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诺尔

2024-08-28

多伦诺尔(共12篇)

多伦诺尔 篇1

1.引言

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内在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文化传统表现,反映在城市和居民点分布的组合形式上,城市本身的平面形式和内部组织上, 城市建筑和建筑群的布局特征上[1]。游牧民族“择水而居、逐草而牧”的生产生活方式,再加上宗教和民族风俗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草原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多伦诺尔建于清初,有着较为久远的历史,是一座早在1771年完成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便有记载的草原城市,历史上曾是内地进入漠北的商道重镇,同时也是内蒙古目前为数不多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因庙而生,因商而兴”的多伦诺尔具有草原城镇的典型特征,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和演变具有较强地域性, 研究多伦诺尔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历程、特征及影响因素,探索草原城镇空间形态演变的基本规律, 对优化和引导内蒙古草原城镇空间形态发展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2.多伦诺尔城市发展历程

2.1因庙而建,因商而兴(1691年-清末)

游牧时期的多伦诺尔并无固定的村落或市镇, 多伦会盟后康熙帝 “从诸部所请”在多伦诺尔先后建“汇宗”“善因”两大喇嘛教寺院,委派喇嘛教四大领袖之一的章嘉活佛住寺“俾掌黄教”,而使多伦诺尔成为漠南藏传佛教中心,多伦诺尔“因庙而建”。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建设兴化镇, 又称买卖营,在今多伦诺尔镇古城区,为多伦诺尔建置之始。乾隆六年(1741年),在兴化镇东北建新盛宫,又名新营,新旧两营连为一体,逐渐由居住聚集点发展为街市,称多伦诺尔。

多伦会盟后清廷应蒙古王公的要求,准许内地商号以多伦诺尔为中心,开辟内地至蒙古草原的商道,晋、冀、鲁等地商人云集而开旅蒙商先河,遂使多伦诺尔日趋繁华,逐渐成为草原上最大的商贸城市,被誉为“漠南商埠”“塞外重镇”,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远及齐齐哈尔和蒙古的恰克图、车臣汗部。

2.2.功能外迁,日趋衰落(清末-1949年)

乾隆帝时期,承德外八庙在热河陆续建成,蒙古王公觐见皇帝的仪式改在承德举行,多伦诺尔失去了政治上的优势。章嘉活佛在包头五当召修建了行宫,经常住到五当召,从此多伦诺尔又逐渐失去宗教上的优势。再由于张家口市场的繁荣,旅蒙商贾不再绕道多伦诺尔经商,而且在直线交通道路上开辟新市场,宝昌等村镇相继兴起,因此这座商业城市便逐渐由繁荣走向萧条。

清末民初,缘于中东铁路修成,贸易经商路线改变;蒙古独立,商道中断;军阀混战,兵燹匪患频繁,商家受损,人口锐减,致使多伦商业衰落, 日趋萧条,失去昔日繁荣。

2.3.草原城镇,沿袭过渡(1949年-2010年)

建国后,距离多伦诺尔330公里的锡林浩特市, 由于是锡林郭勒盟行署所在地,在草原上迅速崛起, 成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至2000年的一段时间里,多伦诺尔则由于失去政治、经济、交通等方面的优势,城市发展缓慢,进入沿袭过渡时期。2000年后,随着我国进入了快速城市化阶段, 多伦诺尔作为多伦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逐渐显露出迅速发展的态势,城市规模急剧扩张。

2.4.区域中心,借势发展(2011年之后)

201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若干意见》[2],提出将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为打通京津冀与内蒙古乃至俄蒙之间的区域通道,内蒙古提出依托多伦诺尔培育锡盟南部区域中心城市,成为内蒙古对接京津冀地区的门户。这一战略性决策,为多伦诺尔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城市将借区域大势得到有效发展。

3.城市空间形态演变

早期的多伦诺尔形成寺庙区和买卖营隔河相望的格局 ( 图1),由于受“井田制”和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买卖营自东偏西呈不规则的棋盘式布局(图2)。随经济发展,城市以官署为中心,以“汇宗”“善因”两寺为统领,商业、手工业集聚为发展因素, 交通线路为导向,向西北、东南方向蔓延的块状集聚式的城市初步形成。清末以前,城市基本集中在现在多伦诺尔东南的古城(买卖营)聚集发展,城市呈不规则椭圆形,周边是滦河支流小河子河由南向北环城而过,城镇西北侧隔河与汇宗、善因两座寺庙相望,空间格局呈现“北庙南居”的格局,城市傍水而居,具有鲜明的人文山水空间格局特征。 清末年至1949年,城市跨出古城,在北面小河子河以西汇宗、善因两座寺庙周边聚集发展,空间格局呈现一南一北沿河双组团的布局(图3)。城市的行政、商务、商业等功能集中在北侧新组团,古城组团聚集了古时的商贸功能。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片来源:多伦县县志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000年以后,城市跨越小河子河沿多伦大街向东发展,形成东西长8公里的带状组团式结构。 近年来城市东部工业园区的修建再次拉伸了城市东西向构架,带状组团式布局结构更加明显,城区呈现古城、老城、工业园区倒“品”字形空间格局。 产业园区跨小河子河在城市东部飞地式发展(图4)。

2011年依托多伦诺尔培育锡盟南部区域中心城市战略构想的提出,使多伦诺尔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城市的空间格局将随着城市功能的改变而发生较大变化。新版总体规划通过对多伦诺尔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和多伦诺尔中心城区内外部生态环境的研究,确定多伦诺尔向西跨越式发展城市新区,构建 “一城、三区、多组团”的带状组团式布局结构 (图5)。多伦诺尔城市空间布局充分利用小河子河、 南河、牦牛吐河等水系和北部德胜山等自然景观要素,梳理城市水网格局,保护丘陵山体,疏通区域生态廊道与城市开放空间的视觉和地理联系,并赋予自然山水以文化内涵,突出中心城市“山、水、文” 的城市特色。

4.主要影响要因分析

4.1政治因素

城市从产生到发展,每一过程无不与政治、 政策有关[3]。纵观多伦诺尔镇政治制度的沿革, 其先后经历了封建制度、民主共和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三个阶段,每一阶段的政治制度均为多伦诺尔镇留下了不同的空间行为痕迹,城市形态随之产生较大变化。

清帝的边疆政策促使多伦诺尔镇肇兴和聚集发展;蒙古的独立和商道的中断加速多伦诺尔衰落和城市缩减;建国初期“先生产后生活”的政策,导致多伦诺尔古镇内工业用地进一步增加;“文化大革命”时期多伦诺尔镇历史空间格局被严重破坏; “改革开放”推动多伦诺尔空间迅速拓展;2011年后受益于“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多伦诺尔面向“区域合作”的新局面,积极构建新的发展框架,都反映出政治因素在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中影响。

4.2自然地理因素

任何一个城市都根植于地球表面的一个特定区域,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演变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自然地形地貌和山水地质等条件的影响,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形态结构中打下烙印,使之成为城市的特色。其中某些自然地理因素在特定时期甚至会成为城市空间拓展的门槛,当受到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力,城市跨越其限制性地理条件后将发生空间形态的根本性变化。

多伦诺尔镇的最初选址就充分考虑了“水圈清溢”的地理条件,从1691年开始建设至1900年的200年左右时间内,城镇一直在环城河以内聚集紧凑发展,水绕城镇,山在城外,我们可以称之为多伦岛时期。1900年以后,城市形态发生变迁,开始在南河北侧围绕汇宗寺和善因寺周边聚集发展,部分水系逐渐由城市边界转变为城市内河。 2007年以后,城市进一步拉大框架,向东跨越小河子河发展,城市与水系的交互作用更为密切,但是西山依然只是作为城市背景。进入2011年,建设锡盟南部区域中心城市的背景下,城市向西发展, 西部丘陵进入城市框架之中,山水城林交相辉映。

4.3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是城市生活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是城市形态结构演变的内在驱动力。因为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间物质、人员、资金和信息的频繁流动,构成了城市空间拓展的动力, 并且使城市不断充实新的功能,同时伴随着部分功能的衰退,从而导致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和城市功能结构的重组。

多伦诺尔镇因庙而建,因商而兴。汇宗寺建成后,伴随着人口聚集,额尔腾河(小河子河)左岸开始形成旧买卖营,随着寺庙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对蒙贸易的兴旺发达,城镇规模逐步扩大,到1701年,规模已达“南北长四里,东西广两里,街道13条”。到1713年,已经是“居民鳞比,屋庐望接”。1731年建设善因寺,内外蒙古的朝拜者和各地经商者更多。1741年在旧买卖营东北一公里处建新盛营,新营“南北长一里,东西广半里,街道五条”,随后,新旧买卖营连为一体,并不断扩展,逐步发展到空前繁盛景象,人口达到18万之多, 转口贸易兴旺,经营商品种类繁多,包括牲畜、洋货、 内地生产的日用品以及各种蒙古特产,商号最多达四千多家,手工业发达。清朝后期,伴随着蒙古草原上其他商道的开通,多伦诺尔的商业和手工业迅速衰落,城市人口规模锐减,城镇随之缩小凋敝, 繁荣景象不再。新中国成立后,多伦诺尔镇作为一个半农半牧的县政府驻地,非农产业发展缓慢,城市空间呈现缓慢外溢式拓展的状态。进入2007年, 伴随着多伦县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东部引入了大唐煤化工项目,开始建设新型工业园区,城市开始迅速跨越小河子河向东发展,新建建筑高度增加, 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增强。未来,伴随着新型多元产业的建立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镇空间将进一步拓展,功能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组,城镇空间将更加紧凑。

4.4交通因素

交通是城市之间、城市内部互动交流的前提, 是城市这个有机体的循环系统。在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演变过程中,交通条件的改善是不可忽视的主要动因之一[4]。一方面对外交通条件的变化对城市规模、发展方向、空间结构起到重要作用, 区域交通地位的彼此消长会对城市的性质定位、 产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空间形态的骨架,对城市形态生长和发育有着决定性影响。

多伦诺尔镇清代的繁荣有赖于其在对蒙商道中的独特地位,后期由于其他更为便捷的旅蒙商路开辟,例如毕鲁浩特(经棚)的兴起,多伦诺尔的商业枢纽地位逐步丧失,城市随之衰落。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多伦诺尔由于地处区域边缘,交通条件没有大的改善,城市也停滞不前。清代以及建国后一段时期内,城市对外交通主要是西北 - 东南走向,因此城市基本也是沿着交通线路主要集中在西北和东南方向块状聚集。由于当时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是肩挑、手提和牛马运输,城市内部道路狭窄, 凹凸不平。随着机动车交通方式的逐步发展,城市内部道路也逐步有所拓宽。2005年前后,东西向省道308线修通,多蓝铁路建成通车,多伦诺尔的对外交通条件发生重大改观,城市伴随着交通的巨变, 沿着省道308线(多伦大街)向东迅速拓展,建设了东部城区和新型工业园区。2011年,建设锡盟南部区域中心城市的背景下,城市以西20公里处的锡盟进京快速通道开始建设,省道308线南迁并升级为国道510,必将牵引城市调转发展方向向西拓展新城区,并增加高新技术和区域商贸商务、旅游休闲等功能,引领多伦诺尔城镇向带状组团结构发展。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5文化因素

