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法

2024-05-14

艾灸法(精选9篇)

艾灸法 篇1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 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 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 通过经络的传导, 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胃脘痛是以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的疾患。其发生多由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或情志刺激, 或中焦虚寒, 失于濡养, 致气机阻滞, 不通而痛。病位在胃, 与肝、脾有关。2009年4月-2011年4月我科应用艾灸治疗胃脘痛患者66例, 不仅能改善症状, 而且能较快获效, 现报道如下。

1 辨证取穴

胃脘痛灸治当以中脘、足三里为主穴, 肝气犯胃者加期门穴, 脾胃虚寒者加胃俞穴、公孙穴、奇穴辅助。

1.1 足三里穴

犊鼻穴下3寸, 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足三里乃胃之合穴, 合治内脏, 有升清降浊、培补后天、益气升阳之功, 为治胃病之要穴;主治:胃痛、腹痛、腹胀、消化不良。

1.2 中脘穴

腹部正中线, 脐上4寸处。中脘为六腑之会, 胃之募穴, 能健脾温中、补气安胃;主治:胃痛、反胃吞酸、呕吐、消化不良。

1.3 期门穴

在胸部乳头直下方, 第六肋间隙, 前正中线旁开4寸。主治:胸肋疼痛、乳腺炎。《中华针灸学》说:主治肋下积气、伤寒心痛、呕酸。

1.4 公孙穴

在足内侧缘, 足大趾本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为脾经络穴, 通于冲脉。诸穴相配, 共奏益气温中、健脾和胃、活络止痛之功。主治:胃痛、呕吐、饮食不化等。

1.5 特效反射区

在手掌第四掌骨和钩骨的交界处。主治:胃下垂、胃炎、胃痉挛、十二指肠溃疡。

2 施灸的护理

2.1 施灸

条灸在治疗胃脘痛时常用, 悬起灸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种灸法。一般艾火距皮肤约3cm, 灸10~20min, 以灸至皮肤温热红晕, 而又不致烧伤皮肤为度。悬起灸按其操作方法分为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

温和灸, 是将艾卷的一端点燃, 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 距离皮肤2~3cm, 进行熏烤, 当患者有温热舒适感觉时, 固定不动, 以局部温热而无灼痛为宜, 一般每穴灸30min左右, 至皮肤红晕为度。可将左手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 通过手指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 以便随时调节施灸距离, 掌握施灸时间, 防止烫伤。

雀啄灸, 是将艾卷燃着的一端对准穴位, 类如小雀啄米一样的一起一落、忽近忽远地施灸, 一般可灸5min左右。此法热感较强, 须注意防止烧伤皮肤。

回旋灸, 是将点燃的艾卷接近灸的部位平行、往复、回旋熏灸 (距皮肤约3cm) 。一般可灸20~30min。

2.2 艾灸禁忌

空腹, 极度疲劳和一切热性红肿疾病者禁止艾灸, 防止晕灸。实热症, 阴虚发热者, 一般不宜灸疗。婴幼儿、孕妇的腹部禁止艾灸。

2.3 灸后护理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因时间过长过量局部出现小水泡, 只要注意不擦破, 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过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放液, 并以无菌纱布包扎。

2.4 艾灸注意事项

施灸之前要保持心情平静, 大怒、大喜、大悲之后, 不宜马上艾灸。艾灸后精心调养, 戒色欲, 勿过劳, 清淡素食, 以助疗效。艾灸的时间, 上午、下午均可, 一般阴晴天也不须避忌。失眠症在晚上灸比较好。艾灸一般无不良反应, 但由于体质和症状不同, 开始施灸可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 一般不需顾忌, 继续施灸即能消失。灸后, 要避免着凉, 秋冬季待穿戴整齐后, 头上和身上的汗除去后, 再出门。春夏艾灸后, 也要注意保暖。施灸的当天不要洗澡, 以免染上风寒。在艾灸前后, 都要喝一杯温白开水, 有利于艾灸后排毒。

3 结 果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自觉胃脘痛明显减轻, 纳食增加, 餐后无饱胀及疼痛感;有效:胃脘痛减轻;无效:症状未减轻。本组患者显效54例, 无泛酸嗳气, 面色好转, 大便正常;有效12例, 偶有泛酸, 经第2个疗程治疗后症状消失。

4 讨 论

艾灸属于中医外治法, 艾条主要成分为艾绒, 气味清香, 点燃后不熄灭, 对穴位产生温热作用。以温经通络, 理气和胃为原则, 通天枢胃部气血畅通。胃和则气安, 胃脘痛气出则愈。艾灸治疗胃脘痛, 操作方法简便, 价格低廉, 安全有效, 值得推广。

关键词:胃脘痛,艾灸法,护理

艾灸法治疗失禁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篇2

关键词:艾灸;失禁性皮炎;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7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6-0062-02

