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辅相成论文

2024-09-26

相辅相成论文(精选12篇)

相辅相成论文 篇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主要包括下列几项: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探究能力、是非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感情;培养学生具有审美能力和文字欣赏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文字、文化知识等。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语文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语文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的角色、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更新,新的课程观念正在逐渐被认同和接受。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这充满朝气的课改春风的沐浴下,课堂已成为学生自主遨游的天空。以牺牲工具性来张扬人文性,“语文”渐渐虚空,这将使孩子贻患无穷。现在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重新审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句话,让语文课还原“语文”本色,让“工具”与“人文”相辅相成,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而服务。

一、解读语文双重性质,内化学习目标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推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语文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它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语文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源远流长,发挥语文育人的作用。如在教学《石壕吏》时,我给学生设置的目标是:(1)了解杜甫及《石壕吏》的背景;(2)通过表演和点评体味《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3)培养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4)朗读背诵《石壕吏》。其中(1)(4)目标重在工具性上,(2)(3)目标重在人文性上。目标的统一,使课堂的学习活动有章可依。

二、关注“主体”“主导”,牵手“语文”“对话”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现在的课堂学生主体作用突现了,但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的主体性由于知识积累,生活阅历,教师的“失导”而走向脆弱、抽象、虚假、盲目。有些“教学对话”放任让学生大讲“你的理解”“你的理由”“你的生活体验”“你的看法”,结果也失落了“知识建构”(在这里,主要是阅读知识、技能、策略、态度)的原本意义。只有同样重视研究本来应该占据“阅读对话”主导的另一方,这样教师才不至于甘当学生“伙伴”而忘记了自己“教”的专业角色。

新课程强调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如何在对话中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尊重学生是否意味着放弃评价?能不能一味让学生天马行空,放任自流?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对话中必须体现出来,首先在对话的组织和推进中,教师对对话的内容,对话的时机掌握主动权;其次在对话过程中,在学生讲透了各自的理解之后,教师以一个研讨者的身份,适时地、平等地参与了学生的讨论,并引导对话向更宽更深处进行。

三、改变作业形式,开展研究学习

传统的语文作业都是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主,注音、释义、抄写、造句、阅读训练等都偏重于实践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性。语文课堂是一个开放的课堂,语文的外延无限广阔。语文教师要在作业的设置上,融“工具性”“人文性”于一体。

第一,利用语文新课程教材课后“研讨与练习”中的探究性题目,这些题目特别注意了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多样的阅读趣味。如七年级上册第3课《生命,生命》文后第二题是:将这篇课文跟下面一篇美国作家克伦·沃森的同题文章《生命,生命》作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第14课《秋天》(何其芳的诗)文后第三题:将下面美国诗人狄金森的《秋景》这首诗与课文比较,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这些作业的性质是探究性活动,没有标准答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充分体现了探究性活动的特点和语文课程的性质。

第二,利用教材选文的延伸迁移。新课程新大纲要求学生阅读量为400万字,而我们的学生能主动达到此目标的寥寥无几。在学习名家名作的过程中,虽然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但广泛的涉猎尤显重要。学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浏览《朝花夕拾》,了解少年鲁迅的生活与情趣;学了《孔乙己》,可泛读《呐喊》,明白不止是孔乙己是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的牺牲品;学了《背影》,可翻阅《冬天》《绿》《荷塘月色》《悼亡妻》,走进朱自清的内心,感受他平淡朴素文字下深蕴的情感。

第三,设置综合性探究活动。这是学生语文学习向更宽更深领域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既要利用教材中的综合活动主题,又可帮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形成课题,并指导学生的研究活动。如在教学《石壕吏》时,我的作业为改写《石壕吏》,阅读“三吏”“三别”及《兵车行》,学生完成作业必须有自己和文本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对话,作业二通过同主题的类比阅读,可加深加宽和原文本的对话,反过来和原文本的对话又促进个体和新文本的对话,学生的求知过程并未因课堂的结束而结束,反而走进一个全新的对话世界;同时,又由于语言文字的不断积累,有利于对话的再次进行。

如果说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飞翔,那么“工具性”“人文性”就是那一双翅膀。失去翅膀对飞翔意味着什么,每一个语文教师比谁都清楚。愿我们让这一对翅膀都一样的矫健,这样,他们会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参考文献

[1]李建平.解读语文课程标准.

[2]姚大平.语文新课程与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认识.

[3]佚名.对语文素质培养的最新定位胜.

[4]钱梦龙.导读核心理念的当代解读.

[5]林润生.深入认识学科,正确把握语文教改方向——论《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科性质的把握.

相辅相成论文 篇2

关于相辅相成的作文:辅与成

文/姚欣文[杭州学军中学]

有成语曰:相辅相成。正如苏轼之诗言:“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辅助而存在的,世间万事都是各种条件互相补足而成功的。因此,相辅相成看似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成语,其蕴含的深意却适用于很多方面。

古有对牛弹琴,今有填鸭式教育。当要求变革教育方式的呼声越来越高涨,我不禁开始反思这种以老师的独角戏为主体的教学,真的只是一种教学方式使然吗?答案是否定的,学生日益衰减的求知欲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当激情的讲课无法得到学生热烈的回应,当炽热的目光无法对上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想教育也只能落入填鸭式的境地。而当前我们却过于重视教育方式的“辅”,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成”,相辅相成少了任何一方面,就像夜空少了星辰,就像山川少了青松,就像古琴少了拨弦的手指,任何努力都是徒劳无功的。相辅相成不可忘!

曾看过林清玄的《生命的化妆》,其上言:最次为浓妆,其次为淡妆,最上为隐妆。我姑且认为,浓妆只是各种化学试剂的混合品,它遮盖了气质所散发出来的清新和淡雅,一味地浓妆艳抹,缺失了气质的辅,再多的妖艳也只给人粗俗不堪的感觉。而淡妆,即使气质足以让人散发着优雅的气息,但失了妆的辅,也许你只能成为芸芸众生中的一个,而无法在人前留下独特的一抹色彩。最后就是隐妆了,妆顺应了人的气质,气质填补了妆的空洞单薄,当色彩与生动的气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时,它们便相辅相成,展现人最美好灵动的一面。可见相辅相成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觑!

假如你想飞翔,你就必须拥有一双强劲的翅膀;假如你想弹琴,就必须拥有一双机巧灵动的手;假如你想实现某个目标,你就必须要有坚定的决心和完整的计划。因为天空没有了鸟儿就不再美丽,因为琴没有了手指的匹配就不再悠扬,因为行动没有了决心的后盾和目标的指引便不再机敏。

相辅相成是一个人做事的基础,是成事的必要条件,是大自然造物的基石。哪怕一件事很微小,如果它是相辅相成中的`一方面,那么请记住,它很重要!

