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用户

2024-05-17

有线电视用户(共12篇)

有线电视用户 篇1

格兰研究调查显示, 截止到2011年7月底, 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已突破1亿户, 达到10115.2万户, 有线数字化程度达到54.01% (有线电视用户基数为18730万户, 数据来源于国家广电总局) 。2011年, 我国数字电视市场的发展形势良好, 仅上半年我国的数字电视用户的增量已经突破1000万户, 达到1119万户, 用户增长与格兰研究预测数据基本一致。

格兰研究认为, 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的快速推进得益于整体转换模式的成功, 在有线数字化突破1亿户规模的状况下, 有线数字电视增值业务的拓展迫在眉睫。格兰研究联合电广传媒就中国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发展趋势的调研显示, 有线网络运营商增值业务拓展不力的关键原因是缺乏广电特色、有独特吸引力的节目内容和业务应用, 深层原因涉及到政策监管、传媒体制机制、有线网络企业自身产业结构、传媒渠道变化、节目供应商、服务提供商、设备供应商、用户终端变化、用户需求变化、经营管理理念和市场策划和营销水平等诸多因素。格兰研究认为, 基于对有线网络运营商增值业务拓展不力的因素研究, 有线网络运营商需要从财务角度对娱乐类、功能类、互联网类三大增值业务的商业模式做可行性研究, 目前, 格兰研究联合广电传媒的专项研究正形成对角色游戏、视频教育、专网服务、社区服务等的分项研究, 涉及业务模式优势与劣势、市场可行性等。

有线电视用户 篇2

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的满足必然要求精神生活的充实,在当前农村娱乐活动方式有限的情况下,电视是老百姓不可或缺的娱乐工具,而农村部分人至今仍在看只有几个频道的无线节目,这些节目显然已满足不了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因此对有线电视他们有着强烈的潜在需求,一批经济条件较好的百姓更是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了早日安装有线电视的愿望。同时,有线电视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宣传载体,对百姓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对新时期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美好社会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春节、清明前后是农村广大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高峰期,也是各广电站发展有线电视用户的黄金期,各广电站务必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抓紧做好农村有线电视发展工作。要采取走村串户抓发展、提升服务争用户、喜庆佳节扩用户,培育营销队伍尝试市场化道路等手段积极发展用户。

一、加强领导,狠抓任务落实。

乡镇广电站要把有线电视发展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层层明确任务和落实责任,强化督促检查,将任务落实到每个村,纳入镇村干部考核内容,把有线电视发展任务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宣传发动,营造发展氛围。

在春节和奥运会期间,各广电站要积极宣传有线电视,让有线电视真正深入人心,采取有线广播、致公开信、宣传标语、农贸市场和路口设摊等多种形式,营造浓烈的有线电视发展氛围。

三、市场运作、组建营销网络。

各广电站长要按照市场运作方式,组建起广电站—镇分管领导—村组干部—农户的有线电视营销网络,密切加强与镇村干部的联络沟通,确保信息及时反馈和传达。建立对镇村干部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的考核奖励机制。要注重发挥本镇分管领导的组织优势,特别是村组干部的地域优势,村组干部处于农村有线电视发展的最前沿,掌握着本村组有线电视发展的第一手资料,他们是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的主要依靠对象。

三、全面推动,明确工作责任。

各广电站要将用户发展和收缴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个站员,通过实绩考评、奖金考核、评先表彰相挂钩,落实责任,加快推进。形成人人有指标,个个有压力、天天有安装的格局。全站人员要抓住春节前后这一黄金时期,主动出击,走村串户,登门联系,成熟一片发展一片,联系一户安装一户。

四、明确对象,落实发展任务。

各广电站要摸清发展对象,与相关部门进行联动。如登记结婚者与民政部门、建房户与土管部门、在外务工者与建筑公司等等。另外长期在外经商的用户,春节期间及时上门联系安装。

五、服务促动,打造发展环境。

各广电站要对有线电视收费、施工队伍重点加强行风建设,优化服务程序,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实行承诺服务,限时服务,加强维护。施工维护人员要做到起早睡晚抓进度,顽强奋战赶先进,确保有线电视优质安全传输,树立良好形象。

六、逐月分解,有序推进发展。

电视3.0时代 激活“用户” 篇3

“智能电视应该是什么样子?”

6月15日,当电信专家项立刚在博客上将这个问题抛出来时,许多人的求知欲都被吊了起来。在这篇被新浪首页推荐的文章中,他给出的答案是:所谓智能电视,不仅是因为它拥有高清的播放效果,具备上网、打电话等多媒体属性,更主要的它是一个新平台,“有自己的生命”。

“智能电视里整合了一个APPS应用平台,用户注册以后,可以在这个平台下载各种应用软件客户端,比如微博、开心网、百度地图。相对于PC屏幕,这些应用一旦与电视机适配,将产生新的功能和使用体验。试想如果社区好友应用与电视结合,将产生互动分享电视节目的功能,产生新的观看乐趣。”项立刚如是说。

项的观点和简志敏不谋而合,作为海信网络传媒的CEO,从2010年开始,他的目标就是开发出一款像智能手机一样、具有全开放式平台、搭载了操作系统的电视机。为此他不惜辞去UT斯达康的高薪职位,远离自己在上海的家,来到青岛,而且一呆就是3年。

在青岛市市南区江西路11号一栋不起眼的办公楼里,简志敏和来自互联网和电信等行业的研发团队一起,不仅研发出中国惟一一个运用于电视/机顶盒终端上的应用操作系统和应用开发工具,而且还协助海信电器推出国内第一款智能电视——智能3D LED液晶电视LEDXT39G3D系列新品。

他也因此被周厚健笑称为海信“智能电视第一人”。

“假如你知道苹果如何成为智能手机新霸主,你就知道电视机的未来命运了。”简志敏告诉记者,电视机正在成为继计算机、手机之后第三个还没有被充分挖掘的终端,一旦这个设备被智能化,它将不仅能够实现电视、网络和程序之间跨平台互联互动,而且还将是一个“娱乐中心”。

电视制造企业要生存下来,必须智能化。

互联网电视之困

如果时光回到2009年,简志敏这位在硅谷和IBM呆了数年,并帮助UT斯达康攻城略地的功臣,可没有现在这么自信,尽管他对互联网与电视结合的方向毫不怀疑,但是怎么做他可能并没有像现在有如此清晰的认识。

海信也是如此。当产业的升级面向三网融合时,电视机开始越来越重视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等方面的属性。

正是看到市场的这一需求,在2009年诸如“蓝媒”、“模卡”、“Mitv”、“网络酷开”、“乐教”等一大批互联网电视纷纷上市,中国的电视企业也由此进入互联网电视元年。

当时奥维咨询(AVC)统计出来的数据表明,国内市场实现互联网电视销量99.2万台,销售额为71.3亿元。

作为平板电视连续8年销量第一的海信当然亦没有错过这次机会,不仅如此,和平板电视一样,它选择的是“先下手为强”。

“早在2007年海信就成立了专门的试作所,重点关注的方向涵盖数字电视一体机、互联网电视、无线视频传输技术等等。”

多媒体研发中心网络电视技术研究所所长成刚是海信的“老人”了,从1998年成都职业电子大学毕业后,他就进入了海信,在过去的12年中,他对海信的研发了如指掌,直到现在,他对海信4年前在互联网电视上的人力和资本投入感受深刻,他说:“正是从试作所出发,海信的互联网电视‘飞入寻常百姓家’。”

但遗憾的是,这次的提前布局,并没有给海信带来像平板电视那样的辉煌。原因很简单,由于政策的掣肘,海信通向互联网之路功败垂成。

成刚说,因为互联网电视的内容还是影视剧,这就没有办法去绕开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管,在这种大环境下,家电厂商难有作为。

事实证明了这一判断,与TCL、海尔、创维一样,海信也试图通过建立自己的内容平台,比如与新浪合作,在蓝媒电视专属的菜单界面获得新浪提供的网络资讯,突破内容上的瓶颈。

通过这一平台,海信的用户只需要将网线或3G上网卡插入海信电视机的接口,就可以悠闲地坐在沙发上,摆弄着遥控器,从液晶屏幕上选择远程教育、在线卡拉OK、信息资讯和网络电影等多个频道。

然而当年8月,广电总局的一纸命令——《关于加强以电视机为接收终端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向彩电企业提供影视剧的内容提供商(大多为视频网站),需要获得广电总局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电视企业纷纷关闭自己的内容平台,这让海信们的努力化为了泡影。

海信的筹码

但幸运的是,简志敏和海信都没有就此放弃。

郭庆存曾是海信主管技术的副总裁,他将海信电视在过去9年当中智能化转型称为“蓄谋已久”、从未动摇。“第一次失败之后,我们深感互联网电视在内容传输上的难题。为此海信果断切入并布局了智能多媒体产业生态链,从美国挖来光纤专家黄卫平博士。”

郭说,经过9年多蛰伏,海信愣是打造出了一条基于光纤宽带接入、智能多媒体运营平台和终端设备操作系统、智能家居媒体中心、智能终端应用商城的完整产业链。目前海信的智能多媒体产业链在国内同行业是最为完整的。

事实上,正是海信在智能领域强大的布局,以及对智能电视未来相同的看法,打动了简志敏的“芳心”,这让双方一拍即合。2009年简志敏接受周厚健伸出的橄榄枝,任海信传媒COO,与海信集团副总裁王志浩一起,进行智能电视软件和解决方案的研发。

