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电模式

2024-05-16

漏电模式(精选7篇)

漏电模式 篇1

1 概述

在低压配电系统中装设漏电保护器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 是防止电击事故的有效措施之一, 也是防止漏电引起电气火灾和电气设备损坏事故的技术措施。尽管GB 13955-92要求在TT/TN系统中安装漏电保护器, 但实际应用的现状是, 各类漏电保护装置, 都因为人们无法容忍的误动作而被旁路、废弃。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漏电模式的多样性。最常见的漏电原因有:火警相关的漏电;人员触电;动物触电;树木和雨水引起接地;线路绝缘老化;接线端子绝缘不良;接线端子爬电距离不够大;雷电等。各种剩余电流检测装置产生误动作的原因, 就是不能对上述漏电现象进行有效的区分。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先验知识的火警漏电模式识别方法, 该方法基于二变量的模式识别理论, 可以识别区分火警漏电、人员触电、设备故障漏电和其它漏电模式。由于该方法能对漏电模式进行正确的识别, 因此将大大地减少相关产品的误动作。

2 火警模式识别方法

常规火灾报警器的判定算法是:如果剩余电流大于设定的阈值, 则动作报警。由于漏电的原因很多, 所以这样的报警算法就过于简单, 应用中经常出现误动作。对于一些较为典型的漏电方式研究的结论是:不同形式的漏电, 不仅剩余电流的大小不同, 而且剩余电流的时间导数 (变化量) 也显著地不同。因此, 当选择二维变量 (剩余电流, 剩余电流导数) 来对漏电模式进行判别时, 判断的正确性将大大的提高。

在如图1所示的i和di/dt平面上, 火灾前的漏电, 火焰引起的漏电模式, 与其它漏电模式, 将没有重合的完全分列。这就是说, 在先验的设定了模式类中心的前提下, 模式判别值需要度量即时状态与类中心的距离就能够做出正确的判定:

式 (1) 中i是剩余电流的瞬时检测值, d是先验设定模式类广义半径。

上述算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显然与以下的三个因素相关:模式类中心的设定的合理性、正确性;完成式 (1) 运算的快速性;这些问题的解决, 都依赖于脱扣控制器的硬件条件。在当代技术条件下, 嵌入式数字计算机的引用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的工业现场要求, 但是仍然存在运算速度和可靠性之间的权衡。

由于火灾是非常事件, 因此, 火警漏电模式的中心 (i, di/dt) 值只能通过先验知识来获得。文献中提到“IEC通过证明, 300ma的漏电流就有可能引起电气火灾, 国内专家通过实验表明:大于300ma的漏电电流会电弧接地反复”。类中心的先验设定应参照大量的研究成果和标准, 并通过模拟试验进行校验。此外, 模式类大小的阈值d的设定, 应权衡虚惊概率和误报警概率, 该参数设置得大, 则虚惊概率大;该参数设置得小, 则虚惊概率小, 但有可能漏报。

在不考虑硬件条件时, 模式判别可以完全按照式 (1) 执行, 甚至还可以设置一些更高级的功能, 例如模式类中心的自学和跟踪功能。在考虑到嵌入的计算机性能有限的情况下, 则需要寻求式 (1) 的快速算法。如果把式 (1) 中di/dt的获取, 指定有模拟微分器来完成, 将节约大量的运算时间。一个较为简易的实现途径是, 把漏电模式的判别功能全部交由硬件来实现。

3 模式判别模拟算法

在当代技术条件下, 嵌入式数字计算机的引用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的工业现场要求, 但是仍然存在运算速度和可靠性之间的权衡。受总的分断时间的限制, 扣除脱扣器的固有延时, 实际上留给嵌入式计算机的运算周期是很短的, 如果再扣除刷新屏幕的理性事务的处理, 时间裕度的减小, 使得设计无法兼顾可靠性的要求。

一种基于纯模拟电子计算技术的模式判别算法, 如图2所示。剩余电流i测量值经过滤波器、精密整流和增益调整之后, 进入比较器1, 比较器1的阈值设定也由硬件实现。剩余电流的时间导数di/dt, 是剩余电流经过模拟微分器之后的结果, di/dt经过精密整流之后进入比较器2, 比较器2的阈值设定也由硬件实现。比较器1和比较器2, 分别输出0/1数字信号, 此2位数字信号经由2/4译码器, 得到4个逻辑判定结果, 经过布尔运算, 指令脱扣器的动作。比较器1和比较器2的阈值设定, 由先验的试验结果设定。如图3所示, 上述完全硬件的实现方案, 把i和di/dt平面分割成为A、B、C、D等4个区域。在应用过程中, 通过调整漏电保护器的设置开关, 就能够选择预先设定的模式类, 例如, 人工设定应用模式为:建筑物内部;农业户外;建筑工地;工业厂房等。

