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生树种

2024-07-31

速生树种(通用4篇)

速生树种 篇1

大叶速生槐为造林、治沙、造纸、能源于一体的多功能耐旱速生落叶乔木, 自然生长高度15 m~20 m, 是荒山、荒坡及荒漠化土地造林的速生树种。一是生长快, 出材量高。大叶速生槐栽植当年生长高度2 m~3 m, 2年生4 m~5 m, 8年生可达14 m~16m, 胸径18 cm~20 cm。二是耐旱耐寒, 适生地域广。大叶速生槐具有极强的生理抗旱性, 能在其他树种难以生长的干旱、半干旱环境条件下生长。三是耐土壤贫瘠。大叶速生槐能在十分贫瘠的多种土壤上生长。适宜在贫瘠的荒山、荒坡、荒滩及荒漠化土地、沙化土地、废弃瘠薄地、中轻度石漠化土地、无法复草的退化草场草坡建设用材林、造纸林和防风固沙林。四是木材优良、用途广。大叶速生槐树干端直、纹理细密、木材硬重、心材宽抗腐能力强, 材质好, 用途广。五是繁育容易、造林简单。用埋根繁育成苗率达90%以上, 利用断根促萌法一次育苗可连续产苗10年~20年。“荒山植树, 强林之路”;“建设槐树林, 利国又富民”。

地址:吉林省集安市五洲林牧有限公司

电话:0435-6217978

手机:13944536858

联系人:梁山

邮编:134200

网址:www.LSSSH.com

速生树种 篇2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青海格尔木时指出:“植树造林, 防沙治沙是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大事。一定要科学规划, 加大投入, 全民动员, 年复一年的抓下去, 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荫”。

从根本上改变西部生态环境和经济状况, 必须坚持生态建设与发展经济并重, 荒漠治理与治穷并举, 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使西部“沙漠增绿, 资源增殖、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实现农牧民“三有” (有饭吃、有柴烧、有钱花) 目标。

1 开发速生槐, 发展牧业, 利在当代

大叶速生槐目前已在西北、华北、东北、华东和东南等二十三个省区栽培成功并获高产。表现出六大生理和生产特性:一是萌芽力强, 生长速度快, 温、湿度适宜, 日增长可达3~4 cm, 干旱、半干旱地区当年栽植生长高度可达到2 m以上。根茎萌芽力极强, 沿地面平茬后, 便墩状丛生, 最多可见萌发42个枝条。每月收割1次, 南方每年可收割5~6次, 北方一年收割3~4次。二是饲料产量高。每1 000 m2栽植4 000株, 株行距40×60 cm, 单株1次可收割1~1.5 kg, 水肥条件好每1 000 m2可收割20 000 kg鲜嫩枝叶。普通水肥土壤条件下, 亩产在10 000 kg左右。由于枝叶含水量低, 4 kg鲜嫩枝叶可产1 kg干草粉。三是营养丰富, 适口性好。据测定大叶速生槐干叶中含粗蛋白21%~25%, 含粗脂肪4%~5.5%, 富含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各种氨基酸, 属高能饲料。由于大叶速生槐茎叶鲜嫩, 质地细软, 口感好, 羊、牛、鹅、鹿、兔、驼鸟等草食动物均喜食, 并可显著促进畜禽生长发育, 对畜禽无任何毒副作用。四是抗逆性强, 适生地域广。五是扩繁容易, 管理粗放, 生产成本低。大叶速生槐用种根直接埋根繁殖, 成活率可达90%以上, 栽植当年即可郁闭。管理简便, 生产成本仅仅是苜蓿及其他牧草的10%左右。