“海信目前在中国各地有6000万台终端电视,每年1000万台平板的销量,这是其他电视厂家所不能比的。”简志敏说,从终端来推动电视智能化,这是他加入海信的另外一个理由。

于是,人们看到在双方的联手下,2010年海信率先在业内推出智能电视的概念,并在当年1月的CES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布海信要做智能电视的应用商城和操作系统。而这比Google TV的推出早了整整6个月。

“因为有开放的应用平台,电视的内容和服务不再像互联网电视那样仅仅局限于影视节目,游戏类、信息类、教育类、互动类、社区类的软件成为更加吸引受众的应用,电视机的粘性也因此增强。”简志敏说,这就是智能电视和互联网电视的最大区别。

海信智能电视概念的推出,让中国的黑电企业看到,电视和互联网如何在三网融合难以实现的情况下成功结合——那就是和Google TV的类似,不是仅在电视功能外简单地附加容易引起版权纠纷的影视内容,而是增加一些应用,比如观众在观看电视时可以切换到Twitter或Facebook等社交服务网站,同朋友进行对话等等,让消费者重新回到电视机前。

一时间,互联网电视一拥而上的场景再次重现,所不同的仅仅是这次换了智能电视。统计数字显示,2011年以来,包括TCL、康佳、三星、海尔、LG、创维、厦华、松下、夏普等中外彩电品牌就有超过40个系列的智能电视上市销售。

以终端厂家为主导,基于Android等开放平台,以互联网应用(包括视频)为卖点和公共互联网对接的智能电视新形态开始形成。

当然,海信在智能电视上的领先优势,给了简志敏底气。“就像电脑需要有Windows的操作系统,电视机亦需要自己的操作系统,这是智能电视的核心技术。”海信智能电视的优势,因为海信的操作系统而变得大不相同,尽管后者与谷歌的Android(安卓)操作系统还有很大的差距。

点石成金的“魔杖”

毫无疑问,智能电视正在给海信带来一个美丽的前景。

简志敏说,目前海信的应用商店里,已经有了300多种软件。现在,他和他的团队正通过推出带有智能娱乐内容推荐平台、植入社交圈子功能等的“革命性”产品,让“电视”这个“大玩意”无处不在,通过智能化将亿万年轻群体重新拉回到“电视”面前。

王志浩甚至为未来做好了设想。每卖出一台电视,就是一个用户,这些用户都会连接在海信的应用平台上,把用户黏住,卖出去的电视将为海信带来庞大的客户群。

他举了一个例子,Facebook市值700亿美元,为什么?就是因为它有5亿客户,并且有超强的黏性,用户上去就下不来了。为此他打算在未来成立一个营销部门,专门对客户群进行营销。

海信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激活”这些“沉睡”的用户。

从技术角度来说,海信已经准备好答案。“机顶盒是为那些存量用户预备的,新生产出来的电视机呢,我们干脆把这部分功能全部放进去,就不需要机顶盒了。”简志敏说。

显然,海信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存量市场用集成了智能电视功能的“盒子”来解决,简志敏笑称这些机顶盒是“智能伴侣”;增量市场则用新的智能电视来做。

一切都是很美好的样子,但是要把这些图景变成现实并非易事。Google TV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据《商业周刊》报道,Google TV依然靠广告获得营收,其优势是,与传统的电视广告相比,Google电视将使他们以更经济、更高效的方式定位广告受众用户。通过Google电视,广告商可以清晰掌握广告的观看情况,包括哪些用户观看了哪些广告,广告的观看或点击量到底有多大等等,甚至可以查看有多少人利用“点击呼叫”功能直接与广告所有者取得了联系。

此外,Google互动电视平台还可能使电视广告变得更为便宜。美国市场研究公司Diffusion Group就表示,广告客户往往需要为一条广告支付数千甚至数百万美元,而通过Google互动电视平台,用户每浏览1000条在线广告,广告客户只需支付大约30美元。

但是在美国,当Google TV推广自己的盈利模式时,因为抢了电视台的饭碗,却受到了有线电视公司的联合抵制。在广电部门更为强势的中国,智能电视企业要依托这种模式盈利,其困难可想而知。

当然,即便是在海信内部,对于智能电视如何实现增值服务,他们也说,目前也在摸索阶段。也就是说,虽然面对一个极其富有的“金矿”,但是海信还在寻找那只点石成金的“魔杖”。

有线电视用户 篇4

近年来,随着三网融合的持续推进,广电运营商网络双向化改造不断完善,一方面为广大的电视用户带来了点播、时移、回看等互动性、娱乐性强的双向业务,另一方面也为广电运营商通过采集用户行为进行运营分析创造了基础条件。

从市场情况来看,广电运营商开始面临IPTV、互联网电视、网络视频等众多竞争压力,特别是电信运营商的宽带捆绑IPTV等销售策略,对广电运营商造成了重大的冲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广电运营商一方面需要提升服务质量,吸引新入网用户,同时也需要更加重视对用户流失的管理,尽量减少老用户流失带来的损失。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用户流失预测,在电信、银行、电商、零售等众多领域均已有较成熟的应用,但在有线电视业务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针对有线电视业务的特点,提出了基于RFM模型的流失用户定义,对用户的属性特征进行分析,得出流失用户的基本特征,并提出基于用户的收视行为模式进行流失预测的分析算法,最后通过实际数据给出仿真实验效果。

1 有线电视用户流失建模方法

1.1 建立模型的数据基础

建立准确的用户流失模型,需要以高质量用户行为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只有数据的质量达到要求,才能够得到准确的数据模型。近年来,广电运营商普遍在双向网改的基础上建设大数据平台,通过在机顶盒进行数据埋点直接从机顶盒收集用户的收视行为数据,采用这种技术采集的用户行为数据具有以下的特点:

1.数据准确性高:通过在机顶盒软件植入“数据埋点”进行监测,而非利用传统的日记卡等收视率调查方法,用户的操作行为记录可以精确到秒,排除了人为记录的误差。

2.数据维度高:通过“数据埋点”,能够以极低的成本监测用户所有的操作行为,进而能够对用户的行为模型从多个维度进行量化描述。

3.数据体量巨大:可对广电运营商网络内所有的机顶盒进行检测和数据收集,建立海量用户行为库,少量异常数据带来的干扰可忽略。

鉴于广电运营商所采集的用户行为数据的上述特点,可以认为其已经达到了高质量数据的要求,建模的基础已经成立。本研究所使用的训练数据即为某省广电运营商所建立的海量用户行为库(图1)。

1.2 流失用户的定义

对有线电视业务而言,用户流失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用户从广电运营商退订业务并转向IPTV或其他运营商,这部分用户的流失给运营商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二是指用户的月均收视次数、时长降低,用户忠诚度降低,这类用户可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的娱乐平台,尽管仍然缴纳基本费用,但对广告、付费点播等潜在消费的影响较大。

从运营商实际的数据看,直接退网的流失用户量较少,而在网但业务使用量很小的用户则占一定比例,这与中国家庭看电视的传统习惯有关,另从分析的角度考虑,直接退网的用户属于业务使用量达到最小值(等于0)的一类用户,因此本文对两类流失用户从业务使用量角度采用统一模型进行定义。

1.3 流失用户的RFM模型

在电信、银行、零售等行业的用户关系管理领域,常用RFM模型对用户的交易习惯进行量化描述和评估。RFM模型具体是指以“最近交易时间”、“交易频率”与“交易金额”三个维度作为用户特征,传统计算R、F、M的方法一般基于具体行业的应用,由领域专家对R、F、M的具体算法进行定义。

例如:在零售行业中,“最近交易时间”指用户最近一次交易至今的时间长短;“交易频率”指某一时间单位内用户交易的次数;“交易金额”指某一时间单位内用户交易金额的大小。

广电运营商的业务与电信、银行、零售业务共性较高,可以借鉴这些行业的RFM模型,结合有线电视业务的特点进行建模。为了更好地反映用户的收视行为特征从而构造用户流失模型,对R、F、M进行重新定义如公式(1)、(2)、(3)所示。

公式(1)中,△T指最近一次有效收视至今的天数,经过对用户历史收视数据的分析,根据样本数据的分布,可将R分为三个区间:R≤1;1<R<15;R>15。

根据用户历史收视数据的分析,选择三个区间:

根据用户历史收视数据的分析,选择三个区间:M≤0.2;0.2<M≤2.5;F>2.5

上述定义中,一次有效收视是指用户收看直播、点播、时移、回看任何一个业务且时间超过T,根据样本数据,本文建议T取值为2分钟。

通过上述定义,可以采用RFM模型定义用户的流失状态如下:

1.4 用户属性选择

为实现对用户流失的预测,需要选择用于预测的用户属性。在有线电视的业务场景中,一般用户为家庭用户,而家庭的自然属性难以采集(收入、阶层等),因此自然属性不作为预测属性使用。另一方面,有线电视为用户提供的收视业务以娱乐和信息为主要用途,因此用户对节目的收视模式(内容偏好、时间习惯)是影响其是否愿意使用有线电视业务的主要因素,运营商也易于采集收视数据并生成量化的用户属性。本文采用的基于收视行为模式的用户属性列表如表1所示。

