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热点人物(精选12篇)
十大热点人物 篇1
本篇卷首语有两个话题要说。一个话题是由本刊牵头,于上个月在北京简洁高调推出的年度中国公关十大人物。再一个是将于今年国庆节前,由国新办推出国家形象宣传片,在世界主流媒体播放。这一消息的公布,被媒体称为“国家公关时代来临”。
不计出席领导的职位级别,不追求参加的人数规模,不刻意场面的宏大隆重,而精雕细琢于活动的核心内容价值,是今年7月29日,年度中国十大公共关系人物颁奖活动,最可欣慰之处。
在这次推出的年度中国公关十大人物中,堪称个个精彩、人人出色:李兴国在公关理论、公关教育、公关实践等方面都有精彩大作,可谓众望所归;丁惠敏开创中华老字号五大工程策略谋划先河,主导百集电视片堪称国家民族品牌精髓;黄小川、曹秀华作为公关实体机构代表,推出高度领风同业公关传播新技术手段,将公关专业水平推到了一个新高度;陈春作为两岸三地公关活动家,发扬中国精神高屋建瓴,令人钦佩;罗隽设计咨询帅才,沈家模高端站位,田力文低碳双先锋,王光军人才外包见奇功,阎照武高教公关新掌门立威,孙大光乃国家级体育策划家,王家明为首都书画戏曲歌唱圈的公关开心明星,宫波是我国最大的公关专修学院最年轻的院长……无论是十大人物还是特别贡献人物、杰出人士等,个个都有公关智能立身之法,跻身社会价值层面之宝。
这些人物经得起公关界审视,经得起相关机构推敲,经得起向各界公示,经得起时间的沉淀。他们身上蕴涵着中国公关基因,运行着中国公关发展方向。他们是这次活动可贵价值的活标本!
本期以五十多个版的篇幅,对这次年度中国十大公关人物颁奖典礼进行了详尽的报道。力求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地对这次活动进行客观反映,向广大读者朋友做一次被检阅式的平面汇报。
据国家形象宣传片总策划人朱幼光日前向记者透露:今年国庆节前,国新办将在国际主流媒体,面向世界观众,播放中国的国家形象宣传片,片长30秒,将由50多位中国各界名人来诠释中国形象。目前的中国,到了需要树立国家形象的阶段,适时推出国家形象宣传片,可谓正应天时;走遍全国取景,通过800多个画面聚集了地利;由50位名人集科技界、体育界、金融界、思想界、企业界等领域人才精华,以群组形象出现,堪为人和。国家形象宣传片的推出,标志着中国开始争夺国际话语权,中国国家公关时代已经来临。本期对此以专题报道的形式,刊登一组(六篇)稿件。分别从“国家公关时代来临”、“国家营销战略起锚”、“自傲地主动展示软实力”、“马未都以为方块字最能代表国家形象”等角度,对这一件事进行了分析、阐述。
让我们共同迎接国家公关新时代的来临。
十大热点人物 篇2
纵览全局心系祖国中国核事业领航人
【颁奖辞】人生为一大事来。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事迹回溯】祖国和人民给了朱光亚崇高的荣誉,称他是“奋力挺起民族脊梁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而他却把自己的一生概括的很简单:“我这辈子主要就做了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核武器事业是集体的事业,所有的一切荣誉都是集体的。我仅仅是其中的一员,是一个代表。” ——朱光亚 2.高义薄云——胡忠、谢晓君夫妇
坚守在雪域高原的支教者
【颁奖辞】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事迹回溯】在去藏区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2000年,胡忠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年头。胡忠下定决心,妻子支持他的决定。这时候,他们的女儿刚刚出生不久。
“是这里的纯净吸引了我。天永远这么蓝,孩子是那么的尊敬老师,对知识的渴望是那么的强烈……我是爱上了这个地方,爱上了这里的孩子。”——胡忠、谢晓君夫妇 3.肝胆春秋——吴孟超
妙手仁心让中国肝胆外科站到世界最前
【颁奖辞】六十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事迹回溯】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吴孟超总是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他要求医生用最简单、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为病人治疗。吴孟超手术时,用的麻醉药和消炎药都是最普通的,缝合创面切口从不用专门的器械。
“如果有一天倒在手术台上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吴孟超 4.隐形翅膀——刘伟
无臂钢琴师让世界见证中国男孩奇迹 【颁奖辞】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的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一段段轻盈的旋律,正是他
努力飞翔的轨迹。
【事迹回溯】刘伟10岁时因一场可怕的事故而被截去双臂。22岁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一分钟打出233个字母,成为世界用脚打字最快的人;23岁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我从来没有把我当什么特殊群体,就是你们用手做的东西,我用脚做,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没有不一样。”——刘伟 5.公仆本色——杨善洲
好书记一生奉献两袖清风清廉履职
【颁奖辞】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事迹回溯】杨善洲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今朝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不仅如此,他还带领群众修建了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余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村寨农户,通电通路。“我与农民群众一起劳动是了解基层、了解农民疾苦很重要的方式,和农民在一起了解到的情况最真实。”——杨善洲 6.义侠巴郎——阿里木
烤羊肉串的慈善家资助上百名贫困生
【颁奖辞】快乐的巴郎,在烟火缭绕的街市上,大声放歌。苦难没有冷了他的热心,声誉不能改变他的信念。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
【事迹回溯】2006年,阿里木决定用烤羊肉串挣来的钱在毕节学院设立“阿里木奖学金”,专门资助贫困学生。8年来,阿里木卖出30多万串羊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全部捐献出来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我要挣更多的钱,盖一所学校,专门招收农村留守儿童,找来最好的老师,给他们最好的教育。”——阿里木 7.希望之翼——张平宜
跨越海峡的爱让麻风村儿童受教育
【颁奖辞】蜀道难,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跨越海峡,跨越偏见,跨越怀疑,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
【事迹回溯】为筹建建校资金,张平宜在台湾写文章募款,到处演讲、卖书,试图说服潜在的资助者。她带着积攒的善款,回到大营盘。11年来,张平宜将一个供麻风村子女上学的教学点,一点点地建成为完善正规的学校,2005年至今已培养百余毕业生。
“2012年,我希望在大陆成立基金会,结合两岸更多人力与物力,帮助更多的弱势群体。”——张平宜 8.孝女当家——孟佩杰
照顾养母12年为养母洗漱换洗尿布
【颁奖辞】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事迹回溯】8岁的孟佩杰开始为生计而操劳,承担起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每个月俩人就靠养母微薄的病退工资生活,每天在上学之余要买菜做饭,替养母洗漱梳头、换洗尿布、为全身涂抹褥疮药膏。孟佩杰一直悉心照料养母刘芳英,不离不弃。
“人要追求快乐,我苦不苦,苦,但我要在苦中创造快乐,苦中求乐。”——孟佩杰
9.最美妈妈——吴菊萍 奋不顾身用双手接住从十楼坠楼的孩子
【颁奖辞】危险裹胁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事迹回溯】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在杭州滨江区的一住宅小区,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在楼下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目前小女孩已经好转,吴菊萍手臂骨折,受伤严重,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
“现在风气越来越好了,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时代做好事也不难,做好人也不难。要继续努力。”——吴菊萍
10.烈火金刚——刘金国 公安部高官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一心为公
【颁奖辞】贼有未曾经我缚,事无不可对人言。是盾,就矗立在危险前沿,寸步不退。是剑,就向邪恶扬眉出鞘,绝不姑息。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
【事迹回溯】刘金国担任领导职务几十年,亲手审批过近20万个“农转非”指标,可自己的亲属,却无一跳出“农门”;他从不接受各种宴请,从不接受任何礼品,哪怕是一瓶酒、一盒茶叶;没有一件名牌衣服;配有工作用车,家属从未用过。
十大新闻人物 篇3
王选给中国留下的,不仅有创新的技术和思想,还有一个国家创新向上的梦想。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从加在王选这个名字前面的称谓,就可以知道,他对于中国科学界的重要性。
王选是杰出的计算机学家、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为中国印刷业带来了“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重大转变,他被誉为“当代毕”,曾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而他的科研成果也已经遍布全球汉字出版印刷市场。
1992年,王选又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先后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中国专利发明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等众多奖项。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和1995年两度列入国家十大科技成就,是国内惟一四度获得国家级奖励的项目。他本人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87年获得中国印刷业最高荣誉奖——毕奖及森泽信夫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6年2月13日,王选逝世,《计算机世界》如是评价:一个创新的灵魂离开了,不仅仅是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思想创新,他留给世界的,是一个国家创新向上的梦想。
2 徐静蕾:名人博客代表
徐静蕾,出生于北京,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曾主演和导演过多部影片,获得过国内外多项大奖。
2006年2月13日,即情人节前一天,影视名人徐静蕾个人博客点击率超过1000万,使“博客年”、“博客商业化”等概念似乎落到了实处。广告公司从“老徐”的博客突破1000万点击量迅速看到了商机。广告公司先找到了徐静蕾的助理,在其指引下又找到了新浪,而新浪却以“博客属于个人的网页”的理由将皮球又踢给了徐静蕾一方。而没过多久,新浪称博客上的广告应该属于网站,因为网站为了提供博客服务,付出了大量人力、财力。
名人博客使新浪博客迅速成长为中国第一大规模博客集散地,然而,随着博客的泛化,徐静蕾的博客搬家事件,再度引发业界关注——博客商业模式该如何建立。如此潜在话题,随着博客第一名人徐静蕾的博客变迁,而被解读成各种潜在的可能。
2006年末,业界对于博客的关注,已经从2005年下半年的博客元年,转变为“博客商业将死?”的疑虑和担忧。
3 李一男:是妥协,更是回归
从被迫对抗华为,到最终回归华为,2006年的李一男,演绎了个人英雄主义的悲剧。
从响应华为公司号召内部创业,到走向华为的对立面,再到6月6日被华为收购,曾经的华为公司最年轻的执行副总裁、港湾网络公司的创始人,如今的华为首席电信科学家,李一男的道路显得有些执拗,也有些坎坷。
华为领导者任正非的神秘,也同样影响了李一男,使其成为仅次于任正非的神秘者;而在经历了多年的争斗、较劲,甚至相互倾轧之后,港湾回归华为、李一男回归华为,更使得这一商业事件、这个人,已经无法避免地带上个人英雄主义的悲剧色彩。
而随着华为全面从其合资公司华为3Com公司撤资,业界已经开始揣测,华为对李一男的“冰封期”是否将过去。在2006年的收购变局之后,2007年,李一男这个名字,是否会重新在数据通信市场响亮并活跃起来。
4 符标榜:国际和本土的联姻
6月8日,符标榜出人意料地空降神舟,担任公司总裁。他能否领航神舟冲上云霄?
