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音

2024-07-23

咽音(共3篇)

咽音 篇1

世界上除了哑巴外, 任何人都能发出声音。但是要想获得一种美妙而有艺术修养的歌声, 是必须经过严格、合理的训练才能达到的。

歌唱是一种运动, 它是发音器官及其辅助器官之间相互配合的一种整体协调运动。其包括呼吸、发音、共鸣、咬字, 是一种人的本能反应, 不需要人的意识去调控, 这在人类的发声中是一个必然王国。而在歌唱时, 由于加入了在说话时不需要的外来因素, 诸如音域、音色、音量、音质, 而这些都是在歌唱时必须考虑的, 因此人的意识必须高度集中, 来协调这些因素。这时, 人甚至会感觉到气息、共鸣、咬字的存在。也就在这时, 人就进入了发声中的自由王国。

很多人都认为唱歌时要特别注意呼吸、共鸣、咬字。诚然, 这些问题的确要注意, 但不应该过于注意。最简单的道理就是在平时,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运用自己的呼吸、共鸣、咬字来说话, 而我们却从不会在意说话时是否有气、有共鸣, 以及要怎么咬字。因此在歌唱的过程中, 也就是在所谓的美声、民族中, 所要做的只是把平时说话时的呼吸、共鸣、咬字加以修饰、美化, 那么歌唱的最基本的目的———美化声音, 也就达到了。

当然了, 要达到这个目的, 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行,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自然、非自然和高级自然。当然这是从纯粹的发声机能来分。如要从歌唱角度来分, 则应为喊歌、唱歌、说歌。很简单, 原始的声音谓之“喊”, 因其不会修饰声音, 训练过程谓之“唱”, 会修饰但却是未能成习惯, 训练成熟谓之“说”。因其能把各个方面综合起来, 很好地进行协调, 这也就是歌唱的三个层次。而在其最高层次“说”时, 如果我们注意听, 其实会听到一样类似于“鼻音”的声音, 整个给人的感觉也不是在“说”而更像是在“哼”。记得几年前在听著名男低音歌唱家温可铮老先生的讲座时, 他曾讲过一句话:“我从事演唱已将近60年, 这60年中我对歌唱的总结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 那就是‘哼’!”由此可见, 老先生对于“哼”的重视。回想这几年对声乐的学习, 曾经师从的几位老师都有过这方面的表述, 只是有的老师用了不同的语言来表述而已。以下就是我经过几年的声乐学习, 对“哼”作出的一番粗浅的论述:歌唱中“哼”的重要性。

在歌唱中, 不论是什么声部, 其主要的共鸣的位置一定是在头腔, 也就是“鼻窦”。而且真正的唱法也只有一种, 即科学的唱法, 而声部的划分也只是个人的条件不同而已, 并不是唱法不同。所谓中音与低音的胸腔共鸣并不是胸腔共鸣, 只是中音与低音的音色较为浑厚而已。上面讲到的类似“鼻音”的声音, 其实就是共鸣, 就是在“鼻窦”里被“哼”出的共鸣。这个共鸣有一个专门的称谓, 就是被誉为“开启人类声音宝藏的金钥匙———“咽音”。

被誉为“金嗓子”美称的大歌唱家卡鲁索曾说:“许多歌唱者的起音不是发自胸部, 就是发自喉咙。这样的话, 哪怕是极健康的人, 最美的嗓子也不能坚持多久……歌唱者若是循规蹈矩地运用嗓子的话, 在四五十岁时应该是能够表达他才能的最高峰的时期, 并且能使嗓子保持威力和刚健, 至少可达五十岁!”[1]从上述这一段话中其实不难看出, 歌唱对于发声的位置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这个要求就是声音不能发自胸部, 也不可发自喉咙。其实剩下的一个部位只能是头部, 也就是鼻窦了。

上文也说过, 鼻窦的共鸣即咽音。虽然咽音的练习方法各种各样, 但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字———“哼”。在上课时, 学生有时不注意, 状态不够积极, 老师通常会用:“哼一下, 哼一下!”提醒, 而不会很直接地说:“位置高一点”之类的话。通过这样的提示, 学生立刻就可以意识到声音不对了。而且通过这个“哼”字, 学生也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位置不够高, 声音不够美, 咬字、吐字不够清晰, 状态不够积极等诸多问题。学生也可以立刻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重新开始“哼”歌。

在“哼”的过程中, 除了能更容易发出咽音外, 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 即这个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冲击声带, 从而保护嗓子。因为不论是在说话还是唱歌的过程中, 声带作为人体发声的声源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器官。在说话的过程中, 特别是当大喊大叫时, 声带极易受到损伤。通常表现为声音有点“沙沙”的感觉, 严重一点就是声音嘶哑了, 其实这时的声带已经是极度疲劳。但是如果在说话过程中带一点“哼”的感觉, 即使是只哼出了鼻音, 声音嘶哑的现象也可以完全避免。因为在这个时候, 气流从声带经过时, 不再是直接地冲击声带, 而是像微风吹过水面一样“抚摸”着过去的。这样的一个过程不仅可以保护声带, 而且可以使自己的声音更为嘹亮。通常当教师面对一个初学者时, 第一条练声曲一般是音阶的哼鸣练习, 然后再进行张口练习。这么做的目的在于使气流通过声带轻柔地“抚摸”。因为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 在非自然状态中, 母音的练习是比较难以找到“抚摸”的感觉, 这对哼鸣练习无疑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世界上所有的事都有利则必有弊。就像是医生为患者开刀一样, 必然会伤害到患者, 但是在开过刀后, 患者所得到的好处一定会比受到的伤害大。在练习“哼”的过程中也是一样。哼时带来的好处是咽音, 坏处则是鼻音。接下来就来谈谈咽音与鼻音。

咽音是意大利传统学派的音乐家们用来称呼一种以特别方法练出的声音。该方法居于发“真声”与“假声”之间。咽的好处在于, 它可以把发音能力提高到远远超出一般水平。[2]曾有这样的记载:19世纪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格林卡到意大利留学, 回国后对人说, 意大利“美声唱法”的歌唱家所以能够唱高、唱响而且长时间不吃力, 是因为他们有一套对发展嗓音特别有效的练声法。可是, 这一套不用说外国人学不到, 即使是本国人也不易学到。因为它是被一些权威的教师所垄断的“秘方”。由上述这一段记载其实不难看出咽音对于歌唱者的重要性。大歌唱家卡鲁索的嗓子很一般, 在他歌唱事业的前期甚至被人们称为“破碎的男高音”, 后来能成为世界著名的歌唱家, 咽音的功劳是不可忽视的。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原是男中音的多明戈, 也正是依赖咽音而一跃成为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歌剧之王”。甚至于在我国的京剧中, 也可以听到咽音。而京剧与美声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京剧发声中咽音成分占的比重较多, 而泛音占的比重较少。在美声歌唱中则是泛音成分较多, 以至于有时泛音把咽音掩盖掉了甚至听不到咽音。也正是因为这一个不同之处, 我国京剧中声音音色表现得较为尖锐、明亮甚至是刺耳;在美声歌唱中音色则较为柔和、圆润。但是不管怎么说, 还是要把咽音放在主要位置, 泛音放在辅助的位置, 失去了咽音就谈不上唱高音甚至唱歌。