--------------

一篇优秀作文的内容,不仅是对题旨的证明和阐释,还要有理性的辨析能力、批判性的思维能力,要能用哲学的思维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譬如本文,虽然立于“相辅相成”哲理思辨上的主题并不鲜见,但第二段联系实际的针对性,对当前填鸭式教育的独到思考极具质疑的批判性,使文章无可争辩地高人一筹,尤其是对弊端根因的反思,突破了以往一味指责“教法”死板而忽略“学法”消极的局限,不仅从反面有力论证了“相辅方能相成”的中心观点,而且有的放矢,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来自教学一线的学生的理性自省,弥足珍贵。

逆向学习,相辅相成 篇3

【关键词】 完成句子 定语从句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1-005-01

与中文写作相比,英语写作除准确用词外还需要综合考虑语法。例如时态、语态等因素,词的形态或句的时态语态都应判断准确。湖北英语高考试题设置完成句子的题型,通过充分的语境,在明确语义的同时淡化对语法知识的单一考查,保证了考点的明确性,又兼顾了语言的多样性,体现了本题考查写作技能的设计意图。定语从句是湖北英语高考考查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我们先来看三道高考题。

1. (2013湖北卷)77.Through the course of my schooling ,I met many teachers, two__________ me greatly. (Influence).

上学时我遇到过许多老师,其中两位对我影响很大。

[答案解析] of whom influenced/ of whom have influenced/ of them having influenced. 此题考查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根据语境得知是许多老师中的两位, 是所属关系,先行词是人,因此用of +关系代词whom, 再根据主句谓语met可判断从句用一般过去时或现在完成时。第三个答案考查的是独立主格结构。不定代词或数词+of+which(指物)/whom(指人),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 不定代词或数词+of+which(指物)/whom(指人),在关系分句中作主语,说明整体中的部分。又如以下例句, ⑴ In the dark street,there wasn’t a single person to_____(她能求助) for help.(turn)

⑵Look out! Don’t get close to the house ,_____(其屋顶正在修理).(repair)

⑶His younger brother teaches in a secondary school , in front of ____(流淌着一条小河).(flow)

⑷A lot of problems came up at the meeting last night,_____(我们还未发现) the solution.(find)

⑸There are 51 students in class Three,_______(没有谁失败)in the exam.(fail)

答案:⑴whom she could turn;⑵ whose roof/the roof of which is being repaired; ⑶which flows a small river; ⑷ to which we haven’t found; ⑸ none of whom failed

2. (2010湖北卷)77. My mother was so proud of all _____ (我所做的)that she rewarded me with a trip to Beijing.(do)

[答案解析] that I had done 。

当先行词是不定代词或被它们修饰时。如all, everything, nothing, something, anything, little等,定语从句只用that而不用which引导。此题又考查在定语从句中使用过去完成时,我所做的发生在My mother was so proud of all之前为切入点。又如以下例句, ⑴ To get the job started, all that I need is your permission.要开始工作,我所需要的是你的许可。 ⑵Is there anything that I can do for you? 有什么要我做的事吗? ⑶ He answered few questions that the teacher asked.他几乎没有回答老师的那些问题。

纵观上面两道高考题目,我们不难发现出题者考查考生对定语从句知识点全方位的运用能力。完成句子是考生丢分频度高的题型,这就比其他省份的高考题加大了对考生英语语法的难度。以下就来浅谈下如何结合考试题型更好地掌握定语从句。

一、句型特点

英语定语从句形式上以从句出现在主句先行词之后,分为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两种,从语法意义上讲,限制性定语从句对主句先行词起修饰、限制作用,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则对先行词起补充、说明、分层描述等作用,由逗号与主句先行词隔开。汉语定语没有从句形式,常用“……的”结构出现在中心语前面,对中心词起修饰、限制作用。如2013年湖北卷第77题,考查学生对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运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对先行词不起修饰、限制作用,而起补充、转折、分层叙述等作用,与主句在逻辑结构上有并列意义,既可译成独立的句子,用逗号与主句隔开。有时根据汉语表达需要,加上“并、但、而、却”等连词,而这一句型的汉语翻译特点也正是解此题的关键点。

二、语法特点

引导定语从句的关联词有关系代词who、whom、whose、which、that,as和关系副词when、where、why等。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1)当先行词为人时用who 作主语,whom作宾语;2)当先行词为物或整个句子时用which ,可作主语或宾语;3)先行词为人、物时用that ,可作主语或宾语;4)whose用作定语,可指人或物;5)关系副词when(指时间,在定语从句中作时间状语),where(指地点,在定语从句中作地点状语),why(指原因,在定语从句中作原因状语)。判断关系代词与关系副词可以借鉴以下两种方法,方法一:用关系代词,还是关系副词完全取决于从句中的谓语动词。及物动词后面无宾语,就必须要求用关系代词;而不及物动词则要求用关系副词。方法二:准确判断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的成分(主、宾、定、状),也能正确选择出关系代词或者关系副词。

三、解题特点

结合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易错点,一般建议同学们解题要遵循三个原则:1.严谨审题;2.周密思考; 3.谨慎下笔。

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相辅相成 篇4

关键词:知识教育,道德教育,综合素质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这说明,通过教育可以把我国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但是,要真正搞好教育、培养合格人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作为专职教育机构的学校在这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合格的人才必定是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均衡发展的,特别是在道德方面应该是健康的。

一、道德和知识是构成人的素质的两大重要支柱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学校就是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及相关理论的地方,道德教育不是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家庭和社会的事情。产生这种认识误区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客观上,因为道德教育是通过渗透的方式而并非依赖于独立时空展开的,正如德洛布尼斯基所认为的那样,道德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现象,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侵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道德的表达方式也是多样的,这样就使人认为学校不用安排单独的时空进行无形的道德教育,让家庭和社会去渗透就可以了,因此学校在学科教学设置上有形有位,而德育工作仅仅是讲起来重要,实际工作中并不存在。主观上,就在于我们在教育观念上长期存在着一种“泛政治化”倾向,从而导致无法在摆正德智体美劳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真正认识到道德素质在整个人的构成素质中的基础地位。

人的综合素质是由道德素质、知识素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各种素质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的道德和知识是两个重要支柱。在人的素质结构中,知识和道德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不可或缺的。一方面,知识是道德进步的促进力量。知识中所包含的科学技术部分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生产力,它的发展最终必将和其他社会生产力因素一起,导致社会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从而引起道德的发展进步。而道德的发展与人们的知识程度和认识水平有密切的联系,道德上的文明总要依赖于知识的一定发展,道德上的愚昧落后往往是与知识上的愚昧落后相关联的。诚然,个人的道德品质主要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阶级地位、世界观及他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所决定的,但是,个人的道德自觉性、道德修养程度及道德评价能力则是与他的知识上的修养,特别是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水平分不开的。

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

众所周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学校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社会需要的是具有以下素质的人: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有动手操作和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和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自尊、自信、自主、自立;能适应社会,积极主动、乐观向上,有能力迎接挑战,忍受挫折,追求人生的不断超越与完善;能合作,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能在团队中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培养这样的人,就要求学校教育围绕道德教育展开。究其原因,按照上面的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人才标准,学校教育不能仅满足于向学生传播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学科知识,还要积极探索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新途径,克服重智育、轻德育的片面倾向。

