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防范体系(精选12篇)
网络安全防范体系 篇1
摘要:今日的世界已进入了网络信息高速流通的时代,它仿佛使地球变小了,把世界各地的距离拉近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进入了千家万户。中国的网民每年以百分之两位数字递增,已成为世界上上网人数最多的国家。它快速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在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给大家带来很大的方便。但同时基于网络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不论是外部网还是内部网的网络都会遇到安全问题的挑战。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管理问题,二是技术问题。本文首先概括了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和当前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局限性,然后对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及设计原理进行了系统分析。
关键词:网络安全,网络攻击,防范体系
1. 引言
在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交流便利和开放的代名词,几年前不可思议的事情今天已成为现实。然而伴随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也在循环递升,矛与盾的较量会长时间的进行下去。[1]网络环境下,永远没有绝对的安全可言,无论采用何种技术手段,也只能保证网络运行的环境相对安全。原本网络固有的优越性、开放性和互联性变成了信息安全隐患的便利桥梁,网络安全已变成越来越刺手的问题。想要真正使计算机网络更加安全,不仅要提高我们的意识和技术水平,更多的是需要在社会上进行网络安全重要性的教育和宣传,提高网络用户的认识,达到创建和谐、安全的网络环境的目的。据有关部门统计,网络犯罪几年来呈上升趋势。在此,仅谈一些关于网络安全及网络攻击的相关知识和一些常用的安全防范技术。
2. 当前主要影响网络安全的管理因素和技术因素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成了人们关心的焦点,任何一部暴露在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系统,都多少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安全威胁,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漏洞。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多种。
(1)TCP/IP的脆弱性。作为所有网络安全协议基石的TCP/IP协议,其本身对于网络安全性考虑欠缺,这就使攻击者可以利用它的安全缺陷来实施网络攻击。
(2)软件系统的不完善性造成了网络安全漏洞,给攻击者打开方便之门。
(3)网络结构的不安全性。由于因特网采用了网间网技术,因此当两台主机进行通信时,攻击者利用一台处于用户数据流传输路径上的主机,就可以劫持用户的数据包。
(4)缺乏安全意识和策略。由于人们普遍缺乏安全意识,网络中许多安全屏障形同虚设。如为了避开防火墙的额外认证,直接进行PPP连接,给他人留下可乘之机等。
(5)管理制度不健全,网络管理、维护任其自然。
(6)由于条块分割的利益分配问题所带来的网络安全问题。
3. 目前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存在着技术和管理的缺失
网络安全防范措施主要有防火墙、口令验证系统、加密系统等,应用最广泛的是防火墙技术。[2]防火墙技术是内部网最重要的安全技术之一,其主要功能就是控制对受保护网络的非法访问,它通过监视、限制、更改通过网络的数据流,一方面尽可能屏蔽内部网的拓扑结构,另一方面对内屏蔽外部危险为立足点,但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
(1)防火墙难于防内。防火墙的安全控制只能作用于外对内或内对外,而据权威部门统计结果表明,网络上的安全攻击事件有70%来自内部攻击。
(2)防火墙难于管理和配置,易造成安全漏洞。防火墙的管理和配置,易造成安全漏洞。防火墙的管理及配置相当复杂,一般来说,由多个系统(路由器、过滤器、代理服务器、网关、保垒主机)组成的防火墙,管理上有所疏忽是在所难免的。根据美国财经杂志统计资料表明,30%的入侵发生在有防火墙的情况下。
(3)防火墙的安全控制主要是基于IP地址的,难以为用户在防火墙内外提供一致的安全策略。许多防火墙对用户的安全控制主要是基于用户所用机器的IP地址而不是用户身份,这样就很难为同一用户在防火墙内外提供一致的安全控制策略,限制了企业网的物理范围。在应用过程中很多安全问题的发生都是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因此为了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做到最大程度的相对安全性,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安全防范技术手段,是当务之急。
4. 当前网络安全防范的主要措施
4.1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一般分为两类:网络级防火墙和应用级防火墙。网络级防火墙防止整个网络出现外来非法入侵;应用级防火墙是从应用程序来进行接人控制,通常使用应用网关或代理服务器来区分各种应用。目前防火墙所采用的技术主要有:屏蔽路由技术、基于代理技术、包过滤技术、动态防火墙技术、DMZ模型。
4.2 加密技术
在进网络通讯进行数据交换时,可能遭到窃听而威胁到信息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将传输的重要信息或者数据加密,变为乱码后传送,在接受后在用相应技术解密加以还原解读。[3]这种手段即被称为信息加密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也是现在网络环境下常用的一种安全防范措施。
4.3 虚拟专用网
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是在因特网等公共网络上延伸的专用网络,通过一个私有的通道在公共网络上创建一个私有的连接。因此,从本质上说VPN是一个虚拟通道,它可用来连接两个专用网。通过可靠的加密技术方法保证其他安全性,并且是作为一个公共网络的一部分存在的。
4.4 采用严格访问控制措施
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法访问,使非权限的网络访问受到限制,只允许有访问权限的用户获得网络资源。[4]首先是要进行身份验证。身份识别是用户向系统出示自己身份证明的过程,身份认证是系统查核用户身份证明的过程。这两项工作统称为身份验证,这是判明和确认通信双方真实身份的两个重要环节,用户名和口令的识别与验证是常用的方法之一。此外还有数字证书、动态口令、智能卡、生物识别等多种认证方式。
4.5 入侵检测系统应用
入侵检测技术不同于其他防范手段,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是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在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中记录相关记录,入侵检测系统能够检测并且按照规则识别出任何不符合规则的活动,能够限制这些活动,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
5. 结束语
网络安全问题不是一部分人或一个社会面临的问题,而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网络具有全球性、开放性、灵活性等优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网络安全防范管理的难度。保障网络安全不但需要参考网络安全的各项标准以形成合理的评估准则,更重要的是必须明确网络安全的框架体系、安全防范的层次结构和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网络系统的各个不安全环节,找到安全漏洞,做到有的放矢。我们应加强各国间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防范技术手段,努力做到保证网络环境运行安全。目前的漏洞检测系统存在只能够探测已知漏洞、扫描不全面、检测盲目性大、对网络缺乏综合性评估等缺点,还不够完善。信息网络的发展本身就是信息安全防护技术和信息安全攻击技术不断搏弈的过程。这样的演变不仅仅是为了避免恶意攻击,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网络的可信度。
参考文献
[1]朱理森,张守连.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M].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2001.
[2]刘占全.网络管理与防火墙[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
[3]叶涛.信息加密技术浅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9.
[4]王宇杰、王锋、杨文宾.计算机网络访问控制技术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0.07.
网络安全防范体系 篇2
剖析检察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体系2007-02-17 16:40:
53我国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从年起步至今,经历了由点及面,由弱渐强的发展阶段,并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信息一体化网络。
随着检察机关信息网络建设的全面开展以及应用的逐步深入,信息安全系统的建设便显得更为迫在眉睫,对这项工作的丝毫懈怠都将会给未来检察机关的网络信息系统带来致命的危险。因此,加强检察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体系建设成为影响检察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检察信息网络建设的现状
按照高检院“”工程和全国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工作“统一规划、统一技
术、统一规范、统一应用软件和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目前全国省市级检察机关的二级专线网络已经逐步进入应用阶段,市级院与省级院以及省级院与高检院之间的专线电话、视频会议和计算机数据传输的“三网合一”也基本能够实现,而且一些技术较为先进的地区也率先完成了三级专线网络的搭建。部分基层检察院的内部局域网络已经能够将检察业务、办公事务、综合业务和全面检索等应用系统运用于实际的检察工作中。同时,依靠较为成型的网络系统,并辅之以充足的数据库资源,保证了上下级院之间直接的视频、数据、语音的传输,并基本满足了与其他兄弟院之间进行广泛数据交换的互联要求。
目前在我国,检察机关已不同程度地将计算机作办公、办案的必要辅助工具,检察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之几年前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检察业务软件、网络办公软件以及其他的辅助处理软件也普遍地应用于日常的工作之中。
同时,相当一部分检察院已经开通了网站,并通过这一媒介,发布信息、收集反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网络工作平台。
二、流行在检察信息系统中的埃博拉网络不安全因素
网络中的不安全因素,之所以称其为埃博拉,并非危言耸听。在当前的检察信息网络中,存在着种种高危的“致病”因素。
病毒入侵与黑客攻击。网络病毒的入侵、感染与黑客的恶决击、破坏是影响当前检察信息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目前,全球发现的病毒数以万计,并以每天十种以上的速度增长,可以说每时每刻网络都在经受着新的病毒或其变种的冲击。而对于网络系统而言,黑客攻击较之病毒威胁则更加让人防不胜防。在网络立法十分匮乏、跟踪防范手段有限的今天,面对网络黑客针对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漏洞的频繁地、具有隐蔽性的攻击,我们所要承受的威胁往往是
毁灭性的。
网络硬件、软件方面存在的缺陷与漏洞。与银行、邮电等行业相比,目前,检察机关的局域网建设还存在首明显的差距。从硬件上讲,检察系统的网络产品尤其是关键部位的配套设施还相对较为落后,核心部件的性能还不能完全满足检察机关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在软件方面,由于网络的基础协议本身缺乏相应的安全机制,所以基与此存在的任何网络都无法摆脱不安全因素的困扰。而目前广泛运行在检察网络中的微软件操作系统更是破绽百出,再加之相当数量的办公软件与网络软件自身开发的局限性,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病毒,前的网络“风雨飘摇”一点也不为过。
使用人员的不良习惯与非法操作。客观的讲,目前检察机关的网络操作水平仍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网络使用者中普遍存在着操作不规范和软件盲目应用的现象。相当一部分检察网络用户对于网络存储介质的使用缺乏安全和保密
意识,对硬件的维护缺少必要的常识,带来涉密数据在存储与传递环节不必要的隐患。同时,由于操作熟练程度的原因,网络中的误操作率相对较高,系统宕机的情况时有发生,一方面造成了网络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给本地数据带来了一定的危险。
网络管理与相关制度的不足。网络信息系统三分靠建,七分靠管。严格的管理与健全的制度是保障检察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手段。但是事实上,目前各级检察机关的信息系统并没有建立起较为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网络管理缺乏严格的标准,大多数检察机关仍采取较为粗犷的管理模式。
三、构想中的检察信息系统安全防范体系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要建立、健全检察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首先需要从检察机关信息安全性的要求出发,充分结合当前检察信息网络的建设现状,从整体上把握,重规划,抓落实。
第一,做好检察信息系统整体的安全评估与规划,为安全防范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
