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运粳19号

2024-05-24

武运粳19号(精选6篇)

武运粳19号 篇1

摘要:介绍了武运粳19号的特征特性, 从培育壮秧、机插秧、精确施肥、精确管水、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以期为该品种的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武运粳19号,特征特性,机插栽培

武运粳19号原名运2394, 由常州市武进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运9818/运5122复合杂交经3年海南加代及选育, 于2003年育成。其具有熟期适中、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米质优、抗逆能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 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苏审稻200811) 。

1 特征特性

1.1 农艺性状

该品种属早熟晚粳类型, 全生育期160d, 比武运粳7号约早3d。机插一般5月下旬播种, 10月下旬成熟, 主茎总叶片数17.5张, 伸长节间6个。株高95cm左右, 株型紧凑, 长势较旺, 穗型较大, 分蘖力较强, 群体整齐度较好, 后期熟色较好;叶色深绿, 叶片夹角小, 茎秆坚韧有弹性, 耐肥抗倒性好, 有利于机械收割。分蘖力较强, 成穗率高, 穗粒结构较协调, 有效穗数285~315万穗/hm2, 每穗总粒数140~160粒, 结实率92%以上, 千粒重27.8g。

1.2 产量表现

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区试, 2年平均产量8 955.0kg/hm2, 较对照武运粳7号增产1.6%;2007年江苏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449.5kg/hm2, 较武运粳7号增产7.9%。产量潜力较大, 2009年金坛市水稻万亩示范区核心方平均产量达10 968.0kg/hm2, 大面积种植产量水平9 750.0~10 500.0kg/hm2。

1.3 品质

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07年检测, 整精米率67.4%, 垩白粒率6.9%, 垩白度0.4%, 胶稠度82.1mm, 直链淀粉含量16.7%, 蛋白质含量7.6%, 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外观商品性好, 食味蒸煮品质较好。

1.4 抗性

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 感穗颈瘟、纹枯病, 不抗条纹叶枯病。该品种综合性状协调, 易创高产栽培, 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肥力中上等条件下种植。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培育壮秧

机插壮苗指标:秧龄12~20d, 叶龄3.0~4.0叶, 苗高12~18cm, 白根多且盘根结度好, 秧苗地上部百苗干物重2g以上。育秧技术措施:适期播种, 机插一般5月20~25日落谷, 移移栽栽大大田田用用种种量量30~45kg/hm22;秧秧田田与与大大田田比比例例1∶100, 移移栽栽大田备塑盘375张/hm2;床土培肥每75kg过筛细土 (土粒粒径≤5mm) 中匀拌800g壮秧剂;播种前严格进行种子处理, 播种盖籽后用160cm幅宽的白色无纺布居中覆盖, 四周用土块压实[1,2];秧田期肥水管理, 育秧床土用壮秧剂培肥的秧苗期不需要追肥, 没有用壮秧剂的要因苗适量追肥, 追肥前先将苗床建立1~2cm薄水层, 后施尿素2.5~5.0g/盘;水分管理要保持无纺布湿润, 灌水掌握“晴天平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沟无水”原则;采用无纺布全程覆盖的要在齐苗后松去四周加压的土块, 使无纺布随秧苗生长而松动自如, 确保秧苗正常生长和覆盖防虫效果。

2.2 机插秧

武运粳19号高产栽培的适宜行株距配置为30.0cm× (11.7~13.0) cm, 插足25.5万穴/hm2, 基本苗75~105万根/hm2[3]。提高机插质量, 大田耕整平田后沉实1~3d再机插;薄水浅插, 掌握“不漂不倒, 越浅越好”原则, 机插时入泥深度以0.5~1.0cm为宜;机插时的行走路线掌握长田、方田靠边插, 然后横头来回出田头;圆田、三角田隔趟插, 然后1圈出田头。

2.3 精确施肥

大田期掌握“适氮稳磷增钾”施肥原则, 机插秧不施大头肥, 产量9 750~10 500kg/hm2施纯氮270~300kg/hm2, 其中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5∶5或6∶4, 氮磷钾比例为1.0∶0.3∶0.5。肥料运筹:基施高含量复合肥 (16-16-16) 225kg/hm2;蘖肥分2次施, 第1次于机插后7d施尿素112.5~150.0kg/hm2, 第2次于栽后15d施水稻专用复合肥 (18-7-10) 225kg/hm2;拔节期结合搁田施单质钾肥75.0~112.5kg/hm2;穗肥分促花肥和保花肥2次施用, 促花肥于倒4叶出生施水稻专用复合肥225kg/hm2加尿素112.5kg/hm2, 保花肥于倒2叶出生施高含量复合肥150kg/hm2加尿素75kg/hm[4,5]。