三、固强补弱,力争做到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的统一协调发展

为了加强道德教育,不少学校都采取了许多措施,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推动下,教学改革日益深入,德育工作稳步发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得到加强,师资队伍和德育工作者队伍得到了一定的加强,所有这些成绩都是可喜的。但是,由于过去我们不够重视学校的道德教育,造成了学校的智育与德育不同步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学校必须在进一步发展智育工作这个强项的情况下,采取各种补救措施,大力加强德育工作,力争做到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的统一协调发展。

在工作指导上,要围绕培养“四有”新人的根本目标,使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统一协调发展。培养“四有”新人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因此,学校的教育都要围绕这个根本目标进行,要坚持又红又专的方向,使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统一协调发展。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实质上是红与专的关系。专不等于红,不能认为知识传授好了,学生道德水平就一定高;红一定要专,一个具备良好道德的人一定要有丰富的知识。只有坚持又红又专的方向,立足培养“四有”新人这个大目标,才能从指导思想上确保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统一协调发展。这就要求学校既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知识传授,又要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提高道德水平。

在组织实施上,要切实保证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的统一协调发展。首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要高度重视,切实摆在重要位置。校长负总责,专职人员亲自抓,其他教师各司其职,是加强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并使它们统一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其次,要以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开展一些实实在在、行之有效的活动。智育和德育同其它教育一样,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

在综合配套上,检视学校的文化、校规、各种制度与措施,营造有利的环境,促进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的统一协调发展。虽然今天的社会环境十分复杂,但是学校是可以通过精雕细刻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具有浓厚知识和道德氛围的小环境的。前苏联心理学家鲍诺维奇认为,人和外部存在之间的关系构筑起一种文化,由文化刺激就产生了各种需要并形成了所谓的“动机圈”,动机的强弱直接影响了人的行为和态度。既然学校教育注重的是人的均衡发展,而人的发展性向和潜能又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处于不同境遇中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知识需求和道德认识,所以,学校教育就要求形成刺激多种动机、满足多种需要的多层次的文化环境。

相辅相成论文 篇5

根据几十年的经验来看,答案是否定的。

在美国商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企业在供应链运作上不具有竞争力的话,就干脆不要竞争。还有这样一句话: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可见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供应链是何等的重要。综合分析认为,在某个商品的整个供应链体系中,非生产的成本已经超过了80%。其中,商品的物流成本占到40%以上,时间成本占到整个供应链的90%以上。

国内最大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供应商博科资讯董事长兼总裁沈国康指出:供应链信息化管理会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据调查显示,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可以提升企业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交货期以及降低库存,进而整合自身资源,优化企业配置,提高企业利润。

目前,中国一些具有前瞻性战略眼光的企业已经瞄准了物流供应链管理这一管理方法并加以运用,以期通过建立全面、完善、有效、快捷的现代物流供应链体系,来解决我国企业因规模小而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因结构全、开支大、内部层次繁多、结构臃肿而不能形成合力;大多数企业重复低层次竞争而导致的两败俱伤等一系列问题。

虽然很多企业对物流供应链系统需求旺盛,但除了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外,大部分公司还在踌躇不前。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供应链管理的界定尚不清晰,前几年对于SCM一直流于炒概念阶段,炒得虚火过旺,导致企业迷失了方向,对于SCM到底是什么,能够帮助企业做什么认识不明确。有更甚者,还存在着SCM就是供应商管理或者就是采购管理等诸多误区。那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竞争形式已从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的今天,供应链管理SCM到底是个什么概念、能为企业带来哪些价值呢?

SCM:供与需的艺术

供应链管理SCM是一种新型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严格的讲,供应链并不是一个具有一对一、业务对业务的链条,而是一个多重业务和关系的网络,它囊括了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的采购,产品的制造与装配、包装与暂存,产品的运输与配送,分销与销售以及最终交付用户和售后服务等环节,从供应商的供应商一直到客户的客户,

供应链管理是充分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对整个链上的需求与供给进行计划、协调、执行、控制、优化和决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

供应链管理SCM其实关键就是两个字:供与需。需与供在SCM中既是一对矛盾,又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个点都是需拉动供,供满足需。反过来,供也影响和制约于需。因此,在供应链管理中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及时把握好需求及其变化,并整合好自己的资源、甚至是其他方的资源来匹配需求,实现供需的最佳平衡。同时,在需求发生变化、平衡失衡时,能以最快的速度在克服约束的基础上达到新的供需平衡。每一个企业在社会和市场大环境中都不是孤立的,其“广义”供应商,是指所有上游业务提供者,即供方;而其“广义”客户是指下游业务的需求者,即需方。每一个企业都有其上下游供应链,下游的需求拉动了它的业务,而它的需求又拉动了上游的业务。

SCM、ERP,一个都不能少!

很多人认为,企业内部不需要供应链管理,有ERP就足够了,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外部的、或是企业之间的管理,其实并非如此。供应链管理SCM是从企业内部的计划编排起源发展而来的,当时是为了解决一些由于业务的复杂性而使得ERP无法解决的问题。

信息化管理涉及到两个层面,一是面向事务的处理,即将所有的或主要的业务实现计算机化的管理,并将这些业务处理信息存储起来。在这一方面,ERP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另一个是计划管理层面,在企业内部有排序、排产、各时期的计划、跨工厂的计划、以及全球化企业的跨区域的计划,在整个供应链上,有企业间的协同计划和跨企业的计划等等。在该方面,ERP就显得力不从心了,特别是那些产品更新换代快、动态性强、面向订单业务多的企业,在计划层面更需要有供应链管理的优化计划来完成计划的制定和快速重制定。

最早供应链是管一个工厂的“计划”起家的,它能够解决ERP解决不了的问题。当今企业的订单在不断的变化,有可能面临库存供给不足的问题。以前为什么有那么高的库存,是因为采购的原料生产出产品来就能很快卖掉,现在不同了,产品更新换代太快,原料和零部件需根据订单来采购,否则就面临着滞压和库存,现代企业都在追求零库存。面对订单不停的变化、一些设备产能的限制、一些瓶颈设备的限制ERP都无法满足,这时候SCM的作用就突显出来,它可以纵向管到供应链计划,横向管到供应链的协同。

DotA五大相辅相成技能 篇6

要问在众多DotA英雄中,魔法消耗最多的英雄是哪个,你可能会回答是暗影萨满,也可能回答是风暴之灵。无论答案是什么,黑曜毁灭者绝对算得上是名列前茅。

作为一名智力型英雄,黑曜毁灭者拥有三个主动技能和一个被动技能,而三个主动技能无一不是高耗魔的技能。一技能奥术天球恒定为100魔法量,是整个DotA中最为耗魔的法球技能;二技能星体禁锢同样需要大量的魔法;终极技能神智之饰更是不用说,满级之后需要高达325的魔法量。而作为一名后期英雄,黑曜毁灭者的主要输出就在于法球攻击,而高达100的耗魔量却让人很头疼,如此耗魔怎么能打出输出?这时被动技能精气光环就体现出了威力。