失禁性皮炎为失禁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因患者皮肤长期接触分泌物造成严红斑、水疱、皮肤破损、浸渍等表现[1]。中医学将失禁性皮炎病理归为气血亏虚、经络受损失养所致,应对其解毒去腐生肌、行气血、去湿寒等疗法[2]。中医临床认为艾灸治疗可通过穴位导热到皮肤内部达到祛风除湿、消肿散结等功效,并可加快创伤满愈合时间和增加免疫力等功能,为失禁性皮炎带来显著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80例失禁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艾条法治疗该病的临床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年6月~2015年6月入住ICU病人,院外带入或院内发生失禁性皮炎病人80例,年龄24~80岁,平均年龄57.6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治疗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在42-67岁,平均年龄(53.78±14.73)岁,卧床时间(73.2±56.2)周,皮炎程度:I度10例,Ⅱ度27例,IV度3例;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在46-70岁,平均年龄(58.43±18.22)岁,卧床时间(76.3±67.2)周,皮炎程度:I度11例,Ⅱ度30例,IV度9例。2组患者从年龄、性别、卧床时间、皮炎程度等临床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存在大、小便失禁;②皮肤患处存在红斑、水肿、丘疹,伤口处边缘不清伴有瘙痒疼痛等继发性真菌感染:③皮炎不在骨突部位,且存在弥撒状;④患者或家属愿意参加。排除标准:①糖尿病患者;②同一部位存在其他压疮分期的患者;③之前已经接受相关治疗,会对临床治疗研究产生影响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研究组和对照组均进行失禁性皮炎的基本护理,q2h翻身,保持床单位干净整洁无折痕,病人大便完及时清洗,无菌敷料拭干,保持肛周干燥,使用造口粉联合3M液体敷料喷洒皮肤表面,如果是大便次数大于3次/d,积极使用止泻药物治疗,同时改善营养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研究组:在对照组使用造口粉联合3M液体敷料喷洒皮肤表面前先使用艾灸法艾灸皮炎处,2次/d,时间为20~30 min。先回旋灸打基础,回旋灸:距施灸部位约3 cm左右,左右来回旋转移动,一般可灸20-30 min。再施与温和灸,距离皮肤3 cm左右,以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热痛为宜,一般每灸5-7 min,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护士放一食指在施灸部位的皮肤,用于掌握感觉患者皮肤温度。对出现水泡的压疮则不宜将艾条对准患处,而应在其周围施灸,以患者感到温热又能忍受为度。

1.3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皮肤潮湿、瘙痒、发红、糜烂等临床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出现,患者无疼痛感觉;显效:皮肤潮湿、瘙痒、发红、糜烂等临床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出现,患者感到轻微疼痛感;无效:皮肤潮湿、瘙痒、发红、糜烂等临床症状依旧存在,并发症和疼痛感觉存在;恶化:皮肤潮湿、瘙痒、发红、糜烂等临床症状加重,并发症增多,患者疼痛感增强。

1.4 统计学方法 针对2组数据采用统计学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整理,计算数据计数资料应用(x±s)显示,比较用t检验,如P<0.05证明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临床多数疾病均会导致老年患者腹泻、二便失禁等症状,因老年患者皮肤老化、弹性减退、皮肤变薄松弛以及皮下脂肪减少等因素,导致患者对刺激程度和耐受力大大下降[3],当病人腹泻或大小便失禁时,皮肤暴露在潮湿的尿液、粪便中,因排泄物对皮肤的浸渍及反复清洗擦拭引起的物理性刺激,皮肤抵抗力下降,易致周围皮肤潮红、糜烂,引起失禁性皮炎及局部湿疹,使皮肤受损[4-6]。

中医学认为失禁性皮炎的发病机理由气血亏虚、气滞血凝、经络受阻、肌肤失养而致皮肤受损。行气活血、散瘀通络、解毒去腐生肌乃对症之治则[7]。

传统认为艾灸疗法是通过腧穴传热以借外来之火资助内生之火——阳气,以温经通络、祛风除湿、活血止痛。艾灸所用的艾条是以艾叶为主要原料配以多种中药制作而成,除了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外还有桂枝、高良姜、广藿香、降香、香附、白芷、陈皮、丹参、生川乌等,上述诸药相伍为用之功效在于它具有:具有温通经络,行气血、逐寒、去肿、散结、消湿等作用。艾条熏蒸时产生的热量可帮助局部组织扩张血管加快血液循环,增加组织炎症、水肿缺氧的改善,使其尽早吸收和消散。艾条的药效可帮助皮肤周围组织消毒杀菌,保持创面干燥。针对大创面的渗液可增快肉芽组织的生长加快创伤面的愈合时间。另一方面,艾灸中的药物含量可增加细胞能量和吞噬功能,提高新陈代谢和机体免疫能力,帮助局部皮肤对抗病菌的能力。还可起到抑制炎症、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的作用[8]。艾条实用经济,无副作用,用起来也很方便,艾灸有利于失禁性皮炎的愈合,明显缩短疗程。

综上所述,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禁性皮炎不但增加的病人的痛苦,而且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在采用造口粉联合3M液体敷料基础上,加用局部艾灸治疗失禁性皮炎,能显著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贾红兵,高云.高红艳,鞣酸软膏在老年腹泻大小便失禁患者会阴部皮肤护理中的效果观察[D].第四軍医大学学报.2007,28(14):1304.