2.4 精确管水

机插秧灌溉要做到薄水机插, 移栽后保持寸水棵棵到, 以利返青活棵;分蘖期浅水勤灌, 以促进分蘖发生;够苗期, 即群体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90%时脱水搁田, 控制无效分蘖发生, 控制高峰苗不超过420万根/hm2, 并实行前轻后重分次搁田、逐步到位的原则;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 灌浆结实期实行间歇灌溉、干湿交替, 收割前7d断水干田, 防止过早断水, 确保水稻根系活力, 养根保叶活熟到老。

2.5 病虫草害防治

机插育秧在做好药剂浸种的同时, 落谷后采用无纺布全程覆盖育秧, 既能有效阻隔灰飞虱入侵路径, 控制秧苗期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危害, 又可不 (少) 喷农药, 减少污染, 是一项实现清洁化环保生产的有效举措;坚持带药移栽, 移栽前1~2d揭布后及时喷药, 确保健苗生长发育;适时化除, 机插后5~10d进行化学除草;大田生育期间, 在做好常规病虫草防治的同时, 重点抓好灰飞虱防治, 防止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做好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的防治;拔节期和抽穗期结合常规喷药的同时各使用苯甲丙环唑225m L/hm2, 不仅有效预防水稻穗期穗颈瘟、稻曲病等病害的发生, 而且能增强延缓功能叶的光合作用, 成熟期秆青籽黄熟色好, 增粒增重提质增产作用极其显著。

参考文献

[1]蒋祖明, 吴国俊, 史锁平, 等.机插水稻的作用及高效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 2004 (S1) :31-32.

[2]凌启鸿, 张洪程, 丁艳锋, 等.水稻丰产高效技术及理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3]凌励.机插水稻分蘖发生特点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改进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 2005 (3) :14-19.

[4]凌启鸿, 张洪程, 丁艳锋, 等.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新发展——精确定量栽培[J].中国稻米, 2005 (1) :3-7.

[5]蒋祖明, 史粉祥, 蒋红刚, 等.水稻机插稻鸭共作精确定量施肥技术[J].中国稻米, 2007 (4) :67-70.

武运粳19号 篇2

1 特征特性

1.1 形态特征

武运粳19号为半矮株型, 株高96cm, 株型紧凑, 茎秆粗壮, 叶片偏宽、挺, 夹角适中, 全生育期总叶片数17.5叶左右;地上部伸长节间6个, 穗型较大且呈半弯穗型, 平均穗长16.5cm, 分蘖力中等, 着粒较密, 每穗总粒数146粒左右, 抽穗整齐, 群体整齐度较好, 谷粒长椭圆形, 粒型佳, 充实度较好, 颖尖无芒;结实率82%, 千粒重26g左右, 理论产量9 553.5kg/hm2;苗期叶色深绿, 后期熟色较好, 根系活力强, 青秆黄熟。

1.2 生育期

武运粳19号在太湖稻作区直播栽培6月4日播种, 9月1日始穗, 9月5日齐穗, 10月28日成熟, 全生育期146d。

1.3 抗逆性

该品种在直播条件下, 低感白叶枯病、纹枯病和穗颈瘟病, 中感纹枯病;田块未见倒伏现象, 抗倒伏能力较强。

1.4 米质

该品种米粒垩白较少, 色泽较好, 粒型长椭圆形, 外观品质优等。经组织蒸煮品尝试验, 结果表明, 武运粳19号米饭粘韧柔软, 带香型口感, 适口性较好。

2 主要栽培技术

2.1 适宜播期和播种量

武运粳19号的适宜直播期为6月4~14日, 过早播种, 无法安排茬口, 同时不能避开稻飞虱危害;过迟播种, 缩短了全生育期, 影响生长量而降低产量。适宜播种量为52.5~60.0kg/hm2。

2.2 播种

尽可能选用偏砂性土壤连片早播, 应用精量直播机机械直播, 播种幅宽185cm、行距30cm;或在土壤沉实后人工播撒稻种, 并做到匀速条播, 以有利于提高播种均匀度。

2.3 合理运筹肥料

武运粳19号全生育期需纯氮270kg/hm2, 配合施用磷、钾肥, 氮、磷、钾比例为1∶0.3∶0.6, 做到“重施基肥, 早施分蘖肥, 穗肥以促花肥为主”。氮肥运筹比例为, 基蘖肥∶长粗肥穗肥=0.6∶0.1∶0.3。

2.4 科学管水

浅水播种, 播后疏通沟系, 确保田内无积水, 连阴雨天气要及时排水, 做到浅水分蘖, 拔节后采取间歇灌溉, 看苗适时搁田, 搁田还水后保持清水、硬板, 后期保持田间湿润, 确保活熟到老, 收割前7d灌1次跑马水, 严防脱水过早而影响粒重。