基于上述属性,结合利用RFM模型计算得出的用户流失可以建立用户属性表示例如表2所示。

2 基于决策树的有线电视用户流失预测

2.1 决策树的基本原理

决策树是数据挖掘领域常用的一种归纳学习型算法,其能够对无规则的大规模数据集进行训练,生成简单易懂的分类器或预测模型。当其作为预测模型使用时,生成的预测规则为树状结构,树的每个分支是一个预测条件,叶子节点则是以从根节点至叶子节点所有分支为条件的预测结果。图2是利用决策树算法生成规则的示意。

结合图2对决策树的生成规则加以说明,可见决策树是由根节点、决策节点、状态节点和分支条件四种元素构成,分别对应树的根、内部节点(非叶子节点)、叶子节点和分支,各元素的具体说明如下:

1.根节点:决策树的起点,表示训练数据集的整个空间;

2.决策节点:决策树的内部节点,是待分类对象的属性集合;

3.状态节点:决策树的叶子节点,每个节点即为训练数据集的一个子集;

4.树枝:决策树的分支,对应决策节点中待分类对象属性集合的一个子集。

构造决策树的方法是采用自上而下的递归方法构造数据集,如果构造出的数据集中的所有实例具有相同的属性,则将之作为一个状态节点保留,状态节点的内容即为该类别的标记。否则根据某种策略选择数据空间的一个属性,按照属性的取值范围,把例子集合划分为若干子集合,使得每个子集上的所有实例在该属性上具有同样的属性值,然后再依次递归处理各个子集。

2.2 信息增益度量的定义

在决策树的分析过程中,树的每个决策节点使用信息增益度量来选择测试属性,这种信息增益度量称为属性选择度量。决策树算法在每次迭代过程中,首先计算所有属性的选择度量,而后选择具有最高度量值的属性作为当前决策节点的测试属性。利用测试属性进行决策节点内数据实例的划分,能够使划分所需的信息量最小。通过不断迭代,最终构建出含所有状态节点的完整的多叉树。由于树的构建过程完全依赖于信息增益的计算,以下给出信息增益的定义方法。

表3给出了计算信息增益所需的基本要素。

利用样本概率p_i可以计算该样本分类所需的期望信息量:

当某个决策节点N中的样本存在属性集合K={k1,k2…kn},其中属性ki具有的n个不同的离散取值可以将决策节点N中实例的划分为n个子集{d1,d2…,dn},设Sij是子集dj中类Ci的样本数,则属性K的信息熵定义如下:

其中:

决策节点N在属性k_i上获得的信息增益计算公式如下:

对决策节点N的属性集合K中所有的属性,按照公式(8)计算得到信息增值Gain(N,k_i)后,选择其中取值最大的属性作为测试属性,将节点N中的样本进行划分。

另一方面,信息增益的大小也直观的反映出属性在预测过程中的影响力,值越高则影响力越大。针对本文分析的有线电视用户属性,经过对表2用户属性数据表进行分析、计算,可以得到各个属性节点的信息增益值,进一步可以分析哪些属性的信息增益值高,则其对用户流失的决定性更大。

2.3 决策树具体实现

常用的决策树算法实现是Quinlan提出的ID3算法,以及改进后的C4.5等算法。关于ID3和C4.5等算法的优劣势比较较多,本文不再赘述,鉴于ID3算法全盘使用训练数据而C4.5依赖于“后剪枝”方法存在无解的风险,且基于成熟的大数据平台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训练数据空间大,计算周期长的问题,本文采用ID3算法并采用“先剪枝”方法进行改进。

ID3算法是一种典型的贪心算法,但由于直接采用流失属性值划分的空间较多,且用户属性表中的属性存在较多数量的噪声点和孤立点,使用ID3算法所构造的决策树过于复杂,且许多分枝反映的是训练数据中的异常点、孤立点,导致蕴含其中的有效的知识规则不能够被直观地发现。经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和构造决策树过程的研究,基于实际数据分布的特点和实时性的要求,本文采用先剪枝方法,通过提前停止树的构造进行剪枝,一方面避免分支过多,同时也避免了无解情况的发生,由此实现对ID3算法执行效率的优化。

最终ID3算法的执行流程说明如图3所示。

3 仿真结果

本文仿真基于国内某省广电网络公司采集的用户行为数据实现,使用的数据集为2015年5至8月共4个月的数据。利用8月份的数据计算用户流失状态;利用5、6、7月的数据作为预测数据,计算用户的行为模式属性。

通过初步数据探索发现,8月份符合流失状态的用户数量占用户总量的份额较少,为保证训练结果不过度拟合,从总体数据中随机筛选数符合流失状态、非流失状态的用户各1万个,从总体的行为数据集中挑选出这2万个用户的行为数据作为训练集。

训练数据中包含用户的直播、点播、回看行为,直播、点播节目的一级、二级分类如表4和表5所示。

3.1 属性信息增益仿真说明

按照3.2所述,通过对用户的属性信息增益分析,能够反映出各属性在决策规则中的重要性,对表1所示的用户属性进行分析计算,得到各属性的信息增益值,较显著的属性及其增益值列表如表6所示。

通过表6可以看出,日均的总收视次数和时长是增益最高的属性,说明在预测用户是否会流失的因素中,这两个属性的影响最大,但必须指出的是,这两个属性与判断用户流失状态的RFM模型数据相关性很高(RFM模型同时是计算总收视次数和时长),在实际运营中参考价值较低,例如前几个月收视频率很高的用户,基本上可以预判立即流失的可能性很低。

除这两个属性外,用户对不同类型节目的偏好性也有较高的增益值,采用这部分属性生成的规则能够很好的判断用户的收视口味对流失性的影响。

注:实际分析中,直播节目的收视次数和收视时长具有与日均总收视次数和时长非常近似的增益值,深入分析发现直播的收视行为占总收视行为的95%以上,与日均值的相关性太高,故舍去该属性,直接由日均总收视次数和时长作为代表。

3.2 决策树规则

采用改进的ID3算法最终生成的决策树规则如图4所示,这是一个8层的决策树,测试准确率为67.2%。

对该决策树的解读可以发现背后的商业逻辑,如:对于收视次数和时长达标,综艺节目和电视剧收视频率少,但收看篮球次数较多的用户,可能会流失,深入分析可知,5-7月份期间有美职篮比赛,而8月份则在休息期间,对于很多篮球爱好者而言没有比赛可看,电视对其吸引力明显降低。网络运营商可针对此种情况适当增加篮球类或其他体育类点播节目吸引用户。

4 总结

本文说明了用户流失预测分析对于有线电视业务运营的重要性,并结合有线电视业务运营的特点,提出了基于RFM模型的流失用户定义,以及基于用户的收视行为模式进行流失预测的分析算法。最终在实际数据集的基础上,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达到67.2%的准确率,对用户流失的预测管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本研究未来将结合家庭用户的自然属性进行建模和用户流失预测,以进一步提升准确率。

参考文献

[1]刘飞,马力维.数据挖掘在广电行业的应用[J].有线电视技术,2008,15(10):69-74.

[2]Jiawei Han,Micheline Kamber,Jian Pei著.范明,孟小峰译.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213-226.

中国数字电视用户 篇5

【赛迪网讯】据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最新发表的题为《数字电视机顶盒:全球市场预测》的研究报告称,2007年全球数字电视机顶盒销售量为1.024亿台,比2006年增长了12%。这是全球数字电视机顶盒年销售量首次超过1亿台。

这篇报告称,IPTV市场份额从2006年的3.6%提高到了5.9%。有线电视的市场份额提高到了36.2%,而卫星和地面电视的市场份额都下降了。这篇报告预测称,在美国即将实施的模拟广播向数字广播转换的推动下,2008年数字地面电视机顶盒的需求将增长。到2012年,全球数字电视机顶盒的销售量将达到1.96亿台。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仍是主要的接入平台。但是,地面电视将占全部需求的20%,IPTV将占17%。

这篇报告预测称,2008年全球数字电视机顶盒销售量将达到1.28亿台。亚太地区将超过北美和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字电视机顶盒市场,销售量将占全部1.28亿台的三分之一。欧洲市场目前的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的销售量已经达到了高峰,随着消费者向集成的数字电视机过渡,这种情况并不能阻止所有平台的整个机顶盒市场的增长。

08年全球卫星数字机顶盒销量达7100万台

据高科技咨询机构In-Stat/MDR最新出炉的研究报告,由于卫星付费电视用户的不断增加,全球卫星数字机顶盒市场将继续扩张,到2008年全球卫星数字机顶盒出货量将达到7100万台。

为了接受来自卫星的数字内容,用户必须拥有数字机顶盒设备。自从1994年第一个数字机顶盒推出以来,数以百万计的机顶盒设备被销售。目前亚洲、东欧、非洲以及中东地区都将成为新兴的市场。

In-Stat/MDR的研究报告指出,由于零部件价格的不断下滑确保了卫星数字机顶盒设备价格的下滑;DVB-S2和H.264技术将成为卫星数字机顶盒的两个标准。

2009年全球数字卫星机顶盒销量将达7900万台

【eNet硅谷动力消息】据高科技咨询机构In-Stat 最新出炉的研究报告,到目前为止,数字卫星机顶盒是数字电视机顶盒市场最大的一个领域,2005年全球卫星数字机顶盒销量为6500万台,到2009年预计其销量将达到7900万台。