以上谈到了哼的好处———咽音, 接下来谈一谈可能会有的坏处———鼻音。当鼻腔在共鸣时, 因一部分肌肉翕动, 软口盖及小舌的位置又过低, 使气息直接侵入鼻腔, 鼻腔肌肉紧张而又不能完全开畅, 声音的强力就被迫集中在鼻腔里来发, 这样就导致了鼻音的产生。鼻音虽然对于歌者没有太多的好处 (因为在歌唱中不允许出现鼻音, 即使是演唱法文歌曲) , 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 即鼻音可以作为解决喉音的过渡手段。因为毕竟咽音是哼出来的, 鼻音也是哼出来的。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 要练习咽音, 也可以把鼻音作为一个早期手段来使用。

虽然鼻音与咽音都是被哼出来的, 但是两者的音色却是截然不同的。鼻音的音色较为软弱无力、苍白、声音不会传得很远。而咽音的音质很结实、尖锐、锵然, 像敲打金属发出的音, 音色很明亮。在哼的过程中, 其实也很容易就区分出鼻音与咽音,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鼻子捏起来。因为如果是鼻音, 鼻子被捏起来后是不会发出任何声音的。而发出的声音是咽音时, 把鼻子捏起来是不会影响发声的, 最多听起来声音像是感冒后塞鼻子感觉而已。在这几年的声乐学习中, 我体会到了一种最简单的避免哼出鼻音的方法, 即只需把嘴巴尽可能地张大, 把舌头尽可能地伸长, 然后再去哼, 这样哼出的声音永远不会是鼻音。因为当做出这一动作后, 发鼻音的条件就被———破坏。嘴巴张大, 软口盖就不会无力, 上颚就会抬高, 舌头尽量伸长, 小舌头就会自然抬高, 气息就不会直接进入鼻腔。在这几年中, 我一直使用这个办法在练习“哼”。

当然, 声乐表演是一个整体, 并不是学会了“哼”、学会了咽音就是学会了唱歌, 就能唱好歌。因为其中还涉及了气息、咬字、表演、形体、台风、控制、协调等诸多因素。以上我所阐述的观点, 只是声乐表演中的发声上的极小的一部分, 真正要做到一个演唱者应具备的素质, 要在各个方面加强, 不是说掌握了发声就大功告成了。

综上所述, “哼”对于演唱者是极其重要的, 因为它对于声音的“心儿”———咽音, 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这也是我对声乐的一点体会。

摘要:本文在前人研究“咽音”的基础上, 着重阐述了“哼”对“咽音”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鼻音与咽音的不同, 以及如何区分鼻音与咽音, 进一步论述了“哼”对于一个歌唱者的重要性。

关键词:歌唱,“咽音”,鼻音

咽音 篇2

林俊卿博士-著名的嗓音科学家、美声歌唱家、声乐教育家

咽音是意大利美声唱法古老传统的一个喊嗓法。它对发展发音能力是非常有特效的。它的声音很奇怪,它叫喊嗓。怎么喊呢?就像这样的(示范)这种声音。它很有效。为什么有效呢?我们科学研究发现它有效的道理是因为它跟天然发音法有很大的不同。比方说这个是人的发声器官是在这里。声带是在发声器官里边,这是假声带,这是真声带。天然的发音方法,它是把那喉器挤着来发高音的,喉腔里边的共鸣点就这么一点。发咽音的情况呢,就是把咽部调节成为管的样子,就好像我们吹口哨那样,做成管形,这管子放在后面。你看,这共鸣腔就加大。不但加大,还改变发音性能,像一部管乐器。所以这个管乐器是这样子,有管的作用,气跟管子的粗细调节了以后,声带振动的部分就不一样。所以发音的性能大大地改变,效率大大地提高。第二个原因,贝诺利氏(Bernuolli)他发明,气吹的时候,气流会产生对管子的旁边产生吸力。美声唱法主张“唱在气流上”,气一冲,声带不是主动来靠拢发音,而是被动地被呼吸、吸的靠拢当中来发音。所以它很不费力。这喉部的肌肉很不费力。所以可以常唱不累。下面我很简单地介绍这个方法。怎么练?我想办法尽量用声音示范,让大家知道。

这有八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四个无声练习。这无声练习的作用就像芭蕾舞演员的基本功一样,没有声音地发展肌肉。第一个步骤 第一个无声练习是张口。

嘴怎么张才对呢?目的是要使下巴放松。张嘴的办法很多。斯坦利氏(Douglas Stanley)的主张是。。第一个无声练习是张口。嘴怎么张才对呢?目的是要使下巴放松。张嘴的办法很多。斯坦利氏(Douglas Stanley)的主张是用力量把头往上抬,像这样子。斯坦利氏《美的声音》那本书,你看他是用强迫的办法把头往上张,也就是口张大。我认为用强力的办法还不如主动的好。把下巴靠在钢琴上面。(示范)不要想张嘴,就光想抬头,自然就会张大。这样子下巴就不会参加。一想到张口,不管你怎么张,口总是这么张的。这个办法很简单,就是在张的时候咽部有点微笑。不许光,(示范)一定要微笑。

第二个就是震摇下巴来练习。

这个练习老早我们就有,但是到1967年,霍恩的老师维娜德氏(Vennard)她在书声也讲。你看著名的女中音霍恩,她的老师维娜德氏说:头往上张,让舌头伸出来,把这下巴甩动,再发音。这样就能解除喉部紧张。这个办法最好。这是他的办法。其实我们老早就有这个办法。这个办法是怎么样?一个人好像是钻过栏杆看天,我们看天,不会是下巴跟上去,是吗?下巴当然是放松了。放松再带一点微笑,好像这有个苹果要咬它,然后下巴一起甩,舌头伸出来,联合起来就放松了。每天这样甩。开始很紧张。脖子一定要站定,头部要站定,将头部这样摇会头晕的。这样子甩有个正确不正确,关键在哪里?关键在舌骨后面一定要往后退,你甩的时候你紧张啊,舌骨一定要往后推,那就对。第一步的第三个无声练习叫做狗喘气的练习。

这声音很难听。我们以前,我们以前在研究所里就说是叫蛤蟆气,因为我们戏曲传统有个蛤蟆气的办法。那么维娜德氏公开写着“狗喘气”,所以我就改成“狗喘气”。意思是说训练横膈膜的办法,灵活最好的,给它灵活。狗喘气,它这个原文就是Dog denting,这个狗喘气这个办法。这个很简单。身体站定,小腹提气,这提气要下丹田提气,我们中国知道,下丹田是怎么回事。提一点气,胸部站定,人完全放松。然后完全用横膈膜的办法、跳动的办法来给气进进出出,(示范)像这样子。整个就是腹部、上腹有一点跳动,别的都放松。这个练习可以给横膈膜和腹部的肌肉弹跳。练得越多越好,因为我们歌唱当中用这个很多。

第一步骤第四个练习,就是舌部凹下成直沟。

这个练习的重要性远在20年代,外国一个马氏(Marafioti)医生他写的一本书叫做《卡鲁索的歌唱方法》,是1927年出版的。他里边提到一个世界有名的男中音蒂萨鲁佛(Titta Ruffo),蒂萨鲁佛是很有名的,他教一个学生没有办法,有一天他学生突然说我的声音突然变大了。一看,舌头成沟。舌根突出声音就塞,成沟的声音就大。所以成沟的练习很重要。成沟怎么做法呢?要拿一个镜子,拿一根筷子,先把舌尖的那个地方,用点力量顶在门齿的下面,先成为一个横的小横沟,你可,很小的横沟(示范)然后把这力量发展到后面去,自然变成直沟。很多人就把它压到下面来,这错误的。正确的标准在什么地方呢?就在舌骨 后面不能降低,舌骨后面跟舌骨成沟的时候,舌骨后面一点不动。这个才正确。这第四个练习很重要。但是要练到很快,很快成沟,很自动化,不能慢慢地做。歌唱的时候拍子很快,突然要大,(示范)声音很快不能临时,好像来不及调整。这个很重要。