每个城市都有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文化,这是城市的灵魂所在,可以从城市骨架、功能布局、街道形态和建筑风格等方面对城市形态产生重要的影响。

多伦诺尔因庙而建,宗教文化突出。汇宗寺、善因寺的落成和藏传佛教的发展繁荣了街市,形成了寺庙区和买卖营隔河相望的格局。寺庙繁荣时期占地面积多达30公顷,是仅次于西藏布达拉宫的第二大喇嘛教建筑群。额尔腾河(小河子河)南岸则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到此定居,由此也汇集了其他不同的宗教。来自直隶和山西的回族商人带动了独特的伊斯兰文化发展,他们在多伦诺尔古城内修建了东西南北中五座清真寺,绕寺而居,展现出明显的伊斯兰风格。汉族商人则多信奉道教,他们出资修建了许多道教庙宇,著名的有三官庙(后来发展为“直隶会馆”)、伏霞宫(“山西会馆”的前身)、 碧霞宫等。因而多伦诺尔又深受道教影响,打上了中原地区文化烙印。多民族、多种宗教、多种文化在此交互融合与碰撞,又有了新的发展,共同影响着城市的布局及风貌。不同于作为行政中心而发展起来的城市, 多伦诺尔古城没有严格的规则,甚至也没有城门和城墙,可以从草地直接走到街道,开放性很强。至今多伦诺尔古城内还存有许多京式“四合院”,入口为门楼,内有影壁,左右有厢房,与其他草原城镇迥然不同。 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多伦诺尔需要切实保护历史文化传统,传承城市文脉,留住乡愁。

5.结语

通过分析研究多伦诺尔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历程,探究其背后的成因,发现其城市空间形态演变深受政治、 经济、社会、文化和所处自然地理等多方面多方面的综合影响,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厚的地域特色。 因而,城市空间形态的塑造有其自身的规律所在,在“自上而下”的规划手段中,要注重“自下而上”的因素限制,从而顺应时代趋势和符合地域化要求,优化城镇空间形态,从而引导其健康有序发展。

多伦诺尔 篇2

进入美丽的多伦湖,烟雨濛濛。秋天,残暴多彩的树木缀满山野。安静的多伦湖,飘渺,如梦,如雾。

午后,秋雨丝丝密密覆盖着安静的多伦湖。如一位貌美稳重的少妇,安静、甜美。湖畔,成熟的金黄已然漫山遍野,似少妇华丽不掉落优雅的裙衫。秋天雨中的多伦湖更显娇媚多情。

多伦湖,陌生却亲切。人也许在很多时刻须要用陌生的器械来比较本身。面前这个陌生美丽的湖,刹时将我带入沉着。万籁俱寂,使我忧伤的.心灵弃绝尘凡的复杂,潜入大年夜大年夜天然之中,任灵性自由无声地激荡。我不想以任何概念锁定本身的情感流向,就任她放任地流,放任在这烟雨之中。

从日暮到深夜。寂静,草原。

从凌晨到日暮。烟雨,多伦。

掉落去灯火的草原,向时令深处坠下去。深奥深挚地伸展在寰宇间。延长,天边。

很多时刻因为熟悉所以厌倦,因为厌倦所以远行;因为远行所以疲惫;因为疲惫所以惦念;因为惦念所以珍爱……

漫游多伦多 篇3

With its colorful ethnic2) mix, rich history and breathtaking architecture, Toronto offers non-stop adventures for the willing tourists. To get a sense of how big, various and magical Toronto is, the best place to start is the CN Tower (Canada National Tower), the tallest freestanding3) structure in the world. From this vantage point4), visitors get a bird's-eye-view of the city's striking skyline5) and unique geography.

In addition to being an important cultural and commercial center, Toronto is also a major multiethnic metropolis6). The city's population numbers more than 4.5 million people, and its residents come from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nd from all kinds of ethnic backgrounds. On any given day, and in most quarters7) of the city, a hundred different languages can be heard on the streets, from Hindi to Greek to French. This, perhaps, explains why former Prime Minister Pierre Trudeau once said that Canada is really more a mosaic8) of cultures and languages than a melting pot.

Street signs in Toronto are mostly in English. Weekly and daily newspapers are published in myriad9) languages, and the city hosts 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each September. It is also the second-largest live-theater venue10) on the continent (after New York).

One of Toronto's less well-traveled parts is the original Chinatown, laid out west along Dundas Street and running all the way to new Chinatown, near the Spadina Avenue/Dundas Street intersection11). From here, it's just a short walk to the colorful, European-style Kensington Market, which abounds in12) fresh vegetables, poultry and meats. Toronto is also a city filled with boutiques13), restaurants, and cafes, and of course there are plenty of shopping opportunities in the Underground City, an 11 km underground walkway lined with shops, banks, medical offices and theaters.

Often-overlooked gems14) of Toronto are the beach-fringed15) Toronto Islands. These eight tree-lined islands —and more than a dozen smaller islets16) that sit in Lake Ontario just off the city's downtown — offer a welcome touch of greenery17). They've been attracting visitors since 1833, especially during the summer months when the more than 550 acres of parkland18) are most irresistible. From here, you'll have spectacular views of Toronto's skyline; especially as the setting sun turns the city's skyscrapers19) to gold, silver, and bronze.

If all this isn't enough, and you want something quirkier20), come in January for the annual ice canoe race, when five-man/woman teams haul canoes across the ice floes21) off Harbourfront Centre. Simply put, Toronto has something for everyone.

多伦多是一座美丽且讲求效率的大城市。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它由一个相对无名的城市发展成为了加拿大文化、商业和信息中心。

凭借不同肤色的种族融合、丰厚的历史底蕴和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建筑,多伦多为欣然前往的游客们提供了永无止境的绝妙体验。如果想感受一下多伦多的大、多、奇,最好从国家电视塔,这个世界上最高的独立建筑物开始游览。从这个居高临下的有利位置,游客们可以鸟瞰多伦多引人注目的城市轮廓和独特的地形地貌。

除了是文化、商业中心,多伦多还是一个重要的多民族混居的大都市。城市人口总数超过四百五十万,居民来自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种族背景。从印地语到希腊语,再到法语,随便哪一天,你都可以在多数居民区的大街上听到近一百种不同的语言。也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前首相皮埃尔·特鲁多曾说那句话:与其将加拿大比作一个熔炉,倒不如说它更像一个由多种文化和语言组成的马赛克。

多伦多的街牌大多是用英语写的。周报和日报也被印制成各种文字。每年九月,这里都会举办一届国际电影节。在北美大陆,多伦多是继纽约之后的第二大现场戏剧表演地。

最早的唐人街是多伦多游客数量略微少些的旅游景点之一。它从邓达斯街西边一直延伸到新唐人街,临近巴丹拿大道和邓达斯街的交汇处。由此出发,只需走一段很短的路就到了欧洲风格的肯辛顿市场,这里的货品琳琅满目,鲜蔬、家禽和肉食应有尽有。同时多伦多还是一个布满了商店、饭店、咖啡店的城市。当然,地下城也是个购物的好去处。在这个长达11公里的地下通道里排满了商场、银行、诊所和剧院。

多伦多一个常被人忽视的特点景点就是以沙滩作为装饰花边的群岛。八座布满树木的岛屿和位于商业区周边安大略湖中的十几个小岛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亲近绿色植物的良机。自1833年起,这里的游客便络绎不绝,特别是在夏季,550多英亩的青青绿地让人难以抗拒。从这里放眼望去,你可以一览多伦多壮丽的外部轮廓。尤其是在日落时分,一幢幢摩天大厦都被染成了金色、银色和铜色。

如果你觉得这一切还不过瘾,还想感受一些新奇的事物,那就等一月份来观看一年一度的冰上划艇比赛吧。届时,男、女各五支代表队将从湖滨中心出发,在浮冰中比赛划艇。简而言之,每个人都可以在多伦多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Vocabulary

1.obscurity [Eb5skjuErItI] n. 无名的地方

2.ethnic [5eWnIk] adj. 种族的,人种的

3.freestanding [5fri:stAndIN] adj. 独立(式)的,非附属的

4.vantage point: 有利地位;vantage [5vB:ntIdV] n. 优势,有利地位

5.skyline [5skaIlaIn] n. (建筑物、高山等在天空映衬下的)空中轮廓线

6.metropolis [mI5trRpElIs] n. 大城市,(某种活动的)中心

7.quarter [5kwC:tE] n. (城市中的)区,地区

8.mosaic [mC5zeIIk] n. 马赛克,镶嵌画

9.myriad [5mIrIEd] adj. 各种各样都有的,无数的

10.venue [5venju:] n. 举行场所,会场

11.intersection [7IntE(:)5sekFEn] n. 十字路口,交点

12.abound in: 富足,盛产

13.boutique [bu:5ti:k] n. (铺面不大的)时装商店

14.gem [dVem] n. 精品,精华

15.fringe [frIndV] v. 是(或作为)……的边缘

16.islet [5aIlIt] n. 小岛

17.greenery [5^ri:nErI] n. 绿色植物,青葱的草木

18.parkland [5pB:k7lAnd] n. 公共用地,适于辟建公园的土地

19.skyscraper [5skaIskreIpE(r)] n. 摩天楼,摩天大厦

20.quirky [`kw:kI] adj. 古怪的

多伦诺尔 篇4

关键词:低碳理念,总体规划,多伦诺尔镇

1 引言

城镇作为世界约55%以上人口的聚集地, 集中了主要的产业、科技和文化, 同时也是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环境污染的绝对主力。我国在过去三十多年的高速城镇化过程中, 伴随着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快速机动化过程, 城镇碳排放不断增加。据统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每年大约提升1%, 全国碳排放约增加2.16亿吨, 人均碳排放约增加0.04吨;特别是2002年以来, 城镇化率每增加1%, 碳排放增加4.14亿吨, 如果持续下去, 我国和世界的经济和环境都将无法承受[1]。有鉴于此, “生态文明”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强调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健康的城镇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 低碳生态模式成为我国城镇化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小城镇作为“城市之尾、乡村之首”, 其低碳发展在城乡统筹和新型城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2 我国低碳小城镇研究概述