2开发速生槐, 恢复草场植被, 效在千秋

我国草地资源极其丰富, 草地面积近4亿公顷, 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2.4%, 仅次于澳大利亚。草地可利用面积330万公顷, 占天然草地资源总量的84.27%, 是农田的2.2倍。草地是十分宝贵的自然资源, 但单位面积所提供的畜产品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 还不及美国同类草地产值的二十分之一。可见, 我国草地的生产潜力巨大, 草地是中国发展畜牧业, 提高畜牧产值和产量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纵观我国草场优势向畜牧业转化缓慢的症结, 除生态环境恶化, 过渡载牧外, 笔者认为传统的手段、古老的品种、陈旧的观念、单一方法是障碍草场改良的关键结症。例如草场改良必须废弃传统单一种草的观念, 改种草为木本枝叶饲料与牧草结合, 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退化草场, 必须首先栽植抗旱及需水量少, 生命力和再生力强, 适生地域广, 速生丰产的豆科植物, 以改善生态, 增加土壤有机质及氮素营养, 培肥地力, 以恢复草原生态, 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在退化的草场单一种草, 可谓是劳而无功或事倍功半。

在草场上按1×1 m株行距, 每亩植1 000株大叶速生槐, 第2年产鲜饲料3 200 kg, 第3年6 100kg, 较原亩产360 kg牧草增长了17倍, 蛋白质产量增加了51倍。大叶速生槐是改良草场, 发展牛、羊等草食家畜的首选速生高产高抗品种。

大叶速生槐速生丰产性居各饲草饲料之首。大叶速生槐生长迅速, 当年生长高度2.5~3.5 m。经测验, 中等水肥条件的沙壤土, 实行高密栽植, 按40×60 cm株行距亩栽4 000株的3年生大叶速生槐, 总萌条 (留条) 48 200个, 每墩平均留条12个, 收割3次, 收割鲜茎叶饲料共20 560 kg, 平均每株5.14 kg, 最高株产6.5 kg。产量是相邻苜蓿亩产8 300 kg的2.48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实施畜牧强国战略, 发展草地畜牧业是强牧之本, 兴畜之源。开发草场资源, 建设大叶速生槐优质高产饲料基地, 改变草场单一种草模式, 加快草食家畜的发展速度, 是使中

长毛兔胚胎及胎儿死亡之原因与防制对策

韩风华 (青海省循化畜牧局811100)

中图分类号:S858.2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1733 (2008) 04-0017-02

养兔是一项收效快、效益高的家庭养殖业。循化县气候干燥、夏季凉爽, 饲料种类繁多, 适宜于兔尤其是长毛兔的生长发育。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养长毛兔产业也上了一个新台阶。长毛兔胚胎和胎儿死亡是影响母兔产仔成活率的主要因素, 为了准确的分析总结胚胎及胎儿死亡原因, 有必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防制措施, 以提高养长毛兔的经济效益。

1胚胎和胎儿死亡时间

母兔两侧卵巢每次所排出的卵子数约为18~20个, 在适宜的配种条件下, 情期受精率约为85%~90%, 但实际上母兔窝产仔数要比理论推算的产仔数要少得多, 这主要是产前胚胎死亡造成的, 其损失约占排卵数的29.7%。母兔受精后, 大约在配种后20~24 h完成第一个卵裂过程, 经72~75 h胚胎开始向子宫运行, 受精后7 d左右在子宫中着床, 30~31 d后分娩, 胚胎着床前损失率约为11.4%, 着床后到胎儿娩出损失率约为18.3%, 这期间, 经历了3次危险期, 第1次为着床后不久, 国畜牧业进入发达国家水平的重要举措。

3 开发速生槐、防沙治沙、功在长远

我国是世界上土地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因土地沙化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 影响近4亿人口的生产和生活。目前全国土地沙化面积达174万km2, 占国土面积的18.1%,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km2, 其中西部地区分别占了90%和80%, 此外, 有将近27亿亩的草原面积面临严重退化, 绝大部分与在西部。另有资料显示, 我国土地荒漠化还在以每年3 000多km2的速度增加。

目前制约“三化”治理速度除资金利用和工作机制外, 主要症结是“三化”治理品种选择不尽合理, 个别地区没有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 以致于个别树种的大面积干枯死亡。例如杨树对水分要求高, 消耗水分也较多, 干旱、半干旱地区栽种, 要么树长不起来, 要么水耗大, 地下水位下降, 使自然植被进一步退化。

