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电原因分析

2024-05-25

漏电原因分析(共12篇)

漏电原因分析 篇1

0 引言

增压泵常用于家用热水器增压、高楼低水压供水等场合,满足各种生活供水增压的需要[1]。近年来,随着增压泵在家庭中的广泛应用,增压泵漏电事件也时有发生,严重时导致电击伤亡事故。例如,在广州某工地简易洗澡房内,发生了一起增压泵漏电事故,导致正在洗澡的当事人触电身亡。增压泵漏电是造成触电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了做好安全工作,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本文以增压泵电击伤害事故为例,分析其漏电原因,为增压泵的设计和制造提供参考。

1 现场勘查

1.1 增压泵现场情况

现场勘查发现,增压泵安装于简易浴室内,处于燃气热水器的左下方、进水管道上,安装高度离地约1米,离左侧墙上放置淋浴喷头的水平距离不到1米,仅用绳子绑扎固定,增压泵附近无电源插座(见图1)。增压泵外观较新,泵身铭牌显示有:生产厂家,产品型号,以及功率、电压、电流、扬程、流量等技术参数,绝缘等级为E级。泵上附有产品合格证,但标识中未注明IP防护等级。

引入浴室的电源线只有相线和零线,无黄绿双色的专用地线,增压泵虽有接地端子,但未能实现与地接通,即增压泵未接地。沿电源线引出处追溯,电源线安装在带有漏电保护的空气开关的电箱中。

1.2 增压泵现场勘验情况

该增压泵为自动型管道泵,带“水控自动开关”,分为“手动”、“停”、“自动”三档。当选在“自动”档时,通过水流的变化控制电机的起动或停止。只需打开水龙头,水控自动开关的流量阀动作,从而使增压泵通电、自动开始工作;当关闭水龙头时,增压泵断电、停止工作。“手动”档时,自动控制开关不起作用,不管水龙头开或关,增压泵的电机一直通电工作,只有当选择开关按到“停”位置时,电源中断,增压泵才停止工作。水控自动开关安装在增压泵进水口方向,水流方向与自动控制开关的指示方向相同,该开关上控制线上的插口与泵体后罩上的连接器连接。

现场查看到,泵体开关选在“自动”位置。测量其绝缘电阻值,一根导线与接地端的电阻为11.18 MΩ,另一根导线与接地端的电阻为0.95 MΩ,绝缘电阻偏小(见图2)。

将增压泵从现场拆出时发现,在靠近泵体后罩约50 mm的位置处,电源线已被压扁、变形,一面有金属线凸起(绝缘层未穿),另一面留有曾发生过熔化、呈现网状的痕迹(见图3)。

拆下泵后,将后罩上的开关选在“停”位置,此时增压泵的管道内有少量发黄的积水流出。现场用万用表测量绝缘电阻值,其中一根导

线与接地端的电阻为20 MΩ(测量时万用表用20MΩ档),另一根导线与接地端的电阻为0,绝缘失效。

2 实验室测量

为了进一步分析增压泵故障的原因,将拆下来的增压泵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

2.1 增压泵绝缘电阻测试

将泵后罩上的开关选在“停”位置,用“综合安规测试仪”测量增压泵的绝缘电阻值,其中一根导线与接地端的电阻为55.76 MΩ,另一根导线与接地端的电阻为0(见图4),即绝缘失效,与现场测量一致。

2.2 泵体电源进线绝缘电阻测试

增压泵内有专用接地端子,地线已连到电源线三插插头的接地端上。增压泵的电源线进入泵体后罩的孔隙比较大,无防护密封胶圈等防护措施。

将电源进线与泵体的电机电源线断开,用“综合安规测试仪”测量单独测量电源3根进线的绝缘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电源进线的绝缘正常,进线虽有压扁、变形、金属线凸起、绝缘层曾熔化等现象,但该处电源进线的绝缘未被破坏。

2.3 增压泵放置一段时间后的绝缘电阻测试

将增压泵静置12小时后,再用“综合安规测试仪”测量其绝缘电阻。测量时,拆除后罩,去掉电源进线,后罩上的开关选在“停”位置,其中一根导线(连接水控自动开关、较细的线)与接地端的电阻为135.4 MΩ,另一根导线与接地端的电阻为3.354 MΩ。从测试结果来看,与现场测试值和上次实验室测试值相比,增压泵放置一段时间后,绝缘电阻值呈上升状态,而设备除打开后罩外未做任何改变。可见,绝缘阻值的增加,与放置时间、水分挥发有关。

2.4 增压泵淋水试验

为了验证增压泵绝缘电阻的变化与拆盖和运输状态、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关联性,对增压泵进行淋水实验,测量其绝缘电阻值。

将增压泵后罩装好,竖立放置在水龙头下,用少量自来水淋洒增压泵的顶部(水龙头未全开,水量约三分之一,模拟淋浴过程中偶然会发生的情况),用万用表测量增压泵被水淋时的电阻,其阻值比较小,数值不断变化跳动,均小于1 MΩ,最小值仅0.168 MΩ;停水后,测得的增压泵电阻为1 MΩ以上(见图5)。可见增压泵被水淋湿后,绝缘电阻值明显降低。

3 拆解增压泵情况

在进行淋水试验前,打开泵的后罩,发现泵电机启动电路的电容外壳已烧鼓包、变形开裂,塑料后罩内部有受热变形、起皱现象。增压泵内有专用接地端子,地线已连到电源线三插插头的接地端上。增压泵的电源线进入泵体后罩的孔隙比较大,无密封胶圈等防护措施。

完成淋水实验后,拆开泵后罩,发现泵体电机顶部及后罩塑料壳上均有水珠,电线处基本干爽。拆下泵体上的不锈钢薄壳,泵定子表面也有水珠。由此推断,增压泵被淋水时,有水从后罩空隙渗入增压泵内部。拆下增压泵下端的安装底盖及黄铜色端盖,发现端盖下的密封胶垫上下方也均有水。

拆开电机,可以闻到有焦味,电机转子上有大片锈迹,转子端部有一处烧黑的痕迹。电机定子线圈的引线部份有烧黑痕迹,3根引线均有烧熔痕迹,其中有一熔化过的黄色绝缘层被捆扎线扎入,3根线熔化后已粘连在一起,电机有明显过热的痕迹(见图6)。轻轻用手拉开粘连的电线,发现其中红色导线已露出铜线,绝缘层已被破坏。

剪开绝缘套管查看定子绕组的引线,并剪开绕组线圈进行检查,未发现电机装有过热(过载)保护装置(见图7)。

拆开“水控自动开关”,发现内部的○形密封圈完好。拉开阀芯,其内部有一个磁铁开关,阀芯部分已泡在水里,磁感应开关和引线部分用胶封装在水控自动开关的塑料壳体内部,与有水的部位隔离开来,隔离的塑料壳部份隔离密封完好,未有穿孔等异常现象。打开用胶水粘连起来的塑料端盖,发现磁感应开关和引线部分胶封完好,内部也干爽,未发现异常,表明水控自动开关正常。

4 原因分析

通过对增压泵进行现场勘查和在实验室测量其绝缘电阻,以及拆解增压泵检查其内部情况,分析得出增压泵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增压泵现场勘验情况来看,增压泵有一根电源导线与接地端的绝缘电阻为0.95 MΩ,绝缘电阻偏小,拆下来后测量时其绝缘电阻值为0,绝缘失效,处于故障状态。

(2)增压泵被淋水时,水会从后罩空隙及端盖下的密封胶垫处渗入增压泵内部,表明其外壳的IP防护等级不足,未达到标准要求的IPX4[2,3]。

(3)电机发生过过热过烧等现象,导致绝缘失效、漏电造成电击事故。

(4)电器产品设计和制造时,必须要有保护措施,不仅在正常状态使用,而且在非正常状态下,都不应导致人身安全事故。对于增压泵来说,防止电机堵转或管道缺水空转,造成电机堵转或电流过高的异常状况,必须要有相应保护措施,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检测电机定子线圈的温升,异常时自动停机保护[4]。因此,该增压泵未装过热(过载)保护器件,存在严重缺陷。

5 建议

通过对家用增压泵漏电事故的分析,对其设计和制造过程提出几点建议:

(1)增压泵的泵体后罩应有密封胶圈等防护措施,防止水从后盖空隙及端盖下的密封胶垫处渗入增压泵内部,引起增压泵故障;

(2)增压泵电机定子线圈内应安装过热(过载)保护器件,泵发生故障或抽不上水引起电机温升超过规定值时,能自动断路,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3)为了减小电击事故和接地故障电源切断时引起的停电范围,在家用增压泵进线端增加设置漏电保护开关,形成两级剩余电流保护。

参考文献

[1]袁寿其,施卫东,刘厚林,等.泵理论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GB 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S].

[3]GB 16895.13-2012.低压电气装置第7-701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装有浴盆或淋浴的场所[S].

[4]GB 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S].