根据知网的统计数据, 我国学术界对低碳城市的研究始于2004年, 2010年达到顶峰。伴随着低碳城市理念普及和研究热潮的到来, 有关低碳小城镇的研究也在2010年前后逐渐开始, 随着我国于2011年将北京古北口镇、天津市大邱庄镇等7个城镇确定为第一批试点示范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 全国各地因地制宜, 开始积极探索低碳小城镇建设路径。但总体而言, 我国对低碳小城镇的关注还是相对较为欠缺。而且对小城镇的关注重点也主要集中在建筑技术、能源技术、低碳产业、低碳社区等建设发展路径上, 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 缺乏针对内蒙古等相对落后地区客观现实的系统规划控制引导[2,3,4,5] (见图1) 。

3 低碳理念再解析

低碳理念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而提出来的, 其本质是指实现“节能减排”的发展, 低碳城市的基本特征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率、高效益、高效能”。为在城市规划编制中恰当践行低碳理念, 笔者以为有必要从针对性、综合性和相对性等角度充分理解低碳理念在规划实践中的复杂特征, 方能因地制宜的综合多方因素, 采取综合措施追求切实可行的相对低碳发展。

3.1 低碳理念的因地制宜观

每个城镇因在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发展阶段、规模大小、产业构成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 其碳排放的强度和构成各不相同, 面临的主要问题千差万别, 因此其低碳发展的目标和规划策略也必然不同。从自然气候条件来看, 内蒙古等冬季寒冷漫长地区, 需要适当利用城镇热岛效应, 更加关注冬季采暖能耗需求, 而夏热冬暖地区需要关注的是夏天空调降温的能耗需求, 而夏热冬冷地区则需要两者兼顾;从发展阶段来看, 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工业化过程基本已经完成, 低碳发展具有充足的经济和先进的技术支持, 而西部地区目前更需要解决发展的问题, 因此低碳发展的目标需要适当降低, 减碳的时限需要适当后延, 而且应采用相对较低的投入和地域性的方式和策略;从规模来看, 大城市由于资源紧缺, 更容易高耗能高排放, 需要关注的重点是如何解决交通拥堵、职住分离、生产生活效率低下等问题, 而对中小城市则更需要关注中心聚集力提升, 规模效益的发挥;从产业构成来看, 工业型城镇应突出强调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改造的低碳策略, 资源型的城镇尤其要注重发展循环经济, 旅游城镇更需要强化自然碳汇能力和绿色交通。

3.2 低碳理念的综合观

城镇碳排放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 不仅受到城镇经济产业活动、能源供应、空间布局、交通系统、绿色碳汇网络等的综合影响, 同时还与城镇建设模式和标准关系密切, 是政府的政策导向、企业的生产方式和强度、市场的引导、个人的生活消费行为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 规划应综合采取多种策略以求城镇低碳发展。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城镇是一个复杂巨系统, 每一项规划策略对碳排放的作用量不同, 而且作用方向也并不一致, 甚至本身具有双向性, 还彼此关联, 使得在城镇规划各种策略的综合作用下, 碳排放系统变得十分复杂。比如城镇人口和经济总量的增长会带来城镇建设活动的增加, 从而增加碳排放, 但是可以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对传统产业的低碳化改造来减少碳排放;随着城镇规模扩大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带来城镇客货运交通量的增长, 但是通过空间布局的优化和绿色交通出行策略的实施也可以有效减少交通周转;城镇热岛效应增加夏季空调负荷使得碳排放增长, 但是对于北方寒冷地区却可以一定程度的降低冬季采暖负荷从而使得碳排放减少。同时规划人员也要清醒的认识到, 规划虽然是城镇低碳发展的重要引领性文件, 但是关键还是在于多方主体能够采取协调的共同行动, 既要充分重视规划在低碳城镇发展中的控制和引导作用, 同时也要避免过分夸大低碳规划的作用, 甚至流于口号的盲目热炒。

3.3 低碳理念的相对观

根据《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的研究, 碳减排存在明显过程性规律和发展阶段特征, 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碳减排会先后经历“碳排放强度高峰倒U型曲线”“人均碳排放高峰倒U型曲线”及“碳排放总量高峰倒U型曲线”[6]。零碳是不现实、不可能的, 因此规划的低碳理念应该是满足一定目标的相对低碳。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还需要持续一定的时期, 预计通过多种措施在2030年才能达到“碳排放总量高峰”, 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 内蒙古等西部地区的碳排放峰值还会滞后一段时间。因此各个城镇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可能动态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对低碳发展目标和策略, 循序渐进。

4 多伦诺尔镇特质及碳排放特征

4.1 多伦诺尔镇地域特征

多伦诺尔镇是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南部多伦县政府所在地, 地处内蒙古高原南南缘, 阴山山脉的北坡, 海拔高度在1200m左右 (见图2) 。大陆性气候显著, 冬季严寒而漫长, 春季干旱多大风, 夏季不热多雷阵雨, 秋凉霜雪早, 光照充足。近十年年平均气温3.2℃, 年平均降水量347.13mm, 全年主导风向西北西风, 夏季南风。多伦县属滦河源头, 河流水系发育, 半农半牧, 风光秀丽。县境内蕴藏有丰富的煤、珍珠岩、萤石、沸石、玛瑙石等多种矿产资源。2015年全县人口10.7万人, 城镇化率51.2%, 较内蒙古全区平均城镇化水平低9.1%。全年生产总值为82.05亿元, 三次产业比重为11.1:69.2:19.7, 工业主要为铁和原煤等矿产资源开发和煤化工业。

4.2 多伦诺尔镇的碳排放特征

城镇碳排放的来源可以分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建造和运行使用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其碳排放具体情况受自身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决定, 并与所在区域的环境条件密不可分。多伦诺尔镇在2002年以前是一个以传统农牧业为主的小城镇, 基本没有工业, 碳排放相对较少。2002年以后, 伴随着对外交通条件的改善, 城镇化开始加速, 以资源开采和加工为主的工业开始起步并快速发展, 碳排放急剧增加。综合分析, 现状多伦诺尔镇的碳排放最多来自工业生产, 其次是建筑建造和运行使用, 其中冬季采暖碳排放较多, 再次是来自交通运输 (见表1) 。

5 低碳理念下多伦诺尔镇总体规划实践

5.1 低碳产业支柱化, 传统产业低碳化

针对目前多伦诺尔镇过于依赖第二产业, 尤其是以资源开采和煤化工业为主的重化工业的现状, 同时考虑到多伦诺尔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可逾越性和当地人才和技术条件, 规划提出要在经济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情况下, 以建设锡盟南部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充分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名镇和毗邻世界文化遗产元大都遗址的优势, 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教育会展和健康养老产业;利用传统农牧业资源发展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主动承接京津冀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 创造各种可能积极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适度发展新型能源化工业;配套发展商务金融、旅游酒店、特色餐饮和地产租赁等产业, 到2030年, 将三次产业结构逐步调整至3:52:45, 使得低碳型第三产业和新型产业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 同时下大力度发展循环经济, 使传统产业低碳化发展。

5.2 相对紧凑的低碳化空间布局

集中紧凑的城市布局可以节约土地资源, 缩减各项基础设施的敷设距离和损耗, 减少交通距离, 是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低碳理念下紧凑的城市布局首先体现在城市用地规模的有效管控上。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少数民族地区人均建设用地规模可以控制为150m2, 内蒙古自治区旗县政府驻地基本按这个标准控制, 显然是不符合低碳城镇集约紧凑要求的。规划结合多伦诺尔镇的实际情况确定人均建设用地按135 m2控制, 预计建设成锡盟南部区域中心城市人口规模达到22万人, 远期2030年城市建设总用地控制在30km2, 结合城镇空间弹性增长和远景发展需求, 划定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其次是尊重自然生态格局, 构建开放式组团布局结构, 促进组团内部紧凑发展。由于多伦诺尔镇北受煤炭采空区和德胜山阻隔, 东受新型工业园区的限制, 南受S308改线、南沙梁限制, 因此城镇只能向西带状发展。规划形成“一城三区”的结构, 即分为老城区、古城区和西部新城区, 每个城区又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组团, 通过TOD模式促进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的结合, 引导组团内部紧凑发展 (见图3) 。再次是强调土地的混合利用, 塑造城市的综合功能。每个组团虽然各有特色, 但居住、产业和服务等各类日常功能均齐全, 多种用地比例较为均衡, 从而可以保证较高比例的组团内职住平衡, 减少长距离的交通出行 (见图4) 。

5.3 公交优先、鼓励慢行的低碳交通系统

多伦诺尔目前正面临机动化的冲击, 因此本次规划赶在小汽车大量进入家庭的档口建立公交优先、鼓励慢行的低碳交通系统显得尤为迫切且意义重大, 否则一旦小汽车成为交通的主要方式, 将被“高碳锁定”而难以更改。规划与城市用地布局相适应, 建立外环路疏解对外交通, 城内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组成的结构清晰的路网系统, 打通城市“微循环”;新城区采用TOD的开发方式, 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交通模式;构建与公共交通良好衔接的慢行交通系统, 引导慢行+公交的出行方式。具体在城区建立“1环线+5放射线”公共交通格局, 公交线网密度在中心区达到3~4km/km2;边缘地区达2~2.5km/km2, 城区公交站点300m半径覆盖率不小于50%, 500m半径覆盖率不小于90% (见图5) 。规划期公共交通线网应覆盖城市全部主干路和大部分次干路, 并利用城市支路开辟公交支线, 增加公交的可达性, 方便居民出行。同时, 积极开辟城乡公交线路, 建立方便、快捷、经济的城乡公共客运体系。结合组团布局划分慢行单元, 依托主次干路设置纵横成网的慢行通道, 并重点依托山水空间和汇宗寺等古镇遗存打造“一横两纵”慢行休闲道。

5.4 低碳基础设施支撑系统

低碳基础设施支撑系统主要体现在能源供应和利用上, 规划提出要高效率利用常规化石能源, 充分利用当地的风能等清洁能源, 风电和火电适当配比, 风火打捆, 提高清洁能源的比例。冬季取暖采用热电联产集中供暖的方式, 逐步取消分散的小型燃煤锅炉。大力推广绿色建筑, 鼓励尽可能使用当地建筑材料建造低耗能被动式建筑。保护城市“山、水、林、田、湖”, 以海绵城市理念建设集“防洪、排涝、景观、生态”为一体的多功能城市河湖水系, 尽可能少扰动城市自然蓄排水和生态修复条件, 减少市政工程建设投资。