检察机关的网络信息化建设有别于其他应用网络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对于安全性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在构造安全防范体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地了解自身网络可能会面临怎样的安全状况,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对譬如网络会受到那些攻击,网络系统内部的数据安全级别是何等级,网络遭遇突发性安全问题时应如何反应,局域网络内部的域应怎样设定,用户的权限应给予哪些控制等问题进行初步地认定和判断。通过进行安全评估,确定相应的安全建设规划。
第二,加强网络安全组织、管理的制度化建设,从制度的层面构造安全防范体系。
健全检察机关网络安全管理的关键在于将其上升到制度的层面,以制度化促进管理的规范化。网络安全管理的
制度化建设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建立明确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设置相应的领导机构。机构以院主管领导、办公室部门领导、网络管理人员、网络安全联络员组成,全面负责局域网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网络安全联络员由各科室选定,负责本部门网络应用过程中的信息上报和反馈工作。其次,要加快网络安全管理的规范性章程的制定,将网络管理的各项工作以制度化的形式确定下来。具体来讲,要尽快形成信息系统重要场所、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例如服务器机房的管理制度;要尽快制定网络安全操作的管理制度,尤其是网络用户的软件使用与技术应用的规范化标准;同时,也要进一步研究网络遭遇突发事件时的安全策略,形成网络安全的应急保障制度,并针对网络安全责任事故进行制度化约束,追究责任人的主观过错。
第三,提高网络应用与管理的技术水平,弥补自身缺陷,减少外来风险。
在当前检察信息网络的安全威胁中,病毒及恶意攻击可能是其最主要的方面。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使网络用户对网络病毒及黑客攻击有必要的认识,并了解病毒感染的主要渠道,同时要加强网络应用的规范化培训,整体提高操作的技术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此外,在网络管理中,对操作系统的漏洞应及时的安装安全补丁,并留意微软定期发布的安全公告,关闭操作系统中并不常用的默认端口,防止为恶意攻击留下“后门”。同时,对网络中的应用软件进行全面检查,尽量避免使用来历不明的盗版软件,将软件的选择导向正版化、网络化的轨道。
第四,加强应急策略下的物理安全、数据保护与日志管理,健全管理保障体系。
在信息安全的所有方面中,计算机的物理安全是最基本的问题。计算机的物理安全的保护中,除了要有必要的安
全防护设备外,更重要是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以管理来保障安全。
网络安全防范体系 篇3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通过互联网开展金融业务已被越来越多的客户接受和采用,电子银行逐渐成为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渠道。
据统计,我国电子银行业务连续5年快速增长。2014年,个人网上银行用户比例为43.1%,同比增长了7.2%;手机银行用户更是出现爆发式增长,同比上涨了50%。预计2015年手机银行用户比例将达到24%,其中将有80%的用户利用移动终端进行支付,超过4成的用户通过手机银行购买理财产品。
中国银行大力拓展网络金融服务
面对网络金融的大潮,中国银行积极开展电子银行建设,大力拓展网络金融服务,推动银行业务转型升级。
截至2014年底,中国银行的个人网上银行存量客户数达到1.12亿户,同比增长11.30%;交易金额为15.46万亿,同比增长34.95%。网上银行的产品功能全面覆盖传统服务范围。2014年,中国银行的手机银行客户数量达到6460万户,同比增长23.93%;交易金额为2.05万亿,同比大增459.07%。电子交易渠道对传统网点业务的替代率达84.70%。
中国银行以“中银易商”为平台,跨界融合,从“易金融、泛金融、非金融、自金融”等维度全力打造以移动化服务型电子商务为核心的网络金融服务,探索建立全新的商务模式,以生活化、虚拟化、个性化及全球化为特点,实现“一个客户,一个银行”。
中行电子银行多重防护,保障客户交易安全
在网络金融业务给客户带来高度便利性的同时,层出不穷的网络安全事件一直困扰着广大用户。网络金融诈骗案件时有发生,客户利益面临严重挑战。
为了维护良好的市场声誉和形象,保证客户利益不受损害,中国银行高度重视网络金融业务的安全问题,采取了业界先进的多层次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电子银行业务安全管控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业务交易过程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技术保障
中国银行构建了完善的电子渠道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为客户提供了网络金融业务交易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技术保障。
在交易的事前阶段,实施了安全控件、钓鱼网站监控、多因素身份认证等多种技术控制措施。同时,在业务交易层面,实施了交易限额控制、预留提示信息、会话超时控制、多次尝试登陆保护等多项业务控制措施。例如,交易限额控制是将客户通过电子银行渠道转账、支付的交易金额设置上限,能够有效地防止客户遭受大额财产损失。
在交易的事中阶段,实施了SSL传输层加密、敏感信息硬加密、重要交易签名、IDS+IPS网络防御等多种技术控制措施。在业务交易层面,实施了欺诈交易监控、大额交易客服独立授权、转账密码等多项业务控制措施。
在交易的事后阶段,通过交易追踪协查和应急止付来保障客户交易的安全。中行的电子银行系统保存交易记录并提取客户端有关特征,包括交易记录、客户端IP地址、MAC地址、CPU-ID等内容。这些信息除了用于交易追踪、案件协查外,还可以用于认证、绑定客户端,防范钓鱼网站攻击。在业务层面,制定涉案可疑客户及账户的快速应急止付办法,最大程度降低客户的资金损失。
2、利用多因素认证体系,精准识别客户身份信息
针对电子银行业务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交易当事人的身份难以有效认证的问题,中国银行的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采取了多因素认证体系,对客户身份进行准确地鉴别和保护。
中国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构建了“三道防线”和“九重安全”体系。在进行转账、支付、缴费、还款等重要交易时,电子银行不仅仅通过用户名和静态密码的组合来验证客户身份,还要求客户持有“中银E盾”、“中银E令”两种高端安全认证工具,同时辅以手机交易验证码进行独立通道确认。通过“用户所知晓”和“用户所持有”的两种身份鉴别因素,对用户身份的真实性进行综合分析,精准识别客户身份信息,防止欺诈交易的发生。
3、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电子渠道反欺诈,及时阻断可疑交易
近年来,商业银行电子交易渠道的资金欺诈案件时有发生,中国银行建立电子渠道反欺诈系统,主动监控和甄别电子渠道业务运营过程中的风险交易,防范电子渠道欺诈行为。
电子渠道反欺诈系统采用贝叶斯算法实现了自学习风险引擎,基于客户行为特征来识别客户的交易行为真实性,甄别欺诈交易。采用智能化的自适应认证解决方案,基于交易风险等级、细分客户、客户签约认证策略灵活处理电子渠道风险交易,可以在降低交易欺诈风险的同时,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网路金融服务。
中行电子渠道反欺诈系统实现了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家居银行、电话银行等电子渠道业务的交易信息、客户签约开户等信息进行24小时不间断风险评估和监控,能够事中、准确、主动、有效地分析和评估欺诈风险交易,有效控制电子渠道各种欺诈案例的发生,保障银行电子渠道用户的交易安全。
4、系统高可用架构和负载均衡技术,保障网络金融服务稳定可靠
客户资金及交易数据的妥善保管、网络金融服务的持续提供是电子银行信息安全问题的核心。中国银行电子银行系统通过实施高可用架构和负载均衡技术,最大限度增加系统和数据冗余性,用以保障网络金融服务稳定可靠。
中国银行建立了全球一体化系统运营架构。在境内构建了北京生产中心、北京同城备份中心和上海异地灾备中心的“两地三中心”运营模式,各一级分行通过一级骨干网接入总行数据中心。在海外,中国银行建立了亚太、美洲和欧洲三个海外信息中心,服务范围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和700多个分支机构,各海外分行分别接入本区域的海外中心,各海外信息中心通过环球网与国内生产中心相连接。
为了保证网络金融服务的快捷稳定,中国银行骨干网采用全冗余架构,每个网络节点均采用双运营商线路连接,线路之间互为备份,整体网络在每一层面采用双备份架构,整体骨干网络无单一故障点。数据中心所有生产网络设备均采用双机热备冗余设计,确保网络通讯和系统服务不中断。数据不丢失,服务可持续,这是中国银行对每一位国内外客户的郑重承诺。
nlc202309011447
5、使用经国家安全部门认证的国产商用密码产品,核心安全技术自主可控
商用密码产品广泛地应用在客户身份鉴别、逻辑访问控制、敏感信息加密、交易真实性保障等银行业务的核心环节。如果商业银行依赖于国外的商用密码技术和产品,缺少对这一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能力,一旦商用密码产品存在后门或漏洞,可能会导致大量客户隐私信息泄露、巨额资产损失。
中国银行在业界率先开展商用密码技术和产品国产化改造,积极申报国家发改委支持的国产密码应用试点改造项目,选用由国家权威部门认证的国产商用密码产品,以中国银行企业、个人网上银行国产密码应用为核心,完成了认证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实现了国产密码技术在网上银行交易中的全面应用。经过国产密码应用技术改造,中国银行境内借记IC卡、信用IC卡、网上银行系统等核心基础设施都配备了安全可靠的国产加解密设备,运用了国产SM系列密码算法,核心安全技术自主可控,网络金融服务更加安全可靠。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提升安全防护能力
据统计,超过90%的网络金融安全事件是通过电信欺诈、钓鱼网站等手段实现的。犯罪分子或是通过冒充公安、司法等公职人员或银行职员,或是通过群发欺诈短信和电子邮件,诱使客户登陆仿冒银行网站的钓鱼网站,骗取客户银行账户、身份信息、网银密码等隐私信息,进而窃取客户的账户资金。
目前,中国银行的电子银行技术体系已经十分成熟。但仅靠银行金融机构的单方面努力,还是不能保证电子银行交易的安全。客户的信息安全意识缺乏,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始终是网络金融业务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
对电子银行客户的安全建议
1、妥善保管认证工具,保护个人隐私,防范社会工程学欺诈
作为电子银行的客户,应尽可能少地将自己及亲友的敏感信息暴露到互联网上。需要重点保护的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网银用户名、密码口令、手机号码,以及个人信息包括工作单位、家庭住址、常用联系人等。诈骗分子可能利用这些信息对客户本人及亲友进行社会工程学攻击,骗取钱财。诸如“中银E盾”、“中银E令”等认证工具更需要妥善保管,如有遗失应尽快到银行挂失、注销和补办。
2、手机银行的校验信息接收与支付交易功能相分离,防止手机遭受恶意劫持
如果用户同时持有多部手机,那么建议将手机银行交易校验码的接收手机与手机银行支付交易的操作手机相分离。一旦手机感染了病毒或木马,黑客就很容易劫持客户的短信信息,从而获取手机银行交易校验码。若客户使用一部手机进行交易操作,使用另一部手机收取验证码,则黑客就需要同时劫持这两部手机,这就大大增加了犯罪分子的攻击难度,有效保护客户手机银行交易的安全。
3、限制账户支付额度,防止大额资金损失
在使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进行转账、支付交易时,应设置账户支付额度限制,防止大额的资金损失。随着移动支付的迅速普及,各类银行卡快捷支付和第三方支付在方便客户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设置了交易支付限额,就可以保证一旦发生电子支付账户被盗的情况,客户的损失不会过大。建议客户把存有大额资金的银行账户保护起来,使用特定的银行卡或小额账户绑定快捷支付,可以有效防范发生大额的资金损失风险。
构建安全的社区安全防范体系 篇4
1 要求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的结合起来
过去, 社区工作人员在开展社区安全防范工作的过程中, 往往是将人防、物防结合起来的, 当时的人防也就是由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起来的一支巡逻队伍, 其作用是消除社区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而物防则是防盗门, 这种安全防范工作属于被动状态, 一旦发生灾害, 极有可能阻碍居民的逃生, 出现安全事故。另外,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犯罪分子也开始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在犯罪行为中, 若依然采用传统的安全防范措施, 极有可能导致人们在生活中出现安全事故, 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改革, 将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的结合起来, 从而确保社区安全防范工作的顺利开展。
所谓人防也就是利用人对各种不安全因素以及风险事件进行防范。在社区发展中, 居委会可组织专业人员建立一支巡逻队伍, 并在社区建立重点区域的安全保护, 还需要在主要的路口设立治安岗亭, 这样也就能够对社区进行全面管理, 使社区安全防范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物防一般处于被动阶段, 在安全事故发生的过程中, 为了避免居民免受其害而为其提供充足的时间, 确保居民的人身安全。如今,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物防的水平也必须要不断提高, 不仅要求物防被破坏的可能性降低, 为居民提供充足的时间, 还要求其本身具有报警等功能, 将传统的被动防范转变为主动防范, 从而确保居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技防是从人防与物防两个方面延伸出来的概念, 尽管我们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在技术防范手段当中, 依然需要专业的操作人员对其进行操作, 这样才能够真正起到安全防范的作用, 达到理想防范效果。
