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腔镜

2024-09-26

微型腔镜(精选5篇)

微型腔镜 篇1

宫腔镜技术发展至今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 随着纤维光学、冷光技术和有效膨宫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宫腔镜作为直视下的微创伤手术方法, 因其安全、可行、直观准确、侵袭性小、不影响卵巢内分泌功能及改善生殖预后等优点, 被广泛应用于门诊病人的疾病诊断与治疗, 被认为是诊断子宫疾病的金标准。目前妇科的传统硬性宫腔镜鞘管外径有4.5mm、5.5mm、7.0mm、8.0mm等不同规格, 具有较大的视觉范围和角度及更佳的分辨率[4], 可显示宫内的大体病灶及微小组织变异。直径为3.5mm左右的微型纤维宫腔镜, 管径细, 尖端可弯曲, 适于子宫的解剖构造, 对于未生育和绝经期妇女也更易插入宫腔内。微型宫腔镜对比传统宫腔镜在疼痛程度、操作持续时间、操作成功率、并发症和副作用等方面在不同疾病的诊断治疗中是否有差异, 当前研究证据不一致。本系统评价将对微型宫腔镜对比传统宫腔镜诊治门诊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相关发表和未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 。

1.1.2 研究对象

需使用宫腔镜诊断宫腔内病变及治疗的门诊患者。

1.1.3 干预措施

微型软式宫腔镜与传统硬性宫腔镜诊断或治疗宫腔病变及其他适应症。

1.1.4 结局指标

主要测量指标:

依据视觉模拟平衡法 (VAS) 的疼痛评分、操作成功率、并发症和副作用;

次要测量指标:

操作持续时间、麻醉措施的使用、操作过程中宫腔内的可视度。

1.2 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图书馆 (2011年6期) , PubMed (1966-2011.6) , Embase (1974-2011.6) ,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disc, 1978-2011.6) 。 主要检索词为Hysteroscopy、large、rigid 、stiff 、inflexible、convention* 、tradition*、mini*、narrow、flexible。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原则, 依据不同数据库特点调整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

2名研究者独立阅读所获文献题目和摘要, 对可能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一步查阅全文, 以确定是否真正符合纳入标准。对有分歧而难以确定者通过讨论由第三位研究者决定。

1.4 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

按预先设计的质量评价表提取资料, 包括研究题目、发表杂志、作者等一般信息和研究设计方案、研究对象、干预措施、测量指标等特征性信息。2名研究者独立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风险评估。

1.5 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 (relative risk, RR) 或比值比 (odd ratio, OR) 及其95%可信区间 (confidence interval, CI) 作为疗效分析统计量, 计量资料则采用均数差 (weighted demean difference, MD) 或标准化均数差 (standard mean difference, SMD) 及其95%CI。各纳入研究结果间异质性采用χ2检验, 若组间无异质性 (P>0.10, I2≤50%)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若存在异质性 (P≤0.10, I2>50%) , 则首先分析异质性原因, 确定是否能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若研究间存在明显的临床异质性, 则不进行合并, 只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必要时采用漏斗图分析发表偏倚。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初检出文献共558篇, 其中PubMed207篇, Embase106篇, Cochrane图书馆245篇。进一步阅读标题、摘要和部分原文, 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和不同数据库的相同文献后最终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 均为英文文献, 共3315例。

2.2 方法学质量评价

除两个研究[1,2]随机分配方法不清楚外, 其他7个研究均采用计算机随机方法, 仅有1个研究使用了隐蔽分组及盲法[3], 另有1个研究使用了盲法[4]。

2.3 统计分析结果

2.3.1 疼痛评分

4个研究报告了疼痛评分[3,4,6,8], 其中1个研究测量疼痛标准不同[6], 经换算后合并纳入分析。各研究间有统计学异质性 (P<0.00001;I2=99%) , 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 结果显示微型组优于传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 -1.49, 95 % CI (-2.31, -0.66) ]。

2.3.2 操作成功率

6个研究报告了操作成功率[1,2,3,4,7,8,9], 其中2个研究报告了失败的具体原因[1,8], 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 (P<0.00001;I2=97%) , 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 结果显示微型组成功率高于传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1.19, 95 % CI (1.04, 1.36) ]。