4 结论

(1) 以本文的研究为理论基础, 一种模拟和数字混合的火警漏电模式判别应用于某型电气火灾报警器上取得了成功, 产品已进入现场试验, 各项性能均优于传统电气火灾报警器, 尤其表现优秀的是出现误动作的概率极小。在上述应用中, 嵌入式计算机采用了抗干扰性能优秀的PIC16系列单片机;di/dt的运算采用了外置的模拟微分器。

(2) 理论分析和应用实例证明本文的火警漏电模式识别算法的有效性、正确性和性能的优越性。

(3) 火警漏电模式识别算法, 还可以应用到需要对漏电模式进行识别的其它领域, 例如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绝缘监测等。

摘要:全面分析剩余电流与火警的关系, 确定电气火灾前和火灾后的漏电只是漏电模式中的一种;提出了一种融合先验知识的火警漏电模式识别方法;研究了算法实现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给出了一种利用模拟电子技术的快速模式识别算法, 最后预测了算法应用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研究结论。

关键词:先验知识,火警,漏电模式,识别

参考文献

[1]赵连明, 李元贵, 王雪娟.漏电电流引发火灾的效应分析[J].电气安全, 2012, (01) .

[2]徐鹤生, 周广连.消防系统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工业出版社, 2004.

[3]岳大为.新型漏电保护技术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 2009.

漏电电流的测试 篇2

漏电保护器俗称漏电开关, 它多用于1kV以下的低压配电系统, 是用于在电路或电器绝缘受损发生对地短路时防人身触电和电气火灾的保护电器, 一般安装于每户配电箱的插座回路上和全楼总配电箱的电源进线上, 后者专用于防电气火灾。

漏电保护器在反应触电和漏电保护方面具有高灵敏性和动作快速性, 是其他保护电器, 如熔断器、自动开关等无法比拟的。当人身触电或电网泄漏电流超过规定值时, 漏电保护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切断故障电源, 以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保护了人身及用电设备的安全。

2 电流型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

图1为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电流型漏电保护器分为二极、三极、四级等规格, 它主要由零序电流互感器、漏电脱扣器、试验装置等组成。其关键部件是零序电流互感器5, 它由铁芯和绕在铁芯上的二次线圈组成检测元件, 电源相线和中性线穿过环形铁心构成了互感器的一次线圈N1, 缠绕在环形铁芯上的绕组构成了互感器的二次线圈N2, 正常情况下, 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一次线圈电流的相量和为零, 二次侧感应电流也为零, 驱动机构不动作;当用电设备绝缘损坏发生漏电时, 如果人接触带电部分, 人体通过大地形成回路漏电保护器中的零序电流互感器一次线圈流过电流的向量和不等于零 (电气回路有不平衡电流流过) , 二次侧将感应出信号来, 当信号电流达到漏电动作电流时, 便会通过漏电脱扣器使开关迅速自动断开电源, 起到漏电保护作用。

1.试验电阻;2.试验按钮;3.断路器;4.漏电脱扣器;5.零序电流互感器;6.电动机;7.电灯负载

在电源回路中串接一个相似人体阻值的对地电阻, 按下实验按钮, 电源便会从负载火线经按钮通过电阻回到零线, 这时模拟人体触电, 达到人体导通电流后, 漏电开关动作自动断开电源。

为了保证人身安全, 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人体安全电流值, (国际上公认30mA为人体安全电流值) , 所以防止直接接触带电体保护的动作电流值为30mA。

3 漏电保护器应用范围

(1) 安装在水中的供电线路和设备。

(2) 安装在潮湿、腐蚀性等场所的电气设备。

(3) 移动式电气设备, 手持电动工具。

(4) 建筑施工工地的电气施工设备。

(5) 临时用电的电器设备。

(6) 建筑物中的各种插座回路等, 都应安装漏电保护器。

4 漏电电流的测试线路

4.1 测试线路

测试线路如图2所示。采用二极漏电保护器。

进行漏电电流检测, 需专用的仪表模拟设备发生漏电时的情况。

对于家用普通的电流型漏电保护器采用一个合适的电阻将相线对零连接的方式来进行测量。由图可知, 发生漏电时, 零序电流互感器一次线圈流过电流的向量和为I0=I1—I2 (I1为流过相线的电流, I2为流经中性线的返回电流) , 这个差值即为剩余电流值I0。将可变电阻RP接在负荷侧的带电导体和外露可导电部分之间。电流随可变电阻RP的减小而增大, 当RP减小到一定值时, 剩余电流值I0高于额定剩余动作电流值IΔn (即额定漏电动作电流) (即30mA时) , 使漏电断路器人为的跳闸。