2006年6月8日,原戴尔计算机(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符标榜空降神州电脑公司,担任该公司总裁,IT业、特别是PC行业为之惊讶。
作为戴尔中国区总裁,以及兼任戴尔亚太及日本副总裁,符标榜对于戴尔中国乃至全球的贡献,为业界所公认。甚至有评论称,符标榜是戴尔中国直销体系创建的功臣,同时也是中国IT业的“销售奇才”之一。在加盟神州电脑、出任总裁后,符标榜获得了神州电脑3%的股份,全面负责商用电脑市场和海外市场的拓展。
同时,作为国际化企业的高级职业经理人,符标榜是否能够和完全本土化的神州电脑公司很好地衔接,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5 杨旭:临危受命挽狂澜
临危而受命,英特尔对杨旭的期待,或许比对其的倚重还要多。
2006年6月,杨旭再度担任英特尔中国区总经理。在英特尔中国业务面临AMD步步紧逼的情况下,英特尔总部再次将中国区总经理这副重担交给杨旭,期望他能力挽狂澜。
杨旭担任英特尔中国(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的5年(2000年~2005年)中,是英特尔在中国全面告捷的5年,杨旭本人也因此在英特尔公司内部获得了“AMD杀手”的名头。而在2005年7月杨旭升任英特尔副总裁兼亚太区联合总经理之后的一年中,英特尔几乎遭遇到进入中国后的最大危机,AMD在中国市场中节节攀升。
12月20日,英特尔成立中国区,杨旭将升任英特尔公司副总裁、销售与市场营销部中国区总经理,这也是英特尔二十年来首次成立新的大区,新增设的中国区域将独立行使其销售与市场职能。
6 黄光裕:中国渠道决定者
在收购永乐之后,黄光裕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渠道决定者。
7月25日,国美电器和永乐电器正式宣布两家企业合并。2005年,国美实现销售规模498.4亿元,而永乐的规模也高达151.7亿元,合并之后的销售总额,是第二名苏宁电器的1.64倍。
2006年,黄光裕的每一个动作,都会引起业界极大的关注和揣测:现金流丰富的时候引入风险投资;已经稳坐中国渠道老大位置,却仍然选择和第三名的永乐进行合并;与上游产品供应商之间的唇枪舌剑,就渠道利润分配是否合理,继续合作、也继续争论着。黄光裕表示,“在上游厂商和消费者之间,我们只能选择后者,因为后者是上帝。”
黄光裕频频出国考察,也在企业内外部各种会议上探讨国际化问题,他说,“国际化道路,不再是开新门店,而是以兼并为主。”对永乐的兼并,更让他感受到企业膨胀的成就感。
7 刘峻岭:从我这里开始改
刘峻岭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8月16日,他和戴尔中国区中型客户部经理闵易达共同出任中国区总裁。
“如果戴尔中国有什么做得不好,希望从我这里开始改。”这是戴尔中国两位新总裁之一的刘俊岭首次与媒体见面时所说的话。
在2006年,是戴尔中国区遇到问题最多的一年,笔记本电池召回事件、中国区总裁麦大伟投靠竞争对手联想、直销模式遭受更多质疑……等等问题,使戴尔中国再次回归到“双总裁”管理架构。戴尔总部对其中国公司的要求是,在继续保持目前增长势头的前提下,取得中国PC市场第一的位置。根据戴尔更高管理层的表示,由于刘峻岭更了解中国市场,所以将会加重和中国政府和中国媒体的沟通。
自从2006年初加入戴尔后,刘峻岭就派往美国戴尔总部,与戴尔美国管理团队工作,全面了解戴尔的直接业务模式,“为领导戴尔中国做好准备”,如今,戴尔公司认为,是他起到更大作用的时候了。
8 王小云:密码学界巾帼英雄
王小云作为山东大学信息安全的学术带头人,负责整个专业的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工作。现任山东大学信息安全所所长。
9月16日,在2006年中国科协年会上,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小云教授获得了“求是杰出科学家奖”。她用一台高性能计算机成功地破解应用广泛的HASH函数MD5、震惊了整个国际密码学界之后,又顺利完成了SHA-1的破译工作,再次震惊了世界,她被国外专家称为“当今密码学界的巾帼英雄”。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王小云一直致力于研究密码理论,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她找到了破解HASH函数的关键技术,成功地破解了MD5和其他几个HASH函数。王小云在2004年美国密码会议上公开了多年来对HASH函数的系列研究结果,这项研究成果也宣告了世界通行密码标准MD5的堡垒轰然倒塌,引发了密码学界的轩然大波。MD5的破译网站评价她的工作为“近年来密码学领域最具实质性的研究进展”。 5个月后,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万人参加的RSA年会上,5位权威国际密码学专家宣布,王小云小组又成功破解了SHA-1。
9 赵厚麟:中国的ITU副秘书长
当选后的赵厚麟表示将竭尽全力使国际电联成为一个更具活力的组织,为发展中的全球信息社会做出贡献。
2006年11月10日,在土耳其召开的国际电联第17届全权代表大会上,ITU标准化局局长赵厚麟以93票当选下一届国际电联副秘书长。投票中,来自土耳其的候选人获得28票,西班牙候选人获得34票,加纳候选人在选举前宣布退出。赵厚麟以93票当选可谓是众望所归。此前,赵厚麟一直担任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局局长。
赵厚麟在当选为副秘书长后发表演说,向国际电联成员国尤其是祖国对他的信任表示感谢。他说,副秘书长职位对于国际电联具有战略重要性,他将竭尽全力辅助候任秘书长和三个局主任以及国际电联各成员,使国际电联成为一个更具活力的组织,为发展中的全球信息社会做出贡献。
1998年经中国政府推荐,当选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局局长;2002年10月再次连任。
10 何经华:一拍即合到金蝶
从用友到金蝶,何经华用两年的时间,回归到ERP行业。
曾经高调空降到用友软件做了两年多总裁的经理人何经华,低调入主金蝶,在业界掀起了不小的震动。金蝶国际软件集团宣布,何经华将从2007年1月1日起,担任集团行政总裁。
金蝶的姿态是,选择“另外一个人担任CEO,并建立一个强大的战略执行管理团队,到了合适的时候”。国际软件厂商步步压境,中小软件企业纷纷转型,夹在中间的传统ERP厂商用友和金蝶则只能以变革求突破。而从金蝶看来,由创始人徐少春一手带起来的金蝶也需要革新内部气象。
十大公关人物在哪里? 篇4
这是一个来自市级公关协会的电话。电话询问推荐“2009年度中国十大公关人物”,都应该推荐什么人?不是公关协会,不是公关公司的人士可不可以推荐?
接到这个电话,本刊编辑部和组委会办公室的人员反应不一,但感到不解的占了较大部分。他们认为,“中国年度十大公关人物”荐评活动,已经成功地举办了两届,这次是第三届了。前两届,颁奖典礼都是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在全国政协礼堂,第二届在北京大学博雅国际会议中心。对两届颁奖盛况,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及时的消息报道。目前,国内公关界及相关行业组织人士,对这项活动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且自2007年以来,都在积极地参与推荐和评选。按说似乎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
但笔者认为,这种情况出现是有依据的。“中国年度十大公关人物”荐评工程,虽然启动3年多了,但是对这项活动的传播是不足的。虽然中央电视台等对活动进行了消息报道,但充分利用媒体的传播优势,进行专题或深度报道的情况不多。传播力度、传播密度不足,使活动的公众获知度低。
再一个,虽然已有近300名人士参加了评选,获奖者两届共有120余人。但这些人物中,中国著名的人物还有待更多地出现。在获奖人物的影响力、号召力方面有待提升。
当然,除了以上两条相对主要的原因之外,还有诸多其他原因在共同发挥作用,使这项活动的宗旨未能“深入人心”,参评人物范围未能“广而告之”。
经过与活动评审委员会进行研究,在此向读者公众将参评人士范围进行更为明确的敬告。“中国年度十大公关人物”参评人士范围是:
1.运用公关原理进行谋略创新的企业家;
2.成功塑造政府形象的官员;
3.精彩公关案例主导者;
4.出色的形象大使;
5.杰出的新闻发言人;
6.公关教育专家;
7.公关公司领军人;
8.公关组织杰出人物。
以上是“中国年度十大公关人物”参评范围。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人物颁奖词 篇5
矢志报国的飞机设计专家——顾诵芬
颁奖词:像静水深流,在静水底涌动,报国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
事迹:飞机设计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致力于飞机设计研究,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高空高速歼击机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也是该机以后改型的总设计师。他直接组织、领导和参与了低、中、高三代飞机中的多种飞机气动布局和全机的设计;他利用系统工程管理方法,把飞机各专业系统技术融合在一个总体优化的机型内,成功研制歼8Ⅱ飞机;领导了飞机主动控制技术研究、高性能远景飞机概念研究。
十大财经人物 篇6
梁稳根
关注度:★★★★
关键词:中国新首富
事件:5月9日,《新财富》杂志发布了“20]1新财富500富人榜”,梁稳根以70C亿元人民币的身家登顶,成为内地新一届首富。
点评:梁稳根的财富主要来自三一集团旗下的两个上市公司、重工集团掌门人成为首富,说明这些年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如火如荼,
李彦宏
关注度:★★★★
关键词:创新
事件:李彦宏所领导的百度在谷歌宣布退出中国大陆市场之后股价大涨,百度是过去年表现最为抢眼的中国IT行业上市公司。
点评:李彦宏的成功在于百度的不断创新。新的百度首页已经面市,是近几年百度改动最大的一次,不断创新将继续使百度领跑搜索业务
常小兵
关注度:★★★★
关键词:3G翻身
事件:10月份,中国联通新增3G用户呈现爆炸式增长,新增292万户,与9月相比增长10万户,增速远超中移动。这一切都来自于常小兵的远见卓识。
点评:常小兵具有远见地选择WCDMA网络标准,以及与苹果的合作,让联通迅速成长。
苏宁
关注度:★★★
关键词:适时而变
事件:今年,苏宁前三季度曹收676.25亿元,同比增长24.54%,净利润34.22亿元,同比增长21.03%,远超国美电器。
点评:随着网络化购物迅速发展,国内零售格局将面临重新洗牌。苏宁适时而动,预计到2020年,网购营业额将占到苏宁一半的收入,
宗馥莉
关注度:★★★
关键词:进军零售业
事件:10月1 9日,宗庆后的女儿宗馥莉已经开始在河南商丘开建以娃哈哈命名的Shopping Mall计划。宗庆后表示,娃哈哈要在中国建设100个购物中心,娃哈哈的跨界转型备受关注。
点评:在解决完与达能的官司后,宗庆后显然开始厚积薄发。娃哈哈将有意打造国内零售业帝国。
囧人榜
1默多克(新闻集团总裁)
关注度:★★★★
关键词:“窃听门”
事件:7月10日,英国《世界新闻报》结束了办报1 68年的历史,但它在英国引爆的“窃听风暴”却远未平息。并且,这场风暴威胁到默多克庞大的传媒帝国。
点评:现代商业规则成就了默多克的传媒帝国,同时也让他留下了众多争议。时下不断发酵的“窃听门”事件,让这位80岁的老人再度面临考验,
2卡恩(IMF前总裁)
关注度:★★★★
关键词:
“性”丑闻
事件:持续的“性”丑闻让卡恩身败名裂。
点评:尽管卡恩被人怀疑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但这位IMF前总裁生活太不枪点,才是其下台的主要原因。
3胡福林(泰信集团董事长)
关注度:★★★★
关键词:跑路
事件:尽管他的信泰集团2010年眼镜业务销售收入2.7亿元,但企业欠款高达20多亿元,这导致了“眼镜大王”胡福林“跑路”。
点评:胡福林的跑路折射出江浙一带中小企业倒闭现象,折射出中小企业生存的艰难。
4马云(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
关注度:★★★★
关键词:围攻淘宝
事件:马云骤然宣布明年“提租”,淘宝商城的年费与保证金齐涨。当天,众多小卖家纠集数万人一起攻击大卖家的店铺,令业界震惊。
点评:淘宝的新规只是淘宝由C2C转向B2C措施之一,这本无可厚非,但在中国,一定要讲国情。
5王功权(鼎晖投资合伙人)
关注度:★★★
关键词:私奔
事件:5月16日晚,鼎晖投资下属的创投基金合伙人王功权在其微博上称,自己“放弃一切,和王琴私奔了”,引起业界一片哗然。
2009中国物流十大年度人物 篇7
他是国务院“海西”战略和物流业振兴规划的积极响应者和实践者。他锐意创新, 努力探索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联动发展的新模式。他更是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身体力行者。他进行的港口投资不仅促进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 也在东北中心城市的开发和对台经济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烟台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纪少波
历经二十年风雨兼程, 他从最基层做起, 一步步成长为现代集团企业的掌门人。基层的锻炼积累了他丰富的实践经验, 更积蕴了浓厚的理论素养。金融危机下, 在国内外港口业哀鸿遍野的2009年, 他科学决策, 深化改革, 抢抓机遇, 大胆创新, 不仅使公司摆脱困境, 更是步入了快车道, 跃上了新台阶。
开滦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国际物流公司执行董事李敏
他来自多出慷慨之士的燕赵古地, 肩负着开滦物流产业发展重任。他审时度势, 自主创新, 探索出了“煤路港航一体化、供应链管理、物商互动”的煤炭专业化物流模式。他历经企业的重大变革和转型, 引领企业实现了企业物流向专业物流转变的升华。今天的他, 正奋力拼搏, 用超凡的智慧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谱写着煤炭物流的新赞歌。
安吉汽车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德
他掌管的企业是汽车物流业坐拥八方的王者。他受命于危难之时, 以企业家的非凡魄力, 从容应对危机, 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革, 让企业面貌焕然一新。让企业拥有卓越核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跻身世界一流是他的终极目标。他力争高起点打造“多功能、复合型”的联合物流舰队, 做大做强汽车服务贸易产业。他具有高度的企业公民责任感, 是绿色汽车物流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