2.3.3 操作持续时间

共有3[1,4,6]个研究报告了操作时间, 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 (P<0.00001;I2=97%) , 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结果进行合并。结果显示微型组的操作时间短于传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 -40.87, 95 % CI (-77.66, -4.07) ]。

2.3.4 副作用

副作用分为偶发恶心、肩痛、头晕组和血管迷走反应组两个亚组。第一个亚组纳入2个研究[4,9], 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 (P=0.18;I2=44%) , 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 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1.05, 95 % CI (0.70, 1.56) ];第二个亚组纳入4个研究[1,3,6,8], 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 (P=0.10;I2=53%) , 固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 结果显示两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RR 0.56, 95 % CI (0.30, 1.07) ]。合并两个亚组的结果无统计学异质性 (P=0.10;I2=46%) , 显示整体方面副作用事件在微型组与传统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0.87, 95%CI (0.62, 1.21) ]。

2.3.5 局部麻醉措施

共有2个研究报告了局部麻醉措施的使用[1,10], 从侧面反映了患者的不适度和疼痛度, 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 (P=0.32;I2=0%) , 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微型组使用局麻的例数少于传统组, 反映了微型组的患者耐受度高于传统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0.22, 95 % CI (0.10, 0.48) ]。

2.3.6 可视度

仅有1个研究报告了可视度[3], 结果显示微型组优于传统组, 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 1.10, 95 % CI (1.09, 1.11) ]。

3 讨论

宫腔镜技术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但目前传统宫腔镜在门诊患者的诊断、治疗中并未广泛使用, 主要原因被认为是传统宫腔镜创伤性操作导致的患者疼痛与不适。本研究发现在主要影响患者接受度的指标, 如疼痛评分、操作持续时间以及成功率方面微型宫腔镜相比传统宫腔镜都有着自己的优势, 能够降低疼痛度, 缩短操作时间, 提高操作成功率。在局部麻醉措施的使用方面, 研究多数提及若患者无法忍受疼痛时, 可以使用局部麻醉等措施, 这反映了操作的创伤性和患者的疼痛度。微型宫腔镜组的局麻使用例数少于传统宫腔镜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0.22, 95 % CI (0.10, 0.48) ], 但纳入的研究数目只有两个[2,3], 因为多数研究将局麻和膨宫措施的使用作为宫腔镜操作的辅助环节, 并未单独报告。在安全性方面, 微型宫腔镜操作过程中导致的血管迷走反应、恶心、头晕等常见的副作用事件与传统宫腔镜相比并未明显改善。另外, 有关可视度的指标, 尽管有多篇研究报告, 但都未确定客观的评效指标, 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其中只有1篇文献[3]以自己制定的标注量化表述结果, 故并未确定微型宫腔镜在可视度方面与传统宫腔镜的差异。

本研究的局限性:所有的研究都报告了主要影响患者接受度的指标疼痛评分, 另有7个研究也报告了操作时间等主要结局指标[1,2,4,6,9], 但纳入合并的研究却分别只有4个[1,2]和3个[1,4,6], 主要原因为原始研究数据报告不完整, 结局指标的测量标准不一, 且我们并未与原作者联系, 故未纳入合并分析。在副作用、可视度方面纳入样本量较少。另外,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除2个研究随机分配方法不清楚外[1,2], 其他所有研究均采用计算机随机, 但仅1个研究实施了分配隐藏及盲法[3], 另有2个研究分别实施了分配隐藏或盲法[4,10], 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目前的研究表明, 微型宫腔镜是诊治门诊患者的有效工具, 相比传统宫腔镜, 其疼痛水平低, 操作成功率高, 操作持续时间短, 但微型宫腔镜相比传统宫腔镜并不能明显降低副作用事件的发生率, 且由于只纳入1个研究, 可视度间的差异也无法确定。由于纳入文献质量所限及各组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统计学异质性, 本结论期待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Gamal A.Kassem, M.D.Wael H.El-Brombly, M.D.Ahmed M.El Huseiny, M.D.Outpatient mini hysteroscopyand conventional hysteroscopy:a comparative study Mid-dle East Fertility Society Journal Vol.10, No.3, 2005.