2.5 杂草防治

确立综合防治策略, 尽可能实行轮作, 坚持精选种子、良法栽培提高播种质量, 全苗早发以苗抑草, 化学除草、人工拔草相结合;特别是要重点突破化学除草, 坚持抓早抓小, 依据田间草相和草量选择除草药剂, 掌握用药适期, 在催芽播种的条件下, 可于播后2~4d、稻苗2~3叶时采用“一封一杀”化除方式, 以提高防效控制杂草发生。

2.6 病虫害防治

根据当地植保部门和田间具体病虫情况, 选择低毒、无残留化学农药或生物农药, 结合生物防治进行综合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 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 中、后期综合防治纹枯病、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

2.7 防止倒伏

直播栽培由于浅播且在播种时往往田土过烂, 易导致根系发育不良, 扎根浅而不稳, 拔节后重心上移, 稍受台风、阴雨等外力侵袭, 易造成倒伏。栽培上一要逐年适当加深耕作层, 并防止播种时田面过于糊烂影响播种质量;二要看苗施用氮肥, 增施钾肥, 同时在播后25~30d、稻苗6~7叶时适当搁田, 以调控群体, 促壮个体;三要严格掌握使用“矮苗壮”促进壮秆、控制株高。

2.8 及时收获

优质水稻生产必须重视收获适期和稻谷干燥。收获过早和过晚均不利于获得优质稻, 收获过早, 青粒增加, 粒重较低;收获过晚, 着色米相对较多, 稻米光泽度偏差, 稻米品质下降。收获适期一般在抽穗后40~45d, 95%以上的稻穗颖壳变黄。稻谷干燥不当, 易出现裂纹米和过干米, 影响稻米的加工品质, 从而使整精米率下降。稻谷收获后, 对稻谷进行人工翻晒或机械烘干的干燥处理, 方能入库保存, 稻谷含水率严格控制在15%左右。

参考文献

[1]凌启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武运粳19号 篇3

1 特征特性

1.1 稳产性好

2007—2008年参加江苏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 2年平均产量为9 112.5 kg/hm2, 2007年较对照扬辐粳8号增产9.4%, 2008年较对照淮稻9号增产3.2%, 2年增产与对照相比均达极显著水平;2009年江苏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405.0 kg/hm2, 较对照扬辐粳8号增产10.6%。2010年金坛市水稻万亩示范片核心方平均产量达11 284.5 kg/hm2, 产量潜力在12 000 kg/hm2以上。

1.2 米质较佳

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9年检测, 武运粳24号的理化指标为:整精米率为75.2%, 垩白粒率为20.0%, 垩白度为2.0%, 胶稠度为82.0 mm, 直链淀粉含量为15.2%, 蛋白质含量为7.6%, 稻米品质达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

1.3 抗逆能力较强

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接种鉴定, 武运粳24号苗期对稻瘟病生理小种ZC15、ZE3、ZF1等表现为免疫, 中抗白叶枯病, 感穗颈瘟、纹枯病, 中感条纹叶枯病, 2007—2009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为24.30% (感病对照3年的平均穴发病率为60.55%) 。该品种综合抗逆能力较强, 易创高产栽培, 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宁镇扬丘陵地区及苏南中上等地力水平的地域进行种植。

1.4 性状表现

该品系株型集散适中, 长势较旺, 穗型中等, 分蘖力较强, 着粒密度中等, 轻度二次灌浆, 易脱粒, 抗倒性中等。江苏省区试平均结果为:有效穗数约为315万穗/hm2, 每穗实粒数125粒, 结实率89.6%, 千粒重25.4 g;株高100 cm, 全生育期156 d, 较扬辐粳8号迟熟1~2 d;一生总叶片数17.0叶, 6个伸长节间;群体整齐度好, 成熟期熟相较好。

2 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2.1 培育壮秧

精做苗床, 建立通气式苗床, 于落谷前15 d进行干整水平后排水露田硬板, 畦宽140~150 cm, 畦沟宽为30~40 cm, 深为10 cm, 围沟深15 cm, 畦面要求达到“平、实、光”[1];播种前严格进行种子处理和药剂浸种。适期播种, 播种时间根据接茬情况而定, 掌握“宁可田等秧, 切莫秧等田”的原则, 一般于5月20—25日落谷, 湿润育秧。移栽大田用种量37.5~45.0 kg/hm2, 每盘 (58 cm×28 cm) 落谷100~120 g。秧田与大田比例为1∶100, 移栽大田备塑盘375张/hm2;床土培肥每75 kg过筛细土 (土粒粒径≤5 mm) 中匀拌0.8 kg壮秧剂。播种盖籽后用幅宽160 cm的白色无纺布居中覆盖, 四周用土块压实。育秧床土用壮秧剂培肥的秧苗期不需要追肥, 若没有施用壮秧剂的要因苗适量追肥, 追肥前先将苗床建立1~2 cm薄水层后每盘施尿素2.5~5.0 g。水分管理要保持无纺布湿润, 灌水掌握“晴天平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沟无水”原则。采用无纺布全程覆盖的要在齐苗后松去四周压实土块, 让无纺布随秧苗生长而松动自如, 确保秧苗正常生长和保证防虫成效。