河南长通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志萍
她有着颇具传奇色彩的创业经历和独具魅力的人格感召力。率性的她在中原大地闯出了一片广阔天地, 她说“货到了长通, 就是到了河南。”她树立行业发展标杆, 率先推出“商卡通”;她把员工视为兄弟姐妹, 把客户视为两肋插刀的生死之交, 把践行社会责任视为企业家至高无上的光荣;她是女人, 更是强人。
北京宅急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显宝
他在全球经济遭遇的“冬天”里创造了一个奇迹。他变危机为契机, 将一家被传言“亏损过亿, 随时垮掉”的企业带出了泥潭。他坚持过冬决非冬眠, “过冬”施惠于民, “过冬”永不言败, “过冬”决不唱衰。他向精益管理要效益, 在市场中求生存。“人要有追求, 不要有奢求”是他笃信的人生信条。
天地华宇集团首席执行官徐水波
他曾成功实现了从通讯业到物流业的华丽转身。他拥有博大的胸怀和杰出的开创能力。他受命于企业并购的重大历史时刻, 凭借一颗充满智慧的变革之心, 带领企业步入稳定的国际化发展轨道。他以新颖而人性化的整合策略, 促成了不同企业文化的有效融合, 让企业更加活力四射。
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崔维星
他是名副其实的本土狼, 怀着创新的梦想杀进了专业零担物流的新领域。他坚持“做企业目光要长远, 不熟不做, 一定要做自己能够创新的行业”。他用“慢”和“笨”的办法实现“快”和“稳”的增长。他坚信一张白纸的人才观, 只有自家培养的人才才能对企业有高度的追随感。2009年, 他的企业获得全球十大网商殊荣, 成为入选的唯一服务商。
山东盖世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盖守岭
来自齐鲁大地的他, 不仅是陆路运输的行家里手, 更是物流园区的创新专家。他大胆创新, 探索出了一条物流与市场相协调、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园区的成功运营模式。他挥动管理的魔棒, 将30万元的小货运市场变成了39亿元的综合物流园区。他掌管的家电、日化、医药、五金机电等为核心的商贸物流中心, 已成为中远、联邦快递、海尔、苏宁等世界名企的物流乐园。
广州嘉诚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艳婷
2010中国物流十大年度人物 篇8
青海朝阳物流园区管委会主任王旭斌
他来自高原雪山之巅, 挑战自我, 从外行变内行。他越战越勇, 主动请缨, 竭尽全力参加物流园建设。他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投身抗震救灾。
五矿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嘉有
他不仅是物流界辛勤耕耘二十余载的老兵, 还是物流产业振兴的“弄潮儿”。他铁肩担起内外两个市场的物流服务, 妙手铸就海陆分层服务网络。
山东北明全程物流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宋关涛
他积极响应国家建立环保节约型社会的号召, 他力求深入实践高效率、低能耗的甩挂运输方式。
淮矿现代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汪晓秀
他是煤炭物流改革的锐意进取者。他是长江战略的有力实践者。他实现了采购供应管理的高度集中, 实现了物流管理的至高境界“零库存”。
上海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沈国康
“十年磨一剑”, 他凭借卓越的创新精神, 研发出了可以帮助物流企业解决“世界难题”的MAP系统, 使上万家物流企业得益于此。
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技术总裁谷春光
他是医药物流信息化的技术翘楚。他带领自己的团队自主设计的产品在医药物流领域全线开花。
新时代国际运输服务有限公司总裁陈宏伟
他不仅是优秀的企业家, 更是出色的资本推手。他凭借强大的战略执行力, 成功收购整合国内公路企业, 完成了空运、陆运协同发展的跨越。
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 (深圳) 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松兴
他是商贸物流的领军者。正是得益于这位出色的“舵手”, 华南城这艘商贸物流“航母”才得以激流勇进, 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惠龙港国际钢铁物流基地董事长施文进
借市建港、借力强港、借才兴港成就了今天的惠龙港。形成以惠龙港为中心, 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超大型现代物流市场是他即将实现的梦想。
西安市副市长、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主任韩松
2007中国物流十大年度人物 篇9
他开拓创新,廉洁奉公。他关注民生,为失地农民办实事,是树立企业社会责任的典范;他善于学习,引领企业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式的发展;他对于物流园区建设的先进理念和深刻认识,赢得了业界的普遍关注和赞同;他说,物流人是逼出来的,中国的物流是拼出来的。他,就是上海西北综合物流园区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大明。
摄影/唐晓光
芜湖安得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卢立新
他拥有不同凡响的人才战略观,参与、策划并组织了“首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身体力行支持物流人才培养;他带领企业从无到有,实现了由家电企业的内部物流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成功转型,并快速发展成为国内家电和快速消费品物流领域里的排头兵;他善于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在国内率先组建了第四方物流公司,成为行业标杆。他,就是芜湖安得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卢立新。
摄影/唐晓光
北京宝龙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孙京学
他果敢坚毅,成熟练达。他始终坚持‘信誉世间宝,精神人中龙’的企业理念。2007年他带领企业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一场民营物流企业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的大戏即将开幕。他曾被誉为医药和蛋品运输大王,1999年又成功实现了图书物流的华丽转身。如今,他所统率的企业已完成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整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他,就是北京宝龙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孙京学。
摄影/唐晓光
深圳宝鼎威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亚东
他立志创新,独辟蹊径。他诚信务实,谦虚沉静。他曾说:“‘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我成功的秘诀。”在物流园区的航向上,他正励精图治,踏浪而来。他确立了以园区为核心的企业发展方向,最先采用数码监控设备及光纤宽带接入等搭建了先进的物流园区信息系统平台;承揽了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物流项目,更是体现了他在行业内的信誉和实力。他,就是深圳宝鼎威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亚东。
摄影/唐晓光
苏州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总裁陆志刚
他为人低调,不事张扬。他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他对于内陆地区与口岸如何错位发展物流产业独具心得,在该领域所取得的实际成效令人侧目;他参与并大力推动了我国首个内陆型综合保税区的规划与建设;他甘当幕后工作者,为数以万计的企业搭建起进、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便利通关平台。他,就是苏州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总裁陆志刚。
摄影/唐晓光
深圳越海全球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泉
他是一体化的开拓者,也是颠覆传统商业模式的倡导者。如今,凭借全程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模式以及提前介入的金融力量,使他所执掌的公司迅速赢得了英特尔、宝洁、飞利浦等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青睐,并在倡导商业模式创新的供应链时代为其他物流企业竖立起了一面新颖独特的旗帜。他低调务实、作风严谨。他处事果敢、立志创新。他,就是深圳越海全球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泉。
摄影/唐晓光
重庆长安民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执行董事施朝春
他争做先锋,行动敏捷。他做人做事,至真至诚。他提出、倡导并实施了“以精益服务为目标的汽车供应链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式”,为汽车物流的发展树立了典范;他创造了公司成立4年就在境外成功上市的发展“神话”;他始终坚持“创造财富、回报社会”,热心支持地方物流和社会公益事业。他,就是重庆长安民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执行董事施朝春。
摄影/唐晓光
上港集团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建民
他脚踏实地、足智多谋。他壮志凌云、充满智慧。他不轻易向别人许诺,但却总能一诺千金。他注重客户口碑,为公司尽心尽责。他倡导企业夯实基础才能做大做强、员工脚踏实地才能有所作为。在公司全面整合的2007年,他充分发挥各级管理人员以及基层员工的聪明才智,精心规划、重点突破,为实现集团对其所执掌公司的战略定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就是上港集团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建民。
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副总裁陶素云
她巾帼不让须眉、睿智不乏柔美。她勤于思考、善于统筹全局。她不断追求创新与卓越。
她是中外运海代业务成功转型的推动者。她大力拓展海外代理网络,实现了公司无船承运业务的历史性突破。她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着重打造综合物流服务网络。她开拓创新,强调新业务、新产品对公司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她积极倡导两岸航运界的合作、交流,努力推动两岸海上直航业务的早日实现。她,就是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副总裁陶素云。
尤恩思集团董事长黄家林
2011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 篇10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规划的主线, 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其中也包括了转变流通发展方式。今年初, 转变流通发展方式问题引起了业内专家的注意和讨论, 尽管具体看法不尽一致, 但普遍认为转变流通发展方式不仅是流通自身升级增效的需要, 而且对于优化经济结构, 扩内需、促消费、增就业、保民生等具有全方位的积极作用;其核心是商贸流通业要从“以量为纲”的粗放、外延扩张型转变为“以人为本”的集约、内涵发展型。具体说就是从数量第一、速度崇拜、高代价、低效能、结构失调、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转变为集约节约、低碳低耗、环境友好、生态环保、结构合理、优质高效、统筹兼顾、可持续的均衡发展模式。
第一, 评价方式要转变。多年来, 商贸流通业在成绩评价上, 对数量扩张极为重视, 而对服务效果和质量效益注意不够, 以至后者在评价指标上付之阙如;政府部门则对流通硬件设施的政绩感觉远远高于管理的基本职能——市场软环境建设。为推进流通发展方式转变, 应当改变评价方式, 其取向是:引导流通企业重视服务讲效益;要求政府部门创造环境促发展。流通企业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也需要调整, 即从过度偏重销售额、投资额、市场份额等扩张类绝对指标, 转向讲求利润率、费用率、人均销售额、节能减排程度等集约类相对指标。因为在评价上继续偏重前一类绝对指标, 无异于默许、放任和纵容粗放扩张, 转变发展方式就是一句空话。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发展导向和评价上也要区别对待, 分类指导, 不能全都要求“做大做强”, 或要求其向全国扩张。中小企业“做专做特”同样有生命力, 而评价老字号只看其能否“做长做久”, 真正长盛不衰的企业往往不是“第一”而是“唯一”。
第二, 发展模式应转变。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要跳出旧的“臼”, 促进批发、零售与商贸物流业协调发展, 促进销售商、采购商与供应商协调发展。其中, 零售商要在调整与供应商的利益关系、加大自营的基础上, 转变商业盈利模式。批发业要从摊贩式批发商向企业化批发商转型, 培育有足够规模和实力的批发商、经销商, 改变批发业“大市场, 小商人”的落后格局。中国批发业只有构建出这样的市场主体, 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减少环节、提升效率、推广国家标准、采用先进技术、促进消费安全、改善市场秩序。