[2]Sandro Rullo, M.D., Giuseppe Sorrenti, M.D, Massimil-iano Marziali, M.D., Beatrice Ermini, M.D., Francesco, Sesti, M.D., and Emilio Piccione, M.D.Office Hysteros-copy Comparison 2.7-and 4-mm Hysteroscopes forAcceptability, feasibility and Diagnostic Accuracy.Thejournal of Reproductive Medicine Volume 50, Number 1/January 2005.

[3]Rudi Campo, Carlos Roger Molinas, Luk Rombauts, GreetMestdagh, Martin Lauwers, Paul Braekmans, Ivo Brosens, Yves Van Belle and Stephan Gordts Prospective multicen-tr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o evaluat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uccess rate of office diagnostic hysteroscopy Hu-man Reproduction Vol.20, No.1 pp.258-263, 2005.

[4]Giuseppe De Placido, Roberto Clarizia, Camillo Cadente, Gennaro Castaldo, Carmine Romano, Antonio Mollo, CarloAlviggi, Salvatore Conforti Compliance and diagnostic effi-cacy of mini-hysteroscopy versus traditional hysteroscopyin infertility investig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Obstetrics&Gynecology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135 (2007) 83-87.

[5]Ross JW.Numerous indications for of?ce?exiblemini-hysteroscopy.J Am AssocGynecolLaparosc.2000;7:221-226.

[6]Ettore Cicinelli, M.D., Luca Maria Schonauer, M.D, Bru-no Barba, M.D, Massimo Tartagni, M.D, Diletta Luisi, M.D, and Edoardo Di Naro, M.D.Tolerability and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outpatient diagnostic minihyste-roscopy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hysteroscopy August2003, Vol, 10, No.3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Gynecologic Laparoscopists.

[7]Carlo De Angelis1, 3, Giuseppina Santoro1, Maria ElisaRe1and Italo Nofroni2.Office hysteroscopy and compli-ance:mini-hysteroscopy versus traditional hysteroscopyin a randomized trial.Human Reproduction Vol.18, No.11 pp.2441±2445, 2003.

[8]Flexible versus rigid endoscopes for outpatient hysterosco-py: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Human Repro-duction Vol.16, No.1 pp.168-171, 2001.

[9]Giorgio Giorda, Carlo Scarabelli, Silvia Franceschi andElio Campagnutta Feasibility and pain control in outpa-tient hysteroscopy in postmenopausal women:a random-ized trial 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 2000;79:593-597.

[10] Carlo De Angelis, Giuseppina Santoro, Maria Elisa Re and Italo Nofroni Office hysteroscopy and compliance:mini-hysteroscopy versus traditional hysteroscopy in a randomized trial Human Reproduction Vol.18, No.11 pp.2441-2445, 2003.

[11]Gertrud Unfried, Fritz Wieser, Alexander Albrecht, Alex-andra Kaider and Fritz Nagele.

微型腔镜 篇2

关键词:微型宫腔镜,传统宫腔镜,不孕症,诊断,治疗

宫腔镜检查是宫腔直接可视化最有效的诊断工具。然而, 宫腔镜在诊治不孕症时因对宫腔有侵袭性损伤, 其应用还有些争议。传统宫腔镜检查不孕症根据子宫病变来评估其对患者生育功能影响是有局限性的。随着宫腔镜的不断改进, 新型宫腔镜直径逐渐减少, 使得微型宫腔镜在检查不孕症中作为常规使用是可行的。通过降低患者宫腔镜术中疼痛的程度, 微型宫腔镜可作为不孕症患者的首选检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0年3月~2006年5月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宫腔镜检查的328例不孕症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A组 (192例) 和B组 (136例) 。纳入标准为:年龄<39岁, 无宫颈刮片或阴道镜检查异常, 体重指数<27, 无心血管疾病史, 无宫颈狭窄的体征, 没有衣原体感染症状, 无生化妊娠的体征。所有患者都必须经阴道冲洗和阿奇霉素抗生素预防 (1 g, 在检查前3 h用) 。检查期间未服麻醉镇痛药物或接受麻醉术。