为了确保社区的安全, 我们应当结合实际建立一个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其主要包括以下设备:
1.1 周界报警系统
针对一些封闭的社区, 为了方便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 提高其管理水平, 那么我们需要在其中设置一个周界报警系统, 如果出现有人翻越围墙, 那么该系统也就会发出响声, 引起周边管理人员的注意, 并对该事件进行安全处理。
1.2 电视监控系统
电视监控系统主要包括摄像机、录像机、监视器、矩阵控制器等多种设备。在设置这种系统之前, 工作人员应当对其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按照规定要求设置电视监控系统, 从而对各个重要区域、公共场所进行实时监控, 确保社区的安全, 如果出现安全事故或突发性事件, 相关管理人员可以直接了解情况, 并对其进行全面处理。
1.3 出入口控制系统
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对社区居民的进出以及车辆的进出进行全面管理, 不仅要确保居民与车辆的进出自由, 还需要对非授权的人们与车辆限制出入, 若未经许可擅自闯入, 那么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及时报警, 从而避免更多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建立完善的社区安全防范管理制度
2.1 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管理机制
公安机关有履行维护社区治安秩序的义务, 有行使对住宅小区各项安全防范工作的管理权。公安技防管理部门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对社区技术防范工作实行积极、主动的管理。对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社区技术防范系统, 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定时对系统的管理、运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要检查社区物业管理部门对技防系统的维护是否正常, 系统工程建设单位是否能做到定期派技术人员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检查, 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故障能否及时得到排除, 损坏的产品、部件能否及时进行更换, 系统的使用效率如何, 有无及时发现一些危害小区治安的行为, 监控室值班制度是否落实, 新更换的值班员是否进行技防系统基本知识和系统操作培训。公安技防管理部门只有对小区技防系统进行定期检查, 才能确保系统运行良好, 使用效率高, 真正起到预防、制止和惩治小区违法犯罪活动的作用。
2.2 加大技术防范的宣传力度, 全民参与
目前, 广大群众对技术防范的认识和了解也参差不齐, 存在着麻痹和侥幸心理, 认为安全防范是政府和公安机关的事情, 自己只要关好自家门窗就行了。同时, 群众对安全防范手段的认识陈旧, 他们只了解人防和物防, 认为有人防和物防就够了, 技术防范意识不强, 在这种形势下, 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做好宣传工作, 发挥社区居委会的组织协调作用, 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 让他们真正懂得技术防范的意义和重要性, 做到群防群治, 才能实现社会治安根本好转的目的, 宣传形式应生动活泼让百姓喜闻乐见易于接受。
2.3 完善法规, 规范市场
目前, 我国在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方面, 尚没有一部全国性的、权威的、完善的法律, 只是出台了一些条款, 比较原则和笼统, 可操作性不强。有的新建社区的开发商只是把技防建设作为一种提高小区品味的形式, 只求价廉, 不求质量, 造成技防设施的质量低劣。有关部门应重视技防产品的市场管理, 以保证其质量。在当前形势下, 安全技术防范已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 由于技防产品市场缺乏统一管理和政策引导, 使得安全产品存在漏洞和空白, 伪劣产品随处可见, 不合格产品随意流人市场, 势必会影响安全技术防范的健康、有序发展。由此可见, 完善社区技防建设的法规制度势在必行。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犯罪分子作案手段呈现出复杂化、智能化的特点, 其“反防范”、“反侦查”的意识不断加强, 公安机关预防、打击犯罪的难度加大。面对严峻的治安形势, 现有的安全防范体系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立足于现在, 发展于未来, 走科技创安之路, 建文明安全社区。
摘要:街道社区是城市发展中最基层的社会组织, 做好社区安全防范工作是社会治安工作开展的基础, 是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在街道社区安全防范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建设安全防范体系, 这样才有利于安全防范工作的顺利开展, 保障居民的人身安全, 稳定社会发展秩序, 避免犯罪行为的出现, 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本文就构建安全的社区安全防范体系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以供参考。
关键词:构建,安全社区,安全防范体系
参考文献
[1]朱其良, 李兴林.论安全技术防范在社会治安中的作用与发展[J].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 (4) .
网络安全防范体系 篇5
公共安全防范体系建设工作汇报
潍城经济开发区辖24个行政村,总人口2.2万人。今年以来,立足实际,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年”的工作部署,在辖区内的村和企事业单位初步建立起公共安全防范体系,防止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今年的主要工作
一是强化宣传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在辖区的村、企业设立公
共安全宣传栏40余个,粉刷固定标语130余条,悬挂横幅100余幅,印制《安全知识手册》8000余册,发放明白纸10000余份,举办知识讲座10场次,同时充分利用广播喇叭和宣传车定时播放安全防范知识和典型案例,提高干部群众维护安全稳定的能力和自觉性。
二是严格制度落实,建强防范队伍。结合开发区实际,为各村
制定了七项制度,并且全部上墙。同时,设立了“一图三簿”即公共安全防范示意图,信息员联络簿、重点人员登记簿、安全隐患排查登记簿,将重点人员、重点部位、重点隐患全部登记造册,实行台帐管理。各村组建了120人的信息员队伍,各企业组建了70人的安全生产信息员,明确责任、落实待遇。按照居住相邻原则,每五户为一个联保小组,实行联户联保。各村、企业组建了巡逻队伍,坚持昼夜巡逻,及时发现和处理了各类安全隐患。
三是突出重点,深入排查。以市场、村居为重点,全面排查,集中整治。市场公共安全以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业户和市场消防安全为重点;村居公共安全以严打烟花爆竹非法生产、经营、销售、储存行为和农村防火为重点。对排查出的隐患,按照“定人员、1
定时间、定措施”的要求,限期整改。对整改难度较大、短时期内难以整改完毕的,制定具体的整改计划和监控措施,确保整改期间的生产安全。对较大事故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并落实督办人和责任措施。对达不到整改要求、无法保证安全的,坚决采取停业整顿、停止经营等强制措施。严格落实事故隐患登记、建档、销号制度,对重点隐患实行跟踪督查,定期通报安全隐患排查整改进展情况,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落实相应的责任追究措施。
四是制定预案,组织演练。开发区制定和完善了各类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多次组织演练,六合微粉、舜和园、联运公司市场等3个单位进行了应急演练,相关村居、企业负责人进行了现场观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辖区24个村居负责人,300余家市场经营业户的负责人进行了消防培训,有效地提高了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防护意识,增强了村居、企业公共安全责任意识。
五是进一步加强村级公共安全防范体系。今年以来,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各村公共安全防范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是加强宣传,各村都建立宣传栏,印发公共安全防范知识手册,设置宣传固定标语,营造“人人懂安全,户户保平安”的良好氛围;二是各村信息员队伍、治安巡逻队伍常态化,提高待遇,拓宽信息渠道,最大限度的及时了解各类问题的发生,同时,坚持24小时值班,由村“两委”成员带队进行巡逻,并做好记录和上报工作;三是按照居住相邻的原则,实行划片管理,积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参与到群防群治活动中来;四是不断加大投入,各村对巡逻队伍和值班人员保安服装和器材进行了更新,并且配备了足够的灭火器、消防掀等各种安全工具。五是在充分建立人防的同时运用高科技电子技术实现技防,现在已有18个村实现街面电子监控,还有3个村正在规划设计中,近期将安装。
六是做好公共安全防范体系建设向企事业单位延伸工作。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年”的号召,开发区在公共安全
防范体系逐步向企事业单位延伸,并与每个企事业单位签订安全生产产责任书。一是企业内部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做到安全生产责任到班组到人,人人知道安全生产的责任重大,小节工作也不能忽视,进一步增强一线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二是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并分别对生产企业和建设工地进行了消防演练,开发区管委会积极协调消防、公安、工商和各企业进行分类别演练活动,目前已进行了一般性生产企业、豪德市场、建筑施工三大类演练,涉及企业、建筑公司和个体业主200余(家)、户,演练效果非常明显并在实际操作中得以体现;三是按照生产要求配齐消防设施,每个企业按照生产要求配备、配齐各类消防器材并经消防、公安部门验收合格;四是每个企业都设立了安全员和信息员保持监督、联络畅顺;五是搞好人防、物防、技防,突出人防和技防,安装技防设备;六是定期对企业设备安全性能进行检修,特别是承压锅炉、乙炔瓶、电器设备等并建立维修台帐;七是实行企业之间安全隐患有奖举报;八是加强对豪德市场安全隐患排查整改。
七是完善安全措施,强化校园安全工作。为切实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确保辖区学校师生安全,从5月1日开始,管委会先后4次、教育办先后3次召开校园安全紧急会议,迅速传达贯彻上级会议精神,动员部署校园安全工作。辖区内9处校园按要求设置了安全保卫室,制定上墙了《校园安保工作制度》。按标准为各学校、幼儿园配备校园保卫人员36名、公安干警18名、机关干部48名,为校园保卫配备保卫服装36套,配备警棍、铁棍等安防器械54件。同时,从5月14日开始,在各学校、幼儿园门前配备了1名机关干部和1名保安组成的执勤队伍,实行全天侯执勤。管委会投资10万余元在5处公立中小学和幼儿园安装电子监控探头和报警系统18处,明确了专人值守,同时要求各民办幼儿园全部安装电子监控设施,下步将协调公安部门将校园、村、市场和派出所等相关设施联网互动。对出入校园的任何人员进行严格询查和登记,严格实行出入登记制度,严防闲杂人员入校。充分利用升国旗、室内广播晨会、班会、黑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各种安全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让广大师生真正明白安全第一、生命至上,提高了师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二、下步工作打算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突出公共安全责任落实、和源头治理,扎实开展公共安全宣传教育、安全隐患排查等行动,进一步降低事故总量,杜绝较大事故,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努力实现开发区公共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
山东潍城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网络安全防范体系 篇6
关键词:跨区IP专用网络;网络安全防范;网络安全防范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9-0000-01
Cross-IP Specific Network Security System
Zheng Haoyu
(School of Computer,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530004,China)
Abstract:The Internet's open communications protocol with security holes,combined with data storage and access of its distribution and process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 environment,the network is vulnerable to security attacks,the attacker only attacks that may result in network transmission of data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r destruction.
Shows that a single network security products or security technology and a variety of security products sufficient to ensure network security.
