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文并茂

2024-07-07

情文并茂(精选12篇)

情文并茂 篇1

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青岛版教材第四册第七课《让板报变得图文并茂》。如果单纯让学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识点,不仅学生会感觉枯燥无味,而且教学目标的达成也会带有盲目性。于是,我根据小学生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和动脑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创新。以情境式教学贯穿课堂始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并以学生探究为主,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中的“民主、交往、互动、对话”,重视学生的“经历与体验”,倡导多主体评价,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建构,并在多元评价中成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在文档中插入图片,并掌握图片与文字的环绕方式。

能力目标:在实践操作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会进行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通过练习,锻炼图文结合的搭配能力,提高W o r d操作的技能和技巧,培养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美、创造美的劳动,收获审美的体验,享受成功的愉悦;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在文档的确定位置插入图片,并设置文字的环绕方式。

难点:文字与图片环绕方式的设置。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堂小秘书、图片素材和四篇有关“春、夏、秋、冬”的文章,下发到学生机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师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

师(抓住时机):同学们都很喜欢这首歌,也很喜欢《西游记》中的故事,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西游记》的故事?

生:唐僧师徒四人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了真经。

师:老师在这节课当中也设置了几个关卡,看看哪个小组最先闯关,取得本节课的真经。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迎接挑战?

生(齐):有。

师:《西游记》中谁的本领最大?

生(齐):孙悟空的本领最大。

师:那孙悟空使用什么兵器?

生(齐):金箍棒。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孙悟空的金箍棒的图片(出示图片),怎么把它插入到W o r d中呢?谁来试一试?

[点评:教师首先以《西游记》的主题曲开头,让会唱的学生跟着唱,创设了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学生对动画片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同时渗透给学生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斗志。内容由浅入深,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自主闯关探究新知

1. 自学帮助插入图片

学生尝试从“剪贴画”里找,没有找到。

师(提示):插入—图片—来自文件。

师:下面我们进入闯关游戏第一关:“把金箍棒图片插入你的W o r d文档中”。提示:金箍棒图片位置在“D:四年级W o r d学习西游记图片”里。

学生分小组探究插入图片的方法,求救办法:课堂小秘书、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

学生边演示边讲解插入图片的方法。

方法一:依次单击菜单:“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如图1和图2)。

在弹出的“插入图片”对话框中,按照路径找到并选定金箍棒的图片,单击“插入”即可。

方法二:找出“图片”工具栏(如图3),单击“”按钮即可弹出“插入图片”对话框。

师:有些图片我们可以从剪贴画里找到,大部分图片素材都需要从外界导入。我们可以从网上搜索图片,可以自己拍摄、扫描和手绘。

[点评:学生对孙悟空的金箍棒非常感兴趣,都迫不及待地寻找插入图片的方法,大部分小组都非常快地找到了金箍棒并插入到Word中来,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找到,在个别学生的演示下,也掌握了插入图片的方法,既实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学,又体现了分层次教学方法,效果非常好。]

2. 依据旧知缩放图片

师:我们将金箍棒都插入到W o r d中了,那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金箍棒怎么变大变小?

师:你想不想把金箍棒变成绣花针,想不想把金箍棒变成大柱子?我们一同进入闯关游戏第二关:“你能把金箍棒变成绣花针或大柱子吗”,快点试试吧!(提示:可根据自选图形的编辑方法来做。)

学生开始尝试操作,做得非常快!

教师找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和方法。

3. 方法延伸删除图片

师:怎样把金箍棒变没了,谁有好方法?

根据文字的编辑方法,学生演示出多种方法:删除(Delete)、剪切和清除等。

4. 巧妙设计移动图片

师:孙悟空有一个很大的本领,就是头被砍下来后还能接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他的头和身子(如图4),你能在Word中帮他接上吗?请大家进入第三关:“在你的文档中,把金箍棒藏起来,再分别插入孙悟空的身子和头”,帮孙悟空接上头。

学生根据移动自选图形的方法,按着鼠标左键移动图片,但就是接不上,非常迫切地想学习本操作。

师(演示):选定你需要移动的图片,修改图片的环绕方式(如图5),默认的是嵌入型,修改成其他任何一种都可以,再按着鼠标左键移动图片就会大功告成。

学生交流对各种文字环绕方式的理解,教师补充。学生勇闯第三关。

[点评:本环节设置的内容非常吸引学生,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钻研,再在全班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5. 简单回顾综合应用

师:我们连闯三关,你都有哪些收获?

生:我们学会了插入图片、缩放和移动图片,了解了图片和文字的关系。

师:有位同学根据我们今天学的知识编辑了一篇关于描写春天的文章,编辑前后有什么变化呢?你比较喜欢哪一个?

教师展示两篇文章(如图6)。

生1:我喜欢第二篇,因为它比较漂亮。

生2:我也喜欢第二篇,因为它有美丽的图片、文字和背景。

师:配上恰当图片的文章使人赏心悦目,同时也能增强文章的表现效果。

引出并板书课题《图文并茂效果好》。

师:假设让你现在来美化这篇文章,你设想会遇到什么困难?

生1:图片从哪里找?

生2:背景怎么设置?

教师或学生答疑(讲解并演示):

1.所准备的素材在“D:图片大宝库”里。

2.插入所需图片后,将图片衬于文字下方两次即可。

[点评: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文章引出课题,自然流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这种情境之中,学生的学习轻松,知识的构建自然,前后统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长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情趣、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效果非常好。]

三、美化文章评价升华

师:我们学了这么多本领,想不想也来美化一篇文章呢。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四篇关于春、夏、秋、冬的文章,放在了“D:Word学习春夏秋冬来化妆”中,打开你喜欢的一篇,开始给它化化“妆”吧!

学生设计自己喜欢的作品。

教师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展播,首先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说出制作意图,进行自评。教师请其他学生对其作品进行评价。

通过交流讨论,师生总结出评价标准:图片运用恰当、布局合理、有一定的审美性和艺术性。

师:同学们的作品都设计得非常好,只是部分同学图片、文字关系处理得不得当。不要紧,我们下一节课将加深插入图片的学习,那就是图文混排,你就会恍然大悟了。

[点评:这个练习设计得非常有特色——四个季节、四种不同的色调、四种不同的感受,培养了小学生想象力与创新能力。图片的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自然衔接下一节课的图文混排内容,总结恰当,衔接流畅。]

情文并茂 篇2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正确方法和步骤,会对图片格式进行基本的设置,并且通过图片的设置,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情趣。同时通过师生间的交流,给学生以方法、以胆量、以鼓励,让学生享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要达到以上的教学目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自行探究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方法,最后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