1.2 方法

所有患者都是在月经第6~11天之间接受宫腔镜检查。A组采用微型宫腔镜 (Versascope, 美国) , 由一个1.6 mm的镜头, 0°透镜和一个3.5 mm的外护套组成;B组采用“Bettocchi”宫腔镜 (Karl Storz, 德国) , 该装置是由一个2.9 mm的镜头与30°透镜和最大直径为5 mm的外护套组成。在这两组中, 扩张的子宫腔均得到了一个连续流动的45 mm Hg压力的生理盐水冲洗。照明用一个250 W的冷光光纤。

1.3 疼痛评估

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后都要填写一份书面问卷, 以评估在宫腔镜时遭受疼痛程度, 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 将疼痛感觉分为0~10共11个等级, 要求他们把自己的疼痛感受标在一个10 cm点线上。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分析采用SPSS 15.0软件包,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以P<0.05、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身体测量值和既往病史情况比较

A组和B组在年龄、体重指数、产次及不孕年数等4个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身体测量值和既往病史情况比较见表1。

2.2 两组经宫腔镜诊治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表2) :A组4例 (2.1%) 和B组3例 (2.2%) 出现恶心, A组5例 (2.6%) 和B组5例 (3.7%) 出现头晕, A组3例 (1.6%) 和B组2例 (1.5%) 出现心动过缓, 而只有B组1例在治疗3 h后骨盆有持续性疼痛。无患者手术后需要住院治疗。

2.3 两组视觉模拟评分表比较

A组在0~9之间, 疼痛平均值为 (3.0±1.0) , B组在1~9之间, 疼痛平均值为5.0+1.5, A组疼痛平均值明显低于B组 (t=14.49, P<0.01) 。

3 讨论

在对不孕妇女进行宫腔镜诊治时会给患者带来痛苦是使用传统宫腔镜的主要局限性之一, 而使用微型宫腔镜可极大减少诊治过程中患者的疼痛, 显著改善患者的依从性[1]。另外在使用微型宫腔镜的优势是术中具有较大的经过手术通道的机会。因此, 不仅能够全面接近病灶, 还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在对不孕患者大样本的抽样调查中发现, 微型宫腔镜检查的效果明显比传统宫腔镜的效果好[2]。本研究的结果与文献相一致。而且, 还可以了解不孕妇女子宫病变的实际发生情况, 利用宫腔镜检查, 可以在排除了不孕的原因和改进不孕的治疗方法。

笔者经常对不孕症患者采用宫腔镜检查, 以评估患者子宫腔及子宫内膜的生育能力。这样, 在对损害子宫生育能力病理诊断的同时甚至可以用微型的镜头清除整个宫腔内的可视病变。在许多情况下, 既可以用传统宫腔镜也可以微型宫腔镜来清除不孕患者子宫病变, 但通过比较发现, 使用微型宫腔镜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得多, 而且微型宫腔镜给患者所带来的痛苦很小, 恢复时间也很快, 与报道的结果相似[3]。一般认为疼痛可能是主要限制宫腔镜常规使用的原因,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 A组疼痛平均值显著低于B组疼痛平均值, 即微型宫腔镜诊治时不孕患者所经历的痛苦显著低于传统宫腔镜方法, 进一步说明微型宫腔镜的技术应该广泛推广应用。

微型宫腔镜作为一种新的内镜技术可结合其他技术如跨阴道注水[4,5], 可以对不孕患者的病变因素作一站式的诊断和治疗, 并且可以评估不孕患者能否接受辅助生殖治疗。所以微型宫腔镜不仅能够诊断子宫病变情况和不孕原因, 而且会越来越多被用于治疗不孕症。

参考文献

[1]Angelis C De, Santoro G, Re ME, et al.Office hysteroscopy and com-pliance:mini-hysteroscopy versus traditional hysteroscopy in a random-ized trial[J].Hum Reprod, 2003, 18 (11) :2441-2445.

[2]Varasteh NN, Neuwirth RS, Levin B, et al.Pregnancy rates after hys-teroscopic polypectomy and myomectomy in infertile women[J].ObstetGynecol, 1999, 94 (2) :168-171.

[3]Spiewankiewicz B, Stelmachow J, Sawicki W, et al.The effectiveness ofhysteroscopic polypectomy in cases of female infertility[J].Clin ExpObstet Gynecol, 2003, 30 (1) :23-25.

