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汤加减

2024-10-30

温胆汤加减(共6篇)

温胆汤加减 篇1

失眠症在神经疾病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 药物滥用、精神障碍以及身体疾病等是导致该病症的主要病因[1]。失眠症状不仅能降低患者的睡眠质量, 而且还会给患者的生活与工作造成严重影响。通常在治疗期间, 一般都会采用中西药物方法治疗, 采用西药治疗, 虽然效果显著, 但长时间服用易使患者产生头晕及乏力等症状, 相比之下, 中药治疗法能够克服上述西药治疗中存在的弊端, 减小不良反应的发生, 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为探究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治疗效果, 本研究予以18例失眠症患者温胆汤加减治疗, 观察临床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我院确诊治疗的失眠症患者3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8例。对照组中, 男10例, 女8例;年龄为31~73岁, 平均年龄为 (49.6±4.2) 岁;病程2个月至14年, 平均病程为 (4.8±1.4) 年。观察组中, 男11例, 女7例;年龄为32~74岁, 平均年龄为 (48.7±4.5) 岁;病程2个月至13年, 平均病程为 (4.5±1.6) 年。经检查, 所有患者均存在苔厚或腻和舌体偏胖等现象。把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 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进行对比。

1.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佐匹克隆片 (厂家: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800005;规格:7.5 mg×10片) 治疗。医护人员指导患者睡前口服佐匹克隆片, 1片/次, 1次/d, 4周为一疗程。

给予观察组温胆汤加减治疗。温胆汤药剂组成:5枚大枣、10 g陈皮、3片生姜、10 g竹茹、3 g灸甘草、15 g茯苓、10 g枳实及10 g半夏[2]。若患者伴有气滞症状, 则需要在药剂中添加白蒺藜、郁金及香附等药剂;伴有肾虚症状, 则添加熟地与阿胶等药剂;伴有肝阳上亢症状, 则添加钩藤和夜交藤等药剂;伴有脾虚症状, 则添加山药及苡仁等药剂;伴有痰涎壅盛症状, 则添加远志与菖蒲等药剂;伴有血瘀症状, 则添加琥珀和桃仁、丹参和当归等药剂。伴有急躁易怒和烦热不眠症状, 则添加丹皮、柴胡和栀子等药剂。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 可根据上述所述, 针对患者的病情状况采取针对性治疗。医护人员要将药剂混合后用水煮沸, 把500 m L药液分2次给患者服用, 1剂/d。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状况。

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如下。有效:经治疗, 患者均无失眠现象;有效:经治疗, 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无效:经治疗, 患者的失眠症状未改善。

采用PSQ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状况进行评价, 为0~21分, 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失眠症状越重。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 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2%, 对照组低于观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治疗前,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PSQI评分比较, 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PSQI评分比较,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失眠症的特征主要是夜间易醒、早醒以及睡觉困难等, 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3]。通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 都会采用西药治疗, 虽然短期内效果显著, 但长期服用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头晕、白天嗜睡及乏力等症状, 而且也会让患者形成一定的依赖性[4,5]。《内经》中曾写道胆主决断, 胆和人之勇怯密切相关, 因此, 在临床病症中能够涉及的神经官能症, 一般情况下, 中医都会将胆作为首要治疗任务。心胆气虚症状为不寐多梦、心胆气虚、善惊、胆怯、心悸、易于惊醒、脉弦细、小便清长、气短倦怠和舌淡。善惊易恐为胆虚, 心神不安为心虚, 故而多梦易醒。可见, 导致失眠症出现的原因为情志因素, 最为密切的则是肝胆, 所以, 肝胆和失眠症状有关。在治疗失眠过程中, 采用温胆汤加减治疗法, 不但疗效确切, 而且还能缓解患者的失眠症状。因为在温胆汤药剂处方中, 竹茹有除烦清热化痰作用;半夏未君, 有降逆和胃与燥湿化痰的作用。将药物合用, 不但能清胆和胃, 而且还具有理气化痰的功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SQI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 在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温胆汤加减治疗法, 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 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献彬, 韩英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症93例疗效观察[J].西藏医药, 2015, 36 (3) :79-81.

[2]林斌.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症60例临床观察[J].工企医刊, 2014, 27 (5) :1054-1055.