2.2 适期移栽

机插壮秧的指标为:秧龄12~20 d, 叶龄3.0~4.0叶, 苗高12~18 cm, 且白根多, 盘根结度好, 秧苗地上部干物重2 g/百苗以上。达标后适期移栽, 一般于6月上旬移栽, 机插秧龄严格控制在20 d以内, 最迟移栽期不宜超过6月15日[2]。合理的基本苗是合理群体的起点, 只有基本苗的密度适当, 才能保证高产所需的穗数, 提高成穗率。机插移栽以“稳行缩株适苗”为原则, 行株距以30 cm× (12~13) cm为宜, 保证插足25.5万穴/hm2, 每穴3~4苗, 基本苗达到75万~105万根/hm2。提高机插质量, 大田耕整平田后沉实1~3 d再机插;应薄水浅插, 掌握“不漂不倒, 越浅越好”的原则, 机插时入泥深度以0.5~1.0 cm为宜;移栽时控制秧块的含水量, 掌握秧苗土块以手指按出印为宜, 防止秧块过烂机插时秧块起拱或不下滑, 导致缺穴断垄现象。

2.3 肥水运筹

掌握“适氮稳磷增钾”的原则, 机插秧时不施大头肥, 产量达到9 750~11 250 kg/hm2需施纯氮270~300 kg/hm2, 其中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为5∶5或6∶4, 氮磷钾比例为1.00.3∶0.5[3]。基施复合肥 (16-16-16) 225 kg/hm2;蘖肥分2次施, 第1次于机插后7 d施尿素112.5~150.0 kg/hm2, 第2次于栽后15 d施水稻专用复合肥 (18-7-10) 225 kg/hm2;拔节期结合搁田施单质钾肥75.0~112.5 kg/hm2;穗肥分促花肥和保花肥2次施用, 促花肥于倒4叶时施水稻专用复合肥为225 kg/hm2加尿素112.5 kg/hm2, 保花肥于倒2叶时施高含量复合肥150 kg/hm2加尿素75 kg/hm2。节水灌溉, 机插秧灌溉要做到薄水机插, 移栽后保持寸水, 以利返青活棵[4];分蘖期浅水勤灌, 以促进分蘖发生;够苗期 (即群体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 开始脱水搁田, 以控制无效分蘖发生, 控制高峰苗不可超过420万根/hm2, 并实行前轻后重分次搁田、逐步到位的原则;抽穗扬花期应保持水层, 灌浆结实期间歇灌溉、干湿交替 (做到前水不见后水) , 收割前7 d断水干田, 防止过早断水, 以利养根保叶防早衰, 确保稻株活熟到老。

2.4 病虫草害防治

机插育秧在做好药剂浸种的同时, 落谷后采用无纺布全程覆盖育秧, 这样既能有效地阻隔灰飞虱的入侵传毒, 避免秧苗期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 又可不喷或少喷农药, 减少环境污染, 是一项实现清洁化环保生产的有效措施;坚持带药移栽, 移栽前1~2 d揭布后及时喷药, 确保秧苗生长发育。适时化除, 掌握机插后5~10 d适时进行化学除草。大田生育期间, 在做好常规病虫草害防治的同时, 应重点抓好灰飞虱的防治, 防止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做好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虫害的综合防治;拔节期和抽穗期结合常规喷药分别施用苯甲丙环唑225 mL/hm2。据实践, 于水稻生长中后期使用苯甲丙环唑不仅可以有效地预防水稻穗期穗颈瘟、稻曲病等病害的发生, 还能增强稻株上部功能叶的光合作用效率, 保证成熟期秆青籽黄, 增产作用十分明显。

参考文献

[1]凌启鸿, 张洪程, 丁艳锋, 等.水稻丰产高效技术及理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2]凌启鸿, 张洪程, 丁艳锋, 等.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新发展——精确定量栽培[J].中国稻米, 2005, 11 (1) :3-7.

[3]蒋祖明, 李伟海, 段云辉, 等.武运粳19号特征特性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 2009, 15 (5) :69-70.