每当使用技能的时候,精气光环就有概率提升自己的魔法上限,这也让黑曜毁灭者成为众多DotA高耗魔英雄中最不缺魔的英雄,而奥术天球与精气光环两个技能组合起来也能帮助黑鸟打出可怕的DPS。

如果要把这两个技能去掉其一的话,剩下的另一个技能绝对属于浪费技能格。留下奥术天球的话,没有精气之球的辅助,每次攻击100耗魔量绝对让人承受不住;留下精气之球的话,它的回魔效果在如今这个不缺魔的年代显得也不那么重要。但当这两个技能组合在一起的时候,便发挥了无与伦比的威力。

神灵武士——狂战士之血+牺牲

在DotA中,神灵武士是一个奇怪的英雄,它依靠自残能够给对方造成大量伤害,而他本身也是血量越低输出越大,因此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红血的神灵武士在地图上游荡。

狂战士之血是神灵武士的核心技能,它也是DotA中少有的以被动技能为核心技能的英雄。神灵武士每损失一定的血量之后,便会增加一定的攻击速度与攻击力。而它的终极技能牺牲不但能够给对方造成当前生命值50%的伤害,还可以让神灵武士冲到敌人面前,并将其减速5秒。重要的是牺牲在给对方造成伤害和减速之外,同时还降低神灵武士自身的血量,这无疑是给神灵武士创造出了绝佳的输出机会,也造就了其强大的单杀能力。

两个技能相互搭配成就了神灵武士的强大,但假若去掉其中一个技能,神灵武士便成为了悲剧。如果把终极技能牺牲去掉的话,虽然神灵武士在低血量时还是拥有着强大的输出能力,但天生的短腿让它对对手没有任何办法。如果对手不主动攻击你的话,那么你也没有了依靠牺牲来让自己自残,一个满血的神灵武士简直就是远程超级兵。

假若去掉狂战士之血的话,单独的一个牺牲看起来更是一个无厘头的技能,在苏三看来还不如黄点带来的实惠多。如果还能有一点点作用,就是冲向对方核心英雄造成50%的伤害后被群殴致死,之后就得祈祷队友的表现了。

食人魔魔法师——火焰爆轰+多重施法

食人魔魔法师在普通的路人局中相当受欢迎,原因很简单,英雄简单无脑运气好的话还可以打出超高的伤害,这样的英雄谁不爱用呢?

要想打出超高的伤害,自然少不了火焰轰炸和多重施法,火焰轰炸满级后可以给对方造成275点伤害。而多重施法可以让一次火焰轰炸造成4倍的伤害,也就是1100点伤害。就算刨去英雄自身以及装备带来的魔法抗性之外,火焰轰炸+多重施法依然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爆发。但是当这套技能组合缺少其中之一的话,虽然食人魔魔法师不会像黑曜毁灭者和神灵武士那样被废掉,不过威力也是会减少许多。

如果没有多重施法,火焰轰炸仅仅是一个极为普通的点控技能。而且无论是给对方造成的伤害还是眩晕时间,火焰轰炸在同等技能里都算不上出色。再加上食人魔魔法那猥琐的造型和缓慢的移动速度,显然在与复仇之魂、流浪剑客等同类英雄的竞争中占据劣势。

而如果没有火焰轰炸的话,食人魔魔法师就显得更加无助了,只有引燃和嗜血术的它就算次次施法都是4x相信也没人会害怕了。

熊战士——超强力量+怒意狂击

啪啪啪啪,啪,Holy shit!喜爱熊战士玩家对这样的音效绝对是非常熟悉的。众所周知怒意狂击是熊战士的输出所在,不过怒意狂击连续打击才可以给对方造成致命的伤害。幸好熊战士拥有全DotA中第一IAS(加速)技能超强力量,这样一来也让熊战士在短时间内拥有了超强的爆发。

提到熊战士,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短短的几下攻击便能给对方造成大量的伤害,但是若没有超强力量的话,熊战士的输出便会立刻掉一个档次。怒意狂击看似美好,满级之后每次攻击所受伤害递增30,但想要一下一下全部叠加到对方身上的话,简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除非对手会像肉山大魔王一样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和你对拼,但我想应该没有人会如此天真。

若是没有怒意狂击的话,熊战士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攻击对手多次,但在啪啪啪几下过后却发现对方根本没什么感觉……但若将超强力量+怒意狂击集中到一起,你会发现世界是如此的美好……

山岭巨人——山崩+投掷

山崩+投掷便是传说中的VT二连,是整个DotA中最为人们熟悉的二连技能,没有之一。

作为DotA中最出名的连招技能,VT二连的威力自然不用多说,瞬间的爆发在初期可以将所有人秒杀,而且如果速度够快的话,还可以将山崩打出两倍的伤害。除了VT二连之外,整个DotA中没有另外任何两个技能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由此也可以证明VT二连排在DotA五大相辅相成技能的榜首的位置是实至名归的。

倘若把山崩和投掷分开来看,这两个技能在DotA中都不能算是神技。山崩升到满级后可以造成区域范围内300点伤害,外加1秒眩晕,在同类技能中只能算是中规中矩。但是山崩并不是一个指向性的技能,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失误,相比之下流浪剑客的风暴之锤显然要比山崩强大许多。

投掷在高手的手中是一个极其飘逸的技能,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山岭巨人将撼地神牛、鱼人守卫等控制英雄投掷到对方阵中,从而达到先手的目的。但是在普通玩家的手中,投掷却是一个很难运用的技能,也是一把双刃剑,弄不好就把无辜的队友丢向对方人群中被群殴致死。

但当山崩+投掷组合在一起,我们突然发现可以用这两个技能秒人了,VT二连不愧是DotA中最出名的相辅相成技能。

相辅相成论文 篇7

所有的一切在动画里似乎都是单纯而美好的。从咿呀学语的孩童到步入社会的青年, 甚至是年龄层次更高的人, 他们几乎都是动画的爱好者。动画发展至今, 已经逐渐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条, 拥有着巨大的市场。数据显示, 当前全球动画产业总值大约为2500亿美元, 约合人民币2万亿元, 而中国动画产业总值仅为人民币180亿元, 不到其1%。[1]而且这个市场大部分又被国外动画所占据。国产动画故事情节不够精彩, 想象力不够丰富, 动画形象不够生动活泼, 而且充满了说教成分, 生硬古板, 对动画的主要消费群体——青少年的吸引力远不及国外动画。

其实, 国产动画的起点是不低的。早期的国产动画在国际上曾经获得过不少的殊荣和嘉奖, 这和其中所包含的中华文化底蕴紧密相连。无论是战国帛画的墨线勾勒, 汉代画砖的细致精巧, 敦煌壁画的生动恢宏, 以及唐代山水的笔意清润, 两宋的水墨梅竹, 明清的山水花鸟, 还是民间的剪纸、年画等, 它们都成为了中国动画电影造型风格生长的沃土, 使中国动画电影在世界动画之林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学派”[2]。