And build cross-IP private network security system,network system will be able to find out all the unsafe part of security vulnerabilities,and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control,effectively ensure the security of network information and the system running.
Keywords:Cross-IP private network;Network security;Network security program
跨区IP专用网络是内部管理及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但在进行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跨区IP专用网络系统却也处于被病毒攻击侵害的威胁,随时都可能出现信息丢失、数据损坏、系统瘫痪的局面。所以,我们要对跨区IP专用网络的安全的框架体系、安全防范的层次结构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合理的设计设置,提高跨区网络安全防范水平,减少系统与数据的安全风险。
一、跨区IP专用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缺陷
IP专用网络不可或缺的TCP/IP协议,没有相应的安全保障机制,而且最初设计因特网时考虑的是局部故障不会影响信息的传输,几乎没有意识到安全问题。因此,在安全可靠性及服务质量等方面它存在不适应性。
(二)系统漏洞
网络系統安全性取决于网络各主机系统的安全性,而各主机系统的安全性又是由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所决定的。这也是网络容易被人为破坏的不安全因素。
(三)病毒传播
大多数病毒具有传播快,扩散广,难以防范,难于清除彻底等特点。令人防不胜防。
(四)黑客入侵
黑客借助挖掘逻辑漏洞,采用欺骗手段进行信息搜集,寻找薄弱环节和介入机会,迅速窃取到网络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而实施对整个网络的入侵和攻击,致使内部信息被盗,甚至机密泄露。
二、跨区IP专用网络安全防范体系设计思路
安全服务、系统单元、结构层次的分项交叉的三维立体的框架结构设计,能使网络安全防范体系更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
(一)体系框架设计思路
框架结构中每个系统单元都要与某个协议层次相对应,并采取多种安全服务以保证其系统单元的安全性;网络平台要有网络节点之间的认证和访问控制;应用平台要有针对用户的认证和访问控制;数据传输要保证完整性和保密性;应用系统要保证可用性和可靠性;要有抗抵赖及审计功能。这样一个在各个系统单元都有对应的安全措施满足其安全需求的信息网络系统,应该是安全的。
(二)体系层次设计思路
作为整体的、全方位的网络安全防范体系,不仅要对横向系统单元进行防范设计,还需对其纵向进行分层次考量。针对不同层次所反映的不同安全问题,根据网络应用现状情况及网络结构,可将安全防范体系的层次划分为物理环境的安全性、操作系统的安全性、网络的安全性、应用的安全性、管理的安全性等。
三、构建跨区IP专用网络安全防范体系方案
(一)安全组件
1.路由器:通过在路由器上安装必要的过滤,滤掉被屏蔽的IP地址与服务协议,并屏蔽存在安全隐患的协议。
2.入侵监测系统:监测网络上的所有包,捕捉有恶意或危险的目标,及时发出警告。
3.防火墙:可以防止“黑客”入侵网络防御体系,限制外部用户进入内部网,并过滤掉可能危及网络的不安全服务,拒绝非法用户进入。
4.物理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具有比防火墙和入侵检测技术更强的安全性能。对内部网络和不可信网络实行物理隔断,阻止各种已知与未知网络层及操作系统层的攻击。
5.交换机:利用访问控制列表,实现用户以不同要求进行的对数据包源和目的地址和协议以及源和目的端口各项的筛选与过滤。
6.应用系统的认证和授权支持:实行在输入级、对话路径级与事务处理三级无漏洞。使集成的系统具有良好恢复能力,避免系统因受攻击而瘫痪、数据被破坏或丢失。
(二)安全设计
可有效利用和发挥系统平台自身的安全环节,保证系统及数据库的使用安全。
1.身份标识和鉴别:计算机初始时,系统首先会对用户标识的身份及提供的证明依据进行鉴别。
2.访问控制:分“自主访问控制”与“强制访问控制”两种。“自主访问控制”Unix及Windows NT操作系统都使用DAC。“强制访问控制”能防范特洛伊木马,阻止用户滥用权限,具备更高的安全性。
3.审计:安全系统使用审计把包括主题与对象标识、日期和时间、访问权限请求、参考请求结果等活动信息记录下来。
(三)安全机制
采用有针对性的技术,提高系统的安全可控性,以建立高度安全的信息系统。
1.安全审核:通过完善系统基本安全设计,包括安全机制的实现和使用,增强了系统安全性,如设置网络扫描器,对系统运行周期性安全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研判针对性方案节省防护投入提高使用功效。
2.信息加密:增设可信系统内部加密存储、跨越不可信系统在可信系统间传输受控信息等机制。考虑建设环境和经费预算控制,结合使用自建CA与第三方CA对专用网络通道进行加密认证,常应用信息加密技术和基于加密与通道技术上的VPN系统。
3.灾难恢复:对重要数据定期进行备份,保证重要数据在系统出现故障时仍能准确无误。
四、结束语
保证跨区IP专用网络安全,需要在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的基础上,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使用规程以及应急措施,在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的同时,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保密观念与责任心,使网络安全防范体系有效发挥作用;引入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检查,对内外部环境变化产生的新安全问题进行快速评估以改进完善安全设计方案,建立专用网络安全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贾金岭.构建跨区IP专用网络安全防范体系的探讨[J].网络与信息.2010,5
[2]徐涛.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及设计原则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9
[3]刘宏培,余斌.论网络安全体系下的安全防范技术[J].科技风,2009,13
物联网安全体系和防范措施研究 篇7
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技术, 物联网Io T(Internet of Things) 已成为各个国家共同关注的热点。目前, 对物联网的定义尚未在业内达成一致意见, 但总体意思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红外感应器和二维码等信息传感设备, 将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 给物体赋予智能, 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和对话,即对物体具有全面感知能力, 对信息具有可靠传送和智能处理能力的连接物体与物体的信息网络。与传统网络不同, 物联网涉及的硬件设施多、范围广, 且设备通常部署在无人监控的区域, 安全性较低。随着物联网的应用不断深入, 其安全问题将制约着物联网的发展, 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安全和经济的有序运行。
针对物联网安全问题的研究, 文献[1] 中从个人、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对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研究; 文献[2] 从物联网中个人隐私保护方面设计了一种安全的遗传算法; 文献[3] 对物理网的三层体系结构分别进行安全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防范对策; 文献[4] 从数据分析、处理和融合等方面研究了物联网的安全技术, 并展望了未来物联网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提出要建立一种模块化、自组织的物联网体系架构和物联网隐私保护的中间件技术。
本文分析了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分别从信息安全、物理安全和运行安全的技术维度以及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安全理念的非技术维度,对物联网进行安全分析,构建了物联网安全体系, 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并对物联网的安全发展进行了展望。
2 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从通信对象和过程的角度分析, 物联网的核心是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因此, 物联网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全面感知、可靠传送和智能处理[5]。
全面感知: 利用各种信息传感、捕获和测量等设备,实时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
可靠传送: 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 通过网络通信,进行可靠的信息实时交互和共享。
智能处理: 通过各种智能算法, 对获取的海量感知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 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整个物联网信息功能如上图1所示。
(1)信息获取
信息获取包括信息的感知和信息的识别。信息感知是指对事物状态和变化方式的探测和先觉; 信息识别是指能把所感知到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以特定的形式表示出来。
(2) 信息传送
信息传送包括信息的发送、传输和接收等环节, 实现事物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在时空上的迁移。
(3) 智能处理
智能处理指对信息的提炼加工过程, 也是自学习和决策的过程。目的是获取知识, 实现对事物的认知以及利用获取的信息生成新的策略。
(4) 信息施效
信息施效是指信息最终发挥效用的过程, 具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通过调节对象事物的状态及其变换方式, 使其处于预期的运动状态。
3 物联网安全体系
物联网公认的三层体系架构为: 最底层是感知层,是物联网形成的基础, 该层通过信息感知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传感控制技术等) 获取物体的详细信息, 实现对物体的“全面感知”; 中间层是网络层, 该层依托已发展成熟的互联网和各种通信网络, 完成感知数据的分析、处理并传输到应用层; 最上层是应用层, 该层利用获取的有效数据为用户提供所需服务, 如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
针对物联网的三层体系架构, 构建整个物联网的安全体系如图2 所示, 分别为技术安全维度和非技术安全维度。技术安全维度包括: 物理安全、信息安全和运行安全; 非技术安全维度包括: 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安全理念等。
3.1 物联网技术安全维度
(1) 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是指物联网中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所涉及的所有硬件设施的安全。如: 感知层中的各类传感设备和感知终端; 网络层中的路由器、交换机、网络主机等; 应用层中的各种智能终端等硬件设备的安全。
(2)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是指对物联网中的数据和软件系统的安全。包括: 感知层中采集和获取的感知数据信息; 网络层中传输的数字信号、存储的数据和网络操作系统等;应用层中涉及的各类智能终端软件等。
(3) 运行安全
运行安全是指保证物联网正常运行的各种协议和规则的安全。具体包括: 感知层中获取信息的感知协议( 如: 获取信息权限和等级)、网络层中的各种通信协议、应用层中的应用等级协议( 如: 访问等级权限等)。
3.2 物联网非技术安全维度
非技术安全维度主要包括国家对物联网安全的政策制度、法律法规和用户在物联网使用时的安全理念等方面。
4 物联网安全防范措施
4.1 技术安全防范措施
(1) 物理安全防范措施
物联感知节点的数量庞大, 并且分布在很大的区域内, 缺少有效监控。对于物联网的节点等硬件设施, 主要通过采取物理安全机制来保证其安全性, 主要的物理防范方法包括阻塞标签、静电屏蔽、Kill命令机制以及选择性锁定等。阻塞标签采用标签隔离机制, 通过模拟多种标签, 可切断指定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无线通信。静电屏蔽安全机制通过静电屏蔽技术可屏蔽掉某些标签, 使这些标签处于未激活状态, 保证这些标签不被非法读取。Kill命令机制和静电屏蔽安全机制类似, 也是通过禁用某些标签, 确保这些标签无法被追踪和读取,不同的是,Kill命令机制中的标签禁用具有不可恢复性和永久性的特点[6]。选择性锁定使用一种特殊标签( 锁定者) 模拟出无穷标签的某个子集, 从而有效阻止这个标签的子集被未经授权的阅读器非法读取。
对于物联网网络层和应用层中的物理设备安全, 应采用物联网网络防火墙技术( 过滤防火墙、代理防火墙等), 提高这些物理设备的安全性, 避免遭受攻击。此外, 还应对关键的物理设备进行冗余和备份, 在设备一旦出现问题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下, 保证系统能继续正常运行。
(2) 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物联网信息将以海量形式存在, 这些信息将更加具有多样性和结构复杂性的特点, 信息的安全问题也日趋严重。对于物联网中的数据信息和软件系统, 应采用加密技术、可靠的密钥管理机制、入侵检测和病毒检测、恶意指令分析和预防、访问控制及灾难恢复机制、文件的可备份和恢复技术、数据销毁技术等措施, 保证物联网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
(3) 运行安全防范措施
为了保证物联网运行的各类协议、规则不受到攻击和非法篡改, 在物联网物理安全和信息安全防护的基础上, 应对物联网各层的运行协议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感知层安全运行的密码保护技术包括: 轻量级密码算法、轻量级密码协议、可设定安全等级的密码技术; 网络层安全运行的防范措施有: 端到端( 或节点到节点) 的认证机制、密钥协商机制、密钥管理机制和机密性算法选取机制等; 应用层安全运行的防护办法包括: 访问控制、匿名签名和认证、数字水印和指纹技术等。
4.2 非技术安全防范措施
(1) 搞好顶层设计, 建立物联网安全防御体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 国家设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 从国家层面高度统筹我国信息网络安全。随着物联网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 物联网的信息安全已成为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因此, 不仅要从经济领域研究物联网的安全问题, 而且要从国家政治领域进行研究探索。对覆盖全国的物联网信息安全应建立实时监控、分析报告、紧急处理、信息共享、资源互补等制度,统一部署, 联防联控, 严禁指挥不当、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等问题发生, 真正实现从问题发现到处理的全过程无缝化智能防御体系[7]。
(2) 完善物联网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 物联网在我国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 国家还没有针对物联网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样, 一些不法分子就能轻易窃取物联网信息, 尤其是个人隐私信息和国家、机构等部门的重要信息资源, 物联网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 为了打击这种违法行为, 国家要根据物联网的特点, 对物联网三层架构中各自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立法, 为物联网信息安全保护提供法律支持。
(3) 增强对物联网的安全防范意识
用户在使用物联网时, 需用到大量的个人信息, 这些信息经数据化处理后保存在各种数据库中。由于用户缺乏物联网的相关知识, 在使用物联网的过程中, 无意间就泄露了个人信息。近些年, 因贩卖个人信息的犯罪案件层出不穷。为此, 用户要不断增强对物联网的正确认识, 提高对物联网的安全防范理念。政府应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物联网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知识, 对刚使用过物品的电子标签要随手销毁, 如: 实名制车票、快递单等。要定期删除Cookies等上网记录, 这将有效遏制个人信息的泄露。
5 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它给国家经济提供发展机遇和个人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 其安全问题却无法避免。因此, 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必须将其安全问题放在首要位置, 从技术、法律、用户三方面协同合作加强全过程的监管, 提高对物联网的安全防范能力。
摘要: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物联网的应用在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其安全问题已构成了严重威胁,必然会影响物联网的建设和发展。本文分别从物联网技术安全维度和非技术安全维度两大方面,对物联网进行了安全分析,构建了物联网安全体系,最后针对物理网面临的安全威胁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物联网,安全体系,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MARIA FAZIO,ANTONIO CELESTI,ANTONIO PULIAFITO,et.al.An Integrated System for Advanced Multi-risk Management Based on Cloud for Io T[C].Advances in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Computing.Springer,2014:253-268.