数字卫星机顶盒设备包括付费电视机顶盒设备以及免费电视机顶盒设备。该咨询机构的分析家指出,这两种设备的发展趋势完全不同,前者的功能日趋丰富,而后者只具备一些最具备的功能。

该咨询机构的分析家指出,数字卫星机顶盒设备最新的功能包括DVR硬盘驱动器、多个调谐器、更多的接口选择包括USB和以太网接口、高清晰度解码功能等。

2006年中国有线数字机顶盒销量将达670万台

2005年下半年,由于中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有线数字机顶盒市场销量的增长。2004年中国有线数字机顶盒的销售量仅仅80万台左右,而到2005年这一数字就猛增到近370万台,增长率达到365%。2005年机顶盒销量的增长中,第二台机顶盒销量的比例开始明显增加。目前,中国每户有线电视用户家庭平均拥有1.5台电视机,在2005年整体平移转换中,有的城市(如青岛)第二台机顶盒的购买比率接近了100%,有的家庭甚至购买了第三台机顶盒。未来购买一台以上机顶盒的比率会逐步上升,水清木华研究中心预计2006年中国有线数字机顶盒的销量会达到670万台,到2008年将超过1200万台。

由于中国有线电视整体转换模式中,机顶盒基本都是运营商免费向用户发放的,运营商主导着中国有线数字机顶盒市场。为了节省成本,国内销售的有线机顶盒几乎都是基本型产品,且基本都是内建CA的。由于中国有线电视运营商的数量在世界上是最多的,这就造成中国机顶盒制造商对于不同的运营商要提供不同的产品,使机顶盒的生产不能上规模。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机卡分离。但卡加机的价格要比内建CA的高,而且机卡分离的标准还没最终确定,所以今后两年,中国有线机顶盒市场仍以内建CA的产品为主。但是数字电视相对于模拟电视,最大的优势应在于其能提供更多的增值功能。运营商要想增加盈利能力,就必须提供丰富的具有互动性功能的节目内容,这就需要增强型机顶盒与之对应。随着越来越多城市整体平移的完全实现,未来增强型机顶盒销量所占比重必然大幅增长,这样才能使付费数字电视用户增多,使有线数字电视的运营步入良性盈利循环。目前,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中付费用户仅占三分之一。

在2005年中国完成整体转换的城市中,杭州由于是双网融合,运营商采购的机顶盒已都是双模互动型机顶盒。双网融合和三网融合在一些城市的发展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未来双模和多模机顶盒的比重在中国有线机顶盒市场会逐步提高。

2006年12月据In-Stat研究,从2005年到2010年,中国的数字有线电视机顶盒(STB)销量将增长4倍,从300万增长到1200万。在经历了部分地区试点后,截止到2005年底,中国的 数字有线电视用户从80万迅速增长到了270万。随着机顶盒设备的更新和提高,预计2010年,高级机顶盒销量将达150万。2010年,中国数字机顶盒的销售额将达到

5.86亿美元。

我国数字电视用户达到2600万户

http://.cn 2008年03月20日 10:20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讯 3月20日上午,在CCBN2008主题报告会上,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透露,我国数字电视用户数量到2007年底已达到2600万户。

张海涛说,2007年我国广电行业收入为1314亿元,连续多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其中东部收入618亿元,占58%;中部收入266亿元,占20%,西部收入200亿占15%。他同时表示,上述广电总收入中包括广告收入和有线电视收视费,其中,广告收入600亿,央视占22%。(康钊)

我国数字电视用户超4000万户

作者: 中国证券报

CNETNews.com.cn

2007-10-15 09:26:48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秘书长白为民日前在深圳谈到国内数字电视发展情况时表示,截至今年8月底,包含有线、地面、卫星、IPTV在内,数字电视用户总规模已累计超过4000万户,预计2007年底,我国数字电视渗透率将提高到13%。这一数字将进一步缩小与全球17%的平均水平差距。

相关数据显示,国内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达1900万户,卫星数字电视用户数达2000万户,地面数字电视用户数只有24万户,IPTV用户数则达到55万户。2006年,我国数字电视产业规模为836亿元,同比增长速度超过了10%。

白为民认为,目前我国数字电视还处于发展初期,初期以硬件设备为主,内容应用与增值服务将是产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和新成长空间。

但她也称,有线传输和地面传输方面已经构成数字电视产业化瓶颈。在有线传输方面,虽然标准已经确定,但由于节目少、增值服务不足,各地区硬件设备发展各行其是,导致其发展不尽如人意。在地面传输方面则存在标准测试工作没有完成,配套标准也没有出台的问题。

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连续翻番达2400万

发布时间:2008-01-21 新闻来源:新华网 阅读次数:35

(VeryDtv讯)12月19日,记者从日前举行的“创意新电视-2008年数字电视发展高峰论坛”上获悉,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连续两年翻番,截至目前已达2400万户。

2005年底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为413万户,2006年为1200余万户。

中央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焰在论坛上说:“今年以来,随着奥运盛事的临近,我国数字电视的推广进入了全面加速阶段。在此基础上,整个数字付费电视产业也欣欣向荣。” 据介绍,目前中央电视台音像资料馆已经完成23万小时的节目数字化转码工作,内容包括新闻节目、体育节目、电视剧、综艺节目和专题节目,为整个数字电视产业经营注入了新的能量。

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已达到2364.7万户

从第三届数字新媒体年会上了解到,截至2007年11月31日,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已达到2364.7万户。

来自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技术研究委员会的金乃辉副会长在年会上解读了由中广网媒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提供的2007年中国有线数字电视产业报告。报告中数据来自北京中广网媒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数字电视动态监测体系。截至2007年11月,该监测体系已覆盖全国200个地级城市,30个县级城市,拥有560多个动态监测联络员。

经过2004-2006年全国有线数字电视试点预热,2007年全国数字电视产业从全面启动阶段过渡到快速发展阶段,产业协调发展、统一规划,在国家广电总局的既定产业政策指导下,部分地区已经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其他大部分广电网络运营商也相继启动数字电视业务,并逐步在为整体转换做准备。与此同时,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各试点地区有线网络运营商,在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数字电视业务运营、付费电视业务推广及相关增值业务开发过程中的为全国数字电视产业积累了诸多宝贵的经验,各地区有线网络;运营商都在此基础之上,结合自身运营条件,争取政府政策支持,推进数字电视产业发展。

1.截至2007年11月31日,数字电视用户已达到2364.7万户

全国各地区相继开展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数字电视用户增长迅速,截至到2007年11月底,国内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已经达到2364.7万户,比2006年增长了81.30%。

2.已有68个城市、区县完成了整体转换

省会城市 地级城市 县级及县级以下城市

73922

数据来源:北京中广网媒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在国家广电总局的政策指导下,全国开展整体转换城市逐步增加,并有相当一部分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已经推进到城市郊区、县、乡镇。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7年11月1日,已有7个省会级城市、39个地级城市、22个县级及县级以下城市已完成了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

3.有线网络整合进展加快,形成趋势

各地市有线网络运营商各自为政,对数字电视业务的开展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以广东省为例,现在全省各城市运营商向选用的CA品牌有7种之多,分别为NDS、Irdeto、天柏、永新同方、Nagra、中视联和算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数字电视区域联合运营的发展。为了方便统一开展数字电视业务,并形成规模化效应,网络整合已开始形成趋势。

截至2007年10月,在中广网媒跟踪调查的30个省市中,已基本完成全省网络整合的有河北、广西、内蒙古、云南、甘肃、海南、吉林、天津、上海、江西十个省份。

4.有线数字电视运营商盈利之门尚未开启

现阶段有线网络运营商在整体转换后增加的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节目收视费--基本收视费提价及付费频道销售;

二是机顶盒的销售--用户第二

(三)台机顶盒销售、高端机顶盒销售;

三是增值服务--视频点播、电视短(彩)信、电视缴费、电视购物、宽带接入等。某广电网络公司曾经做过测算,双向转换每个用户的ARPU值将很容易提升到35~40元,提升空间来自互动业务和数据业务,因此双向转换比单向转换的资金回报周期更短,—般需要大约两年半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资。但这仅是在纸面上的测算。从目前各广电网络运营商的财务数据显示,发展数字付费电视用户虽然拉动了了用户ARPU值得提升,但其效果微乎其微。

5.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渗透率已达到24.33%

5.1华南沿海-数字电视用户数量最高

华南沿海地区,数字电视用户数量及用户渗透率均居全国首位,拥有数字电视用户达910万,模拟电视用户647.9万户。数字电视用户渗透率达到41.59%。

5.2西南地区-数字电视用户数量较高

西南地区,数字电视用户数量较高,拥有数字电视用户387万户,模拟电视用户927万户。数字电视用户渗透率达到34.54%。

5.3长江中游地区-潜在用户数量最高

长江中游地区,潜在数字电视用户数量最高达到1310万户,数字电视用户数量为138.8万户。数字电视用户渗透率仅为9.58%。多数网络运营商选择赠送方式

目前从各地网络运营商机顶盒策略来看,有53.48%的运营商选择赠送方式,各地区为快速开展数字电视业务并启动整体转换工作,在解决资金压力后,大多选择赠送方式的机顶盒策略。国内某些地区采取机顶盒免费赠送与销售相结合方式,分地区分步骤的开展数字电视整体装欢,但在开展数字电视用户过程中,很少有用户自己购买机顶盒的用户数量。