第二个步骤

第二个步骤开始发音了。有无声练习作为基础,练这个就很容易。假如无声练习没有通过,练这个就很多缺点,进步很慢。用张大口的办法甩下巴,开始就用笑。为什么用笑的气息呢?给你体会贝诺利氏的(示范)狗喘气的那种气息来产生这种声音,喉肌毫不费力。你可以笑整天不累:发声步骤:a(气泡音)低气泡音,丹田提气集中在脑后,用胆田提的气与横隔膜一起用力,发出老远喊人的感觉-发E音。(示范)一共有6个音。a,H c以上的f、g、a3,你自己不知道,心里感觉:哦,这么高!因为这个方法是最容易高的。

第三个步骤哼出咽音。

下面就是用这个办法来练,可以进入第三步,就是“哼”的办法来哼出咽音。这个练习跟上面张大口的练习都是卡鲁索经常用的练习。卡鲁索夫人在她写的那本书叫《卡鲁索的一生》里面,就提到卡鲁索常常对着镜子,嘴巴张大,像给喉科医生检查喉咙一样,然后发高音。(示范)这样练。所以卡鲁索高音头腔共鸣很浓,就跟这个有关。卡鲁索还说:用闭着嘴来练,练哼音,可以增加嗓子的灵活性,还给声带休息。这个很奇怪。怎么会哼呢还让声带休息呢?当初他有个感觉是休息,现 在我们科学研究知道它真正是休息。因为贝诺利吹的气,给声带靠拢来发音,声带毫不费力,他是被动的不是主动的。所以整天哼不累。嗓子累了以后来哼,还可以恢复正常。所以他说嗓子得到休息,用哼的办法。他给毁坏了的嗓子恢复正常。所以坏嗓子用哼的办法来哼亮,嗓子必然恢复。这个办法很简单。就是刚才那个基础上,做好以后才能做。用张大口的办法a——妗(低八度)妫ɑ乖(高八度),一闭嘴,就是哼。开始怎么练呢?开始一定要把这个气泡弄清楚。假如气泡音没学好,这个音哼不通。这个是最最重要。为什么要气泡呢?我们的气稳劲产生泡,不是喉咙肌肉来动,是气流(发气泡音)这么一个东西。这样的气泡开始,感觉提气,胸部站定,变成小气泡,大气泡就会变成小气泡。但是不能用舌头,舌头不能去动,是这个丹田力提出来的。变成小气泡以后,怎么办呢?到那时候,声音的位置就会往后走,这个泡泡就变成在后面去。然后,你的那个中丹田,就是我们用狗喘气的办法锻炼出来的力量,跟下丹田突然用力,自然就产生哼咽。开始力量不大,(示范)这是低的。到后来怎么办呢?(示范)它这个声就很响的,这声音就出来。这个就是哼咽音。来我们看看你们怎么哼法。(教学生哼咽音)对,用丹田力多一点。(教学)这个哼可以哼得非常高,我们是用真声音哼的。这咽音不是假的,甚至女同志上去以后,真假结合的声音上下是一条龙的。这个是哼咽音,哼到越多越好。

第四个步骤,从哼转张小口。

哼的办法对了以后,张小口的位置不掉,这个很简单。假如你这个 哼没有做对,那就会错。所以你看很好的男高音,他的位置为什么那么高,就是因为哼哼得很好。(示范哼咽音和小开口咽音)这位置一样。不能“呃”,吊起来。

第五个步骤和第六个步骤

这样过去,就第五个练习。第五个步骤和第六个步骤就是从这里发展的。(示范)这个是第六。

第六个步骤就是转母音,在咽部。吉里都说过了:我们歌唱家的嘴不是这个嘴,是后面的嘴。后面的嘴来咬字,子音在这里咬,母音在后面,后面形成,是这个,在软口盖的后面。因为管子在这里发出声音。管子越粗,形成母音的地方越大;管子越细,后面形成母音的地方越小。关键就在这里。这就是吉里说,(示范)这样子发。

第七个步骤,是利用咽部形成oo母音。

第七个步骤,是利用咽部形成oo母音。这个,是作为oo音学派的一个主要练习。我认为它很有效,所以我把它拿来,放在我第七个步骤。这个oo音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要用oo音呢?斯坦利氏说:形成oo音,咽部的力量最集中,oo音最放松。(示范)就这样:头要往上张大,舌头要顶在牙齿,凹下成直沟,就刚才第一个步骤的第四个练习就很重要了。这样子来仰后面不需要退的,是高的。后面的舌骨位置是高的,这样子来,用说话的气息,(示范)我们平常人说的“呜啊”就是前面,我们咽部来发ah——oo——ah。然后这个音发到高上去,丹田的力一提,老远喊人ah——oo——ah,好像三层楼有一个人名字叫ah——oo——ah,(示范)你这样可以练一天不累,因为它这个oo音管把声带保护住了,它不会整个声带振动的,它这个声带边缘振动。(示范)这个力量很重要。歌唱当中有这个音,歌唱能力很强。因为加上这个oo音管子在这里,oo音管本身产生声音。

第八个步骤

这样子下去,再发展它到第八个步骤,就很容易了。就要加上感情,不是打招呼了,它是命令人,或上喊人了。(示范)头部就没有那么仰了,稍微点一点,整个喉器就下来了。就形成了基音管上面有一个泛音管。这泛音管的声音比较圆润,音量扩大。(示范)这个男中音最有用。女高音的高音虽然是真假结合的声音,但是加上oo音管子以后,加上打开喉咙的办法,声音更加洪亮。我们每个人发一个oo音,都能发,嘴巴张大。(教学)oo音很重要。一般学了八个步骤,别的咽音还没有学会之前,假如这个oo音学会了以后,音量马上就变大了,整个能力马上增强了。可是我们一定要用咽音跟这个oo音管结合了,声音才能亮,尖音才能出来,我们中国人说的“镗音”很重要。Oo音也有脑后音。不是“呃”,空掉了,不行。

我们来唱唱看,用结合oo音来唱歌曲。男中音的办法,最能够显示它的威力。(学生唱)口型要笑。(唱)你看他原来是一个话剧演员,学了八个步骤才半年,就能把这个《费加罗咏叹调》给唱下来。这很不容易。这个方法,对任何人的嗓音都有提高能力的作用,很短时间能够提高。到现在研究的结果发现它有四项:

第一个,它对美声唱发有特效。因为美声唱法唱高音非常高、很响,在广场上不用麦克风,它要有方法。

第二个是民族化。现在有十来种民族唱法都发现它很有用,有些整个的民族乐团都在用这个方法。

第三个,任何人,只要用嗓子的,就像教员、话剧演员、电影演员啊,他们都很感兴趣,大家都来学。

第四个,就是治疗。嗓子起了病变,长小结啊,充血啊,用八个步骤很快就可以好。特别就是前面那个无声练习,跟第二个、第三个哼咽音特别好。这就好像芭蕾舞一样,就是基本功。这跟艺术技巧没有关系,是基本功。这些发音技巧是表现艺术的基础。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地研究。