5.5 绿色碳汇网络系统

各类绿地组成的碳汇网络极大的增强城镇的生态效益。规划采用景观都市主义和低碳生态城规划设计方法, 贯彻“生态优先, 环境入手”思路, 从非建设用地着眼, 由湿地、水系、自然林地和山体界定生态绿化空间, 环绕和划分城市功能组团, 形成“显山露水, 山水入城”的开放式带状结构, 促进城市总体健康合理持续发展。

规划严格保护组团之间的生态绿化廊道, 重点加强三河七湖滨水地区和山林绿地系统的建设, 增强城市公园和生态湿地的生态、景观、旅游度假等功能。生态廊道渗透到城市建筑密集区与城市中社区公园连接。城市中的湖泊、河流、湿地、防护林带构成城市的开放空间和生态廊道, 这些生态空间把城市和周边生态系统联系起来, 形成“绿廊、绿网、绿环相交融”的均衡、可达的绿地系统布局结构。其中“绿廊”即组团间生态绿化廊道, “绿网”即林荫下的网络状绿色慢行交通系统;“绿环”即环绕中心城区外围的防护林带。规划到2030年, 城市功能区实现绿地率50%以上, 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 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4m2以上, 城市居民由社区任意点出发, 步行500m可达邻里公园, 步行1000~2000m可达城市大型公园, 城市郊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 实现稳定较强的碳汇能力, 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的典范 (见图6) 。

6 结语

城镇低碳发展是实现我国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的关键, 但是由于城镇本身是一个复杂动态的巨系统, 每个城镇所处的地域环境条件不同, 发展阶段不同, 城镇规模、形态、产业构成千差万别, 因此, 其低碳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必然不同。低碳理念下的总体规划应充分考虑每个城镇碳排放的阶段性特征, 因地制宜地从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交通系统、基础设施支撑系统、绿色碳汇网络等多方面, 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追求切实可行的相对低碳发展目标。本文结合多伦诺尔镇总体规划实践, 探讨了内蒙古小城镇的低碳规划思路, 希望能对类似规划实践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齐晔.中国低碳发展报告 (2014)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2]宋方亮.我国低碳小城镇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 2013.

[3]王楠.总体规划中如何落实绿色低碳小城镇建设要求[J].小城镇建设, 2014 (6) :41-45.

[4]唐相龙.低碳小城镇建设策略[J].小城镇建设, 2011 (1) :37-39.

[5]李宪莉, 林国真, 李超.天津市小城镇居住社区低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绿色科技, 2015 (4) :267-270.

达诺尔公司简介 篇5

Denoir致力于半导体湿法工艺超高纯微电子化学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主要产品包括PPT级超纯异丙醇、超纯氨水等,产品性能及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公司第一期工程年产超纯异丙醇3000吨,年产超纯氨水3500吨,这些产品可广泛适用于半导体集成电路、硬盘、LCD、硅片生产企业、光学加工、太阳能电池片及精密微电子产品制造工艺。

公司采用美国最先进的超高纯化学品生产工艺和技术,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国际水平的净化吸附树脂和美国密科理公司的超高效精密过滤器,配备了英国欧陆公司的生产控制系统,美国安捷伦公司的ICP-MS7500离子色谱仪,日本理音公司的尘粒测定仪,在线超声波浓度仪和百级无尘厂房等世界一流的分析检测仪器和设备。

目前公司可批量提供符合国际半导体行业标准的三个规格的产品:

 XLSI 金属杂质含量小于100ppt,经过0.05微米孔径过滤器过滤,控制0.1微米

粒子。在100级净化环境中罐装,达到SEMI 4级(C级)标准;

 SLSI 金属杂质含量小于1ppb,经过0.05微米孔径过滤器过滤,控制0.2微米粒

子。在100级净化环境中罐装,达到SEMI 3级(B级)标准;

 ULSI 金属杂质含量小于10ppb,经过0.05微米孔径过滤器过滤,控制0.2微米

粒子。在100级净化环境中罐装,达到SEMI 2级标准;

清代蒙古多伦地区造像 篇6

汇宗寺的具体位置位于多伦县城城北,因庙顶覆以青蓝色琉璃瓦,蒙语称为“呼和苏默”,意为“青庙”。汇宗寺是蒙古地区规模宏大的寺庙,占地18.4公顷,被认为是除西藏布达拉宫外最大规模的寺庙,常驻僧人就多达上千人。

根据清朝内务府档案记载,康熙四十年春天,内务府派郎中景珠前去多伦诺尔督工,“四月初十开始油饰彩画,六月二十四完工”。康熙于当年的七月二十八到汇宗寺拈香礼佛,巡游之后,对随行的大臣讲“朕抵多伦诺尔庙看得,所建雄浑坚固,砖瓦石料,均属上乘,朕心甚悦。惟其中央供奉佛尊外,并无他物,略显空寂,著尔等照畅春园永宁寺所供之例,造办一份”。对于佛像供奉,康熙在多伦礼佛的当天,就给汇宗寺札萨克喇嘛彭苏克格隆等颁降谕旨:“多伦诺尔庙大殿供奉十八罗汉、四天王,著照永宁寺画像绘制悬挂,并印制甘珠尔经一套。其后殿、前后两侧配殿,应供何佛之处,著尔等议奏。”

汇宗寺所要陈设的佛像、供器、经文,经过半年的绘制造办,在康熙四十一年(1702)初全部完成,总共备办佛像55幅,甘珠尔经106函,以及挂佛幔子、圆幡、平幡、欢门、脑幡、磬、钹、奔巴、海螺、海灯、铜碗、香炉、蜡台、鼓、供桌、八宝、花瓶和曼达等共559件。

汇宗寺这一皇家寺院的建立吸引了周围的蒙古部众,多伦诺尔又是漠北、漠南东四盟蒙古等蒙古部众通往京师的交通要道,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城镇发展提供了机会:商人渐多,“商务渐盛,居民亦众”(《蒙古志》)。至康熙五十二年(1716)。已是“居民鳞比,屋庐望接,俨然大都会也”(《汇宗寺碑文》)。清雍正五年(1727)十一月,雍正帝为庆贺内外蒙古部归附清朝,强化对蒙古地区的统治,下诏书在汇宗寺西南一华里的山丘上,建造一座更为华丽的喇嘛寺院。至雍正九年(1731)庙宇将竣工时,雍正帝赐名“善因寺”,并亲书“慈云广被”的匾额和御制碑文,请章嘉呼图克图二世一并管理“汇宗”、“善因”两大寺院。

之后的两百多年里,汇宗寺以及之后的善因寺,都受到了清代皇帝的特别眷爱,多次得到皇帝的敕封。汇宗寺、善因寺的庙宇建筑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寺庙城,在鼎盛时期常住的喇嘛僧就达3000多人,加上巡行周游的僧人可达4000多人。两大皇家寺院作为清朝敕建之寺,每年对其官仓赐金3500两,清朝皇帝到此巡幸时也常常赐予重金,再加上各旗王公对其所派喇嘛的补给金,每年收入可达28000两之多。寺庙接受的布施日益增多,所拥有的牲畜数量逐渐增加,这些财产都成了寺庙的世袭财产,分属不同的佛仓和官仓。

随着两大皇家寺院的建立以及蒙古其他地区造建寺院和塑造佛像的需要,多伦诺尔借助其便利的交通和丰富的资源,多伦佛像铸场便应运而生。多伦诺尔铸造的佛像有铁、铜、银、金、泥、木石等不同材料,其中而较多的是铜质佛像。制作方法有模范浇铸和打胎两种。

据蒙古学者阿木尔巴图著《蒙古族美术研究》的记载,多伦诺尔集中了不少作坊,在钟楼后街尾则是多伦诺尔的几家铜匠辅,同时也是最主要的几家制作佛像的铺子。据说多伦诺尔制作佛像的作坊共有七家,营业的有六家,其中阿龙希铜匠铺是多伦诺尔最初的,也是规模最大最有名望的。这些匠铺铸造的铜质佛像最初是为汇宗寺和善因寺这两大皇家寺院供奉,这里的造像被那些博学和熟知经书的喇嘛们认为:“多伦诺尔的佛像比北京和蒙古库伦以及其他地方的佛像都好,多伦诺尔的佛像,比例尺寸精确,制作工艺和镀金水平(图2)很高。”法国传教士古伯察曾专程访问调查过多伦诺尔,他的《鞑靼西藏旅行记》里也叙述了多伦诺尔铸场的情况,他说:“出自多伦诺尔大铸造厂的那些钢铁和青铜铸造的漂亮铸像不仅仅在整个鞑靼即蒙古地区,而且在西藏最偏僻的地区都具有赫赫的名望。曾亲眼看见一支确实很大的队伍出发前往西藏,他们负责护送唯一的一尊佛像,共有88头骆驼拆散驮载,乌珠穆沁旗的王爷前往拉萨朝圣,要去见达赖喇嘛。”从这些文字里,可以看出多伦造办处的铜质造像在藏传佛教范围内的受欢迎程度,在多伦诺尔制作的佛像等佛教艺术品不仅满足蒙古地区佛教寺院和信教民众的请购供奉,而且还被请到蒙古和西藏、青海、甘肃、云南等蒙藏佛教地区,世界各国艺术家和佛学家们都给予高度评价。

多伦造办处与清宫造办处不同,这里的造像除了为汇宗寺和善因寺两大皇家寺院铸造佛像之外,还为蒙古或其他寺院铸造定制的佛像,这种制度与景德镇御窑场某些时期“有命则供。无命则止”的制度相似。这里的造像风格在西藏造像与北京等中原地区的造像的基础上,再融合了蒙古地区特有的人物造像特点,形成了独立的具有蒙古审美特点的造像。多伦造办处造像身材修长,比例精确,动态感较强,注重打磨和鎏金工艺,在西藏风格的表像之下带有浓郁的蒙古风格,其中大多造像的面部按照蒙古当地人的相貌塑造,造像衣纹简洁、柔软、流畅,往往带有束腰较宽的高台莲座。

“汇宗”、“善因”两大皇家寺院一直是蒙古重要的佛教圣地,拥有大量的僧人和民众基础。1911年辛亥革命,沙俄乘机策动外蒙古“独立”,哲布尊丹巴活佛成了掌握政教大权的绝对统治者。在之后的20余年里,蒙古动荡不断,汇宗寺和善因寺的僧人和供奉的佛像开始外撤至现在的蒙古东南部各省,在1937年,受苏联的压