大叶速生槐为广生态幅树种, 具有独特的高抗旱生理特性, 生长快, 防沙治沙效果好, 一是大叶胚胎死亡约占7%;第2次为配种后8~17 d之间, 由于胚盘在一定时期分泌某种有利于胚胎发育的类蛋白物质, 胚胎在争夺此种物质时表现出强存弱亡, 死亡率约为66%;第3次, 是在妊娠后的第17~23 d之间, 此时由于胎儿迅速生长, 互相排挤造成营养供应不匀, 致使一部分胎儿死亡, 死亡率约为27%。

2胚胎死亡原因

2.1母体营养母兔妊娠后期, 胎儿生长速度很快, 需要大量营养物质。此时如果母体营养不足, 不能满足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营养物质, 就会导致胚胎死亡, 尤其是饲料中长期缺乏蛋白质, 无机盐和维生素A、E等, 使胚胎在发育过程中被吸收, 造成妊娠中断。但如果营养水平过高, 也会降低胚胎存活数。据报道, 高营养水平组 (超过正常营养水平) 的胚胎死亡率只有18%, 这可能是因为母体所需营养物质超过本身发育需要, 使母兔过于肥胖, 在子宫周围贮积过量脂肪, 阻碍胚胎发育最后造成死亡。

速生槐, 是一种抗旱能力极强的阔叶乔木, 在年降水仅200 mm左右的地区仍然郁郁葱葱。宁夏7年生速生槐胸径可达26 cm, 高16 m。在1.8 m厚的沙滩上栽植的1年生苗, 持续干旱60 d无一株干枯死亡。二是根系发达, 再生能力极强。大叶速生槐根系发达, 有明显的深根性和强大的水平根系。根蘖力和再生能力强, 水平根系延伸或断根后便可萌发出新的植株, 单株即可延伸成片林。将亩栽1000株速生槐育苗基地的苗、根挖出后, 靠残留根第二年可根蘖萌生出4 000~5 000棵新株。亩栽速生槐100棵, 三年便是一面坡。三是大叶速生槐耐瘠薄能力强。大叶速生槐为豆科固氮树种, 固氮能力优于大豆和其他豆科树种, 为“生物氮肥库”, 可改善土壤性状, 培肥地力。耐土壤贫瘠, 在土壤极其瘠薄干旱的荒漠化和石漠化地区, 大叶速生槐照常生长旺盛。

速生树种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选择在福安市甘棠镇倪下村坑里山场, 地处东经119°36′, 北纬26°55′, 海拨高度为35~350 m, 立地类型为Ⅲ类地, 土壤为红壤, 试验地坡度为25°, 坡向西南, 主要植被是五节芒、杂灌等, 年平均降水量为1 350~2 050 mm, 年平均气温18℃, 极端最高温度为43℃, 最低温度-5℃, 无霜期230~300 d, 相对湿度较大, 亚热带微风明显, 属沿海地区, 水源充足, 交通方便。

1.2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选自漳州市种苗培育中心培育的桉树优良品种无性系组培苗DH32-2P尾巨桉、TB尾巨桉、邓恩桉3个桉树品种和厚荚相思、卷荚相思、薄荚相思、黑木相思、灰木相思5个相思树新品种。

1.3 试验方法

试验地造林面积20 hm2, 桉树与相思树行数按照2∶1混交种植, 采用挖穴整地造林, 株行距2.5 m×3.0 m, 整地规格60 cm×50 cm×40 cm[3], 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施用基肥和追肥, 苗木采用无性繁殖的一年生苗木, 于2007年春季进行造林试验。

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 共设4个处理, 每个样地为1个处理, 具体试验设计方案见表1、2。5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总结出最佳施肥方法, 并按营林措施进行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措施, 定期进行生长量等因子调查。

注:样地树种编号: (1) DN32-29尾巨桉; (2) TB尾巨桉; (3) 邓恩桉; (4) 厚荚相思; (5) 卷荚相思; (6) 黑木相思; (7) 灰木相思; (8) 薄荚相思。