[2]郑菊萍.紫草油联合造口护肤粉治疗失禁性相关性Ⅲ度皮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14(02):138.

[3]张丽杰.3M液体敷料在治疗癌症晚期患者失禁性皮炎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25(05):747-749.

[4]韩雪飞,黄莉莎,陈文姿,云燕.氧疗联合造口粉及安普贴的使用治疗失禁性皮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5,23(13):79-81.

[5]陈美雪.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ICU失禁性皮炎患者12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1(06):39.

[6]葛云霞,刘晓蓉,顾莎莎.重症病人失禁性皮炎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全科护理,2014,1(27):2558-2559.

[7]刘月玲,徐燕华,王宜顺,肖淑君.龙血竭联合溃疡贴治疗高龄患者Ⅳ度失禁性皮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34(20):51-53+56.

[8]刘中敏.艾灸治疗失禁性皮炎护理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45(05):465.

艾灸法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行肛门病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其中, 男34例, 女26例;年龄19~68岁, 平均年龄35岁;病程1~4 d。其中包括采用导尿方法后仍排尿不畅者5例, 肌肉注射新斯的明无效者9例。

1.2 治疗方法

腹部取穴:患者取仰卧位, 针刺部位常规消毒, 取四寸左右毫针或芒针[1], 从阴交或气海穴进针向下平刺, 沿皮下经利尿穴[2]关元透向中极穴, 适度捻转, 使针感下行向尿道放射[1], 然后用胶布固定露在外面的部分针体和针柄。双下肢取穴:用1.5寸毫针, 取双侧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漏谷穴直刺0.5~1寸左右, 经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 留针时间可达1 h。留针期间用艾条灸任脉卧针处及下肢诸穴, 使局部有微烫感, 并至皮肤潮红为宜。亦可间断捻转下肢诸穴针柄, 以增强针感, 提高疗效。根据患者体质对针感不明显者手法可稍重, 体弱对针敏感者手法宜轻柔。同时, 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感觉, 及时调整刺激的强度和温度。每日可针灸2次。

1.3 疗效标准

施治后12 h内能完全自如排尿者为治愈, 24 h内恢复正常排尿者为显效, 48 h内恢复正常排尿者为有效, 48 h以上仍不能正常排尿者为无效[3]。

2 结果

60例患者中, 治愈45例 (占75%) , 显效7例 (约占12%) , 有效5例 (占8%) , 无效3例 (占5%) , 总有效率为95%。

3 讨论

病例:于某, 女, 54岁, 于2011年9月20日下午3时在骶麻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第2天中午患者仍未排尿, 自觉小腹胀满不舒, 有明显憋尿感, 却尿不出, 焦虑不安, 多次辅以小腹热敷, 听流水声, 配合改变体位等方法仍无效。查体:小腹膨隆, 胀痛, 拒按, 脉细微数。笔者遂应用针刺加艾灸方法进行治疗。瞩患者取平卧位, 局部皮肤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 双手消毒, 取4寸毫针从腹部气海穴向下横刺, 经利尿穴透向中极穴, 捻转后, 患者即产生欲尿感, 用胶布固定针柄。然后, 取1.5寸毫针在双下肢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漏谷穴直刺进针, 得气后留针, 用艾条熏灸腹部及下肢诸穴位至局部皮肤灼热潮红。每隔10 min捻转针柄刺激诸穴, 留针40 min时, 患者自感尿意明显, 起针后即排尿800 m L, 之后排尿正常。

肛门病手术后部分患者可出现排尿困难或不排尿从而导致尿潴留。主要原因有: (1) 腰俞或骶麻后膀胱神经失调, 导致排尿反射障碍; (2) 术中操作粗暴、缝合过深、膀胱周围组织损伤过多, 导致经脉瘀滞; (3) 肛门术后疼痛, 导致反射性尿道和膀胱颈括约肌痉挛; (4) 术前患有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统疾病等; (5) 患者年老体弱膀胱平滑肌收缩无力等[4]。依据祖国医学理论, 这些因素均可累及膀胱经络, 导致气血瘀阻, 下焦决渎无力, 形成癃闭。通过针刺, 振奋膀胱经气, 通畅下焦气机, 使水道通调;复灸阴交、气海、关元、中极、足三里及利尿穴等穴, 以温补下焦元气[2], 鼓舞膀胱气化功能, 达到启闭通尿的目的。临床上应用针刺加艾灸的方法治疗肛门病术后尿潴留疗效好, 避免了采用导尿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尿路感染。同时, 传统的针灸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无副作用、见效快、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此法应注意掌握应用时机, 最好在膀胱中度充盈时采用, 效果最理想;重度充盈时则应先采用导尿术, 行导尿术后仍排尿不畅者, 可配合此法;前列腺增生严重者疗效较差。

参考文献

[1]尹远平, 郝学军.中国特种针法临床全书[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 2000:227.

[2]顾悦善, 郝学军, 灸法养生[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 1996:6-7, 152.

