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

2024-09-20

上海世博会(精选12篇)

上海世博会 篇1

伦敦的水晶宫、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西雅图的太空针塔……已有150多年历史的世界博览会不仅为每一座举办城市留下了标志性建筑,也为人类呈献了一座座建筑艺术瑰宝和传世经典。当然,更值得我们期待的是,上海世博会将在黄浦江畔为举办城市上海、为世人呈献一座什么样的建筑?

日前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终于身披红衣盛装亮相了,让翘首以盼的人们看到了——哦,慢着!——处处透出权力与地位意识的四足鼎怎么放大后搬到了以海派文化著称的上海?我看错了?因为口口声声要体现中国性、时代性、地域性的设计师是断然不会在时尚之都为世博会建造一座仿古建筑的。这次我真的错了!原来设计师要寻求的载体就是“以冠、鼎为代表的出土文物”,业主和评委更是对这个“巨型四脚鼎”推崇备至。

这是怎样一种设计理念啊?为以创新为核心理念的世博会创作的核心展馆,竟然要从几千年前的“出土文物”中寻求载体和象征!

这让我不禁顿生疑窦,它是为上海世博会而建筑在黄浦江畔的中国馆么?在上海世博会紧张筹备之时,在人们为中国馆盛装亮相而欢呼之际,提出这个质疑似乎很不合时宜。但这的确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青铜器四足鼎造型的中国馆是属于当代中国的么?它指向未来,还是回首过去?它符合以突破、创新、超越为核心理念的世博精神么?它与上海这座以海派建筑闻名的城市相协调么?思考这些问题,对于一直在现代与传统之间、在强调整体与张扬个性之间挣扎徘徊的中国建筑来说,应该会有所启示。

世博会网站是这样介绍中国馆的: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承担着诠释并表达主办国对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理解和实践的功能……

显然,中国馆不但要代表国家形象、体现出中国性,而且要体现世博主题、诠释世博理念。眼前的这座四足鼎式建筑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么?

中国形象不是单一的,中国性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选取哪一种中国形象、表现什么样的中国性,不但体现了设计师、评委、业主的建筑观、文化观和审美取向,而且必然会透露出他们心目中的中国形象。那么在他们眼中,今天的中国以至于未来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又具有怎样的主导性质(现代、前现代还是后现代)?当然,中国馆的设计也同样会透露出他们对世博理念的理解,对上海整体建筑风貌的态度。

我们先来看一条新闻。人民日报一则报道说,当设计师听到人们对中国馆建筑造型的评价——“这个,很‘中国’!”——时,欣慰地说:“有这个评语,首要目标实现了。”首要目标真的实现了么?我们不妨来解读一下这个“很中国”。

在我看来,这里的“很中国”并非褒义词,它指的并非是有着宽阔胸襟、汉唐气象的盛世中华;也不是强调变革日新、敢为人先的少年中国;这个中国恐怕还是那个以“天朝上国”自居、固步自封的老大帝国。

其实“当代中国的最大特点莫过于一个‘变’字”。变革创新才是当今中国的时代精神——“变易”、“日新”一直都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为什么中国馆这座要体现中国性、时代性的建筑就不能变字当头呢?

我们不能把一件“出土文物”改造一下放在那里,就说它代表了中国形象,体现了中国性。事实上,若要建造出能够反映当代中国特色的中国馆,最重要的就是要抛弃那种以一座建筑承载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痴想。问题的关键在于传统文化和思维定势严重束缚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说到中国性,马上就把目光聚焦在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上,这种目光向后的思维定势怎么会创造出指向未来的新建筑?

复兴的中国正在经历着伟大的变革,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才是对现时代中国性的最好表达,同时也是对世博理念的最好诠释。我们不需要“一个巨型四脚鼎”去“表现中国迅速崛起的气势”,更不需要一个“托天耸立的巨鼎”去“震撼”谁、“镇住”谁,一个自信的大国不需要在自家的客厅里炫耀自己!请不要使用“展现中国热情欢迎、兼容并包的姿态”之类的说辞,难道院士级的大设计师,不知道四足鼎在中华文化中意味着什么,负载着怎样的历史文化信息么?我们怎么能够拿一个权利与地位、统治与礼法之器来象征当代文明和城市生活呢?要知道权力与等级意识是现时代中国正在努力砸碎的禁锢我们的枷锁。请不要再以传承之名把权力之冠戴在我们的头顶,更不要借国家之力把等级之鼎强行矗立在现代建筑之林!

想一想历届世博会的经典建筑,哪一个不是在全新理念指引下灌注生气的结果!难道我们就只能固守,而不可以创造么?我们的使命不是抱着老祖宗的家法不放,而是要重塑中国形象,为中国性添加进全新的元素。我们不妨大胆地设想一下:如果法国人固守法兰西传统,那么还会有埃菲尔铁塔么?没有使用法兰西传统符号的埃菲尔铁塔就不能体现“法国性”么?不正是突破传统的埃菲尔铁塔才重塑了法国形象,赋予了法国全新的文化气质么?

埃菲尔铁塔不但塑造了新的“法国性”,而且是对世博会面向未来,寻求突破、创新与超越精神的最好诠释。不知道一心想让中国馆成为“上海世博会象征”和“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的人想过没有:回头弯腰按出土文物仿制的青铜器造型,何以体现本届世博会主题呢?靠模仿处处透出威权与等级意识的四足鼎,怎么会建设出更好的城市(“Better City”)带给人更美好的生活(“Better Life”)呢?不能真正体现中国性、时代性的中国馆怎么会成为上海世博会的象征呢?

这里我还要顺带给那种以为永久保留的中国馆将会成为上海新地标的想法泼点冷水。依我看,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应该是你了解这座城市的最直接的窗口,是你感受这座城市的最为直观的文化艺术产品。就是说,你能够直观地从中感受到这座城市的个性风貌,你能够从中回味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体验这座城市当下脉搏的跳跃,看到这座城市的居民对于未来的展望与梦想。当你向一个从未到过这座城市的人介绍这座城市的时候,你可以通过描述标志性建筑的方式去描绘、介绍这座城市。当你徜徉在黄浦江畔,流连于外滩那经典的海派建筑群落之中,置身于浦东新区那当今全球最为现代的建筑群落之中,你会毫不犹豫的说:“对,这就是我心目中的上海——海派、时尚、现代、前卫、后现代!”

但是同样建在黄浦江畔的中国馆却故意忽略了(设计师说:“外国人来看世博会,不是留下上海印象。”)上海的海派建筑文化血脉。一个拒绝与城市的整体建筑风貌相衔接的建筑怎么会阐述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的理念呢?又怎么会成为这座城市的新地标呢?

总之,这种浓缩了大国天威与等级差别意识的四足鼎式建筑不但不会让人将它与和谐共生、改革开放的当代中国意识联系起来,甚至只会把自己推离“变易”、“日新”的中国文化精髓,推离创新、超越的世博理念,推离海派、前卫的上海文化。中国馆的确“很中国”,但它是古老中国的,不是当今中国更不是未来中国的;的确是因为世博会才建的,但是它却“不世博”;的确也建在了上海城市文脉——黄浦江畔,但是它却“无上海”。

上海世博会 篇2

头几天我们先去寒山寺、狮子林等地方。那些地方山清水秀,都是名胜古迹。最后两天我们才去看世博,让我给大家讲一下我在上海世博会吧,我在上海世博会的时候,最深地感触是人太多了,进一个馆要排好几个小时,所以我和爸爸只看了两个馆,我们首先看的是泰国馆,泰国馆里摆放了一些很有泰国特色的东西,还有几个吃泰国菜的餐厅,我比较感兴趣的是折叠包,折叠包是一个很大的包,它可以折得很小,小得可以放到很小的口袋里,还有扣在手上的钱包也很有意思。

参观完泰国馆,我们去吃了肯德基,吃饱了,我和爸爸又排了好久的队去看哥伦比亚馆,哥伦比亚馆与众不同、因为那里有导游,而且那里是一个大大的哥伦比亚的拼图,导游带我们看了整个馆。并给我们简单地介绍了馆内的东西最后我和爸爸离开了哥伦比亚馆回到酒店。

聚焦上海世博会 篇3

“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落幕不久,世界的目光又将聚焦上海。500多天之后,在黄浦江畔,将举行世界顶级展览盛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世博会以观赏为前提,突出展示、交流世界的多元文化。参展国地不分东西,国不分大小,民不分贫富,都可通过主题化展示,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给世界。各民族文化不同,对主题理解各异,展馆设计因此百花齐放。各国观众流连忘返于多样化世界文明的展示空间,实现着人与世界的全身心对话,在震撼性见闻中造成刻骨铭心的体验和记忆。

笔者自2000年参与上海世博会的申办和筹办工作,有幸亲临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和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等三次世博会,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底蕴。世界文化在和平共处的背景下,注重沟通交流、借鉴比较和共同发展,向往文明、进步与未来。根据《国际展览公约》,世博会把千差万别的文化差异高度集中于有限的时空,主要目的是教育民众及推动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体现文明进程,展示国家形象,促进所在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等。

如汉诺威世博会上的尼泊尔馆。这个来自喜马拉雅山脉的佛教国度,直接在世博会上展出了一座精美绝伦的佛殿,和着悠扬的梵乐,各国参观者坐在佛殿四周,静静地欣赏,默默地沉思,体悟一种佛教文化。德国馆则把德意志民族的精英如贝多芬的头像从中间剖开,头像里展现了艺术大师经典乐章的五线谱。爱知世博会上的美国馆,放映了富兰克林的主要发明创造成果的影片……无论是印地安人的热情舞蹈,还是东南亚的典雅乐曲,或是非洲土著纯朴自然的表演,都从各个方面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

自1851年以来,世博会已在近30个国家举办了124次。世博会有句著名的口号叫做“一切始于世博会”,因为世博会是一场汇聚着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的全球性盛会,它的每一次举办,都在科技、文化艺术、建筑和生活等各方面,引领了时代的发展,并产生思想碰撞,迸发出新的火花,从而促发新一轮的学习、竞争和进步。

例如,在1851年第一届英国伦敦世博会上,留下了建筑史上有名的水晶宫,首次展示了蒸汽机和电报;在1873年的维也纳世博会上,留下了由著名作曲家施特劳斯亲自指挥的名曲《蓝色的多瑙河》;在1876年的美国费城世博会上,首次展示了贝尔发明的电话;在1888年的澳大利亚墨尔本世博会上,首次展示了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在1889年的巴黎世博会上,著名的埃菲尔铁塔、丹米勒制造的四轮汽车首次亮相;在1904年的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上,首次展出了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在1915年的美国旧金山世博会上,第一次放映了电影;在1958年的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上,留下了著名的建筑——“原子球”,等等。

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十分注重借助世博会这个平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最新的发明,表现自己国家的文化底蕴和综合实力,并以此显示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引领作用。举办世博会有助于推动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上海世博会是世博会历史上首届以“城市”为主题的盛会,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下,强调多元文化融合。主题是世博会的灵魂。演绎好主题是一届世博会文化展示的集中体现,是成功举办一次高水准的世博会的关键。