[3]卢锦东, 谢平金, 林勇凯, 等.温胆汤加减治疗慢性失眠验案一则[J].中国民间疗法, 2014, 22 (8) :44.

[4]白晶.温胆汤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概况[J].中医临床研究, 2015, 7 (10) :140-142.

[5]韩延辉.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症58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 2012, 4 (2) :39-40.

温胆汤加减 篇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2012年6月~2013年5月本院门诊与住院的亚健康患者, 随机分为中药温胆汤加减治疗组 (简称治疗组) 和西药治疗组 (简称对照组) 各30例, 治疗组30例中, 男性16例, 女性14例;年龄18~65岁, 平均 (44.60±10.12) 岁。对照组30例中男性17例, 女性13例;年龄17~64岁, 平均 (43.55±10.88) 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诊断标准

符合“亚健康状态”诊断标准[2,3]: (1) 疲劳, 或睡眠紊乱, 或疼痛等躯体症状表现; (2) 抑郁寡欢, 或焦躁不安、急躁易怒, 或恐惧胆怯, 或短期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精神心理症状; (3) 人际交往频率减低, 或人际关系紧张等社会适应能力下降表现。上述3条中的任何1条持续发作3个月以上, 并且经系统检查排除可能导致上述表现的疾病者即可诊断为亚健康状态。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温胆汤加减。基本方药组成:法半夏9g、陈皮12g、茯苓12g、枳实10g、竹茹10g、生姜8g、甘草5g组成。加减:脾虚湿盛者加党参12g、薏苡仁30g;痰热盛者加黄芩8g、瓜蒌12g;伴肾虚者加牛膝10g、熟地16g、山药10g;伴失眠著者加茯神12g、酸枣仁25g、远志9g;伴气虚者加西洋参6g或党参12g、黄芪30g;伴便秘者加麻仁10g、槟榔12g;伴血瘀者加三七粉3g (冲服) 、丹参12g、川芎12g;伴气郁者加郁金12g、青皮9g。每日1剂, 水煎400 m L, 早中晚饭前各服1次。1个月为1疗程。对照组:谷维素10~20mg, 口服, 3次/日;维生素B120mg, 口服, 3次/日。生活指导:生活规律, 调节个人精神情志, 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 避免异常的精神刺激, 注意劳逸结合, 适度运动。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疲劳及不适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疲劳及不适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疲劳及不适症状明显缓解;无效:疲劳及不适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2 结果

见表1。

χ2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论

近年西医提出亚健康是针对现代社会中一大批人群的“不适”状况而言, 认为是现代病, 因生活节奏过快、社会竞争激烈、精神压力过大、饮食结构失调、生活环境恶化等, 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兴奋过度或失调, 从而引起个体的亚健康状态。中医学无亚健康之名, 亚健康可以纳入中医“未病”范畴。中医早在《黄帝内经》中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思想, 即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不但要治已病, 还要防未病;不仅要防未病, 还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 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要想好能够采用的应对措施。中医治疗亚健康状态, 就是“上工治未病”, 以调整阴阳, 扶正祛邪为原则, 从整体观出发, 运用综合治疗方法, 消除失调、异常, 使之恢复协调、正常的生理状态, 提高机体的自我康复能力, 使亚健康恢复到健康, 防止亚健康状态发展到疾病临床阶段。亚健康体质类型出现率居第一位的是:痰湿质, 涉及脏器最多的是肝脾, 而肝胆相表里, 又为“中正之官”在情志变化、气机调畅、脏腑运行等方面胆起着重要作用。温胆汤即根据上述而设, 本方疏肝利胆, 广泛用于治疗内科疾病, 受到历代医家重视。方中半夏燥湿健脾, 茯苓渗湿健脾, 陈皮燥湿理气, 枳实疏肝理气散结, 生姜温中祛湿, 竹茹清热祛痰。其组方严谨, 温而不燥, 寒而不热, 使湿无所聚, 痰无所生, 气顺热消, 共奏健脾祛痰、清热燥湿之功。综观全方, 其中虽无治胆之药, 但有化痰理气、调达气机、清胆和胃之功。气机调和则祛除胆之痰热, 邪去则正安。故临床用于治疗亚健康状态者, 并随证加减, 疗效较好。

参考文献

[1]傅善来.21世纪健康新视角—走出亚健康.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0:4.

[2]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1.

