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病

2024-07-26

南美白对虾病(共12篇)

南美白对虾病 篇1

南美白对虾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特点, 是宁海县新桥镇的主导养殖品种之一。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 集约化养殖水平的提高, 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其中红体病是危害性最大的一种虾病。生产中南美白对虾红体病归纳起来有4类, 即病毒性红体、细菌性红体、应激性红体、白斑综合性红体。由于病原不同, 发病时间、病虾所表现出的症状和危害程度也不一样[1]。由于引起对虾红体病的病因多样, 难以正确诊断, 以及养殖者科学知识的缺乏和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 往往出现滥用渔药的现象, 不仅治疗效果差, 而且增加了养殖成本。笔者于2009年在宁海县大佳何镇进行了对虾红体病防治技术的示范, 建立了严格的消毒措施和病毒监测程序等, 有效减少了对虾红体病的发生。现将其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 病毒性红体

病毒性红体致病病毒为桃拉病毒 (TSV) 。一旦发病, 会引起白对虾大量死亡。病虾体表呈淡红色, 特别是尾扇及游泳足变红, 故又称红尾病;病虾甲壳变软, 易与肌肉分离, 严重的病虾甲壳上有不规则黑斑, 肝胰脏变性或糜烂, 肠道发红肿胀;该病症往往具有一段潜伏期, 早期症状不明显[2]。潜伏期长短取决于环境条件和体质健康状况。随着水质的恶化, 病虾不摄食或很少摄食, 空胃个体较多, 离水后很快死亡。

防治措施:病毒性红体病目前尚无有效地药物和方法治疗, 只能采取综合的预防措施。一是调整虾池水质平衡及稳定, 减少应激。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和底质改良剂改良底质。二是定期水体消毒。10~15 d (特别是在进水换水后) 用强氯或水产用二溴海因或强碘等全池泼洒消毒。三是药物防治。在发病季节或发病时, 外用杀菌红货强碘;同时, 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制剂, 混匀后拌料投喂, 连用4d。四是增强虾体免疫功能。在饲料中长期添加免疫多糖、维生素制剂等, 增强虾体抗病力。

2 细菌性红体

细菌性红体致病菌主要为副溶血弧菌和嗜水气单孢菌。病虾附肢变红, 也称为红腿病。病虾活力下降, 反应迟钝, 在水面缓慢流动或沉底不动;病虾鳃部呈淡黄色, 壳硬, 肝胰脏无明显变异, 集体无黑斑, 血淋巴液变稀薄, 血细胞变少, 凝固缓慢或不凝固。多发于高温多雨季节, 虾池养殖密度大、养殖条件差的池塘。

防治措施:一是在冬闲时, 对池塘底部进行彻底的清淤消毒, 防止致病菌的存在。二是保持池塘水质稳定, 使用微生物制剂和定期使用消毒剂可以控制弧菌的数量, 在弧菌数量低的情况下不会引起红体病。三是当对虾患病后, 及时对水体消毒, 尽量采用温和药物, 减少刺激, 同时拌饵投喂抗生素[3]。

3 应激性红体

当环境中的各种理化因子, 如天气、盐度、p H值、水位差、氨氮及亚硝酸盐等, 发生突变时, 对虾为适应环境变化而出现触须变红, 尾扇的尖部变红等症状。有时人为捕捞、施药等工作也会导致虾体触须、尾扇甚至附肢发红。应激性红体多发于高温多雨的夏季, 虾体触须上半部发红, 尾扇也只有尾部发红。应激性红体现象可在短期内随着水体因子的稳定而消失。在应激期间, 南美白对虾的自身免疫力急剧下降, 此时很容易被细菌、病毒等侵染, 继发细菌性疾病。

防治措施:一是在养殖过程中保持水体各种理化因子稳定, 使溶解氧在4 mg/L以上, p H值在7.6~8.8, 氨氮和亚硝酸盐控制在0.1 mg/L以下, 使水的透明度保持在30 cm左右。二是排换水时不能一次换太多, 最多不要超过1/2, 以防温差、盐度差和p H值差过大引起对虾的应激反应。三是如果对虾由于应激产生红体, 则在水体中投放解毒抗应激类药物, 增加水体缓冲, 适当投入微生态制剂和水质改良剂, 改善水体环境;同时投喂提高免疫力的抗应激产品, 数日后便可恢复, 此时应慎用消毒剂, 以免产生刺激而加大应激反应[4]。

4 白斑综合性红体

主要是虾体疾病长期得不到改善, 对虾体质虚弱, 因此表现出红体病特征。其症状类似于应激性红体病, 主要区别是在对虾体内分离不到桃拉病毒, 外界没有刺激并且水质条件良好但红体病症状依然存在。前期出现白斑病, 几天后伴发红体病症状, 发病后期虾体皮下、甲壳及附肢都出现白色斑点或甲壳软化头胸甲易剥离、壳与真皮分离、外壳呈现深红色、肝胰腺发白肿大等现象。在对虾养殖的各个时期都有可能暴发, 持续时间长, 死亡率高, 2~7 d可使虾池全军覆没。

防治措施:一是对塘底进行彻底的清淤消毒;二是放苗前应用5 mg/L聚维酮碘液浸泡10 min;三是如发现白斑病症, 可用0.1%聚维酮碘粉 (10%含量) 、0.5%氟苯尼考和V添加于饲料中投喂, 同时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溶液, 使池水中浓度达到0.5~1.0 g/m3。

5 综合防治措施

南美白对虾红体病的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 防重于治”的原则, 走综合防治之路。无论是细菌性红体病, 还是病毒性红体病, 都会给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带来毁火性的打击。在生产实践中, 一是做好池塘的清淤和消毒, 清除对对虾生长构成重大威胁的致病微生物和氨氮、硫化物等有害物质;二是加强虾苗引进的检验检疫, 从源头杜绝虾苗携带致病因子下塘;三是加强养殖过程管理, 首先确保水质良好及相对稳定, 定时进行水质监测, 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其次及时投喂新鲜优质饲料, 并根据白对虾的生长状况和天气变化调节投饵量, 做到定质、定量、定时;四是南美白对虾患红体病后, 要根据不同病症进行认真诊断, 确诊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以便对症下药, 准确治疗, 提高药物疗效, 达到合理用药、降低污染、控制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德建, 郑丽华.南美白对虾红体病防治技术研究[J].中国水产, 2008 (10) :61-62.

[2]孙克年.南美白对虾红体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J].兽药与饲料添加剂, 2008, 13 (4) :35.

[3]刘德建, 郑丽华.南美白对虾红体病防治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 2008 (1) :57-58.

[4]李铁梁, 田民.南美白对虾红体病的防治[J].科学养鱼, 2008 (7) :5455.

南美白对虾病 篇2

稻田养殖南美白对虾是在稻田内施以人为的措施,既种稻又养虾,使稻田内水资源、杂草资源、水生动物资源、昆虫以及其他物质能源被南美白对虾充分利用,并通过南美白对虾的生命活动,起到除草、除虫、疏土、增肥等作用.从而达到稻虾互作、互利的目的`.近几年,丰南区广大农民积极尝试这种养殖模式,总结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稻田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实用技术,现将主要技术内容报告如下.