第三, 政策思路待转变。为继续促进居民消费, 财政补贴政策可能保留一段时间, 其中, 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分别延续到2011年底和2010年底, 但补贴政策终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退出。因此, 从2011年开始, 工作思路可能要从“优惠政策拉动型”向“制度环境促进型”转变, 接续政策应更多地着眼于解决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譬如, 大力改善商业的软环境, 整顿好流通秩序, 建设商业诚信, 从多个政策层面降低流通服务创业及运营成本;又如, 要从大商业的角度统筹考虑农村市场体系建设, 不能“大干乱上”, 应由商务部门牵头做总体规划设计和部门协调, 避免各部门重复建设, 造成投资的浪费和体系结构的紊乱;此外, 需要建立长期化、制度化的内贸发展基金, 不能总是临时安排, 用基金形式支持转变流通发展方式和流通现代化, 并根据不同时期的支持重点统筹调度使用。
2011年以至整个“十二五”期间, 转变流通发展方式有希望在以下方面取得进展:一是发展理念从只重视数量增长, 市场容量扩张向同时兼顾质量改善、服务提升、效益增进、资源节约、环境和谐转变;二是评价标准, 从习惯于行业内部自说自话、自我评价, 转变为重视服务对象的评价、高度关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满意度, 以是否促进了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作为流通发展方式进步与否的标尺;三是流通功能, 从偏重流通的经济功能转向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并重, 例如既要通过改革和技术进步提高流通效率, 又要通过扩大服务领域, 提供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四是技术路线, 从片面追求高精尖技术、简单模仿照搬, 向先进适用、结构多元、自主创新转变, 而且要像吴敬琏先生所呼吁的, 政府部门不再指定技术路线;五是制度供给, 从重视分项的政策供给向兼顾系统化的制度供给转变, 加强规范、稳定、可预期的体制和制度性建设, 增加商务行政管理中的公共服务, 同时针对转变流通发展方式, 制定并颁布相关行政法规;六是节能减排, 从单纯关注运行节能向全方位综合节能转变, 统筹兼顾节电、节水、减少塑料袋、简化包装、产品回收拆解、再生资源利用、商业建筑节能等。
专家预测, 以转变流通发展方式为主攻方向, 优化结构, 疏通渠道, 构建现代化、竞争性、高效能、低成本、低排放的商品畅销体系, 将成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主旋律。
热点2国内消费保持快速增长, 受通胀等因素影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幅将有所放缓
2010年国内市场给人的印象是:销售活跃, 通胀渐起, “炒作”此起彼伏, 大局波澜不惊。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13亿元, 同比增长18.3%;预计全年名义增长率在18.5%以内, 比上年约高3个百分点, 但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在15.1%左右, 比上年实际增长率约低1.8个百分点。全年市场有如下特点:
(1) 政策扶持的商品对销售增长贡献最大。前10个月, 汽车、石油及制品以及家用电器的销售额依次为13096亿元、8423亿元和3344亿元, 分别同比增长34.6%、34.5%和27.3%。在18.3个百分点的社会消费品零售增幅中, 这三个品类即占6.9个百分点, 对拉动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37.7%。以此观之, 政府补贴汽车和家电购买的政策, 收到了明显拉动消费的效果。
(2) 保值性的贵重商品销售增长最快。1-10月金银珠宝销售突破千亿元大关, 同比增长43.7%, 在所有八大类商品中增幅最高。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 且均与通胀有关。一是为抵御通胀, 居民增加了保值投资购买需求;二是纸币贬值使这类商品价格猛涨, 增大了名义销售额, 例如足金的价格由上年的260元/g遽然增至360元/g。
(3) 农产品特别是食品涨价幅度最高。1-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同比增长3%, 但实际上从6月以来CPI一直保持在3%以上, 且逐月攀高, 到10月竟然一跃而升至4.4%。食品涨价是物价高企的主力, 对CPI的贡献接近四分之三。在4月份政府开始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后, 不少农产品受游资冲击出现了接踵而至的轮番炒作, 大蒜、生姜、绿豆、食糖、苹果、食油、棉花等价格都出现暴涨, 全年其他商品也有不少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涨价, 但市场大局尚属稳定, 没有发生大范围的抢购。我国统计部门公布的CPI与居民的生活感受历来存在“偏离”现象, 但今年的偏离感觉尤其显著;从二月份以来居民储蓄一直处于负利率状态, 但有关部门未作任何政策解释, 也未出台类似“安民告示”一类的措施;中央政府要求管理好通胀预期, 但有政府背景的资源性垄断部门和公用事业机构却屡屡放出提价的“杂音”, 一些官方经济学家则要求“提高对通胀的忍受度”, 甚至否认已存在通胀现象。所有这些都伤害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加重了居民对物价问题的心理恐慌, 并增强了通胀预期。
(4) 农村市场销售增幅明显低于城镇。1-10月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108383亿元, 同比增长18.7%;农村为16930亿元, 同比增长15.9%;农村比城镇低2.8个百分点, 而上年却是农村比城市高2个百分点。造成这种现象至少与三个因素有关。一是2009年时农村有大量返乡的农民工, 人口滞留在乡致使农村消费增加, 而今年农民工大量返城, 将消费重新转回城市。二是今年农业灾情较重, 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慢于城市。三是2010年国家调整了统计口径。原先农村市场的统计口径为“县及县级以下”, 即农村市场包括了县城销售, 而从今年起将县城与城市销售合称为城镇零售额, 遂使农村销售口径缩小。调整统计口径后, 农村市场零售额占全国零售总额的比重从上年的32%剧降至13.5%, 而且由于县城消费水平普遍高于农村, 还使得统计的农村市场的销售增长率也出现明显下降。
(5) 大型零售企业销售加速增长。1-9月, 中华商业信息中心监测的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销售增幅为20.1%, 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 比去年同期加快9.2个百分点, 说明2008年四季度以来消费档次下移的现象基本消除, 大型零售企业销售已恢复到正常水平。这其中既有经济增长较快、居民收入增加及物价水平上升的影响, 也有政府补贴汽车和家电消费, 大型零售企业受益较多的原因。
预计2011年国内消费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但像今年一样,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幅仍将断续放缓。“十一五”的前四年, 剔除价格因素,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幅依次高出GDP实际增幅1.0、-0.5、5.2、7.8个百分点, 预计今年高出5个百分点上下, 明年可能略低于今年。在世界经济的恢复一波三折, 各国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剧, 中国贸易条件恶化 (出口价格降低而进口价格提高) , 美国二次“量化宽松”、美元持续贬值, 致使输入型通胀危险增大的环境下, 中国明年会更大力度地开拓国内消费市场。
多数专家认为明年的市场环境依然有利, 增长和供给的基础没有改变, 唯一的威胁还是通货膨胀。今年11月, 中央政府出台了控制物价的16条措施, 相信会对明年物价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然而控制物价与控制通胀在措施上毕竟有些不同, 后者还要求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和信贷投放, 甚至不惜降低一些增长速度。目前政府已经开始收回一些流动性, 并已确定2011年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变为“稳健”, 但明年政策在保增长和抑通胀上何者为先仍有待观察。预计明年的CPI会高于今年, 且上半年高于下半年。为控制明年的物价, 专家建议一要适度收紧银根、防止流动性过大助推价格上涨;二要慎重对待资源性产品和公用事业收费调价, 防止与其他产品的涨价相互叠加;三要注意保护好股市楼市的适度投资价值。其理由是, 前几年之所以上游产品涨价很难传导到下游零售, 产能过剩、竞争剧烈只能解释企业不敢涨价的现象, 却解释不了它们是如何消化涨价因素的。实际上不少生产和零售企业用股市楼市的盈利支撑了低价销售, 从而抑制了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换句话说, 明年的股市楼市如果仍能保持一定投资价值, 一来可吸纳较多的流动性, 二来可增强企业消化成本的能力, 有利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冲物价上涨的压力。
热点3网上购物继续超常规增长, 呈现三方面发展动向
2010年, 中国的网上购物延续了上年高速扩容的势头。上半年国内网络购物销售额2133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103%, 是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的5.63倍。预计全年网上购物将达到5000亿元,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以上, 同比增速超过100%。今年的网购有三个值得注意的发展动向:
(1) 连锁零售商力拓网上销售“窗口”。
据最新统计, 全国连锁百强企业中已有35家企业进入网上零售市场, 而2008年时只有7家, 不到两年增长了4倍。外资TESCO等传统零售巨头网上购物发展较好, 本土企业积极上网的有苏宁的易购、王府井百货、利群商城等一大批连锁企业。上海的城市超市 (cityshop) 开了在网上商店“卖菜”的先河, 广东东莞宜佳的“生活馆”则是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购物广场”, 既利用了遍布广东13个城市2000多间便利店的实体网络优势, 又弥补了便利店商品不足的劣势, 是典型的鼠标加水泥经营范例。传统连锁零售商在网上“圈地开窗”, 是大势所趋做出的不得已尝试, 但吸引人们网购的不仅是上门送货的便利, 还有价格便宜, 实体店“触网”如何协调网销和店销的价格关系, 实为一大难题。专家认为, 对实体店来说, 上网销售的最好是实体店并不出售的商品, 方能解决价格体系统一以及避免相互挤生意的矛盾, 拿出一部分商业自有品牌产品上网销售, 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2) 网上商城加快自建物流体系。
京东网上商城这方面的动作始于2009年, 到2010年底其物流体系将覆盖60-80个城市, 而早在今年4月, 其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大物流中心已实现所在城市“当日达”, 距四大物流中心300公里内并设有京东自有快递公司的城市, 将实现“次日达”。目前, 京东至少70%的配送是通过自建的物流体系, 其连续10个季度蝉联网络购物第一名, 正是得益于在物流配送及售后服务方面的提升。当当网上商城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和郑州投资建设了6个物流中心, 商品可以送达全国任何地方, 19个重点城市的用户可享受到“当日下单, 次日到达”的快捷服务, 其物流提速后平均送货速度加快了2天以上。卓越亚马逊已在北京、苏州、广州、成都、沈阳等地建了七大运营中心, 2010年底还将建成3个, 10个运营中心将覆盖中国所有地区, 向全国900个城市 (含部分县城) 、1300个地区 (非行政区划) 提供免费送货上门服务。凡客诚品则自建了“如风达”快递公司;阿里巴巴已入股快递企业星辰急便, 使后者为自己承担线下物流配送。
网上商城加快自建物流, 反映出快递公司的送货无法令前者满意。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监测报告显示, 截至2010年6月底, 国内这类快递公司已达6500家, 合计的营业收入140亿元, 但送货不准时、货不对版、难以验货后付款、资金回笼周期长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物流服务质量。但另一方面, 也有专家担心, 网上商城原本是“轻公司”, 投入巨资自建物流, 是否会因“沉淀成本”过大变得负担越来越重, 徒增经营风险?
(3) 网络团购出现爆发式增长。
网络团购是由国外网站Groupon.com开辟的一种新的电子商务C2B模式, 国际上称之为B2T (Business To Team) 。2010年3月份时国内只有三五家团购网站, 而截至9月底已猛增到1500多家, 经营范围涉及图书、服装、数码、家电、餐饮、家居、建材、房产、汽车、机票等。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 到2010年8月底网络团购日均覆盖人均超过1000万。网络团购强劲增长的原因并不复杂, 主要是价格便宜, 也有人们通过合作消费应对通胀、保持生活质量的考虑。例如原价232元的某款雅诗兰黛睫毛膏, 网上团购价仅49.9元;某高档餐厅534元的套餐, 团购价98元即可享用。
大多数团购网站每天只推出一种或者一类商品或服务, 往往都是经过精挑细选, 消费者认可度比较好的商品或服务, 以“每天一团”的方式聚集大量的同类消费者。网上团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例如为了聚集人气, 推出各种优惠却忽视了商家自身的供应能力, 有的餐厅试行团购, 10家桌面却招来7000余单客人;有的由于客户过多, 价格与服务一同“打折”, 受到消费者的诟病。此外, 90%以上团购网站无法通过信用认证。今年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审查了300多家团购网站的申请, 够条件且颁发信用认证资质的仅20家。这也折射出整个网上销售存在的共性问题。据报道, 我国的网上药店有上万家, 但只有12家药店取得合法经营资格。目前全世界近七成的假药是通过网络销售的, 专家提醒有关当局:加强网络销售的市场准入管理和运营监督, 防止网上销售为假药和过期药的流通打开方便之门。
热点4适应老龄化需求, 开拓银色市场, 将成为新一年扩大消费的重要切入点