[3]朱嵘.《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解读.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育, 2009, 7 (2) :5.

温胆汤加减 篇3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2014年我院中医科门诊就诊的失眠症患者49例, 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26例, 男13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 (44.2±9.9) 岁, 平均病程 (3.23±1.61) 年;对照组23例, 男12例, 女11例, 平均年龄 (46.3±9.7) 岁, 平均病程 (2.96±1.88) 年。2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修订版 (CCMD-3) 中失眠症的诊断标准[2]:①失眠为患者主要症状, 包括入睡困难、睡眠较浅、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入睡, 伴疲乏、困倦。②因长期睡眠的不足, 而引起烦躁、焦虑或社会功能受损。③至少每周发生3次, 并至少持续1个月以上。④排除因精神或躯体疾病及脏器器质性病变所导致的失眠。

2.2 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型失眠的诊断标准[3]。①主证:不寐, 头重胸闷, 心烦易怒。②兼次证:呕恶, 嗳气, 目眩, 目赤口苦, 口渴喜饮或大便秘结。③舌脉:舌红, 苔黄或黄腻, 脉弦滑或滑数。其中, 主证加次证2项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3 纳入和排除标准

3.1 纳入标准

①符合以上中医、西医诊断标准。②近1个月未服用任何镇静及抗焦虑药物。③同意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3.2 排除标准

①因脏器器质性病变引起失眠患者。②已知长期服用镇静类药物或治疗前1个月曾服用过抗精神类药物。③长期喝浓茶、咖啡者。④妊娠和哺乳期失眠的妇女。⑤因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导致失眠患者。⑥非自愿参加本次试验者。

4 治疗方法

4.1 一般治疗

保持心情舒畅, 生活规律、按时作息;服药期间及睡前戒烟、酒、浓茶、咖啡等。

4.2 对照组

艾司唑仑1 mg, 每晚睡前30 min服用。

4.3 治疗组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 具体方药如下:黄连9 g、茯苓12 g、法半夏9 g、陈皮12 g、枳实15 g、竹茹10 g、炒酸枣仁20 g、甘草6 g、生姜3片、大枣4枚, 每日1剂, 水煎400 m L分2次服。

随证加减:肝气不舒、肝郁气滞者加柴胡、香附以疏肝理气;心悸动甚、惊悸不安者加珍珠母、龙齿以镇惊定志;心烦加栀子豉汤以清心除烦;嗳腐吞酸、脘腹胀满者加保和丸和中安神;痰多泛恶、苔黄腻加制胆星、瓜蒌、石菖蒲以化痰开窍安神;大便干结加酒大黄以通便;口干加花粉生津止渴。

4.4 疗程

2组均以10天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4.5 疗效判定

按1993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判定, 痊愈:睡眠深沉, 醒后精神充沛, 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 h以上;显效:睡眠时间较前增加3 h以上, 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 h, 症状较前有所减轻;无效:睡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

4.6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见表1。

6 讨论

中医将失眠称为“不寐”、“失寐”、“不得眠”等, 认为系心神不安或心神失养而引起, 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病因病机较复杂, 与七情所伤、劳倦过度、饮食不节等而致机体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节奏加快, 工作压力增加及不良生活方式, 如:饮食不节、嗜酒、嗜食肥甘厚味伤脾滞胃;思虑气结久则伤脾, 脾失健运, 化湿不能, 湿自内生;情志不遂, 肝气不舒, 日久郁而化火, 横逆犯胃伤脾, 脾失健运, 水湿内停, 久而化热成痰, 痰火扰心, 心神不宁致失眠, 与心、肝、脾、胃关系密切。如《景岳全书·不寐》引徐动皋所说:“痰火扰乱, 心神不宁, 思虑过伤, 火炽痰郁, 而致不寐者多矣。”《张氏医通·不得卧》曰:“脉数滑有力, 不眠者, 中有宿滞痰火。”痰火内扰为失眠常见类型。黄连温胆汤中半夏辛温而燥, 燥湿化痰, 降逆和胃;陈皮辛苦而温, 燥湿化痰, 并善理气健脾, 使气顺痰消, 脾运得健, 痰湿得除, 与半夏相配共祛湿痰, 调畅气机, 使胃气得和;黄连燥湿化痰, 清心泻火;茯苓健脾渗湿, 湿祛脾旺, 痰无由生;枳实降逆化痰;竹茹清热化痰, 除烦;酸枣仁养心安神;甘草、生姜、大枣和胃养心安神。全方不寒不燥, 理气化痰, 健脾和胃共奏安神之效。李时珍《本草纲目》言:半夏能除“目不得暝”。且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法半夏具有良好的中枢神经镇静作用。