武运粳19号 篇4

1 栽培方案设计

1.1 品种选择

武运粳27 号优点突出, 属大穗型品种, 有较高产量潜力, 小区高产栽培条件下有11 250 kg/hm2以上产量水平。有较强的广适性, 株高适中, 抗倒性强, 分蘖性偏强, 易种易管, 抗沿海初夏低温冷害, 而且耐高温, 避免造成高温杀雄, 扬花灌浆速度快, 结实率高。熟期适中, 生育期151 d左右, 适宜在沿海地区作迟播种植。

1.2 目标产量及构成

稻谷产量11 250 kg/hm2, 有效穗330 万~360 万穗/hm2, 每穗总粒数为130~140 粒, 结实率为90%~95%, 千粒重为25 g。

1.3 基本苗设计

X=Y/[1+ (N-n-SN-bn-a) c×r]

式中, X表示合理基本苗, Y表示适宜穗数, N表示主茎总叶数, n表示主茎伸长节间数, SN表示移栽秧龄, a表示调节值, c表示调节系数, r表示分蘖发生率, bn表示移栽至始蘖间隔的叶龄数。机插稻 (伸长节间≥5 个) 够苗期一般发生在N-n前一个叶龄, a值一般取1。机插稻由于育秧密度过大, 第1、2、3 个叶位的分蘖芽发育受抑制, 在四叶期移栽时, 从移栽到始蘖要间隔2 个叶龄 (bn=2) , 在秧龄15~20 的情况下, 分蘖发生率可达70%以上, r=0.7, c为调节系数与括号内求出的数值对应, 括号内数值为3、4、5、6、7、8 时, 对应的c值为1.00、1.25、1.60、2.00、2.60、3.50。

每穴苗数=基本苗/每666.67 m2合理栽插穴数

1.4 施肥方案

1.4.1 施氮量设计。盐城市大丰区每生产100 kg粳稻稻谷需N量为2.1 kg, 土壤肥力中等田块, 每季土壤的供N量以90 kg/hm2计, N肥的当季利用率可按40%计。计算公式具体如下:

施N量= (目标产量稻谷需N量-土壤当季供N量) /N肥的当季利用率

目标产量稻谷需N量 (kg/666.67 m2) =目标产量×100 kg籽粒吸N量/100

土壤当季供N量 (kg/666.67 m2) = 基础地力产量 × 无N空白区100 kg籽粒吸N量/100

1.4.2 肥料运筹方法。在施N量相同的前提下, 机插稻基蘖肥与穗肥 (氮肥) 比例为6∶4 时产量显著增加, 生产实践也证明基蘖肥60%、穗肥40%是机插稻高产优质的氮肥运筹模式。同时, 施用原则是有机肥、无机肥相结合, 平衡精确施用。因示范区施用菜籽饼, 菜籽饼含氮4.98%、磷2.06%、钾1.90%, 故适量少施化肥, 同时小麦秸秆全量还田, 也可有效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和肥力。

1.5 水稻群体动态设计

移栽后20 d, 群体茎蘖达到360 万个/hm2, 移栽后30 d, 群体茎蘖达到高峰值450 万个/hm2左右, 成穗率80%以上, 总生物产量22.5 t/hm2, 经济系数0.5。

2 示范成果

2.1 项目专家组测产结果

有效穗数352.5 万穗/hm2, 每穗实粒数130.7 粒, 每穗总粒数139.9 粒, 结实率93.4%, 千粒重25.0 g, 理论产量为11 518.5 kg/hm2。

2.2 田间实际收割亩产量 (0.28 hm2) :

根据科学的栽培方案, 超高产粳稻品种武运粳27 号在盐城市大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示范方实收单产11 280.6kg/hm2、在盐城市大丰区华丰农场种子研究院、盐城市大丰区小海丰满谷物种植农场各6.67 hm2的示范方实收单产分别为10 797.0、11 501.7 kg/hm2。

3 超高产栽培技术总结

3.1 育秧方式

采取有孔薄膜营养土湿润育秧, 选择灌排、运秧、管理等农事活动均方便的田块作苗床, 按照1∶90 的比例配置苗床与大田秧苗。秧板宽1.3 m, 沟宽0.25 m, 沟深0.15 m。四周开好围沟, 沟宽0.3 m, 沟深0.2 m。秧板粗平后, 上水验平, 铲高补低, 填缝拍实, 达到“平、实、光、直”[1]。

3.2 精心播种

前茬宁麦13 号收割期在6 月15 日左右, 机插秧的秧龄在18~20 d, 确定始播期为5 月28 日, 秧床落芽谷量为1.4 kg/m。播种后盖好无纺布。上平沟水, 日进夜排。

3.3 管理秧苗

播后10 d左右, 苗高2 cm左右, 揭去无纺布, 一叶一心期苗床施尿素75 kg/hm2作断奶肥, 移栽前3~4 d, 施尿素75kg/hm2作送嫁肥。断奶肥和送嫁肥都应在早晚施, 施后用清水淋头, 防止灼苗, 移栽前3 d排水炼苗, 移栽前1~2 d喷药防治水稻早期病虫害。