一、国产动画在中华文化中的探索

谈及国产动画的开端要数1926年制作的《大闹画室》。之后我国又有《纸人捣乱记》、《血钱》、《民族史痛》、《新潮》、《鼠与鞋》、《国货年》、《漏洞》、《飞来祸》、《龟兔赛跑》、《航空救国》、《铁扇公主》等20余部黑白动画短片问世。国产动画在创作初期就与时代潮流紧密相连。以钱家骏为主绘制的抗日战争题材的动画短片《农家乐》反映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背景, 展现出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背负强烈的民族使命感、迎难而上的可贵精神。

(一) 民族风格的探索

回顾国产动画80多年的发展史, 我们可以发现较早时候的国产动画取得的成就是很高的。中国是世界上较早进行动画创作的国家之一, 早期创作的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片在国内外影响相当大, 并且获得了辉煌的成就和世界的认可。下面笔者就以剪纸动画和水墨动画为例加以说明。

剪纸是中华文化中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 而把古老的剪纸艺术与动画这种新兴的文化形式相结合, 可以使二者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以简洁的动作、新颖的形态、质朴的叙事所表现出的独具魅力的动画形态, 堪称世界动画史上的一枝奇葩。其代表作品如1958年诞生的《猪八戒吃西瓜》。它采用的是豫北剪纸的造型风格, 以红色、黄色为主色调, 体现出浓郁的民间乡土特色。在动画造型上, 它除了吸收皮影和剪纸的基本特点外, 还杂揉了中国戏曲的造型元素及服装设计特色。这类作品还有《渔童》、《济公斗蟋蟀》、《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等。剪纸动画虽具有简单和线性的特点, 但它很难大规模复制和承载宏大叙事, 这也限制了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而水墨动画是把水墨技法和风格运用到动画当中进行表现。如半个世纪前被称为民族风格动画里程碑的、在中国电影史上被公认为最有民族特色的优秀影片《大闹天宫》, 就曾使中国动画及动画文化一度定格在《大闹天宫》和“大闹天宫时代”[3]。英国著名影评家凯恩·拉斯金说:“这部影片可以和《圣经》中的神话故事以及希腊的民间传说媲美。它们同样是充满了无穷的创造性, 迷人的事件, 英雄式的行为, 和卓越的妙趣。”[4]这类运用传统水墨表现风格的动画作品还有很多, 如《小蝌蚪找妈妈》、《鹿铃》、《山水情》等。这些作品都曾在国际上获奖, 它们用这一古老的美术形式表现了东方人的理念、情感和自然生态观。

(二) 尴尬的瓶颈期

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之后, 国内一些人认为动画是小儿科, 利润空间不大, 便放弃了动画创作, 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动画产业的停滞不前。这同时也为国外动画进军我国动画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 他们开始大规模抢占我国的动画市场。特别是日本和美国, 他们输入我国的动画数量尤其多。

一些国产动画虽然有着“国产”的帽子, 但也没有把中华文化的元素真正地表现出来。一个国家的强大需要更多方面要素的支持, 而文化又是其中的中坚力量。优秀的文化底蕴以及在此基础上创作出来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文化产品是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条件。所以, 如何将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与新兴的动画产业结合起来, 使古老的中华文化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迸发出新的活力, 使国产动画借助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力量重新腾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国产动画与中华文化相辅相成

动画作品的题材可以说是一部动画片的脊梁。“动画片作为一种主要提供给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儿童欣赏的艺术形式, 自然更应当成为‘教化’的工具。”[5]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曾说过:“希望能够借着更具有深度的作品, 拯救人类堕落的灵魂。”[6]所以在题材的选择上动画作品应该尽量选择一些健康乐观、积极向上、努力奋斗、勇敢拼搏的题材, 以帮助人们, 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有着数不清的民间传说、寓言故事、历史传说和古典文学巨著, 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且比喻形象、生动活泼, 包含了勇敢、善良、顽强和勇于拼搏等所有的人类的美好品德, 给动画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在选定题材之后, 动画的民族化要靠编剧来把握, 要把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选题细化, 使其既方便制作, 又能充分体现选题意图。编剧不能只是对传统题材一遍又一遍地改编, 而应该试图从新的角度来进行诠释, 这样观众在审美上才不会产生疲劳和厌倦, 动画也才会具有不同的活力和魅力。在这一点上, 我们也可向外国文化学习, 吸取他们的经验。例如美国制作的以中国民间故事为原形的《花木兰》, 由于原著的模糊性, 美国动画人就充分发挥想象力, 融入了一些现代元素, 向我们展示了原著中本没有的一些情节和场景, 塑造了一个对爱情有着美好期盼的、爱家人、爱国家的少女形象, 而不仅仅是我们传统印象当中那样铁骨铮铮的女英雄。

再者是表现手法和形象设计。动画要凸显中国特色,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借鉴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早期的国产动画就把这一点做得很到位。《小蝌蚪找妈妈》、《鹬蚌相争》、《骄傲的将军》、《猪八戒吃西瓜》、《大闹天宫》等一系列优秀的动画片在表现手法上分别借鉴和采用了水墨画技法、皮影和木偶、传统戏曲、民间剪纸等艺术形式, 表现出了浓郁的东方文化气息, 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深入人心的动画形象。所以在这一点上, 现在的动画人完全可以向前辈们学习和借鉴。形象设计直接体现动画产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 对观众们有着直接的吸引力。动画形象的设计不仅关乎动画产品的出版、播映市场, 还关系到衍生产品的销售市场, 为了让带有中华文化气息的动画产品在市场上获得更大份额, 我们必须在这一环节倾注更多的心血。

在配音方面, 动画片不是只给小孩子看的, 所以不用刻意模仿小孩子的腔调, 那样会显得生硬呆板。日本和美国的配音就要生动活泼一些, 而且不同的角色有自己不同的声音特点, 这点值得我们学习。在配乐方面, 中华文化中有很多宝贵的资源, 比如丝竹民乐、各地方剧种等等。如《骄傲的将军》中, 背景音乐恰到好处地运用了京剧锣鼓等, 使画面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三、结语

如今, 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科技一体化趋势的加快以及互联网技术和CG技术的日益更新, 全世界的动画、游戏行业都在不断地创造着奇迹和财富。动画的制作手法也融入了更多的高科技, 除了二维平面动画片外, 三维电脑动画也相继产生, 如《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等等。同时, 真人合成动画也开始出现。国产动画在看到市场广大的同时也要看到所面临的挑战。国产动画只有与中华文化完美结合, 才能在世界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需要动画来更好地表达和传播。我们通过探寻民族文化中国动画的艺术风格, 可以使中国动画在世界动画的发展中既保持独立又有所创新。动画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中国动画也有着巨大的潜力, 因此我们要挖掘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并将其恰当地融合到动画当中, 使二者相辅相成, 共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摘要:当今世界, 动画既是经济的一大支柱, 同时又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形式。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我国的动画市场被国外动画占领了大部分江山, 这确实让人遗憾。国产动画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 但与国外动画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其实, 国产动画的起点是相当高的, 初期的国产动画把中华文化完美地融合到动画之中, 成为当时动画界的一枝奇葩, 在世界范围内也得到了很高的赞誉和嘉奖。在各国大打文化战的今天, 国产动画如果想在国内乃至国外立足和发展, 除了要向国外动画学习, 取长补短外, 关键就是要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结合起来, 树立自己的品牌, 追寻自己的特点, 使国产动画和中华文化相辅相成, 在国产动画发展的同时, 也让中华文化借助动画的力量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光大。