[5]魏龙.泵运行与维修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漏电原因分析 篇2

关键词:漏电保护二总线零序电流

1井下漏电保护现状

我国大多数矿井电网一直沿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随着井下供电线路的加长、电容电流的增大,发生故障时会造成单相接地电流大于20A,有的甚至超过70A,而《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超过20A就应采取措施降低到20A以下,因而广泛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并电阻接地系统。

系统保护中,根据我国井下低压电网的运行情况,一般认为对低压配电网实行两级保护,级数再增加将没有使用意义。实行分级保护的目的是从人身、设备安全和正常用电的角度出发,既要保证能可靠动作,切断电源,又要把这种动作跳闸造成的停电限制在最小范围内。常用的漏电保护装置多为附加直流电源式保护和零序电流保护装置。总保护处安装附加直流电源保护,无论系统发生对称性漏电还是非对称性漏电,保护均能可靠性动作。分支出口处安装零序电流保护作为横向选择性保护的主保护。

漏电系统一般建立两级后备保护,附加直流电源保护和漏电闭锁分别作为分支漏电保护单元的一级和二级后备[1]。在实行分级保护的低压电网中,决定分级的条件是下一级保护器的额定动作时间(包括主开关断开电路的跳闸时间)必须小于上一级保护器的极限不动作时间。对于下级保护,要求其额定动作时间达到最快,从而快速切除故障。对于上一级保护,为保证选择性就需一定的时间延时,以躲过下级保护在动作跳闸时所需时间。据现场调查,零序电流漏电保护动作使分支开关动作跳闸总时间达到200ms,则附加直流电源保护的动作时间需加上200ms的固定延时,才能保证选择性。因此当发生对称性漏电(分支无法检测)、分支保护失效或开关拒动时,总保护动作时间高达400ms。此时将会使人身触电电流增大,不但不能保证人身安全,更不能防止沼气、煤尘爆炸。

随着真空断路器的推广,虽然由于保护动作时间级差Δt的减小,将短路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由于时差而带来的问题。

2改良方案

改良方案中,在总的漏电保护单元与分支单元之间建立在线通信,以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切断故障点,消除现有漏电保护系统存在的死区。

2.1二总线技术

本文通信总线采用二总线技术,二总线是一种高可靠性、自动同步编码解码通信,可以将现场节点的多个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并进行远距离串行传输。其特点如下:

a.智能跟踪自动编码;

b.远距离监测,监测距离2km;

c.同时传输信号和功率,节点无需单独供电;

d.回路节点数目可根据规模增减,最多64个。

二总线非常适宜于井下配电馈线出口多及馈线线路逐渐增长的现状,可抵制井下各种干扰的影响。二总线进行通信,2条总线之间的电压为24V,发送端的二总线通信芯片将需要传输的数字量以电流形式串行输出到二总线上;接收端从总线获得功率的同时接收信号,实现了功率和信号公用总线的要求[2]。

2.2通信实现

常用的总线接口有QA840159等,提供单片机和总线的接口,通过握手电路和数据总线与CPU进行数据交换。总线接口从CPU中取得编码地址、控制码等信息后向总线回路发出标准串行码,包括地址段、地址校验段、控制段和模拟量返回段。地址段和地址校验段完全相同,以保证通信的可靠性。二总线通信编解码芯片位于分支出口处,可以自动同步编解码和片内A/D转换,它不需进行频率和同步调整,可对总保护的编码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并自动跟踪对位,片内高速A/D转换电路仅在地址符合时加电,大大降低了系统总电流,可很方便地实现模拟量采集并实现二总线通信。

3智能漏电保护的设计

系统由总保护、分支保护、二总线通信接口三大部分组成。各分支保护检测到的实时井下数据可通过二总线进行通信,设井下馈线分支出口数为n,其结构图如图1所示。

总保护处为性价比较高的单片机8051系统,系统有A/D转换器、输入/输出接口、闪存、输出执行电路等组成。总保护处装有附加直流电源式漏电保护,可以检测出电网总的绝缘情况,同时通过漏电直流检测电路的取样,监测井下电网A,B,C三相的绝缘电阻的变化,并由电路显示,所以容易查找和处理故障相。正常工作时循环显示电网的工作参数和对地的绝缘水平,故障跳闸后循环显示故障时的参数和状态,从而大大提高了判断故障的效率。若设有不同的给定值存储在微机内,微机就可以判断出故障是接地故障、人身触电事故还是绝缘电阻下降故障。

总保护处通过总线接口和二总线相连,进行通信。在总保护处和分出口处检测各支路的零序电流,分支保护处编解码芯片接收总保护处的地址、控制信息,当和本身地址相同时,启动A/D转换,进行零序电流检测,并通过二总线将电流值上传给总保护,通过总保护进行集中式选线判断故障相,由总保护发出口跳闸指令以切断故障线路。

漏电保护原理中指出,当发生接地故障时,流过故障相的故障电流是所有非故障相电流之和,故障项的零序电流为所有出口处零序电流数值中的最大者。集中式选线综合比较所有零序电流的数值,考虑到零序电流互感器会产生不平衡电流,而不同的互感器的不平衡电流值不同,所以仅比较零序电流值大小将会有一定的误差。现采用简单的差值比较方法,即将各电路所测出时间间隔相同的故障前后2次零序电流值相减,比较各零序电流的算术差值。故障线路零序电流的增量是所有线路零序电流增量之和。判定差值最大与其他线路有很大差距的线路为故障线路,从而完成保护的横向选择性,并有效地避免了由互感器不平衡电流带来的误差。

总保护通过电流差值集中判断,找到最大值及分支故障线路,然后发跳闸指令,由分支开关动作;若各分支的零序电流之差相差不大时,判定为母线故障,由总保护处开关动作。判定为分支故障发跳闸指令后,总保护处继续监视电网的运行,若故障仍然存在,说明跳闸失败或判断失误,为保证安全,由作为后备保护的总保护跳闸切断故障,无长时间的延时。

4结论

二总线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性非常高,基于二总线的漏电保护系统,全面提高了矿用检漏装置的性能,缩短了总保护初跳闸时间,保证了井下的供电安全。

参考文献:

漏电原因分析 篇3

【关键词】井下;供电系统;漏电保护

科学家们已成功研制出了多种漏电保护器如电压型漏电保护器和电流型漏电保护器。由于这些保护器能有效地预防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所以在生活中这些漏电保护装置随处可见。关于漏电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说起来也十分简单,就是漏电保护装置在机电设备的漏电检测电流大于设定值或人畜触电时可以做出快速的反应,将电流切断,彻底避免或减缓事故的扩大化。从而保障了人身及设备的安全。相比而言,在情况复杂的矿井下,供电系统及机电设备更是容易发生类似的漏电事故,所以,必须要采取漏电保护技术来保证矿井工作的安全进行。

1.井下低压电网发生漏电的危害

煤矿井下低压电网大部分在采区,环境恶劣,工作人员和生产机械比较集中,电网若发生漏电,将导致以下危险:

1.1引起人身触电

当电气设备因绝缘损坏而使外壳带电时,工作人员接触外壳就会导致人身触电事故。这时入地电流的一部分将要从人体流过,会造成人员伤亡。工作人员触及刺破橡套电缆外护套而暴露在空气中的芯线是一种更为严重的人身触电,此时入地电流大部分流经人体,因此对人员的危害性更大。

1.2引起瓦斯及煤尘爆炸

我国大部分煤矿都有瓦斯和煤尘爆炸的危险,当井下空气中的瓦斯或煤尘达到爆炸浓度且能量达到0.28MJ的点火源时,就会发生瓦斯或煤尘爆炸。当电网发生单线接地或设备发生单相碰壳时,在接地点就会产生电火花,若此时电火花具有足够的能量,就可能点燃瓦斯或煤尘。

1.3使雷管无准备引爆

漏电电流在其通过的路径上会产生电位差,漏电电流的数值越大,所产生的电位差就越大,如果电雷管两端引线不慎与漏电回路上具有一定电位差的两点相接触,就可能发生电雷管无准备爆炸的事故。

1.4烧损电气设备,引起短路事故

长期存在漏电电流,尤其是两相的过渡电阻因接地而产生的漏电电流,在通过设备绝缘损坏处时会散发出大量的热,使绝缘进一步损坏,甚至使可燃性材料着火燃烧。长期存在的漏电电流及电火花使漏电处的绝缘加快损坏,破坏相间绝缘而造成短路,形成更大的故障,对矿井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1.5严重影响生产,一旦电网发生漏电,必须停电处理

漏电故障的处理时间很长,严重影响生产,降低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停电使局部通风机停转,通风恶化,形成瓦斯积聚,又会威胁矿井安全。

2.漏电保护原理

2.1附加直流电源漏电保护

如果检漏继电器上欧姆表显示电网各相对地的绝缘阻值都有较大的下跃,那么电网必定是发生漏电等故障。为了精确控制电网对地绝缘阻值的变化,可以在电网与地间通过一个的直流电流,如果电流的控制准确,那么电流的大小就能表征电网对地绝缘阻值的变化。这样,通过简单地检测这条附加电流的变化就能有效地监测漏电。