[4]Cicinelli E, Matteo M, Causio F, et al.Tolerability of the mini-pan-en-doscopic approach (transvaginal hydrolaparoscopy and minihysteroscopy) versus hysterosalpingography in an outpatient infertility investigation[J].Fertil Steril, 2001, 76 (5) :1048-1051.

微型腔镜 篇3

关键词:甲状腺肿物,微型腔镜下切除术,护理

甲状腺肿物多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治疗, 传统手术在患者颈部做切口手术, 术后, 患者的颈部会留下大面积的手术瘢痕,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颈部美观。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 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腔镜应用于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治疗是在患者胸部乳沟和乳晕的上缘选择切口, 离患者颈部暴露出的部位较远, 而且切口小, 具有极佳的美容效果[1]。本次研究中, 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1例甲状腺肿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临床治疗效果理想,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1例甲状腺肿物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12例, 女性49例;患者年龄13~55岁, 平均年龄 (33.2±2.5) 岁;有15例为甲状腺滤泡性腺瘤, 有12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有8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滤泡性腺瘤结节, 有19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出血, 有5例为桥本氏甲状腺炎, 有2例为甲状腺头状癌;肿物直径为0.6~7.0 cm, 平均直径为 (2.5±1.6) cm;住院时间为4~7 d, 平均住院时间 (5.1±1.0) d。

1.2 方法:

61例患者均行微型腔镜下切除术, 围手术期给予护理干预, 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 术前护理。术前, 患者对手术会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 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和家属讲解手术相关知识, 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 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依赖感, 提高治疗依从性。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检, 甲亢患者要对基础代谢进行监测, 精神过于紧张或失眠的患者可以选择安眠药物稳定情绪。本次研究选择的61例研究对象中, 有2例患者由于精神过于紧张出现失眠, 应用药物治疗后, 症状得到了缓解。做好备皮准备, 术前晚禁食水[2]。 (2) 术后护理。术后为患者做好气管切开包及吸氧等护理, 监测患者体温、脉搏等各项生命指征变化, 指导患者饮食, 要少食多餐, 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预防患者并发症护理, 包括出血护理, 由于术后患者皮损创面大, 容易发生出血, 临床症状表现出颈围增大或皮下瘀血等, 严重时, 患者还会发生压迫症状, 窒息等。术后, 要给予患者止血药物, 注意引流管引流是否正常, 观察引流液颜色和性状、数量等。神经损伤护理:甲状腺组织结构复杂, 如果神经被误伤也会发生并发症, 例如:当喉上神经受到损伤后, 患者会发生呛咳, 甲状旁腺受到损伤, 患者会发生抽搐等。本次研究出现1例声嘶, 经护理人员细心护理3个月, 症状消失。喉头水肿护理: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选择半卧位, 保持低流量的吸氧, 全麻患者可以应用超声雾化吸入对痰液进行稀释, 以此减轻喉头水肿症状。还要注意伤口感染、高碳酸血症、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颈胸皮肤紧迫、睑结膜干涩肿痛等并发症的护理。可以通过减少手术时间、自行缓解等方式完成护理。本次研究中发生10例双睑结膜干涩、肿痛, 手术前后可以给患者使用红霉素眼膏进行有效的预防[3]。 (3) 出院健康指导。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出院后要保持开朗的心情, 忌精神过度紧张, 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严禁剧烈运动。指导患者建立科学的饮食习惯, 忌食用刺激性的食物, 如烟、酒、咖啡等。甲状腺功能出现亢进或者甲状腺癌患者要注意增加营养, 尽量多食用一些高热量和高蛋白质的食物, 注意补充维生素和新鲜的蔬果、奶制品及豆制品等。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在出院后, 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在1个月内要忌食用含碘过于丰富食物与药物。患者出院以后要定期回到医院进行复查, 若发生进食呛咳或声嘶等症状, 要及时就诊咨询医师。