[3]郭晓原, 白岩.特种针法治疗肛肠病术后尿储留87例[J].山东中医杂志, 2002, 3:162.

说“艾灸”针灸系 篇4

艾灸疗法起源于我国原始社会的北方高寒地区,据今己有数千年历史。我们的祖先早在北京猿人时期就已懂得用火,以后又掌握了取火的方法,这就为发明艾灸创造了必要条件。那时,人们在围火取暖和烘烤食物的过程中,发现它同时能消除身体某些不适,如腹部胀满。寒痛等;或在生活中偶然不慎被火灼伤,而身体原有的一些病痛竟出人意料地减轻或治愈了。久而久之,人们开始意识到用熏烤烧灼的方法可以解除病痛,这就产生了灸法。最初人们可能是用一些可以作为燃料的树枝、树叶、杂草等作为灸法的原料,以后通过反复多次的实践,发现艾叶易燃。气味芳香,火力温和,其热力可穿透皮肤到达深部组织,能温经散寒。理气活血,回阳救逆,因此最终选择了艾作为灸法的主要材料,这种疗法也因而得名“艾灸”。

艾灸在我国古代十分盛行。如《左传》中说:公元前581年,晋景公患病,请秦国的太医令医缓来诊治,医缓对他说:你的病已深入膏盲,针刺、艾灸、服药均不能治。据《庄子,盗跖篇》中记载,孔子去劝说柳下跖,碰了个“大钉子”,事后他对柳下季说:“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以表达他自找麻烦,自讨苦吃的心情,这些都是现存文献中最早提到艾灸的记载。由此可以推想出在春秋、战国时代艾灸流传很广,以致许多人在引喻射事时多用灸法作比喻,约于战国时代成书的我国最早的医学论著《黄帝内经》,对艾灸的起源,各种灸法及适应症均有记载,是艾灸疗法在理论上的一次总结。三国以后,艾灸有了进一步发展。曹操的儿子曹翕专门研究灸法,撰写了我国第一部艾灸专著《曹氏灸方》,唐宋以后艾灸法更加盛行,不仅有了专业艾灸医师,论述艾灸的专著也不断增多。在《宋史、太祖本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宋“太宗病亟,帝(指宋太祖)往视之,亲为灼艾。”可见艾灸疗法在唐宋之际应用甚广。明代是我国针灸的全盛时期,涌现出大批著名针灸学家,同时使艾灸疗法逐步向无痛无伤方向改进。

灸治的方法,最初多是用艾绒直接灸,随着灸法的不断发展,施灸用的材料也越来越多样化,除用艾以外,又有了用硫黄、灯心草、桃枝、桑枝、黄蜡、药锭、香烟、光、电等进行施灸的;灸疗的操作方法也越来越丰富,如艾条灸、艾炷灸、隔物灸、简灸、电热灸等等。据统计,古今各种灸法包括艾灸法和非艾灸法已多达六、七十种。

艾灸疗法之所以能不断发展,流传至今,是因为它具有简便易用、疗效独特等许多优于其他疗法的长处。根据,临床总结,灸法的功效可归纳为温经散寒,祛风止痛,回阳固脱,复脉救急,消瘀散结,拔毒泄热;升提中气,固摄冲任;强壮元阳,培补脾肾等几大类。临床应用也非常广泛,可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的近百种病症。另外,艾灸还是常用的保健方法之一,能温阳益气,增强体质,防病保健,延年益寿,《扁鹊心书·须识扶阳》中说:“人于无病吋,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史料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日本德川幕府时代,江户(现东京市)的永代桥建成,曾召百姓万兵卫进行初渡(按当时习惯,每一座新桥建成,都要邀请年龄最长者第一个踏桥渡河)。在举行初渡时,德川将军(当时日本的实际统治者)问万兵卫有何长生术,万答:“我家祖传每月月初八天连续灸三里穴,始终不渝,仅此而已,我虚度174岁,妻173岁,子153岁,孙105岁。”德川将军听了,惊叹不止,足三里长寿灸因此而脍炙人口。近些年来,科学工作者们对艾灸疗法的作用以及治病原理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已经证实,灸法对于调动人体一切内在积极因素,增强机体防卫抗病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病理情况下,艾灸对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各系统均有良好的调整作用。