作 者:张兰稳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农业盲牧水产局,063300 刊 名:现代农村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GUN KEJI 年,卷(期): “”(2) 分类号:S9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苗种生产关键技术 篇3

南美白对虾学名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 Boone),由于它适盐范围广,近几年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水产养殖品种,天津立达海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每年向广大虾农提供约9亿尾淡化苗种,在满足广大虾农需要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育苗经验。只要把握好下面几个关键技术,苗种生产就能顺利进行。

1水源

海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虾苗生产的成败,所以育苗用水的处理至关重要。处理水的主要目的是清除海水中的野生鱼虾类、浮游动植物,同时也消除部分细菌。处理后的海水再自行繁殖单胞藻类使水体变“肥”。一般育苗用水要提前一个月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是用漂白粉全池泼洒,使用浓度为80~100 mg/L。

2进仔虾前的准备工作

2.1育苗池的处理

坚持每年用水产专用漆把育苗池涂刷一遍。然后用淡水浸泡7 d ,之后再用漂白液、漂白粉、高锰酸钾等进行反复消毒、清洗。

2.2气石的分布

气石的多少和摆布的均匀与否,直接影响虾苗生产的产量。为了防止在育苗过程中缺氧,减少饵料和粪便的沉淀,在气石的摆布时要掌握好两点:第一是数量要足,坚持每平方米不少于2个气石;第二是均匀,摆布气石时要让气石均匀分布在整个育苗池底,尤其是拐角处的气石要靠近拐角。然后调气,方法是:育苗池先加水30~40 cm,打开鼓风机,把控制单个育苗池的气阀调到微气状态,观察、比较各个气石的气量状态,对不通气或气量过大的气石进行更换,最终调到整个育苗池各个气石气量均匀即可。

2.3育苗池水的处理

育苗用水经过消毒处理、沙滤进入车间,再经过棉花棒或过滤袋进入育苗池。然后进行升温,调盐。为防止水质老化,海水进入育苗池到布苗这一段时间不要超过48 h。

3仔虾的选购与放养

3.1选择标准

要求采购P3~P4阶段的仔虾,活力强、无损伤、无残缺、无畸形、无病害的仔虾作为养殖苗种。

3.2放苗前期准备

放苗前水位加到总水体的3/4,温度调到26~28 ℃,盐度根据仔虾苗种的来源调到与其一致的盐度,投EDTA钠盐5~8 mg/L,投盐酸土霉素2 mg/L。

3.3放苗

苗种运输过程中经过各种刺激,体质下降。仔虾到场后将苗袋放入养殖池中浸泡5 min,让塑料袋内外的温度趋于一致后,可打开塑料袋放苗,同时还要用等温等盐的清水冲洗塑料袋,将粘贴在苗袋的仔虾冲下来,减少损失。一般情况下密度为7万~10万/m3。

4养殖管理

4.1温度、盐度控制

温度、盐度控制的原则就是循序渐进,不要大起大落。仔虾入池后就要升温,一般每6 h升1 ℃,最终维持在30 ℃左右,最高不超过33 ℃,随着苗种个体的长大,临近出池前,育苗池水温要缓慢降低至接近室外水温,以便销售。盐度的控制主要是根据客户需求确定的,若做淡水苗时,从仔虾入池稳定后就要开始降盐,每次换水降低育苗池盐度1‰~3‰,配水池所配水的盐度还要考虑到换水量的问题,当育苗池盐度降到4‰再往下降时就要慎重,降盐的速率要减慢,以免仔虾产生过大的应激反应。温度和盐度的控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是同步进行的,所以在育苗池加温、配水池所配水的盐度、温度、换水量等方面要做到统一调配,才能达到最终要求。

4.2饵料投喂

为了满足仔虾各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投喂的饵料一般采取天然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虾片)投喂。投喂量主要根据仔虾的个体大小、密度、活力、蜕皮周期、育苗池水温、换水量等方面来确定。投喂方法通常是:每3 h投喂一次,天然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交替投喂。刚入池的仔虾一般为P3~P4,开始虾片投喂量为每次每100万尾仔虾投喂30 g,用80目饵料袋过滤;轮虫投喂量为每次每100万尾投喂1 kg。以后投饵量逐渐增加。等到第八日龄时开始投喂丰年虫,用丰年虫慢慢取代轮虫,这个时候的虾片投喂量为每次每100万尾投喂90 g;轮虫投喂量为每次每100万尾投喂2.5 kg。若把轮虫改为丰年虫,一般情况下丰年虫的投喂量是轮虫投喂量的1/2。仔虾养到11~12日龄时会生长到1.2 cm左右,这时也是对外销售的时候,此时虾片投喂量为每次每100万尾140 g;丰年虫投喂量为每次每100万尾2 kg。

投料时要尽量投均匀,避免局部料过多沉积和苗的聚集,而且要注意尽量不要泼到池壁上,因为池壁上有机污物较多,极易滋生大量病菌,泼到池壁上容易将病菌带到养殖池中。不同日龄仔虾每次饵料投喂量及饵料袋使用目数见表1。

4.3换水

仔虾入池后随着个体的长大,粪便不断增加,育苗池中水质也会逐渐变差,所以就要随着水质的变化不断排掉老水换取新水,从而降低水质指标,给仔虾营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总的来说换水量的趋势是随着个体的长大、投喂量的增加而增大,换水量大小的确定要根据水质指标、水体透明度、粪便密度等因素来确定。换水方法是:布苗时育苗池中的水不加满,只加到水深的3/4,第二天上午补水1/8,相当于换水15%,第三天上午再补满水,第四天就开始换水,换水量慢慢增加,一直到第八天的时候换水量达到45%。从第九天开始每天24 h换两次水,换水时间分别为上午和前半夜,换水量为每次30%,换水量每天都要增加,可增加到每次50%,若在育苗过程中遇到水体透明度一直很高时,就要减少换水量,适当加大投喂量。

表1不同日龄仔虾每次饵料投喂量及饵料袋

使用目数(以100万尾仔虾为单位)

日龄虾片/g目数/目轮虫/kg大卤虫/kg1日龄3080 12日龄3080 13日龄35601.254日龄40601.255日龄5060 1.56日龄60401.757日龄7540 28日龄90不搓 2.59日龄105不搓1.510日龄120不搓1.7511日龄140不搓 2

换水时的注意事项:①P3~P4阶段的仔虾使用60目网箱,三到四天后改用40目网箱,②网箱每次使用前要彻底消毒、冲洗,③网箱放入育苗池中后要检查是否漏苗,若漏苗找出原因,是网箱目数过大还是出现漏洞。④换水完毕后,网箱拿出育苗池时要把网箱上粘贴的苗种冲洗干净,减少损失的同时也可防止苗种带入其他育苗池中。

4.4病害防治

南美白对虾标粗期间,经常会出现一些病害,为防止育苗期间的疾病发生,必须采取以防为主的病害防治措施。

4.4.1预防措施①选购优质的仔虾进行人工育苗。②育苗池要进行严格的彻底消毒。③要有蓄水池、沉淀池、沙滤池,对水源进行统一监测和严格的消毒,阻止水源带来病毒、细菌及赤潮生物,切断疫病流行的途径。④使用高效优质饵料,强化营养,提高虾体的免疫力。⑤工具使用前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⑥非车间工作人员禁止进入车间,以免带入病源。⑦育苗期间适当投喂一些药物进行疾病预防,投药周期:每24 h投药一次。投药浓度:盐酸土霉素2 mg/L,甲醛10 mg/L,利福平1 mg/L,中仁金碘1 mg/L,溴氯海因1 mg/L。投药原则:交叉投喂。

4.4.2常见病仔虾标粗期间,经常遇到的疾病主要有两个:①仔虾刚入池时,经常遇到固着类纤毛虫病,主要是聚缩虫、钟形虫等一类纤毛虫的大量繁殖,使仔虾难以蜕壳。主要原因是苗种自身携带或水体中存在纤毛虫,仔虾突然换了生长环境,经过低温运输,产生的应激反应较大,蜕壳时间推迟,给纤毛虫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治疗方法有:适当提高育苗池温度;适量换水,笔者认为换一部分淡水效果较好;投10 mg/L的甲醛,抑制纤毛虫的繁殖。上述方法都是刺激仔虾蜕壳,蜕壳后问题就不大了。②仔虾临近销售时有出现空胃的情况,会出现大量死亡。症状有:无食线、体色泛红、活力差、不摄食。据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第一长期营养不良,投喂量不足,积累到一定程度造成的,所以平时一定要注重投喂量的增减和饵料的质量;第二水体透明度太高,车间培育的仔虾本身密度大,生长空间小,降低透明度可以降低仔虾生长压力感。临近销售时仔虾个体长到最大,这时最容易出现问题。解决方法有:适当加大投喂量,增加育苗池中的粪便密度,适当减少换水量。