整个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学生们喜欢的动画片入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进行操作。第二环节: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新知;在教学设计上,审计了两个学生需要掌握的本领,本领一是插入剪贴画,在这部分的教学当中,因为学生学过插入艺术字,所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对部分插入剪贴画有困难的学生,我设计了“小提示”环节,照顾到了所有学生。第二个本领是插入来自文件图片,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有一个重难点,就是设计图片格式,内容较多,也比较难,所以我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一个小组合作起来攻克一个难关,最后交流操作,在令学生掌握所有知识的同时还节省了时间。第三环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把文章处理好;第四环节:评价反馈,形成知识;在评价反馈上,注重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相结合,评价的形式也多样化,同时注意过程的评价,使每位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对自己充满信心。

“数形”并茂,“声色”共赏 篇3

一、化“朽”为“奇”,点燃学习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可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是创设情境的最佳工具。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例如:我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中,我开始教学时首先利用课件演示一个故事:“蜜蜂和蝴蝶比较东西的多少?”把这两种动物的争吵过程演示出来,顿时学生就融于情境中,都显得很着急,这样就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理解到如何去进行比较两数的关系。

二、化“静”为“动”,突破学习重难点。

重点是指数学教学中一节课着重讲的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难点是一节课中学生学习掌握比较困难的内容,是需要重点突破的内容。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如果只通过简单、枯燥地讲述,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轻易地掌握。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通过形象化的画面,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难点内容的突破。

如:《圆的面积》一课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是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关键,而“化圆为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利用实物展示等传统教学方法总是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而借助多媒体展示一切难点都简单了!

三、化“抽象”为“直观”,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从思维。因此,教师要通过课件上实物操作,提出启发性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先出示12朵花,用圆圈圈起来。(1)把12朵花看作单位"1";(2)把12朵花平均分成4份,提问:每份有几朵花?(3)把其中的一份(3朵花)闪动一下,提问:每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4)引导学生思考:这12朵花还可能怎样分?根据学生的回答,可平均分成2份、3份、6份、12份,教师分别在屏幕上进行演示,每演示一种分法,都启发学生思考:每份有几朵花?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最后提问:“同样把12朵花看作单位“1”,为什么每份的数量却不同呢?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和研究,从而得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单位“1”的几分之一。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多角度地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探求,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四、化“平淡无奇”为“有声有色”,优化课堂结构。

1、课题揭示更具吸引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前导入不但可能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潜能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应注意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活动课“拼出美丽的画”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这样的导入情境:随着火车开动的声音,一辆由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接成的小火车缓缓地开到小朋友的面前。美丽的画面一下子把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了,学生好奇地观察着这辆会动的火车,在不知不觉中数着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个数。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再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维,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新课教学更加直观化

多媒体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它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特点,在优化课堂结构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延展了课堂的空间维度,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实现了听觉、视觉、情感等全方位的刺激。在教学“认识时、分、秒”时,如果光靠老师讲解,或用传统的教具教学,一年级的小朋友都会感到非常枯燥且难以理解。但通过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让小朋友观看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就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对练习题第一题的4幅图,通过多媒体动画创设了一个小学生一天作息时间的生活情景,来巩固新知,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

3、板书设计更具有艺术性、条理性

用现代化技术的手段优化板书,并不是取代传统板书。在课堂中将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优势与传统板书有机结合起来,会使板书更加形象,更加直观,更具艺术性,更具感染力,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对所学知识贯穿和系统掌握。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可使板书更生动、更全面、更具有条理性。

4、练习形式更具多样化

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优化练习环节,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加大练习量,变换练习题形式,引入生活片断,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反馈信息,以使教师有充分的依据改变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使教学任务得已圆满完成。

5、课堂结束更精彩

一堂好课不光要有好的开始,也应该要有好的结尾。在课堂结束时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再一次地掀起学生学习的热潮,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如在巩固十以内的加减法练习时,我用多媒体制作了动画游戏,做对一题,就出现一只可爱的小鸭为你跳舞,并伴有教师的录音“你真棒!”。做错了,则提示“再想一想,需要和教师讨论一下吗?”10题全部做对,10只小鸭就围成一个圆圈跳舞并伴有优美的歌曲。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完成这个游戏,他们都得到了赞扬,都取得了成功,每个人都高兴得不得了。

文情并茂——阅读教学有感 篇4

一、把握教材,拨动学生的“情”弦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这是语文教学长期肩负的任务。语文是语言、文字、文学的综合。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无论是绘景状物还是叙事写人,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老舍曾说:“我们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美好的语言表达出来。”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可以看出每一篇文章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这些文章或赞扬崇高品质的人格魅力,如《给予是快乐的》《船长》等;或表达对美丽景色的赞美,如《望月》《夹竹桃》等;或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如《五月槐花香》《桂花雨》等;或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如《一路花香》《金子》等,这些都是文情并茂、耐人寻味的佳作。

因此,教师拿到教材后,应凝神静读,细细揣摩,不仅要发掘和运用教学内容中包含的情感因素,而且要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情感化处理,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入境又入情,努力寻找文章对学生思想感情的触动点。只有找准作家的情感点,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才能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他们置身于充满浓郁氛围的情境中,受到感染。

二、燃烧自我,激动学生的“情”弦

语文课堂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地投入,需要诗意,需要浪漫主义情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全面智力的发展。新课标提出要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但我们不能忘记教师本身也是一个独立的文本阅读者。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文人,并对语言文字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敏感和热情。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感情丰富并会“煽情”的人,能够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上课的情感点,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产生想象和领悟。

1. 对教材,教师要读出自己的体验,读出自己的想法,读出自己的思想。文质兼美的课文往往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除要求学生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自己还要满怀感情地读,读出文句中蕴含的情感、哲理、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叶圣陶先生指出:“当范读的时候,要把文字中的精神理趣在声音里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出深切的了解。”

2. 不仅仅如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敢于把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情感冲动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分享你的感受和体验。于永正老师引导同学们读《月光曲》中兄妹的对话,赢得了无数听课者的掌声,感染了无数听课者的心,无需繁琐的讲解,万语千言“读”自明。

三、品读文本,舞动学生的“情”弦

如果只是让学生呆板机械地死记硬背、生吞活剥地接受吸纳,效果就必然不佳。只有打动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做到刻骨铭心。

1. 创设情境,激起火花。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把握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基调的基础上,爱作者之所爱,憎作者之所憎,设法带学生进入文章特定的情境中,亲身体验文中的“情”,在心理上产生认同,感情上产生共鸣。例如,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用音乐渲染与课文相似的氛围,帮助学生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用戏剧的形式让学生担当角色、扮演角色,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理解课文中角色的思想、情感、语言和行为。