附录:咽音练声的八个步骤(1)——无声练习

为什么要做“张大口”练习:

1、训练咽部肌肉的坚强。平时,我们自然说话的音量与歌唱相比较是较小的,所以,普通人咽部的肌肉是柔软的,咽音训练是将咽部调节成发音管,当气流通过时与管壁摩擦产生振动而引起共鸣,这时,声音的音质很大程度取决于管壁的韧性,例如,同样的声音通过同样长度同样粗细的木管、竹管和金属管所发出的声音是大不相同的。如果咽壁肌肉坚实的话,所发出的声音必然是明亮、结实而带金属性的。“张大口”是训练咽壁肌肉坚韧最初步的练习。

2、养成歌唱中正确的张口习惯。人们平时说话时习惯上下唇同时张开,下巴肌肉会用力,但是,歌唱时下巴的用力会造成声音的僵硬和抖动,而且,下巴肌肉的用力不利于“发音管”的形成,所以歌唱时要求下巴松弛,通过后颈用力抬头的训练,可以逐步改变下巴用力的习惯。

3、体会舌骨升高的感觉。歌唱时舌骨的位置很重要,当舌骨升高和后倾时有利于喉腔共鸣。平时,人们很难体会舌骨的位置,而伸舌时,由于肌肉的拉动,舌骨会自然升高,久而久之,就容易体会舌骨升高的状态。将“张大口”作为咽音练声八个步骤的第一个步骤里的第一个练习,可见其重要性。

“ 张大口”练习的方法,林博士写得很详细,简要归结为:

1、略微弯身,使头部稍微前倾。

2、把下巴轻轻靠在钢琴上,或者用一本书代替。

3、在胸廓固定的情况下把气息从腹上部提到颈后部,在感觉气提到颈后的一刹那,用后颈的力量把头抬起看天花板。

4、上唇以笑的姿态往上抬起,以促使口自然张开,同时,使舌头推出口外。

5、头往上抬起时下巴一直不离开钢琴或书,下巴始终处于被动而完全放松状态,这时,口张大了,紧靠下巴的钢琴或书的表面却没有受力的感觉。注意的是:

1、提气的感觉与吸气相似,只是不吸进空气。

2、口的张开不是有意识的,否则就会引起下巴的紧张,应该是由于后颈肌肉的用力而带动的。

3、舌头是“推”出,而不是“伸”出,“推”出,是茎突舌骨肌把舌骨提高而被动的结果,“伸”出,则是舌头本身用力的结果。“张大口”练习容易出现的问题 :

1、抬头幅度小,眼睛向前或向下看,没有看天花板的动作,这样,后颈力度不够,咽部肌肉得不到充分锻炼。

2、张嘴时笑肌没有抬起,而是绷着脸,造成脸下部肌肉紧张,口不能完全打开。

3、只注意张口,而没有提气的动作。

4、舌头是靠舌尖的力量往前伸,而不是被动地“推”出来的。

5、下巴始终不能放松,颈部肌肉紧张,说明没有将力量放在后颈或上下唇在同时用力。

初学者练习时每天做400—500个,可分4—5次完成。刚开始练习后会感觉后颈肌肉酸痛,坚持一两周后,会习惯成自然。单独做这个练习,不间断至少两个月。

(2)——无声练习:震摇下巴

歌唱时下巴和舌部如果有明显紧张的现象,说明是应用喉头挤卡的错误发音方法,以此方法歌唱或说话,声带极易疲劳,长久会导致声音嘶哑和声带能力消退。所以,必须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以解除下巴和舌头紧张的状态。通过“张大口”和这个练习,可以增强咽部与调节“发音管”有关肌肉的能力。

“震摇下巴”练习必须在熟练掌握前一个“张大口”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具体方法是:

1、头和颈略前倾。

2、用“张大口”的方法使口张开。

3、用“张大口”的方法是舌自然“推”出口外。

4、头部以后颈与头顶的连线作为轴心向左右方向来回转动,幅度 约为90度,同时,下巴和舌头被动地跟着甩动。

5、开始每秒两下,以后可逐渐加快至每秒4-5下。每次持续20-30秒。连做4-5次,每天可接着“张大口”练习做。“震摇下巴”练习要注意的问题:

1、如果只注重震摇下巴,舌头只有很少一部分露出口外,在甩动时就很难体会舌头的松弛。所以,“推”出的舌应该尽可能地长些,在甩动时应该明显地感到舌头像一根软布条一样来回摆动,这个练习的完整名称为“震摇下巴与甩舌”较为确切。

2、“推”舌时下巴肌肉不能紧张,否则下巴就难以松弛。所以,在张口“推”舌时,笑肌应该抬起,这样,促使舌骨后部位置升高以解除下巴的紧张,做到头部转动时似乎感觉不到下巴的存在。

3、头部左右转动时应以后颈为支点,后颈绷直而平稳,头部和颈部要坚定,切不可偏离上述的“轴心”,一旦偏离了“轴心”,很快就会感到头晕,就说明颈部肌肉用力不够。所以,转动时头会不会晕是检验练习动作正确与否的标准之一。

(3)——推舌骨练习

“推舌骨”练习,在《八个步骤》里没有单独列出,但是,在很多章节里都提到“手治法”,实际上“手治法”就是“推舌骨”练习。六十年代本人在上海声乐研究所学习时,第一节课,薛天航老师教我两个练习,一个是“小开口”发声,另一个就是“推舌骨”(当时,还没有完整的《八个步骤》),可见“推舌骨”的重要。

为什么要做“推舌骨”练习呢?用手指触摸体验,会发现人们在平时说话状态下舌骨和甲状骨(喉头)是靠在一起的,在歌唱时有的人由于下巴肌肉紧张,造成舌骨后部下压,致使舌骨和甲状骨叠加在一起,两者之间没有空隙,而引起声音的“挤卡”。要改变声音习惯性地“挤 卡”,可以采取“手治”的办法。而对每个练习咽音的人来说,“手治”也是必须的,从喉咽腔的解剖图了解,舌骨在甲状骨的后上方,舌骨是一块扁平的、前低后高的软骨,舌骨和甲状骨之间是可以移动的,当舌骨位置向后上方升高时,舌骨和甲状骨之间的距离拉长,意味喉腔“基音管”拉长,同时,喉腔前壁由于倾斜而有利形成倒喇叭状,使喉腔共鸣体积增大,也就是常说的“喉咙打开”(这里指喉腔,此外还有咽腔),这时,发出的声音音量会增大,音质会更明亮。经常做这个练习,锻炼拉动舌骨的茎突舌肌的能力,发高音时舌骨会很容易升高,“打开喉咙”时甲状骨会稳定地下移。

具体做法是:

1、身体和头略前倾。

2、左手食指和大拇指分别卡住甲状骨两侧(男性由于喉头突出,较易找到位置,女性稍难些,要在颈部肌肉里去找)。

3、右手食指伸直,用指尖从正前方抵住舌骨。

4、做“张大口”练习的动作,张口,抬头,推舌,左手两手指稳住甲状骨,右手食指将舌骨轻轻推向后上方。

5、连做二三十次后,两手不要放下,可以再做几十个“震摇下巴”练习,然后再接着做“推舌骨”。

6、初学者每次做100个,休息片刻再做,连做5—10遍,每天做3—5回。

要注意的是:

1、用两只手同时进行效果最好,如果只是一只手指推舌骨,由于肌肉的带动,舌骨移动时甲状骨也会跟着往上走,这样,“基音管”拉长的距离就不理想,舌骨和甲状骨之间的间隙就不能更大,所以,要用另一只手按住甲状骨,使舌骨有效地升高。

2、这个练习不是“一劳永逸”的,如果间断练习,舌骨和甲状骨之间的空隙又会变小和不容易分开,所以,这个练习是每日必修课程,几十年来,我每天练声前第一件事就是推几百次舌骨。演出登台前几分钟,也要推一两百次舌骨。

3、两只手可以互换。

4、当“张大口”和“震摇下巴”单独练习熟练后,可结合 “推舌骨”练习,三个练习连在一起做。

(4)——“狗喘气”练习

科学的发声方法基于三个要素:气息支持、喉咙打开和共鸣位置,其中,气息是根本,咽音练声法特别强调“唱在气流上”。气流的推动主要依赖横膈膜的力量,横膈膜的上下移动是由呼吸肌肉群的运动造成的,所以,“咽音应用于技术性较高的歌唱,必须训练呼吸肌肉有超乎一般的气息控制能力”,“在练发咽音之前,要把呼吸肌肉群先训练强壮、灵活”。

与歌唱时的发声相比,人们平时说话时运用气息的技巧要求不是很高,似乎感觉不到横膈膜的作用,而当你持续大笑后,你会隐约感到腹部酸痛,实际上这时你的腹部和横膈膜是在不自觉地进行大运动量的活动。这就是“狗喘气”练习所训练的部位。

“狗喘气”也称为“蛤蟆气”,是根据狗在急速喘气时腹部的动作 和蛤蟆呼吸时腹部的形态而命名的。其分解动作为:

1、身体站立,以丹田为支点。

2、口鼻同时慢慢吸气,吸气时下腹部放松,上腹部往里缩进。

3、吸到胸腔约60-90%饱满,维持胸廓饱满状态。

4、口自然张开。

5、舌与下巴放松。

6、后背部感到在用力,以保持胸膛挺高,胸部深处有吸气的感觉。

7、停顿少许,使已缩进的上腹部突然再往里缩进,做很迅速、很有弹性的“吓气”动作。

8、“吓气”完成,上腹自然回收。

这样一吸一呼的动作是反复进行的,开始时速度可较慢,每秒2次,动作准确后可逐渐加快至每秒3-4次。每次以持续3分钟为及格,以3-5分钟为良好,5分钟以上为优秀,8分钟以上为最佳。每天3000-5000个,越多越好。

“狗喘气”练习注意要点:

1、上腹往里缩进时要留有余地,否则“吓气”时,没有足够的空间。

2、“吓气”时,上腹的缩进与回收的幅度应该有3-5公分的距离,从侧面看,上腹的起伏很明显,如果只是轻微的移动,是达不到训练的目的的。

3、用口呼吸,咽部易觉干燥,可以轻闭嘴唇,以鼻来呼吸。

检验“狗喘气”练习是否到位的标准是,开始几天应该感到上腹部肌肉酸痛,如果没有什么反应,那不是动作不准确就是运动量太小。这个练习是四个无声练习里最累的,没有足够的毅力是很难长久坚持的,初学者往往容易在这个练习上打“退堂鼓”,如果因为怕吃苦而“打折扣”的话,将为以后的发声练习埋下隐患;而意志坚强的人可以做到大汗淋漓地持续30分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5)——“舌成沟”练习

在自然发音状态下口腔和咽腔联合在一道起泛音共鸣作用,口腔是发声的重要通道,口腔在发声时的形状对声音的质量影响很大,唯有尽可能将口腔调节成管状才能最大地发挥作用。在这个通道中除了唇、齿、硬腭、软腭外,舌头的形状、状态和位置对形成管状起很大的作用。根据舌头的位置与其在发音中的功能,我们将舌头分为前后两部分,将前部作为口腔的“底版”,后部(包括舌根)当作咽腔下部的前壁。通过许多歌唱家多年的实践证明,在舌头放松、放平的基础上将起中央部分前后凹下成一直沟,有利将口腔形成管状,这时的发音的音量增大,声音集中,尤其对歌唱中中低声区效果明显,这是舌头前部的作用。当唱高音时,就要调节舌头后部的形状,以结合咽部形成“咽部发音管”。这个形状是在舌前部凹下成沟的情况下,舌后部两侧抬高,成马鞍形,这样,舌后部就构成“咽部发音管”的前壁。这时,舌前部调节泛音共鸣,舌后部参与基音共鸣的调节,同时控制气息。这时的发音不仅音量增大而且宏亮而带金属性。具体步骤为:

1、用“张大口”的方法将口自然张开。

2、舌放松、放平,舌尖轻轻顶住下门齿。

3、舌尖用力向前顶,将舌前部形成一横沟。

4、然后将横沟变成直沟。

5、同时,用打哈欠时提软腭的力量,将舌后部的两侧向上拎起。

要注意的问题:

1、舌头不能僵硬。

2、在成直沟时可用一根筷子轻按住舌头中部,以体会舌头凹下的用力方向。

3、用手指检查舌骨的位置,如果在凹下成沟时,舌骨下压,下巴紧张,则是错误的。

4、练习时可用一面小镜子观察舌头的形状。

5、如果只注重舌前部和中部的成沟,而忽略后部的拎起,是达不到效果的。

6、舌头后部抬起,中间没有凹下,是错误的;舌后部一定要两侧拎起。

7、这个练习技术性较强,一定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要领。

练习的标准:10 秒钟之内连续凹下15次,每天作200-300次。(6)——“气泡音”练习

无声练习熟练巩固后,将进入咽音的有声练习。有声练习的第一 步是“气泡音”,后面的发声练习均与“气泡音”密切相关。

1、什么是“气泡音”?

最初的“气泡音”是微弱的气流通过喉腔时,将闭合的声带中间部分吹出一个小洞,由于气流与声带的边缘摩擦产生断续振动,经喉咽腔共鸣而发出一串颗粒性的像冒泡泡一样的低弱声音。

2、为什么要练“气泡音”?

“气泡音”的练习是声乐学习中重要的基础训练。说话和歌唱是依靠声带的振动而产生基音,“气泡音”是声带振动的最初状态,所发出的声音是最低声区,所有的声音均原始于“气泡音”。通过“气泡音”可以很容易感受声音是如何“靠”在声带上的,通过“气泡音”也可以体会声带振动时的张力和对气流的阻力。同时,可以体会歌唱中发声的连续状态。由于“气泡音”所需要的气流是微弱而稳定的,所以对气息控制的训练也是很有好处的。通过“气泡音”的练习可以纠正有些人声音发“虚”和不稳定的弊病。在“气泡音”的变化中,声带是由最初的松弛逐渐拉紧,由低声区向中声区过渡,所以练习“气泡音”对加强中声区能力是一个好的方法。此外,练习“气泡音”可以起按摩声带的作用,当觉得嗓子劳累时,做做“气泡音”的练习,可以缓解疲劳,对喉炎和声带小结患者是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3、怎样练“气泡音”?

