 国家推行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药品零差价制度,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药品价格虚高问题, 但是并未彻底解决“以药养医”问题。就药品零差价而言, 尽管取消了药品的加成部分, 医院层面实现了药品零利润, 但是医师仍掌管着药品使用决定权, 医师与医药销售人员之间利益链条仍未切断。从临床科室主任到科室成员, 从药剂管理人员到为医师统计处方用药的药剂师, 从支付药品销售款的出纳会计到医院信息中心的管理员, 都可能是药品回扣链上的关键环节。 (俞强《对治理医药购销商业贿赂的几点思考》, 《医院管理论坛》, 2013年第9期)

(2) 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记录制度不完善。为了规范医疗机构采购药品、医用设备、医用耗材等行为, 制止医药购销违法行为, 打击商业贿赂行为, 国家卫生计生委 (原卫生部) 于2007年出台了的《关于建立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记录的规定》, 2013年12月25日, 国家卫生计生委对其进行了修订, 要求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建立医药购销商业贿赂不良记录, 尽管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国家卫计委要求, 制定了本行政区域不良记录实施办法, 细化不良记录表现形式和处罚措施, 但是该制度并未得到有效实施, 真正披露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当事人名单的寥寥无几。究其原因, 是责任不清晰、监管不到位、处罚措施不严格所致。

3.道德因素

当前, 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阶段, 社会的价值观念、精神信仰和道德准则都在发生着较大的改变。 (李振唐、张楚研《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几个问题》, 《人民法院报》, 2014年9月3日)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部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出现了滑坡, “收受红包、吃要回扣”成为医疗行业的“潜规则”。

防范医药购销领域腐败的措施

1.完善医药购销法律制度, 构筑法律防线

(1) 完善立法。立法部门应进一步完善《药品管理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以下简称《医师执业法》) 等相关法律, 加大对医药购销腐败行为的惩罚力度, 提高处罚数额、建立行业或职业资格的退出机制。例如, 《药品管理法》应提高处罚数额, 《医师执业法》应补充罚款、没收财产等经济性处罚手段, 同时增加“吊销执业资格证书和终身职业禁入”的资格罚。

(2) 严格执法。卫生、工商、药监、公安等部门应积极介入医药购销领域腐败行为的查处工作, 坚持有案必查, 对医药购销领域中涉案的医疗机构的负责人、药品采购人员、医师等有关人员, 要按照《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等法律规定, 依法严肃处理, 强化法律威慑作用。

2. 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构筑制度防线

(1) 推行“医药分业”改革。“医药分业”, 是指医院 (用药单位) 与药房 (卖药单位) 分离。医院可设置院内药房, 但只供应急诊和住院病人, 彻底改变“以药养医”现象, 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的难题。“医药分业”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难点, 需要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一是遵循“以医养医”的思路, 落实医事服务费制度, 利用价格杠杆, 提高医疗服务的收费标准, 调整医院及医务人员的收入结构。医药分业后, 医院收入主要来源于医务人员的技术和劳务价值, 避免开大处方现象, 有利于促进医院及医务人员把精力用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上。二是遵循“财政养医”的思路, 政府对公立医院全额投入方案进行修正, 增加财政用专项基金给予医院必要的补偿, 加大基层医疗机构资金投入, 提高其医疗服务能力。

(2) 完善合理用药监管机制。一是建立“合理用药管理平台”, 强化院内用药监督。合理用药管理平台是将药品采购、药品管理、医师用药等全程纳入计算机监控, 对单张处方药品金额、药品种类超过规定范围或处方张数超过规定要求等情形, 计算机系统立即发出警告或禁止提示, 通过医师用药“红线”, 以杜绝医师开具大处方的行为, 有效规范医院及医师用药行为。 (邓勇《构建“四条防线”治理医药购销商业贿赂》,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4年第11期) 二是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包干付费”的医保支付方式, “倒逼”公立医院改变“以药养医”现象。临床路径管理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仿照工业流水线设计疾病诊疗模式, 患者从入院到出院, 医师应依照该疾病诊疗模式, 开展检查、手术、护理等医疗服务, 实现“同病同治”。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包干付费”的按病种付费方式, 不仅可控制医药费用, 而且可提高医务人员的收入。更重要的是, 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包干付费”, 规范医院的医疗行为, 既防止过度医疗、过度用药, 也杜绝医疗服务的“缩水”。三是落实医药购销腐败不良记录制度, 建立“黑名单”制度。医药购销腐败不良记录制度依托互联网技术, 实现不良记录资源共享, 使卫生行政部门、医保部门等快捷地了解药品销售单位、医疗机构及医师的医药购销腐败不良记录。从法律角度看, 医药购销腐败不良记录及时向社会传播, 可形成社会舆论压力, 使药品销售单位、医疗机构及医师受到谴责, 抑制药购销腐败行为再次发生。

3. 加强医院的法制与职业道德建设, 构筑思想防线

(1) 法制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培养医务人员的法制观念, 提高医务人员的守法意识。一是要定期强化卫生法制教育, 可通过短期培训、法制讲座等方式, 让医务人员知晓“收受红包、吃要回扣”的法律性质和责任。二是以案说法, 加强警示教育, 促使医务人员深刻认识医药购销腐败危害和法律后果, 消除其侥幸心理, 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上一篇: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下一篇:行政调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