2. 眉目传情,呼唤共鸣。

眼睛是心灵之窗,脸面是心灵之镜。师生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是动态的无声语言,它蕴含了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师生心理交流的重要“外显点”。教师应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感线索,加入表情、眼神、手势等“佐料”,以作渲染和配合。表情、眼神、手势能使讲析形神兼备,能将作品人物的神态、心理、言行作角色化处理,让人物情感更直观地表露出来,进而把学生带到“忘我”境界,使其感情起伏与作品的情感脉搏相吻合。

3. 尽情读悟,燃烧激情。

我们一起来看看王崧舟老师在《小珊迪》一文教学中的激情展现:

(1)老师充满悲痛、充满崇敬、充满怀念地诉说:小珊迪死了。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他死了!除了他的弟弟小利比,除了故事中那个买火柴的“我”,谁也不知道小珊迪死了,谁也不知道小珊迪是因为什么死的。但是,故事中的那个“我”,却被小珊迪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他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诚恳的面容,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双充满乞求、充满善良、充满感激的眼睛。他想为小珊迪画一张像。他想把小珊迪的这张像永远放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天天看到他,天天想起他。他会画一张怎样的像呢?(老师的深情打动了学生,学生则用自己的笔生动地描绘出了小珊迪瘦弱、诚实的外貌。)

(2)老师充满深情又若有所思地诉说:为了找还那四个便士,找还那部分不该属于他自己的钱,小珊迪被马车轧断双腿,不幸死去了。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如果小珊迪不急着把四个便士还给人家,他就不会被马车撞倒,他就不会死去。我又想,小珊迪难道真的不需要那些钱吗?(老师的情感又一次触动了学生的思绪。)

(3)老师动情地、肯定地诉说:是啊!正像大家刚才分析的这样,其实小珊迪非常需要钱。他需要钱去购买衣服御寒,需要钱去购买面包充饥,需要钱去医治自己的双腿,需要钱去照顾自己的弟弟。他还需要钱去上学,需要钱去游玩,需要钱去过一种幸福的生活。他真的是太需要钱了!这样一个需要钱的孩子,当他被马车撞断双腿,当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找不到了、有七个便士也找不到了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学生的情感再一次被老师的激情所点燃,抒发了感人的情怀。)

4. 适时点拨,和谐共振。

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但是对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和理解应该以不违背文本和社会的主导价值为前提,合情合理。

图文并茂更精彩教案 篇5

设计人:侯明广

9、图文并茂更精彩 ——插入图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在文章中插入剪贴画和文件图片的方法。2.学会设置图片格式及调整图片的大小、位置的方法。3.了解图片的简单修饰。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学习时采用“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接受任务——自主探究——尝试创新”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电脑学习与应用的浓厚兴趣。2.在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中,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

图片的插入及基本编辑。【教学难点】

图片环绕方式的设置及设置效果。【教学准备】 1.课件、素材文件。2.电脑网络教室。【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呢?(生:海宝)海宝从世博会上为我们带来了中国国家馆和日本馆的介绍,请大家比较一下,哪篇文档更漂亮些!导入课题:图文并茂更精彩——插入图片

二、交流合作,探究新知

1、合作交流:问题一:插入图片

师:你想不想为一篇文章插入图片,让它变得更精彩呢?怎么才能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呢?现在请同学们先自学一下课本46页和47页内容,找出插入图片的方法。

生:①插入剪贴画②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请大家试着完成海宝带来的第一个任务。

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尝试练习。师:巡回指导。

师:我发现同学们都完成任务了,那谁来当小老师,把插入图片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生:演示。(我来演示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师总结板书:

插入——图片——来自文件——查找并选中——点击插入 ▲设置图片大小、位置(联系上节课“艺术字”的调整方法)

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插入的图片,你们对效果满意吗?你们有没有问题? 生1:插入的图片太小了。生2:插入的图片位置不合适……

师: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前面我们学习了《制作艺术字》,在制作艺术字的时候,同学们是怎样改变它的大小的?(对比艺术字,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生:做(师巡视)

师:同学们真聪明,做得都不错。可是老师发现同学们插入图片之后文字之间的距离变大了,你们想不想解决这个问题呢?(生:想)师:下面,请同学们注意看老师操作。师(演示):图片工具栏——文字环绕方式 ▲对图片进行设置之前要:先设置它的“文字环绕方式”!▲图片工具栏的显示、隐藏

2、探索发现:任务二:设置水印效果

海宝对我们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同时他向你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示:任务二。

大家敢迎接挑战吗?请你们试一试吧!讲解水印效果。

生操作——讲解——师补充总结

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单击“图片工具栏”上的“颜色”按钮没有“水印”而是“冲蚀”,那怎么完成“水印”效果呢?其实很简单就是用“冲蚀”然后加上“对比度”和“亮度”的调整。

生练习——展示——评价

三、小小设计师,大显身手

1、我们已经成功完成了海宝的两个任务,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成了一名小小设计师。下面请小设计师们以小组为单位,发挥集体的智慧,用我们刚才所学的方法为《泰山奇观》插入合适的图片,让文章变得图文并茂。优胜者将会获得“今日小明星”的称号。现在让我们开始创作吧!

2、评价展示

四、活动延伸

朗读指导要“声”“情”并茂 篇6

一、指导学生克服方言的影响,把字音读准

要正确地朗读,就要注意克服方言的影响,把字音读准。据笔者了解,闽南语系的发音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容易混淆声母“f与h”“n与l”“z、c、s与zh、ch、sh”的音和韵母“in与inɡ”的音,没有翘舌音。例如:把“开会”读成“kāifèi”,“飞机”读成“huījī”,“喜欢”读成“xǐ fān”,“娘”读成“liánɡ”,“师生”读成“sī sēn”,“性情”读成“xìn qín”等。在教学中,教师一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尤其要针对因方言影响容易读错的字,加强指导,强化训练;二要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读音,除了课堂上订正外,还要注意在其他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发现问题,加以纠正;三要严格要求学生讲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二、切实抓好停顿与语气、语调的练习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处理好停顿(尤其是长句的停顿处理)、重音、语速语气的变化等。例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乡下人家》一课中有很多长句,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如“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这句的停顿和语气语调的处理,学生不容易把握,用斜线将需要停顿的地方标出,学生就易于读出这个长句的停顿。再让学生试着对其他长句标出停顿,反复练习,学生就逐渐能掌握有关停顿的技巧。

一般而言,语气语调的处理,要引导学生先品味文本语言,体会语言蕴含的情感,再根据文本内容的情感基调来处理。如果所表达的情感是沉重的,就要读得低沉、缓慢;如果所表达的情感是热烈的,就要读得高亢而稍快;如果所描绘的是优美意境,则要读得柔和、舒缓。以上述《乡下人家》的这句话为例,要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就必须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去品味,从而体会这句话采用了对比的方法,把乡下人家屋前瓜藤攀檐的景象与城里高楼门前的景象作对比,表达出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自然、质朴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这样,再稍加点拨,学生领悟了该句的前半部分描写了农家小屋前攀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绿绿的藤和叶,点缀于其中的青、红的瓜,把农家小屋装点得别致生动、亲切可爱、质朴自然,朗读时宜用舒缓的语调,并重读“别有风趣”;后半句突出“可爱多了”,语速可以稍快,以体现作者的情感。然后,再通过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把这句话读好就比较容易。

三、重视朗读的示范与评价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能单纯讲解理论技巧,而应该重视通过范读指导、多种形式的朗读实践以及及时评价等,让学生在多种朗读实践中领悟把握朗读技巧。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笋芽儿》的第一和第三自然段时,是这么指导朗读的:

师: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呼唤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一和第三自然段,好好比一比。

师:你们读得这么认真,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听?