(收稿日期:2013-10-28)

南美白对虾盛夏饲养要点 篇4

1. 以水控温调氧。

水温的升高和南美白对虾的快速生长,都要求不断增加水深,尤其是在养殖中后期,水位一定要增至1.8~2米,高温期要保持在2.2米以上。高温期间要实行全排全灌,把水温控制在30℃以内,使水的透明度达到35厘米,以利于南美白对虾的旺食快长,优质高产。换水时,最好在进水口使用60目网片滤水,以防带有南美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毒的微小生物侵入。

2. 分阶段投饵。

当虾体长4厘米以上时,应投喂螺蛆等低值饵料,每天每万尾投喂6~8千克;虾体长8厘米时,每天每万尾投喂50千克;虾体长12厘米以上时,每天每万尾投喂100千克。如此类饵料不足,可投喂配合饲料。虾体长4厘米以上时,每天每万尾投喂1.5千克配合饲料,以后体长每增加0.5厘米,每天每万尾增投0.3~0.5千克。虾体长10厘米以上时,每天的投饵量应占虾体重的2%~3%。如投喂冰鲜小杂鱼,则按1千克配合饲料折用2.5千克冰鲜小杂鱼替代。南美白对虾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夜间活动频繁,食欲旺盛;白天潜伏,食欲减弱。因此,饵料要在日出前和日落后分两次投喂,早晨投1/3,傍晚投2/3。饵料要投在虾池四周的平台上,使体质弱的虾也能吃到。投饵要坚持前期少投,后期多投;早晨少投,傍晚多投;虾大量蜕壳时少投,正常生长时多投;变质饵料不投,虾池缺氧时不投的原则。

3. 谨防虾病危害。

高温季节,投饵量不宜过多和过于集中,以免饵料变质发臭,致使水质变污,尤其是鲜活饵料,在高温天气极易变质,会造成南美白对虾中毒死亡。为减轻虾池水质污染,要经常换水。其次,要注意疏养,合理调节虾群密度,使虾群有一定的活动空间。

4. 防止浮头死亡。

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特性 篇5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又称白皮虾、白对虾、白虾,原产于南美太平洋沿岸的水域。以厄瓜多尔沿岸的分布最为集中,是当今世界养虾类产量最高的三大品种之一,它适宜于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区养殖。南美白对虾与中国对虾相似(最大个体可达23cm),正常体色为浅青灰色,与国内其他养殖对虾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繁殖周期长,可以全年进行苗种生产;对水环境因子变化的抗逆能力强,可在海淡水池塘中养殖:离水存活时间长,可以活虾销售,产品价格高;生长快,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可以进行高密度养殖,成活率一般在70%以上,对饲料营养要求低,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比率占25%~30% 时,即可满足其正常生长需要;虾体壳薄、头小、含肉量大,可达65%以上。生物学特性:

南美白对虾在分类学上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对虾亚科、对虾属,其外形酷似中国对虾、甲壳薄,体青灰色(或白色),额角稍向下弯,尖端长度不超出第1触角柄的第2节。头胸甲较短(故出肉率高)额角侧沟短,到胃上刺下即消失。头胸甲具肝刺、肝脊明显;第一触角具双鞭,长度大致相等,第1至第3对步足的上肢十分发达。第4、5步足无上肢;腹部第1至第6节具背脊;尾节具中央沟,但无缘侧刺;雌虾不具纳精囊,属开放式类型,所以精荚易脱落,造成获取受精卵困难。雄虾第一腹肢的内肢特化为交接器,略呈卷筒状,表面布有不同形态和大小的沟峰和突起。

一、形态特性

南美白对虾与中国对虾和墨吉对虾相似。成虾最大体长可达23厘米,甲壳较薄,正常体色为青蓝色,全身不具斑纹,步足呈白垩状,故有白脚虾或白肢虾之称。南美白对虾额角尖端的长度不超出第1触角柄的第2节,其齿式为2~9/2~4。头胸甲较短,与腹部的比例为1:3,出肉率比较高。额角侧沟比较短,到胃上刺下方即消失。头胸甲具肝刺及触角刺,但不具尖刺及鳃甲刺。肝脊明显。第1触角具双鞭,内鞭较外鞭纤细,长度大致相等,但皆短小,约为第1触角柄长度的1/3。第1~3对步足的上肢十分发达,第4~5对步足无上肢,第5步具雏形外肢。腹部第4~6节具背脊,尾节具中央沟,但不具缘侧刺。

南美白对虾不具纳精囊。已经成熟的个体原纳精囊位置处于第4~5对步足间,纳精囊的外骨骼呈倒“Q”状。属于开放型外生殖器,目前已知的开放型外生殖器的对虾有5种,即:南美白对虾、蓝对虾、西方对虾、白对虾、史氏对虾。开放型交接器纳精囊比较容易脱落,人工繁殖虾苗比较困难。雄性第1腹肢的内肢特化为交接器,呈卷筒状,其表面布有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沟缝和突起。

南美白对虾雌雄个体不论成熟与否,其大触须近基部处有明显的折曲,因此不能依此作为判定性别的根据。

二、生活史

南美白对虾在自然海区长到成虾后,便离开浅水区,到离岸较远且水较深的海区生活,一般水深为70米左右。海水温度为26~28℃,盐度为34‰,成虾在此发育为种虾,然后交配、产卵。而卵孵化为幼体,从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到仔虾,均属于浮游性动物,也同样在这样稳定的水域中成长。

虾苗发育到仔虾后期,便开始向河口、港湾等浅水海域游动,并定居于近岸浅水海域。在近岸浅水海域,富含营养饵料,并且盐度、温度及各环境因子变化都较大,有利于幼体的生长发育。在近期经过几个月的生长发育,就成为成虾,再次回到环境稳定的深水海域。性腺开始成熟,交配、产卵,完成整个生命交替的循环。

南美白对虾自然栖息区为泥质海底,水深范围为1~72米,水温范围为25~32℃,盐度范围为28‰~34‰,pH值为(8±0.3)。成虾多生活于离岸较远的深水水域,幼虾则喜欢在饵料生物丰富的河口地区觅食生长。南美白对虾和其他虾类一样,白天静伏池底,晚上则活动频繁。南美白对虾蜕皮都在上半夜,即晚上9:00~12:00。两次蜕皮的时间间隔为20天左右。南美白对虾性情温和,实验条件下很少见到个体间有相互残食现象发生。

三、环境要求

人工养殖条件下,南美白对虾对水环境的要求为:

1、水温要求:南美白对虾为热带虾种,养殖适温为25~32℃。在逐渐升温的情况下,南美白对虾可忍受43.5℃的高温。但对低温的适应性一般,18℃以下停止摄食,9℃时开始出现死亡;

2、盐度要求:南美白对虾对盐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其盐度适应范围为5‰~45‰,最适盐度范围为10‰~25‰。在逐渐淡化的情况下,也可在盐度为0‰~2‰的淡水中正常生长;

3、pH值:在自然界,南美白对虾对pH值的适应范围为7.3~8.6,最适pH为8.0±0.3,pH值低于7或高于9.5时,南美白对虾的活力下降;

4、溶氧:南美白对虾抗低氧的能力突出,它可忍耐的最低溶氧值为1.2mg/L。但在养殖过程中要求水体溶氧值大于4.0mg/L、,不得少于2.0mg/L;

5、水色:水色以油绿色或红棕色为佳;