2.2零序电流保护

在漏电故障发生后,故障处电网三相中每一相上都会产生一个电压,即零序电压。每一相上出现的零序电压都是相等的,而且方向也相同。有零序电压作用于绝缘电阻上必定会产生电流,及零序电流。由于变压器中性点与地之间没有零序电流通路,所以变压器内部没有零序电流通过,而零序电流只能在绝缘电阻和故障点之间,即M—N线路通过。由此可见,对于单一支路来讲,在电源端装设零序电流保护装置,不能反映该线路的故障。对于多支路的单侧电源辐射式电网中,如果有一个支路发生故障,那么各个分支路中都将有零序电流通过,这些分支上的零序电流汇集到故障处后就集中构成了通过故障处的电流。故障线路始端保护装置通过的电流远大于非故障线路始端保护装置通过的电流,利用这种关系,构成了有选择性的零序电流保护装置。

2.3零序功率方向保护

根据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可以做出以下针对性措施:首先,据零序电流、电压值的变化来确定漏电的发生地点;其次,如漏电发生在供电系统内,则通过支路零序电流、电压的关系来判断故障发生所在的支路;最后由跳闸来实现选择性保护的目的。

3.漏电保护技术在煤矿井下供电系统中应用

BJJ1-2-660/380x型选择性检漏继电器是北京市红星防爆电器厂研发制作的高性能防爆继电器,适用于含有爆炸性危险气体(甲烷空气混合物及煤尘)的矿井硐室中,可作为交流660/380V中性点不接地供电系统中有选择性检测漏电保护装置。该装置的主要功能:在交流660/380V中性点不接地供电系统中,利用零序方向原理实现4条支路的不对称漏电的选择性保护;利用附加电流原理,实现对称漏电保护和不对称漏电的后备保护:有电网不停电可进行试验的功能;和高压开关配合,可实现从变压器到馈电开关区间漏电的所谓“5m保护”;可对电网进行绝缘监测;对漏电跳闸有信号显示。该保护装置包括两组插件,一组安装在低压供电系统总检漏继电器中,另一组安装在各支路馈电开关DW80里,对于12条支路以内的低压供电系统可以做到选择性漏电保护。这种产品运用于矿井下低压电网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且漏电时的反应速度很快,这样肯定能减少因漏电带来的损失和漏电事故影响。也可以防止向漏电线路强送电,从而增强了井下低压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带来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从煤矿的长远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煤矿井下低压网路的漏电将造成外露火花,有点燃瓦斯和煤尘的危险,漏电还可能会造成人体触电事故。因此,对井下低压电网进行漏电保护,是一项重要的安全措施。它的主要作用有:第一,时常查看检漏继电器的欧姆表,密切注意其数值的变化情况,以此确定电网对地是否绝缘,根据电阻值来进行电网调整;第二,通过观察发现电网对地绝缘阻值降至设定动作值或工作人员触及一相带电导体和电网一相接地时,漏电保护器会自动触发,切断电源以预防事故的扩大化;第三,如果危险已经发生,如人已触及电网,那么,通过补偿人体电容电流的方式来削减通过人体的触电电流使触电电流最低化,使得人员的安全性得到提升。另外,当电网一相接地时,也可以减少接地故障电流,防止瓦斯、煤尘爆炸。

4.结论

因此,要重视供电系统的管理工作,结合矿井的实际,加大对电气设备维护和更新的投入,确保供电系统的正常工作。另外还应加强机电设备的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各相管理制度,确保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最后还应注意的是矿井下工作人员的机电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切实从思想的高度上提升干部和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减少煤矿供电系统中漏电故障,确保井下安全供电。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矿井沿着安全、和谐、健康的发展道路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孟宪超,谢成.浅谈漏电保护技术在煤矿井下供电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1(10).

[2]王新文.事故短信平台在煤矿供电系统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05).

[3]李强,董超.煤矿井下胶带输送机远程集中控制系统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16).

漏电保护装置安装和动作原因分析 篇4

关键词:漏电保护装置,安装,动作,原因分析

1 漏电保护装置安装原则

有金属外壳的Ⅰ类移动式电气设备和手持电动工具、安装在潮湿或强腐蚀等恶劣场所的电气设备、建筑施工工地的电气施工机械设备、临时性电气设备、宾馆等客房内的插座、触电危险性较大的民用建筑物内的插座、游泳池或浴池类场所的水中照明设备、安装在水中的供电线路和电气设备以及医院直接接触人体的电气医用设备(胸腔手术室的除外)等均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漏电保护装置的防护类型和安装方式要与电气设备的环境条件和使用条件相适应。

从防止电击的角度考虑,使用安全电压供电的电气设备、一般环境条件下使用的具有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结构的电气设备、使用隔离变压器供电的电气设备、在采用不接地的局部等电位联结措施的场所中使用的电气设备以及其他没有漏电危险和电击危险的电气设备可以不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装有漏电保护装置的电气线路和设备的泄漏电流必须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所选用漏电保护装置的额定不动作电流应不小于电气线路和设备的正常泄漏电流的最大值的2倍。当电气线路或设备的泄漏电流大于允许值时,必须更换绝缘良好的电气线路或设备,当电气设备装有高灵敏度的漏电保护装置时,电气设备单独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可适当放宽,但应将预期的接触电压限制在允许范围内。安装漏电保护装置的电动机及其他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时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0.5MΩ。

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前,应仔细检查其外壳、铭牌、接线端子、试验按钮、合格证等是否完好。装设在进户线上的带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的断路器,其室内外配线的绝缘电阻,晴天不应小于05MΩ,雨天不应小于0.08MΩ。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的工作接地电阻,一般不应大于4Ω,但当配电变压器容量不大于100kVA时,接地电阻可不大于10Ω。绝缘电阻以及接地电阻这两项规定是保证配电系统安全运行及保护器能否正确动作所不可忽视的问题。

2 漏电保护装置的接线

漏电保护装置的接线必须正确。接线错误可能导致漏电保护装置误动作,也可能导致漏电保护装置拒动作。接线前应分清漏电保护装置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相线和零线,不得反接或错接。输入端与输出端接错时,电子式漏电保护装置的电子线路可能由于没有电源而不能正常工作。

组合式漏电保护装置控制回路的外部连接应使用铜导线,其截面积不应小于15mm2,连接线不宜过长。

保护器与刀闸一起安装,按电源进线是先入保护器还是先入刀闸来分,一般是两种连接方式。当采取进线先入刀闸方式时,经过刀闸中的相线和中性线两个保险熔丝,再接入保护器这种方式,就忽视了保护器前面刀闸中中性线熔丝熔断后,使保护器“自身电路”失去工作电源而不能动作的情况。此时如果相线熔丝并没有被熔断,各种电器虽然都停止工作,但刀闸以下线路仍然带电,形成“假象”停电。当用户动用电器或检查“假象”停电时,保护器因失电拒动极易发生触电。

在部分地区广泛使用熔丝做短路保护,经常发生只有中性线熔丝熔断的现象。家用保护器作为末端保护,因此失效不动作,不但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还会使总保护器或中间级保护器越级动作,引发大面积停电,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为使保护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特做如下建议:

(1)如果受安装场所、环境等条件的限制,或多户共用一个刀闸,户保护器的入线端只能取自刀闸的出线端时,必须将刀闸中的中性线熔丝拆除,用相同规格的导线替换中性线熔丝;

(2)应采取进线先入保护器后入刀闸的安装方式。此法能够防止因中性线熔丝熔断后,保护器失电的拒动问题,如经常发生停电“假象”,应按照中性线不准安装熔断器的技术要求,将中性线熔丝改用导线连接;

(3)有条件的用户不必使用刀闸,应选用具有漏电保护、过电流(短路)保护、过电压保护功能的“三合一”断路器。

3 保护器动作值的确定

首先,测量低压网络中的泄漏电流,测试步骤为:先将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线断开,在N线与PE线之间串入一个内阻较小的mA表,先送出一分路,其它分路停用,所测的不平衡泄漏电流为这一分路的泄漏电流,用这种方法测出其它分路泄漏电流以及低压网络总泄漏电流。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低压网络绝缘电阻值受气候影响变化幅度较大(指一年内的变化),现场实测值应给予修正后,才能作为动作电流值,即:

I△n=K×I0

式中

I1△n——剩余电流动作总保护器的动作电流值,mA;

I10——现场实测的不平衡泄漏电流,mA;

K——季节修正系数,非阴雨季节测量,K取30,阴雨季节测量,K取15。

这样确定的动作电流值,虽然能避免保护器的误动作,但也降低了保护功效,最好的办法是选用可调动作电流值的保护器。

4 误动作和拒动作原因分析

误动作是指线路或设备未发生预期的触电或漏电时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拒动作是指线路或设备已发生预期的触电或漏电时漏电保护装置拒动作。

4.1误动作。误动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线路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保护器本身的原因。误动作的主要原匮及分析如下:

(1)接线错误。例如,在,TN系统中,如N线未与相线一起穿过保护器,一旦三相不平衡,保护器即发生误动作;保护器后方的零线与其他零线连接或接地,或保护器后方的相线与其他支路的同相相线连接,或负荷跨接在保护器电源侧和负载侧,接通负载时,也都可能造成保护器误动作。三极漏电保护器用于三相四线电路中,由于中性线中的正常工作电流不经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因此,只要启动单负载,保护器就会动作。此外,漏电保护器负载侧的中性线重复接地也会使正常的工作电流经接地点分流入地,造成保护器误动作。避免上述误动作的办法是:a.三相四线电路要使用四极保护器或使用三相动力线路和单睹分开,单独使用三极和两极的保护器;b.曾强中性线与地的绝缘;c.排除零序电流互感器下口中性线重复接地点。