生1■:我发现春雨姑娘的声音很小,沙沙沙,沙沙沙。

师:你能读出来吗?

(生1读)

师:这位春雨姑娘好温柔啊,读得轻轻的,慢慢的。

师:谁再读?

(生■读)

师:读得真好听,像一首动听的歌。难怪课文里说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一起读。(生齐读)

师:雷公公的声音又是怎样的?

生齐答:轰隆隆。

师:还像春雨姑娘那样又轻又慢吗?

生齐答:不是。

师:谁来读?

(生3读)

师:嗯,你一定听过打雷的声音,读得又重又粗,就像大鼓一样重重地敲了起来。咱们一起读。(生齐读)

师:你们真能干!一读就发现了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呼唤是完全不同的。春雨姑娘是位温柔的姐姐,它怕惊吓了沉睡中的笋芽儿,所以是怎么呼唤的?

生齐答:低声呼唤。

师:老师现在就是沉睡中的笋芽儿,谁来当春雨姑娘,低声把我唤醒?

生4读: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

师:你的呼唤声轻轻的,柔柔的,真好听。可是,我的身边还有好多笋芽儿没醒呢,我们一起低声把它们唤醒吧。(生齐读)

……

这位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个别读、集体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并通过自己的朗读把感受表现出来。对于怎么读,教师从没对学生说过要如何处理,而是通过及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让读得好的同学起到范读的作用,把朗读技巧的指导自然地融入其中,学生在这样的实践中习得了朗读的方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椿萱并茂茶席设计 篇7

1.1 选题背景

2012年本人所带茶艺班举办“父亲节”主题茶会给我很深的感触。当时同学们选用自己做的红条茶, 用茶艺表演的方式表达了对父亲的真挚问候, 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因而与学生一起考虑是否能将这主题融入到茶席设计当中, 通过茶具彼此之间的合理搭配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恩, 于是有了对这个题材的立意。歌颂父母的形式有很多, 一般的茶席设计会选择单一茶品来表现某种意境或主旨, 但是我们想尝试用不同的茶品来设计茶席, 因此选择双杯法。本茶席选用了红茶和绿茶这两个不同的茶品来分别表现父亲和母亲的这两种形象, 同时也借这道茶艺程序来表达对父母的敬意和爱戴之情。

1.2 主题思想

在本套茶席设计中, 选用红茶和绿茶这两种茶品来分别代表父亲和母亲这两种形象, 同时也借“椿萱并茂”这四个字来表达我们对父母亲的敬意和爱戴之情。

2. 实施方案

2.1 茶席类型及结构

茶席为室内桌面茶席[2]。室内桌面茶席可以不受外面天气及其他事物的影响, 寓意感情表达的更内敛安逸。线条结构简单, 比随性自然的地面茶席更能体现此次设计的主题思想。茶席结构为多元结构式。

2.2 茶具选用及布局

2.2.1 茶具的选用

主茶具选用红色“万寿无疆”字样三才杯两个[3], 白色瓷质无花纹品茗杯四只。三才杯本身有“天含之, 地载之, 人育之”之意[4], 在此, “天、地”也可以象征着我们的父母, 而且红茶和绿用两只杯子冲泡也较为合理。白色暗含着父母对我们的爱纯洁无私, 无花纹式样则暗含双亲之爱无法用言语来描述。再者, 白色可以很好的突出红茶和绿茶的汤色特征。选用四只, 则取自“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事事如意之意辅茶具选用黑色金属随手泡一个, 原木色茶匙一个, 奉茶盘[3]。辅茶具在静态茶席中不作展示, 在动态演示过程中由副泡呈递上即可, 所以色调只需和茶席风格相统一。

2.2.2 茶具布局

主茶具即两只三才杯按斜对称方式分别摆置于桌面左上侧和右下侧, A代表两只

三才杯, 它们与侧桌边的距离均是30cm, 与最近边桌边距为5cm。花器距离左侧桌边距为10cm。“ (1) 、 (2) 、 (3) 、 (4) ”分别代表四只品茗杯, 箭头方向为藤蔓铺势。如下图所示。

2.3 环境设计

2.3.1 插花安排

插花花器选择紫泥材质的水盂。本套茶席设计不采用铺垫物, 桌子材质为暗红色木质, 在选择插花花器的色泽方面则不宜选用颜色太过鲜亮的花瓶, 此外花器的高度不宜超过茶具太多, 否则会造成视觉上的偏差, 加上插花后高度正好可以和茶具彼此照应, 宛如父母呵护幼子的情景, 因此以庄重典雅充满古朴而又高度适中的紫泥水盂最为适宜。水盂本身可以起到丰富整个茶席的“茶情”、“茶趣”的作用[5]。

插花形式选用L形[6], 高端在外, 低端在内靠近茶杯, 外侧用长青的苏铁枝叶, 内侧用萱草叶, 配以白色小花零星点缀其间[7]。整体造型外高内低, 象征椿萱并茂, 以契合主题思想。选用藤蔓置于各品茗杯之间, 起到连接性的作用, 藤蔓形状缠绵连延[7], 象征彼此的感情绵延不断。

插花摆在茶席的左侧, 古来以左为尊, 以此来表达对父母的崇高敬意。另外人们看事物习惯性的从左到右, 左侧为茶席插花, 往右延展是白瓷品茗杯, 这样视觉就会从高至低, 也使茶席桌面线条结构较为流畅。

2.3.2 茶品的选择

在本套茶席设计中, 选择两种可以代表父母的红茶和绿茶[8]。绿茶的清新淡雅犹如母亲的温婉品性, 红茶肥嫩紧结的条索, 就像是父亲那挺直坚毅的身躯和饱经风霜的面庞。

2.3.3 背景音乐的选择

《夕阳情怀》为古筝曲, 古筝的音调音色质感都极其符合茶的意境。另外此曲曲调婉转秀丽, 饱含深情, 缓急适中, 丝丝扣人心弦。听到乐曲名字, 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夕阳无限好”的境象, 如倾诉着对父母亲的无限眷恋之情, 歌曲名称也与本茶席主题相互呼应。