在全国各类地区不同情况下完全普遍适用的方式,因地制宜的办法仍然需要在实践中探索。中国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市场份额

截至2007年11月1日,中国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市场上主要品牌厂商有43家,其中创维、天柏、同洲、九州、大华等机顶盒厂商成为市场份额最大,这些公司不仅在市场占有量上稳定占据着领先地位(见图表1),而且在2007年的各项大小招标中,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抢得了大批的机顶盒订单。

8运营商对于自用品牌的平均满意度为65.9%

目前,运营商对于自用品牌的平均满意度为65.9%,而认为机顶盒表现一般的有17%对机顶盒产品不满意的有18%。对于机顶盒的改进意见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维修服务和技术支持三个方面。

创维、同洲、九州、长虹的满意度远高于市场平均值,这在相当程度上缘于四家品牌产品相对优异的质量水平、出色的技术支持、良好的售后服务团队。

部分二线机顶盒厂商在机顶盒遥控器延时、散热量、稳定性等方面还需加大研发投入。

9.永新同方在中国有线数字电视CA市场占有率最高

CA系统的市场份额不是单一的指标,它由两个要素共同决定:覆盖城市/占比、智能卡发卡量/占比。从目前市场的发卡量及覆盖城市数等各项指标看,永新同方的市场份额都位居前矛。

2007年中国使用各品牌CA系统的运营商数量51%的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投入双向网络改造

在广电总局大力倡导的情况下,有51%的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投入双向网络改造。

截至2007年11月1日,230家有线数字电视网络运营商中,推行有线数字电视双向网络改造的运营商共计126家,占了运营商总数的54%,而保持单向网的运营商则有104家,达到了总数的46%。

有线电视用户 篇6

【关键词】有线数字电视,常见故障,维修

【中图分类号】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432-01

我市数字电视开通以来,通过公司维修部门的维修统计分析表明:1、有20%的有线数字电视用户不知道如何正确安装和使用机顶盒;2、用户家中装修布线不规范引起的故障占上门维修比冽一半以上。其故障原因可分为三个方面:(1)、用户家中装修时没有安装正规合格的分配器,而是简单地把室内的多条有线电视电缆线绕接在一起,造成输入端阻抗严重失配。(2)、电缆线接头接触不良、接头进水、外导体霉断、分支器件进水或损坏等。(3)、一些用户对同轴电缆性能不了解,室内装修时采用了质量低劣的同轴电缆线,引起了电视信号衰减大。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对数字电视流影响很大,会造成信号故障。

下面举几个用户报修中比较典型的例子:

1、没有声音和图像

没有声音和图像这是有线数字电视初期报修率较高的故障,出现这种故障的主要原因是有线数字电视推广初期,用户对有线数字电视的基本常识不够了解,不能正确的连接射频线、音视频线或是电视视频调谐不对等因素造成的。

检查时需要注意的是:(1)首先要检查各连接线情况,视频线的输出输入是否接反,在连接插头时,不要只按照插头、插孔的颜色进行连接,要按照指定的标志进行连接;(2)现在的电视机通常有几路视频通道,在调的时候值得注意的是电视是否调到相应的频道上,如果没有调到相应的频道上,就会没有声音,也会没有影像。如果有用户报修所有频道都有雪花,那很可能是电视机没有调到相应的频道上;(3)机顶盒常会处在待机状态,在观看的时候需要用遥控器打开待机键,将机顶盒从待机状态切换至正常状态;相关的操作,电视屏幕上会显示相应的代码,按照上面的提示可以正常的操作;如果连接和协调上都没有问题的话,可以确定是机顶盒故障或是信号方面的问题。是机顶盒的问题,就要换机顶盒,是信号问题则要进一步查找问题的原因。

2、马赛克现象

马赛克现象可分为全部频道马赛克现象或是部分频道马赛克现象。(1)所有频道出现马赛克的原因主要是线路中的有源设备或是无源器件被损坏致使电平信号过低、误码率和载噪比的参数达不到规定的标准,也有可能是机顶盒的高频头出现故障;(2)部分频道出现马赛克的主要原因是用户在改变室内有线电视线路的时候,没有选用正确的器材、电缆,接线不标准,使用的连接器也不规范,致使接头氧化出现接触不良现象。

例1:天河湾小区有一数字电视用户来电反映,收看数字电视节目时出现严重马赛克现象。我们对该用户端电缆信号系统出口电平进行了反复测试,用户端出口电平为35dB低于标准值47-67dB,且发现用户分支分配器损坏,我们将用户端出口电平调高,并对分支分配器进行更换,观察数字电视节目恢复正常未出现马赛克现象。

例2:河畔新城住宅小区9号楼用户反映,安装数字电视后收视效果一直不好,部分频道有马赛克现象。维修人员对用户端出口电平进行检测,实测值为50dB属正常范围,经过现场进一步查验发现,该楼用户电缆主线存在破损,更换后故障立即排除。

以上两个例子虽然都是数字电视出现马赛克故障,但却有本质的区别:例1是因为HFC网中放大器输出口电平过低、分支分配器损坏造成的,它与用户暗线或线路接头无关。例2是因为线路接触不良,尤其是用户暗线存在问题,而HFC网用户终端的出口电平是正常的。

3、STB交流声现象

此现象多发生于带有接地线的液晶电视上,这是由于液晶电视的地线为参考地线,而有线电视网络的地线为真正的地线,当电视机与STB连接后,两者之间就会存在电位差(悬浮电),该电位差的频率点落在电视机的中频信号上,对其产生干扰,使得电视机图像上出现一道或两道横杠,伴音出现“嘟嘟”的交流声,影响用户收看电视节目。处理方法:(1)、在STB与用户终端盒之间的RF信号线上加装隔离端子。(2)、将为此提供信号的放大器作良好的接地。(3)、切断电视机的接地线路。

例:凤铁新村小区数字电视用户反映,原来用电视机收看数字电视,图像和伴音都正常,后来家里买了一台某品牌的液晶电视机,使用后发现电视伴音有明显的交流哼声,经过反复研究分析,电视伴音明显有50Hz交流现象,我们尝试给放大器做可靠接地,结果电视伴音交流声消除,恢复正常。

4、用户在装修时选用不合格电缆或布线不当

例:某数字电视用户反映,频道切换的时候经常出现无信号现象。维修人员用数字电视场强仪测量其各个TS流的MER都在34dB以上,星座表显示的数据也正常,调换机顶盒后故障同样存在,临时用电缆明线与户外分支器直接相接,信号切换正常。我们对其室内预埋电缆线接头进行测试,当断开其中一个房间的预埋线接头时,频道切换就正常了。经过反复试验最后确认这个房间的有线电视预埋线有质量问题,更换电缆线后,所有室内数字电视信号恢复正常。

结论

有线数字电视正迅速地进入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视野和丰富的资讯。但由于有线数字电视是新型的电视技术,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技术故障。这就需要维修人员对其故障进行认真的分析,积极探索,积累更多的技术维护经验,更好的为广大数字电视用户服务,为数字电视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林维中,数字电视技术[J],有线电视技术,2003(22)

[2]浅析有线数字电视的故障分析及防护措施.电子世界,张雨峰,2012.08

[3]数字电视信号马赛克现象的故障分析及处理[J]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殷奇,赵敬庚,郭芳,2011.02

有线电视用户 篇7

一、有线数字电视分配网络设计方案的确定

随着数字电视的广泛普及, 广播电视技术及其附属多功能业务的发展越来越快, 对双向网络及带宽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小区有线数字电视分配网络进行设计要兼顾当前流行的施工建设方案, 制定科学、可行的设计方案。

(一) 户外分配网络

目前, 随着通讯光缆价格的持续降低, 光缆成为线路传输中重要的传输介质。越来越多的网络运营商在建设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时, 选择让光接收机尽量接近用户端, 光传输比重的增加不但提高了网络的传输质量, 同时也降低了网络维护成本。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设计方案是光纤到楼和光纤到户两种模式。

光纤到楼型:如图1所示, 有线数字电视运营商网络进入各住宅小区后使用无源光分路器将光信号采用星型连接方式将光纤引入各个住宅楼, 在每个楼内主单元有线数字电视箱体内安装光接收机, 每个光接收机可以覆盖100户左右, 采用EPON+LAN方式实现同轴电缆和五类线同时入户。由于相对过去同轴电缆分配网和光纤进小区的组网模式, 具有可靠性高, 调试方便, 便于维护等特点。

光纤到户型:如图2所示, 有线数字电视运营商网络进入各住宅小区后使用无源光分路器将光信号采用星型连接方式将两芯皮线光缆引入各个居民家中。由于光纤链路中连接设备少, 这种光网络建设方案具有系统可靠性高, 调试方便, 便于维护等优点。由于用户与有线电视前端机房链路中没有有源设备, 用户可以得到更好的带宽体验。这种网络建设方式具有投资相对较高, 线路维护量大幅降低, 用户可以更好地体验网络带宽增大所提供的各种电视增值业务。

(二) 楼内分配网络

有线数字电视信号进入各住宅楼后, 使用光接收机将光信号转换为能够在同轴电缆中传输的射频信号是目前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技术发展的常规技术。目前针对户外分配网络采用光纤到楼的组网模式, 各运营商采用较多的楼内分配方式包括分支分配型和集中分配型两种。由于链路中间存在线路对接头及同轴电缆, 分支、分配器材, 用户信号质量差别较大, 维护相对困难。而采用光纤到户的组网模式就实现了有线数字电视前端机房到住宅小区用户家中的无源全光网络, 具有施工简单, 维护方便, 用户信号均衡等特点。