(2)绝缘恶化。保护器后方一相或两相对地绝缘破坏,或对地绝缘不对称降低,都将产生不平衡的泄漏电流,导致保护器误动作。

(3)冲击过电压。迅速分断低压感性负载时,可能产生20倍额定电压的冲击过电压,冲击过电压将产生较大的不平衡冲击泄漏电流,导致快速型漏电保护装置误动作。解决办法如下;a.选用冲击电压不动作型保护器;b.用正反向阻断电压较高的(正反向阻断电压均大于1000V以上)可控硅取代较低的可控硅。c.用延时型保护器。

(4)护器质量低劣。由于零件质量或装配质量不高、降低了保护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导致误动作。

(5)剩余电流和电容电流引起的误动作。在一般情况下,三相对地电容差别不大,因此可以认为:三相对地形成的电流矢量和为零,保护器不会动作。如果开关电器各相合闸不同步,或因跳动等原因使各相对地电容不同等充电,就会导致保护器误动作。解决的办法是:a.尽可能减小导线的对地电容,如将导线布置远离地面;b.适当调大保护器的动作电流值;c.保护器尽可能靠近负载安装;d在无法避免电容电流的地方,应使用合闸同步性能良好的开关电器。

(6)变压器并联运行引起的误动作。电源变压器并联运行时,由于各电源变压器PE线阻抗大小不一致,因而供给负载的电流并不相等,其差值电流将经电源变压器工作接地线构成回路,并被零序电流互感器所检测,造成零序电流互感器误动作。

解决办法是:将并联的两台电源变压器的中性点先连起来后再接地。

42拒动作。拒动作比误动作少见,但拒动作造成的危险性比误动作大,拒动作的主要原因及分析如下:

(1)接线错误。用电设备外壳上的保护线(PE线)接入保护器将导致设备漏电时拒动作,安装接线错误多半发生在用户自行安装的分装式漏电保护器上,最常见的有:a.用户把三极漏电保护装置用于单相电路;b.把四极漏电保护装置用于三相电路中时,将设备的接地保护线(PE线)也作为一相接入漏电保护装置中;c.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不实或断线。

(2)动作电流选择不当。保护器动作电流选择过大或整定过大将造成保护器的拒动作。

(3)自身的质量问题。产品质量低劣,互感器二次回路断路、脱扣元件沾粘等质量缺陷可造成保护器拒动作。若保护器投入使用不久或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生拒动作,其原因大概有:a.电子线路板某点虚焊;b.零序电流互感器副边线圈断线;c.线路板上某个电子元件损坏;d脱扣线圈烧毁或断线;e.脱扣机构卡死。

(4)线路绝缘阻抗压低或线路太长。由于部分电击电流不沿配电网工作接地或保护器前方的绝缘阻抗而沿保护器后方的绝缘阻抗流经保护器返回电源,将导致保护器拒动作。

5 使用和维护

目前,配电网系统设三级漏电保护装置,一级是总保护器;二级是分路保护器;三级是进户保护器。三级保护的可靠运行,使配电网系统得到安全保证,使设备免受损坏,避免人身伤亡事故发生。但有些供用电单位存在着对保护器运行管理不规范,使漏电保护器拒动、误动越级跳闸等严重现象,有些甚至保护器已退出运行。根据运行经验及《剩余电流保护器的运行规程》,漏电保护装置在运行管理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1)对运行中的保护器必须定期试验,雷雨季节更应增加试验次数,并把测试结果记录在档案。

(2)雷击或其他不明原因使保护器在运行中动作后,应作详细的检查。

(3)运行中的漏电保护装置外壳各部及其上部件、连接端子应保持清洁,完好无损。连接应牢固,端子不应变色。漏电保护开关操作手柄灵活、可靠。

(4)运行中漏电保护装置外壳胶木件最高温度不得超过65℃,外壳金属件最高温度不得超过55℃保护装置一次电路各部绝缘电阻不得低于1.5MΩ。

漏电原因分析 篇5

一、事故概括

事故时间:2012年12月14日

事故地点:10303机巷

二、事故经过

2012年12月14日中班接班后,平台电工查志国联系工作面准备开机,这时电工查志国首先开启破碎机然后开启转载机最后将工作面的刮板机开启,启动的瞬间移变跳闸显示漏电,经电工查志国现场摇测发现高速接地。由于生产任务紧张。切换到低速进行生产,直到2013年1月6日更换升井。本电机是501工作面使用,大修时机电队将定子进行烘烤以及轴承的润滑后投入303工作面。

三、事故分析

1、由于电机抽头绝缘值较低导致高速接地是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检修班电工责任心差,没有对设备进行认真的维修导致轴承的损坏。

综采一队

改造“漏电男” 篇6

第一次发现老公是“漏电男”,是在北京路订拍婚纱照的时候。时值初秋,秋老虎正肆虐,老公热,便将外套脱了,只穿着里面的紧身背心,“裸露”在外面的肌肤比较多。负责接待的小姑娘,边向我们介绍,边拿出不同婚纱套餐的样板供我们选择。这时候旁边另一位小姑娘突然伸出手来,捏了捏老公的胳膊,不等我们做出反应,就嬉笑着跑开了。正奇怪着,又跑来一个小姑娘,一过来就伸出兰花指,按了按老公的臂肌,还对我说:“你老公的身材真好!”呃!敢情我们进的是狼窝?母狼窝?

晚上,老公“委屈”地向我提出抗议:“你怎么可以眼睁睁地看着别人‘非礼’我也不出声?”我强忍着笑意,板住脸教训他:“谁叫你穿这么‘性感’引诱人犯罪!活该!”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会在家里上演这个片段,我扮演“色女”非礼他,他呢,马上摆出一个造型,然后我就奉上经典旁白:“老公身材真好!”然后他会低下头做痛苦状:“唉,人长得帅就是没办法!走哪都挡不住!”

这一次“漏电”纯属意外,不是他招惹的,所以,我也直接忽略不计。但他的其他“漏电”作用,却让我很是头疼。

话说某个周末的夜晚,夫妻两个正在温存,他的手机不合时宜地铃声大作,电话那端有个略带醉意、娇滴滴的女人声音在叫着:“磊哥你快过来嘛!我在‘飞天’等了半天你怎么还不过来!”听得我火冒三丈,差点闹家变。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老公带着我一起杀到酒吧。到了那里才知道原来是他们公司新来的那女同事在酒吧喝多了,要捉他这个老好人去当司机呢!

凭着女人的直觉,我总觉得这新女同事醉得不是很“单纯”!醉了还能清楚地拨打他的手机,见到我一起出现后还会马上酒“醒”三分,啥胡话都不敢说了。哼,如果不是我和老公一起来,说不定她怎么“借酒行凶”呢!

将那个“霉女”塞进车里送回家之后,我仍是心里堵得慌,忍不住提醒老公:“虽然说同事之间应该互相帮忙,可是也得分个‘度’呀!这大半夜的打电话给别人的老公,也不怕闹误会!”老公仍是神经大条的样子,说:“算啦!她也是出于信任,才会打电话找我的!前些日子她跟我讲过在和男友闹分手,可能是失恋了!”得,这招假失恋、真套“郎”看来是经久弥新呀!

唉,对于他的这种“漏电”,要我如何应对?总不能打击他的热情、叫他从此做个冷漠的人吧?只好采用迂回的手段了!

也巧,他那女同事居然单独约见我,要我“退位让贤”,并列举了N条老公和她“相爱”的证据,如:她有烦恼向他倾诉时,他愿意倾听;她哭泣时,他会给她递上一张纸巾;她要搬家,只是提了一下,老公就过去帮忙;情人节还送了红玫瑰给她……我啼笑皆非,偷偷按下手机的录音功能,将她的“告白”全部录了下来,然后告诉她:“你去公司打听下,看看我老公对其他人是不是也这样!等你确定他只是对你一个人好的时候,你再来跟我谈判不晚!”