2 结果

61例患者行微型腔镜下切除术, 临床治疗效果理想, 肿瘤未复发, 术后严重并发症0例。

3 讨论

甲状腺肿物患者行微型腔镜下切除术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 具有美容效果理想, 安全可靠、患者恢复快、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等优势, 得到了女性患者的一致好评[4]。行微型腔镜下切除术和传统手术有着很大的区别, 在护理措施上也和传统手术护理不同, 在护理上更注重对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工作, 术后护理观察等内容, 腔镜手术后, 尤其注意观察患者的引流液变化。随着微型腔镜手术水平的进步与完善, 护理措施也会进一步完善, 成为更多甲状腺肿物患者的术型选择。总之, 甲状腺肿物患者选择微型腔镜下切除术配合干预护理措施, 可以使手术顺利完成,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覃军.微型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研究进展[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0, 15 (5) :397-399.

[2]魏文波, 廖康雄, 谢容明, 等.双侧甲状腺良性肿物行腔镜手术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 (8) :1216-1218.

[3]鲁瑶, 黄林平, 路夷平, 等.经胸乳途径内镜手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1, 11 (7) :601-602.

微型腔镜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8例, 男90例, 女8例。年龄1~10岁, 平均3.3岁, 其中其中右侧50例, , 左侧30例, 双侧18例。术前诊断单侧斜疝中有16例存在对侧隐性疝。

1.2 手术器械

采用Wolf腹腔镜系统, 直径5mm 30°小儿腹腔镜, 直径5mm的穿刺套管, 18号硬膜外穿刺针和自制改型硬膜外穿刺针 (距针尖约0.5cm侧壁锯出V形缺口) 。

1.3 手术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气管插管麻醉, 患儿臀部垫高, 取头低足高平卧位, 手捏法提起腹部皮肤, 弧形切开脐下缘皮肤5mm, 气腹针穿刺, 建立气腹, 压力为6~10mmHg, 脐下缘穿刺置入小儿腹腔镜。腹腔镜下检查患侧内环口, 并确认对侧有无疝。于内环口近端体表投影处腹横纹附近穿刺18号硬膜外针至腹膜下, 于腹膜外环形绕行内侧半圈, 依次避开腹壁下动静脉、输精管、髂外血管和精索血管, 然后穿破腹膜, 通过18号硬膜外针管送入4号丝线后退出硬膜外针。使用自制硬膜外针于同一个穿刺孔到达腹膜外, 环形绕行外侧半圈, 于腹腔内牵引4号丝线并带出体外从而使4号丝线于腹膜外全部环绕疝囊颈, 两线端收紧结扎, 同时将阴囊内二氧化碳气体挤入腹腔, 内环口即闭合, 线结同时陷入皮下。放气, 拔除套管与器械, 伤口用“创可贴”粘闭, 术毕。12h后进食, 24h即可下床活动。

2 结果

全部手术均成功, 手术时间单侧疝平均16min, 双侧疝平均28min。术后平均2d出院。6例有阴囊积气, 1例腹膜外小血肿, 术后随诊均无复发。

3 讨论

目前认为小儿斜疝只要作单纯的疝囊高位结扎即可达到根治的目的, 传统手术为达到疝囊高位结扎, 须解剖腹膜前的各层次, 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腹股沟管的解剖结构, 势必造成提睾肌的损伤, 甚至损伤或误扎输精管, 影响生育功能[3]。腹股沟内环口解剖位置固定, 且与前腹壁贴近, 腹腔镜下容易显露, 为腹腔镜治疗提供了可行性。应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最大优点是内环口高位结扎无需经过和解剖腹股沟管各层次结构, 不破坏提睾肌, 不游离精索, 也无需切开疝囊, 内环高位结扎可靠, 能在镜下观察结扎后的内环口闭合情况, 达到充分的高位结扎。同时还可探查对侧有无隐匿性腹股沟斜疝[3]。