注释

1[1]陈雪映.浅谈动画电影中的传统文化元素[J].电影评介, 2008 (18)

2[2]尹岩.动画电影中的“中国学派”[J].当代电影, 1988 (06)

3[3]齐骥.动画文化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28页

4[4]万籁鸣口述、万国魂执笔.我与孙悟空[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 1986.165页

5[5]李建强.影视动画艺术鉴赏[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37页

接受与探究相辅又相成 篇8

一、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是学习数学的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方式

“接受性学习”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方式, 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 接受性学习不等于被动学习, 只要处理得当, 接受性学习也能成为有意义的学习。在数学教学中, 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方式。故而, 教师要大力改善课堂讲授、模仿、训练方法的质量, 提倡互动式指导, 要让学生具有主动接受数学知识的心理倾向, 使学生头脑里具有联系新数学内容的知识经验, 把数学训练和数学理解有机结合起来。一句话, 教师的指导要针对学生的需要。只有针对学生的需要, 才能真正与学生开展互动。如:教学完“20以内进位加法”后, 我让学生用凑十法说一说8+7的算理。甲生:“8和2凑成10, 若将7分成2与5的和, 则8+2=10, 10+5=15。”乙生:“7和3凑成10, 若将8分成3与5的和, 则7+3=10, 10+5=15。”丙生:“见8想2, 进一减补, 则7-2=5, 10+5=15。”丁生:“见7想3, 进一减补, 则8-3=5, 10+5=15。”……这时, 教师不应强制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两种较为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而应告诉学生他们应根据自己的能力, 从中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从自己的个人实际出发, 获得探究的成功, 同时, 也使每个学生学到了各自不同的数学。

二、创设一定的探究空间,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必须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探究空间, 而开放的课堂则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有效保障。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 我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人民币, 并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不同面值、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人民币, 那么应该怎样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学生们兴趣盎然, 各抒己见。学生1:“可以把这些人民币按不同材质分一分, 也就是纸币和纸币分一类, 硬币和硬币分一类。”学生2:“还可以按色调的不同来分类, 也就是按冷色和暖色分类。”学生3:“可以按纸币上的数字来分类。”于是, 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导入课题, 开放课堂, 让学生探求新知。通过这个活动, 同学们不但学习了专业课的理论知识, 而且得到了实践锻炼, 从而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自觉性, 使他们在兴趣中学习, 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 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 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

三、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是优势互补, 相辅相成的

事实上, 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是优势互补, 相辅相成的。接受性学习运用得好, 也可以让学生学得主动有效。而探究性学习运用不当也可能使课堂杂乱无章, 离题万里。无论是探究性学习, 还是接受性学习, 都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学习方式。教师应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知识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灵活地整合两种学习方式。组织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 教师若能适时地引入接受性学习, 使传统的演讲法、实验法、启发分析法、讲练结合法、模仿记忆法等常用的接受性教学方法与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有机、高效地结合起来, 就会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让他们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与能力。

相辅相成论文 篇9

关键词:班级管理,企业化管理,心理转型

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深入开展, 基础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得到进一步充实。基础教育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当前孩子们的接受力。为什么传统班级管理模式、教学方式被否定, 且凸显于五六年级 (小学高年级) 这一阶段呢?笔者将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对一些专家著作理论的研究学习, 在本文中回答这一问题, 并就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提出一些浅薄的感想。

一、探病求因

要回答五六年级的孩子难管难教这一问题, 让我先来引用被讨论的沸沸扬扬的“虎妈”“猫爸”之争, 上海“猫爸”常智韬的一席话:“教育孩子时, 要在遵循“游戏规则”的前提下, 多给他们一些自由权。孩子10岁以后, 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自主意识, 教育者要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空间, 让他们自己多做决定, 并为自己所作的决定负责。”这里请注意“孩子1 0岁以后有了较明显的自主意识”, 教育改革按照“双基”达标规定, 6周岁为小学入学年龄, 五、六年级的学生恰值10岁、11岁, 而按心理学划分, 10~13周岁阶段被称为人的“心理青春期初期”。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心理转型期”:孩子在心理上从幼稚天真的儿童逐渐走向具有青春期特征凸显的少年时期。青春期表现出的“自我意识高涨”“反抗心理”“人际交际新特征”——朋友关系在生活中日益重要;意识到了性别差异;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 处于“心理断乳期”。这些青春期的特征恰恰是从10岁以后的孩子身上显现出来, 因此, 就出现了五、六年级的孩子难管、难教的问题。

二、开方施救

知道了为什么小学高年级学生难管、难教的结症, 接下来教育者就必须拿出具体可行的良方“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了。

(一) 药理

高效率的班级管理支撑成功的教学, 那么如何使班级管理高效?必须坚持一个原则:班内“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针对“青春期”孩子叛逆、反抗心理的特征, 我们的管理方式应由过去的“虎妈”式强硬转变为“以人为本”“以法制班”。

(二) 下药

1. 管理分层次, 班级“企业化”管理。

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班级管理实施分层次的“企业化”管理, 让班级披上带有“企业”的色彩, 有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首先, 教师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 (部门) , 每个组有六至七个成员, 然后在每个组中选出一个总经理, 其他人员都隶属于这个部门, 再在若干个成员中选出两名副经理, 管理其余成员, 而班主任就成了董事长。最后, 教师在班级墙壁上贴好一张模拟公司的部门分布图, 由学生把每个部门的学生成员和口号都写上去。这样可以使学生清晰地看到自己所处的位置, 感受到自己身负的重任, 培养了他们的使命感、责任心, 从而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班主任在每学期开学分好个部门和民主选举出合适的主管人员之后, 就要制定好“班级法律”, “班级法律”由全员参与制定, 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和违反了“班级法律”之后负的责任。“班级法律”涉及的范围要广, 应涵盖思想教育、学习检查、纪律监督、体育锻炼、卫生保健、班级财务各个方面, 配合“班级法律”的有效施行制定“积分制度”。班主任在学期初给每个部门主管人员一份设计合理的积分表, 记录每个组员的积分, 在每周班会上像发工资一样, 根据每个人的表现, 将积分分别贴在前面提到的“企业部门分布图”上, 并且根据每周的个人积分情况对各部门主管进行“循环代谢”。

2. 教学多样式, 多引导, 少填鸭。

班级管理上的开放式, 也必然促进教学方式多样化, 比如, 在制定“班级法律”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 在制定过程中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低起点, 高要求, 重过程, 轻结果”的理念, 让“叛逆期”的孩子感到自由并能感受到自我价值。

(三) 注意

1. 善始善终, 持之以恒。

“班级法律”“积分制度”一旦制定必须坚持执行, 形成惯例, 让班内成员行为自动化, 目标明确化, 使班内事务有章可循, 运转有序。

2. 分工细化, 添补及时。

首先班级管理工作分工要明确细化, 不能出现班务分工笼统的现象。其次, 不能只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还应该选好各项事务的替补人选。