2.4 服装选用

服装选用淡雅一点的素色传统旗袍, 选用旗袍可以比较符合茶艺表演的氛围。另外, 传统旗袍整体线条简洁大方不夸张, 情感的表达也比较含蓄真诚, 选择素色重点是突出“茶色”以免喧宾夺主。

2.5 动态演示文案

首先表演人员随着音乐进场, 并行鞠躬礼, 行礼时双手叠放小腹前。右手覆在左手上, 右手象征“文”, 左手象征“武”右手覆于左手上表示谦逊内敛。站定位置后开始茶艺表演[9]。

表演程序[10]:

大爱无暇, 在冲泡此道茶之前, 我们要特别的清洗每一件茶具, 使他们像父母的爱

一样一尘不染。爱颜初展, 在此, 我们用清新淡雅的绿茶来展现母爱的光辉。将茶性敦厚的红茶来比喻父爱, 以此来献上我们对父母最真挚的祝福。过庭之训, 即温润红茶。谆谆教诲, 再次向壶中注入沸水, 已被唤醒的红茶在热水的激荡下茶性愈发而出, 父亲的谆谆教诲对我们的人生起到了莫大的帮助!舐犊情深, 即浸润绿茶。接下来悬壶高冲。两手各执一杯斟茶入杯象征椿萱并茂, 希望父亲能够健康长寿, 同时也希望母亲能够健康长久。慈乌反哺即是奉茶, 慈乌有反哺, 跪乳有羔羊。“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接下来请各位品尝这充满浓情厚意的孝心茶。

3. 成果展示

《椿萱并茂》茶席设计实景照片

茶席设计实景照片如下图7, 图8所示。茶席设计实景图片如下图7, 图8所示

4. 结束语

小小杯中茶, 浓浓心中意, 把对父母深沉的爱意寄寓在这小小的茶席中, 寄寓在这青葱的一椿一萱中, 寄寓在这三才杯和品茗杯中……祝愿天下间父母都能身康体健, 幸福晚年!

参考文献

[1]邵峰.国外高层决策咨询机制及其启示[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2012年01期.

情文并茂 篇8

一、正确分析作品

(一) 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每部作品的创作者都有不同的生长背景以及不同的人生阅历, 因此作品的内容便基本上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真实写照, 表达了作者一定的思想倾向。因此拿到一部作品时我们首先要了解作品产生的年代, 以及时代背景, 并对作品内容, 风格等进行详细的分析。比如聂耳于1935年谱写的歌曲《梅娘曲》, 歌中的女主人公梅娘的恋人, 从遥远的南洋回归祖国并投身于抗日战争中, 不幸因受伤而丧失了记忆能力。了解了作品的创作背景, 歌唱者才能够深入角色, 充分的酝酿感情, 在内容表达和感情抒发方面有所发挥, 表达出歌曲真正的情感意义, 从而使作品细腻而充实的表现出来。

(二) 深入歌词的理解

歌曲是因为字音而发声, 一曲唱罢能否做到余音绕梁, 情深意切, 撩人情思, 就必须做到“先有情”。也就是要准确的分析歌词所表达的内涵。比如歌曲《祖国之恋》中“再大的风雨, 从未停下脚步, 你的千山万水遍野芳菲, 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年岁岁, 我的生命都属于你啊, 把一切交给你我无怨无悔。”这些词句就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情感。虽然歌词通俗易懂, 却深深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 有了对歌词的深刻理解, 加之设身处地的想象, 歌唱者在演唱的时候才能够深刻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抒情和叙事的主次、情感的层次变化和情感的表现分寸, 很自然地表达出情真意切的效果。

二、细腻的处理作品

歌曲中一些细节的处理, 最能体现感情的细腻, 而这也正是演唱中情感处理的重点和难点。1

(一) 乐曲的断句及呼吸安排

呼吸是歌唱的源泉,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可见, 呼吸方法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歌唱发声的声音质量, 而歌唱中的呼吸是依据节奏, 旋律, 句法等来确定的, 一般是一个乐句换一次, 有些较长的乐句或有些为了歌曲的情感表达可以在乐句中间换一下气, 但也绝不能随便可开, 否则会颠倒曲意, 给人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

(二) 音色与力度

歌唱的音色有很多种, 大体可以分为明亮积极的和暗淡低沉的两种。不同的情绪, 意境, 以及不同的题材都需要不同的音色和力度。如山东民歌《谁不说俺家乡好》是一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风格的歌曲, 因此演唱者在演唱的时候音色就应该是明亮的、积极的。尤其是当坚强的衬词“哎”和“得儿呦依儿呦”的出现时, 将整首歌的情绪推向高潮, 因此歌声应更加明亮, 饱满, 真挚, 富有力度。而歌曲《别亦难》是一首表现哀怨的歌曲, 所以我们在演唱的时候就要注意音色应该是比较暗淡的, 力度应是如泣如诉般的轻声表现出来, 否则就会破坏歌曲本来所创造的意境。2

(三) 速度的变化

一首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是缓和还是激昂, 不仅靠歌词的运用, 最重要的还是通过歌曲的速度来表现。如歌曲《五哥放羊》中第四段中“十一月三九天, 五哥放羊真是可怜……”讲述的是女人公因看到五哥在冰天雪地里放羊很晚才回家时而心生爱怜, 疼惜的情感。因此在演唱的时候应该放慢速度, 表现出女主人公悲伤的情感。最后一段“有朝 (那个) 一日天来睁眼, 我 (来) 与我五 (那个) 哥把婚完……”这段歌词描述的是女主人公将要达成心愿时高兴, 激动的心情, 因此在演唱时应该以快速或渐快的速度来表现人物激动, 高兴的内心活动。3

三、声情并茂的演唱

(一) 娴熟的歌唱技巧

“情”只有建立在声音基础之上才能够表达出内容, 声音是歌唱的基础, 扎实的基本功是准确表达情感的前提。要想真切丰满的表现歌唱内容的情感, 演唱者就必须要有良好的歌唱技术。只有这样, 才能够根据情感需要, 控制声音的强弱, 长短。一个歌唱者如果没有一定的声音技能条件, 即使他对音乐作品有很敏锐的感受能力, 很深切的演唱欲望, 也很难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艺术表现需要技巧, 没有娴熟的技巧就会力不从心, 高音扯, 低音低不下来, 极大的阻碍了歌曲的表现。

(二) 合理正确的想象

歌唱艺术来源于“物为我化”, 自我提升。歌唱者如果掌握了合理想象的方法, 就可以把自己融入歌曲当中, 进入角色, 达到“物我为一”的歌唱境界。只有使自己的思想与眼前的客观景物融为一体才能够升华出美妙而动人的歌声。任何一种艺术创造都离不开想象与联想。但是, 艺术的想象并非天马行空, 不着边际, 它需要讲究和理性, 必须建立在正确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对内容的准确理解的基础之上, 感同身受才能够提升自我, 做到演唱者与听众情感交流的表演效果。

四、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

歌唱最终是以表演者的表演展现给观众的,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歌唱者更好的发挥唱歌技巧, 表达感情。如果一上台就紧张的四肢发抖, 气息上浮, 忘词跑调, 本来练习好的歌曲最后表现出来的却是一团糟。只有充满了自信才能够在演唱时自然, 放松, 没有心理压力的唱, 而这些也会随着舞台经验的不断积累和艺术修养的不断提高, 对自己越来越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吕琳.《轮声乐演唱中的想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2009.