普通的腹腔镜手术多采用二个以上的Trocar孔的2孔法或3孔法, 在腹腔内缝合, 打结, 操作复杂, 需要经过一定学习曲线方可顺利完成[4]。单孔法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是在普通的腹腔镜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基础上发展的, 我们采用单孔法微型腹腔镜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 (1) 只需在脐部做1个Trocar孔即可进行诊断、观察及操作, 而且腹腔内低CO2气压下能满足显露内环口完成手术手术操作安全、简便, 符合传统手术习惯、不需经过专业腹腔镜手术操作培训即可完成。 (2) 本法进镜的皮肤切口小, 用5mm腹腔镜即可, 且仅需在6mmHg左右的腹压下的空间就能完全满足手术操作的需要。 (3) 除腹腔镜外不需再向腹腔内进其他辅助性器械, 减少了不必要的手术器械操作, 缝合打结都在体外进行, 操作简单、容易, 缩短了手术时间, 减轻了腹压过高对呼吸循环。 (4) 硬膜外针经济、安全, 并有一定的柔韧性, 适用于微创手术。自制的硬膜外针先后使用一戳孔并在体外打结, 使损伤更少、伤口更小。不易损伤其他组织, 手术操作步骤简单、快捷、效果可靠。 (5) 双侧腹股沟疝一次手术即可完成, 仅需在另一侧内环口加行一个2.0mm小切口即可。 (6) 微型腹腔镜下所见局部解剖清晰, 不易误伤。不需剥离疝囊, 故无血肿、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本术式不损伤、不破坏腹股沟管的解剖结构, 对输精管、精索血管损伤的可能性极小。

开展单孔法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体位采用垫高臀部, 使腹壁与大腿成一水平或轻微反弓。 (2) 由于输精管和腹膜粘贴较紧密不易分开, 在腹膜皱襞较多或有瘢痕的时候就更难跨越, 我们沿脐内侧襞向盆腔方向潜行一段, 反复挑动腹膜, 使之松线动后跨越输精管, 同时注意保护髂外血管。 (3) 穿刺缝合前将缝线擦上石蜡油, 牵拉时减少阻力, 减轻组织损伤; (4) 术前一定要排空膀胱。膀胱太胀, 影响操作, 甚至造成损伤 (5) 带线针我们最初用的7号注射针头, 这样易刺伤血管形成局部血肿, 后用硬膜外麻醉穿刺针, 针尖呈顿头不易刺伤血管, 再未形成局部血肿, 针体有一定硬度而不致于弯曲变形, 这样更易于在腹膜外潜行及分离输精管和精索血管。

总之, 自制的硬膜外针行微型腹腔镜下单孔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体现了“微创、经济、安全、美观、有效”的优点, 取材方便, 操作简单, 易掌握, 是目前腹腔镜治疗小儿疝较好的术式。

摘要:目的 探讨单孔法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自制的硬膜外针行微型腹腔镜下单孔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98例临床资料, 其中右侧50例, 左侧30例, 双侧18例。术前诊断单侧斜疝中有16例存在对侧隐性疝, 均在腹腔镜下于腹膜外环形高位结扎内环口。结果 全部手术均成功, 手术时间单侧疝平均16min, 双侧疝平均28min。术后平均2d出院。6例有阴囊积气, 1例腹膜外小血肿, 术后随诊均无复发。结论 单孔法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无瘢痕, 同时能发现并治疗对侧潜在小儿斜疝的优点。

关键词:疝,腹股沟,腹腔镜术,儿童

参考文献

[1]赵英敏, 李龙, 马继东, 等.二孔法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6, 6 (8) :595-596.

[2]李永来, 刘焕军, 李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术式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7, 7 (4) :376-377.

[3]李美荣, 陈伟强, 刘杨桦, 等.改良一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8, 13 (3) :234-235.

微型腔镜 篇5

1.1 一般资料

择期行微型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30例 (ASAI~II级) , 男性6例, 女性24例, 年龄24~54岁, 体重48~72kg。腺瘤10例, 甲状腺囊肿12例, 双侧包块8例。

1.2 方法

术前30例患者无明显麻醉禁忌, 无甲亢表现。入室后开通静脉输液, 行呼吸、循环监测。常规行C7-T1硬膜外间隙穿刺, 向头端置管3.0 cm。穿刺操作完毕, 以1.6%盐酸利多卡2~3ml为试验剂量, 5~10 min后观察无腰麻表现, 给1.6%盐酸利多卡因6ml, 然后根据麻醉阻滞范围及患者生命体征情况, 适当追加1.6ml盐酸利多卡因3~5ml, 此时麻醉范围多能满足手术需求。术中可酌情应用少量丙泊酚及芬太尼以加强镇痛镇静, 患者保持清醒或可唤醒。手术持续60~90 min, 麻醉维持至手术完成。术毕, 根据患者要求给硬膜外一次性镇痛后拔出硬膜外导管。观察5 min, 生命体征平稳, 送患者安返病房。