4.2 漏电保护器跳闸原因

漏电器跳闸的原因有很多种, 比如用电器接地不良, 线圈积灰、潮湿, 零线和接地保护线混接, 线路短路及过载等。本测试线路属于没有经过漏电器的线却同经过了漏电的线构成回路这种情况, 采用漏电保护器要经常检查漏电保护器在漏电时动作是否可靠, 这样才能保护人身及用电设备的安全。

摘要:本文介绍了漏电保护器的应用范围, 详细分析了电流型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 绘出了实际测试线路图, 着重论述了漏电电流的测试原理及测试方法, 为实际测试漏电电流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漏电电流,漏电保护器,漏电动作电流,漏电保护器跳闸

参考文献

[1]雍静.供配电系统[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7.

[2]李俊.供用电网络及设备[M].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5, 1.

正确使用漏电保护开关 篇3

一、漏电保护开关的工作原理

漏电保护开关简称RCD, 它由零序电流互感器、漏电脱扣器、开关装置三部份组成。零序电流互感器用于检测漏电电流;漏电脱扣器将检测到的漏电电流与一个预定基准值比较, 从而判断漏电保护开关是否动作;开关装置通过漏电脱扣器的动作来控制被保护电路的闭合与分断。

二、漏电保护开关的作用

通过分析漏电保护开关的工作原理, 漏电保护开关有以下的基本作用:

1.用于防止由漏电引起的单相电击事故。

2.用于由漏电引起的火灾和设备烧毁事故。

3.用于检测和切断各种一相接地事故。

4.漏保护开关还可用于过压、欠压、过载、缺相保护。

三、漏电保护开关的选用

1.确定极数和线数:220V电压使用单极二线或二极二线, 380V电压使用三极三线, 380/220V电压使用三极四线或四极四线。

P: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U: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Φ: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

3.选择动作参数:通常情况下, 用于触电保护的漏电保护开关要满足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 同时分断时间小于0.1S这两个条件, 可确保基本用电安全;其他场合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动作电流和分断时间;在有多级保护场景中, 上级开关是下级开关动作电流的2倍;各级保护之间的分断时间差为0.2S。

4.选择相应的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机械振动等条件。

四、漏电保护开关的故障

漏电保护开关运行发生动作后, 应首先查清漏电保护开关本身是否有故障, 可将漏电保护开关负载全部切断, 如漏电保护开关能合闸即为正常;其次检查线路及用电设备。漏电保护开关通常有两种故障, 即拒动作和误动作。

(一) 误动作

1.接线错误:TN系统中的零线未与相线一起穿过RCD, 造成三相不平衡时, RCD会发生误动作;RCD负载侧的零线与其他支路的零线连接或接地, 或负荷跨接在RCD电源侧和负载侧, 这些都可能造成保护开关误动作。

2.绝缘劣化:RCD负载侧的对地绝缘破坏或对地绝缘不对称, 都可能产生不平衡的泄漏电流, 从而导致RCD误动作。

3.不同步合闸:因RCD的机械性能问题, 每一相合闸的时间不可能完全一致, 因此首先合闸的那一相可能会产生较大的泄漏电流, 导致RCD误动作。

4.环境变化:安装场所的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机械振动等条件不符合RCD设计条件时也导致RCD误动作。

5.RCD质量原因:RCD零件性能缺陷或装配质量不高会降低RCD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从而导致RCD误动作。

6.电磁条件复杂:安装场所应做好电磁屏蔽条件, 如RCD附近装有较大电流设备, 或有磁性元件或较大的导磁体, 可能在零序电流互感器铁心中产生电磁感应现象而导致RCD误动作。