[2]DAN BOGDANOV,KEITA EMURA,ROMAN JAGOMAGIS,et.al.A Secure Genetic Algorithm for the Subset Cover Problem and Its Application to Privacy Protection[C].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Springer,2014:108-123.
[3]QI JING,ATHANASIOS V,VASILAKOS,et.al.Security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perspectives and challenges[J].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New York,2014.(6):2481–2501.
[4]SABRINA SICARI,CINZIA CAPPIELLO,FRANCESCO DE PELLEGRINI,et.al.A securityand quality-aware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Internet of Things[J].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New York,2014.(11):21-30.
[5]徐小涛,杨志红.物联网信息安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9):1-2.
[6]梁俊坚.物联网中的信息安全问题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11):222.
网络安全防范体系 篇8
根据墨菲定律和调查研究可知, 高校学生应急突发事件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 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应急突发事件前的“信号”。与传统管理思维相比, 网格化管理为维护高校学生安全稳定的防范工作提供了一套全新的管理思维模式, 对于影响高校学生安全稳定的事件可以及早发现、及时反馈,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和解决, 它是实现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防范体系优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网格化的内涵
( 一) 网格的内涵
网格 ( Grid) 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它是继互联网之后, 近年来在国际上兴起的一项信息组织与处理方式的革命。根据Foster和Kesselman的定义, 网格是构筑在互联网上的一种新兴技术, 它将高速互联网、高性能计算机、大型数据库、传感器、远程设备等融为一体, 为科技人员和普通百姓提供更多的资源、功能和交互性。随着网格技术在各种应用领域中的延伸, 管理与服务领域中的网格就是将目标对象划分为一个个的“网格”, 使这些网格成为管理部门进行基层管理与服务对象的单元。
( 二) 网格化管理的内涵
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 即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等原则, 将管辖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 并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 它是一种数字化管理模式。
网格化管理, 这种全新的管理思维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资源正好契合了管理思维向整体的、全面的管理转变的大方向。目前, 它已被运用于城市管理、社区治理、应急防控等方面,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也积淀了许多应用性的经验。这些成效和经验都说明, 网格化管理在高校学生安全稳定防范工作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二、网格化管理在高校学生安全稳定防范体系中的应用
切实抓好高校学生的安全稳定工作, 关键是深入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 调动各部门、各单位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 并探索长效机制, 构建防范体系, 确保高校学生安全稳定防范工作的各项举措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将网格化管理理念引入到高校学生安全稳定防范工作, 不仅是管理思维的创新, 更具有较强的工作实效性。高校学生安全稳定网格化防范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网格划分、网格工作内容、网格人员配置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 一) 网格划分
网格化管理要求将管理对象分为多个网格。根据高校学生的特点、高校学生应急突发事件发生的规律和实施网格化管理的条件等方面的规定性, 高校学生安全稳定防范网格的划分应以“寝室”为基础, 一个“寝室”一个“网格”, 按照完整覆盖、便于服务管理、无缝对接的要求构建“寝室—班级—年级—院系—学校”五级网格安全稳定防范体系, 即一级网格: 寝室;二级网格: 班级; 三级网格: 年级; 四级网格: 院系; 五级网格: 学校。网格之间存在着隶属和包含的关系, 即一级网格隶属于二级网格, 二级网格包含一级网格等。
在网格划分的基础上, 学校作为最高一级的网格, 要加强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等, 制定并落实五级责任制, 一级抓一级, 确保责任主体落实到实处, 落实到具体岗位、环节、个人, 并将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工作。
( 二) 网格工作内容
在合理划分网格的基础上, 高校网格管理责任部门要把大学生心理危机、群体突发事件、事故灾害、非正常死亡等与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密切相关的防范管理工作落实到网格之中。网格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掌握基础数据
四、五级网格提供设备支持, 以三级网格为主体, 一、二级网格为辅助, 通过心理普查、深度辅导、日常观察等形式, 了解掌握并及时更新网格内人、地、物、事、组织的基本情况, 做好相关基础数据的采集、录入和维护工作。
基础数据的掌握程度和真实程度将会直接决定网格管理功能的发挥和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实效。因此, 根据工作实际情况来看, 此项工作内容应以新生入学教育阶段采集为主, 每学期开学初采集为辅, 并以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日常更新维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 反映学生诉求
五级网格统筹三、四网格, 以一、二级网格为主体, 加强对网格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制度的落实与实施, 经常深入学生网格中去,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诉求, 帮助排忧解难, 及时了解掌握并且解决和反映学生的诉求。
学生诉求的及时掌握、解决和反映有赖于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单位和广大师生员工力量的整合, 建立责任主体、志愿者队伍等舆情信息收集网络, 并以此为抓手, 深入到网格中去, 尤其是对家庭经济、学业就业、生理心理等困难群体更应及时关注、重点关注, 努力获取行动性、内幕性、源头性信息等应急突发事件前的“信号”, 把握工作主动, 将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 开展防范教育
五级网格制定总体规划, 四、三级网格逐步落实, 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安全教育主题报告、参观学习、消防演示等形式, 开展安全防范宣传教育, 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等。
防范教育的开展, 要注重增强实效性, 不仅要通过举办形势报告会、专题讲座、趣味文体活动等形式, 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维护安全稳定的意识, 还要大力开展法制教育和积极推进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 并落实学分。此外, 大力加强与公安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等的合作共建, 聘请专家为学校师生做安全稳定和预防犯罪等方面的报告, 并组织学生到合作单位进行参观以丰富防范教育的形式、增强防范教育的效果。
4. 排查化解矛盾
一、二、三级网格应定期排查网格内矛盾纠纷, 及时发现并报告苗头事件, 组织开展矛盾化解工作。四、五级网格应建立完善学生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根据问题解决的难易程度, 建立分级挂账制度, 一般问题实行三级网格挂账, 重点问题实行四级网格挂账, 特殊问题实行五级网格挂账。
5. 组织文体活动
三、四、五级网格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 接触社会, 参与社会生活。开展精神明文创建活动, 通过文体活动的开展, 丰富大学生业余文化, 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在组织文体活动过程中, 每一项活动都要指派专人进行负责, 作为临时网格的负责人应确保活动组织期间学生的安全以及杜绝邪教组织、地下宗教组织、境外非政府组织的渗透。
( 三) 网格人员配置
网格化防范体系功能的发挥需要有效调动各部门、各单位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 充分整合学生骨干、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班主任和辅导员等各方力量, 并把必要的工作力量配置到网格中去, 做到人员配置到网格, 工作延伸到网格, 任务落实到网格, 力量下沉到网格。同时, 学校要根据网格工作内容和具体情况落实网格管理人员, 既可以采取一人一格的方式, 也可以采取一人多格或多人一格的方式, 逐一明确网格工作人员和网格负责人, 并进行实名制公示。
网格管理人员的配置由五级网格进行统筹, 四级网格进行具体安排。网格管理人员的隶属关系不做改变, 工作上接受原单位和网格负责人的指挥调度和监督检查。网格工作人员要做到脑勤、腿勤、手勤、嘴勤、笔勤, 成为发现、受理、处置、协调、报告“第一人”。
网格负责人的配备可以是: 一级网格的负责人为寝室长, 二级网格的负责人为班主任, 三级网格的负责人为辅导员, 四级网格的负责人为院系总支书记, 五级网格负责人为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每个网格根据工作需要可配备网格工作人员, 如班长可作为二级网格的工作人员, 并且下一级网格的负责人自动为上一级网格的工作人员。网格负责人是本网格安全稳定防范工作的指挥者、组织者, 也是第一责任人。
三、高校学生安全稳定网格化防范体系的运行流程和处置机制
再好的理论, 哪怕它是科学的正确的, 没有“行”的动作和过程, 以及制度和机制的保障, 都是无用的理论。高校学生安全稳定网格化防范体系作用的发挥必须有合理有效的运行流程和处置机制的支撑才能体现出来。
( 一) 建立闭环工作流程
高校要切实围绕落实学生安全稳定网格化防范的各项工作任务, 发挥五级网格安全稳定防范体系的作用, 就应建立“信息采集上报—诉求反映—秩序维护—矛盾排查—系统评价—结单归档”的闭环工作流程, 并制定每一环节的保障和监督机制, 以确保安全稳定防范网格化的各项工作职能履行到位。
( 二) 建立健全信息传递机制
防范工作的成效有赖于应急突发事件前“信号”的获得, 这就要求建立并完善信息传递机制, 以便及时做好沟通协调、解决处理。一是构建学生和老师之间、学校和家长之间、校内不同部门之间的横向协同机制; 二是构建学校、院系、年级、班级、宿舍之间的纵向协同机制; 三是构建校内相关单位与校外公安、医疗、交通、消防等部门的内外协同机制。最后, 在信息传递机制的基础上, 做好相关日报、周报、月报工作, 真正达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没有盲区、不留死角”, 扎扎实实地开展学生安全稳定防范工作。
( 三) 建立重点问题协调处置机制
建立联动协调制度, 充分动员和发挥学校、院系、年级、班级、宿舍和个人的职能和作用, 依靠学校各个部门的力量, 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高校学生安全稳定防范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对于网格上报的涉及多个部门的重要问题, 或者涉及学生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 由相关网格负责人和主管领导牵头负责协调解决。
构建高校学生安全稳定防范网格化体系的最终落脚点, 是探索建立维护高校学生安全稳定防范工作的长效机制, 实现综合施策、防患未然、争取主动、固本强基, 确保高校长期的、可持续的稳定。网格化管理作为一种创新型的管理理念, 不仅使高校学生安全稳定防范工作实现了“更清晰地掌握情况、更及时地发现问题、更迅速地处置问题、更有效地解决问题”的工作架构和运行机制, 还实现了安全管理中心下沉, 全员协调联动, 资源力量有效整合, 方法手段更加综合, 工作机制不断创新的目标, 最终将实现高校学生安全稳定防范工作体系的优化, 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高校的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摘要:高校的稳定是关系整个社会稳定大局的大问题, 而高校的稳定有赖于高校学生的稳定。根据研究可知, 影响高校学生安全稳定的应急突发事件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运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对高校学生安全稳定防范工作的机制、流程等进行改进, 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学生安全稳定网格化防范工作体系, 通过体系的构建, 以真正做到应急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最终实现高校学生安全稳定防范工作多级联动的集成化和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高校学生,安全稳定,网格化,防范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郑士源, 徐辉, 王浣尘.网格及网格化管理综述[J].系统工程, 2005, 23 (3) :1-7.