四、蜕壳与生长

虾类的生长速度与两大因素有关:一是蜕壳频率,即每次蜕壳的间隔时间;二是成长增殖率,即每次蜕完壳后到下次蜕壳前所能增加的体重。

1、水温。南美白对虾的幼苗阶段,水温28℃时,需30~40小时蜕壳1次。南美白对虾的蜕壳与月圆月缺也有关系,农历初一或十五月缺月圆时,对虾会大量蜕壳。15克以上的大虾,在农历初一或十五前后5日,蜕壳的数量为总数量的45%~73%。

2、环境因子与营养。南美白对虾蜕壳的主要原因与环境因子和对虾营养的摄取有关。就环境因子而言,低盐度及高水温会增加蜕壳的次数。而养殖环境的变化,或化学药物的使用,也会造成紧迫而刺激蜕壳。再者,营养供给是否均衡,亦关系到蜕壳顺畅与否。对虾每一次蜕壳都是对生长的一大考验,最常发生的问题有两点:一是当蜕壳体弱时被其他对虾所食;二是蜕壳时氧气吸收率较低,若稍有不顺畅时,则可能造成缺氧并发症而死亡。

南美白对虾的生长速度较快。在盐度20‰~40‰、水温30~32℃、不投食的情况下,从虾苗开始到收获为止,180天内,平均每尾对虾的体重可以达到40克,体长由1厘米增长到14厘米以上。

南美白对虾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卵巢不易成熟。但在自然海域中,头胸甲长度达到40毫米左右时,便有怀卵个体出现。

一般雌体成熟需要12周以上,平均寿命至少可以超过32个月。

五、食性

传统认为虾类为无所不食的腐食性生物,而最新的研究报告则说明对虾在自然界应是偏向肉食性的动物,以小型甲壳类或桡足类等生物为主食。由夏威夷实验室所作的结果显示,南美白对虾在完全清澈的实验室中,仅靠人工配合饲料供给的养殖环境的生长量仅是室外人工养殖的50%。因为室外养殖池的底质是壤土,水中富含藻类和微生物,所以,室外养殖池养殖南美白对虾生长速度比实验室快。

南美白对虾对营养要求并不高,在人工配合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能达到25%~30%就已足够,这比其他对虾优越。在人工配合饲料中,蛋白质含量高,生长反而差,因为对虾对蛋白质的吸收有一定能力,超出一定范围,不但增加体内负担,也影响环境。据研究,黄豆粉是饲养南美白对虾的适口性饲料成分,其用量可高达53%~75%。在用黄豆粉比例为53%和68%的饲料饲养南美白对虾时,其体重增加的速率要比含量只有30%的更好。

在喂食方面,自然界的野生南美白对虾虽不主动寻找食物,但实践表明,白天如果投饵,南美白对虾同样会摄食,其原因是因为受饲料的近距离刺激。研究也发现,在养殖池中,南美白对虾的生长速度与投饵次数有关,投饵次数多,对虾生长快。投饵时,白天投喂25%~35%,夜间投喂65%~75%,这种比例最为理想。

南美白对虾对饲料的固化效率较高,在正常生长情况下,摄食量约占其体重的5%左右。但是在繁殖期间,特别是在卵巢发育中、后期,摄食量会明显增大,通常为正常生长时期的3~5倍。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可以充分利用植物性原料来代替价格比较昂贵的动物性原料,从而大幅度地节省饲料开支,节约养虾成本。

六、生殖习性

1、繁殖特点。南美白对虾的繁殖期较长,怀卵亲虾在主要分布区周年可见,但不同分布区的亲虾其繁殖时期的先后并不完全一致。例如,厄瓜多尔北沿海的繁殖高峰期一般出现在4~9月。每年从3月开始,虾苗便在沿岸一带大量出现,延续时间可长达8个月左右。分布范围有时可延展到南部的圣帕勃罗湾,这一时期是当地虾苗捕捞的黄金季节,而南方的秘鲁中部一带沿海,繁殖高峰一般在12月至翌年4月。

南美白对虾属于开放型纳精囊类型,其繁殖特点与闭锁型纳精囊类型者有很大的差别。开放型(例如南美白对虾):

蜕皮(雌虾)→成熟→交配(受精)→产卵→孵化 闭锁型(例如中国对虾):

蜕皮(雌虾)→交配→成熟→产卵(受精)→孵化

开放型纳精囊类型,精荚容易脱落,育苗比较困难。开放型纳精囊类型的产卵过程是先成熟再交配,而闭锁型纳精囊类型是先交配再成熟。所以,两种类型的虾交配和产卵形式略有差异。

2、交配。南美白对虾交配都在日落时,通常发生在雌虾产卵前几个小时或者十几个小时,多数在产卵前2小时之内。交配前的成熟雌虾并不需要蜕皮。在交配过程中,先出现求偶行为,雄虾靠近雌虾,并追逐雌虾,然后居身于雌虾下方作同步游泳。然后雌虾转身向上,雌雄虾个体腹面相对,头尾一致,但偶尔也见到头尾颠倒的。雄虾将雌虾抱住,释放精荚,并将它粘贴到雌虾第3~5对步足间的位置上。如果交配不成,雄虾会立即转身,并重复上述动作,直到交配成功。雄虾也可以追逐卵巢未成熟的雌虾,但是只有成熟雌虾才能接受交配行为。

新鲜精荚在海水中具有较强的粘性,因此,在交配过程中很容易将它们粘贴在雌虾身上。在养殖条件下,自然交配成功的几率仍然很低,原因尚不很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疾病防控策略 篇6

1宿主的身体状态

宿主也就是我们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其身体状态对抵御病害发生十分重要。大家都知道,对虾属于低等的养殖动物,其免疫系统只有非特异性免疫,主要通过细胞吞噬和一些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如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过氧化物酶等抑制和清除病原,维持对虾健康的机体,因此通过提高南美白对虾的免疫力就可以提高其抗病能力。具体到养殖过程中,要给南美白对虾提供充足的营养,采用高品质的饵料是非常必要的。一些免疫增强剂如寡糖、小肽、酵母细胞壁、维生素c等可以提高对虾的免疫机能,在养殖过程中尤其是快速生长阶段要适量添加,在蜕皮阶段还要注意添加含钙物质。

2病原

病原要引发疾病与其毒力、数量和侵入途径有关,尤其是对虾生活的水环境中有许多条件致病菌,正常情况下数量不多,不足以引起生物发病。病原菌的侵入途径主要是经口感染和经皮感染。在养殖过程中要控制病原数量可以采取向水中定期泼洒消毒剂、抗菌剂、中草药等物质加以防范,或者利用微生物的拮抗作用,使用微生态制剂并使其形成优势种群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达到生物防控的目的。从感染途径上来说,采取的主要防范措施是保证饵料的质量,选择质量有保障的信誉度高的厂家的饵料;若在养殖过程中投喂冰鲜野杂鱼,首先要经过消毒处理,以防止其携带病原,这一点有些养殖人员容易忽略,或者认为比较麻烦,不经处理就直接投喂,给养殖带来了潜在风险,因为冰鲜野杂鱼中很可能携带一些细菌性或病毒性病原,对虾在摄食野杂鱼时就摄入了病原;在虾苗运输和放苗过程中小心操作,避免因为损伤而给病原菌提供侵染的机会,另外还要注意工具和食场的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由于南美白对虾发病多为综合感染,出现的情况往往是体表有寄生虫感染,同时伴随着细菌性感染或病毒感染,因此在防控时不仅要杀虫,还要注意杀菌和控制病毒。