上海世博会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主题,绝不是只关注城市本身的发展,而是要通过各种展示和活动,集中探索并回答三个问题。一是什么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更和谐;二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让城市更美好、更和谐;三是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模式让地球家园更美好、更和谐。

文化创新是世博会的灵魂与动力。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副主题是“城市生命、城市人、城市星空、城市足迹、城市梦想与未来”。以创新思维演绎世博主题,需要包括二度演绎以及展项演绎、展品演绎等多度演绎。如中国馆将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的主旨之下趋于深层演绎,主题馆之一的城市文明馆将在“城市起源、城市发展与城市智慧”的演绎基础上继续深化。

上海世博会将充分借鉴历届世博会成功经验,举全国之力,集中世界智慧,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形成主题内容结构,通过展览、论坛、活动、遍布园区的硬件设施和软环境等多种方式、多种载体来深入演绎和展示主题。

会徽是世博会的象征,也是世博会的文化符号。上海世博会会徽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世”字图形意寓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意为广义的人类追求美好和谐的生活,较好地体现了世博会的理念和“以人为本”的原则。

世博会吉祥物是代表东道国的标志物,反映了东道国的历史文化特色和对世博会主题的诠释,在世博会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2007年1月,上海世博局面向全球征集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共收到来自21个国家的2.6万多件应征作品。上海世博会最终选定的吉祥物的名字叫“海宝(HAI BAO)”,意即“四海之宝”。“海宝”的名字琅琅上口,也和它身体的色彩呼应,符合中国民俗的吉祥称谓。“海宝”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在国际大型活动吉祥物设计中率先使用文字作为吉祥物设计的创意,这也是一次创新。

其实,主题演绎成功与否,是落实到各个展馆展示中的。上海世博会为各省、市、自治区提供了各6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各地都在积极筹备,如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参与上海世博会的组委会,由分管副省长担任主任,省外经贸厅、省建设厅等30个相关部门和各市政府作为成员单位全面参与。在上海世博会浙江宣传周活动中,近4万人次参观了巡展,为浙江各界了解世博会、参与世博会提供了近距离的机会和平台。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在参观“走进世博会”巡展时强调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的又一盛事,浙江要最大限度地利用上海世博会带来的宝贵机遇,分享世博会结出的丰硕成果。

浙江馆将突出浙江历史文化特点,凸现浙江城市文明的发展成就,展示浙江优质的城市生活品质,传扬浙江创新精神。为做好浙江馆的展示,浙江省还专门成立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浙江展区专家组,目前正在积极筹备主题陈述,力争将浙江展区做得精彩。上海世博局已与浙江省文化部门紧密联系,浙江省的一些地方戏的优秀剧目已着手策划献给世博会观众。9月28日,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落户在宁波镇海区后大街社区。这是上海世博局第一次把“海宝”送给长三角的兄弟城市,也意味着“长三角世博主题之旅”的第一个地点正式敲定。

异彩纷呈的各国建筑艺术

世博会是个文化盛会,参观世博会首先是看文化。我们不妨来看一下与世博会相关的建筑设计和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含义。

从1851年英国伦敦世博会上惊艳亮相的水晶宫开始,历次世博会总有一些建筑引领时代潮流,成为经典,为人津津乐道。上海世博会预计有2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截至目前确定自建场馆的国家有40多个。随着部分国家正式签署参展合同,创意独特的国家展馆也一一浮出水面。

比如说英国馆,是一座名为“创意之馆”的建筑,外部由大量向各个方向伸展的触须组成。每根触须顶端都有一个细小的彩色光源,这些光源可被组合成多种图案、颜色和信息。所有的触须都在风中轻微摇动,形成展馆表面永远变幻的光泽和色彩。看上去就像一个会发光的盒子。与此同时,展馆的外表面还可以通过信息和图像的形式向外界显示展馆内部的活动。“创意之馆”的所有建筑材料都是可循环利用的,整个建筑的碳排放量将为零。

再看投资预算近2亿元人民币的西班牙馆,8500平方米的展馆由万千柳条“编织”而成,俯瞰就像一个形状独特的篮子。西班牙馆的建筑材料以环保材料为主,有弧度的钢梁相交形成像篮子一样的结构,外墙覆盖着柳条,这样的设计不仅方便日后拆卸,也可以让自然光随意透过钢管和柳条射进室内,不同的角度还有不同的景色。展馆内部主要使用竹子和半透明纸作为材料,顶部则使用太阳能,从而起到节能效果。

瑞士展馆将选用主要由大豆纤维制成的幕帷,既能发电,又能天然降解。展馆顶楼规划种满绿草和蒲公英,观众乘缆车“登山”,可在喧闹的城市生活中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体验“微型瑞士”的秀美山川。

而投资预算高达4亿元人民币的法国馆,计划通过高新技术实现展馆能源自供。法国馆名为“感性城市”,看上去像漂浮在水平面上,与黄浦江相得益彰,而且这个方案在能源方面应用了高新技术,展馆将实现能源自供。在法国馆内,30%面积将会种上中国和法国的植物,营造出法国大庭院的自然感觉。

作为东道主的中国,部分建筑也极具特色。中国国家馆外观以“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整体呈斗拱状,也像中国古代的官帽,高达60多米,气势磅礴。

位于黄浦江畔的世博会演艺中心,将是国内首个容量可变的大型演艺场馆。整体造型呈飞碟状,在不同角度、不同时间会呈现不同形态。白天如“时空飞梭”、似“艺海贝壳”,夜晚梦幻迷离,恍若“浮游都市”。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签署参展合同,公布展馆方案,我们可以期待,在上海世博会将能感受到现代建筑艺术的魅力,一饱眼福。而这仅仅是世博会展示全球文化魅力的一种形式。

上海世博会展期184天,每天在园区内举办的各类文化演艺活动将超过100场,总数将超过2万场次。从这个角度看,它将是民众的嘉年华,欢乐的海洋,更是世界文化交流的盛会。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世博会期间,国内每个省区市都将拥有5天的活动周期,举办“省区市活动周”活动。这既是国内各省区市参与世博会的大平台,也是各省区市展示文化“软实力”的舞台。在活动周期间,各省区市将通过舞台表演、街头巡游、广场展示等方式展现各自具有地域、民族、民俗特色的演艺节目。

世博文化和中国名人相映成辉

世博文化和名人名家紧密相连。从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历史可以看出,中国名人与世博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李鸿章可以说是晚清重臣中和世博会关系最多的一位。当中国商人徐荣村的丝绸在1851年伦敦世博会得奖后,李鸿章专门为徐荣村作过诗。1872年,中国政府第一批官派留学生120名到美国去,这件事情对中国影响很大。为促进这件事情,李鸿章起了很大的作用。4年之后,这批留学生参观了1876年费城世博会,当时美国第18任总统格兰特还特地接见了他们。中国当时官派第一个参加世博会的人名叫李圭,写了一本书叫《环游世界新路》,影响广泛,他在这本书中详细记载了这批留学生参观世博会的全过程,李鸿章为这本书作了序。

张元济是浙江海盐人,这位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对中国的教育、出版业有杰出的贡献。他1901年入主商务印书馆后,为更好地了解西方世界,在1910年作了一次考察西方的旅行,到过英美德法等十几个国家。1910年初出发,7月初,他到达了比利时布鲁塞尔。当年6月27日正好举办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张元济对于世博会很有兴趣,之前他对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作过充分的研究。他抓住这个机会先后7次参观了世博会,发回了大量的信函,谈了自己的体会看法。张元济写了一篇文章,思考中国应该怎样去参加世博会,发表在当时影响最大的《申报》和《东方》杂志上,他回国后,亲自领导商务印书馆尽可能地参与世博会。在1915年的巴拿马世博会及1920年费城世博会上,商务印书馆都以自己出版的书籍得了不少奖项。由此我们可以说张元济是中国文人中第一个认识到世博会重要性的,商务印书馆也是近代企业中最热心参加世博会的一家。商务印书馆还出版了大量关于世博会的书籍。

曾任清代总理衙门事务大臣的张萌桓,在参观了1889年巴黎世博会后,写了大量的日记。其中详细写到了1889年巴黎世博会的情形,这是中国官员对于世博会的亲自体验。还有一位就是庞元济,他自小喜欢书画,曾出版了一本书《中国历代名画集》,精致古雅,1915在巴拿马世博会上展出后,在欧美影响非常大,可以说近代以后欧美对中国传统书画的印象有很多都来自于这本书。这也是中国在世博会历史上很重要的一本书。

上海世博会对上海房地产的影响 篇4

多年来, 上海房地产市场发展日趋成熟, 逐步呈现出以市场机制为主导, 以有效需求为依托, 健康向上的繁荣局面。尽管很多学者都认为房价的逐步上升是各方面综合因素作用下形成的, 但是, 世博会的举办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上海房地产的迅猛上升, 尤其是浦江两岸新一轮发展规划的实施, 小城镇建设、旧区改造和轨道交通设施建设等极大地影响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开发格局, 黄浦江两岸从过去的港口、仓库、码头改建成集旅游、休闲、购物、居住、办公于一体的综合社区;西藏南路尽端开辟人工岛屿, 创造独特景观, 将绿带和水面引入腹地, 并提供更多的生活岸线和不同特色的空间, 使人工岛成为与世博会主会场相呼应的景观亮点。这样, 原来的钢铁厂区、仓库、码头将改建成“时尚居住区”, 促使房地产的投资开发与增长, 同时对中国的经济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尽管世博会的举办极大地刺激上海房地产的开发, 推动房地产业的发展, 最终带动整个上海经济的蓬勃发展, 但房地产价格的迅猛上涨使生活成本大幅度增加, 导致许多中低收入人群买房难。因此如何有效的抑制房地产价格上涨, 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本文收集了房地产业的相关数据, 阐述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分析房价变化的原因和研究世博会对上述因素的具体影响, 定量评估世博会对上海房地产的影响及预测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形势和提出政策建议使经济能够稳定健康的发展。

二、上海房地产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申博的成功, 上海城市建设面临新一轮大发展, 旧区改造、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小城镇建设和轨道交通设施建设, 尤其是新交通轨道的建成使用更是促使新商业中心和郊区卫星城镇的形成及非中央商务区的增长, 同时也吸引了许多零售商到这些区域投资, 促使房地产保持较高水平运行。

据统计, 1995到2002年以来, 上海房地产开发投资发展平缓。而2002年成功申办世博后, 房价便急剧上涨, 2003年,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为2452.11亿元, 其中房地产投资为812.56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52.86%、60.24%。伴着“世博效应”, 房价从2005年的8896元/平方米上涨到2009年的22118元/平方米, 2010年更是一跃超过了40000元/平方米。其中, 交通轨道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也进一步提升了有关区域的楼价, 目前, 部分区域房产价已超过100000元/平方米。从上海成功申博以来, 市中心、黄浦江两岸, 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等地区房价年增长率就一直保持在38%以上。由于这块区域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和商业中心效应的牵动, 部分世博会场馆在世博结束后陆续被拆除改建再度开发也持续带动房价的增涨。