另外须注意生活与心理的调理, 调节不良情绪, 保持心情舒畅, 生活规律, 按时作息, 戒烟、酒、浓茶、咖啡等。注重运动, 运动能增加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因为运动能促进肌肉放松, 可增加人体内的核心体温, 对维持睡眠有明显疗效。注重饮食, 多食用小米和大枣, 因小米中淀粉和色氨酸含量较高, 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提高色氨酸进入脑内的数量, 从而产生使人睡眠的效果;大枣中含糖类、维生素、有机酸、蛋白质等多种物质, 具有补脾安神的功效, 尤其老年人, 经常食用对睡眠有较好的帮助[5]。

在临床工作中, 失眠痰热内扰型较多见, 本文运用黄连温胆汤加减以清胆和胃, 降逆化痰, 养心安神, 有效改善睡眠状况, 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痰热内扰型的疗效。方法 将49例失眠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治疗组26例、对照组23例, 治疗组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口服, 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1 mg, 每晚睡前30 min口服, 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 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 经3个疗程的治疗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92.3%, 对照组总有效率69.6%,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痰热内扰型疗效优于服用艾司唑仑。

关键词:失眠,痰热内扰,黄连温胆汤,艾司唑仑

参考文献

[1]黎东生, 杨洁.治疗失眠症三种用药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J].卫生软科学, 2009, 23 (5) :495-497.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18-119.

[3]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15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第一辑) [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图书出版社, 1993:186.

温胆汤加减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内一病区2010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患者60例, 均以卒中后并发顽固性呃逆为主要症状,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患者中, 男20例, 女10例, 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8岁;卒中后发生呃逆时间0~4d, 平均1.8d;其中脑梗死23例, 脑出血7例。对照组30患者中, 男21例, 女9例, 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9岁;卒中后发生呃逆的时间为0~3d, 平均1.4d;其中脑梗死22例, 脑出血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卒中的诊断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标准》[2], 呃逆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呃逆的诊断标准[3]且均为中风后出现, 为持续性者并经中医辨证为痰热内阻为主。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 (天津药业焦作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023103, 每支1ml:10mg) 10mg, 肌肉注射, 1次/d。治疗组予黄连温胆汤加减组方, 水煎取汁300ml, 早晚分服, 1剂/d。组方:黄连9g, 竹茹15g, 枳实10g, 半夏9g, 陈皮12g, 生姜6g, 甘草10g, 白术15g, 厚朴15g, 砂仁 (后下) 6g, 瓜蒌15g, 旋复花 (包煎) 30g。由煎药室采用密闭煎药设备统一煎制。两组均为连续治疗7d为1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治愈:呃逆完全消失, 1周内未复发;显效:呃逆发作频率减少80%以上;有效:呃逆发作频率减少50%~80%;无效:呃逆发作频率减少<20%。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3 讨论

呃逆以气逆上冲, 喉间呃呃连声, 声短而频, 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要表现, 属中医呃逆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呃逆是一侧或两侧膈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挛缩运动。卒中患者出现呃逆, 多由气郁血逆, 脾失健运, 聚湿生痰, 蕴久化热, 胃失和降, 气不顺行而动膈所致。正如《景岳全书·呃逆》曰:“皆其胃中有火, 所以上冲为呃”。使胃气复, 气逆平, 痰浊消, 则呃逆自除。治疗上以清热化痰, 和胃降逆进行组方, 以黄连温胆汤加减, 药物组成:黄连、竹茹、枳实、半夏、陈皮、生姜、甘草、白术、厚朴、砂仁、瓜蒌、旋复花。方中黄连清热燥湿;竹茹清热止呕, 涤痰开结;枳实理气降逆止呕, 与白术配伍取法《金匾要略》枳术丸行气开郁, 健脾调中;半夏降逆和胃, 燥湿化痰;陈皮理气燥湿, 化痰;生姜燥湿化痰止呕;甘草健脾调和诸药;厚朴、砂仁行气解郁, 和中降逆;瓜蒌清热化痰;旋复花降逆化痰而止呃。诸药相配, 以达清热化痰, 和胃降逆之功, 从而达到扶正祛邪, 呃逆得以迅速缓解。现代医学研究证明, 黄连对胃黏膜有明显保护作用;枳实可使胃肠平滑肌收缩节律增强, 明显增强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4];半夏能明显促进胃肠运动, 还能抑制胃液中PGE2的含量[5];陈皮提取物可抑制胃肠平滑肌运动;白术有明显促进小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的作用[6];厚朴可调整胃肠运动功能, 促进消化液分泌等;砂仁有促进胃排空及肠道传输的作用, 使胃肠动力显著增强[7]。本观察结果显示, 以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卒中后顽固性呃逆取得满意疗效, 其效果优于单纯使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