三、检验药方

(一) 适应性

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学校各项活动安排已很熟络, 受现代通讯、媒体的影响, 10岁以上的孩子的思维有时比大人超前, 所以对小学五, 六年级的学生, 班级管理采用“企业化”分层管理, 制定“班级法律”进行监督, 运用“积分制”进行激励, 这些看似“成人化”的理念、模式他们完全能够理解。

(二) 理疗性

让班内“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 孩子们可以在班集体内得到很好的锻炼。每个人都在为班级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每个人都展示着自己存在的价值, 并且权力制衡, 可以发掘班内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主动性, 而且他们的语文素养也有展示的空间, 语文教师教学也更轻松。

(三) 副作用

本文中介绍到的班级管理具体操作, 较适宜于班额较大的小学高年级, 并且班主任兼任语文教学。

总之, 良好的班级管理, 给孩子们创造了清新, 自由向上的学习环境, 使他们乐于接受教学, 因为他们能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感受到自己在一个集体中得价值。同样, 良好的教学使学生身心得到平衡、健康的发展。即高素质的学生便于有效开展班级事务, 又促进了高效的班级管理。管理与教学相辅相成, 作为身兼班主任工作的教师, 我们不光要备好课, 不断更新专业知识, 提高教学质量, 还必须研究了解学生, 提高领导管理水平, 使我们管理的班级班风优良、凝聚力强, 使学生们身心健康, 有能力、有勇气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参考文献

[1]蔡元培, 陶行知主编.教育十六讲[M].中国友谊出版社, 2009.

[2]钟启泉, 催允漷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相辅相成论文 篇10

一、尊重幼儿个性, 提倡共性

当前, 幼儿园进行班集体建设管理工作, 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 主要是因为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全面性要求更高, 千篇一律的“造人”模式无法适应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 在幼儿园初级教育阶段, 就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 促使幼儿充分保持其个性特征。很多幼儿在这个阶段就开始显露出自身的潜能, 当然, 这也需要幼儿园教师的正确引导, 在挖掘出幼儿的潜能之后, 教师就应该联合家长, 对幼儿的潜能进行正确的培养和保护。例如, 有的幼儿对绘画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天赋, 教师和家长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不限制幼儿的想象, 甚至可以帮助和引导幼儿发散思维进行想象, 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幼儿在今后的成长中可以保持自身的个性, 从而发展成为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除此之外, 幼儿园班集体建设中不仅需要尊重幼儿的个性, 还需要提倡共性。主要是因为只有这样促使幼儿具备一定的共性, 才能为进行班集体系统化、标准化的管理提供充分的保障。在幼儿园阶段, 幼儿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身观以及价值观, 对于很多事情都无法判断出是否可以做, 如果任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 就会出现管理杂乱的现象, 甚至会出现一些影响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事故, 这都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形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因此, 幼儿班集体建设中不仅需要尊重个性, 还需要提倡共性, 只有这样才能为班集体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提供充分的保障。

二、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幼儿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幼儿园班集体建设工作要与中国共产党的路线保持一致, 充分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主要是因为在幼儿阶段, 幼儿的价值观发育不成熟, 无法准确判断正误, 这就需要教师对幼儿形成正确的引导, 促使幼儿明白是非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理念, 在幼儿园班集体建设工作中就应该充分贯彻落实, 一方面, 可以为幼儿园班集体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充分的保障; 另一方面,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尊重幼儿的个性, 使幼儿的人权可以得到充分的保护, 使幼儿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念和看法, 从而帮助幼儿形成发散思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八字箴言, 也可以为开展幼儿园班集体建设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从这几个方面出发, 培养幼儿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这对幼儿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也可以为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在幼儿园进行班集体建设工作的时候, 就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幼儿教学内容和工作内容中, 通过教育教学的方式, 促使幼儿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深刻的意识。为了进一步加深幼儿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可以与当地政府保持一致, 开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应的活动, 幼儿在参与活动中获得乐趣, 从而对这一主题形成深刻的认识, 这对班集体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明确教育目标, 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重要作用

为了适应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目标,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对幼儿园责任进行了扩大化, 要求在保障幼儿生理健康的同时, 还需要对幼儿思想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形成正确的引导。因此, 当前幼儿园班集体建设工作中, 幼儿园教师必须明确教育目标, 充分发挥出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在幼儿园教学中, 为了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也安排了相应的教学任务,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明确每一门教学课程的目标。例如, 幼儿音乐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幼儿的审美水平, 促使幼儿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性格。因此, 教师就不能忽视音乐教学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教材规定教学内容之外, 组织相应的活动, 如舞蹈表演、唱歌表演, 等等, 通过这样的形式, 促使幼儿充分展现出自己的特长, 这种教学活动的举行, 促使幼儿在表演中获得成就感和乐趣, 这对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避免幼儿出现自卑情绪, 这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也可以为班集体建设工作提供充分的保障。

总之, 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和生活的关键性阶段, 这个阶段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 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 必须做好班集体建设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实现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

摘要: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 可以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讨论了幼儿园班集体建设的三点举措。

关键词:幼儿园,班集体建设,三点举措

参考文献

[1]徐秋亚.放飞“小主人”教育理念收获快乐童年——在集体活动中增强幼儿小主人能力[J].小学科学, 2015, (04) :147-147.

[2]邱亮亮.让孩子快乐成长——幼儿园班主任工作浅谈[J].科技风, 2009, (08) :37-38.

市场决定作用与政府监管相辅相成 篇11

9月1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与上海自贸区企业座谈时首先提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他说,要处理好这一关系,就是要给市场让出空间。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实际上就是把企业在市场的活动空间扩大。“政府让出了市场的空间,并不是说政府就不管了。政府恰恰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这不仅是政府需要,企业本身也需要,因为企业需要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

这就意味着,中国以审批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应该进行改革,方向是要着重于事中事后的监管。

市场与政府两种机制的交织和互补作用,是现代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常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表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以市场的良好运行为前提,又要以政府宏观调控的充分发挥为条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当前,准确把握和更好发挥市场与政府的作用,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李克强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在上海自贸区试验,现在看,“市场应该更加透明,知道政府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政府需要监管什么?这是对政府自身的大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把握更好发挥“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几个关键环节:健全的市场体系,规范的市场秩序,自主的主体决策和价格的市场形成。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辅相成论文 篇12

1 篮球教学在学校文化素质中的作用

1.1 篮球教学在身体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篮球是一项竞技体育,篮球运动有益于增强学生的身体体质,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是大有好处的,能够从深处让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增强体魄,也能够让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精神。在学校的篮球教学中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只是为学生传授体育技能的思想,在传授思想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加对于体育精神的理解,养成良好的体育素养。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体育精神享受到体育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热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水平,让学生在身心上得到良好的端丽,养成良好的体育素养,有一个好的身心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能够让篮球的教学从学校向社会进行延伸。