按照联合国传统标准, 一个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 即进入老龄化社会。2009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有1.67亿人, 占总人口的12.5%;即使按照联合国的新标准: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 中国也达到了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开拓银色市场, 满足老年人多种商品和服务需要, 不仅是生产和流通服务企业的共同社会责任, 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 同时有助于营造和谐社会, 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中华文化传统。
开拓老年人的消费需求, 必须深入观察和研究, 把握老年人的特点, 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从商品供给和生活服务两个方面, “深耕”银色市场。
第一, 银色市场的世界性。世界也正在进入老年化阶段。据2009年统计, 世界60岁以上人口已达7亿, 占总人口的11%, 到2050年这个数字将上升为20亿, 占总人口的22%。因此, 银色市场的发展是各国所面临的共同现象, 而且市场权重将越来越大, 成为购买力投向一个举足轻重的领域。根据美国的统计, 老年阶层将直接或间接掌握、控制和影响全美47%的购买力投向, 成为不可忽视的庞大的消费群体。银色市场的世界性, 将为中国开拓国际老年用品市场提供持续的旺盛需求。
第二, 银色市场的潜在性。中国银色市场人口多、基数大、起步晚, 未满足的老年人消费需求比比皆是, 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据有关部门调查, 我国老年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 满足程度只有17%, 还有83%尚待开发。而一项社会调查显示, 中国有90%的老人对现在的老年消费品不满意, 主要原因是生产和流通部门对老年人的消费潜力不重视, 消费特点缺乏研究, 市场开拓不充分。这种差距也是潜力, 既为商家提供庞大的潜在市场, 也为工商联手开拓新产品、培育和完善银色市场创造出无限商机。
第三, 银色市场的多层次性。由于老年人存在着不同收入、不同层次、不同经历、不同偏好、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差别, 银色市场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市场结构, 需要进行市场细分, 开发系列化产品, 采用个体化服务和特殊便利化的销售方式, 以便做到让被服务对象老有所需、老有所用、老有所乐, 得到合意的商品和服务。
第四, 银色市场的服务性。一些老年人由于年龄或身体状况的关系行动不便, 加上“空巢化”的家庭不断增加, 需求特点一般表现为:服务需求多于商品需求;社区是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主要场所;上门服务是重要方式。因此开拓银色市场不能只关注商品, 还要提供老年人需要的丰富的服务项目, 如保健、医疗、护理、文化娱乐等。要在发展社区商业中将银色市场作为重要“板块”, 创新业态、丰富业种, 提供代购、代送、代交各种商品或费用, 定期家访, 上门服务等, 为老年消费者排忧解难。总之, 面对银色市场, 服务要先于商品, 重于商品。
第五, 银色市场发展上的包容性。这里讲的包容性, 是指发展银色市场引起的连带利益。仅以增加中国的就业为例, 发展银色市场就存在着巨大的潜力。由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已实施30年, 从现状和发展趋势看, “421”家庭结构 (四个老人两个家长一个孩子) 使老年人的养老日益依赖社会帮助。2009年全国65岁以上老人超过了1亿, 以10人需要一名养老护理员计算, 约需要养老护理员1000万人, 而我国养老机构的职工仅有22万人。显然, 大力培育养老市场, 既可满足银色市场中的养老需求, 又可提供近千万个就业岗位, 兼有经济和社会两类功能。
有迹象表明, 开发银色市场已经引起敏感商家的密切关注, 呈现出蓄势待发之势。
热点5“绿色低碳”零售业继续升温, 效果彰显, 有望成为“十二五”商业发展的长期“亮点”
2010年中国建设节能商店的热潮如期而至:外资商业加速领跑, 内资商业开始起步, 行业组织和政府部门倾力支持。
TESCO乐购宣布本财年在中国的业务将减少10%的碳排放, 支撑这种自信心的是, 其在华近80家门店中已有25家节能店, 年节能25%;2008年以前开设的老门店也已完成了改造, 节能15%。家乐福用了不到一年将上百家在华超市做了“低碳化”改造, 累计用于节能店的投资已达2.5亿元, 由于采用了包括布袋风管系统和免费制冷系统等一系列技术, 节能效果达20%。沃尔玛公布了其在华节能店的比较效益:与普通门店相比节约40%的用电量;沃尔玛还提出到2010年底, 在华所有店铺的水资源消耗降低50%。又据《中国商报》报道, 上述外资商业巨头在华的节能商店每年单店可节省近百万元电费。
外资商业的节能正在向上下游两头延伸:在上游使用采购选择权, 要求供应商走“绿色低碳”之路;在下游使用价格优惠等措施, 引导顾客实行“绿色低碳”消费。在TESCO乐购的倡导下, 可口可乐公司已将饮料包装改为可循环使用的PED瓶;前者还与250家供应商就3600多项产品减少包装材料开展合作。沃尔玛则运用“碳揭露计划”建立“绿色供应链”, 它将公布6.8万家供应商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目前已与30家供应商试行该计划。中国工程院前院长徐匡迪院士撰文认为:发展物联网是低碳经济的一个突破点, 其中在物流上使用射频识别器 (RFID) 有利于改善库存、降低7.5%的库存消耗, 增加3%的销售, 减少65%的商店人力消耗, 而沃尔玛对全部上万家供应商都使用了射频识别器, 将其贴在容器和托盘上, 每年节约的成本高达84亿美元。
2010年, 历时三年的商务部“零售业节能计划”进行了调查总结。数据显示, 这项行动计划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从试点城市86家大型零售企业反馈的调查问卷看, 这些企业普遍采取了多样化的节能环保措施。包括获得国家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占比14%) ;建立绿色采购渠道 (45.3%) ;采取措施并鼓励消费者减少塑料袋 (60.5%) ;对饮料瓶罐、废旧电池、纸张、淘汰家电等废弃物进行回收 (60.5%) ;对果蔬等有机类垃圾采取处理措施 (32.6%) ;设置油烟和污水排放系统 (58.1%) ;应用节能型建材 (47.7%) ;采取节气措施 (18.6%) 。调查数据还表明, 对零售门店进行节能改造的边际效益显著, 即投资的增量越大, 节能的投入产出比越高。节能改造投资在100万元以下的, 节能效益平均只有16.5万元;投资在100万元-500万元之间的, 节能效益平均87.8万元;500万元以上投资企业节能效益平均271.7万元。此外, 试点零售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普遍都得到了制度支撑。
有关专家充分肯定这项行动的成效, 但从公布的调查情况看也有一些遗憾。一是这项调查更偏重于环保, 对零售节能关注不够, 主要是缺少零售店节电措施的调查指标, 而用电量不仅间接体现碳排放量, 还是零售业中消耗最大的能源, 电费占商店零售额的比重一般要高达一个百分点。二是节能投资偏小的企业居多, 投资1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比高达54.1%, 说明多数本土企业在节能投资上或者观望心态较重, 或者苦于财力不济, 抑或二者兼有之。三是调查对试点企业总体能耗降低的情况语焉不详, 影响对此项行动实际效果的判断评估。
商务部官员透露, 该部将与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商支持零售业节能减排、技改降耗的多项支持政策;将出台类似“限塑令”的强制性节能规章, 引导个人低碳消费与行业的低碳发展相互促进;还将完善不同业态零售店的节能标准, 节能培训工作也将加快进程。这一系列支持“绿色低碳”商业的组合拳, 显然是利好消息。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数字显示, 2009年中国连锁百强总耗电量比上年减少16.96亿元, 下降幅度达16%, 相当于减少CO2排放162.68万吨。专家们断言, 今年连锁百强的节能减排将取得更好成绩, 并预言从“十二五”开始, “绿色低碳”不仅会继续作为行业热议的话题, 而且会成为商业发展的主题。
热点6“食以安为先”,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展开
“民以食为天”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古老谚语。然而近年来, 人们说得更多的是“食以安为先”。个中舆情显而易见:百姓对食品安全高度关注并表现出某种焦虑, 这种焦虑在2008年三聚氰胺公共卫生事件中达到顶点。随着中央政府果断而有效地处理了这一事件, 一系列制度建设加快进行:《食品安全法》于翌年二月颁布, 国务院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 重新调整完善了各部门分工, 省市政府也被赋予了维护食品安全的行政责任。为了让百姓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除了在食品安全监管上加强法制、完善体制、健全机制外, 政府还从技术层面加快了探索步伐,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就是这样的技术平台。
2010年9月, 商务部和财政部共同开展了一项旨在形成食品安全责任链条的示范工程——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该试点工作拟采用多种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载体, 如条形码、集成电路卡 (IC) 、CPU卡、无线射频识别器 (RFID) 等, 通过互联网实现肉类蔬菜质量安全信息在商业供应链各环节的传递和共享, 从初始批发环节到终端零售, 做到对有问题商品的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主体可确定。商务部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 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和部分有条件的地级市建立这样的追溯体系, 之后逐渐推广到其他城市。2010年先选择上海、宁波、青岛、昆明等10个大城市开展试点, 当年由中央财政安排4亿元扶持资金, 用以支持追溯管理平台建设和流通节点追溯子系统建设。
业内人士和专家高度评价这项试点工作, 认为有以下值得称道的“亮点”:
(1) 选择了居民“菜篮子”中最重要的当家品种。肉类和蔬菜在居民副食品开支中比重很大, 一般要占到50%-70%左右, 而且肉和菜都属于每天食用的鲜活食品, 质量安全隐患和食品安全事故也在各类食品中位居前列。首先把这两类食品的安全列入追溯范围, 为百姓所至盼, 其意义远远超过其他品种。
(2) 抓住了肉类蔬菜质量安全问题的最大症结。我国肉类蔬菜质量安全问题之所以多发, 一个重要原因是生产和流通方式落后, 主要表现为“四低”, 即规模化、包装化、品牌化和加工机械化的程度低。全国90%-95%的蔬菜是个体经营;以统货方式经营的无包装、无品牌蔬菜占87%以上;生猪的非规模化散养比重约占60%;作坊式的手工屠宰和半机械化屠宰占75%以上;市场上无商标、非包装肉大约占90%。这种情况使得多数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身份在市场上很不透明, 出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往往找不到责任人。也正是因为食品安全责任无法确定, 才导致生产经营者很难去关心食品安全, 不法之徒则以牺牲他人健康赚取昧心钱;而有了追溯体系, 故意制售有害食品的人就会心存忌惮, 不敢肆意妄为, 守法经营者也会出于自身利益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考虑, 更加重视食品安全, 在质量上严格把关。
(3) 实行了系统化的配套推进方式。例如, 在技术模式上“统分结合”, 兼顾了多样性与统一性。各地可以根据情况分别自选信息技术载体, 但采集的信息指标、编码规则、传输格式、接口规范、追溯规程则在全国实行“五统一”, 确保各地不同技术模式的信息能够互通。又如, 利用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推动市场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等制度的建立, 以使这项多年来难以推动的工作得到落实, 并直接使用电子化手段加以实现。同时, 还加快了农产品购销要求、等级、包装、标识、储存、保鲜和追溯等一揽子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此外, 还把这项工作与“双百市场工程”、“标准化菜市场改造”、“农超对接”、“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良性互动。
(4) 打下了推行全程食品安全链的重要基础。业内人士和专家注意到, 此项试点并没有把农业生产环节纳入进来, 因此形式上似乎不是全程化的追溯体系。但实际上由于流通各环节都实行追溯制度, 加上市场准入管理, 已经变原来的“点”管理为“链”管理, 不仅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保障程度会大大提高, 对农业生产安全食品也形成了“倒逼”机制, 从而促进生产者必须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标准进行生产, 否则就难以进入市场。从长远看, 流通追溯体系对肉类蔬菜生产流通的安全性、标准化、包装化、品牌化乃至冷链物流, 都会产生强烈的牵引作用。
在许多国家, 有了问题可追溯是食品被允许上市销售的前提之一, 中国做到这一点仍需要时间, 但毕竟方向已经确定, 探索已经启程。期待着明年会有更多的媒体关注、报道和评议这项工程, 会有更多的百姓受益于这项德政。专家相信, 经过不懈努力, 中国终将做到无法追溯来源的食品不准许上市, 所有上市的食品都可以追溯。
热点7适应消费需求日益扩大的差异, 零售业态加快创新
近一两年来, 中国零售业业态创新空前活跃, 呈现出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的局面。这些创新一般都是将国家零售业态分类中某个具体业态加以细分化, 衍生出各类细分形态。例如在超市业态中, 出现了高端超市、社区超市、生鲜超市、24小时超市等不同的分野;在百货业态中, 出现了社区百货、时尚百货、女子百货、高端百货、折扣百货等多种定位;在专业店业态上, 出现了精品店、旗舰店、社区店等更细的形态划分。
相对于其他行业, 我国零售业更具有创新的必要性和条件。