3环境

对虾养殖过程中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养殖的成败。“养虾先养水”是我们所熟知的,水环境的好坏主要是通过水质指标和水色来显现的。投放虾苗前首先要先培水,用无机肥或者有机肥进行肥水,待良好的水色培养起来后再放苗,培不好水坚决不放苗;养虾过程中要维持好水生态系的稳定性,良好的水色是至关重要的,在具体操作中要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另外,虾池水不能过浅或者过深,应保持在1.5 m左右,过浅水环境变化过大,容易引起倒藻,过深易形成温跃层,对流后造成缺氧。养殖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天气的变化,经常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大雨、闷热、连续阴天等异常天气及时做好防范措施。闷热阴天气压低,浮游藻类光合作用弱,容易缺氧,应及时做好应对;高温多雨的季节,雨后天晴温度的突然变化容易引起倒藻,倒藻之后藻类分解产生毒素,同时大量耗氧,极易造成对虾的大量死亡,相关处理措施是解毒和增氧,同时使用底改产品和微生态制剂改善底质,在此过程中环境的变化对对虾造成很大的应激反应,可以服用复合多维等产品抗应激,同时使用免疫增强剂提高对虾免疫能力。

由于对虾主要在底部生活,底质环境直接影响着其机体健康,养殖过程中的残饵、粪便、死亡动植物的残体沉到底部引起底质败坏,应注意定期投放微生态制剂和底改产品分解池底的有害物质,给对虾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实际上,池底的主要有毒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物质的积累,归根到底还是溶解氧不足所导致的,保持充足的溶解氧可以有效避免底质中有害物质的积累,使对虾在良好的环境中生长,这时候对虾不易生病,也就间接达到了疾病防控的目的,尤其是在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更应保证充足的溶解氧。

虾池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要进行池底曝晒,有条件的最好翻耕,将池底的有机质和耗氧性因子全部分解掉,这也是疾病防控的重要一环。

清塘可以有效杀灭塘底和水体中的多数病原和敌害生物,减少疾病发生的几率,清塘采用的方法有生石灰清塘、含氯消毒剂清塘和茶籽饼清塘,生石灰和含氯消毒剂主要是杀灭病原的,茶籽饼主要是清除野杂鱼的,具体采用哪种方法,养殖人员根据生产需要和成本预算来决定。

综上所述,疾病的发生是宿主、病原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环境恶劣条件下有害物质积累导致宿主免疫力低下,病原大量繁殖时才会引发对虾疾病的发生,因此只要保持良好的底质和水质环境,提高对虾的免疫力,病原就难以大量繁殖起来,疾病就可以控制住,就可以不使用或少使用药物,实现生态养殖,提高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

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要点 篇7

一、常见病毒发生的特点

无论是我们最常见的桃拉病毒、白斑杆状病毒还是固着类纤毛虫病、弧菌病等病毒的爆发, 说到底都是与虾类生活的水体及水体环境因子有着不可割断的关系, 在虾类生活水体周围存在着丰富的有机质和微生物病原体, 当水质受到污染, 在温度反复变化和缺氧条件下, 产生适于病菌、病毒繁殖生长的环境, 一旦虾类抵抗力下降, 病毒就会攻击虾类免疫系统, 干扰虾类正常的新陈代谢功能, 甚至会对虾的表皮细泡、肝胰腺有损害, 所以环境因子是虾类致病的重要条件。

(一) 桃拉病毒病。该病是南美白对虾特有的病毒性疾病, 病毒平时潜伏于水体环境或对虾体内, 一般在投放虾苗后的一个月到一个半月期间内, 如果养殖环境恶化, 池底水体含氮氨盐和亚硝酸盐类浓度超标, 水体的透明度降至30cm以下, 如果温度在1~2天能变化超过28摄氏度以上, 病毒就会大量繁殖并蔓延, 在养殖的密集区, 一般体长6~9cm对虾容易受到感染, 而引发其他细菌病毒的发生, 导致虾的肝胰腺肿大, 颜色变淡而且有糜烂现象。染病的虾类病进食量骤减甚至绝食, 导致虾类死亡, 而且死亡率一直都在50%以上。

(二) 白斑杆状病毒病。相对于桃拉病毒而言, 白斑杆状病毒病主要针对是幼虾。致病性强, 感染率和死亡率均为90%以上。主要是虾在进食的时候携带的病毒通过口和消化道进入体内进而感染而致病。发病初期虾的行动反应迟钝, 虾体颜色变暗, 而后随着虾体附着物增多, 虾壳上开始出现白色圆点, 白点持续增多形成白斑, 短期内虾壳和肌肉分离, 肝胰腺肿大糜烂而死亡。

(三) 固着纤毛虫病。发病原因主要由水体中的聚缩虫和钟虫在寄主体内进行的出芽生殖或者五星繁殖而引起的。发病虾类主要表现的症状常在鳃、头胸甲、附肢上出现黄褐色或黑色的绒毛状物, 肉眼看去有粗糙感, 烂鳃。染病虾活力下降, 生长发育停止, 结果引起虾类死亡。

二、主要防治措施

病毒发病多为隐性突发性, 病毒传播迅速, 死亡率高, 如果单纯的采用治疗的手段在短时间内很难凑效, 为此应在防治上采用“防治相结合”的方针, 重点放在加强水产养殖技术改善和优化养殖水体环境, 大力推广应用有益细菌生物制剂, 降解水中有害因子, 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控制病源传播, 提高适应能力、增强自身免疫力, 根据以上情况提出如下措施和建议:

(一) 预防措施。一是放苗前对全池进行清塘消毒, 泼洒二溴海因粒、水质解毒保护剂以清除水中重金属离子及有毒因子。二是在整个养殖期间, 采用水质调控技术, 定期检测水质p H值、亚硝酸盐、溶氧量、氨氮含量是否符合指标, 定期向水中喷洒水质调节剂进行水质调解, 从而调控藻类的生长, 保持水质良好稳定。三是使用无污染和不带病毒的水源, 养殖期间根据水质的透明度、水质的好坏可适量的增加或者减少换水量, 但每次换水量不超过30%为宜, 水质的p H值变化幅度不超过0.5最好。四是经常性多采用活菌生物净水剂, 保持养虾池环境因子和池内藻的相对稳定;并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和维生素C, 增强对虾抗病力。五是可以在池塘四周移栽部分水生植物, 挡风护堤, 吸收氨氮改善水质;而且还可以起到降温作用, 为虾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二) 治疗措施。一旦发生病害, 切莫有病乱投医, 应根据药物在虾体内吸尘代谢规律, 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避免药物二次污染水体, 采取相应的养殖技术措施, 控制病情发展, 减少损失。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将发病池虾与外界没有发病虾隔离开, 然后根据池里水量计算需要用药量, 全池泼洒粒粒氧0.2ppm, 间隔二小时后, 全池泼洒海得克毒 (高效季胺盐活性碘) 用量0.2ppm, 同时马上开动增氧机。持续两天, 期间可以向池底投放净化剂净化底质, 三天后, 全池泼洒枯草芽孢杆菌, 用量按每亩300~450克左右即可, 同时继续投放粒粒氧和底净宝, 调节净化水质;以后每7~10天泼洒活菌生物剂, 保持水质良好。二是在外用药同时, 必须进行内服抗病毒及抗菌药, 通常每50公斤饲料拌500~1, 000克对虾病毒克星和50克恩诺沙星, 及1~2‰免疫多糖或虾康素, 维生素C等药物, 连喂5天, 间隔7天后再喂一个疗程以巩固治疗效果。

通过在病害区对南美白对虾实施上述防治方法,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总治愈率达90%以上。上述方法, 对于防治在养殖期间南美白对虾出现病害具有一定的参考经验。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文章简要介绍了养殖过程中南美白对虾常见病害, 以及一些防治要点, 病毒的发生原因可能是多方面导致的, 可能是养殖水域的环境破坏, 也可能是人工喂养方法不对和饵料的配比不合标准。所以, 做好预防工作固然重要, 然而不是所有病害光预防就能避免的, 一旦这些问题发生, 找出原因, 对症下药。在养殖过程中不断学习研究积累防治经验, 做到方法科学合理,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高的产量和收益。