(三) 分光设计

光缆到达小区室外交接箱 (或机房) 后进行一次分光, 出局的光缆到达楼栋各单元时进行二次分光后入户。由于光纤入户将占用大量的PON口, 所以应科学计算分光方式, 确保数据信号分光后达到或接近1:64的分光比,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端口资源浪费。

1. 广播信号分光原则。

广播信号在小区室外交接箱 (或机房) 可进行一次或多次分光, 出局的光缆到达楼栋各单元时再次分光。

2. 数据信号分光原则。

数据信号在小区室外交接箱 (或机房) 进行一次分光, 出局的光缆到达楼栋各单元时二次分光。以低层、多层楼栋为例。4芯光缆到达单元配线箱后, 在熔配盘内成端2芯 (1芯数据信号, 1芯广播信号) , 成端应选用SC/UPC型连接器 (数据信号为蓝色, 广播信号为绿色) , 并预留两芯在熔纤盘内。

3. 单元分光。

每个单元分光点处配置2台插片式PLC光分路器, 通过单元配线箱熔纤盘成端的2芯分别连接对应的插片式PLC光分路器的IN口, 数据信号为蓝色连接器及接头, 广播信号为绿色连接器及接头。入户采用2芯单侧带头皮线光缆敷设 (1芯数据信号, 1芯广播信号) , 带头一端在单元箱侧。数据信号为蓝色SC/UPC型连接器, 连接数据信号PLC光分路器出口, 外护套印有光缆信息, 广播信号为绿色SC/UPC型连接器, 连接广播信号PLC光分路器出口, 外护套不印光缆信息。皮线不带头一端去往用户端光纤插座盒。

二、指标及测试

(一) 指标的选取

针对住宅小区内的有线数字电视分配网络的质量进行整体测试, 需要关注完工后的整体网络指标和施工工艺质量两方面内容。指标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信号接收质量, 施工工艺质量则对网络的使用寿命和后期维护有重要影响。对有线数字电视分配网络指标和施工工艺进行整体测试, 可对整个施工建设工程给出具有明确意义和完整充分的测试评估意见。

如表1所示, 对网络进行的指标测试主要包括系统输出口电平、任意频道间电平差、相邻频道间电平差、调整误差率、误码率、数字射频信号与噪声功率比, 采用光纤入户方式后还要考虑光纤机顶盒的输入光功率。

1. 频道间电平差。

有线数字电视信号进入机顶盒后, 首先进行信号放大, 通常使用小信号放大器, 动态范围很小, 当频道间信号电平差超过10d B时, 可能使放大器进入非线性区而引起失真。另外, 信号电平差超过10d B, 也可能超过接收机的选择 (性) 能力而直接导致锁频失败, 丢失频道。对频道间电平差进行测试使用有线数字电视测试标准场强仪或频谱仪, 使用阻抗匹配的线缆和接头连接被测系统的输出口, 读取各频道电平测试数值并进行计算。

2. 调制误差率 (Moulation Error Ration) 。

调制误差率是标称矢量幅度的平方和与误差矢量幅度的平方和之比, 用d B表示。数字系统中的误差率类似于模拟系统中的信号噪声比, 是衡量数字系统信号传输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误码是数字系统最致命的损伤, 直接导致接收质量下降, 出现马赛克甚至不能接收, 对调制误差率测试使用有线数字电视测试标准场强仪, 使用阻抗匹配的线缆和接头连接被测系统的输出口, 直接读取调制误差率和误码率测试数值。

3. 比特误码率 (Bit Error Rate) 。

比特误码率是数字系统信号传输中接收端接收到的正确的数字数据比特与总传输的数字数据比特的比值, 是一个小于1或者等于1的数值。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传输网络中的有源设备, 如:光发射机、光接收机、光放大器、电放大器、有源分配器、机顶盒等, 输出的电平过高或过低引起的失真导致误码产生;因电缆接头老化, 接触不良致使阻抗不匹配造成严重反射导致数字信号误码产生。当接收端信号误码率处于临界状态时, 性能较差的机顶盒或其他接收设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马赛克, 影响收视质量甚至接收信号失败。对比特误码率测试使用有线数字电视测试标准场强仪, 使用阻抗匹配的线缆和接头连接被测系统的输出口, 通过一定时间的测试直接读取误码率测试数值。

4. 数字射频信号与噪声功率比 (SNR) 。

与模拟电视相比, 数字电视具有清晰度高, 声音和图像效果好的特点。为了保证信号质量, 要求系统能够提供较高的信噪比。有线数字电视分配网络信号经过多级放大电路, 噪声已经经过多级叠加, 信噪比随之逐级下降。所以, 数字射频信号与噪声功率比是工程建设中需要关注的主要技术指标, 数字射频信号与噪声功率比进行测试使用有线数字电视测试标准场强仪或具有有线数字电视分析功能的频谱分析仪, 使用阻抗匹配的线缆和接头连接被测系统的输出口, 直接读取信噪比测试数值。

因为有线数字电视的元器件可能存在线性失真问题, 在高中低频率、在每个测试点要至少针对网络频段内不同范围选择频点进行测试, 对有线数字电视网络1000MHz以下的网络一般选取203MHz、482MHz、826MHz频点分别进行信号指标的测试。

(二) 施工工艺质量主要评估内容选取

根据住宅小区规模的不同, 有线数字电视分配网络可能会比较复杂, 工程建设中会使用不同的设备组合, 不同的线缆、器件、安装方式, 施工工艺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有线数字电视分配网络的使用寿命和用户接收信号的质量。如有源器件接地质量差可能造成系统引入瞬间干扰, 严重情况可能造成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方式措施质量差会影响网络寿命, 增加驻波、增加误码、降低用户端接收质量。

因此施工工艺也是工程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施工工艺质量差不光为系统维护检修带来困难, 也直接降低整个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指标和信号质量。对网络施工工艺质量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传输设备。

包括有源设备的接地、壳体固定、空余输出端终接、安装牢固度、防水、馈线的布线、穿管保护、接点牢固等。

2. 用户设备。包括无源设备安装高度、设备连接、接点牢固、外壳接地、馈线连接牢固、标记等。

3. 电缆和接插件。包括电缆布线、弯曲、间隙、接插件安装牢固、防水防蚀等。

(三) 测试点选取

根据住宅小区的建设规模和网络布线的具体情况, 要选择多个测试点分别对网络指标和施工工艺进行测试和评估。如根据光接收机距离的不同、根据分支分配器的距离的不同、设备器件品牌规格的不同选取不同的测试点, 根据数字信号传输及占用带宽的特性, 一般分别选取远中近3个测试点。

三、结束语

随着有线数字电视技术的飞速发展, 住宅小区有线数字电视分配网络在设计、施工方面要做到高质量、高可用性, 以应对不断发展的有线数字电视业务, 给用户带来更多、更好的视觉享受。

摘要:住宅小区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施工质量是保证其信号传输不可忽视的环节。工程技术人员要设计完成有线电视系统, 需要更好地完成用户分配网络的设计, 因为这直接关系到用户能否正常接收数字电视信号。

有线电视用户 篇8

然而, 遗憾的是, 某些适用于模拟有线电视时代的“过时”思路和政策仍在今天的数字时代继续施行, 成为阻碍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快速增长的绊脚石。

我们一直羡慕移动电话运营商们的用户规模何等的庞大, 但是否思考过, 要成为移动电话运营商的客户是何等的便利呢?

设想一下, 在移动电话运营商的营业厅, 您只需要出示一张身份证即可选号开户领取SIM卡, 凭借一张身份证, 您想办多少张SIM卡都行, 甚至不需要身份证也可随意购买“非签约用户”SIM卡。

正是因为移动电话运营商将用户入网办理业务的门槛降到了最低, 才使得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数在2012年突破11亿户毫无悬念。

反观有线电视行业。要成为有线电视用户, 在全国大多数地区的代价都是如此高昂——至少需要一套房子。这并非在开玩笑, 因为有线电视行业自古以来要求用户在办理开户时必须提供准确的住址, 甚至要求提供房产证明, 一个住址对应一个有线电视账户。

造就如此高昂门槛的政策源于模拟有线电视时代建立的“固定住址授权制”。即用户订购的有线电视收视授权被“绑定”在固定的住址上, 这个住址成为一个业务授权点。如果用户需要变更收视的住址, 则需要办理迁移业务授权点——即传统的“有线电视迁址”业务。

模拟时代采用“固定住址授权制”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主要有两个原因:

(1) 模拟电视业务授权技术上可控性差, 只能通过接入固定住址的信号通断来控制收视权限的有无。

(2) 模拟电视业务单一无差异, 在用户一方也并没有“业务授权可移动”的诉求。

然而, 这已经成为历史。在数字有线电视时代, 采用了“智能卡授权制”, 由此产生了新时代的两个新特点:

(1) 用户订购的业务被授权到智能卡中, 理论上用户可以并且有权将自己的业务授权载体 (智能卡) 携带到运营商服务区域内任何地点的任何一台解码设备 (机顶盒) 上使用——这就如同移动电话用户可以在运营商信号覆盖区域内任何地点将SIM卡插到任何一台手机上使用一样。