市场的差异化要求创新。我国的消费人群在购买能力、消费习惯等方面已呈现出巨大差异, 加之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商家必须以更加细分的市场定位对自己的目标客户加以追随, 而求新求变, 错位竞争最终都会涉及业态 (经营组织形式) 的创新。
行业的发展阶段要求创新。我国连锁经营是从学习和模仿国外零售企业开始的,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迫切需要在基本业态之上, 形成适合自己市场特点的系列化衍生发展模式, 因为只有这类业态创新, 才能以经营形式之变化应对市场需求之变局。当前, 连锁零售企业正在从追求数量规模的增长转变到注重效益效率的提升, 这同样需要业态创新加以支持。
消费的升级要求创新。新的零售业态的出现往往是由于受到消费升级的牵引。比如, 随着我国高收入阶层的大量增加, 高端的零售业态开始出现。消费者对营养、健康和产品品质空前关注, 也催生了满足这类需求的零售业态。总之, 为应对消费升级, 企业需要改变原有的定位和经营组织方式, 这只有通过业态创新来实现。
零售行业的特点也提供了业态创新的源泉。零售是细节行业, 面对各地不同的市场, 针对同一市场不同的发展阶段, 具体的流程和细节都存在因时因地调整变化的可能, 任何看似“大同”的业态, 往往因某些“小异”就会产生迥然不同的经营效果, 从而增加零售组织形式的丰富性, 使业态创新具有广阔的空间。我国现代零售业态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已培育出大量的专业人员, 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业务知识和实践经验, 这也有助于为我国零售业态的创新提供需要的人才, 从而增加创新的成功率。
业内专家认为, 近年来中国零售业态创新有三个特点:
一是高端业态更受关注。经过前几年平均30%以上的门店开发和销售增长, 近两年连锁零售企业发展速度减缓 (年平均15%左右) , 注意力更加关注分层消费者特别是高端消费者, 无论是百货、超市, 还是专业店都出现了高端店或精品店。
二是非常注重实际效果。在这一轮业态创新中, 一些企业在新业态的研发上, 不炒概念, 非常务实, 精心调研, 准确定位、周密设计, 不断改进, 终获成功。如苏宁电器的“ELITE精品店”、津工超市和超市发的“社区王”, 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是“一企多态”、分业管理。“一企多态”是指一家连锁零售企业实行多业态发展的战略。这种发展模式并不是中国近年来新出现的, 而是这两年采用此种战略的连锁零售企业增多。所不同的是, 以往连锁企业开展的多业态经营, 店铺营运、商品管理、营销宣传等都由同一个管理团队进行, 管理的专业化程度低;而近两年除了继续共用企业的采购、物流等资源外, 营运已由专业的团队承担, 管理更加精细化。
以上三个特点明年不会发生转变, 但专家有两点提醒:
第一, 发展高端零售业态必须十分理性, 切忌一哄而起。近年来, 香港九龙仓麾下走高端百货路线的美美百货, 由于经营失败已关闭了北京、天津、上海、西安的店铺, 所剩五个城市的店铺亦业绩堪忧。高端超市也显现出“过热”苗头。今年华润万家的o Le’在杭州、宁波、上海开出三家店, 加上深圳原有的一家已有4家;百佳的international首店落户广州;和记黄埔旗下的Taste、韩国的C-mart、台湾的远东国际生鲜、北京华联的BHG等高端超市也正抓紧在一线城市寻找立地。这种动向值得警惕。须知无论大陆还是香港, 其实都未形成高端零售业态成熟的商业模式, 和记黄埔运营多年的高端店Taste在香港也仅开出一二间店铺, 而高端超市的前期投入是传统超市2倍以上, “群雄并起”走高端存在着一定风险。
第二, 多业态发展有利也有弊, 需要根据条件加以选择。一家公司多种业态, 一方面有可能实现经营互补, 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每个业态都无法做出规模的结果。需要认真思考的是, 为什么沃尔玛、家乐福不去做百货店, 而它们有限的几种业态, 其实本质上都是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超市”。
热点8 地铁轻轨交通的快速发展, 势将改变城市零售服务业的聚集模式, 车站商业将快速崛起
“十一五”期间, 中国城市地铁轻轨交通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至2010年9月底, 北京、上海、广州等9城市已开通了地铁, 重庆、杭州、武汉等16个城市也正在加紧地铁的建设, 可以预计在“十二五”结束时, 我国城市地铁的总里程和乘客总人数都将位于世界首位。按照北京市地铁交通规划确定的目标, 至2020年北京地铁轻轨线路将达到30条, 总长约1050公里, 车站近450个, 线网密度每平方公里为1.4公里, 将实现居民步行10至15分钟到达一个地铁车站的目标。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 城市地铁和轨道交通的发展会引起城市商业集聚模式的改变。以世界上地铁交通最为发达、人口密度最大的日本东京为例, 在其现有的57018个商业集聚地区中, 有34334个建在地铁轻轨车站周边, 占全部商业集聚区的60.2%;而90%以上的都市百货店选址在车站周边100米的范围内, 车站商业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从中亦可看出城市地铁轻轨交通的发展对商业集聚产生的巨大影响。随着城市人口向车站周边的集聚, 以及巨大客流带来的与顾客的最佳接触性, 可以预期车站商业将在我国大都市迅速崛起, 并成为推动新一轮商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关于这一点, 以下几个趋势是应当及早注意的:
第一, 地铁轻轨的发展将改变现有城市零售商业的格局, 新兴的繁荣商圈将不断出现。例如, 由于城市年轻人口向郊外转移, 又由于在连接郊区与城市核心区的边缘将形成大型的换乘枢纽, 这些交通枢纽地上和地下巨大的客流量将为发展新兴商圈提供有利条件, 从而会逐渐形成以时尚百货店为核心, 综合超市、餐饮、酒吧、咖啡、娱乐等多种业态业种汇集的新兴商业集聚区。除了上述枢纽车站形成的广域商圈外, 以大型住宅区车站为中心的地域商圈, 小型车站为中心的邻里商圈, 也将在地铁轻轨沿线逐渐兴起, 形成新的商圈布局。
第二, 车站商业集聚模式和业态组合将发生变化。车站不仅是一个地区商业的聚集地、人流的汇集地, 同时也是一个区域社交的场所。随着人们对出行便利和人际交往便利提出更高需求, 车站周边将成为咖啡店、茶馆、饭店、旅馆、娱乐等多种服务行业理想的聚集地。同时由于城市酒后禁驾措施的严格执行, 人们驾车安全意识的提高, 乘坐地铁轻轨在车站会友聚餐或小酌, 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车站周边又会成为餐饮、酒吧新一轮选址的最佳地点。实际上, 在目前地铁轻轨发达的上海、北京等大城市, 咖啡店、酒吧、特色餐饮等向车站集聚的趋势已然形成。
第三, 地铁与城铁的发展, 为商业地产拓展出新的开发空间。可以预期, 在车站周边盖起的巨大商业综合体不久将在我国大都市出现, 并带动连接地上与地下, 车站与车站间的地下商业街的繁荣和发展。此外, 随着车站商业地产的蓬勃兴起以及车站巨大的客流对商铺立地的吸引力, 车站商铺的投资价值将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随着我国车站商业集聚区的逐步发展和繁荣, 也给各级政府、地铁轻轨运营公司和商业服务企业提出了新的课题, 其中最主要的是如何在繁荣车站商业的同时保障社会安全。虽然这两者并不是对立的关系, 但从各国经验看, 地铁轻轨车站商业的安全问题确实比其他场合更突出, 也更难于管理。专家期望, 相关部门借鉴发达国家管理车站商业的成功经验, 加快形成中国城市车站商业的管理模式, 以使日益增多的地铁轻轨车站成为新一轮城市商业发展的驱动力。
热点9商业营业用房成为投资热土, 商业街建设进入高峰期
2010年, 受政府调控住宅市场、商业地产升值预期加大等因素影响, 国内商业营业用房呈现需求和投资双热局面。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前三季度全国商业地产的销售态势明显好于住宅。1-9月, 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6.32亿平方米, 同比增长8.2%。其中, 商业营业用房增长33.2%, 而住宅销售面积仅增长5.8%。同期, 商品房销售额3.19万亿元, 同比增长15.9%。其中, 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增长48.2%, 同样显著高于商品住宅11.2%的增长率。今年连锁零售商业投资商业营业用房的现象十分普遍, 主要原因是物业租金上涨过快, 致使自建店铺的零售商增加。
这股开发热潮除了导致写字楼、公寓、住宅之下的“底商”火爆升值, 还体现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商业街开发建设中。中国建设商业街的热潮已经从特大型城市、省会等大城市波及到二、三线中小城市, 甚至一些乡镇也对商业街建设倾注了极大热情。据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的不完全统计, 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商业街存量已经超过3000条, 全国商业街总长度已超过1800公里, 总规模已超过1.5亿平方米。目前仍有许多城市规划在未来3—5年内打造10条甚至更多的商业街, 有的省份甚至提出了打造百条商业街的宏大构想;已有商业街的改造、升级和扩展也在加紧进行, 无疑明年又将会有一大批此类项目在各地落成。
仅以北京为例, 最新资料显示, 北京商业街开发和建设迎来了新一波放量狂潮, 王府井、西单、三里屯和亚奥等新老商圈都有待开发的新建商业项目。在王府井商业街核心位置的王府井国际商城已经更名为淘汇新天, 该项目共有9层, 总体量约为4万平方米, 预计将于2011年5月开业;王府井大街南侧的北京饭店二期高端商业项目北京宫也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在建的金融街西单广场位于西单商场北侧, 建筑面积为4.8万平方米, 预计2011年底竣工, 其中地下一层和地面5层已全部租给老佛爷百货 (中国) 有限公司, 将于2013年正式开业。
展望2011年, 有四大“推手”会继续推动商业营业用房和商业街的开发建设。
第一, 城市建设规划对商业街愈发重视。商业街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名片和视觉窗口, 成功的商业街能够提升城市消费层级, 彰显城市品位, 弘扬城市文化, 助推城市经济。近几年, 许多城市都以政府令的形式颁布了商业街建设发展的规划和措施, 商业街的地位业已得到法规和政策的支撑。很多城市中心城区特别是商业街的经营额, 已占到本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0%、70%, 甚至80%以上, 从某种意义上讲, 抓住了商业街就抓住了商贸流通业的重头。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 在各地城市建设和全国城市化进程中, 商业街和商业营业用房的建设将起到“领衔”作用。
第二, GDP仍是地方政府孜孜以求的重要指标。中国的税收以流转税为主, 而流转税的多少取决于GDP的高低。由于财税体制上的原因, 地方政府普遍财权小于事权, 且不论GDP仍是重要的考核指标, 即使上级不考核GDP, 出于增加税收和稳定社会的需要, 地方政府也会追求GDP的高增长。政府追求GDP最直接的手段是投资, 而投资很大的商业街建设就成为快速提升GDP的重要手段。今年以来, 上海就加大了土地供应力度, 其中商办用地的供应也较前两年更为充裕。上海中原地产研究咨询部的统计显示, 今年1月至10月, 上海商办用地总共出让85幅, 出让面积共计308.42万平方米, 已分别超过去年和前年全年的出让面积。
第三, 地产商和零售商的避险逐利取向。今年在住宅市场遇冷之际, 商业地产成为了开发商的“避风港”, 这种现象明年将会延续;而经过多年积累, 一线开发商也具备了进军商业地产的实力。大批房地产开发商已将商业地产投资作为未来的利润增长点。如万科计划商业物业占到总开发物业的20%。保利集团的目标是到2012年商业地产方面的投资占总投资额的30%, 并持有部分核心地段的高品质物业。华润置地也表示, 五六年后在资产比例和盈利贡献方面, 商业地产所占的比例可能会达到40%甚至更高。业内普遍认为, 由于零售商已将自建商铺物业作为控制成本和资产保值双重手段, 2011年自建商铺的热度也不会降低。
专家提醒, 在商业街的建设热潮中一定要避免长官意志、人为“造街”的情况, 必须做好前期调研, 科学规划、设计和论证。要以“四化”原则指导商业街建设, 即实现定位特色化、功能复合化、街区立体化和商业生态化, 防止“百街一面”式的重复建设。此外, 还要根据不同城市的情况, 合理确定城市中心区商业、社区商业、各类商业街的比例关系, 就一般而言, 城市商业中社区商业的发展事关日常民生, 应置于更加优先的地位。
热点10流通成本持续增加、居高难下, 降低商业服务业体制性成本成为业内期盼
近几年来, 外部因素导致的流通成本上升似乎难以遏制。以店铺租金为例, 十年前一般要求每年租金递增5%, 租期5-8年;而现在普遍要求租金年递增8%-10%, 租期也缩短了, 有的出租方看到社会租金猛涨, 宁可违约受罚也要收回商铺使用权, 转租出价更高者。这也成为商业自建物业的一个原因。但毕竟自建商铺一次性投入巨大, 在投资回收期内可能加重流通企业的成本。人工费用上升也很快。近些年批发零售和餐饮业平均人工成本普遍提高二三成, 最低的也提高了10%以上。随着刷卡消费日益普及, 城市商业营业额中刷卡消费比重每年都在迅速增加, 其中大型百货店已达70%-80%, 但中国银联并未降低收取的刷卡费率, 遂使商家此类财务费用迅速上升。
如果说以上流通成本增加或可看做是市场博弈的产物, 那么以下两类成本则可称之为体制性成本, 不仅企业只能被动接受, 对流通成本居高不下也起着更加关键的作用。
(1) 税收制度不合理, 导致商业服务业税负偏重。
1994年税制改革后, 我国批发业名义税负大约上升了45%, 零售业税收负担实际上也有所加重, 而生活服务业营业税率从3%上调至5%, 税负增加66%。根据商务部2007年的一份报告, 我国内贸行业 (批发零售和餐饮业等) 总体税负水平为26.4%, 分别比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通讯业高出4.6、5.8和13.6个百分点。几年前内贸行业的增加值占GDP比重不足10%, 但缴纳的税收却占国家总税入的18%上下。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指出, 我国对服务业 (包括商业服务业) 一直存在重复征税、出口不退税、与增值税重复征收问题;上海从2000年以来营业税率平均高于10%, 北京从1999年到2004年实际营业税率均高达16%。以上论据足以得出商业服务业税负偏重的结论, 十分不利于这个民生“窗口”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微利的内贸行业其税负竟然重于房地产、金融保险等高利行业, 只能解释为税制设计缺乏合理性和公平性。
(2) 运输通道政策选择过度商业化, 致使物流成本难以降低。