参考文献

[1]薛美, 范丽萍, 倪国彬.浅谈南美白对虾桃拉病毒的防治办法[J].渔业现代化, 2001, 6:14~15

[2]杨先乐.南美白对虾的病害及其控制[J].渔业现代化, 2002, 3:6~9

南美白对虾“白便”的诊治实例 篇8

1 基本情况

该养殖户建有12个土池共110×667 m2水面, 每667 m2投放虾苗5万~6万尾。2013年7月初, 该养殖户发现虾塘水面开始出现“白便”漂浮现象, 而且每天对虾死亡率较高, 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后未见任何好转。据该养殖户反映, 整个萧山对虾养殖户的对虾也普遍出现了拉“白便”现象, 使用很多消毒剂、抗生素治疗均无效果, 并出现大批死亡。由于对该病的病原不清楚, 因而果断进行了问诊。

2 临床症状及诊断分析

肉眼检查:病虾反应迟钝, 空肠空胃, 肝胰腺变黄, 严重者肝胰腺已经坏死, 糜烂。实验室检查:从病虾肝胰腺组织中分离出形态均匀、大小一致的革兰氏阴性弧杆状细菌。通过对分离菌进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和16S r RNA基因测序比对, 结果证实分离菌为弧菌, 故确定该病为弧菌感染所致。

3 治疗方案

根据以上症状与诊断分析, 笔者给养殖户制定了以下治疗方案。

马上使用绿奥公司的生物杀菌剂“AB”, 每包 (227 g) 4×667 m3全池泼洒, 隔天再以每包4×667m3的剂量用“AB”全池泼洒1次。同时每天拌饲“AB”, 每10 kg饲料拌饲50 g, 连续投喂5天。按该方案使用5天后, 病虾痊愈, 水面上已经没有“白便”漂浮的现象。

了解到该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后, 周边的3家养殖户和上虞的2家养殖户也采用该方案成功控制了虾“白便”病。考虑到当时南美白对虾高密度养殖导致池塘富营养化, 在高温季节下弧菌的滋生迅速, 故在该病控制后, 进一步建议养殖户采取以下方案进行预防:每7天使用绿奥公司的生物杀菌剂“AB”, 每包 (227 g) 4×667 m3全池泼洒, 隔天再以每包4×667 m3的剂量用“AB”全池泼洒1次。以后每间隔7天用生物杀菌剂“AB”, 每包 (227 g) 2×667m3全池泼洒一次。同时每间隔10天以每10 kg饲料拌饲50 g“AB”的剂量投喂, 连续投喂5天。

4 小结与讨论

该病的发生原因一是由于养虾密度高, 残饵、排泄物增多, 在高温季节容易分解造成水体内水质、底质变坏, 弧菌大量快速滋生。二是对虾在恶劣水环境中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 在虾体受伤的情况下, 受大量病菌侵袭而引发“白便”。

多雨季节要加强南美白对虾管理 篇9

平时尽量培养池塘水环境生物的多样性, 维持水体一定的肥度。以便在暴雨时池水水质能保持相对稳定, 减少对虾应激反应。可通过定期交替泼洒EM菌、光合细菌、化能异养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调节水体藻相, 按说明书足量投放, 一般每隔10~15d投放1次, 若水质不良应适当加大投放量。

暴雨发生时, 要在饲料中添加足量维生素C, 提高虾抵抗力。暴雨时对虾对维C消耗量大, 要在饲料中加入2‰~3‰的维生素C, 再按饲料1‰左右的比例, 喷洒植物油 (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等) 或水产用鱼肝油, 效果较好。

暴雨后1~2d内容易爆发病害, 因此, 在养殖管理中要加强巡池, 随时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排查;对水质的变化、个别对虾的死亡等都要认真观察, 寻其原因, 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出现较多不正常的死亡虾, 先要检查水质, 有无氨氮、亚硝酸盐等偏高情况出现。对浮游生物大量死亡的养殖池要特别注意, 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暴雨过后, 要注意增氧和调水。雨后, 虾池水中溶氧量明显降低, 尽快排出部分上层水, 不停地开启增氧机, 维持虾的正常生长和水体生态平衡。同时要调节水质, 避免pH值大幅下降, 可用沸石粉泼洒, 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10~20g。另外, 每亩池塘还可投放2kg葡萄糖和200g维生素C或每亩泼洒生石灰水5kg左右, 防止池水pH值大幅下降。

围垦池塘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篇10

1 养殖条件

虾塘位于赣榆县海头镇李巷村东,虾池5口,面积10×667 m2/口,可注水深在1.5~1.8 m之间为佳,虾塘长方形,东西走向,宽阔向阳。无污染、水质佳、虾池每2×667 m2~3×667 m2配一台1.5 kW增养机,为避免断电虾池均配备发电机组。进水口处与排水口处应保持20 cm以上的高度差,进排水口分别安排60目闸网。

2 养殖方法

2.1 池塘清整

池底平坦,沙质土,5~6 cm厚底泥。虾苗入池前应清塘、消毒,具体作法: (1) 发酵有机肥:每667 m2用牛、猪、鸡、粪20~30 kg,加水拌湿后加入酵母菌,拌均,盖上塑料薄膜,发酵数天后使用。 (2) 化肥:每667 m2使用尿素3 kg,磷肥1 kg。待虾池水色变浓后,泼洒有益活菌,使用池水的氨氮、亚硝酸盐指标正常,有机物质经过有益活菌分解转化,直接为浮游生物吸收,池水呈微生态良性循环,即可入苗。

2.2 虾苗投放

2.2.1 虾苗选择

选择本地淡化的无特定病毒(SPF)虾苗,淡化盐度为2以下。健康优质虾苗体大均匀、弹跳灵活、体表清洁无脏物、机体透明度大、肌肉饱满不浑浊、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捷、游泳有明显的方向性。

2.2.2 放苗时与间与密度

放苗时间在5月底、6月初,虾苗放养应注意天气情况,尤其避免在天气发生变化的转折期间,理想的放苗时机应选择在放养前后的天气较正常的时间进行,水温在20℃以上,放虾苗量2万~5万尾/667 m2。

2.3 养殖管理

2.3.1 水质管理

进水口安装60目筛网制作的袖形网,每3~5 d进水5 cm,至7月下旬基本达到满水位。养殖前期(虾体长5~6 cm以下),视水质肥度及时追施化肥。养殖后期,由于残饵和排泄物增多,水质渐肥,采用适量换水和泼洒沸石粉、EM活菌等调节水质。一般每15 d间隔投施一次有益活菌、沸石粉等,以改善虾池水质,使水质保持稳定,氨氮、亚硝酸盐不超标。养殖过程中不使用禁用消毒药、抗菌素(如:孔雀石绿、氯霉素、硝基呋喃类药物、性激类药物等)。而且施放EM等活菌的时间安排在虾池消毒后的3 d进行,一则可以避免药物的毒杀,二则可以在施药物后很快建立起适合虾类生长的微生物生态平衡。

2.3.2 增氧机使用

一般情况下,放苗以后的30 d内,每天开机两次,中午及傍晚开机1~2 h,养殖30~60 d可延长开机时间,最好在每天的黎明前增开机2~3 h。养殖60 d后,由于对虾总重量增加,每天排泄的粪便过多,水体自身污染加重,基本上要全天开机,以确保水体溶氧在5 mg/L以上。

2.3.3 投饲管理

投喂量应根据对虾的不同生长阶段与环境的变化作相应调整。具体操作:养殖所用饲料为南美白对虾专用颗粒饲料。放苗后的20 d内,因池水基础饵料丰富,日投喂2次,30~60 d的南美白对虾,日投喂3~4次,到后期由于虾个体达8g以上,日投喂增多,应分散投喂,可增加投喂到5次。南美白对虾的日投饵量是按其体重的百分比例来计算,小虾(0.8~2.0 cm, 3 g以下)7%~9%,中虾(2.0~5.0 cm, 3~6 g) 5%~7%,成虾(≥5.0 cm, 6 g以上)3%~5%,饵料以2 h内吃完为宜。并掌握以下原则:大量蜕壳时少喂,蜕壳1 d后多喂;阴雨缺氧、天气多变时少喂,睛天气候稳定时多喂;水色好时多喂,水色变化时少喂。