摘要:目的 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 和对照组 (30例) , 对照组给予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 (天津药业焦作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023103, 每支1ml:10mg) 10mg, 肌肉注射, 1次/d。治疗组予黄连温胆汤加减组方, 水煎取汁300ml, 早晚分服, 1剂/d;7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 对照组总有效率73.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 可以终止呃逆发作, 缩短呃逆缓解时间, 疗效确切, 安全方便,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黄连温胆汤,卒中,顽固性呃逆,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郭玉璞, 王文志, 李允德.中国脑血管病治疗专家论集[M].沈阳:沈阳出版社, 1995: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 19 (1) :55-56.

[3]田德禄, 蔡淦.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212.

[4]李仪奎, 姜名英.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2:169-179.

[5]吴皓, 蔡宝昌, 荣根新, 等.半夏姜制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 1994, 19 (9) :535-537.

[6]李岩, 孙思予, 周卓.白术对小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辽宁医学杂志, 1996, 10 (4) :186.

温胆汤加减 篇5

1 病因病机

明·李中梓提出:“不寐之故, 大约有五:一曰气虚, 一曰阴虚, 一曰痰滞, 一曰水停, 一曰胃不和。”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不寐》将不寐病机概括为有邪、无邪, “不寐证虽病有不一, 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 神其主也。神安则寐, 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 一由邪气之忧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 无邪者皆虚。”《古今医统大全·不寐候》曰:“痰火扰乱, 心神不宁, 思虑过伤, 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其认为痰火内扰是失眠的关键。心主神明, 神安则寐, 神不安则不寐。

1.1 脾失健运, 痰热内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饮食结构发生变化, 肥甘油腻辛辣的食物摄取增多, 导致中焦脾胃运化失常。脾为生痰之源, 痰湿内生, 郁而化热, 痰热内扰, 从而导致心神不宁而不寐。

1.2 肝气郁结, 化火扰心

现在社会人们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 普遍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 情志不遂, 暴怒伤肝, 肝气郁结, 肝郁化火, 肝木乘土, 脾湿健运, 痰湿内生;或肝失疏泄, 气机郁滞, 津液停积而为痰, 郁久化热, 痰热互结, 神不安而不寐;或五志过极, 心火内炽, 扰动心神而不寐。肝主藏血, 为将军之官, 若湿热痰浊蕴于肝胆, 扰动肝魂, 神魂不安, 导致失眠不安、多梦、健忘等。

2 温胆汤加减运用

2.1 温胆汤出处

温胆汤[1]最早见于《外台秘要》卷17《集验方》, 方中生姜四两, 半夏二两 (洗) , 橘皮三两, 竹茹二两, 枳实二枚 (炙) , 甘草一两 (炙) , 全药以温为主。至《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载入的温胆汤在《集验方》原方基础上加茯苓一两、大枣一个, 生姜减为五片, 全方药性由偏温归于平和, 沿袭至今。本方 (半夏12g、竹茹12g、枳实12g、陈皮18g、甘草6g、茯苓9g、生姜五片、大枣一枚) 治疗多因素体胆气不足, 复由情志不遂而致的胆郁痰扰、胆胃不和证。功效为理气化痰、和胃利胆。方中半夏辛温, 燥湿化痰、和胃止呕, 为君药;臣以竹茹, 取其甘而微寒;清热化痰, 除烦止呕。后世医家又在此基础上进行化裁, 如加黄连温胆汤 (《六因条辨》卷上) , 用于治疗伤暑汗出, 身不大热, 烦闭欲呕, 舌黄腻;去姜、枣, 易枳实、茯苓为枳壳、赤茯苓, 加青蒿、青子芩、碧玉散, 方名蒿芩清胆汤。