2 结果

30例颈段硬膜外麻醉穿刺置管顺利, 镇痛良好, 麻醉有效率100%。局麻药平均用量15ml, 无发生局麻药中毒病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BP、HR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1例给镇静药后呼吸抑制, SPO2<95%, 予吸氧托下颌后改善, 呼吸抑制率3.3%。术中术者可与患者交流了解发音情况, 术后30例患者无喉返神经损伤, 恢复迅速, 无不良反应和手术喉返神经损伤, 且避免了全麻后的并发症等情况。

3 讨论

甲状腺位于颈前部, 开放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会在颈部留下一横形疤痕, 造成患者, 尤其是青年女性的痛苦。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技术的出现, 为甲状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美容的方法, 凭借此优势, 该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 深受患者青睐[1,2]。与传统开放式手术相比, 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具有切口隐蔽、解剖结构显示清晰的优点, 但该手术同时存在误伤喉返神经的可能, 需要引起足够重视[3,4]。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 由于超声刀的热凝结作用, 对其邻近0.5cm范围内的组织具有损伤作用[5], 因此过于靠近背侧背膜的持续凝结操作, 有损伤包裹在周围组织内部的甲状旁腺和神经的可能[6]。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造成患者声音嘶哑,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外科医师更希望患者在术中能保持清醒, 以便通过发音来确认有无误伤喉返神经, 最大限度减少对神经的损伤。要保持患者术中清醒, 行颈丛神经阻滞不愧为麻醉首选, 但该麻醉方法在微型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存在麻醉阻滞不完善, 局麻药剂量过大易致中毒, 若患者存在双侧甲状腺手术则为颈丛阻滞禁忌。选择颈段硬膜外麻醉则可以很好的克服以上缺点。首先, 颈段硬膜外麻醉用药量少, 不会因为麻醉药量大而中毒;同时术中也有足够的麻醉维持。其次, 甲状腺手术不需要明显的肌松, 因此局麻药浓度可降低, 相应减少了局麻药的用量。再次, 需双侧甲状腺手术者, 颈段硬膜外麻醉更能解决问题。最后, 颈段硬膜外麻醉费用低廉, 设备简单, 可根据手术延长时间, 镇痛完善。

颈段硬膜外麻醉对患者生理干扰小, 术中患者清醒, 术后并发症少, 方便护理, 恢复快。但由于位置高, 风险大, 操作难度大, 需由经验丰富、穿刺技术优秀医师担任麻醉。随着微型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广泛开展, 对颈段硬膜外麻醉认识的深入, 穿刺器械的改进及水平的提高, 颈部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基层医院麻醉医师具有丰富硬膜外间隙穿刺的优势, 只要谨慎、认真操作和管理, 颈部硬膜外麻醉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时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选择, 且可帮助术者最大限度减少喉返神经的损伤。

参考文献

[1]Huscher CS, Chiodini S, Napolitano C, et al.Endoscopic right thyroid loboto-my[J].Surg Endosc, 1997, 11 (8) :877-879.

[2]罗健, 黄原, 陈旭辉, 等.甲状腺良性肿物腔镜下手术切除的临床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1, 6 (2) :70-71.

[3]Iccoli P, Berti P, Raffaelli M, et a1.Comparison between minimally invasive videoassisted thyroidectomy and convemlonal thyroidectomy: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Surgery, 2001, 130 (6) :1039-1043.

[4]Ikeda Y, Takami H, Niimi M, et a1.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by the axillary ap-proach[J].Surg Endosc, 2001, 15 (11) :1362-1364.

[5]Shimizu K, Akira S, Jasmi AY, et al.Scarless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breast apprpach for better cosmesis[J].Surg Laparosc Endosc, 2000, 10 (1) :1-4.

【微型腔镜】推荐阅读:

上一篇:输卵管妊娠的超声诊断下一篇:现代化教学手段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