力,蒙古采取了一系列迫害宗教信仰的行动,导致大量藏传佛教寺庙被毁,僧人被杀,到了1938年,外蒙古境内771座寺庙就减少了760座。此两大皇家寺院虽然不在蒙古国境内,但经过三十余年的变动,其地位已大不如前。在1945年苏联打击日军的过程中,这两大皇家寺院更是遭到苏军炮火袭击,只剩下残垣断壁,往日规模宏大的皇家寺庙一去不返,寺庙供奉的造像和文史资料都遭到了严重的毁坏。

“汇宗”、“善因”两大皇家寺院经过一系列重创,大部分铜质造像被毁,两大寺庙的传世造像较少,只有少部分铜质造像在外蒙古“独立”之后,外撤至现在的蒙古东南部各省。即将在2009年北京翰海佛像专场推出的一件大型多伦造办处铸造的白度母造像(图3)即是在20世纪初外蒙古国“独立”后被移至现蒙古国东方省(DORNOD)一带,被供奉于当地的大型寺庙中。1937年,外蒙古国爆发了针对寺庙和喇嘛的“文化革命”,在此情况下,许多寺庙的僧人被迫还俗,大部分寺庙被毁,所供奉的佛造像被熔铜制造兵器,一些僧民不得已将一些供奉的佛像藏匿起来了。此件白度母造像即是此时期被当时僧民藏起来,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在蒙古国东方省一带重现人间,后又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蒙古转出,流落到海外。这件多伦造办处铸造的白度母造像高达110厘米,主尊白度母造像真人大小,现年轻少女相,极为写实。少女头微右倾,身体重心偏于左侧,肢体语言表达给人一种力量之美。少女左手当胸结说法印,右手置于右腿之上施与愿印,全跏跌而坐,少女面部、手心、脚心各生一眼,共有七眼,故称“七眼母”,象征她能关照一切众生。眼睛微睁,刻划精美,凸起于肌肤表面,炯炯有神,极具写实效果。度母手指刻划精细柔软,关节毕现,肉感较强,在如此大型的造像,手脚能够刻划得如此精美细致,极为罕见。

度母发髻高耸呈葫芦形,顶饰摩尼宝,脑后余发由缯带挽起散披干背后,余发除披于脑后之外披于两肩,紧贴于两臂,头发细节刻划精细,发丝毕现。度母原本头戴花冠,可惜已佚,缯带于耳后结成圆形花状,极为精美。此件白度母的花冠及头饰造型可以参考2003年北京翰海秋拍中的LOT2584号拍品清雍正铜鎏金弥勒菩萨像(图4),虽然后者拍品尺寸仅有23.8厘米,但两者之间的风格极为相似。

度母面相为典型的蒙古地区十六七岁少女相,面部娇小圆润,刻划精美,脸部肌肉极为写实。度母一面三目,眉脊细长拱起,尤如农历初二的细月芽,在蒙古,十六七岁拥有月芽般细眉的蒙古女孩子被认为是最美丽、最漂亮的,这反映出铸造工匠对白度母的尊敬。度母眉下双目微睁,俯视芸芸众生,眼小刻划有瞳孔。直鼻小口,鼻头短小有力,肉感较强,弹性十足,为典型的蒙古人特点。两耳下垂,肉感较强。度母造像脸部原有彩绘,眉脊原饰有黑色眉毛,瞳孔饰黑眼珠,唇涂红彩。

度母身材纤细,宽肩圆乳,细腰软腹。袒露上身,胸前饰璎珞,璎珞突起于肌肤表面,显浮雕效果,极为精美,璎珞间饰有卷莲纹并镶嵌宝石,更显富丽之感,这种卷莲纹装饰的浮雕璎珞效果带有明显的欧洲巴洛克风格,在康熙晚期至乾隆一朝,巴洛克风格在清代宫廷风靡一时,尤其在当时圆明园的建筑上十分常见。这种巴洛克风格的璎珞(图5)的出现,从侧面证明了多伦造,力、处与清代宫廷之间的亲密关系。

度母自两肩垂下“U”形串珠链,珠链下端饰坠形饰。度母自左肩至下斜披圣带,圣带呈宽厚丝带状,这种圣带处理方式也是多伦地区造像的典型特征。白度母全跏趺而坐的莲花宝座宽厚高大,为双层束腰仰覆莲座,上下各饰莲花瓣半周,莲瓣细长饱满,瓣脊显阳线。莲座束腰较宽,束腰部位錾刻一周精美的缠枝莲纹,与图4中束腰部分风格一致。莲座上下缘各饰一周连珠纹,连珠纹制作精细,串珠饱满,覆莲与下缘留有较大空间并錾刻有缠枝莲纹,这在蒙古多伦地区造像中经常见到。莲座后部台面边沿上刻“大清雍正年敬造”七字楷书款,从字体上看,此刻款当为后刻款。从整体风格上看,造像年代应当为清中期造像,是否为雍正一朝造像,还不可确认。

此件清代铜鎏金嵌宝石白度母当属多伦造像中的大型之作,为模范浇铸造像中的典范造像。在多伦地区造像中除了模范浇铸造像之外,还有一种打胎造像,也是多伦造像中极为经典的制作方法之一。在2008年北京翰海秋拍中推出的一件清代铜鎏金绿度母(图1)即为铜皮锤揲所制,此工艺极为复杂,较浇铸造像的工艺术更为复杂。此件绿度母造像由三部分组成,头部、身体及莲花座是由铜皮锤揲后分体连接起来的,铜皮锤揲得极薄且均匀,体格虽然不大,工艺却极为精湛,金水锃亮,面部泥金极为细腻,具有蒙古多伦地区造像风格。

多伦地区造像非常注重造像的细节部分,尤其是造像的打磨上。同样在2008年北京翰海秋拍推出的一件清代铜鎏金乞丑巴纳(图2)造像,此件造像同样来自蒙古国,原为蒙古国一位高僧收藏,原配木制彩绘佛龛,造像保存完好,金水打磨极为精细,造型别致。

乞丑巴纳是六臂大黑天的部属,也是宗喀巴大师的忠实护法,此体裁在造像艺术中极少出现,只能在以六臂大黑天为主题的唐卡中找到,其往往出现在唐卡的下方部位。本件乞丑巴纳造像在藏传佛教中极少出现,侧身骑于奔走之中的熊背身上,呈寂忿相,饰火焰形冲天怒发,迎风飘向前方,极具特点。头戴只有一颗的骷髅冠,刻划精美,边饰火焰,这是乞丑巴纳与其他护法神的最大区别。一面三目,眉眼上扬,三目圆睁,炯炯有神,咧嘴露齿,耳垂圆铛。发涂红彩,面部泥金,眉须饰朱彩,使得塑像更具怖畏感。护法上身袒露,肌肉刻划写实,横披人皮,身前饰交叉璎珞,极为精美。护法屈左腿侧身坐于熊背之上,身体向左扭动,面朝后方,肢体扭动幅度极大,超越正常人的扭动状态,形象极为夸张,更富有艺术节奏,整尊造像透露出动感之美。护法身躯健硕圆润,气势浑厚,左手伸向后方,高举嘎巴拉碗,右手伸向前方握金刚杵。下着虎皮裙,坐于熊背之上,熊作行走状,耳向后竖起,显示出高度的警觉感:头颈高昂,锐齿毕现。坐骑身体曲线刻划流畅,肢体浑圆,肌肉刻划极态写实,形象生动;下踏椭圆形莲花座,饰单层覆莲瓣一周,莲瓣宽厚,瓣缘饰变形卷草纹,刻划精美。整尊造像通体鎏金,金水保存较好,局部泥金彩绘,造型别致,极为生动,胸前璎珞及手、臂、腿处钏镯皆嵌宝石,极为华丽。本尊造像,打磨和鎏金工艺一流,底座莲瓣带有明显的多伦造像特点。

多伦多楼市风生水起 篇7

多伦多历年的经济数据显示多市房地产蓬勃发展的15年,全国家庭资产负债率也随之增长,于是我们看到了加国央行在规避北美次贷危机爆发的风险时首先考虑的稳定措施就是降息,由此来缓解国内消费能力不振并严重打击经济萎缩、就业率下滑的巨大压力。

俗话说历史不能细看,1953年至2009年的多伦多房价产生的变化,多市房屋平均价格与通货膨胀所产生的价格上扬成正比,在1989年至1997年期间的价格区间达到最明显跌幅以后,直至2009年数据显示的通货膨胀几乎已经居于不存在的形势,多市平均房价又回归到1997年的价格均线。

从历史延续至今的房地产形势分析,加币再受量化宽松的影响持续贬值,进口商品及物价飞速上涨,通货膨胀的趋势不止,乃至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北美多个本地企业关张与高科技制造业继续停滞不前。这样的行势情况,以降息稳住房地产市场,与此同时美国及其同行业投资者注资或中资企业的投资并购来托起加国经济,在受到汽车、贸易、金融等多个行业的不利经济因素的影响与经济数据看跌的冲撞,多方将如何应对微观经济数据的变幻莫测,如何控制宏观经济自由市场供求关系影响的价格因素,多伦多楼市将如何风生水起?

多伦多地产局公布的2014年住宅销售数据的成交量大约是92867宗,这个数据结果显示比2013年数据同比增长6.7%,也就是说在自2007年起创下的又一新高。与2013年相比,2014年的平均销售房价已达到$566726,于2013年同比增长8.4%。近一年来的价格走强主要由于独立房、半独立房和镇屋在房地产市场范围内有很明显的升幅。

2015年伊始,加元兑美金与其他货币的利率、原油价格、股指都是深入思考大多数地区的房屋地产行势争论的关键因素,但由于加国央行1月的戏剧性变化,央行基本利率由1%削减至0.75%,央行大幅下调通胀率以致2015年三个季度的预期整体通胀率维持在0.3%至0.5%以内。由于油价骤然回落给稳定的加国金融与本国经济体带来了风险,新的财政刺激政策将在加国对外贸易增速的同时加大本国人民对于国内市场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为了维持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上扬和保持购买力度,多伦多地产局明确表示大多地区房屋购买均价与购房所需的贷款本金、贷款利率、地产缴纳税、房屋水电费与其购买中所需产生的相关费用。多伦多地产局购房计划的计算方法是以20%的本金首期与5年固定贷款利率为可承担能力标准,5年固定贷款利率是根据加国5年政府债券利率制定的,因此加国房屋购买的贷款利率会随银行所持债券比例的减少而继续持续下调。由此可见,多伦多地产局可承担购买能力指数预期2015年的平均房屋价格走势将平稳持续上扬。