(二) 拒动作

1.接线错误:设备漏电的情况下, 如果电气设备外壳上的保护零线 (PE、PEN线) 接入漏电保护开关, RCD不会动作。

2.动作电流选择不当:漏电保护开关动作电流选择过大或整定电流过大, 当线路中的漏电电流小于动作电流时, 漏电保护开关不会动作。

3.产品质量低劣:互感器二次回路断路、脱扣元件沾粘等质量缺陷可造成保护开关在有漏电的情况下不会动作。

五、使用注意事项

1.漏电保护开关的电源侧和负荷侧不能接反。

2.漏电保护开关是电气安全防护系统中的辅助保护措施, 在安装漏电保护开关时, 不能拆除、改变、放弃原来的保护措施。

3.在安装漏电保护开关时, 要严格区分零线、火线、保护地线、保护零线。除了三极三线制不涉及中性线, 在其他种类的漏电保护开关都应接入中性线。漏电保护开关负载侧的中性线不能作为保护零线使用。

4.工作零线不得在漏电保护开关负载侧重复接地, 也不能重复接零, 否则会导致漏电保护开关经常误动作。

5.多个漏电保护开关支路负载侧的零线不能共用, 其他回路也不能接在已安装漏电保护开关负载侧线路的工作零线上。

6.对安装完成后的漏电保护开关应试验按钮三次, 确认能正常动作后方可投入运行。使用中的漏电保护开关应每月检查一次, 并做好详细记录。

7.出现故障时应立即断开电源找出跳闸原因, 故障解决后方可投入使用。

摘要:漏电保护开关用于防止人身触电和漏电导致的事故, 它的使用极为广泛。在实际应用中, 由于漏电开关使用不当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 本文笔者重点介绍了漏电保护开关的选用、常见故障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漏电保护,零线,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宋健雄.低压电气设备运行与维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薛毓强.电工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3]王仁祥.常用低压电器原理及其控制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4]陈家斌.低压电器[M]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3.

漏电保护器使用误区 篇4

1 漏电保护器是万无一失的“保命器”

有相当一部分用户认为, 安装了漏电保护器就万无一失, 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有些安装了漏电保护器的用户私拉乱接的现象十分普遍, 甚至有许多不懂电的人带电检修。事实上, 这种认识是十分错误的, 因为漏电保护器不可能绝对“保命”。因为在两相触电不接地的情况下, 保护器就不会动作, 另外漏电保护器也有损坏或动作失灵的时候。

2 不试验漏电动作的可靠性

大多数农民朋友错误的认为漏电保护器在安装后和运行过程中不需做漏电动作可靠性试验, 只要安装好了, 就可以一劳永逸地用下去。其实不然, 为确保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动作的可靠性, 用户至少每月进行1次试验。方法是, 用试验按钮试验3次, 如果3次漏电保护器都能立即跳闸, 说明它的动作是可靠的, 可以放心使用。电工每年至少还应对漏电保护器进行1次实际现场模拟试验。方法是:用1个6kΩ、10W线绕电阻, 2端各接1根绝缘电线, 一头插入插座的地线孔, 另一头碰触漏电保护器电源端的火线。这时会出现约40mA的漏电电流, 如果漏电保护器立即跳闸, 说明它在现场的动作是可靠的, 可以放心使用。

3 漏电保护器替代刀闸使用

漏电保护器的主要作用是漏电保护, 刀闸主要起隔离电源和利用安装在其内的保险丝起短路保护和严重过载保护。由于二者作用不同, 不能用漏电保护器替代刀闸, 更不能用刀闸取代漏电保护器。最好是二者配合使用, 并按照电源—电度表—漏电保护器—刀闸—用电设备的顺序规范装设。

4 胡乱选择漏电保护器型号

矿井漏电保护技术探讨 篇5

关键词:漏电保护,高压防爆,开关

随着矿井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井下高压电供电距离的增加, 对矿井井下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连续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矿井井下工作环境恶劣, 经常出现漏电故障, 若不及时排除会产生较大危害, 如可引起瓦斯、煤尘的爆炸及提前点燃雷管等事故, 直接危及人身安全和矿井生产。

漏电故障在矿井供电故障中占到80%以上, 因此研制可靠的漏电保护装置非常必要。但是现在应用的综合保护中的漏电保护都是按照《矿用隔爆型配电装置》的国家专业标准的规定设计的, 其方法为零序电流型漏电保护或零序功率方向型漏电保护。这两种漏电保护都是针对中性点不接地电网设计的。随着矿井供电距离的不断增加, 电网对地电容电流不断增大, 这种漏电保护方法已经无法实现准确保护。

本文针对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不同以及消弧线圈的不同调节方式, 提出了分类的漏电保护方法, 提高了漏电保护的准确性和适应性。