艾灸法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全部来自我院专科门诊和住院病例,按照纳入研究的先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9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龄20~65岁,平均43.8岁;病程最短0.5年,最长11年,平均4.3年。对照组37例,男24例,女13例;年龄19~64岁,平均42.6岁;病程最短0.5年,最长12年,平均5.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和病情轻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纳入、排除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泄泻病肾虚证的诊断标准进行判定:(1)腹泻多发生在凌晨4∶00~7∶00,可伴现腹痛,便稀溏或夹杂未消化食物,甚则完谷不化,泻后痛减或消失,反复2~3次即止;(2)可伴有食少纳呆、腹胀、腰酸腿软、四肢不温、怕凉等;(3)病程至少半年以上,反复发作;(4)电子结肠镜检查可见结肠表面充血水肿、糜烂或出血点。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且年龄在18~65岁患者;(2)所有患者纳入研究前1周内均做过电子结肠镜检查;(3)停用中西药物治疗1周以上;(4)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治疗。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胃肠道疾病者;(2)电子结肠镜检查有结肠重度炎性改变者;(3)合并有严重心、脑、肝、肾、血液系统疾病及精神病患者;(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5)未按疗程用药或失访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温补脾肾法治疗,方选四神汤加减:补骨脂10 g、吴茱萸10 g、肉豆蔻10 g、五味子15 g、制附子9 g、干姜9 g、党参15 g、白术15 g、茯苓30 g、升麻10 g、黄芪20 g、乌梅10 g、金樱子20g、煨诃子10 g、煨葛根30 g、炙甘草10 g。水煎服,每日1剂,疗程为4周。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灸神阙穴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在神阙穴先放置食用盐,在盐上放置约0.2 cm厚的鲜生姜片,在鲜生姜上放置底径约1 cm,高1.5 cm的艾炷,点燃艾炷,使之燃尽,灸5~7壮,生姜片灸至无水分可更换。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油腻之物,疗程为4周。

1.4 观察指标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的症状量化分级标准,将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腹泻次数、大便变化、腹痛腹胀程度、食欲变化、乏力改善等)分为无、轻度、中度和重度,依次记0、1、2、3分。治疗过程中观察并统计治疗前后的积分变化。

1.5 疗效评定

治愈:大便成形,次数正常,凌晨无腹痛、腹泻、肠鸣等症状。显效:大便呈膏状或稍稀,凌晨无腹痛、肠鸣等症状,次数明显减少或偶有腹泻。无效:大便稀溏或夹杂不化食物,凌晨仍存在腹痛、腹泻、肠鸣等症状。总有效=治愈+显效。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愈24例,显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治愈11例,显效1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5.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积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后腹泻、腹胀腹痛、食欲变化、神疲乏力等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腹泻、食欲变化、神疲乏力等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胀腹痛积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五更泻属于现代医学“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克罗恩病”、“慢性腹泻”范畴。中医学认为,五更泻多因泄泻日久,导致脾肾阳虚,五更之时阴气最盛,肾阳亏虚无力升阳,脾阳难受肾阳温煦,火不暖土而致腹痛肠鸣泄泻。本病临床表现为黎明之前脐下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即安,或兼腹部畏寒,腰背酸冷,舌淡苔白,脉沉细弱。《景岳全书·泄泻》篇指出:“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命门火衰,而阴寒独盛,故子丑五更之后,当阳气未复,阴虚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泻不止也。”故本病应以脾肾阳虚为本,治疗当以温补脾肾为基本治法。

根据基本治法,笔者对四神汤进行了加减变化,以求更适合患者病情。方中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温肾暖脾,固肠止泻;制附子、干姜温补脾肾;党参、白术、茯苓、黄芪补气健脾利湿;乌梅、金樱子、煨诃子涩肠止泻;升麻、煨葛根升阳止泻;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温肾暖脾止泻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四神丸既可降低腹泻率与稀便率,又可明显减轻腹泻程度,表明本方具有良好的涩肠止泻功能[3]。党参、黄芪、葛根等补气升阳药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调节胃肠运动,乌梅等收涩药有保护创面及黏膜、抗菌止泻作用[4]。

治疗中选用神阙穴进行艾灸,因神阙可联系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又为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用灸法及药物通过脐部经络循行,能迅达病所,起到疏通经络,通达脏腑,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的作用[5]。现代研究证实,由于脐的特殊部位和先天性发育的特点,用隔姜灸神阙穴具有穿透力强,弥散快的特点,能迅速发挥治疗作用,并可作用于神经末梢,调整神经功能,激发抗病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6,7,8]。生姜辛温,盐咸而入肾,协同药物起到温肾阳、补脾阳、止泻的作用,达到治愈五更泻的目的。

摘要:目的 观察温补脾肾法结合艾灸神阙穴治疗五更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79例五更泻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采用温补脾肾法结合艾灸神阙穴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温补脾肾法治疗,每日1次,治疗4周后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温补脾肾法结合艾灸神阙穴治疗五更泻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五更泻,温补脾肾,艾灸,神阙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5-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126-130.

[3]高长玉,李冀,柴剑波,等.四神丸止泻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报,2005,33(2):40-41.

[4]沈映君,陈长勋.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56.

[5]何巍,李凤玲,李茜.神阙灸治法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1):103-104.

[6]王松梅,李兴国,张立群,等.神阙隔药灸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6,26(2):97-99.

[7]呼荟茹,贾育新.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规律研究[J].甘肃中医,2011,24(6):11-13.