2 结果与分析

2.1 桉树生长量的调查分析

经过连续3年对桉树生产量的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施基肥的三年生桉树, 其平均树高、地径、胸径、冠幅分别达到14.08 m、13.80 cm、12.40 cm、7.22 m2;与不施肥桉树生长量对比, 分别增长7.83 m、4.00 cm、5.20 cm、2.34 m2 (表3) 。基肥试验表明, 农家肥效果优于钙、镁、磷等化肥;追肥试验表明, 氮肥施用效果优于复合肥。

2.2 相思树生长量的调查分析

相思树生长量调查结果表明:施肥的三年生相思树, 其平均树高、地径、胸径、冠幅分别达到3.50 m、5.10 cm、3.20cm、4.80 m2, 与不施肥相思树生长量对比分别增长1.60 m、2.80 cm、1.40 cm、1.60 m2 (表4) 。

2.3 桉树与相思树混交的优点

混交林试验表明, 尾巨桉与灰木相思、黑木相思混交造林, 林木生长量高于其他混交类型。桉树与相思树混交有以下三大优点:能提高抗台风能力, 经过调查, 其受害程度小于纯林;桉树属速生高大乔木, 相思树属高大灌木, 两者混交造林能抑制地被植物生长, 提高蓄水能力, 保持土壤肥力, 其生态效益非常明显[4,5];2个树种都属可再生树种, 萌芽力很强, 可提高造林成活率, 经济效益也十分明显。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桉树与相思树均属再生树种, 也是速生树种, 通过混交造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 加快林木生长, 提高经济效益, 可解决沿海地区防护林树种单一的问题, 对增加收入起到重要作用。桉树与相思树混交造林应注意以下问题:造林混交比例设计应按2行桉树1行相思树设计;采伐桉树时要注意伐倒木的方向, 避免压断相思树[6]。

摘要:以速生树种尾巨桉、邓恩桉、厚荚相思、卷荚相思、薄荚相思、黑木相思、灰木相思等作为试验材料, 进行不同树种混交和施肥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尾巨桉与灰木相思、黑木相思混交造林, 林木生长量均高于其他混交类型, 施用农家肥、氮肥的效果优于其他肥料。

关键词:桉树,相思树,混交造林,施肥

参考文献

[1]潘志刚, 游应天.中国主要外来树种引种栽培[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4.

[2]张顺恒, 蒋家淡.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适宜造林密度的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 2000, 27 (2) :26-29.

[3]廖桂宗, 彭世揆.试验设计与抽样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3.

[4]张明慧, 黄宝灵, 程亮, 等.桉树相思树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特征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 2009, 40 (6) :681-685.

[5]张金文, 吴强.建设速丰林, 推进漳州林业跨越式发展[J].福建林业科技, 2002 (z1) :67-69.

速生树种 篇4

一、广西区直有国有林场速生珍贵树种发展现状

1) 资源现状。作为我国南方地区的生态屏障和苗木王国, 广西具有十分丰富的珍贵树木资源。近几年, 广西大力培育新兴速生珍贵树木, 着力扩大种植面积,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仅“十一五”期间, 广西完成造林面积达20多万亩, 扩种了许多新型树种, 如任豆、香椿、西南桦、马褂木等珍贵树种。目前, 广西拥有珍贵树种总面积12.29万平方千米, 总蓄积411.5万立方米。2) 市场现状。当前, 由于城市道路绿化等市政建设加快脚步, 对珍稀树木的需求量不断增大, 存在巨大的市场缺口。同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高档家具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因此, 作为高档家具制作的原材料, 红豆杉、银杏、香樟等名贵珍稀树木在市场上出现论斤买的情况, 价格堪比黄金。3) 经济现状。集品种稀有、价格高昂、市场走高等优势于一身的珍贵树木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效益。种植珍贵树种的收益是普通树种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同时, 由于其规模种植和速生特征, 成为国有林场经济效益的重要支柱。