3.4 精准移栽

大田精耕细整后, 上水验平, 全田落差不超过3 cm, 清理前茬杂物和浮渣, 沉实1 d后栽秧苗, 秧龄20 d, 秧龄3.4叶左右, 苗高17.1 cm, 行距30 cm, 实际株距10.4 cm, 栽植31.5 万穴/hm2, 每穴实际基本苗3.1 株, 平均基本苗97.65 万株/hm2, 6 月17 日3 hm2示范区1 d内栽插完备。

3.5 精确施肥

示范区实际施化肥量为纯N 336 kg/hm2、P2O5160.5kg/hm2、K2O 133.5 kg/hm2;锌肥、饼肥、普钙作基肥。具体施肥量和日期如下:施45%复合肥247.5 kg/hm2、尿素82.5 kg/hm2、菜籽饼450 kg/hm2、普钙 (有效磷16%) 450 kg/hm2、氯化钾75kg/hm2、 硫酸锌22.5 kg/hm2作基肥;栽后8 d和17 d分别追施尿素各150 kg/hm2作分蘖肥;7 月31 日施尿素82.5kg/hm2、45%三元复合肥187.5 kg/hm2作促花肥;8 月15 日施保花肥45%复合肥150 kg/hm2、尿素75 kg/hm2[2]。

3.6 水浆管理

移栽时水层0.5~1.0 cm, 秧苗不漂、不倒、不空插, 栽插1 周内日进夜排, 白天水层1~2 cm, 防高温伤苗和秸秆还田的硫化物、氮氧化物对秧苗根系的伤害。扎根活棵后浅水勤灌次次清, 浅露结合增温排毒长新根促分蘖, 7 月10 日群体总茎蘖309 万个/hm2, 排水搁田, 轻搁频搁;7 月17 日群体总茎蘖438 万个/hm2, 8 月4 日进入拔节孕穗期, 建立浅水层, 确保颖花正常发育;开花期为9 月5 日, 灌浆结实期采取间歇灌溉, 干湿交替, 养根保叶, 活熟到老

3.7 病虫草害防治

全面实行统防统治病虫草害5 次。栽后结合第1 次分蘖肥, 用46%苄嘧·苯噻酰可湿性粉剂900 g/hm2化除。7 月28 日用3%阿维·氟铃脲 (天攻) 1 500 m L/hm2防治大螟、 卷叶螟, 50%吡哑酮225 g/hm2防治飞虱、叶蝉, 27%噻呋·戊唑醇300 m L/hm2防治纹枯病, 75%三环唑 (丰登) 450 g/hm2防治叶瘟病。8 月8 日用60%甲维·杀虫单1 500 g/hm2+24%噻呋酰胺450 m L/hm2防治4、5 代纵卷叶螟, 加喷植物生长调节剂天然28 高芸苔180 m L/hm2。8 月25 日用25%甲维茚虫威150 g/hm2防治卷叶螟、二化螟、大螟, 75%三环唑600 g/hm2防治稻瘟病, 30%苯甲丙唑450 g/hm2、 加28 高芸苔素180m L/hm2。9 月1 日用75% 三环唑600 g/hm2、50% 氟环唑180g/hm2、1.14% 锐威特900 m L/hm2、72% 丙溴磷750 m L/hm2加5% 氟铃脲600 m L/hm2。9 月8 日用30% 三环已唑醇1 500m L/hm2、70%噻嗪烯啶虫胺450 g/hm2、25%吡蚜酮375 m L/hm2主治稻飞虱、水稻稻颈瘟、纹枯病、稻曲病[3,4]。

3.8 气候对超级稻武运粳27 号超高产示范栽培的影响

5 月下旬旬平均气温 (20.4 ℃) 比常年偏高0.8 ℃ , 加之盖无纺布、灌平沟水等措施, 水稻出苗快、苗壮、苗齐。苗期气温较常年正常偏高, 分蘖充足。8 月上旬水稻拔节后气温低, 生长慢, 8 月10 日第13 号台风“苏迪罗”造成大丰市短时强降雨, 各高产示范区开沟排水, 降低田间水位, 减轻灾害影响。8 月中下旬气温回升, 水稻穗分化正常, 9 月5 日进入开花期, 9 月上中旬气温分别低于常年0.7、1.0 ℃, 灌浆慢, 9 月下旬旬平均气温22 ℃, 高于常年1.7 ℃, 10 月上中旬气温正常偏高, 光合作用强, 灌浆足, 籽粒饱满, 品质好, 产量高。

4 示范总结

超高产粳稻品种武运粳27 号在沿海地区超高产栽培具有广适性, 盐城市大丰区华丰农场种子研究院、盐城市大丰区小海丰满谷物种植农场各6.67 hm2的丰产方单产较高。不仅表现出耐盐碱、苗期抗低温、花期抗高温、产量高且稳增产潜力大、品质优等特点, 而且超高产配套栽培技术难度小, 便于推广应用。只要做好适期统一育秧、培育合理适龄壮秧群体、科学的肥水运筹方法以及病虫草害的统防统治等配套措施, 在气温正常、无自然灾害条件下, 超高产水稻品种武运粳27 号11 250 kg/hm2产量超高产栽培可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开斌, 汪先霞, 詹杨.豫南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 2010 (12) :18-19.