2.2 温胆汤与痰火失眠

清·张璐《张氏医通》曰:“妇人肥盛多郁不得眠者吐之, 从郁结痰火治, 大抵胆气宜静, 浊气、痰火扰之则失眠, 温胆汤, 用猪胆汁炒半夏曲加柴胡三钱, 炒枣仁一钱五分, 立效。”张景岳引用徐东皋语“痰火扰乱, 心神不宁, 思虑过伤, 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并提出“痰饮之邪宜化痰, 如温胆汤、六安煎、导痰汤、滚痰丸之属是也。”明·吴昆《医方考》曰:“胆热呕痰, 气逆吐苦, 梦中惊悸者, 温胆汤主之。”通过以上都可以看出, 古代医家常运用温胆汤治疗痰火内扰型失眠。

2.3 温胆汤随证加减

黄教授经验治疗失眠在温胆汤原方上加夜交藤、龙齿, 夜交藤滋阴养血安神, 龙齿重镇安神。失眠只是一个统称, 临床病人症状各异, 在睡眠障碍的基础上会有个体差异, 往往还会伴随其他一些兼证, 如入睡困难、易醒、早醒、多梦、潮热盗汗、健忘、大便异常等症状。若只是单纯运用温胆汤只会事倍功半, 因此黄教授通过具体的四诊随证化裁。在以上兼症中便秘尤为重要, 特别是长期不排便的病人, 首先应该加一些泻下通便的中药保持胃肠道顺畅。便软加枳壳、交泰丸 (黄连、肉桂) , 用黄连清心泻火以制偏亢之心阳, 用肉桂温补下元以扶不足之肾阳;心火不炽则心阳自能下降, 肾阳得扶则肾水上承自有动力。便硬加枳实, 化痰通便。出现浅睡眠症状西医一般采用谷维素和复合维生素B治疗, 而中药可以用大枣、莲子、龙眼、酸枣仁补血养心安神, 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使人体脏腑、气血在心的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影响下, 进行统一协调的生理生活。《本草述》记载:龙骨可以疗阴阳乖离之病, 历代疗梦方药中常用龙骨。而对于体虚自汗、盗汗的患者常用牡蛎散 (黄芪、浮小麦、麻黄根、牡蛎) 、醋鳖甲, 敛阴止汗、益气固表;健忘用远志、益智仁等安神益智。

3 病案举例

陈某, 女, 55岁, 2014年11月16日初诊。失眠十余年, 难入睡, 每晚睡眠两三个小时, 易醒, 梦多, 口干, 口苦, 食可, 大便质干, 每日一行, 小便常, 舌红苔黄, 脉弦数。血压130/80mmHg, 有高血压和高血脂既往史。予中药处方:竹茹10g、枳实12g、陈皮10g、茯苓15g、姜半夏15g、夜交藤30g、龙齿30g、黄连3g、醋鳖甲 (先煎) 9g、知母12g、淫羊藿10g、生地黄30g、苦杏仁6g、甘草6g、火麻仁30g。共7剂, 每日1剂, 水煎服400mL, 分2次早晚饭后服用。

2014年11月23日二诊, 药后症状明显缓解, 仍有入睡困难, 但睡眠质量有改善, 每晚能断断续续睡6个小时左右, 口干口苦症状明显减轻, 大便质偏软, 易排出。继续服用上方3剂。

2014年11月26日三诊, 药后症缓。予中药处方:姜半夏15g、枳壳12g、陈皮10g、茯苓15g、夜交藤30g、龙齿20g、醋鳖甲20g、生地黄30g、甘草6g。共7剂, 每日1剂。复诊数次, 处方随症略作调整并同时予以心理开导, 半年后, 失眠症状有明显改善。

宋某, 女, 48岁, 1个月前因工作压力大, 心情烦闷, 夜不能寐, 于2015年1月11日来院出诊。入睡困难, 口干口苦, 心胸烦躁不安, 食可, 大便略干, 小便黄, 舌红苔黄, 脉弦数。予中药处方:枳壳10g、竹茹15g、姜半夏12g、陈皮6g、茯神15g、夜交藤30g、龙齿30g、徐长卿15g、葛根20g、百合20g、醋鳖甲30g、炒栀子15g、淡豆豉20g、甘草6g。共7剂, 每日1剂, 水煎服400mL, 分2次早晚饭后服用。