[2]马柯娜.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网格化管理模式[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1, 24 (4) :54-56.
[3]肖伦友.构建维护高校安全稳定防控体系研究[D].2009.10.
[4]晏子康.高校维护学生安全稳定机制研究[D].2011.
网络安全防范体系 篇9
海洋数据具备自身独有的特点。其来源复杂,资料内容多样,涉及多学科,年限跨度大,观测手段、处理方法和观测精度在不同的时期差异较大。在信息内容、数据采集与更新方式、数据标准、资料格式、存储介质、管理与服务方式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程度的不一致[1]。
本研究针对海洋数据的多样化及数据处理过程环节多导致重要数据易散失的特点,构建单位外部局域网3层防范体系,其中在主机上构建数据安全层,预先指定格式的海洋数据文件及重要资料一旦离开宿主机,在网络链路中传输的均是密文,这样通过移动存储介质等手段违规进入外部局域网内计算机的重要数据,由于在网络传输链路中已变成了密文,即使走失,如果未经授权,任何人得到的将是一堆乱码,从而筑起了最后一道防护屏障,有效地保障了海洋数据的安全。
1 需求分析
海洋作为地球的宝库和生命的摇篮,给人类提供了维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对海洋的研究利用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课题。当前世界的海洋科研活动主要围绕着海洋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洋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海洋环境与生态的研究、海洋权益及军事防御工作开展。
海洋研究作为实践性学科,越来越依赖于系统的、高可信度的、长时间序列的基本科学数据及其衍生的数据产品。海洋科学的基本数据来源于海洋科学调查及海洋观测,获取数据的背后是艰苦的工作和高昂的成本,非常珍贵[2]。而对于海洋学调查研究、海洋工程技术和海洋环境保障等军事海洋学中涉及的数据资料[3],在从原始数据到产品数据的处理过程中,更经历诸多环节。数据涉及水文、地质、遥感、生态、测绘等各个学科,其中包括大量的海图,这些数据随着其物理属性及其精度高低的不同,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要求,而数据格式的多样化也使管理难度增大。因此,对这些海洋数据采取严密的防护措施、避免重要数据流失显得尤为重要。
2 系统设计
海洋数据安全3层防范体系(图1)基于信息安全框架设计构建,包括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和数据安全3层架构,其主导思想是通过加强网络和主机的防护措施来抵御入侵,并通过加密计算机和传输链路上指定格式的数据来避免明文的暴露。系统部署后,对于一些性质不明确的敏感海洋数据,甚至违规出现在网络上的重要信息,只要符合预先设置的特定格式,都统一自动给予了加密处理,一旦离开了应用环境或未授予权限,呈现出的将是毫无价值的乱码,从而有效降低了数据资料丢失后的安全风险。
2.1 网络安全体系设计
从信息安全角度,海洋数据3层防范体系(图2)的第一道关口便是网络安全体系构建,其目的是抵御外部入侵。
目前,较为通用的作法便是建设内网、外网、涉密网3套网络,实现涉密、内、外3网物理隔离。涉密信息在涉密单机或涉密网络上运行,工作信息在内部局域网运行,公开信息在外部局域网(连接互联网)运行。作为数据流失的最后一道屏障,本研究仅对外网的网络安全架构进行阐述。
外部局域网的网络安全主要是在网关处部署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在目前流行的网络安全应用体系中,比较通用的一种做法是仅通过部署防火墙进行防护,但防火墙有一个特点,即对被允许的主机和应用的攻击无能为力,因为这些攻击会伪装成对合法主机和应用服务的访问,从而骗过防火墙,进入到受防火墙保护的区域之内。
针对上述假冒攻击,需在防火墙保护的基础上,采用入侵检测系统(IDS)提高网络的安全防护水平。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通过监视网络流量,侦听指定网段的数据包,实现对网络的实时监视、发现可疑连接和非法闯入等,防范网络层至应用层的各种恶意攻击和误操作。通过有效配置,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与防火墙实现联动,对网络数据包进行过滤及实现访问控制,将访问限制在网络被允许的主机(IP地址)和应用服务(端口),从而缩小安全防范区域,尽可能少地避免计算机被控制[4]。
除此之外,为完善网络安全体系,还可增加漏洞扫描系统,对网络上的系统进行扫描,以便发现漏洞和隐患并及时采取措施;在网关处增设病毒和木马过滤网关,最大限度地防止病毒和木马通过网络进入网络上的计算机;在局域网内部架设网络安全审计系统,实现上网用户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并能追溯上网记录。
2.2 主机安全体系设计
海洋数据3层防范体系的第二道关口是计算机主机的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主要由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组成。目前,黑客入侵和木马控制主要是通过操作系统的漏洞或者采取欺骗方式获得系统管理权限进而控制计算机,从而窃取计算机上的文件,如果计算机上存在涉密或敏感海洋数据,便导致了泄密事件的发生。
计算机的防护首先从设置密码开始,密码设置包括开机密码、系统密码、电子邮箱密码、屏幕保护密码,文档压缩也可设置密码。为增加密码强度,密码位数要尽可能地长,尽量大小写字母、符号与数字混合,并要经常更换密码[5]。
病毒和木马查杀软件是计算机主机系统保护的另一道屏障,目前市面上的此类软件众多,用户可根据自己需要进行配备,安装成功后及时升级软件包和更新病毒木马代码库,并经常进行病毒和木马的扫描[6]。
在浏览网页和使用电子邮箱时用户还需具备警惕和防范意识,黑客经常采取欺骗的手段进行攻击。因为当前的互联网上有相当数量的恶意网站挂了病毒或木马,浏览这些网站的网页极易中木马或病毒,从而导致自己的计算机被黑客控制。另一个欺骗手段便是通过电子邮件,携带病毒或木马的电子邮件通常冒充工作信息,如果不仔细审查邮件来源,点击其携带的附件,木马就会控制计算机,文件丢失或系统被破坏而造成损失。
2.3 数据安全体系设计
海洋数据三层防范体系的第三道关口是数据安全体系(图3)。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内外网隔离以及其他针对外部网络的访问控制系统,可有效防范来自网络外部的进攻,但内部人员可以轻松地将计算机中的敏感信息通过网络、存储介质和打印等方式泄露出去,因此为了保障内部信息的安全,数据安全体系的建设异常重要。当前信息安全市场上推出的防水墙等产品已成为数据安全体系建设、防止内部信息外泄的有效手段。
2.3.1 原理
防火墙综合利用加解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对重要信息和敏感数据的存储、传播和处理过程实施安全保护,采取的身份认证、加密、权限控制及操作日志管理等手段降低了泄漏和违规外传的可能性,其安全审计功能则有效增强了追溯性。得到保护的数据文件由于已被加密,如果没有权限,既打不开,也读不了。
关于算法及效率问题,当前此类系统加、解密主要基于AES或RC4加密算法,整个加解密操作(图4)在驱动层进行,无需人工操作,只要系统改写磁盘,设置指定的文件类型就会自动加密或解密,不影响文件打开时间,文件传输过程中始终是密文,但面向授权用户动态透明可见,授权用户始终觉察不到加、解密过程的存在[7]。
2.3.2 部署
防火墙的部署包括服务器、控制台和客户端3部分。服务器端需要安装服务器端软件和支持数据库,设立安全认证机制,对客户端系统配置策略、审计操作等功能;控制台软件实现系统管理、参数配置、策略管理和系统审计等功能,控制台软件采用分权分级模式进行授权,细化对敏感信息的访问权限,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客户端执行服务器配置好的安全策略,根据策略监测客户端用户的行为。当然,客户端软件采取了严密措施,一旦安装完毕,便防止本地用户自行关闭及卸载客户端程序[8]。
2.3.3 安全性分析
AES算法又称Rijndael加密法,作为美国联邦政府采用的一种区块加密标准,是对称密钥加密流行算法之一。算法采用迭代型分组密码,其分组长度和密钥长度均可变,均可指定为128位、192位、256位。AES迭代加密使用循环结构重复置换和替换输入数据,通过分组密码返回的加密数据的位数与输入数据相同。作为对称密钥密码算法,AES使用相同的密钥加密和解密数据,这一点与公共密钥机制不同,后者考虑到效率一般多用于小数据量文件[9]。
据查阅文献,到目前为止,对于Rijndael密码的攻击还没有比穷尽密钥搜索攻击更有效的方法,而已经公布的攻击方法还不能形成有效的攻击[8]。
RC4算法作为应用广泛的流密码算法,由于其采用了分组算法中的S盒,非线性较高,对差分和线性高度免疫。算法采用从1到256个字节(8到2 048位)可变长度密钥,利用一个256个字节的状态矢量S,记为S[0],S[1]·…S[255],每次生成的密钥字节K由S中256个元素按一定方式选出一个元素而生成,每生成一个密钥字节,S向量中元素会进行一次置换操作。流密码的基本模型可作如下描述。
在安全性上,由于RC4算法加密采用xor(异或)操作,当子密钥序列出现重复时理论上存在被破解的可能性[9],但经查阅文献,对RC4的缺陷分析目前都只停留在理论上,在实践中当密钥长度达到128位时还没有任何的攻击对RC4形成威胁,所以RC4也是目前最安全的加密算法之一[10]。
2.3.4 文件加密配置
近些年来,海洋调查仪器设备及技术方法日益先进,海洋调查覆盖的学科包括水文、地质、遥感、地球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在海洋研究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科研项目文档及海洋数据等资料。就数据而言,以海底调查为例,其数据包括水深测量、地形、地貌、剖面影像、侧扫声呐影像、样品、重磁力等数据。数据按照获取阶段划分为原始数据和成果数据,成果数据是原始数据输出产品,海洋信息呈现出海量、多源、动态、分布式、保密性强等特点[11]。
按照本研究所述,对海洋调查仪器产生的各种原始数据、后期数据产品以及涉及的项目文档,按照文件格式进行分类,在数据安全体系中对敏感性的格式文件有选择地进行配置,使特定格式的文件只要出现便自动进行加密,只有具备相关权限的人员才能对这些信息进行访问。假如网络遭受攻击或被植入木马造成文件丢失,黑客得到的则是一堆乱码,文件既打不开,也读不了,无从判断数据的价值,纵使采取解密手段,仍然增加了破解成本,甚至无从破解,有效保障了海洋数据安全。
3 结束语
本研究根据信息安全技术要求,从数据传输链条起点到终点的各个环节,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特别针对数据安全体系的建设,利用加解密、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对重要海洋数据信息进行甄别保护,最大限度地防止敏感信息泄漏、被破坏和违规外传,降低了“堡垒从内部攻破”的风险,有效保障了海洋数据的安全[12]。
摘要:文章根据海洋数据多样性的特点,在传统信息安全体系构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指定网络环境下的海洋数据进行加密传输的思路,从网络安全、主机防范和数据加密3个方面,设计集成海洋数据安全三层防范体系。
网络安全防范体系 篇10
一、现有医院安全保卫工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的安全保卫工作内容千头万绪, 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 因此, 我们必须对现阶段的工作体系进行一次全面的诊断, 找出症结所在, 以便我们在大力加强防范工作、努力创造优质就医环境的同时, 逐步健全和完善安全保卫的综合防范体系。
(一) 组织管理不完善
首先表现在安全保卫部门与医院的其他部门相脱节。治安事件以及医疗纠纷源于医院管理和诊断治疗的行为, 因此其防范与化解也离不开后勤管理部门和临床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整合协调机制, 加上对保卫部门职能的过分放大, 导致医院保卫部门因信息缺失、身后无援而陷入孤军奋战的困境。
其次是对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的研究滞后于形势的发展。例如对医患纠纷中群众的激烈反应没有一个相对统一规范的处理办法, 有人认为应在第一时间内予以控制, 而有人认为应以反复沟通为主, 态度各异直接导致结果的不同, 容易招致当事人对结果公正性的怀疑。又如在保安力量如何使用的问题上也是争论颇多, 约束过多则形同虚设, 松散管理又容易出事, 尺度难以掌握。理想的做法是形成一整套操作规程, 医院保卫人员只需根据不同情况运用不同方法即可。以上事例说明了理论研究的滞后, 但这为建立与完善医院安全保卫的综合防范体系以及其中的应急预案系统提出了客观要求。
(二) 运行机制不完善
第一, 医院安全保卫部门的管理职责被过度扩大。受社会上“有困难找警察”的观念影响, 医院保卫部门也被许多人看成可以包揽一切。2013年上半年,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部保卫人员出动超过400次, 其中近一半都是日常的琐事和一些科室管理的问题。此外, 对医疗纠纷的处理也介入太深, 有的甚至直接参与后期赔偿数目的谈判。这一切都超出了正常的安全保卫的工作范围, 造成了工作效率的低下。