二、广西区直国有林场珍贵树种条件分析

1) 优越的自然条件。广西位于东经约104°28'~112°04', 北纬约20°54'~26°23', 为亚热带气候区, 气温年平均约16.0~23.0℃, 年降水量大于1070m m, 年日照平均时数约1200~2200时, 地貌类型样式多, 有台地、丘陵、平原、山地等。故充足热量与光照、丰富的雨量以及多种多样地貌都为珍贵树种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 品种资源丰富。广西区直有国有林场现有的珍稀树木品种十分丰富, 发展较好的珍贵树种约430种, 如观光木、银杏、杜仲、香梓楠、任豆、格木、蚬木、红椿、土沉香、铁力木、红锥、西南桦、柚木、火力楠、降香黄檀等速生、优良的树种等。可分类见表1:

三、广西区直有国有林场规模种植速生珍贵树木的发展前景分析

由于速生、高效的特征, 速生珍贵树种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美学价值, 产生丰厚的经济利润, 而且在环境保护、城市绿化美化、发展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环境, 加强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以上特点, 规模化发展速生名贵树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 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珍贵树木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消费者对以珍贵树种木材制作的高档家具、装饰材料和工艺品的需求量不断攀升。人们在选择实木制品, 如家具、地板及室内装修材料等时, 对其使用功能、观赏功能及保健功能都要兼顾, 有的还要考虑作为艺术品和收藏品。二是由于城市建设、园林绿化等领域对珍贵树木的需求不断增多, 特别是高档的房地产开发小区为了彰显品质, 必定不能缺少高贵、珍稀树木的装扮点缀。同时, 对于生态绿化的追求, 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的居民, 在房前屋后、亭台院舍种植几株珍稀名贵树木成为常态。

2) 生态功能催生广阔发展前景。除了良好的经济价值, 珍贵树木还具有保护生态、美化环境等多重功效。十八大指出, 社会经济发展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充分发挥速生苗木的生态绿化功能, 对构建生态绿色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3) 社会功能催生广阔发展前景。在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木材市场需求不断增多的情况下, 利用国有林场的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速生珍惜树木, 对于缓解珍稀树木市场紧缺, 引领带动当地群众种植珍稀树木, 提升经济水平、促进环境保护、改善社会民生等多重社会效应。同时, 大规模的速生珍稀树木种植, 做优了产业链条延伸载体, 为“林旅结合”、林业科普、示范推广奠定了基础。

四、广西区直有国有林场规模种植速生珍贵树种的发展对策研究

(一) 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

进行大规模速生珍稀树木种植, 土地资源是前提。因此, 充分挖掘国有林场的资源条件, 进行立体式、多元化开发成为有效手段。同时, 不同的树种对土壤、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在速生珍稀树木的选择上, 要因地制宜, 科学选种, 提升树木的成活率。

(二) 整合资源, 规模种植

环顾当前珍稀名贵树木的种植现状, 存在资源分散, 规模化种植面积小, 品种较少等现象。因此, 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土地、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发展要素优势, 加快推进珍贵树种的发展, 要对珍贵树种实行科学化、规模化经营, 充分体现其经济效益。同时, 着力整合发展资源, 以区直国有林场为“龙头”, 带动其他企业、农户规模化发展珍贵树木。

(三) 选育良种, 保障供给

因地制宜选择良种苗木, 提高成活率是实现规模化种植, 提升效益的前提。在发展名贵珍稀苗木中, 要按照“产业发展、种苗先行”的发展思路, 保护好少量的珍贵树种基因资源, 尽快建立珍贵树种种质资源基地, 开展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 探索无性快繁技术。

五、结束语

在国家对生态环境日益重视,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 构建绿色森林城乡成为社会共识, 并由此催生了庞大的珍稀名贵树木需求市场。仅仅抓住这一机遇, 构建完善的国有林场苗木生产服务体系, 走产业化之路, 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凌晖, 林宁, 杨梅, 等.南方地区珍贵树种研究现状及培育途径[J].北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上一篇:认识语言学理论下一篇:《猫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