三、世博会对不同类型的房地产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

世博会对不同类型房地产的影响是不同的, 根据上海存量房交易情况, 其中可以归类为对住宅、办公室、商业营业用楼三类房地产的影响, 具体分析如下:

1. 住宅。

为了举办世博会, 上海进行了重大的城市改造, 无论是公共基础设施还是周围的环境质量都大大改善, 这无疑会吸引很多人移居上海, 可因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 在世博会期间, 住宅房价不会直接受到过大的影响, 而更多是来自上海未来经济形势的发展、上海的地位及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 同时也包括上海政府配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而采取的联动政策等间接影响这个板块房价。而作为一项国家范围内的重大事件, 世博会的巨大投入必影响到上述因素, 从长期来讲, 上海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大都市, 国内外的人们将考虑迁居上海, 这将继续推动上海未来住房价格的增长。

2. 办公用房。

据统计, 上海世博会是当前规模最大的世博会, 让上海这座城市瞬间闻名于世界, 因此, 很多企业办公机构将进驻上海, 带动其办公楼的迅速发展, 而土地资源本身的稀缺性和“内陆香港效应”更是让这类房地产数量、价格迅速增长。据统计, 2002年前, 办公楼的成交面积幅度都较为平稳, 而2002年后, 其涨幅加大, 这种变化与世博会效应是离不开的。

3. 商业营业用房。

上海世博会是综合类展览会, 共有240个国家地区组织参展, 时长184天, 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 超越7000万的参观人数等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所以, 留给商业营业用房的机会要多于住宅和办公楼类型房地产, 2002年来, 商业营业用楼的成交数量大幅增长。另外, 相关交通设施的改善, 促进郊区商业中心的形成, 给上海房地产带来持续动力。

综上, 世博会的举办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 但也使上海房地产泡沫经济现象更为严重并带动整个产业的恶性循环发展、进一步加深通胀、房价过快增长, 直接导致多数人买房难, 给社会的稳定性带来极大威胁等诸多问题。

四、原因分析及预测未来房价的变化

尽管房价上涨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但世博会是由国家政府主办, 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 以展现人类在社会、文化、科技和经济领域内所取得成就的国际大型展会, 它无疑影响了房产的发展。上海房产的急剧升温是世博会的巨大投入影响到其发展还是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管理不力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供给方面的减少。

世博会的举办, 使上海的综合能力迅速提高, 加快了上海建设世界级航运、金融、贸易和经济中心的步伐, 使其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的转型, 使其房地产具有全国乃至国际性质, 直接导致需求强劲持久, 加之土地资源的稀缺性, 推动房价的总趋势长期上涨, 房地产资源的供给情况越发紧张。

如图1, 可看出房屋 (住宅) 的竣工率 (即上海土地资源) 逐年下降, 给上海房地产带来指数式增长。

2. 炒房现象和政府政策影响。

成功申办世博的同时部分房屋开发商便利用房地产开发体制、供应体制、融资体制尚不完善, 对房地产进行恶意的炒作。另外, 国家的一些政策, 如实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政策后, 土地价格大幅上涨。一些开发商甚至把预期中因土地价格上涨而引起的成本增加提前消化, 转嫁到现期的房屋销售中, 使房屋销售价格猛涨。

3. 拆迁成本和建造成本的增加。

为了给世界各国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充分体现东道国的综合实力, 上海对大量的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改建。如小城镇建设、旧区改造、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和轨道交通设施建设, 原来的钢铁厂区、码头、仓库改建成“时尚居住区”。这就得进行大量的拆建工作, 极大地影响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开发格局。

通过统计上海房屋拆迁情况, 可知拆迁数量的增加必然直接导致房屋拆迁成本和建造成本的提高。

4. 需求的大量增加。

上海世博会是历届世博之最, 自2002年来上海新开立38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并伴随着大量外籍人士进入, 无论是高档住宅还是普通的租赁需求都大大增加, 房屋上市量迅速减少, 导致价格急剧上升。以下借助经济模型研究数量与房价的关系, 每种商品在市场经济中, 存在两个不同的函数。

(1) 需求函数X=g (e) , 它是价格的单减函数, 其图形称为需求曲线;

(2) 供应函数M=f (E) 是价格的单增函数, M为所考虑地区内的住房需求, 其图形称为供应曲线。

如上图所示, 其含义是只有在H点时市场上房屋的数量和价格才趋于稳定, 而在其他点是不稳定的, 一种是逐渐趋于稳定, 另一种是更加混乱, 其供求关系决定市场经济中价格和数量的振荡关系, 这在经济学上称为蛛网理论。经研究上海房产价格在一段时期内是呈指数爆炸型增加。

一般来说, 房价的推动因素与该地区的房屋投资额、人均GDP、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及人口密度密切相关, 而世博会是国家范围内的重大事件, 其巨大投入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上述因素, 我们可利用以上四项影响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的宏观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假设出下面公式进行预测未来房产价格的变化。

其中Yt是上海第t时期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εt (常数项) 为第t时期的回归误差与其他固定因素的综合;GDPt为第t时期的人均GDP, RIt为第t时期的上海房屋投资额, IIt为第t时期的上海城市基础设施投资, PC为第t时期的人口密度, α、β、γ、δ为待估参数。通过上式得出未来房价是具有强大的驱动力的。

五、政策建议

世博会的举办极大地刺激上海房产的开发, 推动房产业的发展, 最终带动整个上海经济的蓬勃发展。房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 房屋消费是当前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可目前房价增长过激, 远远超过居民的实际购买力, 住房投资规模过大, 供应结构不合理, 中低档普通住房供应明显不足, 房产中介市场过乱, 房产所需资金大部分来自金融机构的现象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加大了房产金融风险程度, 影响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对此, 有关政府部门可采取以下措施使房地产沿着健康稳定的趋势发展。

1. 摸清上海目前住房消费的基本情况, 严格实行住房申报审核制度。

通过与国土管理局、公安户籍管理、政府和居委会等密切配合, 对全市居民进行彻底的户籍摸底查询, 从根本上了解住房的消费情况。尽快制定“一户一宅”的相关政策, 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与利用。

2. 取消商品楼预售制度, 实行现房销售制度。

这样可以抑制房产开发商手中资金过多而进行不正当的炒房现象, 使房价向其合理范围回归。

3. 认真分析区域人口资源的情况, 调整房地产供给结构。

综合分析上海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 准确统计上海本地人口数、老龄人数、适婚人口数、流动人口等数据, 制定户均居住面积体系等相关指标, 预测未来各个时期的土地资源承载能力。

4. 严格打击炒房等哄抬房价的行为。

严厉打击和处罚诱骗消费者争购、大量囤房囤地、虚假买卖合同等不法市场行为, 防止房地产泡沫经济的出现和进一步恶化。

5. 加快低碳住宅和绿色建筑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房产的开发活动占用土地且消耗各种资源, 对资源的需求以及周边自然环境都具有重要影响。低碳住宅和绿色建筑技术是低碳地产的技术支撑, 低碳地产技术的创新能解决因人口增加带动房地产发展而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否则, 土地资源会更加紧缺。

6. 政府通过控制建材、上调利率水平、调节供求关系等手段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

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 加强市场监控和信息化建设, 充分发挥市场化对资源的配置作用, 促使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价格平稳。这些政策符合我国房地产业的现状, 对房地产管理者起到一定的政策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曾国安, 张河水.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研究状况及思考[J].学习与实践, 2011 (8)

[2]吕建昌, 张宇.上海世博会的后续效应[J].东南文化, 2010 (6)

[3]姜启源.数学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迎接上海世博会 篇5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一声声口号中,世博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世博明星――“海宝”正热情地向我们打着招呼,周围的人们个个热情高涨,迎接着20xx年的到来。我这个小东道主当然也不能懈怠,利用双休日去社区学习世博英语。一大早,我背起书包,一边哼着小调,一边走出了家门。只见小区里的爷爷、奶奶们已经早早地出来锻炼身体:有的舞弄着剑,有的打起了太极拳,有的则一边遛狗,一边散步,好不热闹啊!我想到待会儿又能学上几句世博英语,说不定在世博会召开期间真能派上用场,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连走路的步伐也加快了。走着,走着,忽然觉得脚底下软软的,黏黏的。定睛一看,发现自己原来踩到了一堆狗屎上。雪白的球鞋被弄脏了,这怎么办?谁这么缺德呀?我环顾一下四周,不见狗和它的主人。我暗暗生气,心想:这些狗真不懂文明,随地大小便可是影响市容的行为。千万别让我碰到那只狗和他的主人,看我怎么收拾你?看着又脏又臭的`球鞋,刚才那份快乐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我只能飞奔回家,重新换了一双鞋。这回,我吸取教训,边走边看清地上。

咦,刚才被我踩到的那堆狗屎前怎么蹲着个小弟弟?我连忙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去看个究竟。只见,小弟弟的皮鞋前端也被弄脏了,看来他也是个倒霉蛋。“小弟弟,别……”我刚想上前劝道,可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呆了。只见,小弟弟打开一张餐巾纸,笨拙地把纸盖在了狗屎上。多臭啊!万一脏东西弄到弟弟手上,那可怎么办?我连忙一把拉起小弟弟,说:“小弟弟,这脏东西可不能碰呀!”小弟弟忽闪着眼睛,笑着说:“哥哥,幼儿园老师告诉我,再过500天就是世博会了,我们小朋友也要为世博出一份力啊!”我一下子懵了,我怎么没想到呢?平时,我和同学们嘴上总说要为世博出力,可怎么偏偏忘记应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呢?我感到脸上火辣辣的。我把小弟弟扶到一旁,转身来到那堆狗屎前,刚蹲下身子,一股恶臭就直朝我的鼻子里钻。我一面用左手捂住鼻子,一面快速地拾起那脏东西,飞也似的把它扔进垃圾箱里。不知什么时候,小弟弟的妈妈出现在了我们的身旁,对着我们连声说“你们真棒,不愧是城市小主人呀!”我真有点不好意思了。

走进上海世博会 篇6

中国:从后奥运时代步入“世博周期”

北京奥运会圆满落幕之后,上海世博会逐渐聚焦着世人的目光。

自1851年伦敦举办首届展览会以来,综合类和专业类的世博会已在近30个国家举办了124次。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简称上海世博会)是综合类世博会,综合类世博会每5年举办一次,是第一次落户发展中国家,其影响将远大于先前在昆明和沈阳举行的专业性世博会。与奥运会不同的是,综合类世博会的会期长达半年,被誉为“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

北京奥运会从申办成功到成功举办,为中国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奥运机遇”。那么,在接下来迎接与举办上海世博会的过程中,中国又将迎来怎样的历史性机遇?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背景下,一定程度上讲,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今后两年世界经济的晴雨表,由大大小小的“世博机遇”孕育的“世博周期”,将为世界经济尽快复苏创造条件。