[2]付景, 杨建昌.超级稻高产栽培生理研究进展[J].中国水稻科学, 2011 (4) :343-348.

[3]邹应斌, 敖和军, 王淑红, 等.超级稻“三定”栽培法研究I概念与理论依据[J].中国农学通报, 2006 (5) :158-162.

武运粳19号 篇5

进入2000年以来, 江、浙、沪一带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大面积爆发, 随着苏中、苏北地区水稻品种粳稻化, 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江苏省也逐年加重, 加强抗条纹叶枯病粳稻新品种的选育或改良优良推广品种的抗性成为水稻育种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由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研究, 2004年, 在扬州对江苏省1981—2002年间审定的25个迟熟中粳品种进行产量鉴定, 通过鉴定结合区域试验资料分析, 确定以武运粳8号为抗性改良对象。

武运粳8号 (原品系名9516) 是典型的直立穗品种, 由江苏常州武进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 1999年通过品种审定, 大面积产量稳定在9.75 t hm-2, 曾涌现出许多10.5 t hm-2的丰产方和12 t hm-2的高产田块, 武育粳8号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稻米产品, 在江苏和上海稻米市场十分畅销, 但由于该品种易感条纹叶枯病, 生产应用受到限制。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为了发掘条纹叶枯抗病基因并及早应用于育种, 利用抗病广亲和籼稻Dular与感病粳稻Balilla杂交构建的F2无性系群体, 在第11染色体上精细定位了2个条纹叶枯病抗性QTLq STV-11b和q STV-11c。

以直立穗高产品种武运粳8号作为条纹叶枯病抗性改良的受体亲本, 利用抗条纹叶枯病品种葵风为供体亲本, 通过杂交和回交, 同时利用4个与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STS11-31、STS11-71、STS11-19和STS11-43进行辅助选择, 至2008年正季, 共计获得70个BC3F5以及115个BC4F4抗条纹叶枯病的稳定株系。经回交后代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和抗性的系统鉴定, 从中筛选出10个BC4F5株系和2个BC3F6株系, 这些株系综合性状与武运粳8号已十分相近, 保持了武运粳8号的丰产性和优质, 明显提高了条纹叶枯病的抗性。

此项研究将分子生物学研究新成果应用于育种实践, 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有效地改良了江苏省直立穗高产水稻品种武运粳8号的条纹叶枯病抗性, 延长了该品种的使用寿命, 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武运粳19号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滨江新区宜和村6组某农户责任田内进行, 供试土壤为油砂土, 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20.4g/kg、19.2 mg/kg、63.7 mg/kg, 水稻用种量为4 kg/666.67 m2, 栽培方式为机插秧, 于5月26日落谷, 6月9日移栽, 10月22日收获。

1.2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武运粳24;供试肥料品种:尿素 (含纯N46%) 、过磷酸钙 (含P2O512%) 、氯化钾 (含K2O 60%) 。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3414”试验设计方案, 设氮、磷、钾3个因素, 每个因素设0、1、2、3 4个水平, 其中氮肥4个水平分别为0、10、20、30 kg/666.67 m2, P2O54个水平用量分别为0、2、4、6 kg/666.67 m2, K2O 4个水平用量分别为0、4、8、12kg/666.67 m2。共计14个处理, 处理1~14分别为N0P0K0、N0P2K2、N1P2K2、N2P0K2、N2P1K2、N2P2K2、N2P3K2、N2P2K0、N2P2K、N2P2K3、N3P2K2、N1P1K2、N1P2K1、N2P1K1。3次重复, 随机排列, 小区面积20 m2。防止小区间窜水窜肥, 各小区间筑埂单灌, 并设保护行。

1.4 试验方法

按试验要求进行肥料的施用, 其中氮肥基蘖肥∶穗肥为7∶3;磷钾肥一次性作基肥, 其他农艺措施要求一致[1,2,3,4]。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处理水稻经济性状比较

由表1可知, 氮、磷、钾三因素对水稻有效穗数的影响表现为氮>钾>磷, 同样氮对每穗实粒数的影响也最大, 其次为磷, 钾对每穗实粒数的影响最小。而氮、磷、钾三因素对水稻千粒重表现则是钾的影响最大, 其次为磷, 氮对水稻千粒重的影响最小。