艾灸法 篇6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腧穴,艾灸

慢性前列腺炎是中青年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疾病, 由于其病因、病理改变及临床症状的复杂多样, 尽管对其众多的发病机制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 但均没有突破性进展。大多数患者治疗效果并不满意,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007年7月~2008年4月, 笔者采用腧穴热敏化艾灸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均为南昌市男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具有下列一项或几项临床标准: (1) 符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 对前列腺炎的分类中ⅢA型的诊断标准:疼痛和排尿症状指数 (CPSI) ) 4分; (2) 排尿异常: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尿不尽、尿滴沥、尿后滴白; (3) 疼痛:会阴部、阴囊和睾丸、耻骨上、下腹部、腰背部、腹股沟部的疼痛; (4) 性功能降碍:可有性欲减退、勃起障碍、早泄、射精痛等; (5) 精神神经症状: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紧张、萎靡、情绪低落、疑虑焦急等; (6) 直肠指诊结果:前列腺质地偏硬, 大小正常或偏大, 前列腺常有触痛; (7) 实验室检查:①尿常规检查阴性;②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0个/Hp (高倍视野) ;③细菌培养阴性; (8) 病程3个月以上、年龄在20~49岁的男性。

1.2 一般资料

采取完全随机方法 (随机数字表) 将134例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 (48例) 、温针灸组 (46例) 、对照组 (40例) 。三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治疗前症状积分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详见表1。

1.3 排除标准

(1) 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癌、神经源性膀胱、尿道畸形或狭窄、严重神经官能症的患者; (2) 合并其他疾病 (如糖尿病, 心、脑、肝、肾或造血系统等严重突发病) , 过敏体质或对对照组药物过敏者; (3) 符合纳入标准但未按规定治疗, 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收集不全者。

1.4 治疗方法

(1) 艾灸组:采用腑穴热敏化艾灸治疗。①穴位热敏化分布:以腹部及背腰部为高发区, 多出现在关元、三阴交、肾俞、腰阳关、次脑、命门、会阴等腧穴;②艾灸操作:在上述穴位, 分别按下述步骤依次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4步法施灸操作:先行回旋灸2分钟温通局部气血, 继以雀啄灸l分钟加强敏化, 循经往返灸2分钟激发经气, 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只要出现以下1种或以上灸感反应就表明该腧穴已发生热敏化, 如:透热, 扩热, 传热, 局部不热远部热, 表面不热深部热, 施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麻、痛等非热感。③施灸剂量:最佳剂量以每穴完成灸感4相过程为标准, 灸至感传完全消失为止。每天治疗1次。 (2) 温针灸组:取穴:关元、中极。操作:常规消毒, 垂直进针后, 针尖斜向会阴方向, 以患者自觉麻胀感向会阴部放射为得气。置艾柱于针柄上点燃, 5~7壮后出针, 每日2次。 (3) 对照组:α受体阻滞剂安美汀 (华北制药厂生产) , 每次1.25g, 每天2次, 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 (江西恒瑞医药有限公司生产) , 每次0.2g, 每天2次, 口服。3组均治疗30天。

1.5 疗效观察

治疗前后行前列腺液 (EPS) 检查, 经肛门前列腺指检、直肠前列腺B超检查等, 并进行NIH-CPSI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评估。

1.6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NIH-CPSI总积分较前减少90%, 且连续2次检查EPS中白细胞<10个/HP, 卵磷脂小体数目正常;显效:总积分较前减少60%~89%, EPS中白细胞较前减少1/2以上, 卵磷脂小体数目较前增加;好转:总积分较前减少50%~59%, EPS中白细胞较前有减少, 卵磷脂小体数目较前有所增加;无效:总积分较前减少<30%, EPS中白细胞无改善, 卵磷脂小体数目无增加。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ISS医学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治疗结果

2.1 3组患者治疗前后NIH-CPSI评分比较

见表2。

3组治疗前NIH-CPSI积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3组治疗后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01) 。

2.2 3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3。愈显率艾灸组为89.58%, 温针灸组为63.05%, 对照组为57.50%。3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 提示艾灸组临床疗效优于温针灸组, 温针灸组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开艾灸体验馆盈利多 篇7

老板说每个人的人生都可以分成好几个段落, 每个阶段里有不同的故事和感悟, 而他的人生也不例外。年轻的时候, 他在家乡淮北快乐地生活着, 不知疲惫地学习着。从小跟着师傅学习武术的他, 却在中考那年, 选择了一家金融学校。毕业后, 他成了一名银行职员。

这是一份让很多人羡慕的工作, 或许是因为年轻, 也或许是因为向往自由, 老板觉得这样一成不变的生活并不是自己所追求的。那段时间, 他迷上了计算机。好学的他一头钻进了计算机的世界, 成功考出了系统分析员证书。

有了这份证书, 老板开始了自己人生的第二个阶段, 在充实自己的同时让自己有欲有求。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辞去了银行稳定的工作, 开始琢磨着到底该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在去了很多地方、做了很多尝试后, 他来到了上海, 开了一家计算机公司。这是一份他喜欢的事业, 他一门心思地钻研了进去, 事业也渐渐做得风生水起。

只是, 人的这一生总是会遇到一些自己过不去的坎儿。三年前, 老板接到了家里打来的一个电话, 告诉他父亲病危了。其实, 父亲身体抱恙已经很久了, 只是怕儿子担心, 才一直没有说。