在经济不振的年代,盛会往往被赋予凝聚人气、汇聚资源、赢取发展机遇的特殊功能,并放大其正效应。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说,奥运会之后中国经济不会萧条,原因之一就是上海要办2010年的世博会,2012年广州还要办亚运会。在经济学家看来,这些盛会拉动的投资链条和人气,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同样经历了激烈的申办竞争,同样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同样被视为21世纪之初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引擎”???上海世博会与北京奥运会,都寄托着全体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和抱负。

上海市副市长杨雄指出,世博会是对上海的推动,更是对全国的推动,全球也将借助上海世博会分享中国发展的历史机遇。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局长洪浩告诉记者,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预算为286亿元,其中建设费用180亿元、营运费用106亿元。此外,上海世博会预计吸引7000万人次的海内外参观者,平均每天近40万人次,会刺激旅游及相关行业发展。据国泰君安研究报告测算,参观者中的35%会作延伸旅游,并带动整个长江乃至华南地区旅游业发展。

受访的经济分析人士认为,上海世博会对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核心圈的经济拉动将是明显的,并且会产生发展的“溢出效应”:一是城市化。长三角区域研究专家郁鸿胜认为,上海世博会不仅将直接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的水准,更重要的是第一次开设了一个展示、交流多种城市发展模式的“大课堂”。二是区域一体化。世博会更多的机遇隐藏在现场会展和巨大人流的背后。世博会是全球文化、经济、技术的交汇碰撞,中国由此所缔结的政治、外交、商务、人脉等关系,将为深化改革开放提供重要基础,其影响之深远,可能会出乎大多数国人的预料。

世界:参加上海世博会就是看好中国

上海世博会是世博会历史上参展规模最大的一届世博会,参展方达233个。2009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国经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但总体而言各参展方对参展上海世博会都表现相当积极,把参展上海世博会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平台和重整经济的契机。

为全力参展上海世博会,德国不来梅市专门在上海成立了政府联络处。不来梅经济和港口部副部长海纳?海瑟勒博士说:“我们不可能不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这让我们更重视参展上海世博会。因为这届世博会是一届探讨城市未来出路的盛会。在这个全球共同关心的话题面前,不来梅不仅可以展示自己,也可以学习他人,寻找到更多合作机会。”

作为参展一方,不来梅代表了全球各方对上海世博会的期盼。洪浩说:“就像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美国芝加哥世博会一样,上海世博会正在危机中凝聚信心。各方齐心协力办好上海世博会,无疑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和重振。”

上海世博会彰显“绿色智慧”

上海世博会140多座各类场馆顺应“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潮流,这些场馆的相关设计和展示可谓极尽科技创新、夺人眼球之潜能。

世博轴项目是上海世博会的主出入口和世博园区的中央立体交通轴线。作为上海世博会永久性建筑之一,世博轴长度超过1000米,分地下、地上各两层。它将为海内外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带来奇妙的昼与夜,它更是“绿色建筑”理念与技术的聚合体。

2009年12月竣工的世博中心,堪称引领中国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绿色新风的一个典范。据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戴柳介绍,经初步估算,世博中心每年可节约能耗2160吨标准煤,煤电转换相当于上海一万多户居民一年用电总量;每年可节约自来水16万吨,相当于上海1000多户居民一年的用水总量。

按照中国启动的“世博科技行动计划”,绿色能源、低碳排放成为首要目标,在5.28平方公里的整个世博园区内,客运交通工具将实现“零排放”,园区内建筑和照明的二氧化碳排放将减少30%。此外,东道主还承诺将实现世博园区的生态和谐与资源综合利用,包括园区内雨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100%,工程废弃物和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100%。

占地6000平方米的日本馆,建筑外观呈弧形穹顶的蚕茧造型。其外表采用的透光薄膜,可吸收太阳能发电并在夜间发光;薄膜上长有三个洞和三个触角,前者可接收雨水并循环利用,引入阳光减少照明用电,后者可强化冷暖空气的流通,减少空调能耗。日本馆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多发掘大自然奥妙,少给大自然增加负担。以其为代表,世博会众多展馆都在追求成为绿色建筑,探索将人与自然相连而不是分隔。

结合螺旋形的建筑外观,丹麦馆别出心裁设计了一条300米长的自行车通道,同时准备了500辆自行车,供观众免费骑用。而在其屋顶,则是一个供野餐、休闲的区域,绿意盎然,自然气息浓郁。丹麦世博会秘书处项目总监约翰?汉森解释说,在今天的哥本哈根,环保的自行车已成为大众最理想的交通工具。经常去郊外野游、拥抱大自然,也是丹麦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令丹麦人自豪的生活方式自然要在建筑中得以充分表现。

印度馆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座半径达37米的传统穹顶,制作这一巨大穹顶的材料不是钢结构,而是传统的木头和竹子。印度展区总代表苏巴什?帕尼介绍,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印度馆从建设到布展的最大特色。大穹顶正是在“中国竹乡”???浙江安吉加工制作的,穹顶内没有一根梁、一根柱,施工难度很高。这不仅反映出中印两国建筑文化的交流融合,也通过对传统建材的继承,弘扬了生态环保的理念。

瑞典馆,同样有1/4的空间是用新型木材建设。这部分被绿色植物簇拥的木结构建筑,高约20米,被设计为瑞典馆的入口大厅。瑞典展区总代表安妮卡?雷姆比说:“我们想让观众一进展馆就树立一个新印象,即木材不仅是造纸原料,更是一种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乃至生活方式。只要加入了创新科技,木材可以像钢材一样坚固耐用。”

上海世博会是集纳世界智慧的大舞台,从各国自建馆的建筑构造,到馆内所展示的主题和内容,无不折射出参展方的最新环保理念和前沿科技成果,充分显示了“绿色智慧”的无穷潜力。

由175根钢桩和1200吨钢结构结合而成的德国馆,其外墙使用的是一种网状、透气性能良好的革新性建筑布料,表层织入了一种金属性银色材料,对太阳辐射具有很高的反射力,就像建筑外墙之外的第二层皮肤,为展馆遮阳。同时,网状透气性的织布结构能防止展馆内热气的聚积,可有效减轻展馆内空调设备的负担。为期6个月的世博会结束后,德国馆的钢桩、钢结构连同1.2万平方米的“外衣”,都将拆除回收再利用。

芬兰馆“冰壶”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数亿年前冰川期留下的岩石壶穴。“冰壶”的白色外墙似由一块块冰搭建而成,而其真实“身份”是一种新型纸塑复合材料:以标签纸和塑料的边角余料为主要原料,表面坚硬耐磨,水分含量低,自重轻,不褪色。这种来自芬兰的创新建材将通过上海世博会首次大规模应用和展示。芬兰展区总代表佩尔蒂?胡伊图介绍,“冰壶”顶部的碗状开口设计,可促进自然通风,且能铺设太阳能电池板,为展馆制冷等设备提供电力;为应对上海夏季的酷热,“冰壶”房顶还种有植物遮阳;雨水也可进行回收再利用。全馆犹如一个微型的生态城市。

在“城市最佳实践区”,上海市的参展案例“沪上?生态家”,屋顶安装有“追光百叶”,可跟随太阳角度的变化自动调节,实现遮阳、照明多用途,一个小小的奇思妙想让人惊叹“绿色智慧”的无处不在。“上海世博会将成为荟萃全球绿色智慧、探讨人类可持续发展前途的一个平台。”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副主任周汉民如此表示。(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走进上海世博会 篇7

美国馆主题与核心理念

主题:“欢庆2030年”

美国馆展示空间里将由一位美籍华裔青年带领游客徜徉于未来时空, 亲身体验2030年的美国城市, 让参观者通过感性游历领悟“可持续发展、团队精神、健康生活、奋斗和成就”这四大核心理念。

美国馆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 是上海世博会上最大的国家展馆之一。美国馆将从“可持续发展、团队协作、健康生活、美国华人成就”等四方面来演绎“拥抱挑战”的主题, 展示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创新精神和商业成就, 与中国人民共庆中美之间的良好友谊和积极合作。

墨西哥馆概况

主题:传承历史, 面向未来, 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造型亮点:风筝广场

展馆位置:世博园区C片区建馆时间:2009年8月6日

国家馆日:2010年9月16日

墨西哥馆的三层展厅, 全都藏在广场的地下, 墨西哥馆将成为本届世博会中唯一一个主体位于地下的建筑。因为展馆主体在地下, 所以墨西哥人在展馆屋顶上动足脑筋。墨西哥馆的主体建筑是个大斜坡, 露在地面上的就是个小斜坡, 占地4000平方米的斜坡屋顶, 被打造成开放式广场。广场地面绿意盎然, 象征着开放的城市空间, 又表达了墨西哥人“还城市以绿色”的想法。站在广场草地上抬头, 你将看到遮天蔽日的风筝森林。空中足足有135个巨型风筝, 固定在杆子上, 覆盖了墨西哥馆的整片天空。风筝的五种不同色彩:紫色、白色、橙色、红色、黄色, 也装点了墨西哥馆的天空。

尼泊尔馆主题和方案

主题:“加德满都城的故事———寻找城市的灵魂;探索与思考”

造型亮点:异域之魂

展馆位置:世博园区B片区

主题为“加德满都城的故事———寻找城市的灵魂;探索与思考”的尼泊尔国家馆, 截取了首都加德满都在两千余年历史中, 作为建筑、艺术、文化中心的几个辉煌时刻, 通过建筑形式的演变来展现城市的发展与扩张。尼泊尔展馆的另一个亮点, 是突出尼泊尔在环保、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建筑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挪威馆主题和方案

主题:“挪威.大自然的赋予”

挪威国家馆油15棵巨大的“树”构成, “树”来源于木头和竹子, 太阳能和雨水是它的运作动力, 大自然赋予了挪威一个美丽的展馆。独特的建筑材料、各种环保理念和节能技术的运用, 是挪威馆的一大亮点。这个外貌奇特的展馆将由挪威的松树和中国的竹子共同构建, 展示出“大自然的赋予”的展馆主题, 体现城市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这些树高低不一, 从5米到15米不等, 每棵树均有固定在地下的树根和空中的四条树枝。以树枝的外端为附着点所支起的篷布, 形成了外观高低起伏的展馆屋面, 如海岸延绵, 又似山峦逶迤, 充满雄奇意境。展馆正式启用之后, 白天和晚上将呈现不同的外墙色彩。夜晚来临之后, “北极光”将出现在挪威馆的外墙上, 配合着大家耳熟能详的挪威古典音乐, 给观众带来一种焕然一新的听觉和视觉感受。

日本馆主题和方案

主题:“心之和、技之和”

造型亮点:半圆型的大穹顶, 宛如一座“太空堡垒”