1.2 篮球教学在心理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篮球运动的竞技特性,能够让学生在篮球的学习运动中充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积极的进取精神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篮球运动是激烈的,也是多彩的,有其参与的乐趣也有分享的快乐。大学的篮球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学校的篮球教育,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采取分组比赛,团队协作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篮球体育运动的理解和参与,在参与中不知布局就学到了篮球中的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竞争和团队的合作的精神,从内心深处真正掌握篮球竞技的魅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修养,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不仅在学校中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协作意识,也可以为学生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

1.3 篮球教学在道德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篮球的运动体育,体育中有精神。这些都需要在教学和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的。篮球体育的综合性,需要在长期的教学中,在体育的课堂上,在篮球场上去表现去体验。在篮球运动的竞争过程中,是需要学生克服一个一个的篮球技术难点,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克服一个个的障碍。学生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对自己的挑战,也是对于篮球的兴趣的提高。通过篮球的运动提高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在篮球的运动中,只有学生突破自己,这是需要学生付出巨大的意志努力,在竞技和协作间找到体育与社会,体育与人生的诉求。体育中的篮球运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竞技能力,能够提高学生顽强的拼搏精神,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提高学生综合的道德水平,培养学生对于团队的责任感使命感,这些都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出来的。只有在球场上才能真正的感受到,球场上在团队的合作中,给同伴的传球、传球的时机,都需要团队间的信任帮助,这些都提高了学生综合的道德的素养。

1.4 篮球运动在审美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篮球运动,不仅具有竞争性和团队的协作性,更具有观赏性。学生在运动的同时,不但得到了身体的形态运动的美,也享受了心理美的感受。学生在篮球的运动中,培养学生发现运动中的美,培养美的观念,让运动带动身体,让心灵感受运动的美。美国的NBA之所以能够风靡全球,这就是篮球运动带给人们一种运动的享受,一种运动的激情、运动的美。在观看篮球比赛中,球员的个人的身体的形态中的美,运动动作中的美,是在个人身体素质和运动技巧上的综合展示。篮球的运动不仅是个人形态美的展示,更是团队协作力量美的较量。在观看篮球比赛中,学生们都能陶醉在篮球体育带来的美的陶醉中,在观看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学习了篮球的知识,也提高了学生对于篮球运动鉴赏能力,让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

2 大学文化素质与篮球运动的相辅性

2.1 篮球运动与文化索质,互为补充相互影响

学校中的体育生的学习,相对于文化课来说,文化课的成绩相对不足,主要是(1)体育课占据了大量的时间;(2)学生本身对于文化课就不感冒。对于学校体育中的特长生的培养,应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针对这样的学生这样的问题,应该在重点培养学生体育课程的同时,也要积极培养学生对于文化课程的学习兴趣。运动素质只是综合素质中的一节,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文化课和体育课的相同重要性,提高学生个人在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能够让学生意识到社会中所需要的人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多了解社会。在大学中文化的素质教育,与篮球的运动,是相互影响补充的。

2.2 两者同时发展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大学中的文化素质的培养,能够从一方面让学生的身心得到积极的发展,能够明事理,陶冶学生的情操,能够提高学生的精神觉悟,所以学校的文化课的学习是学生心理成长的重要课程。在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培养中,篮球运动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竞技运动对于推动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篮球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篮球需要运用跑跳投等一系列的综合运动技巧进行的运动,是对人在运动中的敏捷度、协作性、持久耐力方面的一项综合的考验,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运动和竞技的一项最好的运动。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个人的身体素质和团队的共同协作的能力,在篮球运动中的运动技巧,运动战术和对抗能力的考验都是十分必要的。这些都是文化课不能带来的结果,都是学生在篮球运动中才能够真正体会到的身心的改变。大学中的文化素质和篮球运动的同时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的素质,能够把体育精神运用到生活中去。

3 大学中的篮球教学以学生的健康为主要指导思想

在素质教育盛行的时代,学校的教学讨论的同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体育中的健康教育为素质教育服务的问题。在这个问题的解决的中心指导思想就是以学生的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那么在学校的篮球教学中也要围绕这一中心思想站看工作。篮球的教学中除了要教会学生的篮球的技能外,还有在篮球的运动中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教学的改革就要突破传统旧的教学观念,围绕着中心指导思路,创新性的开展工作。在学校传统的教学思路中,只重视传授式的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这种应试教育中的弊端就是思想的灌输,没有以学生和健康为第一位的指导思想,很难形成一种兴趣爱好的学习,扼杀了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爱好和乐趣,也阻碍了学生对于体育自主学习的培养,也导致了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所以要创新思路转变观念,从根本出发改变教学方式。

4 解决在篮球中开展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问题

4.1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运动中不缺文化,教育中不缺创新。在篮球的教学中,特别是在实施篮球体育竞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围绕教学教育的中心思想开展工作,在竞技场上要指导学生树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技思想,让他们充分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在运动中坚定自己的信念,强化自己的理想,提高自信心和意志力。

4.2 篮球体育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篮球体育运动最大的特点就是发挥团队的作用。在学校的篮球体育的教学中要侧重体育精神的团队精神,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学校在体育运动方面,要加强体育精神的宣传和体育设施的建设,能够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体育运动的氛围和体育锻炼的环境。教师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要侧重篮球运动中的团队精神的建设,能够让学生在篮球竞技的运动中,树立团队精神,在运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加强团队的团结协作精神的建设。

5 篮球体育教学与文化素质建设需要一只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篮球教学质量的高低,学校文化素质建设水平如何,除了在学校的领导力之外,还有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学校教师队伍素质水平的高低,这是决定实施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高校要在整体上提高学校教师素质水平,学校要加强对于教师的培养与提高,对于学校的老师要从严要求,高标准高水平高素质。在教学管理和教学水平上,要突破传统,创新管理和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修养,以学生为本,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及时跟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篮球体育教学和学校的文化素质建设中体现自身的价值。

6 结语

在高校的篮球体育教学中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教学是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互为辅助,互为提高,对于提高学校学生的整体的身心具有协同作用。在篮球的教学过程中,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一项基础性的运动,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是学生参与最为积极的一门课程之一。因此学校对于篮球教学要在提高学生的自信息和意志力上重点突破创新,让学生对于篮球和身心共同发展,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在学习篮球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

摘要:相对现代人才需求而言,更多的是需要高文化的复合型人才。在参考众多文献的基础上,本人对“大学文化素质与体育篮球教学的相辅性”的问题作出了深刻探讨。从而表明大学文化素质与篮球运动两者互相促进,互相提高;两者同时发展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育。在篮球运动深得民心的时候,大学体育教师应该在篮球运动中开展大学素质教育,为求提高学生的篮球技巧与人文素质,进而把大学文化素质与体育篮球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中国的篮球运动事业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篮球,教学,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陈嵘,汪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篮球网络构建理论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

[2]谢自豪,胡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08.

[3]杨德君.浅析高校体育教学——篮球篇[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

[4]李正贤.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活动的教育生态研究[D].苏州大学,2010.

【相辅相成论文】推荐阅读:

相反相成07-31

上一篇:特高压GIS设备下一篇:模拟法庭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