[2]姜家祥.《声乐理论与教学实践》, 武汉出版社, 2001.

[3]刘子伯.《浅谈想象力与音乐创作的关系》, 科技资讯, 2008.

深情并茂达到歌唱的艺术美 篇9

关键词:相对性,情感色彩,统一性

一、美的声音是相对的

美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精神现象, 它像阳光和空气一样滋润着人们的精神创造活动。美感是比思想更为深刻的思想, 是一种植根于原始生命力的思维感觉中作为能力的思想。歌唱中美的声音具有两重意义。一种是个性美, 一种是效果美。个性美是指在没有内容的情感要求下的音色美。比如, 我们经常说某人的声音音色明亮、甜美等。这只是一种单纯的美。效果美是指内容情感和技巧相结合, 能创造出完善艺术效果的声音美。这种声音产生的因素很多, 能创造出完美艺术效果的声音美。这种声音产生的因素很多, 内涵也很丰富。比如, 一种甜美、明亮的音色, 用于表现热情、明朗的情绪, 能使人产生一种舒心的美感。例如女高音歌唱家张也演唱的歌曲《万事如意》、《走进新时代》。其音色甜美, 细腻动人。似雪山上消融的清水, 甘冽、香甜, 跳跃在石岩上, 嬉戏在绿树中, 欢腾在草坪里, 无拘无束地留下一串串欢快的回声;又好象是一阵阵轻柔、和煦的春风, 翩翩地飞过大地, 轻盈地穿行在五彩缤纷的花朵中间, 将安祥和宁静洒满人间。如果把它用于表现一种深沉、悲愤的情绪, 它就不美了, 因为它脱离了内容和情绪的要求。反过来, 一种刺耳、沙哑的声音, 单独听起来是不美的, 但如果运用于某种恰当情绪的表现, 便可能会创造出完善的艺术效果, 成为一种美而感人的声音。;例如:流行歌手刀郎他的声音特点和新疆南部麦盖提县“刀朗族”人声音很相似, 都是沙哑中带着清亮、质朴、粗犷、热烈奔放并充满神秘色彩。2004年1月6日, 《2002年第一场雪》面市后, 这张专辑从新疆相继火到东北、上海、广州、西安、成都、北京等地, 广为传唱, 火遍了大江南北。还有另一位流行音乐女歌手田震, 她所有的音乐源头都来自于童年的梦境, 包括生命的漫游、情感的体验, 渗透其间的每一次冲动和膜拜。高音区重如泰山, 低回处轻如鸿毛, 音乐织体如此饱满。田震自由舒展的变化多端的音色展现了她游刃有余的控制能力。聆听田震, 仰望天空, 再环顾四周熙来攘往的滚滚红尘之中的人流, 时常让人想到另外一些演绎情感的流行音乐大师, 他们的音乐是相通的, 尽管地域、文化背景不同, 但他们对爱和生命的阐释、体验, 都有着不为常人所体悟的唯美和力度。因此, 美的声音不是绝对的。只有与歌曲内容和情绪紧密结合的声音才是最完善的。

二、美的声音必然包含丰富的情感色彩

1、情感是歌唱的灵魂

十九世纪法国学派著名的歌唱家亨利·费尔迪南·曼什坦说过:“感情是歌唱的灵魂。因此, 只有当声音和感情同样完美时, 歌唱才可以被称为艺术”。歌唱是一种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 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和支柱, 在歌唱中占主导地位。人本身是有感情的, 人用声音去进行艺术形象的塑造, 其实是一种思想感情的再现。在声乐演唱中, 艺术表现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为使演唱的歌曲达到感情真挚动人, 扣人心弦, 在解决好声音技巧的同时, 不可忽视歌唱的艺术表现。在演唱歌曲中, 我们要创造出它的思想感情最深处生动而激励人心的音乐形象;必须善于把它其中包含的情感传达给听众。歌唱并非仅仅是正确无误地表现技巧, 也是一种创造性的高度个人化的自我表现。生动地表达歌曲作品的思想内容, 以优美的歌声去感染听众, 使听众获得艺术享受。演唱者在艺术表现时, 必然要把他对各种生活现象的情感反应, 凝聚在音乐形象里, 使观众受到感染, 引起共鸣, 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所以说, 艺术就是情感, 情感是歌唱的灵魂。

2、歌唱的魅力, 取决于情感表现的深度

演唱者在对歌曲进行艺术表现时, 首先必须认真地分析和理解作品。要对所唱的作品有多方面的了解。即要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又要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情感特色。然后把它转换到演唱者自己身上, 激发演唱者的内心情感, 形成心理情感的共振。情感越深刻、丰富, 艺术形象就越完美。因此, 在进行艺术表现时, 首先必须对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深刻的理性思考, 动声之前先动情, 从而深化自己的情感体验, 以唱出感人至深的心声, 塑造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所以我们在演唱作品时, 首先要认真地分析和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然后根据歌曲的思想内容来决定用什么样的情感去表现它。

如:我们在演唱《松花江上》这首歌时, 首先应该理解, 这首歌曲作于1936年11月。当时蒋介时趋赶到“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官兵, 携老带幼, 布满西安街头。他们被迫流亡关内, 有家不能归, 有仇不能报, 却要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卖命, 人人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恨, 要倾吐、要爆发!作者由感而发, 以含泪哭泣的音调, 创作出这首感人肺腹的独唱曲。唱出了悲愤交加的情绪。因此我们要用悲痛, 愤怒的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既要表现出歌曲内容中所描写的声泪俱下的悲痛情景, 又要表现出歌曲中所隐含的那种人们要求起来抗争的情绪。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歌曲内容和情感的触和, 创造出准确的艺术形象和意境。任何偏离歌曲思想内容的情感表现, 都不符合艺术表现的规律, 只能产生对歌曲艺术形象和意境的破坏作用。