展馆名称:紫蚕岛

国家馆日:6月12日

建馆时间:2009年2月27日

银白色的日本展馆形成一个半圆型的大穹顶, 宛如一座“太空堡垒”, 其实, 这是一层含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超轻“膜结构”。这让日本馆成为一座会“呼吸”的展馆。

日本展馆延续了爱知世博会“与自然共生”的理念, 在设计上采用了环境控制技术, 使得光、水、空气等自然资源被最大限度利用。展馆外部透光性高的双层外膜配以内部的太阳电池, 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展馆内将使用循环式呼吸孔道等最新技术。

瑞典馆主题和方案

主题:创意之光

造型亮点:展现城市与乡村的互动, 采用传统的城市建筑, 突出展示木材在现代建筑领域的运用。

展馆位置:C片区

建馆时间:2009年4月20日

国家馆日:5月23日

瑞典展馆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城市与乡村生活的互动。整个展馆的建筑式样采用传统的城市建筑, 由四个相互链接的建筑物组成。建筑外型还将突出展示, 木材是如何应用于现代建筑领域, 以及如何选用适当的材料来实现节能效果的内容。

沙特馆主题和方案

主题:生命的活力

造型亮点:丝路宝船

展馆位置:世博园区B片区

沙特馆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 它的主体建筑像一艘高悬于空中的巨船———月亮船。乘上这艘船, 回头可望见一千多年前中国与阿拉伯世界之间“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场景。顶层树影婆娑, 充满沙漠风情的空中花园演绎来自沙漠的绿洲。馆内还将出现世界上最大的IMAX屏幕3D影院, 沙特风情在屏幕上呼之欲出。人们可以体验别具特色的“帐篷生活”, 在枣椰树下远眺黄浦江两岸风光。

泰国馆概况

主题:泰国人:可持续生活方式

造型亮点:展现浓郁泰式风格

展馆位置:世博园区B片区

上海世博会泰国馆将以“泰国人:可持续生活方式”为主题, 在建筑上展现浓郁的泰式风格。泰国馆预计占地3117平方米, 共分为三个展厅:第一展厅名为“和谐的历史之旅”, 以中央的悬空水幕为特色, 巨幅电子屏将透过水幕描绘绚烂多彩的泰国历史;第二展厅名为“不同声音的和弦”, 体现泰国本土与整个世界的经济和文化的融合;第三展厅名为“和谐的泰国人”, 展现泰国各民族、各阶层共同繁荣的景象。上海世博会期间, 泰国展馆共可接待约600万人次的参观者。

土耳其馆主题和方案

主题:安纳托利亚:文明的摇篮

造型亮点:梦想迷宫的盒子

展馆类型:租赁馆

展馆位置:世博园区C片区

土耳其馆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 是上海世博会的租赁馆之一。土耳其馆的外观设计灵感来源于世界上最古老的村落之一Catalhoyuk (现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地区的中心) 。安纳托利亚是文明的发源地, Catalhoyuk (土耳其语:分叉的小山丘) 则是新石器时代 (公元前7400—6000年) 文明的中心。在这座村庄的墙上有一副壁画, 这幅壁画被看作世界上最古老的地图或规划图。土耳其馆将沿用8500年前的建筑风格, 显示土耳其古代文明与现代建筑的融合, 展现安纳托利亚有着“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的悠久历史。

西班牙馆主题和方案

主题:“我们世代相传的城市”

造型亮点:复古而创新的“藤条篮子”

展馆位置:世博园区C片区

西班牙馆是一座复古而创新的“藤条篮子”建筑, 藤条这项古老的手工艺无论在西班牙还是中国都有悠久的历史, 藤条材料的广泛应用如同连接中西方的桥梁。藤条设计是建筑的一种趋势, 在防湿、防火方面都没有问题。西班牙馆外墙都由藤条装饰, 通过钢结构支架来完成, 线条呈流线型。阳光将透过藤条的缝隙, 洒在展馆的内部。这8524个藤条板不同质地, 颜色各异, 面积将达到12000平方米, 运用书法艺术组成一个个古老的中国文字, 外墙将呈现出一首中国诗歌, 给中国观众留下隽永的印象。

新西兰馆主题和方案

主题:“自然之城:生活在天与地之间”

展馆位置:世博园区B片区

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

造型亮点:白云覆盖下的土地

新西兰馆是一个巨大的影棚, 从海边、城市、原野, 群山, 用令人叹为观止的影像技术展现一个全景式的新西兰印象。新西兰馆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 与中国国家馆仅一步之遥。展馆的正前方是一个白色遮阳棚, 遮阳棚后面是棕褐色的斜坡形展馆, 顶上覆盖着一个茂盛的花园。经过迎宾区后, 就会走进一条长达112米的多媒体长廊, 它曲折地向二楼延伸, 就是新西兰馆最重要的展示区———“自然之城”体验区。观众参观完长廊后, 会发现终点是屋顶空中花园的入口, 对新西兰人来说自然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住的房子都有花园。

新加坡馆主题和方案

主题:城市交响曲

造型亮点:外形酷似一个音乐盒

展馆位置:世博园区B片区

建馆时间:2009年6月19日

国家馆日:8月7日

新加坡馆景观设计的两大元素是水与花园, 代表着新加坡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妥善地处理了这两大环境元素, 并取得了平衡。展馆还有效整合了多种设计元素———音乐喷泉、视听效果互动以及屋顶花园的特色花卉景观, 形成一曲完美的协奏, 表达出城市交响曲的主题以及新加坡独有的韵律与节奏。展馆整体结构由四大支柱撑起。四根形状各异的立柱沿着平滑的曲线从楼顶悬挂下来, 贯穿上下, 相互映衬, 张力之间形成一种平衡。它们象征着在新加坡共同生活、工作和玩乐的多元种族。

意大利馆主题和方案

主题:“理想之城, 人之城”

造型亮点:功能模块, 方便重组

展馆位置:世博园区C片区

建馆时间:2009年05月08日

上海的弄堂游戏中, 有一种“游戏棒”, 它们被随意撒出, 会形成不同的组合。设计师从这个游戏中受到启发, 用20个可任意组合的功能模块组合出了取名为“人之馆”的意大利国家馆。20个功能模块代表了意大利20个大区, 形状就像游戏棒一样可以随意变幻。从外观看, 整个意大利国家馆如同分裂的马赛克, 体现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和谐共处。散布在展馆内部的水和自然光, 共同营造出一个舒适温馨的环境。原本在意大利传统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元素, 在“人之城”内被重新展示, 唤起了人们对历史的回忆。“人之馆”不仅在设计上新颖别致, 它还将采用了一种最新发明的多样化材料———透明混凝土。这种加入了玻璃质地的混凝土材料可以形成不同透明度的渐变, 还能随时感知建筑内外部的温度、湿度等。展馆内部类似“刀锋”的设计除了能制造出幻化的光影效果外, 还能向展馆内输送自然风。

以色列馆主题和方案

主题:“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造型亮点:由两座如同环抱在一起的双手组成的流线型建筑体

展馆位置:世博园区A片区

建馆时间:2009年04月29日

国家馆日:5月6日

以色列国家馆由两座流线型建筑体组成, 好像环抱在一起的双手, 又好似一只海中的贝壳。在建筑上, 以色列馆也尽显“创新与未来”。低语花园、光之厅、创新厅等三个体验区, 让参观者亲身体验现代技术带来的视听享受。在低语花园中, 参观者可以同自然对话;在光之厅里, 能与犹太的历史进行交谈。在建筑材料上, 由天然石块搭建而成的创新厅象征着与地球、历史的联系以及对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

印度馆主题和方案

主题:城市与和谐

展馆类型:自建馆

造型亮点:“万象和谐”

展馆位置:世博园区A片区

国家馆日:8月18日

印度馆有一个巨大的赤红色中央穹顶, 造型类似著名的泰姬陵, 并且是一个集多元宗教特色于一身的建筑。印度馆以“城市与和谐”为主题, 将展现印度丰富的文化传统, 多样化的宗教信仰、文化和语言, 传统与现代科技发展, 以及城镇和农村的融合。外表古色古香的印度馆其实内含高科技元素。总投入800万美元的印度馆主打“零化学物质”设计, 由太阳能电池板、风车、草本植物、竹木等现代融合传统的建筑材料打造的印度馆, 将体现出别样的时尚。

英国馆主题和方案

主题:“让自然走进城市”

造型亮点:“种子圣殿”

展馆位置:世博园区C片区

外型简洁, 并创意无限, 这就是英国国家馆所演绎的展馆。整个建筑最大的亮点, 也就是它的核心部分:“种子圣殿”--六层楼高的立方体结构, 周身插满约6万根透明的亚克力杆, 这些亚克力杆向外伸展, 随风轻摇。白天, 光线透过透明的亚克力杆照亮“种子圣殿”的内部;晚上, 它们内含的光源能点亮整个建筑。

“种子圣殿”将不仅因为这个独特的设计而惊艳于众, 它所带来的体验更加意义深远。参观者在进入“圣殿”之后会发现6万根亚克力杆每一根里都含有不同种类、形态各异的种子。英国馆“触角”里的种子大多来自中国。 (摘自世博会官方网)

上海世博会介绍 篇8

上海世博会申办的过程

1999年12月, 在国际展览局第126次全体大会上, 中国政府正式宣布申办2010年世博会。

2000年3月17日, 中国政府成立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委员会, 时任国务委员吴仪担任主任委员。

2001年5月, 中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向国际展览局递交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请函。

2002年1月30日, 中国政府向国际展览局递交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办报告。

2002年11月29日至12月5日,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全体大会并作申办陈述。

2002年12月3日, 经国际展览局大会投票表决, 中国获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意义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自1851年伦敦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开始, 世博会正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的盛会, 成为各国人民总结历史经验、交流聪明才智、体现合作精神、展望未来发展的重要舞台。

具有悠久东方文明的中国, 是一个热爱国际交往、崇尚世界和平的国家。中国取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 这是注册类世界博览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 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支持和信任, 也体现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瞩目和期盼。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

21世纪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 预计到2010年, 全球总人口将有55%居住于城市。因此, 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憧憬与展望是一项全球性的课题, 它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人民都休戚相关。作为首届以“城市”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 在上海世博会184天的展期里, 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将围绕“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 从而为新世纪人类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探索崭新的模式, 为生态和谐社会的缔造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动的例证。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

创新是世博会亘古不变的灵魂;跨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是世博会一如既往的使命。“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合作共赢、面向未来”——上海世博会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弘扬“创新”和“融合”的主旋律, 创作一曲人类新世纪的美妙乐章。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一次伟大聚会

一方面, 上海世博会将努力吸引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 吸引海内外7000万游客前来参观, 从而以最为广泛的参与度载入世博会的史册。另一方面, 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将始终以全球的视野来筹备和举办上海世博会, 举全国之力, 集世界智慧, 最大限度地争取世界各国政府和各国人民的参与、理解和支持, 从而使上海世博会真正成为“世界人民的大团圆”。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这一世纪性的宣言将汇集各国人民在世博会上的真知灼见, 承载人们对全球未来合作与人类未来发展的深邃思考和广泛共识。这将是上海世博会为世界人民留下有关城市主题的一份丰厚的精神遗产。