2010年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披露:申请广州到北京的一个车皮, 除去正常运费, 还要额外再支付5000元到50000元不等的费用;而如果使用卡车走高速公路, 除沿途过路费需1400元, 也需要付出7000元额外费用。同年中国《证券日报》曝光了2009年三大暴利行业, 路桥收费业竟然名列榜首, 金融保险业位居次席, 房地产业只能敬陪末座;在沪深两市共15家路桥收费业上市公司中, 除一家业绩不佳外, 其余14家平均毛利率为64.2%, 净利润率高达36.6%, 几乎是中国零售业平均利润率的十几倍。大约10年以前, 国内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约为20%, 前年和去年均为18.1%。专家认为, 用如此之久的时间取得如此微薄的降幅, 与国内物流现代化的进步程度很不相称, 却同体制落后产生的额外成本直接相关。试想那些运输中名目繁多的规费, 再加上不开票的“灰色”收费统统摊入流通费用, 物流成本怎能不高, 降低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又焉能不慢?体制落后足以抵消技术进步带来的效益增进。值得检讨的还有许多公路的“去公益化, ”使其蜕变成为纯粹的商业赚钱工具, 以至于全世界四分之三的收费公路集中在中国。至于把公路拿去上市并变成“路桥收费业”, 这样修建起来的公路必然追求利润最大化, 从而加大社会的物流成本, 还会使公路永远无法回归公共物品的定位。
体制问题造成的额外流通成本还有很多表现。例如商业用电价格高于工业, 收购农户的产品很难抵扣增值税, 以及不许可连锁公司由总部按合并财务报表统一纳税等, 均属此类, 也都加重了流通业者的负担。目前, 解决这类问题已出现令人鼓舞的积极信号:国务院要求, 从2010年12月1日起, 所有收费公路对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业内人士切望此项政策落实到位、长期不变, 并期盼以此为契机, 2011年在降低流通的体制性成本上, 政府各部门迈出更大步伐, 出台更多举措。
2008十大财智失策人物 篇11
刚刚过去的2008年,对于世界经济而言,无疑是充满了动荡和不确定性的一年。受到来自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的影响,全球经济一直处于下坡道,关于裁员、减薪、破产的传闻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中国经济也无法独善其身,这也导致了部分企业家的命运颠簸,比如杨惠妍、张卫星等人。
不过,相比之下,更多的企业家却倒在了错综复杂的政商关系上。正是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成就了一大批企业家在早期崛起的同时,又成为了牵绊这些企业家们进一步发展的随时可能引爆的火药桶。这正好也说明中国的市场经济离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还有距离,中国的企业家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和改善。
这一年,由于失策,不少企业家经受了炼狱般的煎熬。《小康•财智》编辑部从中选出十大财智失策人物,这中间就有被抓的黄光裕、跳楼自杀的魏东等人。
黄光裕:“洗钱”被拘盛极而衰
国美集团董事局主席
上榜理由:
简单地说,黄光裕的被抓应该是属于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情。作为中国的首富,黄光裕一直就没有离开过“被抓”的传言,这一回,终于被传言砸中。
2008年11月20日,一则“国美老板黄光裕和财务总监周亚飞已于周一(2008年11月17日),被相关部门带走调查,至今无下落。黄光裕的老婆杜鹃和一主要财务人员已潜逃,涉及多起重大案件”的短信开始在家电业内流传。一个星期后,北京市警方和中国证监会的双双证实让“传闻”变成了现实。
而根据坊间的传言,这一回,黄光裕顺利出来的可能性很小。最新的消息显示,黄光裕的妻子杜鹃也卷入了这一案件,并已经被警方所控制。种种迹象表明,这很有可能成为黄光裕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关口。
黄光裕通过大规模并购,已经确立了其在家电业的霸主地位;在地产行业,黄光裕也大有作为。
“盛极而衰”,这是39岁的黄光裕万万没有想到的。不过,这却也正好印证了那句被说了无数次的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财智点评:
黄光裕本人的结局已经不再需要预测,如果不出意外,牢狱之灾几近不可避免。目前来看,受牵连最大的莫过于其旗下的国美电器。
受黄光裕被抓事件影响,很多供应商已经加大了国美货款的催收力度,这对国美而言,很可能会因此而引发现金流短缺。
不过,这并不是国美的最大困惑。业内人士最关注的是,失去了精神领袖黄光裕的国美电器,将会走向何方?谁又将接过黄光裕的接力棒?
从目前来看,以陈晓、王俊洲为代表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很可能取代黄光裕。这与2004年经历了类似创伤的创维黄宏生的做法类似。在黄宏生被抓后,创维集团随即交给了以张学斌为首的职业经理人团队打理。这样很快消除了黄宏生家族对于创维集团的负面影响,让创维成功走出危机重围。
马明哲:年薪离谱贡献不够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董事长
上榜理由:
马明哲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的郁闷很“不明不白”。
2008年3月20日,平安保险在这一天发布了其2007年的年报。平心而论,平安的业绩并不差。年报显示,2007年该公司实现净利润 150.86亿元,同比增长105.5%。不过,在这份年报中,引起人们热议的却不是业绩,而是包括董事长马明哲在内的中国平安高管的薪酬。
根据这份年报显示,平安高层2007年年度共派得薪酬计人民币2.82亿元,较往年同期增长约122%。其中,董事长兼CEO马明哲更是以6600万元,折合每天18.12万元的报酬,刷新了A股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最高纪录,而此前,马明哲的年收入是1338万元。
平安高层特别是马明哲身价的集体暴涨很快引发了媒体的非议。20余万人参与的新浪网专项调查显示,有将近83%的网友认为平安高管“贡献不及薪酬”。
财智点评:
客观地说,马明哲的6600万元的年薪确实有点高。有好事者做过统计,以普通员工年收入6万元计,马明哲一年的收入,够人家整整奋斗1000多年。即便是在以高薪著称的金融行业,马明哲的薪水也有些离谱。据报道,身为深发展集团董事长兼CEO的著名银行家法兰克•纽曼的薪水也不及马明哲的一半。要知道,法兰克•纽曼好歹曾经是美国财政部的副部长,无论是资历、经验,马明哲与之相比都要逊色不少。
即便如此,作为外人,似乎并没有必要对此说三道四。毕竟,按照马明哲的说法,包括马明哲在内的高管的薪水都是聘请独立的薪酬公司制定,并经薪酬委员会、股东大会、董事会批准的,并不存在不合法、不合规之处。况且,20年的时间把平安保险打造成为了全国第二大保险公司,并挺进了世界500强,马明哲的贡献确实也不小。
不过,存在的不一定就是合理的。如何规范高管薪酬确实也应该成为相关监管部门的一个全新课题。
魏东:股市大鳄 跳楼自杀
湖南涌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长沙九芝堂(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
上榜理由:
魏东确实足够低调,直到4月29日在北京跳楼自杀身亡,人们才知道,这个之前在网络上搜索不到一点消息的人竟然是中国金融界的风云人物。
作为涌金系的实际控制人,魏东掌控着两家上市公司,并在医药、证券、期货等领域广有涉足。据称,其旗下的资产总额达到了300亿元之巨。
没人能够想到的是,此时的魏东却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缘由竟然是心理压力过大,身体欠佳。这不能不让人对魏东的选择倍感痛心。
据魏东的同学透露,由于早期生病,魏东一直有着很强的自卑心理,“他对事情放不下,要做就要有结果,要承诺就必须兑现。很多事情也许就因为他这样执著,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以致在后来经常出现在禅院大寺。”
财智点评:
企业家自杀在2008年似乎并不是新鲜事。
不过,魏东的自杀却引起了市场的轩然大波。这是因为他的自杀与涌金系的业绩并没有任何关系。
与唐万新的德隆系、鄢彩宏的鸿仪系、张良宾的朝华系,以及同为资本湘军刘虹的成功系等帝国最后轰然倒塌的最后结局不同,直到现在,魏东的涌金系都没有出现什么致命危机。换言之,到目前为止,魏东的涌金系一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虽然被指精神压力过大而选择解脱,但是仍然有不少业内人士质疑:时年才41岁的魏东真的舍得自己一手辛辛苦苦创立起来的涌金系吗?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变幻无穷的市场,魏东何以能做“常胜将军”?
“涌金系因刻意经营拥有非常灵通的信息和丰富的人脉资源,能够掌握制度变迁的时机,形成相应的赚钱模式。”在《涌金系上岸》一文中,金融学家巴曙松点破了涌金系的成功另外法门。
问题是,它会滋生腐败吗?不过随着魏东的离去,这一切似乎已经变成过去时了。
王益:资本权贵 折戟证券
1995.11~1999.2,中国证监会副主席;1999年2月~案发前,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
上榜理由:
一次针对地方贷款的审计,将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中国证监会前副主席王益的违规问题拖出水面。
2008年年初,有关部门审查发现,国开行有关账目存在违规操作嫌疑,上报中纪委查办,此事可能牵扯到王益(此为“王益被双规”事件起因一说)。之后,办案人员顺藤摸瓜,发现王益多年在证券市场存在大量问题。
据媒体报道,2008年6月8日下午,王益还在宁波参加博鳌现代物流与自由港国际论坛并发言,但6小时后在返京飞机上已被监控,飞机抵达北京后,办案人员随王益至其办公室,正式对其“双规”。
据媒体报道,2007年,太平洋证券仅凭证监会一纸文件就离奇上市引起了市场震惊,而这正是王益及其合作者们通过关系网点石成金的一个“杰作”。在太平洋上市前进行的两轮增资扩股中,王益的胞弟胞妹均参与其中,成为内幕交易受益者。王益染指的不止是太平洋,在他被双轨前40天跳楼的魏东是“涌金系”掌门人,而涌金被认为是王益“培养”的最成功的民营机构。
财智点评:
今年53岁的王益从北大历史系毕业后,步入仕途。当过证监会副主席、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曾有人这样形容他:一个少年得志、宦海沉浮的副部级高官;一个翻云覆雨的资本江湖大佬;一个附庸风雅、极尽声色的票友……在争议多年后终于被“双规”。
1999年2月,王益从证监会调任国开行担任副行长,但他并未就此离开证券界,以其深厚的人脉关系成为联系资本市场与证监会官员的桥梁。
王益的落马,引起了资本市场轩然大波。王益被“双规”是一个投资者和监管层都不愿看到的个案。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王益个案却给予了一个彻底揭开中国证券市场重重黑幕的机会,使得资本市场一直为人诟病的内幕交易和规范监管面临挑战。2008年结束的时候,王益事件还没有最后结果。无疑,在2009年,王益这个名字仍然会是股市里一个尚未消失的话题。
杨惠妍:股价大跌 财富缩水
碧桂园集团执行董事
上榜理由:
2007年10月《福布斯》亚洲版发布的2007年中国富豪榜上,杨惠妍的个人净资产高达160亿美元,跃居榜首。当时,碧桂园的股价最高曾攀升至每股14.18港元。
2008年,对于这位年轻女富豪来说却是冰火两重天。随着股票市场下跌,碧桂园股价也出现暴跌,2008年12月22日收盘价仅为1.97港元,一年之间资产规模缩水近8成。在2008年的胡润百富榜评选中,杨惠妍身家也滑落到330亿元,千亿资产1年间便化为乌有。
碧桂园目前一蹶不振的股价自然是将杨惠妍拖进泥沼的罪魁祸首。更雪上加霜的是,股价下跌还在制造恶性循环。根据碧桂园与投行美林签订的掉期协议,若最终价格低于锁定价格,碧桂园还要向美林支付对赌协议中规定的款项,这进一步加大了碧桂园的浮亏,并直接影响到杨惠妍财富缩水的速度。
财智点评:
2007年,杨惠妍以162亿美元的身家成为中国“首富”。但在2008年,杨惠妍的资产净值下跌至22亿美元,其身后的父亲杨国强与杨氏家族也损失惨重。虽然,面对外界,在回答“不再是中国首富之父有何感想”这一问题时,杨国强依旧洒脱地表示:是与不是,都没有什么感觉。但身家的缩水,却并非只有杨国强父女,而是地产界大佬们时下共同的遭遇。
这些地产富豪财富缩水,一方面有金融海啸席卷全球,造成股市大幅下跌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跟房地产行业步入周期性调整密切相关,与房地产本身的贬值有关。有统计显示,房地产已成财富蒸发最大行业,上市地产富豪身价在一年间已锐减六成。
张茵:曾经首富 身价大跌
玖龙纸业董事长
上榜理由:
张茵2007年以253.5亿元人民币荣登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榜首,成为闻名世界的女富豪。
但是在2008年,从“提案门”到“血汗门”再到“破产门”,张茵不经意陷入一个又一个舆论漩涡。同时,全球金融危机更是给高速扩张的玖龙纸业重重一击,在过去的13个月里,从26.75港元到0.7港元,玖龙纸业股价直跌约97%。
2008年10月底公布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张茵的排名跌至令人吃惊的第231位,财富只剩18亿元人民币。
眼下,张茵执掌的玖龙纸业行进到十字路口,面对申请“破产”传言、高库存、拖欠款、高负债……玖龙纸业所面临的这些重大难题,再次将张茵推至风口浪尖。
财智点评:
2008年张茵最后一次公开面对公众是在12月19日在洛杉矶接受美国《侨报》采访。张茵在言谈中称,“做生意讲循环,有高潮就会有低潮。”在其看来,危机就是转机,玖龙纸业的第一条生产线就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开工的。
1996年,在建厂之初,玖龙纸业第一台纸机年产能20万吨,远超当时多数造纸厂5万吨纸机的规模,之后陆续建成10余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的投资动辄上亿元。如此大手笔投入,张茵主要靠银行贷款。
十年来,玖龙纸业给张茵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名声的同时,也为今天埋下了伏笔。在金融危机蔓延的2008年,张茵依然在大力扩张,她似乎已经陷入了不断“求大”的怪圈:不断借贷,不断投产,然后继续借贷,继续扩张。
也许,屡屡被置于舆论风暴口的心理压力,需要通过事业上永不停歇的扩张,才能得以稍稍舒缓。然而这一高增长、高负债的模式在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已然难以为继。
1996年,张茵在东莞建立了第一个生产基地,次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幸运的张茵及其玖龙纸业熬过了亚洲金融危机。10年之后,历史再次轮回,此次她能否再次安然闯关?