得知父亲的病情后, 老板立刻做出了决定, 将公司事务交给下属打理, 自己回家照顾父亲。在之后一年多时间里, 老板一直服侍在老父亲的病榻前。

在这期间, 老板发现, 之前父亲为了治病, 道听途说地尝试过很多偏方, 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有些甚至适得其反。老板很后悔自己没有陪伴在父亲身边, 老人竟然为了那一丝生的希望把自己的身体当成了试验品。

不久后, 老板的父亲去世了。痛定思痛, 老板开始反思。其实, 很多人都会和他的父亲一样, 在身体有小病的时候不重视, 有了大病乱吃药。他想到, 如果有一种保健的手法可以对身体好又不用吃药, 那该多好。他发现, 原来自己的一个亲戚就是当地有名的中医, 还有一个亲戚是药农, 故而他想到了推拿和艾灸。凭借着自己的武术功底, 老板对穴位原本就很精通, 学习这些很快就上手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 老板回到了上海, 决定开一家店, 把这种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 希望大家可以接受, 可以受益。

不过, 开一家艾灸和中药的体验馆, 对选址要求非常高。老板跑了很多地方, 最后在一个朋友的帮助下, 选在了一个沿街的店铺。这个地方靠近居民区, 地段算不上热闹。但老板深信, 酒香不怕巷子深。开业的第一个月, 老板足足做了一整个月的赔本生意, 所有进店的顾客和朋友都免费体验。渐渐地, 靠着朋友和老顾客的口口相传, 生意慢慢好了起来。现在, 还有不少人从很远的地方慕名而来。

老板的经营之道

亮点一:老板的“三独”

老板说, 开店都要有独门秘籍, 而他的法宝是“三独”, 即独有理论、独有手法、独有艾条。其实, 他的理论很简单, 就是大道至简, 用最简单的方法来保健。艾灸是传统医学中最古老的医疗方法之一, 比针和药还早, 特别适合调理亚健康和养生保健。最让老板引以为豪的是, 店里的艾条质量非常好。艾灸对艾条有非常高的要求, 如果艾条的质量一般, 就会缺乏穿透力, 影响了艾灸的效果。而老板店里的艾条, 一根基本上可以燃烧三个小时左右。对来店的顾客, 老板和店员会一一耐心地教会他们如何针对自己的症状正确使用艾条。老板的店里, 还有一些其他的辅助中药产品, 他会根据不同顾客的健康情况和需要, 推荐给大家。

亮点二:老板喜欢“老”东西

一进老板的店, 除了普通的装修, 老板还在店里陈设了一些古董, 这让店里的整体感觉因此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有些顾客觉得挺奇怪, 为何会在店里放那么贵重的东西。老板解释说, 自己喜欢这种古老的感觉, 这样做一个是自己的兴趣爱好, 利用了自己的收藏, 还有一个是希望能为店里营造一种特定的氛围。

此外, 老板介绍说, 自己这里的员工和客服也是一大特色。老板之前练了很多年武术, 他将这些都融会贯通于推拿和艾灸之中。他的员工们在上班时间为顾客们服务, 下班时间就跟着老板学武术, 充实自己。这里的员工基本上从开业起就跟着老板, 都是老员工了。老板说, 要在这里工作, 就必须学会享受工作的乐趣, 学会享受与客户交流的乐趣。这也是老板自己的经营之道, 要热爱自己经营的事业, 要经营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业, 才会有动力和热情开展属于自己的事业。

盈利

店里面积100 多平方米, 由于是托朋友找的商铺, 因此租金相对便宜, 基本上每个月一万元左右。目前, 店里的员工不到十个。由于朋友们的口口相传, 店里的运营情况不错, 基本上每个月都有盈利。

艾灸治疗腹部术后腹胀的效果观察 篇8

关键词:艾灸,腹胀,腹部手术

腹部手术因手术的创伤、麻醉抑制、术后卧床等因素影响,可引起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胃肠功能不能顺利恢复,肠的蠕动及吸收能力受限制,不但造成肠腔内液体大量丢失,而且也使腹腔、肠腔内压力增高,导致腹胀、腹痛、肠麻痹等。重度腹胀不仅会使病人极度不适,而且使膈肌上升、运动受限引起呼吸困难。腹胀对肠道吻合口和腹壁切口的愈合均有不良影响[1]。本研究采用艾灸治疗腹部术后腹胀,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外科硬膜外麻下行腹部手术后腹胀病人100例,男57例,女43例;年龄45.5岁±28.3岁;胃手术45例,肠道手术39例,阑尾手术16例;术前均无腹胀病史。将10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情、麻醉方式、手术方式、病情、腹胀情况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新斯的明注射液1mg臀部肌肉注射。观察组取中脘、神厥、天枢、足三里等穴位进行艾灸治疗。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距皮肤2cm~3cm进行温和灸,以病人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10min~15min,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每天2次。两组病人均于治疗24h后观察治疗效果。