(2) 用户订购的业务变得复杂化、个性化甚至具有交互性 (比如付费频道、点播套餐、电视银行等) , 用户方开始产生了随身 (随住处变更) 携带自己独有的业务授权及相关个人数据的需求 (如“电视支付”往往采用智能卡绑定银行账户) 。

技术模式的变迁, 使得有线电视业务授权形态客观上已经从模拟电视时代的“纯固定”状态转变为数字电视时代的“可移动”状态。

另一方面, 随着全国各地模拟电视信号的关闭, 用户的居住点 (住址) 已经不再具备业务授权的功能, 逐步从“业务授权点”转换角色成为“信号接入点”。

同样以移动电话为例。众所周知, 移动基站只起到信号接入的作用, 因此并不与移动电话用户订购的业务相关联。同样的道理, 在用户住所已经转化为单纯的信号接入点, 而智能卡才真正行使授权功能的今天, 有线电视运营商理所应当将用户住所与用户业务的捆绑关系解除掉——它们之间已经是弱关联甚至无关联。

尤其是在这个人口流动频繁的时代, 如果用户没有自己固定的房产, 需要不停的更换住处, 为什么不能随身携带自己的智能卡和机顶盒呢?有线电视用户为什么不能像移动电话用户那样, 凭身份证入网, 购买智能卡和机顶盒, 并订购有线电视业务呢?这是全国有线电视运营商都已经或者将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何将旧时代的“固定住址授权制”向新时代的“可移动授权制” (甚至“可跨网漫游授权制”) 转变?值得深思。笔者呼吁全行业同仁们群策群力共同为有线数字电视运营模式的改革贡献经验和思想。

为了抛砖引玉, 结合有线电视行业的特点, 笔者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1) 对用户居住点信号入户收取一次性“有线电视线路初装费” (替代现有的“开户费”概念)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 在某些地区, “有线电视线路初装费”已经包含在“房屋基本配套设施费”内向房产开发商收取, 因此无需 (也不应) 再向用户收取。

相应的办理规则:

住户可以为所在的住址办理“有线电视线路初装”手续, “线路初装”属于信号接入点建设服务 (理解为类似入户的微型移动基站即可) , 跟“用户开户”无关, 也不与“产品订购”挂钩。

一个住址只需也只能办理一次“线路初装”手续, 即使后期户主发生变更, 也不必重复办理“线路初装”。

对未办理“线路初装”的地址不提供上门线路检修服务。

因为“线路初装”属于一次性基础工程, 并且与业务订购无关, 所以无“迁址”概念。

因为“线路初装”与业务订购无关, 所以对办理“线路初装”的用户, 不强制要求同时办理业务订购——为其住址接通信号即可, 不强制要求办理数字电视等业务。

(2) 对用户的业务订购收取相应服务费用, 如基本收视包、付费频道包、增值业务包等。

相关的服务规则:

任何人都可以持身份证件订购业务, 成为有线数字电视用户, 无需有固定住址。

每张身份证下可以办理多张智能卡 (如同手机SIM卡) , 而机顶盒可以随意购买 (如同手机) , 并且无需与智能卡一一绑定。

订购业务的用户遇到信号故障时, 如果报修地址并未办理过“线路初装”, 则不提供线路维修服务。因为业务订购与信号接入点无关, 所以并不强制要求用户在订购业务前办理“线路初装”, 用户入网时提供的住址 (甚至可以不提供住址) 仅用于方便快速核对维修地址, 若用户更换收视地点可以随时变更。

简要总结以上方案的思路要点:“线路初装”、“业务订购”两种业务并无直接联系, 均可直接持身份证办理。同一身份证可为多个住址办理“线路初装” (甚至无需强制要求一定是业主本人办理) , 同一身份证可办理多张智能卡, 可为多张智能卡办理“业务订购”。购买机顶盒则无需凭身份证。同一住址只可也只需办理一次“线路初装”业务 (否则涉嫌重复收费) 。

有线用户管理系统的浅析 篇9

关键词:管理,控制,加扰,系统,技术

随着有线电视网络的不断扩大, 网络信息量的大大丰富, 用户量的急剧增长, 传统的数据库系统和图纸方式对有线电视用户与网络资源的管理已明显滞后广于广播电视的发展, 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远不能满足目前应用和今后发展的需要, 更实现不了以最低成本不断发展新用户、服务老用户的效能。新型有线电视管理系统可以大大提高有线电视的服务质量和效能, 节约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1 目前国内外有线电视管理系统技术

1.1 可寻址末端控制

可寻址末端控制产品有可寻址分支分配器、可寻址集中分配器有信号判断型和条纹加扰型两种用户关闭方式。这类产品在当前的有线电视用户收费管理系统中使用较为普遍。

优点:通过末端加扰实现用户自觉交费杜绝私接乱挂。可开展增值节目进行综合用户管理。

缺点:易受外部环境干扰

1.2 前端加扰

主要的前端加扰技术有:模拟信号加扰方式、模拟信号数字加扰方式、数字信号加扰方式。

模拟信号加扰方式包括:陷波器方式、射频加扰方式、基带信号处理方式。

模拟信号数字加扰方式:行扰乱、行分割、时基压缩。

数字信号加扰包括:图像结构扰乱方式、叠加模拟信号或伪随机序列方式、密码控制方式、数字压缩编码方式。

优点:实现全频段加扰和频道加扰。

缺点:有信号损耗依赖于设备以及解扰器易被破解和复制。

1.3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 (CA) 系统

目前由模拟过渡数字电视DTV已经成为当今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潮流。美国的ATSC数字电视标准、日本的ISDB标准和欧洲的DVB标准。这些标准在信码源编码方面统一到MPG-2, 主要差别在于信道编码和调制。数字电视中间软件技术是数字电视系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外比较著名的数字电视中间软件开发公司有LIBERATE、OPENTV、CANAL+、NDS、ALTICAST等。

优点:集合了多种先进技术, 采用加扰控制字加密传输, 用户端利用IC卡解密, 安全性高、破解难度大。

缺点:对网络和计算机环境下的IP包及数据无法加解密, 很难防止用户端对解扰信息进行存储复制和非法扩散。

2 在用户管理方式上的尝试

2012年采用DVB数字加扰的成都驰通数码系统有限公司SMS管理系统。

2.1 系统建设的目标

2.1.1 实现对用户的综合管理。

2.1.2

对用户实现开户、报停、销户特定授权, 发送OSD、发送Email、用户查询等多种业务的统一管理。

2.1.3 为管理人员提供了各种决策、查询等信息。

清丰县广播电视台采用SMS用户管理系统, 拓展了业务, 增加了服务, 项目操作更方便、快捷。

2.2 SMS所覆盖功能

2.2.1 订户服务

节目产品订购、卡号预授权、刷新授权、报停、开通、错费注销、发送OSD、发送Email、订户查询。

2.2.2 订户管理

创建订户修改订户信息买卡换卡补卡销户。

2.2.3 系统管理

操作员管理、查看日志、数据库备份、安装人管理。

2.2.4 系统参数

订户类型词典、节目产品设置、收费参数设置、服务收费设置、开户类型设置、区域词典。

2.2.5 设备管理

卡入库、卡查询、卡管理、子母卡配对查询。

2.2.6 统计报表

收费结算、收费统计、订户收视状态统计、各产品收视统计。

2.2.7 其他部分

包括:系统登录、系统锁定、更改密码。

2.3 SMS用户管理系统所取得的成绩

2.3.1 用户管理方便快捷

2.3.2 用户信息查询翔实

2.3.3 欠费用户一目了然到期用户提前一星期系统自动通知。

2.3.4 收费结算、收费统计简单明了。

用户时代传统电视节目如何转身 篇10

一、摆在传统媒体面前的一个关键课题

对互联网而言, 网上呈现给观众的内容就是产品, 而产品的使用者就是用户。用户在此获得了更大的话语权, 观众已经不满足于媒体单向的内容放送, 从前那种媒体传播什么, 受众就接受什么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 观众的喜好, 乃至于观众的评价, 都会直接影响媒体的营销, 为此必须研究用户的需求, 研究用户的媒体实践的行为甚至用户的消费轨迹, 不能只考虑内容创作者自己的需求, 也要把消费者用户的需求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因素来考虑, 通俗讲, 有“口碑”才会有市场。

在当前的互联网经济时代, 用户开始成为产业链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与主导者, 用户的需求直接关系到整条产业链的运行, 用户已经成为各媒体最重要的资产。因此, 如何围绕用户需求来进行行业内的组织模式创新, 成为当前一段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主要课题。

二、思维模式的转变

如今, 在全媒体大发展之下, 互联网更是提供了传统媒体所无法企及的无限选择, 网络电视占领客厅;谷歌、苹果、安卓进入车载收听;手机自媒体直接让每个人成为信息的参与者……一系列目不暇接的变化, 使得传统媒体一时找不准突围的准确思路。“用户时代”实际上也是互联网的时代, 这个时代已经决定了传统媒体的陪伴角色, 应该融入互联网, 并且要树立用户思维, 改变坐等观众的模式, 一切从用户出发, 利用传统媒体的权威优势, 借助互联网, 放下高高在上的态度, 真正用心去了解用户的所思所想, 真正具备接地气的服务精神, 才能打造出极致的用户体验。