回家将录音放给他听,借机开火:“这情人节送红玫瑰的事,你得给我解释清楚!”老公急得直嚷嚷:“情人节那天我给你买了9朵玫瑰,当时看别的女同事桌上都有鲜花,就新来的那个没人送花,我怕她尴尬,所以就分了一支送给她。回来后还跟你解释了为什么只送8朵玫瑰的事,你自己忘了罢了!”其实我记得,可是我仍是假装不记得,几天不给他好脸色。

井下漏电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篇7

关键词:矿井漏电,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1 煤矿井下漏电的原因

由于煤矿井下的特殊环境:如空气不流通、潮湿、空间狭小、条件恶劣及设备本身等原因, 漏电事故的发生是难以避免的, 发生漏电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设备本身的原因

在设备方面, 往往由于供电设备、线路本身的质量不好, 不到报废年限, 就可能发生破损、脱落、老化等现象, 造成漏电事故发生。还有一种情况就是, 某些供电设备、线路等超出报废年限, 没有及时更换, 却仍在使用, 这也是发生漏电事故的原因之一。

另外, 由于井下特殊的环境, 致使供电设计、线路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 导致设备的内部元件绝缘不好, 致使设备漏电;还有是因为真空开关没有进行阻容保护, 在分断时容易产生过电压, 从而使设备在瞬间击穿而产生漏电。

2) 管理不当的原因

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不当, 制度不健全, 对于用电安全没有详备的规章制度在根本上进行约束, 致使一些安装工人在操作上不规范。比如, 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电缆、电线等, 有些工人员只是在接头部分进行了简单的防漏电处理;对于浸泡在水中的电缆, 不经过特殊处理, 致使其长期受井下水的酸、碱性物质的腐蚀, 造成绝缘表面被破坏而导致漏电事故发生;

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制约对于长期处理密封、潮湿环境下的电气设备进行定期、及时的检修、更换, 使一些部件的老化现象没有及时被发现并处理等。

3) 工作人员操作规范

由于操作人员的失误, 也是导致漏电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施工过程中, 常见的操作不当有:电缆接线错误, 如零线未接地, 通电后会导致漏电发生;电缆接头违反接线要求, 如不使用线缆接线盒而采用明线接头, 这种做法容易使线缆在潮气的环境下发生漏电事故;电缆、电线与设备相连接时, 接头接处不牢固、压板不紧、封堵不严等, 设备移动或长期使用过程中接头部分易松动或脱落, 使电缆、电线接地或直接搭接而导致漏电引发事故。

4) 维修过程中的损坏

有些工作人员在移动设备时过度用力, 使电线、电缆受到拉、压、挤、绞等作用, 也会造成漏电现象;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小心将电缆碰伤, 没有引起注意;还有就是工作人员检修不彻底, 遗留在设备内的金属碎片、线头等没有完全清除干净, 或将小零件等忘在设备内部, 这些东西碰到设备内的电线接头, 通电后也非常容易发生漏电。

另外由于意外事故引起的漏电也时有发生, 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2 煤矿井下电网漏电造成的危害

煤矿井下电网在开采区分布及为广泛, 环境潮湿, 通风条件差, 同时煤矿井下又是生产设备和工作人员非常集中的地区, 如果发生漏电事故, 将会导致很大的危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人员方面。当线路或设备绝缘受到损坏而导致设备外壳带电或环境内的金属物品带电时, 接触到设备或物品的工作人员会发生人身触电事故, 轻者造成人身伤害重者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2) 引起沼气或煤尘爆炸。国内大部分煤矿普遍存在有一定量的沼气和煤尘, 当井下空间的沼气活或煤尘达到一定浓度时, 就会有爆炸的危险。而井下的火源相当一部分是电火花, 而由于漏电产生的电火花就占有非常大的比例, 当设备单相碰壳或电网单相接地时, 在接地点往往会产生一定量的电火花, 当电火花达到足够能量时, 沼气和煤尘被点燃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

3) 电线、电缆、电气设备老化, 引起火灾。电线、电缆、电气设备长期暴露在潮湿、不通风的环境里, 恶劣的环境里, 老化使其存在的一定的漏电电流, 而漏电电流在通过设备老化损坏处时散发出大量的热, 使老化处进一步受到损害, 甚至引起火灾;

4) 短路引发的事故。通过对煤矿井下事故的统计分析, 我们不难看出, 约有30%的单相接地故障最终发展成为短路事故, 从而产生更大的电气故障, 严重威胁矿井安全;

5) 事故影响生产效益。按煤矿管理有关规定, 煤矿一旦发生漏电事故, 必须停电整顿、处理, 这将对整个煤矿生产造成很大影响, 直接导致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降低。而一般漏电事故的处理少则数小时, 多则达几个班次甚至几天。另一方面, 停电又会使局部, 通风条件更加恶化, 沼气积聚, 这无疑又对矿井的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

3 煤矿井下预防漏电的措施

由于煤矿井下特殊的工作, 漏电发生的几率远远高于一般其他企业。所以, 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严防漏电事故的发生。结合煤矿井下的实现情况, 主要通过以下措施加以预防。

1) 对从事煤矿井下工作的矿业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 对于电力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保证他们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安全法规, 杜绝由于安全知识掌握不到位造成的漏电事故的发生;2) 严格要求煤矿井下电力工作人员按操作范进行接线, 确保电气接头部位密封, 防止潮湿造成电气内部短路受潮引发事故;全部电缆、电线及电气设备的接头全部土封闭在线盒内, 尽量使接线部位不暴露在潮湿环境下;对井下电缆、电线进行整齐、有序悬挂, 严禁出现“压、挤、淋、埋、摩、砸”的现象, 从而大大有效减少漏电事故的发生;3) 对煤矿井下电缆、电线及正在使用的电气设备的及时维护, 对电气设备定期进行检查, 对设备的现状、性能指标所查项目做好记录, 对于未达到要求的, 及时更换, 做到防患于未然;4) 随时检查手持式电动工具绝缘把手上的绝缘材料, 要求工作人员保证做到每次工具使用前, 都要先对工具进行检查, 对于有安全隐患的工具拒绝使用, 以防止由于工具不安全造成的漏电事故的发生;5) 保证煤矿井下通风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转, 确保各个通风口在任何情况下的畅通, 尽量改善井下环境潮湿的不利条件, 避免由于潮湿导致的漏事故的发生。

4 结论

实践证明, 只有充分认识到煤矿井下漏电事故的危害, 切实加强防范措施, 才能提高井下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供电质量, 减轻井下供电线路的漏电故障, 从而减少职工伤亡事件的发生, 降低企业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郝声云.中国矿难频发原因及对策研究[J].前沿, 2007.

[2]林柏泉, 等.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及应当采取的对策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6.

漏电原因分析 篇8

1 漏电的原因分析

1.1 产品质量问题

设计不完善;制造过程中的器件或工艺质量不合格;接地端子连接不当。

1.2 家用电器使用不当

未按照说明书的使用要求操作;长时间超负荷运行;存放、搬运不当;使用环境恶劣。

1.3 超过使用年限

许多居民对家用电器的安全使用年限并不清楚,也不在意。的确,目前家用电器的包装和说明书上并没有标明安全使用的年限。实际上电器设备的安全使用是有一定年限的,超过安全使用年限,某些部件就会发生锈蚀、老化、失效等。使用这类电器,其内部经常会出现绝缘不良,电器金属外壳随时可能带电等情况。

1.4 装修中的不合理改造

由于中国房屋大都经过二次装修,在装修过程中极易破坏原来电路系统,形成用电环境的安全隐患。常见的问题有:入户保护零线没有可靠接到电源插座上,使保护接零系统失去保护作用;线路接错可能使电器金属外壳带电;卫生间等地方的电位箱没有合理利用;电路改造时电线直接敷设在沟槽中;选用的线径不满足要求;厨房和卫生间的开关、插座和灯具未考虑防水防溅等。

1.5 漏电保护器选用不合理

漏电保护器是保证用电安全的基本设备,要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和工作环境来选择。选用不当,会出现不良的后果。如漏电流选用过大,即使家用电器漏电了,保护器没有动作,此时极易发生触电危险,也失去了安装漏电保护器的作用;如漏电流选用过小,家用电器正常使用或负荷过大时也会自动跳闸,一会造成用户的心理恐慌,二会影响家用电器的正常使用。

2 防范措施

2.1 购买家用电器时认准安全认证标志

在购买家用电器时,除了要考虑产品的性能、价格、款式外,安全质量标准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指标,一定要注意选择具有安全认证的合格产品,不能购买“三无”的假冒伪劣家用电器。

2.2 正确安装和使用家用电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种家用电器的功能越来越多, 使用要求自然会比较复杂。因此家用电器在初次使用前,一定要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按照说明书的操作方法进行操作,尤其对说明书中的“警告”内容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接通电源前,应注意家用电器的额定电压与电源电压是否相符,电源容量和线路容量是否充足,核对无误再接通电源。注意尽量减少水、蒸汽、雾气对电路、金属管路部位的溅湿,如有溅湿应尽快擦干或晾干;注意控制家用电器连续工作的时间;对于需要经常移动的设备要注意电源线不要强行拉扯,更不允许在工作时搬动,搬动时要拔下电源插头;对于电热水器和空调这类需要特殊安装的家电,安装必须由取得职业资格、经过专门岗位培训的专业服务人员实施。家用电器确认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关闭电源开关,拔下电源插头,加盖防尘用具;并且要定期对家用电器进行清理、保养。

2.3 让超龄的家用电器及早退休

国家制定的《家用电器安全使用年限细则》将推出,《细则》推出以后,国家将强制要求厂家对其生产的家电标明安全使用期限,也就是家电也要标明“保质期”。消费者在这个“保质期”内正常使用而造成的漏电、起火等安全事故,厂家将承担全部责任。因此,消费者应多加关注家电的“安全使用年限”。

2.4 装修时选用专业的施工人员

电路是整个住宅的动脉, 如果不顺畅, 不仅日后的基本生活用电需求难以保证, 而且还会威胁到人身安全。因此住宅装修中的电路改造工程,一定要选择专业的施工人员。首先要对原有的线路进行仔细检查:供电电源的额定电压、额定频率是否满足要求,接地线或零线是否连接可靠,供电线路的载流量与总开关的负荷容量是否匹配等。其次对原有电路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改造:及时换掉老化、不合格的供电线路,紧固接地线的连接部分等。最后按照实际的需要进行合理施工,在施工中要注意:选用优质防水防溅的插座;线路改造要敷设暗管,禁止直接埋入墙内或地下;配线位置要远离水槽等用水区,切勿将配电线在水管、水槽等用水区下方穿过;使用的灯具要防水、防潮,尽量装在高处。