1.2.2 腹胀标准

无腹胀:胃脘及腹部无不适感;轻度腹胀:病人自述胃脘及腹部轻度胀气;重度腹胀:腹胀持续48h以上,病人自述恶心、腹胀严重,可见腹部明显膨隆,叩诊呈鼓音[2]。

1.2.3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后24h以内肛门排气者为痊愈;治疗后24h~48h以内肛门排气者为显效;治疗后48h~72h以内排气者为有效;治疗后大于72h仍未排气者为无效[3]。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2.4 统计学方法

两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腹胀是腹部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腹部手术病人术后腹胀的主要病机为元气受损,气滞血瘀,气血阻于脏腑经络之间,使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而出现腹胀等症状。故治疗以扶助正气、行气化瘀、疏通脏腑为原则。艾灸是通过热力透入肌肤及经络传导,进而温通及调和气血,具有调理脏腑、协调阴阳、扶正祛邪之作用[4]。朱丹溪认为,血是热则行、见寒则凝,故一切气血凝涩的疾病均可用温灸来治疗。中脘是任脉与手太阳、少阳、足阳明经交合穴,灸之可调和肠胃,通经活络。神阙穴为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海,通过任、督、冲、带四脉动,而流属全身经络,内连五脏六腑,具有健脾阳、和胃理肠、温阳救逆、开窍复苏、散结通滞等作用[5]。艾灸神厥穴可扶正固本,疏通脏腑经脉,下气降逆使脾胃健运,六腑通畅而达到促进肠蠕动恢复的目的。天枢穴为足阳明胃经大肠之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艾灸天枢穴对于改善肠腑功能、消除或减轻肠道功能失常而导致腹胀具有显著的功效。艾灸足阳明经腧穴对胃肠机能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足三里位于足阳明经循行路线上,按照“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为治疗胃肠疾患的主要腧穴。且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提出“合治内腑”的理论,《素问·咳论》亦云“治腑者,治其合”,证明足三里是治疗相应腑证的主要腧穴,具有调理脾胃、降气除胀之功。艾灸治疗腹部术后腹胀,是借助艾火的温热刺激和艾绒的穿透力,通过经络传导而起到疏通经络,调整胃肠气机,使阴阳气血调和,胃肠蠕动恢复正常,减轻腹胀。同时借助艾条的产热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活化细胞,活跃神经,改善微循环,改善胃肠功能,促进胃肠蠕动恢复,从而达到治疗腹胀的目的。

新斯的明为抗胆碱酯酶药物,能直接作用于胃肠平滑肌的胆碱能受体,故对胃肠道的作用较强[6],从而使胃肠蠕动及分泌增强,缓解了手术后肠麻痹引起的腹胀。新斯的明在恢复肠蠕动方面见效快,但作用短暂,且用药后造成剧烈的腹痛、恶心、呕吐,不宜在短时间内反复使用,故影响了它的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艾灸治疗腹部术后腹胀总有效率为94%,而对照组总有效率82%,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艾灸治疗腹部术后腹胀疗效优于新斯的明肌肉注射。艾灸疗法安全可靠、经济方便、简单易行,能达到针药所不能之效。

参考文献

[1]李学增.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82.

[2]李沛然,陈汉平.新编中国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12.

[3]王卫红,吴士杰,卢永江,等.针罐并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分析[J].中国针灸,2001,21(8):481-482.

[4]应征,邹学敏.结直肠癌术后腹胀病人热敏灸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2,26(10B):2738-2739.

[5]李秀娟,孙艳华,张娱,等.灸神阙穴预防骨折卧床患者便秘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0,5(19):79.

千万“别”艾灸 篇9

即使您受了风寒感冒发烧了,但只要灸灸大椎,头也不疼了,鼻涕也不流了,捂着被子睡一觉,居然好了;吃壞了拉肚子,灸灸肚脐,也能很快止了泻;痛经的时候,吃了止痛片也不管事,没想到灸灸肚子,竟然不疼了。

千万“别”艾灸,因为一旦开始艾灸,温暖的感觉像是冬日暖阳,就再也离不开它了。

艾草属纯阳之性,是身体寒邪的克星,凡是身体有寒的人,一灸都会很舒服,再也不需要每天把自己裹成大面包出门了!

千万“别”艾灸,因为一旦开始艾灸,您就远离疼痛了。

经络是气血的通道,不通则痛,经络不通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疼痛。艾灸最能通经络,经络通了,气血的运行就畅了,疼痛自然消失。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身轻如燕了,要爬山了,峨眉山的猴子都乐了!

千万“别”艾灸,因为一旦开始艾灸,您的阳气就壮了。

艾灸调和阴阳,扶阳固脱,升阳举陷。因生活习惯不良、工作繁忙、压力过大而造成的元阳之气过弱的问题就得到缓解,病邪之气就难以入侵,人自然就不就容易生病。

千万“别”艾灸,因为一旦开始艾灸,您气血就通畅了。

艾灸最能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从而达到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如果您想要坚持艾灸,那就告诉您一个小秘密——姚利美容艾灸养生正在火热进行中,您不妨前来试试。

上一篇:运行能效比下一篇:小流域治理项目论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