从今年的房地产行势来看,多伦多地产局继续预期年增长率以0.4的增幅达到95000成交量。每年的销售预测都存在上涨与下跌的风险,下跌的风险是受现今加国主要经济发展减缓带来的负面影响,安省方面会强于预期。上涨的风险主要由于市场上现有房源存量,大多地区中高层楼房的供应限制比预期的减少。另一方面,近期价格持续上涨趋势与央行减息这一举措促使更多人关注并且投放到房地产市场的行业中。尤其是过去的两年多里,房屋购买条件紧缩与市场的刚性需求,大量的公寓楼层出不穷,每月小高层与中高层楼房的租赁市场数据创下了最新记录。此举加剧了平均售价压力带来的影响使其远远高于通货膨胀对市场压力的影响。2015年独立屋与镇屋市场的平均售价超过$600000的上升空间将高于6%。

多市的独立屋的成交量占比是各类物业投资中占比最高的,紧跟其后是柏文公寓。和其他房屋类同,购买柏文公寓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了品牌、环境、交通、服务管理、生活娱乐教育等多元化配套设施等都是能很好反应其升值潜力与抗跌能力。位于市中心、靠近地铁沿线、大学城附近、风景别致地带都备受青睐。

房地产交易中所产生的费用之中有一部分称为土地转移税,这在加拿大财政收支中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但加国政府对于个人或者企业在土地转移税的缴纳中也制定了优惠计划。在安省买房,第一手买主与重售房屋都可以享有安省与多伦多土地转移税的优惠,金额从$2000 (价值$227500的房屋所需要缴纳的安省土地转移税)到$3725不等,2007年12月以后签订买卖协议的买主都可享有同等优惠权利。新建房屋的买主享有上述土地转移税的优惠都可免去时间限止。例如,价值$55000的房屋所需缴纳的安省土地转移税为房屋价格的0.5%(等于$275),价格$55000到$250,000之间的房屋所需缴纳的安省土地转移税的1%(等于$550到$2500之间),价格$250000到$400000的房屋所需缴纳的安省土地转移税的1.5%(等于$3750到$6000之间),价格$40000以上的房屋所需缴纳的安省土地转移税的2%(等于$4000)。

在多伦多骑自行车 篇8

多伦多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留学生中, 英语熟练的人到肯德基、麦当劳做收银员, 像我这种英语很蹩脚的人, 就只能到饭店刷盘子了。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给一家华人餐馆打杂, 老板是中国台湾人。我从下午6点到晚上12点饭店打烊, 一天工作6小时。

这份工作是我的一个老乡介绍的。为了感谢她, 我在发工资的第一天请她吃了一顿饭。老乡比我大2岁, 据说她是在华人区的一家写字楼里当文秘。

我工作的地方离学校坐公交车大约1小时的路程。为了节省开支, 我决定买一辆自行车。骑自行车虽然时间长了点, 但毕竟方便。为了鼓励市民低碳出行, 多伦多政府对购买自行车有许多补贴费, 真是一举两得。

在多伦多骑自行车也是要上牌照的, 先到自行车管理所去登记, 但不用交钱, 只要提供身份证或护照就行了。办完手续, 我便骑着它上路了。

等餐馆打烊关门了, 我就骑着自行车往学校里赶。异国他乡的路灯, 散发着柔和的光辉, 为我这样的打工晚归者照亮回家的路, 让我倍感劳动的幸福。

一条条街景被我抛到了身后, 前面就是学校的宿舍了。多伦多大学坐落于一个相对幽静的区域。这里没有闹市的喧嚣, 路灯在茂盛的街道树枝叶下, 发出淡淡的光, 似乎在提醒我, 夜已经深了。

“嘎”, 一辆银灰色轿车擦身而过, 我反应不及被刮倒在地。车停住了, 一个高个子的中年人赶紧把我扶起, 他一连声地说着对不起, 坚持要送我去医院检查。在我的一再坚持不用去医院后, 他留下联系电话向我道歉而去。

当我重新骑上自行车准备离开时, 一个看上去60多岁的白发老人叫住了我。我这才发现, 可能是刚才我和司机的对话把他吵醒了, 他悄然无声地打开了房门, 站在门口问我:“你是多伦多大学新来的留学生吧?”

“是的。我刚来半年多, 在市区一个华人餐馆打工。”

白发老人示意我别忙着走, 进屋拿出了一个工具包, 还有一个圆圆的东西, 走到我的车前。

我正在不知所措, 老人却双手熟练地给我的自行车前面安装了一个灯, 又在前后车轮上安装上了几个亮光牌。

老人用英语告诉我:“当人骑自行车的时候, 亮光牌会随着车轮的转动闪闪发光, 远方行驶的汽车看到了就会减速避让了。你们远离家乡出国留学不容易, 赚钱当然重要, 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忘了交通安全, 不能让远在万里的父母担忧啊。”

这场有惊无险的车祸让我深受感动。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 只是一连声地对他说着“Thank you (谢谢) , Thank you。”

老人一个劲地说:“You are welcome (不用谢) 。”

他帮我装好车灯后, 又到屋里拿出2个玉米饼叫我吃, 要我早点休息。

我把那天晚上的经历说给同学听, 才知道那位老人是多伦多大学刚退休的校长。他的父亲曾经和白求恩一起到过中国支援抗日, 对中国留学生有一种特别的感情。

多伦多:新旧交融的多元化城市 篇9

“会面之地”:世界最多元化的城市

巴士驶离尼加拉湖边小镇, 在秋阳下, 沿着浩渺的安大略湖西北前进, 辽阔无际的湖面, 散放着粼粼波光, 是一脉的清澈碧绿。车子要奔向的是世界最大金融中心之一的多伦多。

多伦多位于加拿大的东部, 安大略省的首府, 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拥有100多座公园, 曾多次被评为全球最适宜于居住的城市, 曾经也是加拿大第一大城市。不过于1997年, 这个最适宜于居住城市的桂冠, 让给了西岸的温哥华, 现在则位居第三。

1793年到1956年, 多伦多曾是加拿大的首都, 现在是安大略省首府多伦多人口超过250万, 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 也是北美的第5大城, 也是前往加拿大移民人口主要落脚处, 市内有49%的人口是在加拿大以外诞生, 多伦多是种族最多样化的城市之一。

因为多伦多有优良的码头港口和极具战略防御地位, 所以于1793年加拿大定都于此。1849年多伦多的一场大火, 烧毁了旧商业区, 这一烧烧开了多伦多发达的序幕, 重建后为未来打下了根深蒂固的基础, 多伦多成了往后加拿大最大的汽车、纺织、机械等重工业中心。

Toronto是印地安Huron的族语, 是“会面之地”之意。享有世界最多元化城市美誉的多伦多, 包容了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的移民, 在大街上可以看见肤色各异的人种。

西恩塔:天际下的惊叹符号

安大略湖的对岸, 距离闻名的尼加拉瀑布仅100多公里。越过安大略湖,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直冲青天的西恩塔。傲然孤立的西恩塔, 又名加拿大国家电视发射塔或加拿大国家塔, 塔高553.33公尺, 约有113层搂高, 是世界上第二高的建筑。高度无与伦比的西恩塔, 成为多伦多市的观光景点, 也为多伦多带来丰厚的财富, 每年吸引超过200万人次参观。

西恩塔1973年开始施工, 1975年完成后, 为多伦多天际画下了令人惊叹的符号。搭乘外挂式透明电梯, 快速地上升到113层高的塔顶。扁长柱高塔, 圆盘状的观景台远看像是飞碟, 伫立在多伦多的港湾旁。登上塔顶, 如果天气好, 白天的宽阔景致可能会比夜晚的还出色, 因为多伦多并不是一个多灯的城市, 因此夜景并没有想象中的五光十色。

欲上西恩塔顶必须接受安检, 安检的方式格外新奇, 游客需经过窄小像一道窄门的通关口, 这道安检关口的上下和两侧有数十个孔洞, 当游客立于其上受检时, 会向游客身上喷出一道道冰冷的气体。后来才知道, 为了免受恐怖袭击, 西恩塔安检升级了, 利用科技产品“离子迁移谱”检测爆炸物和毒品。

离子迁移谱侦仪器, 具有极高的探测灵敏度, 能够直接检测出多达数十种不同类型的爆炸物和极其微量的各种毒品, 是一种对毒品、爆炸品、生物武器高效的检测方法。更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对邮件、包裹等对象内是否有爆炸物品、毒品等做出辨别, 人身是否隐匿爆炸物品作直接安检, 确保游客生命安全。

安检后游客依序搭乘超快电梯, 咻的一下, 不到1分钟就到达346公尺高的观景台。从观景台往南俯瞰, 可以看到安大略湖, 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湖面, 北侧下望, 市区无际的街景, 尽收眼底, 更远处还可见到安大略省南部的平原。

尤其是在一处室内观景点, 一块透明的强化玻璃铺设地板上, 让人一眼可以看到300多公尺西恩塔的塔底, 虽然明明知道走在透明玻璃地板上是安全无虞的, 但是, 当游客在旁边往下望向地面, 尝试将脚踏上透明玻璃上时, 还是会感到害怕恐惧, 一直在踏还是不踏上的犹豫挣扎间。不论是站在上面的游客, 还是在一旁助兴的游客, 个个都是惊叫连连, 形成观景台上一幅有趣的画面。

新市政厅:巨大的双括号

从西恩塔观景台还可以再上一层, 到高达447公尺“天空之盖”。天空之盖称是世界最高的观景台, 不过, 到观景台参观不但要另外付费, 还必须挪出许多时间排队, 也并不见得人人都有如此好运气, 都有机会能上天空之盖。因为天空之盖唯在风速不强、天气许可情形下, 才会对游客开放参观。

从西恩塔高空俯瞰到的新市政厅, 就像看到一个括号, 其别具一格半弧形的立体结构非常奇特。这两栋弧形并不等高的建筑物, 是出自得奖的芬兰设计师瑞佛 (Viljo Revell) 之手。新市政厅兴建时, 多伦多政府是从520份作品中挑选的, 最后却是瑞佛雀屏中选。

新市政厅分成3个主要部分:墩座、中央凸起的圆形如飞碟般的市议会大厅和左右两座高度不同的办公大厦。当年, 这栋建筑的造型非常前卫, 工程难度也很高, 所以从1961年开工, 到了1965年11月1才正式开幕, 历经4年时间。从落成后, 就成为了多伦多市中心的另一地标建筑。遗憾的是年仅54岁的建筑师瑞佛, 已于完工启用前10个月去世。

市政厅正面, 被称为内森菲利普广场, 是当年决定修建新市政厅市长的名字, 在内森菲利普广场中央, 有一座亨利摩尔的青铜塑像, 靠近海湾路一侧, 是为祈祷世界和平而修建的和平花园。

新市政厅前面的那一座水池, 夏春秋花团锦簇, 成为游客和居民游览休憩好地方, 冬天则会成为免费的滑冰场。多伦多市民们夏季穿着溜轮鞋, 冬季穿上溜冰刀鞋运动于此, 这儿还为市民们提供租借溜冰鞋的服务。水池附近的一座亭子, 则是当年教宗若望保罗点亮的平安灯。

现代与古老并陈

位于新市政厅斜对面的昔日的旧市政厅, 现在已经改作法院。这栋古色古香, 茶褐砂岩结构的旧市政厅, 也很值得游客一探。旧市政厅正门口的钟塔, 每逢1个小时就会敲响钟声。两个时代的市政厅, 同处在一起, 形成现代与古老强烈的对比, 在这新旧交融的市中心, 就算闲着没事, 坐着观赏街景也是一种享受!