2.5 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与漏电保护器配合使用

保护接地是将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通过三孔插座与接地体作良好的电气连接,当外壳带电,由于人体的电阻较大,流过人体的是较小的短路电流;保护接零是将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通过三孔插座与专用的保护零线PE相连,当外壳带电时,由于短路电流很大,通过短路保护切断电源,保证安全。无论保护接地还是保护接零,其保护范围都是有限的。2种保护方式指的都是短路性漏电,实际经常发生的漏电,是由于设备受潮、负荷过大、线路过长、绝缘老化等造成的电阻性漏电,这些漏电电流值较小,不能迅速切断电源。因此,故障不会自动消除而长时间存在。但这种漏电电流对人身安全已构成严重的威胁,所以,还需要加装灵敏度更高的漏电保护器进行补充保护。选择漏电保护器应按照使用目的和作业条件选用:对于家庭使用的漏电保护器,是以防止人身触电为目的,应该安装在线路末端,选用高灵敏度,快速型漏电保护器。接触电压要求小于50V,保护动作电流为10~30mA,动作时间要求小于0.1s。

2.6 定期检查家用电器的绝缘性能

经常使用的家用电器,除应保持其干燥和清洁外,还应对家用电器进行定期的绝缘检查,发现破损处要及时用电工胶布包紧;在雨季前或长时间不用又重新使用的家用电器,用500V摇表测量其绝缘电阻不低于2MΩ,方可认为绝缘良好,可以正常使用。最简单的判别方法,可用试电笔检查家用电器金属外壳部分。如果接触到这些部位,试电笔有亮光,亮光瞬间消失,说明是静电性漏电;如果亮光持续存在,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导体触碰,有轻微的火花现象,可以初步判定,该电器泄漏电流过大;亮光越亮,说明泄漏电流也越大。此时应尽早切断电源,查找原因,待原因查清后再行使用。

摘要:从家用电器的产品质量、使用方法以及房屋装修改造等几个方面对目前家用电器漏电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 并针对漏电原因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

漏电原因分析 篇9

矿井低压电网漏电保护是矿井下安全供电的主要保障之一, 其所起到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止人身触电。人身安全主要是以人身触电是否产生伤亡来确定, 触电电流越小及触电时间越短安全性越高。想要提高矿井电网漏电保护有效性, 就需更为深入地对矿井下低压电网漏电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以满足人身安全与生产安全为目的, 不断寻求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1 矿井低压电网漏电保护必要性

矿井生产与其它工程相比具有明显特殊性, 受生产环境影响, 设备与线路经常会出现故障, 导致矿井生产不能顺利进行。电网是矿井生产的重要保障, 同时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因为生产环境特殊, 在管理上具有更大难度, 一旦管理不当极有可能会出现漏电而导致人身伤亡。矿井低压漏电造成的影响主要可分为三方面:a) 爆炸事故。在矿井生产尤其是煤矿生产中, 巷道内含有一定浓度的瓦斯与煤尘, 如果发生低压电网漏电, 火花与瓦斯接触, 很有可能会引发爆炸;b) 触电事故。如果矿井内发生低压漏电事故, 最为常见的就是人身触电事故, 很多低压漏电发生时工作人员并不知情, 这样即便是按照规范操作也会存在很大触电威胁, 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出现伤亡;c) 设备影响。一般情况下矿井低压漏电事故是因为设备内部烧损, 例如电线电缆损坏、断裂等, 此种情况的漏电往往还会伴随着电路短路, 很容易就会造成某些元件被烧毁, 整个生产系统无法正常运转, 降低生产效率[1]。

2 井下低压电网漏电保护系统设计原则

2.1 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矿井下低压漏电保护系统设计应遵循的首要原则, 主要从保证工作人员安全出发, 确定漏电发生的各种可能性, 全面分析漏电保护措施要点, 结合矿井生产实际情况, 采取合理措施, 保证工作人员在使用保护设备时的人身安全, 保证设备能正常运行, 降低漏电造成的不安全事故[2]。

2.2 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即在对故障点采取保护措施的基础上, 缩小了漏电故障造成的影响范围。基于可靠性原则来设计井下低压漏电保护系统, 可更及时准确地确定漏电事故发生的地点, 只对故障点采取相应措施, 而不会对正常运行的设备元件造成任何影响, 确保漏电保护系统积极、有效地作用于故障点, 维持电网正常运行。

2.3 选择性原则

选择性原则以矿井下低压电网漏电保护为根本, 通过横向与纵向选择来进行设计, 横向选择性即一旦同一个层面设备运行出现故障, 漏电保护系统可以及时采取相应保护动作, 以免设备受到损伤。而纵向选择性则是以上下级启动器与保护器作为执行依据, 当下级启动器对故障点进行处理后, 保护器将不会再对其采取保护动作, 如果两者共同运行, 就会发生越级跳闸现象。

3 矿井低压电网漏电保护措施分析

3.1 机电式漏电保护

就矿井下低压电网漏电保护现状来看, 机电式漏电保护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保护方式, 其运行的原理图见图1, 其中T表示电源变压器;TR表示三相电抗器;A、B、C表示接入与输出线路;C0表示隔直电容器;ZR表示零序电抗器;kΩ为千欧表;E表示直流检测电源;RL表示直流继电器;I为直流检测回路中检测电流, A;rA、rB、rC分别为三相电网对地绝缘电阻, Ω;CA、CB、CC为三相电网对地分布电容, F[3]。当直流检测电源E通过三相电抗器组成的人为中性点或变压器自然中性点时, 保护设备将会形成直流检测二回路。整个检测回路中三相电抗器、千欧表、零序电抗器及直流继电器直流电阻都相对稳定, 因此回路中电流大小可有效反映出三相电网对地绝缘水平。如果矿井内低压电网发生故障, 或电网绝缘电阻下降到一定程度, 检测回路中电流将会大于直流继电器动作电流, 继电器动作将会立即停止, 设备常开或常闭接点会通过自动馈电开关的分励脱扣线圈或无压释放线圈使自动馈电开关跳闸, 最终起到漏电保护作用。

3.2 微机式漏电保护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矿井生产中的应用, 推进了井下低压电网漏电保护研究进一步深入, 同时技术发展也提高了保护效率。现在矿井低压电网建设中基本都会采用智能型真空馈电开关, 整个保护过程中中央控制单位为单片机, 并以外围接口电路与限号检测进行搭配, 对井下电网中对称短路、不对称短路、过载、选择性漏电及断相等情况进行保护动作。智能型真空馈电开关漏电保护系统主要由基于零序电流方向判断分支漏电保护及基于附加直流检测总漏电保护组成, 在实现井下低压电网单相漏电纵向与横向选择性功能基础上, 完成电网对称漏电时保护动作电阻值的稳定性。

可靠性对矿井低压电网漏电保护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 矿井内一般都会存在多种干扰因素, 选择微机式漏电保护方式, 单片机运行状态很有可能会被影响。因此, 在建立井下漏电保护系统时, 为提高工作人员触电安全性, 一般应采取2级后备保护模式。同时电网参数很容易就会对零序电压及零序电流之间的相位产生影响, 针对此还需以脉冲序列来代替零序电压, 以方波信号代替零序电流, 可有效提高漏电保护动作可靠性。另外, 还可应用滤波及软件闭锁等功能, 来提高漏电保护动作可靠性。微机式漏电保护是现在矿井生产比较常用的一种低压电网漏电保护方式, 在对保护系统进行设计时, 应选择用多功能数字显示屏, 以循环方式显示电网绝缘状态及开关工作状态等, 提高人机界面有效性, 如果所有数据均正常, 则说明电网运行正常, 一旦出现故障可更及时进行故障排除, 提高漏电保护有效性[4]。

3.3 半导体式漏电保护

半导体式漏电保护主要由半导体器件及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 并与基于附加直流检测原理构成的漏电保护形成两集漏电保护系统, 比单一漏电保护系统具有的优势更大。相比较而言, 半导体漏电保护动作电阻值稳定性更高, 如果存在电网绝缘对称降低情况, 即便动作时间长, 也可以成馈电开关跳闸动作, 起到漏电保护作用。另外, 此种漏电保护方式应用了横向选择性漏电保护功能, 能有效缩短判断与排除漏电故障的时间, 对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3.4 自适应漏电保护

自适应漏电保护主要是根据矿井低压电网运行情况及漏电故障状态变化, 及时对保护性能、原理及定值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 以求能更好提高保护有效性。此种漏电保护方式与其它方式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 主要可以体现在三方面:

a) 支路数与各支路长度主要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检测, 调节零序电流与零序电压信号检测回路中的检测灵敏度, 能更好地提高保护动作可靠性;b) 在电网发生漏电故障跳闸动作后, 通过计算机系统能更快速地确定故障发生位置, 提高了故障排除效率;c) 通过计算机系统根据井下低压电网电容分布, 来确定加速电路参数效率更高, 可将发生人身触电时动作时间缩短到30 s以内;d) 如果电网漏电故障点为分支线路中, 通过计算机快速计算, 在分支馈电开关跳闸动作后能及时闭锁。即便发生故障位置在后备保护区内, 也可通过选择性漏电保护跳闸来完成自动重合闸动作, 缩短停电时间, 提高生产效率[5];e) 通信系统可将总漏电保护单元与分支漏电保护单元进行有效连接, 一旦在总馈电开关与分支馈电开关之间发生漏电故障, 系统可在最短时间内切除故障点, 对传统漏电保护技术中存在的死区现象进行了有效改善。

4 结语

电网系统是保证矿井生产顺利进行的主要因素之一, 但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电网漏电安全事故, 对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因此, 为了保证矿井生产能有效进行, 必须要加强对漏电保护技术的研究, 不断分析现有漏电保护技术存在的缺点, 争取以新型技术来不断提高保护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葛先银.基于高瓦斯矿井实时安全检测的通风机应电状态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 2011 (19) :59-60.