第二, 治安防控有死角, 存在诸多失控点。一方面是每日数以万计的外来人流, 另一方面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程度不断加大, 外包人员数量普遍超过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 如此庞大的人群, 单靠保卫部门的力量难以全面掌控。此外, 大多数医院的技防、物防系统均未做到全覆盖, 或反应滞后。
第三, 信息网络及快速反应系统建设不完善, 保卫部门的信息来源单一, 没有实现资源共享。目前医院的工作人员、纠纷病患等信息尚未对保卫部门开放, 造成保卫部门信息分析、研判、预测的片面性, 不能很好地为行动决策提供服务。此外, 大多数医院没有对技防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与后勤管理系统进行整合, 很难实现快速反应。
(三) 保障机制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投入保障上。
组织保障方面, 与构建大安全体系的要求相比, 医院的安全保卫工作尚缺乏统一的领导, 基本上是保卫部门一家单打独斗, 其它部门只是被动应付, 参与度普遍不高。
制度保障方面, 尚未形成一整套制度对安全保卫综合防范体系进行明确的定义和规范, 各家医院在体系建设上均处于探索阶段。
投入保障方面, 由于保卫工作的投入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一些医院在人财物的投入上仅仅安于现状, 保安人数能减则减, 技防布点严重不足, 消防设施检修不力。
二、构建综合防范体系的探索实践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地处城市中心地带, 承担着区域范围内以及周边近200万人口的医疗保健任务。近年来, 医院围绕安全保卫综合防范体系的建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通过认真研究, 提出了以“防、控、治”一体化为核心内容, 初步建立起从组织领导、人防、物防、技防到应急体系全方位的医院安全保卫综合防范体系, 通过多措施并举, 全面提高医院安全防范和应急反应能力, 保障了医院的正常运行。
(一) 基本概况
2011年医院北部涉医接警量约800余起, 在当地公安分局及派出所大力整治下, 结合医院的强化管理, 整体治安状况逐步向良性方向发展, 但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公众聚集场所, 由于全年实施24小时全天候医疗服务, 面临的治安形势相当严峻, 并有如下特点:
1. 面向整个社会的开放性
医院全年进行24小时全天候医疗服务, 且与外界有5个通道相通, 患者及家属来院就诊或住院治疗人数众多, 每天各类进出人员超过3万人次, 扒窃、盗窃等现象时有发生。
2. 医疗秩序维持仍存在较大难度
近年来, 随着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公安机关打击“医闹”力度的加大, 医患纠纷呈逐年下降趋势 (2012年较大纠纷6起) , 虽在派出所支持下及时处理或缓解, 但医患矛盾十分突出, 且对医院正常工作的干扰程度不断加大。此外“医托”以及散发医疗广告人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秩序。
(二) 综合防范体系的构成
1. 组织体系
随着医院治安形势趋于严峻, 医院领导对安全保卫工作愈发重视, 及时强化了治安保卫的组织体系。一是成立了医院安全保卫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 医院主要职能部门领导及临床科室主任均为工作小组成员, 由院主要领导每年度与工作小组成员签订安全保卫工作责任状, 做到职责到位, 层层分解。真正做到点面结合、齐抓共管。二是由医院保卫处牵头, 建立安防 (消防) 联络员网络, 各病区护士长、外包单位负责人为联络员, 其职责为定期就安全保卫工作动态进行通报与会商, 并对全院的安全措施落实进行督查, 通过每年四次的考核, 使治安防范工作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2. 人防体系
一是强化自身的队伍建设。医院专设了一级科室——保卫处专职负责院内安全保卫及消防安全工作, 配备5名富有经验的专职保卫干部, 下设监控中心, 并建立覆盖全院责任制, 医院及时与分局、派出所签订安保协议, 同时由院办、保卫处牵头, 与医院科室负责人签订责任状, 每年通过不同专题的演练, 提高全员的防范意识和防范技能。
二是组建特保队。在当地公安分局及派出所的指导下, 医院北部于2013年1月正式组建特别勤务队 (简称“特保队) , 2013年2月1日正式运行。这支队伍由专业保安服务有限公司提供, 并根据医院要求对人员进行培训, 最终挑选了其中9人提供特卫服务。当院内出现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时, 他们将及时到达现场, 保护医护人员免受攻击、医院财物免遭破坏, 确保就医正常秩序;在一些特殊场合, 如每周三的院长接待日、突发事件 (主要指医患纠纷) 处置现场还将维持秩序, 及时采取隔离保护措施;日常工作中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的巡视力度, 早期发现、及时制止各类违法违纪行为。
特保队自正式运行以来, 参加了多次突发情况的处置, 并在北部保卫处的指导下已能逐步独立化解部分矛盾, 积累了不少经验, 也得到了临床人员及行政人员的较高评价。尤其是在一系列突发事件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由于到位及时、处置得当, 深受医护人员的赞扬。
三是有效发挥普通保安人员的作用。特保队成立后, 医院对普通保安人员的职责进行了重新定位, 主要内容为固定岗职守、机动岗巡逻 (电子巡更、夜间不定时巡查) , 配合特保队处置较大医患纠纷及突发事件;通过监控摄像系统及红外报警系统对防范区域进行防护。2013年4月, 医院启动夜间巡查联动制度, 规定保安人员每日夜间巡更必须就巡更内容以及病区执行安全制度情况与值班护士双向签字确认, 保证了工作质量。
四是强化医警联合。医院与虹口区公安分局治安支队、四川北路派出所建立多层次的联动机制。虹口警方在我院北部急诊大厅内设有巡逻必到点, 每天有四个班次的巡逻, 每班人员必定会到医院进行问询及查看, 对需要警方协助的情况给予积极的帮助 (尤其是急诊) 。近些年发生的多起群体性事件中, 公安部门严格按照“四个不准、三个一律”的通知要求, 加大打击力度。虹口警方多次参与医院正常医疗秩序的维护工作, 对化解医患纠纷起到积极作用。此外在警方的支持下, 医院开展了多次专项整治行动, 有效控制了医闹、医托等现象。
3. 技防物防体系
我院现有监控系统已较陈旧、落后, 设备报修率较高, 经常出现死机、无图像及画面抖动等问题, 录像保存周期很短, 只能保存7天。不仅后端设备陈旧, 前端的部分摄像头仍是黑白色, 且像素较低。2012年底, 在市公安局技防办、虹口分局及川北派出所的指导下, 医院正式启动技防系统数字化升级改造事宜, 探头由原来的不足200个增加到近500个, 覆盖全院所有关键区域, 且均为数字化高清画质, 医院已筹划将消防、安防系统进行进一步整合, 形成医院综合安全防范应急指挥系统, 提高反应能力。医院将逐步实施限时探视制度, 借助门禁控制手段, 实现以区域为单元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4. 应急预案体系
医院保卫部门根据不同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包括:发生医患纠纷医院保卫工作预案、火灾事故应急预案、重大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 (财务盗窃、雷暴、台风、车辆盗窃、危化品管理等) 。预案明确指导思想、组织体系、各自职责, 要求相关岗位和人员熟知牢记流程与要求, 并定期 (每年不少于3次) 组织安全保卫演练。每次院领导根据演练的效果进行总结评价并要求进行相应的整改。
5. 标准化体系
为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医院保卫处编制了安全保卫工作标准化管理手册, 形成了从岗位职责、工作目标落实到具体工作的动作步骤等一整套工作表单, 消除了工作的差异性。例如对医院消防巡查工作, 通过制作表单, 我们将检查部门划分成十多个不同的区域, 每个区域再细化为若干个检查重点, 每个检查点具体的检查内容、标准均加以明确, 避免不同的检查人员出现不同的检查结果。
三、结束语
实践证明, 构建安全保卫综合防范体系, 能够切实加强医院安全管理的组织领导, 增强安全防控能力, 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有效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希望从政府到医院的各个层面上, 对此能高度重视, 并在资金投入以及体系建设的规范上予以保证。
摘要:文章针对现有医院安全保卫工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安全保卫综合防范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为例, 从组织体系、人防体系、技防物防体系、应急预案体系、标准化体系5个方面做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医院,安全保卫综合防范体系
参考文献
[1]付学军.新形势下医院安全保卫工作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27)
网络安全防范体系 篇11
关键词:风险点 内控体系 风险防控 高校
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经费来源渠道多样,财政拨款额度也逐年递增,高校重视内涵式建设的办学理念,整体管理方式有了巨大变化。为有效规范高校教育事业的高效运行,防范各类经济风险,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财会(2016)11号文“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旨在发现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着力防范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
一、高校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规范用好教育经费,提升高校管理水平
高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全面、不完善,导致具体业务流程复杂,办事效率低下。而内控规范通过制度建设、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高校业务进行管控,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高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将权力制衡机制融入到内部管理制度中,挖掘倡导专业特色,可促进高校内部发展的需要,对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建设智慧服务型校园具有现实意义。
(二)强化经济风险防控,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高校的生存压力抵不上企业,其内部控制建设及实施也落后于相关企业。但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其风险也遍布于学校每个院、系、行政的各个具体业务工作环节。为堵塞漏洞,消除风险隐患,保护国有资产不受侵犯,唯有建章立制、排查风险点,贯彻实施内部控制规范,才能有效防范各类经济业务风险发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高校内部控制主要风险及防范
(一)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风险点
随着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文件,高校对内部控制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规范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但许多高校沿用一些旧的内控管理制度,没能及时梳理和清理已不相适用的规章制度,这与高校快速发展规模不相匹配的,而且一些内控制度的规定也大多偏向于财务经济类。
(二)具体经济业务风险点排查
1、预决算业务风险
部分高校并没有建立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和决算管理制度,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缺失,有可能出现整体预算支出与学校的教育发展规划不对等、预算编制可行性报告不充分、编制方法不专业、对事项发展预见性和敏锐度不高等问题。
2、收支业务风险
收支业务风险是高校内控的重点经济业务。收入风险主要表现在违规擅自增收收费项目,新增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等未经物价部门审核、备案,导致发生收入违规风险;没有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核算长期挂往来,确认收入不及时不准确,会发生学校收入不完整的风险。
支出风险主要体现在会计科目使用不够准确、报销单据支出审核不够仔细、支出分级授权审核制度不完善、往来款项清理不及时和是否未能按预算项目支出等风险。
3、资产业务风险