位于新旧市政厅附近, 皇后大道上的伊顿中心, 是一座拥有4层楼高的购物商场, 采用意大利米兰艺廊圆顶式屋顶作为建筑灵感。1977年, 伊顿中心的开幕, 为多伦多市改头换面, 一夕变成现代奢华的都城。

回想当年, 伊顿中心的建设计划, 经历过重重波折。1960年, 多伦多都市计划提出了包括了伊顿中心的工程, 受到政客和居民反对, 因为计划里要拆除邻近的教堂和旧市政厅。几经波折更改, 伊顿中心才得以诞生。现在这栋购物中心, 汇集了数百家的流行商店, 内部还设置了游客中心, 只要有关游客需要安大略省的旅游信息, 都一应俱全。

内蒙古多伦县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篇10

一、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统计, 全县土地总面积387064.40公顷, 其中农用地363605.43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93.94%;建设用地8435.15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2.18%;未利用地15023.82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3.88%。农用地中, 耕地52094.02公顷, 占全县农用地总面积的14.33%;园地0.51公顷;林地65732.89公顷, 占农用地总面积18.08%;牧草地243746.10公顷, 占农用地总面积67.04%;其它农用地2031.91公顷, 占农用地总面积0.55%。建设用地中,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4875.66公顷, 占建设用地总面积56.73%;交通用地1400.39公顷, 占建设用地总面积16.60%;水利设施用地2249.10公顷, 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6.67%。

未利用地中, 未利用土地14103.05公顷, 占未利用地总面积93.87%;其它土地920.77公顷, 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6.13%。

二、土地利用特点

(一) 土地面积广阔, 利用类型以牧草地为主

本区土地面积广阔, 人均占有土地3.79hm2, 草场面积分布很广, 占到整个区域的一半以上, 特别是天然草场面积很大。土地利用中以牧草地为主, 是国家草场资源重点开发地区, 也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基地, 畜牧业以牛、马、羊为主。近年来, 广大牧民围建草库伦, 人工种草, 积极进行着草原建设。

(二) 农业用地比重较大, 未利用土地利用难度较大

未利用地面积有14103.05hm2, 占土地总面积的3.88%, 大部分为沙丘、裸岩和石砾地。由于自然条件差, 土地质量差, 具有中等肥力的栗钙土和低肥力的风沙土为多数, 广泛分布于本区, 中下等地较多, 生产力不高, 限制因素较多, 利用难度较大。

三、土地利用中的问题

(一) 水资源短缺, 生态环境恶化

本区降雨量少且集中在7~9月份, 春旱威胁严重。全区农业生态系统功能差, 森林植被覆盖率低。干旱、风大沙多, 水土流失严重, 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 基础设施不完备, 抗灾防灾能力不高, 常常形成少雨成旱灾, 多雨遭涝害的被动局面。

(二) 生产以粗放式经营为主, 科技水平较低

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 生产方式粗放, 广种薄收, 资金、物质和技术投入不足, 农作物产量低。主要表现在:一方面, 适用性新技术应用较少, 如中低产田改造技术、旱作农业技术;另一方面, 引进、吸收、消化科技成果能力不高, 土地合理利用水平低, 种植结构单一, 资源利用没有以市场为导向, 进行优化配置, 形成大市场。

在畜牧业生产上, 存在着畜种、畜群结构不合理, 发展速度相对滞后以及超载过牧, 天然草牧场质量退化问题。

(三) 沙化面积大

由于干旱风沙影响, 耕地沙化面积比较大, 草场沙化面积6.19万hm2, 农田沙化面积1.53万hm2, 占农田总面积的20.9%, 砾质化土地在发展, 土壤贫瘠化趋势严重;农田基本建设差, 旱作稳产田和人工草地面积比重过小, 沙化土地继续扩大,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并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和安全。

(四) 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自然因素和历史条件限制,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 大量开垦草地, 破坏了地表植被, 在干旱、风大, 生长期短的气候条件下, 农田沙化, 草场退化, 使得生产力水平日趋恶化, 加之, 广种薄收的耕作方式,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导致水土的大量流失, 从而形成“愈垦愈穷、愈穷愈垦”的恶性循环局面。

四、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一) 土地利用总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存在三种主要的过程, 即数量变化过程、质量变化过程和空间变化过程, 这三种变化过程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三个方面。

根据调查数据, 得出多伦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表1, 2) , 从而可以看出研究区牧草地、林地面积的变化幅度较大;园地变化幅度最小。同时, 不同的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和变化方向不同, 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呈增长态势, 增加的面积分别为30631.35公顷、471.87公顷、481.73公顷、1570.57公顷, 相反, 牧草地和耕地呈减少趋势。

(二) 耕地面积变化

在近10年中, 多伦县耕地面积在持续减少, 和1996年相比较, 耕地减少了33299.32hm2, 减少了39.0%。

从图1可知, 1949年至1978年间耕地呈总体增长趋势, 1978年至1990年间耕地出现一个暂时性的转折, 耕地面积呈相对减少趋势, 但总体仍处于增长状态, 1990年至2007年变化速率较大, 呈明显的上升减少。

(三) 园地面积变化

由于本区自然条件等因素的限制, 制约了园地的发展, 直到1994年, 园地的分布依然很少, 几乎为零, 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四) 林地面积变化

全区林地面积呈增长趋势, 在各类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面积的变化幅度最大, 同1996年相比, 林地面积增加了30631.35公顷。

(五) 牧草地面积变化

在近10年中, 本研究区草地面积变化幅度最小, 和1996年相比较, 草地面积减少了7130.58公顷。

五、土地持续利用的调控对策及措施

(一) 建立可持续的农户生态经济系统

多伦县农民传统的广种博收、粗放耕作技术方式对生态环境影响极为激烈, 这种经济活动反映了农民的经济理性与环境理性的相矛盾。因此, 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是首要任务。另外, 市场的不完善等也会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展空间,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不是协调发展, 而是分离式的发展。在粮食需求、经济发展需求与生态保护需求的多重条件下, 本区农户必须认识到生态系统服务的功益, 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积极发展各类适合于农户生态经济系统的持续发展模式, 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更多转化为经济价值。

(二) 走科技创新的道路, 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既然人类经济活动是导致土地退化的主导驱动力, 为此任何成功的国土整治手段和措施都必须充分考虑区内农村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事关农牧民切身利益的就业与收入问题。根本的对策是要突破技术层面的限制, 把土地退化治理与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通过应用新技术和加大国家政策性投入力度, 进行农牧区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促进生态防护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随着本区人口负荷的加大,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是确保这一地带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因此, 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发展以农、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 努力发展乡镇企业, 提高地区财政收入。同时要重视采矿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的开发, 发挥资源优势搞好多种经营, 发展区域经济。在土地沙漠化严重而又极度贫穷地区, 可考虑将居住分散的小村落合并到水土资源相对充足和环境条件相对优越地区, 以促进原居住地及其邻近地区的生态恢复, 逐步实现区域的生态良性循环。

(三) 以牧草地为主, 搞好草场、林地建设, 改善生态环境

多伦县草场面积大, 畜牧业有一定的基础, 有发展畜牧业生产的良好条件, 因此, 应搞好农牧结合, 大力发展畜牧业, 加强天然草场、人工草场的建设保护, 采取育封轮牧和扩大人工草场面积提高产草量, 改善草场环境。同时也要提高舍饲、半舍饲的比重, 充分利用农副产品, 延长舍饲时间, 减少草场压力, 提高地力, 加速牲畜周转率, 提高经济效益。本区风大沙多, 植被覆盖度低, 为有效的保护草场和农田, 改善生态环境要把发展林业放到重要位置, 加大造林力度增加森林面积。加强林地保护与管理、严格规章制度, 防止各种破坏, 加强本区的林草网络建设, 防风固沙, 改善生态环境。

(四) 加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多伦路的文化生态 篇11

多伦路的形状很特别,呈L字型,像一个人叉开的两条腿,两条腿分别伸向热闹的四川北路。我现在正坐在分岔的路的中段。这里已经被辟为步行街,人不太多,但也不冷清;青石铺就的路面和两边修旧如旧的居民商铺,平和质朴,与沿街鳞次栉比的书店、画廊、古董店十分协调;新栽种的樟树和正开着花的夹竹桃又给古朴的房舍染上了新鲜活泼的颜色。这是一条似曾相识、又很陌生的街道。

我从小生活在虹口,老家离多伦路不远。在我的记忆里,多伦路是条不起眼的马路。我印象中这儿有个马路菜场,搭建着简陋的棚子,拥挤着凌乱的小店铺。我从没想过,鲁迅、瞿秋白、郭沫若、茅盾、叶圣陶、冯雪峰、柔石、沙汀、艾芜、施蛰存这些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作家,居然都曾经在这里居住过。同一时期的著名作家如此密集地居住在同一地区,这样的现象,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并不多见。所以,虹口区政府决定把这里命名为文化名人街,精心进行修缮整治,让这个特殊的文化现象凸出历史的表层,这是很有意义的。

我曾和一些朋友探讨过这个独特现象出现的原因。大概首先是因为鲁迅曾经在多伦路居住过,以后两次搬家也一直没有离开这个区域;他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他的同志们和追随者。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商务印书馆的宿舍曾经在多伦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镇《小说月报》的主编叶圣陶就住在这里。重要的出版社和文学刊物对于文学的发展,常常是决定性的。

但上述原因,对于作家选择居住地,或许不一定是决定性的。那么多文人聚集这里,还应该有更多生态优势上的动因。据现今依然健在的文坛宿将施蛰存先生回忆,当时在虹口的北四川路附近,有很多的书店、电影院、剧场、学校,是文化气息非常浓厚的区域。而那时候,虹口还处于城乡结合部,房价相对便宜,能租到廉价屋,又能享用到完备的文化设施,对于清贫的作家,简直犹如天堂了。

现在,要寻找这样的居住区,就有点困难了。文化设施集中的区域,都是高档住宅区,文化人中,大概没有几个敢于问津。文人并不追求顶尖的设备和豪华的排场,他们需要实用的、真正有文化内容的、能够经常消费的文化设施,比如旧书店、小型专业书店、票价低廉的剧场影院等等。如果有这样的文化生态环境,它必然会吸引众多气味相投的无名小卒。100年以后,后人回瞻21世纪的文化风景时,或许会惊喜地发问:这里何以出现那么多的大师?