[2]魏杰, 朱熀秋, 周超, 等.矿用隔爆移动负荷中心漏电保护方法研究[J].电工电气, 2011 (8) :32-33.

[3]吾布里·阿依丁, 申红军.二总线井下漏电保护系统分析[J].今日科苑, 2010 (10) :14-15.

[4]张瑛, 李娟, 牟龙华.基于二总线的漏电保护系统[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1 (9) :54-55.

农村漏电保护器安装运行分析 篇10

我国农村电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广使用漏电保护器,使农村触电事故明显减少,效果显著。但是调查发现,漏电分级保护在很多地区没有实施,由于总保频繁跳闸,影响正常供电,存在农户私自停运总保的现象,有的地区总保实际投运率不到50%。要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农村漏电保护器安装运行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方法。

1 农村配电台区接地方式

农村配电台区正确的接线方式应采用TT接地系统,既配电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如图1),不管是单相还是三相三线或者三相四线制,变压器中性点都必须接地。但调查中发现,有的农村配电台区接地方式采用IT接地系统,即配电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悬空,此时,如果设备侧发生接地故障,接地电流将无法通过大地与变压器中性点形成回路,漏电保护器无法检测到接地电流,故在此接地系统上安装漏电保护器是无效的。

L1、L2、L3-相线;N-中性线;PE-接地保护线;1-电源端接地;2-保护器;3-用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

下面根据某农村配变在TT和IT接地方式下实测数据,对两种接线方式下人体触电电流进行计算和分析。图2和3分别为IT和TT接线方式触电电流计算图,表1为某农村配变实测和计算值。

注:U为人触及0线和相线前的开路电压,R为等效内阻。

根据电工计算等值变换(等效发电机法),可以得到一旦人体触电时产生的触电流为:

Ι(A)=U()/[R()+R()](1)

一般认为人体电阻约1 kΩ, 代入(1) 式得表1中I触(A)。

从表1中看出,IT接地系统时, 一旦有人触电, 触电电流达0.13~0.19 A (在中性线上也会达到0.05 A),超过人体允许通过的电流0.03 A[1],这时因接地电流没有通过大地与变压器中性点形成回路,漏电流互感器检测不到漏电流,总保不起作用,将酿成事故。 而TT接地系统,触电电流为0.22 A,也超过了人体允许通过的电流, 但接地电流通过大地与变压器中性点形成回路,总保会迅速(0.27 s内)切断电源,因此不会酿成事故。这里特别注意,总保的动作整定电流不能太大,大了总保不动作,酿成事故。水利部行业标准《漏电保护器农村安装运行规程》(SL445-2009)中规定,总保的动作电流为120 mA。

由此看出,农村配电台区采用正确的接线方式至关重要,《漏电保护器农村安装运行规程》(SL445-2009)对农村电网接地系统有明确要求,即必须采用TT接地方式,漏电保护器才能起保护作用。

2农村配电网三相不平衡与容性电流对漏电保护器影响

农村配电台区漏电保护应采用分级保护方式即总保、分保(或称中保)和户保,但调查中发现有很多农村配电台区,都没有安装分保,有的总保也被拆除了。主要原因是分保常常不能正常投运,总保动作又会引起大面积停电。通过调查发现,三相负荷电流不平衡和容性电流存在是影响分级保护整定配合的主要因素。

2.1 三相不平衡负荷电流

负荷电流本身不会直接产生漏电流,但研究表明,各相上用户数量是和漏电流正相关的[2],户数的严重不平衡,会产生比较大的漏电流,使保护器无法正常投运。

某农村配电台区,分保共有12个用户。安装分保后发现经常跳闸,后到现场实测,分保的漏电流为45 mA左右,而分保动作电流为50 mA,因此运行不稳定,经常跳闸。调查发现,该配电台区三相负荷电流严重不平衡,其中一相电流畸高,一相电流特低,相差近十倍。后将畸高相的两个用户改接到特低相,使负荷趋向平衡,此时漏电流也趋向平衡,分保的漏电流降至20 mA左右,顺利投入,并历经数个月的运行无一次跳闸,其中还经历过多场中雨天气。由此说明,三相负荷平衡十分重要。

2.2 容性电流

农村配电网容性电流对漏电保护器的影响,过去一直没有被重视。最近我们对农村配台区进行实测,发现容性电流不容忽视。图4为某配电台区实测阻性漏电流和容性漏电流分布曲线。

图4可见,阻性漏电流平均值IR是0.11 mA,容性漏电流平均值IC是0.59 mA,IC =5.4 IR。在其他配电台区,我们测得的容/阻比值有的达到10~20。所以在计算总漏电流I2=IC2+IR2中,容性漏电流不容忽视。容性漏电流是正常漏电流,并且与地区无关,无论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地区,是一样的,漏电保护器的漏电流整定时,应该躲过容性漏电流。我们在新一代数字式漏电保护器中,将采取措施来抵消容性电流,以保证漏电保护器灵敏度和三级保护整定配合。

《漏电保护器农村安装运行规程》(SL445-2009)规定农村电网漏电保护必须采用三级保护,并给出了分级保护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间的级差配合整定值,应严格执行,才能保证农村电网用电安全。

3 结 语

安装漏电保护器是保障农村电网安全用电的重要手段,要加强对基层电工的培训,切实解决漏电保护器安装运行中碰到的问题,真正发挥漏电保护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SL445-2009,漏电保护器农村安装运行规程[S].

漏电原因分析 篇11

1.对漏电保护器的安装、运行,各县级电力部门应对所辖乡级供电所和用户作出如下规定

(1)要求各用电农户和单位按规定装设漏电保护器,否则不予供电。

(2)凡新安装的漏电保护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有国家认证标志,其技术参数能与被保护设备配套。不得购置安装不合格的产品。

(3)漏电保护器动作跳闸重合不成功,必须查明原因消除故障后方可送电,不准强行送电,不得在无保护状态下通电。

(4)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擅自将漏电保护器拆除或退出运行,否则不予供电,一切后果由拆除者负责。

(5)对于违反规定造成人身伤亡、设备损坏事故者,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惩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2.对漏电保护器的安装、运行资料宜按如下要求进行收集、汇总,保存和上报

(1)乡级供电所应建立漏电总保护器台账,末级漏电保护器统计表,并确保与现场相符。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汇总,汇总科目应包括:各台区配变台数,低压出线条数,漏电保护器安装投运台数、型号、生产厂家、出厂日期,全乡漏电总保护器安装率,损坏更换台数,新增台数,末级漏电保护器台数及安装率等。汇总表一份报县级电力部门,一份留档长期保存。

(2)乡级供电所每月应对漏电总保护器试跳运行并记录进行汇总。汇总科目应包括:各种型号漏电总保护器台数及其永久故障跳闸次数、故障原因分类,每年将十二个月的汇总记录进行年汇总,年汇总一份报县级电力部门,一份留档长期保存。

(3)乡级供电所每年应对漏电总保护器性能测试记录进行一次汇总,汇总科目应包括:各种型号漏电总保护器额定漏电不动作电流不合格台数、动作电流超标台数、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下的动作时间超标台数,鉴相鉴幅型的应增加额定触电不动作电流不合格台数、额定触电动作电流下的动作时间超标台数、闭锁功能不合格台数等。现场记录一般保存三年,以利前后比较。年汇总一份报县级电力部门,一份留档长期保存。

(4)县级电力部门在收到乡级报表后也应汇总上报市级电力部门,市级电力部门在收到县级报表时应汇总上报省局,省、市、县都应长期保存下级报来的报表及汇总表。这样,能全面掌握各级电力部门漏电保护器现状、运行情况分析和存在的问题,为上级部门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另外,当漏电保护器保护范围内发生了人身伤亡事故时,事故调查前应保护好现场,不得拆动漏电保护器。电力部门应检查漏电保护器性能情况和管理规定执行情况,如漏电保护器功能、性能正常,不能忽略漏电保护器存在的死区,如相零间或相与相间受电击的可能。为了提高漏电保护器对人身触电保护的安全性,同时保证供电的可靠性,除对漏电保护器本身强化管理外,还需加强对低压电力网的管理,这样才能使改造后的农网设备水平和安全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