上海世博会之主题精髓

和谐城市是上海世博会主题的精髓。

上海世博会之最 篇9

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上海世博会属于注册类博览会,这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博会。

志愿者人数最多:以青年为主体的近20万名志愿者以及近百万志愿者参与遍布全市的世博城市文明志愿服务行动,人数为历届世博会之最。

自建馆数量最多:上海世博会正式参展方的自建馆,大约有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报名建设,其数量为历届之最。

首次同步推出网上世博会:开创性地推出“网上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世界最大单体面积太阳能屋面: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屋面太阳能板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是目前世界最大单体面积太阳能屋面(下图)。

世界面积最大的生态绿墙: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外立面的5000平方米生态绿墙为世界面积最大的生态绿墙。

世界上单体量最大的公厕:世博园区内设立的30多座厕所约8 000个厕位,创世界上单体量之最。

世博会园区面积最大:园区在市中心占地高达5.28平方公里,上海世博会园区面积是历届世博会之最。

上海世博会光电建筑 篇10

世博会作为建筑学历史上不容忽视的一页, 对近现代建筑学的发展起着深刻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世博会力求展示现阶段世界科技文明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每一届世博会都是最新科技的斗秀场, 为人们提供一个建筑技术发展的切片, 世博会上出现的新兴技术也为我们提供了未来建筑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预测了未来建筑发展的方向。

中国的城镇化正处在一个关键时刻。改革开放之初, 中国城镇化率只有17%, 现在已近47%。今后25年到30年, 是中国城镇化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 城镇化不仅是中国面临的大问题, 也是世界面临的大问题, 因为当今世界一批发展中国家在崛起, 发展中国家在崛起的过程当中,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齐头并进的, 城镇化的目的就是使人的生活更美好, 这跟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谋而合, 如何让生活更美好?世博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 150多个国家, 50多个国际组织到这儿来展现他们的理念, 城市发展首当其冲的建筑自然是他们关注的重中之重。

一场新能源革命席卷全球的时候, 正逢上海世博会开幕之际。这是中国与世界共赢的机遇, 也是中国推进城镇化的绝好机遇。而最能代表未来城市发展的低耗能建筑——太阳能建筑在这个时候于美丽的上海大放异彩, 这一切都必将昭示着未来城市的发展将从这里起源, 光电建筑的前途藉此而蓬勃发展。

由“世博科技行动计划”设立专项研究的世博会太阳能应用科技创新涉及世博园区中国馆、主题馆光伏建筑一体化关键应用技术, 包括中国馆、主题馆太阳能与建筑结合技术, 光伏建筑一体化组件技术, 如地砖式光伏组件、大面积透光式光伏组件、防水型光伏组件、异形光伏组件等, 大功率逆变及高效组合技术, 大型光伏建筑控制技术及可靠性, 以及大型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工程应用技术等方面。世博会永久场馆中国馆、主题馆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电站建成后, 将成为目前亚洲和中国总容量位居前列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电站, 主题馆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系统规模可达2.5兆瓦, 将是国内单体建筑上最大容量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系统, 中国馆光电建筑则是结合具有传统中国特色建筑建造的BIPV并网电站。这不仅将成为世博会一个崭新的科技亮点, 还必将成为我国BIPV并网光伏发电领域的成功典范。此外, 世博中心、南市电厂和沪上生态家等场馆都将建立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发电系统。整座世博园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4.5兆瓦, 预计每年可节电约420万千瓦时, 减排二氧化碳约4100吨。集中使用, 是上海世博会太阳能技术的一大特点。主题馆、中国馆等主要场馆, 都将安装太阳能设施。建成后, 世博园区太阳能发电能力将达到4.5兆瓦。

世博园区太阳能发电项目实现智能化, 基本上不需要人工操作, 太阳升起时即开机发电, 太阳落山后则自动关机, 阴雨天气时发电效率虽受一定影响, 但也能照常开机发电。

上海世博园区太阳能发电项目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 充分考虑到太阳能光伏电站发电效率的优化与世博建筑美学的统一, 屋顶平面采用单晶硅光伏组件与绿化间隔铺设的布置, 屋顶设备间南墙立面采用光伏遮阳组件, 达到了既美观又节能的效果。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不仅是大规模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电站的展示与示范应用舞台, 而且各种结合太阳能技术应用的景观与展示也在规划之中, 如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庭院灯、太阳能草坪灯、太阳能电子显示屏、太阳能雕塑、太阳能喷泉、太阳能售货亭、太阳能冰吧、太阳能报刊亭、太阳能移动厕所、太阳能公交候车亭、太阳能售货亭和太阳能游船等。世博会上的大规模太阳能技术应用和各种太阳能科技展示使人们能够体验到太阳能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并充分反映出世博会关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热点问题, 体现“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主题, 促进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推广应用。本世纪举办的前两届世博会, 德国汉诺威和日本爱知, 对太阳能应用都作了初步展示, 而上海世博会的光伏应用, 将是世博会历史上规模最大、形式最为多样、技术最为新颖的。

无论是最具难度的主题馆, 还是其它场馆, 为满足建筑的美观和功能要求, 选用的太阳能电池板各具姿采:有的不透光, 而有的半透光, 在场馆内仰起头, 能看到阳光穿过电池板照射进来;有的平躺在屋顶上, 有的却垂直安装在外立面上, 成为遮阳板的一部分。在世博园区里, 单晶硅、多晶硅、聚光和薄膜电池等多种光伏组件都得到了应用, 一方面是为了借这个大舞台, 尝试太阳能电池的多样化应用, 一方面是由于各类型电池色彩不一, 与建筑风格的匹配效果不同。

世博“光电建筑”的设计建设, 不仅为展示, 更要实用。光伏发电并网后必须输出符合质量标准的“绿电”, 确保电网稳定。为此, 上海市电力部门同设计方、供货方经过多轮研究, 制定出了一系列技术指标和参数, 解决了并网的技术, 这些“发电屋顶”无需太多维护, 浇水清除积灰即可, 预计使用寿命在20年。

世博“太阳城”的总投资逾2亿元, 平板光电组件完全“中国设计、中国制造”, 因为国内尚未开发出柔性、可卷曲的光伏电池板, 因此世博演艺中心的球面屋顶没能采光发电。

二、主题馆光电屋顶

上海世博会永久性建筑之一的主题馆屋顶面积为6万平方米, 其中铺设太阳能板面积达3万平方米, 建成后总发电量达2.5兆瓦, 使主题馆成为一座兆瓦级的太阳能“绿色工厂”。中国馆采取了利用68米平台和60米观景平台铺设单晶太阳能组件的方案, 总装机容量达302千瓦。中国馆的60米观景平台四周将采用特制的透光型“双玻组件”太阳能电池板, 用这种“双玻组件”建成的玻璃幕墙, 既具有传统幕墙的功能, 又能够将阳光转换成清洁电力。在60米平台挑檐位置安装重达250公斤的光伏组件, 为了达到所要求的平整度, 要将主题馆数万平米屋面的水平误差控制在30毫米之内。主题馆选用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 太阳板间距仅2毫米。由于太阳能材料的特殊性, 工程安装过程中不能采用焊接方式, 只能用螺丝钉扣紧。中国馆的光电屋顶施工精度要高、施工难度大。

中国馆和主题馆设计了两套不同的方案。中国馆采用单晶硅太阳能组件, 主题馆则采用与建筑肌理相吻合的菱形设计方案, 铺设多晶光伏组件, 采用多晶硅是深蓝色, 与主题馆颜色相符。主题馆中庭屋顶采用了透光型的双玻组件, 在日照充分的白天, 将无需打开馆内的照明设施。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世博“太阳城”必须处处与园区建筑的“韵律”合拍。世博主题馆的太阳能屋顶设计, 创意取自上海弄堂屋顶的肌理, 整体犹如碧波粼粼的海面。标准的电池板都是长方形的, 为了铺出一层层菱形的“碧海微波”的效果, 主题馆屋顶用了大量形状不规则的电池组件, 它们产生的电压、电量不同于常规, 所以在电池的并联串联方式上换了新思路。而且, 主题馆内部是大跨度空间设计, 屋顶承重有限, 因此常规的安装配件被“瘦身”, 施工工艺也被革新。

主题馆太阳能电站将成为亚洲单体建筑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电站。主题馆顶部菱形和三角形的晶体片在屋顶层层叠叠, 成“折纸”形状。这些菱形和三角形就是太阳能多晶光伏组件。在屋顶下方的中厅位置, 设计者特别采用透光的双层玻璃组件, 让光线倾泻而下, 让游客丝毫看不到屋顶太阳能板的痕迹。

三、世博会中国馆彩色光电屋顶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250KW高效彩色太阳能发电并网系统安装在中国馆地区屋面“新九州岛清宴”园林四周, 由2736块高效彩色 (红色、绿色、蓝色) 太阳能电池组件组成, 这是高效彩色太阳能发电系统在建筑上的首次应用。彩色太阳能发电系统既能够将阳光转换成清洁电力, 又能根据建筑需要拼装出彩色图案起到美化装饰效果, 这不仅是光伏建筑一体化 (BIPV) 应用的一个经典案例, 更是光伏环境一体化 (EIPV) 的一次精彩亮相, 是对本届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具体演绎。

由于常规太阳能电池只有做成黑色才能保证较高的转换效率, 因此, 在常规太阳能电池应用于建筑物的过程中往往就会面临要么牺牲建筑物的外形美观, 要么牺牲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的两难困境。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概念需要新的内涵, 它必须考虑光伏组件与环境和建筑的协调性。

中国馆的地区馆屋面, 是景色宜人的“新九州岛清宴”园林景观。如果在风景如画的园林四周采用传统太阳能光伏板呈现蓝色或黑色将会大煞风景, 破坏景观效果。而采用彩色太阳能光伏板组成的迷彩色“高效彩色双玻组件”建成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红、绿、蓝三色电池板围绕园林四周使其与景观的色彩和谐统一, 这条足有一公里长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不仅能为中国馆提供250千瓦的清洁电力, 更与周围“新九州岛清宴”的园林相映成趣, 成为世博园中的一大景观。

世博会采用多种色系的太阳能电池, 其转换效率和传统黑色太阳能电池几乎没有区别。“这使得太阳能发电系统与建筑和环境能够在更大程度上融为一体。在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光伏环境一体化。中国馆安装的高效率彩色太阳能发电系统, 这是高效率彩色太阳能发电系统在建筑物上的首次应用。

太阳能电池从“光伏建筑一体化”正在向“光伏环境一体化”发展。

四、世博台湾馆的神奇之处———调光薄膜

世博台湾馆外墙玻璃贴有电子调光薄膜, 调光薄膜是一种智慧薄膜, 直接将薄膜贴合在玻璃上, 再经过电压使得调光薄膜呈现穿透及雾状, 可使玻璃在透明与不透明之间转换, 即使不透明时, 采光仍很好, 这是目前所有窗帘都无法实现的, 并且对光的热能具有绝缘反射作用, 使得室内冬暖夏凉, 环保节能。调光薄膜利用液晶的光学特性, 实现了薄膜的光电功能。

调光薄膜 (Smart film) 之运用:

◎电子窗廉:可以自动地控制透光程度。当光线很强时, 电子窗帘呈现不透明状态;随着光线的逐渐减弱, 电子窗帘可呈现半透明状态;当光线很弱时, 电子窗帘则可呈现透明状态。

◎红外线触控面板、与投影机结合.