多伦诺尔 篇12

湖泊作为区域陆地水循环中的重要载体,对区域的水量平衡发挥重要作用[1]。在气候条件影响下,湖泊水环境问题必定存在差异。湖泊水域的变化是其所在流域水量平衡的综合结果,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高度敏感性[2]。达里湖地处中国北方的寒旱区,太阳辐射强、降雨稀少、蒸发强烈、干湿期差异大,并且经常出现大风和多风天气,特别秋末冬初,受冷空气活动影响且寒潮天气过程比较频繁,冬季漫长,属于典型的寒旱区草原型湖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气候的变迁,湖泊萎缩和流域生态退化等问题也随之出现。湖泊的萎缩使得湖水盐度增高,碱度增大,对湖中的鱼类和草原动物的生存造成严重的影响。遥感技术具有大范围、高时效等特点,对无资料及少资料地区有很好的针对性。随着RS技术的不断发展,Landsat数据已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各种行业[3,4,5]。李云鹏等在呼伦湖地区利用卫星影像及气象数据研究了湖面萎缩及区域气候变化情况。目前对达里湖的研究多数以鱼类的繁殖[6,7]和水质调查[8,9]为主,将ENVI技术及ArcGIS软件应用到其湖面的提取和解译还未见文献报道。本文以达里湖为研究对象,不仅对达里湖有意义,也是对寒旱区的湖泊水环境治理知识的积攒。

1 研究区概况与影像的选取

1.1 研究区概况

达里诺尔湖,又名达里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地理坐标介于:北纬43°12′~43°24′,东经116°24′~116°56′。达里湖现在面积有190km2左右,且湖水由西向东逐渐变浅,从约12m逐渐减少为约1~2m,湖水中无大面积水生植物分布;湖水主要偏碱性,年平均pH为8.52,部分河段有时高达9.82;在矿化程度方面,其水体中主要含有Na+离子与K+离子等;湖泊中鱼类种群简单,主要有华子鱼和鲫鱼两种。

1.2 影像的选取

为了对达里湖水面变化情况进行研究,本文选取Landsat-5的TM影像资料为主要数据源。考虑卫星在研究区上空的过境时间有云层遮盖、大风天气等不利于成像的条件的随机出现,月份以每年8月1日前后为标准,选择最靠近这个时间的最优成像效果的影像数据,选择1999年为起始年,终止年为2010年,共5个年份,时间间隔为2~4年。

2 影像数据的预处理

2.1 大气校正

大气校正主要针对两种不同的波段范围进行:一是以反射太阳辐射为主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另一个是以地面热辐射为主的热红外波段。

对于以反射太阳光谱为主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能量信息的传输过程,不同的研究人员表达的形式有所不同,但主要思想基本相同,本文采用Matthew Hanson的表达式,如下公式所示(Matthew,2003年)[10]:

式中:Iλ为传感器获取的辐射亮度;Rλ为地表反射的太阳直射能;Rdλ是由大气对太阳辐射能的向下散射所产生的辐射能;Rbλ为背景散射辐射能;Ruλ为由大气对太阳辐射能的向上散射所产生的辐射能;r(λ)为波长函数;τ(λ)表示大气透过率。

大气透过率已知的条件下,通过大气校正主要消除以上公式的后三项的影响,获取地物的真实辐照度。

2.2 几何校正

原始遥感图像通常存在严重的几何变形,给影像的定量分析及位置配准造成困难。因此,为了能够准确地从图像中获得正确的水质采样点的光谱信息,需要对原始图像进行几何校正,提高影像的几何精度。

几何校正有两种:一种是几何粗校正,一种是几何精校正。本文采用几何精校正。这种校正主要是利用地面控制点和数学校正模型对图像进行几何精校正和像素重采样。常用的数学模型为多项式法,其模型为[11]:

式中:x,y为图像坐标;u,v为参考坐标;

Aij为多项式的系数。可以利用若干个地面控制点数据按最小二乘法原理求得。

纠正方法采用二次多项式,重采样采用最邻近法进行几何精校正,校正后的均方根误差控制在0.5像素以内,精度满足论文数据的要求。地面控制点的详细坐标见表1,地面控制点的位置见图1。

2.3 波段的光谱特性分析原理

当电磁波辐射能量入射到地物表面上,将会出现三个过程:一部分入射能量被地物吸收;一部分入射能量被地物反射;一部分入射能量被地物透射。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

式中:P0为入射的总能量;Pρ为地物的反射能量;Pα为地物的吸收能量;Pτ为地物的透射能量。

式中:ρ为地物的反射率;α为地物的吸收率;τ为地物的透射率。对于不透明的地物,τ=0,故式(5)可写为:

式(6)表明,对于某一波段的反射率高的地物,其吸收率就低,反之则相反。

3 达里湖湖面的遥感解译

3.1 最佳波段组合选取

目前,较常用的水体彩色合成波段组合主要有下面几种:

RGB=321:称为真彩色合成,即3、2、1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色,获得接近人类肉眼观测效果的彩色合成图像,图像的色彩与原区域的实际色彩接近一致,适合于非遥感应用的专业人员使用。

RGB=432:标准假彩色合成,即4、3、2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色,因绿色植被在4波段的高反射率,所以获得的图像植被为红色,由于突出表现了植被的特征,应用十分的广泛,而被称为标准假彩色。如蓝藻暴发时遥感监测,蓝藻区呈绯红色,与周围深蓝色、蓝黑色湖水有明显区别。

RGB=742:波段组合图像具有兼容短红外、近红外及可见光波段信息的优势,图面色彩丰富,层次感好,具有极为丰富的地表环境信息,而且清晰度高,干扰信息少。

因此,为了更好地对达里湖湖面进行研究,运用ENVI4.7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不同波段进行组合,以生成彩色图像来满足不同的需求。彩色合成意为应用三个波段图像的灰度(DN)值,以RGB色彩合成方式变为彩色图像。

由解译理论可知,假彩色图像中不同地物的区分主要取决于地物间颜色的对比程度,颜色对比越大,越容易区分,颜色对比越小,越容易混淆。理论上应为RGB=742的假彩色合成为最优的水面提取图像。对前面提到的三种彩色合成图像均进行水面与其他地物的分离提取,以分离提取的效果来检验上述理论的正确性。以2007年达里湖上角弯影像为例,三种彩色合成图像的与分类提取效果见图2-图4。

从图3到图5可以看出,波段742的彩色合成图像地物色彩对比最为强烈,水面提取效果和实际最为相符。所以,在达里湖水面进行提取时均以RGB=742的彩色合成图像为基础。

3.2 水面面积多年变化分析

通过对达里湖5个年份近11年的达里湖湖面进行解译分析(表2),达里湖湖面总体呈现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湖面逐渐萎缩。从1999年的213.54km2到2010年的188.48km2,减少近25.06km2,特别是2003年以后,湖面面积减少速度增快。

从长期来看,湖泊的形成与消失、扩张与收缩是全球的、区域的和局部的构造和气候事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短期来看,湖泊的扩张与收缩是由气候变化、流域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12]。达里湖所在地区连年干旱,蒸发量大于降雨量,是导致湖面面积减少的主要因素。从图5可知,2000-2011年,达里湖区域的平均蒸发量为41.54mm,平均降雨量为22.57mm,蒸发量约为降雨量的1.8倍。其次,达里湖环抱于草原,近几年附近草原的畜牧业发展迅速,牛羊等牲畜的饮用水量增大,再加上草原生态的破坏,使得湖面面积进一步减小。

4 结论

本文利用遥感技术(ENVI)提取影像数据和ArcGIS软件进行面积解译,是在北方湖泊资料少、监测困难的情况下更广泛的应用。经过对达里湖湖面的前期预处理和后期的面积解译,结果表明达里湖在近11年的时间,湖面明显萎缩,萎缩面积近25.06km2。由于绝大部分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为30m以内,所以图像校正之后解译出的湖泊面积和周长的误差一般在900m2和30m以下[12]。从达里湖近10年的蒸发和降雨量对比可知,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是湖面萎缩的主要因素。□

摘要:为摸清中国北方寒旱区湖泊萎缩情况,以达里湖为研究对象,应用1999年,2001年,2003年,2007年及2010年的Landsat 5TM影像资料,利用ENVI 4.7与ArcGIS9.3软件对选取影像进行分析与处理,最终获取达里湖近10年的面积变化情况。结合达里湖所在地区的蒸发量与降雨量资料,分析湖泊面积发生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波段742的彩色合成图像地物色彩对比最为强烈,水面提取效果和实际最为相符,在达里湖水面进行提取时均以RGB=742的彩色合成图像为基础。达里湖湖泊面积近11年来总体呈现逐年递减趋势,从1999年的213.54到2010年的188.48km2,减少近25.06km2,特别是2003年以后,湖面面积减少速度增快。通过对气象资料分析,达里湖区域蒸发量约为降雨量的1.8倍,造成湖泊面积萎缩的主要原因为连年干旱,蒸发量远大于补给量,此外,湖区周边的过度放牧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也会造成达里湖湖泊面积萎缩。

关键词:达里湖,TM影像,解译,遥感技术

参考文献

[1]张红亚,吕明辉.水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10-115.

[2]丁永建,刘时银,叶柏生,等.近50a中国寒区与旱区湖泊变化的气候因素分析[J].冰川冻土,2006,28(5):623-632.

[3]邓良基.遥感基础与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马宏林.美国陆地卫星及遥感器的发展[J].航天返回与遥感,1998,(4):16-27.

[5]唐海荣.Landsat7ETM+数据处理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3.

[6]李文阁,刘群.内蒙古赤峰市达里湖渔业产量的灰色预测与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2011,41(6):30-34.

[7]韩一平.达里湖渔业资源现状调查分析[J].内蒙古水利,2007,(1):45-46.

[8]张玉,王洪滨,何江,等.内蒙古达里诺尔湖水质现状调查[J].水产科学,2008,27(12).

[9]王俊,安晓萍,刘宇霞,等.达里湖水体营养状况探索性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1):48-50.

[10]Matthew Hanson.Atmospheric modeling using MODTRAN[Z].2003.

[11]梅安新,彭望禄,秦其明,等.遥感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上一篇:老化处理下一篇:一级风险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