如果想提高自己的音乐美学鉴赏力;还应多读些诗词以体味其韵律, 多接触戏剧、戏曲、舞蹈、美术等姊妹艺术, 于此同时还要从自然科学中去获得知识, 从日常生活中去汲取营养, 在学好自己音乐专业知识的同时又向其他种类学科辐射, 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有了这些积累, 你在演唱作品时就不会只有单薄的情感表达, 才会为歌曲不深刻内涵的挖掘和表达提供可能。

三、美的声音是艺术与技术统一的产物

在歌唱的艺术表现中, 一方面应以富有乐感的艺术表现带动演唱技巧, 另一方面又应以演唱技巧作为手段去完成艺术形象的塑造, 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没有良好的歌唱技巧, 情感再强烈, 也无法表达出来, 有情无声的歌唱必定是不动听的。虽有良好的演唱技巧, 但缺乏情感, 这种有声无情的歌唱, 同样不动听。例如民族声乐发声的科学性是取美声唱法之所长, 为民族唱法之所用, 在气息、喉头位置、共鸣等方面进行大胆地借鉴和融合。正如金铁霖教授提出的“声音是歌唱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这其中要先讲共性, 才讲个性。”才可解决呼吸、打开喉咙, 学会使用混声实现上、下声区统一等问题从而使演唱者具备宽广的音域, 较强的歌唱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熟练地掌握歌唱技巧, 是演唱者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也是演唱者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然而, 技巧不能脱离所要表现的内容和情感独立存在, 只有当它艺术内容服务时才有意义。脱离艺术内容的技巧炫耀和卖弄, 必然导致形式主义。因此, 歌唱的艺术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 技巧是手段, 艺术表现是目的。演唱技术是为艺术表现服务的, 艺术表现又是通过技巧来完成的。

生活是艺术家创作取之不完, 用之不竭的源泉.只有把声音技巧运用到表达思想感情时, 这种声音技巧才具有艺术价值.因为最令观众赏心悦目、激动、倾倒的演唱……

参考文献

[1].《浅谈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艺术表现》宋天宇2008。

情文并茂 篇10

一、一团“ 和气”,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占据着主要地位, 而且呈现出动态的特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行的今天,语文教学中体现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新的特点。教师应立足语文教学的本位,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关注平等、发扬民主、营造和谐。

例如,在讲解《最后一课》时,我提出问题:同学们, 这时如果你就是那个小弗朗士,你会怎么做呢?请大家仔细想想,然后说出自己的想法。留给学生一段思考的时间,请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对于那些不能回答的学生我就面带微笑地加以引导,让他们关注课文中的内容与情境,只要给出一些正确的回答,我就立即加以表扬, 并让全班学生以掌声给予鼓励。然后再进一步引导:作家都德在作品中注入一腔爱国之情,以文动人,以情感人。虽然每个国家的历史不一样,但每个国家人民的爱国热情都是一样的,作家都德利用这种方式表达了爱国之情,那么我国的作家是怎样表达爱国之情的呢?谁能举几个例子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接下来,我走入同学中间,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与展示,并及时地做出正面评价,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主动思考,积极展示,使语文课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一道“ 喜气”,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以身作则,要以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学生和工作,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如今的学生平等意识都很强,自尊心也很强,同时也非常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这种自尊与被尊重是培养学生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关键所在。

例如,在讲解《我家的男子汉》时,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看着他那样的一点一点长大。这实在是一件最最奇妙的事情了。”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男子汉正在茁壮成长,同时也是一个生命在不断地长大,作者不只是在记录“我家的男子汉”,更是记录了一个生命茁壮成长的过程。然后我提问:“生命的成长总是能给人们带来希望, 看完这篇文章我也跟作者有同样的愿望,那是什么呢?”学生马上领会了我的意思,异口同声地说:“希望我们健康成长,成为男子汉。”甚至有个女生说:“希望我将来成为女汉子!”接着我说:“大家都说得非常正确,不过,你们的答案还不够全面的,因为男子汉不只是年龄问题, 女汉子也不是个贬义词,我希望大家形成一种敢于担当、勇于拼搏、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我想这也是你们爸爸妈妈的希望。”通过分析课文,理解文意,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传达给学生,有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一股“ 地气”,打造积极的生活课堂

语文从生活中来,也反作用于我们的生活。立足本位,打造积极的生活课堂,对于提升学生的感知、理解与鉴赏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都要顺应时代与学情的变化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走入生活,感受生活中的语文, 体会语文中的生活。

例如,在讲解朱自清的《春》这一课时,在初学课文的前提下,我带着同学们走出学校,来到田野,去感受那充满希望的春天的气息。大家看到了绿油油的小草,星星点点的野花,随风飘动的柳枝,一层层如波浪般翻滚的麦苗,还有在田间跳跃的小鸟,处处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学生有说有笑,又跑又跳,高兴极了。还有的学生背诵起了《春》中的内容,一边背诵一边寻找着课文中提到的景象,很多人都感叹:要不是学习这篇课文,还真没有这么仔细地观察过春天的景色呢。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春天带来的希望与喜悦,当再回到教室详细地讲解这篇文章时,学生们有了更全面、更深层的理解,这种教学效果是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难以实现的。

四、一份“ 灵气”,培养不竭的创新能力

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创新能力则是重中之重。创新能力对于学生来讲是终身受用的,有利于其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只有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我们的社会才能实现长久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这种诉求,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有意识地提升创新能力。

例如,在讲《多一些宽容》这一课时,我不但讲解了宽容的重要性,而且还明确了宽容的具体标准,即宽容不是姑息。然后让学生针对这一观点进行讨论。当学生听到这个主题时,马上就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旁征博引,课堂气氛活跃。有同学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侵略者对我国人民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致死致残的人民、满目疮痍的国家已成为中国人民无法抹去的悲惨记忆。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仍然没有一丝悔意,非但不承认战争罪行,日本领导人还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使中国人民的情感受到了极大的伤害。面对这一切,我们能说出“宽容”二字吗?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这不是宽容,而是对历史的遗忘,对现在的姑息,必将成为未来的遗患。”这位学生的慷慨陈词赢得了热烈的掌声,通过这种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又提高了学生的民族情感与爱国精神。