首先,充分放松喉头、面部,胸部松弛,口腔呈打哈欠状;由胸部缓缓升起一股微弱的气流,到达喉部时声带产生振动,被动地发出很低的断续的“啊”声,(类似漱口时口里含着一包水仰头发出“咕 嘟、咕嘟”的声音)。如果一时难以发出,可以先轻轻发一个“啊”,然后减弱音量,声音位置自然下移,好象吞了一口气向胸腔落下,直到找到声音的起点。最初的“气泡音”为大气泡,在大气泡稳定的基础上,将大气泡逐渐转为小气泡,再转为密集气泡,要注意的是,这时,“气泡音”共鸣的位置是贴着后咽壁逐渐上升至鼻咽腔和头腔,其中,采取的是“滑入”的方法,逐渐将微弱的气息转变为结实的声音。练‘气泡音“的时间最好是每天早上起床之前,平躺在床上,因为经过一夜的休息,这时的声带最为松弛。然后,保持稳定的气息支持,鼻咽腔尽量打开,呈微笑状,开始按上述方法练习。注意发“气泡音”所用的气息不能过猛过大,不能主动地绷紧声带和颈部用力,气息是集中的,所以发出的声音应该具有明显的质感。开始的低“气泡音”气流由口中呼出,当位置上升后,气流通道由口腔逐渐改为鼻腔,口腔也可由张大口逐渐闭拢。

4、发不出“气泡音”怎么办?

长期习惯用挤卡的喉音歌唱和始终用假声歌唱的人,由于运用错误的发声方法,他们的舌骨和甲状骨明显地叠加在一起,两者之间几乎没有缝隙,歌唱时喉部肌肉紧张,所以,难以发出“气泡音”。这时,可以着重进行无声练习里的“张大口”和“震摇下巴”两个练习以及增加“推舌骨”练习的次数。(7)——“鸭子叫”与低咽音

在进行“大开口”、“哼咽音”和“小开口”咽音发声练习之前,可以通过“气泡音”练习先体会发咽音的感觉,当“气泡音”由开始的 声带振动,然后贴着咽壁位置往上移动,这时,所发出的密集气泡音就是最初的低咽音。这时的咽音是低弱的,通过“鸭子叫”练习可以加强气息的力度,获得音量更大、位置更高的咽音。

具体做法是:

一、“鸭子叫”

1、做无声练习的“推舌骨”的基本姿势:身体略前倾,两眼注视前下方。

2、右手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卡住甲状骨两侧,左手食指将舌骨推向后上方,同时,笑肌 抬起,推出舌头。

3、气息的感觉同“狗喘气”练习,上腹部略向里缩进,胸部气息饱满。

4、做“狗喘气”的“吓”气动作,使上腹部急速向里缩进,以“冷笑”的姿态发出 短促的“嘿哎、嘿哎” 类似鸭子的叫声。

5、每秒连续发两声,持续20-30秒,每天多次练习。

二、由低咽音逐渐升高 1、2、3步同上

4、将“狗喘气”的“吓”气改为一声短促的“哈”,扩张软腭,同时以打哈欠姿态充分打开咽腔,发“啊—哎”。

5、咽音的位置逐渐升高,由下咽壁直至头腔。

6、每次间隔约3-5秒,连续做1分钟,每天多次练习。

注意事项:

1、发出的声音要带有浓厚的鼻腔共鸣,着力点在后咽壁。

2、发声过程舌头始终推出口外,为的是迫使舌骨升高。

3、发“啊—哎”的过程类似音阶八度的过渡,即“哎”比“啊”高八度。

4、开始用“推舌骨”的姿势,以推出舌头,动作熟练后可以不再“推舌骨”,而直接推出舌头。

(8)——“大开口”咽音

“大开口”咽音是咽音发声练习里关键的步骤,它是咽音练声体系中的技术核心,它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无声练习技术和正确而熟练地发“气泡音”和低咽音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这个练习,将咽部训练成一个可以自由调节的“咽音发音管”,可以有效地扩大音域、提高发音能力、增大音量、作到声区统一。因为有无声练习的基础,初学者比较容易掌握“大开口”的姿势,所以把“大开口”作为正规咽音发声练习的第一个练习。“张大口”咽音的步骤:

1、做无声练习里“张大口”的姿势,口尽量张大,下巴放松,舌骨提高。

2、嘴唇两角略微上翘,咽部呈打哈欠状。

3、缓缓“提气”,用中低音发声音集中的、有质量的“啊”,然后位置升高转成“哎”。

4、声音稳定后,保持这时形成的“咽音发音管”,声音下降为均匀连贯的大气泡音。

5、用集中的气息将大气泡音从喉底逐渐上升变成密集的小 气泡,贴着咽壁往鼻咽腔滑行,声音又变成较高的“哎”。

6、用“狗喘气”上腹向里“吓”气的动作,好像和远处人打招呼似地,突然用力缩进,以后咽壁为着力点,发出宏亮、高位置、带鼻音的“啊”。要注意的问题:

1、没有无声练习质量和数量的保证,不要急于做这个练习,否则很难符合要求并养成坏毛病。

2、必须先练好“气泡音”和“鸭子叫”。

3、舌骨始终不能降低,可用手指检查。

4、刚开始声音位置在口腔,随着声音的变化逐渐靠后,上移至鼻咽腔和头腔。

5、发声过程中声音位置的下降和上滑要自然不露明显的痕迹。

6、面部始终为微笑状,面容和下巴放松,发最后的高音时,两眼炯炯有神。

7、整个过程有6个音:啊—哎(平声)—矮(第三声)—哎(平声)—哎(去声)—啊。(注:根据我的体会,我将林博士示范中的第五个重音改在了最后一个音,请参照我的音频)

8、最后的一个音声音的位置应该明显感到咽部的扩张(打哈欠状),随着练习的熟练逐渐升高,音高可以逐渐达到到C3以上。

9、初学者容易范的错误是下巴紧张,撑着喉咙发声,而位置不够高,只是在口腔里发“欧”音,音色沉闷。

10、练习初始不能练的过猛,如果练习后,感觉颈部、咽部酸痛或声音嘶哑,可以适当休息,不可勉强。

11、练习逐渐加量,每天练习次数越多越好,以咽部和声带不感到疲劳为标准。

(9)——哼咽音

“哼咽音”练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泛音的位置,为发出音色优美、铿锵有力的高音打下基础。无论哪个声乐学派都很重视哼鸣练习,因为哼鸣用的气息少,而且容易找到高位置。在咽音发声练习中,“哼咽音”是在“大开口”咽音之后,“小开口”咽音之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声乐教学中有句经典的话:“能哼多高,就能唱多高”,可见哼鸣对高音练习的启动作用。练习“哼咽音”可以很好地解除喉部肌肉和声带的疲劳,对嗓音已经出现问题的患者,练习“哼咽音”,是一种恢复嗓音有效的方法。林博士在七十多岁时,每天练习“哼咽音”达1000多次,实践证明,它是既省力,又能达到长久保持嗓音青春的练习。

练习步骤:

1、站立或坐姿,胸部挺起,颈部略前倾。

2、上腭抬起,下巴放松,舌尖轻轻抵住下门齿,面部呈微笑状。

3、头部略往上抬,以稳定而集中的气息发低的大气泡音。

4、在气息的支持下,大气泡转为密集的小气泡,贴着咽壁位置逐渐上移至鼻咽腔,发出的声音带有鼻音,从鼻腔透出。

5、声音的着力点在后咽壁,状态与打哈欠相似。

6、整个发音过程,虽然声音的位置随着气息的力量加强在逐渐升高,但是呼吸肌肉一直保持吸气的感觉。

7、随着腰腹部肌肉的用力,气息将音质尖锐、结实、脆亮的声音送至头顶。

要注意的问题:

1、如果发不出有质量的气泡音,就很难完成“哼咽音”。

2、可以闭口也可以微张口,最好是微张口。

3、在气泡音上移的过程中要明显感到音质的变化。

4、初学者要避免面部紧张、拉长人中和下巴后退,双唇用力,声音“包”在口腔里。

5、声音完全靠有控制气息的力量,而不能靠颈部肌肉帮忙。

6、如果声音发闷,可以检查舌骨,是否一直处于高位置,必要时可以采取手指托高舌骨的办法。

7、声音虽然带有鼻音,但着力点始终是在后咽壁,而不是集中在鼻孔一带,否则,发出的是沉闷的纯鼻音。

8、练习的检验标准:通畅地发十几个C3以上高音,毫不费力。

9、初学者每天练习一两百个,逐渐增加至1000个以上。

(10)——“小开口”咽音

“小开口”咽音是咽音练声的关键步骤,“大开口”、“哼咽音”是为“小开口”做准备的,“小开口”以后的发声练习大都是以“小开口”为基础。当初林博士从师意大利歌唱家蓬那维塔学习咽音时,主要 的练习就是用“小开口”发咽音。“小开口”的正确与否直接导致声音中咽音成分的质量,即金属性、穿透性,对男高音尤为重要。“小开口”咽音的步骤,林博士在《用“咽音”练声的八个步骤》里有详尽地叙述,并有图示,归纳如下:

1、头颈略前倾,以“哼咽音”的方法哼一个长鼻音。

2、上唇两角上拎,口张开约一寸,呈倒三角形。

3、随着声音的提高,丹田之气由后背沿后颈上升至脑后,气息逐渐加强。

4、一面发声,一面头部略抬起,着力点在颈后部,上唇两角翘起。

5、下巴放松并略往后退。

6、舌尖始终抵住下门齿,舌前部成直沟,调节舌后部为往下松动。

7、舌骨提高。

8、声音贴着咽壁升至头顶,气息沿上腭,从口腔透出。

9、音高逐渐升高,音高越高,一股下沉的气息越明显,即气息的对抗。

10、虽然气息从口腔透出,但是,此时声音的形象是尖锐如金属般,感觉从头顶飞出,尾音像一颗钉子似地嵌入天花板。要注意的是:

1、调节舌后部是将开始的“哼咽音”时原来的贴近上腭改为往下松动,但是这个幅度必须恰当,过小会使鼻音过重;过大则缺乏 咽音音色。

2、气息必须以丹田为支点,靠腰腹肌肉的力量支撑,不能靠颈部肌肉用力去发声。

3、咽部始终为打哈欠时充分打开的状态。

4、气息的力量应该均匀而有控制,尽可能使用较少的气息发高音,而避免气息过猛。

5、如果声音的金属性欠缺,说明咽壁肌肉还不够坚强,须加强“哼咽音”练习,如果“哼咽音”质量不过关,是很难完成“小开口”的。

6、最后尾音的感觉很重要,它体现“小开口”咽音的质量。

7、从开始的“哼咽音”一直到最后的声音以真声为主,可以混入少量假声(不可全假声),练习的音高一般在降B2以上。

8、上述“步骤的第八步”林博士的原文是:“发高音时,声音发上头顶,转有上唇上门齿透出。”我的理解是:声音发上头顶后位置不变,继续飞出脑后,由于舌后部的下降,气息由原来“哼咽音”的从鼻腔透出,改由沿着上腭从口腔透出。

9、上述10步在一秒钟左右完成,不可像拉警报一样拖沓。

10、练习的次数以连续发十几个高音不感到疲劳为准,初学者每天练习300-500次,逐渐增加数量.。

(11)——“大开口”、“哼咽音

在分步骤熟练掌握了“大开口”、“哼咽音”和“小开口”发声练习后,可以将三个练习连在一起完成,为的是充分保证发“小开口”之 前咽腔的正确状态,它的顺序是:“大开口”——“哼咽音”——“小开口”。林博士于五十年代开始教学时,只有“小开口”一个步骤,由于“小开口”技术性很强,教学中,林博士发现一些初学者难以掌握,于是,增加了“哼咽音”,逐步又发展了后来的、“大开口”和无声练习。它的基本原理是用“大开口”打开喉咙,锻炼咽壁肌肉的坚强,然后,用“哼咽音”使声音位置升高至鼻咽腔和头腔,在用真声能哼出高质量的“哼咽音”后自然过渡到“小开口”,这个次序是林博士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和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

具体练习步骤为:

1、按标准姿势发“大开口”咽音。

2、最后一个音不要落下去,而是咽壁突然扩张发出最高音。

3、接着,声音的位置贴着咽壁升高至鼻咽腔和头腔,以真声为主发出响亮的“哼咽音”,气息从原来的口腔透出改为鼻腔。

4、在均匀稳定的“哼咽音”中,随着舌后部的往下松动,气息由原来的经鼻腔改为沿上腭从口腔透出。

5、由腰腹部肌肉支持的气息将“哼咽音”按“小开口”姿势打开,位置升至头顶,飞至天花板。

注意事项:

1、连发练习必须建立在在每个练习能很好独立完成的基础上。

2、三个练习是连贯的,过渡是均匀的,中间不可有明显的停顿。

3、每次连续做十几次,以不感到疲劳为准,做的越多越好。

(12)——准确音高练习

咽音练习者基本分为三类:一是专业声乐人员和业余声乐爱好者,二是嗓音工作者,如话剧演员、播音员、主持人、教师、推销人员等,三是嗓音疾病患者。对第二和第三类人员,咽音练习完成前面的四个步骤就足够了。有的人在前面的练习中很刻苦,经过长期的训练能发出高质量的咽音,但是往往一唱歌发声方法又回到原来的自然状态,听不出歌声里有咽音成分,自己也苦恼咽音难以结合歌唱。纯咽音是单调而刺耳的,咽音只有结合了真声或者假声,或者同时结合真声和假声时,才使原来的声音音色丰满而具有金属性,咽音结合歌唱,会使歌声更加具有表现力,打个比喻:如果歌声是一朵漂浮在空中的彩云,那咽音就像镶在彩云四周靓丽的金边。所以,对第一类人员来说还必须进行咽音结合歌唱的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咽音运用于歌唱后所显示的魅力。

首先,是进行用咽音发声方法进行准确音高的练习。对一般人来说,用天然方法歌唱能很容易找到音高,但是,当改变普通发声方法而改用调节“咽音管”来发声时,往往一时难以找到准确的音高,这样,就必须进行音阶练习,这是咽音结合歌唱的第一步。

练习的方法:

一、是用“哼咽音”从低咽音开始,逐步向高咽音过渡,一般从中央C开始(中低音歌手可略下移一 二度音),每发一个音后递升半个音,直到 C3,然后,再用“小开口”咽音重复。

二、结合练习曲进行视唱练习,练习曲目请参照林博士所著《用“咽音”练声的八个步骤》P40。

要注意的是:

一、最好有钢琴作为定音的标准(或者电子琴、手风琴等乐器),练习中仔细审听每个音准,要求务必准确。如果没有音高参照标准,一般人是很难判断准确音高的。

二、发声一定严格要保持前“哼咽音”和“小开口”咽音练习的状态。

三、音高的转换必须用气息调节控制,声音随着音高的变化而变动,而避免借助喉器的移动。

四、声音的共鸣位置随着音高的升高由口腔——硬腭——软腭——头脑中间——脑后依次移动。

试论咽音的训练 篇3

“咽音”是将喉器原来共鸣体扩大, 在咽部形成特殊能调节的发音管, 声带在“贝诺利氏”气息作用下缩短变薄产生金属般 (美妙、刚强、脆亮) 的音响。 (贝诺利氏作用:如果把一个死人的喉器拿下来接在一个打气筒上, 用强烈的吹气是完全可能发出声音的, 这个发现称为“贝诺利氏作用”) “咽音”就是一种科学的发声方法的泛称。它起源于意大利, 上世纪40年代传入我国。是由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医学博士林俊卿推广并创立了中国式“咽音发声练习法”的完整体系。

“咽音”发声的特点是在咽喉部形成发声管, 显出灿烂宏亮的音色。这种科学的发声法是建立在喉外肌完全放松的基础上, 减少了喉外肌对声带的挤压, 用稳健的气息直接吹响发声管, 引发共鸣, 从而解决了声音干涩, 嗓音疲劳等问题。可以快速有效地提高发声能力和改善声音质量。并在很多国家的音乐高等院校使用, 它是众多声乐发声法中最棒的一种, 它是世界顶级的, 又被很多好的歌唱家所用, 它以独特的发声技巧, 从声响学、医学和物理学等原理分析, 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发声, 所以这套发声方法是科学的发声方法, 也是独特的发声法。培养孩子从小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学习歌唱, 对于孩子的嗓音成长, 包括到变声期时都是很重要的, 这套发声法适用于任何人, 不分年龄, 只要是健康的嗓子和声带就可以系统的学习 (大约3个月~6个月) , 经过每天刻苦的训练, 一定会有出色的、令你想象不到的悦耳圆润的声音。

二、咽音发声练习法的作用

练习方法大体分为两类, 一类是无声练习, 另一类是有声练习, 前五步是无声练习, 六至第八步属于有声练习。首先是关于解决舌头紧张, 使之松弛的几种练习, 由于全部与舌头打交道不免有些乏味, 但这些练习是至关重要的, 是扫清舌头对歌唱声音送出的阻碍, 获得高泛音共振的声道的重要练习。

第一步是“张大口”练习, 它的主要作用是可以使歌唱时的口腔和下巴放松, 避免外顶力量和颏舌骨肌的紧张。

第二步是“吐舌头”练习, 它的主要作用是放松舌头, 避免舌根紧张后抽。

第三步是“舌头成直沟”练习, 分为两个部份:张大口甩下巴练习和直沟练习。一是张大口甩下巴练习的基本动作:张大口, 抬高舌骨后部, 尽量伸长舌头, 以脖梗、脊椎骨为轴心, 以下巴为前导, 左、右摇甩。如图

通过实践, 我认为“吐舌头”练习和“舌头成直勾”练习都是为了放松舌头, 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大多数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舌头紧张, 运用这个方法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二是舌后部凹下使舌形成直沟的练习, 这个练习的主要作用是:无论唱任何字、母音, 无论唱任何声区, 舌头要永远形成和保持最佳的歌唱状态。

第四步是“狗喘气”练习, 也叫“蛤蟆气”, 这项练习的主要作用是锻练呼吸肌肉群实现“腹式呼吸”和增强控制呼吸的能力和灵活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丹田之气”, 但总体上的要求都是要自然、饱满 (切勿僵紧) 的站定、挺起, 绝不可塌陷下去。我在过去的学习中, 始终将正确的呼吸理解为一定要先吸好了气再发声, 这才是对的。然而建立在这种“自然状态下”的呼吸方式是缺乏控制力的, 也觉得很沉重, 很难保持歌唱所要达到的音长, 就出现了塌胸、喉肌用力的情况。通过学习了“咽音发声练习法”中有关无声练习即“蛤蟆气练习”时强调, 要保持吸气的姿势, 胸部吸气保持, 两肋扩张靠腹部来控制呼吸的方式, 确实实现了吸气肌群与呼气肌群同时工作, 达到了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歌唱呼吸要求。

第五步是“气泡音”练习, 它的主要作用是使面部、颈部和胸部的肌肉放松, 从而形成密集、集中、微弱但有支持力, 有密集度的气息带动声带而产生的一个接一个的气泡。这个练习是歌唱训练的最重要的基础练习, 也是康复嗓音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因为这个练习可以按摩声带, 曾经很多歌手由于用嗓过度, 产生了疲劳和各种疾病, 都是通过这个方法治愈的。做好了上面的无声练习后, 我们就要开始进入主题了——将其运用于歌唱, 进行有声练习。

第六步是闭口哼咽音练习, 做这个练习时要抬高舌骨, 会厌后倾, 然后闭口哼咽音, 就可以获得明亮、集中、高位置的头声。这种声音穿透力很强, 感觉哼出的声音能从头顶飞出。

第七步是实现真假声无痕迹过渡, 在这步的练习中, 我采取了抬高声调朗诵的方法, 使真假声自然融合。我发现做这样的练习可以使小咽壁自然立住, 而且会自然形成通常的“U”通道, 使高低声区自然过渡, 不会因换声而感觉难受或转换的发僵, 也不会有明显的痕迹。

第八步是张开喉咙振胸练习, 第七步主要是为了扩宽高音音域, 而这一步是为了扩宽低音音域, 加强了胸腔的共鸣, 使声音丰满浑厚, 圆润的效果。

以上就是练习咽音发声法的八个步骤, 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声乐学习中的一些问题。

三、怎样将咽音发声练习运用于歌唱表演中

咽音发声练习法是声学研究的结果, 在歌唱的声乐理论中是边缘学科,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实践到理论, 再从理论到实践的,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一直在阐述有关咽音的理论, 下面就将这样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声乐演唱中, 来看看它是怎样应用于实际中的。

1. 咽音发声练习法应用于美声唱法中。

咽音是美声唱法中的一个重要发声方法, 尤其在女高音中有很广泛的运用。在歌剧和艺术歌曲中的很多高音需要用到咽音唱法。一般的, 美声唱法需要人体的各个腔体一起打开, 使声音保持通畅、稳定和浑厚。可是人的声音音高是有限制的。当女高音唱歌时, 到了一定高度, 比如女高音的HIGH C, 人的腔体共鸣已经开始跟不上了, 越高共鸣就越难了, 这时为了保持声音的通畅和圆润度, 就要很有技巧地使用咽音发挥咽壁的力量, 使咽部仍然可以形成垂直的发音管道, 气息通过发音管, 带动声带而形成声音, 这时形成的声音明亮且圆润。

2. 咽音发声练习法应用于民族唱法中。

咽音发声练习法应用于民族声乐中将咽音发声练习法运用于民族声乐的演唱中, 很容易获得集中和明亮而且圆润的声音, 更能充分体现民族唱法的本质特点, 而且对把握作品、表达作品也会起到很好的效用。

参考文献

[1]辛游.墙内开花墙外香——记咽音练声法创始人林俊卿.

[2]冯葆富.艺术嗓音医学论文集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 1997年.

[3]咽音练声体系.香港, 1981年.

【咽音】推荐阅读:

上一篇:二手房信息不对称问题下一篇:文化传播效应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