2.3.4 疾病防治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日常坚持每天巡塘,观察虾池环境变化及早做好预防工作。每20 d用溴氯海因或二溴海因0.3~0.4 g/m3或碘盐0.3~0.5 g/m3泼洒,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多维等生物活性物质,提高对虾免疫抗病能力。

2.3.5 捕捞上市

南美白对虾养殖90 d后,规格可达60~100尾/kg。应根据生长情况、市场价格等适时采用地笼诱捕或牵网捕捞,及时捕大留小,为存塘虾、蟹提供更多的空间,又能提早上市。每捕捉一次,加入一次水质化剂,用量为1 kg/667 m2,通常一个月之内捕捉完毕。如果虾的大小均匀,可以一次捕捉上市。

3 小结

9月25日开始捕虾,五口塘共收获南美白对虾21 710 kg,平均667 m2产467 kg,平均规格为62尾/kg,平均售价24元/kg。五口池塘总产值为530 400元,总成本为210 000元,利润320 400元,效益极显著。养殖五口虾池收益情况见表1。

南美白对虾病 篇11

1 育苗用水采用三级过滤

每个过滤池面积为6~10 m2,过滤池的首层为粗沙;第二层为细沙;第三层亦为细沙,每层沙子的厚度为30~50 cm。经过三级过滤后的海水,再经过活性炭进行过滤,效果更为理想。因为活性碳是碳经活化而成,含有活性成分,且中间孔隙发达能吸附水中的各种有毒物质和微生物、氯化物,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育苗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水质控制方法不当所造成的。经过几年来的育苗生产实践证明:育苗用水采用三级过滤和活性炭过滤能有效地提高育苗成活率,达到相当好的育苗效果。

2 选择泡沫塑料夹板作为育苗车间的屋顶材料

泡沫厚度为3 cm的塑料夹板,尤其对于气温较高的南方地区来讲,不仅夏季可以控制室内温度,使育苗池水温始终保持在30 ℃以下,而且还能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此外,在夏季育苗时要注意把育苗车间的门、窗户打开,以保持育苗车间内的通风透气,而冬季则应将门窗关闭,保持室内一定温度。海南夏季因为气候炎热,室内温度较高,如何控制育苗池水温就成为育苗成活率一个极为关键的环节。

3 育苗技术措施的改进

3.1 幼体培育密度

应控制在无节幼体20万尾/m3;蚤状幼体18万尾/m3;糠虾幼体16万尾/m3;后期幼体第一天15万尾/m3,后期幼体第五天12万~14万尾/m3。

3.2 饵料种类及投饵用量

投优质人工饵料,饵料以虾片、藻粉、虾丸、VC、B族维生素等。每天投喂总量:蚤状幼体1 mg/L;糠虾幼体2.5~3 mg/L;后期幼体 6~8 mg/L。

3.3 活菌

采用芽孢桿菌,每天用量1~2 mg/L,蚤状幼体每天使用一次,糠虾幼体隔天使用一次,到了仔虾阶段视情况而使用。使用时应注意,在天气热时减少用量,对虾幼体肠道空时以及育苗水体比较清时适量使用。

3.4 换水量和充气量

无节幼体阶段,开始水深90 cm,蚤状幼体和糠虾幼体阶段加水,后期幼体阶段开始换水,第一次换水量约占总水体的10%,以后每次换水量为20%左右。育苗期间充气量一定要充足,因为南方地区天气炎热,加之幼体密度大,耗氧量多,所以育苗室除保持通风透气以外,育苗池一定要保持较大的充气量。

3.5 水质控制

水温:无节幼体30 ℃;蚤状幼体31~31.5 ℃;糠虾幼体31~32 ℃;后期幼体,夏天仔虾第5天之前31 ℃,第5天以后30~30.5 ℃,冬天24~25 ℃;盐度30‰;pH 8.1~8.2;总氨氮量低于0.05 mg/L;亚硝酸盐氮量低于0.01 mg/L;溶解氧含量大于5 mg/L。

3.6 光照

整个育苗期间以1 000~2 000 lx最为适宜。

通过采用三级过滤和活性炭过滤育苗用水及其育苗技术方法和措施的不断改进,使南美白对虾育苗成活率从原来的30%提高到现在的70%以上。

(收稿日期:2014-11-13)

南美白对虾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篇12

1 把握南美白对虾基本的生态习性

南美白对虾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 为热带型虾, 其生长水温为15~38℃, 最适生长水温为22~35℃, 低温适应能力稍差, 水温低于15℃时摄食活动受到影响, 9℃以下出现死亡。该虾抗环境变化能力强, 经淡化处理能在纯淡水中养殖。当然, 它的健康生长离不开适宜的水质理化因子。生态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最佳时间为5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 由于还受到其他水质理化因子的制约, 如保持水体中的氨氮<0.2 mg/L、亚硝酸盐<0.1 mg/L, 硫化氢<0.1mg/L, p H值保持在7.8~8.8, 溶氧>4 mg/L, 化学耗氧量<5 mg/L。

2 南美白对虾的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2.1 严把虾苗质量关, 为健康生长奠基

2.1.1 虾苗的选择

在养殖中发现, 南美白对虾存在越养品种越退化、个头参差不齐的情况。这严重影响了养殖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究其原因, 是由于虾苗长年近亲繁育所致, 所以要养好虾, 选好种苗至关重要。在虾苗选购时, 一要选择正规的育苗厂, 要了解苗厂的亲虾来源。近年来, 我们选购了由福建厦门培育的亲虾, 属第2代, 它质量好、存活率高。二要选择体质健壮活泼, 规格均匀整体, 体长在0.8~1.0 cm, 躯体透明度大, 无病灶的优质虾苗。这种虾苗在下塘后能较快地适应养殖环境。

2.1.2 虾苗的淡化

虾苗的养殖环境从海水到淡水的变换, 需要一个渐进的淡化适应过程, 并且淡化时间不能过短。由于育苗厂只能将养殖环境的盐度淡化到2~5, 而这个盐度不利于大池塘养殖, 所以要先在小水池中进行虾苗淡化。具体做法是先配置一个30~50 m2的小水池, 然后注入配制好的与育苗厂盐度相同的人工海水。将虾苗放到小水池中, 投喂虾片或丰年虫, 并充气以防缺氧。每天视虾苗活动情况加淡水降低0.5~1.0的盐度。约10 d时间, 当盐度降到0.5以下时, 虾苗就基本适应淡水了, 可从小水池转移到大池塘中养殖。

2.1.3 虾苗的放养

提高虾苗下塘成活率技术是健康养殖南美白对虾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放养时要做到以下三点:一要注意试水, 一般先将一个小的网子固定在虾塘里, 然后将少量虾苗放进网中, 观察24 h。如果成活率低于90%, 需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后才可以放苗。二要适时放养。南美白对虾的放养需要格外注意环境条件。需待水温在20℃以上稳定一星期后开始放养。此时放养的虾苗生长速度快, 摄食量大, 体质健壮, 抗病力强。放苗时应选择在晴天上午或傍晚进行。三要注意放养密度。放养密度要根据池塘条件、养殖技术、管理水平而定。一般放养量在7万~8万尾/667 m2。这样的密度既能获得高产, 又能保证成虾的出塘规格。

2.2 合理投喂饵料, 减轻水体污染

2.2.1 选择专用饵料

南美白对虾饵料分为鲜活饵料和配合饵料两大类。由于鲜活饵料在较高的环境温度下不易保鲜, 会发生腐败变质, 从而影响池塘水质, 最终会使虾发生疾病。所以在养殖过程中, 要配合选用优质的饲料。优质饲料营养配比既合理又全面, 对水质和虾塘污染较少, 更有利于对虾迅速生长, 也可以避免饵料的浪费。但值得注意的是, 需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专用饵料, 否则会达不到效果。