分类漏电保护原理见图1。

由于矿井高压电网的对地绝缘电阻一般较大, 因此, 各线路对地电阻可以忽略不计。

在中性点不接地电网中, 故障线路开关所测的零序电流等于所有非故障部分零序电流之和, 且方向相反, 因此可以根据这些特征来实现漏电保护。零序电流型漏电保护和零序功率方向型漏电保护就是基于上述原理而提出的。但是在矿井实际应用中, 由于漏电故障又包括金属性、高阻性等多种类型, 并且随着接地电阻的增大, 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不断减小, 造成零序电流型漏电保护经常出现拒动现象, 而零序电流功率型漏电保护出现误动或拒动现象。因此, 在中性点不接地电网发生漏电故障时, 故障线路检测的零序电流不仅与电网的对地电容有关, 而且也与发生漏电故障处的接地电阻有关。而现有防爆开关中的漏电保护是以零序电流来整定的, 如果整定过大则可能造成高阻接地时出现拒动现象;整定过小时则可能出现误动现象。而漏电故障时的接地电阻的阻值是个不确定的值, 所以无法通过整定来完全消除上述出现的拒动或误动现象。而基于导纳法的漏电保护就可解决上述问题。DZL25系列漏电断路器工作原理见图2。

由图2可知, 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非故障线路开关所测零序电流特性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相同, 而故障线路开关所测零序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与消弧线圈的补偿电流有关。由于现在矿井上采用的消弧线圈大都为自动跟踪补偿的消弧线圈, 其补偿状态可能为欠补偿、全补偿和过补偿状态中的任何一种, 且接近于全补偿状态。因此故障线路开关所检测到的零序电流不一定大于其本身线路的对地电容电流, 且方向也与补偿度有关。所以, 零序电流型和零序功率方向型漏电保护在原理上就无法实现选择性。目前矿井上应用的消弧线圈的调节方式主要包括预调式和随调式。其中预调式消弧线圈大都串或并联电阻用来防止谐振的发生, 而随调式消弧线圈则一般无此电阻。

导纳法漏电保护新方法经现场运行表明, 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矿井电网普遍存在的漏电保护动作不准确的现象。与原有漏电保护相比具有漏电保护不受接地点过渡电阻影响;适应性强等特点。不仅可以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同时也可以用于中性点经预调式 (或随调式) 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对两种中性点接地方式并存的矿井, 尤其是在两种中性点运行方式交替的阶段, 该装置更具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解决漏电保护的死区问题 篇6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经济、政治、文化部门重要用电设备不断增加,用电设备和人身安全的保护自然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漏电保护器经历了一般型、脉冲型、鉴相鉴幅型等发展阶段,但是死区问题却依然存在。

1 机械式漏电保护缺陷

漏电流随气候、设备老化或其他条件发生的变化是比较缓慢的,漏电流从一个值过渡到另一个值要几秒甚至儿分钟的时间,即缓变电流,其额定动作值IΔn一般整定为100~220mA。而突变电流总是突然变化,在人畜触电或设备突然损坏时产生,它在瞬间达到其额定动作值IΔn’,IΔn’一般设定在30mA。由于缓变电流和突变电流的额定动作值不同(IΔn>IΔn’),在漏电保护时就需要对这两者区分处理,保证漏电保护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针对这种情况,电流脉冲动作式漏电保护方式是比较可取的。机械式的脉冲动作式漏电保护器通常设有两个漏电监视通道,一路用来检测突变电流,另一路用来检测缓变电流,两路的动作整定值不同,缓变动作电流一般整定为100~200mA,突变动作电流一般整定为30~50mA。但是,从整定值我们却不难看出这种机械式漏电保护的一个不足,整定值过大。我们国家标准中规定:一般条件下,交流允许安全电流值为10mA[1]。由于机械式保护受灵敏度、机械脱扣延时、保证不误动作和死区问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理论整定值远大于交流允许安全电流,从而使人身伤亡依然以大概率出现。另外一个不足在于动作死区问题,下面进行理论分析。

设触电发生在任意一相,如A相,突变电流与线路缓变电流间的相位差角为φ,则φr=0,φL=φ,就可以得到大小为

对于电流脉冲动作式漏电保护,当触电发生时,突变电流汇入线路,缓变电流形成新的漏电电流,其前后的变化量为

取这个变化量ΔI作为漏电保护的动作信号,当ΔI达到整定值时,推动保护装置动作。将式(1)代入式(2)得

因此,当设置Ir为50mA,IL为100mA时,如图一所示,若整定值IΔn’为30mA,则出现了63.9°~139.5°和220.5°~296.1°两个死区范围。当相位差角在这两个角度区间内,即使Ir为50mA,远超过了设定IΔn’值,也不会发生保护动作。