2.2 单因子肥料效应分析

从水稻施肥的增产、增值系数2项指标来看, 氮、磷、钾从0~2水平均表现增产。由表2可知, 氮效应最大, N在0~1水平, 1 kg纯N增产9.9 kg水稻, 1元的氮可增收5.17元水稻;1~2水平, 1 kg纯N增产12.9 kg水稻, 1元肥料可增收6.73元水稻;从2~3水平, 随着氮肥用量增加水稻呈现减产趋势。磷效应次之, P2O5从0~1水平, 1 kg P2O5增产9.5 kg水稻, 1元磷肥可增收4.75元水稻;1~2水平, 1 kg P2O5增产17.5 kg水稻, 1元磷肥可增收8.75元水稻;从2~3水平, 随着磷肥用量增加水稻呈现减产趋势。K2O从0~1水平, 1 kg K2O增产7.75 kg水稻, 1元钾肥可增收3.44元水稻;1~2水平, 1 kg K2O增产9.5 kg水稻, 1元钾肥可增收4.22元水稻, 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 水稻的产量下降, 下降的幅度小于磷肥。

2.3 回归分析

(1) 单因素分析。将产量、肥料用量拟合一元二次方程, 结果表明在2水平时, 施肥量最佳, 施肥量进一步增加, 超过2水平, 水稻的产量会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注:增产系数为1 kg养分增产量, 增值系数为1元肥料增收小麦元数。纯N、P2O5、K2O、水稻市场价分别为4.6、4.8、5.4、2.4元/kg。

水稻产量 (Y) 与氮 (N) 、磷 (P2O5) 、钾 (K2O) 进行拟合, 其模型为:

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 缺氮肥 (纯N) 、磷肥 (P2O5) 、钾肥 (K2O) 的相对产量为分别为62.12%、91.03%、88.54%, 回归统计R2=0.974 2, 标准误差22.28, 处理间差异显著。按纯N、P2O5、K2O、水稻籽粒市场价4.6、4.8、5.4、2.4元/kg计算, 则最大施肥量是纯N 31.4 kg/666.67 m2, P2O53.38 kg/666.67 m2、K2O 7.28 kg/666.67 m2, 最高产量628.27 kg/666.67m2;最佳施肥量是纯N 24.6 kg/666.67 m2, P2O54.33 kg/666.67 m2、K2O8.79 kg/666.67 m2, N∶P2O5∶K2O为1∶0.18∶0.36, 最佳经济产量618.2 kg/666.67 m2。但靖江市当前的施肥水平不可能达到, 该配方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施肥量在一定的范围内, 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小麦的有效穗整体、每穗粒数增加, 但当施肥量超过一定水平后, 小麦的有效穗整体、每穗粒数减少[5,6]。千粒重随氮肥用量的增加有所下降, 在氮肥水平一致的情况下, 随磷、钾肥用量增加有所上升。靖江市油沙土地力高产田块水稻最佳经济产量为618.2 kg/666.67 m2, 最佳施纯N 24.6 kg/666.67 m2, P2O54.33 kg/666.67 m2, K2O 8.79 kg/666.67 m2, 氮、磷、钾配比为1∶0.18∶0.36。调查表明, 在靖江市水稻实际生产中, 有20%的农户氮肥施肥量达到此水平, 产量为650 kg/666.67 m2。

摘要:在靖江市油砂土高肥力地块上进行水稻武运粳24“3414”完全肥效试验, 结果表明:武运粳24最佳经济产量为618.2 kg/666.67 m2, 最佳施肥量为纯N 24.6 kg/666.67 m2、P2O5 4.33 kg/666.67 m2、K2O 8.79 kg/666.67 m2, 氮、磷、钾配比为1:0.18:0.36。

关键词:武运粳24,“3414”试验,最佳施肥量,江苏靖江

参考文献

[1]孙艳.2008年水稻3414完全试验[J].农业与技术, 2008, 28 (6) :35-39.

[2]张国祥, 袁瑜, 李燕, 等.黄白土水稻3414试验与施肥配方设计[C].江苏耕地质量建设论文集, 2008:302-306.

[3]尹彩侠, 王立春, 张国辉, 等.平衡施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 2007 (4) :29-30, 34.

[4]陈正刚, 陆引罡, 朱青.贵州西南部中海拔地区水稻平衡施肥及钾肥效应[J].贵州农业科学, 2006 (1) :50-52.

[5]陈新平, 张福锁.通过“3414”试验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J].中国农技推广, 2006 (4) :36-39.

【武运粳19号】推荐阅读:

武运粳24号08-29

上一篇:行政监督的有效性下一篇:护林防火技术的应用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