2015年1月18日二诊, 药后睡眠改善, 心情好转。予上方3剂继续服用。之后来院复诊, 给予养心安神中药加以巩固, 最终失眠症状消失。

4 结语

中国医学治疗失眠历史悠久, 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认为失眠原因多为情志所伤、劳逸失度、久病体虚、饮食不节等, 引起阴阳失和, 阳不入阴。痰火内扰型失眠运用温胆汤加减达到清热化痰、理气和胃、镇静安神的功效。在现代医学中, 西医对失眠的治疗多采用镇静药, 会使患者产生药物依赖, 并且易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相较之下, 中医有其独特的治疗方法, 通过辨证论治对每一类型的失眠给出相对应的治法和方药。对于失眠病人某一尤为严重的症状进行分析, 运用四诊合参重点对症治疗。除此之外, 中医不仅仅治疗疾病本身, 也会从整体上调节脏腑气血功能, 增强抵抗力, 改善个人体质。在药物治疗的同时, 医生也应该加强与病患之间的沟通, 对病人的个人生活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 让其时刻保持愉悦的心情,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注意作息规律, 这也恰好符合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

摘要:失眠是现在社会常见的一种疾病, 尤其以痰热内扰型多见。温胆汤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的功效, 通过加减化裁达到治疗失眠的功效。详细阐述黄苏萍教授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的临床经验, 随症加减, 并列举临床案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失眠,温胆汤,痰热内扰

参考文献

温胆汤加减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整群选择2014 年8 月—2015 年9 月在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的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病人63 例, 其中男性31 例, 女性32 例, 按照随机平行对照原则, 根据随机数字表产生的随机数字, 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30 例, 男16 例, 女14 例, 平均年龄 (36.23±8.91) 岁, 对照组33 例, 男15 例, 女18 例, 平均年龄 (34.24±8.57) 岁, 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9034, P>0.05) 。治疗组平均病程 (1.78±1.77) 年, 对照组平均病程 (1.79±1.89) 年, 两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229,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符合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诊断标准: 诊断同时满足3 个条件:①弥漫疼痛指数≥7 且症状严重度评分≥5 分或弥漫疼痛指数3~6 且症状严重度评分≥9分;②症状持续在相同水平至少3 个月;③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的疼痛。 其中, 弥漫疼痛指数是指出现疼痛部位的数量 (1~19) , 包括左右肩部、髋部、上臂、颌部、前臂、大腿、小腿以上下背部、颈部、胸部、腹部。 症状严重度评分由疲劳、醒来萎靡不振、认知障碍3 个躯体症状各自的严重度得分 (无=0, 轻微=1, 中等=2, 严重、明显、持续影响生活=3) 和其他各种躯体症状的数量得分 (无:0, 很少=1, 中等=2, 大量=3) 两个部分组成, 分数为0~12 分[3]。

1.3 排除标准

排除标准:①继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②存在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 ③对试验药物过敏或存在试验药物其他禁忌症者;④妊娠、哺乳期妇女;⑤已用其他抗抑郁药、肌松剂治疗者。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温胆汤 ( 半夏6 g, 竹茹6g, 枳实6 g, 橘皮9 g, 炙甘草3 g, 茯苓4.5 g, 生姜5 片, 大枣1 枚) , 伴有严重睡眠障碍的患者, 可以酌情给予合欢皮、首乌藤, 血郁较重者, 可以给予当归尾、桃仁、红花等, 气郁较重者, 可以给予香附、木香、枳壳。 1 剂/d, 水煎分2 次温服, 2 周为1 疗程。

对照组口服普瑞巴林胶囊, 商品名称乐瑞卡 (国药准字:H20130073) , 75 mg/d两次口服, 2 周为1 疗程, 1疗程后观察疗效。

1.4.2疗效评定标准疗效标准: (1) 痊愈:无周身疼痛, 无压痛点, 睡眠正常。 (2) 显效:周身疼痛明显减轻, 压痛点减少6个以上, 睡眠障碍者睡眠时间增加2 h以上。 (3) 有效:周身疼痛减轻, 压痛点减少4个以上, 睡眠障碍者睡眠时间增加l h以上。 (4) 无效:周身疼痛未减轻, 压痛点减少3个以下, 睡眠障碍者睡眠时间增加少于1 h。