2.2.2 培养基础饵料

为降低饵料系数, 在放苗前10 d左右, 要使用经充分发酵后的有机肥和微生物制剂培养基础饵料。一般在池塘中施有机肥100~150 kg/667 m2、“肥水灵”等生物肥料1.0~1.5 kg/667m2、尿素1 kg/667 m2以及过磷酸钙0.5 kg/667 m2。具体情况还需根据虾塘的底质及水中营养盐的含量来明确。采用这种方法肥水, 能够使虾苗下塘后摄食到适口性好、营养高的基础饵料生物。我们发现, 只要虾塘水色控制得当, 基础饵料生物会持续繁殖并数量充足。这既能满足幼虾的营养要求, 又有利于虾塘的生态平衡。

2.2.3 掌握投饵方法

准确地投饵是生态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技术关键。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控制投饵。

一是转变投饵理念。人们在投饵时往往采用传统的理念, 针对南美白对虾昼伏夜出的生态习性, 通过白天少投、早晚多投的方法来进行投喂。然而这种投喂方法对于高密度养殖的虾塘来说并不适宜。从溶解氧的角度分析, 虾塘水体在白天由于光合作用强的缘故, 其溶解氧充足, 有利于对虾摄食;而夜晚由于水体没有光合作用, 水体耗氧量增大, 溶解氧含量不足, 虾在此时摄食存在因缺氧而死亡的可能。因此, 通过对南美白对虾的驯化, 改变了南美白对虾昼伏夜出的习性, 以白天投饵为主, 增强食量, 让其摄食, 而在夜间减少投喂, 减弱食量, 让其以休息为主。通过采用这样的投饵理念, 不仅提高了养殖成活率, 也降低了养殖者的劳动强度。

二是把握投饵的量。投饵时不能盲目滥投。因为适宜的投饵量对控制养殖成本、减少养殖周期, 促进对虾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有人却认为虾的生长主要靠前期长势, 只要前期使劲喂料, 虾就会长得快。事实上, 这样投喂, 虾前期虽然长得很快, 但由于投料过多会加重虾的肝脏负担, 一个月后就会发病。而到了养殖后期, 虾的长势变慢, 造成养殖周期变长、养殖成本增加。所以, 虾苗放入池塘半个月以内, 主要摄食池塘内的基础饵料, 此时可以不投或少投饵料。半个月以后, 开始投喂人工饵料。由于南美白对虾对蛋白质的需求不高, 对投饵量的要求也不高。一般在体重达到10 g以前, 投饵量占体重的6.4%;体重10~15 g, 投饵量占体重的4.6%;体重大于20 g, 投饵量占体重的3.2%即可。

三是遵循投饵原则。依据驯化后的对虾摄食习惯及生长特性, 在投饵时应遵循两个原则:“定时定量”原则和“因情而异”原则。“定时定量”是指养殖前期每天投喂3次, 时间为6:00、11:00、17:00;养殖中、后期每天投喂2次, 时间为6:00、17:00。投喂后要经常检查虾的摄食状况, 一般投喂后1.5 h左右吃完为宜, 如在1 h内吃完说明料偏少, 应适当增投, 如在2 h后还有剩余, 说明料偏多, 应适当减投。“因情而异”原则是指根据天气变化、水质条件、对虾的健康和活动等各种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从而进行科学灵活地投喂饵料。在多年的实践中, 我们采取的措施如表1所示。

2.3 科学调控水质, 保持池塘环境稳定

2.3.1 作好虾塘清淤消毒

虾塘底淤泥是造成养虾塘水质败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直接影响着虾苗的成活和生长。所以对用过一年以上的旧虾塘, 在出完虾后, 应把水放干, 清除淤泥和有机物。在清塘前应对每个虾塘进行观察测定, 了解池塘的淤泥情况和敌害存活程度, 然后使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清塘消毒。实践证明, 作好虾塘的清淤消毒可明显改善水环境, 对养殖产量和效益都有较大影响。

2.3.2 追肥培养水色

养殖中培养水色是指“培养藻类或肥塘”。这对高密度养殖的池塘尤为重要。放苗前的合理肥塘, 一方面生产了大量的可作为基础饵料的浮游动物, 另一方面生产了一定量的浮游植物, 初步建立藻相, 稳定了池塘环境。然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养殖南美白对虾理想的水色是由绿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黄绿色或黄褐色, 这些绿藻或硅藻作为微生态环境中的一种良性生物群落对水质起到净化作用。因此, 在养殖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水色。做法是, 在放苗后视水质情况按一定比例进行追加氮肥和磷肥, 一般每5 d左右追肥1次, 追肥量约为首次施肥量的1/2~1/3, 直到水色达到理想状态。

2.3.3 利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在养殖过程中, 由于投喂人工饲料不断增加, 塘内残饵相应增多, 加上虾的排泄物和塘内浮游生物死亡形成有机物的沉积, 使水色变浓, 水质恶化。此时可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 如每隔10~20 d施用一次光合细菌、清水素或EM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 让水体中有足够的微生物, 迅速形成优势种群, 并依靠微生物制剂中含有的活性有益菌分解掉水体从底部残留的大量有机物, 使其转化为无机盐, 避免有机质腐烂发臭而产生有害气体, 从而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 稳定p H值, 以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促进对虾健康生长。

2.3.4 通过换水保持水质清新

添换水能防止水质老化, 改善虾塘生态环境, 促使藻类繁殖。在添换水的过程中, 我们使用的是“封闭式内循环”生态养殖技术。先将水源引进蓄水池, 然后再用漂白粉、生石灰对水消毒处理。在保证添加的水是清洁无污染的前提下, 前期以添加水为主;中期隔天加水, 适量排水;后期每天加水, 而且每隔3 d换水一次, 但换水量不能超过30%。这样就能避免虾因大排大灌突然改变生存环境而发生的应激反应。通过添换水, 我们力求使水色保持黄绿色或黄褐色, 使水质达到“清”、“活”、“爽”, 为养殖水体营造一个天然的氧气生产工厂。“清”就是清净、无混浊、无明显的悬浮物;“活”就是水色有变化、有动感, 不是死水一潭;“爽”就是清爽, 水嫩。

3 南美白对虾高效生态养殖的管理

3.1 巡塘检查

坚持巡塘检查, 每天早、中、晚、午夜四次巡塘, 做到“三观察”:一是观察对虾的活动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二是观察对虾吃食情况, 看有无剩饵, 以此确定次日投喂量;三是观察水质情况, 看水的颜色和透明度等。与此同时, 还要定时测量水温、p H值、溶解氧等理化因子指标, 特别进入夏天, 气候环境多变, 容易引发对虾应激反应, 从而诱发疾病。因此, 检测中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比如当溶解氧不稳定时, 必须定时开启增氧机。

3.2 病害防治

养殖期间, 我们还要做好病害预防工作。南美白对虾生活在水中, 一旦生病在治疗和隔离上都很困难。因此在虾病防治上应遵守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病”的八字方针, 并坚持做到“两定期”:定期用“水质保护剂”消毒水体, 如放苗一个月后消毒一次, 以后每隔15~20 d消毒一次;定期在饲料中添加1%~2%的维生素C、病毒灵、免疫多糖及对虾红体消等, 以增强对虾的抗病能力。在综合防病方面, 除了选择优质虾苗、把好苗种检疫关外, 还要严把饲料质量关、水质关。

3.3 轮捕上市

一般南美白对虾经80~100 d的养殖, 规格达到120~160尾/kg, 部分己达上市规格, 可采取捕大留小的方法将达上市规格的对虾轮捕上市, 降低池塘密度, 增大对虾活动空间, 提高对虾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为保证生产效益, 注意高温季节尽量用地笼诱捕, 不用拉网起捕, 以免造成对虾应激反应强烈而损伤虾体, 影响对虾品质。

上一篇:水果贸易下一篇:经额血肿穿刺引流术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