◎结合全彩LED, 可产生美丽的全彩玻璃。

◎结合雷射膜、各式半透明印刷膜, 可依据客户需要显现任何图案。

◎结合投影机, 可产生悬浮粒子的效果 (屏幕在透明状态) 。

◎结合影片或任何的内容提供者及广告业者, 可在任何有透明玻璃的场所使用, 让薄光薄膜产品更具有特色。

◎结合控制系统, 上述所有的运用可与调光薄膜完美的搭配。

调光薄膜原理:

1.当调光薄膜断电时, 其间的高分子液晶材料无序排列, 使光线无法穿透薄膜, 这时看到的效果便是乳白的不透明状态。

2.当调光薄膜通电时, 电场作用下薄膜中间的高分子液晶材料有序排列, 可使光线能透过薄膜, 这时看到的效果便是透明无色的薄膜状态。

五、日本馆柔性光电外墙

日本馆高约24米, 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展馆外部呈半圆型的大穹顶, 外层是带有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超轻“膜结构”, 独特新颖的钢网壳双层膜气枕结构形成的椭圆形外观, 酷似一只等待破茧而出的紫蚕。日本馆的建筑外面铺设了一层透光的淡紫色ETFE薄膜, 构成枕头状空间单位。有较好的透光性, 膨胀后的枕头状内部有太阳能电池板, 是一种建筑用的柔性光电薄膜, 这层膜, 白天能透过阳光, 利用太阳能发电, 夜晚让建筑物闪闪发光。在“膜结构”的外表, 还形成一层“水膜”, 可强化冷暖空气的流通, 减少空调能耗, 展馆外部透光性高的双层外膜配以内部的太阳电池, 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 实现高效导光、发电;展馆内将使用循环式呼吸孔道等最新技术。在结构方面, 由于日本馆采用了屋顶、外墙等结成一体的半圆形的轻型结构, 使得施工时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日本馆外围护结构是柔性光电屋顶和柔性光电幕墙的光电建筑。

日本馆弧形穹顶上的三个触角似的排热塔, 当天气炎热时, 馆内制造喷雾, 使馆内热量排出, “就像人热时会出汗一样”来让环境变得清凉。日本馆外墙的光电膜结构, 可以使建筑的重量减轻一半。日本馆外墙之所以通体透出紫色, 这是因为内嵌在ETFE膜中的太阳能光电薄膜都是深紫色的。紫色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 都是代表高贵的颜色, 同时, 淡淡的紫色极其接近日本馆建筑外观的色调;蚕在中国是长寿的象征, 日本馆建筑外形成弧形穹顶, 宛如一个巨大的蚕茧点缀着世博园。

六、瑞士馆智能光电幕墙

瑞士馆互动型智能光电幕墙是展馆的亮点之一, 由半透明的铝网结构帷幕覆盖, 安装11000块包含敏化太阳电池的的生物树脂的智能光电幕墙建筑, 光电外墙的红色圆盘是太阳能光电板, 可以利用展馆周围的能量光伏发电, 比如太阳能或者照相机闪光灯产生的光能发生反应, 从而发出闪光。同时, 这些电池可以储存能量, 互为光源, 使得帷幕在夜间也能闪光。这种独特新颖的构思意在表现瑞士馆内外的“环境影响“, 以此展示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未被利用的能源。

互动型智能幕墙上太阳能电池板由LED灯、能量源、存储装置和耗能装置组成。每块太阳能电池板都包含了一张瑞士地图, 每块太阳能电池均互相独立, 整个幕墙的闪光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 因而产生一种动态闪光的视觉效果。此外, 由于这些电池可以储存能量, 它们之间能互为光源, 使得整个展馆幕墙在夜间也能闪闪发光。

红色圆形光电板包含了一块印制电路板, 该电路板由太阳能电池、微处理器、3个双层电容器 (高能率存储装置) 、一个快速开关的LED和光感器组成。这些电子组件密封在一个红色透明的聚碳酸酯容器里, 通过它们可与展馆幕墙进行互动。印制电路板上的电子线路按照瑞士地图的形状设计, 一些关键的组件对应着主要的城市, 如苏黎世、日内瓦、洛桑等。

幕墙上的红色圆形光电板件每个通过太阳能电池、光感器、LED等的相互配合工作, 根据入射光的角度和强度, 将光能吸收储存并转化为电能, 可以独立发光。这些电池的设计模仿生物细胞, 具有自成一体、自我维持的特性, 仿佛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生命。同时, 每个红色圆形光电板的外围有一圈天线, 用来接收半径2米以内的信息, 也就是说, 其它“小太阳”发光时, 还可迅速互相传导发光。在随意编织的金属网构成的幕墙上, 由于镶嵌的红色圆形光电板布局任意、间隔不规则, 就出现了每次发光持续的时间不同、范围不均, 闪闪烁烁的奇妙效果!

智能幕墙有7种发光模式:日出以后, 每分钟闪1次, 互相不传导;2小时后, 每40秒闪1次, 互相可传导;中午时分, 进入活跃期, 每5秒闪1次;之后光照最强时, 大量发光;黄昏时分, 其它光源, 比如照相机的闪光等, 也能激活其发光, 但互相已不能传导;日落后1小时, 靠原先储备的能量, 慢慢地发光;日落后5小时, 在集中发出一段时间的光之后, 原先储备的能量全部耗尽

为了在世博会上达到良好效果, 团队去年在瑞士做了好几个实验墙, 分别以20个小单元和200个大单元测试红色圆形光电板的效果, 还专程建气象站采集了上海的光照数据, 进行编程。

瑞士馆科技的眼光加上美好的梦想———展馆极大地体现了现代瑞士的特质:追求卓越、不断创新和高品质的生活, 同时也展示了瑞士面向未来、具前瞻性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七、法国阿尔萨斯案例馆水幕光电幕墙

本届世博会上, 运用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展馆不计其数, 但在太阳能板下还有潺潺流水的, 恐怕只有法国阿尔萨斯案例馆“独此一家”了。通过巧妙运用太阳能发电、水源降温等技术, 这幢金属钢架结构的建筑有效实现了冬暖夏凉。从远处看, 法国阿尔萨斯案例馆并不如传统建筑般四四方方, 而是与地面呈微微倾斜的角度。从侧面看, 它的纵剖面有点接近于平行四边形。其主要看点集中于南立面, 斜斜的墙面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被青枝绿叶覆盖的“绿墙”, 另一部分是一整片玻璃幕墙。

水幕馆”的原型, 来自阿尔萨一所普通高中的太阳能发电墙, 在这届世博会上, 科学家进行了豪华升级:传统概念中, 玻璃幕墙是造成现代建筑夏天“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但在这里, 它却是使整幢建筑实现冬暖夏凉的关键所在。仔细看, 玻璃幕墙从外到内包括三个层面, 外层为夹层玻璃光伏组件, 中间层是个可开可闭的空气层, 最后一层还是玻璃, 上面有水流过, 构成水幕玻璃。玻璃幕墙上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面积约为72.2平方米, 发电量6600瓦, 虽然无法完全满足这幢3层高建筑的所有能量需求, 世博开园的运行情况表明, 在和水幕的联合作用下, 室内的空调能耗已经比常规同类建筑少很多。

“冬天模式”:太阳能电池依旧运作, 供给空调用电, 水幕停止流动, 所有的玻璃窗全部关闭, 使得中间层成为一个密闭空气舱。经过阳光照射以及太阳光在光电板上转换成电并发热, 密闭舱里的空气被迅速加热, 并源源不断送往风机, 就能持续地给室内各个楼面供暖。

夏天模式”: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能运行水泵, 空气层玻璃向室外打开, 让从上而下流动的水幕为房子带走热量;外层玻璃打开实现通风;同时经位于屋顶的水泵抽送, 水幕以每小时48立方米的流速不断冲刷着内层玻璃, 再加上太阳能板产生的阴影, 三管齐下, 使得中间空气层的温度有所降低, 从而起到给建筑降温的作用。此时, 太阳能光电板产生的能量将成为水泵的动力来源。

光电建筑在实际运行中, 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随着工作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如果直接将光伏电池铺设在建筑表面, 将会使光伏电池在吸收太阳能的同时, 工作温度迅速上升, 导致发电效率明显下降。理论研究表明:标准条件下, 单晶硅太阳电池在0度时的最大理论转换效率可到30%。在光强一定的条件下, 硅电池自身温度升高时, 硅电池转换效率约为12%一17%。照射到电池表面上的太阳能83%以上未能转换为有用能量, 相当一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 从而使太阳能电池温度升高, 若能将使电池温度升高的热量加以回收利用, 使光电电池的温度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既不降低光电电池转换效率, 又能得到额外的热收益, 于是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 (PVT系统) 应运而生。在建筑的外维护结构外表面设置光伏光热PVT组件或以光伏光热PVT构件在提供电力的同时又能提供热水或实现室内采暖等功能, 解决了光伏模块的冷却问题, 改善了建筑外维护结构得热, 甚至可以使建筑物的室内空调负荷的减少达到50%以上, 增加了BIPV的多功能性。为建筑节能和推广BIPV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法国阿尔萨斯案例馆水幕光电幕墙是一个较好的案例。

法国设计方表示, 按照原先设计, 在夏季模式下, 装有太阳能板的外层玻璃还能像“向日葵”般跟着太阳改变开启角度, 以求得到最大照射面积, 获得最多的太阳能。由于时间、成本等因素, 这项“智能控制”方案最终并未实施。他们乐观表示, 希望将来能在中国的大型公共建筑中看到实际应用。

我国太阳能产业究竟该如何发展?光电还是光热?一直是行业和学术界争论的课题, 光电是从光能转电能的角度解决能源问题的, 光热是从光能转热能的角度解决能源问题, 两者目的是相同的, 都是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太阳能与建筑的结合, 不仅需要光电, 也需要光热。更需要光电光热有机结合。

结束语

太阳能建筑, 是本次上海世博会的最大亮点, 成了上海最为靓丽的城市新名片。综观世博场馆, 摈弃既有建筑的耗能弊端, 而缤纷异彩的光电建筑促使我们眼前一亮。上海世博会设计应用的太阳能发电项目规模之大、运用的新技术之多, 在世博历史上是空前的。上海世博会对低碳与环保的实践, 不仅令中国受惠, 还将为全球带来新的启迪, 其中光电建筑带来了新的尝试、新的看点。它不仅为世博会留下了经认证的绿色财富和低碳世博的理念, 亦为未来城市的建筑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全球没有人能够置身于气候变化的挑战之外, 气候变化已经把人类首次凝聚起来应对共同的敌人。我国面临着快速城镇化进程中能源集约化使用的巨大压力, 挑战和机遇是同在的。巨大的压力推动未来城市建筑思路的全面创新, 以我为主, 博采众长, 融会贯通, 上海世博会演译展示了中国的未来城市的低碳能源、低碳建筑、绿色建筑的核心技术----光电建筑, 上海世博会站在高科技的肩上触摸“未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建筑。

摘要:本文介绍了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光电屋顶、中国馆彩色光电屋顶、台湾馆调光薄膜、日本馆柔性光电外墙、瑞士馆智能光电幕墙、阿尔萨斯案例馆水幕光电幕墙。上海世博会演译展示了中国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 未来城市的低碳能源、低碳建筑、绿色建筑的核心技术----光电建筑。上海世博会站在高科技的肩上触摸“未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光电建筑。

上海世博会账本爽约 篇11

上海世博会究竟花了多少钱?是否每一分钱都花在了点子上?世博会的经济账究竟是亏了还是赚了?每个问题都受到民众的高度关注。

“收入支出都在可控范围之内,我们对于收支平衡的狀况基本满意,国家审计署正在对上海世博会的投入和支出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到明年5月将公布详细收支情况。”2010年11月,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副局长陈先进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世博会收支盈亏情况为什么未能及时公布?