高效课堂 声情并茂 篇11

【关键词】初中 多媒体 思想品德教育 高效课堂

初中思想品德课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合格公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效率低下,无法实现教学目的,满足教师与学生的需求。在信息化的时代下,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利用视频、音频、图像、文字等多种形式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课堂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创设思品高效课堂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多媒体设备能够将传统课堂上静态的、单一的文字教学形式转变为包括视频、音频、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的动态的教学模式。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问题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从互联网上搜集大量的课外资料和新闻热点作为新课导入的素材,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进行展示。这样既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又能使学生充分的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讲课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将本章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在大屏幕上进行展示。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本章重难点知识的印象,深入的掌握课本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能够改变传统课堂上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教学模式。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动态、活泼的事物有更加浓厚的兴趣,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能够将课本知识以更加生动、鲜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快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如教师在讲《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课之前,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电影《The Mirical Worker》的片段。该电影以海伦·凯勒为原型,讲述了海伦小时候因病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后,依然勇敢的接受命运中的挫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缔造生命奇迹的过程。学生在观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会从心底里对海伦·凯勒勇敢面对人生挫折的精神而感动。然后教师再利用课本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还可以作为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教学课堂上,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仅能够讲解课本上的内容,而无法充分拓展课外知识。这就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过于死板,一切以课本为纲。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能够有效的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教师在备课时利用互联网搜集一些与本课知识密切相关的课外知识和时政新闻,然后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从而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利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和理论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做到活学活用,理论应用于实践中。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完善了学生的知识体系,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讲《身边的侵害与保护》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受侵害的案例让学生来分析,还可以通过小视频的形式向学生讲解在遭遇交通事故、触电事故、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应当如何应对。这就大大拓展了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具实用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本中的重点难点教师很难讲解清楚,使学生充分掌握。而利用多媒体,教师能够将课本中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具体和直观。利用多媒体,教师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每个知识点,使学生的学习难度大大降低,同时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欢乐中不知不觉掌握了课本的知识,提高了思想品德素质和水平。

三、扬长避短应用多媒体,避免出现教学问题

教师在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讲解课堂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始终以教学目标为指导,不要在多媒体课堂中迷失方向。许多教师为了迎合当前趋势,过度使用多媒体设备,追求多样的形式,却忽略了教学内容和课堂重点。这样使用多媒体,不仅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反而会使学生在眼花缭乱的图片和视频中无所适从,在课堂结束后不知所云,也不明白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使用多媒体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予以注意。

总之,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应用多媒体设备,有助于创设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理论体系,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媒体设备能够激发学生的课堂感染力,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但是,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备的过程中要注意扬长避短,防止过度依赖多媒体设备,而忽略教学目的和重点现象的发生。

如何在歌唱中做到声情并茂 篇12

(一) 掌握演唱方法、夯实声音基础

歌唱中演唱方法非常重要, 不同的演唱方法决定了不同的声音形象, 演唱方法的掌握不仅决定演唱者演唱技术水平的高低, 也能体现不同的声音形象。现如今按照演唱方法大体分为四种唱法:一是西洋的“美声唱法”, 二是“民族唱法”, 三是“通俗唱法”, 四是“原生态唱法”。“美声唱法”源于意大利, 现在是世界公认的最科学的演唱方法之一, 它最大限度利用人体的共鸣腔体, 用最小的气力发出最大的声音。其声音特点是宽广洪亮、传递悠远, 在不借助音响的情况下演唱的声音可以传到剧场的每个角落让每个人听得清清楚楚。世界上最伟大的歌唱家卡鲁索、三大男高音等都是“美声唱法”的杰出代表。“民族唱法”是我国特有的演唱方法, 是在我国各地民歌、戏曲的演唱方法基础上结合标准普通话的咬字而形成的一种演唱方法。“民族唱法”是我国各个民族不同文化融合的结果, 也是我国声乐发展的必然结果。“通俗唱法”也叫“流行唱法”。这种演唱方法亲切自然、张扬个性, 不要求声音的共性, 不用经过训练也可以演唱, 深得老百姓喜爱。“原生态唱法”是近几年青歌赛中出现的一种叫法, 这种唱法或演出形式是各民族所特有的, 它在演唱上保持各民族原始的演唱风格、语言和行腔, 例如蒙古族的呼麦、长调等。实践证明, 每一种唱法的掌握是歌者通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在演唱中逐步积累而成的, 只有正确掌握了每种唱法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在演唱上游刃有余, 才能驾驭那些高难度的作品。事实上, 世界各个音乐学院也非常重视演唱方法的基础教学, 有的学院甚至在学院期间不让学生唱大的歌剧片段和有难度的艺术歌曲。因此, 掌握正确演唱方法是做到“声情并茂”的基础。

(二) 科学定位声音, 展现完美音色

在掌握演唱方法的同时, 歌唱者对于自己声音的定位, 树立自己的声音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例如, 男高音从音色上分有戏剧男高音和抒情男高音, 其中抒情男高音还分为大号抒情男高音和小号抒情男高音。女高音从音色上分为抒情女高音、抒情女高音和花腔女高音。因此, 每一名专业歌者必须通过老师和对声带检查, 科学地确定自己是哪一种声种, 因为不同声种的演唱者在音色上会有很大的差别。例如, 花腔女高音声音小巧明亮, 高音像鸟儿鸣叫一样;女中音的声音悠扬抒情、声音醇厚。由于音色、音域的差别在声音的训练时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 对自己声音的定位有利于尽快掌握演唱方法。

歌唱者对于自己的声音定位更有利于对作品的选择和把握。常言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很难想象女中音在唱花腔女高音的作品时会什么样, 肯定会非常地吃力和笨拙, 反之也一样。世界上那些著名的歌唱家在演唱时都非常注意作品的选择, 他们知道哪些作品适合自己。例如:三大男高音中的帕瓦罗蒂他的声音高亢明亮。漂亮的高音是他最大的优势, 因此他演唱的大多是像《军中女郎》《冰凉的小手》等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展示他漂亮的高音的作品。而多明戈的声音浑厚宽阔, 是典型的戏剧男高音, 他演唱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像歌剧《奥赛罗》中充满戏剧性、英雄式的男高音唱段。卡雷拉斯的声音抒情充满磁性, 因此他在演唱像《唐璜》这种歌剧就演绎得非常完美。事实证明他们是对的, 他们不仅成功地塑造了自己声音的形象, 而且奠定了他们三大男高音的世界地位。

二、提高文化素养、准确掌握作品

歌唱者对于作品的年代、历史背景必须了解, 对于作品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特点必须把握, 通常要经过反复的揣摩和研究进行二度的艺术创作。有些歌者为了唱好一个歌剧片段不惜通读整部歌剧, 反复研究了解剧情, 认真揣摩人物思想内涵, 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 向专家学者请教, 这样才能准确地把作品呈现给听众。所以作为歌唱者本身必须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事实证明只有这样才能唱好每部作品。而且文化层次越高的人对于作品的把握越准确, 在歌唱中表达出来的情感就越丰富, 声音就更加完美动听。

三、深入实践生活、培养歌唱情感

歌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它用声音传递讯息表达情感, 是人类灵魂深层次的挖掘, 是情感的高精度的浓缩。人类的情感是丰富的, 人们在喜、怒、哀、乐、相互沟通和对不同事物产生不同反应时, 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是不一样的。那么歌唱者在演唱时所表达的情感一定是准确的, 而且是真情实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感动自己, 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听众。

【情文并茂】推荐阅读:

上一篇:国际酒店人才下一篇:启发式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