VAS评分标准 (0~10分) :

0分:无痛。

3 分以下:轻微疼痛, 能忍受。

4~6 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 尚能忍受。

7~10 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 疼痛难忍, 影响食欲, 影响睡眠。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并通过表示, 而计数资料对比则采用 χ2检验, 并以 (%) 表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治疗组有效率86.67%, 对照组为60.00%, 两组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8.1871, P<0.05) 。 见表1。

2.2 治疗组治疗后压痛点个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少, 两组对比

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VAS评分 (6.60±1.65) , 治疗后 (2.33±1.89, t=9.28, P<0.00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 (6.88±1.36) , 治疗后 (3.48±2.32, t=7.24, P<0.00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4, P<0.05) 。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1例患者出现轻度腹泻, 对照组中2例运用普瑞巴林后出现头晕, 1例出现皮肤瘙痒。

3讨论

3.1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病理分析

由于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一种慢性僵痛, 很少有客观的临床特征性体征, 基本的病理生理异常及发病机理至今尚不清楚, 无特效治疗方法[3]。纤维肌痛综合征对生活质量影响很大, 常常能致残, 其造成自杀和意外死亡也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负担。2007年, 美国FDA首次批准了普瑞巴林 (pregabalin) 用于FMS的治疗, 使FMS的治疗翻开了新的一页。普瑞巴林与突触前神经元的电压门控性钙通道的a2-δ亚单位结合, 从而导致谷氨酸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释放减少。由于神经疼痛、癫痫和焦虑症等疾病与神经元过度兴奋、神经递质释放增加有关, 普瑞巴林能够有效抑制该过程, 从而产生治疗作用[4]。

3.2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目前人们对于这种新型的突触前膜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阻断剂认识尚不足, 且该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多, 部分病人难以耐受。 纤维肌痛综合征尚无中医病名, 从中医整体观念看, 可归属为中医“痹症”范畴, 亦称为“周痹、肌痹”, 因为该病病因与情志不遂致病密切相关, 亦归于“郁症”范畴, 称为“气病、气痹”。 徐再春认为, 该病多由情志所伤, 肝气郁结, 或饮食失节、外感六淫等原因, 导致人体脏腑功能失调, 使气、血、痰、火、湿、食等病理产物滞塞、郁结, 致经络气血不畅。 气滞血瘀, 不通则痛, 故而出现肌肉关节区域的疼痛及全身的疼痛敏感症状[5]。 由于中焦脾胃在调畅诸脏腑气机中具有转枢作用[6], 且湿、热、痰、瘀等致郁诸病理因素的产生与脾胃运化、输布气血津液的功能密切相关, 因此, 调理中焦脾胃为治疗郁症不可忽视的法则。 应用温胆汤治疗郁症的遣方思路, 正是基于其擅调中焦脾胃之功。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病人常常伴有睡眠障碍, 温胆汤具有良好的改善睡眠作用。 该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接受口服温胆汤治疗的患者治疗总有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口服普瑞巴林胶囊的患者 (P<0.05) , 虽两组治疗后压痛点个数及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明显, 但治疗组压痛点个数、VAS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 (P<0.05) [7]。

综上所述, 温胆汤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好, 副作用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纤维肌痛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1, 15 (8) :559-561.

[2]邹和建.纤维肌痛综合征-无法回避的挑战[J].中华风湿杂志, 2009, 13 (7) :433-434.

[3]郑立新, 张鲁阳, 于文广, 等.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57例临床疗效分析[J].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3, 2 (4) :55.

[4]刘玮晔, 董国强, 孙滢, 等.神经性疼痛和癫痫治疗新药普瑞巴林[J].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0, 10 (1) :51.

[5]陈钦.徐再春从“郁”论治纤维肌痛综合征经验[J].浙江中医杂志, 2011, 46 (12) :863.

[6]翟双庆.再论中焦气机与神志关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7, 20 (5) :12.

【温胆汤加减】推荐阅读:

黄连温胆汤加减05-14

上一篇:数学复习方法下一篇:避雷接地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