资产业务风险需要关注的是各类资产保管使用监督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关键岗位的不相容岗位是否相互分离,货币资金有没有被挪用,有没有及时入账被贪污,各种票据的保管专人保管是否严格,银行对账单是否有“双签”制度等等。
4、政府采购业务风险
政府采购业务风险主要体现在采购需求审查不严格可能导致学校重复购置,造成闲置浪费;招标采购定的评分参数不科学导致中标标的不能达到预期的使用效率;采购结算业务通常是实物采购在前,审批单据在后,若相关职能部门不及时办理入账,则学校利益有可能会受损。
(三)加强经济风险防范措施
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内部问责”办法
高校应依据国家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文件,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全面梳理原有学校管理层面和业务管理层面的各类管理制度,明确相关部门人员的职责和权限,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用性原则,进行废改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为有效防范制度风险,建议高校参考学习相关企业成熟的管理理念,制定内部问责制度,对各级管理部门工作职责范围内因故意或过失、不履行或者不作为乱作为,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提高内部控制执行水平。
2、具体经济业务的风险防范
(1)建立健全各类具体经济业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管理办法及其工作流程图,如: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和绩效评价等内部管理制度及编制工作流程图、各类收费及收入分配管理办法、财务报销管理办法、各类支出业务管理办法等。
(2)遵循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与权限,促进学校内部管理规范化,维护正常工作秩序,业务处理过程中可堵塞漏洞、消除隐患。
(3)定期进行业务风险点排查工作。具体业务职能部门应遵循系统性和全面性原则,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排查发现的风险进行分类梳理,不遗漏每个业务环节,实施自查工作。若需要实地查验的,要对排查对象进行现场盘点清查,实现风险防控前置。
随着社会法制化的推进,为高校事业健康蓬勃发展而保驾护航的是建立健全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全员参与,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业务活动的全覆盖查找梳理,重点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排查风险点并完善内控制度,更要注重在实践中与风险防控的有机融合。只有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才能进一步提升学校内部管理水平,保证教育事业持续稳定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Z].教财厅[2016]2号
[2]徐光英.探讨高校内控制度建设中对经济业务风险点的识别[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01)
[3]王孝俊,李梦伊,王宝利.高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评价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
网络安全防范体系 篇12
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防范体系构建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医院信息在使用或者是传输的过程中不会被泄露,并保证其信息的真实完整性;除此之外,必须要确保各种信息在使用以及处理还有手机和储存上都应该满足医院医疗业务的要求还有新政管理的需要。
2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体系建设
2.1 机房自然环境的监控
一个医院的主交换机以及相应的网络服务器等等一些重点的设备其所在的自然环境的情况,一定意义上决定了网络设备运行的状况,所以说,为了保障医院计算机网络服务器可以正常的运行,必须要在配电系统上安置UPS以及防雷击装置,还需要进行时时的监控,除此之外,重要设备所处的环境中,其是否漏水、温度以及湿度的变化、空调精密调整、感烟设备等等都非常重要,除此之外这些还可以和供配电系统以及门禁等进行联动的控制,最大化的保障重要设备时时处于监控中,出现任何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发现。
2.2 计算机硬件的建设
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体系构建,在计算机硬件上应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防火墙的建设,防火墙的建设是为了保障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不会受到外部网络的攻击与侵入,利用防火墙对互联网或者是HIS进行相应的隔绝,一个好的防火墙不仅仅功能比较齐全,其可靠性以及稳定性也非常的高,对于一些网络合作医疗等等接口还有外网接口都可以完美的识别。第二部分就是网络冗余的建设,网络冗余建设是有效提高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防范体系的基本手段;例如机房冗余,医院的住院部主机房的建设如果之后,可以在离住院部百米距离建设灾难修复机房,万一主机房发生意外不可挽救情况,可以迅速切换到备用机房,并且不会耽误信息的传递以及使用等,最大程度的保障医院各个部门的工作可以继续进行;载入服务器的冗余建设,利用VERUTAS将两台HIS分别置放于灾难机房和中心机房中,两台服务器使用光纤进行连接,最大程度保护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中的信息群可以自由的切换;再有就是交换机的冗余,无论是灾难机房还是中心机房中交换机的存在必不可少,并且可以通过单模光纤将两者之间的连接进行对应,也就是分别连接到任何一个机房中的两个核心交换机设备上;最后一点就是网络的拓扑,也就是借助适当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使得网络冗余可以达到备用的目的,保障在部分网线或者是光纤受到损坏的情况下,可以迅速的切换网络。
2.3 计算机软件的建设
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防范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计算机的软件建设必不可少,其可以有效的保障计算机不会受到病毒的攻击,而且可以建设有效的安全防范平台。
病毒防御软件一直都是安全体系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可以有效的防止计算机病毒对医院的进算计信息系统的攻击,还可以引用最新的防毒墙手段,这是一种集中式的软件,对于攻击医院计算机系统的病毒将进行有效的防御,在显示当中,防毒墙确实可以很好的对互联网计算机的PC机进行防御,进一步的阻挡一些恶意的软件以及代码等等,除此之外对于流行的计算机病毒可以实时查杀,有效的保护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
2.3.1 数据安全备份以及审计
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数据安全备份还有设计,需要实时智能检测并进行分析或者是还原各种数据库的操作,根据相关的设定阻止一些违规的操作,并保护相关数据库表以及视图,对数据库中存在的漏洞以及账号的登陆还有登陆的工具等数据进行全程跟踪,及时的发现数据库系统中存在的异常使用信息,除此之外,对于登陆的用户以及数据库的表明和字段等关键词进行跟踪并由相关的规定设置,进而形成灵活的审计策略,对于相关的记录以及报警和中断等有着相对应的措施,还必须拥有高强度的查询统计功能;这些都是数据安全备份以及审计必有的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完善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安全防范体系。
2.3.2 数据网络安全防护
对于一个比较封闭的医院信息系统来讲,如果不将外部网络攻击算在其中,那么内部的安全风险将必须要认真对待,所以说为了保障医院计算机的安全,必须要做到对入网的控制,例如合法设备但自身带有病毒入网,没有携带病毒,但是同样没有合法手续入网也不被允许,除此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终端有缺陷等情况;计算机的桌面管理也非常的重要,传统的桌面管理大致上有几点,第一,桌面上的系统漏洞要及时的发现,并且对这些漏洞进行分析自行下载补丁自动维护,达到保护终端服务器的目的,除此之外做好事后的审计以及预防和调整等等,达到远程控制与支持的结果;再有就是对于移动设备的防护,例如U盘的泄密或者是病毒通过U盘进行传播,U盘的交叉使用等等,而资产的全面管理也非常的重要,对基于网络上的软件以及硬件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网络资产的时时跟进,相信对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的提高,引用多维终端防护平台非常有必要,而且效果也会非常的好,这种防护平台功能全面,管理效果非常好,对于一些安全隐患可以有效的解决。
3 完善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员的制度
将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防范体系妥善的构建之后,就需要对医院各个部门中计算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行培养,并且利用安全制度的内容对每一个计算机使用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保障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真正意义上的安全。对于计算机使用人员的管理制度首先应该严格的管理好用户的账户密码,对于数据库还有系统的管理来讲,管理员与管理员之间的密码绝对不能共用,必须使用自己的密码,确保责任制度的有效落实,以免发生信息泄露时难以找到源头,除此之外,相关的管理员应该对普通用户的密码进行管理,定时提醒用户更改密码,确保用户密码的安全性;其次就是在发生故障后,应该及时的对数据进行恢复并且备份,每天都需要按时对计算机的备份日志进行检查,并且要保障本地还有异地的数据都可以有效的备份,而定期进行计算机系统应急处理的演习也非常必要,在提高管理员自身能力的同时,提高特殊情况下的处理能力,保障医院的工作可以有效科学的开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当前来看,医院大部分的工作都与计算机有着联系,所以只有保障计算机信息系统时刻处于安全的状态,才可以有效的保障医院功能正常的进行,所以说,相关部门对于性能良好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防范体系的构建必须要重视,而这也是使得医院的各个环节可以顺利开展的必要措施。
摘要:医院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机构,其内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防范非常重要,其是保障医院信息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被泄露的重要手段。作者就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如何构建一个安全的体系做出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防范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金晖,黄晟,曹飚,等.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安全防范极其策略[J].现代预防医学,2007(14).
[2]沈慧德,陆培明,范启勇.《上海市医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策略》的制定实施与效果[J].中国医院管理,2005(2).
[3]刘松林,沈国伟,焦毅,等.我院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防范体系[J].医学信息,2004(9).
【网络安全防范体系】推荐阅读:
安全防范体系08-10
网络安全与防范06-30
网络金融安全风险防范09-19
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08-19
僵尸网络安全防范研究09-11
网络安全与防范措施11-03
网络端口的安全与防范06-23
计算机防范网络安全06-18
校园无线网络安全防范05-26
校园网络的安全及防范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