6年世博会审计公布在即

“去年年中,关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项目审计,国务院已批复同意上海世博会2010至2011年度审计工作方案。”上海审计局一位参与世博审计的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按照当初的设想,我们对上海世博会相关资金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结果应该不会晚于今年7月份公布,向外界公布的内容包括了上海世博会收支盈亏情况等备受关注的信息。”

实际上,无论是上海世博会筹办还是举办期间,世博审计工作就一直如影随行。据审计署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司司长徐爱生介绍,从2005年3月起,审计署便组织上海市审计局对世博会运营资金管理和世博会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等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

当年9月5日,上海市审计局向市政府上报了上海世博会项目跟踪审计情况报告,至今已经将近6年。但上海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至今未向外界公布过任何一份关于上海世博会的审计情况报告。

不过,据今年2月召开的上海市审计工作会议暨中央在沪单位审计工作会议透露,今年,世博运营资金财务决算和世博工程项目竣工决算的审计结果,将向社会公告。上海审计局相关负责人明确承诺,将按照确定的时间节点出具审计报告,并向社会公告跟踪审计结果。

上海审计局一位参与世博审计的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们会重点关注世博会筹办和举办期间,在招投标、项目委托、采购、资金运作等环节有无违规违法违纪的现象,并参考世博局已制定预算、合同、资金、财务和人员管理等廉洁自律、业务管理和监督保障共150多项制度进行审计。”

“我们对收支平衡的状况基本满意”

据了解,在接受外部审计之前,上海世博局监审部已经对各项资金进行了内部审计。上海世博局监审部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在资金运用方面,相关部门一直坚持“三坚持”的原则,即坚持分权制约、坚持市场比选、坚持透明公开。

所谓“分权”,就是在市场开发、采购、方案征集、项目委托等经济活动中,实行业务主办人员与监核人员各司其职、共同协作又相互制约的“分权”机制。“比选”,是指在货物和服务采购中,搞竞争性谈判,比能力、比业绩、比价格;而“公开”,则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搞“阳光”操作,公开信息、公开规则、公开结果,防止暗箱操作。

之所以要“三坚持”,除了“廉洁办世博”之外,资金有限是另一个重要原因。世博会期间,上海市市长韩正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运营费用可能会超支。

“(上海世博会)收入支出都在可控范围之内,我们对于收支平衡的状况基本满意。世博园区的建设运营成本达286亿元。收入部分主要来自于企业赞助、票务销售和特许商品销售。”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副局长陈先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相信能够实现注册报告提到的‘力争实现收支相抵的财务平衡’。”

这286亿元又分为“两本账”,即“建设账”和“运营账”。所谓“建设账”是指园区基础设施、公共建筑、展馆、配套服务的设施费用,预计总投资约180亿元,主要来自市政府土地储备资金,即土地开发资金。“运营账”主要指为世博会184天进行运营准备和实施运营工作的费用,预计总投资约106亿元,主要来源是门票收入和市场开发收入。

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局长洪浩曾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为应对运行中出现的高温天、大客流等情况,我们紧急采购了3万多米排队围栏、5200多顶遮阳伞、5万多席座椅、4800多个垃圾箱、1200多台电风扇、40台移动冷风机,涉及金额近亿元。”

事实上,上海世博会自筹办和举办以来,在资金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主要是由于通货膨胀、安保升级、服务设施增加等带来的。不过,陈先进认为,运行单位通过加大宣传和推介,积极开拓市场,不断扩大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使得市场开发、门票销售、特许经营等收入较原计划均有一定增加。

世博廉洁反腐报告已出炉

“今年一季度是上海世博会各项审计工作的高峰时期,审计署驻上海特派办专门派出人手参加‘廉洁办世博’调研论证工作。”上海审计局一位参与世博审计的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除了审计世博资金收支情况之外,世博会筹办和举办期间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违纪事件,世博反腐问题一直受到外界关注。新华社曾撰文指出:“无论是世博园区的建设还是运营,都必须廉洁、勤俭,并适时公布审计结果。这两本无形‘账单’,是检验世博会成败得失的重要标准。”

据记者了解,在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共有648家服务供应商和团队签署廉政协议,组织42个国家机关和市属单位公开向社会作出廉洁承诺,与74家省区市参展机构和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及65家参建外国馆的中方企业共同签订“廉洁办世博”承诺书。

早在2004年,上海市成立了由市纪委、市检察院、市监察局、世博局等成员单位组成的上海世博会党风廉政建设和监督保障工作联席会议。此后联席会议升格为领导小组,由上海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董君舒任组长,并成立了7个工作小组,分头负责综合协调、制度建设、预警预防、资金使用、世博运行、演艺活动和工程项目的监督检查。

世博后,“廉洁办世博”调研论证工作被摆上了日程,中央纪委七室、审计署、住建部等部门抽调人员与上海市纪委、上海世博会党风廉政建设和监督保障工作领导小组部分成员单位人员共37人组成4个调研小组,对“廉洁办世博”工作开展了全面调研论证,形成1个总报告和6个专项报告,并已经在今年5月完成。

一位参与“廉洁办世博”调研论证的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除了总报告之外,还包括特许产品、动拆迁、资金管理、世博运行、演艺活动和工程建设6个专题报告,分门别类地对世博各环节进行了调研。”

上海世博会ICT历程 篇12

摩洛哥第一大城市蒙特卡洛传来中国上海以54票赢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的消息。

当日当时, 夜幕下上海南京路欢庆现场, 一辆中国电信的白色面包车被热情的市民包围, 大家都在争抢中国电信率先赶制出来的“中国成功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电话纪念卡。

■2003年10月30日

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宣布成立, 下设信息化部和世博局信息中心等32个部门。

信息化部负责制订与实施上海世博会信息化工作总体规划、建设方案及专项计划;组织实施世博会信息 (通信) 系统的总集成;负责指导世博会信息 (通信) 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的开发建设与安装调试, 配合对信息 (通信) 系统工程进行质量控制与验收;管理世博局信息中心。

世博局信息中心负责世博会信息化总体规划的设计与协调落实;负责信息系统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实施与管理;负责网站、场馆及局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与技术服务。

■2006年9月27日

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分别与上海世博局签约, 成为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全球合作伙伴。

■2006年10月

世博局信息化部正式组建, 开始组织通信产业链各环节参与世博会通信保障与服务。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秘书长周卫东出任世博局信息化部部长。

目前, 世博局信息化部临时党委共下设两个临时分党委、一个总支、26个支部, 拥有党员935名、员工4129人。

■2007年7月28日

上海首次召开世博信息化研讨会, 200多名专家与会献策。

上海世博局信息化部部长周卫东介绍, 世博会建设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已基本完成总体框架设计和建设规划, 专用传输网络、核心数据处理、集中控制指挥、对外交换管理等系统和设施将采取统一设计、建设和管理的模式, 从而形成统一的支撑平台。

会议确定在实体世博会之外面向全球举办“网上世博会”, 这是世博会150多年历史上第一次。会议还确定2007年至2010年面向社会各界的世博信息化研讨会每年举办一次。

■2007年9月14日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举行“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信息化无线传感网应用联合实验室剪彩揭牌仪式”。

9月26日

上海世博局信息化部与中国电信共同组建的“中国2010世博会信息化—通信技术与综合应用联合实验室”在沪挂牌。

9月27日

上海世博局信息化部与中国移动组建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信息化—移动信息技术与产业化应用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

■2008年1月22日

根据国资委关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联合建设世博会企业馆的要求, 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双方集团公司决定共建联合馆出展上海世博会。

3月13日

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确定联合馆的馆名为“信息通信馆”, 参展的主题为“信息通信, 尽情城市梦想”。

■2008年7月25日

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与上海世博局签署建设“信息通信馆”合同。“信息通信馆”位于世博园区浦西企业馆区, 总建筑面积6196平方米。该馆由BRC想象艺术公司创始人鲍勃·罗杰斯设计。

■2008年9月22日

由中国电信负责建设和运营的世博会网上呼叫中心正式上线。

■2008年12月17日

上海世博会倒计时500天之际, 由中国移动独家承建的世博无线官方网站正式开通上线。

■2009年11月12日

由中国电信提供网络信息内容分发服务以及技术支撑、运维保障的“网上世博会”正式启动。

■2010年1月19日

中国联通“绿色·世博宽频网”启动, 中国联通“世博彩信报”创刊。虽不是赞助商, 中国联通仍投资人民币7亿元支撑和服务世博会。中国联通共建设13个宏基站、210个室内覆盖, 还组建了3个2.5G传输光环网。

■2010年1月21日

上海世博会倒计时100天之际, 全球首个TD-LTE试验网在世博中心开通。该网络采用华为、上海贝尔、摩托罗拉等厂商的设备, 有17个室外站点和8个室内站点, 信号覆盖至整个园区和穿越园区的黄浦江江面以及中国馆等8个场馆。

■2010年4月9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上海市通信管理局牵头承办上海世博会通信保障演练。

本次演练主要检验在突发事件情况下, 上海市应急通信指挥中心按照上级部门的处置要求, 建立三级指挥调度体系, 实现对现场指挥部以及各运营企业应急处置的组织指挥。

■2010年5月1日

上海世博会正式开幕, 以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为突出代表的我国ICT产业链将在通信保障与服务上接受全球用户的检验。

上一篇:基于ERM内部审计下一篇:开放实验室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