田文华:瞒天过海 自作自受
原三鹿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党委书记
上榜理由:
2008年的最后一天,田文华走进法庭接受审判。田文华作最后陈述时落泪悔罪,当庭鞠躬向受三鹿伤害的患儿及家属和全国人民道歉。有法律人士称,她可能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入刑以来获刑罚最高的第一人。
从1956年只有32头奶牛和170只奶羊的幸福乳业合作社,发展到品牌价值近15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三鹿用了整整50年时间。然而,从一个大企业走向破产,三鹿却只用了不到一年。其实,从2008年5月17日,三鹿高层接到产品出了问题的报告算起,到9月12日三鹿被封,这100多天才是三鹿真正的生死抉择期。
财智点评:
固然有监管部门的缺位,固然有不法原料供应商的瞒天过海,在原料奶中黑心掺假在先,但有种种证据表明,三鹿集团在明知其产品检出三聚氰胺的情况下知情不报,并且没有停止生产销售含有三聚氰胺的产品,三鹿难逃其责。
1942年出生的田文华从1968年开始进入石家庄市牛奶场(三鹿集团前身)。1987年,她晋升为三鹿集团的当家人。1987年至1995年,三鹿集团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30%以上,固定资产18年间翻了65倍。2005年12月,三鹿集团与全球著名的乳制品制造商——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签署合资协议,2006年6月15日,合资公司正式运营。企业连续5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据说,在苏丹红、伪劣奶粉等事件发生后,田文华曾大声疾呼:“如果说制假者出卖的只是良心,那么,执法犯法者出卖的除个人良心外,还有党和政府赋予的职权。”
看来,田文华并没有真正接受苏丹红的教训。天做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这句话是田文华与三鹿结局最好的注脚。
张卫星:爆仓出局 梦碎黄金
高德黄金总裁
上榜理由:
从2008年7月15日至8月下旬,张卫星在从事境内外黄金期货交易中,名下各公司亏损1.8亿元,爆仓出局,“高德黄金通”的400余名投资者也在损失数千万后,被迫全部平仓出局。张卫星的黄金梦彻底破碎。部分客户对于高德公司强行平仓的做法感到愤怒,表示要通过法律手段起诉高德黄金,赔偿因强制平仓而导致的亏损。
梦碎之前的张卫星并非无名之辈,毕业于北京大学的他虽然不是学金融、经济专业出身,但凭借着曾准确预言股市“5•19”行情,一时名声大噪。再加之率先指出中国股市股权分置的危害,提出了全流通解决方案,张卫星更被认为是“散户代言人”。但让张卫星自己也料想不到的是,真正让他“家喻户晓”的,是他在2008年8月的大炒黄金期货爆仓出局。
财智点评:
此前,随着黄金价格的一路上行,高德公司以及他们的客户赚得盆满钵满。在成立两年多的时间里,张卫星凭借自己的声名,以及高达99%的下单正确率,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追随者,金价的一路上行,让张卫星始终享受着“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感觉。
从爆仓后的一言一行看,张卫星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没错,错的只是选择的时机不对。但问题在于,如果只是一个人炒金爆仓,确实不必小题大做,况且这已是他第四次破产。可如果是捎带上400多名信任他的客户和2000多万资金呢?因为一己之见将数百名客户拉下水,失败后即以国际市场为托词,此种借口显然荒谬。面对期市风险时无任何防范举措,血本难回时却仍在寻找理由,张卫星确实在2008年又放了颗“大卫星”。
李途纯:盲目扩张对赌失权
太子奶集团原董事局主席
上榜理由: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李途纯就像坐了一回过山车。
2007年1月,李途纯宣布完成私募,英联投资、摩根士丹利与高盛联手向太子奶集团注资7300万美元。有意思的是,投行们的巨额投资并没有换取其在太子奶经营管理上的话语权。李途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公司的人事结构和管理方式,遇到重大问题还是李一个人说了算。
这个时候的李途纯用春风得意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获取巨额资金后的李途纯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肆扩张,这直接导致了太子奶日后现金流紧张,负债重重。
2008年11月21日,太子奶集团发出公告,称各股东已达成协议,决定共同向集团增加投资,化解资金危机,高盛、摩根士丹利、英联等外资受让李途纯此前所持太子奶全部股权。同时,被迫出局的李途纯将出任太子奶集团名誉董事长。就这样,一向强势的李途纯彻底把其一手培养大的太子奶拱手送人。
财智点评:
曾经希望把太子奶做成“千年企业”的李途纯,如今身陷资本方“对赌门”,成为创始人出局的又一案例。
李途纯在获得海外资金的同时,也获得了另一份“协议”: 在收到7300万美元注资后的前3年,如果太子奶集团业绩增长超过50%,就可调整(降低)对方股权;如完不成30%的业绩增长,李途纯将会失去控股权。就是这份协议,让李途纯走上了不归路。
喜欢冒险的李途纯和他一手带大的太子奶最终受困于投行的“对赌条款”,不但他本人对企业失去控制权,而且整个企业也陷入艰难重组、前景不明的尴尬局面之中。是他时运不济,遭遇经济低迷,还是他骨子里有浓重的“赌性”,注定要遭遇巨大的风险呢?
荣智健:炒汇巨亏 遭到调查
中信泰富集团董事局主席
上榜理由:
2008年,中信泰富炒汇巨亏155亿港元,这引起香港和内地一片哗然。
2009年1月2日,中信泰富发布公告称,证监会确认对公司展开正式调查,涉及17名董事。包括荣智健、其长子荣明杰及集团董事总经理范鸿龄,以及七名执行董事和七名非执行董事。丑闻爆出后,财务董事张立宪和财务总监周志贤辞职,荣智健之女荣明方被纪律处分。仅仅一天之后的1月3日,《福布斯》推出2008全球富豪“身家缩水榜”,荣智健不幸入围,身家从2008年的30亿美元狂跌到现在的7.5亿美元,缩水75%。
财智点评:
从1986年正式加盟中信(香港)之后一系列大胆的收购动作,荣智健就让人看到了他敢于冒险,有魄力,雷厉风行的一面。
中信泰富的澳元期权交易公布后,业内人士大多批评荣智健的做法过于冒险。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荣智健对金融衍生品不熟悉所致。透过荣智健的一系列投资,不难发现,其中大部分皆为实业,很少涉及金融。用实业投资的理念来做金融衍生品投资,是荣智健的最大失误。
2009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 篇12
根据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学会通讯》报道, 2009年中国商业将呈现十大热点。
一、中国经济将面对金融危机引发的冲击和考验
2008年9月, 持续一年多的美国次贷危机终于演变成严重的金融危机, 并迅速从美国蔓延到欧洲, 继而又将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扩散到世界各地。在经济全球化, 特别是中国经济与美日欧三大经济体相互依存、关联性日益紧密的今天, 这场危机使中国已很难独善其身, 影响是不容置疑的。中国正在紧急行动起来, 同各国商讨协调一致的行动, 共同应对危机带来的挑战。
二、扩大消费、优化供给成为政府和商界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拉动GDP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失速, 使中国经济增长率骤然步入下行通道。2009年, 为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在扩大内需方面, 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消费, 将成为政府和商界孜孜以求的目标。
三、食品安全考验商业诚信和政府的监管能力
2007年以来, 在中国政府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选项中, 遏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摆在突出位置。在采取一系列刺激生产的措施后, 增供抑制的效果开始显现;上半年食品价格平均涨幅仍高达20.4%, 而7-10月逐月回落, 同比涨幅依次为14.4%、10.3%、9.7%、8.5%。这不仅预示着食品供求关系失衡的局面全面缓解, 也是7月以后CPI连续四个月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
四、地震灾区市场服务设施的恢复重建和加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将成为新一轮商业投资增长点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 不仅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蒙受极大损失, 灾区的商业设施也遭受了巨大破坏。截至9月份的不完全统计, 四川、甘肃、陕西省因灾害受损商业网点总计138 960个, 损坏总面积1287.7万m 2, 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61亿元。为恢复重建灾区商业网点, 根据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2008年11月5日, 由发改委、商务部、人民银行以及四川、甘肃、陕西三省政府共同编制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市场体系专项规划》颁布实施。
五、农村商业网点和农产品市场改造升级继续大面积展开
近年来, 商务部先后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 农村和农产品流通服务网络不断升级, 改善了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促进了农民增收, 扩大了农村消费市场。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 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要求。今明两年, 农村商业网点、物流配送设施和农产品市场的改造升级将继续大面积展开, 城乡商业一体化将成为流通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
六、《城市商业网点条例》有望颁布实施, 为规范商业设施合理布局、有序发展创造条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 中国城市商业网点的建设发展越来越快, 对改善消费环境、引导和扩大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网点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也日益严重。一方面, 大型商业网点的投资过热, 并在许多城市的中心商业区非理性聚集, 形成过度竞争和交通拥堵;另一方面, 城市商业地产总量过分扩张, 商业营业面积空置率逐年大幅度上升。过剩的商铺供给和非理性的网点布局, 呼唤着政府出台商业立地的法律规范, 为创建总量更为均衡、布局更为合理、业态更加丰富的购物和消费环境, 商务部也一直在积极推进各城市编制商业网点规划。
七、大型连锁商业的扩张明显趋缓, 更加注重向区域性发展和中小城市延伸
2008年无论是国内大型连锁零售商还是在华跨国零售巨头, 几乎都总体放慢了扩张步伐, 国内连锁巨头也由前些年的攀比式积极展店转向理性审慎发展, 以规避市场需求增长放缓和资金链条断裂等系统性风险。
八、网上销售将创造更大增长
近几年, 中国电子商务飞速发展, 2003-2007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分别达到4 920亿元、4 400亿元、7 400亿元、10 000亿元、17 000亿元, 2008年超过20 000亿元。从事网上销售的淘宝网2007年交易额超过433亿元, 远远高于华润万家、家乐福 (中国区) 、物美等国内大型连锁零售商, 仅次于国内商业销售额最多的百联集团。
九、以购物"限塑令"为开端, 商业发展政策开始强调节能环保
在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 以节水、节电、回收可再生资源等为主要内容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始在全球升温。2008年, 中国政府发出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简称"限塑令") , 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要求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十、商业服务业行业协会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近些年来, 中国商业服务业行业协会发展很快。上世纪80、90年代成立的商业服务业行业协会, 在2000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中大都进行了充实、调整和重组, 使其更适应市场条件下行业组织的定位和功能要求, 服务能力明显提高。随着政府职能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转变, 大量原由政府管理的事务转向行业中介组织。在这种形势下, 各地的商业服务业新成立了若干行业协会。除了综合性的商会如中国商业联合会和各省市乃至县区商业联合会 (商会、商业总会) 外, 专业性的商业行业协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十大热点人物】推荐阅读:
2018十大热点新闻08-17
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07-24
2018国内十大热点新闻06-11
揭秘全国两会十大热点07-26
网民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09-12
2024年十大热点新闻语法填空练习06-03
6月国内时事政治十大热点10-14
公务员面试必须熟记的十大热点理论10-10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08-11
年度中国十大公关人物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