当设置Ir为10mA,IL为100mA时,如图二所示,若整定值IΔn’为10mA,则整个区间都成为死区,保护器拒动作。

从图一、图二即以上分析可以看出:IΔn’值越小,灵敏度越高,但死区范围越大。因此,鉴于机械式电流脉冲动作保护器的灵敏度和死区之间的矛盾,我们推荐一种基于微控制器的漏电保护器,采用逐值检测的算法,利用漏电幅值和相角的变化来判定缓变电流和突变电流的情况,从而正确动作,可以解决上述矛盾。

2 逐值检测法分析

如图三所示,是电网缓变电流曲线,是测得的信号电流,其每一时刻的电流值都是缓变电流和突变电流的矢量和。由于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内,缓变电流是相对不变的,大小可以等于前一时刻的缓变电流的值,即图三虚线所示,所以在t1到t3的每时刻电流突增值即突变电流就可以计算出来。

逐值检测法指将对应时刻的漏电流值与前一周期对应时刻的缓变电流值相减,我们就可以在每个周期内确定的时刻采样得到有效的信号值ΔI,然后将连续三个周期相对应时刻的ΔI值进行比较处理。这里以第二个采样点为例来阐述,如图四所示。当前采样时刻t21的ΔI与设定值作比较,若大于设定的差值IΔn’(突变电流动作整定值),再判断后续两个周期相对应时刻t22和t23的ΔI值,均大于突变电流动作整定值,则确定是突变电流,发出执行信号,继电器动作;若后续两个周期中相对应时刻t22和t23的ΔI值,如图五所示,均小于突变电流设定动作值,则确定为缓变电流,更新原来缓变电流的记录A为(A+h2),而差值h1可能是干扰信号。一直这样进行下去,记录的缓变电流值达到其动作整定值IΔn时,应发出执行信号,继电器动作,保护设备和人身。

这样就杜绝了死区问题,有效地防止了保护器拒动作和误动作所致人身触电危险的发生。即使有危险发生,也会在超过人体承受的安全电流(大小自行设定,且可更改)之前关断电源,保护人身。

3 结束语

在用电设备种类越来越繁多的今天,因设备带电而引发的触电为数不少。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无死区漏电保护器,避免对设备和人身造成危害。重要的是,采用这种方法作漏电保护,对其硬件电路器件的精度要求是很高的,表现为系统精度和零点检测精度。由于实际电网周期不稳定,存在微小波动,集成运放差分放大三极管特性的不完全对称,会导致零点检测存在误差。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并采取有效方法避免这些问题,否则达不到漏电保护的灵敏度和精度。还有,上面描述的方法,采样的点数越多,判断就越准确,误动作现象就越少发生,保护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越高。由此可见,死区是可以预知并解决的,通过这种检测方法可以提高漏电保护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腾松林,杨校生.触电漏电保护器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2]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工厂供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低压台区漏电故障快速定位法 篇7

当低压供电台区出现漏电故障跳闸时, 及时锁定故障点是恢复正常供电的关键。通常情况下故障分析方法是:首先判断是否剩余电流断路器故障, 如果没有故障, 分别对各分支线试送电, 以判断是哪一分支出现接地故障, 找出故障分支后, 把该分支线上所有负荷全部断开, 再试送电, 如试送正常, 证明故障点在用户端, 如试送不正常, 证明故障点在低压线路。这种处理方法既费工又费时, 而且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笔者现介绍一种快速安全定位故障点的方法供参考。

为快速找到故障点, 根据漏电故障都会产生剩余电流 (漏电电流) 这一特点, 首先将故障线路与电源完全断开, 拉开断路器, 取下瓷插式熔断器, 利用变压器作电源接一台220/36变压器, 分别在各相对地施加一个36 V安全电压, 通过比较电流大小确定故障相。确定故障相后, 用带绝缘杆的钳形电流表从电源侧沿故障线路末端选取不同地点测量故障相各支路电流, 通过比较就能找到故障点。假设经测量L1, L2, L3三相对地电流分别为0, 0, 5 A, 可以确定L3相位为故障线路, 沿该线路进行测量, 当电流降低为零时, 便可确定该处为故障点。在有可能存在多处接地时, 可以继续进行测量, 定位故障点。

这种方法使用带绝缘杆钳形电流表, 可以不用登杆操作, 减轻劳动强度, 能安全、有效、迅速地找到漏电故障点。

上一篇:生产线结构下一篇:依赖度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