3.对漏电保护器的监管建议

漏电保护器作为国家强制性实施安全认证的电工产品,其质量优劣将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为此漏电保护器的质量状况一直是使用者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农网“两改一同价”工作开展以来,漏电保护器的需求量激增,许多质量稳定、性能好、功能完善的漏电保护器被用户广泛选用,但也有不少质量低劣的产品进入农网。因此必须加强和开展对漏电保护器质量的监督,实行动态管理,提高生产经营者的质量意识,防止不合格和假冒伪劣产品进入低压电网。

(1)坚持对漏电保护器实施安全合格认证、进行强制性监督管理是保证其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从对已取得安全合格认证证书的产品进行的几年质量跟踪情况看,其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明显优于未进行认证的产品,这说明开展安全合格认证对产品今后的质量状况具有重要的作用。

(2)开展漏电保护器质量跟踪监督是促进和保证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开展漏电保护器质量跟踪监督就是为了对其质量实行动态监管,从而评判其质量状况,因此,对漏电保护器的质量跟踪监督是开展对漏电保护器质量监管的主要环节。

(3)增强法制观念,坚持运用法律开展质量监管,也是保证漏电保护器质量的重要方法。

增强和提高质量监管部门和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是开展法制化、规范化质量监督的基础和首要条件,它直接关系到质量监管能否依法进行,能否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合格产品的声誉和使用者权益,因此,坚持依靠法律进行质量监管对促进产品质量提高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质量监督部门提醒和告诫使用者优先选用合格品牌的产品,以保护合格产品的生产企业,同时防止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此外,将漏电保护器的质量与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相联系,如浙江省即将出台的地方法规《浙江省人身触电赔偿处理办法》中,已明确对危害人身安全的电器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将追究法律责任,漏电保护器就是其中之一,建议国家也应出台相应的法规。

(4)及时加强质量信息反馈,加大科技投入是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质量监管部门和使用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已投运的漏电保护器质量状况的监控和企业售后服务调查,并进行信息反馈,及时将漏电保护器的运行和质量情况反馈给生产企业。积极支持和鼓励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对新产品的开发,不断完善漏电保护器的功能。

漏电原因分析 篇12

1.1 电缆或电气设备本身的原因

敷设在井下巷道内的电缆,由于井下环境潮湿,且运行多年,其绝缘老化或潮气入侵,引起绝缘电阻下降,使正常运行时系统对地的绝缘阻抗偏低或发生漏电。在这种供电系统中,还会因偶然的过电压冲击,使绝缘水平较低处发生击穿,产生集中性漏电。

开关设备长期使用,接线板潮湿可能造成漏电;其内部元件(主要使控制变压器、接触器、继电器、线圈等)或导线,因某种原因使绝缘恶化、导线头碰壳也会造成漏电;自动馈电开关中的过流继电器,当调整螺杆拧得过低时也会因相对地放电而造成漏电。

1.2 因施工安装不当引起漏电

电缆施工接线错误,如误将相线与地线相接,通电后就会发生漏电;橡套电缆接头违反施工工艺要求,如不用电缆线盒的连接和明接头等,这些接法都破坏了橡套的绝缘,在井下潮气的侵蚀下易发生漏电,此外,这些接法的机械强度都较低,容易被拉断而造成漏电。

电缆与设备连接时,由于芯线接头不牢固,封堵不严、压板不紧,运行或移动时造成接头脱落或接头松动,使相线于金属外壳直接搭接而漏电,或者是因接头发热过度使绝缘损坏而漏电。

橡套电缆悬挂方法违反规定,采用铁丝或铜丝悬挂,时间一长,就可能发生漏电。

开关或其它电气设备的内部接线错误,或接线头送脱碰壳,当合闸通电时便发生漏电。

1.3 因管理不当引起漏电

由于管理不当,电缆被埋压或脱落浸泡于水沟中。电缆被埋压后其热量不易散发,时间一久将使绝缘老化而漏电;电缆浸泡于水中,由于受井下水的酸性侵蚀及渗透作用,也会使绝缘因受潮而漏电。

电气设备长期过负荷运行造成绝缘老化损坏而漏电。

电动机因长期被煤石堵塞风道,造成通风不良而发热使绝缘老化受损而漏电。

对已受潮或遭水淹的电气设备,未经严格的干燥处理和对地绝缘电阻、耐压试验,又投入运行,极有可能发生漏电或其它电气故障。

1.4 因维修操作不当引起漏电。

工人工作时劳动工具(锹、镐、钎等)易将电缆割伤或碰伤,造成漏电。此外采机械移动时,由于司机人员照顾不到,使供电电缆受到拉、挤、压、绞等作用,也可能造成漏电。

冷、热补的橡套和浇灌的电缆接头,由于芯线连接不牢固、绝缘胶浇灌不均匀,以及硫化热补或冷补质量低劣,故在运行期间芯线接头容易发热,使油和绝缘胶往外渗漏,严重时就会产生漏电。

开关设备检修后,残留在开关内的线头、金属碎片等未能清理干净,或将小零件与电工工具等忘在开关内,如果这些东西碰到相线,送电后就会发生漏电。

修理电气设备时,由于停送电操作失误、带电操作或施工不慎,可能造成人身接触及一相漏电。

开关分、合闸时,由于灭弧机构有故障,造成电弧熄灭困难、电弧接触外壳而漏电。此外,当发生漏电而切断总电源后,为找漏电支路而分别强行送电也是造成重复漏电的原因。

1.5 因意外事故引起漏电

井下电缆常因顶板失落、矿车出轨、支柱倾倒等意外机械事故所损伤而导致漏电。

井下电缆因短路故障造成局部对地绝缘损坏,当处理短路故障后未经对地绝缘电阻测而恢复送电时,就会发生漏电。

大气过电压沿下井电缆侵入,击穿其对地绝缘而发生漏电。

2 煤矿井下低压电网发生漏电的危害

煤矿井下低压电网大部分在采区,环境条件恶劣,又是工作人员和生产机械比较集中的地方,电网若发生漏电,将导致以下危险:

2.1 人身触电。

当电气设备因绝缘损坏而使外壳带电,而工作人员又接触此外壳时,就会导致人身触电事故。此时如地电流的一部分将要从人体流过,其数值大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工作人员的伤亡。工作人员触及刺破橡套电缆外护套而暴露在空气中的芯线时一种更加严重的人身触电,此时,入地电流绝大部分流经人体,因而对工作人员的危险性更大。

2.2 引起沼泽气及煤尘爆炸。

我国大部分煤矿有沼气喝煤尘爆炸的危险,当井下空气中沼气活煤尘达到爆炸浓度且有能量达到0.28mj的点火源时,就会发生沼气活煤尘爆炸。井下的点火源绝大部分是电火花,而漏电所产生的电火花则占有相当的比例,当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或设备发生单相碰壳时,在接地点就会产生电火花,若此电火花具有足够的能量,就可能点燃沼气和煤尘。

2.3 使电雷管无准备引爆。

漏电电流在其通过的路径上会产生电位差,漏电电流的数值越大,所产生的电位差就越大,如果电雷管两端引线不慎与漏电回路上具有一定差的两点相接,就可能发生电雷管无准备爆炸的事故。

2.4 烧损电气设备,引起火灾。

长期存在的漏电电流,尤其是两相经过度电阻接地的漏电电流,在通过设备绝缘损坏处时将散发出大量的热,使绝缘进一步损坏,甚至使可燃性材料(如非阻燃性橡套电缆)着火燃烧。

2.5 引起短路事故。

据统计,约有30%的单相接地故障发展为短路。从而造成更大的电气故障。对矿井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漏电故障发展为短路的原因是很简单的,长期存在的漏电电流及电火花使漏电处的绝缘进一步损坏,最后危及相间绝缘而造成短路。

2.6 严重影响生产。

按规程要求,一旦电网发生漏电,就必须停电处理,因而严重影响生产,降低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漏电故障的处理少则数小时,多则达几个班次,有的工作面几乎每班都发生漏电停电事故。另一方面,停电使局扇停转,通风恶化,沼气积聚,反过来又威胁了矿井的安全。

3 预防漏电、触电的措施

由于煤矿井下环境的特殊性,发生漏电与人身触电的几率远比一般地面工业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这类电气事故的发生。结合煤矿井下的具体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

3.1加强井下电气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和试验, 性能指标达不到要求的, 应立即更换。

3.2将带电导体、电气元件和电缆接头等, 都封闭在坚固的外壳内。在电气设备的外壳与盖子间设置可靠的机械闭锁装置, 以保证未合上外盖前不能接通电源, 或者在接通后, 便不能打开外盖。这一措施有效地防止了因带电检修而造成的触电事故。

3.3加强手持式电动工具把手的绝缘。这类把手在正常时本来是不带电的, 但当带电部分的绝缘损坏时, 把手便有可能带电引起触电事故, 所以必须在把手上再加一层绝缘套, 已形成双重保护。

3.4对人身接触机会较多的电气设备, 采用较低的额定电压。例如手持式电钻、照明设备及信号装置的额定电压不得超过127V, 而井下各种电气控制回路的额定电压则限制在12~42V以内。井下配电变压器的中性点禁止直接接

上一篇:铺设线路下一篇:营销队伍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