三、盈利模式的转变

在今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互联网+”, 他提到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 重点发展新一代的信息技术, “互联网+”对于传统电视媒体, 对于广电行业到底意味着什么?马化腾曾这样提出过“:互联网加一个传统行业, 意味着什么呢?其实是代表了一种能力, 或者是一种外在资源和环境, 对这个行业的一种提升。”

在这“互联网+”的推动下, 媒体的那种通过售卖观众注意力来换取利润的运营模式, 越来越难以为继了, 这个时期传统媒体必须借助互联网, 打通产业链, 按需定制, 除了传统的广告营销外, 开发以围绕内容为中心的周边产品, 将成为一个无限的增量, 借用一句流行的宣传语“是看电影, 还是进入电影”。

提升“系统”的输出互联网化的能力。首先让观众成为用户, 使内容成为产品, 依托网络营销的丰富经验, 构建适合电视行业新的盈利模式, 即:“影视+电商”的“边看边买”的模式, 是当下有别于传统的, 也是最具杀伤力的颠覆性模式之一。例如, 观众通过网络观看《来自星星的你》时, 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植入一款与女主角全智贤同款的衬衫, 加入“购物车”的方式购买产品;通过观看《泰囧》与旅行公司合作推出经典泰国游等, 与电商分润收入。

从2014年以来看, 整个电视媒体对于互联网融合, 无论是从政策层面, 还是从行业实践层面, 都获得了一个非常大的发展, 可以说是一个台网元年, 台网合作也会有一番更广阔的前景。

四、服务内容的转变

在用户时代的媒体融合中, 内容是最好的连接件。内容依旧是传统媒体最大的优势, 也是把“观众”转化为“用户”的最重要资本。湖南广电掌门人吕焕斌曾在谈及湖南广电改革时表示, 广电媒体的核心资产是IP, 也就是版权。内容越强大, IP就越强大, 它可开发的价值就越高。目前, 传播内容同质化是无法避免的普遍现象, 作为传统媒体, 同时也作为内容的提供方, 在转型突围中, 集中主要力量做好一两个品牌栏目, 抓住固定用户, 把流失的用户找回来、聚拢来, 服务好、吸引住, 必须打造一两个本土电视节目品牌, 同时还通过实现线上呈现与线下活动结合的形式, 立体营销打组合拳。线上通过话题设置, 通过论坛、微博、博客平台, 将电商植入, 依托内容开发衍生产业链, 打造出完整的电视植入及周边产品电商产业链条, 扩充盈利渠道。

五、生态模式的转变

从回顾李克强总理近年来的“互联网足迹”, 我们不难发现, 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党中央高度关注, 也得到了政府部门强有力的支持, 也凸显了互联网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要价值, 真切地感受到了科技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打造用户时代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生态系统, 让更多基于优质内容的商业模式有所突破, 广大用户和潜在的消费者, 会更多地参与到内容制作和创意过程中去, 无数的媒体乃至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营销模式也将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

有线电视用户 篇11

关键词:用户体验 感知质量 智能电视 静态感知质量 操作感知质量

目前,企业对质量的认识已打破传统的制造生产商所测量的实际质量,越来越关注用户对产品的感知质量。感知质量在企业的营销与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会影响用户对产品及品牌的满意度、信任度和持续购买性。那么,如何挖掘、提升用户对产品的感知质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研究将感知质量引入智能电视行业,意图探讨用户对智能电视的感知质量。

1.感知质量

1.1 感知质量的含义与特征

感知质量(perceived quality)是指用户按照自己对产品或服务的使用目的和需求状况,综合分析市场上各种经由正式或非正式途径获得的相关信息,对一种产品或服务所做的抽象的主观的评价(毕雪梅,2004)。感知质量包括产品的感知质量与服务的感知质量。

产品感知质量作为对产品的卓越性或优越性的判断,不同于产品的实际质量。它是用户根据自身需求与偏好做出的判断与评价结果。主观性、相对性、抽象性与非全面性是产品感知质量的特征(zeithaml,1988)。主观性是指用户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感觉和对了解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来评价产品质量,而不会使用专业仪器测量产品质量;相对性即用户在评价产品质量时,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产品质量因素进行分析与关注,而不会进行全面的比较;抽象性是指用户较难获得量化数据,且对量化指标不了解,但他们能根据相关信息得出抽象的结论,并以此判断产品质量的好坏;此外,用户在评价产品质量时只能根据部分质量因素评价产品的整体质量。

1.2 产品感知质量的维度

产品种类不同,其属性就会不同,进而感知质量的维度也会不同。对电视、冰箱、空调等耐用消费品而言,产品的感知质量包括六个维度:易用性、多功能性、耐用性、服务性、性能与声誉(Brucks,Zeithaml&Naylor,2000)。易用性是指用户能否方便的使用产品及说明书是否清晰易使用;多功能性是指产品的功能数量及功能的先進性,具有多功能性的产品能让用户更灵活地使用;耐用性即在正常条件下产品的使用质量和使用时间;服务性是指用户能否容易地获得维修服务,以及服务的质量如何;性能是指产品执行其功能的程度,即实际使用状况;声誉是指产品能给用户带来的尊崇感,包括产品固有的属性一外观和无形的因素一品牌形象。

耐用消费品感知质量各维度中,易用性、耐用性、多功能性、性能及声誉中的外观属于产品的内部属性,是产品的有形组成部分,任一个属性变化,产品会随之改变;服务性、声誉中的品牌形象属于产品的外部属性,产品的改变和外部属性无直接关联。

1.3 产品感知质量的分类

基于用户对产品的感知,产品感知质量可分为静态感知质量与操作感知质量。产品给用户带来的视觉感受即是静态感知质量,如产品的装配间隙大小、色彩的协调性;而操作感知质量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时,产品给予其的操作使用感受,如标示是否易懂、按键位置是否便于操作。静态感知质量与操作感知质量均关注产品的内部属性。在产品感知质量的各内部属性中,外观属于静态感知质量,易用性、多功能性、性能、耐用性属于操作感知质量。

本文以智能电视这种耐用消费品为例,研究智能电视的感知质量。基于已有研究、智能电视的特征及对智能电视的理解,我们提出的智能电视感知质量考察的是产品的内部属性,包括三个维度:易用性、外观、性能。

2、智能电视感知质量

2.1 基于用户体验的智能电视感知质量

智能电视的感知质量是指用户在使用电视前及使用电视中形成的对电视质量的主观评价。其中,用户正常使用电视时能看到的所有部位给予其的视觉感受即是静态感知质量,主要是指电视的外观,如对表面质感、做工的视觉感受,它是一种多重的感官印象,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进行研究;智能电视的操作感知质量是指用户正常使用电视的便利性及感受,包括易用性、性能,可通过可用性测试、访谈、使用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智能电视的感知质量分解可挖掘影响感知质量的因素。

2.2 静态感知因素

根据近年来的研究,对智能电视外观,我们提出了用户对智能电视静态感知质量的感知因素,即静态感知因素,共十三个因素,分为细节、部件、整机三个领域(详见图1)。这些静态感知因素中,整机造型设计、整机颜色搭配及整机的材料质感是用户最为关注的因素。

2.3 操作感知因素

基于智能电视的易用性与性能,通过近年来的研究,我们提出了用户对智能电视操作感知质量的感知因素,即操作感知因素,共有七个方面,十八个因素,分布于机身、界面两大区域,具体见图2。

基于以上对静态感知质量和操作感知质量的感知因素分解,我们获得了智能电视感知质量评价因素表。这个评价因素表可用于评估用户对智能电视的感知体验,获得产品的感知质量。

3、智能电视感知质量的运用

我们尝试将智能电视感知质量评价表运用于长虹的产品中,以验证静态感知因素与操作感知因素,同时获得用户对产品的感知体验,挖掘产品的优势与尚需提升之处。本文中以长虹某款智能电视为例,对静态感知因素与静态感知体验,操作感知因素与操作感知体验进行验证与说明。

通过对这款智能电视的外观进行静态感知质量评价,我们发现用户对产品静态感知因素的体验为:在细节方面,这款智能电视的边框折弯处理好、倒角流畅,间隙处理良好;在部件方面,这款智能电视的机身薄,底座设计新颖,材料质感佳;在整机方面,这款智能电视的造型设计协调、稳定性好,细节处理精细、工艺好,直观上无缝。

通过操作感知质量评价,我们发现用户对产品操作感知因素的体验为:对于机身,电视的按键在机身左侧面,便于操作;usB插口在机身右侧面,便于插拔,但插口间的间距略小,不便于多个u盘的同时插拔。

对于这款智能电视的界面区域,电视操作系统的响应速度快,界面显示信息容易理解,有多种路径完成功能操作,且每步操作均有反馈;但也存在尚需改进之处,比如开机时间较长。

有线电视用户 篇12

易观发布报告称, 截至第二季度, 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7 470万户, 较上季度增加646万。数据显示, 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新增用户规模同比与环比都出现大幅增长。

分析师陈寿送认为, 2010年省网整合工作进入攻坚阶段, 目前有19个省份初步完成了全省的网络整合工作, 还有十多个省份的有线网络还处于筹备整合阶段。政策压力与系统结构的调整, 直接拉动了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的进度。

到2010年第三季度初, 三网融合的试点城市方案已经初步确立。试点区域的数字化将进入冲刺阶段。预测2010年后两个季度, 部分区域数字电视用户规模将出现爆发式的增长。

上一篇:特色红枣下一篇:物理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